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灭火救援基础工作3级

时间:2019-05-13 11: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灭火救援基础工作3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灭火救援基础工作3级》。

第一篇: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灭火救援基础工作3级

三级消防岗位资格

一、单选

1.《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规定,灭火战斗中非紧急情况下的组织指挥原则是:统一指挥和()。

A、授权指挥 B、逐级指挥 C、计划指挥 D、临机指挥 2.公安消防部队战备等级分为()、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A、经常性战备 B、日常性战备 C、三级战备 D、常规性战备 3.《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规定:公安消防中队执勤人员,听到出动信号,必须按照规定着装登车,消防车驶离车库时间不得超过()。

A、45秒 B、1分钟 C、1、5分钟 D、2分钟 4.《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规定,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辖区面积。

A、5 B、6 C、7 D、8 5.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应按()的程序进行。①科学计算,确定参战力量和装备;②确定范围,明确重点保卫对象;③确定作战术意图;④调查研究、收集资料;⑤严格审核,不断充实完整。

A、②→④→③→①→⑤ B、②→④→①→③→⑤ C、②→④→①→⑤→③ D、②→④→⑤→①→③

6.某地区发生台风,该地区公安消防部队应进入()战备状态。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经常性 7.下列属于灭火救援作战资料的是()。

A、消防装备资料 B、执勤业务训练资料 C、安全管理资料 D、接警出动记录

8.在消防队辖区图中,江河、湖泊等消防水源应着()色。

A、黑 B、黄 C、红 D、蓝

9.依据灾害类型可将灭火救援预案划分为(C)类。

A、4 B、5 C、6 D、7 10.消防水源通常分为(D)两大类。

A、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池 B、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 C、地上式消火栓和地下式消火栓 D、人工水源和天然水源 11.()属于二级战备要求。

A、召开在外人员 B、严格控制人员外出 C、力量进入执勤区域 D、停止人员请假外出

12.公安消防部队火场组织指挥通常分为()个层次。

A、3 B、4 C、5 D、6 13.某地区发生特别重大灾害时,该地区公安消防部队应进入()战备状态。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经常性

14.辖区执勤力量分布图除应标明辖区消防部队和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的位置外,还应标明()情况。

A、消防重点单位 B、执勤人数及消防装备 C、交通道路情况 D、消防水源

15.室外消防水池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米。

A、10 B、15 C、20 D、25 16.某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该地区公安消防部队应进入()战备状态。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经常性 17.消防车道距建筑物外墙宜大于(),防止火灾时建筑物构件塌落影响消防作业。

A、2m B、3m C、4m D、5m 18.火灾扑救或抢险救援报告表应由()负责填写。

A、中队长 B、通信员 C、责任区中队 D、值班首长 19.执勤装备管理要求建立(),实时掌握执勤装备的数量、种类和运行状态。

A、器材清单 B、出入库清单 C、执勤装备数据库 D、使用清单

20.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使他们真正做到(),安全礼让,不抢速、抢道,不带思想包袱开车,不疲劳开车,杜绝酒后开车和技术不熟练单独驾驶车辆。

A、依法驾驶 B、严格驾驶 C、谨慎驾驶 D、文明驾驶

21.水源手册主要包括辖区消防水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等。

A、管网、管径 B、管网 C、管径 D、流量

22.人工水源按其形式和储存、提供灭火用水的方式主要分为室外消火栓和()两类。

A、室内消火栓 B、消防水池 C、消防水罐 D、水泵接合器

23.室外消火栓按其设置方式分为地上式消火栓、地下式消火栓和()。

A、墙式消火栓 B、消防竖管 C、消防上水鹤 D、水泵结合器

24.为保证消防车取水方便,应在消防水池周围设()。

A、消防取水口 B、消防车道 C、防护栏 D、取水标识

25.训练准备活动时间一般在()分钟为宜,或以身体觉得发热、微出汗为好。

A、5~10 B、15~20 C、30~40 D、50~60 2 26.灭火救援业务资料主要分为()和灭火救援作战资料两大类。

A、灭火救援准备资料 B、灭火救援档案资料 C、灭火救援战评资料 D、灭火救援安全资料 27.灭火战斗的指导思想是()。

A、救人第一,科学施救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重点突破,逐片消灭 D、先控制,后消灭

28.为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公安消防部队实行()制度。

A、值班备勤 B、指挥长 C、领导带班 D、等级战备

29.执勤战斗预案是对执勤战斗有关问题作出预先筹划和安排的消防()。

A、规范文书 B、行动方案 C、作战文书 D、作战计划

30.公安消防部队在完成经常性执勤任务时所保持的战斗准备状态为()。

A、一级战备 B、二级战备 C、日常性战备 D、经常性战备

31.公安消防部队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所处的战斗准备状态为()。

A、一级战备 B、二级战备 C、日常性战备 D、经常性战备

32.公安消防部队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国家发布戒严令时所处的战斗准备状态为()。

A、一级战备 B、二级战备 C、日常性战备 D、经常性战备 33.《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规定,交接班时听到出动信号,由()人员负责出动。

A、接班 B、交班 C、全体 D、接班或交班

34.公安消防中队()至少进行一次战备检查。

A、每天 B、每周 C、每月 D、每季度

35.公安消防部队开展各项执勤业务训练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总称为()。

A、执勤训练决策资料 B、执勤训练管理资料 C、执勤业务训练资料 D、执勤业务管理资料

36.平时收集整理的为灭火救援行动提供依据的各种图表和文字材料称为()。

A、灭火救援作战资料 B、灭火救援档案资料 C、灭火救援资料 D、灭火救援准备资料 37.公安消防中队()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A、每周 B、每月 C、每季 D、每半年 38.为预防执勤训练安全事故制定的行为规程或行动准则称为(),它是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

A、执勤训练安全考评制度 B、执勤训练安全评估制度 C、执勤训练安全检查制度 D、执勤训练安全管理制度

39.消防水源是灭火救援专用设施,未经当地()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擅自动用。

A、自来水公司 B、公安消防机构

C、公安局 D、辖区消防中队 40.在教育训练、灭火救援行动中,为预防事故所进行的必要的科学的行政管理活动称为()。

A、预防事故安全管理 B、灭火救援管理 C、执勤训练安全管理 D、安全责任管理

41.发现市政消防水源有损坏、漏水等影响使用情况时,应尽快通知()及时修理。

A、支队 B、市政或自来水公司 C、大队 D、当地公安派出所

42.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建立消防水源设施和()档案资料。

A、供水方式 B、供水状况 C、供水途径 D、供水能力

43.公安消防大队、中队制定的消防水源资料要呈报()审核备案,并复制存档。

A、总队 B、市政部门 C、自来水公司 D、支队 44.《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中规定:为使公安消防部队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保证值勤任务的圆满完成,公安消防部队实行()制度。

A、值班备勤 B、昼夜值勤 C、战备 D、等级战备

45.消防部队的战备值班按照实战的需要分为()。

A、支队值班和大队值班 B、机关值班和基层值班 C、支队值班和中队值班 D、机关值班和中队值班

46.在现场供水计划图上,用明显的()标志,标出第一出动的供水车辆。

A、绿色 B、黑色 C、篮色 D、红色

47.训练大纲规定,执勤中队的年度训练时间一般不应可少于()个训练日。

A、130 B、120 C、110 D、100 48.在灭火战斗中,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要严防引发爆炸,当遇有紧急情况危急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命令。

A、撤离 B、避险 C、掩护 D、停止进攻

二、多选

1.灭火救援执勤人员应由()组成。

A、值班人员和带班首长 B、通信指挥中心(室)人员 C、基层战斗中队 D、作战保障人员 2.下列属于中队首长职责的是()。

A、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规定,保证人员装备时刻处于良好战备状态 B、掌握本中队执勤人员、装备和执勤规章制度落实等情况 C、组织调查辖区情况,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定期实施演练

D、熟悉辖区交通道路、消防水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执勤战斗预案 E、组织战备教育,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3.执勤装备按其使用功能主要分为()类等。

A、防护装备 B、灭火装备 C、抢险救援装备 D、灭火剂 E、消防通信装备 4.下列属于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是()。

A、消防防护服 B、对讲机 C、头盔 D、防毒面具 E、方位灯 F、呼救器 5.《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规定:灭火组织指挥的程序是()。

A、搜集掌握火场情况 B、确定灭火作战方案 C、征求专家意见 D、根据火情变化随机指挥 E、下达作战命令

6.使用市政消火栓供水时,应当根据供水管网的()确定消火栓的使用数量。

A、形状 B、直径 C、压力 D、材质 E、使用年限

7.公安消防部队要开展辖区情况熟悉,除熟悉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结构和使用情况外,还应熟悉辖区()。

A、交通道路、消防水源情况

B、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量、分类和分布情况 C、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情况

D、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消防设施和消防组织情况 E、主要灾害事故的类型和处置对策、基本程序 8.灭火作战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有()。

A、重点单位或部位基本情况 B、火灾危险评估 C、设定火情 D、确定灭火出动力量编成、组织指挥机构、灭火对策、力量部署 E、供水方案、注意事项 F、勤务保障 9.抢险救援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有()。

