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的“远与近”
宏皓: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的“远与近”
华夏银行、工商银行先后被曝“员工私卖理财产品巨亏”,使理财产品的风险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最近一则新闻又将银行理财产品与“庞氏骗局”相联系: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的一篇文章指出,银行采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产品的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肖钢作为老资格的银行家,此言一出,银行理财风险引发各方震惊和广泛讨论。银行理财是不是庞氏骗局?中国影子银行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如何整顿和监管影子银行?此类问题非常重要,需要系统、客观进行剖析和评估。
1.将银行“借新还旧”操作划归“庞氏骗局”范畴有失公平
这里提到“庞氏骗局”一词,那么,何谓“庞氏骗局”呢。这里需要普及一下金融知识。1903年,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意大利裔投机商移民到美国。十年后,他发明了一个骗局,以一项3个月就可得到40%利润回报的投资吸引了大批追随者。通过把后来者的钱作为利润发给先进入的投资者,庞齐成功地在7个月内吸引3万名投资者,并且把这项“投资骗局”维持了一年之久。自此,一个名叫“庞氏骗局”的金融欺诈方式诞生了。通俗讲,“庞氏骗局”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的一套骗人把戏。那么,将银行理财产品看成一场骗局是否冤枉了银行了?银行卖出的绝大部分理财产品,到期都能保持正常还本付息。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名为理财,本质上仍是信贷的变种,很大程度上是信贷额度严厉管制的产物,资金最终用途很大一部分是流向中长期贷款。这类理财产品到期后,其还本资金来源于后续募集的理财计划的资金。说白了,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发新债,还旧债。这样的资金结构很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理财产品期限与中长期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容易使产品陷入连环式陷阱。这也是银行理财被称为“庞氏骗局”的原因。
但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还算稳健。最近几年,除了少数与股票等挂钩的高风险理财产品出现过零收益或负收益,其他理财产品基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只要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银行能维持正常的理财产品销售,银行资金循环正常,银行就不会出现兑付的问题。
2.期限错配的盈利模式本身其实无可厚非
围绕影子银行的主要争议目前集中在三点:1.以银行理财为代表,产品和投资标的期限错配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问题;2.“资产池”模式下滚动发行产品导致的“庞氏骗局”嫌疑;3.投资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限特征突出,发行产品的期限占比上,1-3个月的产品占据发行总数的60%左右,而对应的资产标的期限普遍较长:监管部门披露截至年中银行理财产品投向中,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存款占比超过60%,债权项目融资类(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资产、银信合作等)占比25%左右,高收益型权益类资产占比10%左右。
但是,期限错配的盈利模式本身其实无可厚非,事实上,期限错配正是银行表内经营最主要利润来源:商业银行一般存款中活期占比在30%以上,超过1年的定期存款占比也始终较低,而贷款结构中中长期比例整体在50%以上,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和贷款利率下限管理的背景下,活期存款和中长期贷款之间的稳定利差成为银行净息差贡献的主力。
期限错配并非影子银行的特有风险,问题的本质停留在如何有效进行流动性安排,提高理财账户的全盘现金流摆布规划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仅仅因为银行理财采用了借新还旧式期限错配的操作模式,就认为其属于“庞氏骗局”的范畴,显然有失公平。理财是否属于庞氏骗局,标准应该取决于两点:资产池是否有真实的优质资产和产品预期收益率是否明显高估。
根据银监会对媒体披露的理财配置资产占比,用AA+短融和中票收益率、SHIBOR3M、票据直贴利率、1年期贷款利率进行加权,模拟出的综合收益率与全市场1个月期理财产品收益走势基本相符,并且收益和成本的利差尽管从去年年中以来高位回落,但截至目前依然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获利空间,不属于资产回报无法覆盖产品要求收益的情形。
并且,理财产品的设计上,存在募集期只有活期收益、到期清算往往采用T+N形式(此期间不付息)的问题,导致真实的产品收益率相比名义的预期收益存在一定差距,实际收益水平对比存款并未明显高估。我们以大型银行发行的1个月期预期收益4%的产品为例,经发售期和清算规则调整后的实际收益水平在3%附近(如果设计为保本型产品纳入表内以存款核算,那么要求的投资收益率在3.3%以上,加上托管和销售费率,资产收益应当在3.5%
上下水平——含同业存款、信用债和贷款性质标的的理财资产池综合收益完全可以满足),已经低于3.25%的大行一年定存牌价利率。
3.银行理财产品可算作是利率市场化的“先驱”
庞氏骗局是“空手套白狼”,而理财产品可是有对应的资产的。进一步说,还有一大不同在于,这些短期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变相的银行“活期存款”。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银行理财产品可算作是利率市场化的“先驱”。在银行的日常运营中,商业银行一般存款中活期占比在30%以上,超过1年的定期存款占比也始终较低,而贷款结构中中长期比例整体在50%以上。所以理财产品的“庞氏骗局”说法不算准确,在以往也确实没发生过违约现象(12月华夏银行的纠纷是兜售的第三方理财产品)。
