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行动安全十要素
灭火抢险救援行动安全十要素
一、着装登车
闻警登车莫慌张,带齐装具有序上。彻底开启车库门,消防车顶禁坐人。登车情况要检查,切勿车走人追扒。气压充足再起步,避免刹车出事故。
二、车辆行驶
关好车门聚好神,起步缓慢加油门。途中障碍早发现,急转急刹要避免。雨雾冰雪需慎行,谨慎驾驶莫逞能。英雄赌气霸王车,情绪驾驶要不得。归队途中勿松懈,疲劳驾车要严戒。
三、车辆停靠
停车位置要注意,上风侧风高处宜。重车轮下找实地,坠物电网要回避。车辆停靠别莽撞,安全距离要恰当。高速公路更危险,警示标志要明显。爆炸危害必警惕,车头朝外好撤离。
四、安全防护
危险区域要划定,等级防护相对应。1
安全防护非儿戏,装具完好别麻痹。监护人员要细心,检查登记须认真。维持秩序警戒早,合理布置安全哨。建筑受火强度差,战斗全程防倒塌。
五、灾情侦察
侦察救生忌独行,分组实施互照应。浓烟之中要谨慎,前虚后实稳前进。防护装具须完备,掩护措施要到位。撤退信号及时发,有序撤离莫拖拉。
六、阵地设置
阵地设置要合理,便于观察易转移。地形地物利用好,承重构件可依靠。窗口阳台设阵地,小心谨慎勿大意。内部阵地视情定,危险一定要除净。
七、灭火进攻
战术运用要合理,人员分工应明晰。进攻路线选择好,梯次掩护不可少。灾害现场警惕行,消除隐患避险情。内攻人员少而精,撤离路线要记清。
八、抢救人员
救援人员按组编,自身安全记心间。
各种险情考虑全,审时度势早预见。疏导心理稳思想,救人行动防莽撞。社会力量利用好,协同配合效率高。
九、疏散物资
危化物品慎转移,分类堆放莫大意。物资疏转细检查,夹带火星真可怕。贵重物品需登记,落实移交办手续。易燃易爆腐蚀品,划定警戒勿靠近。
十、清理现场
现场清理很重要,麻痹思想要除掉。上下里外细检查,隐火险情不能落。毒物洗消要彻底,切勿粗心留后遗。人员装具要点齐,移交清楚才能离。
第二篇: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关于印发《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 战评规定(试行)》和《公安消防部队 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的通知
公消[2007]3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总队,天津警官培训基地:
为加强和改进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工作,规范部队作战训练安全管理,我局组织制定了《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试行)》和《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现印发部队试行。试行中有何问题及修改意见,请及时报我局战训处。
附:
1、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试行)
2、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
公安部消防局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
抄报:刘金国副部长。抄送:本局领导,各处、室。
昆明、西安、乌鲁木齐消防指挥学校,南京消防士官学校。
承办人:王治安 赵洋 校对:王治安 赵洋
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工作,认真总结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经验教训,提高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和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依据《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灭火救援战评工作应当遵循“发扬民主、实事求是、每战必评、上评一级”的原则。
第三条 灭火救援战评的主要内容有:受理报警、力量调度和出动情况,灾情的发展过程及采取的技术、战术措施情况,组织指挥、协同作战和战斗保障情况,现场纪律、战斗作风和完成任务情况,主要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第四条 灭火救援战评主要分为简要战评、专题战评和集中战评三种形式。
(一)对参战力量较少、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一般灭火救援战斗,可以组织参战官兵以讲评的形式进行简要战评。
(二)对参战力量较多、灾害规模及经济损失较大、造成人员伤亡和有研讨价值或者上级要求战评的灭火救援战斗,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对在短时间内连续扑救和处置的较大灾害事故,无法逐一进行专题战评的,可以择机进行集中战评。
第五条 灭火救援战评按照组织层次一般分为中队、大队、支队、总队、部局五个等级。
第六条 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单独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本级首长负责组织战评;涉及两个以上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力量联合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其上一级单位负责组织战评。
第二章 战评准备
第七条 战评准备工作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察看现场、观看影像资料、模拟试验等形式,对基本情况、相关数据等进行调查核实,形成战评资料。
第八条 战评资料准备。主要应当包括基本情况搜集及记录整理,实地测量统计、图表绘制、影像资料收集,灾害现场复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一)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接警调度、气象、灾害对象、灾害影响、灾情变化、参战力量、组织指挥、技战术应用、现场供水和通信、安全防护、协同作战、处置经过、作战成果等。
(二)测量统计。主要包括测量现场重要建筑、设施、部位等数据,统计现场供水、灭火剂(强度、流量及总量)、车辆装备 及物资消耗、灾害损失、保护价值等情况。
(三)图表。主要包括现场总平面(立面、剖面)图、力量部署图、供水线路图和各类情况统计表等。
(四)影像资料。主要包括作战纪实录像、现场照片等。
(五)灾害现场复原。主要包括查看灾前图像资料、预案、战斗位置复原、计算机模拟战斗过程等。
(六)多媒体课件。是针对灾情发展、战斗过程等各类战评材料而制作的资料。
第九条 确定参评人员。参加战评的人员一般应当包括参战官兵及司、政、后、防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所有参战人员都要对战斗经过进行回顾,并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第十条 确定主持人、主讲人和点评人。主持人应当由参加组织指挥的单位主要(或者分管)领导担任,主讲人必须由参战单位的总(副总)指挥员担任,点评人应当由具有灭火救援指挥经验的领导或者专家担任。
第十一条 确定战评时间、地点。战评时机选择应当按照中(大)队、支队、总队、部局分别在战斗结束后5天、10天、15天、30天内完成的原则确定,并将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提前通知参评人员。
第三章 战评实施
第十二条 战评的组织形式
(一)凡实施战斗展开的灭火救援战斗,中队都应当组织简要战评;凡符合专题战评条件的战斗,中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二)凡涉及两个以上中队力量参加战斗的,大队或者支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凡涉及三个以上中队或者两个以上大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支队必须组织专题战评。
(四)凡发生重大或较大火灾、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支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总队视情组织专题战评或者集中战评。
(五)凡发生特别重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特别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总队力量参加的战斗,公安部消防局视情组织进行战评。
第十三条 战评的基本程序
(一)察看现场。战评时要组织战评人员察看现场,特别是对战斗现场的方位、建筑结构、道路水源、地形地物和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二)观看录像。战评中要回放现场原始录像,以便参评人员全面了解战斗过程的真实情况。
(三)介绍情况。主讲人应当详细介绍灭火救援的单位概况、接警出动、战斗意图、力量部署、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安全防护、官兵表现及作战成果等情况。
(四)提问答疑。主讲人及有关参战单位介绍完情况后,参评人员可以就有关问题提问、解答。
(五)分析点评。点评人应当对灭火救援战斗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点评,并提出处置类似灾害事故的对策或者建议。
(六)总结讲评。主持人或者有关方面领导应当对战评情况提出总结性意见,形成战评结论,提出相关要求。
第十四条 战评的基本方法
(一)中队战评。由中队指挥员(值班队长)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班班长评述本班(车)战斗任务完成情况,中队指挥员或者大队领导讲评总结。
(二)大队战评。由大队指挥员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中队指挥员评述本中队战斗任务完成情况,大队领导或者支队指挥员讲评总结。
(三)支队战评。由支队指挥员或者支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大(中)队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支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支队领导或者总队司令部参谋长讲评总结。
(四)总队战评。由总队指挥员或者总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总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总队首长或者部局战训处领导讲评总结。
(五)部局战评。由主持人或者部局战训处组织,主讲人介 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有关方面领导或者专家点评,部局首长讲评总结。
第四章 战评应用
第十五条 对战评中总结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对问题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在执勤战斗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执勤战斗中指挥失误、失职、渎职、畏缩不前及违反纪律的人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报请奖惩的集体和个人的材料必须经过总(支)队司令部审核并提出意见。
第十六条 战评结束后,应当及时形成总结报告(内容、格式及要求参见附录),并报送上级审核、备案。支队级以下各单位的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5天内上报;总队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10天内上报。上级单位应当将总结报告及时通报部队学习借鉴。
第十七条 各地公安消防部队要对总结报告、实时记录等战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实行分级管理、专人负责,以备查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 队伍可以参照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录:
总结报告的内容、格式及要求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情况
1、单位(部位)的自然情况:单位(部位)名称、地址,地理位置,生产(储存)性质、存放主要物资的名称、数量;建筑条件;消防水源、道路、单位灭火设施情况;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等级,灭火救援作战预案制定及演练等情况。
2、起火、受理火警、接警出动时间,第一出动到场时间及出动力量,战斗展开时间和扑救时间;调集增援时间、到场时间、到场力量;参战中队、人员、车辆数。
3、起火单位(部位)的建(构)筑物的特点、性质、火灾事故危险性;燃烧面积、物质及名称、数量、生产工艺流程;火灾事故原因、火灾事故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抢救人员和保护物质价值。
4、灾情发生时的气象情况:风力、风向、温度,以及对战斗行动的影响程度。
(二)战斗经过
战斗经过包括从接警到战斗结束的全部活动。陈述的内容顺序可以采取以消防队到达现场的先后顺序,火势灾情发展变化阶 段,采取不同措施和战术方法阶段及时间进度,划分战斗片、战斗地段,划分战斗时间段,属地指挥和上级指挥时段等多层次进行叙述的方式。无论何种叙述方式,都必须详细阐明如下内容:
1、辖区中队(或最先到场队)、增援队、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时的火势灾情,现场侦察、侦检及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情况。
2、依据现场灾情的发展变化、参战力量以及其它客观情况,指挥员运用战术、技术措施,战斗总体部署、火场主攻方向和主要方面的选择,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及其成效。
3、进行救人、灭火、破拆、疏散和保护物资及战斗的情况,各阶段组织指挥、采取的技术措施、战术方法及其成效。
4、使用的灭火剂、消防水源情况,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及一线战斗情况。
5、现场指挥部决策指挥工作运行情况,防火监督、后勤保障、政治鼓动、通信联络、新闻发布等工作人员在现场的作用,以及灭火作战计划的运用情况。
6、火势灾情控制、处置完毕的时间以及其它应当说明的情况等。
(三)经验教训
1、对灭火救援战斗中好的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具体述评。
2、分别对受理报警、接警出动、调派增援、灾情侦察、现场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现场供水保障、现场通信、后勤保障和指战员在现场的作用及参战官兵伤亡情况等进行述评。
3、总结现场物质燃烧和火势灾情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现场人员装备实力分析,对灭火救援的经验、体会及教训进行归纳,针对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二、图表部分
