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23:5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摘要:好的阅读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须以兴趣为基础,持续给力,坚持经常,方能形成。为养成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书目、时间、激励措施、方法、手段等多个方面下手,下大力气,力争让学生在短时期内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习惯兴趣积累主题阅读经典诵读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效的,要经过一个长期渐近的过程,是在学生乐于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习惯应是在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是持久稳定的兴趣。可见兴趣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学习教材中课文的时候,就为拓展课文设下了伏笔,用简炼的一句话,最好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如:富有表扬,赞美,鼓励性的语言。也可利用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以此激趣。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中去。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主题阅读》中的课文《斑羚飞渡》的故事,当我讲到老斑羚为了救小斑羚牺牲自己的生命时,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迫切想知道是为了什么要这样,我便出示《斑羚飞渡》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我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为保证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学实践中我使用了以下的方法、手段和措施。

1、保证书目。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我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我经常鼓励孩子多买课外书,班里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几本课外书,孩子们把自己的书进行交换阅读,这样每个学生就能读到好几本不同内容的书。资源共享,读书的范围更广了。

2、保证时间。我每天挤出时间来,让他们读书。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每天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阅读,只要走进教室,就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午的时间,也是读书的时间。另外,减少重复、无效、无意义的课外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让孩子们读书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

3、注意积累。在进行阅读时,要教育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每周最少写三篇日记,老师进行定期批阅,并选择优秀的日记,进行全班分享,学习优点,并借鉴。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之中,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贴小红花。为了鼓励学生进行积累,我做了一张“经典诵读检查表”,对每一单元的积累内容进行检查,优秀的贴红花,合格的贴绿花,差的贴黄花,给三次机会,也就是说,如果一次性过不了关的,还可以再给两次机会进行补查,并贴相应的花。这样,学生都努力去争取红色的花,就是进行补的花,也要最后得到一枚小红花。大大的鼓励了学生的积累。

5、开展主题诗会。在学完每单元之后,我都要进行一次“主题诗会”的活动,就是在主题的引领下,把单元所积累的内容,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展示,有课内的,课外的,自创的。分板块进行,给各板块起一个有概括性的题目。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达到了积累和运用的目的。让经典诗文与童年相伴,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小学生处在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抓住时机让学生多诵读一些经典名篇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除了背诵书中的经典,还天天利用早读时间积累《经典诵读》中的名篇。光积累不评价,时间长了学生就有懈怠的心理,所以每单元都要开一个“主题诗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累、朗诵的兴趣,每天课间都能听到孩子们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为了在“主题诗会”上能大显伸手,学生们形成了一种竞争意识,比学赶帮氛围浓厚,差一点的学生不耻下问,向朗诵好的同学请教方法。

除了学校安排的阅读课以外,随时都可以看到学生们的阅读身影,在课间时可以看到,在休息时可以看到,有时看到孩子们在孜孜不倦的捧着一本书,读得爱不释手时,心里真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这样的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而是我们要定期的开展“读书交流会”,说一说感受,谈一谈体会,写一写所得所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读书方法,比一比谁的收获多,是怎样得到这些收获的,达到了共同学习的目的。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充满了自信,满足了阅读和展示的欲望,自然就产生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也就得到了培养。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确实看到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朗读能力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可以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地进行诵读文章,在这样的诵读中,不仅可以悟出内涵,也悟到了情感。这是长期诵读的结果是阅读的速度提高了,可以在短时间内去阅读一篇文章,并加以理解。写作能力有所提升,给出一个小题目,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小习作,并且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有很多的词句都是来源于我们平时的积累中。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学习语言文字的最终结果就是运用,如果能用得很好了,就等于有所获了。总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们受益终生,为他们今年的学习提升,以至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40部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导读》 2006年版南方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1、预习习惯的培养

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问题环节表现出来。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2、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会默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读后感。

3、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

习作习惯是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联系。还要养成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学生多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了解家乡的变化,以画画、摄影、习作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集中办一份小报。课后收集整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扩大视野,学到新知识。

