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国际化的动因、条件、区域选择、形式选择、战略选择等五个方面对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进行解析,提出“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应成为现阶段中国零售企业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零售 国际化 本土化
中国加入WTO后,分销行业成为率先开放的领域之一,国外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据悉世界零售50强中的70%都已落户中国。国外零售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势力和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大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也加剧了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并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零售企业应该“攘外必先安内”而坚守本土化,还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进军国际化?对该问题的回答,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动因分析:为什么国际化
零售企业的国际化是指零售企业从事跨国的商业经营活动。国际化除了可以实现规模和经营组合的最优以降低成本外,其最根本的动因有二:一是受国内市场环境的限制而“被迫”国际化,如国内市场狭小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激烈或国内市场法规的限制等等,法国的零售企业国际化大都因此原因;另一因素则是受海外市场潜力的吸引而“积极”国际化,由于海外市场比国内市场有更高的潜在利润,许多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当然会主动出击赢取利益。据此来考察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可以发现:
一方面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零售业的零散度高达90%,零售企业的数量超过了市场承载能力,竞争激烈。入世后国外零售商的进入,更是雪上加霜加剧了竞争。而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对国外零售企业的限制将全部解除,因此可以预见,届时各零售巨头一定更是会大展拳脚以拨得头筹成为个中翘楚,国内零售企业的处境会愈加艰难。
另一方面在全球零售业竞争激烈利益微薄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其市场增长迅速,有着十分诱人的商机。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8.2%,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达到4091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因此无论从市场总量还是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条件分析:能不能国际化
考察国际化的条件是否成熟可以从零售企业自身发展和其面临的宏观环境两方面入手。
从宏观环境看,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外部条件已成熟,这表现在:首先,国际经济环境宽松。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逐渐减少,这有利于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其次,国际消费需求趋同,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和商品购买得到满足。再次,现代技术快速发展。依靠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和高效的运输技术以及网络,零售企业通过卫星通讯线路和国际信息网络,可对遍布全球的分店、供应商、运输商采集信息、发布指令、实施动态管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和大型的集装箱运输使得商品跨国运输更为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最后,政府对企业国际化的支持。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商务部拟定了各项政策,放宽了行政审批项目的限制,并对境外投资采取政策性支持,取消了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后的外汇管理措施。
从零售企业自身的发展看,其国际化的条件喜忧参半,有利条件是:第一,产业链的完善和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加工和供应基地,国内零售企业依靠多年的积累和优胜劣汰已经能够在已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链中引导生产商和供应商,并拥有较稳定、成熟的关系。紧密、高效、系统、市场化的产业链正逐步形成,是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有利条件;第二,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我国零售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磨练和竞争考验,出现了华联、上海联华、国美跨地区经营的较有实力,基本掌握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方法,有一定市场应变能力的零售企业。这些零售企业在商业欠发达的国家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和较快的成长。
而不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的限制。同国外从事跨国经营的零售商相比,中国零售企业不仅规模太小,更重要的是管理水平和技术的落后。大多数零售企业缺乏明晰的经营理念,营销、信息和财务、国际物流、配送体系方面的管理和人员培训效率不足方法落后,而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极为有限,对要求高度严密管理的跨国经营来说,中国零售企业明显力不从心。第二,缺乏高素质人才。人才匮乏是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大桎梏。目前我国非常缺乏熟悉WTO规则、国际市场规律、具有零售业经营管理经验,掌握现代资本运营和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的人才。人才缺乏,也加大了我国零售业国际化的难度。
地域选择:去哪里国际化
我国零售企业在选择经营对象国时,应重点考察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较有市场潜力,与我国政治关系稳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较为理想的区域包括东南亚地区、印度为主的南亚地区、中东地区的卡塔尔、伊朗等国,还有非洲诸如埃及、南非等国。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文莱、老挝等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的实现,自由贸易和市场准入上限制的取消更有利于中国零售企业在此区域的经营。形式选择:怎样的国际化
从投资方式看,可以有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 独资经营虽然可以使海外投资的零售企业有完全的经营管理权和收益独占权,但是由于投资资金规模大、风险大和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使得独资经营不适合零售企业初期的跨国经营。合资经营是指我国零售企业资本与东道国当地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和支持。零售经营受
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涉及的方面较多,经营环节多而复杂,风险大,所以,我国零售企业应主要采用合资经营来实现国际化。
零售业态可以有百货商店,也有以经营特定品牌为主的的专卖店,同时也有超市、购物中心等 业态选择主要应分析拟进入市场的要素结构和本企业经营系统特点之间的关系。所要评估的要素结构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市场集中或分散度、公共交通设施、政府管制、城市规划及规则,土地价格和店铺租金、物流基础设施、制造业与批发业的发展水平、住宅状况、人口规模与结构、收入水平与结构、消费者的流动性、偏好、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等。如果两者有较多的共同属性,则可以采取相同业态,继续发挥在本国市场的经营系统作用;反之,则需要进行变更和调整因地制宜选择其他业态。
战略选择:如何国际化
