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建设[2005]67号 关于发布《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通知
关于发布《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的通知
(铁建设[2005]67号)
各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高速铁路公司筹备组、各客运专线筹备组、各合资铁路公司、工程、鉴定、建设开发中心:
现发布《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发《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同时废止。
以上标准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铁道出版社组织发行。
25日
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第二篇:《铁路防火设计规范》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汇编
(一)综 合
2.1《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B 10063-2007)1.第 3.2.3 条修改为“牵引变电所的牵引变压器距最近铁蹄线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25 m.。当位于山区并设置防火隔墙时,防火间距可减少50%”。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2.第 4.1.2 条增加第 5 款“管道的强度设计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执 行,其中可燃气体及液态液化石油气体管道下穿专用线以外的铁路时,强度设计系数应采用0.4”。
条文说明: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 50350)、《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规定的气体管道及液态液化石油气体下穿铁路时的强度设计系数基本一致,即一、二类地区:0.6; 三类地区: 0.5;四类地区: 0.4。对于繁忙的铁路干线来说,不管人烟稀少地带还是人口稠密区,在任何地点左生灾害,中断铁路行车的后果是同等的,故应当取安全度最高的强度设计系数即 0.4。输油管道同输气管道相对安全一些,强度设计系数采用0.6是可行的。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3.第 4.2.2 条修改为“新建铁路线路跨越各种既有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管道时,交叉处应设专用桥梁或涵洞.专用桥梁的梁底至桥下覆盖油、气管道自然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0 m。专用涵洞等防护设备除应满足本规范第4.1.2 条的规定外,涵洞顶至路肩不应小于1.7m,宽度不应小于 D+2.5 m(Ð为输送管外径,含保护层)。涵洞内顶至基础面不应小于1.8 m”。
条文说明修改为“桥涵净空尺寸的规定是参考铁道部、原石油工业部《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的有关条款,考虑铁路与输油、输气管道双方施工、养护等安全操作尺寸和以防互相干扰发生事故制定的”。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4.第 6.1.2修改为“旅客草站内的集散厅、售票厅和候车 区域不得设置娱乐场所。
旅客车站内的集散厅、售票厅和候车区域可分散设置为放客服务的无明火作业餐饮、商品零售点,但其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 m2,并应采用耐火极限1.0h 防火隔墙和屋顶,同时还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向动喷水灭火系统。当面积小于 20 m2时,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餐饮、商品零件点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8.0 m”。
条文说明修改为“国外对大空间下围护结构做过耐火极限的玩具、服装、书店等火灾试验,当其面积不超过100m2时,在最大的火灾规模为20Mw情况下,经计算后,火源辐射热引燃半径为7.2m,调整后为8.0 m。这些卖店由于围护结构为不燃结构,应认为是三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5.2.1 条规定,防火间距不应小于8.0m。
目前,我国做过消防性能化设计的上海虹桥、天津、广州、武汉、长沙等11个车站的旅客站房,其卖店最大的火灾规模按6Mw 情况下计算,火源辐射热引燃半径为 3.99 m,增加一倍的安全系数,为8.0m。故对这些分散的餐饮、商品零售点的防火间距定位在8.0m。
面积小于20 m2无围护结构的餐饮、商品零售点,我国做过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多个车站的旅客站房,其卖店最大的火灾规模按3Mw 情况下计算,火源辐射热引燃半径为3.37m;通过计算、模拟,确定安全距离为6.0m。最后对这些分散的面积小于20m2无围护结构的餐饮、商品零售点的间距也定位在8.0m”。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5.用加 6.1.4 条“候车室通向站台的室外楼梯,其楼梯段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的金属构件,踏步面应有可靠的防滑措施”。
条文况明:采用钢制楼梯既能降低工程造价又能提高施工进度,亦能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踏步面采取防滑措施是为防止因滑倒发生踩踏事故。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6.增加 6.3.7 条,内容为“轨道车库及其检修库应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执行”。条文说明:电气化铁路各种作业大量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各类轨道车,其车库及检修库的火灾危险分类接近汽车库、修车库,按《汽东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执行,将会提高防火安全程度及灭火能力。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7.增加 7.1.8 条第 1款条文说明“本条所指的双阀双出口消火栓是指室内双阀双出口消火栓用于室外”。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8.第 7.1.8条第3款修改为“客货共线铁路大型旅客年站、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特大型站除外)基本站台应设置消火栓,其间距应为100m,其他站台两端应各设置一座消火栓,无基本站台的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应选定一个站台,按基本站台的标准设置消火栓”。
条文说明修改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120m 修改”。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9.表 7.3.1 序号1、2“消防器材箱设置位置”所在列内容改为“各站台”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10.第 7.3.1条第2款修改为“中型及以下旅客车站和其他中间站、越行站在基本站台设置消防水池时,应配备手抬式机动消防泵2台,单台供水量不应小于5.0L/s,扬程不应大于30m,燃油应保证在额定功率下连续运转1h”。
7.3.1 条第2款条文说明修改为“在基本站台设置消防水池的车站-般为中型及以下旅客车站和其他中间站、越行站,由于有些车站距城区较远,因此需要 配备机动消防泵以满足自救需要。本条为机动消防泵工艺参数的计算依据”。
7.3.1 条第3款修改为“无消防水源的车站成配置50kg推车式ABC干粉灭火器和45L水型灭火器各5台,配8kg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和9.0L水型灭火器各 10具,或配备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2套”;
7.3.1 条第3款条文说明修改为“此款内容是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有关要求修改确定的”。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11.第 10.0.6 修改为“5 km及以上隧道内通风、电力、电力牵引、通信、信号设备洞室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并应设置3具4.0kg的ABC干粉灭火器”。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12.第 10.0.9 修改为“5 km及以上隧道应设置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隧道内和用于疏散、救援的通道内应设置疏散照明,其灯具应有防潮、防风压、防震动功能,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应大于3.0m,地面最低照度不应小于 0.5Ix,供电时间不应小于2.0 h”。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13.第 10.O.11 修改为“长度5.0km及以上客货共线铁路隧道于洞口附近,应配备消防防护装备 10 套及直径为65mm、长25m的消防水带8条,口径19 mm的水枪4支”。
条文说明修改为“消防防护装备包括:①灭火防护服②灭火防护靴③消防手套④消防头盔⑤背负式空气呼吸器⑥佩戴式防爆照明灯。消防防护装备配套后消防人员才能够进洞探查火情”。
[备注] 修订文号一铁建设 [2009]62号
第三篇:铁隧道集团铁路项目文化管理制度
铁隧道集团铁路项目文化管理制度:
项目文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张唐铁路项目文化管理,塑造培育良好的项目文化氛围,保障项目文化建设的标准性、规范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对项目文化管理的内容与实施做出规定,是项目开展文化工作的依据。第三条本制度适
用于项目经理部及分部的项目文化建设工作。
