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

时间:2019-05-13 23:0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

第一篇: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创新与发展

摘 要:本文论述了铁路运输业要在创新中求发展,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优势和保障功能。

关键词:经济;铁路运输;科学发展

振兴经济,交通先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铁路运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的新形势下,只有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必胜的信念,才能促进道路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要注重观念创新,不断增强服务功能。铁路运输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要在创新中求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实践已经证明,铁路运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铁路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基础设施的经济社会效益,都要透过运输的发展来体现,我们必须要提高对铁路运输和行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切实保障能源、重点物资、农副产品、外贸货物以及应急抢险的运输,实现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水准更高的人便于行、货畅其流;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还必须要切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既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紧迫工作,也是长期的任务,无论是铁路建设还是客货运输,都必须把节约土地、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交通的良性发展。惟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变化,才能更好地体现交通运输业“服务”这一本质属性。

二是要注重服务创新,不断彰显行业优势。要通过不断地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彰显铁路运输行业的优势。第一,要提升运输装备水准,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高档次的运输服务,鼓励发展特种专用货车,加快货车厢式化进程;第二,要引导道路运输企业以现代服务理念进行运输组织模式和经营模式创新,整合道路运输资源,做专做精运输环节或某一细分市场,实现货运物流化的目标;第三,要以提升车辆维修服务为主题,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优化布局,进一步完善车辆维修网络,加快维修品牌建设,推进车辆维修模式创新,投入车辆维修高科技设备,保证车辆的修得快、修得好,提高车辆使用水平。

三是要注重体制创新,不断提升运输效率。体制创新是实现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提升运输效率的可靠保障。第一,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引导企业重组、兼并、股份制改造以及联合新建,支持企业引入经营新理念,建立有利于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经营管理体制;第二,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协调做好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和建设,推动传统道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因为现代物流管理对货物运输业,特别是铁路货物运输业影响十分巨大,因此,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运输系统是物流系统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物流管理的支持和保障。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势必促使传统铁路运输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同时也是铁通运输业发展的大好机会;第三,要树立综合运输大通道观念,抓住大部制改革的有利契机,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做好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铁路运输与道路运输、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等方面的规划衔接,加快建设有机衔接、集散方便的综合运输枢纽,实现不同层面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运行,做到综合交通体系中的资源整合、线网整合、技术整

合、设施整合,提高组合效率和整体效能。

四是要注重管理创新,不断促进交通安全。交通运输业要坚持管理创新,使管理工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关键所在。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化安全,关爱生命,共创和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第一,铁路建设要始终把质量视为行业生命,提升质量标准,强化精细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实行质量问责,努力建设质量可靠的标准路、安全路;第二,要强化安全监督,落实安全运输责任制,加大源头监管力度,加强铁路运输、施工、桥隧运营安全,组织实施安保工程、危桥改造,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第三,要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鼓励多方筹资,大力推进铁路运输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迈进,以便更好地对车辆的运行状态及客流、物流情况加强管理与监控,实现铁路运输的畅通与安全。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

首先是实现铁路交通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我国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势必会严重制约着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也一应被剔除出去。这些部门虽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

其次是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最后是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首先,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许多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其次,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积极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已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

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

最后,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五大运输行业要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总之,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通过对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第二篇:解读我国铁路运输业战略发展初探

解读我国铁路运输业战略发展初探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一、战略发展: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在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战略发展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战略发展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战略发展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战略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致使国家损失巨大。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战略发展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战略发展: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运能短缺。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同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较发达,战略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

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次,铁路运输业的属性未明,阻碍了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目前铁路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铁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究竟是纯粹公益性行业还是市场主体是不明确的,其属性处于模糊状态。这种属性未明直接结果是人们不把铁路运输业当成企业看,认为铁路运输业要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铁路运输业即使经营入不敷出,政府也是应该财政补贴的。正是这种长期的属性未明,造成铁路运输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失去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目前,尽管随着不断的国企改革,铁道部给铁路运输企业下放了许多经营权和其他相关权利,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下放。铁路运输企业还远未成为市场主体。

