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巨拴科副市长在安康科技金融结合促进会上的讲话
崔砺金副区长在龙湾科技贴息贷款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市科技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安康中心支行的共同创导和精心组织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安康科技金融结合促进会”,会上,市科技局局长薛居俊同志、人民银行行长任亚林同志围绕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很赞同;各位行长、民营科技企业家进行了诚挚的、友好的交流,金融单位和民营科技企业共签约资金1.07亿元,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金融结合的重大意义
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对促进安康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安康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科技企业有了较大发展,截止2004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41家,产值突破2亿元,获得国家专利16项,解决了1.1万人的就业问题。但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落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科技力量薄弱,资金匮乏,许多特色项目得不到有效开发,资源优势不能转变为商品优势。为了加快我市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和金融事业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科技金融结合的新局面,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资金这一瓶颈问题,加速安康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二是不断深化金融体制创新的需要。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左右,而中小企业80%左右为民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民
营企业中最具前途的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支持民营企业。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的逐步结束,外资金融力量将大量涌入,这是我国银行业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也迫使我们金融机构必须对投资方向、金融工具等进行调整和创新,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资金投向主要将由投资国有企业转向投资非国有企业,由投资大中型企业转向投资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这也要求金融工具与之相适应。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有利于金融业适应新的形势,变挑战为机遇,在困难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安康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康经济的发展,最终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依靠科技解决了安康人民的吃饭问题,今天,大力发展“药、水、游”等特色产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通过科技金融结合,把金融和民营科技企业联接起来,一定能推动安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科技金融结合持续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强大的经济必须有强大的金融作支撑,强大的金融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作依托。能否促进安康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即投资融资的环境将起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制约着该地区金融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决定该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我们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信用环境。要综合运用
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开展信用环境的治理和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加大对金融胜诉案件的清理和执法力度。支持并加快银行信贷征信等征信业的发展。推动企业和个人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并加快与全国联网的步伐,充实金融和非金融信息,建立安康全市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强对重点行业、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状况的监测分析;加强对征信市场发展的引导和管理;培育并壮大征信评级企业;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的信息交流。
三、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可行地推进金融与贫困地方的科技、经济结合做好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必须搞好调查研究,选准投资项目,切实可行地推进金融与贫困地方的科技、经济结合。
一要明确投资重点。金融与科技结合投资的重点企业既不是经济效益非常好、不存在贷款难的企业,也不是经济效益非常差、无发展前途的濒临破产倒闭企业,而是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亟需资金扶持的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主要是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指导,但国家很少给予经费扶持。由于这些企业比较好的适应了市场经济,便很快发展起来了。2002年6月份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从法律上明确了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创业扶持等规定,肯定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新形势,民营科技企业最急切、最需要的是金融界的支持。金融界应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趋势,把资金投向这些产品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的民营科技企业,这就需要金融部门转变投资理念,研究投资方向,把握投资商机,促进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大发展。二要搞好调查研究。市科技局和金融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规律,要以开放的胸怀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一心一意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要主动到民营科技企业去搞调查研究,寻找投资项目,帮助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产品,开发新项目。民营科技企业也要主动和科技、金融部门取得联系,形成银企互动、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特别是科技部门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把民营科技企业亟需贷款的项目及时推荐给金融部门,并与金融部门共同组织考察,确定项目贷款额度,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三要开展软科学研究。按照现行各商业银行贷款程序要求,民营科技企业绝大多数不具备抵押、担保条件,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理论研讨和政策创新。由安康中心支行牵头,围绕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如何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开展金融技术创新和工具设计,积极探索我市科技金融结合的新路子。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每年组织一两次外出考察学习,特别是到周边一些发达地区和国家学习他们在科技金融结合方面好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用足用活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
我市企业大部分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缺乏权威部门检测,检验报告,这是得不到省、部相关部门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我们的观念
