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佛山陶瓷未来发展技术创新思路的探讨
佛山陶瓷未来发展技术创新思路的探讨
一、关于佛山陶瓷已经成为全国行业的领头羊,今后如何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看法如下:
①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陶瓷产品文化内涵
陶瓷作为一种产生经济效益的工业产品存在,其价值与人们消费的观念息息相关。越是具有高品质文化、或具有能为多数人认同的文化的商品,就越可能拥有更高的附加价值。陶瓷产品是很好的文化载体,应发挥它的这种优势。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们需求变化迅速,日益追求新颖、时髦的外观、追求设计对象的视觉感受和象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的陶瓷产品既不能抛弃传统,又要兼顾现代生活的需要。
②提倡环保发展
在“低碳、绿色”时代下要求陶瓷企业把自身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具体落实。一方面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完善管理体系,强化日常管理与考核,多渠道、多途径寻找节支、节流、节能项目。另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节能降耗的效果,要让员工积极投身其中,从操作层面提高节能效果。
③强化配套体系
佛山陶瓷在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不断钻研,同时要求在先进技术和机械装备等配套产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佛山陶瓷行业由于相对集中,配套服务的企业也很多,陶瓷机械设备与配件、化工原材料、色釉料企业的陶瓷配套企业多达数千多家。如佛山市以力泰、科达等为主的陶瓷机械设备制造业,陶瓷压机占全国的80%,抛光砖压机占85%。亚洲最大的制釉企业——大鸿制釉公司也落户佛山,还有辊棒、耐火材料、模具、配件、筛网等几百家产品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服务网络配套体系。由于产业的集群效应,研发人才、销售人才、策划人才、生产技术人才的市场比较发达,已形成陶瓷产业人才集散地,与完善的服务体系。
二、现在国内许多陶瓷产区的企业,纷纷打着佛山陶瓷的旗帜,是否属于模仿创新的一种行为?如何分析事情的利弊?有何对策?
看法如下:
①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其有多少仰慕者和追随者;一个品牌是否成功,则要看有多少借鉴、模仿甚至抄袭者,因为成功所以才被人们尊为标杆和学习的榜样。而佛山陶瓷在行业内就是一个最成功的区域品牌。现今,因为佛山品牌的成功,陶瓷行业其它产区政府、企业纷纷南下取经,不断到佛山各大市场、企业内进行参观、考察、访问和座谈,学习佛山企业管理、运营和品牌打造经验;另一方面,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借佛山品牌之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佛山注册公司,打佛山牌,模仿佛山企业品牌,产地也要标注佛山产;此外,山寨版的“佛山陶瓷”更是层出不穷,佛山企业的商标、品牌名、公司名甚至企业形象和广告语都成了模仿对象。佛山叫得响的品牌,在潮州当地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山寨版企业,较知名的品牌甚至有七八个甚至十个以上的山寨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日益猖獗的山寨版佛山陶瓷,是行业、市场对佛山品牌的认可,也是佛山陶瓷品牌江湖地位的表现。
②好的种子,还需要好的生长土壤,而壮大起来的森林又不断改造着土壤。目前其它陶瓷产区都在向佛山学习,虽然有个别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迟迟未能形成气候,其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像佛山一样壮大龙头企业,形成一个阶梯分明的品牌格局,形成一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土壤,从而造成虾兵蟹将横行、市场泥沙俱下的现状。
三、目前国内的陶瓷原料标准化程度仍很低,严重地制约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佛山陶瓷行业和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看法如下:
①政府引导,企业参与、行业维护:
陶瓷原料标准化程度低,是困扰行业多年的一个难题,成为制约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瓶颈。在现有标准的实施执行中存在的指标不齐全、与企业实际使用的相差大、可操作性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未来只有通过政府和行业机构的引导,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推进陶瓷原料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②制定标准:
企业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制定切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标准,不仅可以作为正式生产的依据,且相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陶瓷原料标准化,既是产业升级的出发点,又是产业崛起的着力点。未来原料的标准化将使陶瓷行业真正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发展之路。相信这一页的掀开,将使我国陶瓷产业将彻底摘掉“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的帽子,由陶瓷大国一跃而成为陶瓷强国。
③加工设备提升:
我国目前运行的国产原料装备有60%左右存在设备老化,技术性能不能适应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随着我国陶瓷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原料加工设备提升空间应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化陶瓷烧成设备,以高科技、创新性产品,创造国内未来建筑陶瓷新的市场需求,全面提高产品品质,产品向高档化发展。
④陶瓷原料进行专业分工:
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市场就会推动标准化的发展、完善。陶瓷企业采用专业分工的陶瓷原料,原料性能很稳定,虽然价格高,但是可以省很多事,最后算账利润反而提高了。企业创造的价值足以抵消成本的增长,且将产品做得更稳定,更高档,提高品牌的附加值。
四、在国内陶瓷行业中,只要市场上推出某款畅销的产品,很快就会成为众多企业的模仿对象,如何
评价?如何解决?