再次,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和服务质量不高。宋尚教授——著名思维训练专家,原HP、KAPPA高级经理10余年职场思维导图实践经验,13年世界级公司管理层经验,国内第一个职场思维导图案例——“李宁公司思维导图落地系统”创造者中国职场思维导图之父清华大学总裁班客座教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高级合伙人、思维学院院长他开创了中国职场思维导图培训领域,被称为中职场思维导图之父他早年在海外接受思维导图专业训练,10余年从事思维导图教学与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思维导图研究与在职场全面推广并落地的先行者之一他是思维导图在职场应用领域权威专家,曾经亲自操盘三家全球性公司的思维导图的推广与落地。虽然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但由于改革缺乏正确的引导,在重复中耗费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后而收效甚微。企业国有资本的独占性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独立经营的体系也尚未建立,仍属于垄断式国有企业。战略发展,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扼杀了其竞争活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视而不见、反应迟钝,是造成铁路运输业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持续性等弊端。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战略发展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战略发展,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务指导和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缓解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后果却是铁路员工心理上产生的反抗情绪。这种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将会大大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

第三篇:关于铁路运输业发展的论文

封面要求

封面要求 本次学年论文统一要求制作白色 A4 纸封面。封面内容列出如下内容(均是黑体二号字左对 齐):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目 录(小二号黑体,字间空一个汉字字符,居中)(空一行)

一、XXXXXXXXXXXXXXXXXX„„„„„„„„„„„„„„„„„„„„„„„„„ „

(一)XXXXXXXXXXXXXXXXX„„„„„„„„„„„„„„„„„„„„„„„„„

(二)XXXXXXXXXXXXXXXXX„„„„„„„„„„„„„„„„„„„„„„„„„ „„

二、XXXXXXXXXXXXXXXXXXXX „„„„„„„„„„„„„„„„„„„„„„„„

浅谈铁路运输行业提高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要: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铁路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我 国的铁路建设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发展曲折、物质和技术基础薄弱,铁路运输 行业更是成了近年来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由此引发出问题:如何在未来时期 内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进而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和路情的发展道路,成为一个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十分重大的严肃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铁路运输行业 发展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提高自 身竞争能力,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 果的基础上,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进行设计。

关键词:铁路运输;竞争力; 发展战略

一、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 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作为国 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最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运能高、运距远、成本低、占地少、全天候、安全好、能源省、污染小等特点与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 足轻重的位置。

(一)主要铁路干线运输状况

目前,我国的干线铁路运输密度严重饱和的情况下货运也只能满足需求的 60%,煤炭等重点运输物资只能“以运定产”,货车被迫迂回运输,仅绕行京九 线每年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58亿元。春运40多天,为调整运力,主要干线短途 客车基本停开,货物列车大量减少。1.货运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全国每天货运装车需求有14万—16万车,铁路只能满足60%左右,大量货物 不能及时承运。以享受“重点运输”优惠待遇的煤炭运输为例,尽管煤运数量 2005年比2004年增运6.8%,比1985年增运57.8%,达到8.2亿吨,但全国日 均请求车满足率仍不到60%,许多煤炭企业只能“以运定产”,甚至影响到电力 企业“因煤限电”。2.运输密度大,运输能力紧张饱和。

部分部分繁忙干线货运能力十分紧张。据《人民日报》登载:京沪、京广、京 哈、京

九、陇海、浙赣等六大干线,平均运输密度8100万换算吨公里/每公里,是全路平均值的3倍,是俄罗斯平均值的5倍,日本的6倍、美国的7倍,德国 的20倍,英国的22倍„„大部分区段运输能力已接近100%。

(二)我国铁路季节性运能紧张的特点

我国铁路运输效率世界第一,是靠牺牲货运保客运、牺牲短途保中长途、牺牲 服务质量换取运输能力等非正常措施取得的。铁路客运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季节 性运能紧张。在春运、暑运、“五一”、“十一”等客流集中的120多天里,全 路日发送旅客最高达470万人,直通旅客量更高达170万人以上,是平时客流的 2-3倍。去年春运,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再 创历史新高。

