201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 笔试选择 判断回忆版

时间:2019-05-13 21:1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 笔试选择 判断回忆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 笔试选择 判断回忆版》。

第一篇:201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 笔试选择 判断回忆版

5.,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19 世纪欧美各国的义务教育法。德国的施泰因开创了对教育立法问题的理论研究,这是教育法理论研究的开端。

12我国现行学制可分为等教育四个等级。

6高等学历教育又分为 7 11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

1。

2、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现象分为(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

3、道德特殊的规范性表现在化)。

4道德无用论。

6教师的根本社会职责。

9必然要求。

3、师生关系的特点:关系的特殊性、角色上的差异性、人格的平等性、情感影响上的相互性。

9劳动创造相统一;自我实现和真实奉献相统一。

10、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14道德品质发展的前提。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是整个道德品质结构中的精神支柱。

第二篇:2012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职业道德》小抄版

名词解释

1.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

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

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3.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4.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

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5.教书育人原则: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

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到稳重端庄。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职业良心一旦形成,便能够调节教师的行为,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9.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基本的要素:教师道德

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和教师道德习惯

10.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

(一)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

自律的升华

(二)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

(三)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论述

1为什么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是必要性)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的高低。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与物质、集体与个人、8.(1)慎独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极高境界(2)慎独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标准和方法(3)慎独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总之,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由教师道德的本质和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的……………..5教师应如何贯彻教师育人原则

(一)既要做学生得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做学生的良师,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造诣,把书教好,做学生得益友,教师就必须具有好的人品,有人生的经验,有做人的工作热情,把人育好。不管做良师还是益友,教师都必须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

(二)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要掌握教书育人的规律和艺术,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勇于进取的精神,勇敢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精神。其次,要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并与自己的具体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能力和艺术。再次,必须精通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艺术,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四是严而有恒。

17.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必

备条件。

18.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智力、专业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

面。

19.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劳动的特定要求。

20.道德义务就是个人自觉无私地对社会、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要求。

21.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道德义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

现实关系的反映,社会的人必定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从而也必然有一定的道德义务。22.道德义务是无私的纯碎的义务。

23.教师道德义务具有下列突出的特点:第一,履行教师

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第二,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教师不乞求相应的报酬。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6.并把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

情意的崇高感情,深切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7.和学生相互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

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8.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

9.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表率,可效法的榜样。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

10.会和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

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11.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

会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12.自豪感。教师职业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

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产生的一种自我13.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

14.德原则。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持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简答贯表现。1.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第一,在内容表达上,带有

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第二,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具体、灵活、多样。第三,在调解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2.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范性;①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1)教师职业劳动的示的示范性特点②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③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3.职业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

4)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4.性;人道主义及教育人道主义的内容是什么?人道主义坚

2)道德行为的示范性;3)影响结果的深远性;1)道德意识的自觉 持以“人”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在价值领域里确立了“人的目的”这一根本的道德原则,它主张去掉一切标签,以“人就是人”的眼光来看待人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保障人的权利。教育人道主义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5.生。贯彻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哪几种错误倾向?一是

“分家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二是“自发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三是“代替论”就是把6.教书和育人从另一个极端混为一谈,未来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的指

用育人代替教书。7.导者。二是未来的设计者。三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首先,在服饰上,要做到

整洁高雅。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第三,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奉献与索取等方面的关系,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已、敬业、爱生、奉献,而要做到这几点,就必须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历史使命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激励作用,,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知识经济对社会各方面正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既是严峻的挑战,机遇。又提供了全所未有的这对教育发2首先,树立优良学风。教师树立优良学风,主要应当做到以教师如何做到严谨治学?

