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2012年美国铁路展览会暨铁路大会
展会名称:2012年美国铁路展览会暨铁路大会
展会时间:2012年9月16-18日
展会地点:美国 芝加哥 多城市轮执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第五十二届
主办单位:美国铁路工程和道路维护协会(AREMA)美国铁路系统供应商学会(RSSI)
美国铁路工程维护供应商学会(REMSA)美国铁路供应学会(RSI)
中国组展:北京利德昌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美国铁路展览会暨铁路大会由美国铁路行业最具权威性的美国铁路工程和道路维护协会
(AREMA)、美国铁路系统供应商学会(RSSI)、美国铁路工程维护供应商学会(REMSA)、美国铁路供应学会(RSI)四大机构联合主办,是世界铁路业界最知名的盛会!2009年在芝加哥,2010在奥兰多,2011年明尼苏达、2012年芝加哥举办,是世界各国铁路厂商展示新技术装备,提升企业形象,寻找合作伙伴,了解铁路发展需求,开拓国际市场的黄金通道。
展会期间有超过800个品牌的300家展商展示产品和服务,展区总面积超过12000平米,展会只针对四大协会的会员单位以及铁路业界人士开放,四天的展期云集8000多名专业贸易采购商,他们分别来自于区域和短途货运铁路公司,工业轨道拥有者,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公司,跨境及城际铁路机构,新型高速铁路部门等,参会者均为业界公司决策性人物。
展品范围:ARAMA将展览类别广泛的供应商与产品,本届主要展品类别包括:
1)铁路系统及设备供应:铁路机车车辆及部件,车辆内饰技术,通信、信号、控制技术;
2)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及轨道建设,地铁、停车场、道路设施,土木、桥梁、隧道建设;
3)铁路建设、检测、维护、维修技术与装备;售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现代技术;
4)其他铁路、轨道交通相关技术。
——北京利德昌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88号长银大厦B座12B13邮编:100143
联系人:刘小愉 赵 飞电 话:010-58894332 58896889传 真:010-58895334
版本号:V1.2Page:1/1
第二篇:美国铁路考察报告
美国铁路考察报告
-----摘自《铁道经济研究》
经铁道部批准,中国铁路经营管理考察团一行9人,于2003年1月17日至1月26日,赴美国考察,重点就美国政府对铁路行业的安全监管和经济监管、铁路公司的经营管理及重组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解。近年来铁道部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赴美考察,对美国铁路概况已基本掌握。本文重点就有关政府监管、铁路兼并重组、企业经营管理等几个方面的考察情况介绍如下。美国政府对铁路的监管
目前,美国政府对铁路的监管着重于安全监管和经济监管。铁路安全监管采取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方式,主要由隶属于运输部的联邦铁路署(FRA)负责;经济监管主要由美国地面运输委员会(STB)承担。STB是在原美国洲际商务委员会(ICC)撤销后,于1996年1月1日成立的一个独立监管机构,由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两党成员组成,直接向总统负责,与运输部没有直接隶属关系。STB拥有对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州际地面运输方式的经济监管权,但主要监管对象是铁路。
1.1联邦铁路署(FRA)的安全监管
安全监管是联邦铁路署(FRA)最主要的职责。FRA共有750人,其中联邦一级的安全监察员达450人,州一级的安全监察员约160人,安全监察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FRA内设安全处、法律事务处、政策规划处、铁路发展处、管理与财务处等。安全处负责具体的安全监察业务,下设8个地区安全监察部,主要采用日常抽查和轨检车检测方式,对铁路机车车辆、线路、信号、桥梁等设施设备及列车运营状况,对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保障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事故调查。检查内容及处理信息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FRA的法律事务室,由法律事务室负责具体处理,包括受理被检查者的投诉。2000年,FRA检查的铁路线路里程近41.9万km(美国铁路总营业里程23万多km),处理了5.6万多件监察事项。此外,安全处还设有安全保障与认证部、安全分析部,主要为FRA的安全监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火车司机认证、危险物品检测、安全保障措施评估、交通事故分析等。
FRA在铁路安全监管方面有几个特点,值得中国铁路借鉴。
一是特别关注人身伤亡事故,强调保障公众利益。FRA把保障公众利益放在安全监管工作的首位,特别关注减少人身伤亡事故。对于各铁路公司,FRA没有设立“事故率”的统计指标,经济损失在6700美元以下的事故、非铁路责任事故,也不要求上报;但只要发生了人身伤亡事故,必须立即上报。为有效减少人身伤亡事故,FRA对发生这类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据介绍,美国铁路有50多万个道口,其中一半为无人看守道口,汽车或行人违章穿越平交道口是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技术研发部门对平交道口的安全防护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联邦监管法典中也对平交道口信号系统安全监管作出了明确规定。1992-2000年,在美国公路和铁路总运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道口死亡人数减少了24%。
二是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安全监察人员尽职尽责。FRA的铁路安全监察人员很少有被买通的事情发生,这主要是依靠有效的制度保证。FRA的安全监察员大多数是从铁路公司聘用的,为保证其公正执法,FRA严格遵循人员交叉使用原则,不允许在原任职的公司管辖范围内从事监管工作。为了吸引高素质人员,政府给予他们的工资待遇一般要高出在铁路公司任职收入的15%~20%,并享受优厚的养老金福利,同时要求所有安全监察人员必须如实申报个人收入,不得购买铁路公司股票,不得收受礼品。一旦确认有不正当收入,将受到法律制裁。FRA为各地区监察员配备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建立了内部网络,监察员可以随时将安全检查报告、有关技术数据及事故处理意见传输至FRA的法律事务处,由法律事务处负责处理由此引起的所有争议、投诉及其他相关法律事务。对于安全违章违法行为,监察员有权向铁路公司或个人开具罚单,但不直接收取罚款,罚款直接进入财政部账户。这样一套制度,既有效保证了安全监察员执法的公正、廉洁、高效,又使其消除了不必要的精神压力,能够全身心投入对安全隐患的查处。
三是不断调整健全监管法律法规,建立对监管行为的监督制衡机制。为适应变化的形势,美国自1938年颁布《联邦监管法典》以来,对其不断修订、完善。最近的一次修订于2002年10月,其中对FRA的安全监管职能、责任、安全检查事项、报告制度及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等,均作出了十分详尽的规定,安全监察人员没有太多的自由裁量权。其次,国会通过立法审议、组织听证、批准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命等方式,对政府监管行为构成监督制约。在行政系统内部,FRA的监管行为受到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制衡。NTSB可以与FRA平行地开展事故调查,提出独立的调查报告,在事故取证方面拥有优先权。《联邦监管法典》还规定,FRA在作出最终裁决前,必须通过听取非正式解释、举行公众听证会等程序,给予监管对象充分的申诉机会。总之,法律赋予监管机构以足够的权限,同时也为其公正有效地行使权限创建了制衡监督机制,减少了监管的随意性。
