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运分离是铁路改革核心(推荐)
网运分离是铁路改革核心
铁路体制改革大幕开启,改革框架和思路在这次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中出台。按照政企分开原则,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局,直属交通部。交通部承担铁路的规划职能,铁路局成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同时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注册资本10360亿,负责具体的运营。实际上,这仅仅是铁路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工作要做。是不是接下来还要进一步细拆?如何拆分,是“横切”为几个网运合一的铁路公司,还是“竖切”为网运分离,保留一张铁路网,由不同公司竞价租网?如何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网建?以及如何看待铁路票价市场化后可能的票价上浮的问题等等,就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旭。
债务承担或有附加条件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千呼万唤始出来,铁路体制改革终于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在你的预料之中吗?
赵旭:意料之中。政企分开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它是铁路体制改革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第一步。若政企还是搅合在一块,铁路体制是按照企业的逻辑改,还是按照政府机关的逻辑改,不清楚,改革就没有办法着手进行。按照企业的逻辑,就是要经营,要核算成本,要追求收益,要按照市场的逻辑进行。而政府的逻辑是监管与被监管、指挥与服从。
现在在大部制下,政府职能调整的方向是行政权力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离,未来交通部可能是决策部委,下属的铁路局作为一个执行、监管机构,中国铁路总公司按照企业原则,负责经营。这个逻辑和思路很清晰,但这只是第一步,后面才是攻坚战,就是如何进一步改革中国铁路总公司,它是作为唯一的铁路企业固化下来,还是继续拆分改革,要等下一步的改革方案和细则出台才能知道。
南都:铁道部的负债剥离一直是这次改革的关注重点。日前决策层也透露了,占铁路总资产约三分之二,近
2.6万亿的负债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这会不会对新成立的铁路总公司构成巨大压力?
赵旭:债务只能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来继承,不可能转给交通部。在中国有一条铁律,就是严禁政府部门向银行贷款,政府的负债只能是发公债的形式,不能做经营性负债。铁道部原来政企不分,它是以企业经营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它有收入,有现金流,经过评估有还款能力,银行就给它贷款。这些欠债大部分是银行贷款,所以这些债务不可能由交通部承担。
这些债务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是不是由国家财政来兜底,目前还不清楚。但我想财政还是有兜底的责任。因为铁道部原来是政府机关,是国务院直属的一个部委,银行之所以贷款给它,可能隐含着它不会破产,有财政支撑的假设。当然这2.6万亿负债不会都成为坏账,可能有部分坏账。但既然它是一个债务,就有债权人,具体如何处理,并不是由债务人单方面说了就算的。债务转给铁路总公司后,属于债务主体变更,这个变更的过程要附加什么条件,要由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去谈的。
债务全部转给新成立的铁路总公司,当然会对它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资产负债表,比如现金流,比如后继的融资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另外,还要看铁路总公司下一步怎么改,比如是以各个铁路分局为主体成立分公司,还是让他们成为独立公司,网运要不要分离,客运和货运要不要分离等,这些后续的改革都会影响到债务如何划分。
“竖切”比“横切”竞争更充分
南都:政企分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改革是什么?
赵旭:把监管的职能安顿好后,剩下的就是经营这块了。就是如何拆分中国铁路总公司,前些年讨论得也比较多。基础的方案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横切”,一种是“竖切”。所谓“横切”,就是按照地域原则,把全国划分为一些片区,成立不同的铁路公司,这些公司都各自拥有路网并负责运营,也就是网运是合一的。第二个方案就是“竖切”,对产业的上下游进行切分,也就是网运分离:以路网资产为基础成立一个路网公司,路网公司只负责路网的投资、建设、维护以及调度,但不负责运营;同时成立若干运营公司,通过竞争方式获得路网的使用权,也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不同的运输产品展开竞争。
当然,所谓“横切”和“竖切”只是两种基础方案,具体选择并不是只能“二选一”,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设计改革方案,很有可能是某种“组合”方案。比如日本模式就兼具“横切”和“竖切”的特点:日本将国铁(改革前的铁路总公司)按区域分为六个网运合一的客运公司,但同时又设立了一个拥有全国专营权的货运公司,货运公司不拥有路网,而是通过租赁从各个客运公司取得路网的使用权。
之前中国有一些行业改革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电力改革,就是采用了网运分离的方式,成立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发电部分则成立了五大发电公司和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地方发电公司。但电力改革只完成了一半,后续的输配分离、竞价上网等改革方案被搁置了。
电信业(固话和宽带)的改革则是采用了“横切”的方式,形成了南电信、北联通的格局,是网运合一的。结果在固话和宽带领域,竞争仍然不充分。中移动虽然获得了全业务牌照,但在固话和宽带领域获得的份额非常低。真正的竞争在移动通信领域,特点是建网的成本不高,无线网络建网的成本主要是架设一些基站,各个运营商都可以做到,所以移动通信的竞争就要充分得多。
南都:你个人是赞成“横切”还是“竖切”?