在跨国经营中,有全球整体扩散战略和全球区域战略两种选择。前者实质在于国际化扩张中采用标准化的零售业态和管理模式,零售企业忽视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认为所要满足的目标消费群体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消费需求、偏好和生活方式。在高度集权的控制下,零售企业通过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在全球扩张,形成统一的形象和品牌的大规模零售集团,法国的家乐福就是采用此战略,在全球设立具有统一店面形象、位于十字路口的大型超市。后者是指在国际化中采用不同的本土化的零售业态和管理模式,零售企业的市场力量集中开发少数的几个重要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根据其市场特点采用不同的零售业态,经营不同的商品组合,注意零售技术的本土转换,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以使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得到稳定并不断提高。比较两种战略,对于实力不够强大的中国零售企业而言,集中力量稳健经营的全球区域集中战略可能更适合。
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综合以上对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问题各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不如想象中的乐观,本土市场巨大的潜在增长和零售企业较低的国际化适应程度,难以“推动”或是“拉动”国内的零售企业真正“走出去”,据悉目前为止国内零售企业走出国门的就只有在莫斯科经营的“天客隆”超市,但其背后的政府行为很难评说其经营的成败。所以,在现阶段国内零售企业的目标应该是“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立足本土 国内零售企业只有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积蓄实力才有可能进军国际市场,同时在国际市场国内化的市场环境中,和国外零售巨头的正面过招无疑也将锤炼国内企业进行国际竞争的能力,累积国际竞争的经验。
面向国际 立足本土的同时,零售企业也应该意识到国际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而树立“走出去”的目标,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谋求在世界零售格局中的一席之地。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可以先进入最相似的国外市场比如东南亚地区,取得国际化的经验;然后采取跳跃式的方式进入高增长的地区获取高额的利润;最后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以打造世界级的零售企业品牌。
参考资料:
1.杜岩,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6)
2.夏春玉,零售企业的国际化及其原因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4)
3.郭铁民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第二篇:浅谈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营销
浅谈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营销
——以企业国际化营销中的商务英语提升为例
王景
【专题名称】企业家信息
【专 题 号】X8
【复印期号】2013年09期
【作者简介】王景,浙江越秀外国语国际学院
我国顺利加入到世贸组织中,企业的市场竞争已然跨越了国界,进入到了国际化竞争中。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进行国际化营销。而国际化营销中又离不开商务英语的作用与应用。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国际化营销中的商务英语应用现状不容乐观,还缺乏综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从而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营销中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局势和困境。
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就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很多企业都开始谋求国际化市场份额。事实上,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企业不可避免的要加入到国际化营销大军中去。应该来说,国际化营销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让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在国际化背景下,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对自身的不足做出及时的纠正和调整。但是,国际化营销中必然遭遇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这将直接影响到国际化营销的成功与否。这就是说要涉及到商务英语的应用。目前来说,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贸易中的商务英语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毕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并不长,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教学,其英语使用氛围并不是很浓,因此,导致了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少之又少,尤其是能够真正参与到国际化营销中去的综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较为匮乏。我们必须尽快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快速提升企业国际化营销中商务英语的作用与应用,从而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营销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营销现状及其特征
我国企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并在这种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积极参与到国际化贸易中去,涉及的领域有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根据投资主体来区分的话,我国目前参与到国际化营销中去的企业主要有: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外贸集团,大型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其中,第一种类型的企业是我国参与到国际化营销中去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第二种类型的企业则是国际化营销中有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产品价格性能比有着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中类型的企业起步较晚,然而,发展速度却相对较快。第三种类型的企业则是我国企业中的大部分力量,数量众多,但是,投资规模偏小,产品经营较为单一,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如果从投资方式来看的话,我国企业参与到国际化营销中去的方式主要就是进行境外贸易,每年,我国企业境外经营投资的总额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但是,我国企业国际化营销的规模与方式与我国当前整体的经济实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营销的力度仍然不够。
事实上,企业国际化营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之
一。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就没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反过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又可以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由此可见,企业国际化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之间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辩证发展关系。当前来说,我国企业国际化营销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即企业的国际化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国际主义化,企业国际化标志着生产实体的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就是企业实施无国界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国际化还体现在品牌发展战略上,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为目标,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员工多国籍化组合的特色,企业国际化要求企业制度规范与国际经济规范接轨化,企业国际化另一
