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2:0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第一篇:《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剧情介绍

《失控的陪审团》讲述的是一名证券经纪人在儿子生日那天因枪击事件死在公司,两年后,死者妻子控告枪支制造商维轻公司,索取巨额赔偿。原被告两方都希望能够从陪审员那边增加胜诉的可能性。影片的男主人公尼克靠耍心机被成功挑选进入陪审团,与女友玛丽一起合谋,让尼克来控制陪审团,玛丽向原被告双方要价1000万美金,谁付钱就让陪审团偏向哪边。最后,原告律师鲁尔放弃支付价金,因为他还是相信正义的存在,他想赌一把,而不是让自己良心不安。而另一边,枪支公司陪审团顾问蓝金为赢官司,在价格提升到1500万美金后,还是付了钱。结果尼克却将陪审团引导到支持原告一方,枪支公司败诉了,这是一场人们对待枪械工业的首次胜利。尼克的女友玛丽的妹妹死于一起曾经的校园枪击案,而当时是蓝金接受的这个案子,案子最后败诉,所以这对情侣一起制造了这个骗局就是想让枪支公司和蓝金遭受打击。

人物介绍

原告律师鲁尔

他是一个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律师,他开始是想凭借自身经验挑选陪审团成员,不愿意接受与陪审团顾问的合作的,但是由于枪支诉讼案件败多胜少,还是接受了合作。即使接受合作,他还是一个为人谦逊正直的律师,对于陪审团成员的选择他还是有自己的原则,他的陪审团顾问不经过他的同意就擅自去尼克家中,他也表示很愤怒。他对蓝金背后搞的动作其实心知肚明,同时即便是被玛丽要挟,为了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虽然他很想赢这个官司,他还是没有支付价金,而是谴责了蓝金和玛丽,最后决定搏一把,决定义无反顾地抗争到底。他接受这个案子并不仅仅是为了他个人的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他想给受害者家属一个公道,促进法律的修改,改变枪支公司做生意的方式,减少枪支带来的惨剧,所以这样他才和枪械公司抗争。

枪支公司陪审团顾问蓝金

他为了能够打赢官司他会不惜一切手段,他和他的技术小组成立了高科技指挥中心,他们收集情报,精心挑选陪审团员,窥探他们的隐私(如有婚外情、患有艾滋病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再依据他们的弱点加以威胁,以达到他们所要的判决。为了查明尼克的情况,他派人闯入尼克和玛丽家中寻找,把他家里搞得面目全非甚至放火烧了房子。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他还收买了原告一方的证人,让证人当庭改变了证词,而且还绑架了一个证人,让公证人无法出庭。在宣判前期,他还企图派人控制玛丽,来要挟尼克引导陪

审团支持枪支公司。蓝金的确在分析陪审员方面很厉害,但是他所采取的很多手段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他藐视法律、道德、真相和良知,只是为了利益和胜利而打官司。

情侣:尼克和玛丽

我对他们的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为了让枪械公司败诉,让枪支惨案的受害者们得到应有的赔偿,维护公正和良知,击碎蓝金的阴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可以说庭审结果的出人意料,对枪械工业取得的空前胜利来自于他们的一手促成。而且他们在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与蓝金的博弈和斗智斗勇中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坚持的意志力和智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蓝金以及枪械公司这样强大的对手交战,在遇到了一系列挫折以后都能坚持下来,能制定这样灵活周密的计划和有能说会道的口才,所以在这些品质方面我还是很敬佩他们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们控制陪审团,欺骗陪审团成员,以陪审团要挟原被告双方付款。这些做法我觉得不一定是对的,即使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们的做法是不妥当,甚至与法律和道德相悖的。就像电影中演的那样,如果把尼克的行为告诉法官的话,这场审判很有可能会宣告无效,只是原被告双方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没有向法官说明这一切,所以审判还能够继续进行,但是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尼克和玛丽的做法是不对的。

影片的名字叫做《失控的陪审团》(Runaway Jury)。陪审团本来是应该受到蓝金控制的,但是尼克的进入使蓝金失去了对陪审团的控制,于是陪审团失控了,关于这个失控引出了一系列的故事,这大概就是影片名字的由来。这个电影是一个与法律密切相关的电影,这个电影带给我们的法律方面的思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1、关于陪审团制度的思考;

2、关于律师包括陪审团顾问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的思考。

一、关于陪审团制度的思考

关于陪审员制度,这部电影对筛选陪审团成员,陪审团成员旁听庭审情况,成员们一起讨论案情,以及其中关于陪审团成员的更换和陪审员需要遵循的制度等都进行了一定的刻画。它是我对我对陪审团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每个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要承担市民责任,陪审责任豁免需要正当的理由,尼克所说的电玩比赛就不是一个正当的理由;陪审员的选出需要原被告双方的同意,选择了正式陪审员以后还要有替补陪审员一起旁听庭审;陪审团成员因为酗酒,因为身体原因都可能会离开陪审团,由替补陪审员接替他们的位子;对于有人操纵陪审团的行为可以申请无效审判等。

