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

时间:2019-05-13 23:4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

第一篇: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

文章标题: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

阅卷就是对案件卷宗进行阅读、审查。它是案件审核工作的切入点,也是案件审核活动的第一步。阅卷工作不仅仅是通过审查卷宗材料熟悉案情,对案件提出处理意见,供领导审批案件时参考,更重要的是对办案

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从中发现所办案件在事实、证据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进而达到查清事实、完善证据、补足程序,提高办案质量的目的。

一、阅卷的基本内容

阅卷的基本内容是审查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适当。

阅卷包括实体性审查和程序性审查两个组成部分,这两种审查工作应当同时进行、交叉进行。如审查证人证言的同时,要审查获取证人证言的程序是否合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适当时,要审查对犯罪嫌疑人是否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要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来认定案件事实,即通过实体性审查得以实现。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阅卷,法制承办人都应当针对具体案件,重点审查以下问题:(1)案件的来源是否清楚?(2)办案单位是否有管辖权,是否超过诉讼时效?(3)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是否查清?有无特殊身份?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如何?(4)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5)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或者从重处理的情节?(6)涉案人员在案件中的责任是否分清楚?是否遗漏同案犯?(7)涉案其他犯罪嫌疑人是否归案?(8)是否需要补充工作,补充工作的内容是什么?(9)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的强制措施是否适当?(10)收集证据的方法和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存在非法证据?(11)法律手续是否完备?(12)办案单位对本案的定性是否准确?提出的处理意见是否正确、合法?

二、阅卷的具体方法

阅卷的基本规律是先通读全卷,再带着问题进行重点对照审查。在通读全卷的时候,应当一边审卷一边制作阅卷笔录,围绕着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能否确认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轻重以及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等初步提出问题,并在阅卷进程中记载,以便在继续阅卷中寻找答案。

阅卷的具体方法因案而异,有先供后证阅卷法、先证后供阅卷法、先简后繁阅卷法、对照阅读法、边阅边问阅卷法,在具体审卷工作中,这些阅卷方法都可以与其他阅卷方法交叉进行。无论采取哪种阅卷方法,都要针对某一具体犯罪事实确定审查重点,以选择阅卷的切入点,然后审查相关证据材料,运用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

(一)先供后证阅卷法

口供是犯罪嫌疑人就自己所犯罪行的供述,真实的口供最能直接反映犯罪事实,属于直接证据,证明力较强。先供后证,就是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作为阅卷的切入点,首先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了解案件全过程,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情况及认罪态度,包括了解其无罪辩解的观点和理由,再审查其他证据材料,进行对比审查。

1.适用于案情比较简单,犯罪嫌疑人又认罪的案件。对于案情比较简单,犯罪嫌疑人又认罪的案件,可以从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开始,了解案件基本事实,然后审查卷中所提供的其他证据材料,分析这些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否吻合,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能否成立。如果符合要求,则可以定案,否则就要退回办案单位补充工作。对于共同犯罪案件,阅卷可以从主犯的口供材料开始,以主犯的口供为主线,再根据其他同案犯口供提供的情况,对照审查证据材料,分析有关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能否成立,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2.适用于犯罪嫌疑人供认的多次作案、流窜作案案件。审查多次作案、流窜作案的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供认自己的罪行,仍可以采取先供后证的方法,按照犯罪嫌疑人的系统口供对其整体作案情况进行初步梳理,以案件发生的时间为序,列明犯罪嫌疑人每次作案的情况,制作阅卷笔录。其中每起案件都要列出发生的时、地、人、情、果,空出收集证据情况项目,然后再审查其他证据材料,在列表的相应部分列出所收集证据的种类、证明的内容及证明力的大小,使本案组建证据体系的情况一目了然。如果犯罪嫌疑人记不清犯罪时间、地点、方式等一些细节,阅卷者可以随时对照有关的证据进行审查,其间要注意审查犯罪嫌疑人所交代的犯罪事实与案卷中其他证据所认定的事实是否一致,避免出现张冠李戴问题。对于多次盗窃、多次抢劫等作案手段相同的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因为作案次数过多,无法说清作案的具体次数和每次作案的具体情况,只能说清大概作案多少次,在哪些区域内作案和获利情况,无法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其他证据材料进行一一对照审查的,法制承办人可以先对犯罪嫌疑人总的犯罪事实有个概括了解,然后对其他证据材料进行重点审查。

3.对

第二篇: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二节阅卷的基本步骤

文章标题: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二节阅卷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阅卷的基本步骤

阅卷的步骤因案而异,因人而异,一般按照先审查办案单位的呈报意见然后按照刑事卷宗的订卷顺序审查法律手续、口供材料、证据材料、其他材料,只是在审查口供材料和证据材料的顺序上有先供后证和先证后供等区别。法制承办人如果在审卷当中发现有程序违法

或者证据不足以及办案中的其他问题时,要区分不同情况,分别予以纠正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或建议,及时退回办案单位进行补充工作。对于符合处理条件的,应当提出审核处理意见,向领导报批。

一、审查办案单位的呈报意见

法制承办人收到办案单位呈报的案件材料后,应当首先审查其呈报意见,对办案单位认定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社会经历、是否具有前科劣迹、涉嫌的犯罪事实以及适用法律情况有个简明扼要的认识,便于带着问题通阅全卷,对照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判断。例如办案单位呈请对犯罪嫌疑人王某取保候审,理由是王某在参与盗窃作案时未满18周岁,而且在共同犯罪中起放哨作用,事后没有参与分赃,只是跟着去宾馆吃了一顿饭,处于从犯地位,没有逮捕必要。法制承办人审查上述呈报意见后,在审卷时就应当特别注意核实两个问题,一是核实其年龄,甄别其作案时是否年满18周岁;二是审查王某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要在整个盗窃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甄别王某在犯罪中是否处于从犯地位。

二、审查案件来源、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情况和破案情况

(一)审查案件来源

案件来源是指侦查机关以何线索发现该案件。案件的来源包括报案、控告、举报、犯罪嫌疑人自首和群众扭送犯罪嫌疑人到案,也包括侦查机关在正常工作中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进而立案开展侦查工作。审查案件来源,主要通过审查报案人或者被害人的《询问笔录》、《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刑事案件立案审批表》或《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等卷宗材料,了解侦查机关是根据什么线索发现该案件。查明案件来源对判断相应证据、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具有重要意义。

(二)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情况和破案情况

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情况,是指犯罪嫌疑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到公安机关接受讯问的,这对于确认犯罪嫌疑人、甄别案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对该犯罪嫌疑人依法从轻处理。破案情况,是指犯罪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根据什么线索发现犯罪嫌疑人,收集了什么证据来确认犯罪嫌疑人,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情况。

审查上述问题,主要通过审查侦查单位制作的“破案报告”、“抓获经过”或者“到案说明”进行。其中“抓获经过”属于小型“侦破报告”,是公安机关执法人员用于说明根据什么线索查破刑事案件,如何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到案的一种办案文书,常用于一般刑事案件。“到案说明”,是指有关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情况说明,在实践中的使用方法与“抓获经过”基本相同,但适用范围比“抓获经过”要宽,既可以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或者群众抓获归案的情况,也适用于说明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的情况。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说明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情况,上述材料都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根据什么线索发现的犯罪嫌疑人;根据什么证据确认的犯罪嫌疑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其中时间要精确到某时某分);如何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包括使用何种法律手续);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是如何交代其违法犯罪行为的;是否起获赃物;如何起获赃物等。如有同案,要写明同案人员是如何处理的。对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情况还应说明抓获(或其他)行为的职务性,职务行为人要在所出具的证明材料上签名、所在办案单位要盖章认可。

