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人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22:4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巴中市人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巴中市人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的应用》。

第一篇:巴中市人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的应用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

(巴府发[2007]5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经济开发区商贸园、工业园管委会:近年来,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各地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诚信意识和金融意识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3号)和全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电视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推动我市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深化对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

今年年初,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工作方向,对未来一个历史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电视会议明确指出:深入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省委九届党代会,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因此,我市各级党政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全面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巴中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着力改善巴中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业的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信用环境,争取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增强金融意识,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促进经济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经济与金融和谐

发展的基本理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机制,共同促进巴中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达到金融秩序良好、社会信用观念增强、金融资产质量好转、融资成本明显降低、银行信贷和外来投资大量增加、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末,将我市建成A级金融安全区,力争各项贷款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金融“三乱”处置率达到100%;未担保贷款履约率达到95%以上,担保贷款履约率达到98%以上,假票据处置率达到100%,信用卡恶意透支发生率控制在0.5%以下,信用证垫款率10%以下;金融案件受理率达到100%,破案率达到98%以上,金融部门胜诉案件执行率达到90%,金融案件的执行费用率控制在5%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在金融机构贷款履约率达到95%以上;农村信用村、乡(镇)覆盖面达到85%,城镇信用社区覆盖面达到75%;借款人在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费用负担降低30%。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推动我市金融生态建设

一是要全面加强现代金融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金融舆论环境。各地各部门的领导要带头学习金融政策,宣讲金融知识,执行金融法规,要动员和发挥全市新闻传媒的作用,宣传金融法规政策,普及金融基础知识,传播先进金融文化,推介各类金融工具,引导居民投资行为,提升防范风险意识,强化全民金融素质,提高各界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度,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要加强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全市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全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机构,深入扎实地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加强检查、定期考核,充分调动各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三是要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创建活动。各县(区)政府要研究制定金融生态环境的监测指标和考核体系,积极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创建活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布置下,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要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司法环境建设、社会信用的培育、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整顿中介机构秩序等重点工作,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探索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新途径。

四是要搭建银政企互动平台,构建新型银政企关系。各县(区)政府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制定出台银政企共谋发展融资洽谈会工作制度,有效对接银企供需信息。二是全面整合政府综合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及社会各界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推动政企融资需求信息反馈的常态化。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清收三项不良贷款的力度,将乡镇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纳入统一化债范围进行逐步消化。

五是要落实责任,全面推进诚信巴中建设。市工商局、经委、商务局要牵头组织开展“诚信企业”评比活动,建立诚信企业“红名单”激励制度,公布一批“诚信企业”名单,广泛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激励机制,增强诚信受益的示范效应,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中介机构的政府监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开展“诚信中介”创建、评选活动,配合建立中介机构金融信用档案,实施社会中介机构不诚信行为信息披露和通报制度,促进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的提升;规范、简化不动产评估、抵押登记手续,统一中介机构收费标准,提高中介服务的市场公信力。劳动保障部门要牵头深入推动“信用社区”建设,依托社区信用平台,积极推广“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全面开展,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作用,让更多的有创业愿望和有就业能力的人,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实现就业再就业。市教育局要牵头开展好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认真落实《巴中市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巴府办发〔2007〕76号),积极宣传和培养诚信意识。市财政局要落实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奖励政策和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监管及风险补偿机制。司法部门组织开展以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为重点的金融执法环境整治活动,建立金融涉诉案件协调工作制度,加大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银监分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对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进行通报,继续开展对逃废金融债务的惩戒工作和加大治理金融“三乱”的力度。继续深入全面开展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市财办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大力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已建成的信用乡镇要切实兑现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和贷款额度高于其他村(镇)的鼓励措施,培养信用示范户,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市保险协会要开展“诚信保险”评比活动,着力解决重保轻赔和杜绝保险行业对消费者的欺诈误导行为。

六是要进一步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市人民银行、市银监分局、市财办应通过每季金融联席会,邀请掌握项目资源较多的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中小企业局等市级部门,参会介绍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企业的近期发展特点和融资需求,为金融与项目、银行与企业搭建了一个沟通、合作平台。邀请司法部门重点研究解决金融债权疑难案件。

