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思考
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思考
刘宇,杨鹏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满足教育需求多元化等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如何更好的使用经费、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一直困扰着民办高校。在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实行招标采购是做好“节流”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 经费 招标采购 体系
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自2002年《政府采购法》实施,公办高校逐步纳入了政府采购体系,规范了采购行为。民办高校为了能够更好、更稳定的发展,也应建立自己的招标采购体系。
一.民办高校采购的特点
1.自主性、时效性强
公办高校的经费大部分为政府拨款,使用政府拨款需要通过政府采购,能够自主采购使用的经费只有与企业横向联合的课题经费和政府拨款外的其他经费。而民办高校的经费多来源于集体、个人投入或学费收入,使用上不受《政府采购法》约束,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招标的项目外(如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可以自行决定采购方式,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采购的自主性大得多。
高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采购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比如新办专业急需的教学、科研设备设施,如不能按需求到位将影响正常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开展。由于民办采购自主性强,没有项目申报、项目备案、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环节的强制要求,采购周期较短,在时效性上也优于公办高校。
2.种类多、专业性强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科和专业的不断增多、相互融合产生新的学科和专业,其采购范围从专业领域来看不断拓展,从采购类型上看包含了招标领域全部的工程、货物、服务三方面内容。
高校采购在种类多的同时还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指标复杂程度高,有的专用设备设施技术指标相差较大,不便于判断,供应企业也较少。民办高校无法像公办高校那样利用政府的资源完成采购,自身师资力量又相对薄弱,面对采购种类多与专业性强同时存在,无疑增加采购的难度。
3.随意性大、监督弱
民办高校采购方式的确定受到出资人、管理层、创办人主观影响,如管理层决定各使用部门自行采购,则各自为政自行采购;管理层决定集中招标采购,则进行招标采购;管理层决定某项目不进行招标采购,直接授予某企业,则直接签订合同。
采购的随意性必然带来监管的缺位或不到位,领导意志、采购人员、使用部门、企业等与采购相关人员都能对采购实施影响,可“运作”的环节太多,不可控因素太多,这是民办高校采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国家和社会投入了大量资金,基建、设备、物资、服务采购量巨大,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不再是清水衙门,也逐渐成为了资金和资源的集散地。为了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预防腐败,公办高校纳入了政府采购体系,按照《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和相应的制度、细则、办法规定进行招标采购活动。民办高校虽然不在《政府采购法》调整范围之内,但应当看到,政府采购中所实行的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模式(采购部门负责招标,使用部门负责验收,财务部门付款),实现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违法违纪行为。《招标投标法》中也明确了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民办高校的高校属性和自身特点都决定了其建立招标采购体系,进行招标采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三.招标采购体系的建立
(一)统一思想认识
招标的本意在于通过市场竞争择优选择符合招标人需要的企业提供物资或服务,是一种公认的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预付腐败发生的有效手段。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应该意识到招标对于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有利,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招标肯定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肯定会有人以招标也可能产生腐败、招标周期长、浪费资金等理由反对招标。所以在民办高校能否顺利实施招标,关键与核心问题在于管理层是否能够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开展招标工作,否则再严密的制度、再好的模式、再完善的监督都将流于形式。
(二)制定规范制度
民办高校不在《政府采购法》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约束范围内,但民办高校应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根据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的原则,对本校必须招标的额度、范围、流程、组织机构、职责、监督机制等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制度要达到实施细则的标准,对各种的情况做到尽可能的全面覆盖,在操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制度的影响。
(三)采购模式的选择
目前高校招标采购有三种模式:专职机构、兼职机构、分散采购。
专职机构全面负责采购工作,独立性强、效率高,但高校采购种类多、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兼职机构要承担除采购外的其他工作,不易做到高效运转,其他工作会对招标工作产生影响。
分散采购即由具体的使用部门或职能部门负责,因对拟采购物资的技术指标熟悉,技术可靠性高,但监管困难。
综合考虑以上三种模式利弊,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更适合民办高校,在采购规模不大、采购次数较少的情况下由某一部门行使招标职能,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在采购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成立独立的专职机构进行招标采购。指定校一级的管理者或管理者团队作为专职采购机构的上级,处理招标采购中的问题。
(四)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是确保资金使用效果,保证实现招标采购最终目的的良方,是实现“公开、公平、公正”这一招标原则的保障。招标一般流程为:立项-确定招标方式-编制发售招标文件-接受投标文件-组建评标委员会-开标-评标-定标-公示-签署合同-执行合同。根据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
民办高校一般不设监察处或纪检委,还要实现对招标全过程的监督,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成立监督机构负责对招标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不参与评标,但有否决权)。人员组成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责任心强、不受采购部门或使用部门影响、敢于说真话的教工组成。
四、民办高校招标采购关注重点
在招标采购实践中,除去招标机构自身的因素和学校领导的干预因素,最常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如下:
1.采购项目化整为零
将到达招标标准的项目分割成低于招标标准的项目,分批次上报,因达不到统一招标标准而进行自行采购。
避免上述情况的有效方法是建立预算制度。有预算不穷,在年度开始前确定全年的预算,采购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采购,将相同或相近的采购组成联合体进行招标。
2.度身定做指标
以某特定产品技术指标或某特定企业特有条件作为招标标准,以达到将其他企业排除在外的目的,造成投标企业不足,最终流标或议标使特定企业获得合同。
因高校采购的特点,要求监督部门完全了解每一项采购的技术参数、指标是不现实的。但在招标过程中可以通过投标企业了解到招标要求的指标是否存在“度身定做”现象。一旦证实,无论是何种原因均应追究责任。有特殊需要拟采购特定产品的,应经过批准,将批准程序、批准权明确在采购制度中。
