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门诊慢性病的申报及认定报销程序
门诊慢性病的申报及认定报销程序 慢性病门诊医药费报销病种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60岁以上的人群)、冠心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甲状腺增生、乳腺增生、癫痫等16种病种。
一、申报范围
1.凡患有文件规定的慢性病之一的参合人员,均可提出鉴定申请。
2.患两种以上慢性病者需同时申报其它病种的,申请人必须向县合管办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的相关病种的检查报告单和病历资料。
二、申报要求
1.原则上申请人须亲自携带合疗证、户口本、身份证、所需鉴定疾病相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提出鉴定申请。
2.初审合格后,乡镇卫生院建立慢性病人台帐。
三、鉴定程序
1.县合管办委托县级医院对个人申报的资料进行
审核,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鉴定和确认。
2.对于通过鉴定的,发放《慢性病门诊医疗卡》,方可按有关规定享受门诊慢性病补助待遇。
3.县合管办以文件形式将通过鉴定的参合患者基础资料下发各乡镇经办机构及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用于患者报销时身份认定。
4.县合管办每年组织鉴定时须对上年度通过鉴定的人员进行复审,对于所鉴定疾病康复、死亡的参合患者或退出合疗的患者取消慢性病门诊补助待遇。
四、报销程序
1.患者就医诊疗必须在当年统筹期限内及指定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使用新农合专用处方。处方所开药物必须是所鉴定疾病的治疗用药。对于所鉴定疾病的外购用药必须另开处方。
2.患者就诊时医疗费先由个人垫付,参合农民患有慢性病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医药费用按每一疗程(三个月为一疗程)实行单病种报销,属报销病种的病例,凭门诊病历、新农合专用处方、门诊发票、辅助检查报告单《诊断证明书》、身份证件到户籍所在地卫生院予以审定,每3个月凭门诊报销资料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合管科初审后上报县合管办审核、报销;县外公立医院就诊者在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初审后上报县合管办审核、报销,报销费用由
合管办下拨各定点医疗机构,患者凭《合作医疗证》到初审医院合管科领取报销费用。
3.乡镇卫生院与县合管办结算时须提供患者《文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殊门诊慢性病患者报销登记表》、门诊病历、新农合专用处方、门诊发票、辅助检查报告单《诊断证明书》、身份证件复印件。
五、报销范围及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规范
1.凡符合《基本药品目录》范围内针对所鉴定疾病在门诊使用的药品费均可纳入补助范围。
2.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应遵循:单一病种口服药原则上为同类药品二种,最多不超过三种,合并症状不得超过四种。
六、不予补助范围
1.与所鉴定疾病治疗无关费用。
2.所鉴定疾病在门诊的检查费。
3.在非指定医疗机构用药、治疗发生费用。
4.不在当年参合期限内所发生的医药费用。
5.鉴定疾病的并发症在门诊使用的药品费、治疗费不纳入补助范围。
慢病门诊补偿方法:(总费用-100)*0.5单次封顶:300元年度封顶:1200元
第二篇:门诊特殊慢性病及认定标准
门诊特殊慢性病及认定标准
门诊特殊慢性病种类
十八种病种种类
(1)糖尿病
(2)尿毒症血液透析
(3)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长期卧床,假性球麻痹
(4)癌症放、化疗
(5)原发性高血压病2-3期
(6)冠心病
(7)帕金森氏病
(8)器官或组织移植术后用抗排斥反应药
(9)系统性红斑狼疮
(10)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1)精神分裂症
(12)肺结核病
(13)慢性活动性肝炎
(14)支气管哮喘
(15)慢性支气管炎
(16)股骨头坏死
(17)痛风
(18)艾滋病
第三篇:如何申报门诊慢性病及慢性病有关政策
如何申报门诊慢性病及慢性病有关政策
一、门诊慢性病包括哪些疾病范围? 根据承市政【(2001)2l3号】通知规定,门诊慢性病有以下15种:1.脑血管病后遗症;2.心绞痛、心肌梗塞:3.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4.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眼之一病变者;5.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肾、眼底视网膜之一病变者;6.再生障碍性贫血;7.甲亢;8.震颤麻痹;9.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0.支气管哮喘;11.慢性心功能不全; 12.殷骨头坏死;13.骨髓纤维化;14.脊髓空洞;l5.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上所有病种要求均有一年以上病史。
