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粤国际002号会员主题金融论坛即将开幕
粤国际002号会员主题金融论坛即将开幕
据悉,粤国际002号会员广东万达金银贸易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万达金银”),将于2014年8月18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珠江厅)举办“2014首届粤港澳金融论坛——从进口贸易到金融创新驱动”的主题活动。
近期粤国际助力旗下会员创新发展思路,精选优质会员单位,为会员量身打造市场差异化,会员已多次成功举办品牌推广活动,社会及行业反响热烈。为促进万达金银整体品牌的推广以及业务的提升,粤国际经过多方调研,结合万达金银现有条件以及优势,以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助其开辟全新运作模式。同时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对万达金银的先进理念以及产品优势进行强力推广,线上线下联动,全面铺开辐射范围,让万达金银从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粤国际支持会员产业升级的经典案例。
万达金银是一家大型综合型企业,实力雄厚,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为了实现行业良好交流,打造更加国际化的交易平台,万达金银将在粤国际的专业指导下,与香港华侨华人总商会联手主办“2014首届粤港澳金融论坛——从进口贸易到金融创新驱动”的主题论坛活动,与行业共同探讨金融服务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创新金融改革新局面。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宣传部部长赵文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副局长李铜、香港华侨华人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黄平等人将出席本次论坛活动。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主题金融论坛的举办,将是万达金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粤港澳金融论坛主题活动的策划,是万达金银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是粤国际支持旗下会员发展,助力会员实现突破的又一案例;更是促进粤、港、澳三方交流、促进创新金融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粤国际方面表示:粤国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旗下会员以及同行的创新与发展,为现货交易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第二篇:中国金融衍生品100人论坛即将开幕
中国金融衍生品100人论坛即将开幕
中国金融衍生品100人论坛暨“金骥奖”颁奖盛典将于11月5日(周四)在上海宏安瑞士酒店三楼达沃斯厅盛大开幕。本次论坛将邀请来自金融衍生品行业的近百位分析师、培训师、交易员等参与不同主题的圆桌讨论,为投资者奉上金融饕餮盛宴。欢迎各地投资者报名并现场参加,同时,也欢迎专业人士报名成为圆桌嘉宾。联系电话:***。
论坛组委会通过对大众投资者的需求分析,初步拟定了一些议题,现请投资者投票推选出自己最关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邮件方式向组委会发送关注的其他内容(组委会公共邮箱:cfd100@cfd100.org),组委会将尽力满足投资者。
目前初拟议题及探讨方向如表所示,可登录www.xiexiebang.com直接对关注的议题和喜欢的嘉宾投票。
最终议题由投资者投票推选而定,讨论成果和内容将通过视频和会刊《中国金融衍生品100人论坛风云录》发出,风云录中还将刊登金融衍生品行业各类投资品种、具体投资技巧的深度文章,免费向投资者发送,欢迎登记索取。
以下为中国金融衍生品100人论坛暨“金骥奖”颁奖盛典基本信息。
主办机构:中国金融衍生品100人论坛组委会
承办机构:北京易德融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机构:汇商传媒。
论坛时间:2015年11月5日(周四)
活动地点:上海宏安瑞士酒店三楼达沃斯厅。
受邀嘉宾:金融衍生品行业相关专业人士。
论坛形式:论坛以12个圆桌讨论连贯召开(或两组平行论坛同时召开)。
第三篇:2013上海国际压缩机及设备展即将开幕
据悉,PTCASIA2013上海国际压缩机及设备展览会(ComVacASIA2013)将于2013年10月28日—10月31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如期召开。空压机配件
根据统计数字,本届展会面积将4684㎡,比上届增加1333㎡;参展空压机企业149家,比上届增加44家;另有超过70000名专业观众将参加本次展会。本次展会压缩机部分分为四大板块:空气压缩机展商38家,参展面积1895㎡;润滑油及行业相关辅助设备展商16家,参展面积351㎡;压缩机零部件展商50家,参展面积1190㎡;压缩空气后处理设备展商45家,参展面积1248㎡.来自瑞典、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内外知名压缩机整机、主机及相关产品的品牌展商将参加本次展会。参加展出的产品涉及空气压缩机、压缩机主机及零部件、工艺压缩机、压缩空气后处理设备、特种压缩机、润滑油及与行业相关的多项领域。
今年,PTCASIA将重点关注机床铸造、汽车制造、石油机械、塑料工业、食品工业五大应用行业。围绕应用行业,主办方将举办具有针对性的团体参观、技术论坛、采购洽谈、VIP邀请等活动,集中提供展商与观众便捷、高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除此之外,PTCASIA还将邀请来自韩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VIP买家参观团,加强亚太地区的技术和市场信息交流。
第四篇: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发言点评
附录 A :刘鹤在 2020
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资料来源:金融街论坛年会官网)
我代表中国国务院对 2020 金融街论坛年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仍在流行的特殊背景下,本届论坛年会聚焦“全球变局下的金融合作与变革”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世界经济一样,中国经济也受到很大冲击。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大幅收缩,下降 6.8%;二季度由负转正,增长 3.2%;三季度进一步恢复,增长 4.9%。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 0.7%,投资和进出口指标升势明显,消费指标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度向好。可以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人民生命至上、先控制疫情再稳步恢复经济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六稳”、“六保”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在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下,中国经济正在出现几个新趋势。第一,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强。在疫情冲击和一些因素干扰下,出现了产业链供应链阻断的现象。目前坏事正在变成好事,企业界、科技界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巩固国际供应链。第二,更加重视围绕最终需求发展新产业。满足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国人均 GDP 向更高水平迈进,中等收入群体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投资正在向这个方向转化,满足人的基础性且高质量需求的供给体系正逐步优化。第三,更加重视绿色发展。疫情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始终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结构调整,防止重复建设,合理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的金融系统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要继续顺应新趋势,构建新格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始终根据市场形势和经济增长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政策稳定。二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结构,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三是构建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加快优化大
银行经营发展方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决化解各类风险。四是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未来金融生态,要趋利避害,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五是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和金融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我们将继续坚持全面开放不动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在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等领域引入更多高水平国际竞争者,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与国际最佳实践对接。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金融系统将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新一轮发展和更高水平改革开放。