第二章、文化管理主导思想
积极探索项目文化管理规律,以标准化管理为主线,全面落实“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水保、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围绕施工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实现文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达到促进项目发展,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
第三章
第四条项目文化管理机构
项目设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受公司企业文化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部党工委副书记担任,成员由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办公室设在项目经理部综合办公室。各分部成立相应的文化建设小组和工作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现场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五条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审定项目文化建设整体方案,审定项目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是策划项目文化建设的整体方案以及推进项目文化建设各个阶段的相关工作。各分部项目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及专责人的职责是推进项目理念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在分部及施工现场的具体工作落实和信息反馈。
第六条项目文化建设的项目部各归口部门,负责协调、审核、指导各分部的项目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1、制定项目文化管理制度;
2、制定项目文化发展规划;
3、制定项目文化工作计划;
4、制定对内对外宣传规范,并监督执行;
5、组织进行对项目文化重要议题的相关研究;
6、开展对内对外项目文化宣传,组织系统项目文化活动;
7、项目文化培训的组织、考核、管理、培训效果评估;
8、审核对外宣传内容,指导各分部开展项目文化活动。
第七条将项目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各分部的绩效考核范畴,各分部经理为项目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书记是项目文化建设的第一执行人。并设立项目文化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其具体职责为:
1、制定建设计划,协助项目文化在本分部的建设、推广和维护。
2、协助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落实文化建设工作,合理安排,保证员工参加项目组织的各项项目文化活动。
第四章
第八条项目文化理念管理
项目文化理念是指:隧道集团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方式、管理思想等项目文化核心内容。
第九条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是项目文化理念管理的执行机构,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应充分调研本系统、本行业先进的项目文化,结合张唐铁路项目自身特点,研究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的项目文化,并不断总结经验。第十条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开展项目文化工作中,应深入实际调研分析,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分析工程项目的特点,广泛听取各分部、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提炼张唐铁路项目文化的核心思想,使项目文化理念能够切合项目实际,对项目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十一条各分部应为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提供充分支持和密切配合,积极提供建议和意见。
第十二条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文化理念进行审议和确定;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文化理念将作为项目文化工作开展的依据。第五章项目文化制度管理
第十三条项目文化制度是项目文化理念的表达和规范,必须与项目文化理念保持一致。
第十四条张唐铁路项目的项目文化制度系统涵盖下述三个领域:
1、项目文化核心理念规范。该制度对项目文化核心理念进行设计,是项目思想文化塑造的基础;
2、项目员工行为规范。该制度对项目员工行为规范进行了设计,是项目行为文化塑造的基础;
3、项目常规文化制度。该制度针对内部工作上,对项目教育培训、礼仪仪式、服饰、体态语言、工作场所相关规范做出规定;在对外工作上,对项目建设观念、工作规范、协调关系、公共活动等做出规定,是项目常规文化塑造的基础。
第十五条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是项目文化制度的编制和监督机构。相应管理制度经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批生效后,综合办公室负责推动落实。
第六章项目文化用品管理用品
第十六条张唐铁路项目文化标识、实物用品是项目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相关标识、用品的设计,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张唐铁路项目文化的核心思想。
第十七条张唐铁路项目文化标识系统包括如下内容:企业名称(全称、简称)、企业标识、品牌标志图案;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组合规范、辅助图形;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宣传标语;企业形象。
第十八条张唐铁路项目文化用品系统应用范围包括:办公用品、事务用品;项目证照、文件类;交通运输工具类;指示、标识类;展示陈列类;商品及包装类;服
饰类;项目出版物;项目礼品;其他。
第十九条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是项目文化用品的设计管理机构,项目文化部在充分听取相关意见后,组织设计单位对项目文化用品进行设计。各项设计经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认可,上报公司企业文化部审核通过后,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推动落实。
第七章项目文化系统管理
第二十条明确系统管理责任,项目文化管理系统负责推动张唐铁路项目文化的实施,组织开展对内对外项目文化宣传工作。
第二十一条各分部在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项目文化的要求,不得违反项目文化相关规定。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宣传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二条各分部在开展对外宣传时,必须将宣传内容上报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并会同综合办公室开展工作。
第二十三条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应协助各分部做好项目形象推广工作和项目标志标识使用规范的检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为更好地培育、塑造张唐铁路项目文化,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文化活动。
第二十五条各分部可以提议开展项目文化活动,由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并提案,组长导审批后,综合办公室组织开展活动,或协助分部开展活动。
第八章
第二十六条项目文化推进管理项目文化推进管理推进坚持以宣传项目、服务项目、保障项目为项目文化基本要求,按照项目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开展好各时期、各阶段的工作。
第二十七条项目文化宣传标识标牌、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标准高,各分部在开展好项目文化建设和宣传的同时,要注意维护好项目文化标识用品,落实专人负责,划定责任区域,做到随时有问题,随时有人维护。
第二十八条保障推进项目文化,拓展项目文化领域,让项目文化在项目制度管理中渗透,实现项目文化与制度有机结合,有效互动,达到促进项目生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第九章
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条
第二十一条附则
本制度由项目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修订。各分部遵照本制度应制订相应实施办法。本制度由党政联席会批准后颁布实施。
第四篇:铁路消防管理办法(铁公安2009-95号)[范文模版]
关于印发铁路消防管理办法的通知
铁公安[2009] 95号
部属各单位,铁路公司(筹备组): 现印发《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铁道部2000年3月13日印发的《铁路消防管理办法》,(铁公安[2000]25号)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九日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消防工作,预防火灾事故,减少火灾危害,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铁路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铁道部统一领导,运输企业全面负责,业务部门依法监管,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扑救火灾是铁路单位及职工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 铁路消防工作由铁路公安机关监督管理,并由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第五条 对在铁路消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条 在铁路管辖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办法。在我国境内运行的国际列车也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火灾预防