而且从影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陪审团制度的一些有点和缺点。影片中所展现的陪审员制度的优点主要有两点。(1)陪审团制度能够维护民主。正如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所说,陪审团制度在维护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选举权还要重要。陪审团成员随机抽样,每个符合基本要求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到陪审团制度中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影片中的陪审团

主席赫尔曼格莱梅的参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盲人,他在哈金法官对他以盲人的身份参加存疑的时候,他说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裁决表明,因对方残疾而想剥夺其政治权利者,实为违反宪法,最后得到了原被告双方和法官的同意。实际上在陪审员制度的规定中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只将不满21岁、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排除了充当陪审员的资格。陪审团制度以最广泛最包容的姿态接纳陪审团成员,陪审团成员所包括的人五花八门,人种肤色各异,有业无业不论,知识文化不论,能够较大限度地维护民主,保证公民在司法审判活动中的参与权。(2)陪审团制度有助于公平和正义。陪审员独立于政府之外,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他们的判断,就是一般民众放在法律对陪审团的规定之下都会做出的判断。在影片的最后蓝金问尼克是怎么说服那些陪审团成员的,尼克说他没有说服动摇那些陪审团成员,他只是阻止了蓝金的阴谋,让陪审团员基于自己的良心做出的投票。陪审团所选取的民众是独立的、随机的、多样的,在达成多数同意的审判结果意见的过程中,每个人可以平等地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平民参与中的争论将促使案件的审判结果更加符合民众希望的公正理性。有时候,正义不仅仅靠法律的公正和法官的无私,这个社会还需要一种道德的审判,陪审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符合这种道德审判的要求,它能使审判的结果更加保障民权。

但同时影片也向我们展示了陪审员制度的一些弊病。(1)陪审团会遭到控制。这也是影片所呈现的陪审员制度的最大诟病所在。所有的“法治”都会有“人治”的困惑,司法活动也需要“人”的参与。参与组成公民陪审团的都是普通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只要利用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达到被利益集团操控的结果,就像影片中展现的那样。我觉得这不仅仅是陪审团制度的缺点,也是所有法治难以避免的现象,正义女神是盲目的,但是我们每个参与到司法活动中的“人”不是被蒙住了眼睛的神,难以做到正义女神那样的中立和公正。在这方面,我觉得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完善。陪审员的人数多其实是一个避免被操控的优势,但是在大的利益集团面前,对陪审员的操控能力更强,所以涉及大的利益集团的案子的时候,需要我们对陪审团进行更多的限制和保护。(2)陪审团中公众的参与的积极性不强。电影中国有一个细节,陪审团组成后,有人说,一天才16美元。另外一个人附和道,16美元!他们以为这是1892年啊!而且电影里面有句台词大意就是参加陪审比看牙医还难受。参加陪审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私人的生活,所以在有些人是不愿参加陪审的,即使来了积极性也不高。(3)陪审团制度耗费的成本较大。不仅要向众多陪审员每天付费,而且还要给陪审员提供饭菜。在陪审团成员们第一天去法院的时候,法院工作人员给他们彩蛋叫他们点菜的时候就有说不要吃的太贵的话。在后来将陪审员隔离到很远的地方以后,还要负责陪审员的食宿以及接送他们的费用。由此可见,陪审员制度的运行需要巨大的成本,特别是一个案件需要审判好几

天的情况下。(4)陪审团成员中的法律素养不够。在美国,最强大的就是法律队伍了,而陪审团制度就是找一帮“外行”来做“法官之上的法官”。早在1946年联邦法官Julius Howard Miner的论文中就指出,在挑选陪审员组成陪审团的时候辩护律师倾向于挑选笨人。陪审团制中的很多人缺乏法律的意识,素质不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现象。所以影片中蓝金才会大放厥词对鲁尔说:你以为陪审团都英明神睿?不,他们大多欠一屁股贷款,他们每天只想回家看有线电视,压根一个屁也不管你所谓的真理、正义和美式价值等。

二、关于律师包括陪审团顾问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的思考

影片中,鲁尔和蓝金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向我们展示现实中的律师和陪审团顾问对于职业操守和道德的不同遵守程度,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这一类型的法律人职业操守和素养的思考。律师和陪审团顾问受雇于他们的雇主,拿了雇主的钱财,自然应该为雇主的利益着想,但是为了雇主的利益着想就应该为了达到最后的胜利不择手段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律师和陪审团顾问作为法律人还是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就像陈长文先生在《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一书中所说的,法律人需要做到两不为:违背法律的事情不为,违背律师伦理的事情不为。