赵旭:我个人是赞成“网运分离”,因为“网运分离”是实现直接竞争的基础,理应成为下一步改革的核心。网运合一的话,很难展开竞争。可以以电信领域为例,它是采用典型的“横切”的方式,结果导致固话和宽带的竞争不充分,至今仍然是南电信、北联通的垄断格局。现在宽带问题那么多,主要就是因为联通和电信两家分别控制了骨干网,其他的宽带服务商必然向它们租用骨干网的带宽,它们就通过控制带宽的批发价格来抵制竞争,结果是宽带价格迟迟降不下来,服务也跟不上,消费者没有得到市场竞争带来的好处。如今消费者享受到电信领域竞争的好处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技术进步,移动通信逐步成为主流,使固话这块业务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未来随着4G的推广,宽带的重要性也会下降。
铁路的网络效应更大、更强,铁路路网的建设成本非常高,比宽带网络的铺设成本高多了。铁路总公司如果“横切”成几个区域性的铁路公司,各区域公司由于控制了辖区内的铁路网络,其他公司的业务很难延伸过来或很容易被排挤出去,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就难展开。届时,所谓的“竞争”可能就只是“标杆”竞争,就是看看谁的成本低,效益好,而不是真正的、直接的竞争,比如设计、提供各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争夺市场份额。南都:但对“网运分离”的方案也有些担心,比如说如何确保安全,统一调度等问题。
赵旭:的确是的,解决的路径就是技术进步,随着铁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网间结算”,这个可能会复杂一点,解决问题的钥匙也是技术进步。像欧盟以“网运分离”为主的模式,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以总结移植。
政企分离能吸纳民间资本
南都:您估计最终完成改革需要多长时间?
赵旭:这个很难估计。中国铁路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国铁路的规模大,美国、日本和欧盟都不能比;二是铁路在中国交通运输中,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所占有的份额都很大,这也是美日欧不能比的。观察电力系统的改革,虽然实现了网运分离,还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但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障碍,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相比之下,铁路系统的改革更要复杂得多。所以,铁路系统的改革可能要更谨慎一些,历时更长一些,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思路可能要在过程中逐步完善,在改革过程中还可能碰到难以预见的问题。一个好的改革方法是不妨先在一些局部地区做试点,比如现在新建起来的高铁这块,与原有的系统相对独立,就不妨独立出来,做一些尝试。还有一些独立的运输专线,也可以先试。
南都:铁路网络建设要引入民间资本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次盛光祖也谈到了这点,表示欢迎。赵旭:之前铁路系统政企合一,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营主体,民间资本就很难参与。但当时的铁道部门非常聪明,它居然能够从中发现一条道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投完以后通过一个机制收回来,就是要求运营托管给铁道部门,它的理由就是调度统一,安全等理由,运营仍是一个坚实的整体。这样做实际上一些进入的民间资本,只是拿到约定的投资回报。严格来说,它更像是铁道部向民间的融资,像借款。
所以,民间资本对此是有疑虑,它不像真正的投资享有经营权、决策权,结果是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不多。这套体制原来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地方政府出钱。以前铁道部和30个省都签了省部合作协议,这实际上还是变成了政府投资,不过换成了地方的投资而已。
所以,只有政企分离,民间资本谈判的对象变成了独立核算的铁路企业,才可以谈股份、经营权,谈产品设计,谈风险控制等等,民间资本才有可能进入。
市场竞争会激发创新潜力
南都:这次盛光祖也表态了,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后,铁路运费,尤其是客运的票价将按照市场机制定价,很多人担心火车票价会上涨。
赵旭:票价市场化的结果不见得就是涨价,也有可能是降价,尤其是现在的高铁价格,很多线路上座率很低的,这就意味着定价过高了,应该降价。
无论是在客运还是在货运上,铁路虽然是垄断的,但价格也不完全是由铁路自己说了算的,因为铁路要面对替代竞争,要面临着公路运输和空运、海运的竞争。票价定价过高,可能很多人都不坐火车而改坐汽车或飞机了。比如,高铁在广深线上,它基本上已经把公路大巴运输击垮了,但在更长的线路上,高铁就没有飞机有优势。
南都: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好处。
赵旭:是,要从更广的视野来看市场定价,而不能仅仅看客运车票价格的可能上涨。竞争的结果是产品丰富化,有不同的产品出现,一些服务质量也会上来。
之前在铁道部独家垄断的情况下,有了动车就把很多普通列车车次取消了,有了高铁就又把好多动车车次取消了,逼迫消费者坐高铁,不是有个词叫“被高铁”吗,实际上在那个时候,铁路票价就已经被铁道部提高了。关键是,在竞争的情形下,市场有不同的需求,供给者就会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定价后,只要有需求,一些票价低的动车、普通列车可能又回来了。
只要有需求,企业还会开发出很多“联运”产品出来,比如说“空铁联运”、“公铁联运”、“船铁联运”等,做到无缝连接,使得乘客的出行变得更方便。像我们从北京去科隆,买一张去法兰克福的机票就可以了,法兰克福到科隆的火车票是随机票赠送的。现在铁路是个行政化的怪物,不改革,不实行市场定价,没有竞争压力,也就根本不考虑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不单是客运,可能还包括货运。只要回到市场定价,竞争起来,铁路企业也会跟着设计出很多差异化产品,这对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是非常好的消息。铁路运输是成本较低的方式,它市场化以后,各种运输方式就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充分的整合。比如现在的民营快递公司,已经有了很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消费者在邮件发出后,可以随时查看邮件到哪个地方了。未来这些民营企业就可以通过并购、整合更上一层楼,不仅可以购买货运飞机、轮船和车队,还有可能购买铁路货运公司,形成“马士基”这样的物流业巨头。这对中国整个的运输业、物流业的影响巨大,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中国经济,企业和每个人都会从中收益的。
所以我们要看到,市场竞争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票价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市场所激发的创新的潜力,而这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枢要所在