四是政府投资、市场运作,积极推动安全保障技术研发。美国铁路以私营为主,政府财政很少直接对铁路公司投资。但出于改善交通安全、提高公共运输系统效率、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的考虑,政府对FRA提出的铁路安全技术研发项目,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1999年国会批准修订的《美国21世纪运输均衡法》(TEA-21法案),对所有运输部安全投资计划都给予支持,并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每个项目的投资额。但对于研发项目的具体实施,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确定承担者,以合同界定双方权责关系。FRA下属的运输技术中心(TTCI),就是一个运输安全技术研发与试验项目的主要承担者。该中心由北美铁道协会(AAR)具体负责经营,拥有试验线、试验室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可以通过事故现场再现和事故模拟,进行技术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系统研发。其他铁路公司也可以租用中心设备进行各种安全测试或模拟试验。为了鼓励铁路公司改进安全设施设备,政府还给予公司技术援助,并提供政府贷款支持。
1.2地面运输委员会(STB)的经济监管
STB机构设在运输部内,共有140名工作人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由主席1人、副主席1人、专员1人共计3名成员组成,由总统提名,参议院审议通过,任期5年。
美国政府对铁路的经济监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负责审批铁路公司的联合、兼并等事宜;运价监管,如核定铁路公司的运价是否合理,受理有关运价问题的投诉等;监督各铁路公司枢纽、线路及相关设施的公平开放;审批铁路公司提出的新建或废弃线路申请。
1980年以后,随着美国政府对铁路管制的放松,经济监管的范围和重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目前STB监管的重点是垄断性的铁路货运运价。尽管美国铁路绝大多数的货运价格并不具有垄断性,但是,随着近年铁路公司的大规模兼并,在中西部煤矿及粮食产地,也出现了只有1家铁路公司提供运输服务的情况,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性运价。STB认为,对这部分运价仍需要进行监管,监管的主要方式是控制其最高运价,即天花板价。与以前的洲际商务委员会相比,STB对于铁路运价监管的指导思想有所不同,不仅仅强调维护货主利益,同时也强调保持铁路公司合理的盈利水平,提高铁路公司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促使其不断更新技术设备,吸引更多运量。
对于铁路公司之间的兼并,STB监管的重心也有所变化。以前,STB对公司提出的兼并申请,着重审查其是否构成垄断;而今后,STB在判定其垄断与否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兼并是否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降低。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在大规模兼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和反思。如1996年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Up)兼并南太平洋铁路公司(Sp),由于计算机系统故障、企业文化差异等方面原因,曾导致美国南部的大部分铁路运营混乱,给托运人和港口运营公司造成了很大损失。2001年4月STB批准切西滨海铁路公司(CSX)与诺福克北方铁路公司(NS)分拆联合铁路公司(Conrail),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至今尚未完成整合。CSX公司认为,文化差异给企业战略的整合带来了很大障碍,会造成长时间的管理战略混乱;不同的信息系统在重新调整、集成过程中可能造成网络运行障碍,对公司的运营管理和客户利益造成直接损失。2001年6月,STB发布了有关重要铁路兼并问题的新规定,要求申请者提供更多有关兼并符合公众利益的证据,要求提出改进运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可靠性的措施,以及在出现问题时的应急计划和解决方案。并明确规定:在每一兼并运作之后,STB对其正式监督的时间不能少于5年,以便在发生运输服务中断的情况下,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经过近10年大规模兼并,2000年美国一级铁路货运公司仅剩下8家。8家一级铁路公司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东部的CSX公司、NS公司和西部的Up公司、BNSF公司,相互之间形成了较合理的竞争格局,企业规模已足够大,如Up公司、BNSF公司拥有的营业线路里程各达到4万km以上,若计入过轨运营里程,实际营业范围还要大。再扩大兼并,企业减少过轨费用、降低运营成本的空间已经很小,而因整合困难造成的企业效率损失,以及对竞争机制的削弱却可能增加。因此,无论政府和企业,都认为目前更应该关注的是企业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没有必要再进一步扩大兼并。美国铁路客运的重组与发展前景
美国铁路客运公司(AMTRAK)成立以来一直亏损,长期依赖联邦政府给予设备投资和运营补贴。1979年,国会又通过法令,在确定AMTRAK亏损标准的基础上,规定由联邦政府补贴其运营成本的50%。1994年,AMTRAK进行了重组,提出了2002年将联邦补贴减少到零的目标,但实际上公司一直未能扭转运营亏损状况。即使2001年“9·11”事件后铁路客流明显增加,也未能使其摆脱困境。2002年5月,AMTRAK提出“公司终结”动议,后与联邦政府达成协议,由政府向其提供2亿美元贷款,以维持运营至2003年9月。目前,美国国会正在对AMTRAK的重组问题进行讨论,预计年内将作出决定。
在美考察期间,考察团乘坐了纽约-华盛顿的AMTRAK城间列车。车上旅客稀少,车站员工对旅客态度冷漠,一位美国旅客称“他们一向如此,根本没有服务”。另一方面,美国公路与航空运输十分便捷,与铁路客运形成极大反差,旅客也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火车旅行上。运量少、成本高、服务质量差,使得AMTRAK在客运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即使政府每年补贴10亿~20亿美元,仍无法使其摆脱困境。联邦政府已对AMTRAK扭亏失去了信心。STB官员在座谈中明确表示,“提供客运服务不一定依赖AMTRAK”,不希望继续维持这样一个联邦政府所有的全国性铁路客运公司。据FRA官员介绍,可能的重组方案是“终结”AMTRAK,联邦政府不再承担对铁路客运的投资与补贴责任。对于有可能盈利的铁路客运业务,由州政府、地方政府或者私人投资经营,对于难以盈利的客运业务,可以放弃。从市场需求看,可能盈利的客运业务主要集中在东部运输走廊、西部海岸线及南部一些地区,依此估计会形成6~8个客运公司。
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美国铁路客运的市场前景并不为社会也不为政府看好。如果这一重组方案付诸实施,意味着铁路城际客运将从美国部分市场中退出,而专注于局部的盈利性业务,其影响目前还难以充分预计。尽管联邦政府对客运高
