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WW公司案例分析报告参考
Ww公司零售商品货源采购案例分析报告
一、前言及背景
WW公司是法国一家大型零售商,在法国主要城市和城镇共有800家店铺。WW公司主要出售五类商品:玩具,童装,娱乐产品,糖果及家庭厨房用品。在法国市场排位中有着较强的优势地位。为了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收入,扩大利润,WW公司出售的商品中,亚洲制造占45%,每天平均需要进口14TEU,保证销售额和利润,因此WW公司面临全球采购问题,如何做好全球采购工作将关系到WW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WW公司目前在全球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环节碰到以下问题:
1、采购人员不科学的采购导致库存过多。
2、各部门协作不融洽。
3、清关工作的单证和程序处理不稳定。
4、配送中心对商品信息或交付时间不明确。
5、缺少质量认证体系。
6、与供应商关系不融洽
二、现状描述
1、商业环境分析
零售企业实施全球化采购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WW公司按照一系列的采购程序来采购商品。优势:采购人员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谈判经验,完整的采购流程。弱势:公司的支付条款选择不当;部门间的合作不融洽;对供应商的管理存在不足;与供应商关系较差。机会:零售企业实施全球化采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改善部门间的运作,WW公司有相当大的节省余地。威胁:汇率和外贸政策的不利变动;海运部无法改变公司的进口政策。
2、采购职能和地位分析
WW公司有三个主要的商品分部(玩具,家庭必需品和童装),它们都是直接进口。每个分部都有一位部门总经理和若干个采购小组。采购部门在公司特别有影响力,它负责从计划采购到需求预测、发出采购订单、确定商品数量和交付时间表的全部活动。
3、供应链结构分析
供应链的环节有:供应商,采购人员,货物经手人,海运部,财务部,配送部。当采购人员确定了某一潜在的商品供货来源,供应商要接受质量保证部门的检查。采购员将采购订单交到海运部,海运部审查无误后,供应商安排装运和支付运费,海运部组织进口货物的单证和清关,并安排从港口交付给指定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收到商品后,将质量合格的商品发往商店,否则退货。而货物经手人管理着货物的处置,包括给适当的配送中心分配库存量、指定配送中心何时可以得到货物、确定交付的数量和安排从配送中心到商店的时间表。
三、问题识别与分析:
1、采购人员不科学的采购导致库存过多。原因是采购部门的责任和流程不明确。
WW公司是一家零售企业,采购部门负责为公司采购货物,从货源决策,供应商的选择,签订合同,订货准备,收货与验货,采购人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采购人员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谈判经验,但是采购人员不能仅凭自己的 “直觉”去采购货物,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最终会导致库存问题。对于一些时尚产品或季节性产品,采购人员需要根据POS系统去预测未来销量。
2、各部门协作不融洽。采购工作繁多,平常工作中没有对错误进行总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良,没有保持联系,收发信息的不连贯,使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公司部门工作分配混乱。
3、清关工作的单证和程序处理不稳定。采购人员没有相应去通知海运部,海运部对银行单证的收发时间不明确,导致清关工作不能及时完成。
4、配送中心对商品信息或交付时间不明确。货物经手人是多余环节应取消,采购人员负责商品质量的验证。配送部门对商品信息或交付时间不明确,主要是因为采购人员不能及时将信息发给配送部门。导致配送中心工作延误,从而影响其他部门的效率。
5、缺少质量认证体系。采购人员在选择供应商之前应该首先对供应商进行资格认证,但是
由于供应商资格认证体系没有建立,没有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评定和注册等工作,最终导致交付的产品质量不符标准。
6、与供应商关系不融洽。供应商方面,WW公司出售的货料大部分从远东采购,距离的遥远使得公司对供应商难以管理。缺乏对供应商有效管理的手段。公司与供应商之间不良的关系如单方面退货、沟通渠道不统一,采购系统不顺畅使供应商与公司之间关系进一步恶化。最后就使采购的整个流程变混乱。
四、结论
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各部门工作分配不合理,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五、建议
1、加强采购职能和采购流程管理
WW公司所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是由采购部门负责进行采购。高效的采购是WW公司零售业成功的核心。采购部门通过销售数据的汇总、分析和预测,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采购策略,负责制定采购计划,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按照WW公司采购流程,确定合适的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确定产品数量和交付时间表的全部活动。采购人员有丰富的采购经验,通过大批量的采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采购货物被送到配送中心进行严格随机抽样测试。运用季节指数法,对季节性产品未来状况做出预测。掌握了季节变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来对季节性的商品进行市场需求量的预测。对产品实施ABC控制法,这种方法是按照存货价值对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性的高低讲存货分为A、B、C三类。ABC控制法便于企业抓住存货管理的重点,保证存货管理的高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有效地减少存活资金的占用。确定安全库存,降低库存水平。建立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连接财务、采购、配送和海运部门,商场建立POS系统与采购系统连接。
2、加强采购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协作关系
