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省村集体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崇福镇五丰村位于桐乡市西南部,京杭运河穿村而过,宽广的乡村公路紧接320国道和沪、杭、甬高速公路崇福入口处,三横三纵的村级公路网己经形成,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全村区域面积4.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36亩,桑园1110亩。全村有21个自然村,分为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43户,总人口3999人。村党总支下设五个分支,分别是:农业、老年、电缆公司、建材公司、丝织公司、伟丰公司支部,共有党员97名。全村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11家,主要从事电线、电缆、针织、丝织、建材等行业。2005年度完成工业总产值4.65亿元,创税利380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18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8922元。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模范集体、省级文明村,嘉兴市级文明村、嘉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嘉兴市级小康示范村、嘉兴市经济百强村、嘉兴市科普示范村、嘉兴市“三无”村、桐乡市 “五好党支部”、先锋工程示范村、信用村、生态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几年来,由于五丰村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有效推动了村的各项事业同步,村庄面貌得以不断改善。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五丰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
(一)建立一套好的班子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五丰
1村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稳定、团结,新老更替,确保坚强有力,特别是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原是主管工业的村干部,他从84年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以来,一直没有调动过工作,保证了发展思路的一贯性,树立起了带领全村致富的威信,积累了一套发展村级经济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发展村级经济的企业家队伍。现村总支共5名人员,班子团结、相互信任、分工明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汇报工作情况,制订工作任务,讨论通过重大决策,总支书记负责全面主抓工业经济,副书记、村主任主抓农业经济,2名总支人员分别担任2家村骨干企业的法人代表,还有1名总支人员主管财务、统计和组纪宣工作。村委会人员坚持围绕服务于经济工作的中心。
(二)开拓一条好的路子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村级经济要发展只有找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路子,才能取得成效。五丰村在70年代后期的时候就有3600多村民,仅有可耕作土地2500亩,人多地少当时经工地平整后耕地也不到3000亩,人均只有8分田,尽管一年 “三熟”制,春季大、小麦,夏季早稻,秋季晚稻,上交国家公粮任务也较重,每年要上交50 万公斤,桑园1000多一点亩数,一年养四季蚕,全年饲养2300张左右的蚕种,副业收入仅 28万元,一年辛苦劳作,还是存在“丰收年解决温饱,欠收年肚皮吃不饱”的状况。所以,在当时80年代初提出了“办村办企业”,成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移农村劳动力、使农民富起来的一条好路子。经过发展,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5亿元,创税利3800万元,工业产值占全村工业、农业、服务业总产值的91%,农民在工业企业务工的工资收入占农民人均净收入75%。实践证明走这条路子是完全正确的。
(三)创建一套好的机制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保障。要保障村级集体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一套好机制,一套好机制的形成是要不断加于完善。
一是资本结构体制:在80年初办起来的村办企业都是属村办集体企业,由村集体投入启动资金,靠借款、贷款、集资款等形式筹措资金。企业厂长大都数由村干部兼任,经营管理向国营企业学习,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集体企业产权不够明确,企业经营者缺少经营自主权,经营业绩与报酬很难统一,难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90年代初,采用了企业经营者风险承包的方式,让企业经营出具风险保证金,让企业经营者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经营业绩与报酬挂钩,使经营者的积极性有所调动。但由于个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小规模国营企业破产,所有制形式的村办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家要求进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同时强调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丰村在村办企业转制过程中,先请权威审计师事务所对集体企业进行全面评估摸清家底。再确定集体资本分配,拿出一部还清集体债务,一份作为投资企业,一份用于村公益事业。然后采经营占大股、企业中层干部占小股、村集体参股的形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最后,村与企业签订收取管理费和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合同,原企业所辖土地都属村集体土地。这一改制,既调动起经营者的积极性,又保证集体资本不断增值,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统一。现大部份企业已办
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村所得的出让金投资入企业固定回报村集体。经股份制改造后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150万元,红利收入除外。
二是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村里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和产业信息的咨询服务,与有关单位、部门牵线搭桥,科技产品开发、招商引资等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村组织各企业法人代表每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和每年一次的外出考察,每季度由村召集各企业负责人汇报生产经营状况、企业遇到的难点和困难,共同研究解决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为企业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企业主更好地了解信息、开阔视野,同时也增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意识。每年年初,村还下达给各企业经济指标,使企业有目标和任务,才有压力和动力。村制订工业企业统一收费标准,与企业签订合同,统一收取土地使用费、管理费和农业发展基金。建主村级工业园区,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完善工业园区设施,对园区内的道路进行了改造和延伸,路边种植了绿化,对水、电和下水道进行了改造,新建了一座防洪水闸,增设了垃圾箱等配套设施。
三是农业经济扶助制度。广泛宣传发动,创立各类示范示范户,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和出台补助政策,出台《瘦肉型猪推广养殖补助办法》。充分利用各级扶农政策,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走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之路。村民思想观念不断得到转变,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更加强烈。现全村已有改种花卉苗木100多亩,种植蔬菜500多亩,推动了瘦肉型猪养殖户58户,并得到了逐渐推广。
这几年来,由于五丰村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村的各