速铁路的研究开发投入了相当的资金支持,国会也于5年前就批准了对7个磁悬浮项目开展研究,但这些项目至今仍停留在可行性研究或规划的层次上,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客运需求不足,达不到回收投资所必要的设计运量。如果今后联邦政府不再对铁路客运投资或补贴,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铁路客运的发展,高速铁路前景更不乐观。切西滨海铁路公司(CSX)的经营管理
3.1公司基本情况
CSX是前述美国四大铁路货运公司之一,但其业务领域并不限于铁路货运,还经营公路运输、远洋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以及转运、枢纽、仓储等物流服务。
CSX公司是一个企业联合体,下设若干子公司。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需要清算付费。各子公司本身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内部各业务部门是成本中心或收入中心,其费用支出由公司财务统一支付,目的是控制支出、降低财务费用。如CSXT公司(CSX Transportation,是CSX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从事铁路煤炭运输,小轿车运输,钢材、食品等产成品运输,多式联运。2001年,CSXT营业收入占CSX总营业收入的75%,占总营业利润的78%。)内设机构分为运营,商务,财务与资金管理,人事、法律等综合管理,物资采购5大部分,有关资本投入、资金活动的重大决策,由专门的委员会(Capital-Cash Com mittee)审议作出决定。委员会由运营、商务部门的执行副总裁和工程、财务部门的高级副总裁等人员组成。财务预算由总公司制定,经各部门审查后批准,所有生产率和收入增长的计划在批准之前要经财务部门评估。
3.2 CSXT公司的营销特点
一是重视市场调查分析。营销战略的制定,源于企业对市场定位的准确把握。他们非常重视市场调查分析,工作做得很细。首先,他们研究分析了美国独特的物流结构,认为在物流系统创造的GDp中,原材料与制造环节占36%,而从仓储、配送到销售环节占64%。从各种运输方式承担的运量分析,铁路在前一部分物流链上占据优势。因此,在营销战略上,铁路必须抓住原材料基地、大制造商、物流中心这样一些主要的货源发生地,并努力去适应仓储、配送及零售业发展特点。如货物的集散地要尽量靠近物资配送中心,货场的设计要便于采集、挑选、包装货物等。其次,他们研究分析了与竞争对手之间在运输成本上的差异,由此进一步确定了铁路运输经营的优势领域。在产成品运输这一竞争比较激烈的领域,铁路运输化工产品和钢材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纸制品的运输成本与卡车差不多,而家具运输成本则高于卡车。
二是重视抓大客户。基于对物流结构特点的分析,公司实施了大客户战略,从45000家公司客户中,选择出230家大客户(其运量和收入分别占到公司总量的80%)。他们认为,公司的营销重点不是去寻找新的客户,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寻求服务价值的增值,即通过为这些大客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来获取利润,并运用电子商务、合作合营等方式,力争把小客户发展为大客户。
三是重视公司之间的协作。鉴于铁路兼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公司目前已将发展战略的重心从兼并转向联合,即主要通过与其他大铁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制定联合运价、共享运输资源、协调运营组织,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如对鲜活货物的长途运输,相关公司合作开辟了快速运行线,形成无缝运输通道,大大缩短了中转、运输时间,方便了货主,同时针对公路运输的高运价,适当调高铁路单位运价,增加了公司收入。CSXT还与228家短线铁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依靠小公司灵活、低成本的优势为自己集疏运量,达到双赢。CSXT称自己为“最大的转运服务商”,认为不一定要直接参与运输全过程的经营,更重要的是在自身最具优势的领域发挥作用,获取更大利润。
四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尽管目前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仍然是美国铁路货运的主体业务,但从美国整个运输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美国运输政策的取向看,发展多式联运是方向,也是提升铁路市场竞争力、提高铁路经营效益的主要来源。CSX公司专门组建了多式联运子公司(CSXI),经营铁路/公路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从CSXT和其他铁路公司购买铁路运输服务,经营CSXT公司路网中所有的联运站场,并拥有自己的卡车运输队,为货主提供门到门服务。
CSXI在美国东部拥有32个站场,每天开行78列多式联运班列,在西部与Up公司签定协议,可以得到9个站场的服务。设在杰克逊威尔地区的集装箱枢纽站场1986年7月投入运营,经过多次扩建改造,前后投入3000多万美元,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机械化、自动化管理水平的联运枢纽。在枢纽的进出口都设置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车辆通过进出口时,所有相关信息都自动采集到处理终端,还具有处理运单、检查等多项功能,追踪、查询、安检都非常方便。
3.3 CSXT公司的货车管理
CSXT每天在线路上运行的货车有23万辆,其中公司拥有产权的约占50%,主要是敞篷漏斗车、敞车、棚车等;货主自备车约占46%,租赁外部车辆(包括外公司车辆、外国车辆)约占4%。使用货主自备车,公司一般在运价上给予优惠;租赁外部车辆,通常按每天10~20美元的标准支付租赁费。公司货车运用的特点,一是车流不均衡,据介绍公司约95%的车辆卸车后空返,空驶率较高;二是大部分的整车运到后都是在专用线上由货主负责卸车,停留时间较长;三是租赁车辆的范围不大,一般大宗货物列车、固定往返列车都是自有车辆或货主自备车,而将租赁车辆范围尽可能缩小在自身没有的专用车辆上。
鉴于以上特点,公司货车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车辆利用率,尽量减少非运用车,减少滞留时间,加快车辆周转,以降低车辆运用成本。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专门成立了跨业务部门的车辆管理委员会,及时协调处理车辆使用调配中的问题。二是细化车辆运用指标的分析,专门设计了车辆运用周评分卡,并将车辆在货场、编组站、牵引等各个环节上的作业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挖掘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三是解决专用线上货主卸车慢的问题。公司找出卸车滞留时间最长的50家货主,制定了专门的改进计划,帮助其提高效率。过去3年来,公司在货运量增长的情况下,运用车总数逐年下降,货车周转时间由23天缩短至21天,空车率降低了6%,对客户要求的满足程度达到95%。2003年的目标是进一步将车辆周转时间缩短为16.6天。几点启发和建议
美国铁路与中国铁路处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国情、路情有较大差异。但美国铁路在一百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努力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国铁路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感到以下几点尤其值得认真研究。