第二篇:“实货制”是铁路货运改革的核心
“实货制”是铁路货运改革的核心
“实货制”的推行,铁路和货主诚信、效率双丰收。“实货制”运输与“实名制”售票一样,先订先得,并通过网上受理业务,从铁路物流服务平台,网上提交货物运输申请,当天货运预订当天就能完成,这样一来货主免受了奔波之苦,得到了货主的认可,对于铁路和货主之间,双方实为既省钱又省力。
现如今铁路货运改革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最近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铁路部门表示现在所进行的货运改革,就是以“实货”为基本依据,这无疑是说“实货制”是货运改革的核心。货运改革不是简单的调整货运价格,关键是要解决运输组织方式,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如何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作用的问题。“实货制”作为货改中的核心,自然也成了左右货改成败的重要关键点之一。而“实货制”将原来复杂问题简单实用化,所以说 “实货制”是铁路改革的核心。
“实货制”使铁路货运改革进一步扩大了服务社会的领域,从而加快铁路改革的步伐。“实货制”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对托运货物的“身份验证”,来保障货运业务办理方式的网络化、信息化,像客运中购买火车票一样,能够提前预定。不仅简化了货主以往办理托运时的手续,为货主节约办理运输的时间成本,更能使铁路运力这一公共资源公平、公正、公开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客户。铁路部门通过网络平台来推广“实货制”,在方便货物运输信息收集的同时,对货物也做到追踪管理,使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自身经营进行及时调整,很好的维护了货主的货物安全,使货运服务更加公开化、人性化。正是有了“实货制”这项举措,加快铁路改革的步伐,带动铁路运输企业走向市场,使铁路更好的为人民、为国家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实货制”真正是货运改革的核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铁路货运改革必将给铁路运输市场、货运组织、市场竞争力、服务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在此,希望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让货主得实惠,也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包头电子车间 金慧 2013年7月18日
第三篇:铁路运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铁路货车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装备。铁路货车运用维修(以下简称:货车运用)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重要环节做好货车运用工作,是保证铁路行车安全,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的基础保障。为深入实践“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满足铁路运输提速、重载需要,适应铁路货车新技术发展,统一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规范货车运用管理,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及铁路货车专业技术管理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我国铁路货车运用工作由铁道部集中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要求,并执行铁道部统一技术政策。铁路货车原则上实行无固定配属管理,全国运行,安全实行区段负责制,质量实行追溯负责制。铁路局、车辆段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确保铁路货车“用、管、修”的协调一致。
第三条
货车运用工作的工作指导方针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铁路货车故障,积极应用先进的检查、检测和修理技术,不断优化列检布局,推进列检作业方式变革,全面采用科学管理手段,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实现“布局合理、防范有力、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素质过硬、安全稳定”的货车运用工作目标。第四条
货车运用工作实行铁道部、铁路局、车辆段三级管理,依据货车运用工作指导方针,明确铁路局和车辆段管理职能和工作标准,按照“逐级负责、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实施严格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提升货车运用管理水平,确保运输安全。
第五条
货车运用工作应树立“以科技保安全,以创新促管理”的理念,利用信息网络、人工智能、自动检查检测、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技术,推进列车技术检查自动化‘制动机试验智能化、故障修理专业化、安全管理科学化、质量监控网络化、作业条件规范化,不断促进列检作业方式变革,提升货车运用管理、列检生产指挥、列车技术质量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满足装备现代化对货车运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货车运用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创新。第六条
货车运用工作必须适应直达列车大量开行、机车长交路、路企直通运输、战略装卸车点建设及重载、提速、货运专线、客货共线和客运专线开行货物列车等运输组织变化,全面加强劳动组织、列检布局、作业方式、作业条件、人员素质、及铁路货车安全规范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第七条
货车运用车间是车辆段的主要生产车间,管辖一个或几个货车运用作业场,并负责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探测站运用管理工作。货车运用作业场包括:列车技术检查修理作业场(以下简称:列检作业场)、装卸检修作业场、技术交接作业场、国境站技术交接作业场、整备作业场、站修作业场。货车运用作业场的设置、撤销和变更须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其单位编码由铁道部统一编制颁发。站修作业场的技术管理按《铁路货车站修规程》执行。第八条
列检作业场的布局须满足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需要,在编组站的车场及相应的区段站和中间站,根据列车运行图中的编制的到达解体列车(以下简称:到达列车)、编组始发列车(以下简称:始发列车)、中转列车的数量,同时按照路企直通运输、战略装卸车点、机车交路、运行工况、列检安全保证距离和铁路货车技术状态等合理设置。
第九条
