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运输融入现代物流的策略分析
铁路运输融入现代物流的策略分析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铁路运输业具备了很强的现代物流特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运输企业可以直接进入我国从事铁路集装箱、冷藏、快运、特种货物和多式联运等专业运输。因此,铁路运输业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全国的现代化物流体信息平台,尽快融入现代物流业,实现向现代物流服务的战略转移。
1、铁路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的优势
我国铁路拥有7万多km的营运线路,连接着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专用铁路)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的铁路运输网络,吸引了国民经济几乎所有行业中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个人,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铁路运输业还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有较为完备的装卸、搬运和仓储系统,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我国铁路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持,为发展现代物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具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的明显优势。
1)路网优势。我国铁路目前拥有覆盖全国的营运线路,以及遍布城乡的营业车站,组成了较为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构成了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网络基础。
2)基础设施优势。铁路拥有大量的货场、仓库、集装箱堆场等设施,以及各种装卸搬运机械设备,还有直接与企业相连的专用线及专用铁路,可为铁路开展仓储、保管和“门到门”物流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是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物质基础。
3)信息网络优势。铁路近年来陆续投入使用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为发展铁路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网络提供了便利条件,是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信息网络基础。
4)业务功能优势。铁路货运的主营业务是运输,其次还有部分包装、仓储、装卸搬运等业务,这与现代物流业的主要功能——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在业务范围上接近,功能上相似,成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业务功能基础。
5)组织管理优势。铁路具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法、完备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具有货运代理和延伸服务的机构和管理经验,这些构成了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组织管理基础。
6)市场营销优势。铁路的技术特征和运输优势使得铁路拥有一大批固定客户,尤其是近年来铁路通过不断提升运输技术含量和客户营销服务质量,使铁路拥有良好的客户营销关系,有相当部分客户需要铁路提供较完整的物流配送服务,这些构成了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所在。
2、铁路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的不足
我国铁路运输业和现代物流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送达速度慢。据统计,铁路货物列车平均技术速度只有33km/h,这种运行速度在现代物流的运输市场中是缺乏竞争力的。
2)各地铁路货物运输能力不均。铁路货物运输能力在各地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南北运输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3)铁路现有的仓储设备大部分现代化水平低,管理手段陈旧,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上,仓储设施利用效率低,能力有限。
4)信息技术落后。目前各铁路局(公司)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铁路货物运输信息不能完全实现实时追踪。
5)物流意识淡薄,专业人才匮乏。铁路物流企业大多是从物资、货代转化而来的,真正通晓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人才稀缺。
6)缺乏对全路物流发展的整体规划,条块分割影响了整体优势的发挥,难以提供现代运输市场需要的全程。
3、铁路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的策略
1)树立现代物流服务经营理念。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服务于客户是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为此,铁路必须树立面向客户的全方位服务的生产经营理念,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作为自身业务流程重组和服务开发的基础。目前铁路对物流服务不够重视,用同一服务水平对待所有的顾客,难以及时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对市场形势、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掌握较少,在整个物流系统与外界的互动中调整缓慢。
因此,要按照现代物流管理的规范来引导、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2)循序渐进,逐步推进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铁路货运从传统的运输方式向以多功能集成的现代物流业转化,是一个从观念、政策、体制到具体运作与实施的全面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按照完整意义上的现代物流运作的企业更多的是要提供“运输+仓储”型服务或“运输+配送” 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
因此,需要根据铁路的具体实际,按照现代物流的运作要求和经营模式进行重组与改造,逐步推进与发展。
3)依托铁路运输业已有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绝不是简单的业务外延,更主要的是要在更新理念的基础上,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中心调整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现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铁路遍布全国的网络、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大量的货运基础设施、多年从事营销和货代的经验等,是铁路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巨大优势和基础。