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求实。二是勤奋刻苦。三是虚心踏实。四是科学严谨。其次,刻苦专研业务。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注重学术积累。要加强团结,和谐合作,在业务研究中相互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关注现实世界,切磋,共同进步。再次,强化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是,教学能力,教师要掌握和提高教学内容的加工能力,递能里,教学过程的调控能力,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教学信息的传二是思想工作于组织管理的能力,的关系,要擅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教学教学秩序。三是教育科研能力,要成为科研能手,以科擅于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并维护良好的研促进教学。最后,处理好教学和治学的关系。具体讲一般应该围绕教学搞科研,兼顾二者,又以教学为主,以教学为中心,只有这样,才算摆正了教学与治学的位置。3教师的公正,论述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 搞好教学,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对指导教师高校教师履行道德义务,推动师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第一,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理好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教师能够对人对己做到公正是十分必要的,校教育外部环境;等等。第二,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学就会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学因为公正处生对教师公正品质的期望很高,学生心目中形象的好坏。教师公正与否,会影响他在挥。面:一个是个体,教师公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之一。教师的公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第三,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另一个是集体,分裂。导致集体生活和集体建设的动力减退。第四,有利于不公正的教师行为会人为地造成学生集体的学生的道德成长。教师公正本身直接构成德育的内容。公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的生活准则,教师要让学生选择公正所以五,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起点,他自己就必须首先做到为人出事公正无私。第如果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能感受公正的存在,立起公正的信念,最终不利于公正的实现。学生就很难树4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他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论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范、养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道德理论、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在道德实践中不断锻炼。道德规范,因此教师道德修另一方面又要修养过程中进行学习,有助于明确师德修养的方向和要求,(一)理论学习的方法。教师道德提高对师德和师德修养的认识,实践。所以,学习在教师道德修养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用正确的理论指导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过程中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方针、政策。2)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1)学习3和途径

4、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学并为社会实践服务。

(二)实践锻炼的方法。道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业道德,离开了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道德现象就无从就不会有教师职实践活动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当然也不可能有教师道德的修养。教师必须在教育践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主动性((1)通过实为道德行动(3)通过实践磨练道德意志

(三)慎独的方法,2)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式

(三)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都应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行思想教育

(四)扩宽教书育人的空间,教师应把教书育人对学生进的空间从课堂内扩大到课堂外。在高校工作的每一位教职工都要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五)形成全面育人局面。重担

(六)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引导教师教书育人的行为。选择、判断1.道德的本质:

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思,它植根(1)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作

于经济关系之中。第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第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第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道德的变化。第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和道德的共同性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这种特殊的规范性表现在(2)道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第二,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2.3.一种实践精神。道德调整的是以个人为主体的社会关系。

3)道德是生产劳动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前提,自我意识是道德产

4.生的主观前提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

德产生的根源。道德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一?第一,劳动是道

定社会关系即个人与他人、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产生;二是人们具有一定的能够反映这种关系的能力,即人对自身所构成的这种社会关系的自我意识的5.出现。第二,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职业道德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生产的发展

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二,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6.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脑力劳7.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一)对学生得教育作用

(二)8.9.(四)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道德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

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它最初是

针对封建等级制度、经哲学及宗教神学对人的身心的10.无情禁锢而提出来的。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参与者都具有

11.约束力。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其具体要求是:第一,尊重

每一个学生。第二,关心每一个学生。第三,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爱人。第四,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12.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13.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

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得灵魂,并把二者有14.机的统一起来。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得可

塑性。再次,师生关系影响信息的传递。再次,师生15.关系影响学生得心理。师爱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最后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得学习。师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广泛性。16.三是科学性。其次,师爱巨大的教育力量。热爱学生得具体要求: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其次,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再次,严格要求学生,一是要严而有爱,二是要严而有格,三是严而有方,24.职业良心,就是职业劳动者对职业责任的自我意识,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职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25.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荣誉是社会对人们履行义务后的赞扬和肯定,以及个

26.人由此而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27.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

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品质与他个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品质的矛盾(2)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1)道德必然性和个人28.性与情欲的矛盾3)道德理道德修养的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第一,人性是后天

形成的,第二,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第三,29.人性善恶具有可变性。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第一,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

修养的主要能力。第二,社会或阶级为教师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可条件。第三,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30.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教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