在影片中鲁尔和蓝金都希望通过陪审团来增加胜诉的可能性,在陪审员方面,鲁尔采取的方式是和陪审团顾问合作,通过对陪审员的表面观察分析来选择陪审员,甚至在她的陪审员顾问不经过他的同意就去陪审员家中的情况的时候,他便是了自己的愤怒;而蓝金运用的手段却是通过窥探陪审员的隐私来分析他们的性格,抓住他们的弱点,还包括设局去要写陪审员。在证人方面,鲁尔让证人凭借自己的良知来作证;而蓝金则收买证人让证人不提出对枪支公司不利的证据,绑架证人,让证人不能够按时出庭作证。在与玛丽的交易方面,鲁尔坚持自己的良知没有与玛丽达成交易,他认为从业35年来,晚上睡得着觉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不想因为达成了这个交易而使自己感到良心不安;反观蓝金,他在价格达到1500万美金的时候仍与玛丽交易,甚至为了确保交易的成功还企图通过绑架玛丽来要挟尼克,他压根没有所谓的良心与法律上的压力和谴责,他所想要的只是胜利而已。

有人说,律师就是一个“说谎”的职业,律师在辩护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特别手段,比如谎言等,只要是为了当事人的利益,但是我认为律师一定要分清“尽力辩护”和“说谎”两者之间的区别,他们可以利用一切正当手段为自己的雇主辩护,为自己的雇主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手段合理合法的基础上。没有合理合法的手段就是有违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的。我们不否认现实中还是会有一些像蓝金一样的辩护者,从这部电影中进行反思,我觉得很多法律人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操守和素质。法律人本来就是维护公平和正义的职业,如果法律人自己都无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素养,践踏法律和道德的话,便使法律人的职业失去了其应有之意。对于一个成功的法律人来说,官司的胜利固然

重要,但是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更加重要。违背法律人职业操守的人,也许会正如影片中鲁尔谴责蓝金的话语一样:但你知道吗?费奇,你迟早会输的,也许不是这一个案子或下一案子,但是你迟早会输的,总有一天,我已经比更早的看到了这一天,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对法律的蔑视终究会变成致命的毒瘤,你将会孤独地站在阴影之中,你将会一无所有,有的只是对所有那些被你毁掉生活的人们的记忆。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引人深思的法律电影,能够引起人们对陪审团制度和法律人的职业操守的双重反思。看完电影,我们会意识到并没有一个完美的制度,陪审团制度虽然有一些优点,但是也存在不足。这正像美国人有时候开玩笑的说法:如果你不把陪审团制度和其它国家的制度相比的话,它真是糟透了。对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我们在将来做出更大的努力。在关于辩护者的职业操守方面,辩护者需要做的便是在无愧于心,无愧于法的情况下为自己的雇主尽力辩护。

第二篇:失控陪审团观后感

《失控的陪审团》

《失控的陪审团》是美国法律制度一部简明的教科书,它讲述了陪审团制度打到产生和对于美国的效果。下面,我仅就这部电影,就美国的法律体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电影过程不赘述。

一、陪审员的选择和产生

1.陪审员的要有一定的资格条件,这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通例。美国的联邦法院和各州法院的规定并不相同,但一般都是从陪审员的国籍,年龄,住所,交流能力,有没有重罪前科和职业的性质等几个方面进行限定,比如审判是未满18周岁,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晓英语,听力有缺陷或者有犯罪前科等,都没有资格当陪审员。另外像律师,法官,医生,牙科医生,消防队员,教师和政府官员也不能充当陪审员。作出如此的规定,原因其一是不能充许少数专业人员的垄断,而由一部分公民以普通人的情感、常识和判断力参与司法活动;其二是因为,陪审员的一旦设定往往是强制性的,所以对于一定社会职业人员,例如消防队员等特殊职业的群体,当他们担负的社会责任比参与审判更加重大时,也会把他们同时排除在外。

2.对于陪审员的选任也有严格的规则限制。美国的刑事诉讼规则中规定,陪审员一般从选民登记名单或者驾驶执照持有者名单中挑选产生,也有的从电话簿或报税单上挑选。挑选的原始名单一般包括80%的地区人口,有时甚至达到了90%。通常由书记员采取随即抽签的形式挑选。初选出来的陪审员名单一般为20人,重大案件可达40-50人;初选者将会得到法院的发函通知或传票,并被要求提供其基本情况;拒绝陪审义务者将会受到惩罚。

3.陪审团的审判规则。美国的刑事程序的基础是美国宪法,陪审制度上升为一项宪法的原则,则把陪审团制度上升为一个宪法原则,美国宪法中对它的规定可谓不厌其烦:第五修正案规定,“无论何人,除非根据大陪审团的报告或起诉书,不受死罪或其他重罪的审判……”;第六修正案:“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有权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州和地区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的审判……”;第七修正案:“在习惯法的诉讼中,其争执价额超过二十美元,由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应受到保护。由陪审团裁决的事实,合众国的任何法院除非按照习惯法规则,不得重新审查。”《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第6章第38条: “要求陪审团审判的权力”,共包括权利保障,要求,争点的确定,放弃,海事和海上请求5款内容。

