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定
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定
2011-11-28 16:3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展《决定》的实施,切实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支撑商洛突破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重大项目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是实现商洛突破发展的战略选择。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重大项目是推动突破发展的突破口。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推进商洛突破发展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战略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工作显著增强,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全国、全省相比,缺少重大项目支撑,投资拉动乏力仍然是制约商洛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的差距和薄弱环节,特别是我市面临“十一五”后期重大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十二五”重大项目尚未着手策划准备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真正把重大项目建设摆上突破发展的突出位置。
目前,我市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加速快进阶段,已进入了爬坡攻坚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坚定不移地以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总抓手,用重大项目建设落实突破发展的思路和规划,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突破、以大突破促进富民强市、社会和谐进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对突破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抓重大项目就是抓突破发展的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勇气,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举全市之力大打一场重大项目建设的攻坚战,努力实现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二、重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重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为依托,以战略性项目和特色产业、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为重点,以富民强市为目标,整合资源,聚积资金,凝聚力量,创新发展,提升重大项目管理水平,增强重大项目支撑能力,提高重大项目贡献份额,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重大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市启动建设重大项目90个,投资500亿元。到2010年,确保矿产企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药业企业增加值过20亿元,绿色食品企业增加值过15亿元,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过10亿元,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骨干财源项目和富民项目。市上重点抓销售收入过10亿元、财税贡献过亿元的重大项目(产业或企业集团)3—5个,每个县区重点抓投资额过亿元的重大项目2—3个。在确保“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实施的同时,从现在起到“十一五”末,全市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围绕推进特色产业突破发展,新策划、包装成长性好、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类重大项目20个以上。
重大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中省在我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战略影响的重大项目;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四是产业关联度大,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骨干财源项目;五是关键领域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六是利用外资及其它社会资本有重大影响及示范作用的项目;七是体现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八是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项目。
三、下大气力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工作
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的策划和论证工作。搞好策划论证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根据我市项目工作现状,要突出在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产业类重大项目的策划上下功夫。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超前考虑市场需求,重点围绕矿产建材、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开发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为准入门槛,策划一批重大项目。从现在起,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早做好“十二五”重大项目的策划工作。要强化重大项目前期论证工作,重大项目必须委托国内、省内的专门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多个选比方案,并适时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充分论证,确保项目的深度和质量。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前期投入,市级财政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重大项目前期费用,各县区也要将重大项目前期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直和各县区每年都要策划论证2—3个重大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确保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始终保持在20个以上。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的立项和争取工作。凡确定的重大项目,必须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周密谋划,扎实做好立项和争取工作。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中省在商项目的争取,一手抓招商引资。对中省在商的投资项目,要加强与中省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全力做好配合、争取工作,积极做好国家计划性项目与政策性资金的衔接与落实,努力为重大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招商引资项目,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不断创新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形式及手段,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际效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研究项目、熟悉项目、推介项目,带头上省进京,带头叩门招商,积极争取项目,确保重大项
目如期开工建设。
切实加强重大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定《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按照每年“论证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坚持项目属地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相结合,依法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实行全程监管。对政策性投资项目要在严格执行“四制”管理的同时,加强工程验收,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决算审计,切实管好用好各类政策性资金。市、县(区)都要对重大项目建设实行挂牌保护、封闭管理,倒排建设工期,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着力搞好重大项目的投资和融资工作。积极培育投资主体,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与国内、省内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机会,促进合作开发。加强与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与合作,通过银企、银政座谈会以及重大项目推介会等形式,争取金融信贷资金的支持。依托省产业投资公司、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市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不断拓展融资领域和渠道。支持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直接融资,积极发挥资本市场融资的作用。设立市重大项目建设发展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参股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类重大项目建设。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扩大外资和民间资本投放领域,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我市重大项目建设。