(三)我国铁路现技术装备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技术装备水平及质量仍远远落 后于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2005年,全世界铁路营业总里程约120万公 里,完成工作量8.5万亿换算吨公里,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虽然只占全世界的6%,却完成了全世界铁路工作总量的近1/4。1.铁路运输密度大。

2005年,我国铁路运输密度为3550万吨/公里,是美国的2.44倍,日本的2.58 倍,印度的2.75倍,法国的7.92倍,英国的9.65倍。’ 2.列车速度慢。

发达国家铁路运行速度己经达200-300公里,200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长达 6858公里。经过四次大提速,我国主要干线特快列车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40-160 公里,但是,目前旅客列车技术速度只有71.4公里,旅行速度只有62公里;货 物列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更低,分别只有41.7公里和32.4公里。3.客货混跑、互相干扰。

除即将投人运营的秦沈客运专线外,全国铁路均为客货混跑模式。

4.装备水平低,维修成本高。铁路机车车辆安全可靠性不高,存在危及运输安全的大量隐患,设备功能难以

满足服务质量的要求,设备运用和维修成本高,需要运营单位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支持。

(四)我国路网分布现状

从《人民铁道报》等权威报刊的统计中显示,我国的铁路路网分布不均衡,路 网密度小,而与之配套的铁路机构庞大、人员冗余多、管理效率低、运输主业负 担沉重。我国铁路网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和华北地区,而我国的西北、西南等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铁路总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1.按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铁路里程比较

中国 加拿大 俄罗斯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印度

Km/万人 0.56 16.180 5.900 5.55 5.00 4.40 2.85 1.59 0.63

2、按照每万人口拥有的铁路里程计算

从上表我们看到:中国仅为加拿大的3.5%,美国的10%,人均才5.6厘米,不及半 根铅笔长,在世界排名100位之后。

而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却是“国中之国”,机构庞大、人员众多。除仅拥有直 接从事运输生产的车、机、工、电、辆等部门外,文、教、卫、生单位虽然已于2003 年交地方,但公、检、法及一些附属工厂仍然存在,职工近300万人。据最新的统计 资料显示:在美国1.5人管理1公里铁路,而中国43个人管理1公里铁路,可见效 率的差距之大。

(五)我国铁路运输现行价格机制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铁路现行价格机制缺乏灵活性,使得铁路运输企业不能 运用这双“无形的手”调节客货运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铁路自身发展,也造成了运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区段“忙”“闲”差异巨大。旧的体制使铁路 无法运用“价格”这支“无形的手”调节客货运量,造成运能紧张,有时又使得

运能虚糜。而另一方面,由于铁路运价由铁道部统一制定,路局、站段只能执行,没有调整的权利,致使运输站段无法根据市场信号调整运价使物资分流,造成部 分铁路区段货源流失,运能虚糜。

(六)现行的铁路法律法规

铁路相关法律、法规与社会的普遍发展严重脱节,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举个例子,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其他行业的法律、法规均已基本健全的 大环境下,我国铁路处理路外伤亡事故的依据,竟然仍是国发[1979]178号文件,而该文件中仍有粮票、农村合作社等过时提法,使得基层站段在处理铁路路外交通 安全事故时很为棘手。

二、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思路浅析

目前我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速与GDP增长率的相关度为0.62。如果按这一 相关度来计算,到2020年铁路货物周转量将比2005年增长118%。这就要求铁 路必须在运输能力上有一个快速扩充,在技术装备上有一个快速提升,在运输服 务质量上有一个全新的飞跃。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 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 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1.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 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

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 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2.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 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 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 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 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 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 断走向市场竞争。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 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 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 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 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 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 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

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 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 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 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 业持续快速发展。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 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 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 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 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 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 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 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4.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

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 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 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

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

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 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 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 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5.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 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 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 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 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 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 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 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 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 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 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 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 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 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第四篇: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我国的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本文就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应对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能源,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能源资源概述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它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也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

