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团(推荐)

时间:2019-05-14 00:3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陪审团(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陪审团(推荐)》。

第一篇:陪审团(推荐)

一、两大法系陪审制度异同

(一)共同点:其一,陪审员资格受到了限制。这些限制包括具备法定的年龄、居住权、前科、职业、文化程度等。其二,陪审员的确定均采取抽签方式。其三,法官在庭审前均对陪审员进行指导,以弥补陪审员法律知识的不足。

(二)不同点:其一,参加陪审的形式不同。陪审团(英美法系)是以由陪审员组成的陪审集体进行活动;而混合式陪审制(大陆法系)则是以陪审员个人参加到以法官为首的审判组织中去进行活动。另外,陪审团成员坐在专设的陪审团席上,陪审员则与审判员一起坐在审判席上。其二,行使的职权不同。陪审团在诉讼中解决被告人的被控事实是否成立问题,以此作为检察官能否向法院起诉和法官如何适用法律的依据;而混合式陪审制的陪审员则以审判组织成员的身份,与法官共同解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问题,并且与法官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陪审团制度是香港法律体制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被告人会在法庭内由社会人士来审判。陪审员由一般市民出任,他们宣誓后可参与刑事案件及某些民事案件的聆讯,并就案件作出裁决。陪审团退庭商议时,不会有其他人士在场,他们会根据在庭上听取的证供而对案件的事实作出裁断。

审理刑事案件时,首席陪审员会在所有陪审员及被告人面前,在公开法庭内告知主审法官陪审团是裁定被告人有罪或无罪。而在死因研讯中,陪审员则会裁定死者致死的原因及确定与事件有关的情况。陪审员并非法律专才,所以主审法官须就法律论点给予陪审团清晰的指引。每位陪审员都有责任确保司法公正,这不单是陪审员对被告人应负上的责任,也是对被告人及陪审员同属的社会应负上的责任。

组成:最严重的刑事案件(例如:谋杀、误杀、强奸、持械行劫、某些涉及毒品和商业诈骗的案件),均由1位原讼法庭法官及7名陪审员聆讯。然而,法官也可下令将陪审员人数增至9名。某些民事案件,例如涉及诽谤或恶意检控等,案中任何一方均可选择把有争议的事实交由陪审团认定。在死因裁判法庭进行的某些死因研讯也需要选任陪审团出席,但陪审团只须有5名成员。陪审员的资格:出任陪审员是每一位合乎资格的香港市民应尽的责任。虽然出任陪审员有时会带来不便,然而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拥有透明度高的法律制度,陪审团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因此出任陪审员也是一种荣幸。

任何具备下列条件的香港居民,均有资格出任陪审员:年满21岁但未满65岁;精神健全而并无任何使其不能出任陪审员的伤残情况 如听觉或视觉的损伤等; 品格良好,及熟悉聆讯时所采用的语言─ 即中文或英文(视乎个别情况而定)。

如何挑选陪审员?若你符合出任陪审员的资格,人事登记处处长会把你的名字纳入陪审员名单内,并由高等法院司法常务官发出通知,通知你将会把你列入陪审员名单内。高等法院司法常务官

每两年编制一份陪审员临时名单,该名单于十月或以前拟定,然后在翌年二月或以前确认。司法常务官亦可随时增补该份名单。临时名单或增补名单一经备妥,司法常务官会在宪报及报章刊登公告,说明该名单已可供查阅。高等法院司法常务官每星期以随意抽选的方式,从陪审员名单内抽出若干数目的陪审员。若你被抽中,法庭会以挂号邮递把传票寄给你。向你发出最少14天通知,并请你在指定日期前往高等法院或死因裁判法庭。曾接受传召而出席的陪审员,一般在两年内不会再被传召。

二、我国陪审制度

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7条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二十三岁的公民,可以被选举为人民陪审员,但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审判庭的组成人员,同审判员有同等权利。第38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在执行职务期间,由原工作单位照付工资;没有工资收入的,由人民法院给以适当的补助。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有同等权利。

在我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

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200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国的陪审制度就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即由依据法定程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并与法官具有同等权利的司法制度。《决定》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人民陪审员的职责定位:“人民陪审员依照本决定产生,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

(二)关于人民陪审员的产生:人民陪审员统一以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方式产生。

(三)关于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的范围:人民法院审判社会影响较大的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应当实行陪审制;对于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案件,人民法院也应当实行陪审制。但是,对于上述案件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不实行陪审。

(四)关于人民陪审员的任职条件 :“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关于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具体案件的确定形式: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参与陪审具体案件的人民陪审员。

(六)关于人民陪审员的日常管理:由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机关对本院的人民陪审员进行管理和培训.(七)关于人民陪审员履行职责的经费保障:“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由人民法院给予补助。有工作单位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无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由人民法院参照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货币工资水平,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

第二篇:浅谈陪审团制度

07级 工程管理王婷婷0801220070

21浅谈陪审团制度

“躲猫猫”、开胸劳动仲裁、唐福珍“暴力抗法”、“钓鱼”执法等这些让人感到沉重、和荒谬的案件,不得不引人深思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法律的公平、公开、公正。正因如此司法改革也已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热点。作为司法制度之一的陪审制度也成为讨论热点。

一 陪审团制度的历史渊源

陪审一词,英美法中称为 “Jury”“Acessor”。(在美国的Vermont称陪审为陪席法官 Side Judge)。德国法中称为 “Geschworence ”、“Volkscricheter ”、“Ehrenartlicher Beisitzer ”、“Slhoffe”。这些概念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含义。它是在古代审判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诉讼制度起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公元前594年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梭伦改革率先设立了陪审法庭。当时雅典并没有法官案件主要靠陪审团审理而案件越重要则陪审团人数越多。例如在雅典审理 Aleiblades案件时大约有1501个陪审员。这一制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一直延用至今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现代的陪审制度实际上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波洛克认为在法国的加洛林(Carolingian)国王时期出现的讯问制度中已出现了陪审。但在漫长的中世纪,由于王权的扩张 ,审判权由国王所垄断 ,推行纠问式诉讼 ,陪审制度遭到封建国家的扼制和摒弃 ,陪审制度便逐步消失。但在1000年, Rurry Ncede征服英国以后将该制度带进了英国。在英国 ,美国的陪审制度完全是在借鉴英国的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早在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就将陪审制度带到了美国 ,1625年在弗吉尼亚开始采用英国的大陪审团制度 ,其他的州也相继效仿,与此同时,小陪审团制度也开始实行。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陪审制度作为保障公民自由的工具有很高的声誉。此后,美国各州宪法及美国宪法都规定了陪审制度。

