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构建新形势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新形势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在治安防范方面推行了多种尝试,诸如有偿护款业务、实行治安承包制、保安服务业市场化等,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是指把治安防范从行政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规则移植到治安防范中来,让市场机制调节治安防范的供
求与资源配置,建立起以市场为依托、以产业为载体、以防范为核心的治安防范工作系统。这是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公安工作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特征、重要意义及其建设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的基本特征
(一)治安防范运作市场化。一是责、权、利关系的市场化。即通过治安防范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走向契约化、职业化、货币化、市场化,形成以经济杠杆调节社会治安防范能力的新格局。二是遵循市场经济法则。用市场的法则去思考问题,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对安全服务行业的管理与引导,让市场机制调节治安防范管理的部分供求和资源配置。三是讲究“双赢”原则。实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能满足人们“出钱买平安”的心理企求,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治安防范管理企业化。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采取企业化管理,强调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去获得最大的效益。一是实行目标管理。首先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计划一经批准后,做到严格按计划去执行,从而避免了实践中存在的“拍脑袋决策”和想当然的做法。二是实行成本管理。开展治安防范的每一项工作,在资金成本上事先都要精打细算,把人、财、物、时间、精力的投入与工作目标和工作效果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力争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三是实行质量管理。每一项治安防范工作都建立质量标准,细化质量指标,形成考核体系,进行严格考核。达到质量标准的,给予肯定评价和相应报酬;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或“返工”再做,或给予必要的惩罚。四是实行全程管理。把治安防范工作实行全程管理,从决策、计划、实施到结果,都进行有效监督。
(三)治安防范服务社会化。一是防范经费筹措于社会。经费是保障防范工作正常运作的基础,除了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由政府将综合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补贴外,其主要的经费还是通过社会筹集。二是从业人员来源于社会。主要通过招聘的方式向社会吸收从业人员。三是防范服务于社会。防范受益主体涉及各个层面、涵盖各个领域,治安防范的面不仅涉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而且涉及个人住宅,同时以群众是否需要、是否满意为工作目标。
(四)治安防范发展产业化。一是从治安防范主体从业人员来看,按照行业化、职业化组建,他们是全职工作者而非业余或义务劳动者,要求从中获取报酬。二是从治安防范领域来看,由于公众对安全的不断需求,因而存在治安防范的大市场。三是从治安防范组建方式来看,按照公司制建制,是流通和服务产业中的一个产业。
(五)治安防范形式多样化。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组织对安全需求的多样性,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要讲求防范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一是推行“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防范模式,扩大了防范空间,巩固了防范格局。二是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情况,有的实行有偿护款业务,有的实行“治安承包制”,有的实行实施治安保险,有的实行出租房集中管理和委托管理,有的推行户管员制度,有的在出租车上安装gps卫星定位报警系统,有的实行区域联网报警系统等等。
二、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的重大意义
(一)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是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公”精神的具体体现。“二十公”对做好新形势下治安防范工作的根本要求是: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积极探索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多种现实形式。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越来越严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治安防范体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过去的“干部带班、义务巡逻”中没人管事、没钱办事的弊端愈来愈凸显,原有的保安联防体制也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治安防范工作必须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之路。只有遵循市场规律的防范工作才能具有生命力。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体现了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走向契约化、职业化、货币化、市场化,形成了以经济杠杆调节社会治安防范能力的新格局。
(二)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是满足公众对安全理想化的需求的必然选择。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存需求为第一位,安全需求为第二位。随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人财物的大流通,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维护治安,确保安全,作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既是一种巨大的社会需求,又是人们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还会随社会治安的复杂程度而变化或提升。走市场化治安防范发展道路,实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能满足人们“出钱买平安”的心理企求,达
到“双赢”的目的。
