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流通随附单管理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流通随附单管理工作的通
知
出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0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酒类流通随附单(以下简称随附单)制度实施以来,对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效较为显著。但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执行不到位、填写不规范、甚至不填写等诸多问题,制售假酒现象有所抬头。为切实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保障酒类商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进一步加强随附单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随附单重要性的认识
随附单制度是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该制度能否有效执行,关系到酒类商品溯源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酒类流通秩序能否规范,关系到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维护。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随附单管理工作,强化责任意识,筛查薄弱环节,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2号)、质检总局、商务部等7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专项集中行动的通知》(国质检执联[2011]191号)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的通知》(商运字[2011]68号)等文件要求,结合2011年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随附单管理工作。
二、认真部署,切实加强随附单使用管理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从保障消费者饮酒安全的高度出发,开展随附单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梳理、分析和总结本地区随附单使用情况,针对具体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随附单使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
(二)强化随附单领用登记管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大随附单领用登记管理力度,依托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随附单领用记录。要定期检查企业随附单领用记录,重点检查领用数量和企业业务量严重不符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随附单领用中的问题,对涉嫌违法编造随附单等行为的企业要坚决依法查处。
(三)开展随附单使用的督导治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随附单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的制单、索单情况。要到酒类商品经营现场,抽查企业酒类商品进货、出货的随附单使用情况,查看企业是否执行“单随货走、货单相符”的规定。要定期重点检查随附单使用情况较差的企业,对不按要求使用随附单的企业,要依法处理;对重复使用、转借、代开、伪造和买卖等行为,要建立黑名单制度,依法从重处罚,并上报违法情况。通过督导治理,强化企业依法制单、索单的意识。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随附单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员,明确责任。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随附单溯源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随附单制度的认知度,树立酒类生产、流通和消费质量安全意识。积极鼓励酒类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索要、查看随附单,举报假冒伪劣产品。
(三)建立交流机制。商务部将组织开展跨区域经验交流,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通过网络平台和召开现场会等途径,开展区域内信息共享和定期经验交流活动。
从2011年第四季度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于每季度首月15日前将上季度随附单管理工作情况(包括开展工作、存在问题、取得成效和相关建议等)报商务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映。
联系人:市场运行司 谈丽萍、刘虎成电话:***4传真:85093831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山东发布关于加强酒类流通随附单管理工作的通知
山东发布关于加强酒类流通随附单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年09月07日 11:44 来源:商务部网站
各市商务主管部门:
自酒类流通随附单(以下简称随附单)制度实施以来,对遏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通,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发挥了明显作用,但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也还存在着执行不到位、使用率不高、填写不规范等问题。为切实加强我省酒类流通管理,根据商务部有关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酒类流通随附单管理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进一步提高对实施酒类流通随附单重要性的认识
随附单制度是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该制度能否有效全面执行,直接关系到酒类流通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关系到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否依法得到维护。各市商务主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随附单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实施随附单制度的重要性,真正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查找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做好随附单制度实施工作。
二、全面开展随附单使用情况检查治理
结合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等7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专项集中行动的通知》(国质检执联[2011]191号)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的通知》(商运字[2011]68号)部署,各市从2011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对本地随附单使用情况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面检查和治理。
(一)开展随附单使用情况调查。通过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梳理、分析和总结本地随附单使用情况,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随附单使用管理的工作措施。
(二)加大随附单领用登记管理力度。依托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随附单领用记录并开展定期检查,重点检查领用数量和企业业务量严重不符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随附单领用中的问题,对涉嫌违法编造随附单等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
(三)开展随附单使用专项整治。一是要加强随附单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酒类批发、零售企业的制单、索单情况。二是要深入酒类商品经营现场,抽查企业酒类商品购进、销售的随附单使用情况,查看企业是否执行 单随货走、货单相符 的规定。对不按要求使用随附单的酒类企业,要依法作出处理。三是对重复使用、转借、代开、伪造和买卖等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并建立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通过专项整治,强化酒类企业依法制单、索单的意识,促进酒类流通秩序进一步好转。
(四)建立严格的随附单管理制度。一是在监制、发放(领新单收回旧单)、领取、使用等各环节,都要有建立真实的信息记录,实行专人负责。二是酒类生产者、经营者要妥善保管好随附单,建立台账,严格管理,相关档案信息至少保留3年。三是随附单一旦丢失,应及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说明原因,并在当地重点媒体声明作废,方可补领随附单。
三、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随附单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确保工作效果。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大随附单溯源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随附单使用制度的认知度,强化质量安全意识。鼓励引导消费者在购买酒类商品时索要、查看随附单,积极主动举报假冒伪劣产品。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和召开现场会等途径,开展区域信息共享和工作交流活动,推广先进做法和经验。
从2011年第四季度起,请各市商务主管部门于每个季度首月12日前将上季度随附单使用管理情况,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等,报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
联系人:刘慧云;联系电话:0531-89013821;电子邮箱:sdjllt@163.com。
二○一一年九月二日
第三篇: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宣传单
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宣传单
(吴江市商务局印制)
一、商务部出台《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什么?从何时开始施行?