第47条:“选定陪审成员”,包括对陪审团人员的询问,强制回避,免除3款内容。第48条:陪审团成员人数――参与裁决。第51条:对陪审团的指示:异议。

二、陪审团制度的定义

陪审制度就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机关吸收一定数量的普通公民参加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审判的一种制度,一般采取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两种形式。大陪审团一般只运用于刑事案件,通常由23名陪审员组成(美国联邦诉讼规则规定,可以低于12人,但不能低于6人),职责主要是在庭审前,确定被告是否由犯罪嫌疑和是否提起公诉。所以大陪审团应当对检察官提出的被告人的罪证是否成立进行审查,而且这种审查是在被告人和其他律师不出席的情况下作出的。审查后,按照多数表决的原则裁定检察官控告的证据是否成立或不足,从而决定案件是否起诉。小陪审团一般由若干陪审员组成,为6-7人,职责是听取庭审,查看证据,然后进行评议,就案件的事实部分进行裁决10。

三、美国采纳陪审团制度的原因.历史根基以及美国殖民者在反抗英国的革命中赋予陪审团审判的重要意义。2.人民的意志的体现(法意识)。

3.陪审团制度是对政丨府权力的有效制约,防止政丨府在法律制度中滥用权力。4.陪审团可以反映社会的人口特征和价值观念(陪审员的代表性)。

5.美国人信任陪审团制度还因为所有人在这一制度中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将同样接受陪审团的评判。

四、陪审团的利与弊

利处: 1.陪审团制度推进法制教育的教育功能

陪审团人数虽然只有12人,但他们是从上千人中遴选出来的,这个遴选过程本身就是法制教育的过程;在审判过程中,普通公民常常受到法律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而且普通公民参与审理和裁判,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关系、法律思维。因此,陪审团审判不大会将法律变为与生活脱节的神秘而抽象的东西。而是把法律变为现实生活。所以陪审团审理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渠道,无形中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扩大了司法审判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而且相对于课程化法制教育来说,参加这种司法活动(陪审团审判)对于培养人们的守法习惯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其他任何活动。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曾把它说成是“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

2.在美国陪审团有促法立法的功能

在美国,陪审团制度除司法功能外,还有造法功能。美二国都承认陪审团容易被当事人的辞藻所打动,有时做出不顾法律的裁判。陪审团明知故犯的少,微妙而不自觉的漠视的情形则比较多,尽管美国有的州法规定,法官在陪审团没有足够证据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可以作出不顾陪审团决定的判决,但法官一般并不这样做,而是承认陪审团的裁判,并努力为这种裁判寻求合理的解释,如在一些案件中,陪审团不顾本来应该阻止原告取得救济的被害人的助成过失,只是在损害赔偿金额上考虑原告过失,从而发展了所谓比较损失原则。这一原则后来为法院采用。陪审团有时就是正规法律的批评的和间接的法律改革者。陪审团制度实现了人民是最终的审判者,不仅是案件的审判者,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审判者。

弊处:

1、费钱。虽然每个陪审团成员一天的补贴只有16美元,但是一场审判往往旷日持久,有时候甚至长达几个月,再加上前期挑选陪审团、组织陪审团工作以及每天的伙食和其他开支,积少成多也不是一笔小开支。

2、缺乏专业性。按照法律规定,陪审团成员应当是非法律专业。陪审团成员挑选的随机性和背景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理性的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作出判断,而往往只是感性的按照个人直觉做出结论。就像影片最后陪审团讨论的时候,支持辩方的那名成员说的,我们所要关注的应当是枪支公司有没有违反自己的法律义务,而不是简单的按照杀人偿命的逻辑直接将矛头指向枪支公司。

3、并非绝对公正。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问题和秘密。正像辩方顾问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把柄,只要抓住了就能左右他们的决定。换句话说,只要找对路,就一定能够收买陪审团。也正因为如此,陪审团有时也会失控,会作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判决,比如说90年代的那场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正像Nicholas最后说的,他并没有主导陪审团的讨论,他所做的只是防止陪审团被人控制,让每位成员都能按照自己的良心去投票。

第三篇:《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观《失控的陪审团》有感

学院:教科院

班级:1108班

学号:071122011

姓名:刘思雯

本学期,在“电影中的法律”这门公选课上,我观看了很多关于法律的电影,有《费城故事》,《杀破狼》,《杀人回忆》等等,受益良多。《失控的陪审团》同样是一部以法律为基础的电影作品,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商的影片。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方都想选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方律师采取了提问的方式选择陪审员,除此之外,让我影响深刻的是维轻公司的陪审员顾问兰金芬奇。以他为首,由各界精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监控,心理分析等众多途径来了解陪审员从而达到控制他们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即便蓝金芬奇用如此多的人力和心智,他还是没有排除异己的势力,让尼克伊斯特成功成为9号陪审员。