女士们、先生们,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和推动金融深化,坚持多边主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人类持久和平。尤其要加强应对疫情的合作,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球经济稳步复苏。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独特的地位和诸多难以比拟的优势,大型金融机构众多,高端人才汇集,金融业发展已有相当基础。由衷希望北京依托自身优势,努力开拓创新,积极打造金融业改革开放高地,在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预祝本届论坛年会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金融界为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受各主办方委托,我宣布,2020 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
附录
B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 2020
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全文)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吉宁市长、易纲行长、何平社长、会满主席、功胜局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 2020 年金融街论坛。首先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面对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中国金融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严守风险底线,服务实体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按照刘鹤副总理刚才致辞中提出的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面增强金融的普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金融必须面向亿万人民群众。在资本主义社会,金融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疫情下的一些国家穷者愈穷、富者更富,很大程度是其金融市场严重背离实体经济的变化所致。例如有的国家股市亢奋,今年以来,5 家大企业市值增长占市场上涨总额的 80%以上。在我们这里,恰恰要更加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
我国基本金融服务已覆盖 99%的人口,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 96.6%。全国人均拥有 8.06
个银行账户、持有 6.01
张银行卡,农村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占全国 40%。三分之二的中小微企业,数以千万计的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农户,都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政府出资或补助的各种医疗和健康保险已经覆盖全部城乡居民。这些绩效放在世界上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满足。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实现金融的普惠性目标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必须坚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发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业,也要培育中小型金融机构。既要有综合经营的一站式机构,也要有特色化的专业机构。不同类型的金融主体坚守定位,取长补短,相互竞合,共同构筑茂盛的金融森林。
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我们服务大众的本
领。
深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改革仍然十分紧迫。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暴露的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问题,坚决惩治贪腐分子,尽最大可能挽回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无论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商行、农信社、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都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关键是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严格选配忠诚、专业、廉洁、务实的高管人员。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监管,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成就员工的事业愿景,扎根城乡社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通过科技赋能,降低服务成本,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均等占有金融资源,享有优质金融服务。实现这些目标,从根本上都符合为股权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的需要。
金融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财富管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人民群众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要防止风险外溢,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增进社会福利。在防灾救灾、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也要主动作为,发挥表率作用。
二、努力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发展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在内的养老保障“三个支柱”。第一支柱已覆盖近10 亿城乡居民,但第二支柱却规模很小,第三支柱长期处于起步阶段。与许多国家相比,第三支柱发展较为缓慢,占比过低,对养老的支撑明显不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金融业可以,也应该能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金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也可集中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从根本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满足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资金需要。当前我国居民金融总资产已达到 160 万亿元,其中 90 多万亿元为银行存款,而且绝大多数低于一年期限。可转换为终身养老财务资源的金融资产,规模十分庞大,优势非常明显。
近年来,我们会同相关部委和金融企业,对养老金融改革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形成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金融委作出专门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现有业务规范,就是要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产
品。另一方面是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等。我们将选择条件较好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参与,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探索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三、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开放合作是实现金融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环境下不可能培育出真正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以开放促改 革、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金融体系也是在开放条件下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取得今天这样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已建立和发展起全球最大的信贷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劳动生产率、管理成本、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等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大型保险公司增长速度、发展潜力及市场估值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直接指挥下,金融领域先后推出 50
多项开放措施,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扩大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目前,这些政策已逐步落地见效,并形成了一批示范性实例。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和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等先后获准设立。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时期,金融对外开放步伐也没有一刻停止。