大陆法系最早采取陪审方式的国家应是法国。开始于“加洛林”王朝,在中世纪时由于王权的扩张而逐渐消失。大革命时期由于反封建和推进民主的需要引入了英美法模式的陪审制 ,再加上 18、19世纪 ,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和孟德斯鸠等权力来源和社会契约的学说在欧洲社会的广泛传播 ,使那里的人们对权力持有一种高度警惕的态度,同时又都将“天赋”的人权视为神圣以反对司法的独断专横,因此他们在司法制度的设计上突出公民权和对司法权力的制约 使其成为体现司法民主和主权在民宪政思想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拿破仑对德国的征服 ,陪审制也随拿破仑的铁骑踏进了德国。由于法德两国与英美两国的法律渊源、法系的不同,所以两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对陪审团制进行了改造 ,最终形成了大陆法系独具特色的参审制。

二 陪审制度的本质及职能

纵观陪审制度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尽管两大法系采纳陪审制度的原因有所不同 ,但其在整个西方社会中经百余年而不衰 ,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除了其具备浓厚的社会、文化和法律基础之外,更主要的是它的价值意蕴和精神实质,,陪审团制度的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防止司法腐败 ,实现司法公正与民主

无论英美法还是大陆法系 ,在陪审制度中都精心设计了法官和陪审员之间相制约的机制 ,其各自的形式虽然迥异 ,但整个核心的目的都在于最大限度地防止法官专断 ,保证普通公民参加审判 ,并且在事实的判断方面有独立于专业法官的权力。这也标志着民众对国家司法权的分割。同时 ,在当地社区选择陪审员也使得为本地民众所信奉的价值准则成为制约政府以及专业法官恣意的砝码 ,保障了人民能够成为真正的审判者。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对陪审制度评价道“实行陪审制就可把人民本身,或至少把一部分公民提到法官的地位 ,这实际上就是把陪审制度 ,把领导社会的权力置于人民或一部分公民之手。”国家存在的惟一理由就是人类生存需要以正义作为维系的手段,因此国家的目的从一个方面来说就是追求正义,而司法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能够确保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普通公民对一个国家还有没有信心的检测标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能否稳定的寒暑表。因此司法的权威现对于其他部门而言,具有固定的特出性,正是基于此,必须保其公正性。一旦出现腐败,后果不堪设想。培根曾指出“一次不公的司法判断比多次不公的其他举动为或尤烈。因为,这些不公的举行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攻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作为社会公众代表的陪审员参与诉讼,使得职业发福安的一切行为都受到约束和监督,违法乱纪、枉法裁判等等“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陪审的真正生命生意在于,它将社会监督引入法庭审理中,陪审员直接参加审判,在诸多维护司法公正的途径中,甚或更为重要性的却是一种对审判活动的制约与监督,从而有效防止的民间生活经验,较之与社会环境有隔膜的法官更容易了解被告的心理及其所处的状况,从而可以是司法更贴近社会生活,反映民意。

(二)实现司法监督,保障司法廉洁

由于陪审员的社会性、临时性、个案性和非职业性,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作用,排除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司法审判中的长官意志和政治干扰。因为陪审员负责审理,法官负责法律的适用,这就形成一种内在的民主监督机制,从而有效防止法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为。正如凯尔文所指出的,要影响甚至收买12个,必影响甚至收买1个人要困难得多。因此陪审有利于司法的廉洁公正。

(三)促进司法公开,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普通公民参与审判,不但耳闻木对了司法机关的运作过程,而且直接行使着司法权力,提高了司法决策的透明度,增进了社会对司法机关的了解。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审判公开原则,从而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增进了社会对司法机关的信任程度,,强了审判机关的公信力。雅典与罗马的陪审员达400人甚至1000人,而现代的陪审团人数虽然只有12个人,但他们要经过严格的遴选程序,也涉及到成百上千人的参与。遴选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法制教育的过程,再加上审判过程,使得普通公民常常受到法律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语言的影响,这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渠道,无形中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扩大了司法审判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 我国陪审制度的发展与反思

纵观我国陪审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陪审制度就是民众参与国家事务的一种形式,它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曾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陪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所起的作用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程度,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1.政治色彩浓厚

我国的陪审制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市民与国家充分分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从饱受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土壤中走出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但由于长期实行集中型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没有独立的市民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在此大背景,陪审制的价值理念就注定了先天性的政治色彩。有很多学者论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一种良好形式。这项制度的存在与发展,是基于团结群众,维护革命政权的政治需要,也是当时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2.陪而不审

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整个社会仍然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社会,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相对流动,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市场经济不发达,使人们摆脱不了血缘和地缘的人情关系网络的影响。由于民众历来“重人情,轻法治”,故一旦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就摆脱不了人情的影响。一则是狭小的社会空间和复杂的关系网络能为被审者容易找到各种关系前来说情;二则是陪审员担心自己“得罪人”,日后不好在这个熟人社会继续生存和发展,故从实践中来看,多数陪审员只是静坐,始终不说一句话,庭审完全由审判长进行。

3.陪审职能泛化

司法作为一个职业性很强的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故要求法官要有丰富的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诉讼过程中也一样,民众不可能像法官那样懂法,因此民众作为旁观者在案件审理中不一定是被蒙蔽而认识错误,而常常是观念的非职业性带来对法律事务的陌生,使得他们无法对案件作出法律上正确的判断。因此,如果司法人员的意志被不懂法律、非法律专业人员的意志所左右,非因案件本身以及法律原因而造成的错案就几乎不可避免。我国陪审职能并不像英美法系的陪审团那样只负责审理事实问,法官负责审理法律问题,两者在原则上互不干涉,这样在制度层面避免了陪审团因不懂法律而影响法官断案。我国的陪审员职能过于泛化,陪审

员不仅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参加法庭审理的全过程,而且在庭审后的诉讼中,也与合议庭中职业法官具有相同的职权,既可对案件中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发表意见,也可以对案件的判决结果发表个人意见,这势必从制度上造成了对案件审判质量的影响。无论陪审制度如何变化,都应建立在保护公民权利。公正执法的基础上。

