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市`相关县(市`区)农村住房解困工作开展情况(截至4月10日)
附件:
各市、相关县(市、区)农村住房解困工作
开展情况(截至4月10日)
一、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实施方案的市、县(市、区)名单
运城市、长治市
天镇县、灵丘县、阳高县、绛县、新绛县、平陆县 河津市、万荣县、夏县、永济市、盐湖区、临猗县 稷山县、平定县、盂县、阳泉市郊区、朔城区、潞城市 长治市郊区、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壶关县平顺县、黎城县、襄垣县、沁县、沁源县 介休市、灵石县、代县、繁峙县、交城县、离石区 临县、兴县、石楼县、文水县、孝义市
二、以政府名义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的市、县(市、区)名单
大同市、长治市
天镇县、灵丘县、阳高县、新荣区、朔城区、绛县 新绛县、平陆县、夏县、芮城县、永济市、临猗县 运城盐湖区、稷山县、平定县、阳泉市郊区、长治县 长治市郊区、长子县、壶关县、平顺县、黎城县
襄垣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三、将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的县(市、区)名单
太原市尖草坪区、小店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 清徐县、古交市、阳曲县、左云县、广灵县、浑源县 阳高县、灵丘县、大同市新荣区、大同县、天镇县 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 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 保德县、偏关县、长治县、长子县、壶关县、黎城县 潞城市、平顺县、沁县、屯留县、武乡县、襄垣县 沁源县、盂县、陵川县、泽州县、沁水县、阳城县 高平县、朔城区、方山县、汾阳县、柳林县、交城县 文水县
四、已开工建设的县(市、区)名单
古交市、翼城县、古县、河津市、万荣县、运城盐湖区 柳林县、方山县、文水县、交城县、平顺县、灵石县
五、尚未以政府名义下发实施方案的市、县(市、区)名单
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 阳泉市、晋城市、临汾市
清徐县、古交市、阳曲县、娄烦县、小店区、杏花岭区 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大同县、浑源县、新荣区 广灵县、左云县、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
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 保德县、偏关县、汾阳市、岚县、中阳县、交口县 方山县、柳林县、榆次区、武乡县、泽州县、阳城县 高平市、沁水县、陵川县、古县、翼城县 尧都县、浮山县、吉县、芮城县、闻喜县、垣曲县
第二篇:市开展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情况汇报(经验做法)
市开展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情况汇报(经验做法)
近年来,xx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切实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扎实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各项工作,进一步筑牢“六条保障线”、做到“两个全覆盖”目标,现将我市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筑牢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线
一是稳步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战,确保城镇困难群众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从4月1日起,xx市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xx元提高到xx元;
城市最低生活补助水平由2019年的每人每月xx元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xx元。同时,全面落实应保尽保政策,对无一人就业的城镇困难家庭,连续3个月家庭收入低于当地城镇低保标准,且财产符合条件的,依申请纳入低保范围;
对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因病、因老、因灾等其他原因导致缺少劳动力的城镇困难家庭,按单人户纳入低保,整户纳入不符合条件的,将刚性支出发生者本人纳入低保范围。截至11月份,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xx人,城市低保覆盖率达x%,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xx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xx元,城镇低保补助水平达到并超过自治区规定的xx元标准。
二是提高城镇特困人员和孤儿救助供养标准。全市城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救助供养金按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x倍发放,全市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2019年的每月xx元提高到每月xx元。积极落实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分别按照每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和30%安排照料护理费。截止11月底,全市共有城市特困人员xx人,累计发放城市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救助资金xx万元,发放照料护理费xx万元。加大城镇孤儿保障力度,散居孤儿救助供养标准由xx元/月提高至xx元/月,机构供养孤儿救助供养标准由xx元/月提高至xx元/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xx人,累计发放孤儿保障金xx万元。
三是切实做好困难残疾人救助工作。着力解决城镇因残致贫家庭和深度贫困残疾人脱困解困的突出问题,把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以及三级、四级精神和智力残疾人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通过低保兜底保障政策帮助其脱困解困。目前,全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按照每月每人xx元发放,截至11月份,全市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xx人次,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xx万元。
(二)筑牢城镇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线
一是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于补助,属特困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给予100%全额补助。属于城镇低保对象、低收入对象给予60%定额补助。截止10月底,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共补助18.11万人,补助金额2906.32万元。二是加大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力度,落实医疗救助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自付医疗费用在救助限额内救助比例不低于70%政策。截止10月底,全市住院救助9.98万人次,住院救助资金6297.9万元;
门诊救助5.86万人次,门诊救助资金962.24万元。三是为城镇困难群众中的妇女免费开展“两癌筛查”,今年来全市共进行“两癌筛查”1010人。