第一节 基本规定
第七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防火安全委员会或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协调本单位的消防工作,研究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
第八条 铁路运输企业各业务部门应结合业务工作履行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职能,做好本系统消防工作。
运输、客运、货运、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部门应组织各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
建设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保证消防设施建设与铁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宣传、培训部门应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工会、共青团应针对职工、青年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安全监察部门应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其他业务部门也应结合业务工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做好消防工作。
第九条 铁路运输企业及所属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二)保证消防工作与生产经营和基本建设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三)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四)对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建筑消防设施委托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五)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六)组织防火检查,建立重大火灾隐患督促整改工作制度,组织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七)制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消防职责。
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条 单位应确定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可由分管领导担任,负责日常消防管理工作。
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并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一)制定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三)制订消防资金投入计划和组织实施保障方案。(四)组织实施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五)组织实施对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六)组织管理义务消防队。
(七)组织开展职工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第十一条 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定期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各单位应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定期对单位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和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作业人员,旅客列车工作人员,以及车站客货运工作人员、机车司机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达到“三懂三会”,即: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新职工、其他从业人员和改变工种人员应经过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旅客列车和人员密集场所、重点行车场所、物资集中场所、机车车辆存放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等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及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的单位,确定为消防重点单位,并由铁路运输企业定期公布。
第十三条 消防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制度,建立巡查记录。(四)定期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重要工种岗位职工必须经消防知识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四条 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应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由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产权单位和委托管理单位应督促检查承包、租赁、委托经营各方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两个以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建筑物,各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对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明确管理责任,确定建筑物消防安全统一管理单位,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落实建筑物消防安全的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铁路宾馆、饭店、招待所、公寓、文化宫、俱乐部、歌舞厅、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耐火等级、防火分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电气设备及消防设施,必须符合 6
国家消防技术标准。严禁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严禁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用途。
第十六条 铁路货场、危险品仓库、燃油库等易燃易爆以及其他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禁止吸烟、使用明火,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时,应当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采取划定区域、配备灭火器材等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第十七条 各单位应有计划地逐步改善消防基础设施,适应预防和扑救火灾的需要。
对消防设施不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既有车站、编组站及客车存放场所,应制定整改计划,逐步完善。
第十八条 新造机车、客车、动车组应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抗御火灾能力。
客车、动车组、各种试验、检测等特种车辆及轨道车等自轮运转特种设备选用的结构、保温、绝缘、装饰、涂料等非金属材料应是难燃或阻燃材料,其燃烧性能、产烟毒性应达到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技术标准。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选用和安装应满足防火要求。
机车、发电车及其他特种车辆应配备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装置。
第十九条 运营客车改造为工程宿营车等局管路用车辆时,其内部间隔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用火用电应执行客车有关消防安全规定。严禁乱拉乱接电气线路,严禁违 7
章使用电热器具。严禁在车内吸烟和明火照明、取暖,点蚊香应采取防火安全措施。
工程车、轨道车等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消防安全管理由其主管部门制定专门规定。
第二十条 铁路科研主管部门应制定消防科研攻关计划,研究铁路特长隧道、地下及水下隧道、特大型旅客车站以及动车组检修库等特殊场所的消防安全技术,制定完善相关标准。
第二十一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逐步建立铁路消防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监控。
第二十二条 地处林区、草原的铁路单位应严格遵守林区、草原防火规定,加强防火宣传教育,严格野外用火管理。进入林区、草原的机车车辆禁止在运行中清灰、抛焦,机车火星网、车辆闸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站区内和线路两侧的枕木、可燃材料应及时清理,按规定堆放。站区和线路两侧的枯草、可燃垃圾应及时清除。
第二节 旅客运输防火