3.以急需为由规避招标
以教学或科研急需等为理由,要求在招标不可能完成的短时间内投入使用,逼迫校方做出不进行招标而进行单独采购的决策。
规定采购项目在招标机构的提前立项时间,短于规定时间的应提交书面原因说明,由监督部门判断是否合理、可信,合理、可信的走采购特定产品的批准程序,不合理、不可信的追究责任。
4.评委
评委是最终决定合同授予的决策者,评委也是投标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固定的评委评审出的结果无法让人信服。评委的选择应在监督下进行或由监督部门随机选择,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专家库,根据项目的不同在开标前随机抽取评委。本校专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多校联合或与政府采购专家库资源共享。
5.标底
设置标底是防止投标企业围标和恶意中标的有效方法。制定标底的部门(可以是使用部门)对于技术难度不大、市场竞争充分的项目可以通过实地市场调查、网上搜索、主动询价等方式搜集招标项目的市场价格;对于专业水平较高、市场竞争不充分、资金使用量大的项目聘请专业人员或公司制作标底。有标底招标时标底要严格保密,在开标后向评委公布,但标底不应作为评定投标报价有效性和合理性的唯一依据。
五、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招标采购体系
第二篇:民办高校评估体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做好民办本科教学评估
张 军[1] 许品芳[2] 周建华[3] 陈馥瑛[4]
摘 要:为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提高民办高校办学水平,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适合民办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办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民办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本科评估 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为了规范民办高校的教学行为,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民办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已成为时代的必然。
一、正确认识民办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民办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迫切性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尽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据统计,自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中华社会大学(北京)于1982年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民办高校共有252所,在校生105.17万人,其中本科生10.41万人,专科生94.76万人;独立学院295所,在校生107.46万人,其中本科生90.09万人,专科生17.37万人。江苏省截止2003年底,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17所(含筹建校6所),有35所普通高校设立了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分院、分校)37个,以招收本科生为主,年招生能力超过2万人。2006年江苏省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8.1万人,约占全省普通本科在校生的11.6%,其中,民办普通高校3.6万人,民办二级学院在校生4.5万人,并且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民办高校规模、数量的迅速扩张,迫切需要教育部门开展对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评估,从政策和制度上规范民办高校的各项办学条件建设和办学行为,引导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校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要有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而要有这样的人才,只能靠教育。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如何切实地提高质量,成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民办高校进行评估,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学校管理水平、管理效益的提高,从而向社会展示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提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促进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2.民办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必要性
(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民办高校生存竞争的需要
由于民办高校一般起步晚、历史短、基础薄,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还不十分成熟,因此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士对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存有疑虑,这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生源的数量、质量、毕业生的就业以及民办高校进一步的发展,民办高校通过参加本科教学评估,与国内知名高校使用同一标准来检验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肯定民办高校的办学成绩,展示办学水平和实力,打消社会各界疑虑,提高社会认可度,尤其像三江学院这样管理规范,办学质量过硬的民办高校,更是增强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绝好机会。
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要在与公办院校同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办高校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参加本科教学评估,可以促进民办高校树立质量意识,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找到自身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内涵发展,加大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实训、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民办高校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高校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在较短时间内赶上或超过老牌的公办名校,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灵活、高效的机制特性,创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实施民办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有利于民办高校分析优势和弱势,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优质资源,办出民办高校的特色,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2)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民办高校全面发展的需要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名义是教学评估,实质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综合评估,通过评估手段,达到“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最终目的。因此,评估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新契机,也是当前促进高校改革、加大对高校投入的最重要保障。