采购部门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格认证。确认供应商之前,财务部门需要对其自身详细背景进行确认,然后采购部门就会对供应商所提供的样品进行测试,样品符合公司需求后,由采购部门向所提供产品的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签订合同。
采购订立合同后,财务通知银行开信用证,供应商装船后当供应商装船后要及时通知采购人员货发出。这一过程不能有耽误,否则就造成延期,影响后续工作。采购人员根据船期通知财务、海运和配送部门,做好付款、报关和入库准备。商品到岸后经双方约定的商检机构出具品质检验证书作为卖方交货的最后依据(发现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责任确属卖方时,WW公司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卖方提出异议和索赔),检验合格后财务部门付款赎单,通知海运部门报关、通知采购部门与配送中心衔接做好商品检验准备。各部门要一环扣一环地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计划,也要经常地保持联系,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3、采用电脑进行综合管理,电子报关替代手工报关。
4、采购人员应该提高通信速度及时向配送部门提供一系列的商品信息和交付时间。采购部门与配送部门要保持良好的联系,对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加强信息交流。
5、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资格认证体系是实现全球采购的关键。建立采购质量认证体系,作好与体系认证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认证的对象是供应商交付的货物,确认货物满足指定质量保证标准要求,保证采购过程质量。不符标准的货物将被拒绝。
6、持续高效的供应源是有效采购的基本前提,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是采购成功的关键。选择供应商最重要的是质量、供应商的业务水平、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对经过初选、考核、评定的合格供应商,建立起供应商数据库。根据产品类别和供应商产品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已证实的供应商能力和业绩的评价记录,对合格供应商实行分类控制。对供应商的管理,可以使采购方与供应商在采购活动中不断增进沟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精神,以获得采供双方的最佳利益。WW公司应该对现有的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与重要的供应
商要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一些质量问题、交付问题或者退货问题,双方应该要及时地进行沟通,面对面的谈论,找出解决方案,不要使用一些强硬手段去解决纠结,合作把联系双方的问题一起着手解决,才能长久共存。
六、总结
WW公司在内部和外部不断改进,公司采购的货物从品质到配送都要做出积极的尝试和快速响应,相信WW公司在执行上述的建议后,在降低成本,改善质量等方面会有很大改善;各部门之间运作不断协调,促进公司总体的积极改进,提高公司的运营能力和经济效益,稳固占领市场。
第二篇:SM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SM公司的库存管理战略》分析报告
组长:潘君
组员:常亮 孟凡强 佟明燕 朱柳婷 田英君
一、现状简介
SM公司是一家在电子通信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主要提供机电类产品,产品覆盖了民用、商用、工业用等各个领域,并且还负责其在国内的售后服务。公司目前拥有员工1400名,产品达到国际领先,除了国内市场以外,产品出口也是SM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其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SM的宗旨是“把最好的质量提供给客户”。经过10年的发展,SM公司为了便于更好的控制成本,将原有的民用、商用、工业用这三个独立拥有的物流系统进行了合并,成立了物流大部。但就目前物流大部的经营管理来讲,库存准确性和物流成本控制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对此,我们根据案例所给资料,从SM公司的物流部组织机构、仓库操作流程、盘点方法以及仓库中的实际操作标准化等方面作了分析与探讨,以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问题综述
(一)物流部的组织机构不合理
SM物流部进口部的主要职能是对原材料进行预归类,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海关放行,该部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每票运单的报关速度:而出口部负责整个公司产品的出口工作,同时还包括接受海外退回返修的产品,该部最主要的KPI就是出口报关过程的时间。由此可见,SM公司物流大部下属的进口部、出口部两个部门都涉及到海关报关,两个部门职能有重叠的地方,因此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劳务成本的增加。
(二)盘点方式不合理
SM公司目前采用循环盘点方式对仓库货物进行盘点。所谓循环盘点,就是企业不终止营业,短时间进行的连续盘点。SM公司的仓库面积大、库位多,而负责清点的人员较少,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致使仓库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盘点结果误差大。而循环盘点通常对价值高或重要的物品进行盘点,检查的次数多,监督也严密一些;对价值低或不太重要的物品,盘点的次数可以尽量少。循环盘点一次只对少量物品盘点,所以通常只须保管人员自行对照库存资料进行点数检查,发现问题按盘点程序进行复核,并查明原因,然后调整。而SM公司的盘点队伍每天都无目的、盲目的盘点,不分主次,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发现不了库存存在的问题。
(三)仓库操作流程不合理
SM公司目前仓库操作流程不合理,主要体现在:
1、收货区收货查验开箱清点数过少,可能存在零件货损货差无法检验出来的风险;
2、收货缓冲区操作失误过大,如数量与单据不符、收货单填写问题较大、部分单据不能及时输入系统,可能存在库存差异的风险;
3、再包装区人员过多,工人在具体操作时态度不认真,存在补货与再包装货物不符的风险;