第二十四条 担当旅客运输的机车、客车、动车组必须符合铁道部《铁路机车车辆检修规程》、《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和《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等有关质量标准要求。
第二十五条 旅客列车应建立防火组织,实行岗位防火责任制,严格火源、电源管理,落实防火措施。
第二十六条 担当旅客列车乘务工作的客运、车辆、乘警等乘务人员应进行岗前消防知识培训,全员达到“三懂三会”,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旅客列车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规定由铁道部另行制定。第二十七条 新建、改建旅客车站的平面布置、防火分隔、耐火等级、安全疏散、防烟排烟及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应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消防技术标准。
第二十八条 旅客车站集散厅、售票厅和候车室区域内严禁开设公共娱乐场所,站房其它区域开设公共娱乐场所应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站房内设置的餐饮、售货等营业性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规定。
第二十九条 旅客车站的电气设备、线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全技术标准,并由持有合格证的专业人员负责安装、维修。严禁违章使用电热器具,严禁超负荷用电,严禁擅自拉接临时电气线路。
第三十条 车站行包房按货物仓库严格消防管理,车站应加强监督检查。站台临时堆放行包应在指定区域,不得堵塞消防通道,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防设施。
第三十一条 站区内进行机车、空调车加油以及电焊、气割等火灾危险性作业,应划定安全区域、配备灭火器材、实施专人监护。
第三十二条 车站应严格落实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查堵措施。车站配置的危险品检查仪,应保持状态良好,运转正常。
第三十三条 车站应向旅客宣传铁路站车防火防爆的规 9
定。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站上车,严禁在候车室等禁烟场所吸烟,不得在通道处堆放行李物品,不得擅自动用消防设施、器材。
第三十四条 候车室、集散厅、售票厅、旅客通道内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
第三节 货物运输防火
第三十五条 装载货物的车辆应保持门窗完好,顶棚严密,防火板安装符合部颁标准。地板破损的应采取防火铺垫措施。
第三十六条 沿零办公车、装载生火加温货物车辆的火炉、烟筒、垫板、护栏应安装牢固,烟筒与车顶四周必须用隔热材料填充。
第三十七条 货物包装必须符合防火要求,货物装载执行配装规定,严格计量,严禁超高、超载。
第三十八条 用敞车装载易燃货物或用易燃材料作包装衬垫的货物,装载应紧密牢固,使用防火性能良好的篷布严密苫盖。
第三十九条 运输腐朽木材应采取喷涂防火剂、钉板等防火措施。
第四十条 凡装运钢锭、焦炭、炉灰等易含有火种的货物和装车前温度较高、易发生自燃的货物,必须进行冷却,确认安全后方准装车。
第四十一条 货运员要认真执行监装、监卸责任制,做好装车后的检查,防止发生普通货物中夹带易燃易爆危险物 10
品。装卸作业中严禁明火照明和吸烟。
第四十二条 对生火加温的货车和液化气罐车,托运人应派熟悉货物性质的人员押运,并根据需要携带消防器材及必要的工具。
第四十三条 编组调车作业中,对装有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禁止溜放、限速连挂、编组隔离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编组站(场)根据需要设置固定的装载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车辆的停留线,线路两端道岔应扳向不能进入该线的位置并加锁。停留线附近不得有杂草和其他易燃物,严禁明火作业。装载危险货物的车辆因编组作业需临时在非固定线路上停留时,禁止在该线进行溜放作业。
第四十五条 机械保温列车(车组)由配属单位负责防火管理。列车上的柴油发电机组、蓄电池、储油设备、电控装置、炉灶,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确认良好后方准挂运。
第四十六条 货运员、货运检查员、车号员必须认真检查货物列车防火安全状态,包括车辆门窗关闭(需通风的货物除外),危险货物车编组隔离,篷布苫盖、捆绑,腐朽木材防火处理是否符合规定,以及罐车有无泄漏,罐盖配件是否齐全完好,有无扒乘货车人员,并向押运人员宣传防火注意事项。货物押运人员应遵守《押运员须知》的规定。编入货物列车的厂修客车,押运人员不得使用明火照明和使用自备的炉具做饭、取暖。
第四十七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在分界站对进入的货物列 11
车防火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通报有关单位。对有严重火灾隐患的货车应甩下处理。
第四十八条 检查装有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车辆禁止用明火照明,检修装有可燃货物车辆时禁止使用电、气焊及其他喷火花的工具。
第四十九条 车站对在专用线装载的列车(车辆)或托运人自行装载的车辆,应严格检查,确认防火安全状态良好方可挂运。
第五十条 机车乘务员应认真执行机车防火有关规定,有关行车人员要认真了望,注意观察列车运行状态,发现火情立即通报有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扑救。
第五十一条 列车在高坡区段运行时,机车乘务员应按规定的操纵示意图操纵机车,动力制动和空气制动联合使用,防止闸瓦磨托引起火灾。
第五十二条 装有危险货物的车辆需要摘下施修时,在车站停留时间不得超过两天。车辆调动时,必须按规定隔离。车辆维修和倒装应在指定的安全区域进行。
第五十三条 沿线停车站要维护好治安秩序,防止扒车人员动火引起火灾事故。
第四节 重点行车场所防火
第五十四条 通信、信号、信息、电力、行车调度等重点行车场所的建筑耐火等级、室内装修必须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
第五十五条 电力、通信、信号电缆穿过房间隔墙、楼板处应采用防火堵料进行封堵。信号楼内的竖向风道、电缆竖井、电缆盒(槽)、走线架、地沟盖板等均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第五十六条 电力电缆与通信信号电缆应敷设在不同的沟、井内,必须在一起敷设时,应加设不导电、不燃烧的隔板进行分隔。室外地下敷设的电力、通信、信号电缆应采取填埋、密封等防火措施。
第五十七条 机房、主控室及其它电气设备用房内严禁吸烟和堆放杂物,严禁违章使用电热器具。
第五十八条 油浸变压器和含油电气设备应设置储油或挡油设施。
第五节 货场仓库防火
第五十九条 货场仓库防火应严格执行公安部《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第六十条 货场应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货场内严禁吸烟和燃放烟花爆竹。
第六十一条 进入货场的机动车辆应安装防火罩。装载货物的机动车不得进入仓库。
进入货场的蒸汽机车应按规定装设火星网,不准在货场内清炉。
第六十二条 货场内动用明火时,须经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批准,办理《动火证》,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明火作业后应派人监护,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第六十三条 铁路货运仓库属综合性中转仓库,其储存货物危险性分类,危险货物按甲类管理,易燃货物和普通货物均按丙类管理。
第六十四条 危险货物应按性质和保管要求,存放在指定的仓库、雨棚和货区。易燃气体、液体应存放在荫凉通风地点。遇潮或受阳光照射易产生有毒气体或燃烧爆炸的危险货物,不得在露天存放。危险货物的存放保管,执行《危险货物配装表》的规定,对不能配装或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货物,必须采取隔离措施。
第六十五条 库存及露天存放的货物,应分类、分批、分垛码放。整车货物垛与垛间距不应小于1.0米,零担货物堆码也应留出防火间距。危险货物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50平方米。货物堆码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0米。
第六十六条 危险货物应按规定标准包装。承运时应严格检查,严防跑、冒、滴、漏,确认无变质、分解、阴燃等现象,方可入库。
第六十七条 危险货物专用仓库的布局、分类不得擅自改变,如需改变时,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危险货物运量小的车站,可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在普通仓库内分隔或划出专用货位,但必须与其他货物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采取严密的防火措施,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十八条 危险货物专用仓库内不准设办公室、休息 14
室。普通货物仓库内设办公室,必须与库房建筑做防火隔断,取暖火炉的烟囱要加设防火网(罩)。
第六十九条 装卸、搬运危险货物应使用防爆叉车并随车配备性能良好的灭火器。其他装卸工具也应采取防火花措施。
第七十条 危险货物装卸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有关防火安全的规定。
第七十一条 货物仓库的电气装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电气设计规范和施工安装验收标准的规定。危险货物仓库、油库的电气装置,应符合《爆炸和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七十二条 货物仓库使用新型照明灯具,必须报经主管部门批准。仓库内照明设备的开关、配电盘必须安装在库外,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仓库内敷设的配电线路,应穿套金属管或阻燃套管保护。
仓库内不准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第七十三条 存放危险货物和易燃货物的仓库内不准安装使用移动照明灯具,应使用专用的防爆型库房灯具。装卸作业时,货车内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应采用安全电压,其变压器、开关、电源插座不准安装在库内。
第六节 建设工程和施工工地防火