列检作业场的列车技术作业包括列车技术检查、列车自动制动机性能试验(以下简称:列车制动机试验)、铁路货车故障处置和修理(以下简称:铁路货车故障处理)等。列车技术检查作业方式分为:动态检查、人工检查、人机分工检查等。动态检查作业方式是动态检车员利用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进行的列车不停车技术检查,负责范围是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检查检测铁路货车配件时的可探测、可视部位;人工检查作业方式是现场检车员在作业线路上进行的列车停车技术检查,负责范围是现场检车员按规定的检查范围、质量标准、作业过程和位置检查铁路货车配件的可视部位;人机分工检查作业方式是以动态检查为主,人工检查为辅的列车技术检查,人工检查是对动态检查范围的补充。列检作业场列车技术检查作业方式的变化和调整须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条
按照“强化两端、优化中间、把主干线入口关”的原则进行列检作业布局,全面强化路网性、区域性、编组站的特级列检作业场及处在500km左右的列检安全保证距离位置上的和编组作业量较大、大量装卸货物车站的一级列检作业场的列车技术作业能力,确保货车运用质量全面达标;逐步优化处在列车运行间隔500km左右列检安全保证距离区段内的一级、二级列检作业场的中转列车作业方式、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利用货车安全防范系统对直通货物列车进行通过作业,确保运输畅通高效;严格把住各支线进入干线的列车技术质量,在进入干线入口前的第一个列检作业场按照“全面检全面修”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进行停车技术作业,确保铁路货车进入干线后的运行安全。
第十一条
按照“到达打基础、始发看重点、中转保畅通”的列车技术作业要求,强化到达作业发现故障和处理故障的能力,为始发作业打好列车技术质量基础,确保始发作业和中转作业中不因到达作业漏检漏修影响运输秩序和运输安全。在到达作业的基础上明确始发作业重点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提高中转作业列车队快速修理能力,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和运输畅通高效。第十二条 铁路货车故障处理能力是列车技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铁路货车技术的发展和列检作业方式的变革,持续强化特级列检作业场及处在500km左右列检安全保证距离位置上的一级列检作业场的铁路货车故障处理能力,重点推进其他货车运用作业场的铁路货车故障处理能力建设,规范故障处理的劳动组织、工具及机具、质量控制和修理标准及范围,检查、修理并重,全面满足实时快速处理故障的需要,适应列车提速重载对货车运用质量提出的更高标准的要求。
列检作业场对列车技术作业中发现须摘车施修的技术状态不良车(含铁路交通事故和铁路行车设备故障造成的破损铁路货车)、定检到(过)期车,必须扣送至具备相应检修资质和能力的站修作业场、车辆段或车辆工厂施修。
第十三条 火车运用的主要工作:
1、负责货物列车技术检查和列车制动机试验,按规定发现铁路货车故障,并按规定彻底处理,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列车技术质量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
2、负责顶检到(过)期车、技术状态不良车(含沿途发生故障的铁路货车)及事故车的扣送工作。
3、负责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的日常运用和日常管理
4、负责翻车机翻前翻后、散装货物解冻库(以下称:解冻库)解冻后的铁路货车及铁路货车装前卸后的技术检查和故障处理,进出厂矿、港口和地方、合资、专用、临管铁路等企业的铁路货车的技术交接和故障处理。
5、负责国际联运货物列车的技术交接,企业自备铁路货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过轨技术检查及运用管理,备用基地的铁路货车备用及解除备用的技术检查和故障处理
6、负责固定配属管理的专用铁路货车的整备工作
7、负责运用铁路货车技术质量的分析、评价和管理,组织交接口和场际间货物列车技术质量监控;负责新造车、定检车和铁路货车主要配件的质量监督和反馈。
8、负责爱护铁路货车(以下简称:爱车)工作,组织爱车宣传和“爱车周”活动,指导、监督和检查铁路货车的使用,制止损坏铁路货车的行为,负责损坏铁路货车的赔偿和管理。
9、按规定监督指导地方、合资、专用和工程临管铁路的货车运用工作,负责铁路货车安全监督管理
10、参加相关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和事故救援,负责铁路货车交通事故的处理和管理,负责管理铁路火车行车设备故障的调查、处理和管理。
11、按规定负责铁路货车新车型、新技术、新型配件运用考研的相关工作。
12、按规定负责特种运输列车的技术检查及列车添乘等工作。
13、铁道部规定的其它相关工作。
第十四条 货车运用工作各级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动态检车员、现场检车员、列检值班检车员(以下简称:列检值班员)、列检工长等一线生产人员需具备铁路货车运用的基本知识和实做技能,经任职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货车运用其他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培训、技能鉴定和持证上岗要求由铁路局规定。
第十五条 货车运用作业场安装在线路上的设备应经铁道部批准后方可试用、使用。使用的设备须选用经铁道部定型的产品,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运用验收,运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货车运用作业场设备的日常使用由货车运用车间负责,设备管理、定期检修和故障抢修由设备车间或动态检测设备车间负责。已投入使用的设备应按照规定不断升级改进。
第十六条 货车运用作业场使用和储备的材料配件,由车辆段的材料部门负责供应。所使用的配件须具有生产资质单位制造或修理,符合段修及以上标准,并经检查验收合格,有效期符合规定的产品。安装使用前需检查确认其技术状态良好,符合要求。第十七条 运用考验的新车型、新技术和新型配件,须按照铁道部规定的检查范围、质量标准及配件故障处理等要求执行。
第十八条 自备铁路货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应在具备铁路货车检查条件的线路,按规定进行过轨技术检查,检查合格后填发相应的过轨技术检查合格证。不符合铁道部相关规定的自备铁路货车和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不办理过轨技术检查
第十九条 既有线路和新建、改建的线路,须按运输组织和铁路货车运用安全的需要,设置货车运用作业场和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
第二十条 凡规定铁路局制定的标准、办法,均不得低于本规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并保证运输安全。凡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遇有本规程的规定不明确、无具体要求或与现场实际情况有出入时,由铁路局车辆处组织车辆段进行研究,在保证运输安全且不低于本规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的予以解决,并逐级报铁道部。