4、配货发料区补货单据数量填写位置混乱、补货数量没有及时录入系统、实物操作与系统操作人员交流部密切,存在补货不及时、库存差异等风险;
5、盘点工作无法真正反映SM仓库状况,存在仓库日常管理无法控制,磕、碰、撞、偷盗等造成的损耗无法控制。
(四)原包装缺损情况严重
SM公司目前的原包装缺损的情况严重主要是由于在收货区收货查验时没有进行100%的开箱全检。通过李经理观察总结得出,仓库检货人员对入库的零件大部分不拆箱检验,一部分只是拆箱观察,只有一小部分拆箱清点,造成原包装缺损情况严重。
(五)库存差异比较大
目前SM公司仓库差异严重,主要原因如下:
1、收货区检验时漏检零件过大;
2、收货缓冲区质保部门检验完毕后,零件数量与单据不符;单据输入系统部及时,导致库存真实水平与仓库系统不一致;
3、再包装区,工人在具体操作时态度不认真,存在补货与再包装货物不符的可能;
4、配货发料区补货单据数量填写位置混乱、补货数量没有及时录入系统、实物操作与系统操作人员交流部密切;
5、盘点工作无法真正反映SM仓库状况,存在仓库日常管理无法控制,磕、碰、撞、偷盗等造成的损耗无法控制。
仓库差异过大会直接影响仓库的日常管理,导致仓库日常管理无法控制,磕、碰、撞、偷盗等造成的损耗无法控制。导致仓库成本提高,货物损耗严重。
仓库差异同样会给生产和销售带来巨大的影响,仓库差异过大可能会导致生产的断产,或生产资料的过分采购;仓库差异过大可能会引起销售的不健康增长,销售部门不知道商品产品库存水平更是无法制定销售计划。
三、改进方案
(一)针对“物流部的组织机构不合理”的改进方案
将SM公司物流部的进出口部合并,这样就会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并且能提高报关的速度,从而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
物流经理
进出口部 运输部 仓储部 成本控制部
图1 改进后的物流部组织机构图
(二)针对“盘点方式不合理”的改进方案
SM公司的盘点计划:我组认为SM公司应该采用账面盘点、期末盘点和循环盘点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准确的掌握库存,合理控制库存。具体运作:
1、SM公司以一个季度为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的期末进行期末盘点,采用分组、分区、分类、分批、分库进行全面盘点,将整个储存区域划分成一个一个的责任区,不同的区由专门的小组负责点数、复核和监督。各小组通常至少需要三人分别负责清点数量并填写盘存表,复查数量并登记复查结果,第三人核对前二次盘点数量是否一致,对不一致的结果进行检查。等所有盘点结束后,再与电脑或账册上反映的账面数核对。期末盘点可以明确责任,防止重复盘点和漏盘。
2、SM公司在平时进行循环盘点,对出货频率高、产品价值高的货物进行重点、认真仔细的盘点,对一般货品盘点频率可以降低。盘点队伍应制定循环盘点计划,而不是每天无目的的盘点,对货品分出层次,按层次按计划进行盘点,这样可以降低盘点工人平时的作业强度,人少但是功效不会减小。
3、SM公司应将期末盘点、循环盘点与账面盘点结合起来,将每一种物品分别设立“存货帐卡”,然后将每一种物品的出入库数量及有关信息记录在账面上,逐笔汇总出账面库存结余数,这样随时可以从电脑或账册上查悉物品的出入库信息及库存结余量。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库存,及时反映库存状况,降低盘点的劳动量。
(三)针对“仓库操作流程不合理”的改进方案
仓库操作改进意见:
1、规范收货区验查操作,提高验查操作工人的素质。
2、减少收货缓冲区的操作失误,如单据的正确、要求填单员填写单据集体工整,单据填完后要与实际货物比对以免填错,收货单据要及时输入系统。
3、合理分配再包装区人员,提高操作工人的工作态度,严禁工作时段打闹。
4、规范配货发料区单据配货数量的填写位置,要求交接单据时,实物操作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之间要有言语上的交流。
5、重新设计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盘点工作人员。
6、建立仓库操作流程的KPI指标考核体系:
(1)收货区以漏检率为评价标准,零件漏检率越低越优秀。
(2)收货缓冲区填单差错率以及单据输入系统时间为考核标准,单据差错越低越优秀,单据需及时输入系统。
(3)再包装区以差错率为评价标准,差错率越小越优秀。(4)配货发料区以差错率为评价标准,差错率越小越优秀。
(5)盘点工作主要以有效盘点货位为评价标准,有效盘点的货位越多,发现日常仓库管理的问题越多越优秀。
(四)针对“原包装缺损情况严重”的改进方案 对于SM公司“原包装缺损情况严重”我组主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SM公司需要加强对收货区查验人员的工作流程控制,通过摄像头设备、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的方式监控工作人员开箱检验,对于检验工作不合格的人员进行适当处罚。
2、SM公司应该对收货检验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如制定收货检验必须开箱检验多少箱、每箱检验的标准工作是什么,只有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检验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检验效率。
3、SM公司还可以鼓励零件供应商通过本公司认证,因为100%的开箱全检工作量需要大量的人力,SM公司对通过本公司质量认证的供应商的零件适当免检不但可以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消耗,还有利于零件质量的提高。
(五)针对“库存差异比较大”的改进方案
要减小库存差异,我们的建议如下:
1、规范仓库实际操作流程,建立KPI指标考核体系,规范员工实际操作;
2、改进盘点方式,制定合理的盘点计划以减小库存差异;
3、对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及劳动素质,使其能够对仓库进行科学管理。
四、小结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SM公司的物流大部可以有效地解决库存准确性和物流成本控制问题,提高公司整体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挖掘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三篇:公司治理案例分析报告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报告
