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22:5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政府调研第10期总第12期)

钢铁产业是我区具备一定发展基础、能培育产业特色、打造经济优势,对区域经济起到较大支撑作用的一大产业。为全面掌握我区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区政府办公室、区经贸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区的涉钢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和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发展现状

经过十五年的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产业格局上,初步形成了“四大基地”和“四大配套”的发展格局。“四大基地”即:以武钢江北基地、维尔卡等企业为龙头的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西门子、阿海珐、武汉重冶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以武船重工、一冶钢构等企业为龙头的桥梁与钢结构基地。同时,正在积极引进武昌造船厂、青山船厂等船舶制造企业,打造阳逻船舶制造基地。“四大配套”即:正在建设中的人和钢材物流、中坚物流、武钢钢材物流园等物流配套项目,能为钢铁制品加工企业提供现代仓储、加工配送、交易批发等配套服务;重件码头、新港码头等码头配套项目,畅通了大型钢铁制品的运输渠道;武汉科技大学设立的中试基地等研发配套机构,为钢铁制品的检测、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平台;以职高、技校为主体的人才培训机构为钢铁制品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配套。

(二)在产业内涵上,规模与技术快速提升。

1、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到 “九五”期末,全区仅有阀门厂、汽发厂、冲压件厂等约10家钢铁制品企业,“十五”期间,全区充分利用和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进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随着武船重工、一冶钢构、武钢江北基地、武汉重冶等骨干企业的逐步进入,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区共有钢铁制品企业36家。

2、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九五”期末,全区钢铁制品产业年加工能力仅1万吨左右,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左右。到2007年底,全区钢铁制品产业年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上缴税收7500万元左右,年用钢量36.6万吨。其中,以武钢江北公司为代 1

表的钢铁深加工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年用钢量20万吨;以武船重工、一冶钢构为代表的桥梁与钢结构业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年用钢量14万吨,上缴税收2600万元;以武汉重冶、景江冶金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年用钢量2万吨,上缴税收1000万元。另外,还有武钢江北基地、维尔卡、西门子、阿海珐、桥梁与钢结构基地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特别是武钢江北基地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将达到钢材年深加工能力约220万吨,年销售收入130亿元以上,成为我区第一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

3、钢铁制品产业在全区工业中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全区钢铁制品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9.3%,已成为我区第一大产业。到2008年年底,预计全区钢铁制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

4、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武钢江北基地从意大利进引了代表世界顶级水平的9/1270卧式拉丝机,拉拔线速度达到5-8.5米/秒;重冶公司投资近亿元,研发制造了800吨和2500吨液压快锻锤等锻压关键设备,成为全省第二家能够从事重型锻件制造的企业;金兰汽发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数控技术中心,从而能够从事精密铸件的生产和加工,成功成为奔驰公司和三菱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协作配套企业;武船重工在钢构件切割上已经大量使用激光切割技术。另外,成功引进了国际知名的西门子和阿海珐变压器,使我区钢铁制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

二、主要作法

(一)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钢铁制品产业是耗水多、运量大的产业,而新洲这种水、公、铁、空大交通汇集一地的格局在全国县市中独具特色,是最适宜钢铁制品产业发展的区域。我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一大批钢铁制品企业和项目。其中,已投产的主要有武钢江北基地、维尔卡、一冶钢构、武船重工、武汉重冶等企业,正在建设中的有西门子、阿海珐等世界500强企业,还有中交二航局、青山船厂、武船集团、武汉长动机械设备制造、日本美达王钢结构加工等一大批项目正在跟踪洽谈积极推进中。

(二)完善产业协作配套,着力延伸产业链。以优化产品结构为导向,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和再加工,推动新材料、成套设备、技术工程等非钢产业配套服务和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汽车零部件制造、路桥建设、船舶修造等领域建设,延伸钢铁制品产业链。在拉长产业链中,采取“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加强与上下游联系,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结成联盟。主要作法是:围绕武钢丰富的钢材资源,重点发展产业链下游的钢铁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桥梁与钢结构、船舶制造、钢铁物流等涉钢产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完善产业协作配套,强化产业薄弱环节,促进了我区钢铁制品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武钢江北基地、维尔卡等企业为龙头,以钢绞线、钢丝绳、冷弯型钢、精密带钢等产品为重点的生产能力;以西门子、阿海珐、武汉重冶等企业为龙头,以连铸机设备、轧辊等重型冶金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高中压阀门、输变电设备等产品为重点的生产能力;以武船重工、一冶钢构等企业为龙头,涉及冶金、机械、化工、电力、路桥、市政等行业的钢结构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武船集团、青山船厂等船舶制造企业,形成特种船、高附加值船、江海直通船、出口船的生产能力。另外,着力延长产业链至物流、码头、科研、人才等相关产业。通过产业的协作配套,形成完整的钢铁制品产业链。