能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可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人们按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将其分为: 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1]

二、能源现状,正确认识我国能源问题

1、当前我国环境与发展面临的能源问题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已接近13 亿,这对能源和环境、资源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不采取措施, 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②、相对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又浪费严重。如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 倍, 主要工业产品能量单耗比国外平均高40%, 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 , 而发达国家均在40% 以上。

③、环境污染不断加剧。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损失1000亿元左右, 主要表现在: 水环境质量恶化;大气环境严重污染, 全国500个城市的大气环境几乎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标准。其主要原因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构成不合理和治理水平低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不断积累, 比如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10% 的速度递增, 由于得不到及时处理, 许多大城市几乎到了垃圾包围城市的地步, 极大地危害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环境。[2]

④、经济结构问题是影响节能降耗效率的要害。过去我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严重偏差既经济发展只强调追赶与快,形成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经过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有一定改观,出现又快又好的经济特征,但粗放型状况难以改变;十六大之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理念上正确认识好与快的关系,提出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问题,但这是不够的,好与快是一对矛盾,如何做到又好又快是困难的,目前经济结构中冶金、建筑、水泥、电力行业成为耗能的关键行业,多年快速增长的重工业化与结构扭曲给经济发展带来问题,也给能源增长带来问题。因此经济增长的方式真正改变才是解决我们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经济结构,改变外部性不经济的核心问题,同时经济结构优化也才能有效促进能

源效率与环境改善。[3]

2、我国在能源战略上面临三大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日前在“机不可失·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在能源战略上面临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分别是:

一是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我国已开始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发展加速,即能源密度高的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9%。

二是快速城市化。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年均提高1.4%,预计2020 年将达到55%-60%。按目前的水平,城市人均能源消费量为农村的3.9倍,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市,相应能源消费将大大增加。

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预计到 2010 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达到960 亿元,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1.5亿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我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而这样一个全新生活方式革命的时代,必然建立在石油消费大大增加的基础之上。目前,我国机动车用油占石油消费的40%,预计2020年将占到60%。[4]

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确定,要考虑6项指导原则: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原则;节约优先、高效经济,合理调控供需的原则;环境和经济双赢的原则;有差别地确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战略目标和重点,达到总体优化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经济手段调控、建设先进能源系统的原则。[5]

解决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贯彻四大战略:第一是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需求总量。构建节能的制度体系确立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第二是多元发展, 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可再生资源和核能的发展,包括水电、风能、太阳能等;第三是加强国内资源勘探,适当利用境外资源;第四是大力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减少污染,提高燃煤效率。[6]第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在生态文化的支撑下,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荷最小化,将其控制在资源供给能力的环境自净容量之内,形成良性循环。[7]通过实施以上五大战略特别是有效的节能措施, 中国能源完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第一、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全球气候变,能源供需矛盾日趋激烈,节能、减排、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能源、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世界各国在研究新能源与替代能源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节能降耗新方法与新思路。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与目前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国际贸易分工中“世界工厂”的地位等。虽然单位产品的能耗不断下降,但技术进步必定是有限的,产品消费数量的增加也导致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中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控制人口、植树造林等各种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这些在6 月份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单位GDP 能耗下降20%的目标,就是走低碳经济道路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中国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 年全国单位GDP 能耗虽然实现了下降,但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只有北京市实现了预定目标。这说明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能源强度目标是巨大的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2]

第二、发展核能

我国核电从8 0 年代开始起步,已经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并已建成与其相配套的铀同位素分离和元件厂。目前在建的8 台机组将在2005年前建成。对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环境监测的结果表明,没有发现对周围环境产生可察觉的影响。通过这些核电厂的运行和建设, 应该认为我国已经具备小批量发展核电的条件。目前国际上核电装机容量约占世界总电力容量的17%。已有核电的42个国家中,核电发电量占该国发电总量30%以上的至少有16个国家。而我国现在仅占全国电力的1.2%。到2005年,8台机组建成之后也仅占2%左右。

