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巨野县酒类整治情况汇报
巨野县酒类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8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巨野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根据通知要求,我把巨野县酒类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各成员单位的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搞好食品安全整顿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工作重点,围绕“方便人民群众,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工作开展,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经常过问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调度,从而保证了对全县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高压态势。另外,今年我县又对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进行了充实调整,由常务县长任主任,7位副县长任副主任,并将县食安办设在了县政府办公室,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了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推进。在接到菏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后,巨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明确要求各相关单位,要把酒类质量安全整治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由县食安办牵头,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面强化 1
日常监管,圆满完成了各项阶段性目标,彻底净化了全县的酒类市场。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迅速成立了由常务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巨野县酒类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巨野县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并严格根据市食安委的有关工作要求,按照“认真组织、统筹安排、从严把关、重点治理”的原则,先后从县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局等相关单位抽调了15名业务人员,组成了联合执法大队,对全县酒类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截止目前,共查处酒类生产企业3家,大型超市3家,食品经营户50多家,下达限期整改书10份,全县的酒类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二)进一步强化了工作措施。一是保持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违法经营活动的高压态势,对酒类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情况进行了严格督查,确保了酒类产品质量。二是大力推行了举报投诉受理制度,并加大了宣传和市场稽查力度,制定了奖惩和督查工作制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质监、药监、工商、商务、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酒类市场监管网络日趋完善。四是依法加强了酒类证照管理,并严格按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执行《酒类备案登记》、《随附单》等制度,有效遏制了无证经营,切断了假酒的进货渠道。
(三)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为确保对全县酒类市场监管的全面覆盖,我们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确定了重点整治范围,主要包括:一是检查酒类消费安全隐患重点场所,主要是对各大超市、宾馆饭店、酒类批发市场进行检查;二是查堵酒类企业源头,以“查店面,查仓库”为突破口,对全县酒类企业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堵住了假酒源头。
(四)进一步加强了重点环节管理。为彻底治理全县酒类经营市场,我县在开展联合执法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协调联动,扎实有序地开展好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一是严查了生产环节。自行动开展以来,县质监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执法车辆20余台次,针对白酒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无证生产,使用工业酒精等非食用物质,滥用甜味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甲醇、工业合成乙醇勾兑白酒等违法行为,集中进行了拉网式检查。特别是对山东省巨野县陈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办理委托加工手续生产知名白酒品牌的行为,进行了重点查处,下达了责任整改通知书,并对2000箱问题白酒依法进行了查封,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二是严查了流通环节。县工商局对全县流通环节内的所有食品经营业户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执法车辆70余台次,累计检查食品经营业户2563户。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及偏远村庄、集贸市场、小食店进
行了重点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假酒劣酒流向农村市场。同时,以各类酒水专卖店、批发市场为重点监管场所,以散装酒经营者为重点监管对象,督导经营者严格落实了自律“三条线”,形成了供销渠道可追溯监管。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全面查处了假冒仿冒注册商标、企业名称、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产地、年份,以及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或与其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了以“国家机关特供”、“军队特供”等名义进行的虚假宣传行为,彻底杜绝了无照经营,有效规范了酒水经营户履行进货检查验收义务。三是严查了餐饮服务环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组成了5个执法中队,对酒吧、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及自酿或调配酒类产品的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职工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酒类消费经营场所进行了重点整治。特别是对不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以及采购、销售和使用来源不明、超过保质期限和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单位,依法从严进行了处罚。并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切实加强了酒类产品采购管理,严格执行了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23人次,查处餐饮服务单位256家。四是严查了酒类市场管理环节。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县贸易办组织开展了酒类流通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印发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实施办法》等宣传材料,促使广大经营户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减少了执法中的磨擦。执法检查期间,共出动检查人员38人次,检查酒类经营商铺32
5家,查处假冒伪劣酒类商品1宗,发现未备案网点7家,进一步净化了酒类经营市场。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目前我县的酒类生产经营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上级工作要求及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督导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强化联合执法,全面提升监管水平,提高监管效能,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同时,希望各位领导对我县的工作开展情况多指导、多批评,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整改。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酒类专项整治工作成果汇报
深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全面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酒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根据上级部署,我局准确地把握当前酒类产品监管的工作形势,经过深入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此次酒类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规范了酒类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圆满完成了最初的工作目标和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下面我将我局此次酒类专项整治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加强沟通,努力增加政府支持力度