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突破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用超前的思维、改革的办法、过硬的措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创新工作,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全部心思、全部精力、全部资源集中到抓重大项目建设上来,把抓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落实中省关于改进领导干部作风要求的具体行动,大力倡导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真心实意地为重大项目建设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抓重大项目促突破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要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建设的环境,把优化环境作为重大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下大气力营造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顺心的体制环境、舒心的工作环境。按照精力向重大项目集中、资源向重大项目配置、政策向重大项目倾斜的要求,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在产业发展、产业研发、人才引进、土地使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加强与西安等大中城市及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集团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借势发展。规范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打造诚信政府。坚决制止乱摊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一切干扰破坏项目建设环境的案件,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努力把商洛建成陕西乃至西部的最佳投资区域之一。
加强考核,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都要成立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和解决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市、县区各大班子领导成员都要带头包抓重大项目,从前期准备、包装策划、资金落实到项目管理,逐项目、逐环节落实到每个承办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细化目标,落实责任,一包到底。包抓领导要下移工作重心,经常深入重大项目建设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制定《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把抓重大项目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对按照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或在工作中不负责任、贻误时机的,给予通报批评或处罚。
市委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开创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新局面,为早日实现商洛突破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展的决定
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展的决定
时间:2008-10-15 17:45:52.0来源:商洛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7月21日市委一届十次全会通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市上下形成实现突破发展的强大合力,奋力完成省委、省政府对商洛突破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特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认识,努力增强实现突破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于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作出了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陕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复线建设为突破口,尽快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这是商洛摆脱经济滞后状况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为了推进陕南突破发展,今年3月底和7月初,省政府两任主要领导先后率领省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商洛调研,并主持召开了商洛突破发展座谈会,对我市实现突破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用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强力支撑商洛突破发展;突出发展药业、食品业、旅游业、矿业等几大产业;做到“发展的思想要突破,发展的产业要突出,发展的支撑要有力,发展的速度要加快,发展的变化要巨大”,这为我市进一步理清突破发展思路、明确突破发展重点、实现突破发展目标指
明了前进方向。
我市是秦岭的绿色“心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关中经济区的生态屏障、西安的“后花园”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三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复线将全面开工建设,使我市处于沟通大西北与东部经济联系的交通动脉大通道上,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的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矿产建材和劳务输出五个产业,实施重大富民强市项目的条件日臻成熟。更重要的是,目前全市上下出现了班子团结、社会稳定、人心思变、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商洛大地到处充满生机,充满希望,这些都为我们实施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突破发展的重点
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突破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突破发展中,要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一是把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作为加快突破发展的主要内容,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二是坚持从商洛实际出发,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在突出区域特色中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三是主动接受西安和关中地区的辐射带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强发展活力。四是坚持把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作为谋求加快突破发展的战略举措,突出抓好事关商洛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五是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
以省委、省政府的希望和要求为动力,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就是要在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前提下,努力超过全省平均速度,不断缩小与其他地市的差距,实现省委、省政府对商洛加快发展的目标要求。力争到“十一五”末,经济保持较快增长,GDP年均增长14%左右,地方财政收入比2005年翻两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城镇化率达到30%左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左右,30万人实现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努力实现突破发展。突破发展就是突出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点,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迈上新的台阶。要坚持富民为本、分层次突破,农户经济着眼于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和突破;县域经济在工业化发展及标准化、规模化和产
品深加工上实现突破,加快城镇化进程;市域经济在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上取得突破。要在进一步抓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的5个突破重点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做强现代中药、做特绿色食品、做精生态旅游、做大矿产建材、做实劳务输出,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形成能够支撑商洛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要重点抓好商洛铅锌冶炼厂10万吨电解锌,五洲矿业等公司10000吨高钒铁和氮化钒,省有色集团8000吨氧化钼,龙钢集团800万吨铁矿采选和冶炼,省有色集团3000吨多晶硅及下游产品,省有色集团8万吨四氯化钛、2万吨海绵钛,香菊制药公司5亿粒红山胶囊,陕西天士力制药公司3000吨中药饮片,盘龙制药公司1500公斤醋酸棉酚,必康制药公司3亿粒五脂软胶囊,天士力功能食品公司8000吨洋蓟保健食品,金丝峡、木王生态旅游,商洛火电厂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突破发展的组织领导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继续不间断地开展群众性的思想观念大解放活动,尤其要坚决克服各种形式的消极畏难情绪和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思想,激励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发扬敢想、敢闯、敢干和敢于超越的精神,为突破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要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重点选择上有新的飞跃,突出主攻方向、突出产业重点,破解发展难题、明晰突破途径。要多元发展、重点发展、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加快实现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突破、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突破、由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的突破、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突破、由一般发展到重点发展的突破。
