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泗湘溪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泗湘溪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三送下乡”活动,更好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1年3月,县邮政局对泗湘溪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对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基层组织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泗湘溪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村委会有集体经济的1个,种植柑桔420亩,年收入12万元左右,以承包方式经营,目前正处于品种改造时期无收入。
经过几年的努力,泗湘溪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收入不断提高,以发展柑桔产业主,近两年主要以改优良品种为主。村委会不等、不靠,能充分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文艺队、篮球队、老年协会等村内组织建立健全,村民参与乡镇、村委会组织活动积极性高,组织村民外出参观、考察活动多,给村委会、村小组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注入了活力,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撑。2005年以来,村委会用集体经济收入帮助修建了7个村民小组村级水泥路、自来水进村入户、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及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等。建盖了一幢三层楼的村级组织办公楼并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妇女代表先后到经济发达县市进行学习考察。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泗湘溪村主要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对策、措施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列入村委班子重要工作日程
泗湘溪村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工作,以柑桔产业为主导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改变村容村貌走在全镇、全县前列。
(二)争取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
2004—2008年,在资金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向镇、县等部门争取扶持资金及技术使村柑桔产业的发展基本得到了落实,预计茶叶到2012年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6万元的收入,受扶持村级组织办公“无钱运转”的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
(三)以多种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核桃产业”项目,由市农委办负责,村集体利用退耕还林等政策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等项目。3—5年后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发展,增加了村委会收入,增强了村委会有钱运转的能力。
(四)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保护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集体经济资产的流失,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明确规定:村、组集体经济的转让、出租或出售等经营活动事项的决定,必须经村两委班子讨论或村民一事一议通过,书面报乡镇党委、政府批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包或转租年限不得超出10年,承包款或租金应当逐年收取,避免一次性收取,村、组每年年终须向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报送集体经济统计报表,并向村、组全体成员公布等。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规范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问题
2005年以来,村集体经济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得以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村级组织“无钱运转、无钱办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了增强。但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村领导班子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
对项目实施后的指导、监管力度弱,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和指导不多,部分项目选择缺乏科学性,管理不到位,基本是自选项目,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就任职3年,集体经济干好了是后人享受,干坏了是自己的责任,抱有一种应付日常工作和“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公家的事”的心态,工作没有开拓性、创造性,甘愿守摊子、吃老本,把困难留给下届班子去解决。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泗湘溪村以单一柑桔产业为主,种养殖产业仍与全县强村差距较大,部分有经济实体但无经济收入,部分存在收不抵支、入不敷出、负债严重的情况。
(三)村集体经济重点产业的成长较慢
近两年发展的柑桔、核桃等大部分是种植业,人工、农用物资等成本费用成倍增加,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连最基本的开发种植费都不够支付,后期的投入资金更无法解决,如果靠贷款,又无抵押,更无近期还贷能力。从目前的高生产成本看,只够支付农药、化肥费用,要想实现规范、科学管理还存在一定难度。村集体经济发展缺少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而是任其自然发展,因此,村虽有土地和集
体经济,但无更多经营和管理能力,大部分是长期租赁和发包,收入较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四、发展村集体经济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基层组织“有钱运转、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对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寻找经济支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因此,根据以上存在问题,在我泗湘溪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村班子成员、党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资本积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通过抓项目、抓效益、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切实实现农村基层组织“有钱运转、有钱办事”。