下一步,我们将在坚守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前提下,坚定不移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持续优化金融市场制度安排,深化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在扩大开放中持续提升金融体系竞争力。我们欢迎拥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记录,特别是在风险管控、养老金管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激发市场活力。我们也支持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在东道国依法合规发展业务。
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金融效率的巨大作用
金融与科技始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历次重大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进步。电讯电报的出现使金融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电脑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金融数据的存储能力,金融服务效率大为提升。当今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科技变革已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金融也通过信贷市场资本
市场扶持和壮大科技企业发展,金融行业率先广泛应用科技成果本身就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的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兴办起颇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我国金融科技应用在许多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移动支付、电子清算、网上银行、数字信贷飞速发展。目前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已接近90%。小微企业贷款过去是 20-30
天的审批周期,现在通过科技平台实现了“秒申秒贷”“立等可到”。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发展金融业务,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将继续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提升服务效率。密切关注和评估科技革命对金融业的影响趋势,并做好前瞻性部署安排。在监管方面也要加大科技运用,提升监管效能。当然,金融科技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寡头垄断等风险挑战,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
北京作为首都,地位特殊。金融行业一定要全力以赴支持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支持北京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北京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附录 C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坚定支持保市场主体稳就业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 2020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全文)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祝贺金融街论坛升格为国家级论坛。
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各国积极应对,及时推出了有力的宏观对冲措施。借此机会,我就中国货币政策谈两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货币政策响应及时有力,总量合理适度,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实现稳步复苏。在此过程中,在国务院金融委的悉心指导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互配合,全力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出台了规模可观的宏观对冲措施。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 3 次降准,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约 1 个百分点,降准释放 流动性 1.75 万亿元。2018 年以来,人民银行 10 次降准,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 率下降约 5.5 个百分点,累计释放流动性 8.1 万亿元。
今年货币政策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层次、有梯度地出台,有内在的逻辑。疫情暴发初期,人民银行于 1 月 31 日设立了第一批 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银行向医疗和生活物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财政给予 50%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很低。3000 亿元专项再贷款使用实行名单制管理,已基本用完,定向支持了 7600 多家直接参与防疫的重点企业,有力支持了医疗和生活物资保供任务。
在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控制、进入有序复工复产阶段,人民银行于 2 月 26 日 增加第二批 5000 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商业银行以不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当时为 4.05%)+50 个基点发放贷款,实际执行的平均利率约为 4.4%。
5000 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已基本用完,支持了近60 万家企业复工复产。
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阶段,人民银行于 4 月 20 日增加第三批 1 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银行加大对涉农、小微 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平均融资成本控制在 5.5%以内,预计支持超过 200 万家企业等市场主体。
货币政策实施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增强直达性、精准性。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人民银行于 6 月 1 日发布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适当提供央行资金支持,推动银行积极办理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截至 8
月末,银行已累计对 157
万家市场主体的贷款本金和 81 万家市场主体的贷款利息实施了延期,共涉及 3.7 万亿元到期贷款本息;3 月 至 8 月,银行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超过 3000 万笔,共计 1.89 万亿元,比 上年同期多 6300 亿元。
同时,人民银行扎实做好金融支持精准脱贫工作,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截至 6 月末,全国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近7500 亿元,惠及人数超过 2000万。
总的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稳步恢复。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 10.9%与 13.5%,前 9 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 16 万亿元,都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普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贷款利率均降至历史新低。信贷结构明显优化,支持小微经营主体 3100 多万户。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逐月复苏,9 月 CPI 同比涨幅为 1.7%。金融管理部门通过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实施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减少收费等方式,推动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据估算,截至 9 月末,已实现让利超过 1.1 万亿元。预计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进一步体现,全年可实现让利 1.5 万亿元目标。
从金融市场看,面对疫情冲击,中国金融体系保持了稳健运行。股票市场波动幅度较小。前 9 个月债券发行 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外汇市场运行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升值。
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和完善应对疫情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结构性金融政策,助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中国前三季度 GDP 增长 0.7%,预计全年正增长。全球经济从最低点有所恢复,但疫情发展仍高度不确定,IMF