第三篇:美国陪审团制度

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功能及其对我国审判制度

改革的启迪

来源:作者:

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功能及其对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的启迪

饶世权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610031)

TEL:(028)87601311 E-mail:rsq858@163.com

通讯地址: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南园21317#

作者简介:饶世权(1969~),男,四川仁寿人,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摘要]陪审团制度在美受到尊重,是因为陪审团具有保障公民自由的政治功能、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司法功能、促进立法的造法功能、推进法制教育的教育功能。这对我国进行审判制度改革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陪审团;公民自由;司法公信力;造法;法制教育;

美国陪审团制度从英国传入,至今在美国仍受到尊重,其原因除了陪审团制度具备浓厚的社会、文化和法律基础外,更主要的是陪审团制度的价值意蕴即陪审团(本文仅指小陪审团)制度本身的功能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审判制度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一、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功能

(一)陪审团制度保障公民自由的政治功能

陪审团被美国看成是捍卫自由的堡垒,陪审团制度通过二种方式捍卫公民自由:

一方面陪审团制度通过人民分享司法审判权,以权力制约权力,保障公民自由。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因现代国家由于地域辽阔、人囗众多、政治与经济相分离等原因,现代民主都是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即人民不直接地、经常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而是选举自己的代表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这意味着政治权力的主体与政治权力的行使主体之间存在某种分离。这种分离可能失控——政治权力不是按照权力所有者的整体意志,而是凭着权力行使者的意志和情绪而运行,以至出现政治异化——政治权力在运行中发生异变,权力的行使不利于权力所有者或者偏袒部分所有者[1].国家正是权力的行使者,为防止政治权力失控,需要建立各项制度或机制,以制约权力行使者,有效地保障

人民的自由权。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就是在权力行使者——国家内部,将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三权相互制约。这是权力行使者对权力行使者的制约。这种制约制度要发挥防止政治异化的作用是以各权力行使者都能恪尽职守为前提条件,这显然只是一种理想。在三权中,司法权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能够确保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普通公民对一个国家还有没有信心的检测标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能否稳定的寒暑表。因此司法的权威相对于其他政府部门而言,具有其固有的特殊性,正是基于此,必须确保其公正性[2].一旦出现权力失控,后果不堪没想。培根指出:“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断比多次不公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3].因此,人民不能更多地直接参与立法、行政权的行使,但人民直接参与司法权的行使就具有特别的意义。陪审团制度就是作为社会公众代表的陪审员参与诉讼活动,是权力的所有者与职业法官分享了司法权,人民或一部分人民直接参与了权力的行使,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评价说:“实行陪审制度就可把人民本身,或至少把一部分公民提到法官的地位,这实际上就是把陪审制度,把领导社会的权力置于人民或一部分公民之手。”[4]权力所有者直接行使权力,权力所有者与权力行使者实现了统一,相对其他权力行使者来说,他们是最不容易滥用权力和腐败的。他们分享司法权,从而使司法权内部实现了一部分司法权对另一部分即职业法官的权力制约,是权力制约权力。从而有效防止司法的独断与专横,保障公民的自由、民主。

另一方面美国认为陪审团保障公民自由不仅通过权力制约权力来实现,而且陪审团审理是公民的权利,通过权利制约权力来实现。陪审团制度传入美国后,进一步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每个人都有权由“和自己同类的人”来审讯、“人民代表参加审判”等思想的影响,使得陪审团制度有了更新的意义,陪审团制度不仅仅是对抗王权和势力集团的武器,而且成为民主的形式之一,它作为民间法律组织与另一民间法律组织——律师职业团体是民主审判的两根柱石,是产生权利、公正及合理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前提[5].因此,1776年的《独立宣言》对英王进行的一系列控诉中,就指责英王在许多案件里剥夺殖民地人了使之不能享受陪审团办法的利益[6].陪审团制度作为美国独立战争要争取的重要权利之一,作为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而被写入美国1787年宪法,陪审团制度成为宪法上的权利(1975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陪审团不是宪法上的权利)。因此,公民可以沿引宪法上的权利要求陪审团审理,排除职业法官的独断,从而以权利制约职业法官的权力,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民主。而英国则没有明确将陪审团审判作为权利赋予公民,相反,1933年法律明确规定的适用陪审团的案件外,其他的案件是否使用陪审团属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所以英国法官法官德夫林勋爵称赞说:“由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实现公正的手段,……,它还是象征自由永存的明灯。”[7]潘恩赞扬说:“在这里居于至高地位的陪审委员团就是一个共和国,一个从人民当中选举出来的法官团体”,陪审制度是人权的伟大的而又几乎是唯一留存的堡垒[8].陪审团制度真正使人民成了最终的审判者,也只有人民成为自己的审判者,才能确保人民的民主、自由。

(二)陪审团审判提升审判公信力的司法功能

美国学者认为,陪审团审判的消极作用就是可能是某种隐蔽的社会偏见者的容纳者,所以,在一个特定的案件中也可能给判决带来偏见。但瑕不掩瑜,就社会正义来说,陪审团本身可被看作是一个重要平衡器,就是说,陪审团的人民性使陪审团能够通过证人证据,并通过自己的潜意识,有时是有意识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从警察或社会大众所要求的角度来作出解释[9].1、组成成员的人民性

陪审团在古英语中的解释至少是一组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自己的同辈,所以17、18世纪和19世纪时英国人受同一阶级的人们的审判,如一个有世袭爵位的人被指控犯罪,他有权由从上院选出来的人组成的陪审团进行审判,否则,就不由陪审团审判。但美国被认为是没有阶级的社会,没有世袭爵位,不具备属于陪审团成员的专有资格。因此,如果说英国那时陪审团还有阶级性,那么自美国独立时,美国陪审团就具有了超越阶级的人民性。现代美国法规定陪审员应是21岁至70岁的美国公民;陪审员应是每年纳税250美元以上的有财者;还要求能阅读和书写英语;还有一些不得担任陪审员的人。早期妇女不能担任陪审员,但现在妇女也可以担任陪审员,美国现有学者主张陪审员的挑选应不受贫富、经济地位、国籍等状况的影响[10],从而在法律上确定了陪审团的人民性。