二、如何申报?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社会团体的参保人到本单位申报。符合申报门诊慢性病条件的,请到单位领取《门诊慢性病种审批表》,个人信息填写后,到附属医院或市中心医院、266医院、北方医院四家医院相关科室均可,由主治医师认定签字并经科主任签署意见。定点医院医保办审核后,附相关的疾病诊断证明资料(如:门诊病历、出院证明书、各种检查结果报告单等原始材料),交参保单位由参保单位统一报医保中心。
2、已参保的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非国有、集体企业参保人员至附属医院申报。符合申报门诊慢性病条件的,请携带本人身分证、医疗保险证、医疗保险IC卡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3号门诊楼一楼电话:2279655)领取《门诊慢性病种审批表》,个人信息填写后,到上述l款的四家医院相关科室,由主治医师认定签字并经科主任签署意见,定点医院医保办审核后,附相关的疾病诊断证明资料(如:门诊病历、出院证明书、各种检查结果报告单等原始材料),交附属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由附属医院统一报医保中心。
3、个人到医保中心申报不予受理。
三、什么时间申报? 申报时间为每个偶数的7月l日~31日.一个月的时间,过期不再受理。申报材料及体检结果经专家评审后,评审结果在12月向社会公布(公示),次年开始享受定额待遇。
四、哪些人具有申报慢性病资格? l、在评审6月30日以前参保的单位患有慢性病的参保人员,可在当年申报门诊慢性病评审。在评审6月30日以后及非评审参保的,则需在下个评审申报评审。
2、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不满两年的不在申报范围,参保满两年后,可在偶数申报。
五、慢性病评审程序有哪些? 即初审、体检、专家评审、公示、下发结果通知。经初审符合基本条件人员,医保中心、将组织申报人进行相关项目体检,并召开专家鉴定会评审。同时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参与评审监督。评审结果各单位在单位显著位置公示一周,接受群众监督。公示后将下发评审结果。
六、填报评审表和提供材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l、申报患者须按要求提供有关的申报材料并作为进行相应部位体检的参考依据,医保中心组织的体检结果及专家意见作为最终评审根据。
2、股骨头坏死患者申报时须注明发生病变的部位(左侧或右侧)。股骨头坏死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者不再享受门诊慢性病补助。
3、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除申报主要病种外,应同时填报一种并发症如:心、脑、肾、眼(眼底视网膜),医保中心将组织对其所报并发症进行体检。因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脑出血或脑血栓的患者,须有住院病史和头部ct(或核磁)诊断依据,并将出院小结原件(同时将复印件1份)附后。
4、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申报时须注明具体病变关节部位(如左手第二指关节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包括强直性脊柱炎。
5、心绞痛、心肌梗塞、慢性心功能不全、肝硬化、支气管哮喘、肺原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后遗症、震颤麻痹、脊髓空洞患者申报时须提供有明确诊断的住院病史资料,并将出院小结原件(同时将复印件l份)附后。
6、甲亢患者申报时须提供能证明甲亢病史达一年以上的甲状腺功能检验单和甲亢治疗情况资料。进行碘125或碘131治疗及进行手术治疗者不再享受门诊慢性病补助。最多享受4年的门诊慢性病补助。
7、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申报时须提供肝炎诊断病史的原始资料依据,病程超过一年以上未愈,有肝炎症状、体征和肝脏化验异常者。轻度慢性肝炎不享受慢性病补助待遇。
七、参保人应掌握和了解的慢性病主要政策有哪些?
1、患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门诊慢性病的参保人,申报时只能选报一种慢性病。
2、一个内申报或已享受门诊特殊病种待遇的人员不再同时享受门诊慢性病补助。可在评审申报慢性病,同时取消特殊病门诊待遇。
3、已享受门诊慢性病补助人员,在一个内若改享受门诊特殊病种时,需将当年门诊慢性病补助款及门诊慢性病专用IC卡退回医保中心后,方可享受特殊门诊待遇。
4、申报门诊慢性病人员的相关体检费用由申报人负担。
5、每人需交专家鉴定费50元,由单位(或附属医院)代收统一交医保中心。
6、门诊诊慢性病补助资金来源:每年用于住院使用的统筹基金结余。慢性病IC卡充值时间为上半年3月、下半年8月两次,充值期间欠缴医疗保险费的单位按相关规定,其单位慢性病人员不予充值。补缴医保费用后,超过充值时间的也不再补充。
八、对慢性病如何管理?