七是要进一步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人民银行牵头,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中介机构金融信用档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信用评级,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的征信平台。

八是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全市金融机构要在发展中把握和防范金融风险,切实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客户筛选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主动改进金融服务,借助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平台,主动适应社会金融服务需求的发展变化,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拓展信贷业务,创新业务品种和信贷工具。

九是要加强考核,确保效果。全市各级要继续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层层建立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订和完善考

核办法,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严格按照巴中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办法要求,于每季末前10日,将有关考核评价情况、考核指标情况报送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篇:解工作的意见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小编推荐]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

32http://whx0910.taobao.com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巴府发[2008]3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经济开发区商贸园、工业园管委会: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分别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城乡基层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调解是我国《宪法》、《民事诉讼法》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确立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近年来,我市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完善建立,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始终坚守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为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中的基础作用,是落实市委提出的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巴中”的必然要求,是动员基层群众和社会力量解决矛盾纠纷的优先选择。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始终带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崇高责任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牢固树立主动抓人民调解工作就是抓稳定,积极抓好人民调解工作就是保平安的观念,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把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体系

(一)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按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全市各县(区)、乡镇(街道)应当设立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管理和指导本辖区的人民调解工作;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区应当分别设立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置辖区内复杂的矛盾纠纷、群访案件、突发事件和有重大影响的疑难案件以及跨区域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村(居)委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本辖区的矛盾纠纷组织进行预防和排查,直接受理、调处矛盾纠纷。在边远山区乡(镇),可以组建“流动调解庭”下乡调处矛盾纠纷。

(二)建立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企业原则上应当建立人民

调解委员会,具体调处本单位、本企业内部的矛盾纠纷,确保企业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三)探索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人民调解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在省、市、县(区)、乡(镇)边界相邻地区建立区域性联合调解组织;在消费者协会、卫生、交警等部门试点建立行业性调解组织,并逐步在其他行业推广;在大型农贸市场和其他专业市场、风景名胜区等建立专业调解组织,及时调解纠纷,维护生产经营秩序。

(四)完善加强“三大调解”工作机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与人民法院协调联系,共同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实现诉调对接和调执对接,提高调解协议履约率。要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构建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三、调整充实人民调解队伍

(一)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按照工作需要和干部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保证组织健全,工作全面开展。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由3至9人组成;村(居)委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调解委员会和其他调解委员会由5至7人组成。有条件的地方,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可以实行专职;条件不具备的,由乡(镇)、村(居)委会、社区干部兼任,也可以从退休、退职干部和群众信任的其他人员中选聘。

(二)推行人民调解员聘用制和任期制。乡(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乡(镇)政府批准成立,成员由乡(镇)司法所组织群众推举产生,任期与乡镇领导班子相同;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批准成立,成员由街道办事处司法所推举产生,任期与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相同;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组织由企业批准成立,成员由所在企业聘任或推举产生,任期3年;其他调解委员会由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成员由主管部门或管理部门聘任或组织推举产生,任期3年。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名册,应当报县(区)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三)加大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由市司法局负责培训;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村(居)委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县(区)司法局负责培训,其他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培训。业务培训一年不得少于一次。

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进程

(一)规范人民调解专用场所。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社区和其他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建立专门的调解室,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有固定的调解场所、有人民调解标识牌、有印章、有调解记录和回访记录、有统计台帐。人民调解员在主持调解时,应当佩戴人民调解徽章。

(二)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县(区)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司法部《人民调解若干规定》的要求,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人民调解协议等文书的制作、装订和归档程序。调解纠纷要遵守程序规范要求,调解协议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三)规范人民调解的奖惩和考评机制。市政府每5年、县(区)政府每3年、乡镇政府每1年召开一次人民调解表彰会议,对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积极开展“十佳人民调解员”评选等活动。

五、落实人民调解经费保障

(一)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及调解员聘用待遇。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每年将市、县(区)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村(居)委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贴经费,以及非财政供给的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的个案补贴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逐年增长。三项经费的预算标准,每年由司法行政机关编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二)加强财务监督。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共同管理。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杜绝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现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管理的监督检查。