(三)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是缓解政府压力和警力不足矛盾的现实举措。长期以来,安全防范一直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政府为之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由于政府投入安全防范的资源毕竟有限、警力普遍不足等因素,收效甚微。因此,以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对治安防范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是缓解政府压力和警力不足矛盾的现实举措。社会治安防范走市场化之路,能够盘活、整合社会上现有的联防队、巡逻队、治安队等民间综治组织,既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财力、物力和警力,又能促进政府部分职能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实现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管理与服务相统一。比如,保安队伍可以在治安巡逻、企事业单位保卫、物业管理、大型文娱商贸活动保卫、区域防范、个私服务领域等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保安服务,既缓解了警力不足问题,又有效地推动防范工作。
(四)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是提高民间闲置资本和人力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和其他社会闲散人员增多等现象。与此同时,社会上大量民间闲置资本没有用武之地。如果将这些可贵的人力、财力资源,吸纳到市场化治安防范主体(如保安公司、物业管理企业等),既可以促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又可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下岗职工和社会闲散人员后顾之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五)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有益探索。应该说,集中开展严打整治,只是社会治安非常时期的特殊手段,在短时期可以产生明显成效,但难以保障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因此,必须把治安防范作为长期性、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来抓,牢固树立“防范是治本之策、是主动出击”的观念,不断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由市场运作、专业操作、规模经营防范业务,能集中所有人力、财力和物力,挖掘所有潜力和资源用于治安防范,从而实现防范工作的全天候、专业化和经常化,有利于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三、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需把握好“四个环节”
(一)依靠党委政府,形成整体合力。治安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发挥整体合力。政府要确立市场化治安防范的理念,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确立治安防范的市场化定位和经营规范,并运用政府的权威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大众的认同。公安、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物价等部门要把市场化治安防范行业纳入管理内容,并切实负起责任。由于案件有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各种社会组织普遍有侥幸心理,对“亡羊补牢”看得重,对“防患于未然”看得轻。所以,政策对配备治安防范主体的规定必须明确、量化、严格,一方面促使社会组织加强自我防范,另一方面也为治安防范主体拓开一片市场。
(二)把握角色定位,发挥职能作用。公安机关在市场化治安防范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定位,在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手段,有效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做好社会治安防范。一是要当好主力军,做好打击与防范的本职工作。公安机关在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的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具体实施指导、协调、督促等工作。同时,要克服“为防而防、为控而控”的被动局面,立足于打,着眼于打,以打促防,充分发挥“打击”这一特殊和有效的防范手段,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当好宣传员,确立人民群众在防范中的骨干地位。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公安机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充分依靠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发动,通过阐述市场化治安防范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宣传推广成功防范的典型事例等,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公安机关要立足自身阵地宣传,充分发挥社区民警扎根基层,经文保部门、派出所负有监督内保单位创安的工作优势,通过加强宣传,使群众、企业明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财富,增强“花钱买平安”意识,加大治安防范投入,共同做好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三是要当好引导员,加强对防范主体的全面指导。治安防范主体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因其具有社会约束功能,所以必须置于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之下,不能放任发展。特别要做到:第一要把好人员素质关,定好从业人员的基本底线;第二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法律和政治培训;第三要严格管理、严格控制从业人员,防止其成为黑保安、黑打手,或成为地方黑恶势力;第四要监督其从业行为,明确防范主体只有管理权、没有执法权,主要侧重于预防犯罪;第五要负责对防范主体业绩的考核。四是要当好监督员,实行对防范主体的适度制约。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安机关的适度干预和相对制约。一方面是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要确保治安防范主体成熟一个走入市场一个,防止因极度膨胀而超出社会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实行民事赔偿制度。凡因管理、技术、服务等问题造成的损害或达不到承诺的防范服务标准等,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引入竞争机制,讲究效益优先。治安防范机制的市场化,意味要按市场化思路去维护社会治安。一个地区应该有数个治安防范主体(股份制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其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以尽可能少的防范投入,在防范效益及社会效益方面谋取最大或尽可能多的效果,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化发展。
(四)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客观规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会情况都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同时,城市和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即使同在城市或乡村,其经济基础、民情民风、治安特点也都有许多不同之处,搞千篇一律、照抄照搬别处经验是绝对行不通的。实行治安防范机制市场化,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情况,有的实行有偿承包,有的实行联户联防,但核心都是落实责任。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来达到落实责任的目的。