1、为了确保统筹基金专款专用,门诊慢性病实行定点管理。门诊慢性病定点单位有同仁堂药店、益康药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享受门诊慢性病补助人员,可根据自身疾病情况,任选一家作为自己的定点,一个内不变。需要变更定点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签字,由单位汇总在每年的1月份到医保中心统一办理变更手续。
2、门诊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要加强对门诊慢性病人员医疗补助款的使用管理,就诊及购药记录要真实、准确。检查、治疗和用药要与被批准的疾病一致。用药范围限定在国家药品目录内。
第四篇:门诊特殊慢性病申请、就诊和医药费报销
门诊特殊慢性病申请、就诊和医药费报销
来源: 赣州医保网 作者(文号):赣州医保 发表日期: 2011-3-2 15:57:17 阅读次数: 2072 查看权限: 普
通 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的申请
申请对象
患有特殊慢性病的赣州市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需提供的材料
1、近期住院期间的检查单、化验单和出院小结;
2、近期门诊做的相关检查、化验的报告单;
3、本人的医疗保险证和医保IC卡。
审核认定部门
癌症放、化疗由肿瘤医院和参保人员的定点三级医院负责,其余专科疾病由相关定点专科医院负责;专科病种以外的慢性病由参保人员的定点三级医院负
责。
申请程序
1、参保人员本人向定点医院医保部门领取《慢性病门诊申请审核表》,填表后附上相关的病历资料。如果资料不全应配合做进一步检查。
2、定点医院收到申请后,每季定期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病历资料进行审核,确定可以享受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的对象,在审核表上加盖专用章后派专人
送至赣州市医保局。
3、赣州市医保局复核、确认后,入机备案。
4、参保人员从认定的次月1日起可以到本人定点医院享受门诊相关医疗待
遇。
办理时限
参保人员随时申报,定点医院认定后,负责通知参保人员。
温馨提示
1、专科特殊慢性病种就诊在定点专科医院进行,其他特殊慢性病种就诊在本人选择的定点三级医院进行。不能在一、二级定点医院享受门诊特殊慢性病待
遇,也不能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享受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
2、参保人员对定点医院作出的认定有争议时,可在认定结果下达之日起15天内向赣州市医保局申请复核。赣州市医保局将请专家组进行审议,并以此结论
为最终结论,确认后及时通知申请人及其所在定点医院。
门诊特殊慢性病就诊和医药费报销
享受对象
获得特殊慢性病病种认定的赣州市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需提供的材料
盖有慢性病专用章的医疗保险证和医保IC卡。
就诊程序和报销标准
参保人员到本人选择的定点三级医院或定点专科医院进行特殊门诊就诊时,发生的特殊门诊医药费用先由个人支付20%,剩余部分按住院费报销比例个人再承担一定费用,其余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在医院记帐。按目前的政策,特殊门
诊总费用中个人支付约30%,统筹基金约负担70%。
享受时间
每次特殊慢性病就诊时可享受相应待遇。
温馨提示
1、专科特殊慢性病种就诊在定点专科医院进行,其他特殊慢性病种就诊在本人选择的定点三级医院进行。不能在一、二级定点医院享受门诊特殊慢性病待
遇,也不能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享受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
2、因个人原因未在就诊时出示证、卡导致无法刷卡消费的,此笔费用个人
自理。
第五篇:工伤保险认定及报销医疗费程序
工伤保险认定及报销医疗费程序
●申请享受工伤待遇资格认定程序
1、单位员工发生伤(亡)事故后,若单位不出具事故报告(工伤证明)的,受伤员工本人(或亲属)可向社保机构提交《享受工伤待遇资格认定申请书》,申请工伤认定。申请人应携以下材料向社保经办机构(社保分局工伤股,以下同)申请工伤认定:
(1)员工和单位有效的书面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
(2)<<享受工伤待遇资格认定申请书>>;
(3)员工本人身份证和工作证(或工卡);
(4)员工/用人单位伤(亡)事故情况材料(如实叙述事故发生经过);
(5)医疗诊断书或病历本;
(6)有关旁证材料(如旁证、现场记录、照片、口供记录等);
(7)工资表(或工资记录)和招工表(或从事本职工作的证明);
(8)单位、企业法人注册登记资料(可到当地工商管理部门查询);
(9)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属交通事故的);
(10)当地公安部门的证明材料(属刑事案件的);
(11)与认定相关的其他材料。
2、社保经办机构收齐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后,符合受理范围的,正式受理,向单位发出<<提交材料通知书>>并进行调查取证,30天内作出认定结论,送达双方当事人。不符合受理范围的,出具《享受工伤待遇资格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
●社会工伤保险处理程序