4、铁路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业的切入点
现代物流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运输、仓储、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服务。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优势互补,密切配合。物流企业对运输部门的核心要求是方便、快捷和准时。
1)加强大宗物资的运输及配送
我国企业的大宗物资运输绝大多数是由铁路承担的。由于铁路具有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等其他运输方式与之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在大宗物资运输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近年来,铁路通过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如组织直达列车、五定班列等已经赢得了大宗物资运输的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短缺和不均衡,大宗物资运输供不应求,致使许多生产和商贸企业不得不扩大库存。如果铁路货运能够根据企业生产需求组织大宗原材料配送,则可使企业分散的供应库存转变为集中的流通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或低库存的目标,达到有效减少企业资金的目的。另一方面,铁路货场具备大宗物资的装卸、搬运和仓储等条件,特别是铁路系统拥有独立的信息网络,有利于大宗物资的运输与信息的快速传递,便于铁路物流公司有充足的时间安排调度短途运输工具,使之与铁路运输紧密衔接,组织对大宗物资客户的配送,这与分散的公路货运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铁路应选择一些有长期协作关系的大宗货主企业进行合作,组建铁路大宗物资配送物流公司,从大宗物资的配送切人发展现代物流,争取能直接参与大宗货主的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销售工作。
比如:与大型钢铁企业合作,全权负责大宗矿石的采购、运输、中转、通关直至配送到各高炉的整个过程;与大型石化企业合作,负责其产品的储存、分拨、运输,乃至零售和配送等相关业务。
2)加快铁路传统货运场站的转型升级
除了传统功能外,铁路车站货场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传统的装卸和仓储功能为依托,扩大产品增值服务的范围,提供诸如货物包装、贴标签、散件组装、修理、退货处理以及简单性加工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使物流真正成为客户生产和销售的一部分。
依托大型货运站建立所在地区的铁路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仓储业务于一体,既可为货主提供仓储服务,也可提供 “门到门”的配送服务,还可在物流中心内设置商品批发中心,直接介入商品的流通领域,从事商品的批发、零售业务,走储、运、贸一体化道路。充分利用铁路闲置货场设施和仓库,改造为物流公司的配送中心,为货主提供仓储、保管及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
利用枢纽内及口岸有条件的铁路货运站,建设发展各类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开展各种形式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服务。有选择地对部分地处大、中城市和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的铁路货场进行升级改造,以仓储为基础,完善配送、流通加工和协助销售功能,逐步向物流提供商的方向转型,从而实现铁路货运从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3)发展铁路专业化运输
我国铁路行包快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在整个运输系统中相对独立、专业化强,近年来已陆续组建专业化的行包快运公司、集装箱运输公司和特种货物运输公司。由于铁路专业化运输的营运特点、技术要求、经营方式都与现代物流业有一定的相似性,且这些专业化公司具有效益增长性、营销有效性、成本节约性和方案可行性等优势。
因此,以铁路行包、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公司为主体组建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铁路物流公司,作为铁路融人现代物流业的切人点,界面清晰、操作容易,同时也可为今后铁路货运整体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探索有益经验。
4)拓展铁路货运代理功能
长期以来,铁路货运代理是作为铁路主业的延伸服务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货运代理经营方式灵活,能够通过联运网点,把多种运输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为用户提供周到良好的服务,因而货运代理企业转变为现代物流业相对较为适宜。
货运代理业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途径是:通过不断扩大货运代理企业的功能,使之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功能向包装、流通加工、报关、报验、信息处理、营销等功能发展;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并不断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第二篇:铁路运输改革与现代物流发展
铁路运输改革与现代物流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物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从概念产生到形成理念,从理论研究到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人们亲身经历和目睹了物流业的快速进步和巨大变化。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中坚,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铁路部门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探索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加快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重要改革。铁路为构筑货畅其流、方便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现代物流环境,建设和完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网络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铁路具有明显优势