在审查犯罪嫌疑人到案情况时,如果相关证据材料没有阐述清楚,法制承办人应当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在审卷笔录中记录下来,列入需要侦查人员补充工作的提纲,同时在审查证据材料时去寻找答案。即使到案材料中表述十分明确,法制承办人也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判断,甄别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方式。如果其他证据材料中没有相关反映,法制承办人也要通知侦查人员作必要的补充工作。

三、审查法律手续

审查法律手续主要指审查法律手续是否齐全有效,法律文书的制作是否规范、合法。

这里的法律手续单指在刑事侦查中为采取侦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而履行的审批手续和所制作的相应法律文书,包括刑事案件的受理、立案、破案手续,勘验检查手续,搜查、扣押手续,查询、冻结存款手续,刑事鉴定手续,辨认和通缉手续等,也包括对犯罪嫌疑人予以传唤、拘传、拘留、逮捕等法律手续。

(一)审查法律文书是否齐全、有效

刑事侦查过程应当是完整履行法定程序的过程,法律规定实施多数刑事侦查措施和刑事强制措施必须经过县级以上侦查机关负责人的批准,并制作相应法律文书,在执行时要形成相应的侦查笔录等。审查法律手续是否齐全、有效,就是审查需要履行审批手续的办案活动是否经过有权审批,是否按规范制作了凭证式法律文书,并且依照法定程序向犯罪嫌疑人或者有关人员予以宣布,采取侦查措施、执行强制措施时是否制作了相应笔录,等等。对于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通知办案部门及时补正。

(二)审查侦查中形成的法律文书是否规范、合法

法律文书是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形成的文书材料,按照其诉讼作用可以

分为证据类文书(如《刑事技术鉴定书》、《询问笔录》、《扣押物品清单》、决定类文书(如《呈请拘留报告书》)和凭证类文书(如《逮捕证》等)。

法律文书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证据效力问题,只有具备客观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才能真实反映侦查人员的执法活动,才能在刑事诉讼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不仅可能授人以柄,甚至可能因为法律文书制作的不规范使该取证活动归于无效。

《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法律文书的制作规格多有明确规定。法律文书的审核方式根据案件情况而定,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审查各种制式法律文书的填写是否完整规范,有无空项。如,《询问笔录》、《讯问笔录》等笔录字头以及文书表格中应填写的项目是否填写完毕,非制式法律文书的制作是否符合法定格式要求。法律文书中应由侦查人员、证人签字(或盖章)之处是否签字(或盖章),应由犯罪嫌疑人签字、捺指纹的是否签字、捺指纹,同一侦查人员在不同笔录中所反映出的工作时间是否有重叠现象,《提讯证》中记载的提讯时间和签字情况是否与讯问材料一致,应当加盖公章的文书是否加盖了公章等。二是对法律文书内容的审查:审查对犯罪事实、执法活动的叙述是否清楚准确,记载的内容是否词不达意、漏掉主要内容等问题的,三是审查法律文书中涉及对犯罪嫌疑人如何处理或者申请采取某种强制措施的呈报意见时,要注意审查所依据的法律条款是否准确无误,所提出的处理意见是否使用法律用语,有无重要的错、漏字,语句是否通顺等。对于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列出补充工作提纲,要求办案单位补充取证。

对法律手续的审核不仅包括对公安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的审核,也应当对人民检察院制作的法律文书的审核,如《批准逮捕决定书》、《退回补充侦查决定书》,等等,发现问题及时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以便得到纠正。

四、审查案件事实

案件事实包括: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作案动机与目的、实施手段、侵害对象、危害结果,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或者从重处理的情节,共同犯罪中每个犯罪嫌疑人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有无遗漏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涉案人员情况和同案之间的关系,等。阅卷就是通过审查案件材料再现犯罪过程,而再现犯罪过程是通过对相关证据的审查并进行分析、推理得以实现的。因此,审查证据材料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是案件审核的中心工作。

审卷证据可以按照不同种类证据的不同特点确定审查重点。

1.对物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审查:(1)审查物证的来源。包括有关物证是如何起获的,是原始物证还是经抄录、复印、传真的物品,是否制作有关扣押物品清单,清单是否入卷,是否对物证进行了拍照并将照片入卷,已经发还的物证是否有发还手续入卷,在现场勘查中或者在搜查工作中收缴的物证,是否在有关笔录中反映出来等。要注意对扣押物品清单、物证照片审查物证本身有无明显特征,有无伪造的可能,有无弄虚作假的问题等。

(2)审查侦查人员是否利用辨认、鉴定等侦查措施对物证进行印证。一要注意审查是否组织被害人、证人和犯罪嫌疑人对作案工具、赃物等物证进行辨认,辨认是否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二要注意审查是否对物证进行刑事技术鉴定,鉴定结论能否揭示物证与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具有关联关系。

(3)审查物证与其他证据之间能否相互印证。

2.对书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审查:

(1)审查书证的来源和形成条件。包括书证是否就是署名人制作的,在什么条件下制作的,能否反映其真实意志,书证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书证的证明效力,因此应当对书证的制作人进行调查,让其对书证进行辨认,了解书证的形成条件和产生过程,从而判断书证的客观真实性问题。

(2)审查书证的内容,分析其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书证以其记载的事实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因此对其所记载的内容必须认真审查,审查内容是否自相矛盾,与提供者的身份和文化程度是否相符,从而判断书证的内容是否真实等。

(3)审查是否通过技术鉴定手段判断书证的真伪。对于以文字内容证明一定案件事实的书证,如金融票据、公文、证件,若想判断其真伪必须经过刑事技术鉴定,对公章的真伪以及文字有无伪造做出结论。对于贩卖淫秽物品案件也必须对提取的书证进行鉴定,以判断其是否属于淫秽物品。鉴定结论要和案件中的其他证据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3.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审查:

(1)审查讯问的程序是否合法,笔录的制作是否规范。包括讯问的起止时间、地点是否填写清楚,讯问人是否由两名侦查员进行,讯问少数民族、聋哑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翻译人员参加,犯罪嫌疑人是否核对笔录并在笔录结尾处签名并捺指纹,对无阅读能力的是否已向本人宣读无误,笔录更改之处是否已由被讯问人捺印指纹等,以此审查办案人员的讯问方式是否合法。审查中要注意办案人员是否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然后才安排其进行有罪的陈述与无罪的辩解。

(2)审查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是否达到讯问目的。包括对犯罪嫌疑人的出生年月等自然情况和前科劣迹是否讯问清楚,到案情况是否讯问清楚,有无法定从轻或者从重处理的情节,外地犯罪嫌疑人在本地的临时住处、临时职业是否讯问,对违法犯罪的动机、目的是否讯问清楚,违法犯罪行为的预谋、预备、实施、结果各阶段的具体情况是否讯问清楚,时、地人、情、果各要素是否讯问全面、详细,结伙作案的各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赃情况、赃物去向是否讯问清等。

