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0:5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 • • • •

关于印发《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邮电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发文字号】邮部联[1995]672 号 【颁布时间】1995 年 09 月 26 日 【全 文】 关于印发《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维护集邮市场秩序,保护集邮爱好者及集邮票品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现将 《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 知如下: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结合《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的贯彻执 行,对当地集邮市场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坚决查处倒卖集邮票品的行为,取 缔非法经营。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应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集邮 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发现违反《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应及 时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

三、各邮政企业应认真做好邮资票品的经营管理工作,对邮政企业内部的单 位或个人向非邮政企业委托代售单位和个人提供普通邮票或内外勾结非法倒卖 集邮票品的,应根据邮电部的有关规定予以相应处理。

四、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邮电部门应加强联系,及时研究《个人经营集 邮票品管理办法》贯彻执行中的问题,并将贯彻执行情况分别报国家工商行政管 理局和邮电部。

附件: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的管理,维护集邮市场秩序,更好地满

足社会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需要,促进集邮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

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 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从事集邮票品经营活动的个人(包括个人合伙经

营,以下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集邮票品,是指除普通邮票以外的邮资凭证和集邮品。

除普通邮票以外的邮资凭证,是指邮电部发行的邮件纳费标志,包括纪念邮 票、特种邮票、专用邮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和邮资邮简等(含小型张、小 全张、小本票)。

集邮品,是指利用邮票制成的或邮票经加盖邮戳制成的特殊商品,包括首日 封、纪念封、邮折、邮卡、极限明信片、年票册(折)、邮戳盖销票和风景纪念 戳集等。

第四条

作为通信使用的普通邮票,由邮政企业专营。除邮政企业和邮政企

业委托的邮票代售处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经营普通邮票。

第五条

个人申请经营各种集邮票品,应具有固定的营业场地和相应的资

金,经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

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办理收购、委 托寄售集邮票品业务的,还需向当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第六条

已依法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申请兼营集邮票品,应报请原登记的工商

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增加经营项目。

原已核准经营集邮票品的个体工商户,应按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第七条

经依法核准经营集邮票品的个体工商户,应到当地县级或县级以上

邮政部门办理有关手续,邮政部门可根据票源情况按面值(或售价)酌情提供一 定数量的集邮票品。

第八条

经核准经营集邮票品的个体工商户,可以从事下列邮票和集邮品的

收购、出售、委托寄售业务:

(一)1949 年 10 月 1 日以后发行的除普通邮票以外的其他邮票;

(二)解放区邮票;

(三)1949 年 10 月 1 日前中华邮政发行的邮票;

(四)清代邮票;

(五)外国(包括地区)邮票;

(六)邮电部发行的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

(七)由邮政集邮业务部门制作并发行的首日封、纪念封、邮卡、邮折、年 票册(折)等;

(八)国内外各种实寄封、实寄明信片、实寄邮简等。

第九条

经营集邮票品的个体工商户,不准经营伪造或变造的集邮票品,不

准经营国家明令禁止流通的集邮票品。

第十条 口业务。

经营集邮票品的个体工商户,不准以任何形式从事集邮票品的进出

第十一条

严禁经营集邮票品的个体工商户与邮政职工内外勾结,套购集邮

票品,非法倒卖。

第十二条 税。

经营集邮票品的个体工商户,必须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依法纳

第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邮政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对个体工商

户的集邮票品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邮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据

《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视情 节予以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物品、责令停止营业、扣缴或吊销营业 执照等处罚。

第十五条

违反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公安、海关和邮政等方面法律法规及

有关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 任。

第十六条

原有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关于印发《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旅办发〔2015〕1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和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制度,我局制定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一、充分认识《办法》在推进旅游诚信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开展旅游诚信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旅游法》第六条、第一百零八条对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当诚信经营做出了规定。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对“严厉打击旅游失信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要求。《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对推进旅游诚信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办法》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学习宣传,将其作为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旅游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落实。

二、认真做好不良信息的管理工作,发挥《办法》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旅游市场秩序失范,侵害旅游者权益的违法失信行为频发,本《办法》通过公示惩戒方式,打击旅游失信行为,形成倒逼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畅通信息采集渠道。做好不良信息的填报、公示及相关管理工作,有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三、积极引导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诚信服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注重将惩戒约束和教育引导相结合,通过《办法》的实施、宣传,引导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与市场规则,规范经营行为、履约行为、服务行为,推动全行业以诚取信、以信取胜,促进旅游业健康长远发展。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在宣传、贯彻和实施《办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至国家旅游局。

国家旅游局办公室

2015年7月17日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监督合力,约束违法失信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包括旅行社、景区以及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不良信息。

第三条 地方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工作,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工作。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要求管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旅游主管部门举报、提供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线索。

第四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采集、公示等管理工作。

第五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应当按照依法公开、客观及时、公平公正的原则予以公布。

