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好难点村治理工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经验做法
**现有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2176个乡镇,4.2万个村委会。200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治理,坚持“点面结合”的战略,通过抓“面”,提高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难点村”治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抓“点”,解决一批“难点村”的问题,推进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几年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难点村”整治工作,村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管理不民主或假民主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全覆盖。我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建立机制
全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
(一)充分认识治理“难点村”的重要意义。治理“难点村”是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造福“难点村”群众的需要;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是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随着各级各部门认识的不断提高,在全省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村民广泛参与的“难点村”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认真查找“难点村”的形成原因。据我们调查,造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主要原因:一是村“两委”认识上不去,不去搞;二是班子软弱涣散,搞不成;三是村干部不廉洁,不敢搞;四是村“两委”素质低能力弱,不会搞。通过对“难点村”产生原因的分析,为全面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特别是为治理“难点村”找到了切入点。
(三)准确把握“难点村”的相对性。“难点村”是相比较而存在并且是动态的,“难点村”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
二、重视抓“面”,整体提高
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通过普遍抓,既提高了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又为“难点村”治理创造了条件。突出抓了两个方面:
(一)抓好村级班子建设。(1)通过3年一届的村“两委”换届选举,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同时解决了一批“难点村”的班子问题。2005年第六次换届选举,全省解决了350多个“难点村”的领导班子问题。2008年第七次换届,解决了560多个“难点村”的领导班子问题。(2)下派干部到村任职。2003至2008年,全省共下派干部8320人(次)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作用十分明显。(3)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表彰了一批勤政廉政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4)关心村干部。2003年以来,全省在职村干部的补贴逐步实现了财政兜底、打卡发放。(5)培训村干部。2003年以来,全省共培训村干部41.6万人(次),5年中,平均每个村干部参加培训两次以上,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能力。
(二)强力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1)规范公开内容。除了各级党委、政府下发红头文件,2008年,我们还完成了《**省县市区村务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要求所有的村都必须照“目录”公开,不留死角。(2)创新公开形式。除在全省各村普遍建立规格规范的村务公开栏外,还要求向村民送达“明白纸”公开、广播电视公开、电子触摸屏公开,事前、事中、事后公开等,我省有3个县整体实现了网上公开村务。(3)加强督查。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县(市、区)每半年督查一次,市(州)每半年抽查一次,省每年重点督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搞好监督。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群众监督为主的法制监督、纪律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组织监督相统一的监督体系。
三、着力抓“点”,实施治理
(一)统筹安排。早在2003年就提出,每年治理全省村总数的3%即1300个左右的村,并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县(市、区)。
(二)下派工作组。几年来,全省共下派工作组8700多个,改变了一批“难点村”的面貌。
(三)结合扶贫整治“难点村”。2007至2008年,省、市两级向“难点村”派出扶贫工作队近1300个,共依法改选村委会主任274名,投入资金(含物资折款)2亿元。
(四)专项整治。2007年7月,全省共排查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问题严重的“难点村”54个,省直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自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开展了长达10个月的挂牌督办专项整治,使这54个“难点村”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五)典型引路。各县(市、区)都树立3至5个“难点村”转变为先进村的典型,全省推出了邵阳县梅子院村从“难点村”变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130多个村的经验,推动了“难点村”整治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二篇:村环境治理经验亮点做法
村环境治理经验亮点做法
为了更好的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把*村建设成为文明、整洁、优美的新农村,从而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村两委结合自村特点,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村环境卫生整改措施。
首先,要求每位党员必须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是*村对外的一个窗口。并制定党员卫生责任制:一是全村党员干部首先搞好自家房前屋后和室内的环境卫生,每个村两委干部至少联系*户,每个党员至少联系*户进行宣传,指导并监督搞好环境卫生工作;二是党员每月一次配合村里检查卫生,并把检查结果公布于墙,同时,将党员在卫生工作中的表现,作为年终评先进的重要依据。三是将整个村视为一个卫生责任区,由村任负责,并配成员*名,负责环境卫生工作的安排、检查和监督
其次,制定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度,要求每位村民在环境卫生整改中从身边做起。“三包”即:一包卫生,每户村民负责自家门前及周围的卫生保洁工作,见脏就扫。做到“四无”,即:无瓜皮、果壳、纸屑、烟蒂,无垃圾废土,无积水污泥,无脏乱杂物等;