同时为确保陪审团的人民性,建立了陪审员召集制度。美对陪审员的选任由法官召集,具体由陪审团选审官或法院办事员负责,一般在受理案件法院的辖区内选任,最初是从电话号码簿上挑选陪审员,这一做法被一些指责是以不公正的方式选定陪审团名单,它排除了那些装不起电话的人。近年来通常联合使用选民名单、电话号码簿名单、汽车登记名单以及其他程序进行挑选。目的是使陪审团能够超越种族、经济方面的偏见,使审判公正,同时也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到司法民主中。

2、组成人数的人民性

3、裁判的人民性

美国的陪审团负责事实审,判决实行多数同意制度,即12名陪审员的多数意见作为陪审团的裁决,相对于法官的裁决,更有人民性,这是因为是陪审团裁决是人数众多人的裁决,陪审员通过对证人证供之可信性和可靠性而行得的综合判断而取得一致意见,比法官一己的判断更为稳当;其次是因为陪审团裁决是来自普通民众的裁决,美国认为某种程度上法官必然与杂乱无章的社会脱节,常误认一切的人都像他们一样的合逻辑,而陪审员来自普通民众,他们常常比较明了普通人的昏乱和谬误。所以,陪审团进行事实审,法官进行法律审,法官和陪审团相互影响、交流,很可能比法官单独工作更能取得健全的结果[11].从而使司法更贴近社会生活,反映民意。

为了保证陪审团裁决的人民性,一是建立了陪审团审查制度,以尽可能地排除那些对特定案件抱有明显的或可察觉的偏见的人,美国采取询问主义,即就是从候选陪审员宣誓就职开始,法庭将询问他们的姓名、职业、是否与案件的利害关系,是否对案件具有可能影响判断的特殊知识,是否对诉讼的一方当事人有偏见,是否认识证人以及其他任何不能担任陪审

员的原因。二是法官对陪审团裁判时不加干预,只是告诉陪审员如何投票,如何选出陪审长主持评议,看待证人、分析证据的方法,而不对证据发表意见,宣布他们应当运用的法规。即使有的州如加利福尼亚宪法允许法官对证据发表意见,但他们从不这么做。美国体制非常中立,法官的任务是严格限于行使公断人或仲裁人的责任,他们只是告诉陪审团基本原则,并鼓励他们自己决定运用这些原则[12].三是对陪审团裁判的低效,美国则认为陪审团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平衡器,因此使用陪审团即使费时费财,也是实现社会正义所必须付出的成本。相对于时间和金钱而言,社会正义更重要。

正是因为陪审团审判的人民性,相对于合议庭制度,即完全由专业法官组成法庭进行审判,其组成成员的身份不是普通民众,也是社会的管理者,是与普通民众相对的人,这种身份的不认同使得人们对他们的审判心存介蒂。而陪审团由普通民众组成,与被审判者、社会公众身份认同,是自己人的审判,而且人数众多。因此,陪审团审判相对于完全的专业法官审判在民众中有更强的公信力,可以促进公众对司法程序的信心[13].陪审团制度使人民成为真正的审判者,也只有人民的审判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

(三)陪审团促进立法的造法功能

英的陪审团制度和法国等国的陪审制度作为司法制度,只有司法功能,但在美国,陪审团制度除司法功能外,还有造法功能。美二国都承认陪审团容易被当事人的辞藻所打动,有时做出不顾法律的裁判。对此,英国法官有时以陪审团的裁判不合法为由,否定了陪审团的裁决,而进行重新审理。而美国认为陪审团明知故犯的少,微妙而不自觉的漠视的情形则比较多,尽管美国有的州法规定,法官在陪审团没有足够证据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可以作出不顾陪审团决定的判决,但法官一般并不这样做,而是承认陪审团的裁判,并努力为这种裁判寻求合理的解释,如在一些案件中,陪审团不顾本来应该阻止原告取得救济的被害人的助成过失,只是在损害赔偿金额上考虑原告过失,从而发展了所谓比较损失原则。这一原则后来为法院采用。美国学者对此解释是,既然陪审团作出不顾法律的裁判,该查究的是法律是否需要修改,该怀疑的是法律是否公正。陪审团有时就是正规法律的批评的和间接的法律改革者[14].这种思想在辛格审判中已经凸现,殖民地陪审团不顾法律作出了约翰。彼得。辛格无罪的判决,就在此时产生了有关后来宪法第一条修正案的想法,主要是陪审团希望这成为他们的法律。所以陪审团确实有遵守法律或超越法律的惊人力量[15].陪审团制度实现了人民是最终的审判者,不仅是案件的审判者,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审判者。

(四)陪审团制度推进法制教育的教育功能

法制教育的形式很多,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法制教育模式,一种是课程化教育模式,就是将法制教育作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这种模式重在理论系统教育,但与社会生活现实有一定距离。另一种模式是生活教育模式,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实践,进行法制教育。这种教育比课程化教育更生动,更具体,更深刻,而且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陪审团制度正是一种生活教育。

陪审团人数虽然只有12人,但他们是从上千人中遴选出来的,这个遴选过程本身就是

法制教育的过程;在审判过程中,普通公民常常受到法律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而且普通公民参与审理和裁判,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关系、法律思维。因此,陪审团审判不大会将法律变为与生活脱节的神秘而抽象的东西[16],而是把法律变为现实生活。所以陪审团审理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渠道,无形中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扩大了司法审判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17].而且相对于课程化法制教育来说,参加这种司法活动(陪审团审判)对于培养人们的守法习惯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其他任何活动。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曾把它说成是“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18].二、对我国司法审判方式改革的启迪

研究美国陪审团制度,对我国当前的司法审判制度改革有重要启迪:

一是谁是最终的审判者?美国坚持认为人民才是最终的审判者,这样的价值理念使得陪审团制度在美国长盛不衰,陪审团不仅审判案件,而且一定程度造法。我们司法审判制度改革也应当树立人民是最终的审判者的价值理念,即司法是否公正最终是由人民来评价,即使司法实现了法律公正,但如果社会公信力缺失,也不可能实现司法的社会公正。而司法的社会公正正是由人民来评判,因此,应当建立制度吸收人民参与审判,我们不能怀疑人民的能力,他们也许不懂法,但他们反映的正是普通民众对事物的看法或认知,而职业法官懂法,他们比普通民众认知能力更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比普通民众更深刻,如果用职业法官的标准来要求普通民众,就如哲学家要求所有的人都是哲学家一样。因此,我们不能以普通民众不懂法来阻止普通民众参与司法审判。