六、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

(一)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各县(区)政府要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建立由政府牵头,综治办、公安、法院、信访、司法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县(区)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每半年、乡镇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每季度要研究一次人民调解工作,适时听取专题汇报和召开专门会议,及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促进人民调解工作顺利推进。

(二)切实加强司法所建设和人员配备。各县(区)政府要通过有效途径,力争在3年内配齐乡(镇)专职司法助理员。一是上级新增司法助理员编制,必须全部用于基层司法助理员的配备,不得挪用;二是减少机关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司法所工作;三是在现有乡(镇)干部中调剂,保证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专职司法助理员。要加强司法所建设,配齐配强司法所长。支持司法行政机关,利用国债项目资金,抓好乡(镇)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县(区)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现状,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合理调剂保障乡(镇)司法所办公用房。县(区)根据本级财力情况,在上级国债补助的基础上,每建好一个司法所,给予县(区)司法行政机关1-2万元补助。

(三)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履行职责,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与管理,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大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硬件建设力度,加快形成完善的组织网络和有效的工作机制。要关心人民调解员的疾苦,努力增强调解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来源:巴中市政府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0-7-9 11:36:25 阅读:1119次 选

择阅读字体:【大 中 小】

巴府发[2010]1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经济开发区商贸园、工业园管委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川府函〔2009〕228号)精神,现就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紧迫感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关联度高、就业空间大、带动力强、资源消耗少的显著特征。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一、二产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人力、土地、资源等合理配置。同时,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传承优秀文化、推进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巴中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对培育壮大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打好巴中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紧迫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培育工作,全市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巴中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管理体制不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与周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差距较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巴中“建成我省重要的生态红色旅游基地”,对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了准确定位。为此,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科学分析巴中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变压力为动力,紧紧抓住当前政策支持、国家有关部门扶持及“大交通”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用更新的理念、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力推进巴中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二、明确目标,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主线,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建设“我省重要的生态红色旅游基地”为载体,以整合资源、改革管理体制、实施品牌战略、开发精品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为突破口,逐步实现由单一传统的观光旅游业向休闲、度假、养生、科考、文化、会展、商务、乡村旅游等综合性的现代旅游业转变,由单纯注重经济功能向更加注重发挥旅游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综合功能转变,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十二五”末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把巴中建成四川重要的生态红色旅游基地和富有特色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三、突出重点,提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

(一)坚持科学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认真实施《巴中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巴中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巴中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等各类旅游专项规划。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确保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二)强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品牌。要把全市丰富的生态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变为品牌优势,在A级旅游景区创建上实现新突破,强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品牌。一是打造生态旅游产品。重点推进光雾山、诺水河、空山等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科学探险、康体养生等旅游产品。二是打造红色旅游产品。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恩阳古镇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革命遗址为重点,加强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提升红色旅游品牌效应。三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巴人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南龛摩崖造像、白衣古镇、晏阳初文化公园等特色文化旅游精品。四是培育新兴旅游产品。积极发展会展旅游、温泉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加快发展购物美食、康体养生、自驾游等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丰富多样、品质优良的新兴旅游产品。

(三)全力推进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是以巴州城区为中心,发展休闲度假、商务、文化娱乐、美食购物等都市旅游,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完善旅游中心城市功能,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打造都市旅游目的地。二是以光雾山、诺水河等景区为载体,整合周边资源,增强休闲度假养生、文化娱乐等功

能,打造景区主导型旅游目的地。三是以白衣古镇―江口镇为主线,高水平规划建设江口水乡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水上旅游目的地。四是以历史文化名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加快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创新管理”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特色明显、类型多元、活动丰富、富民效应明显” 的原则,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培育重点村建设、乡村风貌改造等相关工作,每年要确定建设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和行业指导,引导、帮助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争创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乡(镇)、村。

(五)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标准化水平。加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绿色饭店、主题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国家标准和旅游行业标准推行力度,严格执行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旅游企业安全管理、旅游无障碍设施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旅游景区标识牌建设、住宿设施节能减排等行业标准,全面提升巴中旅游业形象。