第六条 具有下列不良信息之一的,应当依本办法公开:

(一)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

(二)旅游经营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属于旅游经营者主要责任的;

(三)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权、违约行为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人民法院判决承担全部或者主要民事责任,或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

(四)旅游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

(五)旅游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损坏公共设施、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法院判决承担责任的;

(六)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

(七)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布的事项包括所涉及的旅游经营者或从业人员的名称(姓名)、许可证号(执业证号)、营业地址、法定代表人、违法违规或事故等事由、行政处罚决定和投诉处理结果、信息公布起止日期等内容。

第八条 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旅游违法行为查处信息共享机制、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渠道采集不良信息,并对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

第九条 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在政务网站或社会媒体上公告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

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政务网站公开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

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诚信网”公开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

第十条 地方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采集的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应当在获取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布,并通过“中国旅游诚信网”的工作平台填报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所对应的决定或者行为经法定程序撤销、变更的,省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应在“中国旅游诚信网”的工作平台删除、修改该不良信息。

第十二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为基础的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

第十三条 公布的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公示期限为两年。

公示期限届满,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申请查询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应对有不良信息的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将整改结果列于相应的不良信息后,供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对具有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的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检查、暗访、责令整改等措施,实施有效监管。

第十六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审核行政许可申请、旅游经营业务申请或者其他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申请时,应当查阅申请人是否在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名单中。

第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对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的认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做出认定的旅游主管部门提交异议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旅游主管部门自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做出答复。旅游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通过“中国旅游诚信网”的工作平台予以纠正。

异议处理期间,不影响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的公示和管理。

第十八条 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各省(区、市)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括本数。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7月17日起施行。

附件:

1.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信息格式(之一)

http://www.xiexiebang.com/zwgk/tzggnew/gztz/201507/W020***6797177.docx

2.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信息格式(之二)

http://www.xiexiebang.com/zwgk/tzggnew/gztz/201507/W020***6791486.docx

3.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信息审批表

http://www.xiexiebang.com/zwgk/tzggnew/gztz/201507/W020***6797198.docx

第三篇:42、印发《经营预算管理办法》通知 徐国资(2003)78号(范文)

徐国资(2003)78号

关于印发《徐汇区国有资产营运机构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

为了加强本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的有关规定,我办研究制定了《徐汇区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予以试行。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我办反馈,以便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徐汇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二○○三年十月十七日

徐汇区国有资产营运机构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本区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以下简称营运机构预算)工作,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营运效益,切实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收益权,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办法(试行)》(沪国资委秘[2003]54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营运机构预算是指营运机构以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编制的关于国有资产的投入、调整、收益管理的营运计划。

第三条(管理部门)

徐汇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国资办)负责本区营运机构预算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责任主体)

在营运机构预算的编制、执行工作中,区国资办派出的产权代表(以下简称产权代表)应当贯彻出资人意图,监督预算的实施,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工作组织)营运机构应当明确营运机构预算管理的相关机构或者部门,并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营运机构预算的及时编制和有效执行。

第六条(会计核算方法)

营运机构预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方法。第七条(预算)

营运机构预算,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第八条(计算单位)

营运机构预算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

预算内容和编制

第九条(预算内容)

营运机构预算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预算开始时的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和分布;

(二)预算内的重大资产运作事项;

(三)预算结束时的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和分布。第十条(运作内容)

前条第(二)项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资,包括新增投资规模、追加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预期收益等;

(二)融资,包括新增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和融资的还本付息等;

(三)产权(股权)处臵及处臵收入使用,包括产权(股权)处臵变现及变现收入使用、非现金资产交易等;

(四)收益分配,包括预期收益、收益分配方案等;

(五)其他事项。第十一条(科目和报表)

营运机构预算的科目和相关报表由区国资办根据国家和市有关规定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编制原则)

编制营运机构预算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区国有资产总体战略规划目标和产业发展导向,体现预算的指导性;

(二)正确分析影响预算目标实现的主、客观因素,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三)按照规定的时间编制,确保预算的时效性;

(四)按照要求逐项填列,保证预算的完整性。第十三条(编制基础)

营运机构应当按照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对出资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本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为其编制营运机构预算奠定基础。

第十四条(编制程序)

编制营运机构预算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每年12月15日前,产权代表向区国资办提交营运机构下一预算营运机构预算的预案;

(二)区国资办结合营运机构战略规划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对营运机构预算的预案进行初审,并向产权代表反馈书面初审意见;

(三)产权代表根据初审意见按照有关程序组织修正预案,形成营运机构预算草案后报区国资办;

(四)区国资办对预算草案审核后,向产权代表反馈书面审核意见;

(五)产权代表在营运机构董事会决策中主张并贯彻区国资办的审核意见,依法行使权力;

未设董事会的营运机构,产权代表应当依据企业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主张并贯彻区国资办的审核意见,依法行使权力;