个人看法如下:
①申请专利:
申请国家产品专利:申请专利预防侵权,再者专利产品具有广告作用,有利于产品销售,不仅增加开形资产的存量,且提高企业品位。想维持产品创新,这是任何企业都头疼的问题,也许利用高端技术产品打破市场常规及产品专利申请国家保护来缓解陶瓷行业的仿造之风。
②差异化:
市场上存在的互相模仿、抄袭成风的现象,其根本在于市场的“混乱”,在开发新产品的初期,甚至于开发流程之前,能够意识到当前的抄袭现状是至关重要的。一般可以有以下2种方式:一种是做加法,即在原产品上添加高科技技术以形成复制壁垒。既可以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带动高利润),又可以较大限度的反复制简单产品。二是做减法,即在原产品中找出可以省略或者可以以更低成本替换的配件,使整件产品优化组合,并且一上市就以极低利润(设立另种防复制门槛)零售价推出。我们知道通常最容易复制的就是“高流通高利润”的产品,如果做成“高流通低利润”的产品,就可以让复制者无利可图,以达成想要的效果。
③打假:
打假是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执法者、消费者和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还要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效果:如
一是利用法律武器,勇于保护知识产权。企业应善于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力和武器来维护技术创新,重击仿冒者的气焰;
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企业行为:陶瓷行业协会应督导企业强化自律,并修订约束会员行为的章程以及相关专业条文,使其相互监督,防止仿冒名牌产品的现象生产。
三是坚持创新,加快研发速度,保持产品技术创新领先地位,促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层出不
穷,让仿冒的企业永远也跟不上;
四是规范经济秩序,整顿市场。通过政府整顿陶瓷市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陶瓷的行为,净市场维护陶瓷品牌的形象。
五、陶瓷供应商企业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后如何更好地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方面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看法如下:
①专业分工:
社会生产力不断的发展,相依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有限资源限制下,离不开精细化的分工,运用技术种类的专业分工,使企业有更多精力专心致志于某一技术的钻研与开发,快速提升生产力,促进企业经济成长。各种企业应相互合作,形成联盟。像超洁亮对佛山抛光砖的贡献,原料商提供整套服务。
工艺专业化:按照工艺阶段或工艺设备相同性的原则来建立生产单位,即按不同的生产工艺特征,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
对象专业化:按照加工对象来划分生产单位的原则,即按不同的加工对象,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②供应商策略联盟:
在技术产业中,由于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研发及销售开发不但投资巨大且费时间,风险大,时有涉及国际行销、国际专利以及法规等考验,因此策略联盟逐步成为陶瓷行业快速有效的发展方式。联盟伙伴可以包括:原料商,釉料商,设备商(陶瓷机制造商、窑炉、耐火材料商、模具、磨具、皮带、实验仪器、机电配套以及印花施釉布料设备等),设计公司(网版设计、展示设计),陶瓷厂,装修公司,物流公司等。期望透过联盟合资,共同研发,交互授权,物流协议等方式,结合各自稀缺的有限资源,共同分担研发的成本及风险,掌握市场流通,制定产业标准。快速协助企业进入特定的市场、产品、科技领域或弥补本身在价值链中的缺失。
③提供完善的整套服务:
供应商在技术创新满足陶瓷行业发展需求的同时,还需提供完善的服务来排解生产厂制造过程存在问题,以获得了更多的产品设计、更自主智能化的工艺设备,满足更加广泛的行业需求。如泰威的整体配套服务,——喷墨打印技术:通过精良装备、售后服务制化、常规服务程序化、扩展客户投诉渠道以及专业服务队伍(装机工程师、在线服务工程师、巡回的资深工程师)等等一系列的运营管理模式,开成了立体的服务结构,为客户带来快速、完善的服务,保证客户顺畅开展生产。
六、虽然佛山陶瓷企业每年都有不少的专利项目、科研鉴定项目,但真正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经
济效益的却不多,问题在哪里?
个人看法如下:
①发明、专利,技术信息,其核心的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难题。先行者还没开始实现规模赢利,市场早已被仿制竞争者一夜之间分割零碎,竞争之下微薄的利润空间益发微薄,迅速烂市。导致前期开发者无法回本;而那些复杂、高门槛的,风投商又很难下决心冒险去实现和完善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做市场辅导和推广。技术和流程能否完善还是一回事,关键是很多时候下了血本还迟迟做不出来。靠烧钱去完善技术和开发新市场,已经被证明是一项吃力却不太讨好的工作。
②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比如科技成果评价办法需要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改革完善,成果登记制度需要切实贯彻执行;二是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缺少科学完善规范的管理规则,多数科技计划对于计划成果在成果报告、成果发布、论文专著发表以及实验数据和档案管理等环节缺少必要的规范和要求,使得许多我们必须掌握的情况却难于掌握;三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环境和条件尚不能满足成果应用转化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增强金融资本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促进企业全面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使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从源头开始与市场转化相结合。
七、佛山陶瓷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资源对产品设计有何价值?如何评价中西方文化对陶瓷
产品设计的影响?
