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百家”与“百姓”距离的近与远(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7:5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家讲坛》“百家”与“百姓”距离的近与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家讲坛》“百家”与“百姓”距离的近与远》。

第一篇:《百家讲坛》“百家”与“百姓”距离的近与远

《百家讲坛》“百家”与“百姓”距离的近与远

摘要:《百家讲坛》是中国电视界一个现象级节目。自2001年开播以来,经历了从“养在深闺”到“名满天下”的上升期,也经历了从“如日中天”到“渐行渐远”的衰退期。与大众的距离的远近,决定了其兴衰。

关键词:百家讲坛百姓距离收视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化的推进,每隔几年都有一些旋风性的电视现象令人格外瞩目。一些电视栏目因为操作得法、定位得当、包装到位而获得满堂喝彩,但是它们却又逃不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命运魔咒。从这个角度看,《百家讲坛》是新世纪以来特别值得分析的一档文化类电视栏目。因为它曾经“门可罗雀”,再到后面“门庭如市”,现今却又“门前冷落”;一方面展示了电视市场的残酷无情,另一方面又将大众媒体时代文化的尴尬性揭示在大众面前,在让人扼腕而叹的同时又令人深思。

从“养在深闺”到“名满天下”

作为一档文化类电视栏目,《百家讲坛》开播于2001年7月9日。这一天实在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百家讲坛》的主创人员可能也没有太多的野心,只想在日趋剧烈竞争的电视环境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何况作为一档文化讲坛类节目,它本身也并无过人之处。

在创办伊始,《百家讲坛》可谓是代表着文化人的理想。这档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相伴而生的电视栏目,因为没有收视率的压力,所以将收视目标定位为小众,以“构建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起点,树立“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立志将其打造成电视版的“百科全书”。在此定位下,《百家讲坛》先后邀请杨振宁、丁肇中、李政道、叶嘉莹、周汝昌、陈竺等名家坐镇,并广泛地涉及到科学、文学艺术、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各大领域。在2001年创办伊始的7月播出的17期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出《百家讲坛》的基本定位,那就是将其打造成一所汇集各路专家学者的“开放式大学”,从而弥补大众未能接受完整学校教育的遗憾。对于理想化的栏目组成员来说,“哪怕我们的栏目只有一个电视观众,我们也要为他做高品位电视栏目”,真是一种悲壮情怀。但是,这种悲壮情怀显然不能得到电视观众的同情,这决定了《百家讲坛》只能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通过电视来呈现的大众讲坛,理所当然不能和大学课堂相比,再好的学问、再高的水平,实际上是和大众无关的。

如果单纯是一档电视栏目,只需要寄托创作者的人文理想,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主创人员完全可以如此“任性”到底,可惜的是,媒体市场环境不允许这么做。2003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引入代表市场竞争机制的“末位淘汰制”,这使得收视率一向不佳的《百家讲坛》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2004年9月,存在了八年之久屡经改版但依然是“叫好不叫座”的《读书时间》被迫停播,这更让《百家讲坛》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受。在痛定思痛之后,《百家讲坛》充分认识到“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这个时候“无心插柳”的《清十二帝疑案》让《百家讲坛》看到了新的希望。

《清十二帝疑案》由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阎崇年主讲,而且采用了“连播”的方式,在具体节目中,通过观点加细节的讲述方式巧妙设置悬念,将正史和野史杂糅再一一解读纠正,借此来调动观众兴趣,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探究的心理层面,从而获得较好的认同度。《百家讲坛》收视率也因此一路高歌,在科教频道中处于名列前茅的位置。阎崇年的成功让《百家讲坛》看到了希望,那就是节目必须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学院书场”走向“大众客厅”。这对于在大学讲坛上游刃有余的教授们来说,其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建构起“讲故事”的能力,不少教授都有一个痛苦的从“研究文本”转向“电视话语”的过程。比如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是全国知名的《聊斋》研究专家,但是在《百家讲坛》相关节目录制中,却被告知要摒弃先讲故事再做分析的讲述方式,而是需要在故事中糅入分析,不断插入人物命运的悬念,直到节目的高潮部分或者快结束时再翻出底牌、告知答案。这样,《百家讲坛》就成为“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高高在上的学术走入了民间成为文化普及产品,教授们的小课堂变成大讲坛,从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名满天下”,成为中央电视台知名的电视栏目。

从“如日中天”到“渐行渐远”

阎崇年的成功让《百家讲坛》栏目组充分认识到,讲“好故事”和“讲好”故事之间是有本质性区别,前者还只是选题的问题,后者则涉及到技巧、定位等一系列问题。正是深谙“讲好”故事之道,才使得《百家讲坛》如日中天,获得巨大的市场感召力。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要获得成功,最关键的要点就是是否愿意采用让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喜闻乐见”的效果。《百家讲坛》从早期的“养在深闺”走向“如日中天”,实际上就是采用了多重技巧,最终达到五“不”效果:“不用预习,即听众无须有多少知识储备;不偏重抽象理论分析;不追求体系的严密性;不怕简单;不旁征博引”,即“放弃学术的深度模式,而采用偏重视听因素的平面模式”。

成熟时期的《百家讲坛》在故事讲述上下了不少工夫,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一些策略:

第一,较好把握节目的“档期”,打破观众的“期待视野”。“档期”一词本意是指影视剧上演或者播出所占的时间段。为了更好迎合档期,影视剧一般都会在前期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进行营销推广宣传,以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百家讲坛》非常注意影视剧的档期,当某种类型影视剧即将推出或者已经市场火爆时,它就顺势推出相应的系列专题节目,从而较好地把观众眼球吸引过来。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常有而“时势”不常有。《清十二帝疑案》《正说清朝二十四臣》等的走红虽然和阎崇年、纪连海的讲课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也和方兴未艾的清宫剧不无关系。《汉武大帝》《贞观长歌》等剧的热播催生了《汉代风云人物》《贞观之治》等《百家讲坛》系列节目。由于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百家讲坛》也非常注重迎合主旋律。例如2014年年底,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百家讲坛》迅速推出《中国故事――爱国篇》。《百家讲坛》正是在较好把握时代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因此获得观众认可。但是,一味迎合影视剧或者主旋律也未必能够讨好观众。观众更希望通过电视栏目了解他们不了解的情况,因此打破“期待视野”就成为《百家讲坛》的另一种做法。比如易中天用现代流行语来讲解三国人物故事,让观众有了新鲜感与亲切感。而王立群在讲鸿门宴时,有意识将细节放大,使得观众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自然就超越了“期待视野”满足其获知欲,从而成功锁定了遥控器。

第二,以悬念带故事,从而产生戏剧化效果。2006年之后的《百家讲坛》选题偏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就使得故事性表达成为可能和必然。但是故事表达不能简单遵循线性叙事,而是要适时通过相应的悬念这把“钩子”死死地勾住观众,让其欲罢不能。例如由复旦大学韩?N教授主讲的《盛唐的背影》共分为25集,从各集标题就可以看出节目都是强调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以第16集《张巡守孤城》为例做简单分析。节目开始就强调张巡是一个从不知兵的县令,以自己招募的几千义军同安禄山进行四百多次战斗,最终杀敌12万,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兴趣。随即提出第一个问题:“张巡为什么能够在重兵压境时敢于抵抗,誓死不降呢?”在介绍了张巡的基本出身之后,讲述者强调张巡守城是不得已而为之,随后分析张巡能够克敌制胜的几点原因。接着,讲述者再次提出问题:“玄宗出走,潼关失守,长安陷落,张巡还会坚持抵抗吗?”“安庆绪即位后,继续向睢阳增兵,张巡还守得住吗?”“那么睢阳最终是怎么被叛军攻陷的呢?”正是如此,才吸引观众紧跟节目直至结束。同时,主讲人绘声绘色的讲述,如同一个高明的说书人,将自己的学识与情感融入其中,从而获得了相应的戏剧性。