第二篇:构建新形势下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思考
针对新形势下民政社会化救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近几年来,**在建立社会化救助工作新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部门抱成团、资金打成捆、物资归拢堆的资源整合格局,建立了一套阳光操作、全程监控的社会化救助工作新机制。
一、政府主导
我县社会化救助对象以城镇低保户、农村低保户、残疾
人户和特殊优抚对象困难户为主体。家底薄,自救能力差是共同特征。单靠民政一家之力,是难以很好解决他们吃饭、穿衣、住房和治病的问题的。针对这种情况,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政策、下发文件、组织办公,把与民政工作直接相关的部门组织起来,把与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相关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救助资金集中起来,统一安排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极大缓解了救助工作压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去年的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和特困群众住房维修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把恢复重建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各项工作任务。成立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领导小组,县委书记陈亮亲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督办检查专班。明确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是恢复重建的第一责任人,充分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在社会化救助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二、资源整合一是部门抱成团。在救助工作中,**广泛实行县乡机关部门联动、单位对口、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办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在去年雪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中,县政府对倒损民房恢复重建采取“四统一包”的救助措施,即:统一重建政策、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办事程序、统一资金拨付、落实“包保”责任制,并纳入了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灾害一发生,就由民政局、财政局、扶贫办、残联等部门组成专班,和农村工作队员一起到乡镇到村,核实倒塌民房情况,落实恢复重建措施,指导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各乡镇迅速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由一把手负总责,组织和带领干部群众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同时,多次召开乡镇党委会和办公会,对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在灾害救助工作开展时,又由民政、城建、国土资源、扶贫、残联等部门共同制定灾毁房屋重建规划,并实行灾毁房屋重建销号制。对因灾倒房户、危房户和需转移安置户采取“包保”措施,各级各部门出台了恢复重建优惠政策,对受灾农户新建房屋选址、建材供应和办理相关手续提供及时、优惠、便捷的服务,减免土地、建房用材等手续费用。全县确定了帮扶单位包点、县乡干部包户的包保方案及具体措施。与此同时,还要求材料供应商保证质量,优质优价按时供应;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节约材料、缩短工期、压缩成本,减轻受灾对象负担;当地村组邻居免费投工献料,互相支持,共同完成施工任务。因此,保证了雪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二是资金打成捆。为了保证彻底解决救助对象的困难,解决民政资金不足、投入不够的现实问题,县政府针对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政出多头的现象,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既使党的亲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又避免分配不公,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在群众生活安排和困难群众节日慰问工作中,由相关部门负责调查摸底,分门别类提出对困难党员、低保对象、残疾对象等救助方案,通过联席会议确定对象、标准和发放办法。在医疗救助工作中,民政、民族宗教、卫生、劳动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在灾民倒房重建和危房改造上,除民政按政策落实外,对符合移民搬迁和残疾人危房改造对象的,可同时享受相关政策。如在去年的冰冻灾害房屋恢复重建中,除民政按户平4000元补助外,对易地重建户还落实了人平2000元的搬迁补助;对残疾特困户另给予了每户5000元的补助,极大地发挥了资金捆绑效应。
三是物资归拢堆。为了改变以往捐赠物资由捐赠部门对口发放到联系村所带来的不合理现象,**在发动部门力量大力支持的同时,坚持各部门救灾救助物资由民政部门根据受灾情况和需求统一安排使用的原则,更加优化了救助物资的投向,提高了救助物资的使用效率。近几年,**在救助物资筹集分配和使用上,都是县直机关和部门将筹集的物资统一上交民政部门,民政制定分配方案、审核发放对象、确定发放办法,再由各部门与当地乡村一起对口发放到受助对象,既提高了各单位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提高了民政部门在救助工作中的可控性,同时也提高了救助物资使用的针对性和平衡性。如在去年的汶川地震灾区捐助工作中,县直各单位积极行动,快速反应,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灾区所需救助物资的筹集运送工作。在冬季开展的为困难群众送温暖行动中,各单位也是积极筹措钱物,按方案和审核对象及时发放到位。
三、监控到位
为了抓好民政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工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组织下,建立了民政救助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
后监控制度。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民政、财政、检察院、反贪局、纪委、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联合组建了民政救灾款物使用监督中心,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参与中心工作,保证了民政救助物资使用监控的及时到位。
二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民政部门坚持把各项救助方案从制定报批至发放结束全过程都置于社会和监督
中心的监督之下,从方案制定报批开始,坚持工作会议请监督中心参加,文件向监督中心抄送,审批结果向监督中心交底,落实过程由监督中心随机抽查,落实结果向监督中心及时反馈,经验向社会全面推广,问题由监督中心及时督改。