1请结合案例1评价独立董事在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责。独立董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董事会中基本上是作为被选择的股东代表,根据股东和社会的利益去监督和监控公司的管理层,并且被期望利用他的诚实和能力去审视公司的战略、计划和重大的决策。对首席执行官、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选择和评价是董事会的最重要的功能。由此,西方国家独立董事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监督约束和评价。另外,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也是独立董事的一个职责。
案例1中,提到“花瓶懂事”不在公司任职、不参加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不领取工资报酬或津贴等。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该公司独立董事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了行政复议,要求免除罚款。证监会却做出维持原处罚决定的行政复议决定,认为独立董事应当对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有关上市申报材料、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不能以不在公司任职、不参加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不领取工资报酬或津贴等理由主张减免处罚。根据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由于案例1 “郑百文事件”----虚假上市、虚增利润、信达收购、三联过户。这些事件独立董事都负有相关责任,但是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他们的职能,监督公司内部按法律法规办事,不能对公司的决策进行客观评价。但是花瓶董事,摆设董事在法律上是不予认可的。作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就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一方面独立董事要以法律赋予的职能和权利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制度本身是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而安排的虽然独立于而非花瓶或摆设。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不使独立董事形同虚设,使独立董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请结合案例1评价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现状、问题以及今后改进的方向。
理论上,独立董事不是由大股东推荐或委派,也不是公司雇佣的经营管理人员,所以其作为全体股东合法权益的代表,享有对公司董事会决议的独立表决权和监督权;由于其不拥有公司股份,不代表任何大股东的利益,不受公司经理层的约束和干涉,同时也和公司没有任何关联业务和物质利益关系,因此,独立董事能以公司整体利益为重,对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做出独立的意愿表示,进而使公司的任何决策更具客观性。独立董事与其他公司董事相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排除公司所有人和经理人的“权”、“益”干扰,可以代表全体股东的呼声,促使公司的运作更为规范。
从案例1来看,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的现状是其并没有按其职能在公司治理体系中发挥拥有的作用。比如郑百文事件,借口以不在公司任职,不参加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不领取工资报酬或津贴使独立董事形同虚设从而产生这样的独立董事不能起到在相关法律法规或指导意见中独立董事的作用等问题。由于这样的事实在法律上却不予认可,导致案例1中的独立董事对于公司的经济案件还要承担责任,受到惩罚。但是这种现象也绝非个案,这也应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结合。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控股股东绝大多数是国有投资主体或国有企业,而国家作为所有者对其选择的经营管理者监督存在着不足。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公司的内部治理与控制都不很完善。相当一部分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投资机构推荐委派的董事,只代表其出资方的利益,没有体现股份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特征。公司经营者集决策、经营大权于一身,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失去了对股份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的各种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解决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就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而言,必须健全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能够超脱于公司利益之外,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可以通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对公司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使公司董事会制度更加完善。还要创建激励机制,增强独立董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定适当的酬劳。此外,独立董事根据股东和社会的利益去监督和监控公司的管理层,并且利用他的诚实和能力去审视公司的战略、计划和重大的决策。对首席执行官、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作客观的的选择和评价,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就公司治理外部而言,整个国家要在公司治理方面健全独立董事法律体系,加强立法执法。尤其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前提下,要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符合市场运转规律的法律,配合公司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亦能使国民经济有序稳步发展,进而企业也能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所提高。