A、灾情设定 B、火场供水 C、力量部署 D、处置对策 E、勤务保障

10.公安消防部队实行等级战备制度,战备等级分为()。

A、经常性战备 B、日常性战备 C、一级战备 D、二级战备 E、三级战备

11.灭火救援预案实战应用的主要目的是()。A、用于熟悉重点单位或部位的情况和灭火救援对策 B、用于促进战术、技术训练,提高综合作战能力 C、用于实战中各种参战力量的调度与协同 D、用于灭火救援现场的计划和临机指挥 E、用于现场灾情处置的辅助决策 12.灭火救援战斗结束后,参战的公安消防部队应当组织战评总结,战评的主要内容包括()。

A、受理报警、调度力量和出动情况 B、灭火救援事故调查情况 C、战术运用和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D、协同作战和战斗保障情况 E、主要经验教训

13.公安消防部队进入二级战备的基本要求有()。

A、做好战备动员 B、启动执勤战斗预案 C、调整执勤力量 D、停止探亲休假 E、落实各种战斗保障 14.公安消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基本要求有()。

A、进行战前动员 B、召回在外人员 C、各级首长全部就位 D、各级机关人员全部就位 E、停止探亲休假

15.公安消防中队交接班由执勤队长组织,主要任务是()。

A、调整落实执勤力量 B、检查装备登记情况 C、检查清点器材装备 D、汇报执勤工作 E、安排执勤工作

16.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开展经常性战备教育,在()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时,必须进行战备教育。

A、补兵退伍期间 B、发生重大事故 C、重大节日 D、重要活动 17.消防水源资料主要包括()。

A、消火栓档案卡 B、消防水池档案卡

C、天然水源档案卡 D、消防水源设施检查登记表 E、消防水源分布图

18.灭火救援预案制定的范围包括()。

A、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B、在建重点工程 C、各类重大灾害事故 D、重要保卫勤务 E、跨区域救援行动

19.灭火救援预案制定的程序是()。

A、确定范围,明确重点保卫对象 B、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C、科学计算,确定参战力量和装备 D、确定作战意图 E、严格审核,不断充实完整 20.登高训练的安全要求是()。

A、干部在场 B、官兵不带思想情绪 C、保护措施到位 D、安全员在位 E、卫生员到场 21.灭火救援准备资料主要包括()。

A、辖区情况资料 B、执勤业务训练资料 C、安全管理资料 D、消防装备资料 E、战备教育资料

22.战评与总结材料文字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A、基本情况 B、战斗经过 C、经验教训 D、参战人员的先进事迹 E、图表资料 23.灭火救援作战资料主要包括()。

A、接警记录 B、现场录像 C、照片 D、灭火救援报告表 E、战评与总结 24.战备教育内容主要有()。

A、形势任务教育 B、政策法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E、优良传统教育 F、灭火救援业务理论教育 25.灭火作战预案中重点单位或部位的基本情况包括()。

A、名称、地理位置 B、平面布局、建筑特点 C、建筑面积和高度以及耐火等级

D、生产、储存物资的性质及生产工艺流程

E、内部水源和外部水源及其它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6.属于大、中队安全管理组织主要职责的是()。

A、落实上级安全领导小组计划和工作部署 B、开展安全分析,落实整改措施

C、开展安全竞赛、评比和自查互查活动,进行安全教育 D、表彰安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 E、认真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F、督促检查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 27.灭火救援业务资料管理制度包括()。

A、确定密级 B、确定专人负责 C、制定查阅制度 D、制定移交和销毁制度 E、确保安全 28.战评与总结图表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A、战斗部署图 B、火场供水图 C、现场战斗照片、录像 D、指挥部位置图

29.战评与总结材料经验教训部分内容应包括分析研究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

A、接警 B、力量出动 C、调派增援力量 D、组织指挥 E、情况侦察 F、行动安全 30.训练前准备工作包括()。

A、制定安全措施 B、进行安全教育 C、检查场地器材 D、训前动员 E、受训人员身体准备活动 31.下列属于人工消防水源的是()。

A、地上、地下消火栓 B、蓄水池 C、消防上水鹤 D、消防水池 3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基本内容包括()。

A、数量、分类和分布情况 B、重点单位建筑结构和使用情况

C、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制定情况 D、重点单位内重点部位和消防设施情况 E、重点单位消防组织情况

33.消防大、中队安全组织成员通常包括()。

A、驾驶班长 B、正副战斗班长 C、技术骨干 D、副中队长或排长

三、判断选择题

1.灭火救援执勤人员由干部、司机、通信员、战斗员等组成。()

A、正确 B、错误

2.与辖区其他消防队伍保持联系,并加强协同作战是中队首长的职责要求。()

A、正确 B、错误

3.执勤装备是指用于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的装备总称,它是构成灭火救援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A、正确 B、错误

4.执勤装备种类繁多,按其功能分为防护装备、灭火装备、抢险救援装备、灭火剂和消防通信设备。()

A、正确 B、错误

5.抢险救援装备通常包括破拆工具、灭火剂喷射器具、防毒面具、登高器具、呼救器、救生器具和防化、抢险救援车。()

A、正确 B、错误

6.公安消防部队受理报警、调度力量和出动情况是战评的主要内容之一。()

A、正确 B、错误

7.战备等级是根据公安消防部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执勤战斗任务的程度划分。()

A、正确 B、错误

8.经常性战备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完成日常性执勤战斗任务的准备状态。()

A、正确 B、错误

9.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公安消防部队要进入二级战备战斗准备状态。()

A、正确 B、错误

10.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国家发布戒严令时公安消防部队要进入一级战备战斗准备状态。()

A、正确 B、错误

11.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严格的值班备勤制度,保证不间断值班。()

A、正确 B、错误

12.中队战备值班首长通常由中队干部轮流担任。()

A、正确 B、错误

13.战备教育必须列入阶段政治教育计划,由指导员组织实施。()

A、正确 B、错误

14.中队每天对所属部队至少进行早晚一次的战备检查。()

A、正确 B、错误

15.消防车库必须保持整洁卫生,存放的非执勤战斗物品要摆放整齐。()

A、正确 B、错误 16.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严格的执勤战斗信息报告制度,及时上报执勤实力变化和执勤战斗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A、正确 B、错误

17.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及时掌握本辖区消防水源设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A、正确 B、错误

18.制定执勤战斗预案有利于火灾风险评估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A、正确 B、错误

19.制定灭火作战预案通常包括重点单位或部位的基本情况、火灾危险评估、设定火情、确定灭火力量出动编成等14个方面。()

A、正确 B、错误

20.制定抢险救援预案通常包括救援对象基本概况、灾情设定、危害特性、力量部署、处置对策、勤务保障等6个方面。()

A、正确 B、错误

21.中队制定的执勤战斗预案必须经总队机关审核后方可投入使用。()

A、正确 B、错误

22.公安消防部队各级值班首长和值班、执勤人员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熟悉辖区情况。()

A、正确 B、错误

23.灭火救援记录表应由值班通信员负责填写。()

A、正确 B、错误

24.执勤情况记录主要记录执勤人员的在位情况。()

A、正确 B、错误

25.根据战备值班制度要求,中队应设值班首长和值班员()

A、正确 B、错误

26.灭火救援作战资料是指把与灭火救援业务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采用文字、数字、图表、影像等形式收集、整理起来的,并用以帮助和指导灭火救援工作开展的各种信息材料的总和。()

A、正确 B、错误

27.执勤战斗预案是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行动的主要依据,是部队执勤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A、正确 B、错误

28.执勤战斗预案实施上级审核制度。()

A、正确 B、错误

29.消防水源建设,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宜采用地下式消火栓和消防上水鹤,在南方温暖地区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

A、正确 B、错误

30.发现市政消防水源有损坏、被盗等影响使用情况时,应首先向公安机关报告。()

A、正确 B、错误

31.消防水池一般设置在室外,且与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少于20米。()

A、正确 B、错误

32.组织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是中队安全管理组织的职责要求。()

A、正确 B、错误

33.训练前检查就是对训练场地设施、装备、保护器具等进行安全检查。()

A、正确 B、错误

34.中队每周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A、正确 B、错误

第二篇: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关于印发《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 战评规定(试行)》和《公安消防部队 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的通知

公消[2007]3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总队,天津警官培训基地:

为加强和改进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工作,规范部队作战训练安全管理,我局组织制定了《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试行)》和《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现印发部队试行。试行中有何问题及修改意见,请及时报我局战训处。

附:

1、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试行)

2、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

公安部消防局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

抄报:刘金国副部长。抄送:本局领导,各处、室。

昆明、西安、乌鲁木齐消防指挥学校,南京消防士官学校。

承办人:王治安 赵洋 校对:王治安 赵洋

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工作,认真总结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经验教训,提高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和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依据《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灭火救援战评工作应当遵循“发扬民主、实事求是、每战必评、上评一级”的原则。