(二)制定规划,科学推进
严格实施规划,并将柑桔厂规划纳入村级领导班子任期考核目标。力争5年内解决村级集体经济上新台阶,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增长。
(三)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战斗力
坚持以人为本,以党支部为核心,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敢于挑重担、做工作、担责任、有经济头脑的村干部。把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村级负债的化解等纳入村“两委”
班子及成员的任期考核目标,按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要求,实施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工程”,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对村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村、组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四)完善政策,加大投入 要坚持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有政策,专门用于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财政困难,扶持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积极争取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给予贴息贷款扶持,完善适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贷款、担保、抵押制度,以解决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五)因地制宜,发展项目
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壮大发展农村经济,“项目”发展是关键,要把项目发展作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推动剂”。因此,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项目的选择上,不搞一个模式,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只要能增加集体收入,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规模的确定上,不能一味地贪大,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以资源、场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增强集体经济活力,搞好现有资产的管理,不断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六)重点扶持,整体推进
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应转变以往只对村集体经济扶持的办法,实施科学规划、重点扶持、分步实施、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方法。扩大扶持面,扩大到对各小组的扶持,加大扶持力度;对计划新启动或壮大发展的项目,要根据市场预测和效益分析,制定年度扶持计划,每年选择5—10个具有一定规模、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逐步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七)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村委会要成立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集体经济管理领导小组,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盘活、用足现有的村集体资金,防止集体资金和资产的流失、闲置、贬值,严禁对集体经济实行一次性收取承包费和拍卖。认真开展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开支,加强债权、债务清理,强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对村财务实行收入年度审计和领导离任审计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总之,要按照县“三万活动”的要求,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立足市场,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找准结合点,抓住落脚点,积极发展壮大泗湘溪村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发展后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为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
第二篇:芦溪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正文
摘要:本文选取湖北省长阳县磨市镇芦溪村为调查地点,以田野考察、人物走访等方式考察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现状。以期略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芦溪村经济发展现状
在当今社会大发展时期,农村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备受社会关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一. 芦溪村情简介
芦溪村位于磨市镇东部,陆龙公路横贯村中心地段,交通十分便利。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土地肥沃,水利、阳光充足,是镶嵌在清江流域的一颗明珠。该村过去被成为“鱼米之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项目建设,清江流域得到开发,村级产业结构大调整,以柑桔、水产两大产业为支柱,成为全县种植特色大村。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5亩,山林面积5530亩,柑桔面积3500亩,水域面积1350亩。村所辖4个村民小组,678户,2768人,劳动力1615人,年人均收入已过4000大关。村组干部5名,党员有86名,下设两个党支部,即柑桔产业党支部和水产产业党支部。
芦溪村于2006年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的村之一,村两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旋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新农村联系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有“一建三改”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公里硬化项目,有线电视和宽带项目,木本油料苗圃基地建设等项目分别落户本村。通过不断努力,该村呈现出产业发展经济,村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好转等,村容村貌大有改观,管理更加民主的局面。
该村着力在强班子、促发展、优环境、建阵地上下功夫,形成于“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增长,对现有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创优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来壮大集体经济。目前该村经济正高速发展着。
