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思考
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思考
陈文胜 张黎
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是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我们朝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应思考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一、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是当前农业生态环境的必然回应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粮食和食品安全,决定着国家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前途与方向。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是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
1.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现实。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之后,人类为解决人口增长和食物短缺的矛盾,农业生产带上了掠夺性,如过度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就直接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农业则进入化学化生产时代,以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为特征的化学农业生产资料在对解决人类食物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一个十岁的小学生就在作文中这样写:“爸爸的童年住的是乡间‘别墅’,捉的是小鱼螃蟹,吃的是绿色食品,骑的是牛背。而我的童年却只能在钢筋水泥‘森林’里度过,喝的牛奶有毒的,吃的米粉有毒的,连玩具也有毒的。”当人们羡慕现在的孩子过上了幸福生活时,而他们反过来怀念那个食品短缺却亲近自然的童年。今天,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张,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当前市场上的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大多依赖于化肥和农药,养猪、养鱼甚至也是一样的依赖化学产品。一位50多岁的农妇不无忧虑的谈到:“生活是好了,我们这里一切却变了。三十年前,我们这里地下水很浅的,挖下去一下就能打到水了,现在要挖很深的。三十年前,我们家门口小溪里能够捉到小鱼小虾,稻田里面能够捉到泥鳅、甲鱼,今天全没啦。”在短短三十年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化肥以及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农产品品质下降、环境严重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2.农产品安全系数降低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农产品安全系数降低。过度依赖农药、杀虫剂,使农产品本身产生了遗留,这些化学药品继续渗透在土壤里,也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正如给全世界敲响警钟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引发现代环保运动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全世界广泛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药品已经侵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涌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层有害的薄膜„„,已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除此之外,还有可怕的后遗祸患,可能几年内亦无法查出,甚至于可能对遗传有影响,几个世代都无法觉察。”1[i]从我国近年来情况看,因食用农产品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今天,人们不断总结经验:不要买那些看起来美观的蔬菜,因为肯定打了许多农药,才没有虫眼和破绽。人们还在互相告诫,要少吃或不吃豆角、萝卜菜等蔬菜,因为这一类的蔬菜易有虫害,是用农药从虫口里抢出来的。要多吃冬瓜、南瓜,因为瓜菜一般不会使用农药。人们对于农产品的安全越来越关注,也越来越怀疑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3.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像当前超市里形形色色贴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签的农产品虽然价格不菲,但是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乡里鸡蛋、乡里猪肉倍受人们欢迎,农家乐大为盛行,甚至有不少城市居民不惜花几百元钱车钱跑到乡里只为吃一顿乡里健康餐。农村成了健康的代名词,绿色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的最高追求。
因此,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是对当前农业生态环境的必然回应,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人们消费信心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追求的必然结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两型”农业生产体系需要市场体系的支撑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需要市场体系的支撑,否则“两型”农业就没有生命力,其可行性、持久性就要大打折扣。
1.运用市场价格导向
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等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这就意味着,对于职业农民而言,从事“两型”农业生产,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农产品质量提升了,数量就很有可能会下降。而当今的社会现实是,金融危机影响犹存,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出于经济理性,农民就会失去从事生态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还应充分运用市场价格导向,建立生态农产品的价格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从事生态农产品的农民具有良好收益预期,来调动农民从事“两型”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鉴定体系
“两型”农产品是人们的追求,但是仅仅凭借肉眼,是很难分辨出该产品是否属于绿色农产品。人们愿意多花钱买健康买安全,然而,人们无从甄别,因为在市场上农民自己用青菜、野草、麦糠喂养的猪肉价格却与饲料喂养的猪肉价格是一样的。毫无疑问,人们愿意多花一些钱去买土生土长的猪肉吃,也不愿意买添加了饲料喂养出来的猪肉,然而,这种产品如何鉴别?这种价格怎么区分?怎么来保证真正的物有所值?这就需要建立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鉴定体系,确保从事生态农产品的农民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需要正确应对转基因产品
近些年来,农作物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和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转基因产品带来的争论从未停止。
1.转基因产品的风险性