我国铁路现有营业里程7.4万公里,年发送旅客11亿人次,发送货物25亿吨,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发送量两大指标均居世界第一位。ie5x1k 铁路运输的综合指标换算周转量达25000亿吨公里,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运输量,铁路平均运输密度遥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铁路客货运输量在国内运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分别为35%和55%左右,也居世界同行首位。铁路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持,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发展现代物流,铁路具有五大优势:一是统一的全国铁路路网体系,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二是遍布全国的铁路仓储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三是发达的路网通讯能力和具有丰富市场信息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共享的信息资源。四是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技术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重要的职工队伍。五是大运量、低运价、全天候、持续均衡运输,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最重要的经营基础。
现代物流是经营者运用系统思想对物资流动的全过程及相关环节进行全面优化和调整的过程。实践证明,发展现代物流离不开运输系统的大力支持,铁路应当在发展现代物流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现代物流领域里大有作为、一展身手。
改革铁路运输方式主动融入现代物流
物流企业对运输部门的核心要求是方便、快捷和准时。近年来,铁道部加快运输组织方式改革,以各种类型的货物列车作载体,组织开发了多种货运新产品,千方百计满足物流需求。
开行行包快运专列。整列装载行李包裹等小件物品,固定发到站、发到时刻、车辆编组和运行路径,按照旅客列车组织管理,以时速120公里运行。目前,铁路共组织开行14对行包专列,且全部由物流企业承包经营。行包专列的开行,发挥了铁路在小件零散货运市场中,长距离、全天候、安全正点等方面的优势,在运输组织和管理上实现了多方面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5月,铁路又推出了行包专列的升级产品———行邮特快专列,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60公里,再次成为物流界的新宠。开行货运五定班列。从始发站至终到站间实行直通运输,运行线和车次全程不变,五定班列始发、终到日期和时间固定,实行以列、组、车或箱为单位的报价包干办法,即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货运列车,创出了“送达速度快捷、运到时限确定、途中信息可知、运输价格透明、服务承诺保证、违约赔付损失”的品牌形象。最近,铁道部对五定班列开行方案进行了四方面优化:扩大了开行范围,联结起70多个大中城市,覆盖了全路的主要货源集散地;增加了开行数量,跨局运行线已从初期的28条增加到96条;提高了开行密度,其中50%以上的达到了每天一列;推行承包经营,进一步明确承托运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了货源稳定性和运行正点率。2004年,五定班列运输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路跨局五定班列开行列数首次突破10000列,达到10932列,同比增加2590列,增长31%,是近5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组织开行列数最多的是上海铁路局,上海到天津专线共组织2353列,占全路总量的21.5%。
开行集装箱专列。整个列车全部由集装箱组成,按五定班列运行和管理。自2000年6月起,中国铁路开行北京、上海、温州到莫斯科的集装箱专列,15天内就可到达,快捷、准时、安全,在国际物流界引起很大反响。天津至二连间、连云港至阿拉山口间、上海至成都间、深圳至成都间的集装箱专列,呼和浩特至上海、至广州间的牛奶集装箱专列,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4月起,在北京至上海间开行了双层集装箱专列,全部使用专用凹底平车,每车装载两层2到4个国际标准箱,使运输能力非常紧张的京沪铁路集装箱运行线利用率提高35%以上。2004年是中国铁路集装箱实施公司化运作的开局之年,全年共发送集装箱311.2万TEU,发送5952万吨。
开行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对发到站间年运量在40万吨以上的煤炭、石油、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按照“管理规范、定时发到、一站直达、承诺服务”的原则,组织发货人、收货人和发到铁路局签订四方互保协议,纳入跨局开行方案。直达列车的开行,稳定了供需关系和供货质量,减少了企业库存和物流成本,加速了物资流通和车辆周转,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企业效益,实现了“多方共赢”。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开行数量增长很快,1999年每天开行24列,到2005年,每天增加到272列,年递增50%以上。2004年,共开行大宗货物直达列车26055列,其中运输煤炭直达列车15923列,杂货直达10132列,兑现率达到72%,成为大宗物流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货运产品。铁路在为客户提供货运产品的同时,逐步融入供应链管理,进行物流系统综合设计和供应链全面优化,保证了客户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有效降低了客户的物流成本,由传统运输融入了现代物流。
改革铁路货运管理推动发展现代物流
近年来,在不断改进铁路货运产品的同时,铁路货运管理部门还围绕物流企业关心的运输价格、服务质量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整顿规范货运收费。铁道部明确规定,取消一切未经国务院批准的代其他单位收费,上海到天津专线延伸服务必须执行货主自愿的原则,到站一律不准搞延伸服务收费,对大件运输收费进行重点整顿等等。同时,有禁则止,加强督查,对违规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提高运价透明度。在全路推行集装箱运输“一口价”。所谓“一口价”,是指托运人从发站把空箱提走的那一刻起,回去装货、送来重箱、运达到站、取走重箱、还回空箱的那一刻止,全部过程的所有费用以一个数字表示出来。在全路各集装箱站,都可以看到该站到全路各站五种箱型、三种状态的集装箱“一口价”,客户按此交费,提高了运价透明度,遏止了价外收费。
下放运价下浮权。允许各铁路局根据市场变化、竞争需要和运输成本,实行灵活的运价下浮政策。自实行这一办法以来,铁路每年争取空车方向货源和轻浮货物货源2000万吨以上。
提高服务质量。完全尊重用户意愿,专运线和货场作业,用户根据需要可以任意选择。加固材料只要符合铁路安全标准,用户可以自备自购。他们调整货物作业流程,实行一个窗口、一次收取费用、一张支票结算,并开办货运信息服务项目,利用电传、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为用户提供进货、到货、运费等信息服务。他们还从保价理赔角度作出硬性规定,坚持“先赔付后划分内部责任”的原则,从货物交付之日起,车站和铁路局要分别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将货运保价理赔完毕。这些措施的出台,大大提高了铁路货运质量,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第三篇:现代物流分析.
现代物流分析
