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时间:2019-05-13 22:3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章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章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第一篇:第八章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涵义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规范国与国之间金融关系的有关法则、规定及协议的全部框架,或者说,它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所确定的原则,所采取的措施,所建立的组织形式。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是钉住某一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在这三个内容中,国际本位货币的选择——黄金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是最根本的,它决定着国际货币制度的性质和运作特点。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促使国际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经济过程尽可能顺利而有效的运行。一个理想而有组织的国际货币制度,可以促成世界各国劳动力的有效分工,充分运用,以达到世界生产总值的极大化,并使全部生产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分配处于最能被接受的状态。

国际货币制度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汇率伸缩性或僵硬程度,国际货币制度可以分为:永久性的固定汇率制、可调整的固定平价汇率制、宽幅波动汇率制、爬行钉住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和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按国际储备资产的性质,国际货币制度可分为:纯商品本位制,即所有储备都是商品储备,如金本位制;纯信用本位制,即所有储备都是信用储备,如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混合本位制,即储备是由商品与信用储备混合而成,如金汇兑本位制。按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国际上的习惯称谓,国际货币制度大体可分为金本位制、全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制(美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体制。

二、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是在英国、拉丁货币联盟(含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若干北欧国家及德国和美国实行国内金本位的基础上于形成的,它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

(一)金本位制度的特征

1.金本位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汇率波动幅度很小的汇率制度即为固定汇率制。在金本位制下,每对货币汇率的法定平价决定于它们之间的铸币平价,市场汇率的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黄金输送点和铸币平价之间的差异决定于黄金在国家间运输的各种费用。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的波动幅度是自动而不是靠人为措施维持的。只要外汇市场上汇率

超过了黄金输出点,如美元/英镑汇率>2.4144,在外汇市场上英镑需求大于供给,对美国债务人来说,偿还同样数量的英镑债务,直接输出黄金将比在外汇市场购买英镑更便宜,这使外汇市场上英镑需求下降,从而汇率下降,这种行为将一直持续到市场汇率=2.4144。类似地,当外汇市场汇率低于黄金输入点,如美元/英镑汇率<2.3856,在外汇市场上英镑供给大于需求,对本国债权人来说,了结同样数量的美元债权,直接输入黄金比先收取英镑再在外汇市场兑换美元获利更大,这使外汇市场上英镑供给下降,从而汇率上升,直到市场汇率=2.3856。可见,在金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自由地在国家之间运送,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之间的差距不会很大,外汇汇率虽可能偏离铸币平价,但不会超越黄金输送点的界限。

2.金本位制下的储备资产和国际结算

在金本位制下,由于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是法定的并且保持不变.因此国家间货币汇率是稳定的,不存在外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各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实行多边自由结算,黄金作为唯一的储备资产,是最后的国际结算手段。

尽管如此,在1880—1914年这段时期内,黄金的国际流动并不是唯一的和最重要的国际债权债务清算方式。由于当时英国经济实力堪称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金融资产的供给者,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因此英镑成为代替黄金的世界货币。国际贸易通常以英镑计价,并且90%以上用英镑结算,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国际储备是英镑而非黄金。所以,这一时期的金本位制有时也被称为英镑本位制。

3.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即英国经济学家休漠所谓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在金本位下,一国国际收支赤字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从而国内黄金储备下降,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竞争能力减弱,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同样,当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由于盈余引起的黄金净流人会扩大国内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升,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盈余趋于消失。

(二)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中央银行必须固定货币的黄金价格,这样货币供给就会自动与货币需求保持一致。金本位制限制了中央银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使一国货币的真实价值保持稳定和可预测。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货币比价,以及较为平稳的世界经济环境(如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

但是,国际金本位制度也存在许多缺陷。从根本上讲,它过于“刚性”,这表现在:(1)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2)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的增长。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实力的悬殊差异,较发达的国家通过贸易顺差的持续积累和其他特权,不断的积累黄金。结果,到1913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

五个国家的黄金存量达到了世界黄金存量的2/3,使得其他国家国内的金本位制难以继续维持。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货币的数量也相应增长,然而,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使世界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美各国为应付战争,一方面尽量将黄金集中在中央银行,限制黄金输出,另一方面大量发行银行券以应付军费开支增加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自由铸造和自由兑换已不复存在。至此,金本位制的竞赛三原则,即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均难以为继,金本位制遂陷于瘫痪。

战时和战后初期,大多数欧洲国家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想在原汇率下恢复金本位制实在力不从心。只有美国末受战争破坏,只经历了轻微的通货膨胀,从而在1919年6月恢复了金铸币本位制。战争使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霸主。1925年英国不顾价格水平的巨大上升,在战前的英镑/黄金兑换水平上勉强恢复了金本位制,但同时规定英镑兑换黄金的数量至少为400盎司,即1700英镑。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则实行了“金汇兑本位制”。实行这种制度的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但可兑换实行金本位制的外国货币,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但从根本上讲,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数量依然满足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原本脆弱的国际金本位制最终崩溃。在欧洲,德国首先于1931年7月宣布实行外汇管制,放弃了金本位制。接着同年9月和1933年4月,英国和美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意大利和波兰六国组成的“黄金集团”,坚持到1935年也先后被迫放弃了金本位制,从而宣告了国际金本位制的彻底瓦解。金本位撤彻底崩溃后,30年代大萧条期间全世界被所谓的“汇率战”所笼罩。为了扩大出口,刺激国内经济复苏,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外汇管制也越来越严格。“汇率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筹措战争经费达到高峰,最终结果却是,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濒临停顿。