第三条 灭火救援战评的主要内容有:受理报警、力量调度和出动情况,灾情的发展过程及采取的技术、战术措施情况,组织指挥、协同作战和战斗保障情况,现场纪律、战斗作风和完成任务情况,主要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第四条 灭火救援战评主要分为简要战评、专题战评和集中战评三种形式。

(一)对参战力量较少、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一般灭火救援战斗,可以组织参战官兵以讲评的形式进行简要战评。

(二)对参战力量较多、灾害规模及经济损失较大、造成人员伤亡和有研讨价值或者上级要求战评的灭火救援战斗,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对在短时间内连续扑救和处置的较大灾害事故,无法逐一进行专题战评的,可以择机进行集中战评。

第五条 灭火救援战评按照组织层次一般分为中队、大队、支队、总队、部局五个等级。

第六条 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单独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本级首长负责组织战评;涉及两个以上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力量联合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其上一级单位负责组织战评。

第二章 战评准备

第七条 战评准备工作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察看现场、观看影像资料、模拟试验等形式,对基本情况、相关数据等进行调查核实,形成战评资料。

第八条 战评资料准备。主要应当包括基本情况搜集及记录整理,实地测量统计、图表绘制、影像资料收集,灾害现场复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一)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接警调度、气象、灾害对象、灾害影响、灾情变化、参战力量、组织指挥、技战术应用、现场供水和通信、安全防护、协同作战、处置经过、作战成果等。

(二)测量统计。主要包括测量现场重要建筑、设施、部位等数据,统计现场供水、灭火剂(强度、流量及总量)、车辆装备 及物资消耗、灾害损失、保护价值等情况。

(三)图表。主要包括现场总平面(立面、剖面)图、力量部署图、供水线路图和各类情况统计表等。

(四)影像资料。主要包括作战纪实录像、现场照片等。

(五)灾害现场复原。主要包括查看灾前图像资料、预案、战斗位置复原、计算机模拟战斗过程等。

(六)多媒体课件。是针对灾情发展、战斗过程等各类战评材料而制作的资料。

第九条 确定参评人员。参加战评的人员一般应当包括参战官兵及司、政、后、防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所有参战人员都要对战斗经过进行回顾,并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第十条 确定主持人、主讲人和点评人。主持人应当由参加组织指挥的单位主要(或者分管)领导担任,主讲人必须由参战单位的总(副总)指挥员担任,点评人应当由具有灭火救援指挥经验的领导或者专家担任。

第十一条 确定战评时间、地点。战评时机选择应当按照中(大)队、支队、总队、部局分别在战斗结束后5天、10天、15天、30天内完成的原则确定,并将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提前通知参评人员。

第三章 战评实施

第十二条 战评的组织形式

(一)凡实施战斗展开的灭火救援战斗,中队都应当组织简要战评;凡符合专题战评条件的战斗,中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二)凡涉及两个以上中队力量参加战斗的,大队或者支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凡涉及三个以上中队或者两个以上大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支队必须组织专题战评。

(四)凡发生重大或较大火灾、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支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总队视情组织专题战评或者集中战评。

(五)凡发生特别重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特别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总队力量参加的战斗,公安部消防局视情组织进行战评。

第十三条 战评的基本程序

(一)察看现场。战评时要组织战评人员察看现场,特别是对战斗现场的方位、建筑结构、道路水源、地形地物和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二)观看录像。战评中要回放现场原始录像,以便参评人员全面了解战斗过程的真实情况。

(三)介绍情况。主讲人应当详细介绍灭火救援的单位概况、接警出动、战斗意图、力量部署、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安全防护、官兵表现及作战成果等情况。

(四)提问答疑。主讲人及有关参战单位介绍完情况后,参评人员可以就有关问题提问、解答。

(五)分析点评。点评人应当对灭火救援战斗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点评,并提出处置类似灾害事故的对策或者建议。

(六)总结讲评。主持人或者有关方面领导应当对战评情况提出总结性意见,形成战评结论,提出相关要求。

第十四条 战评的基本方法

(一)中队战评。由中队指挥员(值班队长)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班班长评述本班(车)战斗任务完成情况,中队指挥员或者大队领导讲评总结。

(二)大队战评。由大队指挥员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中队指挥员评述本中队战斗任务完成情况,大队领导或者支队指挥员讲评总结。

(三)支队战评。由支队指挥员或者支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大(中)队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支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支队领导或者总队司令部参谋长讲评总结。

(四)总队战评。由总队指挥员或者总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总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总队首长或者部局战训处领导讲评总结。

(五)部局战评。由主持人或者部局战训处组织,主讲人介 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有关方面领导或者专家点评,部局首长讲评总结。

第四章 战评应用

第十五条 对战评中总结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对问题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在执勤战斗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执勤战斗中指挥失误、失职、渎职、畏缩不前及违反纪律的人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报请奖惩的集体和个人的材料必须经过总(支)队司令部审核并提出意见。

第十六条 战评结束后,应当及时形成总结报告(内容、格式及要求参见附录),并报送上级审核、备案。支队级以下各单位的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5天内上报;总队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10天内上报。上级单位应当将总结报告及时通报部队学习借鉴。

第十七条 各地公安消防部队要对总结报告、实时记录等战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实行分级管理、专人负责,以备查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 队伍可以参照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录:

总结报告的内容、格式及要求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情况

1、单位(部位)的自然情况:单位(部位)名称、地址,地理位置,生产(储存)性质、存放主要物资的名称、数量;建筑条件;消防水源、道路、单位灭火设施情况;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等级,灭火救援作战预案制定及演练等情况。

2、起火、受理火警、接警出动时间,第一出动到场时间及出动力量,战斗展开时间和扑救时间;调集增援时间、到场时间、到场力量;参战中队、人员、车辆数。

3、起火单位(部位)的建(构)筑物的特点、性质、火灾事故危险性;燃烧面积、物质及名称、数量、生产工艺流程;火灾事故原因、火灾事故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抢救人员和保护物质价值。

4、灾情发生时的气象情况:风力、风向、温度,以及对战斗行动的影响程度。

(二)战斗经过

战斗经过包括从接警到战斗结束的全部活动。陈述的内容顺序可以采取以消防队到达现场的先后顺序,火势灾情发展变化阶 段,采取不同措施和战术方法阶段及时间进度,划分战斗片、战斗地段,划分战斗时间段,属地指挥和上级指挥时段等多层次进行叙述的方式。无论何种叙述方式,都必须详细阐明如下内容:

1、辖区中队(或最先到场队)、增援队、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时的火势灾情,现场侦察、侦检及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情况。

2、依据现场灾情的发展变化、参战力量以及其它客观情况,指挥员运用战术、技术措施,战斗总体部署、火场主攻方向和主要方面的选择,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及其成效。

3、进行救人、灭火、破拆、疏散和保护物资及战斗的情况,各阶段组织指挥、采取的技术措施、战术方法及其成效。

4、使用的灭火剂、消防水源情况,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及一线战斗情况。

5、现场指挥部决策指挥工作运行情况,防火监督、后勤保障、政治鼓动、通信联络、新闻发布等工作人员在现场的作用,以及灭火作战计划的运用情况。

6、火势灾情控制、处置完毕的时间以及其它应当说明的情况等。

(三)经验教训

1、对灭火救援战斗中好的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具体述评。

2、分别对受理报警、接警出动、调派增援、灾情侦察、现场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现场供水保障、现场通信、后勤保障和指战员在现场的作用及参战官兵伤亡情况等进行述评。

3、总结现场物质燃烧和火势灾情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现场人员装备实力分析,对灭火救援的经验、体会及教训进行归纳,针对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二、图表部分

(一)现场基本情况平(立)面图

可根据单位情况,把涉及燃烧部位、周边水源、毗邻建筑等单位基本情况平面图提供战评参考,同时要把涉灾建筑的立面图、局部的剖面图提供大家参阅,以便大家了解整体概况。图表必须附详细说明。

(二)各战斗段力量部署图

可绘制立体、立剖、侧视、透视分层、平面图,也可以用实物照片代替。对参战力量多、扑救时间长、战术变化多、阵地部署变化大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现场,一图难以囊括全部内容时,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按相对静止时间绘制几张不同阶段的灭火救援战斗图。有灭火救援作战计划的现场应当附作战计划。

图内要把火势灾情发展蔓延和控制、扑灭处置完毕的变化阶段反映出来,应当标清现场的车辆及种类,水带的线路条数,枪(炮)的种类、数量,火势灾情发展蔓延的方向、起火点、燃烧的具体范围、室内充烟面积,气象情况及现场方位。

(三)现场供水图

标清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线路、水带口径,采用的供水形式,所利用的水源位置、种类、方法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其 它水源位置、种类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使用消火栓,应当标清地下管网形状、口径、压力、流量,其它水源应标清存储量。

三、影像资料

(一)火灾事故前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单位的影像、图片等原始资料。

(二)火灾事故后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能够反映单位基本情况、起火部位、重点部位、烧毁部位、造成火灾变化的关键部位、保护物资设备等情况的影像资料。