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生产本钱、进步核心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开发上,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物流系统做出科学规划,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物流的系统性和公道性,使企业保持灵敏的反应能力。目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加强物流治理对进步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分、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治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以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企业强化物流治理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合整个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通过一体化治理,来统筹安排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通过组织设置的一体化,来实现供给链的同一控制。所以,企业加强物流治理,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再造,对加强企业竞争力,进步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1、企业加强物流治理,实施物流系统再造,能够减少库存积存,降低总本钱,进步利润。企业通过对内部物流系统进行改造,使物流治理水平进步,由此降低企业的物流本钱和存货本钱,进步库存的周转速度和资金的回笼率,使企业从物流这一巨大的利润获取收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海尔团体从1999年开始创新了一套现代物流治理模式,兴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自动化仓库,构筑了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供给链治理体系。使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
2、企业加强现代物流治理,无需占用活动资金,便可实现无本获利,能有效地进步竞争力。在现代物流治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特定的需求进行商品生产。通过对产品交付期、质量及价格的猜测,利用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资源。由于是采用需求治理和柔性生产技术,以批量产品的价格完成生产过程,所以无需占用活动资金,便可实现无本获利。
3、企业加强现代物流治理,能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现代物流治理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正确传递,进步了仓库治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分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生产厂家可以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样一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准时制生产。
二、目前我国产业企业物流运作现状
1、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熟悉和重视;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落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各部分、各地区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缺乏协作,尚没有形成同
一、开放的物流市场;物流业的协调机制处于分散状态,近年来,固然在我国流通领域内成立了一些物流协会或类似的行业组织,但效果不佳。由于行业治理既分散又薄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从微观环境来说,企业物流治理与运作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由企业自身承担,造成物流资源分散,资金短缺、产品积存、库
存资金占用多、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治理水平低下等。首先,企业内部物流各自为政,供、产、销相互脱节,物流系统协调性差。大多数企业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分,没有纳进一个部分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同一运作与治理,使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有些物流业内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为数不少,但利用率却普遍偏低,很少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由于物流活动跨职能、跨部分设置,且各部分各自为战,缺乏对物流本钱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非常低下。其次,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完善,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物流难以畅通无阻。在物流治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固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正确、动态的把握,使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无法追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公道化,参与供给链治理。很难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再次,粗放型经营突出,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分,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进行物流自营。这些企业内部物流部分不往市场找生意,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同时一些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不顾企业物流治理能力是否具备,不惜斥巨资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不把物流交由具有比较上风的第三方经营,仅依靠企业自身气力和粗放型物流经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三、我国产业企业物流运作再造
1、政府要为企业物流运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一,政策环境。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来进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技术环境。政府要鼓励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进步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第三,市场环境。政府要为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同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检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