第三,视听融合的包装技巧也使得节目看点多多。《百家讲坛》的成功主要在于讲述者的讲述魅力,但是电视并不仅仅是听的艺术,更是看的艺术,因此在可视性上也下足了工夫,从而实现了视听交融。首先,《百家讲坛》中适当使用了影视资料来呈现与讲述内容相关的场景,例如《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就在合适的地方使用了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段。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易中天的《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等也多从影视剧中寻找相关场景,从而产生视觉冲击力。其次,通过电脑软件制作相应的图表和插入一定的总结或者提示性文字,强化观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三,使用视频、动画、照片等资料来呈现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论语》本身故事性较弱,《于丹〈论语〉心得》就使用了不少动画来再现相关场景,既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又使得抽象的哲理具象化,从而得到较好的视听效果。隋丽娟主讲《慈禧》系列中,较多使用了慈禧等人的照片,将其真实容貌呈现给观众,使得历史画面与电视画面较好结合,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当下的时尚性。

《百家讲坛》的成功也使得不少主讲人如阎崇年、纪连海、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等名重一时,俨然成为国内最有学问、最有人气的学者,以致有人将他们称为“学术超男”“学术超女”等。不仅如此,节目的成功还带动了相关图书的出版,比如《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正说清朝十二帝》《于丹〈论语〉心得》等图书在相当长时间内占据图书销售榜榜首。易中天、于丹等人更是获得天价稿费,成为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化出版现象。《百家讲坛》在栏目成功的同时提升了主讲人的知名度,带动了相关图书以及影像作品的出版销售,这种“如日中天”的盛况是其他节目难以望其项背的。

但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百家讲坛》栏目组虽然一直殚精竭虑,但是在经过几年的红火之后,陷入发展的瓶颈最终走向了沉寂。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观众审美水平的日益提升。观众在熟悉了《百家讲坛》的套路之后,新鲜度自然会大大降低,进而对栏目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栏目来说,“保持稳定”往往比“屡创新高”更重要,而且“屡创新高”也不是想做到就可以做到的,因此只能落入尴尬。

其次是《百家讲坛》相关节目中出现硬伤,使其遭遇部分学者的恶评,媒体进而对其进行炒作放大,加重了大众对其产生相应的“偏见”。例如阎崇年在无锡签售时遭遇掌掴,于丹到南京演讲被人拿纸条威胁,“十博士集体声讨于丹”等都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新闻,这无疑使得本已经处于瓶颈期的《百家讲坛》“雪上加霜”。

其三是《百家讲坛》无法实现自我突破,最终只能陷入“作茧自缚”的窘境。这首先体现在主讲内容主要集中在帝王将相以及其他相关历史题材上,所谓的“百家”逐渐变成“几家”。其次是优秀主讲人相当匮乏。阎崇年、纪连海、易中天、于丹、王立群、袁腾飞等主讲人达到相当的高度使得别人很难超越,而又不能总是启用几个老面孔,因此只能给观众一种“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印象。第三是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做法使得节目的公信力越来越难以经受考验,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节目实际上并没有解读经典,而是造成经典的解构。

《百家讲坛》从“如日中天”到“渐行渐远”也许是电视栏目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旧的栏目“渐行渐远”,自然不会有新的栏目形态“异军突起”。但是,《百家讲坛》的命运起伏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

近与远:成也收视率败也收视率

《百家讲坛》的命运起伏实际上体现了“百家”与“百姓”关系的远近问题。当“百家”关起门来“独乐乐”时,“百姓”感受不到节目与自身的关系,自然是敬而远之;而当“百家”意识到“独乐乐”最终不如“与众乐乐”,并进而转换语态时,百姓就会对其近距离接触。电视栏目心中必须有大众的概念,否则只能让自己走入死胡同。

从传媒市场的角度来看,节目与大众关系的远近是可以通过收视率来衡量的。《百家讲坛》在创办之初很快陷入沉寂,就在于它的定位曲高和寡导致收视率上不去,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在遥控器为王的时代,“叫好不叫座”是没有任何底气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要求观众变化,只能让自己变化进而迎合观众。《百家讲坛》正是如此作为。它及时调整自己,很好地号住大众的脉搏,然后对症下药,自然是“药到病除”。它不断调低自己的姿态,把自己“启蒙者”“教育者”的角色逐渐蜕变为大众消费的“生产者”,怎能不让消费者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呢?由此,《百家讲坛》获得超高的人气、令人咂舌的收视率,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百家讲坛》改版的成功,一路飘红的收视率已经说明了问题。

但是,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百家讲坛》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事实比这更残酷,不说进一步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即便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是非常艰难。《百家讲坛》要保证自己的收视率,只能尽量去迎合受众,尽量去迎合市场,但是这种做法其实是让自己距离受众距离市场越来越远。在最初的“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之后,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心态也逐渐冷静下来,发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于是悲剧就产生了,节目只能从高高的云端摔下来,任凭你使尽浑身的解数,也无法回到“云端”了,甚至连喘息的份儿都没有了,遑论重归云端?看来“收视率乃万恶之源”虽然刻薄,却不无道理。它像一道魔咒,始终笼罩在节目创作者周围。它也像那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高高地悬在创作者头顶随时都有可能落下。它还使得节目创作者像希腊神话中的希绪弗斯一样,拼尽力气将巨石推向山顶,却又无法承重而滚落下来。

成也收视率败也收视率。这不光是《百家讲坛》给我们的启示,其实任何电视栏目都应当把收视率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当你完全不在乎收视率时,市场会无情地放逐你;而当你把收视率太当回事时,市场也会与你渐行渐远。(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第二篇:作文:远与近(讲)

老师组织同学讨论“远与近”的话题。

有同学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遥远的距离不再遥远,从纽约回广州不用一日可还,上海到广州就两个小时;就是在一座城市,也可以上班在城区,居住在郊区,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开车不用半小时就可到达,远与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有同学则说,人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是短了,但不一定心的距离同样能够缩短。

还有同学感叹,有些东西远了,而有些东西却近了。老师说,远和近是个相对概念,过去以为远的,现在近了;过去近的,现在变远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远与近

有诗言:星星像地上的人们一样拥挤,地上的人们却像星星一样疏远。可见,如今拥挤着的人们的空间距离是近了,但人心与人心间的距离却疏远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的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如火车,飞机,高铁等。这些便捷的交通工具无疑拉近了人与人物理上的距离。但奈何物理距离近了,心灵距离却越发越疏远了。

遥想当年,交通不便。人们生活在落后的乡村净土上,田间小道上陌生人谈笑风生依稀可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犬相闻,其乐融融的生活让人们心灵的距离始终如此地贴近。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也是夜不闭户,人们的相处是无隔阂的。

而反观当下,交通便利了,交际也多了,人与人接触机会多了,距离近了。但令人悲痛的是,人与人的猜疑更多了,人性变得更加冷漠了,个个都犹如戴上面具的野兽,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人们心灵的距离也在冷漠下渐行渐远了。

君不见在小悦悦身旁经过的十八个路人,与奄奄一息,命垂一线的小悦悦距离是如此的近,救人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但他们却漠视而过,致使一条生命的消失。可见,这心与心的距离是多么地遥远。我不禁想问:“人还活着吗?”雪莱在《论爱》中说道:“当爱逐渐死去,人心也不过是活着的坟墓。”那我们人类的爱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是死去了?还是远去了?