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因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谈学后感受不少学生都是:“我们要学习船长那种舍已救人的高尚品质„„”正在同学们热火朝天地抢答时,××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位船长有点傻”。顿时,同学们的眼光齐刷刷地投向他。他接着说道:“从文中我们知道船长有机会逃生,为什么他不争取?反而选择与轮船一起沉没呢?虽然他是一个尽职的船长,但我认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他一死了之,可他的亲人呢?人的生命可只有一次啊!”听了他的回答,同学们蠢蠢欲动,有的似乎要反驳,但我也从部分同学眼里看出赞同与理解。

“是啊,为什么他选择与轮船一起沉没呢?难道他没有为自己的亲人想过吗?他究竟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呢?”我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课堂的又一次高潮。“我觉得船长太爱船了,他视船如命,船没了,他觉得生命也就此终结了,这更能体现出船长的尽职尽责。”

“对,刚才××同学说船长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父亲、儿子,我想可能他没有家庭,他的妈妈可能也没了,所以他选择死亡,因为他无牵无挂了。”

“我认为他说得没有道理。我觉得船长总有别的亲人吧!他应该顾忌到他们。再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他对自己的生命太不负责任了。”

“老师,我反对他的意见,船长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否则,船遇难时,船长可以只顾自己先逃,不去管其他的人。”

“我觉得船长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轮船沉没可以再造,船长职位没了,可以再干,可生命没了,却是无法挽回的。”

“老师,我„„”、“老师,我„„”,„„

面对教室内此起彼伏的声音,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学生那涌动的情感和鲜明的思想。“是呀,难道当我们面临灾难,一定要选择舍已救人吗?我们就不能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吗?”

“能,我觉得《跳水》中的船长做得就很好。”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

“那就让我们以‘我眼中的两位船长’为题发表一下你的见解。”同学们拿出本子,笔尖触动之处全是他们真情的流露。

也许,由于那个学生的独特感受,致使本课情感目标的完成有了一定的偏差,但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更趋完美。因为它让学生学会了辨证地看问题,学会了珍惜自己的生命,学会了应选择两全其美的办法解决问题。为什么遇到灾难就一定得舍已救人?为什么遇到某些“乞丐”就一定得帮助?我觉得这未必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有一定的影响。我很为××同学当时的独特感受而倍感骄傲,同时也为我的一番引导而倍感欣慰,我想这就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带给我的收获吧!

四、切实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还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区资源、校园文化等紧密结合。如召开故事会、新闻发布会、朗诵会、辩论会、办手抄报、展评手抄报、社区用字情况调查、名字由来调查、收集资料要闻等。活动主题的确立应该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如: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等关于鲁迅的文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将这些课文课后联系起来,提出研究专题,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它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将静态的接受学习改为动态的综合研究。收集鲁迅的故事,积累鲁迅的图像资料,阅读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的生活„„通过研究、收集、阅读受到感染、熏陶,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探索,最终形成结论,用小论文的形式撰写出来。小学生研究能力比较弱,研究的方法较单纯,选题相对简单,但重要的经历过程,而不是重结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同年级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本地区昨天与今天的发展变化,同龄人零用钱的调查研究、当地垃圾的处理与调查,可组织学生自行合作、自选专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调查研究、实践、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丹东市普教研究会小学语文第八届年会论文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振 江 学 校

陈 久 权

第三篇:语文习惯的培养

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学生写字、预习、使用工具书、动笔、积累、思考等习惯的培养,不仅要从小做起,还要坚持不懈,用科学和方法支训练,则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认为:在语文教学上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看来,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使人终生受益。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教育如能对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学生就能轻松地游到理想的彼岸。

一、写字习惯的培养

写字的良好习惯,需从小抓起。它应该包含两层:

(一)执笔姿势、书写姿势正确。

(二)书写符合要求。对低年级小朋友而言,应做到横平竖直、正确、整洁;中年级开始使用钢笔,应要求行款规范,纸面干净,并有所入体;高年级的写字除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外,还应有每分钟不少于20个字的速度。教师应该根据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教师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教师的板书工整、清楚,对学生无疑也