二. 以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为载体,推动产业发展
该村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心培植支柱产业,不断巩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坚持“项目强村”战略,积极招商引资,村域内现有化工厂、现代化苗圃基地、有机鱼养殖基地、农贸公司、预制厂等企业,这些企业提供村民就业岗位100余个,村民创收50多万元;以增强柑桔产业发展后劲为契机,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100亩“精品”果园,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柑桔年收入达到650万元;抓住国家农业部“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全县“渔业新村”项目建设机遇,稳步发展水产业,现有水产养殖户15户,570只网箱,库汊养殖350亩,水产养殖年收入近100万元。柑桔、水产两大产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这两大支柱产业收入占全村村民收入的40%,2010年该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今年有望突破4000元大关。
每年深秋时节,磨市镇芦溪村大片苍翠的椪柑精品园里,满眼椪柑树“弯腰曲背”,金红的果实缀满了枝头,柑农们的脸上蕩漾着丰收的喜悦。
磨市镇芦溪村是移民大村,共接收安置隔河岩库区和搬迁安置高坝洲库区移民618人,淹没良田800亩。近年来,该村在镇政府和县移民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发展柑桔3500亩,目前柑桔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每年在收获的季节,为了提高柑农的摘果和储藏保鲜技术,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增加经济收入,磨市镇芦溪村委会和镇移民工作站抢在开园之前,邀请县农业局教授级、高级农世师,县农业广播学校校长、高级农艺师到柑农桔园,手把手地现场传经送宝,有效地提高了柑农们的摘果和储藏保鮮技术。柑农们高兴地说:“村干部和移民站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请专家送技术上门,为我们增收下了一场“及时雨”。
1该村在今年把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村支柱产业的形成,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几年来的发展,有宜昌移安农贸有限公司35000元,成立综合服务站每年上交2000元,农贸服务门市部3000元,有机鱼养殖基地2000元,预制件加工厂5000元,长阳科力生公司20000元,石材工艺厂5000元,休闲鱼庄1000元,现又新增免烧瓦厂15000元,家具厂3000元,打蜡场院内的房租费3000元。2010年上半年该村集体收入近12万元,预计到年底达到25万元的目标。
全村十家企业:
表一
三. 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抓手,实现生活富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有了支柱产业的发展,有了项目建设的巨大成功,该村村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现在该村96%以上的农户住进了“小洋楼”,60%以上的农户有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电器,85%的家庭有了摩托车,80多农户购买了电脑,实现了宽带上网,10多户家庭购买了私家轿车。全村400户农户实现了“一建三改”,85%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卫生厨房和卫生间;70%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98%的农户吃上了安全纯净水;农户通电率达到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8%以上。村级卫生室建设达标,设施安全,管理规范,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100%。大力争取民生政策,全村实现了五保、低保、孤残儿童应保尽保,对17户贫困家庭、军属、残疾人房屋进行了改造,让弱智群体人员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全村呈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四.以不断提高村民素质为依托,促进村风文明
村民富裕了,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该村就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培养新时期新农民,宣传身边典型,使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传遍千家万户。该村率先在全镇挂牌成立了第一所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利用村综合办公室阵地,常年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教育活动;建起了农家书屋,藏书2000多册,专人负责常年坚持免费为村民借书;落实了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参加学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活动,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农技培训,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每年对该村农民开展至少两次柑桔保养、防病等培训,对渔业养殖户发放养殖技术指导书,派专家专程指导;全村科教文卫事业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五.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助力,改善村容村貌
近几年来,该村抢抓机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争取农村公路
硬化政策,完成村级公路硬化14.5公里,全村80%的道路已完成硬化,村民出行有了极大的改善;投资仅15万元建设了村级垃圾场,硬化了垃圾场公路,并在村庄中心新建了3个垃圾集并房,实现了村内垃圾集中堆放处理;治理污水排放,修建了2000多米污水排放渠;全村80%以上的农户硬化了庭院和操场,建有花坛和栽有风景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水沟清化、空地绿化、村庄美化的目标。
小农水,大民生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项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芦溪村情况: 表二
六. 以改造中低产田为基础,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芦溪村将在今年我启动“低丘岗”项目,国家投资不少于450万元项目建设规模,以改造该村的中低产田。
1.开发范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芦溪中低产田项目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境内,项目区辖芦溪村和磨市村,10个村民小组,1760个农户,5914人,项目区总面积3.6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800亩。