各国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而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一些国家深知,国际经济的动荡乃至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成为促进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际金融领域中重建经济秩序就是建立能够保证国际经济正常运行的国际货币制度。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

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1944年7月1日至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举行了由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围绕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结构和运行等问题,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议》,协议确立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该协议的宗旨是:(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2)促进汇率稳定,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生产资源的开发;(3)向成员国融通资金,以减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根据上述宗旨,协议还就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本位制度、汇率制度和汇率制度的维持、储备制度、国际收支调整制度及相应的组织形式。

1.本位制度

在本位制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35美元为换一盎司黄金的黄金官价。美国承担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美元的义务。同时,为了维护这一黄金官价不受国际金融市场金价的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金价。

2.汇率制度

在汇率制度方面,它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按照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的比较确定或者不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只规定与美元的汇率。这意味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汇率是固定汇率,各国不能任意改变其货币的含金量。如果某种货币的含金量需要做10%以上的调整,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的汇率波动幅度为正负1%。只有在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能改变其货币平价。

3.储备制度

在储备制度方面,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4.国际收支调整制度

在国际收支调整机制方面,成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5.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上述货币制度的贯彻执行,1945年12月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该组织的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当成员国出1[1]1[1] 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怀特计划”是从当时美国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出发,强调黄金的作用,并竭力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以便于美国对外进行贸易扩张和资本输出。它主张在战后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并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实际上这是为美国输出过剩资本、控制和掠夺其他国家服务的。“凯恩斯计划”是从当时英国黄金储备缺乏的困境出发,尽力贬低黄金作用,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称“国际清算联盟”,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帐户转帐进行清算。两个方案反映了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目的。

现短期性经常项目逆差,而紧缩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影响国内就业水平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时准备向他们提供外币贷款,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用于这种贷款的黄金与外币由该组织成员国交纳的基金提供。二是可调整的货币平价。尽管该货币体系规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保持固定,但是当该组织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处于“根本性不平衡”状态时,该国可以调整其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向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员国提供临时性贷款,以解决成员国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这些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收支长期逆差,因此其汇率将难以保持不变。要维持他们的汇率必须从基础入手,解决其经济发展问题。

1945年12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其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发展中国家征税与资源的开发;通过保证或参与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成员国生产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同其他来源的国际贷款进行配合。世界银行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辅助性机构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摆脱长期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逆差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和局限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世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0.7%。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由于黄金外汇储备枯竭,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造成国际收支困难,而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于在减少限制方面有了较快发展,许多国家国际支付地位的加强,也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也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贷款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后来,世界银行的贷款方向主要转向发展中国家,以解决开发资金的需要。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

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1971年,仅上半年,逆差就高达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此后,逐年减少,至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1000多亿。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前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两难”。2[2]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了从1960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为此,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使西方货币市场更加混乱。1973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发生动摇,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

2[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发表了《黄金与美元之危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两难问题”,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在这一制度下,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社会有足够的美元用于国际支付,那么人们就会担心美国持有黄金能否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从而导致对美元的信心,进而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力图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以维持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元的供应就不可能充足。因此,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存在着“美元灾”或“美元慌”的双重威胁。

第二篇:第3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2章:国际货币体系

一、基本概念

国际货币制度“特里芬难题”布雷顿货币体系“怀特计划”《牙买加协定》汇率目标区

“魏尔纳计划”“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元联合浮动

二、填空:

1、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

2、国际货币体系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3、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汇率波动的界限是——。

4、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

5、布雷顿货币体系是以——国的——计划为蓝本建立起来的。

6、《布雷顿森林协定》由——协定和——协定共同构成。

7、维持布雷顿货币体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8、布雷顿货币体系的“双挂钩”是指——与——挂钩;——与——挂钩。

9、1971年12月美元第一次法定贬值——%,黄金官价由——美元提高到——美元,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幅由上下各——%调整为——%。

10、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

11、德洛尔报告认为,建立货币联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三、单项选择

1.在金本位制下,市场汇率波动的界限是——。

A.铸币平价B.黄金平价

C.黄金输送点D.±1%

2.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类型是——。

A.联系汇率制B.固定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D.联合浮动

3.欧元正式启动的时间是——。

A.1998年1月1日B.1999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D.2002年7月1日

4.在“牙买加协议”生效以前,IMF份额的25%是以什么缴纳的——。

A.特别提款权B.可兑换货币

C.本国货币D.黄金

5.汇率波动受黄金输送费用的限制,各国国际收支能够自动调节,这种货币制度是——。

A.浮动汇率制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D.混合本位制

6.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会员国汇率波动幅度为——。

A.±10%B.±2.25%

C.±1%D.±10-20%

7.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采纳了——的结果。

A.怀特计划B.凯恩思计划

C.布雷迪计划D.贝克计划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以--------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A.黄金B.外汇C.美元D.英镑