第七十四条 铁路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遵守消防法规、国家和铁道部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 15
立建设工程消防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
第七十五条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实施铁路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
第七十六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除本办法第七十七条另有规定的外,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
第七十七条 铁路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审核的结果负责。
第七十八条 依法应当经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铁路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负责审批该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其他建设工程取得施工许可后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施工。
第七十九条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铁路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铁路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第八十条 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以及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可按有关规定采用建设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 16
经专家论证后完善消防设计。
第八十一条 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由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工程建设指挥部应建立防火组织,制定用火用电、禁止吸烟、易燃易爆物品、施工垃圾、值班巡守、动火作业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防火责任制。
工程建设指挥部应与施工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消防安全责任,按照公安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基本措施》的规定,加强管理。
第八十二条 施工现场的作业、办公、材料存放、住宿等区域应分开布设,防火间距、间隔、通道应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第八十三条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相应的临时消防给水设施和灭火器材。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八十四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对所属各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部门应当结合铁路运输和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和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第八十五条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各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铁路火灾规律、运输生产特点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等消防安全需要,进行重点抽查。
公安派出所、乘警队对管辖区域内各单位和旅客列车开 17
展消防监督检查。
第八十六条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火灾隐患时,应书面告知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运输企业对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挂牌督办,对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危险部位或场所应当停止使用。
第八十七条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做到公正、严格、文明、高效。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等,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利用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谋取利益。
第八十八条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自觉接受单位和公民的监督。
第八十九条 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根据公安部《消防监督技术装备配备》有关规定配备交通、通讯工具和消防检测、勘查、宣传器材、设备以及个人防护装备,提高工作质量。
第四章 火灾扑救和事故调查
第九十条 铁路运输企业及所属单位应当制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为灭火救援工作提供保障。定期组织火灾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消防重点单位和旅客列车每年不少于2次。
发生火灾的单位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铁路公安机关接到火灾报告后,应启动 18
相应级别的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
发生火灾事故,铁路运输企业和铁路公安机关应立即向铁道部主管部门报告。
第九十一条 车站应制定接入和扑救起火列车的应急预案,相关内容应列入车站《工作细则》。有关行车人员发现列车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向车站报警。车站接到报警后应启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向上级调度报告,并向119报警。
列车在区间发生火灾必须停车时,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规定”办理。
起火列车在区间停车时的扑救工作,在邻近车站站长和公安消防人员赶到前,旅客列车由列车长负责,货物列车由运转车长负责,没有运转车长的由牵引机车司机负责。
车站站长为扑救列车火灾,有权调用站内各单位的人员、车辆、灭火器材和工具。
第九十二条 铁路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接到火灾报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第九十三条 火灾事故原因调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执行,由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货车火灾和地面火灾,由发生地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组织调查。旅客列车、机车、机械保温车和特种车辆火灾,由发生地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组织调查,如发生火灾的上 19
述机车、车辆系非管辖单位配属的,应将有关调查材料移交给所属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由后者负责火灾事故原因认定和火灾统计。
因火灾事故造成的铁路交通事故按火灾事故调查。第九十四条 凡发生火灾事故,都应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认定责任,严肃处理。
第九十五条 火灾事故统计按国家统计局、劳动部、公安部1996年印发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执行。因铁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火灾,也列为火灾事故统计,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只计算被烧毁部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九十六条 铁路运输企业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九十七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公安局负责解释。第九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公安 消防 管理办法 通知 抄送:公安部,部内各单位。
铁道部办公厅 2009年5月21日印发
第五篇:铁总建设14-124号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办法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
管理办法》的通知
(铁总建设[2014]124号)
现将《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活动,保证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质量,提高铁路勘察设计水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铁路建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公司管理的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是指推荐建设方案,查明、分析、评价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对技术、经济、环境、节能、土地利用和综合开发、社会风险稳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设计文件,以及现场配合的活动。