个重要特征是企业集大学、科研院所、工厂、经销商连成一体的集团化智能性大公司,企业国际化还在于有一批具有世界级的创新思维的企业领袖。因此,企业国际化营销对于任何一个体制的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当今国际范围内,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不可避免的置身于国际化的经济商圈中去了,各国企业必须适时的加入到国际化市场中去,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必须渗透到国际经济各个领域中去,从而让其营销活动也必然会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那么,在企业参与到国际化营销中,就必然会遭遇不同的语言文化困扰,因为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性,从而使得国际化营销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变,充满了更多的潜在的风险。应该来说,企业参与到国际化营销中去,一定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各个国家不同的经济、人口、社会文化和政治法律等营销环境因素,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市场情况来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营销方针和策略。
二、商务英语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
既然企业国际化营销中必然离不开商务英语的作用。事实上,企业参与到国际化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去,就必然会遭遇当地文化的差异性,它是否适应当地语言文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成败。因此,我们要认清楚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各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性。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语言文字。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产物的语言文字,它是人类实现交际的必要工具,也是不同文化的外衣。在国际化营销中,企业员工必须掌握一国语言,才能够真正了解该国的文化,打开交流与合作的阀门。国际化营销中,企业必须克服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企业必须加强对于商务英语的认识,增强企业全球化营销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全球”营销意识,了解国际化营销的发展历程,重视跨国营销战略的渐进性和创新性,国际投资战略与跨国兼并的结合。
那么,商务英语到底是什么内涵呢?一般来说,商务英语就是指人们在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英语,在英语中往往表达为Business English。但是,在当今这个新时期,商务英语已经有了一种新的内涵和外延,并不仅仅指的是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所使用的英语类型,它还涉及到我国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外交活动中所涵盖到的现代商务英语类型,从而使得传统的商务英语内涵有了新的含义。因此,商务英语一般就是指人类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交流性语言工具,一般包含了商务交际技能、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所使用的语言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从本质上来看,商务英语与普通意义上的英语有着一定的区别。普通英语一般是作为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服务的语言工具,而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性更强,内容涵盖了经贸、金融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知识,是以普通英语作为基础,然后与专业商业知识背景相结合的一种语言工具。它有着独特的语言格式,是一种固定模式的语言文体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是当今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形式。此外,由于英语是当今国际商业活动中的通用语言,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将有利于不同国家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那么,商务英语的特征有哪些呢?具体来说,商务英语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专业性较强。商务英语涉及的面广,既有国际贸易,又有国际营销,还有相关的法律体系等。这些商务英语都必须有专业术语进行表达,一般人是无法理解和使用的。这些专业词汇和术语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有着较大的区别,不是普通英语里面的含义了。比如说普通英语中的“drug”一词,其原意是“麻醉药品”或“毒品”,这显然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可能销售的。因此,在商务英语中,它的含义是“滞销品”。
2.文化差异性较为明显。在国际化营销中,企业必然会遇到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问题和冲突,甚至有时会导致国际贸易的失败,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双方的关系建立和矛盾解决,从而使得国际化营销产生较大的阻碍。这是因为国际化背景下,各个地方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一样,生产力水平也不一,各种语言文化千差万别等。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时候,商务英语必然会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差异性带来的问题。比如说,在中国语言文化中,“龙”是一种吉祥之物,然而,在英语中,它却是表示恶魔的化身。一旦在国际贸易中不了解这些语言文化差异,将会造成极大的问题。
3.语言简单且缩略词多。企业国际化营销中使用的商务英语正趋向于多个缩略词,这显然符合著名的语言学家提出的语言经济原则。根据这位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的语言经济原则,商务英语中只要能完成语言交际功能就可以了,不需要花费人们交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比如说商务英语中,“外汇”常用“forex”,从而避免了使用过分复杂的词汇,使得商务英语在具体使用
中显得简单易懂,有利于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成效提高。
4.语言规范且正式。商务英语中的书面用语是较为规范而正式的,比如说在涉及到一些商务传真、合同等非常重要的文件的时候,这些商务英语的用语是非常讲究的,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它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一旦语言使用不当,简单的情况是造成误解,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国际贸易的失败甚至巨额赔偿。因此,在商务英语中,我们往往会使用“purchase”来表示购买的意思,并不会使用口语化更浓的单词“buy”,以此来显示出商务英语的语言规范且正式的特征。
三、企业国际化营销中商务英语的作用及其提升策略
现阶段,我国企业国际化营销中商务英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且关键的。主要有这么一些方面的作用:商务英语是贸易合作的前提条件之一,获取贸易信息的手段,贸易进行的工具,可以有效提升从事贸易人员的形象,是企业生存的技能,也是宣传企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加快国际营销工作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利于挖掘与联系新客户,正确使用商务英语可避免贸易摩擦,利用商务英语可快速获取新的商业知识,使用商务英语可增强商务人员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利用商务英语电传形式的促销等。因此,我们说,在企业国际化营销中,商务英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当前企业国际化营销正在成为一个迅猛发展的行业的同时,我们必须尽快开放贸易市场,加大开放传统领域,突破性开放新兴领域,并让商务英语能够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中去,可以应用于商务谈判中,应用于商务翻译中,比如说书面翻译、口语翻译,还可以应用到商务英语函电中。但是,无论对商务英语进行何种应用,企业国际化营销中都必须重视避免贸易冲突与矛盾,尽可能的通过商务英语来化解潜在的贸易风险。事实上,企业国际化营销过程中,对商务英语的具体应用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背景知识、语言决策、交际技巧等。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好这些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各种商务英语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与问题,从而推动企业国际化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么,具体的提升策略如下:
首先,企业必须切实强化商务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企业参与到国际化营销活动过程中去的时候,其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明晰且准确的商务英语表达能力作为基础,它是商务英语在国际化营销中产生积极作用的有效渠道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企业有意识的加强对于员工的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训练,这是因为商务英语仍然属于语言工具的范畴,人们学习它的最终目标就是用来交流,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表达流利且地道。因此,企业应该多给员工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训练商务英语口语,掌握商务英语的基本功以及在各种场所所需要的英语表达,进行听力训练来增强口语的语感,并注重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从而让自己的商务英语口语显得更为地道化。
其次,企业应该提高商务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企业国际化营销活动过程中,除了要使用一定的口语表达形式以外,还需要使用一些书面的表达方式,尤其在一些非常正式的合同和订单中,都需要使用商务英语书面语表达。而且,这些书面语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不能随意出错。因此,企业应该适当的增强员工商务英语的词汇量和阅读量,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商务英语书面表达和一些必要的商务知识,尤其是要紧紧抓住一些跟贸易有关的英语词汇,正确理解商务英语中的含义,并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水平,这与平时不断的通过阅读量增加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也是有很大关联的。事实上,商务英语写作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是通过书面表达形式来完成的贸易交易过程,有时一些环节和函电就是交易的有效凭证。
再次,企业应该重视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参与到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去的企业来说,其真想要做好国际化营销活动,就必须采取务实的态度,严格遵守各项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把贸易知识和英语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处理一些国际贸易的时候,应该采取高效且富有弹性的方式,让商务英语为国际化营销做最为有效的服务。这其中,必然要学会尊重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语言文化差异性,在进行国际化营销过程中,一定要求同存异,尽可能的使得文化差异性变得最小化,尤其是要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交流与理解的问题,增强国际贸易交易双方的语言文化沟通有效性,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突破一定的语言文化限制性,从而促进国际化营销的顺利进行。
总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进行国际化营销活动,就应该尽可能的缩小语言文化差异性。这就需要企业更好的利用商务英语工具,缩短不同人们之间的沟通距离,破除相关的语言文化障碍,进一步
提升企业员工的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重视彼此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性,从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同时,促进企业国际化营销的正常开展,并获得合理的最大化经济效益。^
第三篇:关于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
摘要:海尔、海信、格力、美的······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处于逐步上升阶段,无论从整个行业的产值、产能、品牌数量或者是企业数量来说,均已几近市场饱和状态。在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的压力下,我国家电行业企业几乎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向外扩张,去国外“开拓疆土”的大好局面。企业自发的进行整个企业的总体战略调整,即更加注重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互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下,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应当走出国内,面向全球,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有包容性和先进性的文化和企业总体战略。
因此,本文以我国发展阶段较为全面,发展历史悠久并且成果显著的家电行业的企业为例,探讨我国企业应当采用何种总体战略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如何更好的在国际竞争中凸显我国企业特点,获得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和整个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家电行业
一、国际化战略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国际化战略的起源与发展
国际化战略属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一个类型,它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向高层次演变的过程,根据其发展时间和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处于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1792年的诺贝尔公司基本上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国际化战略的公司,它的公司业务涵盖范围广泛,在全球各地均有涉及,无从产品数量还是覆盖面上,均可谓一个多元文化的国际性公司。在这个阶段,特别是19世纪中期,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较多进行,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一种防卫手段,发展落后的殖民地基本上并未有什么民族企业。由于是初始萌芽阶段,因此主要的活动方式以进出口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行业也十分有限。
第二阶段:空前大发展阶段。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二战的“受益者”,即战争并未殃及本土经济发展的国家,如美国等,实力迅猛上升。另外,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市场空前广阔,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三星公司”、“巴西石油公司”等均采用跨国公司的方式来发展企业,促进经营。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第三阶段:崭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空前加剧使得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在全球竞争环境巨变和经济信息化的冲击下,90年代国际化经营的视野、理念、方法等都出现了大的变化,现代公司开始迈进“无国界经营、全球竞争”的新时代。这也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契机。
从宏观上来看,国际化战略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发展成为主要的总体战略的突破,是一个逐步完善和上升的过程。从微观上讲,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从区域化到全国化再到国际化的历史。在美国,其总部在美国,但年利润50%以上来自于其在国外企业的大公司就有IBM、花旗集团、可口可乐等。