(三)筑牢城镇困难群众教育救助保障线
将全市城镇困难群众家庭子女纳入xx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救助。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困难家庭寄宿生,将城镇困难群众家庭子女纳入普通高中国家助学资助范围,免除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费,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补助项目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重点资助城镇特困人员、孤儿、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免除学前保教费和普通高中学杂费,并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切实做到应助尽助、应补尽补,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辍学。今年来,全市累计资助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3.2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02亿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0.7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19亿元)。
(四)筑牢城镇困难群众基本住房安全保障线
一是落实常态化申请受理机制,实施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发放相结合。通过在部门官方网站、“xx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将公租房保障法规、政策解读以及办事指南向社会群众公开发布,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可随时通过电话预约或直接到市民服务窗口申请办理公租房资格审核事项,通过“三审两公示”后纳入公租房日常轮候库,未获得实物配租保障家庭领取公租房租赁补贴。今年,全市为城镇困难群众提供住房实物保障229户,发放租赁补贴763户。二是完善公租房轮候制度,做好轮候家庭、重点人群的公租房保障工作。根据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情况和日常申请受理情况,以县(区)住房保障部门数据为基础,建立统一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轮候库,按照轮候家庭住房、人口、收入变动情况、获得实物配租,及时调整家庭信息,实现对轮候家庭档案的动态管理。对获得公租房保障资格的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优先配租,对城市低保、低收入家庭和60岁以上孤寡老人、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城镇住房求助人群等城镇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予以优先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五)筑牢城镇困难群众就业创业保障线
为促进困难群体脱困解困,我市通过落实国家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国家扶持政策,积极帮扶有需求的群体。一是在全市开展以“春风送真情就业暖民心”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62100份,组织专场招聘会21场,提供就业岗位9084个,提供公共就业服务52915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1485人。二是落实就业帮扶政策,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有效的促进了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我市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498人,全市共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914.82万元;
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846.36万元。
(六)筑牢城镇困难群众社会保险政策待遇保障线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镇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特困人员按规定由政府代缴最低标准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00元,城镇低保对象按规定由政府代缴部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50元。今年来,全市共落实个人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和政府代缴补助2543万元。
(七)落实城镇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全覆盖
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托底、应急、过渡、衔接、补充的制度效能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工作保障,加快形成救助及时、标准科学、方式多样、管理规范的临时救助工作格局,筑牢社会救助体系最后一道防线,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特别是疫情期间,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及已享受低保、孤儿保障、特困供养救助后生活仍然困难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发放临时生活救助资金1517.07万元,救助17003人次。
(八)推动城镇困难群众社会资源帮扶全覆盖
为确保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取得实效,我市力求在精准建档、精准施策、精准脱困上下功夫,全方位,多渠道按照困难职工不同致困原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对接,精准分类帮扶施策,通过生活、就学、就业、医疗等方面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关爱困难职工助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一是在精准建档方面:启用xx困难职工智慧云帮扶综合管理平台;
建立工会干部结对帮扶困难职工联系制度,明确每位干部的联系对象、联系内容、联系时间;
建立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志愿者服务队,解决各级工会组织在帮扶工作上人手不足的问题,确保困难职工识别认定更精准规范。二是在精准施策方面:按照致困原因将困难职工细分为五类群体,对每户困难职工家庭确定了就业创业解困脱困一批、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一批、大病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险保障一批、社会救助兜底一批的“四个一批”等帮扶措施与“六条保障线”有效衔接,采取结对帮扶、入户走访等方式,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助推困难职工早日实现解困脱困。三是在精准脱困方面:对达到脱困条件的困难职工,及时会同有关部门比对数据、组织人员入户调查,反复评估,确保建档的困难职工真正达到了脱困条件,才实施退档,并对脱困职工实行不少于一年的跟踪帮扶,有效避免返困情况的发生。目前,我市共有建档立卡困难职工156户653人;
近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达2000余万元。