第四篇:SM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SM公司的库存管理战略》分析报告
组长:潘君
组员:常亮 孟凡强 佟明燕 朱柳婷 田英君
一、现状简介
SM公司是一家在电子通信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主要提供机电类产品,产品覆盖了民用、商用、工业用等各个领域,并且还负责其在国内的售后服务。公司目前拥有员工1400名,产品达到国际领先,除了国内市场以外,产品出口也是SM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其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SM的宗旨是“把最好的质量提供给客户”。经过10年的发展,SM公司为了便于更好的控制成本,将原有的民用、商用、工业用这三个独立拥有的物流系统进行了合并,成立了物流大部。但就目前物流大部的经营管理来讲,库存准确性和物流成本控制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对此,我们根据案例所给资料,从SM公司的物流部组织机构、仓库操作流程、盘点方法以及仓库中的实际操作标准化等方面作了分析与探讨,以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问题综述
(一)物流部的组织机构不合理
SM物流部进口部的主要职能是对原材料进行预归类,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海关放行,该部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每票运单的报关速度:而出口部负责整个公司产品的出口工作,同时还包括接受海外退回返修的产品,该部最主要的KPI就是出口报关过程的时间。由此可见,SM公司物流大部下属的进口部、出口部两个部门都涉及到海关报关,两个部门职能有重叠的地方,因此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劳务成本的增加。
(二)盘点方式不合理
SM公司目前采用循环盘点方式对仓库货物进行盘点。所谓循环盘点,就是企业不终止营业,短时间进行的连续盘点。SM公司的仓库面积大、库位多,而负责清点的人员较少,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致使仓库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盘点结果误差大。而循环盘点通常对价值高或重要的物品进行盘点,检查的次数多,监督也严密一些;对价值低或不太重要的物品,盘点的次数可以尽量少。循环盘点一次只对少量物品盘点,所以通常只须保管人员自行对照库存资料进行点数检查,发现问题按盘点程序进行复核,并查明原因,然后调整。而SM公司的盘点队伍每天都无目的、盲目的盘点,不分主次,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发现不了库存存在的问题。
(三)仓库操作流程不合理
SM公司目前仓库操作流程不合理,主要体现在:
1、收货区收货查验开箱清点数过少,可能存在零件货损货差无法检验出来的风险;
2、收货缓冲区操作失误过大,如数量与单据不符、收货单填写问题较大、部分单据不能及时输入系统,可能存在库存差异的风险;
3、再包装区人员过多,工人在具体操作时态度不认真,存在补货与再包装货物不符的风险;
4、配货发料区补货单据数量填写位置混乱、补货数量没有及时录入系统、实物操作与系统操作人员交流部密切,存在补货不及时、库存差异等风险;
5、盘点工作无法真正反映SM仓库状况,存在仓库日常管理无法控制,磕、碰、撞、偷盗等造成的损耗无法控制。
(四)原包装缺损情况严重
SM公司目前的原包装缺损的情况严重主要是由于在收货区收货查验时没有进行100%的开箱全检。通过李经理观察总结得出,仓库检货人员对入库的零件大部分不拆箱检验,一部分只是拆箱观察,只有一小部分拆箱清点,造成原包装缺损情况严重。
(五)库存差异比较大
目前SM公司仓库差异严重,主要原因如下:
1、收货区检验时漏检零件过大;
2、收货缓冲区质保部门检验完毕后,零件数量与单据不符;单据输入系统部及时,导致库存真实水平与仓库系统不一致;
3、再包装区,工人在具体操作时态度不认真,存在补货与再包装货物不符的可能;
4、配货发料区补货单据数量填写位置混乱、补货数量没有及时录入系统、实物操作与系统操作人员交流部密切;
5、盘点工作无法真正反映SM仓库状况,存在仓库日常管理无法控制,磕、碰、撞、偷盗等造成的损耗无法控制。
仓库差异过大会直接影响仓库的日常管理,导致仓库日常管理无法控制,磕、碰、撞、偷盗等造成的损耗无法控制。导致仓库成本提高,货物损耗严重。
仓库差异同样会给生产和销售带来巨大的影响,仓库差异过大可能会导致生产的断产,或生产资料的过分采购;仓库差异过大可能会引起销售的不健康增长,销售部门不知道商品产品库存水平更是无法制定销售计划。
三、改进方案
(一)针对“物流部的组织机构不合理”的改进方案
将SM公司物流部的进出口部合并,这样就会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并且能提高报关的速度,从而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
物流经理
进出口部 运输部 仓储部 成本控制部
图1 改进后的物流部组织机构图
(二)针对“盘点方式不合理”的改进方案
SM公司的盘点计划:我组认为SM公司应该采用账面盘点、期末盘点和循环盘点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准确的掌握库存,合理控制库存。具体运作:
1、SM公司以一个季度为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的期末进行期末盘点,采用分组、分区、分类、分批、分库进行全面盘点,将整个储存区域划分成一个一个的责任区,不同的区由专门的小组负责点数、复核和监督。各小组通常至少需要三人分别负责清点数量并填写盘存表,复查数量并登记复查结果,第三人核对前二次盘点数量是否一致,对不一致的结果进行检查。等所有盘点结束后,再与电脑或账册上反映的账面数核对。期末盘点可以明确责任,防止重复盘点和漏盘。
2、SM公司在平时进行循环盘点,对出货频率高、产品价值高的货物进行重点、认真仔细的盘点,对一般货品盘点频率可以降低。盘点队伍应制定循环盘点计划,而不是每天无目的的盘点,对货品分出层次,按层次按计划进行盘点,这样可以降低盘点工人平时的作业强度,人少但是功效不会减小。