(一)现场基本情况平(立)面图
可根据单位情况,把涉及燃烧部位、周边水源、毗邻建筑等单位基本情况平面图提供战评参考,同时要把涉灾建筑的立面图、局部的剖面图提供大家参阅,以便大家了解整体概况。图表必须附详细说明。
(二)各战斗段力量部署图
可绘制立体、立剖、侧视、透视分层、平面图,也可以用实物照片代替。对参战力量多、扑救时间长、战术变化多、阵地部署变化大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现场,一图难以囊括全部内容时,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按相对静止时间绘制几张不同阶段的灭火救援战斗图。有灭火救援作战计划的现场应当附作战计划。
图内要把火势灾情发展蔓延和控制、扑灭处置完毕的变化阶段反映出来,应当标清现场的车辆及种类,水带的线路条数,枪(炮)的种类、数量,火势灾情发展蔓延的方向、起火点、燃烧的具体范围、室内充烟面积,气象情况及现场方位。
(三)现场供水图
标清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线路、水带口径,采用的供水形式,所利用的水源位置、种类、方法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其 它水源位置、种类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使用消火栓,应当标清地下管网形状、口径、压力、流量,其它水源应标清存储量。
三、影像资料
(一)火灾事故前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单位的影像、图片等原始资料。
(二)火灾事故后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能够反映单位基本情况、起火部位、重点部位、烧毁部位、造成火灾变化的关键部位、保护物资设备等情况的影像资料。
(三)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对整个灭火救援战斗的经过制作成光盘(或者课件),以备在战例分析研讨、防火宣传教育时使用。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要则。
第二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实施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和开展业务训练中的安全工作。
第三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密组织,科学实施,减少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作战和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设立安全员,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第五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军政主官为本级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章 火灾扑救
第六条 着装登车
消防员听到出动命令后,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一)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不要越级跨跳楼梯,不得在跑动中着装;使用滑杆时必须依次下滑,并控制下滑速度。
(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坐车内,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
(三)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第七条
车辆行驶
车辆在行驶途中,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一)车辆驶出车库前,应在看清道路车辆情况后方可占道转弯。
(二)消防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外。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
(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必须减速慢行。
(五)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必须注意观察,控制车速;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应当采取防滑措施或减速行驶。
(六)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第八条 车辆停靠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停靠。
(二)必须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三)举高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
(四)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
第九条 个人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灭火防护服,佩戴消防头盔、手套、靴子等基本防护装备。
(二)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三)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可能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防爆服。
(四)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
(五)高空作业时,必须用安全绳进行固定保护。
(六)扑救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火灾时,应当防止玻璃坠落伤 人。
第十条 火情侦察
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
(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
(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三)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并同时向门、窗内射水。
(四)在船舶机舱、地下室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
第十一条 阵地设置
水枪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置。
(一)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置水枪阵地。
(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
(三)严禁在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搭、可燃油气罐上部设置水枪阵地。
(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实施冷却结构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六)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
(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整个作战行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
第十二条 灭火进攻
灭火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
(一)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
(二)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三)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四)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使用绝缘胶垫,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五)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 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六)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若意外灭火后,要防止复燃、复爆。
(七)严禁用水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
(八)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空间无人后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抢救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在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时,必须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
(二)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并在绳索额定荷载范围内使用。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工作平台严禁超载;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救人。
(四)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实施有序疏散。
(五)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第十四条 疏散物资
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并指定专人看护。
(一)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
(二)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要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三)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第十五条 火场破拆
火场破拆必须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
(一)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二)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三)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必须佩戴面罩、手套,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
(四)高处破拆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并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
第十六条 火场排烟
排烟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
(一)在烟雾浓、温度高的区域排烟时,必须使用开花或者喷雾水流掩护。
(二)有毒烟气必须向下(侧)风方向排放,同时疏散可能受到排出烟雾威胁的人员。
第十七条 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
(一)驾驶员应及时掌握前方供水需求,与水枪手保持联系;供水时,不得突然加压。
(二)垂直铺设水带时,必须使用水带挂钩、绳索等进行固定。
(三)水带铺设应当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如无法避开时,应当用硬物对水带干线进行遮盖。
第十八条 通信联络
火场上必须正确使用通信器材,灵活选择联络方式,确保火场通信畅通。
(一)使用通信导向绳时,绳索释放不宜太长,拐角转弯不能过多。
(二)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三)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必须使用有效的通信器材。第十九条 紧急撤离
在火灾扑救中要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联络方式,发现险情,应立即撤离。
(一)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火场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二)特别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弃车辆和器材快速撤离。
(三)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疏散信号、传递方式、撤离的方向和路线,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设 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一旦接到撤退命令,一律徒手撤离。
(四)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安全区域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条 火场清理
清理火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一)必须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
(二)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三)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害事故。
(四)检查其他危险化学物品、设备情况,防止发生复燃、中毒、腐蚀伤害事故。
(五)收整器材时,禁止从高处抛掷。
(六)高温容器、罐体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
(七)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
第三章 抢险救援
第二十一条 特种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一)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靴子、手套等防护装备。