(三)提高产业聚集度,全力打造产业集群。为不断提高我区钢铁制品产业聚集度,形成集群带动效应,一是加快了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完成了《阳逻桥梁与钢结构基地建设规划》和《新洲区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初稿的编制工作。二是以钢铁深加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桥梁与钢结构基地和船舶工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集聚,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了阳逻钢铁制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2007年,阳逻地区钢铁制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7.2亿元,占全区钢铁制品产业的98%。针对我区钢铁制品产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阳逻地区的发展现状,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阳逻“绿色钢都”的发展规划,并委托武汉科技大学编制总体方案。

(四)推进机制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做好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确保按期完工投产。对于武钢江北基地、桥梁与钢结构基地、船舶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实行区领导包挂、工作专班负责制度,协助项目承担单位做好项目前期阶段的准备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衔接与沟通,做好立项、环评等各类报批,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各项手续,以及征地,规划,拆迁,退地,场地平整等多个环节的协调服务;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强与供电、供水公司及相关银行的衔接与沟通,协调项目建设中用电、用水、融资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加大基础设施配套的投入,为项目入驻提供优良的建设环境。2007年,阳逻经济开发区投资近10亿元用于水、电、路、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7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下半年能投入运行;武钢港口码头和最大吊装能力为600万吨的重特大件专用码头正在加快建设中;集装箱码头150万标箱二期工程,4个泊位已完成2个泊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规划、研发、配套等不完善的问题和困难。

(一)规划滞后,土地和岸线的调整迫在眉睫。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以钢铁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桥梁与钢结构和船舶制造等用钢产业为主要支撑的阳逻“绿色钢都”的设想。目前,打造阳逻“绿色钢都”的总体方案还没有编制完成,《阳逻桥梁与钢结构基地建设规划》和《新洲区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7—2015)》只完成初稿,还未经过专家论证,与钢铁制品产业发展速度相比较,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进度较滞后。另外,桥梁与钢结构基地和船舶工业园主要布局于双柳沿江工业带,但这一地区的土地性质大多属于基本农田,该区域的土地规划和建设规划严重滞后,同时,可用岸线不足,阻碍了大型项目的落户。

(二)配套不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由于建设资金不足,阳逻经济开发区和双柳沿江工业带作为钢铁制品企业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园区内的路、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还跟不上项目投资的发展需求,从而影响了部分项目的推进速度和投产计划。其次是有关部门服务项目的意识不强,对领导交办的有关事项,特事不特办,报批周期长,办事效率低,致使有些项目开工日期一推再推。

四、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

钢铁制品产业发展的近期(到2011年)总体目标是:

——钢材年加工量在20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亿元左右;

——引进和培育60余家优势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5家左右,中小企业20家左右,专业配套加工企业10家左右,信息、技术等社会服务性企业15家左右,从业人员约5万人;

——引进2-3家著名企业设立技术研究中心,以满足区域内所有企业的产品研发、测试与评测的需要,完善钢铁制品产业链。

(二)远期目标

到2015年,钢材年加工量达到400万吨,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阳逻开发区为龙头,基本建成全国最大、附加值最高的钢材深加工基地、国家级桥梁与钢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中部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和华中地区最大的钢材市场。

五、发展措施

(一)优化规划布局。突出阳逻开发区的主体地位,按照打造阳逻“绿色钢都”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阳逻经济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主攻钢铁制造和钢铁利用。特别是在空间布局上,武钢江北基地片区,重点发展冷弯型钢、线材制品、高强度精密带钢和家电面板、建筑用钢、桥梁用钢等高效益品种;重工制造产业片区,重点发展冷轧薄板和大型钢结构产品、现代桥梁钢构及船舶运输设备等产品;北部工业园,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运输机械专用设备等产品;船舶工业园,重点发展特种船、高附加值船、江海直通船、出口船、内河运输船舶、游艇高速船等,以期实现产业链条日益延伸,产值不断翻番,竞争力不断提升。邾城、李集、汪集、仓埠等相关街镇与之配套,同步跟进联手生产可以外包的配套产品,抱团做大。

(二)扩大招商引资。研究钢的制造和加工,细分钢的用途与市场,按照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方向,适时举办阳逻“绿色钢都”推介及项目招商活动,规划和推介一批招商项目。围绕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和引进、搬迁企业的项目建设,重点引进与西门子、阿海珐配套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桥梁与钢结构制造企业和船舶制造企业。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和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重点企业集团的规划,筛选出一批产业链条长、幅射面广、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引进建设。

(三)狠抓科技研发。在科技研发上求突破,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阳逻“绿色钢都”,必须将研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放在首要地位抓紧抓牢。细分市场,有针对性的确立研发项目,投入研发经费,及时推出各类新兴(型)产品,适应市场需要,扩大市场份额。武钢江北深加工基地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高强度精密带钢和钢丝绳等钢铁研发中心,重冶积极争取设立新材料研发中心,一冶积极争取设立压力容器研发中心,武船重工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特种船高附加值船研发中心,实现以牌促研、以研兴钢的良性循环。积极加强政策主导和激励,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引导产业关联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实现技术整合与集成,集团作战,科学创新。