1、工伤事故发生后,单位应积极组织抢救,并及时通知社会保险机构(遭遇交通事故或意外伤害的,应同时报告交警部门或公安机关),同时保护好现场以备调查。社会保险机构对员工的伤亡情况进行调查时,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尽快填好《工伤事故报告表》交社会保险机构审核备案。单位如在事故发生后15天内仍不书面通知社会保险机构的,社会保险机构将不承担该工伤待遇的支付责任,一切工伤待遇由单位按《广东省社会保险条例》(下称《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负责支付。
2、员工工伤医疗终结后,单位须向社会保险机构提出申请,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员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对伤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残废等级。
伤者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须携带社保部门开具的鉴定介绍信,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包括残情及面部的彩色3R照片2张,定点医院诊断证明及出院证,重要的仪检报告单(如:MRI、CT、ECT)等医疗资料。非参保员工申请鉴定时还须携带单位的工伤证明(或社保部门的《享受工伤待遇资格认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领取工伤待遇时,用人单位(劳动者保管材料时由劳动者提供)须提供定点医院的(1)住院医疗费结算收据及费用清单;(2)出院小结;(3)诊断证明书、完整的门诊病历记录;(4)重要仪检报告复印件;(5)门诊中药处方复印件;(6)评残鉴定书;(7)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8)1寸证件相2张等有关资料向社保部门 申领工伤待遇。(8)涉及待遇支付的其他证明材料。
3、员工因工死亡后,单位应通知死者直系亲属到单位处理有关善后工作,其直系亲属所需的交通费用、伙食费、住宿费等由单位按员工因工出差的标准报销。
死亡员工家属持有效的户口本、结婚证、小孩出生证、直系供养亲属的身份证等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市、县级以上公证机关开具的亲属关系证明等,到社保部门申领工伤待遇。委托他人申领待遇的,须到公证机关办理委托手续。
●工伤保险待遇
参保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下称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支付其工伤保险待遇。
△医疗期间待遇:员工因工负伤后,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伤情稳定后即转送往定点医院治疗、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转上级医院治疗的要经单位和定点医院开具证明,并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批准方可转院,伤情危急的,应在转院后三天内到当地社会保险机构补办转院报批手续、因工伤后需专项康复治疗的,需到定点工伤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否则,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单位负责。需要门诊治疗的,就诊时应购买门诊病历本,由医生将有关用药治疗情况详细记录,否则,门诊治疗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单位支付。员工因工负伤医疗期间,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其劳动合同以及作开除、辞退处理。
工伤医疗程序
(一)一般原则
1、参保职工治疗工伤应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先在就近医疗机构急救,伤情稳定后应及时转市内定点医疗机构继续治疗。非急诊原因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报销。
2、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按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执行,符合上述规定范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超出上述规定范围的,均为自费项目。社会保险机构不予承担。
3、参保职工疑似职业病的,参保单位应及时将参保人送往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职业病诊疗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治疗。
(二)门诊治疗
1、参保职工因工伤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的,应挂社会保险门诊号。工伤医疗规定范围的治疗项目和药品使用社会保险双联专用处方,其他使用普通处方。未使用社会保险双联专用处方的门诊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2、工伤医疗门诊费用以现金支付,在医疗终结后备齐相关资料(划价收款后社会保险双联专用处方第一联和相对应的医疗费收据、每次就诊门诊病历记录、疾病诊断证明、重要检查报告单等),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三)住院治疗
参保单位和职工应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入院登记、自费项目签字、出院结算等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