4.影子银行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中国实体经济融资对影子银行体系的依赖越来越强,影子银行体系扩展了融资主体的外延,也成为传统信贷市场的补充,对其的态度应该以监管为主,管制不必过于激烈。无论如何界定和定义,影子银行都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蕴含风险就简单否定。世界上没有毫无风险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风险总是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不鼓励竞争和创新的风险,事实上远远超过竞争和创新的风险。尽管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总体规模仍然有限。目前我国银行总资产接近130万亿,贷款接近7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近40万亿。与此相比,各类影子银行业务或者直接融资业务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5.如何正确引导影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影子银行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我们既不能简单一刀切,谈“影”色变,一概否定,甚至妖魔化,也不能听之任之,漠视不管,我们需要客观、公正和理性的科学态度,深入分析和正确引导影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根据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具体实际,对影子银行给以符合我国国情的界定和定义,并据此摸清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实际规模,不要动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说到影子银行风险,就好像到处都是影子银行,金融危机马上就要到来似的。这并不符合我国实际。其次,不要一说到风险,就立刻想到“收、卡、管”。影子银行业务种类繁多,风险和收益结构互不相同,有些并不具有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具有自我消化能力。哪些应该监管,哪些不应该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指标和方法来监管,都需要首先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集思广益,妥善决策。
6.理财产品透明度亟待提高
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主流模式是资金池模式。对于销售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投资者并不知道去向,大多数金融机构以规避风险为由,拒绝向投资者公布投资组合、实时收益及风险等关键信息,这些资金池基本成为一个巨大的“黑箱”。如果投资者失去信心并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就会停止,相关风险就会集中爆发。而反观公募基金市场,因为有比较透明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逐渐明白“买者自负”的道理。公募基金的透明运作模式,或许可以给理财产品以借鉴。肖钢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是骗局的提示,一席话捅破了窗户纸,明白告诉老百姓,理财产品有风险,购买须谨慎。银行在向百姓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应误导销售,应让客户享有知情权,履行揭示风险的义务,告诉投资的用途,把可能遇到的风险向百姓讲明白,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投资。而普通人在购买时一定想着高收益、高风险这回事,弄清楚到底投向哪里。这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是一个道理。
7.银行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也在减速;经济减速的结果是储蓄率下降,银行规模扩张的模式将走向没落。既然银行业的规模扩张不能持久,传统的商业银行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金融创新成为唯一出路。另外,随着储蓄率下降、养老压力的加大和跨期安全成为第一位,社会越来越需要大量有稳定收益的金融理财产品,可是中国银行的财富管理最缺的是有20年以上实践经验的金融投资专家。
随着财富管理服务的出现和逐步发展,财富管理的专业化知识和能力将成为财富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将不可避免,金融投资专家品牌因素在财富管理服务的市场竞争中将越来越重要。
银行的转型升级之路只有一条:就是放下在垄断体制下养成的偏见,聘请外部真正有20年以上实践经验的投资专家担任银行的财富管理顾问,将优秀的金融投资专家的影响力及财富管理的专业能力与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相结合,就会大幅提高财富管理的竞争力,留住
并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直接带来的就是客户存款和业务量的增大,增加银行的持续盈利能力。
在流动性过剩的今天,哪家金融机构能管理好财富,大量财富必然会流向谁。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是让高端客户的财富持续稳定增值,银行未来的发展是以财富管理的能力定胜败,银行只有在真正财富管理专家的带领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私人银行业务应成为银行创新发展的核心,用私人银行的创新发展推动银行的转型升级,用优秀的金融投资专家品牌打造出国内优质的财富管理银行。
专家简介:
宏皓:原名:章强。著名金融学家﹑融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政府、上市公司融资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央视网财经评论员。
第二篇:P2P与庞氏骗局的本质区别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P2P与庞氏骗局的本质区别
最近,对P2P行业的整治消息开始放出,再一次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头条。本轮专项整治的基本政策面分为三档排查:合规、整改与取缔。国家的这些举措主要是因为前几年P2P发展势头太猛,加上还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导致频频出现问题平台,让很多投资人蒙受损失。现在不了解P2P是什么的人都自动把P2P和庞氏骗局画上了等号,那么他们到底是不是一样的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庞氏骗局?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就是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庞氏骗局的创始人,1919年他在美国用“三个月获得40%收益”的项目成功实施第一例庞氏骗局。P2P又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是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务,承担客观、真实、全面、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的责任,不承担借贷违约风险。从运作模式来看,P2P很显然不是庞氏骗局。