(四)营造优良环境。在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兴区”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钢铁兴工”的战略思路。定期召开涉钢部门和企业联席会议,有针对性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从土地、技改、融资、能源供应等具体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打造阳逻“绿色钢都”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及时为钢铁制品企业提供充分的产业政策服务,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五)加大宣传造势。围绕打造阳逻“绿色钢都”主旨,策划并持续开展各种专题推介会,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新战略构想的影响。加大武汉建设远城区工业经济“千亿板块”的重要意义、德国西门子、法国阿海珐等重型装备制造业落户阳逻的有利态势、武钢、重冶、一冶钢构等大型涉钢落户企业的龙头作用和意义、中坚、人和等大型钢材物流项目的落户后未来的远景规划等方面的宣传,重点做好申报国家级桥梁与钢结构基地的策划与宣传,突出钢铁亮点,引起社会的关注、资本的聚集和业界的扎堆。

(六)加强组织领导。打造阳逻“绿色钢都”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积极争取由市领导挂帅,建立由市、区共同组成的“绿色钢都”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区里组建工作专班,主要力量上阵,形成良好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继续实行项目专班制度,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优化和落实工作运行考核体系,重点考核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以促进“绿色钢都”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二篇:关于公司钢铁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司钢铁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钢铁产业是我公司具备一定发展基础、能培育产业特色、打造经济优势,对公司域经济起到较大支撑作用的一大产业。为全面掌握我公司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司政府办公室、公司经贸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和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发展现状

经过十五年的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我公司钢铁制品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产业格局上,初步形成了两大发展格局。即:无锡西城特种薄板有限公司、无锡西城特钢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引进外资,相继成立无锡西城特种薄板有限公司、无锡西城特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将公司产品结构扩延至镀锌薄板、彩涂薄板、冷轧硅钢片、带钢、特种钢坯、钢材、型钢等。

(二)在产业内涵上,规模与技术快速提升。

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九五”期末,公司钢铁制品产业年产量仅1万吨左右,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左右。到2006年底,公司钢铁制品产业年年产量可达到4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上缴税收近2亿元,年用钢量50万吨。

3、钢铁制品产业在公司工业中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全公司钢铁制品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亿元,占全公司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9.3%,已成为我公司第一大产业。到2008年年底,预计全公司钢铁制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占全公司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

4、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公司从意大利进引了代表世界顶级水平的9/1270卧式拉丝机,拉拔线速度达到5-8.5米/秒;无锡西城特种薄板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研发制造了800吨和2500吨液压快锻锤等锻压关键设备;无锡西城特钢有限公司在钢构件切割上已经大量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使我公司钢铁制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公司位交通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钢铁制品产业是耗水多、运量大的产业,而江阴这种水、公、铁大交通汇集一地的格局在全国县市中独具

特色,是适宜钢铁制品产业发展的公司域。我公司凭借独特的公司位交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一大批钢铁制品企业和项目。我公司成功跻身全国500强企业。

(二)完善产业协作配套,着力延伸产业链。以优化产品结构为导向,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和再加工,推动新材料、成套设备、技术工程等非钢产业配套服务和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路桥建设、船舶修造等领域建设,延伸钢铁制品产业链。在拉长产业链中,采取“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加强与上下游联系,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结成联盟。主要作法是:利用无锡西城特钢丰富的钢材资源,重点发展产业链下游的钢铁深加工、桥梁与钢结构、、钢铁物流等涉钢产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完善产业协作配套,强化产业薄弱环节,促进了公司钢铁制品产业的发展。拥有了HRB335、HRB400(¢10-¢25mm)螺纹钢和Q235、Q345(¢10-¢30mm)板材重点的生产能力,通过产业的协作配套,形成完整的钢铁制品产业链。

(三)提高产业聚集度,全力打造产业集群。为不断提高公司钢铁制品产业聚集度,形成集群带动效应,一是加快了我公司钢铁制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以钢铁深加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桥梁与钢结构基地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集聚,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了江阴钢铁制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四)推进机制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做好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确保按期完工投产。对于桥梁、钢结构基地、棒材钢等重点项目,实行公司领导包挂、工作专班负责制度,协助项目承担单位做好项目前期阶段的准备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衔接与沟通,做好立项、环评等各类报批,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各项手续,以及征地,规划,拆迁,退地,场地平整等多个环节的协调服务;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强与供电、供水公司及相关银行的衔接与沟通,协调项目建设中用电、用水、融资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加大基础设施配套的投入,为项目入驻提供优良的建设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公司钢铁制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规划、配套等不完善的问题和困难。