落实政策,优化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在用足用好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在政策上对商洛突破发展有更大的支持。进一步修订完善产业发展、土地征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突破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深入开展“诚信商洛”创建活动,从严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地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为企业和外来客商服务,努力营造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和舒心的人文环境。
扩大开放,多元融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战略,积极发展与东南沿海发达省市、友好城市、毗邻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以锌、钼、钒等有色金属矿产开发为重点,积极争取省有色集团等大公司、大集团在我市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以城市建设项目、县域经济开发项目为重点,继续扩大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领域和规模。加强与省投资集团、省产业投资集团、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集团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寻求新的战略投资伙伴,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来商投资。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尽快建立政、银、企沟通联络的长效机制,促使金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充分挖掘我市银行巨额存差的投资潜力,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民间资本,吸引民间投资,为重点项目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落实任务,分解指标。各级各部门要根据现有的项目、产业布局和工作职责,切实把突破发展的目标按必成数和期成数分解落实到各
县区、各行业、各,用百倍的信心、实在的项目、过硬的措施确保突破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加强领导,分抓落实。实现商洛突破发展,必须下大功夫抓落实。每一个人都要首先办好自己管的事,做到亲力勤为抓工作,扑下身子解难题。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都要切实做到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定考评,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时有限定之期,坚决克服那种看似都在抓实则没人抓、看似都在管实则无人管、看似都在负责实则无人负责的现象。要坚持从小事落实做起,从自己落实做起,从现在落实做起;坚持带着感情抓落实,带着责任抓落实,带着问题抓落实,创造性地抓落实,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市委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为早日实现商洛突破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保证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项目建设管理。
第二章 项目确定
第三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总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或者500万美元及以上的项目,列入市重大建设项目:
(一)中、省在本市的重点建设项目;
(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战略影响的重大项目;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四)产业关联度大、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骨干项目;
(五)关键领域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
(六)利用外资及其它社会资本有重大影响及示范作用的项目;
(七)体现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八)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项目。
属于农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列入重大项目的投资规模可适当降低。
第四条 在建或具备开工条件,确定为市重大建设项目;未完成审批或核准手续,尚不具备开工条件的,确定为市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本市五年规划期和远景规划期内需要调研、论证和实施的项目,确定为市中长期拟建重大项目。
第五条 市重大项目每年初确定一次,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区发展计划部门、各项目建设单位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项目,于每年10月中旬向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提出申请列入下一的重大项目计划;
(二)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组织进行项目调研、论证和项目筛选,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重大项目计划草案;
(三)计划草案经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审核,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重大项目办公室公布实施。
第六条 各县区上报市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应不低于本县区固定资产投资的35%。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是负责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确定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查、确定市重大建设项目长远规划和计划;
(三)审查确定市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征地拆迁、设计方案、招商方案、融资、概算等重要事项;
(四)负责市重大建设项目的检查、考核、验收的组织领导工作;
(五)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八条 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下列任务:
(一)落实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及工作措施;
(二)定期向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工作意见;
(三)编制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及长远规划;
(四)定期督促检查重大项目进展,协调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组织、协调重大前期工作项目的招商谈判,协助有关部门推进重大前期工作项目进度;
(六)代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拟定责任书,组织重大项目的考核和奖励工作。
第九条 建立重大项目工作网络体系。县区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由发展计划部门牵头,明确责任科(股)室和联系人;市重大项目主管部门要明确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联系人。
第十条 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网络体系内的各有关单位主要承担下列任务:
(一)向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提出本地区、本部门申请列入市计划的重大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资料;
(二)根据市上确定的重大项目计划意见,跟踪管理属于本单位负责的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三)做好重大前期工作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协助项目单位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四)每月汇总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前期工作项目进展情况并上报相关报表;
(五)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工作意见。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规范操作。建设单位每年应制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责任单位、责任人、年内进度目标、长远工作目标、工作措施等,并向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报送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 市重大项目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有关手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由发展改革部门根据规定进行审批、核准备案或上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由环保、安监部门按规定审批或报批。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由市发改委依据初步设计进行概算审查报批。
第十三条 市重大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组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负责对项目的建设资金、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进行严格管理。