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二、预习习惯的培养

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使学生主动开发“潜力”,才会使他们将学习变成自觉行为。

新课标从中年级开始提出“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强调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主要目的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如果预习与复习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则会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指导学生一拿到课题,先想,我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如《田忌赛马》一文,生1:我从课题中,想知道田忌是怎样赛马的?生2:我想知道田忌和谁赛马?生3:我想知道他们赛了几场?生4:我想知道比赛规则是什么?生5:我想知道比赛结果怎么样……通过看、想、说、问,把自己带入课文,利用急于想验证我猜测的对不对及我想知道的答案课文中是否有?在哪里?学生为了快点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就会聚精会神,进入如饥似渴的状态,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有时,我让学生在预习后给

老师设置作业题(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答案),看看谁的作业题能难倒老师。为了考倒老师,学生预习时可是花了一番心思,这样自己感觉哪里有疑问,哪里难理解的,也都心中有数。但这种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及时督促、变着法子激励、引导,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或变成无奈的应付,痛苦的负担。

三、使用工具书习惯的培养

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应该把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看作是“终身伴侣”。但现有的学生往往怕麻烦,从不主动使用工具书。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有不会写的字、不懂的词等等不许问同学答案,要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有时上课碰到吃不准的读音,我就带头和同学一起查字典,并且比一比谁快。我认为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阅读中的疑难,这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

四、动笔习惯的培养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习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耳闻目睹,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写作素材,让他们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这样,学生天天动笔学写,训练写的次数就多了起来。而在读书笔记中,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积

累大量的词汇、语言素材,写作文时就可以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不限体裁,不规则字数、时间地写,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从而训练了学生动笔的习惯,也能磨练他们的语言,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五、积累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见作文就头痛,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头脑中空空如也。积累可以从语言积累和文字积累两方面入手。新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文字积累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则马上摘录在固定的一本笔记本上。或者教学生采取剪贴的办法积累有关材料,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积累的情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

六、勤于思考习惯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发问,质疑。比如我在教《五彩池》第二自然段时,我就抓住文中语句构词的特点让学生质疑。教师、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或许会使学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之中,而或成为激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任何的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都是在后天经过慢慢训练而形成的。尤其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它所经历的过程必定十分漫长,训练的难度也更大,但教师只要坚持不懈,用科学和方法支训练,则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而努力工作吧!

磨儿塬小学魏有平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

第四篇: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时期,同时也是智能开发和各种习惯养成的时期,这时期如果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无疑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育人除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引导培养外,各种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内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于语文教学及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一、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方面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也就是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这既包括内容的准备同时也包括心理的准备,对于老师要讲解的课程提前进行预习,能够了解所讲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提前阅读,能够知道哪里是难点,哪里不懂,这样在老师讲解时才能有所侧重,对重点、难点进行加强,能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避免“眼前一片黑”情况。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给学生制定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的分步计划,对于预习内容及预习多少都有所安排,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不能过多,但也不要过少,取得预习的最佳效果。

(二)细心观察的习惯

这时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经过细心观察后才做到的,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远远不止十万个为什么,所以要培养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观察的习惯。语文教材中所列的文章、诗词以至于一些名言词句,很多都涉及到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要结合语文的学习,培养学习的观察习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对周围的事物多加留心,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细心观察,学生思维活跃,感情才会丰富,在写作方面才会有所提高。比如,看到鸭子,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然后同鹅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然后再回顾一下《咏鹅》那首诗,这样从形象、声音形成对比,加深对相似但不同的动物的区别的理解,同时也巩固对诗词的学习。

(三)勤于动笔的习惯 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懒惰的,所以才要培养好的习惯来克服懒惰的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笔习惯的培养,因为语文的学习很多是需要记忆的,需要不断的强化,不断的日积月累才能见到效果,虽然许多知识很容易懂,当时一听就会,但也很容易忘,所以要培养学习动手记动手写的习惯。课堂上及时记录教师讲授内容,课后要及时记录所阅读的精彩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摘抄,同时进行批注,记录下当时自己的想法、观点,外出时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感想,把动笔形成一种习惯,这样长时间日积月累,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