9.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多国货币纷纷实行---------。

A.“双挂钩”制B.单一汇率制C.固定汇率制D.浮动汇率制 10.1997年下半年由---------贬值开始引起亚洲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冲击全球的金融动荡。

A.英镑B.日元C.韩元D.泰铢

1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经济全面倒退B、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浮动汇率制

C、美国黄金储备减少D、特别提款权的出现

12.从根本上决定着国际货币体系性质和运作特点的是——。

A 国际本位币的选择B 货币的可兑换程度

C 货币间的汇率安排D 外汇管制情况

13.规定了欧洲货币联盟四个趋同标准的条约是——。

A 马德里条约B 阿姆斯特丹条约C 稳定与增长公约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4.“最适度货币区”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A 亚历山大B弗莱明C蒙代尔D特里芬

四.多项选择

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全面经济逆差B、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浮动汇率制

C、美国黄金储备减少D、特别提款权的出现

2、布雷顿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世界货币制度以美元——黄金为基础B.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C.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E.利率上下浮动不超过10%

3、金块本位制的特征有-----------。

A、纸币代替金币流通B、金币可以在国内流通

C、自由铸造金币D、政府规定黄金官价

4、金汇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A、货币单位规定含金量B、金币可以在国内流通

C、银行券可兑换外汇D、本位货币与金本位制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

5、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双挂钩”需具备以下哪些基本条件-------。

A、推行固定汇率制B、美国国际收支平衡

C、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储备D、规定货币含金量

E、建立多边结算体系F、黄金市场价格与黄金官价保持一致

6、以下关于牙买加货币体系说法正确的有-------。

A、以管理浮动汇率制为中心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

B、汇率体系稳定C、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多样化

D、国际收支调节与汇率体系不适应E、外汇管制进一步加强

F、国际储备中的外汇种类单一

7、国际金本位制的基本特点有--------。

A、各国货币以黄金为基础,保持固定比价关系

B、实行自由多边的国际结算制度

C、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D、国际收支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E、纸币与黄金自由兑换

F、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的国际货币制度需要国际金融组织的监督

五、判断改错

1、在国际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决定于黄金输送点。

2、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汇率决定于各国政府的铸币平价。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原因是美国偶然发生的经济危机。

4、在金本位制下,金铸币有法定含金量。

5、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

六、简述题:

1.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有哪些?

4.牙买加体系的内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金本位制的内容。

6.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7.简述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五、论述

1、论欧元诞生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意义。

2、从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限性看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3、谈谈你对国际货币制度各种改革方案的看法。

第三篇: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与改革

Chapter 3

國際貨幣制度的演進與改革

【Chapter 3習題解答】

一、選擇題

1.(b)

2.(b)3.(c)4.(a)5.(b)6.(d)7.(a)8.(b)9.(a)10.(b)11.(a)12.(c)

1.下列何者讓參與國的匯率僅能在法定匯率±2.25%的範圍內波動? b

a.布芮頓伍茲協定 b.斯密森協定 c.牙買加協定 d.馬斯垂克協約

2.在管理浮動匯率之下,若聯準會想要提升美國的經濟成長率,則應讓美元_____,如此可以______美國對進口品的需求。

b a.升值;減少 b.貶值;減少 c.升值;增加 d.貶值;增加

3.大多數國家普遍認同並接受浮動匯率制度是在_______之後。

c

a.布芮頓伍茲協定 b.斯密森協定 c.牙買加協定 d.馬斯垂克協約

4.在下列哪一種匯率制度之下,一國無法有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

a 固定匯率制度 a.潔淨浮動制度 b.管理浮動制度 c.純浮動制度 d.5.在固定匯率制度之下,若英鎊過度升值,則:

b a.聯準會(美國央行)應該賣英鎊買美元,而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應該賣

美元買英鎊

b.聯準會應該賣英鎊買美元,而英格蘭銀行應該賣英鎊買美元 c.聯準會應該賣美元買英鎊,而英格蘭銀行應該賣美元買英鎊 d.聯準會應該賣美元買英鎊,而英格蘭銀行應該賣英鎊買美元

6.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d a.其他情況不變,本國貨幣貶值會造成國內通貨膨脹率上升 b.其他情況不變,國內通貨膨脹率上升會造成本國貨幣貶值 c.其他情況不變,本國貨幣貶值會造成國內失業率下降 d.以上皆正確

7.A 國的貨幣是釘住美元,若美元對歐元貶值,則下列何者是最可能發生的情況?

a a.A國對歐元區的出口增加而進口減少 b.A國對美國的出口增加而進口減少 c.A國對歐元區的出口減少而進口增加 d.A國對美國的出口減少而進口增加

8.歐元(EURO)取代了下列哪一種準備資產?

b

a.Bancor b.ECU c.SDR d.以上皆被取代

9.加入歐盟並以歐元為其貨幣的國家必須符合一些條件;請問下列何者不包括在歐盟要求的限制條件內?

a a.經濟成長率 b.通貨膨脹率 c.政府預算赤字 d.匯率

10.歐洲通貨單位(ECU)是在下列哪一個匯率制度之下誕生的?

b a.布芮頓伍茲固定匯率制度 b.匯率機制 c.蛇制

d.金本位制度

11.歐洲貨幣制度(EMS)在1992年的危機與下列何種因素有關:

a a.德國利率走高但因重視通貨膨脹率甚於失業率而不願降低利率 b.英國及義大利等國因重視失業率甚於通貨膨脹率而不願調高利率 c.英國及義大利等國呼籲德國調高利率不成憤而退出匯率機制 d.以上皆是

12.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c a.1999年1月1日EMU正式成立時共有11個創始會員國,希臘不是創始會

員國乃因資格不符

b.歐洲中央銀行(ECB)負責執導歐元區的貨幣政策 c.d.歐洲中央銀行(ECB)負責管理歐元區各國的外匯準備 英鎊未被歐元取代但愛爾蘭鎊已被歐元取代

二、問答題

1.金本位制度有哪三項遊戲規則?