2、企业内部要消除部分间利益冲突,确立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物流发展模式,构筑一体化物流。第一,企业间要建立起战略同盟,优化物流服务,创造新的物流价值。大型制造企业、贸易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与合适的供给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同盟,并通过供给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进步本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对于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发展完善企业自我服务的物流系统,要从本钱核算和作业环节的最小单元开始,以降低本钱和系统优化为原则,对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确定物流活动内容和治理范畴,优化物流服务,创造新的物流价值。第二,企业要积极开展并购,对物流能力进行内部整合,确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物流模式。中小企业的自办物流规模小,物流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只有通过并购,来整合各企业的物流能力,将各企业的物流特色能力集合在一起,增强企业竞争力,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所以中小型企业,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业中,将物流服务功能从企业生产活动中剥离出往,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往经营。将
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义务上以进步自身的核心能力,从而以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
3、建立企业物流的信息治理和控制系统,进步企业的物流治理现代化水平。第一,企业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同一企业的规范,实时采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通过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力度,实现透明化治理,从而进步企业的竞争上风。第二,企业要建立一个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降低客户服务本钱,进步客户服务质量。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或利用信息系统建立虚拟客户服务中心,通过自动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等通知模式,实现企业同一的、规范的客户服务要求,为客户提供快速的、正确的、主动的服务。第三,企业要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使不同业务部分之间、不同分支机构之间、与合作伙伴、与客户、与供给商都可以实现全面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通过协同工作,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再通过简单的买卖关系或销售职员的销售能力来维系,更多的是依靠优质便捷、可增值的服务来维系;企业与供给商之间可以获取最直接的、最快速的贸易信息与服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第四,企业要将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连接起来,使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潜伏客户和保持更多的现有客户。通过建立CRM客户关系治理平台,不论客户大小、所在地域以及业务发生的时间,客户都可以得到优质、满足的服务。
总之,企业要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往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要将物流从企业日常治理系统水准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建立起战略物流的理念,将物流作为进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第四篇: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世界工厂,尽在世界工厂网!
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为推动我国港口发展,加强港口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从我国港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出发,分析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结合国内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重视培养专业 人才。
港口是国际海陆间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也是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和综合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它在现代综合物流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综合物流分拨配送中心,港口不但负责仓储、分拣、理货、配货、分拨、倒装、分装、装卸、加工和配送等环节,还负责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工作;作为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港口有利于吸引产业在港区的布局,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汇集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逐渐成为区域产业中心、商务中心及信息中心。通过现代综合物流的运作,港口正在成为全球经贸运输链上的重要成员。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必备条件,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自动识别、自动分拣、卫星定位、自动仓库、物流仿真、辅助决策等技术)保证物流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调,开展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并集中办理各种手续。面对港口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有必要对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推动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
1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内容
电子商务的应用目的是实现港口物流信息化,实现交易双方以及物流企业、运输公司、银行、电信、保险和管理等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为此,需要建立覆盖辐射区内与港口业务相关的所有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实现信息充分互联、信息资源共享和自动交易等。
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见图1):首先,实现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内部功能,具体包括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通信、铸造享誉全球的优质平台和服务,使制造型企业盈利最大化!