跟不上,有时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坐等上面支持。因而缺乏争取省、部资金的信心。近五年来,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每年拿出5-10个亿专门用地支持中小企业,还有兴贸计划、推广计划、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每个项目都可获得20-50万元的支持。近三年来,设立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每个项目支持也在30-70万元。这些无偿支持的基金和计划,是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实践证明,得到扶持的企业,大部分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有利于企业的支持条件,争取中、省的最大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个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平台进行项目申报、项目包装、项目推介,使我们的企业多一些资金支持的渠道。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完全符合中华民族和国家最高利益。对社会稳定与进步,对繁荣市场、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对改变人们思想观念,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民营经济将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流经济形式。科技和金融界的朋友们,要放心、放胆、放宽、放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要像过去支持国有企业、集体经济那样支持民营经济,要像今天人们使用、选拔干部不再强调家庭出身那样对待民营经济,消除歧视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同时,也希望民营企业家们把企业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起来,把个人致富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结合起来,把遵守市场经济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诚实守信,爱国敬业守法,做一名
合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五、加强沟通联系,做好宣传工作
科技部门、金融机构、民营科技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市上可每年召开
一、两次科技、金融、企业人员座谈会,科技、金融部门要把有关政策通报给企业,企业把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前景推介给金融部门。通过科技介入,把金融和企业连接起来,让企业更多了解金融,让金融部门更多地了解企业,充分发挥科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科技金融结合在我们安康还是一项的崭新事业,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得到社会方方面面关注,这项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成效。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技金融结合的意义,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贡献。
最后,感谢市科技局和市人行给予筹备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更加关心、支持、强化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祝愿我们的科技金融结合工作能为我市的民营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安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启动会上的讲话
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启动会上的讲话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2011年2月24日)
同志们:
2月18日,我们刚刚召开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亲自到会,做了重要的工作报告,对科技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的新局面,做出全面部署。一周之后,科技部又会同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专门就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召开了全国视频会议,这充分表明此项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工作和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自主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了贯彻中央精神,科技部和“一行三会”迅速行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出台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科技部与“一行三会”在未来几年共同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主要方向、重点任务和支撑措施。下面我结合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扎实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历次产业革命的实践都充分证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人类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引擎。
(1)人类社会每一次大的产业革命,都是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从国际经验来看,每一次大的科技革命都伴随着重要的产业革命,当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高度融合时,往往会呈现出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事实上,世界经济发生的五次科技革命,也印证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这个牛鼻子的作用。例如,由纺织技术革命引发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中,股份制模式和现代银行制度功不可没;由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系统的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中,资本市场的建立发挥了重大作用;由钢铁、电力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信托、保险等金融创新密不可分;之后,由汽车、石油等领域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规模化密切相关;由信息和远程通讯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与始于硅谷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等紧紧的相伴相连。历次产业革命所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也深刻地告诉我们,谁在产业革命中成功的做到了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入融合,谁就能在产业革命当中赢得先机,迅速崛起。
(2)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融合又在世界范围内兴
起。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了一些发达国家主要经济体。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和人类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资源环境、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双重压力下,经过了深度反思,痛定思痛,纷纷摒弃过度依赖虚拟经济支撑经济发展的方式,提出依靠科技创新再造经济实体的战略。比如美国出台了《复兴法案》和《创新战略》,明确提出要以创新和投资为支柱;欧盟出台了2020战略,要把研究和创新资金占GDP的比例,从目前的1.9%提高到3%;日本出台了《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着力开发环保和节能减排技术,并引导银行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看看发达国家的新战略,无一例外地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二是通过金融财税政策引导金融资本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发达国家提出的所谓再造经济实体,绝不是把过去经济全球化过程当中转移出来的传统产业再拿回去,而是一要靠科技创新,二要靠金融创新,这两者的结合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结合正在世界主要国家兴起,而金融创新重回正途,必将大大加快新产业革命过程。这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的。