(九)加强城镇困难群众组织保障和管理服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制定印发了《xx市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工作规则的通知》(贺城困领发〔2019〕1号),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每年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同时,各县(区)党委政府相应落实主体责任,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第一责任人,统筹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相关工作。
二是落实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健全与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按照财政支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切实保障资金投入。全面加强各类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和绩效管理,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提高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资金使用效益。今年来,我市共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5.924亿元,通过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解决资金缺口1.35亿元,有效保障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争取医疗救助资金5947.38万元,按比例对特困人员、孤儿、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给予资助;
争取就业补助资金7687.8万元,及时保障就业补贴用款需求;
争取上级个人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和政府代缴补助2543万元,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342万元。
三是推进低保审批权限下放,简化群众办事流程。今年4月份,xx市5个县(区)已经全部完成审批权限下发乡镇改革,将低保、特困救助审批职能从县(区)民政部门下放到乡镇(街道)政府,简化了低保审核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减少办事流程。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贺州市开通“xx救助”公众号,积极推行“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开展网上申请、审批低保和临时救助,并实行容缺受理,对新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的,简化审核审批程序,部分材料齐全的,过后补齐,实现当月审批当月发放,低保申请、审核、审批时限由原来的将近60天缩短到约30天。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虽然我市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城镇困难群众总量较大,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现全市已识别认定的城镇脱困解困对象为10718人,仅城镇低保对象就有9363人;
二是困难群众自我脱贫解困能力较弱,大部分城镇困难群众处于缺失家庭劳动力、缺少收入来源、残疾、大病等状况,对政府保障和救助的依赖性较强;
三是各部门间没有很好形成工作合力,部分县区推动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化解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的能力和办法仍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xx市将不断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抓好各项民生政策落地落实,强化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城镇困难群众帮扶解困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的内生动力,推动全市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确保我市城镇困难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篇:关于**市农村普法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
关于**市农村普法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
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始终是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普法工作的难点。当前,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法治山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参与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五个五年的全民普法教育,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法进农村”活动,使农民法制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市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农民学法、用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几年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五五”普法以来,围绕营造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我市全方位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几年来,共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基层开展法律知识辅导1200多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0余万份,解答群众咨询13000多人次,受教育人数达100万余人。同时围绕“12.4法制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法制宣传日以及“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相关法制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
(一)以“创建民主法治村”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我市深入开展了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结合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和“三农”问题,制定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实施意见和百分考评标准,完善“四民主、两公开”,70%的村达到“民主法治村”标准,先后有20多个村获全省命名表彰,在2009年乳山市东耿家村和经区牛角沟村获得全国表彰。同时,对全市行政村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进行了修改完善,为村(居)民自治提供了依据。各镇(办)严格监督各村(居)践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目前,全市各村(居)都设立了公开栏,用于宣传法律法规及政策,并进行村务和财务公开。