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他为人类生存、发展及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带来了希望,但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事实上,从转基因产品研究开发的第一天起,人们同时也就有了种种忧虑,这种忧虑不仅来源于转基因技术的不成熟性及其产品品质安全的不确定性,更是来源于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负面影响的尚不知性及不可预见性,因为这需要大量的实践来证明,也需
要较长的时间来证明。因此,国际上对于转基因产品的争论从来都未绝迹,欧洲和美国关于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的争吵还未有明确结论,各国都对于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采取了审慎的态度。
2.美国的“基因革命”
正如美国学者威廉•恩道尔在《粮食危机》中所言:“在世界农业生产领域,美国政府发动了推广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基因革命’。尽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转基因产品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损害,但从里根总统开始,至少四位美国总统在任内都不遗余力地支持转基因农业。在发动转基因粮食作物‘基因革命’以及这场‘革命’向全世界扩散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充当了主要推手。”1[ii]由此可见,转基因产品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个强有力的战略。事实上,美国的转基因产品推广得很成功,在巴西、阿根廷种植养殖业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对于一个占世界人口1/4,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转基因的诱惑几乎难以抗拒。面对全球化,在巨大的市场利益和潜在的风险之间,我们应该树立明确的价值取向,应该处理好转基因产品的问题,因为转基因农产品关系着生态保护、人类健康等重大问题,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必须制定一个应对转基因产品的农业发展战略。对于转基因产品,应强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为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制定有关政策,严格规定其环境释放,最大程度避免转基因产品对中国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破坏,应对来自国际化的挑战。
四、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需要对接传统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并不是说要否定传统农业生产体系,而是要在传统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要和传统农业生产体系对接。
1.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体系不可全盘否定
传统农业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中国传统农业延续的时间十分长久,依靠世代积累的经验,经过几千年发展,尽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其主要特点并没有根本的变化,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精耕细作,生产规模较小,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等等。虽然传统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劣势或制约,但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中国的农业历来注重精耕细作,大量施用有机肥,兴修农田水利发展灌溉,实行轮作、复种,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以及农牧结合等,这些正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所在,对世界农业有着卓越的贡献。因此,在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农业几千年的生命力,不能全盘否定传统农业生产体系,要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生产体系中的优势和精华,使之与“两型”农业体系合理地结合。
2.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体系不可全盘照搬
很多人否定传统农业生产体系,认为它是的落后,不可取的,认为必须学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体系。但是,如果我们稍加分析就能看出,国外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基于本国的国情,而中国独特的国情、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决定了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如2005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iii]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排110位以后,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无法照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在建立和发展“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扬弃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的宝贵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你有现代化技术与实践,立足现实农业生产体系,对接传统农业生产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
※ 陈文胜系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 张黎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1[i] [美]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ii] [美]威廉·恩道尔著,赵刚译,《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粮食危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iii] 张晓松:《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到1.4亩为世界40%》,新华网,2006-4-11
第二篇:体系建立
体系建立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 策划和设计
1.调研;
存在问题:
① 机制不健全,监督合力弱
② 监督主体“偏软”,缺乏独立性。
③ 重视下行监督轻视上行监督
④ 监督法制化程度低,监督缺乏可操作性
⑤ 监督方式单一,缺乏透明度
原因:
监督程序不清晰造成监督工作难以到位。
监督方式不改进造成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监督对象有异化造成监督力度难以加大。拟定方针
① 稳定社会,提高社会诚信度
② 在短时间内加强监督效果
③ 杜绝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④ 杜绝市内重大环境污染
⑤ 促进“五个重庆”的实现目标
① 一个月之内完善群众监督体制,健全舆论监督体制
② 两个月之内建设高素质的监督人员队伍
③ 优化、配置、监督资源,形成最大合力
④ 半年之内健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机构设置
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干部人事处
政策法规处宣传处
财务处内审处
计划科技信息处质量管理处
质量监督处食品生产监管处
计量处标准化管理处
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驻局监察室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机关党委