(三)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对整个灭火救援战斗的经过制作成光盘(或者课件),以备在战例分析研讨、防火宣传教育时使用。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要则。

第二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实施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和开展业务训练中的安全工作。

第三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密组织,科学实施,减少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作战和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设立安全员,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第五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军政主官为本级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章 火灾扑救

第六条 着装登车

消防员听到出动命令后,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一)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不要越级跨跳楼梯,不得在跑动中着装;使用滑杆时必须依次下滑,并控制下滑速度。

(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坐车内,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

(三)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第七条

车辆行驶

车辆在行驶途中,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一)车辆驶出车库前,应在看清道路车辆情况后方可占道转弯。

(二)消防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外。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

(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必须减速慢行。

(五)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必须注意观察,控制车速;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应当采取防滑措施或减速行驶。

(六)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第八条 车辆停靠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停靠。

(二)必须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三)举高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

(四)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

第九条 个人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灭火防护服,佩戴消防头盔、手套、靴子等基本防护装备。

(二)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三)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可能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防爆服。

(四)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

(五)高空作业时,必须用安全绳进行固定保护。

(六)扑救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火灾时,应当防止玻璃坠落伤 人。

第十条 火情侦察

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

(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

(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三)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并同时向门、窗内射水。

(四)在船舶机舱、地下室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

第十一条 阵地设置

水枪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置。

(一)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置水枪阵地。

(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

(三)严禁在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搭、可燃油气罐上部设置水枪阵地。

(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实施冷却结构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六)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

(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整个作战行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

第十二条 灭火进攻

灭火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

(一)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

(二)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三)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四)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使用绝缘胶垫,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五)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 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六)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若意外灭火后,要防止复燃、复爆。

(七)严禁用水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

(八)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空间无人后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抢救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在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时,必须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

(二)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并在绳索额定荷载范围内使用。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工作平台严禁超载;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救人。

(四)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实施有序疏散。

(五)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第十四条 疏散物资

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并指定专人看护。

(一)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

(二)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要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三)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第十五条 火场破拆

火场破拆必须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

(一)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二)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三)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必须佩戴面罩、手套,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

(四)高处破拆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并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

第十六条 火场排烟

排烟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

(一)在烟雾浓、温度高的区域排烟时,必须使用开花或者喷雾水流掩护。

(二)有毒烟气必须向下(侧)风方向排放,同时疏散可能受到排出烟雾威胁的人员。

第十七条 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

(一)驾驶员应及时掌握前方供水需求,与水枪手保持联系;供水时,不得突然加压。

(二)垂直铺设水带时,必须使用水带挂钩、绳索等进行固定。

(三)水带铺设应当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如无法避开时,应当用硬物对水带干线进行遮盖。

第十八条 通信联络

火场上必须正确使用通信器材,灵活选择联络方式,确保火场通信畅通。

(一)使用通信导向绳时,绳索释放不宜太长,拐角转弯不能过多。

(二)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三)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必须使用有效的通信器材。第十九条 紧急撤离

在火灾扑救中要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联络方式,发现险情,应立即撤离。

(一)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火场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二)特别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弃车辆和器材快速撤离。

(三)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疏散信号、传递方式、撤离的方向和路线,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设 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一旦接到撤退命令,一律徒手撤离。

(四)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安全区域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条 火场清理

清理火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一)必须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

(二)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三)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害事故。

(四)检查其他危险化学物品、设备情况,防止发生复燃、中毒、腐蚀伤害事故。

(五)收整器材时,禁止从高处抛掷。

(六)高温容器、罐体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

(七)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

第三章 抢险救援

第二十一条 特种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一)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靴子、手套等防护装备。

(二)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重型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消防防化服。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三)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四)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五)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或者防核防化服。

(六)进行水域救援时,严禁着消防防护服装,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并使用安全绳保护。

(七)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防蜂服。第二十二条 侦检警戒

侦检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设定警戒区域。

(一)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依据侦检结果划定警戒区域,并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二)进入易燃、易爆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侦检器材。

(三)易燃、易爆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内,必须禁绝一切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 停车位置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泄漏的场所,车辆必须停靠在上风或者侧上风位置并安装防火罩;严禁停靠在地沟、阴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

(二)处置公路交通事故,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冲撞;

(三)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时,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

第二十四条 救助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承载的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置护垫、护具。

(二)深井救人时,必须对井下进行补氧通风,使用安全绳保护,并对井口实施加固。

(三)倒塌现场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及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

(四)水域及洪涝灾害中进行救助时,应当选派水性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进行施救。

(五)抢救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必须请求公安、医疗、动物管理部门配合救助,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第二十五条 起重破拆

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一)起重气垫严禁重叠使用;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面积必须在75%以上。

(二)使用牵引设备时,钢丝绳两端连接必须牢固,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

(三)使用起吊设备时,设备起吊荷载必须大于被起吊物体重量;吊臂下方严禁站人。

(四)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破拆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并使用喷雾(开花)水枪进行掩护。

(五)严禁盲目破拆承重构件。第二十六条 关阀堵漏

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一)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所有人员都要按照一级防护等级防护。

(二)进入易燃、易爆或者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必须按照防护等级防护并使用水枪掩护。

(三)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四)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急救。

第二十七条 输转倒罐 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防爆输转设备。

(一)消防员必须与输转倒罐现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保护。

(二)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

(三)实施输转倒罐,必须进行现场监护。第二十八条 洗消处理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

(一)洗消时,必须正确选择洗消剂,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

(二)使用洗消帐篷进行洗消时,必须调节好水温;使用水枪进行洗消时,应当避免水流冲击伤人。

(三)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品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阴井、暗沟等处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意水流方向。

(四)洗消后的污水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第二十九条 放空点燃

放空点燃必须经专家论证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实施。

(一)放空点燃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使用信号枪、“魔术棒”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预置火炉或者着火油盆等。

(二)放空点燃必须从上风或者侧上风方向接近,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三)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必要时组织水枪实施掩护。

第四章 业务训练

第三十条 训练准备

在全面开展体能和业务训练前,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体检和心理测试,一般情况下,不安排在酷暑、严寒季节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集中训练、考核。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训练科目和气候条件,做好各项防护、保障和准备工作。

(一)身上不得携带打火机、手机、钥匙、手表、笔、刀剪等坚硬物品。

(二)对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必须进行检查、测试。

(三)必须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第三十一条 攀登训练

攀登训练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检查保护设施,保护人员必须精力集中,做好安全保护。

(一)徒手攀登消防梯时,双手不得同时离梯;二楼以上登高时,必须使用安全绳保护;梯子未锁牢挂稳前,严禁攀登。

(二)使用消防软梯训练时,上端必须固定牢固,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

(三)在消防梯上进行背负救人训练时,被救者与施救者都必须采取安全绳保护。

(四)攀岩(楼)训练时,地面应当有保护垫,保护人员应该与岩(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收放绳索时,要控制绳索速度和长度。

第三十二条 绳索训练

使用绳索进行救人、自救训练时,首先应对绳索进行静态荷载测试。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实施训练。

(一)操作人员和安全员必须在检查结绳方法无误后,方可继续操作。

(二)承载的绳索必须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设置护垫、护具。

(三)利用绳索下滑训练时,必须控制下滑速度;严禁急降、急停。

(四)下抛绳索时,应当使用绳包,防止绳索打结。第三十三条 翻越障碍

翻越障碍训练时,必须设置缓冲垫,在落点等处应当设置专人保护。

第三十四条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应当根据模拟的对象、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进行训练,一般情况下不组织开展救生气垫等高空跳下训练。

(一)在高温、浓烟、黑暗、恐怖、噪音等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受训人员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深井、烟热、化工等模拟装置训练时,必须检查装置安全功能;严格控制起爆物和燃油的使用。

(三)开展水域训练应当选择适宜水域,确定救生员,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域各方面情况下进行。

第三十五条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必须根据假设的灾害事故现场特点,在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

(一)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情况,演练往返途中人员必须注意安全。

(二)实战演练时,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三)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车辆必须戴防火罩,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三十六条

整理活动

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点人员,并认真做好整理活动,其活动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可参照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要则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要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思考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安消防部队所承担的任务由原来的防火灭火向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方向拓展,这给广大消防官兵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象的发展,任务的扩展,使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在急、难、险、重灾害事故中能否打得赢的严峻挑战。

一、目前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各级灭火指挥员是指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灭火指挥员,构成了公安消防部队自上而下的灭火指挥体系。在灭火救援工作中,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是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但从近几年灭火救援的实践来看,在支队、大队、中队三个灭火指挥层次上,因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有相当一部分指挥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灭火救援的需要。从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队伍的情况来看,目前基层指挥员主要是以消防学校中专毕业的干部为主,正规大专以上毕业的干部在消防部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从地方大学毕业的从事灭火指挥或相关理论研究的干部更少,因此干部的生长培养体系上有待于进一步趋向合理化和科学化。而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学历较高的干部和专业人才因受服役年限规定的限制又不得不退出现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基层消防部队目前是车多人少,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较重,又缺乏抢险救援的专业人才,而抢险救援范围广泛,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如医疗救护,消防部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承担。再如腐蚀性气体和剧毒气体的泄漏,目前凭消防官兵的知识结构和简单的设备来完成检测、处置也是有困难的。处置核泄漏事故,公安消防部队更是缺乏基础。如建筑物倒塌和生化等恶性灾害事故,一线基层指挥员也是缺乏化工、建筑学等方面知识,很难胜任。