(二)运用竞赛机制,大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自“五五”普法以来,我市继续灵活运用竞赛机制,总结推行了文登“彩票式”
有奖普法的做法,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通过由部门牵头主办、企业赞助、企业冠名等各种形式,吸引有实力的部门和企业筹办法律知识竞赛,荣成、乳山、高区都在农村举办了各类法律知识竞赛。先后举办了“国土资源杯”农村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建设杯”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圣经山杯”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内容以农民关注的土地承包、建房拆迁、村委换届选举、工资福利、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层层筛选,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并进行“彩票式”抽奖。对成绩优异者予以物质奖励,奖品为农民居民生产生活必需品。这些有吸引力的普法形式,年年开展,每年直接参与竞赛的农民有二十多万名,基层干部群众的学法用法热情日益高涨。
(三)广泛开展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1234”活动。“1”就是开展建设普法“一条街”活动。将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成适合室外放置的刊板,悬挂或印刷在村里主要街道两侧的墙上,营造浓厚的法律氛围。“2”就是开展学法用法“两个一”活动,为农户送发一套普法教材,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水平进行“升级”。“3”就是开展农村家庭“评三户”活动。在全市广大农村以评选“守法光荣户、五好家庭户、星级文明户”为载体,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目的。“4”就是开展法律服务“四进村”活动。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为主体的法律服务人员深入农村,围绕农村工作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法律指导和法律服务,同一切坑农、害农的行为作斗争。
(四)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普法力度,创造良好和谐的基层法治环境。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实际情况,利用他们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回家的时间,采取发放《法律知识一本通》、《外出务工人员法律申请须知》和本村有关的政策性规范等便捷方法,对他们做好普法培训工作。渔业是**市经济支柱性产业,渔民人数众多,且渔港码头是治安事件多发地,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事件常有发生,市普法办组织开展“送法到渔船”活动,利用休渔期对渔民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渔民的法律素质,营造了良好的渔业市场环境。
(五)开展普法主题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组织党员律师赶大集,加强《宪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将群众日常所接触比较多的法律法规以单行本、普法台历、普法挂历、三字经的形式进行编写,在集市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宣传,现场解答法律咨询、代写诉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组织相关行政执法单位走进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先后组织主题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法律明白纸40000多份,发放《农村实用法律知识手册》、《社区、农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等普法书籍6000多本,解答群众各类法律咨询1500多件,满足了群众的法律需求,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这几年我市的农村普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限制,法制宣传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育形式单一,工作水平相对落后,存在一些盲点和死角,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有许多新情况值得我们关注。
(一)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二)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人力不足,工作压力重,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办理;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农村群众在职业和居住等方面的流动性加快,变化频繁。以前,农村群众只是在家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一般不外出经商和务工,比较容易管理。而现在,一个人可能今天在这个地方干这个、明天可能在另外一个地方干那个,是“社会人”、“市场人”。流动的加快,社会身份的频繁变化,也是农村法制教育工作难度增加的原因。
(四)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民希望改变传统的“坐堂听课”、“看书学习”的普法教育模式。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他们更加乐意从书本外千变万化的个案中去掌握法律知识,感受法律兴趣,迫切需要从大众化、直观化、多样化的普法教育中,获得好的教育和更为生动深刻的启迪。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领导体制、机构队伍、方式方法、教育内容等许多方面,并与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市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抓好村干部,解决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力量的问题。农村法制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建立一支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普法骨干队伍。要充分利用基层党校举办基层干部法制培训班,结合农村干部培训、召开党员干部会议的机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经常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掌握有关的法律知识,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指导村务管理。同时,通过这些骨干力量在生产、生活中向广大村民宣传法律知识。