执法督查处离退休人员工作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物权法、节约能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
文件编制:
(一)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负责政务公开、督查
督办和协调工作;承办机关财务、固定资产、后勤等事务性工作;负责信访、信息、保密、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责组织和协调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事故等应急管理有关工作。
(二)干部人事处
承担本系统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等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承办本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行政任免和管理工作;承担有关外事工作。
(三)政策法规处
•研究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的重大政策;起草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地方性法规、规章;
负责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的监督检查;负责本系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有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事务;管理与质量技术监督有关的技术规范工作。
(四)宣传处
•负责本系统宣传工作的制度建设及组织管理工作;承担本局的宣传工作;负责全
市质量技术监督的新闻发布工作。
(五)财务处
•拟订并组织实施本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编报预决算并下达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
况;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工作;管理各类资金、专用基金、政府采购等工作;负责国有资产、技术装备和执法装备的管理。
• 六)内审处
•拟订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本系统基本建
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承担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 七)计划科技信息处
•编制和组织实施本系统事业发展、科技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提出技术
机构建设规划、计划和科研经费计划方案并监督执行;负责基本建设的管理;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承担综合统计工作。
(八)质量管理处
•组织实施本市质量振兴的政策措施和质量奖励制度;建立全市产品质量诚信制
度;组织推进名牌发展战略;承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建立全市质量分析制度;承办重大工程设备质量监理有关事宜;组织重大产品质量事故调查;组织实施生产加工环节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承担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
(九)质量监督处
•拟订全市产品质量监督的工作制度;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
和监督抽查结果的处理,承担国家监督抽查相关工作;负责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和预警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产品质量的行业和专业性监督
(十)食品生产监管处
•承担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负责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和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按规定权限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组织实施生产加工环节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十一)计量处
•负责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组织制定(修订)地方计量检定规
程、技术规范;建立和管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管理全市计量器具,组织量值传递
和比对工作;监督管理商品量、市场计量行为和计量仲裁检定;监督管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社会公正计量机构及计量检定人员的资质资格;负责能效标识和能源计量器具管理。
(十二)标准化管理处
•研究拟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地方标准的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发布;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负责WTO/TBT协议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负责全市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
(十二)标准化管理处
•研究拟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地方标准的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发布;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负责WTO/TBT协议有关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负责全市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
(十三)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
•负责全市实验室、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对认证咨询机构进
行设立审批;依法对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以及认证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强制性认证产品和自愿性认证产品的监督;负责全市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日常管理。
(十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办公室)
•管理全市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负责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销售、租赁、检验检测、进出口的监督检查和行政许可工作;按应急预案和规定权限组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监督管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作业人员的资质资格;监督检查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
(十五)执法督查处
•拟订本系统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纤维质量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组织本系统开展从源头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承担组织协调全市有关专项打假活动;负责跨市案件的协查协办和大案要案的督查督办工作。• 十六)驻局监察室