(六)3月底前,产权代表将经董事会决定的,或者依据企业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决定的营运机构预算报区国资办备案。

第十五条(报送要求)

产权代表报送的营运机构预算应当包括规定的预算表式、预算说明书以及相关附件。

重要子企业(公司)的全面预算应当作为营运机构预算的附件,按照分户报告的原则报区国资办。

重要子企业(公司)的范围由区国资办确定。第十六条(主要指标的使用)

营运机构预算的主要指标是区国资办与产权代表签订的业绩合同的内容之一。

第三章

预算执行和调整

第十七条(组织执行)

经决定的营运机构预算是营运机构组织、协调预算内各项相关活动的基本依据。

第十八条(跟踪分析)营运机构应当对营运机构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季度跟踪分析,并在8月15日前由产权代表向区国资办报告上半预算营运机构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九条(专项报告)

对营运机构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离幅度超过10%的事项,产权代表应当在该事项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区国资办报告。

第二十条(过程监控)

区国资办对营运机构执行营运机构预算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并对执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组织专题调查。

第二十一条(调整原则)

营运机构预算一经决定,一般不得调整。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或区国资办要求调整的,可以调整营运机构预算。

第二十二条(调整程序和时间)

调整营运机构预算,由营运机构提出预算调整方案,在每年9月底前由产权代表报区国资办审核。未经审核同意,不得调整营运机构预算。

第四章

决算、收益收缴和评价

第二十三条(决算时间)

每年4月底前,营运机构编制上一预算营运机构决算,由产权代表报区国资办。

第二十四条(决算要求)

营运机构决算,必须做到分析具体,填报完整。第二十五条(决算的审计及使用)

区国资办委托审计机构对营运机构决算进行审计。第二十六条(收益主体)

区国资办依法享有营运机构国有资产的收益权。第二十七条(收益分配原则)

全额分配原则。营运机构在预算终了按规定足额计提各项法定税后公积金后的可供分配的净利润应全额进行分配。

收支分离原则。营运机构应分配的国有资产收益(以下简称收益)应在股东或股东会审核批准后90日内全额上缴区国资办。区国资办对营运机构的追加投入应全额从区国有资产经营总预算支出中列支。不得相互轧抵。

因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致使收益分配无法一步到位的营运机构,应向区国资办提出书面申请,获得批准后分三年逐步到位:第一年分配不低于当可供分配利润的30%,第二年分配不低于当可供分配利润的60%,第三年全额结清。

产权代表应在营运机构董事会决策中贯彻并主张“全额分配、收支分离”的原则,依法行使权力。

未设董事会的营运机构,产权代表应当依据企业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主张并贯彻区国资办的收益分配原则,依法行使权力。

第二十八条(评价主体)

区国资办对营运机构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第二十九条(评价指标体系)

区国资办根据营运机构的不同类型,建立相应的营运机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营运机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1)基本指标,包括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2)辅助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出资者回报率;(3)修正指标,包括预算执行准确率、决算审计差错率。经审计的营运机构决算的相关指标是区国资办对产权代表进行业绩评价和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五章

第三十条(其他)

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解释部门)

本办法由区国资办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试行日期)

本办法自二○○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起执行。

第四篇:关于印发《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范文]

关于印发《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皖食药监械〔2009〕12号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局2005年制定下发了《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该《实施细则》的实施,对规范我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许可,保障公众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医疗器械法规的不断完善,社会对医疗器械需求日益增长,原《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行为,提高经营许可质量,促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规范发展,省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原《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二00九年二月二日

附件:

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行为,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批发)验收标准》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发证、换证、变更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不需办理《许可证》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名录的品种外,企业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申请办理《许可证》。

第四条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全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工作;指导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开展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资格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受理第三类医疗器械(属零售和直接验配性质的除外)和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申请,以及审查和颁发证工作。

市局负责并指导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局)开展对本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受理第二类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批发除外)和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属零售、直接验配性质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申请,以及审查和颁发证工作。

省局根据具体情况可委托市局进行第三类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经营企业的现场审查。

第二章 《许可证》的申办条件

第五条 申请《许可证》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人员条件

1、拟办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企业负责人应熟悉国家及地方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

2、具有与其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和经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并明确质量管理负责人。经营10个类代码以上的企业,还应设立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机构人员应不少于2人。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属零售和直接验配性质的除外)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经营属零售性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经营属直接验配性质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专业中专以上的学历,同时具有国家认可的专职验配技术人员。

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的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应不得少于2人。其中,1人为药学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和1人为主管检验师或具有检验学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从事检验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质量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及地方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及所经营主要产品的技术要求,对企业经营的产品质量具有裁决权。