三是坚持阳光操作。近几年,为了做好民政救助资金的使用监控工作,民政部门结合行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行政执行力建设活动,着力建立了一套民政资金和物资阳光操作、透明运行的制度和体系。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上,坚持民主评议和县、乡、村三审三公示制度,做到审批程序、审批标准和审批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在救助资金的发放上,坚持走社会化发放途径,建立了民政审批对象、财政调拨资金、银行(信用社)发放到户(到人)的救助资金发放渠道。在救助物资的发放上,改变过去村干部代领、亲属代交的做法,坚持集中发放,受助人签领的流程。同时,还利用政府财政政务公开网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救助对象名单、救助资金额度和发放到位情况,真正实现了阳光操作目标。
第三篇:构建纪检监察防范机制文章
如何构建纪检监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在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深化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构建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纪检监察队伍自身问题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履职的有效手段,必将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五项有效管用的机制:
一、建立教育机制倡廉
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建设的主动权,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筑牢思想政治防线。一是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时刻牢记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二是大张旗鼓地做好正面典型的示范教育。要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王瑛、苗汝英、姜瑞峰先进事迹活动,用纪检监察系统内的典型来教育人、鼓舞人,在纪检监察干部中形成一种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团结拼搏、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浓厚氛围。三是利用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利用全国特别是各地发生的典型案例,以及纪检监察系统内发生的彭晋镛、曾锦春等案例,采取观看电教片、组织干部到监狱参观、听取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使 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拒腐防变能力。四是进一步抓好党纪政纪条规教育。纪检监察干部更要认真学习党纪政纪条规,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并进行党纪条规考试,促进遵纪守法良好风尚的形成。
二、建立监督机制保廉
对于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纪检干部来说,一旦监督制约机制失灵,其腐败行为对反腐败事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就更大。所以要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力度。一是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收集到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整理归纳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和汇总,对症下药,找出整改方向和措施,并且作为制度固定下来;要重点开展岗位廉政谈话,对提拔、交流、轮岗的人员要进行任职廉政谈话“提要求”,提前打防疫针;对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纪委领导要和当事人见面进行廉政提醒“敲警钟”,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对重点单位、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的负责人要定期约谈,做到严要求、重监管。二是要加大外部监督力度。纪委监察局的主要领导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干部活动的动态。要多与纪检干部办过案的单位和当事人直接接触,听取他们对干部工作的反映。要专门设立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举报箱,要经常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收集情况,把干部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要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办事公开制度。要进一步规范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执法监察等重点环节的工作程序,完 善业务流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凡是群众比较关注、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只要不涉及保密问题的,都应做到办事原则、内容、程序、结果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以公开保证公正。
三、建立廉政风险排查机制促廉
纪检监察机关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为切实查找出工作中可能引发不廉洁行为甚至违纪违法问题的薄弱环节,就要建立健全廉政风险排查机制。一是要清理事权。依照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仔细梳理事权,绘制工作流程图,明确岗位职责。在对事权进行全面清理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编制委局机关事权清单。对照事权清单,按照实施各项权力的运行规定、操作流程和工作要求,编制出流程图,并注明权力行使的条件、程序、期限等。二是要排查风险。对照各项事权运行流程,认真分析查找各岗位及权力行使所有环节中容易产生不廉洁或影响工作绩效的风险点。三是科学确定风险分级。在公示和开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委局班子成员会议,根据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出风险等级。对排查和确定的风险点,坚持做到监督监控、预警处置,实施标本兼治。四是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考评机制。坚持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一并部署、同步考核。制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考评办法。对防控工作做得好的,要给予肯定;对工作不力的,要帮助抓好整改;对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要严格责任追究。
四、建立激励机制养廉