第二十一条 本规程是货车运用工作的主要依据。国家铁路(以下简称:国铁)及地方铁路、合资铁路、专用铁路、企业专用线和工程临管线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货车运用工作,均需执行本规程。
第二十二条 自本规程实施之日起,前发规程、规则、文件、电报及技术标准与本规程相关内容有抵触时,均以本规程为准。本规程由铁道部负责解释、修改。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23条 货车运用作业场按规定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对货物列车或铁路货车进行技术作业后,须保证铁路火车相应部位的质量标准符合规定,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安全运行到下一个负责检查该部位的货车运用作业场,承担相应的安全与质量责任。
第24条 列检作业场按规定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进行技术作业后发出的列车,停车技术作业的安全保证距离原则上应为500km左右。高原、重载及长交路等运输有特殊要求的货物列车,根据运输组织、线路情况、铁路货车技术状态及列检作业布局,按照铁路局的规定确定相应的安全保证距离。
第25条 列检作业场须具备列车技术作业、生产组织、安全防护、配件储备等必须条件。按照“以列定组、以辆定人”的原则,配齐作业组数、作业人员,作业线路间需地面硬化,并有灯桥(灯塔)照明设施,配备铁路火车安全防范系统、微控制动机地面试验和监测装置、集控联锁安全防护脱轨装置、列检作业信息发布采集装置、铁路货车故障修理机具、作业线路工具材料分存箱和铁路火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HMIS)运用子系统的列车技术作业管理平台等,满足列车技术作业和列车运行安全的需要。
第26条 列检作业场须按规定的作业性质、作业方式、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进行列车技术作业,积极组织在列车或车列(以下简称列车队)中修理,减少摘车修;充分利用列车技术作业时间(以下简称技检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列车技术作业,并保证发出的列车符合规定得质量标准、铁路局须在列车运行图中明确规定列检作业场的列车技术作业方案,对无列检作业场的车站始发列车应安排在途径第一个列检作业场进行列车技术作业。
第27条 货车运用作业场需积极利用专用修理机具在列车队中进行修理,修理后须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对符合摘车临修的铁路货车故障应扣入站修作业场进行修理。铁路货车因故障在沿途车站甩车时,应启动沿途铁路火车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就地抢修或回送修理方案。
需设置铁路火车运用故障诊断指导组,以工人技师为主及列检作业场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组成,充分利用铁路火车安全防范系统及信息化手段,对管辖范围内的车辆故障进行及时的诊断、处置指导及处置结果的确认。
第四章技术作业标准 列检作业场
第65条 列车技术作业按性质不同分为:到达作业、始发作业、中转作业、通过作业。
1、到达作业:列检作业场在车站对到达列车进行的列车技术作业。
2、始发作业:列检作业场在车站对始发列车进行的列车技术作业。
3、中转作业:列检作业场在车站对停车中转列车进行的列车技术作业,中转列车范围:有调中转列车和无调中转列车。⑴有调中转列车:在该车站进行部分改编作业的列车 ⑵无调中转列车:在该车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
4、通过作业:列检作业场对不停车中专列车或在本站只进行更换机车乘务员、换挂机车的无调中转列车,利用TFDS等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进行列车检查作业。
第66条 列检作业场的到达、始发、中转、通过作业,需按以下作业方式进行:
1、到达作业:列检作业场到达作业实行人机分工检查或人工检查作业方式,执行“全面修全面检”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
2、始发作业:列检作业场始发作业实行人工检查作业方式。铁路局可根据列检作业场所在站区的装卸作业、跳车作业、治安环境和枢纽小运转列车开行等情况,在确保始发列车达到“全面检全面修”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制定始发作业重心和检查范围,并报铁道部备案。
3、中转作业:
1)特级列检作业场实行人机分工检查或人工检查作业方式,执行“全面检全面修”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
2)处在500km作业列检安全保证距离位置上的一级列检作业场,实行人机分工检查或人工检查作业方式,执行“全面检全面修”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 3)处在500km作业列检安全保证区段内的一级列检作业场及二级列检作业场,有调中转作业中未摘解的铁路货车及无调中转作业,实行动态检查或人工检查作业方式,动态检查执行“TFDS动态检查”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人工检查执行“全面检全面修”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处在500km作业列检安全保证区段内的一级列检作业场有调中转作业中摘解的铁路货车,实行人机分工检查或人工检查作业方式,执行“全面检全面修”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铁路局可根据列检作业场所在站区的装卸作业、调车作业、治安环境及枢纽小运转列车的开行等情况,在确保有调中转作业加挂铁路货车达到“全面检全面修”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制定加挂铁路货车重点检查范围,并报铁道部备案。
4)通过作业:实行动态检查,执行“TFDS动态检查”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二级列检作业场所在车站的到达、始发及有调中转列车,可由铁路局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运输需要、列检作业布局、列检安全保证距离及作业量等确定列车的人工检查作业地点。
第一章铁路车辆基本知识
一、铁道车辆的组成和分类 1.铁道车辆的组成 车辆有以下五部分组成:
车体:是装载货物、整备品的部分,是安装与连接其他四个部分的基础。车体有低架、视需要添加端墙、侧墙及车顶。底架由各种纵向梁、辅助梁和地板组成。
走行部:一般称作转向架,是能相对车体回转的一种走行装置。承载车体的自重和载重,由机车牵引。转向架一般由构架(侧架)、轮对轴箱油润滑装置、摇枕弹簧减振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等组成,现在货车车辆一般有两台二轴转向架组成。
车钩缓冲装置:是将机车和车辆或车辆与车辆间互相连接、传递纵向牵引力及缓和列车运行中冲击力的装置。由车钩、缓冲器、解钩装置及附属配件组成,安装在车体底架两端。
制动装置:是车辆上起制动作用的零部件组成的一整套机构。是保证高速运行中的列车能按需要实现减速或在规定距离内实现停车及防止静止的车辆溜走。有空气制动机、电空制动机。人力制动机和基础制动机(盘形制动)装置组成。2.铁道车辆的分类
通用货车:敞车、棚车、平车。
专用货车:罐车(上卸式、下卸式)、保温车、煤车、矿石车、砂石车、长大货物车、通风车、家畜车、水泥车(上有舱孔,下有漏斗式底开门)、活鱼车、集装箱车、漏斗车、毒品车、守车。