世界工厂,尽在世界工厂网!
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电子单据传输的规范化、物流作业管理的辅助决策等;其次,实现面向社会大众的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化功能,主要使物流企业通过现有的Internet或Intranet为货运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最后,实现结合物流企业、专业运输公司、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银行、证券、基金、信托、典当和保险等中介组织的大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化,主要解决港口企业与其他组织间的业务接口、电子单据传输标准、电子支付和认证体系、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
随着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一些港口通过筹建各类交易平台,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和交易平台的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物流服务。例如,秦皇岛港通过建立煤炭交易市场,举办煤炭展销会,为用户提供各种煤炭物流服务,并负责代售、代运、代结算。秦皇岛港还根据煤炭用户的要求,组织专家对进港煤炭进行采样化验鉴定,准确配制低硫、经济、适用的优质煤,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成功拓展港口物流的产业链和服务范围。广州港作为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煤炭输入港,通过构建华南煤炭交易中心,以网上交易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煤炭供应服务,协助客户完成煤炭的采购、发运,通过铁路按时、保质地把煤炭发送到客户指定地点,为客户节省物流成本。
从国外港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物流技术的运用使港口的电子商务含量大大提升,电子商务物流的加强使港口功能得到极大拓展,全球物流、共同配送、战略伙伴协同、智能化管理等成为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港口除了继续发挥货物转运功能外,还主动参与和组织与现代物流有关的各种业务活动,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主要基地,并在国际分工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欧洲港口管理者提出“港口是‘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的理念,强调港口物流必须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发达的“虚拟供应链”,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采集和交换时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电子订舱、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虚拟银行等“一站式”网上增值服务;依托“虚拟物流链”建设服务于全球的“虚拟铸造享誉全球的优质平台和服务,使制造型企业盈利最大化!2
世界工厂,尽在世界工厂网!
港”,扩大港口的腹地范围,通过“虚拟物流链”保证港口物流供应链上任何一环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整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
2国内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世界工厂网小编国境之南为您整理)
2.1发展现状
“十五”后期,交通运输部在上海、天津、青岛、宁波、大连等港口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上,陆续开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有力地促进港口现代化建设,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加强港口与口岸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协同,提高通关效率,为港口发展创造优越的口岸环境;二是应用物流供应链技术,建立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枢纽网络系统,实现物流过程的数据集成,形成集成化的物流信息中心,大大方便区域物流企业;三是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实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上交易和电子支付;四是完善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五是整合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相关业务流程,成功实现信息技术与相关业务环节的结合,大大改善港口综合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港口向第三代港口的转变。
2.2存在问题
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例如网上交易法制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配送货物效率有待提高等,而最大的阻碍在于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各个业务管理部门与港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进展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地区港口、内河与沿海港口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只有少数港口实现港口物流的电子商务功能,大部分港口的电子商务功能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地区信息化层次低、规模小。这种不均衡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影响港口物流和电子商务建设综合效益的发挥。经由港口的国际物流业务无法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一站式”完成,难以满足客户,尤其是国际客户的需求,大大影响港口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发展策略建议
铸造享誉全球的优质平台和服务,使制造型企业盈利最大化!3
世界工厂,尽在世界工厂网!