(四)质疑发问的习惯

有了疑问要先自己独立思考寻求解答,如果三思而不得其究,则要进行发问,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对老师存在畏惧心理,有问题时往往羞于开口,不敢提高,很多时候对于不懂的问题则是得过且过,这样问题压在心里,始终得不到解决。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和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对于不敢问、不善问的学生,要多地鼓励他进行发言和提问,同时也锻炼这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敢于在人前讲话的能力,不仅仅是向老师提问,也要向同学提问,这样在问答之间,能够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五)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查工具书和动笔记一样,都体现一个“勤”字,主要都是克服学生的懒惰心理,有问题立刻解决,好内容要马上记录,工具书是一个非常方便的不说话的老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通过工具书能够得到圆满解决,这时教师在讲解时,不要急于一下公布答案,要有所控制,正讲解时马上进行暂停,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这样慢慢培养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这是“授之以渔”的一种方法,让工具书成为学生必备的良师益友。学生对工具书查阅形成习惯,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产生兴趣,经常查阅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快速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六)背诵的习惯

背诵并非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要多读、熟读,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通过多读,对文中字句都了然于心,自然便会明白文章的中心意思,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古典诗文,很多都是古文字结构,对于小学生来讲,一时难以理解,通过诵记,慢慢积累,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及积累,终有一天会突然明白,受益终生,特别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的记忆黄金时期,教师要有目标的培养学生的背诵习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七)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对于学过的知识定期进行复习,能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同时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经过复习,能够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网络,使知识相互贯通,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特别语文知识的学习,本身需要积累才能完成,知识相对零散,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也是重新消化理解的过程。

(八)广泛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离不积累,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增加知识积累量,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小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习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智力开发、逻辑思维培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耐心引导,循序渐进

小学生由于身体、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思想也不成熟,在语文科目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先制定一些短期的小目标,慢慢实现后,再一点一点增加,循序渐进进行,特别要注重每一个小的行动和小的目标的实现,要耐心引导,多加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这样久而久之,但会慢慢形成习惯。

(二)设置场景,约束控制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自制力相对较弱,还不能够完全有意识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时,要巧妙设置一些场景教学,创新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但不是强迫命令,利用情景因素达到控制效果,以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要及时调整一些偏离情况

学生的行为就像一杯水,放在杯中是杯子形状,放在桶中是桶的形状,如果倒在地上就会四处流淌,没有规则形状。对于一些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习,肯定平时会有很多坏习惯,在好的习惯形成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发生一些偏离,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苗头,及时做出调整和纠正,使学生的行为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四)培养意志,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意志和兴趣的培养,因为这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习惯的形成需要得反复的训练,要不断的重复,学生需要克服语文学习中的一些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心理问题,所以培养意志和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意志培养方面要让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借鉴一些名人的方法和习惯,同时要能够自我检查,找出差距,形成好习惯。同时要努力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作者:郑桂华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四棵树乡中心校

第五篇: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太和县胡总中心学校:郑丙林 【内容摘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鼓励他们从课本出发去寻求更具广度和深度,更具思想情感和审美高度的阅读空间和阅读对象,使他们进入读书的最高的境界。【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习惯 诵读 发问 做笔记 自主 【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一个好习惯,能够造就一个人;一个坏习惯,可以坏掉一个人。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人民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训练学生听说读写与坚持自学五个方面的习惯,其中以阅读的习惯训练难度最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在课堂诵读中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兴趣。诵读即“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符号”,是学生有效感知文本、迈出阅读体验的第一步。诵读要求学生调动起心、耳、眼、脑等器官,揣摩词语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情趣,将文字背后的各种意义传达出来。因此,诵读与其说是用声读课文,不如说是用心去感悟语言,用心与作者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活动中体验。在执教《安塞腰鼓》一文时,我想如果从文章赞颂生命、力量的主题入手,会因内容过于空洞而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朗读,通过朗诵让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及其所附带的感情色彩,直接刺激学生的大脑,才能将语言符号化成具体可感的想象,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进而感受它的情感、意境,增加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体验。在听泛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多种朗读形式,如: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角色,明确了各自的朗读内容,并提出要求,采用类似合唱团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真正掌握知识。