Ans: 採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基本上遵守如下三項遊戲規則:(1)明訂本國通貨與一定數量黃金之間的轉換率;例如,一美元可轉換成23.22 喱的純金,一英鎊可轉換成 113 喱的純金。又因1盎司=480喱,因此一盎司黃金與20.672美元或4.248英鎊可以互換。(2)政府無限量地准許人民將通貨換成純金,或將純金換成通貨。為了要確保通貨可以無限量地依照法定比率轉換成黃金,政府的貨幣存量必須要受到黃金準備(Gold Reserves)的限制,不得任意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3)准許黃金自由進出國家;也就是說,黃金的輸出或輸入完全不受限制。

2.金本位制度有哪些優點及缺點?

只要各國通貨與黃金之間的轉Ans: 金本位制度的主要優點是提供金融穩定性。換率不變,匯率就會保持的相當穩定;由於匯率的失調會很快透過黃金在國際間的移動而恢復均衡,因此市場匯率不會偏離法定匯率太久。金本位制度的另一項優點,是它具有古典經濟學家休姆所主張的“物價與黃金流量自動調整機能”(Price-Speice-Flow Mechanism)。在金本位制度之下,通貨可以無限量地轉換成黃金,且貨幣存量又受到黃金準備的限制,因此參與國家的國際收支與物價水準都會保持相當的穩定。若一國輸出大於輸入而造成國際收支盈餘,於是黃金就會流入該國而使其貨幣供給增加,貨幣供給增加的效果是國內物價上漲;上漲的物價使得該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於是輸出減少而輸入增加,平衡了原先國際收支盈餘的狀況;同時,物價上漲導致淨輸出減少而致黃金流出的現象,也會使該國的貨幣供給趨於減少而平抑了物價。

金本位制度的主要缺點乃是貨幣存量受黃金準備的限制,而黃金準備又受到黃金開採量的限制;由於黃金的開採量並不是政府可以掌控的,因此,這個先天上的缺點使得各國無法有充足的貨幣數量來支撐貿易及投資的擴展。另外,各國無法控制黃金存量的問題,也會使金本位制度無法在長期保有其吸引力,因為沒有一個政府願意放棄其對貨幣供給的控制能力;當黃金存量的增加追不上政府的貨幣供給成長率時,違反金本位制度的遊戲規則似乎是必然的途徑,也就是說,金本位制度最後的崩潰終究是在所難免。3.美國在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於穩定國內經濟與維繫國際金融秩序在優先順序上的態度有何不同?

Ans: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率先在1919年恢復了金本位制度,此時所恢復的金本位制度本質上可以歸屬於金幣本位制,因為美元仍可按固定比例轉換成金幣,而且黃金輸出也未受到任何限制。然而,美國此時是把穩定國內經濟當作政策的首要目標,以致於相關的一些政策免不了還是違背了金本位制度的精神。譬如聯邦準備理事會開創了在公開市場買賣黃金券來操縱市場上的黃金流量,此舉干擾到金本位制度的自動調整機能。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蘇聯逐漸形成兩股政治上的對立勢力,情勢使得美國急欲扶持歐洲國家成為友邦來對抗共產政權的擴張。美國的想法是歐洲國家可先藉由經濟的合作,再發展到政治立場的一致,並與美國共同對抗共產極權。而歐洲國家因為戰爭期間流失大量的黃金與資本,故亟需快速累積美元一方面為便捷貿易,另一方面也積聚資本來修復經濟。美國此時是採取非常配合的態度,除了保持開放的市場歡迎外國商品自由輸入,又慷慨提供金援與補助。美國在此階段為了扶持其他國家重建經濟而無法顧及本國的利益;當歐洲國家由貿易中賺得愈來愈多的外匯準備(美元)時,美國自身的國際收支赤字及黃金不足問題亦愈來愈嚴重。

4.金匯本位制第一次崩潰的主因可以歸納為哪三點?

Ans: 金匯本位制度第一次崩潰的主因可以歸納為下列三點:(1)英國讓英鎊過度升值。(2)美國在貨幣政策方面的態度過於保守。(3)各國都傾向於重視國內貨幣秩序的穩定而忽略國際金融失序的後果。

5.布芮頓伍茲制度為何又被稱作「黃金-美元準備制」?

Ans: 在布芮頓伍茲制度之下,美元可直接兌換成黃金,而其他貨幣欲兌換成黃金,必先兌換成作為準備的美元。因此,除了黃金之外,美元是唯一夠資格的準備貨幣;故此制度亦被稱作「黃金-美元準備制」。

6.在布芮頓伍茲制度之下,參與國實質上受到哪三項規範?