既然P2P不是庞氏骗局,为何庞氏骗局的帽子总是挥之不去?大多数人在认知上存在严重扭曲,总是过度高估自己对已知的预测能力,低估对未知的不确定。我引用塔勒布曾经举过的例子:几乎所有离婚的人都知道婚姻几乎一半都是失败的,而当他们自己结婚时并没有预见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只会在事前告诉所有见证人“我们不会”,也会再宽慰自己“总会好的”。总结上文就是,人们习惯高估对已知的预测性,低估未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许是好的一面,也许是坏的一面。对于P2P一样,我们总以为已经知道了互联网金融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却不知这种自大的认知蒙蔽了进一步分析它的动力。这里暂且不讨论P2P金融的出现是否会推动或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本文先引述一个段子。
计划厕所上市,幻想一夜暴富。前一阵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是向社会公开融资收购几百个公共厕所,取名为“生态科技”。生态科技公司检验一下大小便,就是医疗大健康,再加个WIFI,就是互联网+。在新疆,浙江多收购几个,就是“一带一路”。装上自动门,就是工业4.0;放上3D打印的抽纸盒,有了3D打印概念;军人免费,是军工概念:装上摄像头,有了娱乐电影概念;放上几本杂志,墙上挂上广告,有传媒分销概念„„这么牛的IPO,没个二三四五六十个板,都不好意思开。等板够了,蹲厕换马桶,资产注入重组停牌,换完马桶复牌继续板,20个涨停板完,资产重组继续停牌,把男厕改成女厕后复牌继续板„„名字都想好了,先用香阁里拉,等重组板开了,再改中坑集团,中字头!等中字头也炒完了,再改名„„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段子终究是段子,泡沫终究是泡沫。骗局高明与否,总有投资者一厢情愿地认为所投项目会像预期发展一样。至于厕所项目的种种漏洞,本文也无需分析。在当今社会庞氏骗局屡屡得手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分析重复上演的条件:一是投资者都希望短期内获得高收益;二是投资者都无视风险。人性的缺陷是:尽可能找到免费的午餐。无论是经验还是从理论上,免费的午餐多半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P2P只是成了骗子兜售免费午餐的工具。
绝对的结论很可能是错的,知道的多不代表判断准确。2015年,某些媒体把重庆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总结为:把金融搞得很复杂的那些人都是骗子。当时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金融行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其实非常多,如果一个人单独抛出一句金融很简单的话,在我看来这个人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傻子,倘若都不是,就是两者兼得。为此,笔者当时经过原文对比发现黄市长的讲话内容是:金融的本源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一套说法说得把金融ABC给丢了,它哪怕再复杂再高端,也别信。黄市长对金融本源的概括,并非构成了对金融行业的概括。
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庞氏骗局屡屡上演,为何在信息发达时代不被迅速识破,反而骗子会频频得手?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金融民工,我觉得传统社会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庞氏骗局,但信息过量同样会增加认知的偏差。过度的信息量会削弱阅读者的认知水平,因为个人很难从海量的信息决策中做出有效明智的决策。这就如同孩子发烧,去百度去查询治疗方案一样找不到准确的答案。
近6成人愿意追加P2P投资,认为和“骗子”、“金融”二字无关。近日,有网贷平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法治创新研究中心、财经国家周刊及财经国家新闻网开展了2015年网贷投资人问卷调查活动,并于2016年1月8日对外发布了《2015年P2P网贷投资人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59.63%的投资人表示继续看好P2P网贷的发展,并且追加投资。据笔者调查,那些所谓跑路的P2P公司从一开始就是招摇撞骗的,如果投资者一开始就不被高达20%的收益所诱惑,对平台进行细致的研究,不难看出破绽。有人将大大集团讽刺概括为《一个淫贼的励志故事》,但其经营模式和e租宝几乎没有区别,都是依靠高收益完成庞氏骗局。大大集团和e租宝从一开始就不能算是P2P,和“金融”二字更没有任何关系。
金融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本质就是借钱出去,然后还要收得回来。还钱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别人赚了钱来还,一种是别人借钱来还,而第二种情况,钱是会越骗越多,“死”是迟早的事情。伟大是熬出来的,尤其是金融,穿越了周期才能认识到真正的价值。
文章来源:上海长久贷
第三篇:“庞氏骗局”与信托资金池的差别
“庞氏骗局”与信托资金池的差别
自金融大盗麦道夫获刑入狱后,历史上尘封已久的“庞氏骗局”一词再度流行,近几年来不断见诸报端。去年底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先生敢于直言银行信托理财资金池业务“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近期亦有媒体将信托理财资金池业务发掘出来,同样质疑这种“借短贷长、借新还旧”的金融产品有可能是“庞氏骗局”。令部分投资者担心信托资金池是“庞氏骗局”。
信托公司的资金池不但不是“庞氏骗局”,甚至是信托产品中安全性最高的。
一、“庞氏骗局”的特点信托不具备,庞氏不是信托公司
首选我们来剖析下“庞氏骗局”的特点。其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资金运用脱离实体经济,仅仅依靠后面进来的钱来垫付前面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最终导致黑洞越滚越大。其次,用高收益引诱投资者。麦道夫给出的年化收益是15%,这么高的收益除非是证券市场投资的高手,否则在实体经济的运行上,是很困难的。此外,麦道夫的投资公司是民间的,是不受国家金融监管和制约的。庞氏不是信托公司,美国的信托公司受法律严格监管,是合格的受托人,没有发生欺骗的事件。
我国发行的信托公司资金池不具备“庞氏骗局”的特点和产生的条件。