3、SM公司应将期末盘点、循环盘点与账面盘点结合起来,将每一种物品分别设立“存货帐卡”,然后将每一种物品的出入库数量及有关信息记录在账面上,逐笔汇总出账面库存结余数,这样随时可以从电脑或账册上查悉物品的出入库信息及库存结余量。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库存,及时反映库存状况,降低盘点的劳动量。
1.对物资进行ABC分类(根据出货频次和所占资金量)选出A类物资即高频物资和贵重物资、B类和C类一般物资。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资采取不同的保管方法,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2.根据物资的分类结果采用分组、分区、分类、分批、分库进行物资管理,将整个储存区域划分成一个一个的责任区,每个小组订立一个责任人。
3.盘点时每个责任区成立盘点小组、复核小组和监督小组。确保物资盘点结果的有效性。
4.盘点过程单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要确保单据制作的合理性、填写的规范性、回收的完整性。
A类物资:日盘点。此类物资为出货频率高、价值高的产品,需采用循环盘点的方式对其盘点。每种物资进行账务卡检查,确实保证账务卡的一致性。
B类物资:月盘点。此类物资出货频率一般 C类物资:季度盘点
(三)针对“仓库操作流程不合理”的改进方案
仓库操作改进意见:
1、规范收货区验查操作,提高验查操作工人的素质。
2、减少收货缓冲区的操作失误,如单据的正确、要求填单员填写单据集体工整,单据填完后要与实际货物比对以免填错,收货单据要及时输入系统。
3、合理分配再包装区人员,提高操作工人的工作态度,严禁工作时段打闹。
4、规范配货发料区单据配货数量的填写位置,要求交接单据时,实物操作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之间要有言语上的交流。
5、重新设计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盘点工作人员。
6、建立仓库操作流程的KPI指标考核体系:
(1)收货区以漏检率为评价标准,零件漏检率越低越优秀。
(2)收货缓冲区填单差错率以及单据输入系统时间为考核标准,单据差错越低越优秀,单据需及时输入系统。
(3)再包装区以差错率为评价标准,差错率越小越优秀。(4)配货发料区以差错率为评价标准,差错率越小越优秀。
(5)盘点工作主要以有效盘点货位为评价标准,有效盘点的货位越多,发现日常仓库管理的问题越多越优秀。
(四)针对“原包装缺损情况严重”的改进方案
对于SM公司“原包装缺损情况严重”我组主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SM公司需要加强对收货区查验人员的工作流程控制,通过摄像头设备、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的方式监控工作人员开箱检验,对于检验工作不合格的人员进行适当处罚。
2、SM公司应该对收货检验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如制定收货检验必须开箱检验多少箱、每箱检验的标准工作是什么,只有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检验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检验效率。
3、SM公司还可以鼓励零件供应商通过本公司认证,因为100%的开箱全检工作量需要大量的人力,SM公司对通过本公司质量认证的供应商的零件适当免检不但可以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消耗,还有利于零件质量的提高。
(五)针对“库存差异比较大”的改进方案
要减小库存差异,我们的建议如下:
1、规范仓库实际操作流程,建立KPI指标考核体系,规范员工实际操作;
2、改进盘点方式,制定合理的盘点计划以减小库存差异;
3、对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及劳动素质,使其能够对仓库进行科学管理。
四、小结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SM公司的物流大部可以有效地解决库存准确性和物流成本控制问题,提高公司整体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挖掘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五篇:《A公司的工作分析》案例分析报告
《A公司的工作分析》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
A公司的职务分析
A公司是我国中部省份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增长,房产需求强劲,公司有了飞速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逐步发展为一家中型房地产开发公司。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员工人数大量增加,众多的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是基于创业时的公司规划,随着业务扩张的需要逐渐扩充而形成的,在运行的过程中,组织与业务上的矛盾已经逐渐凸显出来。部门之间、职位之间的职责与权限缺乏明确的界定,扯皮推诿的现象不断发生;有的部门抱怨事情太多,人手不够,任务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有的部门又觉得人员冗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公司的人员招聘方面,用人部门给出的招聘标准往往含糊,招聘主管往往无法准确地加以理解,使得招来的人大多差强人意。同时目前的许多岗位不能做到人事匹配,员工的能力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严重挫伤了士气,并影响了工作的效果。公司员工的晋升以前由总经理直接做出。现在公司规模大了,总经理已经几乎没有时间来与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打交道,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的晋升只能根据部门经理的意见来做出。而在晋升中,上级和下属之间的私人感情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有才干的人往往却并不能获得提升。因此,许多优秀的员工由于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前途,而另寻高就。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考核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非常严重,员工的报酬不能体现其价值与能力,人力资源部经常可以听到大家对薪酬的抱怨和不满,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人力资源部开始着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变革首先从进行职位分析、确定职位价值开始。