看法如下:
陶瓷是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受绘画,音乐、舞蹈等其他文化的熏陶并与中外文化融合,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不同历史时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不同时期的技术发展水平及社会精神状态和审美层次。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陶瓷行业要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学习精华,充分考虑现代技术产品设计,两者相互结合,创造出一个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能满足精神享受的工业产品,从而实现创造产品高附加值。
八、面对陶瓷资源越来越少,红坯砖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上策,然而,如何才能推进市场和企业接受红
坯砖?
个人看法如下:
①红白胚“说”的误导:
用户是“上帝”!“上帝”的意向决定了市场的走向。“上帝”被误导了,因此商家的红胚砖卖不动,卖不动哪里还敢进货?没有进货,生产厂家哪里还敢生产红胚砖?结果在这场错误的游戏中谁都不是赢家。消费者花了高价,买到的是没有使用价值的高质量;国家付出的是高质量矿产资源,却被小材大用;商家与生产商不会因为原料成本高而赚到更多钱。全部错误只因为一个小小的误导。
专家们对大量使用优质白色黏土生产釉面墙地砖提出严厉批评,一书中指出:"有釉建筑卫生陶瓷制品采用铁钛含量低的优质陶瓷原料生产是一种巨大浪费。”书中还说:无意义的把优质原料用在看不见的施釉陶瓷底胚上,与日用陶瓷,造纸业,日化工业等其他必须使用白色黏土和优质陶瓷原料的工业争夺原料,造成优质非金属矿产资源濒临枯竭,同时也无谓地增加了产品成本
②红坯砖的市场前景:
西班牙以红坯称雄建陶领域,甚至领先白坯砖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实践证明其产品附加值极高,他们的红坯釉面砖价格还超过白坯同类产品,这说明利用页岩生产高档陶瓷是可行的。其实,红坯做好了是有很多优点的:一是强度高,因为它是用岩石做的;二是放射性低,在相关检测中,从来没超标过;三是成本低。四是节能环保(意大利干磨压砖,节能环保设备)眼下政府对节能环保项目重视度显而易见,应该由陶瓷行业与学会透过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优惠政策来引导消费者使用红坯砖,我们都希望可以改写中国红坯砖的历史。
九、近年来,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似乎主要集中在布料方式上或则主要集中在釉线印花上,其他方
面还有创新的潜力吗?
看法如下: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企业的灵魂,陶瓷企业要不断瞄准高科技、高起点、高标准去构建科技发展战略。如当前陶瓷生产所需热量来源于燃料燃烧产生热气,主要用于煅烧、干燥两大项,因此节能主要在煅烧、干燥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是最典型的例证,目前以塑性成型、注浆成型的陶瓷厂,大概有40-60%的厂房用于坯体生产干燥之用。如果将干燥用地大幅度降下来,足以改变生产厂的面貌。产业讲的节能减排就是四大工艺如何少用些电力、少用些燃料、少排放些有害的东西、少损害自然环境。如自然环境保护引出的除尘、噪音、有害气体的处理达标、废渣的利用、矿山的综合开采利用、自控检测手段等彰显出陶瓷工业生产还有配套现化的发展潜力。
十、大多数陶瓷企业的研发人员不懂美术、不懂设计,而设计人员却主要从事营销方面的工作,不懂
技术和研发,怎么办?