(一)规划滞后,土地和岸线的调整迫在眉睫。今年年初,公司委、公司政府提出了打造以钢铁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桥梁与钢结构等用钢产业为主要“绿色企业”的设想。目前,打造 “绿色企业”的总体方案还没有编制完成,只完成了“初稿”,还未经过专家论证,与钢铁制品产业发展速度相比较,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进度较滞后。另外,桥梁与钢结构基地主要布局于双柳沿江工业带,但这一地公司的土地性质大多属于基本农田,该公司域的土地规划和建设规划严重滞后,同时,可用岸线不足,阻碍了大型项目的落户。

(二)配套不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由于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公司内的路、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还跟不上项目投资的发展需求,从而影响了部分项目的推进速度和投产计划。其次是有关部门服务项目的意识不强,对领导交办的有关事项,特事不特办,报批周期长,办事效率低,致使有些项目开工日期一推再推。

四、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

钢铁制品产业发展的近期(到2010年)总体目标是:

——钢材年加工量在20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亿元左右;

——引进2-3家著名企业设立技术研究中心,以满足公司域内所有企业的产品研发、测试与评测的需要,完善钢铁制品产业链。

(二)远期目标

到2015年,钢材年加工量达到400万吨,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西城薄板公司为龙头,基本建成附加值较高的钢材深加工基地与钢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基地。

五、发展措施

(一)优化规划布局。突出公司的主体地位,按照 “绿色企业”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阳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主攻钢铁制造和钢铁利用。特别是在空间布局上。

(二)扩大招商引资。研究钢的制造和加工,细分钢的用途与市场,按照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方向,适时举办 “绿色企业”推

介及项目招商活动,规划和推介一批招商项目。围绕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和引进、搬迁企业的项目建设,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和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重点企业集团的规划,筛选出一批产业链条长、幅射面广、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引进建设。

(三)狠抓科技研发。在科技研发上求突破,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 “绿色企业”,必须将研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放在首要地位抓紧抓牢。细分市场,有针对性的确立研发项目,投入研发经费,及时推出各类新兴(型)产品,适应市场需要,扩大市场份额。武钢江北深加工基地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高强度精密带钢和钢丝绳等钢铁研发中心,重冶积极争取设立新材料研发中心,实现以牌促研、以研兴钢的良性循环。引导产业关联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实现技术整合与集成,集团作战,科学创新。

(四)营造优良环境。在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兴公司”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钢铁兴工”的战略思路。定期召开涉钢部门和企业联席会议,有针对性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从土地、技改、融资、能源供应等具体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打造 “绿色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及时为钢铁制品企业提供充分的产业政策服务,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五)加大宣传造势。围绕打造 “绿色企业”主旨,策划并持续开展各种专题推介会,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新战略构想的影响。

(六)加强组织领导。打造 “绿色企业”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几年、十几年的努力。积极争取由市领导挂帅,建立由市、公司共同组成的“绿色企业”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公司里组建工作专班,主要力量上阵,形成良好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继续实行项目专班制度,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优化和落实工作运行考核体系,重点考核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以促进“绿色企业”建设。

第三篇:区物流产业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以降低物流成本,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我们分别走访调研了部分物流企业、工业企业、专业市场业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就我区物流产业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物流指标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区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代表的物流业,适应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XX年全区公路货运量 4940 万吨,货运周转量 96693 万吨公里,注册营运性货运车辆 4021 辆,吨位 15801 吨,挂车 294 辆,吨位 9092 吨,总载重达到 24893 吨位。据统计,XX 年物流业增加值为 1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占全区 gdp 的比重达到 7.47%,占服务业的比重达 17%。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44.1%。

(二)、物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260余家,依附四大专业市场130余家,依附工业企业110家,依附商贸企业和为三农配送20余家。但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共81家。其中依附沙发材料市场的有证物流业户41家,依附沙发市场的有证业户23家。全区从事危化品运输的物流物业7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三)、物流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中,注册资金 300 万元以上(含)的仅有众智达、安顺、恒业、山运 4 家,其中众智达物流的业务主要是对原企业(催化剂公司)服务的,依存度较高。安顺物流主要为兴鲁化工和齐鲁石化服务的,依附性也很高。恒业物流主要以上海、广东、无锡、西安五条专线为主。山运物流主要是依靠代开发票为主要业务。这些企业拥有的车辆只有几十部。XX 年全区纳税过 100 万的物流企业仅4家,分别为众智达物流、大地公司、安顺物流、恒业物流,数量仅占纳税过百万服务业企业的 6%。4 家企业中,纳税都不足 500 万元,除众智达外,其余不足 200 万元。除了这几个较大的物流企业之外,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有几部车辆,更为甚者很多物流企业只有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门头,主要是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市场的配货站达80余户,但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车辆,只是搞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材料市场的物流业户41家,大多数是只有一到三部车辆。

(四)、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随着我市鸿运、良乡、王舍物流园的建立,我区第三方物流队伍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零担、专线、联运、快递、危化品运输等网络覆盖全国。宏信化工、催化剂公司、兴鲁化工、永大化工、凤阳彩钢、华安新材料等企业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拓展,加快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银座、利群等商贸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整合改造,投资新建了一批配送中心,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五)、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物流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四大专业市场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带动了为市场服务的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大专业市场物流圈能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各种专线、零担、联运网络辐射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和便捷。我区的支柱工业企业采取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的方式,释放了大量的物流资源,也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我区物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认识不够。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清晰,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在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流服务业的推进和发展。大多建立在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运营之中。