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究竟如何开展、如何抓住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点,为公司本次组织变革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基础保证,是摆在A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他们开始寻找进行职位分析的工具与技术。在阅读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基本职位分析书籍之后,他们从其中选取了一份职位分析问卷,来作为收集职位信息的工具。然后,人力资源部将问卷发放到了各个部门经理手中,同时他们还
在公司的内部网上也上发了一份关于开展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的问卷调查。
据反映,问卷在下发到各部门之后,却一直搁置在各部门经理手中,而没有发下去。很多部门是直到人力部开始催收时才把问卷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同时,由于大家都很忙,很多人在拿到问卷之后,都没有时间仔细思考,草草填写完事。还有很多人在外地出差,或者任务缠身,自己无法填写,而由同事代笔。此外,据一些较为重视这次调查的员工反映,大家都不了解这次问卷调查的意图,也不理解问卷中那些陌生的管理术语,何为职责、何为工作目的,许多人对此并不理解。很多人想就疑难问题向人力资源部进行询问,可是也不知道具体该找谁。因此,在回答问卷时只能凭借自己个人的理解来进行填写,无法把握填写的规范和标准。
一个星期之后,人力资源部收回了问卷。但他们发现,问卷填写的效果不太理想,有一部分问卷填写不全,一部分问卷答非所问,还有一部分问卷根本没有收上来。辛苦调查的结果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也着手选取一些职位进行访谈。但在试着谈了几个职位之后,发现访谈的效果也不好。因为,在人力资源部,能够对部门经理访谈的人只有人力资源部经理一人,主管和一般员工都无法与其他部门经理进行沟通。同时,由于经理们都很忙,能够把双方凑在一块,实在不容易。因此,两个星期时间过去之后,只访谈了两个部门经理。
人力资源部的几位主管负责对经理级以下的人员进行坊谈,但在访谈中,出现的情况却出乎意料。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访谈的人在发牢骚,指责公司的管理问题,抱怨自己的待遇不公等。而在谈到与职位分析相关的内容时,被访谈人往往又言辞闪烁,顾左右而言他,似乎对人力资源部这次访谈不太信任。访谈结束之后,访谈人都反映对该职位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模糊的阶段。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访谈了大概1/3的职位。王经理认为时间不能拖延下去了,因此决定开始进入项目的下一个阶段——撰写职位说明书。
可这时,各职位的信息收集却还不完全。怎么办呢?人力资源部在无奈之中,不得不另觅它途。于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从其他公司中收集了许多职位说明书,试图以此作为参照,结合问卷和访谈收集到一些信息来撰写职位说明书。
在撰写阶段,人力资源部还成立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专门负责起草某一部门的职位说明,并且还要求各组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任务。在起草职位说明书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的员工都颇感为难,一方面不了解别的部门的工作,问卷和访
谈提供的信息又不准确;另一方面,大家又缺乏写职位说明书的经验,因此,写起来都感觉很费劲。规定的时间快到了,很多人为了交稿,不得不急急忙忙,东拼西凑了一些材料,再结合自己的判断,最后成稿。
最后,职位说明书终于出台了。然后,人力资源部将成稿的职位说明书下发到了各部门,同时,还下发了一份文件,要求各部门按照新的职位说明书来界定工作范围,并按照其中规定的任职条件来进行人员的招聘、选拔和任用。但这却引起了其他部门的强烈反对,很多直线部门的管理人员甚至公开指责人力资源部,说人力资源部的职位说明书是一堆垃圾文件,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于是,人力资源部专门与相关部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来推动职位说明书的应用。人力资源部经理本来想通过这次会议来说服各部门支持这次项目。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在会上,人力资源部遭到了各部门的一致批评。同时,人力资源部由于对其他部门不了解,对于其他部门所提的很多问题,也无法进行解释和反驳,因此,会议的最终结论是,让人力资源部重新编写职位说明书。后来,经过多次重写与修改,职位说明书始终无法令人满意。最后,职位分析项目不了了之。
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在经历了这次失败的项目后,对职位分析彻底丧失了信心。他们开始认为,职位分析只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东西,说起来挺好,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大用,而且认为职位分析只能针对西方国家那些管理先进的大公司,拿到中国的企业来,根本就行不通。原来雄心勃勃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也变得灰心丧气,但他却一直对这次失败耿耿于怀,对项目失败的原因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职位分析真得是他们认为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吗?该公司的职位分析项目为什么会失败呢?
问题的提出
1、该公司为什么决定从职位分析入手来实施变革,这样的决定正确吗?为什么?
2、在职位分析项目的整个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该公司存在着哪些问题?
3、该公司所采用的职位分析工具和方法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
1、该公司为什么决定从职位分析入手来实施变革,这样的决定正确吗?为什么?