项事业都走在了前列,正是有了村级集体经济作支撑,五丰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真抓实干,开展好各项实事工程,改善美化生活环境,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使广大村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一是开展村庄整治。重点实施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全村总长60多公里的村级公路全部浇制了柏油路或水泥路,形成了 “三纵三横”和进组连户的村级公路网。全村境内村级公路上的民桥都能通汽车(达到汽十级标准),共改造桥梁11座。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主要抓好 “三治理”(河浜、生活垃圾、畜禽粪便)为重点。全村有河浜近1万米,经4年来的综合整治已完成淤泥疏浚河道6000多米,已筑石帮岸、生态河岸4800多米,已种植河岸绿化4800多米。全村各自然村设立垃圾房、垃圾箱250只,垃圾实行袋装化,并组织常年清洁工队伍划片包干收集和清理垃圾和打捞河浜漂浮物。对粪便实施了无公害化处理,养猪大户猪粪采用沼气化,到目前止己建好沼气池90只,还在进一步实施之中。增加公共绿化,在种植道路绿化、河岸绿化、厂区绿化、庭院绿化的基础上,在主要交通路口建设了公共绿地3000多平方米。对商店统一改装门面,对农户赤博墙村出台补助政策。今年又在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全村的主干道全长7.5公里按装了路灯260只。经过一系列的环境治理工作,村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二是不断改善村政设施。新建村行政办公楼,利用原来村办公楼改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村级医疗保健站,广播、有线电视入户
率分别达到96%和95%。建立了村级党校,增设了文化示范户7户等文化阵地,配备了电视机、放像机、书架、书籍、报刊等文化设施。使村政设施进一步完善。
三是提高村民福利。推行帮困扶贫和养老保障体制,“五保户”、困难户补助政策常年实施。在对60周岁老年人每人每年80元、老党员每人每年240元的补助的基础上,积极宣传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参加社会养老统筹,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障的参加率已达到90%以上,“五保户” 由村出资送到镇敬老院,困难户进行适当补助。己形成了老有所养、困有所帮的良好风尚。大力改善卫生医疗条件,建立了村级医疗保健站,医保站配备3名医生和1名药品管理员,轮流值班,做到白天不断人,夜间有出诊,并每年组织为村民免费体检,建立好健康档案。常年巩固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参加率已达到98%。这些措施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传播,解决了因病致贫的难点,保障了村民身体建康。
四是创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糸列创评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广播、会议、标语、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制作了二块永久性宣传牌《做文明人、创文明村》和《村民环保守则 “七不准”》,每年印刷了一张宣传年历画发给每户,开展评 “好婆婆”、“好媳妇”、“文明户”、“文明单位” 等创评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弘杨了正气,全村目前已有90%以上的农户被评为文明户,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第二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规划
**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规划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稳定。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村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政府西南部,紧邻**路、环乡公路,下辖5个村民小组,目前共有农村贫困人口6户30人。全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2260亩,流转近1300亩。村内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量偏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有:一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经营收入,部分农户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晚秋黄梨。二是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村内凭借位置优势,先后发展了蔬菜大棚、草莓采摘旅游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但由于基础薄弱、创收增收渠道不多,村级债务负担较重等多种原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根据镇党委政府有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要求,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加快实现小康村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活力和后劲、激励机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机制,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力争在三年之内使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能有所突破,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抓班子建设。搞好村委会的班子建设,加强村两委成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和健全村两委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在全镇争先进位,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村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二)抓经济发展。一是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强对全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对村中流转土地和水产养殖基地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进行招商,既降低客户租地风险,又增加农户和村集体租地收入。二是资源入股增收。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一禾农业园、休闲采摘园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土地使用权、服务和扶贫基地分配收入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三是盘活资源。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出工等形式,对村中闲置坑塘、荒地、废弃宅基地等进行集中改造治理,对坑塘进行合理规划,建成仓库出租或填补成宅基地出售。对荒片、废弃宅基地等结合实际,采取复垦后出租耕种,划为宅基地拍卖、创建村级工业园区等形式增加村级经济收入。
(三)抓文明法治建设。通过整治我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干部带头教育村民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讲礼貌,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争取各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村内的道路硬底化处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结合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紧紧抓住影响我村稳定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把普法、依法治理和民间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捆在一起,加强村民的法治教育,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除了引导一禾农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提供资金帮扶和务工帮扶外,还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优势,每年拿出不少于30%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在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对4户贫困户予以精准帮扶,确保6户30名贫困户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第三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一、立足三个功能,把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必要性。一是从政治功能来讲,是农村“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工程,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提升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能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从经济功能来看,是村级运转经费的有益补充,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能让群众受惠,实现从“摆脱贫困”向“全面小康”升级。三是从社会功能来说,是组织与群众、集体与个体之间最好的利益联结体和利益共同体,助推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体系。
