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银行发展
2010:
排名 银行名称 国家 一级资本 1 美国银行
美国 160387.8 2 美国摩根大通公司 美国 132971.0 3 花旗集团 美国 127034.0 4 苏格兰皇家银行 英国 123859.0 5 汇丰集团 英国 122157.0 6 美国富国银行 美国93795.0 7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91110.5 8 法国巴黎银行 法国
90648.4桑坦德银行西班牙81577.8 10 巴克莱银行 英国80586.7 11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日本77218.1 12 劳埃德银行 英国77034.0 13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法国 75504.3 14 中国银行 中国 76667.0 15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71973.9 16 美国高盛集团
美国
64642.0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 意大利56244.9 18 法国BPCE银行 法国54141.2 19 法国兴业银行 法国 49989.9 20
德意志银行
德国
49576.4
从现在起全球金融世界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为欧美所统治,而是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走势,会出现更多背景多元的市场竞争者。正如《银行家》杂志所言,这一场全球游戏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新的世界秩序将展现银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前20年: “重心东移”或可概括至少过去20年来全球银行业的变化,而20年后这一格局将完成由单极向多元的转变,进而形成一种东西方平分天下的均衡状态。北美、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西方发达经济体银行境遇明显每况愈下,从1990年的778家下跌到2000年的703家,再到2010年的588家;与此同时,除日本外的亚洲银行业却在全球舞台上迅速扩张,从1990年上榜的104家增加到2000年的150家,再到今年的221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的银行从1989年的只有8家上榜增加到2009年的52家,再激增至今年的84家,20年间增加了近10倍。事实上,除西方银行业在千家银行排名中占比不断缩水外,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银行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参与到顶尖银行的竞争中。其中,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在内的“金砖四国”银行上榜数从1989年的43家增至2009年的130家,再到今年的146家,增加了两倍多;中东地区1990年仅有58家银行上榜,这个数字到2009年增加到了88家,今年继续扩大为90家。而包括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和南非在内的一些国家银行也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这些国家2010年有57家银行进入排名,较10年前的20家翻了一番还多。唯一的例外是拉美地区的银行,2010年入选千家银行的数量由十年前的50家下降到现在的44家。
从上面的数字中不难看出,全球银行业的天平正在发生变化,新的全球秩序正在形成。分析人士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西方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数十年间,财富与人口占比分配不公的现象虽然依然存在,但较之冷战结束以前已有所改观。这种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东方银行业出现加速成长态势,而越来越多排名靠后的西方银行则处于不断被赶超的位置。
后20年:“东盛西衰”营造多极格局《银行家》杂志认为,2020年千家银行排名将进一步证实眼下银行业重心从西到东的转移,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银行业预计将有强劲增长,而西方银行则将继续衰落。这一判断仍然是基于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东西方经济及人口力量对比变化得出的,同时还考虑了本轮金融危机对东西方国家的不同冲击。
第二篇:智能银行发展
智能银行发展情况
一. 工商银行智能银行发展情况
“智能银行”,是指可以提供全天候自助和远程人工服务模式的智慧型银行。与传统银行网点不同,智能银行的大部分业务均可通过智能自助设备完成,实现了全天候自助和远程人工服务。传统网点的自助机具通常包括ATM、查询缴费机、转账汇款机三种,而智能银行机具种类更加丰富,其中智能终端和产品领取机相配套。工商银行智能银行网点引入了很多功能丰富的自助设备,通过网点人员现场引导和远程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先进的智能银行设备技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和生动。
工行智能银行的设立在内部区划、自助设备摆放、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上都充分考虑了客户的便捷需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客户比较复杂的需求,有些智能型网点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柜面金融服务模式。进入网点,首先看到的是虚拟迎宾屏,客户可以通过手势或触碰,翻页查阅网点平面示意图,快速确定在网点办理业务的路径。客户在智能终端上刷二代身份证或银行卡,选择需要办理的业务种类,大堂经理即通过”移动助手”的智能判断,引导客户进入下一个业务处理环节。如果网点等候人员较多,客户还可以查阅到附近网点及交通和设施信息,选择周边近距离的网点去办理业务。其中智能终端集合了预填单、叫号排队、理财产品购买和查询、特殊业务授权等功能。比如在智能终端选择开卡,自助输入相关信息后,大厅的工作人员会拿着Pad过来对身份对应信息进行验证。然后引导客户拿着身份证到产品领取机,插入身份证,输入刚才设置的借记卡密码,核对无误后即可从领卡口拿到新卡,从进网点到办完卡,10分钟不到。智能终端还可提供理财、转账汇款、现金业务申请、补登存折等业务。智能自助设备可以覆盖大部分的个人非现金业务,比如智能打印机可查询余额,打印转账回单、缴税回单、交易明细,自助结汇机能支持2500元以下美元、英镑、欧元三种外币的直接兑换等等。目前工行智能银行个人和对公的部分复杂现金业务,如超过50万的大额转账等仍需在柜面办理,但柜面压力明显减少。
工行智能银行既可以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更带来了全新的客户体验。也可以释放出部分柜面人力,投入现场服务,如引导、产品推介等,将支行从“交易处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减少成本。
二、对我行智能银行发展的建议