二、信托资金池受严格监管,没有脱离实体经济
信托公司要受“一法两规”的制约,这就是《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每个集合信托都要向国家银监会申请审批,获得批准后才可以发行。这是监管层面和麦道夫骗局最大的差别。
其次,信托公司资金池产品虽然资金用途不是十分清晰,比如融资方、项目具体情况等等,但不等于脱离实体经济,而是有种子项目和储备项目。这些都需要向银监会报审和有备案的。如中融信托汇聚金1号,投资于货币市场,如银行间拆借、股票质押等等;琨晟矿业资金池投资于符合既定投资标准的优质矿业能源企业进行债权、股权、债权加股权等组合投资,或通过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加入有限合伙企业、认购信托受益权等方式投资于矿业能源相关项目;恒晟产品投资于矿业和石墨;...这些这些推荐资料都有储备项目和种子项目介绍。可见资金池产品是和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资金池的运作虽然存在“借短贷长、借新还旧”的形式,但只要项目周期完成后,资金退出时的收益足以覆盖之前的本息即可。这一点,信托公司肯定做过详细、周密的调查和评估的。
三、资金池是金融机构的一种创新服务
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周期较长,比如3-8年才能完成,那么这种项目单独发行就很难行得通。因为,绝大多数是人不接受超过2年以上期限的投资,多数人认可的是2年以内的投资品种。这就导致这类项目的资金募集需要换种形式,资金池是最好的一种创新手法。虽然项目的整体周期较差,可能长达2年以上,甚至5-8年,但把项目分拆成诺干周期,比如1年、1.5年、2年,首次募集的资金用去开发项目,首次募集的资金到期如1年后,通过再次发行募集,用这部分钱先支付前期投资人的本息。如此循环,项目就可以运作下去。前提是项目到期后,资金退出时的收益足以覆盖前面各期的本息即可。
如中融信托-琨晟矿业资金池,原先是每年9月份认购人可以申请赎回,现在还增加了1年、1.5年、2年三个期限选择。不过该产品投资范围都是优质、稀缺的矿业。矿是和我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如发电需要煤矿,笔记本的材料来自铁矿,...这些都是刚性需求,此外,矿的材料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累产生,将会越挖越少。因此,其价格走势必将随时稀有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现在一些中小矿场被收归国有,矿的资源将越来越集中在实力雄厚的企业上面。这也减少的无序竞争带来的价格战。
此外一些项目,融资方实力并不够显眼、强大,可以拿出来养眼的资料不多,但项目优质且风险可控,如果做成资金用途明确的产品会比较难以发行(因为老百姓普遍的观念认为i,融资方实力强大还款有保障),所以,金融机构采用资金池运作,加快募集。另外,有些个别项目信托公司主动参与其中,成为项目的管理方,这类项目也不便做出资金用途明确的产品,因为,信托公司自身成了融资方了。
另外,资金池项目也有有足额抵押物的。比如矿的项目,要经过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其矿产的储量、其质地的优越性等等,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东西,不像房地产那么清晰明了,容易理解。矿的项目,信托公司经过尽职调查,认为经济价值优越,都会把项目公司的股权控制在自己手上,中融还对资金进行封闭性管理,因此,安全性其实是相当高的,变卖优质矿项目公司股权,一样是超值的。而矿的投资周期一般是较长的。
像中融汇聚金1号、圆融1号、融睿资金池,其投资领域主要是货币市场,但原理和琨晟、恒晟等项目是一样的。
现在的信托资金池期限有7天、14天、30天、60天、90天、180天、270天、360天(1年)、1.5年、19个月、2年,这么多期限的灵活搭配,而且要确保能够及时追回本息,如果不是资金池,而是要用资明确,拿来那么多对应的项目?
四、资金池的安全性从法律角度上讲比用途明确的产品更安全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资金用途不明确,融资方、抵押物、项目经济价值等等信息不清晰,投资者是没办法独立判断其风险和投资价值,所以,信托公司需要为兑付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而资金用途明确的产品,融资方、抵押物、风控措施、担保方等等众多要素,产品推荐批量得较为详细,信托公司更多的扮演法律中介的较色。从严格法律角度上说,信托公司只需履行尽职义务,是不需要承担市场风险的,这是要投资者去承担的。只不过,当前投资者还不够成熟,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监管非常严格,所以,这类项目也是非常安全的。但从严格的法律关系上说,资金池在安全性上更胜一凑。
典型的例子是中信信托敢于开发布会说:不兜底三峡全通项目。因为,资金用途明确,融资方实力雄厚,国有企业担保,有足额抵押物,投资者是可以独立判断其风险的。信托公司为什么要兜底,要兜底也是用钱的企业和担保方。目前为止,没有哪一家银行或者信托公司敢说:“不兜底资金池”!除非他想关门。
正因为,资金池产品信托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因此,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一点也不能马虎,无论尽调、项目经济价值的评估、质押担保等等,在内部其实是把控得非常严格的。比如琨晟矿业资金池,还增加了实力雄厚的担保公司的保函。在恒晟产品的推荐资料中,把信托公司的管理团队都明确说明,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信托公司承担其法律责任的信心。
五、银行存款本质上也是一种资金池
老百姓最熟悉的银行存款本质也是一种资金池。我们去翻一翻银行报表,国内各家银行无一例外都以活期存款占比高为荣,而相应的贷款则绝大部分集中在一年期贷款。同时,我们能够清晰准确地界定每一笔存款对应了哪一笔贷款吗?显然也是不能的。银行有不良贷款,我们知道是银行拿了谁的钱去放贷吗?出现不良贷款、坏账?银行拿什么去填?还不是别人的存款!银行先用别人的存款把坏账填了,等处理抵押物或者追款款项再把整体存款的漏洞补上。同为国家监管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有时候也会面临这种流动性风险。把一个较长周期的项目分拆成几个较短的期限,短期限内通过资金池接盘,借新还旧来解决流动性风险,但项目的整体收益足以覆盖短期收益的总和。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期限短的产品,其收益率要大为降低。保险理财产品也是一种资金池。保险公司推出的分红险,同样没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这是告诉大家钱不取走的话,每年会有定存利率加浮动分红。但资金用去投资什么,有什么风险保障、风险控制手段,保险合同都没有明确说明。及时如此,保险资金的规模也超过了7万亿,只不过,保险受制于投资领域和投资制度,收益太低了。此外,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销售员的提成要从本金中支付,最终导致保险账户的回本长达10年以上。我们经常听说,分红收益低,跑不过存款利息。但保险资金确实也是资金池的一种。