我们从影片的最后可以知晓,尼克并不是仅仅在履行他的公民义务。由于几年前的枪支事件,尼克的女朋友失去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而在审判中枪械公司却胜诉了。尼克和女朋友玛丽的用意很明确,他们就是要让枪支公司付出代价。而意图如此明确的人被选进陪审团,无疑是该影片名字的由来,尼克用他的智慧操控了陪审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在前面叙述最多的便是“陪审团”三个字,我觉得,要深刻的了解这部影片的意义,首先要对“陪审团”这一名词有着明确的认识。

陪审团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实的团体,多见于英美法系国家。目前于司法制度中采用陪审团制度的有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等。

陪审团按照英文的意思应该称临时公民审判团,或者公民审判团。陪审团是指向法官宣誓并且对给定的案子做出裁决的一组人员,尤其是指被法律召集听取并且在法庭上做出案子最终裁决的一组人员。

案件事实的认定是初审法院的重要工作,在采用陪审团的审判制度里,由普通民众所组成的陪审团通常用来认定纯然客观之事实。陪审团所认定的结果仅具事实认定之效果而非正式判决,法官会据以参酌法律判断做出判决。如果陪审团认定事实不合乎常理,或者有违背法官所给的法律指示,法官得一一找之申请排除陪审团的结论而迳为判决。

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陪审团的权利与法官同等,甚至高于法官。作为陪审团组成成员的陪审员,他们的任务就是认定事实,探求被告人内心的道德内容,这不仅仅是陪审员的权利,也是他们首要的职责,判断法律是否公正,使不公正的带有压迫性的恶法失效,让陪审员们成为与政府的专政和压迫相抗争的希腊自由女神帕拉斯的象征,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实现了陪审制度的宗旨——被陪审团审判,也就意味着被国民审判。在简单的了解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重温《失控的陪审团》,我就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有了更深的思考。

美国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的、决定对嫌疑人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这是一个从英国沿袭过来的制度。哲学里面有这样一个命题,叫做“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陪审团制度在美国沿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历经这么长时间而不衰,足以证明这项制度的社会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陪审团中的一员呢?

美国法律规定,除不满18岁、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晓英语、听力有缺陷、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外,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美国的法律还规定,刑事案件要有12名陪审员,民事案件要有6名陪审员。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只有人认为陪审员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本人经历等有可能对公正审判有影响的,都可以提出调换,直至双方包括法官都认可了,才能做为正式的陪审员。这就是说,陪审团将凭着一个正常人的良知、基本的是非标准和简单的法律知识来判断一个嫌疑人是否有罪。这就是陪审团制度存在并发展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基础。

但是,面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我们不免会心生疑问:让那些毫无法律知识基础的普通人参与案件的审判,决定案件的审理结果,他们有这个能力吗? 可能有人要说,在陪审团审理过程中,法官和陪审团是有严格的分工,陪审员只对案件事实问题作出裁判。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只要是个正常的人,具有一定的常识和生活经验都可以胜任,甚至有时候比法官更加公正。其实不然,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区分只是理论上为了方便研究而作的完美假设。在实践中,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常常以不可分解的方式纠结在一起,难以区分。基于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相互纠缠而难以厘清,一位研究案件事实认定问题的学者感叹:区分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法律问题。

有学者提出,期盼未曾受过法律训练,没有法律工作经验的普通公民能够出色地完成司法审判任务,恐怕只是一种乐观的愿望。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由不懂法律知识的人从事审判活动,其所依据的不是法律而是个人的知识和观念,这不是实行法治,而是一种人治。

尽管陪审团的裁定能力广受质疑,但是无可否认,陪审团的意义还是十分重大的。

一、有助于遏制司法腐败有助于遏制司法腐败。如果审案由法官一锤定音,那么行贿的对象就是明确的,因为法官也是人,不能指望所有的法官都是包青天。而在陪审团制度下,法官只能主导法庭辩论和定案后的量刑。断案的是陪审团,法官无权干涉。那么要想行贿只能行贿于陪审员,而陪审员是从平民中随机挑选出来的,直到开庭,控辩双方才知道谁是陪审员,陪审团也才知道要开庭的是什么案子,搞清楚了陪审员的来龙去脉,案子早已审完。况且,在陪审团期间,是不可以与外界接触的。重要的案子,连离开陪审团室都要有法警陪同。可以说,司法腐败在陪审团制度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陪审团制度规定,陪审团员中,有一人持否定意见,这个案子就不能判决。这样做可能带来审判效率不高,但它绝不会出现冤假错案!而一次次公正的判决,带给人们的信号就是,审判是公正的,判决结果是不容质疑的,因而极大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