(二)、从宏观上没有统一的规划。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一、科学规划。各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这样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资源,分散了我们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们做大做强的物流产业,还削弱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了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三)、物流企业成本上升,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运营成本加大。随着土地、人力、燃料等不断升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由XX年的30-40%上升为去年的55-65%。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利润状态下运行,缺少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的税收管理和税赋不甚合理。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实际经营中,综合性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相互重叠,很难区分运输和服务收入,税务部门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征税。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物流企业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又要缴纳8%的土地使用税,合计缴纳总收入25%的税收。过高的税负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增加10%-20%,从而使物流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便选择政策优惠的地区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四)、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结合得不够。

(五)、管理不到位,物流企业诚信意识缺失。由于我区目前还没有对物流产业实施统一的管理,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致使政府对物流产业管理的不到位。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之各种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使的物流企业盲目相互压价,无序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低,不讲诚信,代收货款占为己有时有发生,无照无证经营现象存在。

第四篇:区物流产业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以降低物流成本,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我们分别走访调研了部分物流企业、工业企业、专业市场业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就我区物流产业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物流指标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区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代表的物流业,适应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XX年全区公路货运量 4940 万吨,货运周转量 96693 万吨公里,注册营运性货运车辆 4021 辆,吨位 15801 吨,挂车 294 辆,吨位 9092 吨,总载重达到 24893 吨位。据统计,XX 年物流业增加值为 1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占全区 gdp 的比重达到 7.47%,占服务业的比重达 17%。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44.1%。

(二)、物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260余家,依附四大专业市场130余家,依附工业企业110家,依附商贸企业和为三农配送20余家。但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共81家。其中依附沙发材料市场的有证物流业户41家,依附沙发市场的有证业户23家。全区从事危化品运输的物流物业7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三)、物流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中,注册资金 300 万元以上(含)的仅有众智达、安顺、恒业、山运 4 家,其中众智达物流的业务主要是对原企业(催化剂公司)服务的,依存度较高。安顺物流主要为兴鲁化工和齐鲁石化服务的,依附性也很高。恒业物流主要以上海、广东、无锡、西安五条专线为主。山运物流主要是依靠代开发票为主要业务。这些企业拥有的车辆只有几十部。XX 年全区纳税过 100 万的物流企业仅4家,分别为众智达物流、大地公司、安顺物流、恒业物流,数量仅占纳税过百万服务业企业的 6%。4 家企业中,纳税都不足 500 万元,除众智达外,其余不足 200 万元。除了这几个较大的物流企业之外,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有几部车辆,更为甚者很多物流企业只有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门头,主要是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市场的配货站达80余户,但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车辆,只是搞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材料市场的物流业户41家,大多数是只有一到三部车辆。

(四)、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随着我市鸿运、良乡、王舍物流园的建立,我区第三方物流队伍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零担、专线、联运、快递、危化品运输等网络覆盖全国。宏信化工、催化剂公司、兴鲁化工、永大化工、凤阳彩钢、华安新材料等企业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拓展,加快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银座、利群等商贸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整合改造,投资新建了一批配送中心,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五)、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物流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四大专业市场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带动了为市场服务的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大专业市场物流圈能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各种专线、零担、联运网络辐射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和便捷。我区的支柱工业企业采取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的方式,释放了大量的物流资源,也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我区物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认识不够。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清晰,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在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流服务业的推进和发展。大多建立在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运营之中。

(二)、从宏观上没有统一的规划。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一、科学规划。各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这样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资源,分散了我们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们做大做强的物流产业,还削弱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了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三)、物流企业成本上升,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运营成本加大。随着土地、人力、燃料等不断升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由XX年的30-40%上升为去年的55-65%。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利润状态下运行,缺少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的税收管理和税赋不甚合理。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实际经营中,综合性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相互重叠,很难区分运输和服务收入,税务部门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征税。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物流企业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又要缴纳8%的土地使用税,合计缴纳总收入25%的税收。过高的税负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增加10%-20%,从而使物流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便选择政策优惠的地区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四)、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结合得不够。

(五)、管理不到位,物流企业诚信意识缺失。由于我区目前还没有对物流产业实施统一的管理,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致使政府对物流产业管理的不到位。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之各种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使的物流企业盲目相互压价,无序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低,不讲诚信,代收货款占为己有时有发生,无照无证经营现象存在。

三、对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成立统一领导管理机构,强化管理。成立以区分管领导为组长,由经信局、发改委、交通局、贸易局、地税局、工商局、公安局为成员的统一管理领导小组,集中对物流产业进行整治和管理。为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在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基础上,聘请物流专家对我区的物流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产业发展重新进行规划,制定中长期物流产业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发展实施。