4.1依法加强监管,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美国政府对铁路行业的监管经历了一个从严格管制到放松管制的变化过程,对铁路及整个运输系统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考察了解这一变化过程,我们感到: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监管,但如何正确有效地发挥监管作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政府监管也要适应市场变化。近20年来,美国铁路货运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较好的经营效益,与政府放松管制有直接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政府监管的否定,而是在监管的指导思想、监管的力度和方式上进行相应调整。其基本原则是,对市场能够起作用的领域尽可能放开由市场调节,而对可能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可能损害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加强监管。在经济方面,美国政府仍然要对铁路的某些垄断性运价实行监管,对企业兼并行为进行审查;在安全方面,更是从未放松过监管。目前中国铁路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既要认真汲取美国政府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铁路管制过严,严重削弱了铁路竞争力的深刻教训,又不能完全照搬目前美国放松铁路管制的政策。要从现阶段中国铁路经济转轨的特点和运输市场结构特点出发,研究确定适宜的监管力度、方式及范围,并随着市场的发育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第二,政府监管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建立多方面的监督制衡机制。美国是一个高度法治化的国家,有关政府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并逐步形成了立法、司法、行政、舆论等多方面的监督制衡机制。无论是监管者、被监管者还是监管的监督者,都要依法办事。法律不仅规定了监管的权利和责任,而且严格规定办事程序,体现公开透明,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目前我国有关铁路监管的法律法规非常欠缺,1991年《铁路法》出台时,政府监管问题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加之受铁路政企合一体制影响,现行铁路行政法规及规章中,有关监管的规定几乎是空白。随着铁路改革的推进,依法加强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愈益突出,应当加强对国外铁路监管法律法规的学习借鉴,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4.2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把握铁路企业重组趋势
1980年美国放松铁路管制后,大铁路公司之间出现了兼并趋势,一级铁路公司数量从1980年的38家减少到目前的8家,其中4家主要的铁路公司构成了美国东部、西部各有两家公司竞争的格局。兼并带来企业规模的扩大,好处是可以减少公司之间的过轨清算费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少运输衔接上的困难,更好地为货主提供“无缝隙运输”服务。但美国铁路的实践证明,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从企业角度看,管理规模扩大,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管理成本相应提高。特别是企业文化的融合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整合,会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推进,影响运输秩序和运输安全的稳定。从市场角度看,由于美国其他运输方式对铁路的竞争压力很大,铁路公司的兼并不会产生总体性的垄断,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如中西部)、部分大宗货物运输领域也会重新形成垄断局面,影响货主利益。从监管角度看,需要根据兼并中出现的不同问题,确定监管的重点目标,但基本的原则是在提高铁路企业竞争力、维护货主及社会公众利益、保护市场竞争机制三者之间寻求政策平衡。我国铁路也将面临企业重组的重大变革,如何通过重组形成企业的合理规模,是一个直接关系未来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特别是对运输协调、安全保障、市场平衡及竞争机制的建立等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
4.3着眼于未来,加快铁路的全面创新
美国铁路历史上曾有过很辉煌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铁路开始走下坡路。1980年放松管制后,货运经营状况好转,而客运至今未能摆脱困境。其中有市场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铁路自身的内在原因。货运在竞争的压力下,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努力挖掘自身创新潜力,发挥大宗货物运输优势,积极开发多式联运,适应了现代社会物流发展趋势,赢得了市场;而客运长期依赖政府补贴,企业没有足够的创新激励,新技术发展缓慢,结果面临着“终结”的命运。两相对比,更能感到创新对铁路这样一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我国铁路这几年在客运创新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显示出发展的勃勃生机,同样说明了这一道理。但从总体上看,中国铁路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步伐。特别是在未来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产业结构和运输市场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铁路不能满足于既有的运输优势,必须抓紧全面创新,以适应整个社会物流发展趋势。在这方面,美国铁路积极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目前国际上集装箱多式联运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开放,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以推动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铁路
我国铁路运输与管理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改进策略
钱尚宇
摘要:提出铁路运输安全研究的存在问题,将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总结。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和策略。
关键字:影响因素;安全分析;解决建议
一、核心概念界定