三、有助于减少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分析近年来我们的涉法涉诉案件,原因无非是审理不公,让当事人不服,多次不公正、不严肃的判决结果,使当事人对法官甚至对审委会失去信任。陪审团制度则可以较好地解决审判不公的问题。

四、有助于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参加了陪审团,不仅在开庭前要接受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受法律专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特别是在讨论判决的过程中,是一次最好、最生动、最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使陪审员从一个个具体的案子中,懂得了法律规定了什么?他为什么违法了?怎样才是不违法的?违法要受到什么样的制裁?从而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加,无形中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法律素质。在我们正处在改革特别是司法改革的今天,陪审团制度的做法、意义无疑对我们是一种极好的启示。

有人认为陪审团造成办案效率很低,象日本地铁毒气案的主谋麻原明明是罪犯还审上几年,象张子强这样的人,为什么在国内就能迅速把他崩了遏止了他继续为恶,而在香港他嚣张了这么多年?我们认为,在我国有刑事案件审判效率极高的一面,但往往是牺牲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为代价,在一个文明法治社会,是不会轻易判定一个人为法律意义上的有罪,宁可漏掉一个坏人,也不枉断一个好人。陪审团制度是一种很和谐、很人性化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陪审团制度在世界各国的运行中仍有缺陷,但这一制度所体现的人民主权思想是值得我们拥护的。

经过了解与比较,我发现,虽然我国陪审制有一些不足,但也是从民主和正义的法的精神出发,倘若我们能立足我国的司法现状,吸收陪审团制度的优势,经年发展,我国的陪审制也能发挥其本来作用,充分体现司法审判的公平和正义。

第四篇:《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影像中的正义----经典法律电影赏析

姓名:

学号:

学院:化班级: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课上播放了美国大片《失控的陪审团》,回去后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这部片子令我感动不已的是陪审制法庭彰显社会正义的能力。

首先《失控的陪审团》这部影片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都想选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飞律师采取了提问的方式选择陪审员,除此之外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维轻公司的陪审员顾问兰金芬奇。以他为首,由各界精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监控、心理分析等众多途径来了解陪审员从而达到控制他们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即便蓝金芬奇用如此多的人力和心智,他还是没有排除异己的势力,让尼克伊斯特成功成为9号陪审员。我们从影片的最后可以知晓,尼克并不是仅仅在履行他的公民义务。由于几年前的枪支事件,尼克的女朋友失去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而在审判中枪械公司却胜诉了。尼克和女朋友玛丽的用意很明确,他们就是要让枪支公司付出代价。而意图如此明确的人被选进陪审团,无疑是该影片名字的由来,尼克用他的智慧操控了陪审团。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我也对其有了相关的思考。

陪审团的利与弊 利处:

1.陪审团制度推进法制教育的教育功能

陪审团人数虽然只有12人,但他们是从上千人中遴选出来的,这个遴选过程本身就是法制教育的过程;在审判过程中,普通公民常常受到法律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而且普通公民参与审

理和裁判,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关系、法律思维。因此,陪审团审判不大会将法律变为与生活脱节的神秘而抽象的东西。而是把法律变为现实生活。所以陪审团审理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渠道,无形中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扩大了司法审判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而且相对于课程化法制教育来说,参加这种司法活动(陪审团审判)对于培养人们的守法习惯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其他任何活动。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曾把它说成是“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和进步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

2.在美国陪审团有促法立法的功能

在美国,陪审团制度除司法功能外,还有造法功能。美二国都承认陪审团容易被当事人的辞藻所打动,有时做出不顾法律的裁判。陪审团明知故犯的少,微妙而不自觉的漠视的情形则比较多,尽管美国有的州法规定,法官在陪审团没有足够证据作出这样的决定时,可以作出不顾陪审团决定的判决,但法官一般并不这样做,而是承认陪审团的裁判,并努力为这种裁判寻求合理的解释,如在一些案件中,陪审团不顾本来应该阻止原告取得救济的被害人的助成过失,只是在损害赔偿金额上考虑原告过失,从而发展了所谓比较损失原则。这一原则后来为法院采用。陪审团有时就是正规法律的批评的和间接的法律改革者。陪审团制度实现了人民是最终的审判者,不仅是案件的审判者,而且是法律本身的审判者。

弊处:

1、费钱。虽然每个陪审团成员一天的补贴只有16美元,但是一场审判往往旷日持久,有时候甚至长达几个月,再加上前期挑选陪审团、组织陪审团工作以及每天的伙食和其他开支,积少成多也不是一笔小开支。

2、缺乏专业性。按照法律规定,陪审团成员应当是非法律专业。陪审团成员挑选的随机性和背景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理性的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作出判断,而往往只是感性的按照个人直觉做出结论。就像影片最后陪审团讨论的时候,支持辩方的那名成员说的,我们所要关注的应当是枪支公司有没有违反自己的法律义务,而不是简单的按照杀人偿命的逻辑直接将矛头指向枪支公司。