或许人类的爱并没有死去,心灵的距离也并不全都那么遥远。

君不见最美妈妈空手接婴,一个新生的生命拉近了人心的距离;君不见最美老师前扑后推,挽回了数个学生的生命;君不见最美司机重创后仍坚守,把车停稳,挽回了数十人的生命。这些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们看到,并非所有人的心灵都麻木了,在这个冷漠的社会里,我们还是能找到希望的曙光。他们的奉献,激起了我们对缩短心灵距离的渴望。同时,我们更应清楚,我们人类的心虽然并未死去,但已然走远了。因而,我们更需拉近人们心与心的距离,让麻木的人心重回纯净。

以前远的,如今近了。而以前近的,如今却远了。尽管灯红酒绿的社会让人心受到利益的隔离,但这距离不足以阻挡我们的人性。我相信,人性会打破利益的玻璃,人心会回归原始的距离。

拉近人心的距离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马路上车水马龙,特别是近年来,办奥运亚运,开世博,蛟龙入水,神舟飞天,GDP直线上升,人们所期盼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近,幸福就在不远„„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物质生活的确上去了,但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离却似乎被渐渐拉开。

犹记得过去,人与人的心贴得很近,很暖。

依稀中还记得少时乡里亲邻间的欢声笑语,那时,我们都住得很近,走家串户,稀松平常。各家的门大都是打开的,各家的板凳也是可以随意坐的,甚至各家做好的米饭小孩子也是可以随意偷吃的。那时,我们都住得很近,三姑六婆,叔伯兄弟,闲话家常。住得很近,心靠的也很近。

但,当下,人与人的距离变得如此的遥远。

人们渐渐住进了拔起的崭新高楼,厚重的钢筋混凝土也在人心之间竖起了一道墙。铁门高墙之坚实,昔日木门瓦屋难以比拟。但铁门高墙再坚实,也难以填满人们安全感的缺失。人们互相戒备,只敢在猫眼里偷窥。同住一栋楼,多年来却连个招呼都未打过的情况比比皆是。更者,巴士上装睡不让座;路见不平,围观不助„„或许,当年的彭宇案可成为不少人置身度外的借口,最终,小悦悦之惨案竟有十八名路人视而不见,人心的冷漠与遥远让人痛而复痛。

所幸,有些人开始从冷漠与距离中惊醒,他们以行动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当年汶川大地震,举国倾力想助,各地市民纷纷自发祈福,捐款捐物更是不计其数;北京首都机场因大雨大量乘客滞留,结果上百名司机自发免费接送乘客;还有最美女孩为乞讨老人遮雨,吴菊萍伸手接住坠落婴孩,等等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宣示着人们开始用行动去融化冷漠的寒冰,用善意去拉近我们心间的距离!

因此,我们在此时此刻,都要行动起来,去响应先行者们的号召,或许只是一个随手的善举,或许是一个随心的微笑,我们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去拉近人们心与心间的距离。推倒寒冷的高墙,让温暖涌动!

拉近人心的距离,你我不再孤单!

远与近的确,同学们说得对,以往遥不可及的空间拉近了,然而人心的距离却被拉大了。距离远近,与空间有关,更与人心有关。

人心之间的距离该归咎于谁?而又起源于谁呢? 余秋雨曾说:“由山脉相隔的距离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隔的距离是一种忧愁。”那么,让人们心灵相隔的是那山脉还是水道?我想应该都不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先进便捷的交通工具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方便。然而,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每一个人都不敢怠慢松懈,每个人都埋头于那山一样高,海一样深的学习与工作中。没错,人与物质财富的距离是近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时间也少了。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慢慢远了。老人跌倒无人扶,救护车堵在路上无车避让等等的事件层出无穷。何止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即使身边之人,也与我无关。大家似乎都愿意“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而不愿做“天涯若比邻”。这些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尽管鲁迅与远方的人们相距千里之远,但是他们仍然心相连,彼此接近。那个时代,物质贫瘠,但心怀天下之人必有责任,因责任而彼此相连。

反观当下,旧时的村落在远去,旧时的情感也在远去。

邻里之间的走家串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门紧锁;乡邻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眼神冷漠。就连童真的小孩子也开始被灌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思想,更不要说在路边看到老人跌倒而敢于上前搀扶。我们开始怀疑,在一切话语、行为的背后是不是总深藏着一个阴谋。我们互相怀疑、戒备,防盗门窗加了一个又一个,心里还是不稳妥,于是开始安装监控视频。在添加一层又一层的保护的同时,我们也把自己的内心封锁起来,不再是“我们”,而是一个个互不相关的个体。于是尽管我们住的也很近,但心的距离却很遥远。

是的,我们是时候停下脚步去反躬自省了。是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人心距离拉大?还是社会中麻木无情的因子滋长了人心间的冷漠?亦还是为了“保护自己”,我们亲手断绝了人心之间的桥梁?但是不管怎样,人心间的距离拉大是不不争的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缩短这个距离。因为我们就是每一个将它“养大”的“凶手”。

看着中国的GDP一路增长,我们会兴奋不已。然而看到武汉老婆婆在公厕上写着“外来工不要到这里上厕所,否则罚款 200”的字眼,我们才知道心底的那堵墙有多厚。经济的发展不应是阻碍人们交流沟通的藉口与凶手,也不应是人与人身份地位的分界。物质财富的增加是为了让人们有更好的生活,促进人们更好地相处,而不是引发隔阂,形成地位区别,拉大人心间的距离。

不要以为经济发展了,物质财富和我们接近了,我们就成功。人心间距离的接近,人的和谐平等,友爱互助才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近了,你却是渐行渐远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许多东西在过去,或许是距离遥远,日新月异的现代,路程上的距离无疑越来越近,许多东西似乎与我们越来越近,但也有些东西被我们遗弃,变得渐行渐远。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冲突难以避免。小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大至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甚至是各自文化间的差异的冲突。的确,我不得不承认世界民族文化各有千秋,不会因你历史的悠久而让你笑傲江湖,但随着全球距离的拉近,西方文化的“入侵”,这让我们领悟到西方文化的另一番风味。或许,我们的祖辈并不知何为圣诞,何为复活节,但我们这一代人却对西方节日,西方文化深入“研究”并充满无限向往,然而却遗弃本来在我们身边的本土文化,这空间上的差异我们真的有必要去舍近求远吗?我不反对中国人热衷于浪漫的西方文化,但我只想问那些崇洋媚外的国人,“无情”地遗弃本土文化,这样值得吗?

于个人而言,或许出于国人对本土文化传统的漠视,难免有些内心不愤,不甘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或许我们的后代中被西方文化日益侵蚀,或者中国的文化幸存本土残骨,却被西方文化重塑金身,到那个时候或许国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又因之失去了本土的气骨和灵魂。

文化,这不是什么实物,或许有些人会费尽平生去寻觅、挽留,又或者被人强加于实物中从中获利,但我们要明白,我们都是中国人,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血液中存有的是“伏羲文化”以及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优秀品质,这些是不应被遗弃、远离的。其实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何必让其渐行渐远呢?崇洋媚外者或是出于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又或许是百年耻辱中,出于自卑而对西方文化的崇敬、向往,但我要告诉你们其实中华文化也很优秀,它的悠久历史与其包容性并不比西方文化差。作为一个庞大的民族,我们不能失去本土文化,因为失去它,我们就失去了整合社会的力量,我们也不能被彻底全球化,而失去自有的根和灵魂。

请大家在热衷于西方文化之余,也多多留心身边的本土文化,不要让它渐行渐远。

渐行渐远的家园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曾看过这么一句话:“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话想必会令不少处于暗恋中的男女深有感触。其实,何止恋爱,现实中的家园,看似很近,却也已经渐行渐远,距离遥远。

但这一切现在都变得很遥远。随着一声声轰鸣,尘土飞扬,瓦砾成堆,旧时的村落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依附于村落之上的人们也开始四散迁移,但总有一些看些顽固不化、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旧居,用老弱的身躯守护着那一间生于斯,也打算死于斯的老屋老宅。因为那一砖一瓦不仅留下了他们的生活足迹,更印记着他们的情感人生。或许对于一座正在发展轨道上狂奔的城市来说,这些老屋也好,情感人生也好,都必将是远去的历史。因为用现代的眼光看来,他们往往代表着愚昧、落后,是注定要被碾碎于历史的车轮之下的。但苍老就一定代表着落后吗?