二、着力三个到位,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可行性。一是目标领航到位,实行“抓两头、带中间”思路,从2020年-2022年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提升。二是路径统筹到位,推广“村社合一”,支持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以合作社为承接点,重点发展红色股份型、产业带动型、资产增收型等“三型”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村民、企业等联动发展。三是利益联结到位,打造经营管理、收益效益、利润分配共同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实行“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享模式,实施村集体和村民保底收益机制。
三、落实三个强化,保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效性。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党政统筹、组织指导、农口主抓、部门配合、乡村实施的工作格局。县级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和县级领导联乡包村机制;乡村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班子,因地制宜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二是强化机制保障,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绩效考核、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明确为“书记工程”,并建立试错容错机制。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统筹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在政策范围内整合各类投入到村扶贫资金、帮扶资金和农业生产类专项资金;在涉及产业布局、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重大项目中,为有条件的行政村预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第四篇:xx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x镇xx村
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序言:通过调研,切实摸清易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为县委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一、基本情况
xx村(社区)位于xxxx,属于山区村委会,下辖xx个自然村,xx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总户数xx户,总人口xx人,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3元。全村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海拔xx米,年平均气温 xx℃,年降水量xx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xx亩,人均耕地xx亩,林地xx亩。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二、集体经济概况
xx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总体来说该村的集体收入来源空白,村级组织活动经费主要是靠财政的村级转移支付。
三、发展集体经济的特色与做法(原因)
xx村地处山区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知识文化水平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本身的资源相对缺乏,村里没有集体所有的资产用于发展。山上有林分到户,地下无矿也无地,更没有什么乡镇企业,所以集体经济就成了无水之源。
四、存在问题与思路规划
(一)存在的问题
1、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xx村属山区村,各组环境条件差,不少大部分村组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
2、发展的意识不强。随着个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地被大部分村民淡忘,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和村民对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弱化,集体意识、大局意识淡化,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示范性不强,带动能力有限,个人意识、自我意识增强,观念陈旧,认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有没有集体经济无关紧要。
3、村集体负债大。xx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期徘徊不前,修建村委会、村社道路、架电、建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只能靠贷款、借债进行,致使大部分村大量负债。
4、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扶持资金和政策较少。各级各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给予了一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但由于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仍然有限和不足。
5、xx村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孤寡老人儿童,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保守、守旧。
(二)发展思路规划
1、鼓劲加压,营造浓烈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广大村民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村兴我荣,村衰我耻的思想,特别是广大党员要作出表率,敢为人先,树好榜样。其次,两委班子要发挥好带动作用,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发挥村支两委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非常关键,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实力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
3、要强化监督管理,提升内在品位。加强现有资产管理,严格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清理村级债务,加强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杜绝乱借、乱用、贪污、浪费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聚集村集体财力,坚持民主理财,接受群众监督,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防止和减少村级不良债务的形成。
4、帮扶引导,凝聚工作合力。要抓住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的宣传提高工作,总结经验,大力推广;
5、寻找项目支持,提供资金保障。村级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要立足现实,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量力而行。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扶持和资金支持。
6、加大农民素质教育力度,培养新型农民。一是加大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充电蓄能,改善劳动就业环境。二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青年农民掌握一项农村实用技术,依靠新技术和诚实劳动致富。三是加强农民文化知识教育。利用农家书屋工程,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通过农民素质教育,培养一批在乡创业,扎根家乡建设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带动家乡建设、发展经济的“领头羊”。
7、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缓解“有地无人种”和“想多种无土地”的矛盾。让土地以按年分月制、长期租赁制、转让制、托管制等形式,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较大限度地满足农民与土地受让方的需求,逐步向优势产业、能人大户集中,集中连片发展优势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助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村(居)委会电话:3359001 党(总)支部书记: xx 手机:xx 村(居)委会主任: xx 手机:xx