(一)服从阶段

(二)同化

31.阶段

(三)内在阶段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也可以说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同社会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品质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1)道德品质是道德关系的体现(32)道德32.觉意志的凝结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主体自累((1)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

质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3)道德品

第三篇:2014年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教师职业道德

道德的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①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他不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定出来的,而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中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要求,次序和思想);道德是一种非权利规范(道德的规范实施主要依靠传统的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而不是用权力强制来开路);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德是通过干预人们的思想和内心来甘于人们的行为的)。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是实践的。道德是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不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道德的基本品质: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其目的是按照道德的基本品质 “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 2.广泛地渗透性 3.独特的多层次性 4.更高的稳定性 5.强大的自律性 p9 道德的基本功能:1.调节功能 2.论证功能 3.教育功能 4.导向功能 5.认识功能

4.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为人民服务 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主要规范:①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遵纪守法,诚实守信④文明竞争,友好协作⑤勤奋学习,熟练业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6.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向师性、主客体双重性 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向师性: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7.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①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②广大青少年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客体)而出现,又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③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8.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 有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 套用。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2.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还体现在教育教学内容上 3.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9.大学精神的内涵:①学术自由②独立自治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④开拓创新⑤理性批判

10.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②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③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④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原则:确立依据:①是教师的基本职责②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③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人才的要求。要求: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③努力学习,提高在自身素质,探索 教书育人的规律 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①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②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③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要求:①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②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③坚持言行一致,表里 如一④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教育公正原则:确立依据:①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②是贯彻为人师表的保证③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要求:①坚持真理②办事公道③一视同仁。①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心,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②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客观依据: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②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③在教师职业道德她戏中居于特殊地位。要求:①尊重学生②关心学生③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13.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1)确立学生主体观念:①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②确立学生主题观念的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①是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②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自我克制是教师在教育中善于控制自己情绪、自我把握教育态度和行为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把个人的忧愤、放在教育活动之外。③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尊重学生的另一重要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特色施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①要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加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②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平,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③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出发点是爱护学生。应遵循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14.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1)关心集体2)尊重同事。3)团结协作4)有益竞争

所谓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似乎不是很和谐,教师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这种教师人际关系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这种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氛围一旦形成,就会使教师逐渐养成并习惯于真实的、真诚的、互相激励的教师人际关系。

15.怎样理解“真实的集体”?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按照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上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①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②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有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③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他最高的目标和要求。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时,真实的集体坚持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相互协调这一根本的价值导向,并对发生矛盾的状况作具体分析。

16.科研中的道德要求:①追求真理,勇于创新②实事求是,治学严谨③配合协作,优势互补④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学术腐败主要表现①抄袭剽窃,将他人成果占为己有②伪造或拼凑包装③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④大搞不正之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①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②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③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④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术腐败的解决办法:①清除学术腐败现象,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其下,才能见效。③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体的道德要求是教育教师: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治学严谨;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学术民主,提携后辈。④提高学术研究的道德水准。17.教师在社会服务中的几个关系的道德要求: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的基本道德原则。①要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③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④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⑤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18.师德修养过程:①提高师德认识②陶冶师德情感③磨练师德意志④坚定师德信念⑤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19.新时期师德修养德要求(师德修养的方法)师德修养的必要性。①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②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③是实现教师目标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对教师德要求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实现教育目标的要求必须做到学习与实践、他律与自律、品质锻炼与仪表修饰三个结合。①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深入实践-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生活实践,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②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他律,外界对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自律,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关系:其中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自律。因此我们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A 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 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师德修养重在自律)B 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积极参与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C 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自觉内省、经常反省、努力做到慎独)D 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重,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既要言教又要身教,为人师表、师德实践中具有高度教育责任感和教育良心)③品质修练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大学教师的仪表可以反映其内在品质修养和精神内涵,风度是内在品质修养的具体表现。A 服饰:冷暖色适宜,和谐得当;款式合时,展示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张扬个性;朴实自然,整洁宜人 B 语言: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辨性;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 C 举止:仪容应当端庄潇洒、和蔼可新;大学教师的仪容应当沉稳大方,行为得体。