(二)、优化物流产业的政策发展环境。现在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是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查中发现,现在发展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来的企业物流实体,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XX)51号),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功能。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有关差额税收政策。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赋税的原则,将物流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三)、加强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在物流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重点培养一批龙头骨干物流企业,以提升和带动我区物流产业整体水平。与其他城市联合,重点支持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四)、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高等院校与物流企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强化自律意识,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推动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加快我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探讨

加快我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探讨

林业产业,是以多种林业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生产各种林产品,提供劳务及创造经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就是要建立起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这是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翠屏区是宜宾市委、市政府驻地,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全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万,其中城镇人口万、农村人口万人。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翠屏区林业第一产业发展良好,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批林业产业基地,森林覆盖率从年的提高到××年的。目前,已建成木质原料林基地万亩,林化原料油樟林基地万亩,造纸原料竹林基地万亩,水果、干果生产基地万亩。全区林业用地总面积万亩、有林地面积万亩、森林总蓄积万立方米,木材年生长量万立方米、竹材年生长量吨、水果、干果年产量万余吨、药材、茶等年产量余吨。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余万元,农民从木、竹、药、果、林化原料等林业种植业中的收入人平余元。

林业第二产业,主要是造纸业、林化加工业以及木制品加工业等。造纸业是翠屏区林业的主导产业,“宜宾纸业”和“长江包装”两大纸业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造纸基地,目前由于市场、体制等原因,两大纸业公司都处于困境;樟油等林化加工业是翠屏区的特色产业,樟油产量加上宜宾县约占全国产量的左右。翠屏区已形成体系完善、技术不断更新的樟油经营加工企业群,有加工企业家,其中家拥有自营出口权。有木制品加工企业家、锯材加工企业家、纤维板制造企业家、竹笋加工业家。第二产业的产值余万元(两大造纸企业除外),其中林化加工业产值余万元,占左右。

林业第三产业,即森林旅游业和为林业一、二产业服务的商贸业。森林旅游业方面,主要有翠屏山森林公园、七星山森林公园、白塔山风景区、双龙湖风景区等。全区有以森林为依托的山庄及农家乐家以上。第三产业的产值为万元(翠屏山森林公园等除外)。

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政策性因素

采伐限额的管理与林业产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一是无商品材采伐指标。由于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启动,翠屏区无商品材采伐指标,这严重制约了城市资本对林业的投入以及林农营林造林的积极性。上世纪年代以来,翠屏区营造了余万亩造纸原料林,有余家乡村林场由于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现在只有家勉强维持,其家已解体。

二是无低产林改造指标。翠屏区有余万亩以马尾松、湿地松为主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低产、低效林分。由于全面绿化达标后全区已无宜林荒山,私营业主对林业的投入完全有能力改造低产林,部份有能力的林农也想通过改造小面积的低产林分,营造生态、经济效益较好的如油樟、山苍子、竹林等,但苦于无低产林改造指标,无采伐计划,使低产林改造无法实施。改造低产林分,提高林分生产力,对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林产品税费太高,制约了私营业主和林农对林业的投入。以木材为例,林产品税费主要包括林业“两金”、林业建设保护费约以及增值税等,累计税费达左右,若加上采伐、运输、管护等费,形成了以木材为主的林产品长期亏损经营的局面。翠屏区用材林比重大,是发挥的生态效益的主体,培育过程中已为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国家应在税费制度上作调整。

产业投入的扶持力度不足。翠屏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对林业产业基地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要把产业建设推向更高层次,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郊结合部、交通干线两侧、风景区等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种苗费仅-元,若营造经济和生态价值高的树种,国家投入的种苗费显然不足。二是林化、造纸原料等基地建设和林产品深加工的贷款及扶持性投入难。目前银行是以商业性运作,重视直接和短期效益,生态与经济兼顾的产业有待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三是对林化、林竹、花卉、果等产业深加工投入和扶持不足。

促进产业链形成的力度不够。油樟、竹是翠屏区特色产业,但还没有形成公司与农户结合,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公司农户联市场的高效益增长的支柱型企业。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回馈机制还未形成。

科技、信息和人才生产要素投入不足。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的进步和推广,目前林业科技对翠屏区林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不足,科技投入十分低下。科技、信息和人才建设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步伐。投入上不足使得产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促进度低。在竹业、果品、花卉上,还缺乏具有推动和创新品牌的科技型支柱企业。

内部制约因素。

林分质量差,林木生长量低。初步统计,全区低产林分近万余亩,占森林面积的。翠屏区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仅立方

米,世界和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立方米和立方米;林分每公顷年生长量为立方米,而全国林分年生长量立方米。另一方面,用材林树种结构单一,全区以上的用材树种是马尾松、国外松,培育方向为造纸原料林。随着的深入以及造纸工业全竹桨纸生产线等原料结构调整,要求翠屏区在树种选择上必须面向市场,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竹林基地品种