《办法》是商务部成立以来我国首部全国统一的酒类市场流通管理规定,《办法》的制定是为了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促进酒类市场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保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办法》明确规定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
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要求酒类经营者向登记注册地的商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
酒类流通溯源制度要求酒类批发经营者在销售酒类商品时详细填写《酒类流通随附单》,《随附单》单随货走,单货相符,保证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具有可追溯性,防止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
三、未按时办理备案登记、变更手续者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未按规定时限办理备案登记、变更手续的酒类经营者,经查出,由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先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视情节轻重,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四、酒类经营者采购酒品应索取哪些资料?违规如何处罚?
酒类经营者采购酒类商品时,对每批酒类应向上游供应商索取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加盖酒类经营者印章的《酒类流通随附单》;对首次酒类商品供货方应索取其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限生产商)、酒类流通登记表、酒类商品经销授权书(限生产商)等复印件。对进口酒类商品还应索取对应的海关关单复印件和国检卫生证书复印件。酒类经营者还应建立酒类经营购销台账,保留3年。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商务部门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向社会公告。
五、对批发、零售、储运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者应如何处罚?
《办法》明确规定禁止批发、零售、储运以下五类酒类商品:
(一)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兑制的酒类商品;
(二)伪造、篡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酒类商品;
(三)侵犯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酒类商品;
(四)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过保质期等的酒类商品和非法进口酒;
(五)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酒类商品。对违反规定的,由商贸流通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没收非法商品,并视情节轻重处30000元以下罚款;对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及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对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移送相关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对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类商品者应如何处理?
《办法》明确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对违反规定,由商贸流通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对情节严重者,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七、对流动销售散装酒应如何处罚?
《办法》明确规定,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禁止流动销售散装酒。散装酒盛装容器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粘贴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的标识,并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经营者及其联系电话。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商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并可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酒类经营者若不配合商务部门检查,将受何种处罚?
《办法》的实施是强制性的,各级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办法》有关规定,对行政区域内的酒类流通进行监督管理,酒类经营者应予以积极配合,并如实提供情况,不得擅自转移、销毁待查受检酒类商品。对违反规定者,由商贸流通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对情节严重者,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篇: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酒类流通管理,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促进酒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保障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酒类是指酒精度(乙醇含量)大于0.5%(体积分数)的含酒精饮料,包括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以及食用酒精和其他含有酒精成分的饮品。经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生产的药酒、保健食品酒类除外。
本办法所称酒类流通包括酒类批发、零售、储运等经营活动。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酒类流通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从事酒类流通的单位或个人(以下统称酒类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从事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酒类商品真实和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 商务部负责全国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酒类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酒类经营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酒类知识,积极倡导科学饮酒、文明饮酒。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酒类生产经营者为保障酒类商品消费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鼓励酒类连锁经营、统一配送。
第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对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
第九条 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六十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办理首次备案登记,领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在国家或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酒类经营者办理备案登记,由企业总部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指定备案登记部门。
第十条 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程序如下:
(一)填写《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申请表》(以下简称《登记表》)。《登记表》可在商务部政府网站(http://)下载,或到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领取。酒类经营者
应完整、准确、真实地填写《登记表》;同时认真阅读《登记表》所附条款,并由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签字、盖章。
(二)向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下述备案登记材料:
1.按本条第一款要求填写的《登记表》一式两份;
2.由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签字、盖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国家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有关许可证件复印件;
3.从事进口酒类经营的,还应提交由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签字、盖章的海关征税税单复印件;
4.经商务部认可并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公示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酒类经营者提交的上述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并向酒类经营者颁发加盖印章的《登记证》。
第十二条 《登记证》应载明酒类经营者名称、经营类型、经营地址、经营酒类商品类别、有效期、发证单位、发证日期等内容。
《登记证》格式、编号规则由商务部统一规定,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登记证》有效期为三年。