特种货车:救援车、检衡车、发电车、除雪车。
二、车辆标记 C62B 中B代表材质,N17a中a代表结构。车辆制造序号:棚车(3000000~3499999)敞车(4000000~4899999)平车(5000000~5099999)罐车(6000000~6309999)水泥车(8040000~8059999)
三、运用标记
车辆长度(全长):车两端车钩在闭锁位置时两锁舌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换长:车辆长度除以标准长度(11m)所得之值。空车摘车修标记:Z02.4.8哈,重车摘车修标记:02.5.12绥
车钩中心线:车钩钩舌外侧及钩头两侧,在钩身横截面高度二分之一处用白色油漆涂打一宽度为5mm水平直线。
四、铁路限界
1.机车车辆限界(3400mm)轨距(1435mm)建筑物接近限界(水平4880mm、竖直5500mm)车辆上下振动限界(12mm)机车车辆高度限界(4800mm)
第四篇:铁路改革
非常视点
铁道部改革
2013-3-19
铁道部改革
杨婉璐:感受特色评说,倾听社会热点,这里是《非常视点》。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杨婉璐。今天是3月14日,星期四,欢迎您收听《非常视点》。
杨君泽:各位好,我是杨君泽。备受瞩目的两会已经圆满落幕,改革和重组政府机构成为今年两会的主旋律,各项精兵简政政策引起国内外关注。尤其是国家决定组建海洋局和改组铁道部,成为机构改革的重头戏。
杨婉璐:对于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来说,某些政府相关机构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发展,适时进行改革乃是顺应时代发展,也只有不断改革才能获得改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民生进步。
杨君泽:然而,国家机构改革毕竟是国之大事,也关乎百姓生活,再多的谨慎都不多余,如今,铁道部改革称为社会舆论焦点,该不该改革,改革后效能如何,众多学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说铁道部改革,究竟改革成了什么样,相比很多人还不怎么了解
杨婉璐:这次改革中,实际上是将铁道部职能一分为三:一部分企业职能剥离出来,成立总公司;一部分属于综合性管理职能,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的部分职能,比如规划、政策,制定一些法规等,这部分职能剥离出来,划给交通运输部;另一部分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能,专门成立国家铁路局,这个机构是副部级机构,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杨君泽:原来统一指挥的铁道部,职能被一分为三,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利在于:这样可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有效的防止官员腐败,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可是有史可鉴的。而不利则体现于:各部门协调可能会出现问题,会造成工作效率下降等后果。
杨婉璐:铁道部该不该改革,按照政府方案进行改革,结果会是怎样,本期非常视点将通过社会观点和国家发展,来进行深入分析。
(M)
杨君泽:铁道部改革是件大好事,这是国家宣布改革铁道部后,我们听到较多的声音。这次改革,政府干脆利落的将铁路工作一分为二,以成立铁路总公司的形式,将政企事务分开。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将给予路总公司充分的发展空间,生意做好了,国家和人民同时得利,若有欠缺,政府则可以适时进行干预。
杨婉璐:本次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是理顺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简政放权,释放活力。政企分开促进了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减少了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向市场、社会放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市场和社会的活力;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严格事后监管也许更有效,这也从根本上克服了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 非常视点
铁道部改革
2013-3-19 的问题。
杨君泽:通过改革,可以看到原本机构冗杂的铁道部门,身子骨一下轻松了很多,政府批示,组建后的铁路局可以适当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诸多事项,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铁路运行成本,票价也相应会降下来。
杨婉璐:可是,话又说回来,纵使铁道部改革有诸多好处,也不能放任企业自我发展,政府的管制决不能松懈。铁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仅关乎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在某些时候,更关乎国家安全。
杨君泽:遥想鸦片战争时代,列强瓜分中国,首先搂进手里的就是铁路管理权,掌握了铁路,就掌握了铁路沿线地区的生死大权。作为重要的运输手段,铁路不仅可以运客、运货,更可以在国家危难之时,运送国家的军事力量。国家今年来花大力气发展的高速铁路,就是重要例子。
杨婉璐:高速铁路不仅可靠,更有高速的性能,国家危机之时,可以提高运送军事力量的效能,将军队战斗力成倍提升。正是由于铁路肩负着如此重要的职责,政府不能对其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命脉,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无论在哪个国家,铁路部门都是一个半军事化的职能部门,铁路发展要市场,更要国家大计。
(M)
杨君泽:铁路改革要照顾多方面利益,不仅看重国家长久利益,更要关照百姓利益,尤其是原铁道部的众多职工。宏观来看,由于铁道部长期修高速铁路,钱到不了位,职工赚的利润都交利息去了,以前的铁道部等于是给银行打工。整个铁路系统,在盛光祖接任之前,人均年收入不到3万块钱。经过改革,铁路职工的工资肯定会提高,百利而无一害。
杨婉璐:最近有消息传出,近400名铁路职工将接受铁路总公司的调剂安排,各项转接工作正在平稳进行。如今,最值得人们关注的,还是铁路改革后,票价问题将何去何从,这是关系民生之大事。
杨君泽:近日,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火车票价和货运价格都会涨,火车票可能会比飞机票贵,货运涨价也会推高全国的物价。此言一出,引来诸多关注,有人认为王总工程师在用过激的言论表达心中想法,也有人认为无风不起浪,王梦恕毕竟是内部人员,说话还是有根据的。
杨婉璐:在铁路运力尚不充足,一票难求无法解决的今天,再提高火车票价,无疑是在民生问题上火上浇油。说票价上涨,理由是相当充分的。改革以前,国家统一规划铁路建设,说修就修,马上就干了,但现在要先谈判。中国铁路总公司会根据可能产生的效益来选择先修哪一条,后修哪一条。这种情况下,肯定是 非常视点
铁道部改革
2013-3-19
先修赚钱的,那些不赚钱的铁路往往投资大而效益低,但恰恰是最需要的。