综上所述,从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看,加快发展核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减排CO2最有效的措施。

第三、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的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没有固体垃圾、无污染,无须原材料和运输,不受交通的限制,在我国广大地区阳光照射充足,即使从赤道地区引进太阳能电力也未尝不可。目前无论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轻型飞机,还是地上的汽车,家用热水器等等都可以利用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

第四、利用风能

风能的特点是无污染、无固体垃圾、无须原材料运输,不受交通限制;尤其是近几年来,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多,如果能用之发电,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部分地区有丰富的风气,如果能充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很有希望的。我国有广阔的海岸线和辽阔的强风力地区,建设大规模风力发电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

第五、利用水能

水能的特点是无污染、无固体垃圾、无须原材料和运输,不受交通限制。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长江葛洲坝建设,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都开辟了世界水力发电的先河,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防洪、蓄水、解决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等多种综合利用功能。但有隐患,即水库决

堤而产生的危害也是可怕的,当然,按照现代的技术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第六、在农村开发利用农作物秸杆技术

利用秸杆生产燃气,我国广大农村农作物秸杆原料极为丰富,如果能使之生产燃料,其益处极多,假如广大农村普遍采用这一技术,那将是农村使用能源的一场革命,它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缩短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放弃了千百年来用煤来取暖、做饭生活方式,节约了我国日益减少的煤炭资源, 并克服了因燃烧煤炭而产生的各种污染。[8]

五、结语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不仅我国面临着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世界、全人类都面临着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世界各国在制定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时都是立足于本国资源和本国国情,寻求本国资源利用的同时从其他途径和地区来获取能源。[9]未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应该尽快采取行动从多个方面着手来解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在利用好现有能源的基础上加大能源研发力度,力争在未来的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思颖,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工贸,2010,4

【2】齐宝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1(24)

【3】郝吉,崔民选,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4】雍育惠,我国能源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5】杜祥琬,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6

【6】秦宣仁,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7】杜祥琬,五大战略推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8】李京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M].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9】陈武,李云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能源技术经济,2010,5(22)

第五篇:2007我国乳制品发展战略分析

我国乳制品发展战略分析

2007年

近年来,人们消费乳制品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国家积极倡导人们消费乳制品,乳制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乳品行业也成为我国新兴而又极具发展潜力的食品行业,被社会公认为“朝阳产业”。因此,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分析乳制品市场,把握乳制品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企业战略决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

我国乳制品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乳制品生产现状

乳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3.3亿元,利润总额33.8亿元。

乳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塑料袋奶生产线、屋型纸盒包装杀菌奶灌装设备等,使我国乳品行业技术、设备陈旧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乳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其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人世以后,许多外国的乳品品牌打人中国市场,如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给国内乳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另外,国内各品牌也将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与交锋。

大型企业发展迅速,奶制品企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集中度在提高。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整合方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众多中小乳品企业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或并人大型乳品企业、企业集团。

二、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且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涉及指标少,检测方法落后,远远落后于当前食品安全的要求。

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20年历史,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均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装备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大约还有20年差距。目前,乳品机械进口量占到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乳品品种少。目前,我国乳品虽已有较快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在风味、品质、品种上差距比较大,据统计,发达国家2001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而我国品种少,乳品产量中奶粉产量占70%,奶油的产量很小。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产量也很小,在液体奶品中,巴氏杀菌奶约占53.1%,保鲜奶约占29.9%,酸奶约占17%。而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乳制品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乳制品消费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习惯于传统食品等原因,目前除牧区自产自销以外,奶制品消费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城镇居民。所以我国目前乳制品消费呈现如下特点:

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很低。全国人均消费奶类13.5千克,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达到24.8千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千克。

农村居民的奶制品消费趋势呈现绝对量较低,而增长速度较快。考虑到中国农村的巨大人口数量,只要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未来的消费潜力很大。

目前奶制品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消费品种为液体奶、奶粉和酸奶,对于奶酪、黄油和炼乳的消费量很少。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有关奶酪、黄油和炼乳的知识。如果加以宣传和指导,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需求就会显著增长。