二、兵员结构不合理,灭火救援一线士官缺乏

消防队员在执行灭火及抢险救援任务时不仅对体力有较强的依赖,而且对技术技能的依赖更是必需的。消防队员的综合素质与承担的急、难、险、重灭火救援任务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公安消防部队警力严重不足,消防人员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零点九,而像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消防人员的比例均在万分之十以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万分之三至五以上。以我省为例,全省人口约为7500万,而消防现役制人员编制为6216人,占全省总人口不到万分之零点八三,分布在全省13个支队机关、142个消防大队、157个消防中队、13个修理所、13个轮训队及13个卫生队等单位,除炊事员、通信员、门卫岗哨等外,有的执勤中队一线战斗员不足10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其它各类灾害事故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据统计,江苏省消防部队2002年一年扑救各类火灾14533起、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其它各类灾害事故6002起,抢救受灾群众320人,而实行两年义务兵役制后,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特别在补兵退伍期间执勤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从人员角度来讲,根本不能满足较大规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需要。随着兵役制度的改革,目前各基层中队的执勤实力不但没有得到增强,反而有所削弱。主要原因是兵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基层中队主要以两到五的兵为主体,作为基层作战的主要力量,业务技能相对较好,也积累了一定的扑救火灾经验,在处置各类突发事故中作用比较明显。虽然目前选配士官的比例加大,可以多服役几年,但士官中驾驶员、通信员、卫生员等占多数,担任灭火救援一线任务的士官由于种种原因占很少比例,只有班长由士官担任,战斗员几乎没有士官,难以胜任面广量大,而且处置难度也越来越大的灾害事故的需要。从江苏省消防部队来看,全省现有士官2300人,其中担任灭火救援参与直接战斗的仅800人左右,只占35%。有相当一部分士官在基层中队担任给养员、文书、炊事员。消防部队现行的两年义务兵役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利因素,当兵两年,在部队还没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就已经面临着退伍了。一般来说第一年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从入伍到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业务技能这就差不多花去了半年的时间,再从能熟练掌握消防业务技能到在实战中积累一定灾场经验,快者半年慢者一年,这样等到能真正发挥作用时已经面临退伍。所以说大多基层单位领导普遍感到现在救火越来越提心吊胆,往往在处置灾害事故时容易出现混乱的场面,从指挥效果与队伍配合上不能够得心应手。

三、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不适应灭大火、打恶仗需要

目前,江苏省消防部队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已基本满足常规灭火救援的需要。近几年建立特勤大(中)队进一步提高了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但是由于消防部队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形势越来越严峻,单从消防装备性能上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灭大火打恶仗的要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消防经费投入上也存在很大差异,造成了各地消防装备发展不平衡、特种消防车辆器材装备配备种类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消防部队灭火作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一是装备的配置水平不高。近几年,消防部队特勤队装备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实战需要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普通消防站器材装备条件虽有改善,但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不大,部分执勤车、个人防护装备和破拆救援工具仍停留在扑救一般火灾和对付一般灾害事故的水平上。甚至还有县(市)消防大队车辆器材装备存在欠帐现象,滞后于扑救急、难、险、重恶性火灾事故。二是现配备的一些特种器材装备尤其是进口的器材装备尚不能达到熟练操作。其原因是缺乏类似器材的替代训练产品,反复使用会导致这些器材损坏,这就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灭火救援的需要。战斗力的提高是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而现今的抢险救援工作以官兵发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为主,这非但不能成功处置灾害事故,反而会损兵折将,带来严重后果。车辆器材装备是公安消防部队参与抢险救援的重要武器,随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勤装备投入的加大,消防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变,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全国特勤装备的分布来看,还远不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的特勤装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特勤大(中)队,而其它普通消防站的装备还没有达到标准消防站器材装备配备的标准,用于抢险救援方面的器材更是严重缺乏。三是装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少数基层中队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重训练轻管理,维护保养不到位,装备维修技术水平较低。存在一种依赖思想,装备坏了上报上级机关,由厂家负责维修,导致许多装备未能及时修复使用,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

四、消防训练分得太细过散,组织困难,效果欠佳 一是强调战术训练,技术训练有所弱化。目前部队大多数训练项目不再以秒数来评定成绩,这样使参训人员失去了以往争分夺秒的竞争意识,导致消防队员对技术动作标准下滑。二是消防队员少、人员结构层次多、分课目训练多、训练气氛差、训练效果低。有的项目训练只有1至2人,营造不出训练气氛,参训人员训练热情不高。三是机关训练仍未摆上重要位置。近年来,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机关的训练,规定了机关训练的课目和时间,但机关各级各类干部以种种工作忙为借口,使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得不到保证。司令机关是组织训练的职能部门,但缺乏应有的权威和协调措施,使机关训练考核不能正常开展。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担负着多种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部队,官兵需要训练和掌握的技术、战术和业务理论繁多。据初步统计,基层中队执勤器材装备有100余种,需要训练和掌握23类177个技术训练课目和80类160个战术训练课目等。繁多的训练课目与有限的训练时间矛盾突出,在开展训练中,如不能合理安排、科学施训,势必会造成顾此失彼的不良现象。

五、没有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抢险救援联动机制

近年来,消防指挥中心受理业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展,消防部队面向社会的应急求助、抢险救援的任务日趋繁重。而消防部队自身警力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装备数量少、技术含量低,适应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一种能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装备等资源为灭火、抢险救援服务的联动协调机制已成为拓展消防部队职能的客观需要。目前江苏省各市可利用的抢险救援力量不同,主要有供水、供电、供气、电信、医疗和建筑等部门。但由于各自的职能的不同、投入资金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兼容、配合、支持,导致现有的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不能共享,从客观上造成了降低对抢险救援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战训干部队伍结构,促进灭火救援工作

针对灭火与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而战训干部紧缺的现状,应通过外引内调等方式,尽快配齐配强各级战训干部队伍。江苏省消防部队战训干部编制为60人,现只有40人,缺编20人,现在战训干部中有本科20人,占50%,大专15人,占38%,中专5人,占12%。可谓是人少质差,应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战训业务培训,优化战训干部结构,全面提高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一是选调地方大学生补充战训岗位,主要是招进化工、给水、建筑专业人才;二是委托地方院校代培,提高战训干部文化基础;三是举办培训班,重点提高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四是合理调配,正确使用战训专业人员。对于长期从事战训工作,具有较丰富的灭火救援实战经验,又能热心战训工作人员,要尽量安排在战训岗位工作,不要因提职、晋升等非工作需要因素调离战训部门或随意转业。近几年调入部队战训部门的院校毕业生严禁随意转岗,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战训干部可考虑提前晋职晋衔;五是改革战训人员技术职称评定有关规定,从优解决战训人员技术职务晋升,对担任参谋长、副参谋长职务及基层大、中队干部都应放宽政策给予评审技术职务,同时对因学历、外语影响技术职务晋升(初评)的战训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获得文凭,提高外语水平,战训干部的初、中级技术职务规定比例可适当突破,有利于培养和保留灭火救援专业人才。

二、优化兵员结构,改革训练模式

消防部队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要让基层一线的执勤实力增强,士官除了从现役义务兵中挑选外,也可采用从地方院校应征入伍,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和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装备操作人员。细化对士官的考核制度,优化兵员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士官队伍的专业作用和主体作用。一是增加一线战斗班士官的编制比例;二是增加编制,解决人员太少的问题;三是地方政府出资解决合同制民警。同时要改革训练模式,训练要创新,要采取综合训练模式,即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消防技术、灭火救援战术集于一体,开展综合性灭火救援训练,通过综合训练,把多项业务知识、技能、战术连接起来。同时,通过综合训练把各级指挥员和各类战斗员连接上。这种训练模式可以激发不同人员的学习、训练热情,可以解决灭火救援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可以真正做到有什么装备就练什么,可以节省时间、节约经费,可以提高综合实战水平。当然,实战这种模式要遵循循序渐进进行,也就是说,以班为基本单位,中队为主体单位,支队为综合单位,班要练熟练活,中队要练实练精,支队要练配合变化,做到练为战,提高训练效益。