(3)在我国,尤其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由着力于未来可持续发展,对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此,我们既需要按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也需要用好用活金融资源,充分发挥金融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催化和资源配置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科技资源和资金资源。在科技资源方面,我们R&D人员接近26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中央和地方研究开发机构3682家,研究型大学45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83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万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余家;国家科技计划,包括重大专项,每年产出3万多项科技成果;2010年专利授权总量达到81.5万件,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进入世界前三位,国际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技术市场成交额接近4000亿元。在金融资源方面,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超过78万亿元,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24万亿,创投资本总量约1800亿元,民间资本总量约40万亿元。从两个方面的资源来看,对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如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我国已具备了从科技创新向产业开发、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展开的条件。然而,我们能否把条件变为现实,关键的一点,就是看能否真正打通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渠道,真正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这也正是科技部和“一行三会”共同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已有了良好基础,为新时期的科技
和金融结合试点积累了宝贵经验。
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科技界工作的一个主题和重点。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设立创业投资、开办科技贷款以来,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已经走过了25年历程,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时间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后的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正在初步形成。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
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截止2010年底,国家层面出台的近百项《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中,也有近1/3可以纳入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范畴。这些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都从不同侧面对科技与金融结合给予了关注和支持。比如,对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金融资本,财政可以采取后补助的方式给予补偿;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财政资金可以通过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等多种方式支持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政策,还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等,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市场推广方面,通过用户补贴的方式启动实施了电动汽车“十城千辆”、太阳能电网发电的“金太阳”、半导体照明节能减排的“十城万盏”等一批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同时,科技部会同银监会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关于选聘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评审的指导意见》,这些创新举措在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试点。这一系列的政策内容丰富,效果彰显,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科技金融的财税金融政策环境。
二是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科技金融工作内涵已经从85年第一次提出的科技贷款,发展到覆盖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保险和投融资服务等多个领域。截止2010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770亿元,其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占57%,支持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涌现出无锡尚德、中星微、展讯通讯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芯片产业、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银行信贷方面,我们在中关村等一批国家高新区实践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银行科技支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抵押投融资试点工作等,全国已有24家商业银行和16家担保机构直接参与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农业银行在无锡高新区、交通银行在苏州工业园、杭州银行在杭州高新区、北京银行在中关村科技园、建设银行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了科技支行或是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中心。资本市场推出了中关村股权代办转让系统、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版市场,截止2010年底,在中小企业版上市的531家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75%;在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中,144家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的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由100
多家企业进行了挂牌交易。在保险领域,保监会、科技部委托有关保险机构针对科技企业的保险需求开发了15个新险种。07年财政部、科技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风险补助、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债券也逐渐形成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围绕科技投融资服务,建立了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各类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
三是地方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活跃。近年来,科技金融工作在地方开展的非常迅速,成效也逐渐显现出来。地方科技金融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北京、江苏、四川、天津、重庆、广东等地的科技和财政部门,采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补贴)资金和再担保资金、科技计划项目打包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等措施,有效分散和化解了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为是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区、浦东新区、江苏高新区、无锡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地分别成立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集团、科技创业投资集团、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吸引各类金融及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三是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中关村科技园区通过成立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和实施“瞪羚计划”,引入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认证等中介机构构建信用体系,累计为6000多家企业提供了8000多份信用报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科技和金融结合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科技和金融部门的相互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彼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对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共识需要进一步强化;而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方式、手段等还处于初级阶段,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三是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的支撑条件、服务平台,特别是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中介组织,或者说能够沟通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服务还不够健全和稳定;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我们还缺乏既懂科技,又懂金融,还懂一些企业运作的复合型科技金融人才。科技金融人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紧缺的,而我们国家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相当大。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既是科技创新成果财富化地关键,也是我国能否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先机的要害所在。我们要重点考虑引导和放大金融资源,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充分依托已有的科技资源和