城市在走近,村落在走远,科技在走近,情感在渐行渐远。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建筑的石头是坚硬的,人心却是柔软的。情感不能安放于那看似繁华的石屎森林之上,而只能安放于我们的心灵。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怎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怎能缩短你我的距离?

鲁迅曾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那渐渐远去的老村落,其实与我们关系密切,它们不应是时代发展的牺牲品,那是我们的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那童真质朴的过往,更是我们的心灵栖息地,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一直在奔跑,距离我们的家园已经越来越远,朋友们,该是回家看一看的时候了。

【延伸阅读】

天边与身边

孙道荣(12年《读者》第6期)

天边曾经很遥远,现在忽然近了,所谓天涯咫尺;身边曾经很贴近,现在忽然远了,所谓咫尺天涯。

天边发生的事情,诸如哪里又发生战争了,哪里又罢工了,哪里又骚乱了,哪里又发生政变了,哪里又地震了,甚至哪个明星闹出了绯闻,哪个政要出了个丑,哪个幸运儿中了个大奖,只要上了网,转眼之间,我们就能够了如指掌。而身边发生的事情,诸如邻居家昨夜被盗了,同事家的孩子升学了,朋友开车出了点事故,甚至哪天是母亲的生日,亲戚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妻子的发型什么时候变换了,我们一概浑然不知。真的吗,这是啥时候发生的事?常常听到身边的人,发出这样的惊呼。

今天,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离人们越远的事,人们越关心。一堆男人聊天,一定满口都是世界大事,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唾沫横飞。谁还在意眼前那些芝麻粒大的小事情,婆婆妈妈,又琐碎,又恼人,又无奈。天边的人罢工了,交通瘫痪了,人们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忧心如焚,比自己吃了苍蝇还窝心,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帮忙开飞机驾轮船踩三轮车。身边的老人在路边倒地不起,从他身边走过的人,匆匆瞥一眼,就加快脚步赶紧逃离,没有一个人愿意或敢于将跌倒的老人搀扶起来。人们的胸怀仿佛变宽广了,可以装得下整个世界,心胸却越来越自私狭隘了,连伸手扶一把的力气和勇气都失却了。

人们的朋友,也似乎越来越多了,却大都是网上的朋友,天边的朋友。人们更愿意与虚拟世界的人,遥不可及的人,相识、结交、倾诉、打情骂俏、海阔天空,而不愿意敲开对门人家的门,去楼上楼下串串门、聊聊天、叙叙旧。心里话,真心话,大实话,宁愿跟天边的人说,也不愿意让身边的人知道。当朋友遍天下的时候,人们却连身边最亲赖的人,都相互遮掩不敢相信了。如今,朋友成了一个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廉价的名词,只要轻点鼠标,你就可以将天边任何一个陌生人,变成好友。而要让一个身边交往多年的朋友与你绝交,你只要向他伸手借点钱,就可能会被他立即毫不留情地拉入黑名单。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能够坐在电脑前,与天边的人整夜整夜地闲聊胡侃,却与身边的亲人,连半句问候的话都懒得说;他会冲动地花上巨资,乘飞机坐海轮赶赴天边,与网友见面,而不愿意花几十元买张火车票,回老家去探望年迈的父母一眼;他听说天边有人虐待一只小狗,就会心如刀绞声泪俱下甚而捐钱捐物以拯救生灵,而楼下地下室的拾荒老人又冻又饿又病,濒临死亡,他却无动于衷,充满鄙视,甚而恨不得将之驱逐出小区而后快。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对天边很熟悉,对身边很陌生;对天边很神往,对身边很厌烦;对天边很关注,对身边很漠视;对天边很热情,对身边很冷漠„„

天边很神秘,有一点神往,予一点关注,寄一点梦想,这都没有错。可我们不应该忽视,更不应该忘记我们的身边,身边生活着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邻居,我们的同事,我们的朋友,以及所有与我们有幸擦肩而过的人。当天边离你越来越近的时候,可能身边正离你越来越远,而这,是一件多么无奈而悲哀的事情。

你的天边,也是在他人的身边,而你的身边,正是他人的天边。身边亦有美景,身边围着亲人,身边才是我们各自看得见摸得着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生活。让我们的心先回到身边安顿下来吧,把身边做好了,再让心飞到天边,天边才有可能像身边一样曼妙而令人神往。

青少年远离经典令人忧

孙曙峦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读书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2013年3月28日《深圳商报》报道)

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国龙也表示,每次在讲课或作讲座时,但凡涉及经典名著,都会当场做小调查,但结果常常让他意外。“不少本应耳熟能详的作品却鲜有人知道,更不用说阅读了。比如,我国的“三言”、“二拍”,国外的《简·爱》、《呼啸山庄》等。要知道,我调查的对象多是人文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语文的中小学教师。”

不用说,张国龙的调查对象堪称专业人士,若连他们都对经典“敬而远之”,其他人对经典更是冷眼相对,青少年亦不例外。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不读经典?调查显示,56.0%的受访者坦言“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习惯看电影电视,而远离经典;42.9%的人认为是时代或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理解困难,没共鸣;40.4%的人觉得经典篇幅太长,没耐心读。

由此可见,无论具体原因如何,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当前的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担忧。众所周知,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其中蕴藏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而且,这种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能够经得起时光的淘洗;完全可以说,经典是整个人类精神领域的瑰宝,值得所有人珍惜。客观而言,在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质、树立人的信念、开拓人的胸怀等多个方面,经典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但遗憾的是,本应成为经典阅读主体的年轻人,却离经典越来越远;毕竟,读经典既没有看漫画来得轻松又没有玩网游来得刺激亦没有看电视来得快乐。但如此一来,他们也就体会不到阅读经典给心灵带来的震撼与冲击、满足与幸福;而所有这一切,都会极大地促进一个人心灵的成长,让一个人的人格更加完善,一个人的情感更丰富,让一个人的胸怀更加宽广„„

当然了,无论哪个时代,年轻人都不应当远离经典;而要让习惯于读图的年轻人爱上经典,并非是个无解难题。实际上,当前的年轻人之所以远离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未曾领略过经典本身的魅力;而当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完某些经典后,他们就会被经典中那些独特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神奇的想像、动人的情感牢牢吸引,从而深深爱上经典。待到那时,他们就会成为经典的忠实追随者,从经典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

第三篇:家乡梦征文:远与近

家乡梦征文:远与近

周锦明

一晃眼,生活在景宁的我,不觉间时光竟已穿梭了27个春秋,对镜自视,两鬓也渐有了白发,真快啊,我这样感慨着!