2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

2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或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是教育者在进行师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者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处理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1)引导性原则,这一原则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的,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是一种外在客观的要求。师德解决的是精神世界的问题,而思想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的,粗暴 的办法,只能通过循循善诱,受教育者明白事理,转变感情,达到心悦诚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2)内化性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师德主要靠教师主体去修养,在进行师德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师德规范转向受教者内心的转化,将外在强制转为内心信念,把教师职业 道德的基本观点、原则、规范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动机、信念,并自觉自愿的指导自己的行为;3)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其自己去观察分析、指导实践、知行统一;4)差异性原则,全面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针对性教育;在职教师的不同特点,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5)连贯性原则,师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要求各阶段顺序的阶段性、前后连贯的完整过程。

第四篇:2011年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论述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论述 目录:

1、试述教育行政与依法治教的关系。

2、国外教育法的发展趋势?

3、教育法的特征

4、教育法的作用。

5.联系实际说明教师权益救济制度的内容。6.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7.高等教育基本制度。

8.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10.教师应如何贯彻教书育人原则。11.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 12.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严谨治学。13.教师应如何认识职业幸福? 14.试论教师如何做到对学生公正。15.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6.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17.联系实际说明学生权益救济制度的内容。

18.联系实际说明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19.联系实际说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0.联系实际说明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1.论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 22.高等学校的自主权?

2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24.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 25.我国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是什么?

26.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劳动示范性特点的重要意义。

1、试述教育行政与依法治教的关系。

(一)依法治教的核心在于教育行政的法制化、规范化。(1)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各项活动的进行以法定的职权作为必要的前提,即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开展活动,而不能有任何超越职权或任何滥用职权的行为。(2)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的各项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3)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主体的责、权、利紧密联系,特别是要求教育行政主体切实承担起各种教育行政责任。

(二)教育行政的革新促使依法行政持续发展。(1)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教育行政的革新,有利于教育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也为依法治教的发展提供了动力。(3)教育行政领域内的教育行政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行政司法乃至教育行政法制监督等各个阶段的完善,直接成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外教育法的发展趋势?

教育立法权出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趋势。

教育法调整的范围扩大,教育法规增多。

教育法的调整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注重有关教育程序方面的法律制定。教育法制监督体系日趋严密。

3、教育法的特征

(一)教育法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的法;

所谓社会整体利益,是公民对社会文

明状态的一种愿望和需要,它包含有丰富的内涵。教育是人类经济和社会以及文化发展的产物和基础,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秩序联系密切,是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利益为其立足点的特征是由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

(二)教育法的国家主导性;

教育法是国家有意识、有目的的发展教育事业、管理和参加教育活动的产物,调整的社会关系为直接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关系,从而与国家的管理和干预有密切的关系。

(三)教育法的政策导向性;

我国的教育政策包括执政党的教育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我国教育立法的发展与执政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认识和教育政策有密切关系。

(四)教育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

教育法既包括大量的实体法规范,又包括众多的程序法规范。

(五)教育法是行为法和组织法的结合;

行为法是指用于调整、规范和约束某种或者某类行为的法律规范;组织法是指规定某类社会组织的设立、组织机构及其运行的法律规范。教育法具有行为法和组织法的双重特征。

4、教育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实际上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对于教育法的作用,我国按照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和内容之不同分为教育法的规范作用和教育法的社会作用。教育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教育法作为行为规则而直接作用于法律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教育法的社会作用则是指教育法作为社会调节手段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1.教育法的规范作用

根据教育法对不同行为的不同影响,可以将教育法的规范作用分为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和强制等。

教育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对主体行为的导向、引导作用,以及主体根据法律规范预先估计相互之间将怎样行为和有什么行为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教育法的评价作用和教育作用,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对他人行为标准所起的作用以及通过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和运作而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教育人们正当行为的作用。

教育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教育法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和惩罚来维护教育法律秩序的作用。2.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第一,教育法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第二,教育法是保证教育改革的需要。第三,教育法是按照教育规律举办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四,教育法还是我国全面实现依法治教,使教育事业步入法制化轨道的客观要求