智能银行是互联网时代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工商银行智能银行正是工行改造传统服务,将互联网思维向线下移植的尝试。我行应紧紧跟随工行步伐,沿着这个思路,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我感觉工行之所以可以这么大刀阔斧的推行智能银行的发展,与其自有的一套对风险把控的标准有关。所以我行若想转型,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完善系统风险把控与程序设计,不要占用过多的柜台人力去做没必要的风险较低业务。把更多的业务放在智能终端机上进行,解放柜员生产力,减少柜台压力,释放出的人力就可以用于现场服务、营销和咨询,从而给客户带来更优质、快捷的服务,促进网点从“交易处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争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配合我行新上线531系统发展的一套全新的金融服务电子设备,做好转型。
清河支行 2015-8
第三篇:发展民营银行[范文模版]
摘 要: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共同面临的经营失败成本外化、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如何动态监管及时化解潜在风险等三个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包括现有银行体系的改造与民营银行的新建、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硬化和公平与效率问题。
什么是民营银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营银行,如何发展我国的民营银行是近年来全社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不同的学者在有关民营银行的一些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对这些分歧如果不能形成大致统一的看法,尤其是政策当局如果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形成正确认识的话,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就有可能走弯路。为此,本文也想就民营银行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一、民营银行的界定
究竟什么是民营银行,这是民营银行争论的首要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民营银行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类。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这三个定义都是从一个侧面罗列了民营银行的特征,但未能对民营银行的本质特征形成全面的认识。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资产结构是相互作用、彼此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有什么样的产权结构,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治理结构,有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就有由此决定的资产结构。对民营银行我们不能强调三者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内在联系。我认为,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者构成的统一体。对这四者的任一偏离都将是不完善的。所谓民有,就是指银行的产权属于民间投资者;所谓民治,就是指由民间投资者决定公司的治理;所谓民责,就是指民间投资者对银行的经营成败负全责;所谓民益,就是指导银行经营的利益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配。因此,我认为所谓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所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1.民营银行是金融企业,而不是一般的企业。金融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它是一个高风险的、公共性的企业。所谓高风险是因为它直接涉及金钱的借贷,而借贷的基础是信用,而信用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信用关系的中断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所谓公共性是指金融业的影响是外溢性的,会波及全社会。因此,对待金融企业要有特别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较之一般企业更严更苛刻。2.民营银行又是一般企业。把银行理解为特殊行业的同时不能忽视了银行的企业属性。企业属性就是指从事银行业务也是一种商业行为,追求的是盈利,但也面临着失败的风险。3.当今世界各国都没有找到有效处理好银行业既是特殊企业又是一般企业的办法。在强调“特殊性”时,容易采取银行国有的办法;在强调一般性时,又对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造。有的国家虽然坚持银行私有化的道路,但采取的各种相关政策措施又无形中将私有银行的经营约束条件软化了,变成利益上、治理上、产权上是民有,但实质上的经营成本又透过政府救助而外化给了社会,致使银行体系始终逃脱不了“周期性失败”的困扰。如美国,每隔十来年时间就要来一次银行危机。
中国的银行业走的是一条国有化的道路。现在这条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民营化改造的呼声也随之而起。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冷静地回顾和反思各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寻求对策,真正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银行业发展大势,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民营银行发展之路。
二、中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必须认真考虑如何避免世界各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共同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三个共同的问题:
一是银行无论私有、公有,都存在一个经营失败成本外化,最终用纳税人的钱救助的问题。