(二)国际化战略的基本概念
而国际化战略,顾名思义,是指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本土以外的全球海外市场。国际化战略经营区别于传统国内经营的最根本之处在于是否“直接”参与了商品、劳务、资源和技能的跨国转移与转化。
其定义有几个重要的关键点:
1、国际化,提到国际化战略,不得不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国际化。我们将国际化定义为:企业在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在寻求竞争优势的同时,创造性地发现并开拓国际市场机会的过程,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水平。
2、国际化战略由企业领导制定,因此这种战略与国家战略等并不一定能够达成一致,反而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仅仅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3、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类似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渠道,并设有办事处或者是分公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均在本国之外。这也说明了,现代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并非是单纯的进出口的贸易而已,更多的是企业整体开放性增强。现代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真正内涵不仅是在于其产品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而更重要的是在于企业的经营视野、经营范围乃至管理水平真正摆脱国内市场的束缚而跨越国界。
由以上三个关键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采用国际化战略,是一种放眼全球,认真分析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环境、因素和市场竞争态势,对企业拥有的有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优配置,以追求企业长期最佳整体利益和实现企业宗旨的总体谋略。
二、我国家电行业目前发展状况
(一)基本概况
我国家电行业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大,我国的家电行业目前已经经历了多年以及几次三番的“洗牌”,升级改造,属于我国比较成熟的行业,已经拥有如海尔、海信、美的等世界知名的企业品牌。
根据中国家电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家用电器行业2015年6月出口额48.8亿美元,同比增长3.1%,这也是单月出口额连续三个月同比下跌之后,出现反弹回升。从上半年单月出口情况来看,只有2月和6月的出口额同比增长,其他四个月均有所下降。1-6月累计出口额289.0亿美元,同比下降0.2%,与去年基本持平,也是近三年以来出口同比增长幅度最小的一年。由于当前全球经济依旧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总体复苏乏力,需求不振,前景仍不明朗;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进出口总值下降,但对外贸易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改善,总体稳中趋好,发展进入新常态。因此目前我国家电行业仍处于不断增长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家电行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动因有三个,分别是寻找新的市场、扩大市场规模;为了尽快的收回巨额投资以及更好的获得某种资源、能力,巩固已有的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下面以这三个动因为方向来简单分析一下我国家电行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1、寻找新的市场、扩大市场规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我国家电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本土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近几年来,我国家电行业的企业层出不穷,不管是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在以飞快的速度进入市场,造成了市场中企业较为集中,数量较多。因此在我国本土市场要想取得胜利,可能更多的是依靠“价格战”。而这种看似“薄利多销”的”价格战“实际上却损坏了许多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导致行业层次较低,整体实力落后。
2、为了尽快的收回巨额投资以及更好的获得某种资源。家电行业在固定资产和研发等方面,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如生产冰箱所需要的硅钢板卷、涂镀板卷等用材价格较高,投资较大。同时,所需要的营销费用,如广告费、新闻费用等均较高,是一笔较大的投入。更何况,一种产品要进行发展,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如为了研发”智能座便器”,松下公司就投入了很大的研发费用。
3、更好的获得某种资源、能力,巩固已有的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一动因更多的是用在很多知名的大企业。它们在行业中基本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为了确保其龙头地位,保护其既得利益,它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行业发展,采用国际化战略。如在国际上比较有竞争力的海尔、海信等。
(三)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的SWOT分析(必要性)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本文使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我国家电行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优势及劣势。
1、优势分析(strengths)
我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首先,人力成本较低。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息息相关的。此外,家电行业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基本上有了一个较为标准的体系,部分企业已经拥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因此,无论是零部件的生产、加工,还是组合装销售的成本均具有很大的优势。
技术水平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家电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已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另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品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2、劣势分析(weakness)
家电行业最大的劣势在于生产能力过剩、行业集中度与整体效益较低。我国家电市场趋于饱和、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家电产品需求收入弹性降低。国内企业要想取得胜利,只能大“价格战”。
产品营销方法及能力较差。产品一般采用实体店经营的方式直接面对顾客,造成一定的空间浪费和成本浪费。电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虽然迅猛,但仍不够深入人心。特别是中老年人并不了解,也不会使用网络进行购买,而这部分人群往往是家电的主要消费者。
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目前国际上并未存在大型的知名跨国企业涉足家电行业,在发展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这一领域,家电行业应当是一个空白,这为我国企业发展大型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我国企业在目前国内市场的环境下,谁能“走出去”,谁就有可能先得利。
4、(威胁)(threats)
对我国家电行业来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意味着会引入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家电行业,使得原本饱已趋于饱和的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本国企业受到的压力会更大。另外,我国家电企业大部分缺乏自主产权,我国家电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是远落后于外国企业,这些都构成了威胁。