(六)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依托全市优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突出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精致化,围绕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野生菌、金银花、有机茶和江口醇、小角楼酒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要抓好旅游文化产品、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

(七)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项目支持等方式,引进和培育一批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生产、旅游运输等龙头企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投资旅游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份通过资本重组、兼并联合、相互参股等形式,组建旅游集团,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八)丰富旅游文化娱乐活动。抓好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发,积极打造巴中旅游文化品牌。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专业艺术团队和群众性艺术团体作用,积极挖掘以巴人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旅游娱乐产品。积极开发自行车赛场、登山训练营地、野战训练营、水上世界、滑雪(草)场等游客参与性强的休闲游乐项目,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体系,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四、搞好宣传,全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一)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旅游宣传推广机制,坚持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加强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对外宣传推广。巴中日报、巴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开辟旅游宣传专栏,各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要建立旅游宣传窗口和平台。要着力推介“中国彩林第一山―光雾山”、“中国溶洞第一乡―诺水河”、“全国第二大苏区首府―巴中”等线路品牌,要把“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节庆活动办成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形成良好的旅游宣传效应。

(二)加强区域旅游线路整合。以产品和市场为核心,创新合作理念和方式,与周边地市建立更加紧密、更加务实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强川陕渝旅游“金三角”、“川陕渝红色旅游区”、“秦巴旅游片区”合作,联合推介“重庆―广安―仪陇―巴中”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都―南充―阆中―巴中―汉中―西安”中国三国旅游精品线路、“西安―汉中―巴中―达州―重庆”自然山水游线路,实现“信息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建、宣传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五、强化保障,优化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一)落实优惠政策。对符合税法规定的旅游企业的旅游景区(点)的经营收入,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对旅游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招用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旅游企业,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从事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住宿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采取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旅行社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提供合法票据可作为报销凭证。

对旅游饭店严格执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对购置并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且符合国家优惠目录的,按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广电部门要支持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申请办理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有线电视收视费按实际安装终端数的50%收取。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市、县(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经费并列入部门预算,主要用于旅游专项工作、宣传推广、旅游组团奖励以及对创建国家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星级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省级以上乡村旅

游示范乡(镇)、村和优秀旅游县(区)的奖励。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各县(区)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使项目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配套,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以资源置换资本,用资源置换基础设施等办法,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来巴中整体开发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精品,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发展。

(四)改善旅游交通条件。以“六路”建设为接点,围绕旅游资源开发,打通对外旅游大通道,完善旅游环线建设,构建旅游交通大网络。各县(区)应规划建设好辖区内旅游景区(点)之间连接通道和旅游专线,全面改造提升景区内旅游公路,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度和便捷性。

(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全面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旅游重点城镇、景区以及旅游交通沿线的通讯、邮政、金融、医疗、餐饮、环保等服务设施和功能,建立和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强城市和景区(点)的导向系统建设,规范设置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行网上旅游查询、咨询、预订等业务。

(六)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严格执行各类旅游规划,各旅游开发项目在立项时,应当书面征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要加强对自然景区内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在景观构建中,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体现自然之美,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坚决予以制止。要重视古村落资源、民俗风情、民族民间音乐及舞蹈艺术、民间文学艺术和手工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七)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加大旅游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使用旅游星级标志、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行业自律的旅游诚信体系,深入开展旅游企业诚信创建活动,推行旅游服务质量公示制,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评价、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严格实施旅游从业人员上岗认证制度。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能力。加大旅游安全投入,完善旅游安全设施,为游客营造安全、和谐的旅游环境。

六、落实责任,形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合力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旅游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将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对各县(区)政府抓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重点

抓好宏观调控、发展规划、宣传推广、行业监管、环境营造等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旅游重点项目,争取国家、省加大对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入,制定鼓励性政策和措施支持旅游企业发展。

财政部门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安排、落实经费,加强资金管理。

交通、规划和建设部门要做好交通规划、建设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

公安、城管执法、交通、工商、质量技术监管、安全等部门要严格执法,不断改善旅游市场环境。

卫生部门要加强旅游餐饮和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公共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旅游从业人员健康资格认证制度。

统计部门要建立完善旅游统计制度,定期开展对重点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景区(点)、旅行社的统计监测工作。