银行和信托都无法面对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挑战,资金池项目正好可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因此,资金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流动性风险与金融圈内时颇为流行的“庞氏骗局”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主要在于相关的产品是否具有主观恶意,或者明知故犯。以麦道夫为例,明知道自己不会投资任何金融市场,但却敢于借新还旧,这种主观恶意的行为即可定性为“庞氏骗局”。同样,如果任意一个银行理财产品或者信托产品资金池,在明知道无法兑现相应投资收益的情况下,依然向投资者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那么这样的产品操作也是“庞氏骗局”。
六、信托公司资金池的风险评估
资金池产品的存在让信托公司有了更大的便利,在特定类别的项目中,可以先有资金后对接项目。这大大便利了信托项目的募集,手中有钱,也更容易抢到心仪的项目。因而,很多信托公司都发起资金池产品。不过,不同信托公司的资金池产品尽管法律义务上要比资金用途明确的产品安全保障高。但不同信托公司的背景、股东实力、风险管理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造成不同信托公司的资金池产品也存在某种风险级别上的差异。选资金池产品最好选品牌美誉度高、市场口碑好的信托公司;一些小信托公司或者知名度不高的信托公司的资金池还需要谨慎。中国的银行有好多家,但大银行也就那么几家,信托公司目前有65家,真正有市场影响力、口碑好的也不多。
有一可以评估信托公司的品牌、实力的指标可以参考,如发行规模及发行能力、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利润、注册资本金、产品线、非资金池产品的风控水平、专业能力、股东背景等等。
第四篇:债权转让和庞氏骗局的问题
债权转让和庞氏骗局的问题
有人担忧债权转让的模式容易导致庞氏骗局,同时把其与P2P平台的坏账率捆绑在一起。但是三者并无必然联系。
单纯以平台坏账率来判断是否庞氏骗局,是粗糙的、不准确的、若是将专业放贷人(债权出让人)和与其关联的P2P平台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当收益率和风险储备金之和小于其运营成本和坏账率时,专业放贷人的经营和机构运营是不具备持续性的,但不能认定为庞氏骗局。当明确投资人的回报并非来自于还款人的还款效益,而来自于虚假债权和债权重复转让形成的现金流时,才能明确其为庞氏骗局。庞氏骗局的核心问题是,不存在真实资产或交易,或者刻意隐瞒债权的风险信息循环转让,而不是出现坏账。
也就是说,只要债权信息并非虚假,同时并为重复转让,即使其多次转让、平台的坏账率偏高,也不会形成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基于流动性形成的风险,与坏账率指标并无直接关系,除非是其刻意向投资者隐瞒债权相关的基础信息。何况,债权已经实质形成(即价值是存在的),并且每个债权的期限和转让次数是有限的,击鼓传花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除非是大量的、持续的在原始债权信息上造假,而后者在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在技术上是极难实现的,也经不起审计。
另一方面,债权转让可能导致庞氏骗局的担忧来自于专业放贷人账户的流动性压力。对于债权转让模式中的专业放贷人账户来说,由于期限错配和金额错配的存在,专业放贷人账户的流动性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债权尚未到期的基础上,若是该债权不能及时被及时转让给下一家,极有可能引发现金流断裂的危险。这要求专业放贷人要有一定的“被强制”在账户里的资金来提供流动性。同时,《合同法》上规定,债权转让过程中不得牟利,也就是说,专业放贷人账户是没有收益来补充资金的。专业放贷人提供的原始流动性(自由资金)和债权转让(资金流动)速度也就称为了其中的关键。
投融贷P2P网贷平台CEO分析以往一些跑路的网贷平台时表示,目前线上现存活跃的P2P网站大概有800家,且增长势头迅猛。很多网贷平台在信息披露、资质审核、利率确定方面流于形式,为了追求规模效益而大肆扩张,造成经营上的风险,再加上不规范操作,也导致风险被人为放大,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第五篇:作文:远与近(讲)
老师组织同学讨论“远与近”的话题。
有同学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遥远的距离不再遥远,从纽约回广州不用一日可还,上海到广州就两个小时;就是在一座城市,也可以上班在城区,居住在郊区,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开车不用半小时就可到达,远与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有同学则说,人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是短了,但不一定心的距离同样能够缩短。
还有同学感叹,有些东西远了,而有些东西却近了。老师说,远和近是个相对概念,过去以为远的,现在近了;过去近的,现在变远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远与近
有诗言:星星像地上的人们一样拥挤,地上的人们却像星星一样疏远。可见,如今拥挤着的人们的空间距离是近了,但人心与人心间的距离却疏远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的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如火车,飞机,高铁等。这些便捷的交通工具无疑拉近了人与人物理上的距离。但奈何物理距离近了,心灵距离却越发越疏远了。
遥想当年,交通不便。人们生活在落后的乡村净土上,田间小道上陌生人谈笑风生依稀可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犬相闻,其乐融融的生活让人们心灵的距离始终如此地贴近。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也是夜不闭户,人们的相处是无隔阂的。
而反观当下,交通便利了,交际也多了,人与人接触机会多了,距离近了。但令人悲痛的是,人与人的猜疑更多了,人性变得更加冷漠了,个个都犹如戴上面具的野兽,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人们心灵的距离也在冷漠下渐行渐远了。
君不见在小悦悦身旁经过的十八个路人,与奄奄一息,命垂一线的小悦悦距离是如此的近,救人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但他们却漠视而过,致使一条生命的消失。可见,这心与心的距离是多么地遥远。我不禁想问:“人还活着吗?”雪莱在《论爱》中说道:“当爱逐渐死去,人心也不过是活着的坟墓。”那我们人类的爱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是死去了?还是远去了?