单一,未形成规模化。翠屏区万亩的竹林的竹种以慈竹、黄竹为主,由于这些传统竹没有经过竹种的筛选与改良,单位面积产量仅为现今引入杂交竹的。另一方面,现有竹品种以生产竹材为主,受造纸行业兴衰的影响大。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应大力推广笋材两用竹。竹业在翠屏区农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尽管竹林面积仅占整个森林面积的而其年产量达吨以上,产值达万元,占翠屏区竹木总产值的一半多,两金等育林费收入占以上。但目前由于投入等原因,还无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森林旅游业和为第二产业服务的商贸业。一是除已形成的翠屏山森林公园外,森林旅游的特点是基础设施薄弱,景点建设、风景林配套建设、园艺水平较低,整体开发程度不高,森林旅游还未形成产品推销体系。二是林产品市场培育和建设滞后,大量的樟油、鲜黄栀子等林产品直接销往外地,区内未建立起有规模、综合性的林产品市场,大部分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低,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常常遭受林产品交替出现的卖难、买难带来的损失。因此,提高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市场主体和市场之间建立各种中介组织,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三是花卉生产基本上处于分散自发状态,市场无序竞争突出,且在生产规模、品种结构、科研开发、流通网络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

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西部大开发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面向市场,大力发展油樟、黄栀子、竹等特色种植业、林产品深加工业和城郊型旅游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林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原则:坚持城郊型林业和区域特色林业发展的定位,坚持生态经济产业开发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相结合,与农民和林区职工致富全面达小康相结合,与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相结合,与宜宾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相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壮大各类林业产业基地。到年,新发展林化原料林基地油樟万亩、黄栀子万亩,新发展竹产业基地(笋材两用竹)万亩、茶叶基地万亩、花卉基地万亩。

发展林产品深加工业。到年,建立黄桅子深加工业(天然色素栀子黄的提取)家黄栀子需求量万吨。强化茶叶支柱产业产量达吨。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森林资源培育社会化。这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就必须要加快建设商品林基地,培育森林资源,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森林资源,单靠林业部门力量办基地已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全社会大办林业建基地的局面。因此,林业部门必须紧紧依靠当地政府,抓住实施林业两大工程的契机,制定发展林业的优惠政策,采取股份、联办、独资等多种形式,充分发动有关单位、私营业主、农民参与森林资源的培育。

森林分类经营。这是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前提。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建立以分类经营、分类管理为主的科学营林体制,采取不同的措施与制度进行管理。对生态公益林,要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建设,通过严加管护,主要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对商品林及其他生产要素实行商品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管理,实行集约经营,走产业化道路,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林产工业集约化。这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关健。林产工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支撑,其集约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快慢。首先要调整和优化林产工业内部结构,林产化工行业主要是进行油樟、黄栀子等的深度加工,增加和提高产品的种类和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开发其他林产品的化学加工利用。另外,要把发展林纸业作为林产工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带动林业经济腾飞。

林业第三产业市场化。这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林业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市场,市场动力的强弱决定着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必须尽快建立和培育木材及林副产品市场,健全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从而引导林业产品的加工生产,带动林区经济发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市场执法监督机制,制定交易竞争规则,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将市场经济规律导入到林业产业的发展中云。还要加快促进森林旅游和花卉业进入市场,按市场规律来经营和管理。

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林业产业要加快发展,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投入。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逐步形成多成份、多层次开发林业产业的格局,实现部门林业向社会林业、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调整宏观政策。林业是弱质产业,生产周期长,社会与生态效益显著,而竞争力受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大,且由于社会对林业产业特点及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家在林业产业建设中给予的政策倾斜不够,因此,在目前翠屏区林业产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劳动效率低、产业素质低和缺乏投入资金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和健全林业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林业产业进程。在宏观政策上,一是要坚持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以疏导的方式适量下达低产林分改造和商品林采伐指标。二是增加林业政策性贷款,并作为长期优惠措施由财政贴息,对集体和个人建设一定规模的商品林基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三是对林业实行轻税赋、低收费的税费政策。四是对国营林场实行财政补亏,加大扶持力度。

微观管理措施。

通过政策支持,大力改造低产林分

一方面,在上级林业部门争取适量的低产林改造采伐指标(若难度大可先在翠屏区搞促进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的低产林改造试点)的支持下,另一方面在退耕还林中,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积极加强横向资金筹集,依靠科技力量,认真筛选出适应翠屏区及市场经济的优良针阔叶用材树种,坚持统一规划,分区实施的原则,加强树种结构调整,扩大混交林,阔叶林,珍贵用材树种比例,加强幼林抚育和封山育林,努力使翠屏区新一代速生生产用材林平均亩产蓄积达立方米。

进一步发展壮大林化原料林基地。

油樟作为翠屏区特色产业,在翠屏区林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应在大型公司带动下高度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经营,如通过油樟矮化密植,配方施药,树形管理,提高叶面指数等科学方式不断提高效益。建立公司对基地回馈机制,实行谁投资基地谁收购的原则,加大基地的发展力度。