3、并非绝对公正。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问题和秘密。正像辩方顾问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把柄,只要抓住了就能左右他们的决定。换句话说,只要找对路,就一定能够收买陪审团。也正因为如此,陪审团有时也会失控,会作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判决,比如说90年代的那场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正像Nicholas最后说的,他并没有主导陪审团的讨论,他所做的只是防止陪审团被人控制,让每位成员都能按照自己的良心去投票。

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现代陪审制起源于英国,但在美国得以充分的发展。一般的案子,陪审员通常是可以回家的,但是,如果案子引起轰动,就必须隔离他们。这样,他们得到的全部信息,就是法庭上被允许呈堂的证据,在判断时不会

受到新闻界的推测和不合法证据的影响。固然,陪审团制度是有明显的弱点的,所有的“法治”都会有“人治”的困惑,最初的立法、审理、最终的判定,都有“人”的参与。而美国人之所以坚持用陪审团制度,就是因为陪审员是最不受任何人操纵控制的。陪审员独立于政府之外,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他们的判断,就是一般民众放在法律对陪审团的规定之下都会做出的判断。她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法庭为他们保密,使他们没有心理负担。陪审制度的国民参与性是美国诉讼制度最具诱惑之处,充分体现了美国法治的民主化。其实,陪审制度更体现了一种规则的游戏性,正如美国人所言,至少陪审制的问题与它的好处一样多。

然而,人民陪审员有可能被非法操控,使得正义得不到伸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经济利益高于一切,凡事都可以被金钱左右,正如影片中的那样,为了一己私利可以置正义于不顾,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当陪审团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后,就会有人主动地威逼利诱,在利益的面前,谁又能保证坚定地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呢?

这部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向善的一面。影片表现的,是陪审团摆脱利益集团的纠缠,独立自主地做出公正裁判的过程。影片的结局是很和谐的,结尾也告诉我们人心的向善终会导向一个相对正义客观的审判结果。

启发:法律真正的目的是指引人们去理性地选择,对于一些社会败类的不理性甚至不人性的行为,法律可以去制裁,但制裁的效果也许不能让当事人满意,可是法律对所有人都一样的,也

许当人真正面临困境时,就会有更理性的方式来解决。所以社会需要真正能够引起广泛反思的存在。

法制电影正是我们所需的这种反思。电影直面社会中一些阴暗面并真实记录的巨大勇气,以及对势要 查明真相和为权利正义斗争的高度赞美。像许多美国的同类型法律题材电影一样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其中固然有编剧、演员、导演的精彩表现,最重要的原因却在于电影直面社会 中一些阴暗面并真实记录的巨大勇气,以及对势要查明真相和为权利正义斗争的 高度赞美。敢于反思并有所行动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

因此法律题材电影是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第五篇: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陪审团的制度的思考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思考

《失控的陪审团》这部影片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都想选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飞律师采取了提问的方式选择陪审员,除此之外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维轻公司的陪审员顾问兰金芬奇。以他为首,由各界精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监控、心理分析等众多途径来了解陪审员从而达到控制他们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即便蓝金芬奇用如此多的人力和心智,他还是没有排除异己的势力,让尼克伊斯特成功成为9号陪审员。我们从影片的最后可以知晓,尼克并不是仅仅在履行他的公民义务。由于几年前的枪支事件,尼克的女朋友失去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而在审判中枪械公司却胜诉了。尼克和女朋友玛丽的用意很明确,他们就是要让枪支公司付出代价。而意图如此明确的人被选进陪审团,无疑是该影片名字的由来,尼克用他的智慧操控了陪审团。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我也对其有了相关的思考。

美国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的、决定对嫌疑人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这是一个从英国沿袭过来的制度。哲学里面有这样一个命题,叫做“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陪审团制度在美国沿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历经这么长

时间而不衰,足以证明这项制度的社会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美国法律规定,除不满18岁、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晓英语、听力有缺陷、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外,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美国的法律还规定,刑事案件要有12名陪审员,民事案件要有6名陪审员。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只有人认为陪审员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本人经历等有可能对公正审判有影响的,都可以提出调换,直至双方包括法官都认可了,才能做为正式的陪审员。这就是说,陪审团将凭着一个正常人的良知、基本的是非标准和简单的法律知识来判断一个嫌疑人是否有罪。这就是陪审团制度存在并发展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基础。

陪审团的裁定能力广受质疑。面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我们不免会心生疑问:让那些毫无法律知识基础的普通人参与案件的审判,决定案件的审理结果,他们有这个能力吗?可能有人要说,在陪审团审理过程中,法官和陪审团是有严格的分工,陪审员只对案件事实问题作出裁判。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只要是个正常的人,具有一定的常识和生活经验都可以胜任,甚至有时候比法官更加公正。其实不然,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区分只是理论上为了方便研究而作的完美假设。在实践中,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常常以不可分解的方式纠结在一起,难以区分。基于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相互纠缠而难以厘清,一位研究案件事实认定问题的学者感叹:区分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法律问题。譬如,我们在讨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强制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就要理解婚姻的涵义,明确夫妻双