(3)审查犯罪嫌疑人历次供述的内容是否一致并进行分析。要在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进行单独审查的基础上分析其所供内容是否前后一致,矛盾或变化之处是什么并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对于共同犯罪嫌疑人之间供述一致的,应注意审查有无串供的可能,供述的内容能否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能否排除合理怀疑。对于开始承认犯罪后来翻供的犯罪嫌疑人,要注意审查当初的供述与翻供后的辩解哪种能与其他证据材料间相互印证,分析翻供的原因,审查有无串供、刑讯逼供等问题。也要注意区分犯罪嫌疑人的申辩和企图掩盖罪行的狡辩。要注意审查办案单位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供的无罪或者罪轻证据进行了核实、核实的结果如何等,以判断其无罪或者罪轻的辩解能否成立。对于同一种犯罪次数较多,而犯罪嫌疑人却能将每次犯罪的细节交待的十分清楚的,要注意审查其口供的客观真实性,必要时可以在不退卷的情况下安排办案人员作一次系统审讯,将新制作的笔录材料与其他证据进行比对,判断哪些案件可以认定,哪些案件不能认定。

(4)审查违法犯罪嫌疑人有无遗漏罪行,有无遗漏其它共同违法犯罪人员。审查此问题要将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与其他证据进行对照审查,才能发现哪些案件有证无供,哪些案件有供无证,这就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审查中还要注意违法犯罪案件涉及几个人,涉案人员是否都有共同的违法犯罪故意,防止遗漏同案犯。如果办案单位呈报的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其他涉案人员的处理情况,则应当要求办案人员补充相应处理材料,以便审查对同案犯是否已经处理,处理是否适当。

4.对被害人陈述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审查:

(1)审查询问被害人的程序是否合法。审查的具体要求与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的要求基本相同,但是要注意是否向被害人告知必须如实作证的义务。(2)审查被害人作证的条件,主要审查如何查找的被害人,如何确定的被害人,被害人的身份是否清楚,品德如何?被害人与违法犯罪嫌疑人之间是否认识,有无利害关系,被害人在何种情况下报案的?被害人感受案件事实时的主客观条件如何,记忆力和表达力如何等,以便结合其他证据对被害人陈述的真实性做出判断。(3)审查被害人陈述的内容。审查被害人的陈述的内容包括其陈述是否详细、全面,涉及定案的关键情节是否陈述清楚、记录是否准确,被害人的指控是否合乎情理,被害人的多次陈述在案情上有无变化,有变化之处是否追问,被害人对陈述的变化之处如何解释,其解释是否符合情理,被害人变化前后的陈述哪种与其他证据间能够相互印证等。(4)审查被害人陈述与其他证据间能否相互印证。被害人陈述的特点是容易夸张被害程度,或者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等因素不愿意如实作证。因此,在审查其陈述时一定要对照其他证据进行审查,对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分析,必要时重新取证,以辨别各种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5.对证人证言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审查:(1)审查询问证人的程序是否合法(同讯问被害人)。(2)审查提供证言的人的资格,包括其是否有正确感知、记忆、表达的能力,以便判断其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3)审查证人证言的来源,包括如何找到的证人,如何确定的证人,证人所证事实是亲眼目睹亲耳所听还是道听途说等。审查证人证言形成的心理过程,是证人主动提供,还是经办案人员反复追问被迫提供,所证情况是否符合情理。以便判断证言的准确性。(4)审查是否有影响证人作证的外在因素,包括证人与被害人、违法犯罪嫌疑人有无利害关系,证人的品德如何,作证动机是什么等,以便判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5)审查证人证言的内容,审查证人证言自身及与其他证据之间有无矛盾。包括审查单个证人证言自身能否自圆其说,几次作证的证言是否发生变化,对翻证是否有合理解释,不同证人的证言之间是否有矛盾,证人证言与嫌疑人供述和辩解之间是否矛盾,对于矛盾之处是否可以排除合理怀疑,证人证言与其它证据之间相互印证情况如何等。

6.对勘验、检查笔录可以从角度方面进行审查:

(1)审查勘验、检查的程序是否合法。审查勘验检查笔录是当场制作还是事后形成,是否有误差。如果笔录系事后所作,则要注意审查具体制作笔录的时间与实施现场勘查、检验的时间间隔大小,制作背景及条件,以便分析其准确性。(2)审查勘验、检查中提取证据及相关手续情况,包括是否提取了物证、书证,是否已将提取证据扣押并制作了扣押物品清单等。(3)审查勘验、检查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并对其责任心和业务水平进行审查。(4)审查勘验、检查笔录的内容,包括现场是否受到破坏,现场是否伪造(如果被破坏或伪造,则要注重分析笔录的准确性),勘验笔录与现场图、现场照片是否吻合,勘验笔录文字表述是否准确、清楚,被检查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生理状态有无伪造,或伤情、生理状态有无变化,审查制作笔录所使用的语言是否准确等。如果有模棱两可的语言,要注意进一步查清现场勘查中的准确情况。(5)对勘验检查笔录与全案其他证据的印证情况进行审查,分析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6.对鉴定结论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审查:

(1)审查鉴定的程序是否合法。(2)审查鉴定所依据的材料是否充分、可靠。如委托作司法精神病鉴定应当提供下列材料:被鉴定人及其家庭情况,案件的有关材料,工作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知情人对被鉴定人精神状态的有关证言,医疗记录和其他有关检查结果。(3)审查进行鉴定的人是否具备鉴定人的法定资格。(4)审查影响鉴定结论科学性的相关因素。(5)审查鉴定所使用的设备是否完善,采用的方法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学,鉴定人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等。(5)审查鉴定结论是否符合法定证据形式,鉴定书的内容是否齐全、有无错误。(6)审查鉴定结论与违法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证据之间能否相互印证。

7.对视听资料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审查:(1)审查视听资料制作的主体及时间。(2)审查视听资料的内容和制作过程,即其内容与案件本身有无联系、是何种性质,能否确定行为人的性质。在制作过程中,有无非法行为,被录音、录象者是否在受到外界的干扰的情况下实行的等。(3)审查视听资料的真伪,即审查其是否通过剪辑、擦洗、仿音、移像或者篡改、伪造变造等情况,此项工作需要通过刑事技术鉴定进行甄别。(4)审查视听资料的获取手段是否合法,是否已扣押拍照或翻译入卷。(5)审查视听资料与其他证据的关联性,各类证据对同一案件事实的证明是否一致,能否相互印证。

审查证据是法制承办人的基本功。只有全面、准确掌握已收集证据的情况,通过单独审查、对比审查和综合审查,才能对其客观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找出证据中的矛盾之处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排除矛盾的工作意见,从而认定案件事实。审查证据还必须分清哪些是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哪些是证明其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哪些能直接使用,哪些尚待查证。总之,只要对对获取的全部证据进行审查、分析,才能够准确认定案件事实。

五、审查实施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对实施强制措施的合法性、适当性的审查至关重要,它可以确保对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此项工作通常是通过对拘传、拘留、逮捕、取保候审手续、监视居住手续的审查实现的。法制承办人要注意从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犯罪的严重程度、办案工作是否达到采取此项强制措施的证明要求、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羁押的必要性等角度进行审查分析(详见本书第十章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审查适用强制措施的期限,并注意审查向犯罪嫌疑人告知权利的情况以及通知其亲属或者单位的情况。

(一)审查适用强制措施的期限是否合法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的适用都有严格的时限要求,对犯罪嫌疑人超期羁押就构成程序违法,办案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执法过错责任。在审查对犯罪嫌疑人适用强制措施情况时,要注意审查三个问题:(1)审查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是否在法定期限内被变更强制措施,不同种类强制措施的适用时间之间是否衔接适当,是否存在超期羁押或者限制人身自由超过法定期限问题等。(2)注意审查各种报告书的呈报时间、领导的批示时间以及《拘留证》、《逮捕证》等强制措施决定书的制作时间是否符合法定时限,审批手续、法律文书和相应笔录材料的制作是否配套问题,等等。如,经过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未经逮捕被直接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其间应当有被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法律手续;审核提请逮捕案件时发现已经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45天,则要注意审核其间有无因犯罪嫌疑人故意不讲真实身份而重新计算刑事拘留期限的问题。如果有,则要审查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是否经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等等。(3)审查呈报单位是否在公安机关内部办案时限规定的期限内对犯罪嫌疑人呈报处理,是否给法制部门留下了审卷、汇报以及办理法律手续的时间。如果上述事项中存在问题,则应当予以纠正,并予以执法监督检查登记。