二是强化功能与制度的互动。美国陪审团的功能是通过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而且美国陪审团的功能是在长期历史演变中逐渐产生的,一旦产生了某种功能,美国就设计相应的制度或者完善与功能伴生的制度来保障功能的实现。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审判制度改革也应当注意功能与制度的和谐,而且我国司法审判制度改革不是自然演进型,而是人为推进型,因此,应当事先明确我国司法审判制度应当到达什么样的功能,因功能而设计制度,以制度保障功能。

三是应当强化审判制度对公民民主、自由的保护,提升司法公信力等功能。美国陪审团制度具有公民民主、自由的保护,提升司法公信力等功能。反思我国司法审判,公信力缺失,甚至严重危及公民的民主与自由,有的判决出现合法不合理的状况。因此我们在改革司法审判制度时,必须注重提升司法审判的公信力,为此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参与性,不能认为审判公正了就有公信力了,因为审判是否公正人民才是最终的裁决者。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1年P173~174;

[2] [17]尚代贵:“论陪审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求索》2002(6);

[3] 王利明:“法治社会需要司法公正”,《人民司法》,1998(2);

[4]<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P314;

[5]龚瑞祥:《西方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P139;

[7] [18]〈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未来》,法律出版社2000年,P41、;

[8]〈美〉菲。方纳:《潘恩全集》,纽约1954年英文版第2卷,P79~80;

[9] [10] [15] 美国加州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美国法律体系(宪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年P203、203、207;

[6] [11] [13] [14] [16]〈美〉哈罗德。伯曼:《美国法律讲话》,三联书店1988年,P8、40、40、42、42;

[12]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英国刑事诉讼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P64.

第四篇:失控陪审团观后感

《失控的陪审团》

《失控的陪审团》是美国法律制度一部简明的教科书,它讲述了陪审团制度打到产生和对于美国的效果。下面,我仅就这部电影,就美国的法律体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电影过程不赘述。

一、陪审员的选择和产生

1.陪审员的要有一定的资格条件,这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通例。美国的联邦法院和各州法院的规定并不相同,但一般都是从陪审员的国籍,年龄,住所,交流能力,有没有重罪前科和职业的性质等几个方面进行限定,比如审判是未满18周岁,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晓英语,听力有缺陷或者有犯罪前科等,都没有资格当陪审员。另外像律师,法官,医生,牙科医生,消防队员,教师和政府官员也不能充当陪审员。作出如此的规定,原因其一是不能充许少数专业人员的垄断,而由一部分公民以普通人的情感、常识和判断力参与司法活动;其二是因为,陪审员的一旦设定往往是强制性的,所以对于一定社会职业人员,例如消防队员等特殊职业的群体,当他们担负的社会责任比参与审判更加重大时,也会把他们同时排除在外。

2.对于陪审员的选任也有严格的规则限制。美国的刑事诉讼规则中规定,陪审员一般从选民登记名单或者驾驶执照持有者名单中挑选产生,也有的从电话簿或报税单上挑选。挑选的原始名单一般包括80%的地区人口,有时甚至达到了90%。通常由书记员采取随即抽签的形式挑选。初选出来的陪审员名单一般为20人,重大案件可达40-50人;初选者将会得到法院的发函通知或传票,并被要求提供其基本情况;拒绝陪审义务者将会受到惩罚。

3.陪审团的审判规则。美国的刑事程序的基础是美国宪法,陪审制度上升为一项宪法的原则,则把陪审团制度上升为一个宪法原则,美国宪法中对它的规定可谓不厌其烦:第五修正案规定,“无论何人,除非根据大陪审团的报告或起诉书,不受死罪或其他重罪的审判……”;第六修正案:“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有权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州和地区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的审判……”;第七修正案:“在习惯法的诉讼中,其争执价额超过二十美元,由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应受到保护。由陪审团裁决的事实,合众国的任何法院除非按照习惯法规则,不得重新审查。”《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第6章第38条: “要求陪审团审判的权力”,共包括权利保障,要求,争点的确定,放弃,海事和海上请求5款内容。

第47条:“选定陪审成员”,包括对陪审团人员的询问,强制回避,免除3款内容。第48条:陪审团成员人数――参与裁决。第51条:对陪审团的指示:异议。

二、陪审团制度的定义

陪审制度就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机关吸收一定数量的普通公民参加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审判的一种制度,一般采取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两种形式。大陪审团一般只运用于刑事案件,通常由23名陪审员组成(美国联邦诉讼规则规定,可以低于12人,但不能低于6人),职责主要是在庭审前,确定被告是否由犯罪嫌疑和是否提起公诉。所以大陪审团应当对检察官提出的被告人的罪证是否成立进行审查,而且这种审查是在被告人和其他律师不出席的情况下作出的。审查后,按照多数表决的原则裁定检察官控告的证据是否成立或不足,从而决定案件是否起诉。小陪审团一般由若干陪审员组成,为6-7人,职责是听取庭审,查看证据,然后进行评议,就案件的事实部分进行裁决10。

三、美国采纳陪审团制度的原因.历史根基以及美国殖民者在反抗英国的革命中赋予陪审团审判的重要意义。2.人民的意志的体现(法意识)。

3.陪审团制度是对政丨府权力的有效制约,防止政丨府在法律制度中滥用权力。4.陪审团可以反映社会的人口特征和价值观念(陪审员的代表性)。

5.美国人信任陪审团制度还因为所有人在这一制度中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将同样接受陪审团的评判。

四、陪审团的利与弊

利处: 1.陪审团制度推进法制教育的教育功能

陪审团人数虽然只有12人,但他们是从上千人中遴选出来的,这个遴选过程本身就是法制教育的过程;在审判过程中,普通公民常常受到法律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而且普通公民参与审理和裁判,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关系、法律思维。因此,陪审团审判不大会将法律变为与生活脱节的神秘而抽象的东西。而是把法律变为现实生活。所以陪审团审理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渠道,无形中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扩大了司法审判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而且相对于课程化法制教育来说,参加这种司法活动(陪审团审判)对于培养人们的守法习惯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其他任何活动。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曾把它说成是“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