国土、林业、文化、民政、水务、商务、经贸、农业、税务、工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配合,利用现有的行业、部门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

宣传、外事、新闻、招商等部门要在形象宣传、宣传品制作、重大对外宣传活动等方面与旅游部门紧密结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人事编制部门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配置,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根据本意见精神,建立相应协调机制,制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二○一○年六月四

第四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我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继续大力开展“企业信用、农村信用、社区信用和区域信用”等四大信用工程建设为主线,着力加强全区经济环境、行政环境、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和金融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和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争先进位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区金融意识普遍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大幅度提高,金融行政服务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明显改善,政策法制环境明显优化和规范,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具体目标:一是辖内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种类基本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能满足社会对金融的需求,并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秩序良好。金融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或化解,全区各项贷款年均增幅达到25%以上,存贷比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末存贷比达到60%以上。三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3家。四是“四大信用工程”建设全面深化,信用农户达到90%以上,信用乡镇占比达到100%,“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达到90%以上,信用社区占比达到30%以上,始终保持“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区”荣誉称号。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1、开展诚信襄州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通过聘请专家举办专场讲座、召开座谈会和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开展诚信襄州宣传活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增强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通过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诚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专项活动,推动全区诚信意识建设;三是在全区中小学校引入诚信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来对广大青少年开展诚信教育,从小树立诚信意识;四是组织诚信襄州宣教团,通过节目展演等方式开展诚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营造争做诚信机关、诚信企业和诚信公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2、加强信用工程创建力度。一是深入开展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负责推动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将农村信用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评选,对评上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的在全区大张旗鼓地表彰,并授予荣誉匾牌;二是大力开展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加强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监控网络。制定实施征信评估标准和监管办法,按市场需求逐步开展企业信用评级活动,在全区企业中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三是全面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担保机构、各金融机构和社区等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通过 “诚信居民户”、“诚信经营户”、“诚信企业”等信用细胞的创建,提高社区居民的诚信意识。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将信用社区创建与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广泛开展诚信贷款、诚信纳税、诚信经营等各种专项评比活动。将信用工程创建情况纳入政府工作综合考核目标,并与绩效和评先表彰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推动区域内信用意识普遍增强,信用指标明显好转,信用质量不断提升。

3、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一是加大对守信单位的正向激励力度。对通过信用创建评上信用镇、信用村(信用社区)的,予以表彰并授予荣誉牌匾,对镇、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通过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对信用企业和信用农户由金融部门在发展生产上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信用社区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和倾斜。二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长期信用环境不好、存在恶意拖欠债务的镇、村(社区)纳入制裁黑名单,主要负责人不提拔、不重用,金融机构对其提高信贷准入门槛或实行信贷禁入。对失信企业由金融部门给予信贷制裁,在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上不予考虑。

(二)加强市场环境建设

1、加强各类企业自身建设,改善信贷条件。积极引导各类企业规范经营、合规发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各企业要自觉强化金融意识,加强对金融信贷政策法规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注重信用积累,积极创造信贷条件,增强融资能力。

2、加强金融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加快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支持鼓励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或互助性担保机构,尽快建立健全以政府出资入股的担保机构为主导,商业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投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规范担保机构、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定期召开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协调会议,在企业资信调查、贷款风险评估、贷后监督等方面协调联运,形成安全有效的保、贷、还运行机制。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扩充机制,要通过财政注资和向社会增资扩股的方式,不断增强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不断创新担保品种,扩大担保范围。结合襄州实际,把主要担保对象放在机电汽配、物流、农产品加工、纺织、现代种植和养殖业上,不断促进企业发展。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担保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设立股份制、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完善担保体系,扩大企业和银行合作选择面。要探索建立和引进风险投资机构,积极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来区内开展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范围。

3、加快培育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尽快出台鼓励中介机构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会计、审计、法律事务所、土地房产评估、信用评级、公证等专业化中介机构的发展,积极引进国内或国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增强行业竞争性,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监管,严格从业标准与资格,规范服务行为,坚决打击虚假中介行为,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中介机构的诚信水平和社会形象。