质量管理人员应在职在岗,不得兼职。

(二)经营场所和仓储场所条件

1、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和相对独立的经营场所。

经营场所环境整洁卫生,室内宽敞明亮、清洁卫生,配备电话、传真、资料柜、计算机等办公设施。经营方式属于批发的,经营范围在10个类代码以内(含10个)的,其场所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60平方米,经营范围在10个类代码以上或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的,其场所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100平方米;经营方式属零售的,应设臵产品陈列柜,场所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经营方式属直接验配性质的,应设臵相应的验配室, 配备相应的验配设施设备。

2、具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仓储场所。仓储场所环境应整洁,无粉尘、无垃圾、无有害气体及污水等严重污染源;库房内墙壁和顶棚表面光洁、平整,地面光滑、无缝隙,门窗结构严密;库内分类、分区设臵,应设待验(库)区、发货(库)区、合格库(区)、不合格库(区)、退货库(区),并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区和发货区为绿色、不合格区为红色、待验区和退货区为黄色,摆放产品应有明显的标志和货位卡,效期产品应有效期提示卡;货垛之间、货垛与墙、货垛与顶棚之间有充分间距;仓库内应配备温湿度计、温湿度调控设备、避光设施、防虫、防鼠、防霉、防污染、防潮、通风设施及符合要求的照明设施和消防设施、垫仓板或货架等设施设备。经营方式属于批发,经营范围在10个类代码以内的(含10个),其仓储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60平方米;经营范围在10个类代码以上20个代码以下的(含20个),其仓储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100平方米;经营范围在20个类代码以上的,其仓储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200平方米;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的,其仓储建筑面积应另增加60平方米。

专项经营授权代理的软件、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射线设备、医用高能射线设备、医用核素设备类产品及经营属零售或直接验配性质或医药连锁企业的分支机构,实行配送经营的,可不设仓储场所。

3、具有符合产品性能特殊要求的储存设施、设备。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批发企业,应设臵储存诊断试剂的冷库等相关设施和设备。冷库的容积不得小于20立方米。冷库应配有自动监测、调控、显示、记录温度状况和自动报警的设备,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备用制冷机组。

经营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橡胶制品等有温湿度要求的产品应具有阴凉库、常温库。

经营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产品应具有符合其特性的贮存条件。

4、经营场所与仓储场所均不得使用居民住宅用房。

5、经营第三类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介入器材类的企业应有自有房产。

6、经营场所与仓储场所应分隔设臵。

7、同一处经营场所或仓储场所不得申办两个具有独立法人的《许可证》。

8、兼营医疗器械的,其医疗器械产品应与其它非医疗器械产品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专营医疗器械的,其仓储场所不得使用其他药品经营企业所使用的仓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申请办理《许可证》的,其经营仓储场所应与生产仓储场所分隔设臵,并有明显标识。

(三)质量管理制度

1、管理制度应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并确保有效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质量管理职责(包括质量管理、购进、验收、储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岗位);内部质量评审管理规定;质量管理文件管理规定;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资质审核管理制度;采购、进货验收管理制度;仓储保管和出库复核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效期产品管理制度;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退货管理制度;医疗器械技术培训、维修、售后服务的管理制度;质量跟踪管理制度;质量事故、投诉管理制度;人员的体检管理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

经营需要验配的医疗器械还应具有验配操作规程;设备使用保养制度;验配管理制度;用户访问制度等。

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的,还应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应包括:质量管理文件管理程序;诊断试剂购进、验收、储存、销售、出库、运输、售后服务程序;诊断试剂销后退回程序;不合格诊断试剂的确认及处理程序等。

2、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应建立相关内容的记录。质量管理记录包括: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批记录;医疗器械入库验收记录;仓库温湿度记录;出库复核记录;内部质量评审记录;售后服务记录;质量跟踪记录;质量投诉记录;不良事件报告记录;医疗器械法规、规章和专业知识培训记录;不合格产品退货记录;医疗器械经营过程中相关记录和凭证的归档记录等。

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的,还应增加体外诊断试剂所用设施、设备的检查、保养、校准、维修、清洁记录等。经营需要验配的医疗器械的,还应增加设施、设备使用保养记录和用户访问记录。

(四)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条件

经营设备类医疗器械的,应与供应方签订购销协议,并明确产品安装、维修、技术培训服务的责任或由约定的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的责任;自行为客户提供安装、维修、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的,应取得生产企业的授权,并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及安装、维修、测试设备;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应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培训、售后服务人员;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企业,应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售后服务人员。

经营第三类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介入材料的,应具有生产企业授权委托或与供货商签订相关质量保证协议,质量保证协议应明确质量条款。

(五)质量管理资料和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人员与机构档案;主要经营产品的技术资料;医疗器械采购、销售合同档案;供应商和产品资质档案;用户档案;职工健康档案;企业职工培训档案;企业内部原始档案;质量管理文件档案;内部质量评审和自查档案;医疗器械相关质量管理记录档案等。