物流信息化、全球化和一体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现代化管理、信息技术和网络为支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滞后;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提出策略建议如下:(世界工厂网小编国境之南为您整理)
3.1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我国应继续加大在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做好物流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港口规划和建设可根据港口的比较优势进行,促使港口之间形成错位竞争,引导港口间竞争的良性发展,以达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合理化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变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各部门重复建设、互不协调的现状。建立以港口为中心,集仓储、中转、配送、加工、信息服务、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输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集港口通关、航运服务、物流信息、船舶经纪、金融保险服务等于一体,具备政府管理服务、港航及关联企业集聚运营、信息集散等功能的航运服务集聚区,吸引相关产业在港口城市集聚,促进港口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推动港城合作和区域合作,形成比较完整的全国性港口物流体系网络,推动港口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等方面发展,为发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世界工厂网小编国境之南为您整理)
3.2完善服务体系
我国港口应尽快实现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对装卸、搬运、配送和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采取多种方式与运输企业或货主建立联盟,完善物流经营网络和配送环节,从根本上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尽量减少物流配送过程的中间环节,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真正体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优势,通过推动电子口岸跨区域、跨部门的联网应用,促进“无水港”等腹地与港口之间的信息联通,实现异地订舱、异地报关、全程货物监管等功能,为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提供完善的配送服务;充分利用港口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港政、引航等部门的铸造享誉全球的优质平台和服务,使制造型企业盈利最大化!4
世界工厂,尽在世界工厂网!
信息,以及监管、技术和设备等资源,联合相关主体,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政企互动、联合推进的发展模式,推进市场交易、港口物流的发展,推出面向各类用户的信息、管理、技术和交易服务平台。
3.3重视培养专业人才
加大相关高校港口物流学科建设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港口物流专业,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培养适应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完善为港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体系。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到沿海港口城市创业。开展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支撑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实用型人才队伍。
4结语
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和国际物流链的重要节点,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潜质。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物流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标准化发展,社会公共物流平台正逐渐形成。这为港口融入现代物流业提供极佳的机遇。因此,开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推动港口功能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延伸。(世界工厂网小编国境之南为您整理)
铸造享誉全球的优质平台和服务,使制造型企业盈利最大化!5
第五篇: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为推动我国港口发展,加强港口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从我国港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出发,分析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结合国内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重视培养专业人才。
港口是国际海陆间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也是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和综合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它在现代综合物流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综合物流分拨配送中心,港口不但负责仓储、分拣、理货、配货、分拨、倒装、分装、装卸、加工和配送等环节,还负责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工作;作为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港口有利于吸引产业在港区的布局,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汇集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逐渐成为区域产业中心、商务中心及信息中心。通过现代综合物流的运作,港口正在成为全球经贸运输链上的重要成员。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必备条件,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自动识别、自动分拣、卫星定位、自动仓库、物流仿真、辅助决策等技术保证物流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调,开展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并集中办理各种手续。面对港口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有必要对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推动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
1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内容
电子商务的应用目的是实现港口物流信息化,实现交易双方以及物流企业、运输公司、银行、电信、保险和管理等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为此,需要建立覆盖辐射区内与港口业务相关的所有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实现信息充分互联、信息资源共享和自动交易等。
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见图1:首先,实现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内部功能,具体包括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通信、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电子单据传输的规范化、物流作业管理的辅助决策等;其次,实现面向社会大众的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化功能,主要使物流企业通过现有的Internet或Intranet为货运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最后,实现结合物流企业、专业运输公司、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银行、证券、基金、信托、典当和保险等中介组织的大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化,主要解决港口企业与其他组织间的业务接口、电子单据传输标准、电子支付和认证体系、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
随着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一些港口通过筹建各类交易平台,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和交易平台的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物流服务。例如,秦皇岛港通过建立煤炭交易市场,举办煤炭展销会,为用户提供各种煤炭物流服务,并负责代售、代运、代结算。秦皇岛港还根据煤炭用户的要求,组织专家对进港煤炭进行采样化验鉴定,准确配制低硫、经济、适用的优质煤,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成功拓展港口物流的产业链和服务范围。广州港作为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煤炭输入港,通过构建华南煤炭交易中心,以网上交易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煤炭供应服务,协助客户完成煤炭的采购、发运,通过铁路按时、保质地把煤炭发送到客户指定地点,为客户节省物流成本。