按照“依靠政府、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原则,我局紧紧依靠旗政府,多次向政府相关领导汇报,此项工作也引起了旗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向各相关单位下发了文件,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协助我局开展此次专项整治工作。
我局积极与商务、工商、公安等其他职能部门联系,进行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同时,与各企业所在苏木、镇政府进行沟通,促使其协助我局做好日常监督工作。
二、关口前移,积极引导企业发展革新
为提高获证企业的证书质量,减轻证后监管的难度,我局在各企业申证和换证前,主动介入企业的准备工作中,帮助企业规划硬件的建设和改造,避免企业在硬件上重复建
设、重复投资,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同时,积极指导企业的软件建设,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类文件、台账及记录的档案的
在我局的引导和帮扶下,辖区内的多家酒类生产企业都进行了投资再建设。例如,巴林左旗蒙古春酒业有限公司现有生产条件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亟需扩大生产,该企业拟投资60万元来扩大生产规模,规模600多平米的新厂房正在建设当中。赤峰市蒙鹿源老白干酒业有限公司投资12万元,对以前不合理的装酒车间格局按《白酒企业生产条件验收细则》的要求进行了完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该企业又投资4万余元,将老式的“硅藻土过滤机”更换为“高分子膜片式过滤机”,通过设备的更换,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
三、落实责任,全面整顿酒类生产企业
我局所属辖区共有9家酒类生产企业,获得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8家,获得配制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3家。各企业注册资金从300万元至1.039亿元不等,共有窖池数357个,基础酒生产能力为7000千升/年。针对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调查摸底、帮扶整改 根据我旗酒类生产企业的数量和生产经营的基本状况,我局按工作方案,由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企业进行摸底巡查工作。
1、建档。以酒类生产企业生产许可申请书提供的信息
为基础,通过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企业进行信息登记来建立企业档案,并在后面的巡查中不断核实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中,我局为9家企业都建立了档案,为以后的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落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强化企业责任人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主要通过检查企业的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销售台账制度等七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一步考查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制度建立不完善的方面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执法人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认真交谈,并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企业限期整改。
(二)重拳出击、全面治理
在对白酒生产加工企业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局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治理。
1、建立局领导负总责的监管体系。我局领导表示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加大惩处力度,规范酒类企业的生产行为。
2、严把酒类产品生产许可,从严审核酒类产品生产企业,依法关停不符合生产许可条件的企业。
3、排查清理企业购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局执法 3
人员对企业的生产车间、原料库和成品库内进行了仔细的查看,对所使用的添加剂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审查,未发现企业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4、规范产品标识标签情况。在规范的过程中,发现有两家企业生产的白酒存在着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的情况,执法人员立即进行了立案查处,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改正此行为,并对其进行了相应处罚。
5、严格产品出厂检验。执法人员对企业的化验室和产品检验报告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确保产品批批检验后才能出厂销售。并在企业的成品库内对6家白酒生产企业生产的9个批次的白酒进行了监督检验,检验结果为两家酒厂的3个批次的白酒不合格。我局检验人员就不合格项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帮助企业就不合格项制定了整改方案,要求企业按方案进行整改。企业按要求整改后,提出了复检申请,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的处理中。
(三)总结评估、巩固成效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42人次,执法车辆50余台次,共立案4起,涉案金额达104,763元。
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促进酒类生产企业良性发展。对制假售假,恶意无序竞争行为的,实行信誉等级评估,问题严重的将打入黑名单,问题特别严重的企业要上报市局,吊销酒类产品生产许可证。此外,我局还与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状”和“食品添加剂采购配料岗位
责任状”,使食品生产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树立起食品生产者和食品监管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建立监管的长效性机制。
四、多措并举,不断提高自身执法水平
(一)加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在酒类企业的整顿工作中,我局采用了检查与宣传相结合的做法。一是更好的宣传“12365”举报电话的作用,扩大发现违法线索的渠道,及时处置违法案件,形成全社会的监管氛围,把酒类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工作由质监人员的“独角戏”变成全社会参与的“大合唱”。三是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围绕产品安全工作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积极参加各类执法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今年,我局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重视。先后派出多名一线执法人员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全区执法人员培训班”和旗法制办组织的“全旗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培训中,主要对依法行政、执法能力、执法技巧等进行了学习。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本着学习的心态,与兄弟单位积极交流经验 为做好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我局专门组织相关工作人员10余人,抽出紧迫的工作时间,到执法经验丰富的红山区分
局和酒类生产企业较多的宁城县局进行学习交流,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活动,执法人员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经验。
五、明确目标,逐步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为巩固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成果,进一步强化酒类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我旗酒类生产加工企业不出现质量问题,结合我旗实际,拟在下步开展以下工作:
(一)制定监管工作目标
进一步落实酒类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善重点区域整治机制和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切实解决影响酒类安全的隐患性、区域性问题,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1、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一是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企业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二是加强职能部门之间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抓好酒类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三是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2、进一步落实产品的进货、出厂登记和索证、索票等制度,逐步实现产品及产品质量责任的可追溯。积极指导和督促酒类生产加工企业对原辅料进货、生产过程、添加剂、产品存储、产品包装、产品出厂检验以及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进行严格把关,全面实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健全酒类产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环 6