学校进行评估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照指标要求进行自评,在自评过程中,通过收集整理真实的、原始的材料得出自评结论,完成自评报告。自评的过程客观上就是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归纳,就是对办学思路、教育思想观念、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建设进行全面的研讨和疏理,促使学校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并以之指导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教育部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等为依据,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而制订的。评估指标体系是相当全面的,它具体体现了教育部对高校办好本科教育的总体要求。而且,要达到指标规定的水平,各类高校都要经过一番认真的努力才能达到。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到校进行实地考察,除了听取校长的自评报告外,还要查阅报告所依据的重要原始资料,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开展各种调研活动,专家组会根据指标体系要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中肯的建设性意见,这些意见对民办高校来说是用钱买不到的“金玉良言”,学校再依照专家组的意见进行整改,通过整改有效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评估工作是对学校整体发展状况的全面检验,需要全校每个师生员工的积极支持、参与,评估结果将对全校每个师生员工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评估可以促进全校师生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有效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校校风、学风建设,进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3.民办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现实性(1)为政府部门对民办高校管理和指导提供依据
信息是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对民办高校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指导,就必须掌握全面、系统和充分的信息,而本科评估就可以收集高校各个方面的原始资料,并获取各种对比、评价资料,这就为教育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据,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2)为社会各界和广大考生了解民办高校提供信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整个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强,各界人士、广大考生越来越关心民办教育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通过本科水平评估,可以较为准确定位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使社会成员深入、快速地了解民办学校,使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优秀大学和专业进行深造。
二、对民办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就是对本科教育活动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和定性、定量的分析,对教育活动的功效及工作状态进行评定和判断。教育部于2004年8月颁布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方案设计了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教育部已经按照指标体系对数百所公办本科高校进行了评估,反应良好,如何应用指标体系对民办本科高校进行评估,三江学院通过自评,作了积极的探索。
1.对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应坚持规范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经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民办高校从1982年兴起,到2000年之后的蓬勃发展,发展历史也就是短短的二十多年,属于新兴的发展院校,各项事业正处于逐步发展之中,因此在民办高校的本科水平评估中更应该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范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要体现民办教育逐步发展的要求。制定的评估合格指标作为普通本科办学层次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强制达标的,是规范性要求。制定的评估良好和优秀指标要体现当今国内外较高的办学水准,是作为普通本科办学的奋斗目标,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去争取达到,是导向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对民办高校评估是规范、扶持与促进相并重。
2.对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必须坚持指标体系标准不变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虽然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不同,但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是相同的,都必须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工作质量。教育部制定的本科评估指标体是对本科教育的总体要求,是经过专家们反复论证、经过许多高校教学实践证明能对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监督、保障作用,是科学的指标体系,因此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评估的指标体系标准是相同的。
3.对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必须根据民办高校实际,准确把握指标体系内涵
民办高校在办学主体、管理体制、资金来源等方面毕竟与公办院校不同,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教学的内容等方面,必须有其办学特色,民办高校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办高校基本上都是新兴的本科院校,目前都处于初创时期,因此对民办高校评估时应当在坚持指标体系标准不变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指标体系内涵解释,以真正体现对民办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以评促建”。
三、对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建议
(一)关于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起决定作用是教师,师资是高等学校办学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的重要基础建设,因此,高校师资一直是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民办院校师资都是运用市场机制,利用社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不管身份、编制都实行全员聘用制,不求所有,只求所用,这是民办高校师资共同的特点。师资队伍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专职教师。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积极引进中青年硕士、博士教师,这批教师由学校代交“四金”,享受与公办教师类似的住房、养老、医疗保障,民办学校的工作就是他们的唯一职业,他们是民办高校专任教师的主体之一。
二是专聘退休教师。民办高校建校初期都是聘用大量的公办高校退休教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既懂教学又懂管理,号召力、凝聚力强,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核心力量。这批教师从原高校退休后(60岁退休)二次就业,全部在民办高校实行坐班制,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成为他们退休后的“唯一”职业,因此,他们也是民办高校专任教师主体之一。