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的,还应增加体外诊断试剂工作程序档案;体外诊断试剂设施、设备档案(包括检查、保养、校准、维修、清洁)。经营需要验配的医疗器械的,还应增加验配操作规程档案;验配设备档案。

第三章 《许可证》的申请

第六条 申请《许可证》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表》(附件1)一式三份,同时提交与该申请表内容一致的电子盘一份。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证明文件或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药品经营企业兼营医疗器械的应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三)质量管理负责人和售后服务人员的任命文件、身份证、学历或职称证明复印件及个人简历。

(四)组织机构与职能设臵框图。

(五)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地理位臵图、平面图(注明面积)、房屋产权证明和租赁协议复印件(自有房产的应提供自有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

(六)专营授权代理的软件、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射线设备、医用高能射线设备、医用核素设备类产品不设仓库的,应提供相关授权协议书。

(七)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八)法人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其设立的非法人企业应提供加盖法人企业印章的书面意见。

(九)其它需提供的证明文件、材料。

(十)企业对照现场审查标准的自查评分表。

(十一)所提交资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申请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或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的企业,应将上述全套材料的复印件报所在地市局一份,以备留存。企业所提交的材料应统一使用A4纸,标明目录及页码并装订成册。

第七条 企业申请《许可证》提交的资料为复印件的,应在申请时携带原件供省局或市局受理时核对复印件的有效性,省局或市局对复印件确认后,在复印件上加盖“与原件核对无误”印章。

第八条 省局、市局应在其网站或者受理场所公示申请《许可证》所需的条件、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第九条 省局、市局应按照本细则第四条界定的权限受理《许可证》申请资料,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发给《不予受理通知书》(附件2),并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般不予受理。受理后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补正材料通知书》(附件3),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发给《受理通知书》(附件4);《受理通知书》应当加盖受理专用章,并注明受理日期。

第十条 按照本细则第四条界定的权限,省局或市局自受理之日起,依据《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评分表》(附件5)组织对申办的经营企业进行现场审查,并填写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现场审查验收记录》(附件6),在3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核发《许可证》的决定。现场审查中,企业需要整改的,应填写《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附件7),并在限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时间不计入工作时限。认为符合要求的,应当做出准予核发《许可证》的决定,并在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许可证》;认为不符合要求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一条 省局和市局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时,应公示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对有关事项提交书面意见进行陈述和申辩。

《许可证》申请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省局、市局应当告知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省局、市局认为《许可证》涉及公共利益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第十二条 省局和市局应及时通过网络传媒形式公布已颁发的《许可证》的有关信息,公众有权查询。

第四章 《许可证》的变更与换发

第十三条 《许可证》 变更分为许可事项变更和登记事项变更。

许可事项变更包括质量管理负责人、注册地址、仓库地址(包括增、减仓库)、经营范围的变更。

登记事项变更包括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的变更。第十四条 申请变更应提交以下相关资料:

(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变更申请表》(附件8)一式三份,同时提交与该申请表内容一致的电子盘一份。

法人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其设立的非法人企业申请变更的,应附法人企业对变更事项的书面意见。

(二)《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及副本复印件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变更企业名称的,应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变更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应提交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的任免文件。

(四)变更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应提交新任质量管理负责人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学历证书或者职称证书复印件及个人简历。

(五)变更企业地址(含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应提交地理位臵图、平面图(注明面积)、房屋产权证明和租赁合同复印件(自有房产的应提供自有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及储存设施设备目录。

(六)变更经营范围的,应提交拟经营品种注册证复印件,加盖供货单位印章。并提交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的学历或职称证明,相应的仓储地理位臵图、平面图(注明面积)、产权证明和租赁合同复印件(自有房产的应提供自有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及储存设施设备目录。

已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资格的企业申请增加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范围的,除提交上述材料外,应将已持有《许可证》正、副本原件交所在市局,并由所在市局收回存档。市局在《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申请表》备注栏中签署“此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已交市局”字样,并加盖市局印章后再提交省局。

(七)企业对照现场审查标准的自查评分表。

(八)其它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材料。

(九)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或体外诊断试剂批发企业或已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资格的企业申请增加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范围变更的,应将上述变更全套材料的复印件报所在地市局一份,以备留存。企业所提交的材料应统一使用A4纸,标明目录及页码并装订成册。

第十五条 企业提交的资料为复印件的,按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处理。第十六条 企业应按照本细则第四条界定的受理权限,将申请变更资料报省局或市局。申请变更登记事项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应在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做出准予变更或不准变更的决定;申请变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和医疗器械经营范围需要现场验收的,应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做出准予变更或不准变更的决定。现场审查中,企业需要整改的,应填写《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在限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时间不计入工作时限;认为符合要求的,应在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办理变更手续。不准变更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七条 《许可证》变更,在其副本上记录变更的内容和时间,更换正本,其有效期不变。