看法如下:
随着陶瓷行业的技术创新不断进步,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技术人员的知识也会不断的老化。做为研发人员首先要清晰自己知识结构,要有自己的知识活水,懂得补充新鲜知识,同时管理好自己的知识,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以便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
①企业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来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与美术设计的力量,如:公司举办一些相关技术培训课程,听本单位资深工程师(或请进来的知名专家)讲座,进行技术研发与美术设计交流; ②利用网络,检索一些技术性的文章进行学习,或访寻资深的行业专家,讨教技术方法问题; ③按领导的工作安排,进行某个产品或某种配的开发;
④考察供应商,与供应商的技术人员交流一些最新产品和技术;与车间技术人员沟通,确定产品生产工艺或者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五走访客户时,查看客户使用产品情况,撰写用户考察报告等。
第二篇:佛山陶瓷产业发展报告
佛山陶瓷产业发展报告
一、佛山陶瓷产业概况
陶瓷在中国的陶瓷行业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佛山,是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而石湾陶瓷则是佛山一张亮丽的“名片”。正因为有了石湾陶瓷,佛山享有了“南国陶都”的桂冠;正因为有了石湾,才形成了今天以石湾为基础延伸发展起来的“大佛山陶瓷”这一地域经济的概念。
2004年,佛山市禅城区石湾街道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名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2005年12月,佛山禅城陶瓷产业被列入“广东省首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佛山陶瓷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陶瓷已发展成为佛山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基础雄厚,辐射力广,就业者众,在佛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佛山陶瓷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六大特点。
佛山陶瓷具有一大批竞争力强的企业,涌现了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钻石、金舵、箭牌等八个中国名牌,新中源、东鹏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此外还有一大批行业知名企业。可见佛山陶瓷品牌优势明显。根据佛山市禅城区经济贸易局消息,2005年底“佛山陶瓷”普通商标申报已经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标志着“佛山陶瓷”区域品牌的创建工作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以后“佛山陶瓷”将有标准。
据了解,正在申报中的“佛山陶瓷”区域品牌主要包括了“普通商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三大部分。据悉,为配合“佛山陶瓷”区域品牌的使用,禅城区正在加紧对佛山陶瓷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
佛山是我国建筑陶瓷最为集中的产地,包括了佛山及周边清远、肇庆、河源以及泛珠三角地区,产量约占全国的50%。
二、佛山陶瓷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佛山陶瓷的实际发展,佛山市政府近三年连续出台了《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对佛山陶企进行调整与扶持。确定污染整治的目标为:截止2009年底,在原有的363家陶瓷企业中,重点扶持42家销售总额占60%-70%的企业,调整146家,关闭与转移175家。而根据“双转移”的工作要求,属于调整范围的146家企业,大部分也进行了国内产业转移。佛山在实现“双转移”的同时加快了建设具有鲜明优势特色的陶瓷产业集群,形成了“总部经济”。
1、佛山陶瓷行业发展现状
(1)产业集群优势:佛山是全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产值占全国的80%以上;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陶瓷色釉料生产约占全国的50%以上。市场:佛山陶瓷专业市场发达,形成了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示和会展中心,青柯、瓷海国际等六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南庄大道、季华路(佛山大道以西部分)等三大陶瓷专业街,以及众多的陶瓷企业展厅。
渠道:佛山陶瓷会展经济活跃,培育了“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每年春秋两届交易会同期举行)、“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中国(石湾)陶艺文
化节”等知名展会。
(2)品牌集群优势:目前佛山市拥有新明珠、新中源、东鹏、宏宇、欧神诺、顺成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及著名品牌,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
佛山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认定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中国陶瓷名都”,被省认定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3)发展趋势
“总部经济,基地外迁”
根据佛山市政府针对陶瓷行业所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在生产方面佛山本地仅保留少数实力较强且环保过硬的企业,并建立瓷海国际、中国陶瓷总部基地、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城等规模较大的陶瓷商贸集群,形成总部经济模式生产基地上陶瓷企业根据发展特点进行外迁,外迁的路径有以下特点:
第一、跟着原料走;第二、跟着燃料走;
第三、跟着市场走;第四、跟着政策走。
三、佛山陶瓷行业发展目标
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15年,佛山陶瓷上下游整个产业链,预计总产值可以接近1000亿元。其中建筑陶瓷的工业总产值约为500—550亿元。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约为150亿元,陶瓷装备、辅助材料、服务行业约为300亿元。陶瓷产品出口量大幅提升,出口比例接近30%,行业总出口量超过200亿元。行业素质明显提高,生产规模超20亿元的陶瓷企业2~4家,其中超10亿元的10~15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8个、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2个;