环相扣的监管链条,严防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酒类产品进入市场,一经发现,坚决退市和召回。
(二)建立健全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对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工作机制,逐步建立酒类产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健全完善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制度,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使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得到及时有效监控和处理。
(三)继续实施多种监管
1、加强日常监管,制定监督检查操作规范,全面检查原料采储、生产记录、出厂检查、生产环境条件等,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及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等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巡查。以区域监管为基础,组织对辖区企业进行巡查。
2、继续开展酒类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酒类生产企业滥加食品添加剂、无证生产、违法违规标识标注等行为,使酒类生产企业的生产秩序得到规范,促进酒类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实保护百姓身心健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进一步完善食品企业档案,实行动态监管。对已掌握的酒类生产企业,补充相关数据信息,完善档案内容。实
行分类监管、分类指导,提高监管的覆盖面、针对性和有效性。
4、强化监督检验,实施重点监控。一是定期开展监督检验,对企业产品定期进行抽样检验。二是开展不定期的专项抽查。除实施产品监督检验外,根据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不定期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抽查。
通过此次酒类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了我旗酒类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今后,我们的工作将本着治理整顿与振兴产业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监管和惩处措施,完善全民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促进酒类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第三篇:酒类整治方案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全县酒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
现将《进一步加强全县酒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元月十日
进一步加强全县酒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酒类市场生产经营秩序,确保百姓喝上 “放心酒”,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营造我县和谐的酒类消费环境,根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和《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强全县酒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为工作方针;以部门联动、依法监督、宣传引导、社会参与为原
则;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行为为重点,通过对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来促进长效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我县酒类市场监管水平,切实维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酒类市场经营秩序,促进我县酒类市场监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从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为建立酒类市场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县府决定成立酒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X,XXX兼任办公室主任,牵头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重点
重点对酒类生产企业,酒类批发企业,名烟名酒专卖店,酒店、饭店、歌厅、酒吧、宾馆等酒类零售业户的经营资质、经营条件、酒类产品质量进行审核和检查,同时查验《酒类流通随附单》、购销台账使用情况。
四、主要内容
(一)净化酒类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酒类的违法行为。根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
产品安全监管的特别规定》、《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和《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对酒类生产经营单位经营资格和商品购销合法性的执法检查。
1.对酒类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经营条件、经营地址等进行全面的审核。审核合格的建立酒类生产经营企业基本情况档案,审核不合格的限期责令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的吊销其《酒类产销许可证》。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SB/T 10391—2005)《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要求,对酒类批发企业批发资格、经营范围、经营条件等进行审核。对手续不健全、经营条件不完善的批发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的吊销其《酒类产销许可证》。
3.依法取缔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对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标识规定、以假充真、仿冒知名品牌商标等行为严厉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曝光。
(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酒类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酒类商品符合国家有关质量要求,让消费者喝上“放心酒”。
1.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册酒类经营企业,规范酒类批发企业条件。酒类批发企业必须具备固定的、与经营规模相符的、符合卫生和消防要求的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有熟悉酒类知识的专业人员,具有稳定的进货渠道和销售网络等。
2.完善酒类商品溯源制度和流通管理体系。根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规定,酒类经营者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必须向购货者开具《酒类流通随附单》(以下简称《随附单》),详细记录酒类商品流通信息;购货单位和个人采购酒类商品时,应索取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加盖酒类经营者印章的《随附单》;对进口酒类商品还应索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复印件;酒类经营者必须建立酒类经营购销台帐,保留期限为3年。对违反以上规定的,由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向社会公布;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进行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处罚,并向社会公告。
3.禁止流动销售散装酒。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散装酒盛装容器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粘贴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的标识,并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经营者及其联系电话。违反该项规定的,由相关部
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引导健康消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对违反该规定的,由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同时并处罚款。
5.严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不合格的酒类产品,一经查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严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法取缔,不准从事酒类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行为和用甲醇或工业酒精勾兑白酒、“三精一水”勾兑葡萄酒的违法行为,堵住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生产销售渠道。对依法查扣的假冒伪劣酒类坚决予以销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卫生、环保意识。在加强酒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对生产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其卫生、环保意识。对安全生产、卫生、环保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酒类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进行处理。