27年,27年的梦,27年的故事。

(一)过去——老公路的遗憾

27年前,那是1987年的一个夏天,八月份,大学刚毕业,20来岁的我想都没想,就毅然离开家乡缙云,坐着汽车来到畲乡景宁。

住县城里,记得有几夜,那时的景宁成为民族自治县也还不久,也就三年的时间,印象里,诺大的县城里最高大的建筑是钟楼,但更深的印象是通向外面的那条唯一的老公路。

几天后到教育局办好手续,便又只身辗转着,坐车来到这个离县城足有1小时车程的县属完全中学——沙湾中学。从此我便扎根于此,以校为家,一呆就是20多年。

工作后,也只有在寒暑假时回趟老家。当时从老家缙云到景宁或从景宁回缙云老家,没有直达车,遥遥近千里,途中得转好多次车,这一路上的辗转自然很艰辛,但我从未觉得路远,即便在路上得花上一天时间,仍然觉得有无限的滋味在心头。

也许当时还真是年轻,一切都不担心,一切都觉得那么有理想,何况好男儿志在四方!何况后来成了家,也有了孩子!

我没有多想,纯净的内心始终只牵挂着两头:一头是家人,另一头是学校。无论哪一头,在我的心里都割舍不下,因为都是满满地希望。

期间,我的父母也有几次来过我工作的这个地方,只是每次都会摇头说,说路远又老,坐车晃得很。我知道,路长又老且弯多,但我总是安慰着父母说:会好的,将来会好起来的。

我就这样年轻着,理想着,畅想着···

13年前,也是那么一个夏天,八月底。当时我任教初三,还是班主任,因为牵挂着毕业班的学生,我提前回到了学校。可没想到,一周之后,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病危。

请完假,急急地回家,这一路很是漫长,时间过得也特别慢,即便我紧走快赶,最终还是没能赶上看父亲那最后一眼。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淌着,我的人生里第一次有了深深的遗憾,第一次感到这段离家回家的路真的有些长,有些远。

(二)未来——云景路的希望

女儿在省城杭州读大学,路有些远。

前年,临毕业时,女儿想留在省城。

我想了想建议说:回丽水吧,丽水山青水秀的,又有房子,如果留在杭州,虽说工资高些,但开销也多,还要租房,还是回丽水的好。其实啊,我是想让女儿能留在离自己近些的地方。

回到丽水后,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在丽水经济开发区上班,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女儿也很满意我当初对她的建议。

去年,看着女儿上下班在辛苦地挤公交,我咬咬牙为女儿买了一辆车。但不久,问题又接踵而来。女儿也想在工作之余多回几趟景宁沙湾看看我们,无奈路程还是有些远,车一上路,也得好几小时,看着女儿每次回景宁沙湾那一脸疲倦的神情,我心里是既高兴又心疼。

于是,我心里便自觉不自觉地有了这样的念想,我们景宁的高速路何时能开通呢!

这一回,我的这个梦做的并不长。

2013年4月10下午,这个时间我记得真切,因为我的梦想在这一天成了真。云景高速路一开通,我在第一时间里把这条好信息告诉了女儿,女儿在电话的那头,哽咽着半晌后才说:真好!就在那天傍晚,女儿出现在家人的面前。

女儿无比欣喜地说:这次开车时间只化了一个小时多一点。

原来啊,女儿也懂我的心思!原来啊,孩子也懂距离的远近!

这是我家这些年来跟路的远近有关的几则故事,过去这里面包含着遗憾,蕴含着辛酸,但现在蕴藏着的更多的是无限的希望。

如今,作为景宁的一份子,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或途经这条通向外面世界的云景高速路时,我的心里依然这样理想着,畅想着而且还在继续做着更美好的未来梦。

我想,所有的景宁人也一定在做着如我一样美好的梦,甚至是更远的梦,走出去,请进来,这个梦,一定是所有畲乡人期待已久的畲乡梦,相信我们畲乡明天的天空会更绚丽,蓝图会更美好!

因为畲乡梦,我的心永恒!

因为我们畲乡人圆梦之旅已经开启!

因为这里已有一条能通向外面世界的希望之路——云景高速路!

第四篇:微信上的“远”与“近”美文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朋友圈拉黑父母”的讨论,引发很多网友议论。随之而来的还有“拉黑领导”“拉黑同事”等一系列“拉黑”活动和倡议。

大家在晾晒朋友圈各种奇葩故事莞尔一笑时,也需要反思一个问题:朋友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呢?

这个“圈”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互联网兴起的初期,匿名和虚拟是社交软件的特色之一。人们可以完全扮演一个虚拟角色,与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任意交流,营造了一种“远在天边,却宛如眼前”的假象。

这种新鲜感和刺激性也成为互联网发展初期的重要动力之一。但随着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深,这种交流沟通方式的局限也逐渐显露出来:“朋友”都是过客,“关系”都是浮云,无法真正建立起持久而稳定的人际关系。

国内流行的微信源于一款国外的即时通讯应用KIK。这是一款功能简单到极致的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甚至不能发送照片和附件。

它的特长是在用户同意的前提下,同步手机通讯录和邮箱,并向用户推送提示,是否愿意与此人成为KIK好友。

沉淀在手机通讯录和邮箱联系人中的关系是个人最稳定的社交关系。把这些关系导入互联网中,对习惯了与陌生人在互联网上聊天的网民来说,无疑是捅破了虚拟和现实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实现了互联网和真实生活的“无缝连接”。

这种模式的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得到传播,在国内首先有了“米聊”,随后又出现了“微信”。仅三年多时间,微信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上的“巨鳄”。

“朋友圈”的概念虽不是微信原创,却是因它而被玩起来的。在推出一年之后,微信的4。0版本正式增加了朋友圈功能,随后又逐渐增加了评论、隐私、收藏等功能。

微信似乎还有打造移动互联网总入口的雄心。现在,“朋友圈”变成了一个包罗万象,既有社交功能又有媒体功能和商业功能的“巴别塔”。

《圣经》故事里的“巴别塔”最终因为人们语言不通、沟通不畅而倒掉了,而微信朋友圈这个“巴别塔”似乎也正在改变设计者的初衷,有些“歪楼”了。

首先是这个“圈”定位不清,正变得鱼龙混杂。亲友、同事、客户甚至陌生人混杂在一个圈子里。有人说,微信越来越QQ化。

其次是这个“圈”信息泛滥,正变得泥沙俱下。新闻、自拍、炫富、“鸡汤”、代购集中在一块小屏幕上。有人说,微信越来越微博化。

再次是这个“圈”功能复杂,正变得步履笨重。公众账号和服务账号、收藏和分享、隐私和公开,功能越来越多,操作也越来越复杂。有人说,微信越来越不够人本。

更为重要的是,即时通讯应用的初衷是打破现实和虚拟的界限,拓展社交关系的概念和空间,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有效沟通和便捷传播,但目前的现实却是人们在微信上开始制造新的隔阂。

用“拉黑”的方式控制沟通和传播,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变成了“近在眼前却各玩手机”的现实,沟通变得不再那么便捷、有效。

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曾说:“通过技术解决不了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此话不假,但忽略了一点,技术是为人所用的。

如果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那么它是可以使沟通更通畅、更自由、更便捷的;如果技术的目的是为商业和垄断服务,那么再好的技术也不会让人记得为什么被研发出来。

第五篇:我与百姓

“书记,你身体好了吗?”自从病好回到社区,无论走到哪儿,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亚西都会受到社区居民关切的询问。怎样服务好民众,群众的难心事咋解决„„这些问题王亚西时刻牵挂于心,十年的基层社区工作,王亚西积极探索基层民主自治,带病坚持工作,服务社区居民,受到老百姓的深切爱戴。

全国首个 创建“院落公章”社区

2009年,王亚西开始探索居民自治的道路。她率先在全市将党支部建在院落,同时配套建立了院落议事会、院委会

2002年的兴蓉社区,还是拆迁户多、失地农民多、违章搭建多、居民纠纷多的“四多”社区。王亚西坦言,刚接下这份工作时,她心里也没底,“但是为老百姓做实事,总是没错的。”