2012年7月12日
第五篇:关于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尤其重要,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民收入高低。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围绕如何壮大我县村集体经济这一主题,从5月份至9月份,深入到XX镇、X镇、XX镇部分村组进行专题调查,学习考察了脱贫攻坚、秀美乡村建设、空心村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重点工作,查阅了有关资料,并与相关村组、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作了认真分析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XX是农业县,农村人口比重相对较高,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尤其是2018年以来,全县大力实施“三年攻坚计划”,从财政投入、配套措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形成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的扶持体系,基本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一)用活政策助力增收
我县加大制度创新,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一是加大财力支持。科学合理地整合涉农资金,县里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二是加大人力支持。运用县直驻村帮扶队、乡镇包村干部、农村第一书记等力量,大力开展定向结对帮扶活动,带项目下村,促产业兴村,从源头增强村级集体自身造血能力。三是加大措施配套。全面挖掘土地、金融、财税等部门的优农惠农政策,在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才保障等方面出台了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措施。
(二)建设秀美乡村增收
大力开展以村庄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秀美乡村建设,既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积极汇聚乡贤风采,引领乡风文明,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XX镇XX村XX组,以“花卉苗木为主题特色”,规划“三横两纵一步道”,通过累计拆旧4500平方米、改水改厕23户等方式,实现了电网、广电网络、通讯网络“三网进村”和道路硬化、住宅美化、河道净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垃圾处理无害化“六化”,整个村庄变得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三)理顺土地资源增收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集体土地是农村实现集体收入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县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推动土地整合流转,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加速土地连片流转、增值提效,并对流转面积在150亩以上且全部集中连片,用于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给予所在村每亩30元的一次性奖励,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如XX镇XX村,2017年争取上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近600亩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合资成立天勤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带动大户、吸纳散户、帮扶贫困户”为目标,采取用土地入股形式,流转粮田近3千亩,吸纳社员30余户,从事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并对合作社老百姓的粮食进行保底收购,增强合作社老百姓种粮热情。
(四)开发集体资产增收
农村集体资产也是村集体创收的重要来源。对于不适宜耕种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以及闲置的场地、厂房、学校、设施设备等集体资产,部分村根据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开发运作,将资源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XXXXX村,村支书率先租赁荒山种起了11亩“试验田”,随着“试验田”的壮大,村民们纷纷承包起荒山,种起了果园。如今的华林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果业村”,全村盘活荒山种植椪柑、脐橙1500多亩,几乎户户是果农。2013年,村里还清了债务,此后又通过大力发展果业、养殖业、林木苗木等村集体经济,现在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
(五)发展特色产业增收
各地涌现出了一批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这些“明星村”,在村级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致富、新农村建设或者推动重点工作上作出了成绩,带动形成了一大批乡村休闲旅游、民宿农家乐、茶叶、猕猴桃、蔬菜等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如XX镇XX村,成立“XX县乡情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XX有限公司合作,建立“XX”电商扶贫蔬菜基地,保障年均3000元收入的70个扶贫就业岗位,保障村集体年均收益4.9万元。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还较为缓慢,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作用还明显偏弱,在新形势下急需进一步发展壮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稳定固定的收入来源
一是收益渠道单一。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主要是仓库、厂房、闲置校舍、门面等出租和山林、水塘等发包的收入。这两者相对来说属于依靠自然资源或资产取得的“死收入,难以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甚至多数村已将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全部包产到户或组,已无集体资产可用,没有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或与致富能手合股联手经营等方式,把潜在资源用好用活。二是发展环境限制。凡临近县区、集镇和工业园区的村,受益于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信息优势、经营理念等主客观条件,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而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一般都是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主要靠上级划拨的办公经费维持运转。三是缺“第一桶金”。有的村很想发展经济,也看准了项目,但缺乏启动资金,只能望洋兴叹。
(二)村级集体支出持续增加
一是村级日常支出负担加重。村集体经济除承担村组织的管理运转费用外,还需要承担本村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公益福利事业的供给,此外,各条线的创建活动,也增加了村里的资金支出,现在各种会议也较多,各种误工报酬、办公开支等支出也在大幅上升。各项开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二是公益福利事业支出比重加大。在统筹城乡、加快秀美乡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各级对村级组织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投入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公共财政投入很多是有比例的“以奖代补”,意味着村级组织干事越多、自己投入的资金也越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或收入较少,配套资金不能全部解决容易形成债务。三是长效管理支出大大增加。秀美乡村建设后,村庄环境面貌大大改善,上级的项目资金只能完成秀美乡村主体工程建设,有时也会因资金不到位造成缺口,没有专项的管理经费,而需要开支的公益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路灯电费等费用也大幅度上涨。
(三)缺少积极肯干的发展人才