杨君泽:很显然,在东部地区修铁路效益要来的更快、更多,这样以来,铁路总公司将会暂时放弃欠发达地区铁路建设,如此反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铁路运力不足问题将会逐年加大,票价难免会一涨再涨。
杨婉璐:在货运方面,在铁道部10年调价之前,中国的货运价格已经30年没涨了,因此,火车货运的价格一直是偏低的,应该说,低价格的运输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未来铁路货运价格上涨,全国的物价会全跟着上涨,进而可能会使客运票价也被抬高,上涨的空间将是无法预测的。
(M)
杨君泽:到目前为止,虽然飞机作为一种先进运输方式,地位在逐年提高,但毕竟还只是没有大众化的奢侈品,也无力承担春运;铁路运输仍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生的重要支柱,如何从源头管好火车票价,还需要新政府慎重处之。
杨婉璐: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票的问题,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的言论,我们可以解读出,不管铁路改革的进程如何,政府依旧会在学生、军人等特殊人群的票价问题上,给予补助,但补助比例将不可避免的会被调低,这也符合市场化运行的规律。
杨君泽:不管铁路部门如何改革,修铁路都是必定要进行到底的工作,铁路修建的意义非常重大。拿美国而言,只有两亿多人口,可他们的铁路里程达到27.2万公里,我们国家13亿人口,却只有9.8万公里铁路。按照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里程要达到12万公里,这就意味着,未来7年要修两万多公里。应该说,我们目前正处于大开发、大修建的时期,所有的路网要赶快修起来。
杨婉璐:大修铁路为的不仅是民生,更是适应国家发展要求。人员流通,货物流通,乃至文化流通,无不涉及到运输的问题,政府改革铁道部,就是为了完善铁路长期、整体的规划,使铁路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
(M)
杨君泽:这里是非常视点,欢迎收听本期校园微评:迎合时代发展,改进教学体制,保持专业特色。两会刚刚结束,国家决心合并多个海洋管理部门,组建了海洋局,这也是顺应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长期规划。
杨婉璐:国家职能部门尚且需要改革,转观高校发展同样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尤其是对我校来说,很多专业的教学和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自从我校合并以来,很多特色专业发展稍显滞后,专业优势和发展势头也不胜当年,尤其是我们余区的船舶相关专业,发展活力愈加不足。非常视点
铁道部改革
2013-3-19
杨君泽:船舶行业本就是技术水平高、涉及面很广的产业,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船舶发展也与日俱增,而这对船舶教学也构成很大挑战。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2011年以后,船舶行业逐年萧条,对口专业学生甚至连找工作都成了问题。
杨婉璐:对于我们余区来说,很多船舶教学设施仍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不管是船舶柴油机拆装平台,还是船舶设计方式,大多都是当年武汉海事学校和水运学院购来的设施,多年以来,都不曾更换过,有时甚至连维修都无法跟上。
杨君泽:在我校船舶本科教育几乎停滞不前的时候,其他海事类院校大都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如北方的大连海事学校,和南方的集美大学,想必船舶类专业的同学也能感受到,我校教学所用的课本大都是大连海事学校所著,很明显,在船舶教学很多方面,我校已被同类院校赶上,甚至超越。
杨婉璐:纵观国际船舶发展趋势,中低水平船舶发展已经没有太多余地,称霸未来船市的唯有装载天然气等高水平特种船舶,和用于石油开采、海上浮动平台的海洋工程装备。为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我校船舶专业学生竞争力,学校必须及时制定船舶专业,新的长期的发展规划,同时应当逐步加大船舶教学投入,不应将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威信轻易扔掉。
杨君泽:面对船舶行业愈加激烈的竞争,和迅速的产业转移,高校教育模式也应当适时向海洋工程装备的方向发展,引进新教学设备势在必行。从学校金工实习基地来看,多年来教学内容和理念未曾有过更改,无论是车床还是电焊,设备都是被时代遗弃的旧式车床和损坏过多次的电焊机。
杨婉璐:相比于教学设备的老旧,教学理念跟不上更是关键,如何由传统的机械化船员培养模式,向自动化、高水平船员的培养模式转变,这才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内海事类学校越来越多,培养出的船舶行业人才也不计其数,而国内高技术船舶人员的缺口却越来越大。
杨君泽:另一方面,国际能源运输行业并没有随金融危机而停滞,反而因为国家发展愈显活跃。越来越多的天然气、石油等危险品船被拉到国际航线,这也需要数量众多的高水平船员,这对我们学校不失为一个重要机遇。我们所要做的正是强国早已废弃多年的船员半军事化管理,以培养出更多技术水平高、原则性强的船员,来增强学校竞争力。
杨婉璐:我校合并以来,船舶特色逐年逊色,如何稳步推进船舶新式教学,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的船舶人才,任重而道远。本期非常视点到这里就结束了,播音:杨婉璐,杨君泽;导播:严野;编辑:李祥运;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第五篇: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6
浅谈运修分离机务管理
作者:刘建辉
摘要:
今年是常州公交集团管理深化年,为适应公交改革发展需要,集团公司提出管理新模式“运修分离”。传统的机务管理“管、用、养、修” 是合在一起统一管理,也就是说营运公司及车队要管营运同时也要管维修,造成营运公司管理精力分散,各营运公司各自为政的机务管理模式,使得资源浪费(人力、物力、技术)。随着常州公交事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己具备运修分离的条件成立修理公司。修理公司承担车辆“养与修”,营运公司承担车辆的“管与用”,职能更加明确,这给机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新挑战,需要管理者在方式和理念上不断适应新变化,做出创新。
一、目前公交企业机务管理状况及评价
(一)目前公交车辆维修的主要模式
1、第一种模式是“低保分散、高保集中”的车辆维修技术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将车辆小修;一级、二级保养;车辆一般维修交至营运公司负责管理,并由设臵在营运分公司的修理车间完成。而车辆的特修、大修和临时重大项目维修作业由集团公司专业修理厂负责承担。在这种模式下,营运分公司具有管理、调剂本单位的车辆小修、低级保养维修资源,快速响应和解决本单位营运与车辆维修之间协调运修效率低下发生的“运修矛盾”的能力。
2、第二种模式是“资源整合、专业分工、运修分工”的车辆维修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所有保修人员、场地、设备统一由修理公司负责
好坏也不一样,常州公交运修分离后的机务管理究竟如何定位?如何分工?营运公司与修理公司怎么样协调运作才更加有利于常州公交的需要和发展?