2003年,社区收电费混乱的现象未得到解决,“当时我对居民说,这个事情处理不好,我马上走。”半年里,王亚西不仅把多收的5000元电费全数还给居民,还把脏乱差闻名的院落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老百姓开始接受我了。”

2009年,王亚西开始探索居民自治的道路,“想给百姓做点事,却听不到他们的真实想法。”王亚西想。她逐院逐户地走动询问,力求寻找一个最好的基层自治落实方案。充分了解民情后,她率先在全市将党支部建在院落,同时配套建立了院落议事会、院委会。

“议事会收集民情,院委会制作方案,而党支部,则起到“举旗子,带班子”的导向作用。”这“三驾马车”,还权、责于民,深受居民拥戴。去年,社区给每个院落制作了一枚“院落公章”,将就业、低保、住房保障申请评议等20余种社区证明材料认证权限下放,还赋予院落收集民情民意提议权、自治事务决议权等。兴蓉社区由此成为全国首个有“院落公章”的社区。通过电子信息问政系统,社区居民足不出院就能表决重大事项。

去年,成都市接受中央文明委对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复查验收,兴蓉社区以群众基础好的优势,被选为高新区唯一代表接受检查,受到检查团高度评价。

无法复制 “兴蓉模式” 独一无二

“我与老百姓之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工作的情感。”王亚西向班子成员强调,对老百姓的亲和、热情必须发自内心

多年来,王亚西接待了不少其他社区的“取经者”,但兴蓉社区独特的氛围却让“取经者”们感到无法复制。

“我与老百姓之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工作的情感。”王亚西说,她一直对她带领的班子反复强调,对老百姓的亲和、热情必须发自内心。“哪怕自己不能做的事,都要尽力想办法,绝不能推诿。”

一位退休教师曾对王亚西推心置腹地说,“我已经退休了,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为什么还要为社区操心操肺,因为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是王亚西总结的,得到老百姓真心认可的根本原因。

2005年,王亚西想方设法注册成立了“兴蓉社区服务公司”,让340余名失业人员找到了工作。2008年,她结识了一名吸毒7年的青年毛刚(化名),冒着酷暑多次上门劝他戒毒,并多次到戒毒所探望。今年,戒毒成功并结婚生子的毛刚在一次见义勇为后拒绝奖励,只要求警察:“你们给我书记打个电话,我想让她高兴。”

怀揣感恩 “全心全意为百姓做事”

“做不到的事不要怕,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做,与人真情沟通,相互理解会带来安慰和温暖。”她工作中总结出人生经验

去年7月,王亚西突然感觉腹部隐痛。当时正是社区探索居民自治关键时刻,快50岁的王亚西,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以上。直到去年12月,她才在丈夫的坚持下到医院检查,没想到竟是必须要动手术的大病。

今年2月,王亚西不顾医生反对,毅然出院,她丢不下老百姓。生病后,社区居民纷纷到家探望,看到她还在为社区全年工作目标操心,有人眼含热泪说:“书记,你放心,有我们在,你一定要好好的。”这句话温暖着王亚西,让她怀揣着感恩和幸福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基层服务工作中,“不管我还能为社区服务多少年,现在我还在,就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事。”

十年来,兴蓉社区多次获区、街道先进党组织、综合治理工作先进社区,成都市和谐社区等荣誉称号;她被誉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社区的宝贵财富”,多次被评为区、街道先进个人,区、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当选为成都市党代会代表,获四川省优秀社区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做不到的事不要怕,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做,与人真情沟通,相互理解会带来安慰和温暖。”王亚西从十年社区基层工作中总结出人生经验,并以此为诫,在服务老百姓的路上踏实地践行着。中国山东网讯(通讯员 祁建忠)牡丹办事处彩虹社区,道路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成为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给群众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但苦于资金短缺,社区有心无力,社区周边发展环境这么优越,群众却为走出去发愁。区纪委驻社区书记马国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通过积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马书记将改造社区的八条道路、翻修路面14000多平方米、工程预计的45万元的计划进行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村户了解实情,做好基础工作,确保拓宽、翻修工作通畅无阻。召集村内致富带头人、在外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多渠道筹集资金,并想方设法靠上去做工作,尽最大能力争取资金,减少社区负担。通过努力,争取 “一事一议”专项资金30万元,又筹借到资金15万元,保证了道路维修需要。

马书记积极协调公路局、施工单位等,目前已完成了路面丈量、测算、和清障工作。为确保道路建设的质量,又亲自上门找来两辆大型专用路面清洗车,对路面全部清理一遍,不留任何死角。由于工作细致认真,情况分析的透,工作做的到位,群众的积极性高涨。老党员、村干部带头清障、主动提供义工,全体动员、全员出动,全力支持道路建设。据悉,近日将竣工通车。问需问计于民 解难题 驻村干部为当地百姓带来实惠

投影仪、电视„„昨日(11日),在学校里看着这些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藁城市周家庄村小学的校长石伟栓特别高兴,“有了这些设备,咱村里的孩子也可以上多媒体课了。”石伟栓说,这些设备都是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捐赠给他们的,而为他们两所学校牵线搭桥的,正是来到他们村的驻村干部来自市环保局的王晓晨、李海涛、刘福行。

挨家走访了解民情

周家庄村位于藁城市最南端,全村有3400人,由于没有集体经济,全村发展仍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较低。

“周家庄村的这些情况,我们也都掌握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找到一条致富出路。”来自市环保局的副调研员王晓晨说,他们从2月16日入住这个村后,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访村民。通过与村民的走访交谈,他们意识到,要想赢得村民的信任,就要给村里干些实事。

办实事拉近距离

村民反映的问题有很多,应该从哪一方面入手呢?最后王晓晨他们决定,先帮扶村里的学校,“我们正好跟友谊大街小学的校领导相熟,对方也非常支持我们,马上给村里的学校送来了教学设备。”

小学的问题刚解决好,又有村民反映村子东南端的路应该修修。“那路是土路,一下雨就积水,我们也一直想修,可修路需要20多万元,村里实在没钱。”村主任石立平说。

面对这么大的资金缺口,王晓晨他们想到了自己带来的专项资金,“我们想尽早打个报告,早点把资金申请下来。”

驻村干部真有办法

看到村里的小学有了新设备、听说村里的路要开始修整了,周家庄村的村民们对驻村干部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在村子里转,总会有村民主动上来打招呼,也有人专门跑到村委会跟我们聊天。”王晓晨说,村民们现在对他们特别认可。

“他们干实事,让我们感觉特别亲切。”村民王瑞章说,前不久工作队还召集部分村民开会,说要给村里引进一个农业观光园项目,还带了一个老板来考察,这一切都让他们觉得工作队确实能给村里带来新变化,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河南新县驻村书记王光金:百姓敬佩的“当家人”

中新河南网信阳8月25日电 如今,在河南新县吴陈河镇的吴陈河村,只要提起“王光金”这三个字,人人都会竖着大拇指说,“他真是咱们的好书记!”村里人举口称赞的“好书记”就是该县农业局选派驻村的第一支部书记王光金。

王光金是今年4月份被分派到吴陈河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的。刚到村部,一向闲不住的王光金就想方设法筹集资金2万元,将闲置已久的村部4间文化活动室修葺一新,并配齐了图书、音响和乒乓球等文体设施,文化大院办的有声有色。

“他还在我们村挑选了10户超级稻科技示范户,免费为我们提供稻种,并手把手地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我们培育种植超级稻。”该村种粮能手陈德全对王光金十分敬佩。

吴陈河镇中心校门前原本是一段土路,一到阴雨天,坑坑洼洼,污水横流,王光金对此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过反复测量计算,他动员群众筹资2.36万元,筹劳2800个工时,又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56万元,硬化了学校门前300多米的路面,解决了中心校师生出行难的问题。