第十三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酒类经营者的备案登记信息和登记材料,建立备案登记档案,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 酒类经营者应于备案登记到期前三十日内到备案登记的商务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办理延期核验手续。商务主管部门应在《登记证》上载明新的有效期限并加盖印章。
登记表上的任何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酒类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商务主管部门收到酒类经营者提交的书面材料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登记证》自酒类经营者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登记或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自动失效。
第十五条 商务主管部门在办理首次备案登记、延期核验、变更备案登记时,仅可收取经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工本费,不得收取其它费用。
第十六条 酒类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登记证》。
酒类经营者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买卖或骗取《登记证》。
第十七条 酒类经营者(供货方)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以下简称《随附单》),详细记录酒类商品流通信息。《随附单》附随于酒类流通的全过程,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随附单》内容应包括售货单位(名称、地址、备案登记号、联系方式)、购货单位名称、销售日期、销售商品(品名、规格、产地、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数量、单位)等内容,并加盖经营者印章。
酒类经营者应建立《随附单》台帐,如实记录酒类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进货日期、售货日期(限批发商),供货方名称、备案登记号、联系方式等内容。《随附单》售货单位留存联应粘贴在台帐背面。
《随附单》台帐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酒类经营者不得重复使用、转借、代开、伪造、买卖和骗取《随附单》。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酒类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建立《随附单》台账。
第十八条 酒类经营者采购酒类商品时,应向首次供货方查验其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限生产商)、《登记证》、酒类商品经销授权书(限生产商),并索要上述证照的复印件。
酒类经营者对每批购进的酒类商品应索要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加盖酒类经营者印章的《随附单》;对进口酒类商品还应索要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核发的《进口检验检疫合格证书》、《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备案凭证》等复印件,并留存备查,禁止购进和销售走私、来源不明、进口手续不全、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酒类商品。
供货方无法提供前款规定的证件复印件及《随附单》的,酒类经营者不得向其购买酒类商品。
消费者购买酒类商品时,可要求酒类经营者出示《随附单》。
第十九条 《随附单》可采取电子单据、电脑打印、手工填写等方式。《随附单》的格式、编码规则由商务部统一规定,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已建立完善的并符合本办法要求的溯源制度的酒类经营者,经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认可并报商务部备案,可以使用自行制定的单据,代替本办法规定的《随附单》。
国家鼓励酒类经营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电子随附单。
第二十条 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禁止流动销售散装酒。
散装酒盛装容器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粘贴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的标识。散装酒经营者应在容器显著位置标明酒类商品名称、生产日期、酒精度、生产许可证号及颁发单位、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散装酒经营者应建立散装酒购销台帐,以备查验。
本办法所称散装酒,是指依法取得酒类生产许可证的合法生产企业生产的、无预包装的合格酒品。
第二十一条 酒类经营者储运酒类商品时应符合食品安全管理、防火安全和储运的相关要求。酒类商品应远离高污染、高辐射地区,不得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源)、腐蚀性等物品混放。
第二十二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建立酒类流通信用信息库,记录备案登记、《随附单》使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信用档案记录,依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经营单位,在依法处理的同时,向社会公示。
酒类经营者销售酒类商品应真品实价,明码标价,诚实守信。
第二十三条 酒类经营者对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告、酒类生产者通报、所经营的酒类商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应立即停止销售,召回已售出的酒类商品,并记录追回情况。
酒类经营者对消费者反映或自行发现所经营的酒类商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应立即报告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通知酒类供货方或酒类生产者。
第二十四条 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
必要时,酒类经营者应当要求购买酒类商品的消费者出示有效身份证件。
第二十五条 禁止批发、零售、储运以下商品:
(一)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兑制的酒类商品;
(二)伪造、篡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酒类商品;
(三)侵犯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酒类商品;
(四)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过保质期等的酒类商品和非法进口酒;
(五)依法禁止销售的酒类商品。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酒类流通进行监督管理。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不得限制或阻碍合法酒类商品在本地区的流通。
第二十七条 商务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时,应出示有效证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在有证据或接到举报等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查阅账册或抽取样品。抽取样品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有效凭证。
商务主管部门有义务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
酒类经营者应配合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情况,不得擅自转移、销毁待查受检酒类商品。
第二十八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建立酒类流通监测体系,对当地酒类流通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酒类经营者信用档案,并适时向社会公布。
商务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酒类流通管理和酒类商品安全信息系统,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酒类经营者应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第二十九条 商务主管部门可依照有关规定,自行或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销售的酒类商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可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
商务主管部门出具或认可的酒类鉴定结论应以国家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为依据。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四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酒类经营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可视情节轻重,处1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向社会公示;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处10000元以下罚款,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并可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没收非法商品,并可视情节轻重处3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及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移送相关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商务主管部门从事酒类流通监督管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已依法实行酒类流通行政许可管理的地区,应继续执行许可证制度,酒类商品流通按本办法实行溯源制度,酒类流通许可证书视同《登记证》。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相关机构从事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五篇:商务部办公厅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取得实效,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5〕163号)、《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财预〔2015〕25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等有关规定,商务部决定开展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绩效评价工作要求和依据