三、政策建议
(一)更加关注国际市场需求
外国与中国在很多方面上存在差异,无论是社会形态上的、经济制度上的、生活文化上的,等等。一旦不能很好的应对、重视这些差异,都会导致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失败。因此在采用国际化战略之前,应当谨慎考虑外国的环境,秉承“现有市场再有工厂”的原则,认真进行市场调研,考虑整体局面,才能事倍功半。
(二)形成产业链,发挥比较优势
中国的企业,企业自身资金技术积累有限,发展历史也不过二三十年,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在全球建立起一个国际化的营销网络,不可能在全球建立一个国际性的知名品牌,也不可能像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那样积累起几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的资金实力。中国家电企业最大的优势,保持低成本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一个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如果既抓生产,又要创品牌,还要花费精力物力财力去建设海外市场渠道,这样做企业的投入当然很大,风险也很大;贴牌生产则不同,贴牌只专心搞生产,不用在其他方面投入与关注,风险低。如果能像格兰仕这样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贴牌的低利润也可能形成大产业,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也是有可能的。
(三)实行本土化战略
国际本土化战略是公司层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将战略和业务决策权分权到各个国家的战略业务单元,由这些单元向本地市场提供本土化的产品。也就是说,在实行国际化战略时,要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革。家电行业企业的产品虽然大部分比较类似,外观类同,但也可以根据当地人的喜好来开发产品。企业在海外营销,针对的是当地的消费者,只有做好本土化才能更好的赢得消费者的心。家电产品和当地气候和人民习俗、生活习惯关系很大,所以当地化战略的实施是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跨国巨头惠而浦(WHIRLPOOL)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雄心很大,结果3年后便退出中国市场。原因就是因为惠而浦的产品设计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成功与其本土化战略是分不开的。
(四)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打造知名品牌。
无论采用何种战略,产品均是第一位的。若企业要做大做强,没有好的产品为支撑,只会是纸上谈兵,昙花一现。针对发达国家企业经济实力较强,科研水平较高,注重创新这一情况,我们应当采用技术创新这一手段,有效的拉近我们之间的差距。应当更加注重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格局,使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市场化,使人们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郦瞻,郭振.中国家电企业开发俄罗斯市场的SWOT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01:36-40.[2]马春光,国际企业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张磊,全球优化战略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260-271
[4]徐飞、黄丹,企业战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0-80
第四篇:浅析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
浅析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
[内容概要]:通过对成熟促销策略理论的归纳,对当今中国市场中常见的促销实践的考察,以理论解释实践,以实践反思理论,结合目前中国市场零售业促销现状,预测未来新经济发展趋势,认为将来的中国的零售业促销策略将更加注重销量增长与品牌建立平衡发展,零售业促销策略再也不是单纯的战术工具,更将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传播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
战术性营销工具
战略性营销工具
品牌忠诚度
促销资源整合一、当前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发展状况
进入21世纪我国零售业促销策略发展跨入新的发展阶段。最近两年,一批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零售业,通过重组、联合、兼并、入股等形式组建股份制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在经营方式上采取物流配送、自营出口,旧货交易、商品代理等先进的促销策略,有效地扩大了商品销售,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目前,一些新的零售业相继活跃在我国零售市场,如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特许经营店以及最近出现的大卖场等,以其经营范围广、市场价位低、商品质量高、选择余地大、服务态度好、购物方便吸引顾客,销售态势呈直线上升。外商独资零售业的进入,不仅给我国零售业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国有零售企业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我国零售业如何成为中国零售市场的领头羊,促销策略的选择将尤其重要。
二、当前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零售业的促销策略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面临的困难很大,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旧体制的影响尚未摆脱。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一些老国有零售企业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仍没改变,促销方式单一化,缺少创新的精神,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影象;不能很好的按照促销策略实施的原则具体实施促销策略;促销策略实施的时机把握不准,促销的往往具有盲目性;当前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还存在促销策略实施后效果衡量问题的科学性。
三、几点思考
(一)促销策略实施的方式有价格促销、复合促销、互联网促销等。我国的零售企业对现代化的促销手段还不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零售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举扩张。很快在中国市场有了一席之地,并以低价、多品种、大型停车场为其主要竞争优势。其中,外资零售企业的价格策略尤为突出,成为他们抢占中国零售市场的有力武器。外资零售企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是有其一定的成本优势作为基础的,由于外资零售企业一次性采购批量大,具有全球性的议价能力,且实行直接从厂家采购、买断进货、定期结算、回购外销,因而能获得极为优惠的商品进价;再加上其相对较少的人力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尽量缩减的广告宣传、偏离商业中心的商店选址和简单朴实的商场装修,使得其经营费用也相当低。因此,外商的低价竞争是建立在全方位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实施的。然而,在对外资零售企业的价格进行全
面、深入、细致的剖析后,就会发现其低价策略的表现形式十分灵活多样,并不仅仅是在低成本上直接低定价那样简单。而且,许多商品的价格与国内零售企业并无多大区别,却能给人们形成低价印象,这其中奥秘何在?原来,外资零售企业除了切实奉行“低费用、低毛利、低价格”的经营原则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着眼于消费者心理感受所形成的效应,娴熟运用定价艺术,采用高超的价格策略,实施完善的价格管理,这些均值得国内零售企业借鉴。复合促销,这种促销方式就比较多样,也为商家所乐用。比如现在经常见到的加量不加价、折扣优惠、包装赠送、样品免费邮寄等等,都可归属于复合促销的范围。