5.联系实际说明教师权益救济制度的内容。

(一)教师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法定的主管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其范围主要有:(1)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提出申诉。(2)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侵犯《教师法》规定的所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教师申诉制度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并依次进行。

(二)教师行政复议制度

教师行政复议制度是指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请求,由受理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请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发生争议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进行复查,裁判其是否合法、适当和责任的归属,并决定是否给相对人以救济的法律制度。全国人大制定的《行政复议法》是其根本依据。教育行政复议机关对于教师提出的复议申请,必须在审理期限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或裁决。

(三)教师行政诉讼制度

教师行政诉讼是指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审理,作出判决,给教师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

(四)教师行政赔偿

教师行政赔偿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教师有依照《国家赔偿法》取得赔偿的权利。6.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重视德育的原则。

二、教育遵循借鉴与继承的原则。

三、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

四、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五、教育的终身化原则。

六、教育的民主性原则。

七、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原则。

八、选择教学语言的原则。7.高等教育基本制度。

一、高等教育的法律形态

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非学历教育。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都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教育形式。高等学历教育又可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学校可分为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二、高等教育的学业制度 1.高等学历教育的入学条件。

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录取,取得专科生或者本科生入学资格。

本科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2.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

专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3年,本科为4—5年,硕士研究生为2—3年,博士研究生为3—4年。3.高等学历教育的学业标准。4.高等教育学业证书制度。

三、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

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学术称号,表明获得者所达到的学术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教育法即是198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国的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指考生自学高等教育层次的课程,参加国家统一的专门考试,考试合格,达到高等教育专科或本科的学业标准,国家发给相应的学业证书的高等教育制度。

五、继续教育制度

继续教育制度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活动。继续教育专指对“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

8.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的高低。例如有些教师放松道德修养,追求物欲、享乐主义、个人至上、浮躁虚华、粗野庸俗、冷漠嫉妒。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老师。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树立高大完美的道德形象。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的需要。

有人只讲个人权利、不讲社会义务,甚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滋生泛滥,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

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首先教师的言谈既反映了教师的品德修养,又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其次,教师的举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外观,是可以直接被学生观察到的“教师道德”。

再次,教师的喜怒哀乐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这种感染性也具有教育性。最后,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毅性能影响学生。(2)对教育过程的调解作用。

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调节教师与

教师的关系;调节教师与领导的关系。(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通过学生影响社会;通过亲自参加社会活动影响社会;教师的个人道德品质影响家庭、亲友、邻里。(4)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教师道德的价值还表现为它能够激励教师忠于职守、认真执教。

10.教师应如何贯彻教书育人原则。★ 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的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

1.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无论做良师还是益友,都必须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

2.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教书育人的能力主要来自教师对教书育人规律的认识和应用。教师能否卓有成效的教书育人,关键在于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

3.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育人)

课堂教学是教师影响学生的主渠道,也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形式和途径。4.拓宽教书育人的空间。(课外育人)课外课堂又称“第二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形成全员育人局面。(全员育人)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名员工都是教书育人的参与者和执行者。6.进行科学管理。(管理育人)

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来约束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学习活动和日常活动。

11.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

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做到;一是了解每一名学生;二是全面的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其次,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教师应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全体学生。

再次,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热爱学生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一致的。只有在各方面严格的要求学生,才算真正的爱护学生。要严而有爱、严而有格、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12.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严谨治学。★ 首先,树立优良学风。学风,即治学方面的风气,它包括治学的态度、风格和方法等内容。教师树立优良学风,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认真求实、勤奋刻苦、虚心踏实、科学严谨。其次,刻苦钻研业务。教师要认真研究领会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有关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精通教学方法。

再次,强化教育能力。一是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二是提高思想工作和组织管理能力。三是教育科研能力。

再次,处理好教学和治学的关系。最后,围绕教学搞科研。

13.教师应如何认识职业幸福?