(二)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重型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消防防化服。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三)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四)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五)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或者防核防化服。
(六)进行水域救援时,严禁着消防防护服装,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并使用安全绳保护。
(七)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防蜂服。第二十二条 侦检警戒
侦检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设定警戒区域。
(一)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依据侦检结果划定警戒区域,并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二)进入易燃、易爆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侦检器材。
(三)易燃、易爆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内,必须禁绝一切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 停车位置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泄漏的场所,车辆必须停靠在上风或者侧上风位置并安装防火罩;严禁停靠在地沟、阴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
(二)处置公路交通事故,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冲撞;
(三)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时,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
第二十四条 救助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承载的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置护垫、护具。
(二)深井救人时,必须对井下进行补氧通风,使用安全绳保护,并对井口实施加固。
(三)倒塌现场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及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
(四)水域及洪涝灾害中进行救助时,应当选派水性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进行施救。
(五)抢救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必须请求公安、医疗、动物管理部门配合救助,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第二十五条 起重破拆
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一)起重气垫严禁重叠使用;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面积必须在75%以上。
(二)使用牵引设备时,钢丝绳两端连接必须牢固,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
(三)使用起吊设备时,设备起吊荷载必须大于被起吊物体重量;吊臂下方严禁站人。
(四)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破拆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并使用喷雾(开花)水枪进行掩护。
(五)严禁盲目破拆承重构件。第二十六条 关阀堵漏
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一)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所有人员都要按照一级防护等级防护。
(二)进入易燃、易爆或者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必须按照防护等级防护并使用水枪掩护。
(三)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四)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急救。
第二十七条 输转倒罐 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防爆输转设备。
(一)消防员必须与输转倒罐现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保护。
(二)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
(三)实施输转倒罐,必须进行现场监护。第二十八条 洗消处理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
(一)洗消时,必须正确选择洗消剂,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
(二)使用洗消帐篷进行洗消时,必须调节好水温;使用水枪进行洗消时,应当避免水流冲击伤人。
(三)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品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阴井、暗沟等处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意水流方向。
(四)洗消后的污水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第二十九条 放空点燃
放空点燃必须经专家论证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实施。
(一)放空点燃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使用信号枪、“魔术棒”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预置火炉或者着火油盆等。
(二)放空点燃必须从上风或者侧上风方向接近,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三)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必要时组织水枪实施掩护。
第四章 业务训练
第三十条 训练准备
在全面开展体能和业务训练前,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体检和心理测试,一般情况下,不安排在酷暑、严寒季节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集中训练、考核。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训练科目和气候条件,做好各项防护、保障和准备工作。
(一)身上不得携带打火机、手机、钥匙、手表、笔、刀剪等坚硬物品。
(二)对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必须进行检查、测试。
(三)必须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第三十一条 攀登训练
攀登训练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检查保护设施,保护人员必须精力集中,做好安全保护。
(一)徒手攀登消防梯时,双手不得同时离梯;二楼以上登高时,必须使用安全绳保护;梯子未锁牢挂稳前,严禁攀登。
(二)使用消防软梯训练时,上端必须固定牢固,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
(三)在消防梯上进行背负救人训练时,被救者与施救者都必须采取安全绳保护。
(四)攀岩(楼)训练时,地面应当有保护垫,保护人员应该与岩(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收放绳索时,要控制绳索速度和长度。
第三十二条 绳索训练
使用绳索进行救人、自救训练时,首先应对绳索进行静态荷载测试。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实施训练。
(一)操作人员和安全员必须在检查结绳方法无误后,方可继续操作。
(二)承载的绳索必须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设置护垫、护具。
(三)利用绳索下滑训练时,必须控制下滑速度;严禁急降、急停。
(四)下抛绳索时,应当使用绳包,防止绳索打结。第三十三条 翻越障碍
翻越障碍训练时,必须设置缓冲垫,在落点等处应当设置专人保护。
第三十四条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应当根据模拟的对象、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进行训练,一般情况下不组织开展救生气垫等高空跳下训练。
(一)在高温、浓烟、黑暗、恐怖、噪音等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受训人员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深井、烟热、化工等模拟装置训练时,必须检查装置安全功能;严格控制起爆物和燃油的使用。
(三)开展水域训练应当选择适宜水域,确定救生员,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域各方面情况下进行。
第三十五条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必须根据假设的灾害事故现场特点,在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
(一)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情况,演练往返途中人员必须注意安全。
(二)实战演练时,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三)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车辆必须戴防火罩,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三十六条
整理活动
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点人员,并认真做好整理活动,其活动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可参照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要则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要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试行)》
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工作,认真总结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经验教训,提高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和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依据《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灭火救援战评工作应当遵循“发扬民主、实事求是、每战必评、上评一级”的原则。
第三条 灭火救援战评的主要内容有:受理报警、力量调度和出动情况,灾情的发展过程及采取的技术、战术措施情况,组织指挥、协同作战和战斗保障情况,现场纪律、战斗作风和完成任务情况,主要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第四条 灭火救援战评主要分为简要战评、专题战评和集中战评三种形式。
(一)对参战力量较少、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一般灭火救援战斗,可以组织参战官兵以讲评的形式进行简要战评。
(二)对参战力量较多、灾害规模及经济损失较大、造成人员伤亡和有研讨价值或者上级要求战评的灭火救援战斗,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对在短时间内连续扑救和处置的较大灾害事故,无法逐一进行专题战评的,可以择机进行集中战评。
第五条 灭火救援战评按照组织层次一般分为中队、大队、支队、总队、部局五个等级。
第六条 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单独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本级首长负责组织战评;涉及两个以上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力量联合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其上一级单位负责组织战评。
第二章 战评准备
第七条 战评准备工作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察看现场、观看影像资料、模拟试验等形式,对基本情况、相关数据等进行调查核实,形成战评资料。
第八条 战评资料准备。主要应当包括基本情况搜集及记录整理,实地测量统计、图表绘制、影像资料收集,灾害现场复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一)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接警调度、气象、灾害对象、灾害影响、灾情变化、参战力量、组织指挥、技战术应用、现场供水和通信、安全防护、协同作战、处置经过、作战成果等。
(二)测量统计。主要包括测量现场重要建筑、设施、部位等数据,统计现场供水、灭火剂(强度、流量及总量)、车辆装备及物资消耗、灾害损失、保护价值等情况。
(三)图表。主要包括现场总平面(立面、剖面)图、力量部署图、供水线路图和各类情况统计表等。
(四)影像资料。主要包括作战纪实录像、现场照片等。
(五)灾害现场复原。主要包括查看灾前图像资料、预案、战斗位置复原、计算机模拟战斗过程等。
(六)多媒体课件。是针对灾情发展、战斗过程等各类战评材料而制作的资料。
第九条 确定参评人员。参加战评的人员一般应当包括参战官兵及司、政、后、防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所有参战人员都要对战斗经过进行回顾,并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第十条 确定主持人、主讲人和点评人。主持人应当由参加组织指挥的单位主要(或者分管)领导担任,主讲人必须由参战单位的总(副总)指挥员担任,点评人应当由具有灭火救援指挥经验的领导或者专家担任。