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4%,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时日。
新冠疫情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应对冲击,金融部门推出了一些特殊政策措施。随着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高峰过去,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有的政策已经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但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支持稳就业、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一是货币政策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货币政策应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金融机构长期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为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提供持续支持。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9 月 22 日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 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金融政策要围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完善政策框架,与财政、产业、就业、科技等政策密切配合,促进经济绿色复苏和发展。
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帮助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明年 GDP 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
近年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在北京市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本外币账户一体化改革试点,有力助推了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今年,人民银行对北京四次调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三次增加再贴现额度,全力保障首都防疫和经济恢复增长需要。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扎实落实好刘鹤副总理的讲话精神,继续支持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创建,全力优化北京冬奥会支付服务环境。刚才,蔡奇书记的讲话对北京市的金融工作作了部署,我完全赞同,将全力支持。
预祝本届金融街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附录 D :易会满主席在 2020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致辞(全文)
(资料来源:证监会官网)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首次作为金融街论坛的共同主办方,证监会非常高兴依托这样一个高端平台,与有关各方加强沟通交流、共谋合作发展。刚才,刘鹤副总理的重要致辞,深入分析了疫情后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和呈现出的三个新态势,对金融系统顺应新趋势、构建新格局提出五方面重点工作要求,并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理论性、指导性都很强。证监会将认真学习领会,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今天,我想围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大局谈三方面认识。
一、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作出部署。刘鹤副总理提出“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九字方针。这些都为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提升资本市场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科学把握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战略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促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迫切需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资本市场信息公开透明,价格信号灵敏,是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有利于全面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动员和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更高效率更具活力的领域协同聚集,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提高经济金融循环效率。
第二,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主题主线。基础制度带有方向性和根本性。突出基础制度建设这个主线,强化制度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是我们这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鲜明特征。去年以来,我们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注重发挥科创板改革的“试验田”作用,统筹推进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加强总结评估、逐步将行之有效的制度推广至全市场。这对于凝聚各方共识,保障改革平稳顺利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三,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我们坚持分类施策、标本兼治,平稳有序化解资本市场运行中各种存量风险,实现总量收敛;同时,着眼于完善制度机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健全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增量风险发生。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依靠制度约束促进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各方归位尽责,持续夯实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
第四,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必然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市、依法监管,严格按制度规则办事,这与践行“不干预”的理念、进一步减少管制具有逻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体系,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既有利于把“不该管的”坚决放权于市场,也有利于把“该管的”管住管好,从而实现市场生态的良性循环。
二、关于对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内涵和特征的几点认识
关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内涵和外延,理论界和业界从不同维度做了研究和探讨。总的看,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应该是一整套紧密联系、内在协调、相互支撑的制度生态体系,共同构成保障资本市场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四梁八柱”。具体而言,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基础制度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从市场运行组织看,基础制度包括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再融资、持续监管和退市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制度安排;从制度的效力和层级看,既涉及证券法、公司法、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包括各类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自律规则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制度安排;从市场主体看,涵盖了规制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交易场所、投资者等主体主要行为的制度规则。
二是基础制度的核心是要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基础制度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安排,厘清市场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市场的运行组织方式和市场主体行为,包括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这是构建良性市场生态,保障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和高效运行的基础性、关键性制度安排。