(二)审查对犯罪嫌疑人宣布强制措施决定、讯问以及告知权利的情况。

在案件审查中,法制承办人要注意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等强制措施后,办案单位是否在法定期限内向犯罪嫌疑人宣布对其处理决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在处理决定书上签字;对于犯罪嫌疑人拒绝签字的,侦查人员是否在此法律文书上注明情况;同时要审查对犯罪嫌疑人拘留、逮捕后是否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认罪;对于犯罪嫌疑人为自己做无罪或者罪轻辩解的,办案单位是否听取其辩解,对其所提出的事实和证据是否进行复核,是否存在不应当对其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的情形,等等。

适时向犯罪嫌疑人告知诉讼权利,是办案人员的法定义务,否则就构成程序违法。法制承办人在审核法律手续时,应当通过审查不同阶段的讯问笔录,检查办案人员是否适时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犯罪嫌疑人是否被告知依法享有如下权利:有为自己辩解和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的权利;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有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对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权利;对于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要求解除的权利等等。对于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应当注意审查办案人员是否将鉴定结论的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并告知其有申请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权利,犯罪嫌疑人是否提出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要求,这是实际办案中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也是法制承办人审查的重点问题。对于办案人员没有适时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制承办人应当及时向办案单位指出,以便及时补正,切实保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

(三)审核采取或者变更有关强制措施后是否依法通知其家属

根据《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逮捕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后,除了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以《刑事拘留通知书》、《逮捕通知书》的形式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对犯罪嫌疑人继续留置盘问后也应当及时做上述通知。在审核中,法制承办人要注意审查卷中有无向犯罪嫌疑人家属或者单位发拘留或者逮捕通知书的记录。对于具有法定情形可以不予通知的,办案单位是否制作呈请报告,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决定不予通知其家属或者其单位。在对侦查终结案件进行审核时,要注意审查是否将有关返回的家属通知书入卷。对于没有返回的办案人员是否注明情况。

六、审查其他材料

其他材料,是指审查与认定案件事实本身无关,但涉及应否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如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相关问题,其中包括案件的管辖、时效、犯罪嫌疑人的主体资格、身体健康情况、现实表现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也要审查侦查卷宗装订的是否规范。

(一)审查案件的管辖问题

案件的管辖涉及到公安机关能否立案问题,应当在受理案件时就予以考虑。法制承办人要通过对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审查确定案件的管辖权,着重解决三个问题:此案件是否应当由公安机关管辖?是否应当本地公安机关管辖?是否应当由本级公安机关管辖?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的案件,审查时要注意甄别主要犯罪案件的发生地和犯罪嫌疑人的被抓获地。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刑事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对于管辖不明确的案件,可以由公安机关之间协商确定管辖,对于有争议或者情况特殊的案件,可以由共同的公安机关制定管辖。法制承办人应当根据这个原则,提出有关管辖意见,为领导当好参谋。

(二)审查所涉嫌犯罪的追究时效问题

治安案件与犯罪案件的时效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的犯罪追究时效也不同。审查犯罪案件的追究时效工作应当在案情已经基本查清,犯罪时间以及危害后果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判断。

(三)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主体资格

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主体资格,是指审查犯罪嫌疑人作案时是否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问题,也包括对犯罪嫌疑人自然情况的审查,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住址、家庭情况,是否受过行政处理或者刑事处罚等等。如果涉及刑法对犯罪主体身份有特殊规定的案件,还应当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刑法对特殊主体的要求,如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属于司法工作人员等。审查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

1.审核犯罪嫌疑人作案时是否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此即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出生日期,这涉及到能否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问题,属于阅卷的重点。要注意审查侦查员是否收集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微机户口底卡以及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所收集的证明是否有涂改或者伪造的痕迹,与犯罪嫌疑人本人供述的出生日期是否一致。对于有关证明材料之间存在矛盾,要注意用多种方式辨别真假。对于处于14周岁以下、14周岁至16周岁、16周岁至18周岁年龄段的犯罪嫌疑人,更要认真核实其作案时的真实年龄。对于犯罪嫌疑人没有在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司法鉴定等侦查措施核实其身份,注意识破犯罪嫌疑人冒名顶替逃避法律制裁的伎俩。

2.审核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审查,如果卷内有司法精神病鉴定材料,就必须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进行全文审查,不能只看结论部分而不研究正文部分。鉴定结论没有预定的证明力,只是一种专家意见,必须经过审查判断才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另外,对于没有进行精神病鉴定的犯罪嫌疑人,也应通过对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的动机、目的、行为及结果等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其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提出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精神不正常嫌疑,是否需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意见。法制承办人如果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应当及时向领导提出补充或重新鉴定意见,为领导把好关。

(三)审查犯罪嫌疑人的现实表现情况

犯罪嫌疑人现实表现,包括其是否受过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理,是否负案在逃等,这是影响量刑的重要环节。对此可以通过审查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工作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完成。而对是否有前科劣迹情况的审查,则应当通过对已经收集的判决书、劳动教养或收容教养决定书、治安处罚裁决书以及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等法律文书进行审查。在审查时要注意这些法律文书是否加盖公章,如果是复印件则要审查是否加盖有关单位的档案章。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执行刑罚或行政强制措施中被减刑、假释、提前释放或提前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则要审查有无提前恢复人身自由的证明文件入卷,这涉及到是否认定为累犯以及有无从重处理情节等问题。

(四)审查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和身体健康情况

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和身体健康情况也是需要审查核实的一个方面,包括是否有不宜羁押的严重疾病,是否为聋哑人或者盲人等。对于女性犯罪嫌疑人,则要注意审查其是否怀孕,是否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这些情况涉及到对其如何采取强制措施问题。如果犯罪嫌疑人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依照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审查时要注意审查有无相关证明材料。

(五)审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因犯罪行为使人身权利受侵犯或财物被损毁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在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同时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只是为了方便被侵害人(代理人等),才统一由审判组织合并审理。

法制承办人在审查侦查终结案件时,应当审查被害人是否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有应当记录在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在《起诉意见书》末页标明。在审查时要注意,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六)审查立卷规格问题

审查立卷规格就是审查侦查卷的装订是否符合规格,包括审查卷宗装订是否整齐并符合分卷要求,卷内材料装订顺序是否正确,卷首、卷内文件目录是否填写齐全,卷内文件目录与卷内文件的内容和页数是否吻合,移送审查起诉的侦查卷宗正文是否编号,等等。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刑事侦查卷宗的装订顺序没有具体规定,按照工作惯例,可以把卷宗材料分为法律手续、口供材料、证据材料、其他材料部分,并通过“卷内文件目录”将几部分按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本或者一套刑事侦查卷宗。对于一人单独作案、卷宗材料不多的,可以形成一本卷;对于两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可以共用一套证据卷,而将每个人的法律手续、口供材料、其他材料单独成卷;对于一人或者多人涉嫌犯罪案件较多,证据材料难以合订一本卷时,可以根据案件之间的联系分成几本卷,便于对照审查。(详见本书第十一章的相关内容)