2.在美国陪审团有促法立法的功能

在美国,陪审团制度除司法功能外,还有造法功能。美二国都承认陪审团容易被当事人的辞藻所打动,有时做出不顾法律的裁判。陪审团明知故犯的少,微妙而不自觉的漠视的情形则比较多,尽管美国有的州法规定,法官在陪审团没有足够证据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可以作出不顾陪审团决定的判决,但法官一般并不这样做,而是承认陪审团的裁判,并努力为这种裁判寻求合理的解释,如在一些案件中,陪审团不顾本来应该阻止原告取得救济的被害人的助成过失,只是在损害赔偿金额上考虑原告过失,从而发展了所谓比较损失原则。这一原则后来为法院采用。陪审团有时就是正规法律的批评的和间接的法律改革者。陪审团制度实现了人民是最终的审判者,不仅是案件的审判者,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审判者。

弊处:

1、费钱。虽然每个陪审团成员一天的补贴只有16美元,但是一场审判往往旷日持久,有时候甚至长达几个月,再加上前期挑选陪审团、组织陪审团工作以及每天的伙食和其他开支,积少成多也不是一笔小开支。

2、缺乏专业性。按照法律规定,陪审团成员应当是非法律专业。陪审团成员挑选的随机性和背景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理性的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作出判断,而往往只是感性的按照个人直觉做出结论。就像影片最后陪审团讨论的时候,支持辩方的那名成员说的,我们所要关注的应当是枪支公司有没有违反自己的法律义务,而不是简单的按照杀人偿命的逻辑直接将矛头指向枪支公司。

3、并非绝对公正。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问题和秘密。正像辩方顾问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把柄,只要抓住了就能左右他们的决定。换句话说,只要找对路,就一定能够收买陪审团。也正因为如此,陪审团有时也会失控,会作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判决,比如说90年代的那场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正像Nicholas最后说的,他并没有主导陪审团的讨论,他所做的只是防止陪审团被人控制,让每位成员都能按照自己的良心去投票。

第五篇:美国陪审团制度

美国实行的是陪审制度,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可能被选入陪审团。法官只能帮助陪审团理解法律,无权干涉案件结果。陪审团成员都是随机挑选的。到了法庭还不知道会被选入哪个案例。200多各个来自不同族裔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候选人等待入选。行贿受贿的可能几乎到了零。

美国法律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念是陪审团制度,也是属於普通法传统,在美国宪法的第六条修订案里列明人民涉及刑事案时有权要求一个陪审团的审讯凡入籍成为美国公民的人,有义务免费担当陪审员一职。移民美国的人,对此要有一定认识。陪审团在西方社会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希腊的城邦时期,陪审团制度经已确立和流行。在阿里斯多德的名著《希腊宪法》中所述及的陪审团,与现在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十分相似,这实在使现代人十分惊奇。当时希腊还没有审讯律师,人民是自我代表的,陪审员也是普通市民,可以说是真正的人民法庭。案的陪审团由二百至三百个陪审员组成;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审判团,五百零一个陪审员所组成,结果多数陪审员判他有罪。开审前每个陪审员都分得两个小金属牌,一个铸著「有罪」,另一个「无罪」。当控辩双方提出证据后,陪审员就作出自己的判断,把其中一个金属牌放进一个罐里,决定被告人是否被定罪。

今日美国的陪审团定为十二人,这是英国在一一六六年英皇亨利二世时所开始,而在一三六七年正式确立的。陪审员都是普通市民,他们要宣誓以公平客观的态度来听审,由法官主持和作有关法律上的指导,然后集体作出裁决。

事案的陪审制度大致相同,但判决的标准则有所分别。

政府和大部分州的制度,一件案件的十二名陪审员一定要达成全体一致的决定(unanimousdecision),方能裁决。(俄勒岗州的刑事案,十对二即可裁决。

案的陪审员则只要达成大多数的共识,就可以判案。美国各州的民事陪审法律都有不同,例如加州是九对三,俄勒岗州是十对二定案,佛州是十对二。

刑事和民事陪审制度的另一分别,是民事案的陪审员往往要对案中个别的问题分别作出裁决,英文叫做「特别的裁决」(Specialverdict)

告向原告赔偿,在另一事项上可能判决部分赔偿或毋须赔偿。

无论在刑事案和民事案中,如果陪审员 持不下,无法达成共识又怎样呢?这种情况远在希腊城邦时代已有出现。当时的制度是如果认为被告有罪和无罪的陪审员各占一半,被告人就会被释放。今日陪审员不能达成共识的话,就出现了“Hungjury”即「悬而未决的陪审团」。在刑事案件中,只要陪审员中有一个认为被告无罪,就会造成“Hungjury”;而在民事案中,按不同州的法律,得大多数的共识,也会出现“Hungjury”;当法官宣布案件是

审讯无效,要重订日期,重选新陪审员来审讯。

刑事案必须共识

当时一件最后点算金属牌来刑事案和民陪审员不能取“Hungjury”时即宣布这)民事就是由 在刑事案方面,按联邦,例如案中某一事项判被

为甚堋刑事案的要求要高得多,而在刑事案中陪审员必须达成一致共识才能定罪呢?这种一致共识背后的法律精神,是基於刑事案的被告如被定罪,涉及的惩罚是刑事的,换言之定罪后会坐牢,失去人身自由,重大的案件会涉及死刑,是生命攸关的事。可以说,被告的命运是掌握在陪审团手中的,所以一定要陪审团达成一致共识,对被告的罪行毫无疑问,定罪才算公允。这与刑事案中采用「毫无合理的疑点」的审判标准,原则上是一样的。

陪审团制度的原则是很理想的,可是也出现了很多引人争议的问题。八五零年后的欧洲,随著纳粹、法西斯和共产主义的出现,大部分国家经已取消了陪审团制度。一九四三年第二次大战时日本也取消了这种制度。在於英国和美国,而百分之九十的陪审团审讯案件,都在美国。