•对市质监局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议、决定、命令,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市质监局党组抓好全市质监系统反腐倡廉和行业作风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受理涉及全市质监系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承办中纪委、监察部和市纪委、市监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七)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在主城区的直属事业单位的党群工作。
•(十八)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指导所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持续改进:
•定期组织听证会,加强监督以改进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应急预案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定期对员工做思想、组织教育,加强作风建设
第三篇: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思考
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思考
刘宇,杨鹏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满足教育需求多元化等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如何更好的使用经费、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一直困扰着民办高校。在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实行招标采购是做好“节流”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 经费 招标采购 体系
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自2002年《政府采购法》实施,公办高校逐步纳入了政府采购体系,规范了采购行为。民办高校为了能够更好、更稳定的发展,也应建立自己的招标采购体系。
一.民办高校采购的特点
1.自主性、时效性强
公办高校的经费大部分为政府拨款,使用政府拨款需要通过政府采购,能够自主采购使用的经费只有与企业横向联合的课题经费和政府拨款外的其他经费。而民办高校的经费多来源于集体、个人投入或学费收入,使用上不受《政府采购法》约束,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招标的项目外(如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可以自行决定采购方式,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采购的自主性大得多。
高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采购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比如新办专业急需的教学、科研设备设施,如不能按需求到位将影响正常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开展。由于民办采购自主性强,没有项目申报、项目备案、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环节的强制要求,采购周期较短,在时效性上也优于公办高校。
2.种类多、专业性强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科和专业的不断增多、相互融合产生新的学科和专业,其采购范围从专业领域来看不断拓展,从采购类型上看包含了招标领域全部的工程、货物、服务三方面内容。
高校采购在种类多的同时还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指标复杂程度高,有的专用设备设施技术指标相差较大,不便于判断,供应企业也较少。民办高校无法像公办高校那样利用政府的资源完成采购,自身师资力量又相对薄弱,面对采购种类多与专业性强同时存在,无疑增加采购的难度。
3.随意性大、监督弱
民办高校采购方式的确定受到出资人、管理层、创办人主观影响,如管理层决定各使用部门自行采购,则各自为政自行采购;管理层决定集中招标采购,则进行招标采购;管理层决定某项目不进行招标采购,直接授予某企业,则直接签订合同。
采购的随意性必然带来监管的缺位或不到位,领导意志、采购人员、使用部门、企业等与采购相关人员都能对采购实施影响,可“运作”的环节太多,不可控因素太多,这是民办高校采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国家和社会投入了大量资金,基建、设备、物资、服务采购量巨大,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不再是清水衙门,也逐渐成为了资金和资源的集散地。为了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预防腐败,公办高校纳入了政府采购体系,按照《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和相应的制度、细则、办法规定进行招标采购活动。民办高校虽然不在《政府采购法》调整范围之内,但应当看到,政府采购中所实行的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模式(采购部门负责招标,使用部门负责验收,财务部门付款),实现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违法违纪行为。《招标投标法》中也明确了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民办高校的高校属性和自身特点都决定了其建立招标采购体系,进行招标采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三.招标采购体系的建立
(一)统一思想认识
招标的本意在于通过市场竞争择优选择符合招标人需要的企业提供物资或服务,是一种公认的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预付腐败发生的有效手段。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应该意识到招标对于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有利,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招标肯定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肯定会有人以招标也可能产生腐败、招标周期长、浪费资金等理由反对招标。所以在民办高校能否顺利实施招标,关键与核心问题在于管理层是否能够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开展招标工作,否则再严密的制度、再好的模式、再完善的监督都将流于形式。
(二)制定规范制度
民办高校不在《政府采购法》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约束范围内,但民办高校应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根据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的原则,对本校必须招标的额度、范围、流程、组织机构、职责、监督机制等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制度要达到实施细则的标准,对各种的情况做到尽可能的全面覆盖,在操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制度的影响。
(三)采购模式的选择
目前高校招标采购有三种模式:专职机构、兼职机构、分散采购。
专职机构全面负责采购工作,独立性强、效率高,但高校采购种类多、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兼职机构要承担除采购外的其他工作,不易做到高效运转,其他工作会对招标工作产生影响。
分散采购即由具体的使用部门或职能部门负责,因对拟采购物资的技术指标熟悉,技术可靠性高,但监管困难。
综合考虑以上三种模式利弊,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更适合民办高校,在采购规模不大、采购次数较少的情况下由某一部门行使招标职能,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在采购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成立独立的专职机构进行招标采购。指定校一级的管理者或管理者团队作为专职采购机构的上级,处理招标采购中的问题。
(四)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是确保资金使用效果,保证实现招标采购最终目的的良方,是实现“公开、公平、公正”这一招标原则的保障。招标一般流程为:立项-确定招标方式-编制发售招标文件-接受投标文件-组建评标委员会-开标-评标-定标-公示-签署合同-执行合同。根据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