7.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各执法单位要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指导,要依法办事,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严禁在办案过程中吃、拿、卡、要、借,如有违反,将按有关规定处理;对不按照规定接受检查,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将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
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确保酒类市场清理整顿工作顺利进行。
8、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开辟曝光台,及时报道酒类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情况,在全县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强化酒类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引导科学饮酒,健康消费。向社会宣传、推荐名优酒类产品。二是要建立举报制度,建立监督举报电话,充分发挥“12315”、“12312(即将开通)”举报系统的作用,各“12315”、“12312(即将开通)”举报中心要认真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及时查处非法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行为,要对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予以奖励,要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等违法和犯罪行为进行监督。
五、工作职责
1、酒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常态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2、XXX负责对酒类流通环节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3、XXX负责对无证经营、证照不齐和经营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行为进行查处。
4、XXX负责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整治工作。
5、其他成员单位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积极主动地履行各自的监管职责。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合作,确保酒类市场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意义重大,商务、工商、质监、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要充分认识酒类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酒管办的领导下,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统一思想,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互通情况,协调行动,把当前酒类市场监管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抓紧、抓实、抓好。
2、实行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成员单位必须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确保监管工作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罚到位,迅速解决辖内酒类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工作不力的,不仅要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克服满足现状、麻痹大意思想,努力消除酒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对酒类经营违法案件要态度坚决,行动果断,依法查处,对各种投诉举报酒类生产经营违法违规案件线索,要及时组织力量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坚决杜绝因为饮用假酒、毒酒而导致人身伤害或中毒死亡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4、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健全酒类市场监管工作的信息交流、通报制度和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县酒类市场监管办公室要认真做好信息上报和情况通报工作,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要将情况汇总上报,工作经验和成果,可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宣传。
七、工作步骤
此项工作按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从2011年元月10日—元月15日)。学习贯彻有关法规和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酒类市场监管的意义、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各项整治行动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层层动员部署好、宣传好、落实好。
第二阶段:酒类市场“百日”安全专项整治阶段(2011元月16日—3月26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面开展对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一查备案登记情况,整顿无照、无备案登记行为;二查随附单和相关进货手续,规范酒类商品的进货渠道。重点查经销来路不明、手续不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三查经营管理是否建立经营台帐;四查酒类违法案件。
第三阶段: 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3月27日—3月31日)。全面总结专项整治工作,肯定成果,查找差距,总结经验,形成材料总结上报县政府,以专项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效推动酒类市场的监管工作上新台阶。
第四阶段:酒类市场常态化监管阶段(今后一段时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共同做好酒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篇:酒类整治总结
县餐饮服务环节酒类质量 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23号)精神,根据市局《关于转发安徽省餐饮服务环节酒类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六食药监食监转„2011‟9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县餐饮服务环节酒类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我局自2011年8月至12月开展了餐饮服务环节酒类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制售假冒伪劣白酒和葡萄酒类的行为,重点整治非法勾兑和生产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酒类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增强餐饮服务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法治观念,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酒类市场秩序,加大市场检查力度,严格规范酒类采购和使用行为,全面清理不符合经营资质的白酒和葡萄酒类销售单位,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强化措施,注重实效
1、强化索证索票,严防非法流入。对辖区内各类餐饮服务单位采购、自酿或调配、销售酒类情况,自酿或调配酒类产品所使用的原料情况,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药食两用原料名单和新资源食品目录的情况,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情
况等,结合日常监督进行拉网式排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切实加强酒类产品采购管理,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记录制度,严防餐饮服务单位采购、销售和使用来源不明、超过保质期限以及假冒伪劣的酒类产品。
2、加大抽检力度,确保酒品质量。加大餐饮服务环节酒类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的范围和频次,对可疑的不符合酒类安全标准要求的产品进行抽检,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及甲醇、游离二氧化硫、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色素等重点指标的监督抽检。对不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不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药食两用原料名单和新资源食品目录要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以及采购、销售和使用来源不明、超过保质期限,或者采购、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规定实施处罚,对检查中发现假冒伪劣酒类产品要当场给予暂控或没收,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改正;对非法经营者要坚决打击,对无证经营者予以取缔。