Ans: 在布芮頓伍茲制度之下,參與國實質上受到如下三項規範:(1)美元與黃金之間有直接的平價關係,即一美元等於 1/35 盎司的黃金,或一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而其他國家的貨幣則與美元有直接的平價關係,但與黃金卻只有間接的平價關係。(2)各國政府僅能讓匯率在狹窄的範圍內波動,其波動幅度為法定面值匯率±1% ;若超出則雙方政府有義務進行干預。(3)各國為維持匯率的穩定,必須協商彼此的總體經濟政策;也就是說,各國無法有獨立自主的總體經濟政策。

7.美國在1960年代所採取的一些防止資本外流的措施,對歐洲美元市場有些什麼影響?

Ans: 1960年代初期,美國開始採取一些防止資本外流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1963年施行的利息平等稅法(IET)及1965年的海外投資授信限制方案(FCRP)。IET法案的設計,目的在於增加外國企業或機構到美國資本市場融資的成本。FCRP的用意,則是在禁止美國的銀行將資金借給本國的跨國企業去從事海外投資。然而,這一連串防止資本外流的辦法,並無法阻擋美元的跌勢,反倒是因此注入了一些活水,讓歐洲美元市場(Eurodollar Market)的存、放款業務興盛而得以快速成長。

8.布芮頓伍茲制度失敗的主要原因為何?

。先天的缺陷是此制度為固定Ans: 主因可說是此制度有先天及後天方面的障礙匯率制度;任何固定匯率制度的成功運作都要求參與國放棄國內總體經濟政策的自主權,而此點卻是各國政府所難以做到的。後天的問題則是此制度完全依賴美元,而美元的價值卻無法穩住底部。

9.布芮頓伍茲制度創造了哪兩個全新的國際組織,各有什麼功能?

Ans: 布芮頓伍茲制度創造了兩個全新的國際組織,一是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其目的是要幫助金融穩定(主要是國際收支與匯率兩方面)有問題的國家度過難關,二是國際重建與發展銀行(IBRD),即今日的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其目的則是要協助戰爭其間受創嚴重的國家重建及發展。

10.在布芮頓伍茲制度之下,為什麼會有SDR的誕生?SDR目前由哪些貨幣組成?

Ans: 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資金有限,難以同時滿足眾多國家的借款需求。另外在布芮頓伍茲制度之下,各國的外匯準備是以黃金及美元為主;黃金的產量趕不及貿易的擴展,而要讓各國有足夠的美元作準備,則美國的赤字問題將會更嚴重。於是IMF在1970年1月創造了一種新的國際支付單位,稱為「特別提款權」(SDR),可用來作為黃金及美元以外的國際準備資產。

SDR目前是由四種主要通貨組成,其相對權數如下:美元(45%),歐元(29%),日圓(15%)及英鎊(11%)。

11.何謂「巴塞爾協定」?,簽訂了一份管理國際銀Ans: 國際清算銀行在1988年於瑞士的巴塞爾召開會議行資本適足率的協定,稱之為巴塞爾協定(The Basel Accord)。此協定要求國際銀行的資本適足率須至少等於8 %,不足8 %的銀行必須提高自有資金或降低風險性資產。目前巴塞爾協定已廣為世界各國的銀行管理當局採用,不過因細則仍受到許多批評,因此歷經多次修訂。新版的巴塞爾協定已於2004年6月定案,預計自2006年底開始實施。

12.「廣場協定」與「羅浮協定」各自之目的為何?

Ans: 1985年9月,五大工業國(G-5)的代表在美國紐約的Plaza Hotel簽下了廣場協定(Plaza Accord),主要目的是合力讓美元貶值來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

1987年2月,七國集團(G-7)在巴黎的羅浮宮簽訂羅浮協定(Louvre,主要目的是要讓七大工業國家更加努力促成匯率穩定並協商彼Accord)此的總體經濟政策。

13.歐洲同盟(EC)國家在1979年3月建立了歐洲貨幣制度(EMS)取代原來的蛇

制,其目的為何?

Ans: 歐洲同盟(EC)國家在1979年3月建立了歐洲貨幣制度(EMS)取代原來的蛇制,其目的有三:(1)將歐洲建立成一金融穩定的區域,(2)協調與非EMS會員國之間的匯率政策,及(3)替最終目的之歐洲金融整合鋪路。

14.歐洲貨幣制度(EMS)有哪兩件用來推動金融穩定與整合的利器?

Ans: 歐洲貨幣制度有兩件用來推動金融穩定與整合的利器,其一是匯率機制(ERM),其二是歐洲通貨單位(ECU)。

15.馬斯垂克協約訂定成為EMU會員國的五大條件為何?