三是外聘兼职教师。民办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优质师资资源,不仅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聘请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任教,还从重点院校遴选优秀教师来校兼课,这些外聘教师带来了成熟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教学方法、超前的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对于一部分热爱民办教育事业,能长期稳定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学校签定了长期的聘用合同,对于这部分教师,也是民办高校师资的重要组成。
鉴于以上原因,对民办高校“专任教师的内涵解释及外聘教师比例”指标提出以下建议:
专任教师专职教师和聘期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专聘教师组成。
(二)关于四项经费比例
1、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学费情况
由于民办高校没有政府财政拔款,所有的学校开支费用,如教职工工资、学校基础建设费、学校正常运行开支费等,完全依靠学费收入。因此,民办高校的学费和公办院校学费相差较大,并且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财务收支结构也必然不同,我们做了几个省部分学校学费的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如下:(仅是大概数值)
部分省份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学费收入对照表 省份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河南省 陕西省 江西省
公办学费(元/生/年)
4600左右 4800左右 4500左右 3500左右 3850-4950左右 4650左右
民办学费(元/生/年)12000-13000左右 13000-16000左右 8000左右
9000-10000左右 8500-10000左右 10000左右
从上表我们看出:公办高校学费基本在每生3500-4900元左右,对应的民办高校学费相当于公办学费的2.5-3倍;按照评估指标中“生均四项经费占学费比例合格标准为25%,优秀标准为30%”的要求,公办高校生均四项经费值合格标准为875-1200元/生,优秀标准为1050-1400元/生。
2、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收入情况
公办高校的实际收入除学费外还包括财政拔款、基建拔款、科研经费专项拔款等,而民办高校收入只有学费,笔者曾对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收入情况进行过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公办院校虽然学费与民办院校相差较大,但是可支配收入实际与民办基本持平,这中间还不包括公办院校的基建拔款收入。
3、民办高校财务支出情况
像三江学院这样没有投资主体的民办高校,也没有公办高校的财政拔款,学费收入就是唯一可支配收入,并且所有收入没有老板的利润提成,全部用于办学。学校支出费用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基建和固定资产投资,二是教职工人员工资、福利等开支,三是教育事业经费开支,这其中教育事业经费才是真正相当于公办院校学费(4600元),四项经费就是从中开支的,经调查,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经费统计基本上在3900-4000元左右。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对民办高校“四项经费占学费比例”指标内涵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如“四项经费占学费比例”标准不变(合格为25%,优秀为30%),则“学费”的内涵应解释为教育事业经费。
建议二:如“学费”的含义就是指民办高校学生学费,则“四项经费占学费比例”建议调整为合格标准8%,优秀标准为10%;其数值也基本上相当于4600元(江苏公办高校学费标准)的25%-30%。
建议三:如不采用“四项经费占学费比例”而采用“生均四项经费值”,则“生均四项经费值”合格标准为1000元/生,优秀标准为1300元/生。(据了解独立二级学院合格评估方案初步也是此意见)
建议四:“四项经费占学费比例”的“学费”就以当地政府规定的公办高校收费的平均值班为基数。如江苏省的4600元/生/年。
笔者认为第三条更容易操作,这样可以保障四项经费的额度。
(三)关于图书状况
大学图书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民办院校大多办学历史较短,图书量自然不能和公办院校相提并论。同时,图书的采购量客观上还受到出版量的限制,据2005年新闻出版署数据统计,全国每年出版图书为121386种,其中少儿图书占17.5%,这样,符合高校学科需求的出版品种约4—5万册,根据正常的采购复本率为2.5左右(复本率若过高,会造成资源浪费),每年能采购到的图书约10-12万册(订到率70%-80%),因此,民办院校纸质图书很难达到生均100册。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成为民办高校的重要选择,电子图书的阅览、检索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更新速度快,还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这种现代化的方便快捷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教师的喜爱。因此,对民办高校的纸质图书指标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如生均图书册数指标为100册/生,则图书总数应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两部分。
建议二:指标的观测点重点考察年生均进书量,以及图书的有效利用率、图书馆的管理情况等。
(四)关于生源情况
目前,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招生人数、招生层次等实行计划管理,每年高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政策、招生规定,申报招生计划,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计划审批,并对计划的编制、调整、执行进行宏观监测和调控。对于本科招生来说,根据考生分数由高到低设立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投档资格线,不同层次高校分别对应不同招生批次,这些都是受到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管理的,民办高校一般都限定在本科第三批次招生,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生源实质是被定位在一定范围内的,生源状况优劣等级只在同一录取批次的学校中具有可比性,因此,对民办高校生源状况指标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评价生源状况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民办高校而言,在同一地区招生的最低分数线超过本
二、本三两批次资格线平均值,且完成招生计划的定性为生源好,在同一地区招生的最低分数线低于本
二、本三两批次资格线平均值,高于本三资格线且完成招生计划的定性为较好。
第三篇:如何建立采购价格监控体系
如何建立采购价格监控体系
建立价格监控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控公司产品成本的组成(也就是成本核算)、为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依据以及规避外部的价格风险(如结构件组成的金属涨价,独家供货产品在市面上快速淘汰等)。为此建立的价格监控体系应包括如下信息:公司现有材料价格数据库(参考价格),成本分析或价格对比表,价格审核流程,产品独家供货的供应商状况及市面上相关材料(如贵金属等,即影响产品成本的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的信息汇报表,价格监控体系的建立的重点是参考价格数据库的完善与维护。
建立价格监控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流程:
内部:采购员对标准材料询价--采购经理审价--总经理批价--录入数据库--存档文件(这个叫主动价格);
外部:供应商提涨价--要求供应商提供涨价原因--调查涨价原因--确定涨价--审核审批涨价--记录涨价--录入数据库--存档涨价文件(这个叫被动价格)。
二、下面重点来说:建立参考价格的问题。
建立参考价格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采购员不断更新、不断维护。但对于每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先建立一个体系。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1、定位。
(1)定位自己:一个企业的采购经理,首先要定位好企业,只有定位好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达到的目标又是什么?企业是技术创新型企业?来料加工企业?在行业内属于大型,中型,还是小型企业?