铁路运输安全的概念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影响国防建设和对外商贸、外事等活动。因此,铁路具有较大的社会属性。铁路历来强调社会效益也基于此。铁路运输安全主要包括人身、行车、旅客、行包、货运、路外、设备、消防等方面的事故防范与处理。其中对社会影响最大的要数行车事故。因为行车事故往往伴随着铁路职工和旅客的伤亡,货物的损毁以及铁路设备的损坏。因此,铁路行车安全是路内外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铁路内部对各级进行考核最重要的综合质量指标。
二、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和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一)铁路运输行车安全
铁路行车事故按性质分为重大、大、险性、一般事故四个等级。2000年新颁布的《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增加了特别重大事故。其主要根据是在事故中人员伤亡,机车、车辆、线路等铁路设备损坏的程度和铁路行车正线中断时间的长短,以及潜在的危险程度(将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的各种损害)。就目前来说,铁路的规章、制度、标准、措施是比较全面的。但是,还不能说己天衣无缝,即按章办事仍有发生行车事故的可能。铁路尚有一部分行车事故难以列责就基于此。铁道部从1994年起着手安全基础工作的整顿和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是史无前例的。但是,每年发生的行车重大、大事故数量一直在20件左右徘徊。为适应社会的需要,铁路连续三次大提速,从行车安全的角度讲,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加大了,事故的后果将会更加严重,对铁路来讲行车安全前瞻更趋严峻。
(二)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铁路安全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严字当头,铁的纪律”。安全管理的方法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和“实现对人的行为控制”。由此,铁路各部门都有一整套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纲领性的有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行车组织规则”,各基层站段的“行车组织工作细则”(分别称为“技规”、“行规”、“站段细”),以及以此派生的各专业、各种各类的规章、规范、标准。由于从认识上,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两违”,主要责任人是工人。所以,在具体操作上就形成了由各级干部抓控制工人“两违”的总体思路和方法。铁路各级干部下生产一线抓工人“两违”已形成制度,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项目,定数量,定标准(称为“五定”)。没达到要求则减免奖金。有些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工人们为了避免被扣奖金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变联控为联防;采用情感攻势;对干部行踪进行跟踪通报等。
三、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运输从业人员主观判断错误的影响
1.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来看,绝大部分行车事故的发生,都与人有关,或者说是人的失误所造成。如果我们有章不循,无章可循,违章不究,违章指挥,甚至有问题没发现,发现问题不处理,处理问题不落实等等的问题。即使是设备引发的事故,也存在用、管、修方面人的失误。破坏性事故也有防范上人的失误。从这个侧面看,安全管理的核心应当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但是,从另一个侧面看,我们下了大力气在人的控制和管理上,为什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的事故原因
分析中就可以发现,很多事故责任者无论从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还是业务素质等方面都无可 挑剔。但是,也发生了该确认没确认、该注意没注意、该盯住没盯住而引发的事故。如果从 人的生理、心理上去分析,尽管这些事故是因人的失误所造成,但又怪不得人。其原因是人 的注意力集中以30min为限,人的思维、行为受生理节律干扰,潮汐对人的生理、心理有 干扰,偷懒是人的本能和人对危险信号的反应需要时间等等。铁路有一句话“违章不一定 出事故,事故都是违章造成的”。从另一个侧面看,这句话也说明事故有其偶然性。事实上, 在安全管理方面,对人的控制是最难的,常常是最无效的,因此也是最无奈的。如为了防止列 车追尾和正面冲突事故,使用机车自动停车装置,本来应当是很有效的。但是,使用该装置后 事故仍然频频发生,其原因就是司机为了打吨而停用该装置。
(二)运载工具和运输设备意外失控的影响
1.在铁路安全管理中,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铁路安全控制设备的运用,事故的控 制力度不断加强。如铁路行车的信号、联锁、闭塞设备,从20世纪50年代的臂板信号发展 到色灯信号、机车信号;从路签(牌)闭塞发展到自动闭塞、调度集中;从机械联锁发展到 电锁器联锁、继电器联锁、微机联锁。不仅为行车作业人员创造了越来越好的工作条件, 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行 车安全。近几年,在机车上安装了类似飞机“黑匣子”的设备,能随时记录机车操作情况。司机退乘时要检查、分析记录内容。从而使司机的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故意关闭机车自动 停车装置的行为也得到了遏制。再如四大干线3次大提速,对行车安全带来了不利因素(特 别是道口事故)。通过在铁路线两侧加装围栏、平交道口改立交,使道口事故和因行人、牛 只横过铁路造成的事故大幅度减少。(国外对高速铁路采取全封闭,几乎没有事故记录。采 用全自动控制道口,也很少发生道口事故。)此外,如编组站的调速和货车超偏载仪的使用、升级,使行车事故也明显减少。
以上情况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用机械设备进行控制,能最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目 前,由于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先进的设备无条件使用,有些设备还存在一定的缺 陷,有些设备在使用前缺乏综合考虑,使一些事故尚有存在空间。这些都说明对“机”的控 制是最可靠而有效的,其潜力也是很大的。(三)铁路运输外部环境意外突变的影响
对安全来讲,环境的概念是广义的。它应当包含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建国以来第四次事故高发期。每次事故高发,都与社会环境直接相关,在此就不赘述。当然,社会环境有大小之分。在同样的大环境下,如果小环境能够建设好,事故还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目前,很多事故从表面上看是职工“两违”造成的,究其内涵,很多是职工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得过且过、该管不管、该干不干、马虎大意造成的。自然环境对铁路的影响极大。尽管目前对自然环境的控制还显得乏力。但是,如果通过投入适当的设施予以改善,还是可以起到一些弥补作用的。在此就不详述了。工作环境对铁路行车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如站场照明,照度不足就不行。有些地点照度虽够,但是光色不合适,同样会给安全造成隐患。当前普遍使用节能型的冷光源高压钠灯,其黄色灯光令人感到昏昏欲睡。对需连续工作12h的行车职工,要始终保持精神集中,认真确认,确实有相当的难度。此外,如果能多从科学的角度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无疑会对安全工作带来直接的效果。家庭环境对职工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影响而干扰他们工作时的心态,也需要予以关注。由此可见,环境因素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与安全生产都有较大的关系。综上所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虽然事故的主体是人,但是,对“人”的控制是最不稳定的,对“机”的控制是最有效的,对“环境”的控制从宏观上是最重要的。