第十一条 确定战评时间、地点。战评时机选择应当按照中(大)队、支队、总队、部局分别在战斗结束后5天、10天、15天、30天内完成的原则确定,并将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提前通知参评人员。
第三章 战评实施
第十二条 战评的组织形式
(一)凡实施战斗展开的灭火救援战斗,中队都应当组织简要战评;凡符合专题战评条件的战斗,中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二)凡涉及两个以上中队力量参加战斗的,大队或者支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凡涉及三个以上中队或者两个以上大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支队必须组织专题战评。
(四)凡发生重大或较大火灾、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支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总队视情组织专题战评或者集中战评。
(五)凡发生特别重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特别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总队力量参加的战斗,公安部消防局视情组织进行战评。
第十三条 战评的基本程序
(一)察看现场。战评时要组织战评人员察看现场,特别是对战斗现场的方位、建筑结构、道路水源、地形地物和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二)观看录像。战评中要回放现场原始录像,以便参评人员全面了解战斗过程的真实情况。
(三)介绍情况。主讲人应当详细介绍灭火救援的单位概况、接警出动、战斗意图、力量部署、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安全防护、官兵表现及作战成果等情况。
(四)提问答疑。主讲人及有关参战单位介绍完情况后,参评人员可以就有关问题提问、解答。
(五)分析点评。点评人应当对灭火救援战斗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点评,并提出处置类似灾害事故的对策或者建议。
(六)总结讲评。主持人或者有关方面领导应当对战评情况提出总结性意见,形成战评结论,提出相关要求。
第十四条 战评的基本方法
(一)中队战评。由中队指挥员(值班队长)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班班长评述本班(车)战斗任务完成情况,中队指挥员或者大队领导讲评总结。
(二)大队战评。由大队指挥员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中队指挥员评述本中队战斗任务完成情况,大队领导或者支队指挥员讲评总结。
(三)支队战评。由支队指挥员或者支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大(中)队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支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支队领导或者总队司令部参谋长讲评总结。
(四)总队战评。由总队指挥员或者总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总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总队首长或者部局战训处领导讲评总结。
(五)部局战评。由主持人或者部局战训处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有关方面领导或者专家点评,部局首长讲评总结。
第四章 战评应用
第十五条 对战评中总结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对问题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在执勤战斗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执勤战斗中指挥失误、失职、渎职、畏缩不前及违反纪律的人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报请奖惩的集体和个人的材料必须经过总(支)队司令部审核并提出意见。
第十六条 战评结束后,应当及时形成总结报告(内容、格式及要求参见附录),并报送上级审核、备案。支队级以下各单位的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5天内上报;总队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10天内上报。上级单位应当将总结报告及时通报部队学习借鉴。
第十七条 各地公安消防部队要对总结报告、实时记录等战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实行分级管理、专人负责,以备查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可以参照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录:
总结报告的内容、格式及要求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情况
1、单位(部位)的自然情况:单位(部位)名称、地址,地理位置,生产(储存)性质、存放主要物资的名称、数量;建筑条件;消防水源、道路、单位灭火设施情况;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等级,灭火救援作战预案制定及演练等情况。
2、起火、受理火警、接警出动时间,第一出动到场时间及出动力量,战斗展开时间和扑救时间;调集增援时间、到场时间、到场力量;参战中队、人员、车辆数。
3、起火单位(部位)的建(构)筑物的特点、性质、火灾事故危险性;燃烧面积、物质及名称、数量、生产工艺流程;火灾事故原因、火灾事故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抢救人员和保护物质价值。
4、灾情发生时的气象情况:风力、风向、温度,以及对战斗行动的影响程度。
(二)战斗经过
战斗经过包括从接警到战斗结束的全部活动。陈述的内容顺序可以采取以消防队到达现场的先后顺序,火势灾情发展变化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和战术方法阶段及时间进度,划分战斗片、战斗地段,划分战斗时间段,属地指挥和上级指挥时段等多层次进行叙述的方式。无论何种叙述方式,都必须详细阐明如下内容:
1、辖区中队(或最先到场队)、增援队、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时的火势灾情,现场侦察、侦检及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情况。
2、依据现场灾情的发展变化、参战力量以及其它客观情况,指挥员运用战术、技术措施,战斗总体部署、火场主攻方向和主要方面的选择,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及其成效。
3、进行救人、灭火、破拆、疏散和保护物资及战斗的情况,各阶段组织指挥、采取的技术措施、战术方法及其成效。
4、使用的灭火剂、消防水源情况,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及一线战斗情况。
5、现场指挥部决策指挥工作运行情况,防火监督、后勤保障、政治鼓动、通信联络、新闻发布等工作人员在现场的作用,以及灭火作战计划的运用情况。
6、火势灾情控制、处置完毕的时间以及其它应当说明的情况等。
(三)经验教训
1、对灭火救援战斗中好的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具体述评。
2、分别对受理报警、接警出动、调派增援、灾情侦察、现场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现场供水保障、现场通信、后勤保障和指战员在现场的作用及参战官兵伤亡情况等进行述评。
3、总结现场物质燃烧和火势灾情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现场人员装备实力分析,对灭火救援的经验、体会及教训进行归纳,针对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二、图表部分
(一)现场基本情况平(立)面图
可根据单位情况,把涉及燃烧部位、周边水源、毗邻建筑等单位基本情况平面图提供战评参考,同时要把涉灾建筑的立面图、局部的剖面图提供大家参阅,以便大家了解整体概况。图表必须附详细说明。
(二)各战斗段力量部署图
可绘制立体、立剖、侧视、透视分层、平面图,也可以用实物照片代替。对参战力量多、扑救时间长、战术变化多、阵地部署变化大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现场,一图难以囊括全部内容时,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按相对静止时间绘制几张不同阶段的灭火救援战斗图。有灭火救援作战计划的现场应当附作战计划。
图内要把火势灾情发展蔓延和控制、扑灭处置完毕的变化阶段反映出来,应当标清现场的车辆及种类,水带的线路条数,枪(炮)的种类、数量,火势灾情发展蔓延的方向、起火点、燃烧的具体范围、室内充烟面积,气象情况及现场方位。
(三)现场供水图
标清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线路、水带口径,采用的供水形式,所利用的水源位置、种类、方法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其它水源位置、种类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使用消火栓,应当标清地下管网形状、口径、压力、流量,其它水源应标清存储量。
三、影像资料
(一)火灾事故前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单位的影像、图片等原始资料。
(二)火灾事故后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能够反映单位基本情况、起火部位、重点部位、烧毁部位、造成火灾变化的关键部位、保护物资设备等情况的影像资料。
(三)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对整个灭火救援战斗的经过制作成光盘(或者课件),以备在战例分析研讨、防火宣传教育时使用。
第四篇:打造铁军100问、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100题、灭火抢险救援行动安全十要素手册
打造铁军100问、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100题、灭火抢险救援行动安全十要素手册
目录
打造公安消防铁军问 ······················
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100题·················
灭火抢险救援行动安全十要素·················· 52
打造公安消防铁军100问
目 录
1、胡锦涛总书记对消防部队提出的“三句话”总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2009年全国消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打造 消防铁军的构想,其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2009年,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作出了打造消防铁军的重要批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4、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方面主要还存在哪些不适应?
5、公安消防部队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工作会议暨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现场会的地点和时间是什么?
6、打造消防铁军的目标、标准、核心是什么?
7、打造消防铁军对单兵的总体要 求是什么?
8、打造消防铁军对攻坚组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9、打造消防铁军对辖区中队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10、打造消防铁军对特勤队伍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11、打造消防铁军对指挥员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12、打造消防铁军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3、灭火救援攻坚组按照什么要求组建?
14、每个攻坚组的人数有什么规 定?
15、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进度是如何规定的?
16、各攻坚组要重点加强哪些训练?
17、攻坚组队员集中强化训练的时间有何要求?
18、组建灭火救援专家队伍的原则是什么?
19、总队对支队、大队、中队指挥员的集训时间有何要求?
20、打造消防铁军对培养、保留战训干部技术骨干的要求是什么?
21、打造消防铁军对基层中队士 官队伍建设有何要求?
22、执勤中队长助理的集中培训时间有何要求?
23、执勤中队长助理集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4、执勤中队长助理出现哪些情况,应立即取消其职务?
25、加快攻坚组装备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6、培育消防战斗精神的要求是什么?
27、新修订的《消防法》第37条内容是什么?
28、新修订的《消防法》第38条 内容是什么?
2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59号文件)印发的时间是什么?
3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建设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是如何规定的?
31、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2、公安消防部队参与配合其他力量开展哪些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33、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34、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响应方式有哪些?
35、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的响应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36、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处置程序是什么?
37、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8、公安消防部队的“五个第一时间”指的是什么?