金融资源的禀赋,着力加强薄弱环节,牢牢把握机遇,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新突破。
第三篇:副市长在金融新春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金融机构新春座谈会上的讲话
副市长王鹏
(2012年1月16日)
同志们: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在这里举行金融机构迎春座谈会。值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各位行长们并通过你们向战斗在我市金融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行工作指示精神,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全力支持我市经济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金融平稳发展,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基本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目标。下面,我就全市2011年全市金融经济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市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完成GDP298.63亿元,同比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46.46:35.54,完成财政收入22.62亿元,同比增长32.0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47.96亿元,增长42.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407元,增长12.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53元,增长18.2%。各类存款187.88亿元,同比
增长19.36%,各项贷款68.62亿元,同比增长14.98%,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一是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15.79亿元,工业税收达12亿元,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67亿,增长24%,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个。初步完成了以市经济开发区为首,辐射哲桥现代国际物流园、哲桥精美制造工业园、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一区三园”的大园区建设。全年共安排各类重点项目126个,已开工或建成投产101个,完成投资55.8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75%。特别是28个武汉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进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二是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油料生产奖励大县和全国蔬菜生产奖励大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烤烟、杂交水稻制种、优质水稻、龙须草、油茶、中药材、养殖等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农业企业达100余家,其中武汉市级龙头企业2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建成优质稻、杂交水稻 制种、油茶、烤烟、蔬菜、江头贡茶、中药材、养殖等一大批生产基地,带动20多万农户致富。温氏、新五丰等龙头 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合作养殖农户1200余户。油茶产业亮点凸显,改造低产油茶林15万亩,油茶年产值增长到7.1亿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贸流通业持续旺盛,房地产交易市场活跃,城区三产税收完成1.1亿多元,净增6000多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4亿元,增长18.4%。建材销售、餐饮住宿、电脑家电等行业稳步发展,汽车销售额保持在2亿元以上。
二、金融机构助推功能更加明显
今年以来,在央行先后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加
息银根趋紧背景下,全市金融机构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战略,围绕经济发展中心,迎难而上,积级优化信贷结构,用好、用活信贷政策。一是不断加大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今年共投入 1.5 亿元重点支持新建自来水厂、城建投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开元煤业、友森洗煤等10家企业发放贷款9000万元,大力支持了煤炭精深加工等能源产业发展。加大对“三农”放贷力度,共发放支农贷款6000万元,油茶林权抵押贷款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涉农银行机构积肥极介入。2011年,油茶种植面积新增5.5万亩,林权贷款新增1.07亿元。至年末贷款余额达到2.8亿元,支持种植面积11.5万亩。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创新工作在武汉市推广,农信社作为主办金融机构在全省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人民日报》、《金融时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油茶产业得到金融重点支持。向20余家中小民营企业投放贷款3 亿元,基本满足了这些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服务扩大内需政策,支持消费信贷需求,消费贷款4.8亿元,比年初增长38.62%。其中住房贷款4.4 亿元,较年初增长43.04%。二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银企合作更加高效,形式更加多样,银行积极参入市政府招商引资活动,主动与进驻企业对接;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深入推进,自在望山乡启动POS助农取款服务后,相继在108个偏远乡村推广应用,至2011年末,全市ATM机78台,POS机2055台,特约商户598户,银行卡152万张,人均持卡1.2张;金融机构有效落实民生金融责任,积极作为,主动协调财政、劳动、妇联、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等单位,开展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妇女、下岗失业等群体就
业创业,出台了《江岸市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意见》,并将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与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妇女创业、村官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农村信用建设等民生金融成功结合,将江岸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事业成功结合。三是持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五不放松”的做法,即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不放松;加大清收力度,金融维权不放松;优化信用环境,信用创建不放松;强化政策扶持,支持金融不放松;搭建信贷平台,银企合作不放松。金融安全区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金融运行稳健高效、信用环境明显改善、资金洼地效应显现、经济发展健康快速。11月,省政府开展省级金融安全区“回头看”检查考核,充分肯定了我市金融安全区建设成绩。四是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为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市首家村镇银行---江岸融兴村镇银行顺利开业,增强了全市金融发展活力。
三、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对银行各位“领头雁”及金融系统的员工表示由衷的感谢。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一是项目建设支持还有空间。全年全市120个重点工程,还有近三分之一未开工。二是存贷比较低。我市银行存贷比为36.52%,低于同比,也远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企业融资压力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银根趋紧的情况下更为突出,融资渠道单一,资金趋紧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通胀情况下企业生产及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库存增加、应收账款增多等因素又加快了资金需求,银行由
于一些制度性的约束如抵押物担保条件不足等因素,使得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不够等等。借这个机会,我还是请求各个银行机构,在新的一年里,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管是本地的还是“空降”的负责人,在江岸工作,请你们把自己看成是江岸人,为江岸经济社会建设出力。
最后,在新春来临之际,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龙马精神,事事顺意!