《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二节阅卷的基本步骤》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二节阅卷的基本步骤。

第三篇:审核案件之汇报案件的基本方法

文章标题:审核案件之汇报案件的基本方法

汇报案件的基本方法案件审核工作大体可以分为审查案卷、制作阅卷笔录及审卷报告(阅卷审批表)、向领导汇报和制作法律文书四个环节。汇报案件,即法制承办人在通过阅卷搞清楚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对办案情况有全面了解,形成了处理意见的前提下,以口头或者书面叙述形式向有关领导说明案件情况、提

出对案件的定性处理意见,为领导最后决策提供依据的工作程序。汇报案件分为书面汇报和口头汇报两种。书面汇报,是指领导通过审查阅卷审批表、审卷报告及阅卷笔录的方式来审批案件,这要求法制承办人在这些内部审批文书中把案件事实、处理理由、意见和适用依据用文字表述清楚,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口头汇报,是指法制承办人用口头叙述的形式向领导阐述上述有关问题,向领导面对面地提出对案件的处理意见,便于领导当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章主要研究口头汇报问题。汇报是审批工作的关键。对一个违法犯罪嫌疑人能否处理、如何处理,在于公安机关如何认定其违法犯罪事实和适用何种法律。由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主要靠听取汇报进行审批,大多不亲自全面审卷,因此,法制承办人能否实事求是地汇报案件,能否在汇报时抓住重点问题,能否依法提出处理意见,直接影响到领导在审批案件时能否正确决策,影响到能否依法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问题。

一、汇报前的准备汇报是审卷工作的最后环节,与审卷、制作审卷报告等各个环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离。审卷是制作阅卷笔录的前提,制作笔录又是书写审卷报告的基础。制作审卷报告几乎就是准备汇报提纲,但汇报案件又不能完全按照审卷报告的内容进行,还要根据听取汇报人对本案件的熟悉程度进行适当增删,并且根据其提问再行组织汇报内容。因此,要做好汇报就必须从抓好其他环节入手,充分做好汇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认真阅卷,对证据进行全面分析审查,才能正确审定案件事实,发现办案中的问题,形成高水平的审卷意见,才能填好“阅卷审批表”,拟好汇报提纲,在向领导汇报案件时取得最佳效果。法制承办人整理出审卷意见后,如果已经形成了审卷报告,则不需要单独制作汇报提纲,只要在审卷报告上标明汇报顺序和要点即可。如果不要求制作审卷报告,而要求制作阅卷审批表,则应当整理出汇报提纲,与阅卷审批表结合使用。

二、汇报案件的程序及内容向法制部门领导和向局一级领导汇报案件有繁简区别,但有时也因人而异,因案而异。因此在有所侧重的同时,都是以把案件看透,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好充分汇报准备情况下进行。开始汇报前,法制承办人应将拟汇报的案件卷宗、案件审批表、补充工作单、催办单等提供给领导,供领导在听取汇报时查阅,本人持阅卷笔录、审卷报告进行汇报。

(一)有开场白在汇报之前要有对领导交底的一段开场白,使领导对该案件首先有个概括印象。开场白包括汇报案由、目前法律手续和办案单位的呈报意见,如:“这是西城分局呈报提请逮捕的合伙抢劫案件,犯罪嫌疑人张xx已经被刑事拘留6天。”对于疑难复杂案件,在开场白中要点明汇报中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如:“这就是新闻媒体报道的几个农民偷吃天价葡萄的案件,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认定他们所偷吃的这些葡萄的价值。”“这起涉嫌抢劫的案件供证不一致,双方各执一词,但被害人事后报案非常及时,坚决要求处理。”法制承办人与办案单位在案件定性处理意见不一致的,可以在开场白中先把意见分析讲清楚,便于领导在听取汇报时思路更清晰,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在汇报之前有个开场白,便于抓住领导的注意力,而且便于领导转移注意力,或者对工作时间作适当安排,提高工作效率。

(二)汇报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由于局领导是拿着法制承办人的阅卷审批表听取汇报,所以法制承办人在作汇报时不必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项项汇报,而应重点汇报与能否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关的情况或者比较敏感的项目,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职业、是否是本地人以及有无前科劣迹情况。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少数民族,则“民族”项目绝对不可省略。如果系未成年人,则要重点汇报他是哪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如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以便领导根据法律对不同责任年龄的规定作出不同的处理。汇报对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和劳动教养的案件要重点汇报其家庭是否有管教能力,是否属于在校学生等。对于有前科劣迹的,重点要汇报其原来受处理的原因和解除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或者刑满释放的具体时间,以便考虑是否对其从重处理问题。这一部分一般可以做概括介绍:如“自1997年以来,李xx因为扒窃被先后劳动教养3次共计6年,最后一次解除是在2003年7月19日。”对于那些是否有前科劣迹成为能否处理的重要标准的,则更要注意重点汇报这些问题。如果其职业涉及到对其行为定性问题,则要重点介绍其工作单位、职务和业务范围。如某公司的会计,某单位的门卫等。汇报这一部分时速度不能太快,音速要适中,必要时可重

第四篇:案件检查的基本方法

案件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一、案件的基本工作要求

1、制定周密的初核方案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纪检机关对反映、举报和控告党员或党组织严重违反党章、党纪的问题,经分管纪检室的书记或常委批准,进行初步核实”。按照这一规定,确定初核后,首先应拟定初核工作方案。包括:初核的主要问题、工作的重点、调查组的组成、找哪些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哪些问题、注意事项等内容。

2、选配适当的调查人员

根据不同的案件,选配不同的调查人员。如调查经济案件特别是需要查找账目的案件,就要选择有财务、审计知识的人员参加。也可协调有关部门调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参加调查组。对外取证时,可协调检察部门参加。如需使用“两规”时,特别注意选择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同志参加。再就是遵守回避原则。

3、争取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和党组织的支持

党的纪检监察机关在同级常委和上级党委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案件检查工作政策性强、牵扯面广,这就要求办案人员取得有关党组织的有效支持,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4、选准突破口

查办案件能否抓住要害问题,是决定办案工作速度快慢效果大小,整个案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每查一起案件,必须做到全面分析案情,综合所有线索,从中找出全案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对关健人员重点突破。

一是选择矛盾关系加以突破。取证难是突破案件的普遍难题,特别是经济案件。一对一,行贿者不愿说,受贿者不愿供,要打破这种局面,首先要了解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关系,他们既有攻守同盟的一面,又有亲疏远近之分,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所以我们要充分研究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加以利用,使案件得以突破。

二是选准利害关系加以突破,有的涉案人员或知情人,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违法违纪活动,或得到过一定好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一般来说,在案件中处于从属地位,起次要作用,对问题和后果起次要责任者,都不愿意与案件中的重要责任者承担同样大的风险,经过做工作比较容易突破。这种人思想上压力较大,怕影响自己的前程,因此他们对调查采取推拖、回避的态度,有的甚至出假征。对这样的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批评开导,促其放下包袱转变态度。办案中要善于捕捉这种利害关系,突破他们之间的攻守同盟,取得必要的证据。

三是抓住重点环节加以突破。查办经济案件,查帐与查物是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环节,许多严重的经济违法违纪案件,往往是通过查阅有关账目和落实物品数量、去向等发现和突破的。