二、乳制品消费趋势

乳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人们已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食品。过去由于人们收入较低,以及消费习惯的原因,乳制品被人们作为一种营养品,仅供一些特殊的人群使用,如婴儿、病人、体弱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乳制品消费的认识正发生改变,乳制品已由特殊的营养品转化为大众化的营养食品。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中使用乳制品的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1995年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为36%左右,1998年为78%左右,目前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说明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对乳制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已开始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奶粉和液态奶的需求结构正发生变化.液态奶的需求量快速上升。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一直以奶粉为主,近年来这种消费状况开始发生变化。从奶制品的消费结构看,液态奶消费量近年上升较快,所占比重逐年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奶粉等乳制品年增长率为11.5%;市场销售的液体奶年增长率为47.3%;液体奶的增长幅度高于奶粉的增长幅度。预计未来奶制品的消费将由以奶粉为主向以液态奶为主转变。

对液态奶的品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由于液态奶属奶类饮品,具有饮品的消费特征,并且人们对液态奶营养成分的需要存在差异,人们对液态奶的需求也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规格、包装、口味的液态奶制品将不断出现,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的需求。

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提高,购买趋向于名牌产品。人们购买乳制品不仅注重“口感、口味”,更加关心其营养成分及功能性、安全性,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优质、安全、风味、便捷等特点的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因此,消费者总是对所有品牌进行综合打分(包括口味、营养价值、生产日期、优惠条件、广告影响),综合选择,人们更愿意购买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产品。

我国乳制品发展战略分析近几年,我国乳品业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但是,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品牌企业大量涌人中国市场,使国内一些乳品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针对当前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发展趋势,及时加以调整,确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一、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乳制品消费

尽管我国奶和奶制品的潜在市场很大,但是,目前的人均消费水平很低,奶和奶制品在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较低。有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奶和奶制品的主要消费者城镇居民中.奶和奶制品的消费支出只占消费总支出的1.5%;占食品支出的3.98%。因此。我国乳业的发展必须把开拓市场,扩大城乡居民奶和奶制品的消费作为重要的战略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近年来,食用乳制品的人数愈来愈多,乳制品的消费量也逐年提高。但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消费乳制品的重要性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对乳制品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因此,企业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鲜乳及乳品营养价值和科学功效的知识宣传,积极引导乳品消费。重点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引导合理膳食结构的调整。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认识到乳制品是一种最佳的有益健康的营养食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建立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偏好,使乳制品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营养食品,从而扩大整体乳制品的市场需求。

不断建立完善销售网络。乳制品作为一种日用消费食品,消费者频繁购买,注重购买的便利性,企业应采取密集分销策略,加大分销网点的密度,尽可能方便消费者购买。同时缩短渠道长度,利用超市、购物中心、连锁零售、专卖店、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发挥其在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中的作用,建立起灵活、畅通、快速、稳固的销售网络。

确保和开拓乳制品消费基地。根据群体的消费需求,以不同群体对象为主体,确 保和开拓消费基地是必要的,如“学生奶”的消费基地开展之后,消费量大且相当稳固;部队营房的潜在消费量巨大:此外,快餐店等饮食业:铁路、航空系统;医院、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等都是应该开拓的消费基地。

二、加快奶业科技步伐,提高原料乳及乳制品质量

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乳制品时,最为看好乳制品的质量因素,确保产品质量,是建立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偏好的基础。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优质奶源做主”将引发中国乳业竞争新一轮大洗牌,要想出好奶,多出奶,必须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包括区域布局、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机械挤奶、冷链运输等方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奶农应齐心协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

一是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方式有:发展大户家庭牧场;乳品企业自己兴办规模化奶牛场,目前蒙牛、伊利都在建设自己的奶牛养殖场;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其关键是扩大“两良”覆盖率:要提高良种覆盖率。首先要采用高质量的冻精改良奶牛,其次要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l)等基础性工作。要提高“良法”覆盖率。首先要调整饲料结构,重点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优质牧草、全株青贮玉米的种植,提高其在饲料中的比重。其次,要大力推广全?昆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此外,建立奶牛主要疫病早期预报和防治技术以及常见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开发奶牛主要疫病的新型环保型基因工程疫苗。