Ans: 馬斯垂克協約訂定成為EMU會員國的五大條件為:(1)通貨膨脹率不得高於歐盟通膨率最低前三國平均值的1.5%;(2)長期利率不得高於歐盟最低前三國平均值的2%;(3)匯率須穩在ERM規定的範圍內至少兩年;(4)政府預算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毛額的3%;(5)政府負債必須低於國內生產毛額的60%。

第四篇:第一节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

二、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结构

三、小学数学课程结构的变革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

三、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

1.课程(课程,作为汉语,以一个教育学概念大概最早出现于南宋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1130-1200)的著作《朱子全书〃论学》中。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篇)》的解释是“课业及其进程”,含有“学习范围和进程”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一定分量的学业”等意;课程,作为英语一词源于拉丁语的“跑道”,转意为“学习之道”。据考证,在西方最早提出现代意义下的“课程”一词的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他在1859年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将课程意指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是指由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从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看,主要是由课程的组织结构、课程的内容结构等影响着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课程包含四个维度:学科与知识维度(即将课程看作是所讲授的科学,强调课程的知识组织与累积、保存功能。)、目标计划维度(即将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设计划。)、经验与体验维度(即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和体验。这一认识维度与前两种的最大差异在于,它将课程内涵的重心由学科知识或计划的客观侧面转移到了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的主观侧面。)、活动维度(即认为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2.数学课程就是由数学学科所构成的课程。如果说,课程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么,数学课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生态系统”,而学校教育的课程正是由各子“生态系统”所构成。

二、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结构 1.课程开放——学术中心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程体系强调的是数学的学术性,强调只有用那些可“教授”的数学学术知识才能来组织课程,而经验、情绪或社会因素等不被作为课程的来源。

2.课程组织——学科取向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偏难偏深,贪大求全。许多内容是人为设计的,是为数学知识体系服务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往往过多地考虑某一知识在数学科学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而没有充分考虑这些知识在学生自身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3.课程结构——螺旋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组织中,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逐步渗透、逐步拓展。表现在对于同一“块”的数学知识,在每个年级段都要安排一定的量。而这些“量”是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以及经验、认知和能力的增长而呈现明显的加深与拓展。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数学知识系统的传授与知识的接受。4.课堂教学——记忆为主

传统小学数学的课程实施受应试教育的影,过分重视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轻视思维训练,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5.学业评价——笔试为主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程评价采取的是单一性的笔纸考试。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的考试压力,具有浓厚的功利性色彩。

三、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结构(插入录像)1.强调素质教育

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2.突破学科中心

在知识的选择上,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充分将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等因素作为课程的来源,尤其注重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作用。3.改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倡导过程评价

课程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和谐发展。5.提供创造空间

课程标准重视对不同学段目标的刻画以及给出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特别是知识前后顺序不作硬性规定。这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它是制定课程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实现的要求。

2.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回答在小学开设数学这一学科的原因,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教育的作用以及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应当能达的要求等问题。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 1.社会的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2.数学自身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3.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三、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1.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学课程目标特点(插入录像)(1)注重问题解决(2)注重数学应用(3)注重数学交流(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 新世纪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美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所有学生无论其个人特性或背景等客观因素都应有学习数学的机会和得到必要的帮助;数学课程必须是一个前后连贯、注重重要数学内容、讲求表达的课程;教师必须懂得和理解他们所要教授的数学,并在教学中灵活使用这些知识;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对于学生有能力处理将来可能碰到的新类型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评定应当有助于对重要数学内容的学习以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技术是教数学、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必要工具。)(2)英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让大多数人掌握“基本技能”;为少数人传授一定的符号操作和运算的知识;培养“现实生活”应用所需的技能;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在交流、应用数量、IT、与人一起工作、改进自身学习和表现以及问题解决等关键性能力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在课程其他方面诸如思考技能、理财能力、进取精神与创业技能以及和工作有关的学习等发展机会。)

(3)荷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建立教育的数学与日常生活的数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获得基本技能,懂得简单的数学语言,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形;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数学活动进行思考并能对这些活动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检验;培养学生认识和探索简单的关系、规则、模型和结构;培养学生描述探究的过程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推理并应用他们。)

(4)德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儿童在进入小学时已经有了自身的经验,可以对他周围的世界进行比较、排序、分类、计数和度量,并已获得了初步的空间表象;小学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将这些个体的各种知识连接起来并系统地加以扩充;使学生认识到,借助算术与几何的概念、定律和方法的帮助,可以描述和探讨出自他们生活与经验世界的片段;使学生体验数学能与其他学科一起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学生可以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对数学问题的独立分析中促进创造性思维。)

(5)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获得并使用他们在生活中将遇到的数学情景中与数、测量和空间有关的技能和知识;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须的数学概念和技能;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演绎、归纳及清楚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推理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略地有条理地表达数学思想和论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包括自信、喜爱和毅力;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的力量和结构(包括模式和关系)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6)日本小学数学课程目标(通过与数量、图形有关的算术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现象的推测和合情推理的思考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算术活动的愉快和用数学方法处理的优越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的态度。)(7)中国香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构思、探究及数学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建立及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数学问题及其他有关学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清楚、逻辑地以数学语言与别人沟通及表达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字、符号及其他数学对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数字感、符号感、空间感及度量感和鉴辨结构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正面的态度,以及从美学和文化角度欣赏数学的能力。)

(8)中国台湾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数、量、形的概念与关系;培养学生日常所需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形成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以数学作为明确表达、理性沟通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批判分析能力;培学生养欣赏数学的能力。)