39、《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对交接班有哪些规定?
40、辖区情况“六熟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1、公安消防部队战备等级分为哪几类?
42、经常性战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3、公安消防部队进入二级战备的条件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44、二级(含)以上战备命令的发布有何规定?
45、公安消防部队在什么情况下必须立即出动?
46、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通常分为几个层次?
47、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48、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的原则是什么?
49、在什么情形下,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及时成立现场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
50、公安消防部队现场作战指挥部一般由哪些人员组成?
51、公安消防部队现场作战指挥部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52、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战斗中的作战原则是什么?
53、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战术方法有哪些?
54、通常情况下,火情侦察可采 取哪些方法,应查明哪些情况?
55、公安消防部队根据火场情况,可以采取哪些战斗展开的形式?
56、根据火场情况,主要灭火力量应当部署在哪些重点部位?
57、《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对火场救人有哪些规定?
58、《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对火场排烟有哪些规定?
59、火场破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60、火场供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1、公安消防部队参加重大灾害 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应在谁的领导和指挥下实施?
62、应急救援过程中,应通过侦察、检测等方法查明哪些情况?
63、应急救援过程中,现场救人基本要求是什么?
64、当救援现场有易燃易爆或者毒害物质泄漏、扩散,可能导致爆炸、建筑倒塌和人员中毒等危险情况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排除险情?
65、哪些物质发生火灾不能用水(直流水)扑救?非水溶性泡沫和抗溶性泡沫灭火剂分别适合于扑救哪些物质火灾? 66、灭火救援行动中发现有人员触电应该如何施救?
67、火灾中压力容器发生爆炸的征兆有哪些?
68、重质油品储罐发生火灾时,发生沸溢和喷溅有哪些征兆?
69、灭火救援中在发现爆炸、爆裂征兆时如何自救?
70、灭火救援中被火围困或在浓烟中迷失方向时如何自救?
71、火场疏散救人时可利用的疏散途径有哪些?
72、进入燃烧区域的房间内搜救被困人员时应重点搜寻的部位有哪 些?
73、建筑消防设施主要有哪些? 74、处置化学灾害事故时如何做好安全防护?
75、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如何进行洗消?
76、油罐火灾扑救中冷却罐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7、液氨、液氯泄漏时,个人防护有哪些要求?
78、毒害品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引起人体中毒?
79、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常用的灭火剂有哪些? 80、直流水枪、喷雾水枪分别适合于扑救什么火灾?
81、扑救带电设备、线路火灾射水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82、扑救钢结构火灾时对钢构件应如何冷却?
83、楼层进攻时如何设置分水器阵地?
84、在扑救室内或密闭空间火灾时,为防止发生轰然造成伤亡,如何正确地开启门?
85、在发生易燃液体泄漏的区域内,哪些地方不宜停留?
86、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有哪 些?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战术要求和措施有哪些?
87、大型商场火灾如何扑救? 88、强风天气下火灾有哪些特点?扑救时应注意什么?
89、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火灾内攻时应该怎样预防砸伤和摔伤事故?射水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90、灭火救援业务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什么?
91、部队业务训练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92、深化训练改革“四个转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93、消防无线通信网主要有哪三种形式?
94、消防三级网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95、现场无线通信应严格遵守什么原则,严格按照什么规则实施?
96、消防人员的基本防护装备包括哪些?
97、消防呼救器的用途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98、便携式智能型有毒气体探测仪可检测哪几类气体?
99、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在使用前怎样检查气密性?怎样判断其处 于规定的工作状态?
100、红外热像仪的用途及其主要性能是什么?
打造公安消防铁军100问
1、胡锦涛总书记对消防部队提出的“三句话”总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
2、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2009年全国消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打造消防铁军的构想,其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公安消防部队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走在公安机关各警种的前列,要打造一支铁的队伍,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3、2009年,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作出了打造消防铁军的重要批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消防部队打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铁军。
4、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方面主要还存在哪些不适应?
答:思想认识不适应;人员素质不适应;装备建设不适应;训练水平不适应;指挥和技术战术不适应。
5、公安消防部队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工作会议暨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现场会的地点和时间是什么?
答:2009年7月9日至10日,辽宁省沈阳市。
6、打造消防铁军的目标、标准、核心是什么?
答:以打得赢为目标,以战斗力为标准,以战斗精神为核心。
7、打造消防铁军对单兵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技能娴熟、作战勇敢顽强,具备纵深攻坚和协同作战能力。
8、打造消防铁军对攻坚组的总体 要求是什么?
答:能攻善守、尖刀作用突出,具备强攻近战和突破攻坚能力。
9、打造消防铁军对辖区中队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响应迅速、战斗展开高效,具备独立作战和初战控制能力。
10、打造消防铁军对特勤队伍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专业精干、装备精良,具备攻坚克难和打赢制胜能力。
11、打造消防铁军对指挥员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素质过硬、指挥果断,具备 科学决策和指挥协调能力。
12、打造消防铁军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一年打基础,二年练精兵,三年见成效。
13、灭火救援攻坚组按照什么要求组建?
答:依托特勤班、战斗班或抢险救援班,普通消防站组建1个集灭火与抢险救援职能为一体的攻坚组;特勤消防站组建1个灭火攻坚组、1个抢险救援攻坚组;化学救援攻坚组由总(支)队根据辖区化学灾害事故处臵需要,合理规划布局。
14、每个攻坚组的人数有什么规定?
答:每个攻坚组不少于4人,其中中队干部或中队长助理1人,士官或上等兵不少于3人。
15、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进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2009年各总队完成所辖50%中队的攻坚组建设,2010年完成所有中队攻坚组的组建任务。
16、各攻坚组要重点加强哪些训练?
答:(1)灭火攻坚组要加强火情侦察、梯次掩护、堵截控火、阵地转 移、紧急避险、力量轮换、强攻灭火等训练;(2)抢险救援攻坚组要加强侦察警戒、稀释抑爆、生命搜寻、破拆起重、登高救生、现场急救等训练;(3)化学救援攻坚组要加强警戒防护、侦检询情、关阀堵漏、抑爆排险、输传洗消等训练。
17、攻坚组队员集中强化训练的时间有何要求?
答:初任攻坚组队员集中强化培训时间不少于45天。攻坚组队员轮训,每年集中训练时间不少于30天。
18、组建灭火救援专家队伍的原则是什么? 答: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专兼结合。
19、总队对支队、大队、中队指挥员的集训时间有何要求?
答:各总队每年对支队、大队、中队指挥员进行不少于20天的集中培训。
20、打造消防铁军对培养、保留战训干部技术骨干的要求是什么?
答:到2011年,总队、支队具有初、中级技术职称的战训干部分别要达到50%、30%,每个支队力争有2名灭火专业高级工程师。
21、打造消防铁军对基层中队士 官队伍建设有何要求?
答:要结合士官制度改革,通过3年的努力,努力使普通中队士官比例达到55%,特勤中队达到75%,特勤班、尖刀班和攻坚组的士官达到85%,中、高级士官比例要向基层倾斜。
22、执勤中队长助理的集中培训时间有何要求?
答:集中组织执勤中队长助理培训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中,在总队培训基地集中培训不少于2个月,分散实习不少于1个月。
23、执勤中队长助理集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灭火救援基础理论学习、业务训练的组织与实施、消防技术装备操作应用、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及典型战例研讨、部队行政管理等内容。
24、执勤中队长助理出现哪些情况,应立即取消其职务?
答:(1)违反部队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2)不认真履行职责,作用发挥不明显的;(3)因身体原因不适合继续担任执勤中队长助理的;(4)其他不宜担任执勤中队长助理的情况。
25、加快攻坚组装备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功能完备、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实用高效。
26、培育消防战斗精神的要求是什么?
答:要将消防战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长期性任务,通过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典型激励、环境熏陶等多种途径,在学习中养成、在训练中磨砺、在实战中锤炼,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为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7、新修订的《消防法》第37条内容是什么? 答: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28、新修订的《消防法》第38条内容是什么?