谢谢!
第四篇:副市长在全市人事工作会上讲话
一、人事部门的同志要清醒认识过去一年我市人事编制工作取得的成绩。
2005年,是XX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人事编制部门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证。过去的一年,我感到人事编制部门的工作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指导思想非常明确,二是工作思路非常清晰,三是工作作风非常扎实,四是工作成效非常显著。过去的一年,人事局编办一班人团结带领人事机构编制部门的同志们,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支持,务实地为各区县和部门排忧解难,认认真真履行职责,尽职尽责做好人事机构编制工作,在做好公务员法的实施准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清理财政供养(救助)人员,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以及军转干部安置等工作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各项工作既平稳推进,又有创新发展。人事机构编制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共同认可,在目标考核中,市人事局被评为先进单位,受到了表彰。希望你们今年再接再厉,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要发挥优势为“项目年”建设服好务。
市委、市政府把2006年确定为“项目年”,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刻认识开展“项目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把注意力集中到抓项目、促发展上来,强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推动结构优化、总量扩张和效益提高。在“项目年”工作中,人事人才编制部门的工作要紧紧围绕“项目年”建设,主动融入“项目年”建设。从事人事机构编制工作的同志,如果没有对全市经济工作的全面、深入了解,思考问题也好、处理问题也好,都只是肤浅的,片面的,不会有厚实的背景作为支撑,也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全局。人事工作如何围绕“项目年”建设搞好服务?重点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所提高。要倡导“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要把优秀人才吸引进来,要把人才资源变成人才资本,首先在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最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作为人事编制部门的同志,必须要有这个观念,而更重要的是领导要有这个观念,班子的每个同志要有这个观念,要深入宣传好这个观念,使之深入人心,改变人们的一些旧的观念、一些错误认识,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在“项目年”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二是在政策把握上要有所深究。政策是生命。人事人才工作更多的是制定和执行政策,政策的制定要有历史沿革,政策的贯彻执行过程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把握过程。我们要认真研究人事人才、机构编制政策,如何为经济工作服好务,如何起好杠杆作用、服务作用,让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能量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充分调动人才参与经济工作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做人的工作,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结合实际灵活处理。
三是在服务意识上要有所增强。人事机构编制部门是“管人”的部门,“管人”的核心是服务。人事人才机构编制工作必须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项目年”建设服务,为工作在第一线、战斗在第一线的部门和同志们服务,为基层服务,这种服务意识一定要强化。招商引资靠的是环境,而人是创造环境最积极、最主动、最重要的因素。围绕“项目年”的工作,人事编制部门要切实提供好人才支持和保障。
三、要全面完成好今年的人事编制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实现开门红;如何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把我们的人事机构编制工作做得更好?总的来讲,在指导思想上要做到“三个必须”,在工作目标上要把握好“三个抓手”,在具体工作上要落实好“七项任务”。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三个必须”。“三个必须”,就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事机构编制工作,必须服从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把“三个必须”作为我们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三个必须”具体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在工作目标上要把握“三个抓手”。第一,要围绕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高人才总量和人才素质。如何提高我市的党政人才、企业经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这五支队伍的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如何把市外的人才引进来、为我所用?如何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会处事、不出事的干部脱颖而出,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为建设活力XX、诚信XX、和谐XX做贡献?这些都需要在人事工作中认真思考,认真研究,认真把握。第二,要深入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如何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党委、政府用人的良好导向?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要落实在具体工作之中,是要在人事编制部门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中得以体现。第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从宏观上来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人才资源的开发也是有规律的,我们人事部门要认真研究。我们说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如何培育发展人才市场,把人才推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人才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培养好,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在具体工作上要完成好“七项任务”。一是公务员法的实施。今年是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关键一年,我们从事人事机构编制部门的同志要认真组织,认真落实。二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是乡镇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涉及基层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要把握政策,平稳推进。三是稳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事业单位人事、职称、分配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要积极稳妥推进。四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从总量和结构上都不太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要努力增加总量,不断提高质量。五是农村人才开发。今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农村人才工作,大有可为,要花大力气研究。六是推动人才市场体系建设。要建立市、县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的协调机制,完善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强化政府所属人事人才机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人才市场的诚信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七是认真完成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今年我市军转安置任务近300名。在安置工作中,要坚持原则,要在安置的过程中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同时,还要认真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维稳工作,确保一方稳定。