第十四条 市重大项目的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及材料采购,建设单位应依法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中标单位。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市重大项目建成并经过试运行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向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相关部门应对规划、设计、施工、环保、消防、卫生防疫、安全、档案等进行单项验收,进行工程结(决)算审查和竣工决算审计后,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六条 国家、省、市财政出资、融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由市重大项目办公室配合实施项目稽查,对重大项目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七条 市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应优先安排,征地拆迁、“四通一平”及施工现场的协调工作,分别由各级政府、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重大问题由市重大项目办公室协调或报请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第十八条 重大项目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和省政府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平衡落实开垦新的耕地。属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市重大项目占用国有土地的,可以采用行政划拨方式供地。
第十九条 重大项目所需资金要优先予以解决。符合国家和省投资方向的项目,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荐申报;需要银行贷款的项目,应优先向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推荐并协调落实;负有拨付建设资金责任的有关部门、投资主体以及承诺贷款的金融机构,应按照计划和合同要求拨付建设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第二十条 除国家和省、市明确公布的收费规定外,任何单位不得向市重大项目法人单位收取费用。
第二十一条 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市重大项目一经确定,各有关部门应优先和加快办理相关手续。发改委、环保、城建、国土、安监、水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市重大建设项目报请审批的事项,手续完备、资料符合要求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手续不完备、不符合要求的应在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通知项目建设单位,明确提出补办手续、补充资料及时限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制度。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第二十三条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工作网络体系作用。市重大项目办公室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前期工作项目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内有关单位按月上报工作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重大信息应及时上报,使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及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六章 考核奖惩
第二十四条 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每年组织一次重大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列入计划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重大前期工作项目的推进、策划及责任书的完成情况。
第二十五条 建立重大项目奖励制度。对重大项目建设中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政府通令嘉奖。
第二十六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未按规定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造成损失的;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市重大项目投资严重超概算、延误工期、质量低劣、拖欠经费或发生责任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可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领导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同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年11月20日起实施。
第四篇: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决定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决定
(2006年1月6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发〔2006〕2号)
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现就加快南宁市信用体系建设做出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目标,以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突破口,以培育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信用服务企业为支撑,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建立比较完善的适应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需要的覆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科学、公正、权威、高效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总体目标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三大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保障系统,打造信用南宁。“三大体系”即政府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即加快建立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机制,使之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健全保障系统”即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保障平台,通过组织、政策法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水平。“打造信用南宁”即通过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南宁市的信用品牌,使之成为我市全方位开放,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三)原则一是政府推进,市场运作。按照“信用南宁”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信用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同时发挥市场力量,通过市场运作,依法建立开放的征信体系,培育有序的信用市场。二是统筹规划,分步推进。要贯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针,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周密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分阶段稳妥推进。三是应用先导,社会参与。要设定信用使用范围和标准,使守信行为成为一种获得利益和需求的必备条 件,从而引导全社会信用风尚的形成。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建设有机结合,推动信用信息的深度开发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协调,紧密配合,共同推进。
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政府信用在社会中具有示范效应。要进一步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提高政府信用程度。
(一)政府服务信用建设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各级公务员中树立起为民服务的从政观念,努力搞好各类政务工作;简化公共服务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依法设定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期限,公开办事结果,加强效能建设,完善便民服务制度,逐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信用机制。
(二)政府决策信用建设一是健全行政决策机制,科学、合理地界定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二是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行政决策社会听证制度,对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当征询包括专家在内的社会公众意见,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做到承诺有度。三是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做到承诺兑现,取信于民,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四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部门行政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定期清理的工作制度。
(三)政府执行信用建设一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
法体制。二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行告知制度。三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对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案。四要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对没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者,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五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度和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