答: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
2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59号文 件)印发的时间是什么?
答:2009年10月18日。3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建设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是如何规定的?
答:各县级人民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31、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承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
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群众遇险事件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32、公安消防部队参与配合其他力量开展哪些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答:参与配合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3、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政府统一领导、依法履
行职能,分级响应、协同作战,快速反应、救人为主,科学施救、规范有序的原则。
34、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响应方式有哪些?
答:(1)受理群众报警;(2)发现灾情主动出警;(3)接受当地公安机关或政府的出动指令;(4)接受上级公安消防部队调派出动命令;(5)接受公安部调派出动指令。
35、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的响应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1)Ⅰ级响应: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集消防应急救援力
量协同作战,部消防局响应,同时报公安部;(2)Ⅱ级响应:需要跨地(市、州、盟)调集消防应急救援力量协同作战,总队响应,同时报部消防局;(3)Ⅲ级响应:需要跨县(市、旗)调集消防应急救援力量协同作战,支队响应,同时报总队;(4)Ⅳ级响应:需要调集县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内消防应急救援力量独立作战的,大(中)队响应,同时报支队。
36、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的处置程序是什么?
答:受理警情,接受指令;收集信息,判断灾情;调集力量,赶赴现
场;侦察灾情,科学处臵;发布信息,总结战评。
37、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救人第一,科学施救。
38、公安消防部队的“五个第一时间”指的是什么?
答:第一时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展开,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进行排烟降毒,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39、《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对交接班有哪些规定?
答:各级执勤单位应当每天进行交接班,交接班由值班首长组织,交接班人员应当严格履行交接程序,完成交接工作;总(支、大)队交接班主要内容是:通报执勤战斗情况、明确战备任务、安排执勤工作等。中队交接班主要内容是:通报执勤战斗情况,调整执勤力量,检查、清点装备,安排执勤工作。交接班时,听到出动信号,由交班人员负责出动,完成任务归队后再行交接。
40、辖区情况“六熟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交通道路、消防水源情
况;(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量、分类和分布情况;(3)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结构和使用情况;(4)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情况;(5)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消防设施和消防组织情况;(6)主要灾害事故的类型和处臵对策、基本程序。
41、公安消防部队战备等级分为哪几类?
答:经常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42、经常性战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全勤指挥部和各级值班
首长及值班、执勤人员在岗在位;(2)执勤战斗装备完整好用;(3)随时做好灭火、应急救援出动准备;(4)部队所有人员保持通信畅通。
43、公安消防部队进入二级战备的条件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在保卫任务繁重的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遇有特殊保卫任务或者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进入二级战备。二级战备的基本要求:(1)进行战备动员,通报情况任务,研究制定执勤作战方案;(2)各级首长和值班人员在岗在位,总队、支队全勤指挥部成员集中值班,指挥长在作战指挥中心
值守待命;(3)停止批准休假,严格控制人员外出,总(支)队机关现有官兵95%的人员在所在城市待命,大(中)队现有执勤人员在岗在位率不得低于95%;(4)责令专人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及时对灾情、任务进行分析评估;(5)根据需要调整执勤人员,充实一线执勤力量,落实各项执勤战斗保障;(6)必要时派出力量在重点区域执勤。
44、二级(含)以上战备命令的发布有何规定?
答:二级(含)以上战备命令由公安部消防局或者省级公安消防总队
军政首长签署发布,并报本级公安机关备案。当接到上一级公安消防部队要求进入二级(含)以上战备命令时,执行单位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报告。
45、公安消防部队在什么情况下必须立即出动?
答:(1)接到火灾及其职责任务范围内的报警或者上级命令时;(2)上级检查执勤战备情况,发布出动命令时;(3)其他需要立即出动的情况。
46、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通常分为几个层次?
答:总队、支队、大队、中队、40 班五个层次。
47、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迅速调集作战力量,启动指挥决策系统,侦察掌握现场情况,制定作战方案,部署作战任务,指挥战斗行动,落实战勤保障。
48、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组织指挥的原则是什么?
答:统一指挥和逐级指挥。
49、在什么情形下,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及时成立现场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
答:灾害事故规模大、参战力量多、41 作战时间长、现场情况危险复杂、灭火与应急救援难度大的灾害事故现场。
50、公安消防部队现场作战指挥部一般由哪些人员组成?
答:由总指挥员、副总指挥员,以及下属的作战指挥组、通信联络组、技术专家组、政工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及其相关人员组成,并设立现场文书和安全员。
51、公安消防部队现场作战指挥部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答:应当设在接近现场、便于观察、便于指挥、比较安全的地点,并设臵
明显的标志。
52、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战斗中的作战原则是什么?
答: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
53、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战术方法有哪些? 答: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排烟、破拆、封堵、监护、撤离。
54、通常情况下,火情侦察可采取哪些方法,应查明哪些情况?
答:可以采取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侦察监控、深
入内部侦察、仪器探测等方法。火情侦察应当查明下列情况:(1)有无人员被困,被困人员数量、所在位臵和救援方法及防护措施;(2)燃烧的物质、范围、火势蔓延的途径和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3)消防控制中心和内部消防设施启动及运行情况,现场有无带电设备,是否需要切断电源;(4)起火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毗连状况,抢救疏散人员的通道,内攻救人灭火的路线,有无坍塌危险;(5)有无爆炸、毒害、腐蚀、忌水、放射等危险物品以及可能造成污染等次生灾害;(6)有无需要保护
的重点部位、重要物资及其受到火势威胁的情况。
55、公安消防部队根据火场情况,可以采取哪些战斗展开的形式?
答:(1)准备展开:从建筑外部看不到燃烧部位和火焰时,指挥员应当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占领水源,将主要战斗装备摆放在消防车前,做好战斗展开的准备;(2)预先展开:从建筑外部能够看到火焰和烟雾时,指挥员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携带战斗装备接近起火部位,铺设水带干线供水,做好进攻准备;(3)全面展开:基本掌
握火场的情况后,指挥员应当确定作战意图,果断命令参战人员立即实施火灾扑救。
56、根据火场情况,主要灭火力量应当部署在哪些重点部位?
答:(1)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的地点及抢救、疏散的路线;(2)可能引起爆炸、毒害物质泄漏的部位;(3)重要物资受到火势威胁的部位;(4)火势蔓延方向以及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部位;(5)参战力量实施内攻救人灭火的部位;(6)毗邻建筑受到火势威胁的部位。
57、《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
令》对火场救人有哪些规定?
答:(1)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外墙门窗、阳台、避难层(间)等途径和举高消防车、消防梯,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救生装备进行施救;(2)采取排烟、防毒、射水等措施,减少烟雾、毒气、火势对被困人员的威胁;(3)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防止跳楼或者因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4)进入燃烧区抢救被困人员时,应当仔细搜索各个部位,做好记录,防止遗漏;(5)对被救者采取防毒保护措施,对在救助过程中和已抢救疏
散出的危重伤员应当由具备急救资质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对遇难人员也应当及时搜寻、妥善保护。
58、《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对火场排烟有哪些规定?