(一)总体要求。
为深入了解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强化支出管理,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规定和项目实施情况,遵循科学规范、公开公正等原则,参照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1),对中央财政用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二)评价依据。
1.《财政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财办建〔2014〕41号)、《财政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财办建〔2015〕60号)及有关工作文件,财政部发布的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商务部与示范省份签订的协议书等。
2.示范省份的申报文件、工作实施方案、有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等。
3.示范县和项目执行单位的申报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复文件、项目合同、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以及其他财务会计资料、验收报告等相关材料。
4.其他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等文件。
(三)评价对象。
1.2014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省份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示范县,包括河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以及56个2014年电子商
2.部分工作进度较快的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包括黑龙江省桦南县、延寿县,江西省安远县、寻乌县,湖北省石首市、广水市,四川省岳池县,湖南省江永县。
二、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自评和材料准备。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于2016年4月20日前,开展自评,并组织示范县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参考提纲见附件2),根据本文件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要求准备基础材料。有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示范县应当对绩效评价涉及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二)第三方评价。4月,商务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评价对象进行绩效评价。根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有关省份商务主管部门和示范县的自评报告进行初评,对示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进行现场评估。重点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制定的制度和措施以及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工作目标完成程度和效果等。
绩效评价涉及科技及商业秘密的,参与绩效评价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守秘密,未征得项目实施单位同意,不得将绩效评价有关的文件、资料和数据对外提供和发表。商务部将对外公布绩效评价得分、排序等最终结果。
未纳入第一批绩效评价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参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指导有关示范县抓紧完善工作方案,加快工作进度,做好第二批绩效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
绩效评价按量化评价分值评定为四个等级:85分以上(含85分)为优秀,70-85分(含70分)为良好,60-70分(含60分)为一般,60分以下或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差:
(一)违反工作文件规定,擅自更改实施方案、扩大实施范围、增加或改变示范内容。
(二)在审计、稽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中发现项目质量、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
(三)项目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质量事故,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四)项目建设进度非因不可抗力因素严重滞后。
(五)弄虚作假。
绩效评价结果与综合示范工作安排直接挂钩。对评定为优秀的示范区域,可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评定为良好的示范区域,可继续给予支持;对评定为一般的示范区域,可酌情减少支持;对评定为较差的示范区域,原则上不再安排支持,并要求在3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综合示范资格,并追回已拨付中央财政资金。附件1 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附件2
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示范县)附件3 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参考提纲
一、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二)工作原定绩效目标设定情况,包括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工作主要内容、涉及范围等。
二、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包括财政资金、自筹资金等)安排落实、总投入等情况分析。
(二)项目资金(主要是指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析。
(三)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包括管理制度、办法的制订及执行情况)分析。
三、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一)工作组织情况(包括工作方案执行情况、调整情况、完成验收等)分析。
(二)项目管理情况(包括管理制度建设、日常检查监督管理等情况)分析。
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将项目支出后的实际状况与预定的工作绩效目标对比,从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具体分析。
其中:经济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成本(预算)控制、节约等情况进行分析;效率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实施(完成)的进度及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有效性分析主要是对反映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的个性指标进行分析;项目的可持续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完成后,后续政策、资金、人员机构安排和管理措施等影响项目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项目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
(三)针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前文未说明的内容逐一说明分析。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后续工作计划。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包括资金安排、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等)
(三)其他。
六、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工作情况
包括评价基础数据收集、资料来源和依据等佐证材料情况,现场勘验检查核实等情况。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示范县名单:
1、黑龙江
庆安县、富裕县、明水县、肇源县、尚志市、拜泉县、集贤县、桦南县、延寿县
2、河北
清河、正定、迁安、宽城、永年、阜平、康保
3、湖北
潜江市、枣阳市、红安县、丹江口市、郧西县、通山县、来凤县、石首县、广水县
4、四川
安岳县、西充县、三台县、资中县、夹江县、仁寿县、渠县、岳池县
5、安徽
巢湖市、怀远县、歙县、霍山县、绩溪县、芜湖县、石台县
6、江西
宁都县、玉山县、新干县、于都县、广丰县、莲花县、进贤县、安远县、寻乌县
7、江苏
睢宁县、新沂市、常熟市、沭阳县、宜兴市、东台市、丰县
8、河南
新安县、光山县、博爱县、临颍县、淇县、鄢陵县、封丘县
9、湖南 江永县 合计: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