一是大部分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留在农村的人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这种情况在贫困、偏远山区尤为明显,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带头人,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村干部常规工作任务加重、压力大,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工作思路老套,抓农村经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特别是近几年来,县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三是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程度不高。对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模糊,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劲头足,但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积极性,有畏难情绪,还有少数干部群众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奉献和开拓精神,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自身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也有人认为搞集体经济只会富了村干部,对村“两委”缺乏信任,对发展集体经济不关心、不支持。这些错误的认识,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欠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在结对帮扶方面,往往容易出现重视农户个体、忽视村级集体的情况,逢年过节对老党员、贫困户搞搞慰问,送点物资,送点钱;有的虽然注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壮大村级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认识不足,只重视“输血”而忽略了村集体“造血”功能的建立完善。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村集体资产与资本市场对接、村级人才库、农村电商等平台打造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二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少数村对集体资产处置缺乏长远观念和规范意识,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会议记录、管理台账等资料不完整。甚至有的债权早已成为死账(如移民、死亡、迁移、人老无力偿还等),但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形成一批空债权;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债权的清收上,力度较小,措施不力,导致大量的应收集体债权收不上来。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激励机制手段单一,口头喊得多、行动落实少,有关规定又过于笼统,定性多定量少,考核指标往往不够量化,目标激励效果打折扣。另外在职村干部的养老保障制度参照企业职工标准办理,由于乡镇财力有限,部分村干部还存在养老难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补齐思想短板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培育优秀的党支部书记。群雁要靠头雁领,一个村只有建立起一个好的党支部,才可以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要在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用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提高党支部领导服务发展的能力。二是树立权威,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生态。村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升在思想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层面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要虚心接受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对党组织的监督与批评。村级党组织要主动同一切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划清界限并进行批判和清理, 坚决遏制地痞村霸势力和封建迷信活动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干扰和破坏, 树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中的良好组织形象,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基础。三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增加农村群众的获得感。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具体的决策和实践中要切实关注民生问题, 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给农民之所需”, 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农民的各种利益, 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牢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二)拓宽发展路径
坚持因地制宜,在农村产业发展上不搞“一刀切”,从实际出发,坚特“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创新实践多种发展方式。一是资源开发型模式。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带动型模式。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创办领办种植、养殖、加工等经济发展项目,积极创办社会服务组织,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进入市场。三是土地经营型模式。利用空心村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项目,积极推进士地流转,在充分体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盘活土地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四是资产运营型模式。通过盘活现有资产把资产变成资本,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本增值。有条件的村可以异地建厂房、建仓储设施,采取出租或入股的形式来发展集体经济,降低投资风险。
(三)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推广扶贫专项资金和其它资金入股经营主体的做法,在尊重贫困村和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将财政扶贫到户资金,投入到效益较好的经营主体,确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各自持有的股份比例,按股比获得收益分红。二是探索集体资产上市的管理制度,建立集体资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在保障集体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进行市场化运作。三是建立实践性较强的村集体资产与资本市场对接机制,类似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在确定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进行规模化流转土地,再进行上市招商引资,如流转1000亩水田,只能用于生态有机稻的种植,流转1000亩山地,只能用于有机茶的种植或猕猴桃种植等,主要根据我县产业发展方向而定。四是建立集体经济发展绩效化的激励机制,在集体资产保本的情况下,政策可以放宽一些,步子可以迈大一些。
(四)优化人才保障
一是坚持以农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要就地培养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快鼓励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懂经营、懂市场的人才通过下派、挂职、兼职等多种形式前往农村发挥作用,服务于乡村产业发展。同时建立科研机构与农业产业基地的联系机制。三是设立村干部待遇基金,为了确保村干部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建议财政每年以新增财力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村干部待遇、村干部转移支付基金,专门用于解决村干部的生活待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力争村干部实现劳有所得,退有所安,老有所养。
(五)规范“三资”管理
在全面开展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二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确保支出科学合理、收入不折不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