在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下,对经营失败的银行最直接简单的处置办法就是破产清算,由股东、存款人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来承担破产的损失,无需动用政府的财政资金补贴,纳税人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这既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又可以促进监管的效率,防范因政府财政性救助而引起的道德风险。然而,实际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银行业所具有的公共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银行风险极易在行业之间相互传导,产生共振,银行的倒闭会引起社会公众信心危机,进而会冲击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大多数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不会对银行倒闭坐视不管,都或明或暗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结果是银行经营失败的损失导致了政府的准财政赤字,而这些损失最终以高税率或增发货币形式落在全体纳税人的身上。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爆发的银行危机中,各国政府都无„例外地付出了昂贵的处置成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对部分国家银行危机的成本统计分析表明,银行危机爆发后重组银行的成本,包括直接由政府注入银行的资金、信贷、债券等财政成本和类似汇率补贴一类的准财政补贴,在有的国家金融危机的处置成本占到GDP的40%以上,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30%以上。如90年代初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期的匈牙利,政府推动对国有银行的集中整顿来解决银行业危机,在财政预算中为冲销银行不良贷款而单列了一块预算。据统计,1993,至1998年,匈牙利政府为重整企业和银行债务以及对银行注资,发行了3600亿福林(约合39亿美元)的20年期低息政府债券,约占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仅此项产生的利息支出在1994年就占CDP的1.2%,占财政支出的3.5%。即使在以市场为基础、高度私有化的美国,银行系统几乎全属于私人所有,但大量的银行损失仍要靠预算拨款,或在财政担保下向保险基金借款来进行融资。在1981年到1991年间,美国有超过1400家储蓄机构和1300家银行破产倒闭。这次储蓄机构危机的成本在315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之间,重组信托公司(BTC)到1991年底为止收购了357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处置了其中的2280亿美元的资产,而美国政府为此支付了超过12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
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机制,对存款人的保护事实上超过任何发达国家。从90年代至今在对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实施市场退出中,无论采取行政关闭,还是业务托管、或是并购重组,破产金融机构的债务清偿都由国家一家承担,个人债务全额兑付,有些甚至单位债务也全额兑付,有的充其量停息延期兑付。据估算,我国为此而付出的处置成本也不少于千亿。
在我国发展民营银行一开始就要考虑如何防止其经营失败的成本外化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按权利义务对称的原则经营失败成本要由股东、债权人承担,不能转嫁给政府。事实上,这很难做到。而民营银行与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经营的风险性相对突出,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即使放手让这些新生金融力量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存在部分机构要失败的问题。特别是1998年“广信破产事件”和海南发展银行被行政关闭事件,以及1998—2000年间对各地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的清理与重组,打破了我国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这些事件令社会公众对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非国有银行的预期和信心发生动摇。相比之下,国有银行不仅获得了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用以补充自有资本金,以及国家财政直接核销巨额呆坏账准备金,而且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总额达1.3万亿元的不良资产。这使人们形成了国有银行“太大不宜倒”的固定预期,使全社会金融资源进一步向国有银行转移。统计数据表明,从 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相对于国家银行体系(包括四大银行和三大政策性银行),非国有银行在我国新增贷款中所占的比例不升反降,说明非国有银行部门的发展不是加快了,而是放慢了。而且金融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存款就会向大银行搬家,民营银行将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这种状况的存在对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对维系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也不利。
因此,要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首先就要考虑如何科学构筑隔离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有效防止金融机构失败风险外化和扩大,降低全局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维系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和解决公众信心问题,为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银行业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可能引起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用公有制解决了公平性问题,却无法获得满意的效率;用私有制解决了效率问题但可能由此引发垄断而影响公平。
为了避免国有银行的低效和风险,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对国有银行及其整个银行体系进行私有化改造,放松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但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必然会出现大量资金向少数几个金融集团集中的倾向,结果是银行业从国家垄断变为私人寡头的垄断。这种垄断破坏了在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大金融集团拥有操纵市场价格、控制市场信心的能力,金融市场上的信息处于高度的不对称状态。中小银行在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中无疑会处于劣势,金融市场失灵使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状态。