(2)定位供应商:定位好了自己,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都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供应商的选择同样需要“门当户对”)。
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战略合作供应商:价值高的、对产品影响大的是关键原材料,这类供应商重点发展为战略合作供应商(前期重点考核、不轻易更换)。约占供应商数量的10%-20%。
重要供应商:采购金额大,但产品技术含量不太高、材料的可替代性强。这类供应商数量应该比较大,适合公司定期的招标、议价、供货需求。这类供应商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每大类物料有多家供应商,甚至每一个物料编号的物料都有多家供应商可以供货(当然这与所在公司的规模、采购金额也有关系)。这类供应商的数量应该最多,约占60%-80%。
一般性供应商:辅料、小配件等低值易耗品的供应商。这类产品种类特别多,单件采购金额小,整体采购金额也不大。类似于配套公司的小商店:经营灵活、响应及时。这类公司约占10%-20%.(3)定位原材料哪些材料是重要的原材料?哪些是价值高的原材料?这个需要和公司研发部门的领导、公司高层一起商议、确定。
2、制定策略和办法
(1)集成电路IC、核心模块根据前面对公司自身的定位,确定应该选择总代理、一级代理、经销商、贸易商合作。如果可能,当然直接找原厂了。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性,不是所有IC都得从战略供应商那里采购的。做通信的,功放管、数字芯片、隔离器、滤波器、电源等等产品。这些当然得从战略合作的供应商那里采购。而一些普通IC、通用器件就不是必须的。这个需要合理分类。对于战略合作供应商的采购议价是有相当的技巧的。既要达到降价的目的,还不能因此造成质量下滑得不偿失,更要维系战略合作的关系。对战略供应商的降价要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
a.年采购量、采购金额扩大;
b.供应商原材料价格下滑;
c.供应商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d.研发部门通过更改工艺、更改原材料、表面处理改良等。比如:机加工产品改压铸产品。
e.改善供应商效率及良品率降低成本。比如:通过品质圈活动,协助供应商改善直通率。
即通过真实地降低供应商的成本来达成降价。
而对于供应商之间的恶性竞争需要特别注意。有时供应商为了争夺份额,进行大幅降价。而降价后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质量问题。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了解供应商实现成本降低的途径;对供应商降价产的产品进行封存,以备后续对照;对降价后产品需加强检验。
三、注意事项:
1、对于不能直接从总经销或原厂采购的产品,采购员需定期按照产品预测数量从IC交易平台上询价。并形成为采购员的例行工作。
对于原材料占成本比重大的有色金属结构件、线缆、塑胶产品,采购员需要时刻关注这些有色金属的价位、石化产品的价位。这些通过有色金属网、塑胶网等可以方便的获得价格。
2、对于重要供应商的高价值物料的成本控制。可以根据半年或一年使用量进行招标。采购部需要对这类产品多开发优质供应商,保持价格竞争、买方市场的态势。采购员可以按照采购金额排序,每月对前100项、200项进行分类询价。这里面操作的细节很重要。a.预测用量一般采用年用量;
b.一定记得分类询价。找专业的公司提供专业的产品。最忌讳用BOM询价。
c.不可让一名采购员担任太重的询价任务,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d.主管要定期抽查询价的结果。对于效果较差的采购员要进行培训、轮岗,甚至弃用。
e.询价结果需要主管进行分析、总结,并选择合适时机予以应用。
3、一般性供应商尽量选择合作时间长、配合好的供应商集中采购。而对于采购金额比重大的产品,需要采购员一个季度左右集中去批发市场了解市场的零售价格。对于市场价格下降而不及时调价的供应商予以警告。如果再次发生,可以立即更换。
四、操作中的相应工具(略)
第四篇:关于设备招标采购体系优化的征求意见.
关于设备招标采购体系优化的意见
一、计划管理
1、计划的申报 存在的问题: A、流程过于复杂。
B、计划申报后无反馈,部分备件始终无法回货。C、计划申报随意性大,水分多。
D、存在重复报计划、多报、不按时报、报完不按时领用的现象。E、部分物料与图纸名称不符。F、计划申报集中度低。
G、计划源头控制不严,申报单位只对计划进行汇总,没有认真审核落实,机动部人员有限,也没有严格把关,导致大量不需采购和无效的计划进入采购流程。
H、系统内申报有10项的上限。
I、二级厂没有按专业申报计划,不利于专业组审核,计划申报时间、次数过于随意,计划申报应充分利用SAP系统,提供更多的信息给采购部门。改进建议:
A、建议由技术员申报,分厂领导审批。
B、推行采购预算管理,对二级厂的设备材料消耗考核指标,均按采购预算价格由申报人估价,再由采购部核定预算价,以预算价申报该厂当月物料消耗量,超预算的自动限制计划申报。C、加强计划管理,实行报计划人终身责任制。D、修改物料描述与实物一致。E、每月只申报一次。
F、月度计划应集中下达,其余时间为急件计划,加强对计划的采购时间和交货时间的管理和考核。
G、在采购计划单上增加技术要求一列,申报计划时一并提供技术文件。相关经办可将技术文件保存好,在下次采购中继续使用。取消通用标准件和有图纸备件的技术文件编制。
H、建议由自动增加功能。
I、要求严格按专业分类申报需求计划,恢复计划正常申报时间,限定申报次数,SAP系统创建采购申请时可以再文本框里提供相关补充信息比如简单的技术要求等。
2、计划的审批 存在的问题: A、流程时间长 B、审批反馈信息不详细
C、只能报急件计划扰乱了正常计划,降低了计划的计划性 D、对无图、无型号、规格不全的未退计划 E、同一物料申报计划反复编写技术文件
F、SAP计划审批界面不能提供有关库存、消耗等数据,计划审批要走两条线,SAP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G、物料采购分组错误,在采购部与进出口部来回折腾,延误采购时间;技术资料和计划下发不同步。H、专控产品审批环节太多,找人签字耗时。
I、部分审批人员的资质、水平不高,审批只是个象征。改进建议:
A、缩短审批流程和时间。B、在ERP上反馈审批信息。
C、恢复申报正常月度计划,在其他方式上加强管理。D、对技术文件不全面的退计划。E、尽快上SAP设备管理模块解决。
F、使用单位要明确是否进口件;技术资料与计划同时审批下达,同时建议以下情况可不提供技术文件:标准件符合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且物料描述已包含型号、规格、材质等参数齐全、正确的。且建议,不提供技术资料的备件请在ERP系统内新增一列,做标识,因为招标文件最终交招标办,需要从系统内导出“不需要提供技术资料”的纸质说明。
G、简化审批环节,对于消耗类专控产品不需要太多人签字。H、成立相关专家组,由专家组共同审查,再由首席研究员或副总工程师级别人员审核。
二、技术管理
1、技术文件的编制 存在的问题:
A、无图的难以编制。
B、技术文件编制无统一格式,部分技术文件不能反映出基本需求。C、编制时间滞后,采购计划和技术文件提交不同步。D、技术文件编制不具体、不完整、不严谨。E、招标的技术文件不完整;备件材料性价比基础数据缺失;制造厂或修复厂商产品与技术文件要求偏离现象是造成备件物质材料质量问题主要因素。