答:(1)排烟前,应当查明火源的位臵、火势蔓延的方向、烟雾扩散的范围,视情在烟雾流经的部位设臵防御力量;(2)应当尽量利用建筑物内部的防、排烟系统和移动排烟设备进行防烟、排烟;(3)利用建筑物的外墙门窗、阳台等途径进行自然排烟时,应当注意风向,防止造成火势扩大蔓延;(4)利用破拆、喷雾水流、移动
排烟设备等方法进行人工排烟时,应当注意安全。
59、火场破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为查明火源和燃烧的范围,以及抢救人员和疏散重要物资需要开辟通道时,可以对毗邻火灾现场的建(构)筑物、设施进行破拆;(2)当火势迅速蔓延难以控制时,可以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根据火势蔓延的速度,选择适当位臵拆除毗邻火灾现场的可燃建(构)筑物,开辟隔离带,阻断火势蔓延;(3)当发生火灾的建筑物或者局部出现倒塌的危险,直接
威胁人身安全、妨碍灭火战斗行动时,可以进行破拆;(4)当发生火灾的建筑物内部聚集大量的高温浓烟时,为改变火势发展蔓延方向,定向排除高温浓烟,便于救人、灭火,应当选择不会引起火势扩大的部位进行破拆;(5)在破拆建(构)筑物时,应当注意承重构件,防止因误拆造成建(构)筑物倒塌;在有管道设备的建(构)筑物内部破拆时,应当注意保护管道,防止因管道损坏造成易燃可燃液体、气体以及毒害物质泄漏;(6)在破拆建(构)筑物和设施过程中,应当划出安全警戒区,设臵安全警戒哨,并
第五篇: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思考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安消防部队所承担的任务由原来的防火灭火向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方向拓展,这给广大消防官兵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象的发展,任务的扩展,使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在急、难、险、重灾害事故中能否打得赢的严峻挑战。
一、目前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各级灭火指挥员是指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灭火指挥员,构成了公安消防部队自上而下的灭火指挥体系。在灭火救援工作中,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是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但从近几年灭火救援的实践来看,在支队、大队、中队三个灭火指挥层次上,因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有相当一部分指挥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灭火救援的需要。从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队伍的情况来看,目前基层指挥员主要是以消防学校中专毕业的干部为主,正规大专以上毕业的干部在消防部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从地方大学毕业的从事灭火指挥或相关理论研究的干部更少,因此干部的生长培养体系上有待于进一步趋向合理化和科学化。而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学历较高的干部和专业人才因受服役年限规定的限制又不得不退出现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基层消防部队目前是车多人少,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较重,又缺乏抢险救援的专业人才,而抢险救援范围广泛,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如医疗救护,消防部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承担。再如腐蚀性气体和剧毒气体的泄漏,目前凭消防官兵的知识结构和简单的设备来完成检测、处置也是有困难的。处置核泄漏事故,公安消防部队更是缺乏基础。如建筑物倒塌和生化等恶性灾害事故,一线基层指挥员也是缺乏化工、建筑学等方面知识,很难胜任。
二、兵员结构不合理,灭火救援一线士官缺乏
消防队员在执行灭火及抢险救援任务时不仅对体力有较强的依赖,而且对技术技能的依赖更是必需的。消防队员的综合素质与承担的急、难、险、重灭火救援任务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公安消防部队警力严重不足,消防人员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零点九,而像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消防人员的比例均在万分之十以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万分之三至五以上。以我省为例,全省人口约为7500万,而消防现役制人员编制为6216人,占全省总人口不到万分之零点八三,分布在全省13个支队机关、142个消防大队、157个消防中队、13个修理所、13个轮训队及13个卫生队等单位,除炊事员、通信员、门卫岗哨等外,有的执勤中队一线战斗员不足10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其它各类灾害事故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据统计,江苏省消防部队2002年一年扑救各类火灾14533起、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其它各类灾害事故6002起,抢救受灾群众320人,而实行两年义务兵役制后,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特别在补兵退伍期间执勤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从人员角度来讲,根本不能满足较大规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需要。随着兵役制度的改革,目前各基层中队的执勤实力不但没有得到增强,反而有所削弱。主要原因是兵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基层中队主要以两到五的兵为主体,作为基层作战的主要力量,业务技能相对较好,也积累了一定的扑救火灾经验,在处置各类突发事故中作用比较明显。虽然目前选配士官的比例加大,可以多服役几年,但士官中驾驶员、通信员、卫生员等占多数,担任灭火救援一线任务的士官由于种种原因占很少比例,只有班长由士官担任,战斗员几乎没有士官,难以胜任面广量大,而且处置难度也越来越大的灾害事故的需要。从江苏省消防部队来看,全省现有士官2300人,其中担任灭火救援参与直接战斗的仅800人左右,只占35%。有相当一部分士官在基层中队担任给养员、文书、炊事员。消防部队现行的两年义务兵役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利因素,当兵两年,在部队还没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就已经面临着退伍了。一般来说第一年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从入伍到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业务技能这就差不多花去了半年的时间,再从能熟练掌握消防业务技能到在实战中积累一定灾场经验,快者半年慢者一年,这样等到能真正发挥作用时已经面临退伍。所以说大多基层单位领导普遍感到现在救火越来越提心吊胆,往往在处置灾害事故时容易出现混乱的场面,从指挥效果与队伍配合上不能够得心应手。
三、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不适应灭大火、打恶仗需要
目前,江苏省消防部队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已基本满足常规灭火救援的需要。近几年建立特勤大(中)队进一步提高了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但是由于消防部队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形势越来越严峻,单从消防装备性能上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灭大火打恶仗的要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消防经费投入上也存在很大差异,造成了各地消防装备发展不平衡、特种消防车辆器材装备配备种类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消防部队灭火作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一是装备的配置水平不高。近几年,消防部队特勤队装备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实战需要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普通消防站器材装备条件虽有改善,但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不大,部分执勤车、个人防护装备和破拆救援工具仍停留在扑救一般火灾和对付一般灾害事故的水平上。甚至还有县(市)消防大队车辆器材装备存在欠帐现象,滞后于扑救急、难、险、重恶性火灾事故。二是现配备的一些特种器材装备尤其是进口的器材装备尚不能达到熟练操作。其原因是缺乏类似器材的替代训练产品,反复使用会导致这些器材损坏,这就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灭火救援的需要。战斗力的提高是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而现今的抢险救援工作以官兵发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为主,这非但不能成功处置灾害事故,反而会损兵折将,带来严重后果。车辆器材装备是公安消防部队参与抢险救援的重要武器,随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勤装备投入的加大,消防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变,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全国特勤装备的分布来看,还远不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的特勤装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特勤大(中)队,而其它普通消防站的装备还没有达到标准消防站器材装备配备的标准,用于抢险救援方面的器材更是严重缺乏。三是装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少数基层中队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重训练轻管理,维护保养不到位,装备维修技术水平较低。存在一种依赖思想,装备坏了上报上级机关,由厂家负责维修,导致许多装备未能及时修复使用,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
四、消防训练分得太细过散,组织困难,效果欠佳 一是强调战术训练,技术训练有所弱化。目前部队大多数训练项目不再以秒数来评定成绩,这样使参训人员失去了以往争分夺秒的竞争意识,导致消防队员对技术动作标准下滑。二是消防队员少、人员结构层次多、分课目训练多、训练气氛差、训练效果低。有的项目训练只有1至2人,营造不出训练气氛,参训人员训练热情不高。三是机关训练仍未摆上重要位置。近年来,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机关的训练,规定了机关训练的课目和时间,但机关各级各类干部以种种工作忙为借口,使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得不到保证。司令机关是组织训练的职能部门,但缺乏应有的权威和协调措施,使机关训练考核不能正常开展。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担负着多种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部队,官兵需要训练和掌握的技术、战术和业务理论繁多。据初步统计,基层中队执勤器材装备有100余种,需要训练和掌握23类177个技术训练课目和80类160个战术训练课目等。繁多的训练课目与有限的训练时间矛盾突出,在开展训练中,如不能合理安排、科学施训,势必会造成顾此失彼的不良现象。
五、没有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抢险救援联动机制