(四)政府监督信用建设一是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二是接受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三是加强对政府出台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四是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五是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探索在行政赔偿程序中引入听证、协商及和解制度。六是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七是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地严格执行有关的监督决定。八是强化社会监督,广开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和信访投诉制度。九是健全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及时纠正和处理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纠正行政性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不正之风。十是强化政府信用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举债责任制和监督机制。
(五)政务信息公开信用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快政务信息网建设,推动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做到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要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的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推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政策宣传等全面信息化,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便捷、公平、高效、低成本的信息服务。
(六)政府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建立政府信用调查和报告制度,完善统一的政府信用管理档案。通过政府信用调查和报告制度建立起对政府信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从建立信用记录卡入手,建立相关系统联网的部门、个人信用信息库,形成部门、行业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实现跨系统信息共享。二是建立科学的政府信用评估体系。在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调查制度的同时,应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的政府信用评级体系。运用信用调查机构和服务对象提供的部门或个人信用资料,以个人办事能力和信用记录为核心,建立一套量化指标,以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定部门、个人信用等级。尽快制定与政府信用制度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信息的收集、提供、使用和管理,保证政府信用信息的客观、公正和正确。三是建立政府信用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信用调查和信用评级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建立健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教育,重点突出职业品德教育;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岗位技术培训;开展争做诚信公仆活动,促进机关作风的根本好转。
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信用南宁”建设的重点,也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建设推动各类企业建立健全资信调查和评估、债权保障、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等制度,加强内部信用管理,全面改善企业生产、流通、税务、信贷、财务、统计、劳动用工等环节的信用状况。督促企业加强财务信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自觉杜绝各种虚假财务会计信息。积极推动企业抓紧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当前重点要推动企业产品质量信用建设,广泛开展争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活动,全面提高我市产品质量。各类企业要严格遵守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争创“消费者信得过单位”、“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二)强化对企业的资信管理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建立健全信用中介机构依法依规进行评估、行业协会动态监督的办法,引导信用中介机构科学严谨地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各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审批、企业资质等级评定等工作中,应按照授权查阅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作为依法管理的依据或者参考。银行、税务、工商、质监、建设、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在信贷、担保、工商注册、年检、税务、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优先或一定形式的奖励。同时,要加大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制假售假、有意不履行合同、恶意逃废债务、财务报表不真实、偷税等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要建立“黑名单”制度,面向社会公告,并通过行政及法律等手段进行惩罚。
(三)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信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形成有利于强化企业信用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指导,帮助其改进管理,提高市场信用度。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和市场信用缺失的深层次问题。
(四)促进社会中介机构信用的规范发展,加强信用监督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快推进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保证社会中介组织的独立性。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认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维护和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引导中介组织恪守职业道德,完善自律机制,维护社会中介秩序。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信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中介机构和违法违规的中介活动,对蓄意、合谋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评估报告、审计报告、质量认证等的中介机构,要从严惩处。制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社会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从业管理和信用记录制度建设,促进全市社会中介服务业的规范发展。
(五)构建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依托政务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两大网络系统,通过该平台进一步整合工商、税务、质监、公安、金融、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由信用中介机构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最后形成企业信用报告,提供企业信用档案数据的交换和信息查询服务。同时,要建立联合征信制度。企业信用征信是收集整理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状况、失信记录及违法行为等情况的复杂工作,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协作。经贸、财政、金融、税务、工商、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应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为联合征信部门(市信用信息中心)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信用资料。
四、加强公民个人信用建设公民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基础,只有社会公众都树立了信用意识,全市信用水平才能提高。
(一)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强化诚实守信观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在全社会全面进行信用道德教育,并从中小学抓起,培养信用意识。深入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新风尚,通过道德培育和法律制约,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信用素质。
(二)制订公民诚实守信行为守则,规范公民行为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突出倡导诚实守信这个重点,立足现实,推陈出新,提出一套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道德伦理规范,建立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行为准则,完善全民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机制。
(三)试行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营造信用社会氛围借鉴国内外的有效做法和经验,研究制定包括数据采集、披露、评估、使用、保护、监管等方面的个人信用联合征集制度,将银行、税务、保险、公安等有关部门掌握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并不断完善,健全个人信用记录和个人信息档案。在经营者、科技人员、公务员、教师等社会阶层,开展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试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操作程序,促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健康发展。加大对个人信用信息违法性失真的处罚力度,营造个人信用健康的良好环境。
五、完善社会信用管理机制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
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最终形成以政府、行业、中介机构为基础,实现信用信息的联合征集、专业评估和信用公示的社会信用体系。