上个世纪80年代土耳其金融改革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由少数银行所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市场进入门坎的解除,若是新银行规模与数量不足以挑战既有银行的市场地位,则对整体市场结构与效率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在金融改革之前,土耳其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在金融业的改革之后,银行业的集中度虽有所下降,但银行市场被改革前已有的主要银行,包括国有银行和少数具有垄断性市场势力的民营银行所垄断的格局事实上并未得到改变。国有银行,尽管经营和管理效率并不高,却仍然占居国内银行业市场的主导地位甚至垄断性地位;那些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私营银行,同样相当程度上以其同政府的特殊关系来确保其市场地位,结果整个土耳其的银行业呈现为非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对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外资或当地的新进入者进入土耳其银行业市场后,并未明显使当地的银行市场竞争加剧、效率提高,原因就在于当地的原有大银行规模巨大,某种程度上获得政府的支持或至少没有来自于政府的有效抑制;同时,垄断者之间利用垄断地位互相协调市场价格却并未受到制裁,使主要银行获取了高额利润;新进入者的规模不足,导致新进入者难以与原有的银行进行有效的竞争。而土耳其中央银行对于问题银行,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私有银行,从来都只是采取政府资金支持而非清理整顿甚至让其倒闭退出的方法。正是由于土耳其银行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市场失效问题和不彻底的金融改革,使得九十年代末的最新„轮改革在仅仅推行了数年便遭受到银行危机的沉重打击。
伴随银行自由化、民营化而来的风险与激励扭曲问题,将使因提升竞争产生的整体效率变得不确定。由于国家管制放松,银行业进入壁垒的消除,导致银行特许价值(Fran· chise Value)下降,在不完备的监管框架和隐含或明确的担保制度下,银行民营化极易造成道德风险。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将驱使银行经营者更倾向于短期的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而且银行受少数大企业集团的控制产生大量的关联贷款,风险高度集中。很多国家在银行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和赋予银行自主权的同时却没有采取措施控制这些相反的激励,这一点成为金融自由化后发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如20世纪70年代和肋年代初,以阿根廷、智利、乌拉圭为代表,几乎所有欠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因为“过度借贷综合症”陷人了债务危机的泥潭。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研究显示,金融业的开放和解除管制是一个值得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任何开放在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都存在制造银行危机的风险,因此如何在开放进程上采取较佳的顺序和完善配套制度的安排,无疑是所有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必须严肃思考的课题。在我国要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必须要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完善市场结构,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垄断、促进有序竞争,纠正市场失灵的问题。同时必须强调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强化市场纪律,建立银行民营化所必需的监管框架,有效控制其过度冒险行为,实施审慎监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是银行业的风险如何有效地动态监管,及时化解潜在风险的问题。
金融监管的第一目标是维护存款人利益,而危及存款人利益的唯一因素就是银行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只有控制住这些风险,金融监管的目标才能实现。金融风险发现得越早,处置得越及时,金融机构遭受的损失越少,风险处理成本越低。但银行风险的积累是由宏观微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风险识别的困难制约了监管者控制银行承担过度风险的能力。国际经验表明,金融监管者在控制状况已恶化的问题银行的风险方面很成功,但在处理表面上健康的银行方面,效果却不理想。因为当这些银行偿付能力充足,所从事的风险投资仍有利可图时,监管者对这些银行的风险行为很难控制。从可接受的风险收益比例、创新和其它合适的行为中识别出风险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着经济的持续扩张,银行的风险往往被掩盖。在危机发生之前,银行中的问题往往不能充分显露出来,象资本金充足率、坏帐比例等重要指标,并不会在危机发生前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正常变动。随着经济增长的减缓甚至衰退,银行中的问题迅速暴露出来,及致倒闭并危害其他银行。特别是在经济出现泡沫的情况下,银行贷款中的泡沫随之膨胀并在经济形势逆转时迅速破灭,其所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个别银行的倒闭,而是整个银行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危机。
美国80年代早期曾因现场监管的削弱,对金融机构的问题没能及时发现,发现了的,又因资金不足、措施不当等多方面原因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置,因而付出了失败机构增加,处置成本加大的代价。如在处置储贷机构危机时,美国联邦储贷保险公司允许大量实际已经破产的储贷机构长期维持经营,指望它们有机会降低风险、纠正不足,但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使处置成本从1982年的1000亿美元增加到80年代末的3150亿美元。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提前发现风险,及时处置风险都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及时处置方面,很多时候受资金、政策及其它方面的制约而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已相当严重的问题久拖难决。对此,极有必要完善风险处置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及时处置风险创造条件。否则,金融风险愈积愈大,处置成本会愈来愈高。