总之,要将奶业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集成,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构建安全、高效、优质的标准化生与经营基地。

推广乳及乳制品在线检测技术。在线检测有利于企业质量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并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我国乳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但是,我国乳品企业对乳品的在线检测技术掌握很不够,这就要求企业及科研人员较好地掌握乳制品的在线检测技术及其设备开发,包括化学方法检测、物理方法检测和微生物快速检测以及一些检测仪器的研制。

建立乳品的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及标准。人世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生产管理的标准不规范,甚至欠缺,并且产品质量标准滞后,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因此,我国应推广HACCP、IS0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和修订各种乳制品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尤其是乳制品国家标准要与国际接轨。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要落实责任制度,以防失去市场,失去消费者。

三、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乳制品附加值产品结构调整。我国乳品工业起步较晚,产品结构单一。要改变以奶粉为主的产品格局,产品上要大力发展液体奶的生产,如酸奶、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和乳酸菌饮料等。特别是以新鲜为主要特点的杀菌奶、超长保质期奶(ESL奶)、酸奶、果蔬汁乳、营养强化乳等产品。奶粉要适当增加全脂奶粉生产,大部分作为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但要增加功能性奶粉、配方奶粉生产。

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如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有利于保持乳品的风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目前国外膜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乳品灭菌及浓缩、乳品的标准化、乳蛋白浓缩、乳清的回收与加工利用等。再如冷冻干燥技术能有效地防止热敏感物质的氧化变质,防止产品表面硬化,增强复水性,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免疫乳及其制品应采用此种加工技术。

我国乳品机械也要适应乳品生产结构的调整进行调整和更新,增加设备品种,开发多效蒸发器,降低能耗,开发高温短时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设备,提高分离机械技术水平,提高消毒乳、低脂奶、风味奶、酸奶、奶油、干酪的成套设备水平。

四、实施品牌战略,走集团化道路

针对消费者对乳制品品牌重视程度较高的特点,我国乳品企业要在内部建设上下工夫,要组建大的企业集团,树立名牌观念,采取措施,向集团化发展,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著名品牌。为此,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打破地域界限,通过资产优化组合,建立企业集团,扩大品牌影响,提高竞争能力。我国著名的奶制品企业有三鹿、光明、伊利、三元、完达山、蒙牛等.以这些企业为龙头,组建全国性的企业集团,带动全国其他乳制品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

我国奶制品的生产潜力和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因此,要大力宣传奶类营养知识,引导奶类消费习惯;不断加强研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品种、开拓市场;提高乳及乳制品的质量,提倡生产消费天然纯正的乳及乳制品;加强绿色乳制品和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新型乳制品的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乳制品企业必须走产业化、集团化之路,开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使我国乳品业得到健康发展。

下载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战略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摘要: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小企业的发......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一、我国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结合邓小平1985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的发展战略结论,将十二大......

    我国机器人发展战略之我见

    我国机器人发展战略之我见 一、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老师,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使用许多辅助教学的机器人,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机器人又......

    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现状发展分析范文合集

    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现状发展分析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起步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 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起步和培育阶段, 到1990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为156 万TEU,平均每年增长......

    我国铁路事故

    中国重大火车事故(部分)1、1971年12月7日,451次近郊旅客列车和837次货车在京广线琉璃河站发生尾追相撞的重大行车事故,铁路职工和旅客死亡14人,伤22人,中断行车1小时40分; 2、1976......

    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市场的发展分析

    一、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内部因素1.经济发展的先决因素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将依旧保持良好势头。预计到2010年,全国GDP将接近20万亿元人民币,外贸额将接近3万亿美元。区域间商品......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以国际化的视野,适应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促使电影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实现大幅度提升,在......

    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析

    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析【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重要。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