第四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铁路发展目标和总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相适应,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资源效益相统一。
第五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铁路总公司标 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防灾减灾、运输安全和施工安全工作,节约能源和土地。
第六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应推行标准化管理,使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提高铁路建设水平,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
第七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做好需求分析、功能定位、技术标准、重大方案、综合开发、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等研究工作,注重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近期与远期、技术性与经济性分析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第八条 总公司对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建立铁路项目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评价制度。
第九条 建设单位要认真组织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勘察大纲审查、勘察资料验收、初步设计初审、施工图优化和审核等工作;同步做好综合开发机会研究报告、方案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审查。要加强对施工现场设计配合工作的管理,组织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积极协调项目进展过程中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关系,为勘察设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章 勘察设计程序
第十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的原则。第十一条 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应在决策阶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实施阶段应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十二条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立项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社会、经济和运量调查、现场踏勘,系统研究项目在路网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合理提出项目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投资预估算和项目工期建议,并同步完成线路场站及毗邻土地综合开发机会研究报告。
第十三条 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或项目建议书开展初测,进行社会、经济和运量调查,综合考虑运输能力、运输质量、路网协调配套、投入产出效益等,从技术、经济、环保、水保、节能、土地利用、社会风险稳定、项目经营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分析建设项目的工程技术可行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同步完成线路场站及毗邻土地综合开发方案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的工程数量和投资估算要有较高的准确度,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能评估和征地拆迁调查等工作应达到规定的深度。
第十四条 初步设计文件是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的主要依据,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开发研究报告和环评、水保、节能评估报告及其批复文件开展定测、现场调查,通过局部方案比选和达到规定深度的设计,提出工程数量、主要设备和材料数量、征地拆迁数量(含三电迁改、管线迁改、改路改沟改渠等数量)、用地总量与分类及补偿费用、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总概算。
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主要设备采购、征地拆迁和施工图设计的需要。初步设计概算静态投资一般不应大于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静态投资,因特殊情况而超出的,需按规定报批。
第十五条 施工图文件是工程实施和验收的依据,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进行编制,为工程建设提供施工图、表、设计说明和施工图预算。
建设项目施工图预算不得大于批准初步设计概算,因特殊情况而超出者,须报初步设计批准单位批准。
第十六条 各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深度,不得将本阶段工作推到下一阶段进行。
第三章 勘察设计发包与承包
第十七条 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依法通过招标选定项目勘察设计单位。
第十八条 决策阶段选择总体勘察设计单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可以在保证项目完整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按段落、工点或专业等进行勘察设计招标。
第十九条 依法必须招标的建设项目,可以对项目的勘察设 计、施工以及工程建设有关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实行工程总承包招标。
实行工程总承包招标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不进行勘察设计招标。
第二十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应以投标人的业绩、信誉和承担项目的勘察设计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勘察设计方案的优劣以及勘察设计费报价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选择具备相应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工作,并签订勘察设计合同,依据总公司规定和合同约定加强对勘察设计工作的管理,督促勘察设计单位按合同约定完成勘察设计任务,定期对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阶段工作进行评价。
第二十二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合同中应明确建设项目的主要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等建设目标,同时确定勘察设计质量标准、勘察设计工期和勘察设计费用,明确总公司对勘察设计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二十三条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需要和勘察设计单位书面申请,建设单位可同意中标的勘察设计单位将部分专业勘察设计业务分包给其他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中标的勘察设计单位对分包的勘察设计业务的质量负总体责任。
第四章 工程勘察
第二十四条 勘察工作是设计工作的依据,是保证建设质量 的基础,铁路建设必须重视并做好勘察工作。
第二十五条 铁路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初测、定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和工点,应在相应阶段深化地质勘察工作。
第二十六条 初测主要查明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区域地质条件、推荐方案和主要比较方案的地质、环境条件,并提供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大富水隧道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水质水位、井泉分布等水文地质条件。初测资料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定测主要核实方案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详细查明方案的地质、环境条件,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提供地质资料。定测成果是初步设计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实行综合勘探,通过加强地质测绘工作,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多种地质勘探方法,相互验证和综合分析,提高和保证工程勘察质量。