二包秩序,每户村民要自觉维护门前及周围优美环境和社会秩序,做到“四不一无”,即: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杂物,不乱停放车辆,不占道干活妨碍交通;无漏天粪缸和简陋厕所。
三包绿化,每户村民负责门前树木、花草栽植和保护,做到认真管理,及时养护,使环境绿化、美化、香化;
最后,制定了村庄整洁、美化环境守则,加大对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每位村民素质,使每位村民注重环境卫生的保持,从而真正改善整个村的环境卫生。
第三篇:我县八项措施做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工作
文章标题:我县八项措施做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工作
**县八项措施做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工作
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在“三农”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采取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自下而上级级抓成效的方式,建立以落实促成效、以成效论落实的长效机制,通过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及曲靖市政府出台的《“三农”工作纪律要求》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同时,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高度重视,采取八项措施,积极做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工作,努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全县各级各部门通过深刻认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落实。特别是各级业务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事)件的处罚力度;农口部门和各相关部门通过召开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联席会,及时研究和交流、通报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农村财务管理及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2、大力搞好农村基本政策宣传。为把全县“三农”工作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来,县委、政府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农村基本政策宣传。一是坚持集中学习与专题讨论相结合,让广大领导干部学深学透,确实提高领导干部指导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二是坚持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纳入县直部门挂钩联系乡、村的季度党课教材内容,让农村党员及时掌握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动态;三是积极组织法律政策宣传、制作宣传板、发放明白纸、出动宣传车、举办农村基层干部专题培训班,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各部门和乡、村的政务、村务公开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曲靖市“三农”工作纪律要求》、《**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暂行规定》等有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既让全县广大领导干部增强了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确保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位,使之达到家喻户晓,促进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全面深入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有了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惠农政策知情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有效抓好“三农”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3、认真落实中央“两减免三补贴”等27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上半年全县及时足额发放优质粮食良种补贴90万元,种粮农民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280万元,大型农机具购机补贴60万元。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加大财政支农扶持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建立价格举报中心,联通农村举报网络,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深入开展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等五方面内容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活动,对发现的典型案件均做到及时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有效遏制了坑农害农损农的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做到了无强行摊派、欺压群众,无违背政策、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的案(事)件,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扫清障碍。
5、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加大农村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力度,坚持农村财务按季度或张榜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监督,坚决制止乡村发生的新债务。拓宽农村审计范围,在正常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对“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各项农业和农机直补款项、征地补偿费用等资金的专项审计工作,认真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严肃查处。
6、严格执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和《曲靖市“三农”工作纪律要求》。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按照农村工作守则30条和“三农”工作纪律的“六个严禁”,要求全县领导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依法行政,抓好农村各项事业,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不折不扣地把《守则》和《要求》落实到农业农村工作中,规范了干部的行政行为和工作作风,改过去的行政干预为协调引导,改过去的管理为服务,改过去的盲目冒进为务求实效,特别是在落实农业结构调整中基本做到了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民自愿为原则,农民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坚持调优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聚集,坚持依靠