2.投资情况:芦溪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2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6万元,省级财政配套46万元,县级财政投资12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8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32400个。
3.建设内容:项目区内主要实施水利、农业、林业和示范推广等治理措施。
(1)水利工程措施:新修拦河坝8座,整修堰塘1座,衬砌渠道5574米,改河造田9亩,新修排洪渠800米。
(2)农业措施:改造土壤400亩,引进良种1000千克,新修、维修机耕路4条7.95千米,新修机耕桥4座,农业机械设备20台套。
(3)林业措施:营造防护林100亩。
(4)科技推广措施:农业科技培训1200人次,科技示范园一个。
4.预期效益:项目实施后,新增灌溉面积2200亩,改善灌溉面积1900亩,新增机耕面积600亩,农田防洪标准可达10年一遇。增加粮食33.91千克,油料7.48万千克,蔬菜5万千克,柑桔1.32万千克,增加农业产值100万元。
5.运行管护:项目区内各项工程措施,由所在村委会进行管理,组织受益农户进行管护。
七. 以发展乡镇企业为契机,鼓励村民回乡创业
前几年,我国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该村许多到沿海的民工苦于出路相继回村寻找新的出路。该村村民们积极寻找新的出路,许多人开始从事水产养殖,许多人还养起了蜜蜂,或在家购买大卡车从事货物运输等,涌现了一大批自主创业典型。下面以介绍从事肉鸡规模化养殖的陈刚同志为例。
陈刚同志居住于芦溪村四组,男。在2010年年底以前,他还在深圳打工,从事过外资企业基层管理、采购管理等,对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生产工艺、动作流程等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人事、生意、销售经验。
2010年年底,他本着回乡创业的想法,在芦溪村四组投资建立了养鸡场,从事肉鸡规模化养殖,并于今年3月开始投产。
该养鸡场的经营模式为“企业+基地+农户”,合作企业为宜昌市大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承担技术、防疫指导以及销售,陈刚本人主要承担从小鸡达到成品鸡的一条龙养殖。目前,该养殖场占地4000平方米,年产成品毛鸡80000到100000羽,年销售额150万元到200万元。到目前该养鸡场开始产生利润20万元的销售额。
在采访中,陈刚谈到,在养鸡场建立初期,因信息、资金等遇上了一定的困难,村委会书记、主任积极帮他想办法、找路子,给予了大量的帮助,使得他现在能够正常稳定快事发展。
在芦溪村,像陈刚这样的回乡创业典型还有很多,他们为芦溪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科学发展兴产业,强村富民建新村。芦溪村高举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该村经济现在正健康、平稳、高速发展。正如该村村委会委员童朝珍所说:“现在我们村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三篇:XX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xx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概论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如何将影响全市农村经济大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将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但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容易使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而且拖慢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发展,必然会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拖后腿。
二、xx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
该村是典型的以传统耕作农业为主的贫困落后村,交通区位优势还算一般,土地储备丰足,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制约村级集体经济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全村共有10个组,358户人家,总人口1700人,耕地面积900余亩,大多数村民都出去打工了。xx村村干部3人,支部现有党员16名,预备党员3名(其中女党员2人,党员文化水平全部为高中和初中)。该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级活动场所亟待建立和完善,改变6、7、8三个组靠天喝水的困难局面,一个水库有待开发。
第四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规划
**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规划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稳定。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村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政府西南部,紧邻**路、环乡公路,下辖5个村民小组,目前共有农村贫困人口6户30人。全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2260亩,流转近1300亩。村内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量偏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有:一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经营收入,部分农户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晚秋黄梨。二是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村内凭借位置优势,先后发展了蔬菜大棚、草莓采摘旅游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但由于基础薄弱、创收增收渠道不多,村级债务负担较重等多种原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根据镇党委政府有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要求,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加快实现小康村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活力和后劲、激励机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机制,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力争在三年之内使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能有所突破,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抓班子建设。搞好村委会的班子建设,加强村两委成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和健全村两委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在全镇争先进位,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村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二)抓经济发展。一是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强对全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对村中流转土地和水产养殖基地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进行招商,既降低客户租地风险,又增加农户和村集体租地收入。