“在基层干工作就得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我将继续向局里争取5万元的扶持资金,首先在这里建设一个村级沼气服务站,然后引导帮扶建设好该村的张后湾大棚蔬菜基地。”说到后一段的打算,不善言语的王光金很自信。

据悉,在新县和王光金一起被分派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县直机关单位干部共有22名,他们都积极献身基层,立足实际,各显其能,服务“两区”建设,争当百姓的“好书记”。(夏宗明 钱洪波 冯德平)驻村干部与百姓“心连心”

“黄瓜烂头怎么治?黄瓜空节是如何造成的?大棚种植时间长了,跟线虫病怎么预防?”香河县安平镇王家摆村和附近高庄村的50多名农民把前来讲课的市农科院专家围得紧紧的,你争我抢地问个不停。3月14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在廊坊日报社驻村干部的帮助协调下,市农科院蔬菜专家王明耀来到王家摆村,为农户讲解蔬菜种植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

“听说今天有蔬菜专家来讲课,我刚栽完苗就赶紧往这赶。”农户张玉双一边拍打着身上、手上的土,一边忙着跑到专家身边,迫不及待地向专家询问苦瓜白粉病和跟线虫病的预防。张玉双家有4亩地的大棚,种植的都是苦瓜,为了把家里的苦瓜种好,有个好收成,张玉双费了不少劲,从育苗到种植,他都很精心。听了专家的讲解,他对今年的收成更加信心百倍。他对记者说:“希望农科院在我们村设个基地,让专家隔三差五的就到村里转转。”

从2月14日开始,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廊坊日报社下基层工作组就入驻香河县安平镇王家摆村开展帮扶工作。驻村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到王家摆村307户村民收入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全村783亩耕地,600亩种植大棚蔬菜,村民们都希望突破传统种植,掌握更多新技术和信息。根据这一特点和农户在种植中遇到问题,廊坊日报社的驻村干部多方联系,邀请到了市农科院的蔬菜专家前来授课。驻村干部陈宝东说,这次的讲座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还会根据每个农户的种植特点再邀请专家过来有针对性地授课,建立了一个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地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邀请专家为农户授课只是驻村工作组全面开展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解第一手民情资料,工作组制作了600张连心卡入户发放。把所有工作组成员的联系电话都印在连心卡上,便于及时联系,并把基层建设年活动的主题、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印在连心卡上,在入户走访中,和村民了解完情况,就给一张连心卡。村民郭永安高兴地说,别看就只这么一张小纸片,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工作组真是与我们心连心、处处为我们着想。

“看这路,汽车一过一片烟,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既不利出行,更影响环境。”驻村干部周稳桥指着王家摆村街的土路说,“我们将帮助村里进行街道硬化整治,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还将帮助村里做好安装路灯、打井、埋设管道,地边路植树绿化,建农村书屋,扩大村中现有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解决资金短缺瓶颈等工作。”

话说了,就得干。在驻村工作组办公的地方,记者看到了一份《安平镇王家摆村道路硬化项目计划书》,上面清楚地写着“王家摆村村街道路水泥路面硬化,全部道路总计1000平方米,计划自2012年4月初开始实施,至2012年5月底完工。” 【扶绥】驻村第一书记乐为群众办实事

今年初,扶绥县农机局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在区、市、县三级机关中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号召,选派县农机校副校长甘伟到该县东门镇六头村但任第一书记。3月初,第一书记甘伟毅然办理了党组织转移手续,离开家人、背起行囊来到六头村,不怕苦,不怕累,做到和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投入贫困村的帮扶工作中去。一是系统调查统计该村自然状况、贫困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与村委班子成员整理贫困户,贫困人口调查资料,并按要求进行登记造册。二是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撰写了《关于六头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切合该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开展好贫困村党建工作和扶贫措施形成了指导性意见。三是逐步理清了加快发展该村经济的思路,即组建一个有号召力的村委班子团队,培育“姑辽茶”(即壮乡红茶)、“东门鸡”等种植、养殖特色经济,不断提高群众收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硬化村道屯道。

2012年6月8日,第一书记在后盾单位的协调下组织六头村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镇包村干部以及村里的种养能手一行21人到中东镇新灵村三哨村参观学习,参观三哨村龟鳖养殖,参观中东镇新灵村林下种植沙仁及棕叶的生长状况。村委成员、种养能手在听取介绍林下种植,沙仁及棕叶有关经验后感受颇深,纷纷表示回去后愿意带头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经济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心里有百姓:淄博“第一书记”驻村解难题办实事求实效

7月10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主角是淄博市直部门14名选派到淄川区的“第一书记”。每季度召开一次“第一书记”工作论坛,是淄博市为加强“第一书记”工作采取的新举措。座谈会气氛热烈,“第一书记”围绕工作谈经验、说体会、找不足。“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既交流工作情况,相互学习借鉴,又发现问题,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市委政法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刘延强告诉记者。

今年4月,淄博市从市县镇三级遴选823名优秀干部,按照“党政部门包难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技术部门包专业村”的安排,到743个村、44个社区、36个非公有制企业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工作薄弱基层党组织强班子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推进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

为了让“第一书记”更好地适应岗位、开展工作,淄博市以区县为单位成立8个市直“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从18个涉农部门确定32名专业人员组建“第一书记”专家服务团,筛选116名资深律师担任“第一书记”帮包村法律顾问,选配55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镇村干部作为“导师”开展经常性培训,为省级重点贫困村选派24名扶贫科技特派员,为市直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每人每年提供1万元的驻村工作经费„„一项项高含金量的措施,让“第一书记”感到他们身后有着坚强后盾。

如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摆在“第一书记”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只有办实事才能树威信,只有解难题才能赢民心。“我对第一书记的理解就是要真正入乡住村,沉得下、住得下、蹲得下,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融入这一方百姓。”市财政局驻沂源县鲁村镇西埠村“第一书记”赵云锋的话掷地有声。记者见到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第一书记”刘昌法时,他正在走访村里的困难户。在路上,村里人纷纷亲切地跟刘昌法打招呼。记者问起刘昌法用什么办法这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他告诉记者,“农村工作有农村工作的特点,对待群众,只有坦诚相待,替他们着想、为他们办事,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他们才把你当做自己人。一个身上没有一点土,脚上没有一点泥的干部,不是合格的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邻居一家要到城里看孙子,临走把钥匙给他,让他有空去帮他们浇浇菜地。“你看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如何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为帮包村找到长久致富路,是摆在“第一书记”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市畜牧局选派“第一书记”对口帮扶高青县田镇街道台陈村。台陈村是黑牛养殖专业村,市畜牧局选派的“第一书记”薛乐全这几天正在村里指挥扩建青储池。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黑牛养殖正处于上规模、提标准的关键时期,作为第一书记肩上担子很重,我要发挥专业特长,力争三年内让台陈村的黑牛养殖上一个大台阶。”市交通局选派的“第一书记”房德双把自己制定的帮包工作目标贴到村务公开栏上:筹资2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000米和“村村通”道路800米;整修环山道路5000米,方便群众上山种地;开发300亩荒山,栽种核桃、桃树、大枣等果树,提高农民收入;帮助村里注册“林泉”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商标,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蔬菜。他告诉记者:“一诺千金,向群众承诺的事,必须不折不扣地去落实。”

谈到“第一书记”取得的成绩,淄博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高原如数家珍:截至目前,淄博的“第一书记”已制定帮包计划810个,结成帮扶对子9600余个,帮助帮包村协调物资资金480万元,帮助解决问题1500余件,新上致富项目3100余个。沂水泉庄:“第一书记”驻村办实事 贴近百姓入心窝