三是基础制度必须是连续、稳定和可预期的。基础制度应该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要体现对市场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彰显有利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原则,不能左右摇摆,不能“翻烧饼”。同时,基础制度也要兼具基本稳定和与时俱进,随着市场发展不断丰富完善。
四是基础制度应该体现从实际出发和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投资者结构、上市公司结构、法治诚信环境等与成熟市场差异较大,需要我们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市情,不断强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时代性和适应性,逐步构建形成既遵循国际市场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
三、下一阶段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有关考虑
中国资本市场 30
年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宗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坚持整体设计、突出重点、问题导向的原则,聚焦解决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带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我们将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个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完善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设立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健全发行承销机制;打造权责清晰、标准统一、透明高效的发行审核注册机制。积极稳妥优化交易结算制度,丰富风险管理工具,优化融资融券和转融通制度,稳步推进货银对付(DVP)结算制度改革。完善常态化、多渠道退市制度安排。
二是完善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强化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完善各市场板块的差异化定位和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研究出台精选层公司转板上市相关规则,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完善私募基金差异化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发挥私募股权投资支持创新创业的积极作用。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公募 REITs试点范围,积极稳妥推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创新。
三是优化推动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为契机,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做优做强的制度安排,推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实现大的跃升。
健全促进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适度相容的内生机制,鼓励和支持业务、产品、服务、组织和技术创新,完善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配套措施,推动发展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完善审计、评估、法律服务、资信评级规则体系,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构建权责匹配的资本市场中介体系。
四是加强投资端制度建设。在加快融资端改革的同时,协同推进投资端改革。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完善投资顾问业务规则,着力提升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专业能力;推动优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完善权益投资的会计、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制度安排,培育和壮大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加快推动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完善投资者权利行使、保障和救济的制度机制,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文化。
五是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保障和配套支持制度。积极做好刑法修改、期货法立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出台的配合工作,推动制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交易的行政法规,逐步构建符合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完善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监管执法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制度,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六是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我们将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拓宽商品和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开放范围和路径。加强跨境审计和国际监管执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金融业是北京的重要支柱产业,资本市场在首都金融业发展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北京上市公司总市值、各类市场机构数量、中介服务从业人员均居全国前列,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营商环境也处于领先水平。证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服贸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如既往地推动、支持北京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支持北京建设私募股权交易平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完善首都要素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内外资机构积极利用北京“两区”建设的新机遇,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做优做强。支持北京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推动建设首都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登记托管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北京建设法治诚信资本市场示范区。
最后,衷心祝愿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北京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附录
E: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设与管理实践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2020
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全文)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刚才刘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将在国务院金融委统筹指导下,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设与管理实践”,给大家做个汇报。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对危机的成因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金融机构的个体稳健并不代表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健,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需要弥补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防范金融体系顺周期变化以及风险跨机构、跨市场、跨部门和跨境传染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尽可能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在 G20 框架内,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致力于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其中,核心内容就是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大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力度,从而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和稳健性,提高应对冲击的逆周期调节能力。