2.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历史变革

 建国后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发展历史分析

(1)1950年暂行标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鲜明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对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小学算术教学中要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与旧教育的不同。)

(2)1952年大纲(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思想品德三方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的要求。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儿童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性格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3)1956年大纲(突出强调以整数计算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忽视了小数、分数和直观集合知识的教学。重视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去解答算术应用题和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计算问题。对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三方面的教学目的提得不够全面、明确。)

(4)1963年大纲(课程目标仅提出“掌握算术和珠算的基础知识”,忽视直观几何知识的教学。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大数学能力在目的中的出现,是一大进步。没有提到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5)1978年大纲(课程目标比较全面地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的教学目的。第一次提出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的要求。能力要求提得比较确切,明确指出要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把原有的“逻辑推理能力”改为“逻辑思维能力”。第一次提出了“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

(6)1986年大纲(课程目标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方面的教学目的与1978年大纲基本相同,但提法更确切。把“空间形式”改为“几何图形”,更符合小学数学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改为“思想品德教育”,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删去了“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符合学生的实际。)

(7)1992年大纲(课程目标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方面的教学目的和1986年大纲基本相同,四则计算要求有所降低,不再笼统提出“正确、迅速”的要求,而是分层次提出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实际。) 建国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

(1)强调实用性目的(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2)强调学科目的(即“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强调积极的学习态度(即“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我国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分析 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

(1)数学课程的一般性目标(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 新世纪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分析

(1)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如乘法运算法则、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而且还包括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如对“数”的作用的认识、分解图形的基本思路、解决某种数学问题的习惯性方法等),即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2)强调应该掌握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函数思想、集合映射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等。

(3)强调在数学中存在的一种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的东西,这就是数学思维方式,如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等。

(4)强调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

拓展阅读:

(1)专家论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 开展数学“大课堂”教学研究(2)专家论坛:浅谈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系统讲授:(1)录像课第二讲(2)IP课件第二讲

第五篇: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发展变迁史

风雨同舟四十载 创新实干铸品牌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发展变迁史

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初心不改,四十年逐梦前行,四十年成就辉煌。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建立40余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秉承“奋进、博爱、重德、精医”的院训,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岁月见证了它的巨变,更见证了它的进取与跨越。

岁月如歌 步履铿锵

时光流转至1975年8月,渭南市妇幼保健院的前身——渭南地区妇幼保健站建立,当时仅有办公室一间,工作人员3名。1992年7月迁至位于东风街中段114号的新址,占地仅9.8亩,拥有一幢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门诊住院楼和30余名职工,病床十余张,并正式更名为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临床业务开始起步。到1998年仅6年时间医院成功创建成全省首家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2006年6月,该院高10层、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在渭南城区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住院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服务环境、服务设施大大改观,年住院人次由建院初期的几十个人增加至1.3万人次。

2009年至今,在院长蔡长友的带领下,勤奋、智慧的妇幼人围绕“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先后建成高17层、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的渭南市儿童医院大楼,完成原门诊医技楼拆除并在原址新建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渭南市妇幼保健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医院业务用房面积进一步增加至5.5万平方米,就诊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医院拥有职工87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36人,开放床位增加至550张,年服务人次增加至40余万人次,产科年住院分娩量为7000例,儿科服务增加为116935人次,妇科年服务量增加为46717人次。

如今的市妇幼院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三甲妇幼院,是我市规模最大、服务项目最多、功能最齐全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指导和服务中心,同时也是陕西省首批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陕西省儿童先天性结构畸形救治定点医院、全市妇幼医联体龙头单位、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产前筛查中心以及医学会儿科、儿保、新生儿、超声、妇科肿瘤及省妇幼保健协会助产专业渭南工作站等6个专业学术委员会的主委单位。其中,新生儿科为陕西省、渭南市临床重点专科,妇科为陕西省特色及渭南市临床重点专科,产科、儿科为渭南市临床重点专科。

奋斗的过程也收获了很多荣誉,该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白求恩精神奖、陕西省文明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及“创先争优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等。党建引领 助力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院党委充分发挥下辖8个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作风年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制定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和个人医德医风档案,与药商和器械供应商签订“反商业贿赂”协议书,与临床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与“不收”红包责任书,营造廉洁行医、服务至上的氛围,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医护人员,他们拒收病人馈赠及红包,仅2017年,全院医护人员拒收红包金额达5800余元,收到锦旗20余面,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达到98%。

以提高我市妇女儿童健康指数为己任,以精湛的业务技术水平为追求,全院职工紧紧围绕“一法两纲”全面落实全市妇幼健康各项目标任务。近年来,先后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各县市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儿科、儿保、产科适宜技术以及妇幼项目管理、托幼机构管理等系列巡讲活动,举办全市各种专业技术培训近百期;针对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等进行大型义诊活动50余次,每年举办孕期优生优育、儿童保健及母乳喂养等健康知识讲座200余次,利用母乳喂养周、儿童节等举办大型特色活动10余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突出妇幼特色,开设孕妇学校、家长课堂,积极引进开展导乐分娩、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EENC)、无痛分娩、产后康复、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康复、无痛胃镜、无痛人流、妇科宫腹腔镜微创手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新技术,开展孕妇唐氏筛查、胎儿系统超声、四维彩超等产前筛查项目,服务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完成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50634人次,产前筛查41000人次,门诊接诊43.54万人次,同比增加24.9%;住院治疗1.9万人次,同比增长1.4%;成功抢救妇产科、儿科危重病人1000余例;重点科室病床使用率最超过100%,儿科病床使用率最高达112%;各项重点妇幼卫生指标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25.52/10万、13.13‰降至2017年的5.6/10万、3.1‰。