近年来,消防指挥中心受理业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展,消防部队面向社会的应急求助、抢险救援的任务日趋繁重。而消防部队自身警力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装备数量少、技术含量低,适应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一种能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装备等资源为灭火、抢险救援服务的联动协调机制已成为拓展消防部队职能的客观需要。目前江苏省各市可利用的抢险救援力量不同,主要有供水、供电、供气、电信、医疗和建筑等部门。但由于各自的职能的不同、投入资金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兼容、配合、支持,导致现有的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不能共享,从客观上造成了降低对抢险救援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战训干部队伍结构,促进灭火救援工作
针对灭火与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而战训干部紧缺的现状,应通过外引内调等方式,尽快配齐配强各级战训干部队伍。江苏省消防部队战训干部编制为60人,现只有40人,缺编20人,现在战训干部中有本科20人,占50%,大专15人,占38%,中专5人,占12%。可谓是人少质差,应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战训业务培训,优化战训干部结构,全面提高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一是选调地方大学生补充战训岗位,主要是招进化工、给水、建筑专业人才;二是委托地方院校代培,提高战训干部文化基础;三是举办培训班,重点提高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四是合理调配,正确使用战训专业人员。对于长期从事战训工作,具有较丰富的灭火救援实战经验,又能热心战训工作人员,要尽量安排在战训岗位工作,不要因提职、晋升等非工作需要因素调离战训部门或随意转业。近几年调入部队战训部门的院校毕业生严禁随意转岗,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战训干部可考虑提前晋职晋衔;五是改革战训人员技术职称评定有关规定,从优解决战训人员技术职务晋升,对担任参谋长、副参谋长职务及基层大、中队干部都应放宽政策给予评审技术职务,同时对因学历、外语影响技术职务晋升(初评)的战训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获得文凭,提高外语水平,战训干部的初、中级技术职务规定比例可适当突破,有利于培养和保留灭火救援专业人才。
二、优化兵员结构,改革训练模式
消防部队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要让基层一线的执勤实力增强,士官除了从现役义务兵中挑选外,也可采用从地方院校应征入伍,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和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装备操作人员。细化对士官的考核制度,优化兵员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士官队伍的专业作用和主体作用。一是增加一线战斗班士官的编制比例;二是增加编制,解决人员太少的问题;三是地方政府出资解决合同制民警。同时要改革训练模式,训练要创新,要采取综合训练模式,即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消防技术、灭火救援战术集于一体,开展综合性灭火救援训练,通过综合训练,把多项业务知识、技能、战术连接起来。同时,通过综合训练把各级指挥员和各类战斗员连接上。这种训练模式可以激发不同人员的学习、训练热情,可以解决灭火救援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可以真正做到有什么装备就练什么,可以节省时间、节约经费,可以提高综合实战水平。当然,实战这种模式要遵循循序渐进进行,也就是说,以班为基本单位,中队为主体单位,支队为综合单位,班要练熟练活,中队要练实练精,支队要练配合变化,做到练为战,提高训练效益。
三、不断加强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和增配抢险救援的专勤装备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围绕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的任务需要,坚持“科技强消”和“向装备要战斗力”的指导思想,按照“精配置、严管理、重效益”的原则,加快装备现代化建设水平。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规模,科学合理地规划、配置消防经费,并做到逐年增加比例,建立城市消防经费的保障机制。各级消防部队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拓宽消防经费的来源渠道,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消防事业的支持,加大消防经费的投入,扭转当前消防经费不足,消防装备落后的现状,不断提高城市消防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二是配置现代化的精端装备。今后配置灭火救援装备,应立足于“高、精、尖”,要有超前领先意识。与时俱进,超前发展,提高装备质量,特别是特勤装备和关系到官兵生命安全的个人防护装备一定要可靠和齐全,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时没有。在质量保证上,应该是从优选择,宁缺毋滥,对每一件装备器材都不可掉以轻心。三是加强官兵对装备应用的技术培训。要强化官兵对装备新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建立官兵定期培训的制度和体系。提高官兵使用、保养、维修器材装备的能力,做到人人会操作、会保养、会维修。特勤队员要实行岗位考核,注重提高特勤队员的待遇,保证技术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强装备管理。应建立和完善支队、大队、中队三级管理网络,尽快制订和完善《消防器材装备管理规定》和《消防器材装备操作规程》,加大器材装备的管理力度,规范器材装备的操作程序,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益。支队、大队、中队应建立详细的装备档案,对器材装备的型号、产地、性能、购置时间、使用情况、损坏情况等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快捷准确地调阅器材装备的使用、备份情况,切实掌握器材装备的情况,使管理者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装备使用的综合效益。
四、加强培训工作,尽快提高各级灭火救援指挥员素质 强兵必先强将,灭火救援指挥员是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领导者、决策者、指挥者。灭火救援工作能否取胜,指挥员的业务素质合乎指挥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对各级灭火救援指挥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指挥技巧,提高指挥水平。一是突出灭火救援工作在消防部队的中心地位。各级指挥员都要把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之一,结合今年公安部消防局的灭火资格考核,规定提拔到各级指挥员领导岗位的干部必须通过灭火资格考试。从而在部队内部形成学业务,钻指挥的良好氛围,促使各级灭火指挥员素质的提高。二是定期组织新装备、新技术的轮训,并组织考核。新器材、新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应以支队为单位组织各级指挥员定期组织新装备、新技术的轮训,从理论上掌握其技术性能和运用。从实践中熟练掌握其操作使用方法,轮训结束组织考核,确保轮训的效果和质量。三是加强辖区情况的“六熟悉”。各级灭火指挥员都应对辖区情况做到“六熟悉”。四是强化战术、战法研究。要针对各类型灾害事故特点,组织各级指挥员学习国内外灭火抢险救援方面的新成果,从典型战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五是强化实战演练。磨练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进行实战灭火演练,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中队主要对辖区重点单位演练;大队主要组织所属中队开展联合灭火演练;支队、总队主要开展跨地区,多警种配合的大型灭火演练。通过灭火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各级指挥员的实战组织指挥水平。六是建立奖励考评机制。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福利待遇,特别是中队以及经常组织指挥灭火救援的指挥员,通过奖励考评机制来充分调动各级指挥员学理论、钻业务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各级指挥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五、建章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为灭火救援提供保障
灭火救援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政治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是尽快制定与灭火救援工作相关的法规。我国消防部队现已承担了大量抢险救援任务,取得了很大成绩,百姓受惠,政府默许。但这种局面下,掩盖了一些隐忧:在作为、不作为以及作为后果认定、善后处理上没有明确规定,到了真正需要说清楚时,拿不出站得住脚的法律法规依据,特别是抢险救援行为将会遇到尴尬和诘难。目前,仅凭《消防法》上“可以参加抢险救援”的一句话,将不能给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行为在面临这类纠纷时提供足够的法律支持。当务之急,是尽快修订法律法规,解决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的法律法规定位问题。明确规定哪些救援必须完成不得拒绝,哪些可以酌情完成,明确救援义务和权利,以便依法行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法律法规同时应明确建立抢险救援人员组织编制、执勤训练纲要以及可靠的政府投资机制,经常性、制度化地增置、更换救援器材装备等,确保社会应急救援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打破我国现行的救灾体系,逐步建立一个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社会抢险救援紧急联动体系,势在必行。公安消防部队相继配置了抢险救援车、举高车、破拆工具、救生器材、防毒防化、侦检器材等抢险救援装备,以及有、无线等现代通信设备,无疑为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任务奠定了物质基础。消防部队在各地主动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其整体的素质、快速反应能力和装备明显优于其他救援队伍,其地位和作用已日趋显现出来。建议成立由政府领导担任总指挥,公安消防部队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公安有关警种、驻军、武警、民兵、医疗急救、交通运输、城建、卫生、环保、地震、水利、安全监察等部门,以及市政工程、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联动指挥部。负责统一调度指挥,形成统一指挥的社会联动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能快速反应,迅速有效处置灾情,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专职消防队伍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发展地方专职消防队伍,制定出台政策性措施,为专职消防队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搞好乡镇专职队和志愿消防队(站)的建设,充分发挥专职队和志愿队在扑救和控制初期火灾中的作用。当前,可以抓住各级公安机关重视消防工作的有利时机,把灭火救援工作向派出所推开,派出所是个稳定的单位,有较好的管理手段,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建议在派出所里增配消防车、泵,部分人员担任灭火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