或许人类的爱并没有死去,心灵的距离也并不全都那么遥远。
君不见最美妈妈空手接婴,一个新生的生命拉近了人心的距离;君不见最美老师前扑后推,挽回了数个学生的生命;君不见最美司机重创后仍坚守,把车停稳,挽回了数十人的生命。这些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们看到,并非所有人的心灵都麻木了,在这个冷漠的社会里,我们还是能找到希望的曙光。他们的奉献,激起了我们对缩短心灵距离的渴望。同时,我们更应清楚,我们人类的心虽然并未死去,但已然走远了。因而,我们更需拉近人们心与心的距离,让麻木的人心重回纯净。
以前远的,如今近了。而以前近的,如今却远了。尽管灯红酒绿的社会让人心受到利益的隔离,但这距离不足以阻挡我们的人性。我相信,人性会打破利益的玻璃,人心会回归原始的距离。
拉近人心的距离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马路上车水马龙,特别是近年来,办奥运亚运,开世博,蛟龙入水,神舟飞天,GDP直线上升,人们所期盼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近,幸福就在不远„„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物质生活的确上去了,但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离却似乎被渐渐拉开。
犹记得过去,人与人的心贴得很近,很暖。
依稀中还记得少时乡里亲邻间的欢声笑语,那时,我们都住得很近,走家串户,稀松平常。各家的门大都是打开的,各家的板凳也是可以随意坐的,甚至各家做好的米饭小孩子也是可以随意偷吃的。那时,我们都住得很近,三姑六婆,叔伯兄弟,闲话家常。住得很近,心靠的也很近。
但,当下,人与人的距离变得如此的遥远。
人们渐渐住进了拔起的崭新高楼,厚重的钢筋混凝土也在人心之间竖起了一道墙。铁门高墙之坚实,昔日木门瓦屋难以比拟。但铁门高墙再坚实,也难以填满人们安全感的缺失。人们互相戒备,只敢在猫眼里偷窥。同住一栋楼,多年来却连个招呼都未打过的情况比比皆是。更者,巴士上装睡不让座;路见不平,围观不助„„或许,当年的彭宇案可成为不少人置身度外的借口,最终,小悦悦之惨案竟有十八名路人视而不见,人心的冷漠与遥远让人痛而复痛。
所幸,有些人开始从冷漠与距离中惊醒,他们以行动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当年汶川大地震,举国倾力想助,各地市民纷纷自发祈福,捐款捐物更是不计其数;北京首都机场因大雨大量乘客滞留,结果上百名司机自发免费接送乘客;还有最美女孩为乞讨老人遮雨,吴菊萍伸手接住坠落婴孩,等等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宣示着人们开始用行动去融化冷漠的寒冰,用善意去拉近我们心间的距离!
因此,我们在此时此刻,都要行动起来,去响应先行者们的号召,或许只是一个随手的善举,或许是一个随心的微笑,我们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去拉近人们心与心间的距离。推倒寒冷的高墙,让温暖涌动!
拉近人心的距离,你我不再孤单!