教师的幸福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物质和精神统一,享受和劳动创造相统一,自我实现和真诚奉献相统一。

教师的幸福具有给予性和被给予性。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的产生又是建立在对幸福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艰苦的劳动付出之后的。看到劳动成果,实现精神享用。由于幸福本身的精神性和社会性,没有健康的价值需求和追求,不懂劳动、创造和奉献,只知索取的人,必定是远离幸福的人。教师职业具有巨大的奉献价值,但教师的教育活动又绝非是对自己生命的消耗,而是凤凰涅槃。他们的价值和才能在劳动中得到体现和展示,在劳动、创造、奉献中保持教育生命的鲜活和永生。

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14.试论教师如何做到对学生公正。教师对学生的公正的主要含义是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权利和好恶为标准。这一教育公正称为对象性公正。

教师对学生的对象性公正最主要的是要做到:1.平等地对待学生。2.爱无差等,一视同仁。3.实事求是,赏罚分明。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5.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学所说的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的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的对待学生,首先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

所谓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指的主要是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处理师生关系,应该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所谓事实求是,赏罚分明,就是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学生的存在。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是教师公正的另一方面。

所谓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是指教师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如何做到教育公正,这也是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为目标的因材施教,点面结合。

15.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道德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一,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第二,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第三,人性善恶具有可变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第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第二,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教师需要进行道德修养。第三,道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

修养。

(三)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第一,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第二,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第三,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16.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又要在道德实践中不断锻炼。

(一)理论学习的方法

理论学习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途径。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2.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3.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4.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

(二)实践锻炼的方法

1.通过实践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主动性。2.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动。3.通过实践磨练道德意志。

(三)慎独的方法

1.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2.慎独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标准和方法。3.慎独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师德重在慎独,必须在“隐”、“恒”、“微”上下功夫。

17.联系实际说明学生权益救济制度的内容。

(一)学生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在接受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有异议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行政申诉,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受理。学生申诉制度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并依次序进行。

(二)学生行政复议制度

当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除了向学校申诉处理委员会提起申诉外,学生权益救济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寻求外部救济:向高校所隶属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行政救济。

学生行政复议制度是指学生对于学校或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

原教育行政机关提出复议,请求给予补救,由受理的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三)学生行政诉讼制度

司法救济是大学生受教育权受到侵害后进行救济的最终渠道。启动教育行政诉讼制度,为学生提供一条最权威、最终极的救济途径。司法审查作为高校行使公权力的外部监督,具有权威性、中立性、终极性等特征,是司法最终原则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因而司法裁决也是最具信服力的救济。18.联系实际说明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基本权利

1.受教育权。2.学习保障权。3.获得物质帮助权。4.获得公正评价权。5.民主管理权。6.社团组织活动权。7.课外生活方式选择权。8.救济权。

(二)基本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法规。2.遵守学校管理制度。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4.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5.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19.联系实际说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指导评价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20.联系实际说明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1.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2.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3.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二)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

1.侮辱教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殴打教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46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挪用国家教育经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侮辱、殴打教师给教师造成经济损失的,教师有权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

21.论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教师应树立全面负责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思想。

22.高等学校的自主权?

(一)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内容:(1)依法招生的自主权;(2)依法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权;(3)教学自主权;(4)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自主权;(5)依法自主对外交流权;(6)机构设置和人事权;(7)财产管理和使用权。

(二)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制约机制:1)法律制约。高等教育法在赋予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要求高等学校权利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而不得滥用。2)政府的宏观监控。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宏观监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教育标准。二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三是促进教育发展。四是规范教育活动。五是做好教育服务工作。3)义务(责任)制约。

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任何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承担的义务。4)社会(市场)制约。市场是制约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2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

(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定向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贯穿于教育劳动的始终,对教师行为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是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人际关系的总方针,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道德的基本特征。

(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指导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在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指导下,更加详细地引申出了一些对教师职业首先的具体要求,从而更加便于贯彻和实施教师职业首先原则。

(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评判作用。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具有最高约束力,是评判教师道德行为的最高道德准则。