5、要以快制胜

有很多案件由于没有重视以快制胜的时间性,贻误战机,从而也失去了查办的良机,甚至明知道有问题,也不了了之。因此,在办案中要把握时机,要突出一个“快”字,通常的做法是:(1)快速出击。抢在当事人前面,在其未及时准备的情况下开展查证工作。(2)快速布防。即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当事人同时出击,分别接触谈话、询问,连续作战,不给当事人以喘息之机。(3)快速取证。往往取证迟一步就可能前功尽弃,先一步则柳暗花明。要注意两点:一是,谈完话后必须形成谈话笔录,形成证言材料。这样做避免其思想反复,也能提高取证的速度。二是,如果后来的证言和前面出具的证言不一致,有矛盾,要让被调查对象说明理由,记入证言。否则难以作为定性、定案的证据。

证据问题是案件的最本质的问题,既是办案人员要掌握的关键问题,也是违纪者害怕揭露的要害问题。因此,涉案人员一方面在主观上拖延时间,不想供。另一方面,又在争取时间和机会,千方百计订立攻守同盟,销毁或转移证据。这就需要在调查中采取灵活的方法和运用巧妙的对策,准确把握有力时机,在快速取证上下功夫。一是要力争做到取证工作做在订立攻守同盟之前虽然攻守同盟并不是牢不可破,但是违纪者走在取证之前,必将给查办案件工作带来周折和难题。因此要充分利用联合办案的优势,分而治之,同时突破,使违纪者措手不及。二是力争做到取证工作做在违纪者毁证之前。一些经纪 3

违纪者,为了逃避党纪国法的制裁,总量采取各种方法来销毁证据。所以要抓住被查的有力时机为全案的突破奠定基础。被查工作开始,取证工作也就开始,决不能被查中问问情况,不搞取证。调查不取证,等于给违纪者先送了信号。三是力争做到取证工作做在串供和制造为证之前。为避免串供,应及时采取同时分别出击取证的办法,采取果断措施将有关资料同时冻结封存,使违纪者失去做手脚的机会和条件。

6、调查取证中要抓住主要矛盾

一个违纪者的问题,特别是涉及经济上的违纪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在诸多线索和问题中,通常有一个或几个是主要的,一般应从线索清楚,易于查清的问题入手,一方面容易突破,另一方面,便于打速决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又不好查、又不能为定案起主要依据的问题上纠缠,势必浪费时间,浪费人力,贻误战机。

7、先清外围、后攻堡垒

清了外围,有时堡垒就会出现不攻自破的局面。办案策略是否对头,对能否及时突破案件至关重要。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对于重大经济案件,金额巨大、关系复杂,涉及面广的,必须采取稳内扫外的策略,首先要稳住对方,扫清外围;然后把握战机,步步为营,由外向内,逐步突破。

8、坚持政策攻心,搞好教育分化

纪检部门办案,更有自身的优势,更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约束力、4

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和党的政策的感召力。这种优势对于突破经济案件是十分有力的。

办案实践告诉我们,任何违法违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总是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联系,会留下蛛丝马迹,不可能瞒天过海,被检查人、合伙人也各有不同心理,这些人内心都是恐惧的、矛盾的。只要我们摸清这些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发挥政治威力、政策威力、舆论威力,有的放矢的做好分化教育工作,应能冲垮他们的心理防线,使其交待问题。

第一、指出问题形成压力。查办经济案件,向被调查人指出所反映的问题,讲清利害,施加一定的压力很有必要。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清除当事人的顽抗和侥幸心理,为当事人留下讲清问题的机会,促其交待问题。

第二、运用政策打消顾虑。所谓顾虑,实际上就是一个“怕”字,有的怕受到追究,有的怕断了财路,毁了前途,还有的怕连累了亲威朋友等待。这是当事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他们讲清政策规定,给其以希望。

第三、虚实相间,突破防线。这是询问当事人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当事人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内心比较紧张,对组织上究竟掌握了他多少问题,心中没底,对办案人员每句发问的真正目的把握不准,往往有时不自觉的交待了真实情况,所以,如果询问得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案例示范,指明出路。案例是活生生的教材,违法违纪者对其真实性深信不疑,运用案例对当事人进行教育,指明出路,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态度,效果十分明显。

第五、反复施加压力,反复进行取证。对于确有问题的当事人和重要情况的知情人,如遇有抵赖和提供假情况的,就反复施加压力,反复进行取证。因为,违纪者在心理上都设有一道防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这道防线是不会撤掉的,只有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心理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崩溃。也只有在心理防线崩溃后,才能说出真实情况,讲清自己和别人的问题。

9、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办案过程中,特别是在与被调查人、知情人谈话之前,要列出详细的谈话提纲。明确做哪方面的工作,问几个什么具体问题,注意些什么事项,向被调查人、知情人宣布哪些纪律等等。谈话中要一个一个问题的详细询问,把时间、地点、过程、责任等情节问清楚,问完一件再问一件。这样在技术上便于做笔录,切忌东问一句、西问一句,这个问题一句、那个问题一句的乱问。询问人和记录人一定要配合默契,记住关键点、关键话才能形成较完善的证言材料。

10、必须在法律和党章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党内的案件检查工作必须在法律和党章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严禁用违反党章和国家法律的行为对待党员。在检查党员违纪案件时,不准用司法机关的手段,不准侮辱人格,不准指供、诱供、逼供等。

二、谈话中的方法和技巧

1、响思想情绪的方法

(1)消除对立。对立情绪,在被调查人中普遍的存在着,是影响被调查人供述的主要障碍。消除对立要摸清产生对立情绪的原因。首先我们要认真执行政策,对于执行政策有偏差的要立即纠正,其次要认真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的方针,尊重被调查人的人格,使其感到主要人员调查人员确实为了教育挽救他,在认识、意志和感情上同时发生转变,这样一般都可以使对立面情绪得到缓解。对立情绪不是单一的心理现象,一般都伴有侥幸、抵触的心理现象。因此,要消除对立情绪,就需要同时解决这些消极的心理现象,要注意技巧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2)造成紧张。在谈话中,常常有这种现象,被调查人侥幸心理严重,自己认为防守严密,表现出轻松自信,没有思想压力,有的甚至态度恶劣,无视调查人员。对这种情况,调查人员应在被调查人狂妄自信缺乏防备的情况下,使其思想紧张起来。可以突然出示有一定份量的证据,这种出乎被调查人意料之外的举动,会很快造成被调查的紧张,使其茫然无措,应付不了所出示的证据,使得被调查人既搞不清他的哪些错误暴露了,也无法马上用编造的谎言欺骗调查人员,狂妄自信的气焰和侥幸心理必然要有所收敛和转变。在此基础上,调查人员不应放松而,是进一步指出其错误的严重性和恶劣态度的不良后果。应当说明的是,造成紧张应保持在正常的限度之内,既法规 7

条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和不超越心理机制所能承受的压力界线。

(3)减轻压力。在谈话中,被调查人因为惧怕惩处,进行过顶撞、抵赖或说过谎话,或者是由于谈话的气氛、环境异常等因素加大被调查的压力,表现的过于紧张和惊恐。在这种关状态下被调查人或矢口否认,或拒绝回答问题。出现这种情况,调查人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缓和谈话的气氛和谈话的语调,减慢谈话的速度,或改善谈话的环境,暂避开实质性问题,使双方先实现心理上的接触,建立起共同谈话的基础,使其对调查人员产生一定的信任感,消除双方的心理隔阂,此时调查人员要抓住时机,再辅之于其他方法技巧,就会使谈话取得进展。