(一)陪审团制度保障公民自由的政治功能

陪审团被美国看成是捍卫自由的堡垒,陪审团制度通过二种方式捍卫公民自由:一方面陪审团制度通过人民分享司法审判权,以权力制约权力,保障公民自由。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因现代国家由于地域辽阔、人囗众多、政治与经济相分离等原因,现代民主都是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人民不直接地、经常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而是选举自己的代表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这意味着政治权力的主体与政治权力的行使主体之间存在某种分离。这种分离可能失控——政治权力不是按照权力所有者的整体意志,权力行使者的意志和情绪而运行,以至出现政治异化异变,权力的行使不利于权力所有者或者偏袒部分所有者行使者,为防止政治权力失控,需要建立各项制度或机制,以制约权力行使者,有效地保障人民的自由权。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在权力行使者——国家内部,将权力分为立法、行政、这是权力行使者对权力行使者的制约。这种制约制度要发挥防止政治异化的作用是以各权力行使者都能恪尽职守为前提条件,这显然只是一种理想。在三权中,司法权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能够确保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公民对一个国家还有没有信心的检测标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能否稳定的寒暑表。因此司法的权威相对于其他政府部门而言,具有其固有的特殊性,此,必须确保其公正性[2]。一旦出现权力失控,后果不堪没想。培根指出: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断比多次不公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3]参与立法、行政权的行使,但人民直接参与司法权的行使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审团制度就是作为社会公众代表的陪审员参与诉讼活动,法官分享了司法权,人民或一部分人民直接参与了权力的行使,想家托克维尔评价说:“实行陪审制度就可把人民本身,或至少把一部分公民提到法官的地位,这实际上就是把陪审制度,把领导社会的权力置于人民或一部分公民之手。”[4]权力所有者直接行使权力,权力所有者与权力行使者实现了统一,相对其他权力行使者来说,他们是最不容易滥用权力和腐败的。从而使司法权内部实现了一部分司法权对另一部分即职业法官的权力制约,力制约权力。从而有效防止司法的独断与专横,保障公民的自由、民主。即而是凭着[1]。国家正是权力的”,就是三权相互制约。也是普通正是基于“一这些不公的举动不陪法国著名政治思他们分享司法权,是权

现在的陪审团制度主要存——政治权力在运行中发生“以权力制约权力司法三权,因为。因此,人民不能更多地直接是权力的所有者与职业

另一方面美国认为陪审团保障公民自由不仅通过权力制约权力来实现,而且陪审团审理是公民的权利,通过权利制约权力来实现。陪审团制度传入美国后,进一步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每个人都有权由“和自己同类的人”来审讯、“人民代表参加审判”等思想的影响,使得陪审团制度有了更新的意义,陪审团制度不仅仅是对抗王权和势力集团的武器,而且成为民主的形式之一,它作为民间法律组织与另一民间法律组织——律师职业团体是民主审判的两根柱石,是产生权利、公正及合理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前提[5]。因此,1776年的《独立宣言》对英王进行的一系列控诉中,就指责英王在许多案件里剥夺殖民地人了使之不能享受陪审团办法的利益[6]。陪审团制度作为美国独立战争要争取的重要权利之一,作为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而被写入美国权利(1975沿引宪法上的权利要求陪审团审理,法官的权力,赋予公民,相反,否使用陪审团属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所以英国法官法官德夫林勋爵称赞说:段,......,它还是象征自由永存的明灯。至高地位的陪审委员团就是一个共和国,陪审制度是人权的伟大的而又几乎是唯一留存的堡垒民成了最终的审判者,由。

(二)陪审团审判提升审判公信力的司法功能美国学者认为,者,所以,在一个特定的案件中也可能给判决带来偏见。但瑕不掩瑜,就社会正义来说,陪审团本身可被看作是一个重要平衡器,审团能够通过证人证据,从警察或社会大众所要求的角度来作出解释

1、组成成员的人民性陪审团在古英语中的解释至少是一组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自己的同辈,所以17、18世纪和人被指控犯罪,由陪审团审判。审团成员的专有资格。立时,美国陪审团就具有了超越阶级的人民性。现代美国法规定陪审员应是岁至70岁的美国公民;陪审员应是每年纳税阅读和书写英语;现在妇女也可以担任陪审员,地位、国籍等状况的影响同时为确保陪审团的人民性,召集,具体由陪审团选审官或法院办事员负责,任,最初是从电话号码簿上挑选陪审员,选定陪审团名单,1933也只有人民成为自己的审判者,陪审团审判的消极作用就是可能是某种隐蔽的社会偏见者的容纳

世纪时英国人受同一阶级的人们的审判,他有权由从上院选出来的人组成的陪审团进行审判,但美国被认为是没有阶级的社会,因此,还有一些不得担任陪审员的人。它排除了那些装不起电话的人。1787年宪法,陪审团制度成为宪法上的排除职业法官的独断,而英国则没有明确将陪审团审判作为权利

“由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实现公正的手

”[7]一个从人民当中选举出来的法官团体 就是说,有时是有意识的观察世界的方式,[9]。没有世袭爵位,如果说英国那时陪审团还有阶级性,250美元以上的有财者;还要求能早期妇女不能担任陪审员,美国现有学者主张陪审员的挑选应不受贫富、[10],从而在法律上确定了陪审团的人民性。建立了陪审员召集制度。一般在受理案件法院的辖区内选这一做法被一些指责是以不公正的方式近年来通常联合使用选民名单、从而以权利制约职业潘恩赞扬说:“在这里居于[8]。陪审团制度真正使人才能确保人民的民主、陪审团的人民性使陪如一个有世袭爵位的否则,不具备属于陪那么自美国独 美对陪审员的选任由法官”,自就不21但经济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陪审团不是宪法上的权利)。因此,公民可以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民主。年法律明确规定的适用陪审团的案件外,其他的案件是并通过自己的潜意识,19

电话号码簿名单、汽车登记名单以及其他程序进行挑选。目的是使陪审团能够超越种族、经济方面的偏见,使审判公正,同时也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到司法民主中。

2、组成人数的人民性

从数量上说,人民总是代表多数,也只有多数才能代表人民。而合议庭一般人数较少,如我国民事诉讼中合议庭一般由三人组成,刑事诉讼中一般由三人、五人或七人组成,司法实践中多是三人,而美国陪审团一般由12组成,是我国合议庭组成的二倍甚至四倍。陪审团人数的众多性使其不易腐败,正如凯文所言,要影响甚至收买12个人,比影响甚至收买1个人要困难得多。人数的人民性是裁判人民性的根本保障。