通过全力推进陶瓷产业的改造提升,促进陶瓷产业与城市、环境、资源和谐发展,促进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跃升,逐步建成“六个基地”(产业总部、陶瓷装备、高端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和“六个中心”(研发设计、检测认证、会展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中心),以创新、创意推动佛山陶瓷从传统走向现代,促进佛山陶瓷文化的传承发扬和陶瓷区域品牌的巩固提升,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中国陶瓷总部基地。
四、佛山陶瓷行业发展优势
1、消费观念的转变
作为传承了几千年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载体,建陶产业本身是有生命力的。在今年时兴的主流生活方式中,或产生自流行服饰,或来源于汽车、数码,但仍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由陶瓷产生的奢瓷生活之流行。这种生活方式由原创精品的陶瓷来创造,借助陶瓷铺贴营造的空间,以及这种空间带来的新奢华生活体验,完成生活内涵和品质的升华。这里的陶瓷主要是指铂金、ic微晶、天岩、奢华风等顶级的原创精品奢瓷。
2、物流和信息流通优势
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城、瓷海国际、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等一大批大型陶瓷展示与交易平台的建成,不仅仅是一般“物流”意义上的产品流通的途径,更是整合物流方向、环节、条件的控制与调节的枢纽,整合陶瓷产品贸易、陶瓷产业信息、陶瓷产业博览、陶瓷生产配套、陶瓷仓储等多重资源优势建设现代化物流窗口,大大强化了佛山作为中国建陶物流中心的地位。同时,佛山已成了国内外陶瓷信息交汇的集中地,与世界著名陶瓷企业的紧密联系,使佛山始终拥有新鲜的信息资源。
3、环境优势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其经营环境要比内地宽松优越得多,再加上交通的便
利及靠近优质原材料产地的优势,民营陶企的崛起和民间资本的介入,撑起了佛山陶瓷产业的框架,其运营成本和管理效率,要比其它产区的陶企好得多。
4、政策优势
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背景下,佛山陶瓷转移在几年前已经展开,并且一直是广受关注的事情,一些地方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优厚的招商政策,比如四通一平、五通一平,甚至六通一平等,有业内人士声称,目前全国大约有数十家陶瓷工业园区在建。同时,几年中,佛山陶瓷行业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外地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生产基地。
5、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佛山陶瓷在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不断钻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产品研制和工艺创新上处于全国先进地位,如墙地砖一次、二次烧成技术,低温快烧技术、辊筒印花技术、微粉砖生产技术等都被广泛地应用。瓷质耐磨抛光砖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产品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
五、佛山陶瓷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环保问题引爆佛山陶业危机
从目前来看,广东的环境,以珠三角最为恶劣,而珠三角的环境,又是佛山首当其冲。而在公众印象中,佛山的空气差主要是建陶企业造成的,所以建陶产业不仅被视为污染佛山环境的罪魁祸首,甚至被视为整个珠三角乃至香港的最大污染源。正因如此,佛山市政府大力整治环境也就势在必行,使得佛山建陶产业总体上面临的政策形势非常严峻。
2、燃料成本的增高
佛山制瓷业的主要燃料是煤和天然气,佛山地区的陶瓷企业基本没有选择重油或柴油等燃料进行生产。其中水煤气的使用占据80%以上。该技术主要是依靠煤气发生炉,将烟块煤或焦煤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进行罐体储存,通过管道直接传到窑炉的一种烧制技术,也称煤转气或煤制气。由于佛山本地不产煤,需要从外省购买(主要以航运方式),随着运输成本的增加煤价大幅涨价。佛山市面销售的原煤价格,从2006年的680元/吨,大幅度增加到1150元/吨,几乎翻了一倍。
六、发展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强建陶企业总部。从整个佛山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必然是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因此也必然优先选择发展总部经济。对建陶产业而言,发展总部经济可以强化产业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譬如研发、设计、营销、物流等,也可以将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但不能使产业完全空心化。从建陶产业的特性来看,发展总部经济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制造业的支撑,譬如享誉全球的意大利萨索罗地区,就是以制造业为重要依托的总部经济范例,如果将所有的建陶工厂都迁移到异地,其他经营环节也将逐渐虚化,所谓总部经济也就失去了实质性的依托。
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建陶总部经济模式可以借鉴,因此佛山地方政府和建陶企业都应加强对建陶产业总部经济的研究,探寻一种符合建陶产业特性的总部经济模式,尤其是在资金运筹、税务安排等方面,需要省市区三级政府的统一布置和协调。佛山现有的布局,离正真意义上的总部概念还有很大的距离,总体而言,还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和调整提升,让企业总部功能真正强大起来。
二是造就一批强势的建陶企业。最好的陶瓷必然出自最好的建陶企业,而最好的建陶企业必然是素质优秀的、能够代表产业发展主流的强势企业。强势企业群体的形成主要有两条捷径:强强联合与上市。佛山市各级政府在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扶持一批强势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升级。目前佛山已经有多家建陶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上市,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从中选择符合产业政策导向与上市条件的优秀企业重点扶持,树立优秀建陶企业的样板,从而进一步提升佛山建陶产业的经营水平与竞争层次。
三是提高价值创新能力。做最好的建陶,核心在于价值创新。产业领域的强者之所以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凭借的并非生产制造方面的竞争优势,而是在研发创新、国际分销网络以及品牌效应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与生产制造方面的硬性竞争力相比,这些方面的产业竞争力更趋于软性并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知识经济与品牌经济的综合特征,在产业价值链中属于具有高附加值的环节。这种模式主要是以价值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所谓的“智式产业”,从“制式产业”到“智式产业”。