(4)加快谈话速度。对于那些阅历丰富,能言善辩的被调查人,加快谈话速度以至达到紧追不舍的地步是必要的。这种办法的实质在于,一方面调查人利用自己的主动地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或判断,将被调查编好的供词压下去,不让他把谎言讲出来,避免因此造成谈话僵局。另一方面,在快速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被调查人被迫接受这种速度就会无暇周密考虑和拖延回答,不能深思熟虑的去编造谎言。加快问话速度和频率是“造成紧张”的方法之一。

(5)减缓谈话速度。有时放慢谈话的速度更为有利,因为在某种情况下,被调查人企图加快速度,用笼统的供述跳过某些核心问题或主要情节,而达到掩盖错误或包庇同案人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8

调查人不要被动的顺应被调查人供述的速度,而是要及时打断被调查人笼而统之的答话,减缓谈话速度,深追细问,责令被调查人的回答不得偏离问话的实质内容,迫使被调查人对关键细节详细供述,有时被调查人急于逃避谈话,试图用挑逗调查人员发火或激起调查人员烦躁情绪的方法,加剧谈话的紧张气氛,求得谈话草草结束。这时调查人员应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更大的耐心和坚韧力,用减缓谈话速度的方法,来减弱急于逃脱谈话的情绪,有时效果是很明显的。

(6)出其不意。对于那些侥幸心理严重,防御严密,或早已编好供述的被调查人,调查人骤然提出一个与以前谈话毫无联系,而被调查人又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突然出示一个证据。这种方法就会打乱被调查人编造和准备好的对答,因此不能迅速找到对答的步骤,利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被调查人承认一二个错误,而是改变他的情绪,打破他的自信感和防御计划,使其心理上的抗拒力崩溃,这样就为谈话顺利进行打开突破口。

2、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1)自由交谈。这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对谈话感到压抑,思想压力比较大的被调查人。这种人用缄默寡语,或矢口否认的方法对付谈话,不和调查人员过多的交谈和争论,以免言多语失。对此,调查人员要停止正面强攻或对实质问题的提问,先缓和谈话气氛,改变谈话的威严方式,再根据被调查人的个性特点,或从其愿意交谈的方面入手,在较缓和的气氛中进一步加深心理接触,9

使其对调查人员的信任感增强,压抑感减小,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顺从或接受调查人员的谈话。这种情况的出现标志着被调查人的戒已有所解除,注意力已被分散。此时,调查人员要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把谈话逐步引向实质问题。当调查人员认为实质问题或被调查人的“缺口”暴露,就可以转入直接追问违法违纪事实的阶段。

(2)声东击西。有些被调查人既想逃避责任,拒不供认,又想表现自己“态度”老实,总想和调查人员纠缠在一些次要问题上,或承认一些次要情节时表现的很诚恳,妄想把谈话引入歧途,“声东击西”的方法,就是利用被调查人的这一特点,将计就计,使其产生错觉。

“声东击西”的方法在实施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示假而隐真”,既“声东”阶段,在谈话中,调查人员要煞有介事地向次要问题发动进攻,隐蔽主攻方向,使其产生错觉或思想麻痹,觉察不出调查人员的真实意图。第二阶段,表现攻此,实则攻彼,既“击西”阶段。当调查人员确认通过“声东”已引起被调查人注意力的转移,而且看准被调查人的防御已出现漏洞,便要立即扭转锋芒,直取其要害,使被调查人猝不及防。当被调查人察觉时,败局已无法挽回。

成功的运用“声东击西”的方法技巧,关键是“声东击西”的真实目的。其次是“击西”的时机抓的要准,提前了则时机不成熟,触动不了其要害,若被调查人察觉到调查人员的真实目的,会立即回缩,调查人员再重新布臵,发动攻势,也难于奏效。

(3)四面出击。这是一种使被调查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谈话 10

规律的战术技巧。有些被调查人为了逃避惩处,想把每个问题都隐瞒住,其心理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四面出击”的方法,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状态使用的。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精心选择出击点使被调查人猜想不到调查人员针对的是哪一个问题。谈话问题要转的突然,使其忙于应付,完全处于被动之中,造成顾此失彼,防不胜防的局面。“四面出击”的结果,使被调查人对这个问题刚刚紧张起来,又被另一个问题分散了注意力,很难集中精力进行防御。这里,调查人员要及时打出过硬的证据,首先攻下他一条比较要害的错误,这样就会从精神上击垮其防御能力。

运用“四面出击”的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区分对象,不能对任何做全面防御的被调查人都使用,特别是对那些阅历丰福,职务较高,头脑精明,甚至有几套反调查、反谈话本领的被调查人使用时,不但不能奏效,反而会造成攻不破、放不下的局面。二是保持进攻的节奏感。攻击点的不断转移,不是随心所欲毫无目的的,而是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其注意力有所分散。也只有在其注意力无法集中时,他的漏洞、矛盾才会暴露。

3、使被调查人形成一定观念的方法

(1)造成错觉。错觉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这里所说的错觉,是指被调查人在一定心理状态影响下,对调查人员的问话产生的判断推理上的错误。在谈话中,被调查人为掩盖或减轻责任,总量希望达到某种愿望或不愿出现某种结果,在这 11

种心理状态下,调查人员向被调查人输入一定量的信息。这时被调查人就会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错误的推理判断,从而形成错觉。这种错误观念的形成,往往是由于被调查人个人的主观意愿在思维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谈话中,调查人员是可以利用调查人某些愿望或不希望的结果等,凭借证据中的某个情节和过程,用巧妙的问话使其产生错觉。

要说明的是制造假象,决不允许违反政策,对被调查人使用引诱的欺骗手段,关键是制造假象、造成其错觉的事实、情节、过程、证据都必须是真实的。这里最重要的不是调查人员输出信息的本身,而是在这个信息影响下被调查人根据自己的愿望所做出的思维推理,而不是外在力量趋使的非法逼供、诱供和骗供。

(2)连续使用证据。在谈话中,有些被调查对自己错误的隐蔽深信不疑,认为纪检机关掌握不了证据,不管调查人员如何做工作,仍然顽固地进行抵抗。为了打破被调查人的自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办案人员针对被调查人的一个或几个错误,选择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连续、猛烈地向被调查人“打” 过去,即“排炮式”的使用证据,这样会给被调查人强烈的刺激,即使他故作镇静,内心也会产生巨大压力,自信感消除,恐惧情绪上升,并会迅速对自己的防御进行重新评价。“调查人员并不是不掌握我的错误”的新观念随之形成,引起是承认错误还是继续顽抗的新的动机斗争。

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就在于让被调查人树立新的观念,引起新的 12

动机斗争。但这并不是结束,调查人员要抓住这个时机,有效地进行攻心,使其原有的观念彻底消除,为其如实承认错误打开通道。

(3)揭露谎言。谎言是被调查人逃避责任,对抗谈话的最基本手段。揭露谎言,则使其对抗失去最起码的效能。揭露谎言最重要的是揭的要准,即掌握确实的证据,对被调查的不同情况和掌握的证据情况,选择不同时机,或是在其撒谎之初,就迎头痛击;或是在其“表演”精彩时,将其从“兴头”上打下去;或是让其谎言全部讲出,己收不回去时,再从整体上进行揭露。这三种时机虽然会在被调查人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映,但其作用是相同的,即被调查人会形成这样的关念;“靠撒谎是混不过去的,调查人员是不容被欺骗的。”谎言被揭露后,不能给其喘息之机,应继续使用其他方法技巧,把被调查人引导到如实承认错误上来。