“老郭挑水吃,被第一书记遇上,给老郭捐资修了个新水窖,年纪一大把的老郭吃水不用愁了”,在江家安村流传着这么个段子。泉庄镇共有18位“第一书记”活跃在9个村庄的扶贫建设上,他们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办实事,贴近薄弱,实际为民谋发展,在泉庄全县“三看三比”夺旗晋星活动中,先后有人武部任职的坡峪村、教体局任职的杨家洼村和镇挂职的马头崖村获得了“第一书记”工作优胜先锋流动红旗。

泉庄镇党委专门召开“第一书记”工作调度会议,了解各任职村实事办结情况,全力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县科协任职江家安村,立足科协优势,引导群众科技致富。打造扶持一处200亩的林果科普示范基地,并已成立沂水县泉庄镇西峪果品生产协会,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农资等相关服务,辐射带动全村果农致富。组织了一次田间地头的科技培训,并向4个科技致富带头户赠阅价值0.2万元的《科技致富想到杂志》6期、科普图书100多册。由单位出资0.6万元为老党员郭德富修建水窖一个,解决住户吃水困难,赠送给残疾人冯德芝轮椅1把,捐助水泥20吨,走访8个困难户和2个残疾人户。县科协积极加强对外联系与协调,针对该村严重缺水、因道路不畅林果运输难等实际,协调水、路等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将村里1800米土路进行硬化,为村里修建一个灌溉用直径20米的蓄水池,目前这两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道路硬化正在争取列入省级路网工程中,蓄水池已完成选址和预算,拟于下半年动工。

县人武部刘红兵任职的坡峪村,一条长1000米,共8000平方的道路已经初步建成,雨季来临,村民再也不用为道路泥泞而发愁。此路已经投入10万元,其中人武部出资3万元,并协调有关单位打10眼水井,解决山区缺水问题,做好山里文章,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杨家洼村由县教体局任职,教体局积极跟进,利用王城景区优势为民谋福祉。投资1万余元铺设从景区办公楼到住户引水管道640米,解决了66村民吃水问题,绿化荒山400余亩,进行农电改造,更换电表145块,投资15万余元,修路的100吨水泥也已到位。依托景区优势,大力提高村民收入,解放村民思想,积极帮助规划发展农家乐,现已有6户农家乐经过标准规范红红火火的营业了。

“第一书记”作为党组织从机关单位选派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代表,担负着扶贫开发的第一责任、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泉庄镇“第一书记”不辱使命,成为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以出色的业绩赢得了组织的满意、群众的满意,把工作干到了老百姓的心窝里,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认真落实扶贫开发政策,选准一条适合村情的路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增强村里自我发展的能力,共建富美和谐的新农村。浬浦镇在驻村干部中开展“明村情、知百姓、办实事、创业绩”主题活动。

为切实转变驻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驻村干部的责任意识,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浬浦镇自今年4月至12月,在全镇驻村干部中组织开展“明村情、知百姓、办实事、创业绩”主题活动。

(一)明确目标,安排部署到位。在分析形势、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印制下发了《关于在驻村干部中开展“明村情、知百姓、办实事、创业绩”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重点内容,同时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4月11日,该镇组织召开了镇、村全体干部的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安排活动开展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要把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打造成民心工程、固本工程,切实把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在活动结束后,活动进入常态化工作。二是要提升素质。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通过努力,基本消除“遥控指挥”、“走读”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实现驻村工作满意度提升进位;三是要提升服务。要以提高在新形势下服务群众、服务农村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立足点,为民多办实事,真正做到主要时间在农村、主要精力在农村、懂农村工作、会做农村工作。

(二)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位。一是掌握村情民意。通过深入农户、开好村两委座谈会、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知名人士座谈会、普通群众座谈会五个座谈会等,全面了解村情民意,掌握所在村村级组织建设、村级三资管理、自然资源、村民之间人际关系、群众内心真实意愿等基本情况。在活动期间,对所在村农户至少走访一遍,对一般群众的认知率达到30%以上。对要求重点走访的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老干部、配套组织成员、困难户、计划生育对象户、征迁户、信访户、归正人员等,则要熟知基本情况。二是为民多办实事。在学习宣传、调研了解的基础上,汇总梳理活动过程中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及存在的问题,并建立民情台帐,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驻村干部能够自行解决的,将尽力解决;不能自行解决的,及时上报镇里,积极配合将问题解决。同时协助督导村两委做好“清水绿廊”、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社会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等各项民生工程,立足本村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排查矛盾纠纷。指导协助村干部定期排查、分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积极化解,特别要认真化解有关征地拆迁、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解决突出问题的办法措施,加大从政策层面化解社会矛盾的力度,要求矛盾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80%。

(三)加强监管,配套制度到位。建立健全了《驻村干部工作职责》、《驻村干部督查制度》、每周汇报工作例会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一是明确工作职责。要求驻村干部积极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协助所在村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理清发展思路、处理好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类问题、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等。二是严守工作纪律。驻村干部在下村工作时,不给所在村添麻烦、添负担,不参与赌博、酗酒等有损于干部形象的各项活动。同时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督查小组,对活动开展、干部作风等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于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甚至出现失职失误的,视具体情况进行严肃问责,给予通报批评,真正做到强化责任,坚决追究。三是坚持例会制度。在每周一晚召开驻村干部工作汇报例会,至少安排5人汇报各自上周工作情况及下周工作计划。汇报结束后,由书记、镇长、管片领导对5人的工作进行点评,有效推动活动顺利进展。

(四)严格考核,激励机制到位。为认真落实驻村工作责任制,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活动考核小组,科学制定了《驻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驻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其中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分为驻村共性工作、驻村重点(特色)工作和满意度测评三个内容,绩效考核内容分为驻村工作考核、日常管理、个性目标、加扣分项目四个内容,各个考核小项目根据实际,进行细化、量化,使考核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考核结果与乡镇考核和县考核奖金挂钩。在活动结束时,考核小组结合平时督查和驻村干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本次活动进行专题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十佳驻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考核成绩位于后三位的驻村干部,镇党委将进行诫勉谈话。

下载《百家讲坛》“百家”与“百姓”距离的近与远(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家讲坛》“百家”与“百姓”距离的近与远(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家讲坛《公平与效率》

    085公平与效率 演讲人简介:谈松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1988年起起草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吕型伟,中国教育学会顾问。 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在全球化和信息......

    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的“远与近”

    宏皓: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的“远与近” 华夏银行、工商银行先后被曝“员工私卖理财产品巨亏”,使理财产品的风险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最近一则新闻又将银行理财产品与“......

    2013黄埔一模作文(远与近)(定稿)

    2013黄埔一模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一位哲人说,:“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处看不出所以然,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

    与名师的距离

    与名师的距离 何宣法 2008年11月1日至2日有幸与方孝民被学校派往杭州参加第五届“艺术性与专业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办方(浙江大学理学院继续教......

    读书节与卷百家试题1

    读书节与百家讲坛 蔡克欣 在青岛一中首届读书节之前,我们学校启动了“青年教师读书班”活动,个人也写了一份申请和三年个人计划,多读书成了个人进步的助推器。正是“青年教师读......

    2014高考作文真题猜想:“远与近”(精选多篇)

    2014高考作文真题猜想:“远与近” 关闭【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老师组织同学讨论“远与近”的话题。 有同学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遥远的距离不再遥......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演讲2》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北海1号 你是否觉得梦想离自己很遥远?梦想从来其实只属于成功者。那我告诉大家梦想与我们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只要转变思维就可以碰到,这只需......

    我与名师的距离

    我与名师的距离 10月19日,我校邀请了部分齐鲁名师到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听了语文齐鲁名师时老师的报告和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么多年,虽然感觉自己也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