复合促销的特点是操作性强,见效快。消费者的利益点明确。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各类促销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真正实现与“目标消费者”零距离沟通,这中间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有效地将利益点传递到消费者的身上。现在很多网站开始的“捆绑优惠卷促销”、“网上有奖调查”等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现在有些人已开始了“促销品网上经营派发中心”的策划,希望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突破。一方面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利益,另一方面整合各类产品,建立一个庞大的促销执行网络,节省促销的中间环节,真正实现与消费者的零距离沟通。新产品上市,知名度低,可以将新产品的赠品或试用品,通过建设好的促销网络,一夜之间分发到成百上千万的消费者手中,迅速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及试用率,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而我国的零售企业在实施促销策略时,很少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对消费者的人为关怀不够,尤其在价格促销策略的实施上我们有很多优势。我国气候多样,农产品品种丰富,实施价格策略与国外的零售企业相比存在着优势,进入WTO以后我国零售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赢的挑战需不断的吸收借鉴国外零售企业的先进促销策略,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具体的促销策略,展开实施。在实施价格策略的同时通过现场产品展示、主持人讲解、产品功能演示,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超市看到面包的现场制作并且免费品尝后方可决定是否购买,化妆品在终端销售过程中进行的现场美容示范,都可以从视觉上和感性上,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而一般的促销行为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促销已走在促销策略的前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科技,宣传我国的零售企业并不断的壮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促销策略实施的原则
促销具有目的性,看看现在所进行的很多促销行为,很多都存在着目的性不明确,甚至对于一次促销行为到底是要提升销售,还是提高试用率等等,都模糊不清。目标具有针对性,所有的促销行为,都必需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使促销更具有针对性。规划一项促销活动之前,如果不把握周围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形态或消费习惯,心理及文化需求,就开始,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形式具有创新性,促销形式沉旧,在新的经济形式下,都会使促销效果处于低效率运作状态。现在的促销其实已经日渐同质化,该想的都想了,该做的都做了,再想出更新的促销方式,在超越上难度太大。只要肯努力思索与实践,创新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前段时间在南京某手机品牌进行的现场真人模特展示,在形式上还比较少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兴趣。内容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 ,这是促销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促销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片面的降价、现场展示、答题抽奖,它其实是一个系统,一个科学的系统,需要每一个促销阶段都能达成一个目的,并整合起来发挥作用。我国零售企业促销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不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只是实施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比如,某商场在促销活动结束后就很少再去关注售后服务,得不到具体信息反馈,这样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如果企业能够真正让促销达到最佳状态,相信中国的零售企业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促销策略实施的时机,市场感觉
在进行销售促进规划时,仅有数字化的各种市场调查资料活统计资料还是不够的。对于尚未表现在数字化上的变化动向仍须有洞察的敏感度才行。竞争动向, 外部状况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是竞争同业的动向。不仅是对竞争企业的名称或数量的了解,对各企业的强势和弱势,以及未来的可能变化等都需要予以充分的预测。尤其是以销售促进作为竞争手段时,更需要发挥强力的效果。因为竞争是需要加以充分研究的。其他状况。此外,需要考虑的外部状况尚有:经济情势,政府的政策,法律,社会动向等。对生产资料产品来说,经济情势或政府动向的改变都会立即反映到需求的变化上,尤须特别注意。法律与销售促进的关联也很密切,推动附赠奖品或销售店援助活动时特别需要注意法律问题。预期未来上述外部状况会越发对企业的行动增加影响力。对于以对外活动为主的销售促进来说,仅只把握内部状况,当然是不能够足以应付外在多变情势的。产品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在市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根据产品的多个维度,安排适宜的促销活动。
(三)促销策略实施效果衡量
由于促销形式与内容的差异,评价的标准也随之不同。比如有的促销行为可以马上拉动销售,如降价促销、加量不加价,销量的上升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但有的促销行为却需要一个周期。比如现场促销,现场售卖产品,就是直接以现场的销售量来评价促销的成功与否。从销售量上评价促销的成功与否,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科学分析。尽量把量化的指标定位得科学、准确。在新经济形势下,产品多元化与选择多样化,消费者对产品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便成了促销的重要目的。比如新产品上市进行的各种小包装派发,目的就是争取有一个与消费者沟通试用的机会,在消费者试用产品的同时,进而对产品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把沟通作为一个量化的指标,在测量上难度相对要高一些。可以通过对部分消费者跟踪访问与调查,在一次促销行为过程中,计算通过促销活动,消费者对产品了解的指数,购买比率等。如果一次促销行为没能给消费者留下什印象,或者是什么好印象,那么无疑这次促销行为本身不是很成功的。回想率的测试标准可以通过对部分消费者的跟踪调查来实现。其中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对促销的认知、美誉及联想。促销的回想率测试其实就比较简单,通过问卷与跟踪的形式就可以实现。如果回想率只是赠书行动本身面对品牌的记忆度不够,或者不清楚,就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促销可以拓展新的用户群,扩大市场占有率。促销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参加,对消费者群体的扩大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是通过现场展示与讲解、折扣、免费试用等,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扩大都是很好的办法。有这样一份调查:促销行为大部分是激起了现有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的欲望,而对于新的目标消费者的拓展,作用并不是很大。这显示了促销对巩固现有消费群体的重要性,所以,有必要把现有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率作为评价一次促销的成功与否。尤其是竞争对手想要与自己分割市场时,把促进消费者重复购买做为促销的一个量化指标,便显得非常重要了。
以上作为促销效果测量的几个要素,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促销形式与促销目的,对促销效果进行科学地评估。
(四)新经济条件下促销策略的发展趋势
新经济形势下,整合促销策略传播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促销,如何进行策略创新与变革,已成了企业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促销,能够使销售量在短期内达到最大化的有利工具,已成为产品与消费者沟通、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压制竞争对手的重要方式。
今天的促销虽然在形式与内容不断花样翻新,但促销的核心目的与核心内容到底是什么?促进销售与购买行为的产生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我们的促销真正的“促进销售了吗?”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促销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促销需进行整体的规划,有计划、有节奏地实施,在减少对品牌浸蚀的同时,尽量目的明确,并保证促销的计划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促销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零距离促销。可以从以下一些基本要素入手,并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因时因地进行分析,把这些基本的要