第二十八条 铁路勘察实行地质勘察大纲审查制度。勘察单位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意见、规程规范编制地质勘察大纲,建设单位应对地质勘察大纲组织审查。审查后的地质勘察大纲为工程勘察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基本完成定测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除特殊情况并经过批准,高速铁路地质钻探量一般应不小于计划量的70%,其他铁路地质钻探量应不小于计划量的75%。施工图设计前,原则上要完成全部 勘察工作。对受拆迁等影响难以实施钻探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既有地质资料,没有地质资料的应在临近地质条件相似的地方通过勘察获取地质资料。利用既有地质资料或采用邻近地质资料的应在初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中注明,拆迁完成后要及时补钻。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单位加强隧道区域的地质调绘工作,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浅埋隧道、长大隧道必须实行综合勘探,通过遥感地质、大地电磁深层物探等手段查明隧道的基本地质情况,深孔钻探及综合测井试验工作必须在定测阶段完成;隧道进出口、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地下水富集区、不整合接触带、特殊地层和岩性段应合理布置地质钻探孔,地质异常点、有松散堆积物覆盖的洞口位置、大规模断层破碎带和可能的突水突泥地段均应布设控制性钻孔。实施阶段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等单位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详细查明隧道地质情况。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单位在现场调绘的基础上合理布置钻孔,适合应用原位测试技术时,要大力推广应用原位测试技术;要提高钻孔综合利用程度,做到一孔多用;对地质稳定、地形条件简单的桥梁,可采用隔墩钻探;对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地段的桥梁,应增加复核钻探点;对于地质复杂、地形条件困难、工程难度大的项目应深化地质勘察工作。
第三十二条 高速铁路和地质构造复杂的铁路建设项目应 实行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制度。建设单位依照批准的地质勘察大纲依法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勘察单位,对勘察进行监理,合理确定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组织对勘察资料和勘察报告进行验收,对实际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进行审核。
勘察监理工作必须与勘察工作同步进行。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单位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勘测细则作业,加强过程管理,接受工程勘察监理的检查,加强对经建设单位批准分包的勘察工作的管理,对分包勘察业务质量负责,保证勘察工作达到规定的深度,勘察成果真实、准确,满足设计要求,并督促勘察单位按照合同要求,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勘察成果等相关资料。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协调解决勘察工作的外部环境问题和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勘察工作提供条件,同时对勘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设计文件编制
第三十五条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应当依据下列要求编制:
(一)铁路路网规划和五年发展规划;
(二)项目批准文件;
(三)设计阶段对应的勘察成果;
(四)铁路主要技术政策;
(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总公司标准;
(六)铁路设计规程规范;
(七)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八)设计合同。
第三十六条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必须做好经济和社会调查,掌握区域运输需求、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现状和规划,综合考虑铁路企业发展、路网协调配套、投入产出效益,科学分析预测铁路运输需求,在征求铁路运输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项目的近、远期客货运量和运输组织方案的推荐建议。
第三十七条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必须根据铁路路网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采用先进的运输管理模式,综合考虑近期与远期、相关线路技术条件、路网运输能力、运输质量、运营成本和工程投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推荐先进适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三十八条 铁路选线应遵循地质选线和环境选线设计原则,综合考虑线路平纵断面,绕避不良地质和复杂地形,并尽可能绕避或远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大厂矿企业和敏感拆迁物等环境敏感区和重大拆迁区,保护环境和基本农田,减少拆迁工程量,节约建设用地等。
第三十九条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必须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优化点与点、线与线、点与线、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以及装备能力的匹配,正确处理建设与运输、建设与维护、新建工程与既有设备的关系,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技术适用、经济合理 的建设方案。
第四十条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必须加强工程技术经济比选工作,进行合理充分的方案比选,完善优化设计;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工程措施,提出实用经济的施工组织设计;准确计算工程、材料、设备和征地拆迁、三电迁改、道路改移等数量,采用合理的定额和单价,按照建设、运营费用最合理的原则确定工程建设投资。
第四十一条 车站(场)选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运输需求,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既有建筑物拆迁、土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和城市发展、与综合交通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等因素,经综合比选后确定。新建车站选址应尽量靠近城市,平行既有线新建工程或既有线改造工程应尽量引入既有车站。
第四十二条 铁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应做好安全风险防范设计工作,认真开展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做好安全设施设计,落实工程措施和投资,有效规避建设期安全风险。
第四十三条 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关单位开展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方案、建设用地及征地拆迁补偿,生态环境、文物保护以及对沿线生产生活的其他影响等。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需经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指定的评估主体进行评估论证,提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 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第四十四条 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对地类、房屋、水井、坟墓、通信、电力、地下管线等进行详细调查,收集相关既有、规划和在建市政项目情况,做到分类清晰、价格调查清楚,提出“三电”及管线迁改初步方案,全面摸清拆迁数量和所需投资,并在1/2000线路图上明确标注。要确定改移道路及立交的准确位置、既有标准和规划情况,提出改移及立交方案、工程数量、投资及投资划分建议,确定取弃土用地位置。
建设单位要在勘察设计单位配合下与地方有关部门签订立交桥建设与移交、用地等相关协议,征地拆迁数量和补偿方案应取得地方政府确认意见。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要督促勘察设计单位按照铁路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大临工程的规模和标准,编制设计文件和工程概算。要认真做好大临工程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切实加强对大临工程的管理。
(一)可研阶段应明确制(存)梁场、铺轨基地、轨道板(枕)场、施工便道、取弃土场(渣)场等大临工程的选址及规模,大临工程的总体布置和初步设计工作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总工期,结合工程量、材料供应、运输与地形条件等,与设计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大临工程的建设位置、建设标准和平面布置。大临工程要优先在建设永久用地、既有线用地范围内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要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明确复垦方案。
(二)拌和站设置要符合施工总体安排。拌和站一般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设计,特殊的拌和站应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设计。要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合理编制工程概算。
(三)大临中的运输便道、管线路等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按可行性研究深度进行设计,初步设计文件批复后进行施工设计。无砟轨道段大临便道设计应与养护维修道路统筹考虑。