四、要切实加强人事编制部门的自身建设。
自身建设非常重要。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希望人事部门同志倡导“四风”。一是要兴学习之风。学习是一种需要,是生存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学习关键要靠自觉,要把学习变成自觉行动,作为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需要来学,作为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来学。我们的干部,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永远都需要学习。二是要兴务实之风。人事编制部门的同志,工作作风是很扎实的,但还需要进一步强调务实。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务实之风外化为调查研究,外化为深入基层。今年,我们即将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我们对面上的情况是否清楚,我们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基层实际,都需要大家发扬务实之风,深入基层去调查研究。三是要兴创新之风。创新是灵魂,不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也不可能打开局面。创新就是突破,就是开拓,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我们创新去做。希望我们人事编制部门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工作,保证今年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四是要兴廉洁之风。廉洁是一种形象,老百姓看我们党的形象,就是通过我们每一个干部的言行来看。人事工作大家都很关注,要做到廉洁自律,根本上来讲要靠制度化管理,严格按照制度、纪律要求做好工作,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五篇:副市长在银行总结会上讲话
副市长在银行总结会上讲话
副市长在银行总结会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专门召开银行业工作座谈会,目的是认真总结前三季度我市银行业的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金融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银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信息更为畅通。会上,专门印发了明年及今后全市的重大项目计划,便于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对接。刚才,人行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分局、市级相关部门及各金融机构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再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今年1-9月的经济金融情况
充分肯定成绩和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工作成效明
显,贡献很大。一是成效明显。各金融机构切实贯彻中央、省、市的政策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做了大量工作。金融工作者的工作面貌、状态和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地方联系更加密切,金融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即:存款增加,贷款增加,不良贷款下降。1—9月,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亿元,增长%;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亿元,同比增长%;全市信贷增速创历史新高,在全省排第11位,比年初上升了6位。截止9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实现“双降”。二是贡献很大。新增加亿元的信贷投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加快个百分点;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经济增长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
委、市政府,向银行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客观审视差距
今年前9个月,我市银行业工作虽然取得了突出成绩,信贷增速创历史新高,但放到我们的发展需求中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信贷投放规模仍然偏小,横比差距大。尽管我市前三季度信贷比去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但与全国、全省比较,还有差距。今年1—9月,全国新增贷款万亿元,同比增长%,全省新增贷款亿元,同比增长。从信贷增幅上看,我市信贷增速比全国和全省要低1-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1位,在川南五地市中排第3位,仅比资阳和内江排名靠前。从信贷新增规模看,在全省新增贷款中,我市仅占全省的%。这个数据,从地方政府方面讲具有压力,没有更多的新增贷款,说明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金融机构方面讲也有压力,新增贷款较低,说明和其他地市的金融
机构相比进度落后了。
二是信贷投放结构不够合理。从全市信贷流向看,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优势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信贷集中现象较为突出,而广大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等民生弱势领域的金融服务力度偏弱。9月末,全市贷款余额最大的10户企业的贷款达亿元,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额的%,比去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亿元,前9个月新增亿元,分别占全市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和%,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
以上存在的问题,既是目前工作的差距,也是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怎样用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手段做好金融工作,希望大家认真关注和研究。
二、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要求
全力做好今年后两个月的信贷工作
今年只剩两个月,时间紧迫。要按“投放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
则,抓住宏观货币政策目前还较为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信贷投放进度,做好今年最后两个月的信贷工作。一是对已经获得银行授信但信贷投放进度不理想的项目,各家银行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项目跟踪和分析,支持和引导项目业主尽快满足投放条件,尽量争取在年底前把资金投放出去,既保证项目和企业及时得到资金支持,又能使金融机构做大今年的信贷规模,为明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对已受理申请但还未获批准的贷款需求,要根据审批权限,加快审批进度。全国性银行机构要特别注意加大与上级行的沟通联系,争取对我市更多的信贷倾斜和支持。三是积极培育和挖掘有效信贷需求,不断改进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为企业设计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我市产业升级换代。