三、20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银行热给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我国虽未有明确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办金融,但事实上,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许多新设立的金融机构是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民间资本。因此,民间银行在我国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已经存在,如何让其健康发展、扩大功能作用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曲折历程,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民营银行的发展道路。
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在全民办公司、层层办金融的热潮中,出现了大批的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和信托公司,如城市信用社鼎盛时期多达5000余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一大批基层金融机构多数出现了严重的经营风险问题,甚至演变成支付危机,国家不得不下大力气进行治理整顿,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广东曾关闭了2000多家基层金融机构,政府被迫拿出380多亿元用以兑付信托公司和所属证券部、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遗留下的“窟窿”。
这些金融机构为什么失败呢?原因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但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没有对金融机构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把它看成是融资实体,没有将它看成是“自私的营利”主体。相当一批金融机构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变成了违规经营的载体。例如出资人与经营者没有分开,许多信用社变成家族式机构,把信用社当作圈钱的机构,高息揽存、违规拆借,大量的贷款变成呆账、坏账。以海南为例。从1988年至1997年,海南共有 34家城市信用社、近10家信托公司。这些城市信用社和信托公司都是以支持建设海南特区为名建立起来的。由于批准时就是基于“多个机构多个融资渠道”的指导思想,而没有在监管上按照以风险为核心,将其视同求利机构进行严格监管,因此这些机构都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把大量贷款投入到自己的关联公司或股东企业,连本带利长期不还,而是反复借新还旧。资产质量差,债权债务关系混乱,是这些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1997年,由于海南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金融机构全面陷入困境。1997年5月受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携款潜逃案件的影响,该社储户产生恐慌心理而挤兑存款。继而琼山金海城市信用社由于股东大量贷款不还引起支付危机,随后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引发海南省城市信用社较大面积的支付危机,人民银行被迫进行清理整顿。在清理整顿中,由信托公司组建而成的海南发展银行,又由于组建不久陷入经营困难,人民银行即使提供了近四十亿元再贷款也不能维持其清偿支付能力,市民突击挤提储蓄的恐慌风潮日益扩大,最后甚至到了每个储户一天只能取到100元现钞的地步,最后在1998年6月海南发展银行也被迫关闭。海南的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民间资本介入银行,它就是为了赚钱。这个动机是我们立法的基础,更是我们监管的基础,切莫为了融资和效率的需要去鼓励民营银行。
二是既然民间资本办银行是为了盈利,就要围绕这个动机去明确产权、明确责任。而我们的金融机构都恰恰违背了这一条,导致大家都是银行的主人,却没有人对银行的失败承担责任。这中间涉及产权问题。而产权问题的核心本质是权、责、利的严格对称和内在
统一。中外金融机构之所以大面积经营失败,关键在于失败的成本可以外化给社会,金融机构相当于软预算约束,因此经营不善、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就成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向民间资本放开金融领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为了保证其健康发展,有关制度的配套性改革是必要的。
一是谨防政府过多的干预。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这是民间金融业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必要条件,也是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保证民营金融机构能顶住部分政府部门的强制干预,为它们创造一个宽松的金融环境,是首要的难题。
二是要在完善法律基础上,按市场化原则,严格依法准人与退出。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会真正优胜劣汰,才能堵住其向社会转移失败风险的渠道,硬化预算约束,才能迫使民营银行选择高素质的经营者,并且努力审慎经营。同时可以改变央行监管的被动局面,降低监管成本与风险,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三是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金融稳定机制,及时对出现严重问题、破产或濒于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置。同时要转变控制金融风险的思路,从千方百计不惜成本防止金融机构破产转向允许破产,隔离破产事件,控制破产事件的影响扩大。即按市场原则处置金融风险,通过允许金融机构破产和控制单个金融机构破产的外在影响来实现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尊重市场纪律的目的。
四、发展我国的民营银行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改造与民营银行的新建问题。