对佛山建陶企业而言,提高价值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在于加大创新力度与研发投入,通过设计与工艺创新开发出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同时还要加强品牌建立,造就名牌产品,倡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经营,造就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应当强调的是,做最好的建陶产品固然要追求高质量,但同时也要防止功能过剩,譬如过大、过厚。因此,企业应当大力开发具有节能、降耗及其他环保功能的新型产品。
在这一方面,佛山可以凭借强大产业集群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垂范,地方政府可以在诸如人才引进、税收优惠、重奖模范企业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建陶企业的经营转型。而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政府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七、建议
1、大力抓好节能减排。陶瓷行业要使用高效节能型的窑炉,并向辊道化、轻型化、燃气化、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要严格控制各种燃料含硫量在0.5%以下,并做好脱硫工作。做好原材料在运输、储存和生产过程中的密封处理,减少粉尘,还要做好厂区的绿化,治好了污染,才能做强陶都。
2、实现薄砖生产,推广循环经济。
3、下大决心搞好原料标准化。
4、抓好陶瓷产品的设计和创新。
5、搞好陶瓷人才的培训教育。一流的产业需要有一流的教育为后盾。争取在佛山科技学院内创建国内一流水平的陶瓷学院,也要培养技师、工艺美术师,重点培养陶瓷产业发展适用人才,为佛山陶瓷优化升级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6、注重绿化。种树植草除了能调节温度和湿度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能净化大气中的有毒物质。
7、噪音污染源控制。认真对待,切实做好防护措施,环境噪声污染一定能够逐步得到控制。
8、以新工艺控制尘源。为了减少和避免粉尘的扩散,可采取削弱尘化强度和控制携尘气流的措施,在防尘技术上称之为尘源控制。
第三篇:佛山陶瓷品牌市场发展现状及预测分析
佛山陶瓷品牌市场发展现状及预测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业可谓风起云涌鹿鼎记,陶瓷基地、陶瓷总部、陶瓷产区、西部瓷都、北方瓷都等诸多类似称谓见诸报端,各产区集众多著名陶瓷品牌之力,产能占中国建筑陶瓷“半壁江山”的佛山,却走向产区转移的路线,崛起中的山东淄博、福建晋江、四川夹江、江西高安、沈阳法库等产区的建陶产能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尤其最近二年大批佛陶企业再次在全国布局设点。仅去年佛山陶企在外省签约投资金额近200亿元,建厂圈地约2万亩。仅新中源陶瓷近二年就在沈阳法库、江西高安、河南鹤壁新建了三个生产基地。佛山陶瓷外迁转移带来的结果是,全国新崛起了11个陶瓷区。
面对雨后春笋般展露出陶瓷活跃市场的陶瓷产区陶瓷品牌间的交锋,曾经被誉为“南国陶都”的佛山,此时却如同佛山人不温不火的性格一般悄无声息,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江西的高安、丰城,湖北当阳、辽宁的法库、四川的宜宾,湖南衡阳的陶瓷企业却在日益壮大、声势渐隆,特别是江西高安后来居上,经过近几年的内功修炼,从最初的高安基地到后来的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再被中国建材联合会批准为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高安政府方面的努力,已经向外界传出一个信号,高安建陶基地不仅只是高安本身,它还是江西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大有抢占中国陶瓷市场第一陶瓷生产基地之势。
而在佛山,自今年以来,楼市回暖迹象频现,作为房产的下游产业,房产成交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陶瓷产业的市场需求规模。佛山楼市“复苏”在望、全国楼市“复苏”在望、这不啻于为去年整年灰头土脸的为数不少的佛山陶瓷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看来,今年佛山陶瓷企业又可以重新吃上“干饭”了。楼市回暖固然对中国陶瓷业是个利好消息,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联想起广东相邻的几个陶瓷产区的咄咄逼人,笔者既喜又忧,不由不对佛山陶瓷产业的未来产生更多思索。
佛山,究竟需不需要大品牌?
这个问题本来不需讨论,但放在中国陶瓷这个特殊的市场,情况就不一样了。就像人一样,如果你出生于富裕家庭,或降生在寒窑,两种心态是绝对不一样的。从既往情况来看搜狗,由于中国的高消费人群较多,再加上境外人才、外地优秀人才的不断涌入,购买力较高。佛山的陶瓷企业几乎不用走出国门,仅靠国内市场即可实现“衣食无忧”,所以佛山陶瓷企业很少主动开拓国外市场,这客观上造就了佛山企业经营者“小富即安”的经营思想,所以这里也很少产生大品牌。曾听一个佛山的陶瓷老板说,“佛山有没有大品牌无所谓,国内市场已经足够我做了,我没必要再开拓国外市场。”话虽有些偏执,但也的确说明了佛山陶瓷地域文化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地域文化能够催生大品牌?从世界品牌发展史来看,全世界的大品牌很多都是出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小地方出大品牌并不奇怪,因为小地方的产品要想生存下去,就得想大市场,想天下事。没有一种冲破狭隘地域限制、放眼外面世界大市场的眼光和思维,是创造不出国家级品牌世界级品牌的。内蒙古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蒙牛一诞生,面对“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窘境,牛根生跳出“先建工厂,后建市场”的窠臼,创造性地提出“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战略;而且,在毫无市场影响力的情况下,蒙牛毅然扛起“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大旗,登场就给人出手不凡的大气魄;同时,放眼全国的乳业发展,他觉得内蒙古乳业应该有一个在全国扮演老大身份的理想,要根据内蒙古自己的特点和文化积累去做全国品牌。他认为,经过上百年的积累,内蒙古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百年品牌,那就是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及其承载体,这是最大的无形资产。只有找准自己的“强项”,做自己的“强项”,才有可能走向全国;如果不幸拣起“弱项”大做文章,那就可能费力不讨好。选择乳业做文章就是一个最好的切入口。牛根生深悟古人所说的“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一真谛,并将其淋漓尽致地应用到自己的经营管理中。牛根生的选择是正确的,以后蒙牛成长的火箭速度也已经证明了他的眼
光和判断。
当然,乳业不同于陶瓷业。陶瓷是一个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产品,其操作模式不同于日用消耗品。
但从此例中,我们还是可以反思佛山陶瓷文化的某些局限之处,即表面开放、相对保守。佛山是国内滋养陶瓷“大鄂”的沃土,但却很少产生全国性的企业家。佛山的企业经营者在取得第一次创业成功后焦点房地产网,普遍缺乏把企业做大的决心和冒险意识,这几乎已成为公认的佛山陶瓷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大阻力。外域文化的某些可取之处,的确值得陶瓷业有识之士的深思。
佛山陶瓷,你真正重视渠道的作用了吗?