民办高校一般不设监察处或纪检委,还要实现对招标全过程的监督,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成立监督机构负责对招标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不参与评标,但有否决权)。人员组成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责任心强、不受采购部门或使用部门影响、敢于说真话的教工组成。
四、民办高校招标采购关注重点
在招标采购实践中,除去招标机构自身的因素和学校领导的干预因素,最常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如下:
1.采购项目化整为零
将到达招标标准的项目分割成低于招标标准的项目,分批次上报,因达不到统一招标标准而进行自行采购。
避免上述情况的有效方法是建立预算制度。有预算不穷,在开始前确定全年的预算,采购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采购,将相同或相近的采购组成联合体进行招标。
2.度身定做指标
以某特定产品技术指标或某特定企业特有条件作为招标标准,以达到将其他企业排除在外的目的,造成投标企业不足,最终流标或议标使特定企业获得合同。
因高校采购的特点,要求监督部门完全了解每一项采购的技术参数、指标是不现实的。但在招标过程中可以通过投标企业了解到招标要求的指标是否存在“度身定做”现象。一旦证实,无论是何种原因均应追究责任。有特殊需要拟采购特定产品的,应经过批准,将批准程序、批准权明确在采购制度中。
3.以急需为由规避招标
以教学或科研急需等为理由,要求在招标不可能完成的短时间内投入使用,逼迫校方做出不进行招标而进行单独采购的决策。
规定采购项目在招标机构的提前立项时间,短于规定时间的应提交书面原因说明,由监督部门判断是否合理、可信,合理、可信的走采购特定产品的批准程序,不合理、不可信的追究责任。
4.评委
评委是最终决定合同授予的决策者,评委也是投标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固定的评委评审出的结果无法让人信服。评委的选择应在监督下进行或由监督部门随机选择,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专家库,根据项目的不同在开标前随机抽取评委。本校专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多校联合或与政府采购专家库资源共享。
5.标底
设置标底是防止投标企业围标和恶意中标的有效方法。制定标底的部门(可以是使用部门)对于技术难度不大、市场竞争充分的项目可以通过实地市场调查、网上搜索、主动询价等方式搜集招标项目的市场价格;对于专业水平较高、市场竞争不充分、资金使用量大的项目聘请专业人员或公司制作标底。有标底招标时标底要严格保密,在开标后向评委公布,但标底不应作为评定投标报价有效性和合理性的唯一依据。
五、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招标采购体系
第四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个人信用是基于个体在既往人际交往与商业交易中的信守承诺记录而获得的信任。今天,在个体参与的各项事务中信用无处不在,无论是银行信贷、分期付款、电子商务、工资发放、商业合同、通信租约等。下面以个人贷款为例,全面分析个人信用体系。
个人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主要以住房、汽车、一般助学贷款等消费性个人贷款品种为主。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止2002年,我国的个人消费贷款为10669.1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14%。但是,这与发达国家个人消费贷款占到贷款总额的20-30%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我国人均生活水平不高和消费信贷业务种类不多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一套科学的个人信用体系。它在客观上制约了我国个人消费信用业务的健康发展。
如何科学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体系,总结思路有四点:
一、完善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制,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个
人信用风险,也即个人收入的波动幅度和道德品质修养水平,其中个人信用状况还与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密切相关。在收入水平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尚在运行初期,可利用资源储备不足,商业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征信部门的系统资源不相互共享,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自有净资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询问或实地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是开展个人信用活动的基础,它要求由中央银行牵头,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组建个人消费信用信息库并相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二、严密而灵敏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及转嫁系统。风险预警系统一般包括严格实施贷款后风险监测跟踪信贷资金流向,发现问题及时向借款人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等步骤和措施。
三,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完善信用担保机构。个人破产如同企业破产一样,在个人资产远远小于个人负债,无偿还可能的形势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是对社会经济的有效调整,也是重建个人信用的重要方法。个人破产制度是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补充,需要限定破产人在豁免债务的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个人破产后不得进行高消费、不能购置房产、汽车等高档物品,并在进行消费信贷时给予更严厉的条件。同时,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担保机制,学习西方在个人信用担保方面的经验,由政府出面筹资组建消费信贷担保公司,为个人信用消费提供担保,转嫁个人违约风险,消除银行后顾之忧。
四、尽快完善消费金融的法律体系。一套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它必须包括社会的道德准则以及与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单靠大家的公德去维护我们的信用是乏力地,我们必须还有规矩、相关的法律来支撑信用。只有道德与法律结合,信用行业才能健康地发展。
文章转自投融贷
第五篇:连锁体系建立[推荐]
连锁体系建立
随着餐饮的发展,餐饮连锁变成了餐饮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一些老字号品牌和一些新兴品牌,用连锁的方式扩张,不知不觉已经将产品销向全国。其实,大家最早认识的连锁餐饮品牌可能要数肯德基、麦当劳那些洋快餐了。现在像星巴克、外婆家、海底捞等国内外的连锁餐饮品牌越来越多,因为只有通过这种连锁的方式,才能将餐饮这个特殊的产品推向更多的顾客,甚至走出国门。
善志餐饮品牌策划机构致力于餐饮连锁策划。我们的工作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市场调研
我们会为您做市场调研、连锁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定位和发展战略规划。以此来确定您餐饮连锁项目的可行性并做以调整。
第二,体系建设
1.连锁经营品牌策划
连锁品牌加盟战略规划及传播方案、品牌命名、VI基础设计、VI应用设计、网站建设推广等
2.连锁加盟体系构建策划
餐饮品牌战略规划、餐饮项目定位、餐饮品牌建设、总部系统建设、加盟手册设计、招商策划等
3.连锁加盟体系培训导入
《加盟手册》制定、《运营管理手册》制定、标准合同拟定等及使用阶段、方法、技巧等培训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