一是要高规格配置机构,让干部有威信。要进一步明确各级 纪检监察机关及所属内设机构的规格,进一步明确纪委常委、各室主任等各个层次纪检监察干部的级别待遇。或者加快纪检监察机关条管步伐,人、财、物权与当地党委、政府脱钩,使纪检监察干部有“份量”,树立更高的威信。二是要宽松工作环境,让干部有作为。具体来说,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编制服从工作。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把派驻人员的编制纳入机关干部编制统一管理,彻底改变派驻机构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三是要提高政治经济待遇,让干部有位置。在政治上,要疏通纪检监察干部输出渠道,对于工作比较优秀或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自己要求调出的,应优先考虑,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交流到其他部门的重要岗位上去。要统一设定纪检监察干部的补贴津贴和办案奖励机制,缩小地域差别和行业差别,可以借鉴其他国家“高薪养廉”的做法,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福利待遇,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四要提高违纪成本,让干部有压力。即在保障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的基础上,对于违纪违规的,取消其政治经济待遇,使其感到一旦失去这种政治经济待遇,将不再有从事这项职业的机会,丧失这种从业资格。从而使纪检监察干部不敢冒然触犯纪律条规,提高其违纪的成本。
五、建立惩处机制束廉
惩处机制是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制度能真正得到落实的重要保证,再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一要建立和完善纪律规定。目前,纪检监察机关还没有建立统一 的纪律规范,有的是管理制度中的纪律性规范,有的是文件中的纪律性规范,缺乏专门的纪律处罚规定,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纪检监察干部纪律规定,如“纪检监察干部错案责任追究条例”、“纪检监察干部违纪办案、失职渎职若干行为的纪律处分办法”等规范性纪律规定,做到有纪可依。二要坚持适度从严的原则。建立定期考评制度,对纪检监察干部标杆要高,要求要严,处理要重,不能搞内外有别,不能因个别人的行为影响整个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声誉。三要坚持区别对待原则。对于违规和违纪的,要根据情况采取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两种形式。组织处理主要采用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取消资格、调整岗位、调离、辞退、公开通报等措施。纪律处分按“纪检监察干部纪律处分规定”执行。四要坚持责任追究原则。监督者承担监督责任的可能性越大,进行监督和遵守监督程序的自觉性越强,反之,自觉性越差。因此必须制定过错追究有关制度,对违反者强制责任追究。如在履行监督程序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应追究相应的纪律和法律责任,使作为监督者的纪检监察干部,在实施对别人责任追究的同时,自身同样受到责任追究的制约和制裁。
第四篇: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快速反应机制
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快速反应机制
单位内部的安全稳定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了维护单位安全、保障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落实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加强单位内保队伍建设,强化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严格内部治安管理,推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此,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内保工作取得实效。
搞好内保工作,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快发展科研的同时,高度重视单位内保工作,切实加强对内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本单位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要切实把单位内保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进一步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大局观念,增强做好单位内部保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按照《内保条例》的要求,把内保工作纳入主要领导任期目标,确定具体目标任务,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统筹协调,科学布局,合理安排,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内保工作机制,把内保工作扎实推向前进。各科室领导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本部门、本单位的内保工作状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计划和措施,保证内保工作与业务工作发展同步;单位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内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要通过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开展,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长 1
效机制。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科室要严格落实内保工作责任制,履行单位内部安全保卫职责,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或单位责任制,明确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全面负责。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政府负责、单位管理、职工参与、公安监督”的单位内保安全管理机制。围绕内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建立和完善各类内保组织,遵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实行逐级安全保卫责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真正把内保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单位,落实到责任人,形成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第一,要搞好人、物、技防,全力构筑动态治安防控体系。总的想法是,以技防为重点,以物防为纽带,以人防为根本,进一步强化单位内保队伍建设,从而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构筑起单位内部立体动态防范系统。具体地讲,在技防建设方面:要搞好重点要害单位、部位的技防建设。提高防范的科技水平,单位的财会室、仓库等重点部位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安装技防监控或报警装置。要在加强内部技防建设的同时,扩大监控的范围,特别是要加强对单位门前的治安监控设施建设。在人防方面,一要加强单位内部治安防范队伍建设。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配备足量内保队员,建立健全内保组织,落实保卫干部和巡逻人员。二要进一步整合人防资源。要整合内部组织和单位内部群防群治力量,努力构建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快速反应体系和动态防控体系。三要落实防范责任。要强化治安防范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治安防范责任,确保治安防范人员到岗到位。同时,要
加强治安防范人员管理,研究和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做到任务、责任、待遇、考核四落实,确保内保队伍真正发挥作用。在物防建设方面:要搞好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要重点对财会室、办公室、档案室、水电力设备等重点要害部位,加固防盗门、防盗网,增设保险柜,安装技防设施,重点要害部位要常年有人值班看护。