第十八条 企业的许可事项发生变化,应在变更手续办理完毕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 企业因违法经营医疗器械被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或者已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但尚未履行处罚的,省局或市局应中止受理,直至案件处理完结。

第二十条 企业分立、合并或者跨原管辖地迁移,应当按照本细则规定的程序重新申请办理《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医疗器械的,企业应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但不少于45个工作日前,按照第四条所界定的受理权限,向省局或市局提出换发《许可证》申请。

第二十二条申请《许可证》换证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换证申请表》(附件9)一式三份,同时提交与《申请表》内容一致的电子盘一份。

(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和复印件及《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质量管理负责人和售后服务人员的任命文件、身份证、学历或职称证明复印件及个人简历。

(四)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地理位臵图、平面图(注明面积)、房屋产权证明和租赁协议复印件(自有房产的可提供自有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

(五)专营授权代理的软件、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射线设备、医用高能射线设备、医用核素设备类产品,不设仓库的应提供相关授权协议书。

(六)法人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其设立的非法人企业还应提供法人企业的书面意见。

(七)企业对照现场审查标准的自查评分表。

(八)其它需提供的证明文件、材料。

(九)所提交资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或体外诊断试剂批发企业申请换证的,应将上述全套材料的复印件报所在地市局一份,以备留存。企业所提交的材料应统一使用A4纸,标明目录及页码并装订成册。

第二十三条 企业提交的换证资料为复印件的,按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处理。第二十四条 省局或市局按照本细则规定对申请换证的企业进行审查。准予换证的,应当在《许可证》届满前予以换发新证;不准予换证的,应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应在有效期届满时注销原《许可证》,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逾期未做出决定的,视为同意换证并办理相应手续。第二十五条 企业遗失或损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的市局报告,并在省级以上的报刊登载遗失声明(遗失声明应注明企业名称、许可证号、发证日期和有效期)。自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1个月后,企业填写《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补发申请表》(附件10),并根据第四条界定的受理范围,将许可证补发申请表连同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未遗失的《许可证》正本或副本原件、自我保证声明一并上报省局或市局。省局或市局在收到完整资料的10个工作日内按照原核准事项予以补办。补办后的许可证使用原编号,并在原编号后加“补”字,其有效期不变。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和对其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二十七条 市局、县局应建立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档案。档案包括《许可证》发证、换证、变更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内容。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记录在案,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名称、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等事项的变动情况;

(二)经营、存储条件及主要设施设备变动情况;

(三)经营范围等事项的执行和变动情况;

(四)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检查的事项。第二十九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现场检查:

(一)上一新开办的企业;

(二)上一检查中存在问题或非守信的企业;

(三)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

(四)未按要求上报自查报告企业;

(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进行现场检查的企业。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销其《许可证》:

(一)《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或者未获准换证的;

(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终止经营或者依法关闭的;

(三)《许可证》被依法撤销、撤回、吊销、收回或者宣布无效的;

(四)不可抗力导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注销《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对注销的《许可证》,应当自注销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企业终止医疗器械经营自愿注销《许可证》的,应填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注销登记表》(附表11),与《许可证》正、副本原件一并报省局或所在地的市局。其中,第二类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批发除外)和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属零售、直接验配性质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注销,由所在的市局办理,并将注销企业上报省局备案;第三类医疗器械(属零售和直接验配性质的除外)和体外诊断试剂批发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注销,由省局办理。

第三十二条 企业的注册地址、仓库地址发生变化,未申请办理变更手续的,应按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依法查处。

第三十三条 《许可证》有效期内的企业未办理变更手续,查明已擅自撤离许可注册地址的,由市局上报省局并填写《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撤离许可注册地址需网上公告企业情况汇总表》(附件12),由省局统一在其网站上(www.xiexiebang.com)进行公告,责令企业自公告之日起60天内到省局或市局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对在公告期内办理变更手续的企业,依据本细则第三十二条处理后,按照本细则有关要求办理变更手续。对逾期未办理相关手续的,视为企业自愿终止经营,由省局依据本细则第三十条有关规定,注销其《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已取得《许可证》的企业,每年应对照《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审查标准》自查,于每年12月底前将《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自查情况报告表》(附件13),报所在地的市局。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许可证》的经营范围按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管理类别和类代码名称书写。申请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批发企业的,应在《许可证》经营范围中书写“体外诊断试剂(批发)”;对属零售性质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许可证》经营范围中注明“以上经营范围为零售”;经营第三类注射穿刺器械产品的零售,只限于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产品经营,在《许可证》经营范围中书写“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零售)”;申请经营专项授权代理的品种或属直接验配性质的,应在《许可证》经营范围中书写品种名称。

管理类别为第三类的类代码名称覆盖管理类别为第二类的同类代码名称。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中“相关专业”主要是指与所经营的各类代码医疗器械技术性能相关的专业。“自有房产”主要是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名下或申办企业所拥有的房产。