方在特定时期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根据婚姻法、刑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本身就是法律问题。有学者提出,期盼未曾受过法律训练,没有法律工作经验的普通公民能够出色地完成司法审判任务,恐怕只是一种乐观的愿望。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由不懂法律知识的人从事审判活动,其所依据的不是法律而是个人的知识和观念,这不是实行法治,而是一种人治。

美国第三任总统、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撰稿人杰斐逊说:陪审团在维护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选举权还重要。它的意义及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一是有助于遏制司法腐败。如果审案由法官一锤定音,那么行贿的对象就是明确的,因为法官也是人,不能指望所有的法官都是包青天。而在陪审团制度下,法官只能主导法庭辩论和定案后的量刑。断案的是陪审团,法官无权干涉。那么要想行贿只能行贿于陪审员,而陪审员是从平民中随机挑选出来的,直到开庭,控辩双方才知道谁是陪审员,陪审团也才知道要开庭的是什么案子,搞清楚了陪审员的来龙去脉,案子早已审完。况且,在陪审团期间,是不可以与外界接触的。重要的案子,连离开陪审团室都要有法警陪同。可以说,司法腐败在陪审团制度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二是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陪审团制度规定,陪审团员中,有一人持否定意见,这个案子就不能判决。这样做可能带来审判效率不高,但它绝不会出现冤假错案!而一次次公正的判决,带给人们的信号就是,审判是公正的,判决结果是不容质疑的,因而极大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三是有助于减少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分析近年来我们的涉法涉诉案件,原因无非是审理不公,让当事人不服;多次不公正、不严肃的判决结果,使当事人对法官甚至对审委会失去信任。陪审团制度则可以较好地解决审判不公的问题。四是有助于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参加了陪审团,不仅在开庭前要接受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受法律专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特别是在讨论判决的过程中,是一次最好、最生动、最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使陪审员从一个个具体的案子中,懂得了法律规定了什么?他为什么违法了?怎样才是不违法的?违法要受到什么样的制裁?从而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加,无形中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法律素质。在我们正处在改革特别是司法改革的今天,陪审团制度的做法、意义无疑对我们是一种极好的启示。

陪审团制度是一种很和谐、很人性化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陪审团制度在世界各国的运行中仍有缺陷,但这一制度所体现的人民主权思想是值得我们拥护的主要原因。我们应以此制度为载体并通过不断完善它才能把人民主权思想、平民参与理念贯彻到实际的司法实践的点滴当中去,并闪耀在人民追求幸福的旌旗上,才能将其转化成为大局服务,成为人民司法理念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并最终推动中国审判制度的民主化改革。

下载《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电影《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持枪权争议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拥有雄厚实力的枪械公司受到来自在一场枪击案件中失去丈夫并独自抚养幼子的母亲的控诉,双方已成对峙......

    失控陪审团观后感(共5篇)

    《runaway jury》观后感 作物科学学院090101117陈雪梅 周四的民事诉讼法课堂上,我们观看了电影——《runaway jury》。影片以反面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最具特色的法律审判机制:陪......

    读《失控的陪审团》有感

    读《失控的陪审团有感》 这阵子趁着时间还算空闲,我读完了小说《失控的陪审团》。小说思路清晰,不同于我以前看的外国小说那般晦涩难懂,且颇有悬念,让人有不忍释卷之感。下面,我......

    观失控陪审团后对陪审制度的一点看法

    观失控陪审团后对陪审制度的一点看法事件开始于一场位于新奥尔良市的枪杀案。原告在这场案件中失去了丈夫,她以 “枪支泛滥使枪击案频发”为名,将一名富可敌国的军火商告上了......

    从《失控陪审团》看英美国家的陪审团制度

    从《失控陪审团》看英美国家的陪审团制度 本学期我选修了“文学中的法律”这门公选课,作为一个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想从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了解法律知识。文学中的法律,就是从......

    失控的权利观后感

    《失控的权利》观后感近期在公司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失控的权利》。该部视频观看后,我本人感慨良多,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广本大区总经理和一个店的店总,由于自己的贪念毁了自己......

    从失控的陪审团谈美国陪审制度和我国陪审制度的区别(本站推荐)

    从失控的陪审团谈美国陪审团制度和 我国陪审制度的区别和联系欧阳璐 法学4班20101867影片“失控的陪审团”由一个由枪杀案开始,围绕着受到控诉的枪械公司聘请的律师团,妄图控......

    陪审团(推荐)

    一、两大法系陪审制度异同 (一)共同点:其一,陪审员资格受到了限制。这些限制包括具备法定的年龄、居住权、前科、职业、文化程度等。其二,陪审员的确定均采取抽签方式。其三,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