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分析:
(1)职位分析又称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提供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包括该工作的任务、性质及对任职者的要求等。对于组织者而言,工作分析这一系列过程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
(2)工作分析的作用:
①工作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作分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②工作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③工作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固话、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④工作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⑤工作分析的直接产物又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有利于员工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3)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规模的扩大,进行一定的管理变革往往是必然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管理改革势必要对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体系进行变革,而最好的切入点恰恰就是工作分析。由于企业进行管理变革,部门职能变更与岗位职责改变更是必然的,这样即使原来进行过工作分析,其结论也很难适应现在企业的状况,因此,在企业
变革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必须适时推行工作分析,配合并推进企业变革的顺利进行。
(4)因当地的经济的发展,A公司有了飞速的发展,逐步发展为一家中型房地产开发公司。但是,公司因为自身的发展而使得原有组织结构不适应当前公司的具体情况,公司内部矛盾重重,各部门、职位之间的职责与权限界定不清楚,导致组织内部出现混乱局面。在招聘方面,部门招聘标准不清楚,在人员配置上不能做到人岗匹配,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公司的人力资源。在晋升上,没有适合的晋升标准,私人感情成了晋升的决定性因素,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致使公司人才流失。种种情形表明,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各职务缺乏合适、准确的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所以进行一次有效工作分析势在必行。
2、在职位分析项目的整个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该公司存在着哪些问题? 公司存在的问题:
(1)在准备阶段没有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关于此次工作分析的目的、实施过程、作用等相关信息的有效充分的沟通,这使得在实施工作分析时没有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公司很多员工不了解工作分析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工作分析时不能积极有效地配合。
(2)没有专业人员领导策划,没有组织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进行学习,缺少专门团队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在实施工作分析前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方案,导致实施过程混乱没有条理。在进行工作分析时,人力资源部门的多数员工不够专业,甚至连访谈都不能做好。
(3)在调查进行当中,没有有效地跟进督促各部门完成问卷,没有对问卷做详细的解释和描述,缺乏对各部门问卷填写的支持。这使得问卷回收率下降,信息收集不全面真实。
(4)在访谈过程中,进行访谈的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无法掌握有效地访谈技巧,在访谈中控制访谈进度。
(5)在没有获得充分的职位信息开始职位说明书的撰写时错误的,这样撰写出来的工作说明书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6)人力资源部门对公司内部其他的部门不了解,这使得后续跟进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工作分析是个系统工程,一次完整工作分析一般包括六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
明确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组建项目组;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工作方法培训。
(2)方案设计阶段
确定工作分析的目标和侧重点;制订总体实施方案;收集和分析有关的背景资料;确定所欲收集的信息和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
(3)实施调查阶段
与参与工作分析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制订具体的实施操作计划;实际收集和分析工作信息。
(4)系统分析阶段
对调查收集的整个工作的特征与任职人的特征的信息进行确认并认真分析。(5)完成阶段
对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加工形成析工作说明书(工作描述\工作规范\组织机构图)
(6)后续跟进阶段
将工作分析成果与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环节接轨,听取各方面意见,随时准备对相应内容进行必要调整。
3、该公司所采用的职位分析工具和方法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 公司存在的问题:
(1)在收集职位信息工具的选择上,A公司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适合本公司的调查问卷,而是在阅读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基本职位分析书籍之后,从其中选取了一份职位分析问卷,来作为收集职位信息的工具,这使得问卷不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无法收集到完整有效地信息。
(2)该公司在选取工作分析方法上没有进行认真考虑分析就确定主要以调查法进行职位信息的收集。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志法、关键事件法等。对于不同部门职位应该要针对其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工作分析方法。
(3)人力资源部门在选取一些职位进行访谈时,只对部门经理进行访谈这是不够的,还应该选取各部门具有代表性的员工进行访谈,以了解更多更实际的信息。访谈法对工作分析人员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访谈技巧。而案例中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明显缺乏专业性。
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
观察法是工作分析人员在工作现场,根据观察提纲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环境等,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记录,并分析、总结的方法。观察法适用于工作相对稳定,即在一段时间内,工作内容、程序、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工作程序比较简单,标准化程度高,周期短的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观察法的优点是:通过观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工作的要求。但是,观察法不适用于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及处理紧急情况的间歇性工作,并且一些员工对被观察有抵触心理,可能使观察收集的信息失真。另外,观察法无法全面收集对任职资格的要求。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工作分析人员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获取有关职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特征、任职资格等信息。问卷调查法多用于规模较大、职位设置繁杂的组织。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节省时间;调查范围广,适合于多种用途的工作分析;被调查样本量大,可以同时对大量员工进行调查;并且,问卷调查法的结果还可以数量化,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但是,问卷调查法的质量易受问卷设计合理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的成本比较高;被调查者的诚意、文化程度、兴趣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调查的质量,为了使被调查者理解问卷的问题,经常需要工作分析人员亲自解释、说明,影响工作效率。
(3)访谈法
访谈法即面谈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对某一职务或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主管或专家等人对工作的看法和意见。这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分析方法。
访谈法有助于较详细地了解任职者的工作态度、工作动机等深层次内容;访谈法的运用面较广,它使工作分析人员能够简单而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并了解到在观察法中不易发现的情况或问题;访谈法提供了工作分析人员与组织内员工的沟通交流机会,有助于增加员工对工作分析工作的理解。但是,访谈法也存在着不足:访谈法对工作分析人员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访谈技巧;访谈比较花费时间,工作成本较高;受访谈对象主观情绪影响较大,所收集信息容易失真。
(4)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也称为工作写实法,由任职者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经工作分析人员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的目的。
工作日志法的信息可靠性高,所需费用较少,适于分析高水平、复杂的工作。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工作分析人员注意了工作的过程而忽视了工作的结果;这种方法要求任职者对工作十分清楚并且填写工作日志的态度认真。工作日志法只适合那些循环周期短、工作状态稳定的工作,所以使用的范围较小。
(5)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对岗位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如任务完成与否、产量增加或减少等)的事件。通过对本岗位或与本岗位有关的员工的劳动过程中的各类行为充分记录,获取足够信息以后,归纳岗位的特征以及对员工的要求。
关键事件法能比较清楚地揭示工作的动态性质。但是,它的调查费时、过程长、只有关键事件达到一定数量才能满足需要。
参考文献:
1、牛雄鹰 《员工任用
(一)工作分析与员工招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王璞
《新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
中信出版社
2004年版
3、杨蓉
《人力资源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