四、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改进策略
(一)完善铁路运输安全的管理制度 1.完善安全目标责任制度
每年初制定安全管理工作安排和工作目标,确定了全年安全目标进而下达全年安全工作要点及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推进计划和保证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岗位和个人。保证安全目标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员工完成安全目标责任制度的积极性。
2.贯彻岗位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1“一岗双责”,即各级行政(业务)干部和班组长,在负责抓好安全管理的同时,负责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2、“一班全程”,思想工作制度,即班前看情绪,思想工作做在先;班中作业看表现,互相鼓励多提醒;交班看小结,找准问题有措施。
通过“一岗双责” “一班全程”这些岗位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保证,我们要努力贯彻,积极响应做到责无旁贷。3.完善安全教育制度
各站段每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季节性防范、违章违纪分析等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制度的贯彻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根据每个月的不同安全教育内容和目标制定不同的教育制度,这样可以吸引员工的注意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完善安全信息反馈分析和通报制度
安全信息反馈分析和通报制度各站段根据事故的种类建立信息的反馈途径,将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送到领导手中,以便做出及时处理,应对突发事件,事后要有安全通报。完善安全信息反馈通报制度可以再第一时间内做出调整策略,这样可以把铁路安全运输损失降到最小,不仅可以为国家减少损失还可以保证人员安全,做到以人为本。5.建立教干部职工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制度 建立教干部职工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制度,可以调动员工贯彻铁路安全运输的积极性,可以有效的贯彻上面的相关策略,可以及时发现安全信息的遗漏之处,可以及时作出弥补干部职工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强化作业标准化的落实,增强干部的管理水平,干部以科室为单位组织业务学习。6.完善班组管理制度
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可以产生竞争机制,激发铁路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质量。由车站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班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双达标”一体化考核办法及班组长考核办法;针对行车工作的季节性特点提前进行各工种的专题培训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双达标一体化考核”,竞争上岗。
(二)建设实际的铁路安全文化 1.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通过安全文化的引导,使各岗位工作人员把安全生产的价值与自身的劳动价值和人生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崭新的安全伦理道德和行规范,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2.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我们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势,引导职工们积极地为企业的安全工作献计献策,从而形成一个富有实效性的、多元化、立体化、全员化、自约化的安全管理机制。3.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铁路安全科学技术要转换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第一生产力,就要利用安全科 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4.营造安全的氛围
要在工作的各个部门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建立起职工共同的安全需求和价值取向,使每名职工将自己的行为自然地用安全文化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 张殿业,耿志修,王家驹,等.铁路运输)))铁路行车安全理论及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2] 马国忠.铁路运输系统结合部子系统的结构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94, 29(2): 218)222.[3] Mannering Fred, Mark Hallenbeck, Jodi Koehne.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s: A Summa-ry[R].Washington: Washington State Transportation Center, 1992.[4] 吴培德,苑双军.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的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5, 19(增刊): 50)53.[5] 王启峰.强化事故救援组织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1, 23(8): 34)36.[6] 中国铁路安全大全编委会.中国铁路安全大全[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2.[7] 廖济广,谷鸿溪.论铁路安全管理现代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5, 5(4): 1)6.[8] Hauer E.On the Estimation of the Expected Number of Accidents[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1996, 18(1):1)12.[9] 黎国清.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J].中国铁路, 2001,(7): 15)18.