我国银行体制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改革后,虽然形成了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银行业格局,但总体上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近70%的存、贷款增量仍然被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所掌握,按照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竞争力指标(IMD)来衡量,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仍然是所有产业部门中最低的部门之一。上述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银行业对民间资本开放的政策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引入体制外竞争,用外部压力推动国有银行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和优化,遵循的是增量改革的思路。事实证明,这种改革模式的成效并不明显,虽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却无法担当金融改革的大任。国有银行垄断下的低效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系统内积聚的风险越来越大。而且由于面临制度上的歧视和经营网点少的限制,民营银行在存款市场和结算市场上相对于国有银行的绝对垄断地位而言注定竞争力不足,会重复走上低效运作的老路。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除了要适当进行新建民营银行的增量改革外,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存量改革”上多下功夫,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彻底改造,推行银政分开和国有银行的股份化改革。要把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与民营资本的进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银行所有权和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让民营资本在股份制银行中占有相当比重,最终实现国有银行业的民营化。
二是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硬化的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有隐性和显性。无论哪种,都存在道德风险加剧、市场约束软化的问题。尤其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其弊端大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覆盖面广,不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大而不倒”享受政府对其存款的隐性担保,其他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人也无存款损失之虞。这种制度的弊端是:一是在个别银行出现支付危机时,中央银行通常采取返还存款准备金或者提供再贷款以增加银行额外的支付手段。这部分额外的货币投放事前并未打人货币投放计划之中,因而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积累,干扰货币政策的实施。二是随机性大。事先没有规则,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股东、债权人、债务人等相关利益主体各自到底应履行何种职责、承担何种义务不明隙。问题出现后,到底如何解决取决于各方的博奕能力,因此时间长,结果难以预期。三是极易引发道德风险。银行往往会热衷于短期投机甚至恶意经营,造成资源的错配,最后将风险转嫁给政府了事。同时激励了存款人只关心利率高低,不问金融机构信誉好坏,听任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四是中央银行的救助能力也有限度,不可能对所有危机银行都进行援助,是否援助取决于中央银行关于银行支付力的判断和稳定金融的考虑,通常会对陷入困境的大银行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救助,而中小银行受保护程度会降低,影响社会公众对中小银行的信心。
在民营银行发展的起步阶段,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存款保险制度,使之在更规范、有效和及时地处置出现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更规范和公平地对存款人实施保护和保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强化市场规律对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行为约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要坚持这样几条原则:(1)要从隐性变为显性;(2)要按照商业化原则由各金融机构出资;(3)要实行限额保险;(4)对各金融机构的救助成本要在各受益金融机构之间分摊。
三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民营银行的发展可能解决了效率问题,而可能引发公平性问题。为防止此类问题产生,对民营银行的股东贷款、关联贷款要有严格限制。要制定有关公平信贷方面的法律,保障同等信贷权利的落实。
第四篇:银行发展建议
然没有近距离接触新来的领导,但确实感觉比原来有些变化.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请你们参考.1.人力资源和薪酬体系的混乱.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不管是高层,中层,还是底层员工.不论关系介绍还是市场招聘.对于人员的能力或潜力发挥和收入的满意度是招聘的重点关注问题.可我们还是以流程银行自居,但招聘和辞职流程拖沓.同职级收入差距较大,不论能力只论关系严重.外籍和外地优秀人才没有施展的舞台.从人员进入的那时起已经埋下祸根.同时所谓的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和苛刻的限制性禁业条款(进来后才知道,条款内容根本在签合同时不知道),使很多优秀人员离开后,对渤海银行产生厌恶.该条款没有保护人员的流失,反而造成市场口碑的损坏.分行招聘的困难不仅是收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家银行有没有信心,和什么人共事!
2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混乱.如果流程银行合规银行是我行的经营理念,那么在风险的控制和产品的设计中,必然会有它的特色.可今年风险的逐步抬头,恰恰说明我行的风险和合规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另外好的经营理念必须有好的管理体系和工具去执行.我无意去诋毁从渣达银行引入的事业部制,但小银行需要有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是否外籍人员了解国内复杂的市场和监管,请领导考虑.对于工具的使用,我们能理解创业三年行里资源和投入的困难,但对于系统平台和流程管理的建设我真的无语,还不如非金融行业的民企!效率和稳健是经营理念中最对立的两面,但也是企业经营的策略.如果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的话,请考虑组织和系统的使用!同时一个来自280个不同单位的银行组织,文化建设非常困难.但人心都是相同的,希望我们的银行好起来.文化建设需要先有将,后有兵.在和其他银行讨论招商银行的成功时很关键的一点是平等的沟通,客观的沟通.这方面我行做的非常差!国有习气和外方优越歧视的心态,造成我行奇怪的文化.自我的满足和官阶文化已经形成,对于一个新银行而言是致命的!