2、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3、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镇设立法制辅导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公开栏设立法制宣传栏,在继续利用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解法,组织旁听审判,组织反面典型现身说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网络博客等贴近群众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4、深挖社会资源的潜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法工作离不开经费保障。如果按经费的多少开展工作,只能按部就班,难能大规模的开展工作。而很多部门和单位为宣传好各自的专业法、部门法,同时也想为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尽一份责任,也愿意拿出资金,进行普法宣传。因此,就必须联合这些单位,共同做好农民普法教育。
5、要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相结合,增强工作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推进农村普法工作,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机,对广大村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抓住春节民工返乡时机,对他们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禁毒、禁赌、反对邪教等专项治理活动时机,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
第四篇:(区总工会)西山区环保局开展帮扶解困工作情况总结
西山区环境保护局
2011开展帮扶解困工作情况总结
2011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及区总工会的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围绕区委九届七次全会、区第十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结合我局实际,以“解困送暖、救急济难、情系困难职工、关爱弱势群体”为宗旨,积极开展帮扶解困工作,通过困难救助,切实为困难群体及本单位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有效促进了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根据《关于报送2011年开展帮扶解困工作情况的通知》(西确„2011‟1号)要求,将我局一年来帮扶解困工作开展情况如下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
我局领导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大对帮扶工作的领导,年初成立了以党组书记欧秀川同志任组长,副局长李林平、李敏及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刘志伟等同志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领导小组的成立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保证了帮扶工作的开展更为便捷、高效。
(二)具体做法。
一是开展社区“四查”帮扶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借助创先争优“四亮四创四评”主题实践活动的东风,积极开展在 1
职党员、改非干部、新录用公务员到我局结对帮扶的春苑、云纺、马街等社区服务,帮助、指导社区开展“四查”工作。通过此项活动:不但使职工得到了锻炼,而且拉近了党员干部职工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团结群众和“党群一体化”目的;并且,增强了党员服务社区服务基层的意识。
二是开展环境审批及创模创生帮扶工作。
积极开展对我局的职工及基层街道做好新形式下环保工作的帮扶工作,2011年以来,我局共举办参加包括执法证培训、创生指导培训、海口工业园区工作指导培训及环保知识培训等10多个专题的培训,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参与培训人员每人次培训学时达17学时。
1.2010年12月31日,我局将环境宣传教育深入海口街道办事处,召开党员干部培训班,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为海口街道办事处的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大拓展了基层党员、干部的环保专业知识,增强了实际工作业务技能。
2.2011年2月14日—16日,我局创生办协同区创建办对碧鸡、海口和团结3个街道办事处进行调查走访,了解各街道社区近期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各社区生态村进行现场督导,要求各街道办统筹好各项资金安排,2并对硬件情况进行梳理,对口上报区级相关职工部门,同时,指导各社区做好材料组织和宣传教育工作。
3.我局环境监督管理科,每月开展一次对基层、企业的环境审批培训工作。
4.认真指导帮扶西山辖区街道、社区等,完成了领导的绿色学校、社区及宁静小区等的绿色细胞创建工作。
三是提供资金上的帮扶。
一年来,在迎“七一”送温暖、献爱心关爱党员活动中,我支部党员共捐款1220元,在“捐建巾帼林 守护母亲湖”捐款活动中,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共捐款1585元,此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同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见义勇为”捐款活动,共捐款1702元;年初,为我局困难职工送去600元的慰问礼品;全年共为我局退休干部职工送去共5400元的慰问金。
四是把对退休干部职工的关怀帮扶工作制度化。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机关,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老干部帮扶工作,切实落实我局退休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让老干部感受到党组织和单位的温暖,今年年初步创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老干部工作的制度》(西环保发„2011‟8号),真正把对退休干部职工的关怀帮助工作制度化。
五是积极认真做好信访投诉帮扶工作。今年以来,我局
3立足平时,认真做好96128、12369、4112369值班和信访受理帮扶工作。据统计,截止11月底,大队共办理各类交办、信访投诉等案件共计2271件,其中噪声共1109件,废水共74件,废气共284件,固废共44件,放射性投诉共20件,其它投诉共4件,危废共3件,上级交办件共投诉量为733件(其中区长热线“12345”共203件,环保“12369”共66件,领导电话交办件共9件,市长热线313件,数字城管142件)目前共处理投诉件共2271件,做到件件有受理,件件有回复,回复率为100%。对信访投诉始终坚持“热情接待、认真登记、迅速处理、及时回复”,让群众满意。
二、取得的成效及下步打算
一年来,通过帮扶工作的开展,全局干部职工对帮扶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大家积极参与的意识很强,当遇到需要帮扶的对象,能做到迅速行动,有时纷纷慷慨解囊。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们将发扬以往好的帮扶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帮扶解困工作深入开展,关怀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的工作制度化。
西山区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区住房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区住房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市住房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本着以“突出目标任务、探索创新思路、强化服务理念、争创一流业绩、打造工作亮点、营造和谐氛围”的思路来狠抓各项工作,努力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首要任务,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宣传,有效地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今年所做的工作和明年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回顾总结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超额完成考核指标任务