第四篇:黄冈市深入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
黄冈市深入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
还给村民民主权利用回归村庄井然秩序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30日至31日,黄冈的天气格外晴朗,在省有关部门的介绍和推荐下,中纪委预防腐败室副局级检查员、监察专员韩平满带领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一行七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黄冈,专题督查调研“难点村”治理工作。督查组一行一来黄冈便马不停蹄地听汇报、看资料,深入基层找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现场实地查看治理工作情况。检查后,韩专员高兴地说:黄冈的“难点村”治理工作领导重视、方法科学、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走在已督查单位的前列。陪同督查的省民政厅纪检组长张晨说:湖北省委、省政府拟于12月份在黄冈召开现场会,全面推进黄冈经验。黄冈的“难点村”治理工作为何得到上级的肯定和青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定目标——“黄冈的难点村治理工作必须走在全省前列”
2009年8月18日,市政府召开了第四十四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在听取市民政局党组书记白家松同志关于 “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各位副市长纷纷发言,为难点村治理工作出谋划策,为曾征求过“百村千人”后制定的《黄冈市“难点村”治理方案》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最后刘雪荣市长说:市政府原则同意《黄冈市“难点村”治理工作方案》,“难点村”治理是件大事,请市政府办速度向市委汇报,列入常委会议题。仅隔六日,8月22日,市委第八十六次常委会便对“难点村”治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在常委会上,刘善桥书记凝重地说:有些“难点村”久治不愈,已成百姓之“难”,对其进行治理是解一方百姓之忧的实举,是加强党的执政根基的实举,必须抓紧抓好,这项工作黄冈要争先进,“难点村”治理工作必须走在全省前列。
开良方——“难点村治理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
8月份启动“难点村”治理工作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市委副书记、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沈景艳同志先后四次调研“难点村”治理工作,听取市民政部门同志的汇报。每次调研,沈副书记都不忘嘱咐“要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在深入的思考中,沈景艳同志提出了“二、四、六”的群众参与治理工作方法。“二”即畅通二个渠道:在村、组设立“意见建议箱”,畅通村民意见建议上达渠道;在市、县、乡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四”即开好四种会议:开好村“两委”联系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工作方案;开好支部党员大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好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在村级事务中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开好村民会议,落实村民民主权利。“六”即实行六事制度:实行群众说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实行干部问事,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实行会商议事,加强村级决策更加民主;实行代理办事,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实行跟踪督事,实施有效监督。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在推进“难点村”治理工作中,开展了“一村一专班,千名干部下百村”活动,深入基层,广泛征求农民群众中的意见,共收集、登记村情信息700多条,撰写村情反映100多份,征集“难点村”治理工作意见建议2000多条,为搞好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下猛药——“难点村治理工作必须加强检查督办”
在全市“难点村”治理工作深入推进的关键时刻,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国秀主持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张书记提出了建立“三个机制”(领导机制、运行机制、督查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检查督办、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追究制度的工作思路。张书记提出,在领导机制上,实行“党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配合,民政部门协调,乡镇街道主抓”;在运行机制上,实行“驻村专班负责,村级组织落实,村民代表监督,农民群众参与、人大和政协委员视察”;在督查机制上,实行“领导包片督查,部门包县督,专班包村督查,乡镇包组督查”,一督两年,直至治理工作完成,哪里治理工作不力就追究哪个督查专班的责任。在领导小组会上,张书记对派出的督查小组逐个点将,要求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带队深入基层督查,自已将亲自听取督查情况汇报。会后的五天时间,市直十多个部门,三十多名干部,集中三天时间,下村庄、入农户、查资料,把锁定检查的二十多个“难点村”盘点得清清楚楚,对成绩和问题搞得明明白白,最后认真地与所检查的单位交换了意见,较好地推动了“难点村”治理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治顽症——“难点村治理工作必须落到实处”