3坦率的说我行优秀人才并不多,三年来也形成了不少“奇怪”的中层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一般,晋升却总有安排.而外部人才的融入必然有问题.请先打扫好庭院再请佛龛吧.最后也祝曹总一路走好,每位真心付出的同事都祝你好好安息!
第五篇:银行发展十年稿
银行十年,奋斗和远方 一、十年
男:十年,我从缕缕青丝到些许白发,体重也从140到了180.女:十年,我从白衣校服到唯美婚纱,如今已是孩子妈。男:十年,领我们进门的老师有的已退休,有的依然在坚守
女:十年,过得真快,有些事,以为近在眼前,其实已三年、五年。
男:十年,**银行从一个冬日的新芽变成独挡一面的大树,用他的汁液和绿荫滋润着一个个员工。
女:十年,员工们像一粒粒的种子,将自己深埋进**银行这片多情的土地。
男:在这里,我们褪去年少的青涩,在专业务实的氛围里蜕变成为一个个职场精英。
女:在这里,我们抛却了年少的懵懂,伴随**银行的成长,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成就一个个美满家庭。
男:这是激情燃烧,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十年 女:这是开拓进取,进步,与您同步的十年。男:十年的不懈努力,十年来满载的荣誉 女:十年功勋和业绩,都变成了永恒的回忆 男:再回首,云遮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女:十年梦,屈指犹堪惊,十年梦,晓色拨云开。男:铭记过去,是我们前行最大的动力。女:我们不会忘记
合:我们不会忘记,那辛劳憔悴的身影;
我们不会忘记,那冥思苦想的模样;
我们不会忘记那艰苦创业的奔忙;
我们不会忘记,那自立自强的希望!
二、历程
男:2008年,我们找准市场定位,抓住农村市场机遇,经营性贷款一路高歌猛进,连连奏凯。
女:贷款余额节节攀升,直到到达到现在都无法超越的巅峰
男:巅峰过后是渐退期,政策调整期,经济与下行期,2015年跌入谷底。
女:2015年,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大情小事,接触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变化气息
男:2015年,我们携手并肩迎战罕见的风雨,靠着不服输,不怕输的倔强,一直在探索前进的方向,寻找前行的动力。
女: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是应该有所坚守的,唯有如此,所有的付出才会有出路。男:曾经,历经艰辛的我们,铭记心底;过去,一直惘然的我们,没有泄气!女:坚持不懈做好基础工作,不辱我示范行之句号; 男:集思广益谋略改革创新,不负历届领导之信任。
女:风雨成不了前进路上的阻力,坎坷只不过是沿途的小插曲。男:走过一段路,风景毕竟不相同,这段惠风和畅,那段骤雨狂风。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只要热爱**银行,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三、感恩
女:多少次我们带着甜美的微笑把梦笑醒 男:无数回我们含泪回望一路走来的的风光 女:历历往事萦回心间,声声叮咛那样动听
男:感恩父母,给我鲜活的生命,无私大爱伴我前行,您用心血标立我的人生,您挺立身姿不再,只剩霜染双鬓。
女:感恩领导,我黑夜中的启明星,是您谆谆教诲让我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您交给我们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为我们冲刺明天打气鼓劲。
男:还有一些人,不会像父母标立我的人生,不会像领导给我无限憧憬,但有你们在,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
女:在安宁平静的日子里,他们给我带来充实和宽慰;在艰辛困苦的日子里,他们给我带来寄托和希望。共同的事业,让我们结成了战友般的情谊 合:感谢有你,我的战友,我的姐妹兄弟!
四、展望
男: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 女:十年励精图治,十年戮力转型
男:不经意间,邮储银行已然成长为一家现代大型零售商业银行
女:十年间,变的是规模、形象、气质。不变的是对大型零售银行的定位和大型国企的职责坚守。
男:一流的经营管理,一流的品牌影响力,一流的企业文化
女:一个坚定的信念,践行普惠金融;一个坚守的职责,服务小微和三农 男:十年跨过千座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女:前方的路还有很远,还有很多未知的艰难,但我们心愿已定不再改变。男:开弓没有回头箭,让我们齐心协力,冲过激流险滩 女:十年,二十年,直到百年
合:**银行,我们永远与你同在,**银行,让我们再一次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