F、同一备件的技术文件和图纸部每次招标均要反复提供 改进建议:
A、对技术文件分级、分类管理,规定技术文件的编制部门(需求单位、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并由专人负责。
B、加强设备信息和使用情况、技术、图纸资料等基础管理和招标技术文件管理;加大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供应商的处理力度,建立供应商差评等级机制。
C、采购部门建立备件技术文档库和图纸库,以后需提供时直接调用。
2、技术文件的审批 存在的问题:
A、大多数技术文件按行政审批,没有起到技术人员审批纠错的效果。B、所有技术文件都需要机动部签字认可,机动部不可能对每台设备的技术性能都了解,往往流于形式。
改进建议:
A、确定有履责能力并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审查。B、技术文件应该由使用单位负责。
三、组批采购管理
1、计划组批 存在的问题: A、采购业务部门和机动部共同组批导致组批不充分、效率低。B、采购流程长,从接受计划到签订合同需反复流转5次。C、批复环节太多,拖延时间,造成效率太低"。D、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备件组批在一起。改进建议:
A、急件计划和普通计划分开组批。B、由采购业务部门组批。C、缩短组批流程和时间。
D、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人进行组批。
E、同类型备件按不同档次进行组批,分别推荐相应能力的供应商入围。
2、供应商的推荐: 存在的问题
A、为凑齐5家推荐单位,低档次供应商被推荐入围。B、采购部一家推荐不是很全面。
C、应尽可能以厂家作为供应商,而不是经销商。D、对于有实力的供应商因未满足成立年限不能入围。
E、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小,许多信誉高、质量好的供应商我们并不知道。F、门槛太低,为了达到招标条件不得不拉一些单位凑数,使得产品质量下降。
G、加大供应商的推荐范围,不要局限于“合格供应商”的怪圈。H、扩大招标标的对外发布的范围,允许同类业绩又多又好的供应商进来。改进建议:
A、建议由二级厂、职能部门、采购部共同推荐。B、有代理权限的供应商放宽准入条件。
C、公司多与其它钢厂沟通,相互交换同类物品的供应商名单,以扩大选择范围。
四、招标管理
1、预审会议 存在的问题:
A、技术文件的审核工作重复进行。改进建议:
A、建议对已经审核审批的技术文件不再预审。
B、合格和临时供应商名录内的单位预审会时不需再提供资质。C、建议取消预审会。
2、评标方法 存在的问题:
A、没有明确评标方法。B、最低价中标不合理。
C、“低价中标”,不考虑品牌质量只考虑价格,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
改进建议:
A、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评标方法。B、主管部门制定评标的标准流程。C、按技术与商务分开评标。D、综合考虑性价比中标。
E、考虑性价比,特别是一些关键设备。
F、适当提高参评人员待遇,提高参评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评委及工作人员配置 存在的问题:
A、人员变动后更新不及时。
B、管理设备的技术员未全数进入评委库。
C、二级单位的技术人员要参与备件采购的所有环节,占用了较多的在现场时间。
D、评委的选取和工作情况不了解,事前事后信息不灵通。改进建议:
A、建议半年更新一次,并扩充人员。
B、以后标准件、材料等的采购最好不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参加。C、工作人员应将每次招评标的评委配置情况与相应各二级单位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各二级单位应集中进行管理。
4、评委抽取合理性 存在的问题:
A、没有针对性,随机性太强。改进建议:
A、抽取评委时应专业对口。
五、合同管理
1、技术协议的签订 存在的问题: A、部分单位因人员变更,没有授权人签订技术协议 B、3天时间有些不带合同章的单位做不到
C、系统内采购过的相同物料,如果没有特别要求说明,技术协议应不需要重复签订。
D、技术协议签订后,没有向相应二级单位进行通报,二级单位没有建档。
改进建议:
A、及时补充、更新授权人。B、建议将签订时限改为1周。C、规范技术协议签订流程。
D、二级单位备件计划员应主动及时掌握招投标情况,特别需要关注没有能够完成招投标备件的采购工作,并反馈给相应的技术员,以便做好应对工作。
2、商务合同的签订。存在的问题:
A、4天签合同有些不带合同章的单位做不到。改进建议:
A、放宽中标后的商务合同签订时限,并规定中标通知书送达的流程和期限。
B、建议将签订时限改为1周。
3、合同的执行 存在的问题: A、经常不按时交货。B、货物有时与技术文件要求有偏差。
C、涟钢不办理出库,供应商签订合同后不生产。改进建议:
A、需加大延期交货处理力度。
B、签订合同时将技术文件一同纳入合同。C、用出库单代替催货函。
六、质量管理
1、质量(数量)验收 存在的问题: A、验收流于形式。
B、进出口备件提供报关单:有些只能由产品国内总代理或生产厂国内办事处等签订合同的,由于量小或海关归类等原因无法提供,造成备件无法通过检验,影响生产单位领用,建议可由供货商出具证明。
C、有些设备特别是电气设备外观良好,仓库又不具备试运行的条件,上线后发现问题可能库存时间过长已过质保期。
改进建议:
A、建议公司成立专门的验收队伍。
B、加强质量管理,对于某些在使用前或短时间内无法准确判断的物品,实行延期考核,延期付款,提高质量保证金额度。
2、质量信息的反馈 存在的问题:
A、没有建立收集、反馈和对应的流程、制度,导致处理时依据不足。改进建议: A、对已出库并投入运行的供货产品建立质量性能定期反馈与评价制度和流程。
B、备件到货后(特别是改进型备件)仓储部与二级单位及时沟通,在保质期内,尽快试用。
3、质量异议的处理 存在的问题: A、处理力度偏轻。
B、处理不及时,无法招厂家的申报后无处理。C、质量异议没有和采购商务经办挂钩。改进建议: A、加大处理力度。
B、建议出现质量异议要同采购商务经办绩效工资挂钩。
七、供应商管理
1、供应商的评价 存在的问题: A、流于形式。
B、供应商评价打分中资质、规模、等级的权重太大。C、缺乏现场使用数据。
D、对新的供应商缺乏了解和考察。改进建议:
A、重新修订供应商评价细则,提高可操作性。
B、使用单位按月提供使用情况数据,或增加二级厂参与评价的权限。C、入围供应商统一归口由采购部门推荐、申报审批,计划申报单位不得指定供应商或入围单位,采购部门需对入围供应商进行考察或组织技术交流。
2、供应商的引入和淘汰 存在的问题: A、淘汰力度不够。
B、供应商审批时间过长,反馈不及时。
C、供应商的淘汰、升级和降级缺少标准,没有一贯化操作。D、引入或者淘汰供货商没有采纳二级单位意见。
E、供应商准入的门槛太低,仅有注册资金、注册年限,远远不够控制不合格供应商的进入。质量很差,价格极低的供应商淘汰较少。
F、有的供应商淘汰又进来了。改进建议:
A、建议处理淘汰每年超过3次质量异议的单位。
B、设置供应商审批时间,对供应商的淘汰、升级和降级建立操作标准与流程。
C、引入或淘汰供应商采纳二级单位合理意见。