(4)跳跃发问。有一些被调查人对纪检监察机关并不陌生,甚至接触较多,熟悉我们的谈话方法。并善于抓调查人员的弱点。他们所制定的防御计划有详细的对抗步骤,甚至能预测调查人员要问些什么内容,怎样发问,他们应该怎样回答等详细方案。对于这样的被调查人,如果采用常规的方法,很难打破他们的防线。跳跃发问的方法,正是打消被调查人这种观念,破坏其防御的有力措施之一。

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在摸清被调查人的防御计划和自信心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人员可以不动声色地进行常规问话的过程中突然跳过其防线,直取其尚未防御的要害问题。这种发问以证据为王牌,不容 13

被调查人臵疑。这样被调查人心理会顿时混乱,无言以对,陷入被动境地。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对被调查人防御体系结构摸的要准。发问跳跃的幅度和时机要适当。使其出乎意料之外,感到防御已不起作用。

(5)引而不发。在谈话中,常常有这种情况:调查人员综合被调查人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感到被调查人除了我们掌握的错误之外,还有其他错误,而被调查人又轻一不肯就范。“引而不发”原指拉开弓不射箭。我们把它的含意引申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模式是:调查人员发出一种信息,让被调查人明显的意识到己掌握了他的证据,但又不清楚具体掌握了他那一条证据,使他感觉到不承认错误又混不过去,又不知道承认哪一条错误,最后被迫只得把问题全部供述出来。“引而不发”是使被调查人产生一种既“明显意识到……,又不完全清楚……”的观。要使被调查人产生“明显意识到错误已明显被掌握,又清楚掌握错误的具体内容”这样一种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首先,对被调查人错误的数量和性质要判断准确。其次,调查人员的问话要沉着、坚定,使其感到调查人员是胸有成竹的,不追出他的错误是不肯罢休的。再次,“引而不发”不是虚张声势,调查人员所设计的问话是以确实的证据为基础,而发问的指向却是被调查人隐瞒错误的方面。“引而不发”的作用,是使被调查人认识到调查人员不是没有证据,而是给其从轻处理的机会。由于这种方法是 14

原则的提出问题,具体内容较少,使被调查人无法猜出调查人员掌握了他什么和多少问证据,因此,对被调查人有较大的威慑作用。

(4)、针对被调查人个性施加影响的方法

第一点,唤起荣誉感。有的被调查人是相当一级领导干部,有些曾经是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甚至堤劳模,要这些人荣誉感尚未完全泯灭。在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后,容易产生绝望、悲观沮丧的心理,为了顾及自己的名声、地位和前途,常常进行盲目对抗。唤起荣誉感是克服他们消极心理倾向的一个有效办法。在谈话中,要针对每一个被调查人的具体情况,善于利用他们尚未泯灭的荣誉感进行工作。在指出他们的错误造成的危害之后,要尽力激发他们的荣誉心,这种人由于调查人员没有因为他们犯错误而把他们“全盘否定”,说成一无是处,没有忘记他们过去的荣誉或贡献,他们会因此受到感动而激发起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所产生的激情,会转化成促其承认错误的动力。

第二点、利用感情脆弱。有些被调查人家庭观念重,情感方面较细腻,这种人同时也存在感情脆弱的一面。调查人员可以加以利用,使其配合调查,如果承认错误。

第三点、利用感情冲动。有的被调查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这种心理特点调查人员往往可以加以利用。要注意被调查人什么情况下、什么问题上容易发火,从而激发其冲动。调查人员的发问要触及其痛处,使其不顾一切的暴发。由于被调查人发火造成精神紧张,抑 15

制能力减弱,其陈述就会出现漏洞,甚至无意中将错误出来。当然,调查人员不能采用羞辱人格、揭露隐私等办法激发被调查人的冲动。

第四点、利用夸夸其谈。有的被调查人能言善辩,总想用花言巧语掩盖或开脱责任,有的想用自己的“雄辩”驳倒调查人员。一般情况下调查人员要尽是让他们陈述,由于总量掩盖或开脱责任,尽然会说很多假话,逻辑性也不强,结果还是出现“言多语失”。调查人员要抓住其“把柄”使其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十分难堪的地步,然后义正辞严地对其进行教育。这样被调查会比较老实地承认错误。

第五点、利用职业心理。职业心理是被调查人长期从事某种工作中形成的特殊心理。在谈话中,特别是一些利用职业或自己的特长进行违法违纪的被调查人,自持自己手段高明,别人不知底细,而拒不承认错误。这些人往往凭借这种职业优势和运用专业技术知识与调查人员周旋。这种优势和心理是被调查人赖以抗拒的屏障。相反,也可以成为攻破他的最有力的武器。调查人员一旦掌握和运用有关专业技术知识,把他的屏障打破,被调查 人的气势就会跌落,只有如实承认错误了事。

综上所述,案件检查的方法、技巧是多方面的,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与被调查人、知情人谈话时,一是应注意各种技巧的方法的综合运用,防止“单打一”,不然,则难以获利成功。二是谈话技巧产生于实践,并存实践中获得发展。因此,要 进一步探讨办案技巧和科学性,使其日臻完善,有待于案件检查人员的共同努力。

第五篇:**论文基本方法

**论文基本方法

对于一些没接触过的同学,可能觉得写论文很麻烦,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有经验的老**们一般的文科论文都可以做到一天一万字,下面用最简单的语言详细介绍下写论文的方法。

论文主要分为毕业论文、学年论文、职称论文。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基本可以等同为一个类型,职称论文暂不论。先不说论文的基本结构,作为新**的你,如果接了一个论文,就需要先做个大纲,大纲通过了按照大纲直接写论文OK,基本是按部就班。下面用一篇具体的会计专业论文作师范。

论文题目是: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这个论文是明显的一个会计专业,也属于文科专业,基本的**都可以应付。

第一步,进入数据库(如同学校的知网数据库,可以直接查询相关的资料,如果没接触过的同学可以自行购买数据库账号,很便宜,几元一月,进入后就可以很方面的查阅相关题目的资料了),输入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这8个字,然后就会显示很多曾经的优秀论文、期刊论文等该题目的有关论文,这些都是前人写的论文。

第二步,有了基本资料后就可以弄出一个基本的论文框架,简单来说,就是用几篇比较好的相关论文拼成一片论文。先下载几篇硕士论文,然后大概看一下每篇论文的目录,就能够大概的了解了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这个题目的基本框架了,根据相关的论文资料,每篇摘取一些内容就可以弄出一个基本的新论文了。

第三步,拼成的论文成型了,却是一篇重复率百分之百的文章,

下载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绩效考核基本方法

    绩效考核的方法 一、相对评价法 (1)序列比较法 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块,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将......

    电路设计基本方法(推荐)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1. 能和性能指标分析 一般设计题目给出的是系统的功能要求、重要技术性能指标要求,这些要求是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但仅凭题目所给要求,还不能进......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 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 下面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

    花店营销基本方法

    花店营销基本方法 (1)营销基本知识来 经营一个花店会涉及很多问题,如花店定位,选址,取名,营业时间,商标注册,CI系统和组织结构等,而营销是指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围绕市场销售所从事......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配方法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

    辨析病句基本方法

    辨析病句基本方法辨析病句基本方法: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逻辑分析法、造句类比法和规律标志法。 1.语感审读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

    公务员考核基本方法

    公务员考核基本方法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基本方法一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二是平时与定期相结合。 (1)领 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要求将领导人员考核与......

    消防器材基本检查方法

    基本消防设施检查方法 一、灭火器自检 1、铅封是否完整。 2、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区。 3、灭火器可见部位防腐层是否完好,无锈蚀。 4、灭火器可见零部件是否完整,无松动、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