二是资源入股增收。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一禾农业园、休闲采摘园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土地使用权、服务和扶贫基地分配收入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三是盘活资源。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出工等形式,对村中闲置坑塘、荒地、废弃宅基地等进行集中改造治理,对坑塘进行合理规划,建成仓库出租或填补成宅基地出售。对荒片、废弃宅基地等结合实际,采取复垦后出租耕种,划为宅基地拍卖、创建村级工业园区等形式增加村级经济收入。
(三)抓文明法治建设。通过整治我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干部带头教育村民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讲礼貌,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争取各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村内的道路硬底化处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结合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紧紧抓住影响我村稳定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把普法、依法治理和民间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捆在一起,加强村民的法治教育,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除了引导一禾农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提供资金帮扶和务工帮扶外,还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优势,每年拿出不少于30%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在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对4户贫困户予以精准帮扶,确保6户30名贫困户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第五篇:回民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统一思想加快发展
——回民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引言
回民村位于望江县漳湖镇南边,紧邻长江,光绪十年(1830)由安庆、九江一带为躲避战乱迁来5户20余名伊斯兰教信徒在沟口落户,为望江伊斯兰教之始。渡江战役中,伊斯兰教徒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授予的“伊斯兰英雄”锦旗一面。目前全村318户,总人口1245人,其中回民约占90﹪左右。全村耕地面积1596亩,主要经济作物以种植棉花、水稻、油菜为主,兼以养殖牛、羊、黄鳝等家禽和水产品。全村下设7个村民小组,共有正式党员32名,其中女性党员4名,预备党员2名。2009年全村总产值近4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480元。
2010年8月,经过安徽省统一选聘,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近日,接上级指示,要求我写一篇回民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本着目标明确,实地走访,措施具体的原则,我写下了这篇报告。报告中,我就这半个月的走访做了一些结论,就回民村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正文
1. 调查目的为了摸清回民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时有效地提出应对措施。
2. 调查对象
回民村全体村民,重点走访养殖大户,致富能手,村民代表。
3. 调查内容
回民村近年经济发展情况及发展中凸显的问题。
4. 调查时间
2010年9月15日——2010年9月30日
5. 调查结果
5.1回民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回民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以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回民为目标,统一思想、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使回民村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回民村今年迎来了大发展,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照顾下,村里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村里改建了自来水厂,修建了村村通公路,实施了田间沟渠的开渠清淤工程,建设了新村部,村里公路边沟下水道重建工程开工,重新装修了幼儿园,建设了村卫生服务室。村里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在热火朝天的忙着:村里牛羊养殖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村里种植瓜蒌的试点工作正在和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5.2回民发展中凸显出的问题
回民村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村民小富即安的心理十分严重,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老人在家抱着一亩三分地,年轻人进城务工,日子还可以过得去,但是很难有发展。农民对土地过分依赖,但他们用地仍停留在传统农作物种植上面,面积小,成本高,不能规模化经营,很难提高土地利用率,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他们的行为让许多需要用地创造更多财富的人遇到了难题,他们要发展,但农民不让地,致使想带头致富的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富不起来,村里没有致富典型。我在基层走访的时候,这一点体会尤深。有些村民虽然思想较为先进,但在致富的道路上,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支持,响应,结果势单力孤,没有成气候。回民养羊的斯大爷跟我说,他现在的羊养殖在120只左右,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但是如果想扩大规模,很有困难。首先圈养一定要有大牧场,否则圈养的羊不仅成本高而且卖不上价钱,其次如果扩大规模,羊的死亡率会增高,凭他个人能力,很难承受这个损失,他希望能有几户共同承担,可惜村里没有人响应。
二、回民交通不是很好,信息闭塞,整体思想落后,村民有电脑的人不少,但会用电脑人不多,只有少部分人敢于接受新思想,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来创业。村民缺少致富的典型,没有学习的榜样,整体气氛较为沉闷。大家缺乏知识,缺乏科技,所以很多事想做也做不了,做了也做不好。就比如今年,由于棉花价格历年低迷,今年棉花产量减少了110万吨,加上印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棉花出口的措施,棉花价格一路上扬,但棉农消息闭塞,并不清楚,也就没有扩大生产,没有充分享受到这次棉花涨价带来的实惠。针对这一点,回民村应该掀起新时期学习科技新高潮,党员带头学习,致富能手带头学习,带动全村学习氛围。