第四十六条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必须依据经验收的勘察资料进行,达到规定的深度,满足项目决策和工程实施的要求。工程设计选用的材料、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第四十七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应在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将正确执行铁路勘察设计规程规范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提高铁路勘察设计水平。
第四十八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应按照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作业要求进行设计。应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进行设计,从源头上推进铁路建设信息化。
第四十九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应积极推广使用信息技术,完善勘察设计一体化;应研究推广铁路建设BIM设计技术,为铁路建设提供数字化的设计文件,为运输生产和设备维 修管理信息化提供基础资料。
第六章 设计文件审查
第五十条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实行审查制度。第五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批准文件、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对勘察设计单位提交的勘察设计文件(含大临工程)进行审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规定程序审查,需要上报的,按国家和总公司规定程序上报。
第五十二条 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由总公司组织审查,审查重点包括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内容、主要技术标准、建设规模、重大设计原则及总概算等。
第五十三条 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图实行审核制度,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图审核;重大桥梁、隧道、新型无砟轨道、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客运车站站房以及典型工程的施工图审核由总公司有关单位直接组织。
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施工图,不得交付施工。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勘察设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总公司标准进行勘察设计。
第五十五条 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是开展下一步工作和审查的依据,除原批准单位或其上级单位外,其他单位不得修改或变更。施工图设计中,对初步设计批准的建设方案、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工期需要作修改的,经建设单位报原初步设计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修改。
第七章 设计文件实施
第五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勘察设计合同约定,督促勘察设计单位按时提交勘察设计文件。
第五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初步设计批准以后),提交用地红线图和临时用地图,并按审核后的施工图,向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说明设计意图,提出建设、监理和施工注意事项,做好设计技术交底工作。
第五十八条 建设项目开工后,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按照合同约定设立现场设计配合机构,选派主持或参与该项目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技术人员常驻现场,完善和优化勘察设计,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勘察设计问题,按变更设计管理规定修改设计,做好现场设计配合工作。
第五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及时对建设、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核等单位提出的勘察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和实施方案。
勘察设计文件一般由原勘察设计单位修改。经原勘察设计单位书面同意,建设单位可以委托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修改设计文件。修改勘察设计文件的单位对修改的勘察设计文件承担相应责任,原勘察设计单位仍对设计文件的总体 性负责。
第六十条 变更设计必须坚持“先批准、后实施,先设计、后施工”原则,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变更。
第六十一条 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为铁路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控制数,一般不得调整。因政策和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六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项目投入初期运营后,针对勘察设计质量定期进行回访,及时协助解决因勘察设计原因出现的问题。
第八章 勘察设计收费
第六十三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收费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
第六十四条 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费应在国家和总公司规定的范围内,勘察设计费支付方式在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中约定。
第六十五条 勘察设计单位标准设计图是建设项目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建设单位在支付项目勘察设计费后,不再向勘察设计单位支付标准设计图设计费用。
第六十六条 勘察设计质量达不到合同约定或造成质量事故的,勘察设计单位应无偿补充勘察、修改设计,并按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及赔偿。
第九章
考核与奖惩 第六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与招投标挂钩事项纳入勘察设计合同。勘察设计单位对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质量问题以及铁路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外,还要接受总公司作出的限制参加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投标的处理。
第六十八条 总公司组织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对勘察设计单位定期进行施工图评价。评价结果按规定公示后公布,评价结果与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投标挂钩。
第六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勘察设计工作的管理,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工作情况与勘察设计费挂钩。
(一)建设单位应依据总公司有关规定制订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实施细则及勘察设计工作考核标准,明确考核内容、考核程序、挂钩方式等事项。
(二)建设单位定期对勘察设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按照考核结果支付勘察设计费,奖惩总费用不超过项目勘察设计费的±2%。
(三)考核内容包括勘察工作质量、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质量、施工图提供、现场设计配合、标准化管理和施工图优化等方面,具体考核标准由建设单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
(四)对于勘察设计质量存在问题、设计供图滞后、解决现场问题不及时、或对质量安全事故及质量问题负有责任的勘察设计单位要按规定扣减勘察设计费。对于勘察设计质量合格、设计供图和解决现场问题及时,且能够积极进行施工图优化,有效节省工程投资的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可按规定予以奖励。
扣减的勘察设计费纳入预备费,奖励的勘察设计费在预备费中列支。
(五)建设项目投入初期运营后,如因勘察设计单位原因发生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影响运营安全或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建设单位应追回所有奖励费用,并要求勘察设计单位赔偿损失;如因勘察设计单位原因引起的增加投资超过初步设计批复概算2%以上的,建设单位应追回所有奖励费用,并扣减勘察设计费的1-2%。
建设单位应将以上事项纳入勘察设计合同,依据合同约定对勘察设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支付勘察设计费用。
第十章 附则
第七十条 对勘察设计单位在铁路建设中的违规违纪行为,除按合同约定处理外,总公司将提请有关政府部门予以处罚。
第七十一条 勘察设计单位将承担的总公司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成果申报国际、国内有关奖项时,应事先书面征得建设单位同意。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由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