深化改革 科学管理

近年来,医院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机制,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全民医保、药品零差价和综合监管等制度实施,先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住院患者“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直接让利于老百姓,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牢牢抓住医疗质量这个发展之根本,把“一切为了妇女儿童健康,为了一切妇女儿童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持续开展医疗护理质量主题月活动、“三基、三严”训练、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质量考评,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规范诊疗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在患者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毫不犹豫打胜生命之战。

积极参与“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健康扶贫工程,抽调77名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和高年资医生对包联的77户109名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制定“一人一户”健康帮扶工作方案,每月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群众健康状况及疾病诊治情况,对患病群众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和疾病诊治,指导合理饮食和健康保健知识,广泛宣讲健康扶贫政策以及参合农民报销政策等。按照国家乳腺癌筛查项目方案投资16万元,对华州区和潼关县的2000名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免费筛查。选派乳腺外科及超声科“精兵强将”,携带超声仪器下基层,完成乳腺癌筛查2038例比原计划多38例,初筛发现阳性患者75例、复查33例,确诊乳腺癌3例,已收治住院4例。先后开展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3次,免费为健康扶贫群众发放妇科、儿科及慢性病常用药品价值10万余元,承担兜底治疗费5万余元。

便民服务 舒适就医

环境越来越好,看病越来越高效,费用越来越惠民,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如今,群众在市妇幼院的就医体验越来越好、满意度越来越高,这些都得益于该院推出的一系列便民举措。优化就医流程,营造舒心就医的环境,医院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在儿科门诊及检验科安装排队叫号呼叫系统;建立单位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支付账户,开发启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预约挂号系统、自助机系统、排队叫号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移动支付系统等,方便广大群众就医。开设儿童夜门诊、午间门诊、日间病房,做到儿童就医24小时无缝衔接;门诊导医台增设了爱心陪检护士,配备轮椅、担架、热水器、老花镜等便民设施,院内公共服务区域培植绿色植物盆景,有效美化服务环境。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近年来,院领导班子把妇产、儿科、新生儿科、保健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儿童医院住院大楼和门急诊综合楼,购置进口核磁共振、最先进的进口彩超、胃镜、腹腔镜、宫腔镜、儿童呼吸机、进口产床等一批先进设备,为保障母婴健康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

以创建重点专科为抓手,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全方位予以支持,使重点学科快速成长。儿科由原来的一个病区发展成4个病区,相继开设夜门诊、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午间门诊,实现儿童就医24小无缝衔接,;新生儿科从一个病区增加到2个病区;产科作为全市危重孕产妇的急救中心,从原有的一个病区增加到三个病区,并投资100多万元进行病房升级改造,病床和服务能力不断扩大;儿保科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几间房子发展到现在2层楼2000多平方米,通过省级早期儿童发展示范基地的创建,业务不断规范化;小儿外科专科实现了全市儿外科零的突破;小儿消化、小儿呼吸、儿童生长迟缓、儿童康复、儿童内分泌等一批二级专科初具规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气管内用药、极低体重早产儿管理、儿童矮小症的诊断治疗、腹腔镜子宫胆囊联合摘除等新技术达省级水平,新生儿科通过了省级重点培育专科评审,儿科、产科、妇科创建成市级重点专科,妇幼专科品牌的影响力得以彰显。

四十三年艰苦奋斗,四十三年砥砺前行;四十三年的悠悠历史,见证了渭南妇幼保健事业的峥嵘岁月;四十三年的努力拼搏,锤炼了渭南妇幼人的意志和品质,四十三年的发展成果,汇聚了渭南妇幼人的智慧和汗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上,妇幼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价廉、更优质的医疗保健卫生服务,为保障我市妇女儿童的健康,为建设健康新渭南而不懈努力。

下载第八章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章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沂大学发展历史变迁

    革命战争年代的人才摇篮 滨海建国学院 1945年8月,滨海中学改名为滨海建国学院,原滨海中学的教职工大部分到建国学院工作。1947年春,山东省教育处(厅)把直接管辖的山东大学附中改......

    浅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

    浅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注重色、香、味、意......

    我国生育政策的发展变迁

    主题:政策变迁和政策调整 结合下文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生育政策,回答文后问题。 我国生育政策的发展变迁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政策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的基......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基本概念:教育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 基本问题: 1.什么是教育目的? 广......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

    第十章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案

    教学导入: 播放韩剧《大长今》主题曲《呼唤》(同学们熟悉) 播放广东民乐《喜洋洋》(同学们不熟悉) 外国电影电视同学们耳熟能详,口口传唱,对广东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

    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国际比较

    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国际比较 当前,学术界认为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国际惯例存在着三种模式:一是美国工程造价事务所,二是英国工料测量师行,三是日本造价事务所(工程积算制度)。美国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