二、让学生在怀疑发问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文进行怀疑,提出质疑,如“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为什么要这样”等问题,学生这种提问的习惯,实际上也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学生墨守成规,不喜欢学生提出与老师及书本相悖的意见,这是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讲到菲利普一家吃牡蛎这一情节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菲利普全家并不喜欢吃牡蛎。我并没有制止他,而是接着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不喜欢,那他们为什么要那么郑重的去吃牡蛎呢?我这一发问,也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一学生答道:他们喜欢的是那一种吃法。又一学生答道:他们是喜欢有钱人的那种姿态,想显示自己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的富贵就装。我又接着发问:对啊。想装出一副有钱人的派头出来,这其实就是在盼于勒啊。文中有一句话:“父亲”说“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老师觉得一家人没必要搞得这么客气,这句话中的“我请你们”可不可以删掉?一学生答:不可以删掉,这是“父亲”在刻意模仿绅士,借机表现绅士风度,展现他虚伪的性格特点。我又问:家里又没什么钱,还表现什么呢?没必要吧?一生答:但是他们认为自己马上就有钱了,所以就装出一种富贵人的姿态。又一生接着答道:是的,他们这么绅士,其实都是因为有一个想象中的有钱的叔叔等在那里。这所有的细节,足以说明全家对于于勒真是翘首以盼,真是望眼欲穿!客观的说,有希望才有盼头!有盼头,再苦也是美好的!我又问:但是有一件事,一件让全家人真正感到苦涩而心酸的事情终以来了!快速读课文,能告诉老师是一件什么是吗?学生因有了浓厚的兴趣,都大声的读起课文来。从这个课例中我感受到: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必须要真正培养学生怀疑发问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在学生我要读书的热情中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在语文课堂中要养成边阅读边做笔记的好习惯。陆放翁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有不少学生读书不爱做笔记,尽管书读了不少,由于没有阅读的好习惯,头脑仍然空荡荡的,作文时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好的词语和材料,这是为什么?关键是没有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时,要真正的走进文本,除针对问题找出答案外,还要及时把对课文的所思所感所悟记下来,让自己的能力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四、寻找课外提升的激荡点,在课堂与课外知识的联系中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意思是说阅读教学还必须由课内走向课外。教师应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心灵激荡的感受生活,涉猎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与作家的思维的碰撞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生活处处有语文,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有了强烈的生活敏感,善于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这样就每时每刻有人在教你语文了。鲁迅先生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有一段色泽明丽的百草园景色的描写。作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体验的对比中,深深地感受到百草园才是他童年时代的真正乐园,因而在他眼中的百草园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那些司空见惯的平常之物,像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都像金子一样发散出耀眼的光芒,甚至连不足提及的“泥墙根一带”都产生了令人向往的魅力。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将这些平常之物写的情趣盎然,离不开他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受。我就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于是我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学生要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鼓励他们从课本出发去寻求更具广度和深度,更具思想情感和审美高度的阅读空间和阅读对象,使他们进入读书的最高的境界。

五、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刚开始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在课堂上阅读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具体任务是:在自读的基础上,了解作品的具体内容,整体感知作品,弄清作品的写作思路,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勾画好词佳句,在重点理解的地方加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并能提出疑问,准备交流。学生在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交流。可以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己的困惑,共同研讨。还可以交流自己的随笔,或者朗读作品中的好词佳句、经典段落。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如:精彩片段赏析、佳作展示图、心灵展示园、小小展示台等。然后进入深化阅读阶段,根据作品内容的多少、深浅程度以及课时分配的情况来定,如果作品过深或过长,自学时间用时过多,可从第二课时开始。此环节,要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之后,我根据阅读重点提出问题或针对学生质疑之后整理出来的某一问题,让学生直奔重点段进一步自读——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再品味。在细读中仍要注重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内容或哪些方面来突出重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这一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篇、章节进行感悟交流,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写作指导与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阅读潜能,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即把自读、讨论、交流、汇报、质疑问难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一步步把阅读引向深入。最后一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训练。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收集优美的句段,进行材料储备;借助范例,适时的进行模仿训练和综合训练,形成技能,为写作打好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郑家中心小学金碧艳 在这些年的高年级教学中,我认为学好一门学科最主要的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没有课前认真的预习就会牺牲的是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一年级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一年级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

    小学体育课堂习惯培养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习惯培养 濮阳市开德小学 程特丽 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

    小学一年级习惯培养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习惯培养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始,各种工作忙而有序地展开,而抓好班级德育工作,尤其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以进一步促进小学德育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着《中......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 【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如何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华亭三中 梁志强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发展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专题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简要: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它是集听、说、读、写、译、编等多项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语文能力更是学习......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范文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