(一)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机制信用信息公开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首要环节。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主体,都要依法依规,以不同的形式公开在行政管理和业务活动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市信用信息中心,由该中心具体运作,依托市政府网站,建立 “南宁现代信用网”,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储存,使工商部门采集的企业登记注册、重合同守信用情况,银行采集的可以公开的贷款偿还、风险记录、抵押或担保情况,质监部门采集的质量检验、行政处罚记录等部门采集的信用信息定期向市信用信息中心报送,并对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使“南宁现代信用网”成为全市信息数据和信息权威机构。信用信息公开必须在依法保护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进行。
(二)建立信用产品供求机制按照“特许经营、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思路,建立规范的信用行业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独立、公正、高效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社会信用服务专业机构的发展。重点培育、发展和面向国内外引入有资质的征信公司、大型评级公司、企事业信用服务和消费者信用服务中介等。依法招标成立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征信实体或授权具有良好资质的信用专业机构,作为全市信用数据建设营运主体。要对社会信用信息服务中介行业进行科学管理,促进信用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信用行业要依法自主组建信用行业协会,逐步实现行业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积极培育信用产品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科学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客观地发布企业信用信息,带头积极利用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息,优先采购信用优秀企业的产品。有关领域要实施信用准入制,首先在银行同业市场、商品交易市场、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等方面建立信用准入制度,逐步扩大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由各类市场主体依照自身信用水平参与市场交易,规避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事业及相关人员自觉守信,诚信经营。从而形成、培育和扩大信用产品的需求,刺激信用产品的供给,促进信用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加强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在物质、精神方面建立长效的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以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局面。要通过信用分类管理,严格监控有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实行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治。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偿失。凡有失信行为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公民,应将其列入警示系统,加以警示,并通过“南宁现代信用网”适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凡被纳入警示系统并予以警示的失信企业,行政执法机关要视情节轻重依法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建立被吊销执照企业的“死亡档案”,防止这些企业再次在社会上搞信用欺诈。对守法守信、诚信经营、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和公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在工商年检、纳税服务、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守信企业和个人应给予更多的优惠或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利用信用信息,给守信者以更多的优惠。通过逐步规范社会信用行为,引导全社会重视和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理念。
(四)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各县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信用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信用建设工作,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制定措施,监督到位。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实行信用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并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和行政效能建设中统一考评。三是要加强对信用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督办,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主动,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五)建立宣传舆论机制加强现代信用观念教育,强化信用意识,是加快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在全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有效措施和可靠保障。要结合全市的主题教育,利
用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在全市大张旗鼓地开展“信用南宁”系列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我市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中心工作。要将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把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诚信宣传活动加以整合,集中声势和力量,全面、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思想和意识,增强人们的信用理念,关心和支持我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重点加强对经济主体开展“诚信兴业”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树立、实践诚信理念。我市新闻媒体要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用道德资源,深入、持久地在全体公民和企业中进行道德思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大力宣传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系统
(一)组织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社会各层面和不同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在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指导下,加快构建全市统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间信用监管、服务的协调事宜,制定信用制度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接受社会公众对相关部门、单位的投诉等。各县区、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抓紧落实。尤其是工商、税务、质监、物价、卫生、农业、商务、食品药品、交通、房产、建设、银行、海关、公安、司法等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搞好协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切实抓好本县区、本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服务和配合全市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开展。
(二)政策法律保障要围绕规范信用秩序,尽快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企业征信、个人征信的统一标准和方法;规定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范围以及涉及国家机密、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处理;社会信用信息资料的分析、整理、披露和使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承担;提供信用失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制定信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市场准入、信用征集、信用记录与移交、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建立健全“信用南宁”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
(三)资金和人才保障为保证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区、本部门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方案,出台相应政策认真组织落实。同时,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为该项工作正常推进提供必要的资源保证。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确需由政府承担的支出,应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并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投入到位。要大力培养信用体系建设所需的专门人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做好信用体系建设专门人才的培养计划,做好培训工作。要合理地使用好专门人才。
(四)技术保障加强信用信息的安全防护和保障,严格依法进行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相关信用产品,确保公民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确保政府政务机密、企业商务机密及其他相关信用信息不被随意泄露。