提前谋划,为明年和今后的信贷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很严
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面临许多困难,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同时,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川南经济次高地的要求,提出了“双百”城市、“千亿产业”和“1基地、1枢纽、1中心、1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这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机遇,抓住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以项目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攻坚破难,努力推动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目前形势和未来发展目标面前,全市银行业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主动性,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和政策的把握,沉着应对、积极准备,牢牢把握金融工作主动权,为未来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
一是加强竞争意识,挖掘优质信贷
资源。今年1-9月,异地股份制银行对我市重点优势企业的新增贷款达亿元,占全市银行业新增贷款的两成,这些应该都是我市的优质信贷资源。各家银行要充分认识到竞争的严峻性,在挖掘资源上多下功夫,多发现、多关注好企业和好项目,积极授信,大胆投放。
二是建立和完善项目融资提前介入机制,掌握信贷投放主动权。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里加快了项目的筛选和储备工作,全市重大项目规划也已完成,今天会上也做了一次发布,可供银行在信贷营销时有更多的选择。希望各家银行在超前谋划明年信贷工作时,要密切关注我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把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作为扩大信贷投放的重点,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对接、提前介入项目的论证、申报、审批环节,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规范、系统的融资规划,做好信贷投放的项目储备、申报等工作。同时与市发改
委、市经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为全市信贷投放的可持续增长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大力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满足多层次融资需求。全市银行业要根据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研究更加灵活的措施和办法,积极开发适合各类经济主体的服务项目和贷款方式,大力推广新型信贷品种,推进票据融资和租赁融资,发展国内保理业务,积极支持我市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等社会民生领域的发展。
四是加大银担合作力度,推进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设。最近请市政府金融办做了一次我市担保机构情况的调查,结果不太理想。我市银担合作还不够紧密和充分,缺乏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制支持,还存在抽逃注册资本、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政府补偿因素不尽合理、金融机构积极性发挥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担保作为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
环节,是帮助我市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也是银行机构拓展信贷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希望各家银行积极参与到我市担保体系建设工作中来,围绕担保公司信贷市场准入条件、银担合作可行性等问题开展研究,实实在在支持担保行业发展,努力做大我市担保规模,提高担保能力。
五是加大“三个力度”,提升信贷投放空间。一是要加大和上级行联系的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权限;二是要加大深入挖掘信贷资源的力度,解决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三是要加大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力度,在竞争中开展合作,合力规避贷款集中度风险。
密切关注国家货币政策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掌握金融工作主动权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的情况,国家将会继续坚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政策基调,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紧缩性政策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和政策变化的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工作策略,掌握金融工作的主动权。
打造优良环境,提高融资效率
融资不仅仅是银企双方的事情,更有环境和市场机制的影响,政府及政府部门要加强机制建设,打造优良环境来提高融资效率。
一是构建制度性的银政企对接机制。市级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开展融资政策研究,做好融资对接的牵线搭桥工作,充分利用专题洽谈会、银企座谈会、推介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实现融资有效对接,实现银政企深度合作;要认真研究促进银政企相互融合的制度性办法,使银政企之间、金融与项目、与企业、与园区之间合作互动,加强银政企政策、信息交流和传递,使银政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银政企
共同发展。http://
二是加强企业信用培植。市级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等级,满足融资条件。一是引导企业坚持合法经营,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银行借款,自觉接受银行监督,按时还本付息,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建立和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二是指导企业加强项目策划和推介。引导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精心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为争取信贷支持创造条件。
三是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做好《市今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方案》的督查督办工作,建立并落实奖惩机制。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区县和部门要在目标考核中予以体现。要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好具有我市特色的宣传、建设工作,针对不同经济主体开展信用引导,推动信用建设氛围的形成。要认真做好金融生态示范区的测评命名相关工作,发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效应。
四是优化融资政务环境。当前,优化融资政务服务,要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首先是效率问题。要继续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改进审批服务,落实并联审批机制,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其次是收费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