从国外港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物流技术的运用使港口的电子商务含量大大提升,电子商务物流的加强使港口功能得到极大拓展,全球物流、共同配送、战略伙伴协同、智能化管理等成为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港口除了继续发挥货物转运功能外,还主动参与和组织与现代物流有关的各种业务活动,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主要基地,并在国际分工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欧洲港口管理者提出“港口是‘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的理念,强调港口物流必须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发达的“虚拟供应链”,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采集和交换时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电子订舱、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虚拟银行等“一站式”网上增值服务;依托“虚拟物流链”建设服务于全球的“虚拟
港”,扩大港口的腹地范围,通过“虚拟物流链”保证港口物流供应链上任何一环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整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
2国内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世界工厂网小编国境之南为您整理 2.1发展现状
“十五”后期,交通运输部在上海、天津、青岛、宁波、大连等港口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上,陆续开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有力地促进港口现代化建设,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加强港口与口岸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协同,提高通关效率,为港口发展创造优越的口岸环境;二是应用物流供应链技术,建立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枢纽网络系统,实现物流过程的数据集成,形成集成化的物流信息中心,大大方便区域物流企业;三是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实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上交易和电子支付;四是完善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五是整合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相关业务流程,成功实现信息技术与相关业务环节的结合,大大改善港口综合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港口向第三代港口的转变。
2.2存在问题
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例如网上交易法制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配送货物效率有待提高等,而最大的阻碍在于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各个业务管理部门与港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进展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地区港口、内河与沿海港口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只有少数港口实现港口物流的电子商务功能,大部分港口的电子商务功能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地区信息化层次低、规模小。这种不均衡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影响港口物流和电子商务建设综合效益的发挥。经由港口的国际物流业务无法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一站式”完成,难以满足客户,尤其是国际客户的需求,大大影响港口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发展策略建议
物流信息化、全球化和一体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现代化管理、信息技术和网络为支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滞后;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提出策略建议如下:(世界工厂网小编国境之南为您整理
3.1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我国应继续加大在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做好物流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港口规划和建设可根据港口的比较优势进行,促使港口之间形成错位竞争,引导港口间竞争的良性发展,以达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合理化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变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各部门重复建设、互不协调的现状。建立以港口为中心,集仓储、中转、配送、加工、信息服务、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输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集港口通关、航运服务、物流信息、船舶经纪、金融保险服务等于一体,具备政府管理服务、港航及关联企业集聚运营、信息集散等功能的航运服务集聚区,吸引相关产业在港口城市集聚,促进港口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推动港城合作和区域合作,形成比较完整的全国性港口物流体系网络,推动港口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等方面发展,为发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世界工厂网小编国境之南为您整理
3.2完善服务体系
我国港口应尽快实现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对装卸、搬运、配送和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采取多种方式与运输企业或货主建立联盟,完善物流经营网络和配送环节,从根本上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尽量减少物流配送过程的中间环节,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真正体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优势,通过推动电子口岸跨区域、跨部门的联网应用,促进“无水港”等腹地与港口之间的信息联通,实现异地订舱、异地报关、全程货物监管等功能,为港
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提供完善的配送服务;充分利用港口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港政、引航等部门的
信息,以及监管、技术和设备等资源,联合相关主体,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政企互动、联合推进的发展模式,推进市场交易、港口物流的发展,推出面向各类用户的信息、管理、技术和交易服务平台。
3.3重视培养专业人才
加大相关高校港口物流学科建设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港口物流专业,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培养适应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完善为港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体系。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到沿海港口城市创业。开展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支撑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实用型人才队伍。
4结语
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和国际物流链的重要节点,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潜质。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物流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标准化发展,社会公共物流平台正逐渐形成。这为港口融入现代物流业提供极佳的机遇。因此,开展港口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推动港口功能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延伸。(世界工厂网小编国境之南为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