2008的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佛山整个陶瓷行业增长放慢,一些品牌企业甚至出现了下滑情况,而那些“私抛厂”则相当一部分已被淘汰出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陶瓷业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今天产能足了,忙活生产;明天货没人买,又忙销售。”其实,这需要企业经营者具备良好的战略规划能力和过人的魄力。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佛山陶瓷企业之所以不能在全国市场做大,根本原因并不是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做陶瓷和别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领导者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做“大”;大不了就做“小”。
陶瓷做大很累,做小容易。然而当今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今天的法则不一定明天也适用。陶瓷业也好,其它行业也好,抗风险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规模的大小。市场越大,越能“栉风沐雨”,掌握的客户资源越多,越能“呼风唤雨”。道理谁都懂,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企业困惑于如何处理与代理商的关系,以至于相当多数的企业“投鼠忌器”,放弃了渠道的争夺。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在当今市场条件下,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决定其营销模式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渠道效率,二是渠道成本。渠道效率是指渠道能否尽快将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给尽量多的目标客户;渠道成本是指企业为该渠道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用于支付渠道的成本和与渠道间接相关的成本(如渠道管理成本、渠道服务成本等)。与别的行业不同的是,陶瓷企业在选择营销模式的过程中,产品因素对营销模式的影响在逐步降低,渠道因素在逐步强化。一方面,厂家动之以情,要求代理商接受品牌专卖销售模式,专一销售自己品牌的产品;另一方面,晓之以利,向代理商承诺更多的市场支持和更高的利益回报。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厂家的建议并没有令所有的代理商“与时俱进”;更令他们尴尬的是,一些代理商表面上接受品牌专卖,实际上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代理商往往在专卖店内销售一些其他品牌产品,品牌专卖被变通成为“品牌主卖”。对于这种变通,多数厂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雷声大、雨点小,基本上默认了。默认的原因不是屈服于代理商,而是难以抵制中国这个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需求潜力最大的建材家居市场的诱惑。
其实,品牌专卖是在成熟市场条件下的产物。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推广一种成熟市场的销售模式,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事在人为。笔者以为,想推行品牌专卖的厂家应该首先搞明白三个问题:品牌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产品是否丰富?利润空间是否丰厚?产品要有特色,要有差异点,品牌影响力不一定大,但对用户有吸引力;其次,他们的产品往往非常丰富,单一品牌下的产品就能够全方位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用户的需求;第三,注重长远利益和市场规范,预留给代理商的利润空间能够满足代理商规范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使代理商能够安心配合厂家做好产品销售工作。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本土陶瓷品牌已具备了拓展市场范围的基础条件,如果能配以奖金和人才的支持,企业做大的现实将指日可待。
但在现实市场环境下,笔者以为,有时企业做点妥协也并无不可。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对于厂家来讲,要的是市场。当品牌专卖还不足以成为获取市场的主要手段的时候,厂家不妨现实一些,让代理商搞搞“品牌主卖”也是一个还算不错的结果,并非完全不可接受。品牌专卖能够顺利推行,最终还是取决于厂家的实力。品牌专卖,归根结底,就是厂家靠实力说话的一种方式。如果实力还暂时不够,起码可以靠对方代自己宣传品牌。毕竟,建材这样一种低关心度的产品,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掌握了终端,渠道的作用强于终端,掌握了渠道,某种程度上也就等于掌握了企业的核心利润。只是选择代理商时,企业要睁大双眼,不能让一些混水摸鱼的人溜进来。总之,只要不从根本上损害品牌利益,维持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
在渠道搭建上,尽管有人不齿,但存在就是硬道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国内目前做得最成功的例子是新中源陶瓷企业集团,该集团在布局全国的同时,依托于新中源的产能优势、区域优势、规模优势、营销智囊优势、媒体传播优势、营销团队等优势资源对二、三、四级市场进行重点投入和培育搜狗,在打造“建陶航母”的过程中,新中源一直坚持通过自己投资和经销商极力打造自己的专业渠道,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了二千多家陶瓷专卖店,覆盖了全国几乎所有一、二级城市,新中源陶瓷营销总经理日前在一次经销商峰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只一次向笔者重复过这样一种观点:网络之于企业,便如同血管之于人,“得渠道者得天下”,“但是,陶瓷行业无论是专卖店经营还是特许经营,如何建立和谐共生的厂商关系,将是中国陶瓷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问题。”2009,新中源陶瓷将进一步加大广告费用预算,用于全国性媒体投放,以求从品牌层面上最大限度地支持经销商。