3、突出重点内容,整体推进工作。将酒类质量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与正在开展的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以及“瘦肉精”专项整治相结合;与小餐饮整顿规范试点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相结合,从而推进全年工作。
专项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执法车辆80车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760户次,下发监督意见书16份。
第五篇:酒类专项整治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汉区酒类流
通
领域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街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区属各单位:
《江汉区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江汉区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酒类流通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加强辖区酒类流通管理,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保障酒类食品安全,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政策依据
酒类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食品,加强酒类流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此次专项整治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酒类市场有序发展为指导,以强化监管职责、保障酒类食品安全为目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侵权酒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2号)、国家质检局、商务部等七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专项集中行动的通知》(国质检执联〔2011〕191号)、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的通知》(商运字〔2011〕68号)、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全省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活
动的通知》(鄂商运通〔2011〕27号)以及市商务局《关于开展全市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武商务〔2011〕238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
二、整治重点及工作目标
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以白酒、葡萄酒为重点品牌,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严格落实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重点做到“两查”:一是检查酒类经营者是否按规定办理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二是检查酒类经营者是否存在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买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等情况,力争至今年底,全区酒类经营单位《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率达到90%以上。
(二)全面推进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的落实。重点要做到“五查”:查酒类批发经营单位(含连锁企业配送中心)是否索取和开具了酒类流通随附单;查酒类零售经营单位购进酒类商品时是否索取了酒类流通随附单;查酒类经营单位是否存在重复使用、转借、代开、伪造和买卖行为;查酒类经营单位填写是否详细、真实记录了酒类商品流通信息;查酒类经营单位是否妥善保管随附单,建立台账,严格管理。严格按照省和市《酒类流通随附单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申领、使用与管理,力争至今年底,全区酒类经营单位酒类流通随附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三)严肃查处假冒侵权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假冒、侵权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酒类流通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对重点单位、重点地区、重点商品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区商务局要主动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管理,以备案登记和随附单制度等检查为切入点,开展联合检查。认
真受理和及时处理消费者的举报、投诉工作。力争至今年底,全区酒类经营单位建立购销台账率达到90%以上。
(四)完善酒类流通管理长效监管机制。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健全区级酒类流通监管机构和保障机制,建立持久、可行的监管制度;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在酒类流通行业中的应用;在行业内开展酒类流通信用体系和“放心酒”示范店建设,建立健全酒类行业自律约束机制。通过专项整治,力争使全区假冒侵权酒类商品得到有效遏制,酒类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整治时间及工作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从即日起到2011年12月31日,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部署,展开情况调查,从即日起至6月20日以前。按照市商务局和市酒类专卖管理局的统一安排,制定整治方案,组建工作专班,落实工作重点及任务、目标和责任。同时,开展调查及检查,重点掌握辖区酒类经营者执行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的基本信息。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加大打击力度,从6月21日至12月31日。根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部、省、市2006年以来酒类流通管理方面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要求,对辖区酒类经营者逐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督促企业整改,逐步建立和完善酒类流通管理的各项制度。
四、工作举措和相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维护酒类市场秩序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广大企业的合法权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形象声誉。为加强对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司其职,企业负第一责任”(国办发[2011]12号文件)的要求,建立区酒类流通
领域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区商务局、区质监分局、区工商分局、区食药分局、区财政局及各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区商务局负责辖区内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的具体组织落实工作,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2、明确责任,加强联动。结合我区酒类质量安全重点,进一步强化流通环节治理和餐饭服务环节的管理工作。区商务局要加强经营酒类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做好酒类流通管理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区工商分局要加强对酒类商品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严把酒类等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坚持先证后照,依法规范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行为;加强对酒类市场的巡查,依法监督酒类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区食药分局要会同区商务局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采购、销售葡萄酒、白酒等酒类的情况加强监管,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防餐饮服务单位采购、销售来源不明以及假冒侵权酒类。区质监分局要严格执行酒类生产许可制度,督促生产企业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好原辅材料进货验收、使用和相关记录及产品标签管理工作。同时,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要加强执法协作,组织开展行政执法部门间的联合执法检查,坚决查处假冒侵权酒类违法行为,力求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3、依法行政,营造氛围。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坚决杜绝以整治为名的乱罚款、乱收费现象。对故意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与名优产品生产企业建立“打击假冒,保护名优”的协助机制,指导和督促生产企业对其开设的专卖店、连锁店和地区总经销商进行规范管理。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方式,广泛宣传酒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大力普及酒类识假辨假知识,增强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