远与近的确,同学们说得对,以往遥不可及的空间拉近了,然而人心的距离却被拉大了。距离远近,与空间有关,更与人心有关。
人心之间的距离该归咎于谁?而又起源于谁呢? 余秋雨曾说:“由山脉相隔的距离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隔的距离是一种忧愁。”那么,让人们心灵相隔的是那山脉还是水道?我想应该都不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先进便捷的交通工具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方便。然而,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每一个人都不敢怠慢松懈,每个人都埋头于那山一样高,海一样深的学习与工作中。没错,人与物质财富的距离是近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时间也少了。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慢慢远了。老人跌倒无人扶,救护车堵在路上无车避让等等的事件层出无穷。何止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即使身边之人,也与我无关。大家似乎都愿意“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而不愿做“天涯若比邻”。这些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尽管鲁迅与远方的人们相距千里之远,但是他们仍然心相连,彼此接近。那个时代,物质贫瘠,但心怀天下之人必有责任,因责任而彼此相连。
反观当下,旧时的村落在远去,旧时的情感也在远去。
邻里之间的走家串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门紧锁;乡邻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眼神冷漠。就连童真的小孩子也开始被灌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思想,更不要说在路边看到老人跌倒而敢于上前搀扶。我们开始怀疑,在一切话语、行为的背后是不是总深藏着一个阴谋。我们互相怀疑、戒备,防盗门窗加了一个又一个,心里还是不稳妥,于是开始安装监控视频。在添加一层又一层的保护的同时,我们也把自己的内心封锁起来,不再是“我们”,而是一个个互不相关的个体。于是尽管我们住的也很近,但心的距离却很遥远。
是的,我们是时候停下脚步去反躬自省了。是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人心距离拉大?还是社会中麻木无情的因子滋长了人心间的冷漠?亦还是为了“保护自己”,我们亲手断绝了人心之间的桥梁?但是不管怎样,人心间的距离拉大是不不争的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缩短这个距离。因为我们就是每一个将它“养大”的“凶手”。
看着中国的GDP一路增长,我们会兴奋不已。然而看到武汉老婆婆在公厕上写着“外来工不要到这里上厕所,否则罚款 200”的字眼,我们才知道心底的那堵墙有多厚。经济的发展不应是阻碍人们交流沟通的藉口与凶手,也不应是人与人身份地位的分界。物质财富的增加是为了让人们有更好的生活,促进人们更好地相处,而不是引发隔阂,形成地位区别,拉大人心间的距离。
不要以为经济发展了,物质财富和我们接近了,我们就成功。人心间距离的接近,人的和谐平等,友爱互助才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近了,你却是渐行渐远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许多东西在过去,或许是距离遥远,日新月异的现代,路程上的距离无疑越来越近,许多东西似乎与我们越来越近,但也有些东西被我们遗弃,变得渐行渐远。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冲突难以避免。小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大至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甚至是各自文化间的差异的冲突。的确,我不得不承认世界民族文化各有千秋,不会因你历史的悠久而让你笑傲江湖,但随着全球距离的拉近,西方文化的“入侵”,这让我们领悟到西方文化的另一番风味。或许,我们的祖辈并不知何为圣诞,何为复活节,但我们这一代人却对西方节日,西方文化深入“研究”并充满无限向往,然而却遗弃本来在我们身边的本土文化,这空间上的差异我们真的有必要去舍近求远吗?我不反对中国人热衷于浪漫的西方文化,但我只想问那些崇洋媚外的国人,“无情”地遗弃本土文化,这样值得吗?
于个人而言,或许出于国人对本土文化传统的漠视,难免有些内心不愤,不甘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或许我们的后代中被西方文化日益侵蚀,或者中国的文化幸存本土残骨,却被西方文化重塑金身,到那个时候或许国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又因之失去了本土的气骨和灵魂。
文化,这不是什么实物,或许有些人会费尽平生去寻觅、挽留,又或者被人强加于实物中从中获利,但我们要明白,我们都是中国人,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血液中存有的是“伏羲文化”以及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优秀品质,这些是不应被遗弃、远离的。其实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何必让其渐行渐远呢?崇洋媚外者或是出于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又或许是百年耻辱中,出于自卑而对西方文化的崇敬、向往,但我要告诉你们其实中华文化也很优秀,它的悠久历史与其包容性并不比西方文化差。作为一个庞大的民族,我们不能失去本土文化,因为失去它,我们就失去了整合社会的力量,我们也不能被彻底全球化,而失去自有的根和灵魂。
请大家在热衷于西方文化之余,也多多留心身边的本土文化,不要让它渐行渐远。
渐行渐远的家园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曾看过这么一句话:“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话想必会令不少处于暗恋中的男女深有感触。其实,何止恋爱,现实中的家园,看似很近,却也已经渐行渐远,距离遥远。
但这一切现在都变得很遥远。随着一声声轰鸣,尘土飞扬,瓦砾成堆,旧时的村落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依附于村落之上的人们也开始四散迁移,但总有一些看些顽固不化、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旧居,用老弱的身躯守护着那一间生于斯,也打算死于斯的老屋老宅。因为那一砖一瓦不仅留下了他们的生活足迹,更印记着他们的情感人生。或许对于一座正在发展轨道上狂奔的城市来说,这些老屋也好,情感人生也好,都必将是远去的历史。因为用现代的眼光看来,他们往往代表着愚昧、落后,是注定要被碾碎于历史的车轮之下的。但苍老就一定代表着落后吗?
城市在走近,村落在走远,科技在走近,情感在渐行渐远。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建筑的石头是坚硬的,人心却是柔软的。情感不能安放于那看似繁华的石屎森林之上,而只能安放于我们的心灵。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怎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怎能缩短你我的距离?