此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降低逆周期资本缓冲、流动性要求等政策举措,及时释放宏观审慎政策缓冲,发挥了良好作用。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截至 2020 年 8 月,包括 G20 成员在内的 33 个国家和地区,针对银行部门 共实施了 500 多项审慎政策措施以应对疫情冲击,其中具有宏观审慎特征的政策措施占比达到 60%左右。
我国在宏观审慎政策方面的探索实践起步较早。2003 年,人民银行在房地产金融领域首次引入最低首付比例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多次逆周期调整最低首付比例要求。2010 年,人民银行引入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并于 2016 年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将信贷投放与金融机构资本水平及经济增长相联系,有效促进了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宏观审慎管理工作。2017 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2019 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批定的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人民银行负责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牵头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并批准设立了宏观审慎管理局。
近年来,我们认真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实践经验,研究编制《宏观审慎政策指引》,围绕政策目标、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政策工具箱,政策传导等要点,健全宏观审慎治理机制,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2020 年 9 月,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正式建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初始缓冲资本比率设定为 0。
二是有序推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2018 年 11 月,人民银行联合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测、监管和风险处置的总体制度框架。
在总体制度框架下,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制定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明确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评估范围、评估流程,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确立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已完成对外公开征求意见,拟于近期发布。
正在制定《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从附加资本、杠杆率、大额风险暴露、公司治理、恢复和处置计划、信息披露和数据报送等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监管要求。
评估办法和附加监管规定发布后,我们将会同银保监会,认真开展评估工作,及时发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及配套附加监管实施方案。
此外,为健全我国银行业风险处置机制,我们起草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对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比率、构成及监督检查、信息披露等提出要求。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三是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2020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明确非金融企业控股或实际控制两类或者两类以上金融机构,具有规定情形的,应当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经批准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遵循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坚持总体分业经营为主的原则,以并表为基础,对金融控股公司资本、行为及风险进行全面、持续、穿透式监管。
四是开展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2020 年 2 月,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明确将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等六类设施及其运营机构,纳入统筹监管范围,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优化设施布局,健全治理机制。
推动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根据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和“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的需要,研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居民债务收入比、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探索开展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根据外汇市场和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动态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和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系数。
相比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总体上起步不久,各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都还在不断健全完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筹指导下,认真履行宏观审慎政策牵头职责,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支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是持续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适时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总体设计和治理机制。继续加强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工作,不断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并制定工具启用、校准和退出机制。
二是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健全房地产金融、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影子银行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分步实施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并将其制度化。
三是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证券机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制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恢复和处置计划。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配套细则,依法依规、稳妥有
序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和持续监管。
四是做好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微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最后,预祝本届金融街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五篇:首届中国(徐州)国际工程机械交易会即将开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首届中国(徐州)国际工程机械交易会即将开幕
作者:
来源:《中国机械》2013年第21期
11月6日至8日,中国(徐州)国际工程机械交易会将在江苏徐州新长江(允盛)物流园隆重启幕。本次交易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联合主办,得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徐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交易会期间,国内外知名工程机械制造商以及国内外主机采购商和配套件采购商700多家企业客商,将在近7万平方米的巨大展览区集中进行包括工程机械主机、配套件和服务、最新工程机械成果等内容的展示。
交易会期间,主题为“绿色低碳、擎起未来”高峰论坛等相关配套活动也将同期展开,届时全球与中国本土工程机械制造商20强、中国工程机械10大代理商和主流供应商等企业重量级高管将在这一高峰论坛上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本刊视角:
徐州作为工程机械之都,即将举办国际工程机械交易会,这将会进一步提升徐州工程机械的影响力,带动徐州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拉动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