D、增加供应商近几年在相关同类型钢厂的业绩报告及资信情况;采购部门有针对性的组织二级厂及相关职能部门对中标后的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
E、直供供应商的引入首先其产品在二级单位使用合格后方可引入,供应商的淘汰应该严格执行。
3、供应商分级管理 存在的问题: A、分级制度只规定了合格和临时两个级别,对不同级别的业务控制和管理上基本没区别。
改进建议:
A、由公司组织相关人员一起评定供应商级别。
B、与柳钢、韶钢等供应商管理较完善的同类钢厂对标,完善管理制度。C、严格限制供应商跨类别供货。
D、供应商评价、准入应按照产品的用途、类型进行细分,不是目前简单的设备、电仪、修复等进行分类。
八、其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加大电子采购力度,逐步向电子商务转变,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2、评标方法需改进,不能成为低价中标;
3、采购部存好技术文件和质量异议,评价供应商时无需二级厂重复劳动,提高效率;
4、成立专业队伍进行质量验收,二级厂无验收的相关工具,只能看外观数量;
5、常用消耗件不需提供图纸,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6、采购部采购回厂的设备,厂家必须提供图纸以便验收,并由采购部保管好;
7、优化ERP界面,使技术员在申报计划时可以在一个窗口同时看到价格、库存等信息;
8、由公司下文要求技术员1-12月份分别报不同类型的物料计划以便集中采购;
9、计划备件,尤其是特殊备件和进口备件采购周期太长;
10、计划申报后的手续过繁琐;
11、返修件审批时间过长,跟不上备件使用周期;
12、机旁库的出账管理太繁琐且不好控制四项费用;
13、建立采购信息管理平台,由ERP系统提供原始数据;实现电子报表、台账功能和内外采购信息联通功能;
14、对于一些低值易耗品的招标采购周期,从申报到招标再到采购耗时长,不利于生产与工作,建议缩短时间,将采购权下放;
15、设备、材料进厂模式是采购部既采购又负责检验,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建议把检验职责划归质量检验监督中心;
16、对新签合同,必须取消按催货函和急件函收货规定,严格按条款执行合同,及时入库结算。对以前签订合同,至少要同意供应商按合同约定送货,在领用时入库,这样能减少他们的物流成本并维护涟钢诚信形象。
17、在确定采购计划时由生产单位确认交货期,订单创建时就计入二级单位生产成本,可以确保从源头控制计划的准确性。
第五篇:体系建立
体系建立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 策划和设计
1.调研;
存在问题:
① 机制不健全,监督合力弱
② 监督主体“偏软”,缺乏独立性。
③ 重视下行监督轻视上行监督
④ 监督法制化程度低,监督缺乏可操作性
⑤ 监督方式单一,缺乏透明度
原因:
监督程序不清晰造成监督工作难以到位。
监督方式不改进造成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监督对象有异化造成监督力度难以加大。拟定方针
① 稳定社会,提高社会诚信度
② 在短时间内加强监督效果
③ 杜绝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④ 杜绝市内重大环境污染
⑤ 促进“五个重庆”的实现目标
① 一个月之内完善群众监督体制,健全舆论监督体制
② 两个月之内建设高素质的监督人员队伍
③ 优化、配置、监督资源,形成最大合力
④ 半年之内健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机构设置
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干部人事处
政策法规处宣传处
财务处内审处
计划科技信息处质量管理处
质量监督处食品生产监管处
计量处标准化管理处
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驻局监察室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机关党委
执法督查处离退休人员工作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物权法、节约能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
文件编制:
(一)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负责政务公开、督查
督办和协调工作;承办机关财务、固定资产、后勤等事务性工作;负责信访、信息、保密、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责组织和协调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事故等应急管理有关工作。
(二)干部人事处
承担本系统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等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承办本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行政任免和管理工作;承担有关外事工作。
(三)政策法规处
•研究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的重大政策;起草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地方性法规、规章;
负责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的监督检查;负责本系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有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事务;管理与质量技术监督有关的技术规范工作。
(四)宣传处
•负责本系统宣传工作的制度建设及组织管理工作;承担本局的宣传工作;负责全
市质量技术监督的新闻发布工作。
(五)财务处
•拟订并组织实施本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编报预决算并下达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
况;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工作;管理各类资金、专用基金、政府采购等工作;负责国有资产、技术装备和执法装备的管理。
• 六)内审处
•拟订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本系统基本建
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承担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 七)计划科技信息处
•编制和组织实施本系统事业发展、科技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提出技术
机构建设规划、计划和科研经费计划方案并监督执行;负责基本建设的管理;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承担综合统计工作。