鲁迅曾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那渐渐远去的老村落,其实与我们关系密切,它们不应是时代发展的牺牲品,那是我们的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那童真质朴的过往,更是我们的心灵栖息地,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一直在奔跑,距离我们的家园已经越来越远,朋友们,该是回家看一看的时候了。
【延伸阅读】
天边与身边
孙道荣(12年《读者》第6期)
天边曾经很遥远,现在忽然近了,所谓天涯咫尺;身边曾经很贴近,现在忽然远了,所谓咫尺天涯。
天边发生的事情,诸如哪里又发生战争了,哪里又罢工了,哪里又骚乱了,哪里又发生政变了,哪里又地震了,甚至哪个明星闹出了绯闻,哪个政要出了个丑,哪个幸运儿中了个大奖,只要上了网,转眼之间,我们就能够了如指掌。而身边发生的事情,诸如邻居家昨夜被盗了,同事家的孩子升学了,朋友开车出了点事故,甚至哪天是母亲的生日,亲戚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妻子的发型什么时候变换了,我们一概浑然不知。真的吗,这是啥时候发生的事?常常听到身边的人,发出这样的惊呼。
今天,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离人们越远的事,人们越关心。一堆男人聊天,一定满口都是世界大事,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唾沫横飞。谁还在意眼前那些芝麻粒大的小事情,婆婆妈妈,又琐碎,又恼人,又无奈。天边的人罢工了,交通瘫痪了,人们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忧心如焚,比自己吃了苍蝇还窝心,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帮忙开飞机驾轮船踩三轮车。身边的老人在路边倒地不起,从他身边走过的人,匆匆瞥一眼,就加快脚步赶紧逃离,没有一个人愿意或敢于将跌倒的老人搀扶起来。人们的胸怀仿佛变宽广了,可以装得下整个世界,心胸却越来越自私狭隘了,连伸手扶一把的力气和勇气都失却了。
人们的朋友,也似乎越来越多了,却大都是网上的朋友,天边的朋友。人们更愿意与虚拟世界的人,遥不可及的人,相识、结交、倾诉、打情骂俏、海阔天空,而不愿意敲开对门人家的门,去楼上楼下串串门、聊聊天、叙叙旧。心里话,真心话,大实话,宁愿跟天边的人说,也不愿意让身边的人知道。当朋友遍天下的时候,人们却连身边最亲赖的人,都相互遮掩不敢相信了。如今,朋友成了一个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廉价的名词,只要轻点鼠标,你就可以将天边任何一个陌生人,变成好友。而要让一个身边交往多年的朋友与你绝交,你只要向他伸手借点钱,就可能会被他立即毫不留情地拉入黑名单。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能够坐在电脑前,与天边的人整夜整夜地闲聊胡侃,却与身边的亲人,连半句问候的话都懒得说;他会冲动地花上巨资,乘飞机坐海轮赶赴天边,与网友见面,而不愿意花几十元买张火车票,回老家去探望年迈的父母一眼;他听说天边有人虐待一只小狗,就会心如刀绞声泪俱下甚而捐钱捐物以拯救生灵,而楼下地下室的拾荒老人又冻又饿又病,濒临死亡,他却无动于衷,充满鄙视,甚而恨不得将之驱逐出小区而后快。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对天边很熟悉,对身边很陌生;对天边很神往,对身边很厌烦;对天边很关注,对身边很漠视;对天边很热情,对身边很冷漠„„
天边很神秘,有一点神往,予一点关注,寄一点梦想,这都没有错。可我们不应该忽视,更不应该忘记我们的身边,身边生活着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邻居,我们的同事,我们的朋友,以及所有与我们有幸擦肩而过的人。当天边离你越来越近的时候,可能身边正离你越来越远,而这,是一件多么无奈而悲哀的事情。
你的天边,也是在他人的身边,而你的身边,正是他人的天边。身边亦有美景,身边围着亲人,身边才是我们各自看得见摸得着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生活。让我们的心先回到身边安顿下来吧,把身边做好了,再让心飞到天边,天边才有可能像身边一样曼妙而令人神往。
青少年远离经典令人忧
孙曙峦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读书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2013年3月28日《深圳商报》报道)
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国龙也表示,每次在讲课或作讲座时,但凡涉及经典名著,都会当场做小调查,但结果常常让他意外。“不少本应耳熟能详的作品却鲜有人知道,更不用说阅读了。比如,我国的“三言”、“二拍”,国外的《简·爱》、《呼啸山庄》等。要知道,我调查的对象多是人文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语文的中小学教师。”
不用说,张国龙的调查对象堪称专业人士,若连他们都对经典“敬而远之”,其他人对经典更是冷眼相对,青少年亦不例外。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不读经典?调查显示,56.0%的受访者坦言“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习惯看电影电视,而远离经典;42.9%的人认为是时代或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理解困难,没共鸣;40.4%的人觉得经典篇幅太长,没耐心读。
由此可见,无论具体原因如何,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当前的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担忧。众所周知,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其中蕴藏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而且,这种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能够经得起时光的淘洗;完全可以说,经典是整个人类精神领域的瑰宝,值得所有人珍惜。客观而言,在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质、树立人的信念、开拓人的胸怀等多个方面,经典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但遗憾的是,本应成为经典阅读主体的年轻人,却离经典越来越远;毕竟,读经典既没有看漫画来得轻松又没有玩网游来得刺激亦没有看电视来得快乐。但如此一来,他们也就体会不到阅读经典给心灵带来的震撼与冲击、满足与幸福;而所有这一切,都会极大地促进一个人心灵的成长,让一个人的人格更加完善,一个人的情感更丰富,让一个人的胸怀更加宽广„„
当然了,无论哪个时代,年轻人都不应当远离经典;而要让习惯于读图的年轻人爱上经典,并非是个无解难题。实际上,当前的年轻人之所以远离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未曾领略过经典本身的魅力;而当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完某些经典后,他们就会被经典中那些独特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神奇的想像、动人的情感牢牢吸引,从而深深爱上经典。待到那时,他们就会成为经典的忠实追随者,从经典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