素进行整合,成功的把握可能会更大些。
第五篇:我国航运企业国际化竞争谋略
我国航运企业国际化竞争谋略
对航运政策的把握
航运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某种发展目标,在所能实施控制或影响的范围内,以某种适宜的表现形式,对该国或地区的航运业及其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指南或行为准则。
1.自由主义航运政策。即主张所谓的航运自由,推崇尊重船舶所有人的独立经营权,尽量避免政府行政干预,将政府补贴降低到最低程度。究其实质,自由主义的航运政策还是起到了有所侧重的保护作用,竞争力强的航运企业的“自由”不可避免地会侵害到竞争力弱的航运企业的“自由”。
2.保护主义航运政策。主要出于对本国航运企业的竞争弱势的庇护,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扶植本国的航运业的发展。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政策目的,可以采取相应的航运政策。保护主义的航运政策通常包括:造船补贴、营运补贴、税收优惠、货载优先、融资担保、沿海运输权等。海运发达国家因其先获竞争优势而主张自由主义的航运政策,竭力进入他国航运市场,从而间接保护其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即冠自由之名、行保护之实。航运不发达国家为了打破世界航运不平衡的格局,竭力反对垄断,维护本国航运业的生存与发展。可见,两种航运政策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保护本国的航贸利益,只是自由主义的航运政策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手法。
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航运发达国家,也会采取一定的保护主义政策;而航运不发达国家的航运政策也会含有一些自由主义的成分。我们不能将自由主义的航运政策与保护主义的航运政策截然分开,既要看到对立的一面,也要看到统一的一面。从国际航运发展的历史规律看,随着一国航运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该国航运政策中的保护主义成分会减弱,而自由主义成分会增强。海运自由化客观上要求国际航运政策越是趋于开放透明,航运政策在起到保护功效的同时日益自由化,而在自由化的进程中其变相保护手法更为灵活。近年来,海运发达国家开始制定新形式的保护主义政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海运绿色壁垒。所谓海运绿色壁垒,是指海运发达国家以维护海运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为由,通过立法形式不断提高海运业的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以限制或禁止“低标准”的船舶进入国际航运市场,成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与排斥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航运竞争的一种新型航运保护主义政策。另一方面,反保护规制则是“反他国航运保护来推行本国航运保护”的一种应对性、不确定性的航运保护主义政策。
对竞争策略的选择
众所周知,航运政策的制定与运用关键是以谋求一国的最优航贸利益为出发点。为此,在对航运政策及其开放性的把握上,航运政策就必须在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两大价值取向中做出选择。该选择可以是模糊的,既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主义,也不存在绝对的保护主义,而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个国家选择自由主义的航运政策,还是选择保护主义的航运政策,在行业规制层次上就决定了国际航运企业运用动态竞争战略的空间大小。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航运政策的开放程度已经十分明显,甚至有些学者认为似有过于开放之嫌。但不管对于开放程度的评价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国际航运企业动态竞争战略的制定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动态竞争战略: 1.以市场为导向,走规模化经营之路。目前,我国的国际航运企业除了中远、中海、中外运以及部分省(市)直属的远洋运输企业外,大都运力规模小、经营效率低下,甚至有的单船公司将船舶出租而成为丧失主业的无船经营人。另外,“有水大家行船”的观念在国际海运业是行不通的,为此,必须增强企业的规模竞争力。当前,国际航运业正迈向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以及运输干线化和网络化的进程。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2015年,国际航运界将把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运力规模从8 000标箱发展为10 000~15 000标箱。相比之下,中小型航运企业其传统的促销手段已经很难奏效,难以应对国外大型航运企业采取的以干(线)养支(线)的竞争策略。以市场为导向,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其含义有二:一是企业通过自身的运营,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实力,这是原始资本积累必经的过程;二是企业通过战略并购、战略联盟等资本经营的方式,走跳跃式的壮大之路。特别是后者,更加引人关注,战略并购、战略联盟可以迅速改变国际航运竞争格局。如,去年穆勒-马士基有限公司收购铁行渣华一案使得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这在国内航运界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我国航运界人士纷纷指出应对国际航运竞争态势的紧迫性并提出对策。为此,我国应运用各种含有保护主义成分的政策,如信贷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推进以国家骨干航运企业为核心的航运企业的参股、控股、联营、兼并等,增强国际航运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由世界航运大国向世界航运强国的关键性转变。
2.运用差异化战略,增强品牌效应。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博士提出了3种通用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一般而言,“以市场为导向,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主要体现的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也称品牌特色策略,是指航运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标新立异,从而以优于竞争对手的方式在顾客广泛关注的方面力求独树一帜或别具一格。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所做的品牌定义:“品牌是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以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显然,“Maersk”、“APL”、“COSCO”等就是各自企业的品牌,由于这些品牌的母公司或总公司所在国家不同,各自国家所制定的航运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品牌战略的实施就必须适应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航运政策。进一步而言,可以利用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所在地的航运政策的差异性,综合运用各项手段,达到集团公司总体税赋最小或市场准入成本最低等目标。差异化战略,需要航运企业突破传统单一的运输服务产品性质,以特色经营(如海运物流)在竞争中取胜。
3.运用专一化战略,提升纵向竞争力。专一化战略,也称目标集聚策略,是指航运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减小市场广度、深化市场密度),集中力量,或主攻某一特定的客户群体,或主攻某一服务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主攻某一特定的区域市场,从而使企业的服务产品占领目标市场。专一化战略关键在于“专”,体现的是纵向竞争力,企业可以利用航运政策的倾斜,在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后,采取“扬长避短”和“在夹缝中获生存求发展”的竞争策略,在企业自身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市场领域谋求发展。如,中远集运以中日航线和沿海航线经营为主体的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的成功运作,作为中远集运的全资子公司,旨在进一步细化航线经营,更加迅速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贸易需求,用专业化、品牌化手段发展区域性集装箱运输,并为主干航线提供更完善的支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