(八)质量管理处
•组织实施本市质量振兴的政策措施和质量奖励制度;建立全市产品质量诚信制
度;组织推进名牌发展战略;承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建立全市质量分析制度;承办重大工程设备质量监理有关事宜;组织重大产品质量事故调查;组织实施生产加工环节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承担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
(九)质量监督处
•拟订全市产品质量监督的工作制度;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
和监督抽查结果的处理,承担国家监督抽查相关工作;负责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和预警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产品质量的行业和专业性监督
(十)食品生产监管处
•承担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负责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和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按规定权限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组织实施生产加工环节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十一)计量处
•负责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组织制定(修订)地方计量检定规
程、技术规范;建立和管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管理全市计量器具,组织量值传递
和比对工作;监督管理商品量、市场计量行为和计量仲裁检定;监督管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社会公正计量机构及计量检定人员的资质资格;负责能效标识和能源计量器具管理。
(十二)标准化管理处
•研究拟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地方标准的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发布;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负责WTO/TBT协议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负责全市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
(十二)标准化管理处
•研究拟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地方标准的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发布;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负责WTO/TBT协议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负责全市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
(十三)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
•负责全市实验室、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对认证咨询机构进
行设立审批;依法对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以及认证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强制性认证产品和自愿性认证产品的监督;负责全市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日常管理。
(十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办公室)
•管理全市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负责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销售、租赁、检验检测、进出口的监督检查和行政许可工作;按应急预案和规定权限组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监督管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作业人员的资质资格;监督检查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
(十五)执法督查处
•拟订本系统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纤维质量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组织本系统开展从源头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承担组织协调全市有关专项打假活动;负责跨市案件的协查协办和大案要案的督查督办工作。• 十六)驻局监察室
•对市质监局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议、决定、命令,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市质监局党组抓好全市质监系统反腐倡廉和行业作风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受理涉及全市质监系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承办中纪委、监察部和市纪委、市监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七)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在主城区的直属事业单位的党群工作。
•(十八)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指导所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持续改进:
•定期组织听证会,加强监督以改进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应急预案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定期对员工做思想、组织教育,加强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