第四篇:铁路200
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信号部分
第四节 信号、通信
基本要求
第51条 车站联锁应逐步改造为计算机联锁。车站联锁设备应具备与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或调度集中系统、车站列控中心设备的接口能力,安全信息传输应采用冗余配置的专用信息通道。
第52条 闭塞设备采用速差式自动闭塞。双线区段自动闭塞应具备正向自动闭塞,反向站间闭塞行车功能。
第53条 自动闭塞应采用符合CTCS-2级列控系统要求的设备。闭塞分区的划分既满足200~250km/h动车组控车要求,又满足四显示自动闭塞的行车要求。
第54条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应全程联网,具有远程诊断和故障报警功能。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
第55条 应装备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有条件时,应装备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
第56条 TDCS/CTC的车务终端与车站列控中心终端合并设置,具有列控操作和显示功能。
TDCS/CTC的调度员终端应提供限速调度命令的统一模板,实现限速调度命令的输入编辑、显示、回执功能。
第57条 CTC在信号设备控制与行车指挥方式上设有分散自律控制与非常站控两种模式。分散自律控制模式是用列车运行调整计划自动控制列车进路,并具备人工办理进路的功能;非常站控模式是当调度集中设备故障、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或行车设备施工、维修需要时,转换为车站控制台人工控制的模式,调度中心不具备直接控制权,系统完好时应具备TDCS功能。
第58条 在调度终端、车务终端、车站控制台上设置CTC控制模式状态表示灯:
1.红灯亮:表示非常站控模式;
2.绿灯亮:表示分散自律控制模式;
3.黄灯亮:表示允许转回分散自律控制模式。
第59条 分散自律控制模式转向非常站控模式不检查任何条件,但向列车调度员进行
提示报警;非常站控模式转回分散自律控制模式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
1.CTC设备正常;
2.非常站控模式下没有正在执行的按钮操作。
第60条 TDCS/CTC与无线通信系统结合,应能实现行车凭证、调度命令、接车进路预告信息、调车作业通知单等向机车的书面可靠传送,并能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获取车次号校核、列车停稳、调车请求、签收回执等信息。
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第61条 CTCS-2级列控系统是基于轨道电路加点式应答器传输列车运行许可信息并采用目标距离模式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包括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
第62条 列控车载设备由车载安全计算机(VC)、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STM)、应答器信息接收单元(BTM)、列车接口单元(TIU)、记录单元(DRU)、人机界面(DMI)、速度传感器、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天线、应答器信息接收天线等部件组成。
列控地面设备由ZPW-2000(UM)系列轨道电路、车站电码化、应答器和车站列控中心(包括地面电子单元LEU)等设备组成。车站列控中心应具备与车站联锁系统、TDCS/CTC、微机监测等系统的接口。
第63条 在进站端、出站端及区间适当地点设置点式应答器,必要时设置特定用途的应答器。
第64条 在CTCS-2级区段与CTCS-0/1级区段的分界处,应设置级间转换应答器并增加防护措施,以实现列控车载设备与LKJ之间的转换。
在级间转换应答器组对应的线路左侧设级间转换标志。该标志采用涂有白底色、黑框、写有黑“C2”或“C0” 标记的反光菱形板及黑白相间的立柱。如下图所示:
第65条 动车组在CTCS-2级区段按列控车载设备方式行车;在CTCS-0/1级区段和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机车信号故障除外)、列控地面设备故障情况下的CTCS-2级区段,按LKJ方式行车。
按列控车载设备方式行车时,LKJ仍应有线路数据、运行状态和司机操纵等显示记录功能。
第66条 动车组按LKJ方式行车时,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65km/h(167km/h报警,170km/h启动常用制动,175km/h启动紧急制动)。
第67条 列控车载设备采用设备制动优先模式。
第68条 列控车载设备有完全监控模式(FS)、部分监控模式(PS)、目视行车模式(OS)、调车模式(SH)、隔离模式(IS)和待机模式(SB)等六种。
第69条 完全监控模式是列车在区间(含车站正线通过和侧进直出)和车站接车作业时的正常运行的模式,列车按高于允许速度2km/h报警(对于道岔侧向限速和临时限速,达到允许速度值时报警)、5km/h常用制动、10km/h紧急制动设置。列控车载设备根据控车数据自动生成目标距离模式曲线,司机依据人机界面(DMI)显示的列车运行速度、允许速度、目标速度和目标距离等控制列车运行。