在林化基地建设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而又有极富区域特色的经济林树种是香桂树。在全国仅宜宾特有,其初产品是黄樟油和洋茉莉醛,据测算核树种成林后,每亩直接经济产值达元以上,无需农业的高成本和精耕细作。同时又是优良的生态树种。荣发公司已在翠屏区投资三十万元建立余亩的香桂基地。同时公司已在翠屏区有相关地带开展过采叶蒸油试验。证实香桂树在翠屏区适生并保持优良品质。翠屏区应在进一步科技论证后,抓住各地尚未大规模发展的机遇,加快开发力度,占领市场制高点,培养区域特色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加大经果林的科技含量和档次,限制劣势,发展优势品种

由于果品业条块分严重,投入主体多元化,重投入,轻产出,重数量,轻品质等现象十分普遍。果农的分户经营,又制约了果木品质产量的提高,果技服务滞后或断带,使得整体效益十分低下。因此,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决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品种。加大名、优、新品种的引种、驯化的投资力度,筛选优质品种,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品果品基地。对未经引种试验的果木,限制大规模投入,减轻风险。

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大力发展竹林基地

竹林具有投入相对较少,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优良等特点,而翠屏区又具有发展竹业的优越条件,如海拔低,水热条件丰富,背靠大纸厂,运输成本低等条件促成翠屏区具有发展竹林的广阔前景。鉴于竹林的高效性和适生性,翠屏区应把竹产业作为引导山区农户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以发展优质杂交竹、麻竹、苦竹、巨竹等优良品种为重点。以退耕还林和江河水系周边造林为主线,不断扩大和调整翠屏区竹业基地结构,力争翠屏区在年竹林基地达万亩,年实现经济收入万元,农民人平在竹业上的收入增加元。

紧跟城市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花卉产业

西部开发的重点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翠屏区作为建设中的一级中心城市,具备有发达的交通,拥有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条件,翠屏区应把花卉业作为农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由政府引导和培育花卉优势大户,发展成为优势企业,实现花卉的工厂化生产,增加科技投入和优良品种储备,促进花卉产业的升级。

培育和壮大第二产业

宜宾市造纸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从生产规模、产品成本,科技含量到产品档次,都十分落后,纸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是推动资产重组等措施实施有效的体制改革。建立纸业集团,力争年产量达万吨,加速开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重点发展全包装纸,中高档文化用纸,高档包装纸等拳头产品,形成支柱产业,推动第一产业的基地建设。壮大和发展林化产业,林化产品的开发应严格控制产品的制造成本,开发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系列,变以往的初级产品供应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为拓展森林产品用途,应从经济上,产业政策上扶持木材加工,家俱制造纤维板,刨花板工业等次级行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果品、药材、竹笋等林副产品的深度加工业,努力提高果品等基地建设抗市场的风险能力。对目前翠屏区林农普遍在小径材、竹材、果品等销售难的林产品上,应加大加快此类项目引进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林产品的商品转化率,使之成为带动林农增收的重要行业。

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开展多种经营为城市作好服务,加大私营业主等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第三产业的力度,引导建立城郊多种资本形式的股份制旅游业。加快七星山、白塔山、会诗沟、金秋湖、七星湖、两岔河等风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景点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力度调整和优化扩大风景区的林种、树种结构。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如旅游公司的培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导游队伍,加强森林旅游与农业休闲、民俗文化风情、观光狩猎、宗教开发,垂钓等与旅游项目的融合。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以创品牌,创精品为目标,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发展森林旅游观光和休闲功能。

为第二产业服务的商贸业,特别是樟油,黄樟油,流通企业应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组建林业公司为主体的企业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对第一产业的回馈机制,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增强国际市场抗风险能力。加快竹、黄桅子、等产业链的形成。要努力培育林产品专业市场、各类协会、林业投资信息咨询等中介组织,为林业产业提供协助调和保障。

创建科技支撑体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建立科技推广示范园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新产品、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基地建设的科技支撑投入要实行制度化,加强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培训,完善区科技培训中心和乡村科技辅导站的设施建设,在提高科技水平上,密切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信息沟通与新技术运用。鼓励林业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协会等其它形式参予林业科技研究、应用与推广,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翠屏区现有林业,竹类,果木、香料等产业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引路,实现支柱产业的崛起。

下载关于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区钢铁制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蛋鸡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蛋鸡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蛋鸡生产已成为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一、蛋鸡产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县的蛋鸡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化经营初......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靖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张克达 蒋细春为掌握我县中药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情况,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林农群众收入,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部分中药材发展情......

    2010年湖南生猪及猪肉制品产业发展分析

    2010年湖南生猪及猪肉制品产业发展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2009年湖南省出栏生猪7856万头,列全国第二位,人平出栏量居全国第一位;外调和出口生猪3275万头,居全国第一位,猪肉产......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教育发展现状1、基本情况我......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教......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