2012年市政府下达我区廉租住房新建任务300套;公共租赁住房筹集任务700套(非定向实物筹集300套);棚户区改造800户,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0户。年初我们精心谋划了重点工作,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铺排了各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各项考核指标均超额完成。
1、新增廉租房任务已完成306套。在天顶乡麓云路与秀峰路交叉口的“金溪湾”项目,由湖南春雷锦源房地产开发公司承建。该项目新建廉租住房306套15269㎡,目前已经完成桩基施工,预计明年7月基本建成。为加快建设进度,我们主动协调服务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切实解决项目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了顺利推进。
2、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任务已完成840套。通过定向筹集了驻区中南大学840套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已签订定向回租合同,并按要求完善了入住对象备案手续。同时在观沙岭街道“岳华嘉园”农民安置小区,集中回租非定向实物房源300套(间)。
3、棚户区改造任务已完成992户,共计投入25644.2万元。分3个项目实施,其中滨江新城完成810户;溁湾镇棚户区完成112户;西湖文化园二期完成70户。我们加强了对棚改工作的调研、调度和协调,现场解决了棚改实施工作中的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先后组织召开了3次相关责任单位联席工作会议,形成了定期调度、部门联动、上下协调、分工负责、督促考核的棚改工作机制,实现了超额完成今年棚改考核任务的目标。
4、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已完成57户的考核任务。
(二)全力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年初我们开展了全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情况摸底调查,加强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管理、调度、督促,每月不少于两次到项目上进行工作对接、了解困难、主动协调服务。今年谷山乐园、谷山庭院、金溪湾3个保障性住房续建、新建项目均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标准加速推进项目,采取下发文件通知和不定期督查的方式进一步规范组织项目建设。今年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且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确保了全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
(三)严格规范分配和运行维护管理
1、严格规范对象审批管理工作。年初我区下发了《关于加强XX区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全区住房保障工作网络,纳入了全区绩效考核范畴,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保障对象基础数据的录入,认真抓好了审批管理办法的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指导工作。严格执行了《XX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审批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11]49号),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细化了操作流程、严格了审批权限、规范了审批流程,加强了工作纪律教育,实施了有效的监督手段,并会同区民政、公安、住建等多个部门对保障对象的资格认定开展了联合审查,切实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严把准入关、审核关、配租关。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凭证6275户;完成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初审7561户;办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1141户;审批发放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69户、1020人;审批发放享受大学生创业就业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4户、14人。
2、严格规范住房统筹管理工作。今年我们还对全区保障性房源进行了清理,拿出了空置和在建房源调配计划安排,拟定上报了《全区进一步规范全区保障性住房房源统筹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实行了科学调配和规范管理。集中对8个重点工程项目科学调配了559套保障性房源,目前已签订房源预订协议412套,房源统筹管理逐步实现。为加强XX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后续管理,我区还率先成立了XX市XX区保障住房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自年初启动以来,已设置综合业务部、租金收缴部、房屋修缮部和接访协调部四个部门,对市住房保障局分配我区的2994套廉租住房开展了配租入住清理、核对租金数据、建立经租台账、登记住户信息、收缴房屋租金等一系列规范性的工作。截止目前今年已收缴廉租房租金29.84万元,并据此拟定上报了《全区廉租住房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送审稿,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手段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保障住房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全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
(四)科学编制“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
根据市关于住房保障工作要纳入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规划和住房保障要纳入财政预算的“两纳入”要求,我们根据XX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全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科学制定了我区“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在住房保障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组织建设、经费保障、目标任务等方面都确立下来,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来逐步提高住房保障标准和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让住房保障政策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
(五)切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公开