24.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

(一)深刻理解人民教师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职业义务,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个人的自尊。

(二)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把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结合起来。

(三)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和虚荣的界限。(1)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2)正确划清荣誉和虚荣的界限,追求荣誉,摒弃虚荣。

25.我国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是什么?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拨款为主,以依法征收教育费附加、发展校办产业、社会集资捐资、收取学杂费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我国《教育法》还就农村教育费附加、勤工俭学、校办产业、集资办学等适宜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以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其它渠道的畅通。

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对国家办学的补充,其办学经费则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

26.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劳动示范性特点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1)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研究表明,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尊重、崇拜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和向教师学习,甚至模仿教师的倾向。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都希望叫会死能热情、认真负责地教育他们。

(2)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劳动手段在很多方面体现于劳动者主体,即教师本人的心理素质、人格和言行本身。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中。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随时随地都在用自己那双敏感的眼睛观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自觉或不自觉地模

仿教师的言行。

(3)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

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因素,都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任何一个教育环节,都需要教师本人各方面素质的参与并起作用。一个具有优秀品格、良好素质的教师,可以在工作中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用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品格、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任何其他手段代替不了的。

另一方面,教师分析教材、演示教学过程具有示范性。教师在分析课文、诗歌时,感情逼真的朗读,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的模仿以及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无不具有示范性的作用。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写作素材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写作素材

教育写作是近几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考题型,目的在于考察教师的写作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把握。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写 作所占分值为50分,是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也是提分最快速的一道题。教育写作不同于其他类型考试的写作,题目中所给素材都是反应教育问题的内容,具有较强 的针对性。因此,考生在依据题目选择立意、组织写作内容时,一定要以一位准教师的角度去联系教育实际。而很多考生在准备教育写作这部分内容时,往往觉得自 己“肚子里空空”,没有素材可写,尤其是没有与教育相关的素材。下面,中公教育陈妍老师就以几个常见的角度整理出与教育内容相关的写作素材,希望可以给考 生带来一些帮助。

一、“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 1.职业定位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第 三个人笑得更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面两个 人的老板。内部力量就越大,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一样的砌墙工作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前途。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师,我们教师也应该常常反问自己:我在干什么?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以谋生为目的,视教书为谋生的手段,是一种赚钱的、用以养家 糊口的职业。而应该爱满天下,倾心育人,以一种养育自己孩子的心态去教育学生,他们不管经受什么样的挫折和磨难,他们还是不断地坚持„„ 2.终身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一边教学,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他一生写了40多本书,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他的书被誉 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教育活动是一向长达30年的“教育实验”;他的学校是一所“教育学实验室”;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纪罕见的 “先进教育实验的完整的总结”;他所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是二十世际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3.教学反思

(1)朱永新:“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2)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4.追寻真理

陶行知:有一次,有学生给他的诗歌、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他听了特别的高兴。其中,有位小学生把他的诗句“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把“读了书,不教人,甚么人?不是人”

中的最后一句改为“木头人”,他知道了不仅不生气,还给与肯定,说:“这也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陶先生就是要用自 己的行动向他人表明:真理才是唯一可追求的,在老师与真理之间,首先要尊重的应该是后者。

二、教育名言

1.叶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2.叶圣陶:“教师是主导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3.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4.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5.鲁迅:教育植根于爱。

6.杜兰特: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7.苏霍姆林斯基: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8.叶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9.苏霍姆林斯基: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

10.陶行知:“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以上就是关于写作题中可以用到的几类素材。考生在选取写作素材的时候,一定要对素材进行科学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围绕教

育现象、问题、观点展开写作。因此,考生在平时备考时,就要多思考、多总结、做关注教育热点,进而形成见解独特的观点群。

中公资深讲师陈妍解析

更多广西教师招聘公告、考试信息、历年真题请访问广西教师考试网,或关注广西教师考试网官方微信号:gxjsks。新浪微博号:@广西中公教师考试。招聘信息,备考资料,一手在握!

下载201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 笔试选择 判断回忆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 笔试选择 判断回忆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