(一)管理理念创新
常州公交“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实施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常州公交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常州公交信息化建设也乘势而上,随着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全面覆盖,企业ERP管理系统应用进一步完善,科技公交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些都为集团公司推行“大数据”时代下推行运修分离,倡导精细化管理生产方式,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以数据说话”,依靠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系统,对车辆营运状态和车辆维修过程中的检测、报修、确认、派工、修理、检验、交付、质量服务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实时、准确、完整、客观的采集,为车辆维修现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数据。
(二)管理方法创新
1、人员进一步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组建的修理公司分为若干个车间(综合修理车间和保修车间),分工更加细化、明确,2014年通过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已逐步走向专业化修理道路。广大修理人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文明生产持之以恒,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赶学比帮蔚然成风,技术比武如火如荼。过去油污满地、吃拿卡要、懒惰散漫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2、提高维护规范,逐步加强维修质量
现在的车辆保养有总计划、季度平衡、月度调整、每周下达,确保车辆应保尽保,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8%以上。而且随着车辆配臵和维护质量的提高,维护间隔里程也延长了,过去二保12000公里,现在30000公里,缩短了停场车日,使车辆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营。为确保维护质量,目前各分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检验制度,进场检验、过程检验、竣工检验层层把关,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谁检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车辆的维修质量由于受过去机修底子太薄、长期不注重机修工的培养、业务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不能完全让车队和驾驶员满意,但相信通过对修理工的全员技术培训、加强驻站修理、加大对返修和小修过夜的考核、实行工时和技术等级与薪酬挂钩等措施,修理的及时性和彻底性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3、基础管理稳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日臻成熟
逐步完善健全了机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工种岗位职责、维修作业规范、各类台帐报表以及检验检查记录等,使机务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询、有制度可依。同时分线路、分车型按季节建立健全各类消耗定额及考核办法,严控成本支出。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日趋完善。继物资仓库管理系统实现电脑录入、适时查询之后,轮胎管理、畜电池更换、总成件维修管理相继实现了网络化。近期,机务管理软件将再度升级,信息化建设更加成熟,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三、对运修分离运营公司机务管理一点思考
实行运修分离的管理模式,规范了车辆保修与运营的关系。运营公司实现单车成本核算,使修理公司和运营公司之间形成了新的市场经济核算关系,分清了驾驶与保修的责任。运营公司实行行车成本,修理费用的承
公交车辆的“管、用、养、修”涉及到车队和车间、驾驶员和修理工等多个对象,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机制。
驾驶员与修理工沟通:建立定期的沟通渠道(修理工与驾驶员座谈会),驾驶员有问题及时发现并与修理工或检验员沟通,修理工和检验员高度重视驾驶员提出的要求,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驾驶员对车辆修理时达到的某些性能要求。
营运公司车队与修理公司车间的沟通:由营运公司机务科牵头,每月召开一次由修理公司车间主任、营运公司车队长、机务员及物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机务例会。会议主要通报上月机务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即将采取的措施:分析、认定机损、机械事故,并确定赔偿及处理事宜;确认返工复修的赔偿及交流车辆、配件质量信息;确认服务及质量投诉的处理或说明等内容。
其他沟通方式还有服务热线,意见箱,现场服务台,对路队、驾驶员走访等等。在充分有效沟通情况下,才能做到公交车辆“管、用、养、修”各方相互理解,更有利于各方相互协调发展。
4、推行机务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表二:车队机务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表三:一公司各车队机务管理质量评分表
5、改革周检制。现在的车队越来越庞大,有的车队所属线路6、7条,管理车数量达到100多辆左右。将“周检制”更名为机务例行检查,94、车队、分公司应成立规范操作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上线检查,反复宣传教育,纠正违规操作,明知故犯者应得到责任追究,特别严重的应调离岗位。有组织开展业务操作技能练兵、交流、比赛活动。可研究每年组织驾驶员操作应知应会等级考试,按等级挂钩技能工资的办法。
虽然机务工作是公交营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要在运修分离体制下真正树立大机务观念,却有很长的路要走,加上运修双方经济上的割而不断和管理上的交叉,更增加了机务管理的协调难度。如果运修双方各自站在自身小团体的利益上敲如意算盘,只顾眼前利益,最终都将削弱自己的发展后劲,制约公交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运、修分离后上级主管部门(集团公司)应有相应的部门及领导分工来对运修双方进行引导、协调及干预,直至对质量和经济矛盾进行最终仲裁,促使运修关系的正常化及保证修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证运营公司乃至整个公交企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共创公交事业美好的明天。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二O一四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