我们加强了信息公示和监督管理,通过XX区政府网站和XX区住房保障网站,分别受理保障对象网上申请和查询,对政策、程序、房源、对象、过程以及结果的分配信息进行了一一公示,并按月收集了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报表,及时统计报送了XX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信息表等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报表,在网上集中公示项目建设的相关信息,认真操作完善湖南省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均建立了项目信息公示牌,实施动态管理。今年我们还出版了6期XX区住房保障工作简报,及时报送了工作动态,同时我们积极参加了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成就展,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工作的力度,全面总结和展示了近年来XX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创造的工作成绩和作出的积极贡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六)认真落实巡查督查和审计整改问题
今年我区迎接了中央、省、市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巡查和督查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我区高度重视中央和省、市审计整改工作,对省审计厅关于XX区专项审计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和说明了具体的情况。进行了告知送达、低收入认定、集中整改、情况汇总四个步骤的工作铺排,明确了区纪检监察、区法院、区政府督查室、区审计局、区住房保障局、区民政局、区法制办、各街道(镇)各部门工作责任,提出了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分工负责,密切协作;查纠结合,务求实效的工作要求,下发了《关于做好XX区住房保障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中央审计署审计发现XX区住房保障相关问题整改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并责成我局成立5个小组分片按照工作要求、时间进度,深入保障对象做好公告送达,情况摸底,政策宣传等工作,认真落实了中央和省、市审计整改问题。
(七)积极创新特色亮点工作
今年我局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创新工作特色,在内五区充分展示了工作亮点。一是保障性住房房源统筹管理工作规范。在内五区率先成立了房源统筹领导小组,拟定上报了《全区进一步规范全区保障性住房房源统筹管理的通知》,实行了科学调配和规范管理;二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公开工作突出。在内五区率先建立了XX区住房保障网站和链接了XX区政府信息公开网,滚动公示和及时更新了相关信息,同时还出版了6期XX区住房保障工作简报,及时向各级报送了工作动态和展示了工作成绩;三是公共租赁住房实物筹集样板房率先装修完成。在内五区率先完成了样板房装修,各级领导亲临样板房现场视察,对装修的标准和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四是日常登记管理工作抓得实。我们在内五区率先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和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纸质台账和系统台账,登记管理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并在中国民生之声和长沙晚报上给予了高度评价。五是积极主动规范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工作。在内五区率先成立了保障住房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规范性的工作。同时我区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手段和退出机制,率先拟定上报了《XX区廉租房后续管理办法》,切实加强XX区廉租住房后续管理。
二、2013年工作思路
(一)全力以赴完成2013年考核指标任务
着重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日常调度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项目建设按进度和质量要求有序推进。同时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加强联动,主动地为保障性建设项目搞好服务,做好政策扶持、土地供应、规划报建、资金筹措、房屋征收等相关协调工作,必须确保全面完成市对区绩效考核目标任务。
(二)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总目标,继续深入研究住房保障工作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铺排2013年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重点协调解决金溪湾、谷山乐园、谷山庭院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以及滨江新城改造,溁湾镇(窑坡山)棚户区,西湖文化园二期工程,原长沙啤酒厂宿舍改造、银盆南路西、西湖街道熊家湾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强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日常调度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使项目建设按进度和质量要求有序推进。同时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加强联动,主动地为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项目搞好服务,做好政策扶持、土地供应、规划报建、资金筹措、房屋征收等相关协调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三)切实加强住房保障政策宣传和培训
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的宣传方式,及时通报住房保障状况和信息,使住房保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大家都能理解和支持住房保障工作,塑造住房保障工作新形象。在成功举办第一届住房保障政策集中宣传日活动的基础上,每年拟举办一届XX区住房保障政策集中宣传日活动,组织街道、社区及住房保障局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学习和工作培训以及召开街道、社区住房保障工作人员座谈会,充分利用住房保障局网站、简报、发放宣传资料、办理培训班、组织座谈会和观摩交流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各级各部门对住房保障工作的认识,提高群众对住房保障政策的知晓度和工作人员素质。
(四)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管理和新手段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规范操作流程,切实提高各类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认真探索和建立保障性住房年审、清退、租金收缴、住房维护、物业管理、定期回访、帮扶服务等新的管理办法和举措。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准入、审核、轮候、分配、退出等操作程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组织保障对象开展资产定期申报,并实施动态核查,联合多部门建立保障性住房清退管理机制,确保“进得来”、“退得出”,逐步形成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