第70条 部分监控模式是列车侧线发车和引导接车时的模式;当列控车载设备接收到轨道电路允许行车信息,而缺少应答器提供的线路数据或限速数据时,也进入部分监控模式。
在部分监控模式下,列控车载设备给出如下限速值:
1.侧线发车,列控车载设备接收到的轨道电路信息为UU码时,人机界面(DMI)显示固定限速值45km/h;接收到的轨道电路信息为UUS码时,人机界面(DMI)显示固定限速值80km/h。
2.引导接车,列控车载设备接收到的轨道电路信息为HB码时,人机界面(DMI)显示固定限速值20km/h。
3.当列控车载设备接收到轨道电路允许行车信息,而缺少应答器提供的线路数据或限速数据时,最高限速值为45km/h。
第71条 目视行车模式是司机控车的固定限速模式,限速值为20km/h。列控车载设备显示停车信号停车后,司机按压专用按钮使列控车载设备转入目视行车模式。
第72条 调车模式是动车组进行调车作业的固定模式,限速值为40km/h。司机按压专用按钮使列控车载设备转入调车模式。只有在列车停车时,司机才可以选择进入或退出调车模式。
第73条 隔离模式是列控车载设备控制功能停用的模式。列车停车后,根据调度命令,司机操作隔离手柄使列控车载设备转入隔离模式。若列控车载设备能提供机车信号,可人工转换为LKJ控制列车运行。
第74条 待机模式是列控车载设备上电后的默认模式。待机模式不由司机选择,列控车载设备执行自检和外部设备测试后,自动处于待机模式。在待机模式下,列控车载设备正常接收轨道电路及应答器信息,同时无条件输出制动,司机不得移动列车。
第75条 列控车载设备六种模式之间的转换见表3。
表3 列控车载设备六种模式之间的转换
转换模式
当前模式 完全监控模式 部分监控模式 目视行车模式 调车模式 隔离模式 待机模式
完全监控模式 - 自动 人工 人工 人工 -
部分监控模式 自动 - 人工 人工 人工 -
目视行车模式 自动 自动 - 人工 人工 -
调车模式 - - - - 人工 人工
隔离模式 - - - - - 人工
待机模式 - 人工 - 人工 人工 -
注:调车模式、隔离模式须人工转换为待机模式,然后才能人工转换
好人提供快侃侃
第五篇:英国、美国铁路改革情况
英国铁路
以前是国有经营,1993年通过铁路改革法案,94年实施,97年完成,原来的国营铁路被拆分为120多家私营企业,私有化极为彻底。私有化之后,97-02年的5年期间,接连发生13起严重事故,死亡59人,数百人受伤,民众要求铁路收回国有的呼声越来越高。
私有之后,英国铁路系统暴露出三个致命问题,一是各公司只看重短期利益和股东权益,基础投资严重不足;二是路轨公司为节约成本,路轨建设和铁路服务水平低下(罢工、停运、大面积晚点非常频繁);三是经营状态不佳,私有化后只有两年的时间削减了政府补贴,99年后基本靠政府补贴度日,总负债33亿英镑。鉴于这些问题,英国政府不得不重新施行铁路国有化,在2002年成立Strategic Rail Authority(铁路战略管理局)对铁路的进行监管,并控制特许经营牌照的发放,2004年完成由具有政府背景的NetworkRail公司对铁路维护权的收购。目前,英国铁路的经营属于政府强力监管下的有限的私营,属于私人部门提供服务的公共运输部门,政府控制着铁路的发展架构和预算,铁路网络建设有强烈的国有企业色彩。
实践证明了,英国铁路的私有化经验是失败的,它的教训远多于经验。
美国铁路
美国铁路,不错,美国铁路的私有化程度很高,但是你会发现,美国铁路普遍比较老化,二战之后全美几乎就没有新的路网建设,在全球铁路都开始实现电气化的时候,美国还是传统的柴油机车,平均
时速不到100KM。美国铁路运输相对发达国家甚至中国,都极为落后。一方面是美国高度发达的公路运输(比如州际高速公路网),导致铁路运输的竞争力相对不强;另一方面,也恰恰是铁路的私营,导致铁路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美国的铁路线每年是减少的,而不是增加的,只拆不建。
这种格局,和英国私有化之后铁路服务水平低下的原因是一致的,就是因为私营企业只追求短期利益,没有动机推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美国铁路至今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可以说,美国铁路在1920年达到发展高峰,其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面说的还主要是货运。美国的客运也是国企“Amtrak”(美铁)经营,美国铁路私有化程度那么高,为什么会出现美铁呢?美国客运从1930年起,除了二战期间那几年,就一直处于亏损,客运成为各铁路公司的沉重包袱,和中国现在一样,各铁路公司都是用货运补贴客运,到70年代,因为一些铁路公司实在无法承受,要求砍掉不赚钱的客运线路。美国政府为了保持铁路客运这一“公共服务”,才被迫成立了美铁,以政府补贴价维持线路的运营。至今,美铁仍然享受着高额的政府补贴。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企图通过私有化来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是行不通的。
“铁路私有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幻觉,中国铁路如果现在全盘私有或全盘市场化,就会立即出现三个显著的后果:
1、车票充分提价;
2、不赚钱的线路没有车;
3、入藏铁路等通向边远地区的路
线将不会出现。
因为铁路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私有虽然可以提高竞争,但在公共领域却会造成市场失灵。这就是铁路不能简单私有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