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后,副市长、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浩鸣同志多次到县市区调研,仅团风县就去了三次。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多次告诫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难点村”是村级矛盾长期积累形成的,其治理工作是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必须认真抓落实、狠抓落实、再抓落实!结合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王副市长提出了“难点村”治理的七步工作法,要求驻村工作专班和村级组织一步不拉地按要求搞好治理工作。第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要求工作专班驻村后,必须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农户,开展村情调查,倾听群众意见。第二步,广泛发动群众,征求意见建议。要求必须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村民座谈会,设立意见建议箱,广泛征求群众对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问“治”于民。第三步,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治理方案。要求必须在进行村情调查、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根据“难点村”的“难点”,结合“难点村”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难点村”的治理实施方案。第四步,制定村级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要求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有针对性地帮助“难点村”建立管用的村级制度,规范村级工作运行程序,培养村干部养成执行制度的习惯。第五步,突出治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要求驻村工作专班和村级组织必须抓住“难点村”的主要问题,由专班主要负责人和村主要领导重点解决。第六步,分解治理项目,责任落实到人。要求根据“难点村”治理的工作任务,将治理项目逐项分解,落实到人,由驻村专班人员、村干部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治理目标。第七步,坚持长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要求反复排查,对新产生的“难点村”进行补号,对可能复发的难点村,进行“回头看”,实行跟踪检查,动态管理,使“难点村”治理处于长抓不懈的工作状态。全市几十个治理工作专班、近千名国家和村干部,按照王副市长的“七步工作法”进行“照章”作业,其方法果然科学管用,较好地提高了治理工作质效,稳步推进了治理工作。
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黄冈的“难点村”治理工作已初见成效,30多个村发生了明显变化,20多个村的主要问题得到解决。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同志归纳说 “有六个明显变化”:一是班子建设明显加强,全市有12个“难点村”班子战斗力得到提高;二是制度建设明显规范,全市“难点村”修订村级制度1200多条,新订制度200多条,改变了11多个村的混乱状态;三是财务管理明显规严格,10个财务“混乱村”步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四是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全市有五个在省、市挂号的“上访村”息访了;五是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有6个“群众不服管,干部不敢管”的老大难村,村风变好了,民风变纯了,群众踊跃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六是村级发展明显加快,37个村理清发展思路120条,制定发展规划111个,新上发展项目13个。
在笔者问到市民政局局长白家松同志,面对前段的治理成果有什么感想时,白局长深有感触地说:“„难点村‟治理工作离不开市委、政府的领导,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黄冈前段的治理工作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但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这项工作抓好,给党委政府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五篇:换届难点村工作治理方案
石莲子镇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
集中治理工作方案
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之年,为贯彻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莒南组通字【2010】71号),确保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推进,特针对沟下口、张官庄、莲汪崖三个难点村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方案:
一是严格执行换届工作责任制。派出工作组深入到这三个村,选派班子成员和有关精干人员分包这三个村,及时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二是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是思想工作提前到
位。深入了解和密切关注换届前干部的思想动向,提前做好思想工作,确保“两委”班子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其次是审计工作提前到位。提前开展村集体财产调查登记和干部审计工作,为换届选举创造良好环境。第三是扩大宣传力度,面对面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让群众领会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帮助消除宗派、家族等不良影响,对干预换届选举的宗派、帮派坚持正面教育、多方疏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沟下口、张官庄、莲汪崖三个难点村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村情复杂、干群关系紧张、村级组织软弱无力、村级财
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三个难点村村情不同、问题侧重不同,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逐村制定工作方案。
一、沟下口
沟下口村 现有人口1220人,党员34人,集体收入2.7 万元,存在的问题是班子软弱,工作难开展,宗族派系严重。经多方摸底调查,该村在罗庄副食品公司的曹兴龙是比较合适的人选,经党委积极动员,已于近日组成了曹兴龙回村任支部书记,原支部书记任支部成员的村支部班子。目前该村的各项工作已经步入正规,为换届选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张官庄村
张官庄村现有人口726人,党员29人,集体收入8.2万元,存在的问题是班子不健全,宗族派系严重,在原支部书记张守贤被免职后,出现了三方争支部书记的现象,且非常激烈。鉴于稳定的前提,党委和帮扶工作组研究由党委早丰管理区书记任该村支部书记,原两位支部成员张守配、张立坡组成支部班子。
下一步在工作中加大采取包村干部与村干部联村包户的方式,通过排查、座谈、协商、走访等方式,做好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协调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对村情全程监控,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在前头。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积极推进村干部民主评议,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三、莲汪崖村
莲汪崖现有人口1295人,党员37人,集体收入2.5万元,存在的问题是班子不健全,工作难开展,宗族派系严重,由于该村长期未发展党员,致使该村党员老化,在村内无合适人选,经摸底调查该村在外地的也没有合适党员。因此,镇党委准备到两委换届时,先换村委,然后委派脱产干部任支部书记。下一步发展年轻党员,逐步解决党员年龄老化问题,解决选不出任的问题。目前已组成党委组织委员任组长,工作区书记、民政所长任成员的工作班子深入该村多方调查,掌握情况,化解矛盾,理顺关系,确保村委换届一举成功。
中共石莲子镇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