第三十七条 零售系指将购进的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零售的品种一般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第三类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等除外;批发系指将购进的产品直接销售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或医疗机构。

第三十八条 专营医疗器械的经营企业其企业名称要有医疗器械相关含义的字样,不得含有“药品”、“医药”字样。

第三十九条 《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许可证》项目包括许可证号、企业名称、注册地址、仓库地址、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经营范围、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限。

许可证号统一由“皖”加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为区域代码,后4位数字为顺序号。非法人企业许可证号后加流水号,如法人企业已取得《许可证》,则其非法人企业许可证号为法人单位许可证号后加流水号。

区域代码为:省局(00)、合肥(01)、芜湖(02)、蚌埠(03)、淮南(04)、马鞍山(05)、淮北(06)、铜陵(07)、安庆(08)、黄山(10)、滁州(11)、阜阳(12)、宿州(13)、巢湖(14)、六安(15)、亳州(16)、池州(17)、宣城(18)。第四十条 本细则由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原《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同时废止。

附表1: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表 附表2:不予受理通知书

附表3: 补正材料通知书

附表4: 办件受理通知书

附表5: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评分表

附表6: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现场检查验收记录

附表7: 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

附表8: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变更申请表

附表9: 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换证申请表

附表10: 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补发申请表

附表11: 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注销登记表

附表12: 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撤离许可注册地址企业情况汇总表

附表13: 安徽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经营自查情况报告表

第五篇: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检人[2000]214号

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检验检疫局〃2000年10月17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本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聘任暂行规定》、《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职称评聘工作基本程序(暂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工作制度(暂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职称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聘任暂行规定

2.职称评聘工作基本程序(暂行)

3.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工作制度(暂行)4.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暂行)

附件1:

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聘任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出入境检验检疫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聘任制度,根据人事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人职发[1994]14号)精神,结合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检验检疫专业技术主系列为工程系列、农业系列、卫生系列、经济系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参照人事部有关规定,制定的主系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是评定主系列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标准。

第三条 凡检验检疫系统申请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均适用本办法。经评审通过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颁发资格证书。

第四条 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是检验检疫发展的中坚力量,评聘工作要注重选拔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担任相应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检人[2000]214号

第八条 专业技术职务职数管理

专业技术职务职数按基数、调整、追加、高级正职职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第九条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和职数的年报和年审

国家局对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和职数进行年报和年审,以及时掌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情况,加强宏观管理。

第四章 申请申报

第十条 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符合各专业技术评审条件所规定的学历、资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技术水平、业绩、贡献等申报条件。

第十一条 申报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相应人事职改部门提出申请,按要求填报材料。

第十二条 不具备规定的学历、资历,但确实有真才实学,并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成绩显著者,可以申请破格评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十三条 符合人事部规定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初聘专业技术职务条件的,经考核合格后应按期转为相应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四条 因工作需要转专业系列的人员,或从检验检疫系统外调入的人员,应申请对其专业技术资格进行确认(通过国家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外)。

第五章 评聘工作基本程序

第十五条 评聘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制定工作计划--申报与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领导审核--评审结果审批备案--聘任职务。

一、制定工作计划

各单位根据国家局的部署,在每一次开展评聘工作前,应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

二、申报与推荐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实行个人申报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法。

三、资格审查

各单位职改办在评委会开会前,需参考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结果,对所有

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检人[2000]214号

附件2:

职称评聘工作基本程序(暂行)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各单位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集体领导,严格执行规定的工作程序。评聘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制定工作计划--申报与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领导审核--评审结果审批备案--聘任职务。

一、制定工作计划

各单位根据国家局的部署,在每一次开展评聘工作前,应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一般由职改办提出,本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计划的内容包括:

(一)评审时间和进度安排。

(二)可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和职数,其中包括国家局批准的各系列岗位数和下达的中、高级职务数额。评审时,只能在本的职数空额内进行,不得突破。在确定评聘职数时,还要考虑到各专业、各层次职务的平衡和发展。

(三)申报人员摸底情况。

(四)考评工作安排。

(五)评审工作经费预算。

二、申报与推荐

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实行个人申报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法。

(一)逐级申报原则 专业技术人员向主管领导提出书面申请,经基层单位和职改办同意后,作为正式参评对象。

(二)推荐评审材料 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资料。各级组织应认真审核被推荐人的材料,做到准确无误。

1.必须提供的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国家人事部统一制定)一式二份,均为原件;

(2)《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摘要表》,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需一式三十份,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需一式二十份;

(3)《个人业务工作总结》1份;(4)《单位推荐报告》1份;

(5)能代表本人水平的作品1~3件,包括成果、作品、证书等证明件的复

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检人[2000]214号

式二份),同时需附原《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表》(复印件1份),《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摘要表》。