三、不断加强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和增配抢险救援的专勤装备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围绕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的任务需要,坚持“科技强消”和“向装备要战斗力”的指导思想,按照“精配置、严管理、重效益”的原则,加快装备现代化建设水平。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规模,科学合理地规划、配置消防经费,并做到逐年增加比例,建立城市消防经费的保障机制。各级消防部队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拓宽消防经费的来源渠道,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消防事业的支持,加大消防经费的投入,扭转当前消防经费不足,消防装备落后的现状,不断提高城市消防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二是配置现代化的精端装备。今后配置灭火救援装备,应立足于“高、精、尖”,要有超前领先意识。与时俱进,超前发展,提高装备质量,特别是特勤装备和关系到官兵生命安全的个人防护装备一定要可靠和齐全,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时没有。在质量保证上,应该是从优选择,宁缺毋滥,对每一件装备器材都不可掉以轻心。三是加强官兵对装备应用的技术培训。要强化官兵对装备新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建立官兵定期培训的制度和体系。提高官兵使用、保养、维修器材装备的能力,做到人人会操作、会保养、会维修。特勤队员要实行岗位考核,注重提高特勤队员的待遇,保证技术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强装备管理。应建立和完善支队、大队、中队三级管理网络,尽快制订和完善《消防器材装备管理规定》和《消防器材装备操作规程》,加大器材装备的管理力度,规范器材装备的操作程序,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益。支队、大队、中队应建立详细的装备档案,对器材装备的型号、产地、性能、购置时间、使用情况、损坏情况等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快捷准确地调阅器材装备的使用、备份情况,切实掌握器材装备的情况,使管理者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装备使用的综合效益。

四、加强培训工作,尽快提高各级灭火救援指挥员素质 强兵必先强将,灭火救援指挥员是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领导者、决策者、指挥者。灭火救援工作能否取胜,指挥员的业务素质合乎指挥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对各级灭火救援指挥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指挥技巧,提高指挥水平。一是突出灭火救援工作在消防部队的中心地位。各级指挥员都要把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之一,结合今年公安部消防局的灭火资格考核,规定提拔到各级指挥员领导岗位的干部必须通过灭火资格考试。从而在部队内部形成学业务,钻指挥的良好氛围,促使各级灭火指挥员素质的提高。二是定期组织新装备、新技术的轮训,并组织考核。新器材、新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应以支队为单位组织各级指挥员定期组织新装备、新技术的轮训,从理论上掌握其技术性能和运用。从实践中熟练掌握其操作使用方法,轮训结束组织考核,确保轮训的效果和质量。三是加强辖区情况的“六熟悉”。各级灭火指挥员都应对辖区情况做到“六熟悉”。四是强化战术、战法研究。要针对各类型灾害事故特点,组织各级指挥员学习国内外灭火抢险救援方面的新成果,从典型战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五是强化实战演练。磨练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进行实战灭火演练,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中队主要对辖区重点单位演练;大队主要组织所属中队开展联合灭火演练;支队、总队主要开展跨地区,多警种配合的大型灭火演练。通过灭火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各级指挥员的实战组织指挥水平。六是建立奖励考评机制。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福利待遇,特别是中队以及经常组织指挥灭火救援的指挥员,通过奖励考评机制来充分调动各级指挥员学理论、钻业务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各级指挥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五、建章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为灭火救援提供保障

灭火救援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政治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是尽快制定与灭火救援工作相关的法规。我国消防部队现已承担了大量抢险救援任务,取得了很大成绩,百姓受惠,政府默许。但这种局面下,掩盖了一些隐忧:在作为、不作为以及作为后果认定、善后处理上没有明确规定,到了真正需要说清楚时,拿不出站得住脚的法律法规依据,特别是抢险救援行为将会遇到尴尬和诘难。目前,仅凭《消防法》上“可以参加抢险救援”的一句话,将不能给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行为在面临这类纠纷时提供足够的法律支持。当务之急,是尽快修订法律法规,解决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的法律法规定位问题。明确规定哪些救援必须完成不得拒绝,哪些可以酌情完成,明确救援义务和权利,以便依法行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法律法规同时应明确建立抢险救援人员组织编制、执勤训练纲要以及可靠的政府投资机制,经常性、制度化地增置、更换救援器材装备等,确保社会应急救援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打破我国现行的救灾体系,逐步建立一个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社会抢险救援紧急联动体系,势在必行。公安消防部队相继配置了抢险救援车、举高车、破拆工具、救生器材、防毒防化、侦检器材等抢险救援装备,以及有、无线等现代通信设备,无疑为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任务奠定了物质基础。消防部队在各地主动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其整体的素质、快速反应能力和装备明显优于其他救援队伍,其地位和作用已日趋显现出来。建议成立由政府领导担任总指挥,公安消防部队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公安有关警种、驻军、武警、民兵、医疗急救、交通运输、城建、卫生、环保、地震、水利、安全监察等部门,以及市政工程、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联动指挥部。负责统一调度指挥,形成统一指挥的社会联动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能快速反应,迅速有效处置灾情,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专职消防队伍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发展地方专职消防队伍,制定出台政策性措施,为专职消防队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搞好乡镇专职队和志愿消防队(站)的建设,充分发挥专职队和志愿队在扑救和控制初期火灾中的作用。当前,可以抓住各级公安机关重视消防工作的有利时机,把灭火救援工作向派出所推开,派出所是个稳定的单位,有较好的管理手段,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建议在派出所里增配消防车、泵,部分人员担任灭火救援工作。

第四篇:《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试行)》

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工作,认真总结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经验教训,提高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和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依据《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灭火救援战评工作应当遵循“发扬民主、实事求是、每战必评、上评一级”的原则。

第三条 灭火救援战评的主要内容有:受理报警、力量调度和出动情况,灾情的发展过程及采取的技术、战术措施情况,组织指挥、协同作战和战斗保障情况,现场纪律、战斗作风和完成任务情况,主要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第四条 灭火救援战评主要分为简要战评、专题战评和集中战评三种形式。

(一)对参战力量较少、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一般灭火救援战斗,可以组织参战官兵以讲评的形式进行简要战评。

(二)对参战力量较多、灾害规模及经济损失较大、造成人员伤亡和有研讨价值或者上级要求战评的灭火救援战斗,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对在短时间内连续扑救和处置的较大灾害事故,无法逐一进行专题战评的,可以择机进行集中战评。

第五条 灭火救援战评按照组织层次一般分为中队、大队、支队、总队、部局五个等级。

第六条 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单独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本级首长负责组织战评;涉及两个以上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力量联合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其上一级单位负责组织战评。

第二章 战评准备

第七条 战评准备工作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察看现场、观看影像资料、模拟试验等形式,对基本情况、相关数据等进行调查核实,形成战评资料。

第八条 战评资料准备。主要应当包括基本情况搜集及记录整理,实地测量统计、图表绘制、影像资料收集,灾害现场复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一)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接警调度、气象、灾害对象、灾害影响、灾情变化、参战力量、组织指挥、技战术应用、现场供水和通信、安全防护、协同作战、处置经过、作战成果等。

(二)测量统计。主要包括测量现场重要建筑、设施、部位等数据,统计现场供水、灭火剂(强度、流量及总量)、车辆装备及物资消耗、灾害损失、保护价值等情况。

(三)图表。主要包括现场总平面(立面、剖面)图、力量部署图、供水线路图和各类情况统计表等。

(四)影像资料。主要包括作战纪实录像、现场照片等。

(五)灾害现场复原。主要包括查看灾前图像资料、预案、战斗位置复原、计算机模拟战斗过程等。

(六)多媒体课件。是针对灾情发展、战斗过程等各类战评材料而制作的资料。

第九条 确定参评人员。参加战评的人员一般应当包括参战官兵及司、政、后、防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所有参战人员都要对战斗经过进行回顾,并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第十条 确定主持人、主讲人和点评人。主持人应当由参加组织指挥的单位主要(或者分管)领导担任,主讲人必须由参战单位的总(副总)指挥员担任,点评人应当由具有灭火救援指挥经验的领导或者专家担任。

第十一条 确定战评时间、地点。战评时机选择应当按照中(大)队、支队、总队、部局分别在战斗结束后5天、10天、15天、30天内完成的原则确定,并将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提前通知参评人员。

第三章 战评实施

第十二条 战评的组织形式

(一)凡实施战斗展开的灭火救援战斗,中队都应当组织简要战评;凡符合专题战评条件的战斗,中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二)凡涉及两个以上中队力量参加战斗的,大队或者支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凡涉及三个以上中队或者两个以上大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支队必须组织专题战评。

(四)凡发生重大或较大火灾、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支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总队视情组织专题战评或者集中战评。

(五)凡发生特别重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特别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总队力量参加的战斗,公安部消防局视情组织进行战评。

第十三条 战评的基本程序

(一)察看现场。战评时要组织战评人员察看现场,特别是对战斗现场的方位、建筑结构、道路水源、地形地物和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二)观看录像。战评中要回放现场原始录像,以便参评人员全面了解战斗过程的真实情况。

(三)介绍情况。主讲人应当详细介绍灭火救援的单位概况、接警出动、战斗意图、力量部署、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安全防护、官兵表现及作战成果等情况。

(四)提问答疑。主讲人及有关参战单位介绍完情况后,参评人员可以就有关问题提问、解答。

(五)分析点评。点评人应当对灭火救援战斗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点评,并提出处置类似灾害事故的对策或者建议。

(六)总结讲评。主持人或者有关方面领导应当对战评情况提出总结性意见,形成战评结论,提出相关要求。

第十四条 战评的基本方法

(一)中队战评。由中队指挥员(值班队长)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班班长评述本班(车)战斗任务完成情况,中队指挥员或者大队领导讲评总结。