第五篇:县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

县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

县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

为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形势的变化,切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又促进金融的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所处的微观层面的外部金融环境,包括相关的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

等方面的内容,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维持金融体系稳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县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延续和深化。近几年来,我县先后开展了创建金融安全区、文明信用环境以及企业信用评级等活动,全县信用意识明显增强,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化解,金融发展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但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尚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诚信城市建设的任务仍很繁重。按照新时期金融机构作为独立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今后,金融生态将成为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吸引异地资金流入、提高我县金融竞争力、加快建设经济强县进程的有力保证。

二、强化联动,进一步改善我县金融生

态环境那一世范文网-http:// 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对促进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它当作优化发展环境、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加大对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化金融改革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金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主动配合、协助解决。要抓住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增强支农实力。同时,各金融机构要自觉遵守金融法规,通过加强内控、完善贷款、资金、会计财务管理等制度,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和案件风险。要加快业务创新,正确处理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与服务经济发展、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支持

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从根本上防范风险方面来,实现银行与企业、经济与金融的“双赢”。

深化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设金融生态环境,非金融企业的作用非常关键。要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改制步伐,督促和引导企业明晰产权、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于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实行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待遇,开展公平竞争,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各非金融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真正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权利制衡和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发展能力。要健全财务制度,真实反映经营状况,依法披露信息,为增加信贷投放构筑良好的微观基础。加强信用建设,创造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采取多种形式,教

育、引导居民、企业树立诚信观念,提高信用水平,为建立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要加快推进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做好金融知识宣传工作,广泛开展企业资信评级,带动全县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为增加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严格执行借款合同,切实履行偿债责任,保证按时还本付息,积极支持和配合金融机构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银行的债权,不逃废、悬空金融债务,共同构建以诚信为基石的新型银企关系。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提高其违约失信成本,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继续深入开展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发挥好信用典型的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推动广大农村的诚信建设。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金

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尽快再建立一到两家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及担保机构,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金融机构要配合有关部门组建各种类型的信用担保机构,加强与担保公司的沟通和合作,合理签订合作协议,确定风险分担比例,并在企业资信调查、贷款风险评估、贷后监督等方面实行协调联动、同步考察,形成安全有效的借、保、贷、还运行机制。要积极帮助担保机构多方位运作担保基金,实现担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积极试办开办非全额担保、循环担保、权利质押担保、联户联保等贷款担保形式,适时引入自然人担保制度。要积极协调有关中介机构,切实解决资产评估、公证、转让中收费过高、手续过繁的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为金融机构开办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强对中介服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坚决打击虚假报告、虚假信息、虚假认证、虚假

评估等行为,逐步建立起独立、客观、公正的中介服务体系。

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各金融机构要树立与郯城经济发展共存共荣意识,正确理解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贷款总量的适度快速增长,保持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力度。

1、继续加大对全县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要围绕“工业强县”战略,重点保证全县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的资金需求,积极向上级行反映,争取上级行资金支持,多方筹集资金,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项目资金需求,重点确保国家批准的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

2、继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信誉好的大中型民营企业要给予公开授信,适度发放信用贷款,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要积

极探索开办权利质押贷款、联户联保贷款等贷款种类。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由单一的贷款支持向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转变,积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结算、汇兑、代理、咨询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3、继续加大对外经外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培植农副产品、轻工类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拳头出口产品;大力扶持民营外向型经济和农业外向型经济。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效应。

4、认真组织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宣传推介活动,稳步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家庭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推动全县房地产业发展壮大和消费市场繁荣。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推动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特别是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认真贯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贷款的政策措施,加

强与再就业担保基金的协作配合,积极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

5、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支持高效农业、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专业村经济及特色农业的扶持,支持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销售市场建设和农机站等涉农服务组织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支持农村种养业和有市场开拓力的农户扩大生产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三、加强领导,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配合,逐步推进。为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金融生态建设考

核评价办法、改善金融发展外部环境的工作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见以及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等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民银行,承担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县人民银行、银监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为县政府在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方面当好参谋助手,以争取上级政策的最大倾斜,吸引外地资金的广泛流入,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下载巴中市人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中市人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