1.整合行政资源,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改变部门、行业和区域对数据的封锁与分割状况,把分散在政府、行业等各方面的企事业和个人信用数据资料进行归集整合,实现全市信用信息的交换与互通,提高信用信息的利用水平。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按照标准建立分类的基础数据库,鼓励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建立数据库,开发适合我市市场主体特点的评估模型,设计各具特色的征信产品,培养信用中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2.有序开放信用信息数据库。各方面建立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载体,要实行分类管理,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规范的信息使用制度,有的要免费向社会提供,有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
3.从技术运用各环节确保系统安全。对涉及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查询公示的信用公共网络平台,要实行安全的身份认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和信息运用的安全;在信
用公共网络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或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专门网络平台之间,实现物理隔离,各自独立运转,确保系统安全。采用专门的设备进行两网之间的沟通联络,定期交换数据和发布信息。
4.积极推进信用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充分发挥信用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数据库建设标准化体系,对数据库结构和标准信用数据格式、内容指标和标识标准,以及数据库技术支持软件等实现通用或相互兼容,保证部门、地区、企事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互联互通,促进资源交换和共享。
第五篇:中共葫芦岛市委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决定
中共葫芦岛市委葫芦岛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全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这对加快实现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保障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的实施,特作出以下决定。
一、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域和范围
(一)除国家明令禁止的以外,凡允许公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并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要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广阔的空间。
(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城乡公共服务领域。参与文化、教育、医疗、社会福利、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民营企业,可比照享受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
二、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要向民营经济倾斜,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等。用好用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1
及相关配套措施。
(四)改善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加大银行对民营经济贷款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商业银行每年新增贷款的40%要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
(五)积极推进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新上市民营企业给予省政府奖励资金的1:1配套资金,由市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园区)各承担50%。
三、完善民营经济公共服务体系
(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以市、县两级财政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民办担保公司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要视财务状况逐步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建立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制度,对其所发生的代偿损失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助,鼓励担保机构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七)促进创业辅导(孵化)基地建设。落实相关促进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政策,建立市、县两级创业辅导(孵化)体系,成立和引进各类服务机构,对新办民营企业进行各种专项服务和创业辅导培训。
四、引导民营经济向产业园区集聚
(八)完善产业集聚硬件设施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特
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民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完善水、电、气、路等综合配套设施,改善产业集聚投资条件,吸引民间资本在产业园区投资创业。
(九)加大对产业集聚政策支持。为鼓励民营企业向园区集聚,市、县两级共同出资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以贴息和补助方式支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技术研发。在条件成熟的产业集群设立专业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政府补充一定数额资本金,解决产业集群内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推动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十)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搭建自主创新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十一)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针对我市民营企业的现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改善我市民营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
(十二)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有关部门应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进转企升级工作。
六、支持民营经济开拓国内外市场
(十三)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民营企业加
强市场分析预测,把握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各类展览展销活动,定期发布市场信息,帮助民营企业宣传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十四)鼓励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大力实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工程,民营企业并购海外科技型工业企业,在享受省级优惠政策基础上,给予并购额10%的配套补助。对并购贷款给予五年贴息,由市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园区)各承担50%。
(十五)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及市长质量奖的民营企业,由市级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七、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十六)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营企业代表,对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民营经济的政务公开、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等情况进行不定期评价,将评议结果纳入市直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
(十七)各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层级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原则加强沟通和协调。严格执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对民营企业做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应按照《葫芦岛市重大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备案暂行办法》规定的日期报政府备案。政府法制
部门和监察部门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和人员将按照《葫芦岛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依法追究责任。
八、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
(十八)成立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加强对全市民营经济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做好重点民营企业包扶工作。各县(市)区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十九)建立目标考核机制。为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将民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二十)加强统计监测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民营经济统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民营经济统计制度,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强化民营企业诚信意识。
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