(二)大队战评。由大队指挥员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中队指挥员评述本中队战斗任务完成情况,大队领导或者支队指挥员讲评总结。

(三)支队战评。由支队指挥员或者支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大(中)队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支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支队领导或者总队司令部参谋长讲评总结。

(四)总队战评。由总队指挥员或者总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总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总队首长或者部局战训处领导讲评总结。

(五)部局战评。由主持人或者部局战训处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有关方面领导或者专家点评,部局首长讲评总结。

第四章 战评应用

第十五条 对战评中总结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对问题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在执勤战斗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执勤战斗中指挥失误、失职、渎职、畏缩不前及违反纪律的人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报请奖惩的集体和个人的材料必须经过总(支)队司令部审核并提出意见。

第十六条 战评结束后,应当及时形成总结报告(内容、格式及要求参见附录),并报送上级审核、备案。支队级以下各单位的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5天内上报;总队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10天内上报。上级单位应当将总结报告及时通报部队学习借鉴。

第十七条 各地公安消防部队要对总结报告、实时记录等战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实行分级管理、专人负责,以备查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可以参照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录:

总结报告的内容、格式及要求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情况

1、单位(部位)的自然情况:单位(部位)名称、地址,地理位置,生产(储存)性质、存放主要物资的名称、数量;建筑条件;消防水源、道路、单位灭火设施情况;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等级,灭火救援作战预案制定及演练等情况。

2、起火、受理火警、接警出动时间,第一出动到场时间及出动力量,战斗展开时间和扑救时间;调集增援时间、到场时间、到场力量;参战中队、人员、车辆数。

3、起火单位(部位)的建(构)筑物的特点、性质、火灾事故危险性;燃烧面积、物质及名称、数量、生产工艺流程;火灾事故原因、火灾事故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抢救人员和保护物质价值。

4、灾情发生时的气象情况:风力、风向、温度,以及对战斗行动的影响程度。

(二)战斗经过

战斗经过包括从接警到战斗结束的全部活动。陈述的内容顺序可以采取以消防队到达现场的先后顺序,火势灾情发展变化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和战术方法阶段及时间进度,划分战斗片、战斗地段,划分战斗时间段,属地指挥和上级指挥时段等多层次进行叙述的方式。无论何种叙述方式,都必须详细阐明如下内容:

1、辖区中队(或最先到场队)、增援队、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时的火势灾情,现场侦察、侦检及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情况。

2、依据现场灾情的发展变化、参战力量以及其它客观情况,指挥员运用战术、技术措施,战斗总体部署、火场主攻方向和主要方面的选择,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及其成效。

3、进行救人、灭火、破拆、疏散和保护物资及战斗的情况,各阶段组织指挥、采取的技术措施、战术方法及其成效。

4、使用的灭火剂、消防水源情况,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及一线战斗情况。

5、现场指挥部决策指挥工作运行情况,防火监督、后勤保障、政治鼓动、通信联络、新闻发布等工作人员在现场的作用,以及灭火作战计划的运用情况。

6、火势灾情控制、处置完毕的时间以及其它应当说明的情况等。

(三)经验教训

1、对灭火救援战斗中好的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具体述评。

2、分别对受理报警、接警出动、调派增援、灾情侦察、现场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现场供水保障、现场通信、后勤保障和指战员在现场的作用及参战官兵伤亡情况等进行述评。

3、总结现场物质燃烧和火势灾情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现场人员装备实力分析,对灭火救援的经验、体会及教训进行归纳,针对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二、图表部分

(一)现场基本情况平(立)面图

可根据单位情况,把涉及燃烧部位、周边水源、毗邻建筑等单位基本情况平面图提供战评参考,同时要把涉灾建筑的立面图、局部的剖面图提供大家参阅,以便大家了解整体概况。图表必须附详细说明。

(二)各战斗段力量部署图

可绘制立体、立剖、侧视、透视分层、平面图,也可以用实物照片代替。对参战力量多、扑救时间长、战术变化多、阵地部署变化大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现场,一图难以囊括全部内容时,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按相对静止时间绘制几张不同阶段的灭火救援战斗图。有灭火救援作战计划的现场应当附作战计划。

图内要把火势灾情发展蔓延和控制、扑灭处置完毕的变化阶段反映出来,应当标清现场的车辆及种类,水带的线路条数,枪(炮)的种类、数量,火势灾情发展蔓延的方向、起火点、燃烧的具体范围、室内充烟面积,气象情况及现场方位。

(三)现场供水图

标清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线路、水带口径,采用的供水形式,所利用的水源位置、种类、方法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其它水源位置、种类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使用消火栓,应当标清地下管网形状、口径、压力、流量,其它水源应标清存储量。

三、影像资料

(一)火灾事故前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单位的影像、图片等原始资料。

(二)火灾事故后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能够反映单位基本情况、起火部位、重点部位、烧毁部位、造成火灾变化的关键部位、保护物资设备等情况的影像资料。

(三)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对整个灭火救援战斗的经过制作成光盘(或者课件),以备在战例分析研讨、防火宣传教育时使用。

第五篇: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三级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三级,消防通信部分)

一、掌握消防通信的概念和任务

消防通信就是利用有线、无线、光等电磁系统或简易通信手段,传递用符号、文字、图象、声音等形式表述的消防信息的过程。

根据公安消防部队担负的任务及对通信工作的需求,消防通信的任务是保障公安消防部队各种信息的传递,重点保障灭火作战指挥的信息传递。具体任务是:

(一)通过各种报警渠道,及时准确地掌握发生灾害事故的时间、地点、程度和特点等。

(二)建立和保持同上级、现场指挥部的指挥通信,随时将灾害事故变化情况向有关领导报告,提供和查询有关灭火救援需要的资料、图表等。

(三)根据灾害事故情况,组织与实施对所属和增援部队的指挥调度通信,以及本级各指挥所、各指挥员之间及内部的通信。

(四)组织实施和公安、军队、交通、医疗、供电、供气、供水等重要单位以及重点消防保卫单位的协同通信。

(五)组织实施消防器材、生活设施、技术保障等方面的保障通信,进行合理的指挥和调配。

(六)组织实施特殊情况下的简易通信、移动通信,必要时利用当地通信设施。

(七)根据消防发展需要,组织计划和实施通信工程建设,建立和管理自动化指挥系统。

(八)组织计划与实施通信专业训练,不断提高通信保障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

二、了解消防通信的基本原则

公安消防部队在完成火灾扑救和参加处置社会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军队有关通信条例、条令,并注意结合公安消防部队的任务特点。消防通信的基本原则是:

(一)平战结合,确保畅通

制定消防通信保障计划和平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通信联络组织、人员分工、切实做好器材保障工作。确保执行消防通信任务的畅通。

(二)无线为主,手段多样

一旦发生灾情,现场的通信应以无线电通信为主,辅之于其他通信手段建立通信网络,确保公安消防部队各级对灭火救援的作战指挥。

(三)快速反应,提高时效

各通信台、站和通信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通信联络组织,分秒必争,准确无误地传递各种信息。

(四)严守纪律,加强管理

搞好通信装备器材的维护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严格按照通信保障预案实施,严格控制持台人员通话规定。必要时调配通信人员和器材组织机动网络,确保重大灾害事故现场及重要指挥人员的通信畅通。

(五)确保重点,强化保障

灭火救援作战时,要留有余地,以备急需。要根据现场通信任务的需要,组织好通信器材的供应和技术保障。

(六)主动配合,密切协作

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灵活处置通信情况,必要时主动进行监听、转信、转告,确保现场信息的畅通。

三、了解消防通信根据指挥体系和作战指挥的分类

根据组织指挥体系和作战指挥需要分类,消防通信可以分为四类:(1)指挥通信

指挥通信,是为保障部队灭火救援指挥、按指挥关系建立的通信联络。它包括部队编制内上下级之间建立的通信联络,由各级司令部自上而下地统一计划,按级组织,必要时可组织越级指挥通信。

指挥通信主要通过建立有线电通信调度网、无线电指挥网和专网来组织实施,要与公共通信网和公安通信网联网运行,还要充分发挥移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的作用。

(2)协同通信

协同通信,是为保障参加灭火救援的公安消防部队、专职消防队、公安、军队等诸兵种协同作战,按协同关系建立的通信联络。它包括执行共同任务并有直接协同关系的各部门之间、友邻部队之间以及配合作战的其他部门之间建立的通信联络。

协同通信,由组织协同作战的司令部统一组织,或由上级指定协同的某一方负责。友邻部队之间的协同,一般组织到有直接协同关系的支队、大队。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由当时的具体情况,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组织实施。

组织协同通信,以无线电通信为主,有条件时使用其他通信手段。

各部门之间,友邻部队之间的协同通信,还可通过有线电通信网实施。移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由现场组织作战的司令部统一规定。

(3)报知通信

报知通信,是为保障传递警报信号和情报信息,按警报和情报的报知范围建立的通信联络。它包括警报报知通信和情报报知通信。警报报知通信有火警警报报警通信;情报报知通信分为气象、道路、水源有关资料等的报知通信。