三、土地管理混乱。回民村要发展,土地是一个很重要的倚重因素。但目前回民村已有数十年没有重新规划土地了,土地分布极其分散,一家的几亩地能分成十几个片,很浪费人工。田间沟渠几乎年年泛滥,每到雨水季节,沟渠两边的农作物都要被淹掉不少,但是每到旱季,又抽不上水来。为了推进土地流转,土地重新规划、沟渠重新改造已成迫在眉睫之势。
5.3给回民村的几点建议 针对回民村以上情况,我的回民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国家号召,实行土地改革,重新规划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土地流转。
回民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村部“两委”班子要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只有自己的思想正确、统一,才能领导大家统一思想。
二、针对村民小富即安的传统心理,响应县委、镇党委号召,在回民村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重点解决回民村要不要发展和怎么发展的问题,通过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具体内容另有立项)。
三、推进回民村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快修建回民村主干道,完成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回民清真寺的重建工程,广开思路,多方面筹措资金。
四、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这既是回民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很难,但很重要,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但也不能畏难不进,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统筹兼顾,切实解决好村民关心的土地难题,这方面也需要各级领导给予大力支持。现在很多回民想发展就是缺地,很多回民没有土地或者土地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致使想富的没有富起来,没有致富典型农民就没有学习榜样,于是小富即安的心理有了滋生的土壤,恶性循环(具体内容另有立项)。
五、村民的安置工作要做好。回民村是个大家庭,每一个村民都是我们的家人,都是我们关心和服务的对象。村民不愿让出土地,是因为他们除了种地,没有什么别的技能,一旦土地被承包,他们的收入会大幅减少。而实施土地流转工作,必然有部分村民失去土地,村“两委”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
定要提出有效措施,切实安顿好这部分村民衣食住行等生存发展问题。
六、牛羊养殖在回民村有悠久的历史,农民养殖牛、羊有丰富的经验,相关方面的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牛羊养殖在回民村推广有难度,首先回民村用地面积少,缺少牧场,一旦扩大养殖,土地面积可能不够;其次,牛、羊养殖有一定的技术性,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指导;再次,如果扩大养殖,会使牛、羊发病率、死亡率增高,可能盈不补亏,这就需要多家农户共同承担风险,但这又会陷入用地不够和没人响应的尴尬局面。所以,牛、羊养殖的推广应当慎重,应等条件成熟才适宜推广。在村里,还有一家饲养肉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他们家现有肉鸽150对,年收益在一万元左右。肉鸽饲养所需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效益高,推广容易,一人可以饲养近400对鸽子,容易形成规模。所以在规模化养鸽这一方面村里应重点扶持,形成创先争优中的致富典型,继而推广,带动周围群众致富。
七、农业种植方面,村里的瓜蒌正在试点种植,瓜蒌属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风险低、易于推广的农产品,一旦试点成功应予推广。
结尾
回民村在今年有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县级多个单位对回民村很关心,他们的对口帮扶,给回民带来了很多的实惠,村里也完成了很多的建设,这一点我们也很欣慰。我们应当抓住这次机遇,让回民村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村“两委”在搞村级建设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顾及到全体村民的利益,统筹安排,不让一个村民在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掉队。在工作方法上面,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多和村民沟通交流,站在村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讲民主。“民有私约如律令”,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农民是一个充满着创造力的群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创造的;基层组织的建设也是农民创造的,农民一系列的创造推动了我们的社会发展。目前农民也在创造着各种各样推进农村改革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研究和尊重的。在生产发展方面,胡锦涛主席说过,农村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在这方面,村“两委”应当注意紧抓村民的科技学习,让党员带头学习,带动全村学习氛围,努力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农作物方向发展。今年棉花价格连续上扬,但这是以棉农的大量减产为代价的,所以整体来说棉农并没有取得多大实惠,我们在生产时,要广开思路,独辟蹊径,紧盯科技前沿,追赶式前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符合本地实际,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方面发展,在这方面村里发展的瓜蒌是个很好的典型。在推进土地流转方面,要把握好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农业、市场化运作、农民利益最大化这4个导向,把握好中央文件中“一个坚持、三个不得、三个关键”的三大要点,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制度不变,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不改变土地的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的权益的前提下,确保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进行。
立足第一方阵,争当崛起先锋。回民村“两委”应当立足实际,放眼长远,不怕困难,勇于开拓,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吴勇祥同志为榜样,要有满腔热情、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要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优良作风,要有一心为公、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要有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要有艰苦奋斗、加速发展的坚定意志,要有攻坚克难、追赶跨越的必胜信心,要有扎实苦干、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为促进回民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用我们大家的聪明才智、辛勤工作把回民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报告人:陈杰
2010年9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