3、裁判的人民性美国的陪审团负责事实审,判决实行多数同意制度,即作为陪审团的裁决,人数众多人的裁决,而取得一致意见,通民众的裁决,切的人都像他们一样的合逻辑,人的昏乱和谬误。所以,陪审团进行事实审,法官进行法律审,法官和陪审团相互影响、交流,很可能比法官单独工作更能取得健全的结果贴近社会生活,反映民意。为了保证陪审团裁决的人民性,些对特定案件抱有明显的或可察觉的偏见的人,选陪审员宣誓就职开始,是否对案件具有可能影响判断的特殊知识,否认识证人以及其他任何不能担任陪审员的原因。干预,只是告诉陪审员如何投票,如何选出陪审长主持评议,看待证人、分析证据的方法,福尼亚宪法允许法官对证据发表意见,但他们从不这么做。美国体制非常中立,法官的任务是严格限于行使公断人或仲裁人的责任,则,并鼓励他们自己决定运用这些原则认为陪审团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平衡器,实现社会正义所必须付出的成本。相对于时间和金钱而言,社会正义更重要。正是因为陪审团审判的人民性,进行审判,相对的人,民众组成,与被审判者、社会公众身份认同,是自己人的审判,而且人数众多。因此,陪审团审判相对于完全的专业法官审判在民众中有更强的公信力,进公众对司法程序的信心民的审判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

(三)陪审团促进立法的造法功能英的陪审团制度和法国等国的陪审制度作为司法制度,陪审团制度除司法功能外,相对于法官的裁决,陪审员通过对证人证供之可信性和可靠性而行得的综合判断比法官一己的判断更为稳当;美国认为某种程度上法官必然与杂乱无章的社会脱节,而陪审员来自普通民众,一是建立了陪审团审查制度,法庭将询问他们的姓名、宣布他们应当运用的法规。相对于合议庭制度,[13]。陪审团制度使人民成为真正的审判者,也只有人 还有造法功能。更有人民性,其次是因为陪审团裁决是来自普美国采取询问主义,职业、是否对诉讼的一方当事人有偏见,二是法官对陪审团裁判时不加[12]。三是对陪审团裁判的低效,美国则因此使用陪审团即使费时费财,也是社会的管理者,美二国都承认陪审团容易被当事人的名陪审员的多数意见常误认一他们常常比较明了普通[11]。从而使司法更以尽可能地排除那即就是从候是即使有的州如加利也是 是与普通民众而陪审团由普通可以促但在美国,12这是因为是陪审团裁决是是否与案件的利害关系,而不对证据发表意见,他们只是告诉陪审团基本原即完全由专业法官组成法庭其组成成员的身份不是普通民众,这种身份的不认同使得人们对他们的审判心存介蒂。

只有司法功能,辞藻所打动,有时做出不顾法律的裁判。对此,英国法官有时以陪审团的裁判不合法为由,否定了陪审团的裁决,而进行重新审理。而美国认为陪审团明知故犯的少,微妙而不自觉的漠视的情形则比较多,尽管美国有的州法规定,法官在陪审团没有足够证据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可以作出不顾陪审团决定的判决,但法官一般并不这样做,而是承认陪审团的裁判,并努力为这种裁判寻求合理的解释,如在一些案件中,陪审团不顾本来应该阻止原告取得救济的被害人的助成过失,只是在损害赔偿金额上考虑原告过失,从而发展了所谓比较损失原则。这一原则后来为法院采用。美国学者对此解释是,既然陪审团作出不顾法律的裁判,该查究的是法律是否需要修改,该怀疑的是法律是否公正。陪审团有时就是正规法律的批评的和间接的法律改革者审团不顾法律作出了约翰第一条修正案的想法,遵守法律或超越法律的惊人力量不仅是案件的审判者,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审判者。

(四)陪审团制度推进法制教育的教育功能法制教育的形式很多,就是将法制教育作为课程,社会生活现实有一定距离。活实践,进行法制教育。这种教育比课程化教育更生动,更具体,更深刻,而且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陪审团人数虽然只有身就是法制教育的过程;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系、法律思维。因此,东西[16],而是把法律变为现实生活。所以陪审团审理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渠道,无形中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社会效果[17]。而且相对于课程化法制教育来说,参加这种司法活动(陪审团审判)对于培养人们的守法习惯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其他任何活动。学家曾把它说成是“

[14]。这种思想在辛格审判中已经凸现,殖民地陪.彼得.辛格无罪的判决,就在此时产生了有关后来宪法主要是陪审团希望这成为他们的法律。所以陪审团确实有[15]。陪审团制度实现了人民是最终的审判者,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法制教育模式,一种是课程化教育模式,纳入教学计划中,这种模式重在理论系统教育,但与另一种模式是生活教育模式,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陪审团制度正是一种生活教育。人,但他们是从上千人中遴选出来的,这个遴选过程本在审判过程中,普通公民常常受到法律家分析问题的思而且普通公民参与审理和裁判,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关陪审团审判不大会将法律变为与生活脱节的神秘而抽象的扩大了司法审判的政治效果和一位伟大的历史”[18]

12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

下载陪审团(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陪审团(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陪审团制度

    *陪审团制度的产生* 陪审团制度是美国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两百多年前,美国的开国先父在制定宪法时补充了《权利法案》,以保障普通公民的权利不受政府权力的侵犯,有关陪审......

    美国陪审团制度

    美国陪审团制度浅析 姓名:李隽婕 学号:32012090015 班级: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班 一、 陪审团制度的历史 陪审团制度首先起源于英国,为了帮助国王调查犯罪,到了17世纪末成为了反对......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陪审团的制度的思考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思考《失控的陪审团》这部影片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电影《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持枪权争议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拥有雄厚实力的枪械公司受到来自在一场枪击案件中失去丈夫并独自抚养幼子的母亲的控诉,双方已成对峙......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影像中的正义----经典法律电影赏析姓名:学号:学院:化班级:《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课上播放了美国大片《失控的陪审团》,回去后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这部片子令我感动不已的是陪审制......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观《失控的陪审团》有感 学院:教科院班级:1108班学号:071122011 姓名:刘思雯 本学期,在“电影中的法律”这门公选课上,我观看了很多关于法律的电影,有《费城故事》,《杀破狼》,《......

    失控陪审团观后感(共5篇)

    《runaway jury》观后感 作物科学学院090101117陈雪梅 周四的民事诉讼法课堂上,我们观看了电影——《runaway jury》。影片以反面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最具特色的法律审判机制:陪......

    小议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小议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观《12怒汉》有感摘要: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是其具有特色的司法制度。本文从陪审团制度的起源和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其在美国司法中的运作,以及对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