三、资格审查

各单位职改办在评委会开会前,需对所有申报人的申报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学历、资历、外语水平等基本条件。资格审查的依据是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和国家局发有关文件对基本任职条件的要求。下列项目中有一项不符合规定者,不能提交评委会:

(一)政治思想表现合格;

(二)学历要具有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

(三)资历要符合文件规定的任职年限要求;

(四)外语要有有效的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考核成绩合格;

(五)定期考核结果称职以上;

(六)下一级评委会的表决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七)破格申报符合文件规定的条件要求。

四、组织考评与专家评审

在个人申报和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必要时须对申报人员进行民意测验,组织公开的述职报告会,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晋升考评工作。评委会按照文件规定与评审条件进行专家评审。

五、领导审核

评审后,单位领导要对专家评审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对评审通过者,核准上报或下达评审结果。对未通过的人员,要分析原因,做好针对性工作。

六、审批备案

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必须经同级人事职改部门审核批准并报上级人事职改部门审批备案后方可公布。

各中级评委会评审结束后,填写《国家局直属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备案表》,经单位领导(评委会主任委员)签字、盖章后报国家局职改办,由

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检人[2000]214号

附件3: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工作制度(暂行)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是负责评审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符合相应任职条件的专家委员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工作。

一、评委会的构成

(一)组成人数要求

1.高级评委会一般由20-25人组成,其中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3人,秘书长1人。高级评委会应设专业评议组,设组长1~2人,成员7~15人。

2.中级评委会一般由15-20人组成,设正副主任委员1~2人,秘书长1人。必要时可设专业评议组。

3.初级评委会由9~15人组成,设正副主任任委员1~2人。4.评审委员会允许适当聘请一定数量的外单位同行专家参加。

5.如遇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临时特聘个别同行专家参加评审工作,享有表决权。

(二)主任委员及秘书长人选的要求

1.在具备担任评委会委员条件的前提下,评委会的主任委员一般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2.评委会的秘书长一般由本单位主管人事、职改工作的处级以上干部担任,其中具备条件的可以担任评委会委员。

(三)专业结构要求

评委会的组建须体现同行专家评议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各专业专家的结构比例。

(四)技术职务结构

1.高级评委会应全部由高级职称人员组成。

2.中级评委会应由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二分之一。

3.初级评委会应由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组成。

(五)年龄结构要求

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检人[2000]214号

(二)中级评委会

负责评审本单位主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推荐主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选和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人选。

(三)初级评委会

负责评审本单位主系列及相近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推荐主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和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人选。

六、评委会会议制度

(一)召开时间 评审委员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

(二)参加人数 评审委员会开会时,参加会议的委员人数要符合下列要求,否则评审结果无效。

1.高级评委会不得少于17人。2.中级评委会不得少于13人。3.初级评委会不得少于7人。

(三)临时调整委员 如遇特殊情况,出现有评审委员会委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或委员人数不足时,经正、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集体研究报上级职改办同意后,可临时聘请个别同行专家参加评审工作,享有表决权。

七、评委会评审程序与要求

评委会由主任委员主持,一般按以下评审程序:学习文件规定--分组审议材料--逐个评议--考核答辩--重点评议--投票表决。

(一)学习文件规定。评委会开会,先由主任委员或秘书长组织学习有关文件、政策,特别是有关评审条件和评委会工作制度。

(二)分组审议材料。秘书长介绍本次评审的申报情况、资格审查等情况。主任委员宣布分组情况,指定牵头人负责召集分组审议,受理申报材料。如果评委会下设专业评议组,申报材料应先送评议组审查。

(三)考核答辩。凡是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者,一般应接受答辩。答辩一般在评委会或学科评议组范围内进行。

(四)逐个评议与重点评议。评委会对申报人员要进行逐个评议,对有争议的人员要进行重点评议。

1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检人[2000]214号

1.组织评审材料的接收,审查各种表格、材料是否齐全。

2.负责检查核对岗位、职数使用情况,在核定的岗位、职数内将申报人的材料提交评委会。

3.组织申报人员的资格审查,重点是对申报人的学历、资历等审查,不符合要求的不上评委会。

4.会商国家局职改办确定评委会的开会时间,向评委会委员解释有关政策条款,安排会议,承办会务。

5.负责收取、管理和计划使用交纳的评审费用。6.负责填报本次评委会的备忘录。

7.负责评审结束后办理审批备案手续、清退有关材料等后续工作。

十一、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备忘录

评审结束后,秘书长须认真填写《国家局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备忘录》以备查。备忘录内容包括评委会的开会时间、地点、到会委员情况、接受材料情况、评审通过人数、未通过人数、破格评审情况以及未尽事宜的说明。评审备忘录需报上一级职改办备案。

3关于印发有关职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检人[2000]214号

七、其他。凡参加全国统一资格考试的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专业)或委托其他部门评审的,证书由各考试主管部门或评审部门负责颁发。

下载关于印发《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个人经营集邮票品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