火警报警报知通信,作为消防的公共基础设施,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建立有无线报警网和自动报警系统。气象、道路、水源等有关资料由各级司令部统一计划,通过建立专线、数据库等方法组织实施。

各级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时,应立即报告作战部门,并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调度指挥。(4)保障通信

保障通信,是为保障现场、生活和技术勤务的组织指挥,按保障关系建立的通信联络。它包括上下级后勤保障机关、技术保障机关之间,后勤生活保障机关、技术保障机关与被保障部(分)队之间以及与地方支前机构、供应单位之间建立的通信联络。

保障通信由各级司令部统一计划,各级后勤机关、技术保障机关组织实施。

保障通信通过建立无线电通信网(专向)和有线电通信网组织实施。移动通信可直接传递,简易信号通信按统一规定组织实施。

四、掌握消防站终端系统的功能要求

消防站应用软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能通过专线与县(市)级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进行数据通信。(2)能接收“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下达的出动命令并打印出车单,出车单内容应至少包括:报警时间、下达命令时间、火警信息、出动方案、行车路线等信息。

(3)能输入本站值班领导姓名、通信员姓名、战斗员人数、车辆编号、车辆类型、车辆状态等消防实力信息,并向“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发送。

(4)具有外设控制和状态显示窗口。

五、了解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的基本程序

调度指挥中心利用指挥软件,按照接警、出动途中、主管中队到场、增援力量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的顺序,自动生成调集方案,使各级指挥员均能掌握可调集力量的情况,为各级指挥员的指挥战斗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属地支队可以通过网络向总队、周边支队通报现场情况,能详细查看作战预案,了解灾害现场地点、具体情况、道路水源情况等,选择最佳出动路线。属地支队指挥中心根据灾害事故发生情况,及时调集属地增援力量,如果灾害级别高,本辖区力量难以控制,则通过系统请求总队调集增援。总队首长根据支队提供信息,可准确调配力量,达到灭火救援的目的。

支队火警指挥调度指令流程:各大、中城市的消防支队和直辖市消防总队建立的火警指挥调度系统,要设1 个班长台和2 个以上受理台,以保证能同时接受处理两起以上的灾害事故。各城市消防中队都要设立火警受理终端,以便于接处警信息的传输。

其接警处理及调度的基本步骤如下所示:

(一)接警待命

处于待命状态的火警受理台,其显示文字信息的屏幕处于接警待命状态,显示地理信息的屏幕显示辖区广域地图。

(二)火警报警受理

灾害事故发生→多种报警方式报警→火警受理台文字屏、声光显示和报警电话号码、单位、地址显示→火警受理台地理信息屏显示灾害事故地区图。

(三)火警辨识

调度人员接听电话→语音询问→火警专家辨识系统辅助提示→确定灾害事故地点、类别。

(四)下达出动命令

根据方案要求向有关中队下达出动命令→向调度中心报告→向公安、水、电、气、医疗、急救等单位通报情况→组织现场通信。

(五)现场调度

根据现场反馈的信息→调整出动方案组织增援→在本单位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向指挥中心发出增援请求→组织增援→现场信息不断反馈。

(六)作战记录

系统对整个接处警及调度过程进行语音和文字及图像记录。

六、掌握一个消防中队到场现场通信的组织形式

一个消防中队到达现场时,通信员在指挥员的指导下,负责灭火救援现场与调度室或中队联系以及现场指挥员与灭火救援前沿的通信联络。

七、了解两个消防中队到场现场通信的组织形式

有两个消防中队到达现场时,现场指挥员一般由主管消防中队指挥员担任。可不成立现场指挥部,不设通信组。现场通信联络工作由主管消防中队通信员负责,增援消防中队通信员参加,负责现场与后方调度室、现场指挥员与主管消防中队或增援消防中队之间、前后方之间等通信联系。

八、了解现场通信联络组的主要职责

对规模大、情况复杂和扑救时间较长的灾害事故,同时参加灭火救援的公安消防队在两个以上时,应成立现场指挥部,以实行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各种灭火救援力量的作用。

现场指挥部由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及参谋人员组成。总指挥员应由消防总队、支队(大队)领导担任。现场通信应适应灭火救援战斗指挥的需要。为了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通信任务,必须把到现场的通信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通信网以便充分发挥通信员的作用,其组织办法是:

消防总队、支队(大队)通信员和主管消防通信员、增援中队通信员共同组织分工。通信组长由消防总队、支队(大队)通信参谋或通信员担任,在现场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现场通信联络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现场与后方调度室之间、现场指挥部与现场各消防中队之间的通信联络,迅速准确地传达现场指挥员的命令;检查通信人员的工作情况;检查通信设备,保证通信联络畅通。

2.凡到达现场的各消防中队通信员都应主动向现场指挥部通信组报到,由通信组长向他们介绍情况交代任务。现场通信组可以根据情况需要分为现场通信组和后方通信联络组。每组人数应视到达现场通信员多少而定。

后方通信联络组:通信组长由总队、支队(大队)通信员担任。该组设在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与后方调度室的通信联络。要向后方调度室报告通信员的姓名,现场指挥部电话号码或无线电台频率和呼语。其主要任务是申请增援车辆、报告现场消息、汇报火情及灾害事故扑救情况等。

现场通信联络组:通信组长由主管消防中队通信员担任。负责现场指挥部与战斗区域(片)、战斗分队之间的通信联络。其主要任务是:传达命令、侦察火情、汇报情况、迎接增援车辆等。

现场通信联络是一个有机的组合,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有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现场通信任务,保证灭火救援指挥的联络畅通。

九、了解消防无线三级网的组网原则

根据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加强消防移动通信调度指挥网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城市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的通知》和《公安消防部队350MHZ 无线通信组网技术方案》以及公安消防部队的现实情况,消防无线通信组网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组网。

公安消防部队是公安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执行火灾扑救过程中,公安的交警、巡警、治安警以及110 指挥中心都直接参与火灾扑救的各项工作。全国无线频率的管理重新划分以后,明确规定消防的无线频率统属于公安进行管理。因此,公安消防部队的无线组网要服从公安的统一管理,按照公安的要求统一组网。

(2)同步发展

公安消防部队无线组网要根据当地实际和需要,尽量做到与公安无线组网同步发展,以减少重复性投资,发挥大网效应。公安网暂未形成的地区,可在征得公安机关同意的前提下自行组网。在设备选型、方案设计等方面要为今后联网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3)相对独立

由于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任务的特殊性,在消防无线通信加入公安大网的同时,通过设置分调度台、移动调度台、常规台及信道频率设置等方式,保持消防网的相对独立性,以确保消防调度指挥的顺畅。

(4)火场优先

消防无线组网要优先保障火场无线通信。在组网模式、电台设置和配备、等级与频率设置、组号与用户号分配等方面要体现火场优先的原则,重点保障灭火战斗的调度指挥。

(5)适度超前

在消防无线组网中,要立足现状,着眼于发展进行组网建设。要考虑人员、装备、科技、通信发展的需求,为今后的发展留有接口、留有余地。在装备器材的配置上要留有预备力量,以备急需。

十、掌握消防三级网(灭火战斗网)的工作范围

灭火战斗网(三级网)是每个参战中队内部、中队前后方指挥员之间、指挥员与战斗班之间、驾驶员和水枪手之间以及特勤抢险班战斗员之间的通信网。该网活动范围小、环境条件更为恶劣,要求通信半径不小于500m。在选配电台时,要根据战斗员的特殊要求优先选配头盔式或袖珍式电台。如下图所示。

该网的主要功能是:

保证水枪手与驾驶员、中队指挥员与水枪手以及后方指挥员与供水车辆间的通信联络。

消防三级网是消防中队执行灭火任务及抢险救援时的专用无线电通信网。适用于现场各参战消防中队内部,中队前、后方指挥员之间、指挥员与战斗班班长之间、班长与水枪手之间、与消防战斗车辆驾驶员之间,以及特勤抢险班战斗员之间的通信联络。该网一般采用手持式电台和佩戴式电台(如头盔台等),以建制消防中队为单位分别组网。

消防三级网电台输出功率通常为2~4W,电台预置信道数不小于16 个。当编制消防中队数大于16 个时,可以通过采用无支援关系的中队共用同一频率(频率复用)的指配方式,保证同一现场的参战中队,一般情况下每个中队均有一个专用信道,都能分别建立起中队灭火战斗网。

现场各参战消防中队之间的协同通信,除在二级网内实施外,也可根据联络规定,采用临时改换工作频率相互插入对方中队灭火战斗网的方式实施。消防三级网的使用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现场要直接操作消防装备器材。为解放其双手,可选配肩式话筒、声控话筒或耳鼓传声器等电台配件。由于电台集中,通信区域相对狭小,电台使用人要避免在操作和运动中误压发信控制键(PTT)不释放,从而造成全网阻塞,影响网内通信正常工作。

下载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灭火救援基础工作3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灭火救援基础工作3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