第二,要强化治安管理,压缩违法犯罪空间。一是搞好单位内部流动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理整顿和日常管理。要经常性开展不间断的排摸行动,重点排查单位内的出租房屋,防止租赁房屋成为犯罪窝点。要落实房屋出租责任,加强对流动暂住人口动态管理。二是要搞好门前责任区的治安管理。要将门前责任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作为治安防范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单位内保人员要在搞好单位内部防范的同时兼顾门前责任区的治安巡逻和防范,尽量压缩违法犯罪的空间,维护好单位内外的治安秩序。
(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有效开展。
第一,要加大投入,保证开支。做好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资金投入是关键所在,没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很多事情很难进行。要建立治安防范专项经费,用于专项治安防控工作,建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单位内部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证治安防范工作所需的资金和必要的投入。
第二,要加强督查,严格奖惩。要组织有关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专门的督导组,加强对各科室治安防范工作的检查督导。要建立通报制度,对单位发生的治安案件,分清责任,定期通报。对工作开展好的科室,给予评先树优,通报表彰,责任制加分奖励。
第三,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好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牵
扯面广,任务重,压力大,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单位共同参与,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综治办对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及时进行督查、总结和通报,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各综治成员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本职工作。各科室要切实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解决。
(四)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单位干部职工的治安防范意识。
“预防工作、宣传先行”。治安防范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发展内保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开展以“预防治安事故”为中心的经常性治安防范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传播、普及治安防范知识,充分利用板报、条(横)幅快捷的传播途径进行治安防范宣传教育。要在单位干部职工及家属中大力开展《内保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此外,还要针对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和存在的治安隐患,向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
严格考核。使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篇:治安防范
王指挥屯小学
治安防范及安全保卫工作细则
1、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教师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综治工作责任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和每一堂课,使教师切实履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职责,学校制定了《学生日常管理实施意见》的规章制度,学校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安全管理工作常规化、制度化。
3、经常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发现问题、事故隐患及时研究解决,以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保证师生愉快的工作和学习。
4、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经常检查学校房屋、用电、防火、学生实验室等安全,学校将安全工作责任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5、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并依法查处有关责任人。
二、宣传教育
1、保证每年10课时以上的安全教育时间,学校利用教师会议、课间操、班会等时间,对全校师生进行交通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教育等,再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养成性教育。
2、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月活动,在全校师生中有计划的组织学习《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
3、建立社会、学校、家长教育网,学校聘请派出所同志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各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教育时,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学生思想工作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协助,在校学生无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4、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德育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学校校长主管德育工作,以班主任为核心开展德育工作,以规范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由学生、教师组成检查、监督机制,将德育内容具体落实到班组和学生个人。
三、内部管理
1、安全防范设施完善有效,添置或更新必要的安全设施器材,切实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2、学校设施设备经常排查维修,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学校对电力设施、供水系统,防火器材、实验设备等相关安全设施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
3、加强学生集体活动管理,严格审批制度学生外出参加竞赛等活动,学校委派专门教室带队,安全护送学生到校。
4、严格管理易爆易燃、剧毒等化学物品,严防爆炸、中毒、火灾等事故发生。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杜绝实验伤害师生。
附:王指挥屯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永才
组员:各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