佛山陶瓷呼唤领军企业
当前,佛山陶瓷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陶瓷产量和消费量随着房地产的回暖在逐日攀升。消费市场的爆炸式增长,使得许多企业某一阶段获利,但这是短暂的,因为模仿和销售模式的趋同,将破坏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同时,陶瓷行业也潜伏着巨大的行业发展危机,同质化严重,产品没有明显区别,市场竞争表现最为激烈的就是价格战。这也难怪,陶瓷企业的知名度本来就不高,很多都是地方性的品牌,但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强势品牌,这肯定是地区市场发展存在某种问题的表现。没有强势品牌,不仅是目前,也是未来制约佛山陶瓷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然,品牌建设是企业寻求长期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品牌不一定要做大,重要的是要做强。陶瓷小企业一样可以做品牌,关键是要做精做细,产品推广要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但当企业做出特色后,就一定要在品牌和规模上做文章,这方面,佛山陶瓷企业已经错过了很多市场良机,早期丰厚的利润回报,使得许多企业忽视了品牌的建设,时至今天,越来越多的佛山陶瓷企业认识到——未来陶瓷竞争必将进入品牌时代,只有成功地建立了品牌,陶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所以,包括像新中源、新明珠、东鹏等国内陶瓷市场打出一片天地的TOTO、科勒这样的境外品牌都不遗余力地在渠道搭建上做文章,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企业目前都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我们相信,沿此方向发展,假以时日,佛山陶瓷业必将催生出更多的全国性品牌乃至国际品牌,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来临。
第四篇:佛山陶瓷营销培训心得体会
佛山陶瓷营销培训心得体会
我相信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首先,感谢鹰牌集团华鹏营销中心选我参加佛山陶瓷营销培训班,2013年4日-7日为期四天下午的培训让我学了四大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
学习的第一大方面是现代营销理论及陶瓷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第二大方面是陶瓷营销客服管理及客户投诉处理方法;第三大方面是陶瓷专卖店营销人员素质及导购技巧;第四大方面是产品质量和市场开拓。从观看陶瓷行业历史视频开始,了解到美术陶瓷到建筑陶瓷的演变,陶瓷行业专业配套不断完善,科研基础建设不断加强,陶瓷行业人才流动加快,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陶瓷发展之路等知识的串联,使我对建陶行业得到了宏观的认识。接着讲师一一为我们阐述了建陶产品市场的特点,瓷砖功能化,瓷砖时装化等新概念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除了企业自身发展,产品的质量品牌之外,不得不学习的就是产品质量投诉处理的应对方法。企业有时候不能忽略自己的利益而委曲求全,向消费者的无理要求屈服。因此,从企业角度理解产品投诉是现代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从消费者角度理解客户的投诉,实事求是正视投诉反映的问题。因为只有处理好客户投诉,才能避免或减少企业的损失,才能消除顾客对产品的不满因素,才能让顾客成为企业正面宣传的传播者。关于质量投诉的处理技巧,从以下几小点出发:一是深入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信息;二是不要得罪任何一位客户;三是现场进行比较试验,用事实说服对方;四是多从客户角度思考,注重追求赢情,而不是赢理。
虽说我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但是关于市场营销的学习是学无止境的。营销的定义是比竞争对手更加有利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需要、欲望、需求 产品和服务
市场 顾客价值、顾客满意
交易关系
从此图一目了然的知道核心营销的组成部分,当然每个部分都是可以一步一步细分下去的。另外通过揭东慧教授的东西方考察得出一些市场开拓的策略让我大开眼界。一是滚雪球,二是保龄球,三是采蘑菇,四是农村包围城市,五是遍地开花。最后一方面提到终端销售技巧中最直观的就是个人形象的打造,让客户第一印象感觉自己就是权威形象。因为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在于让客户对品牌的信任,对产品的信任,对导购的信任,对销售环境的信任。另外销售人员要善于发现顾客的需求,做到注意观察,做到问话问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临门一脚,达成交易。
这些知识,无论对日后的身处何种岗位的我来说,都是有益的。作为一名销售助理,只有不断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第五篇: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
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
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核心制度,对于提高我国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迄今为止取得差强人意的成绩,但再很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针对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所需解决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我国各界学者对此也纷纷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
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化与工业化并行,城市基本养老保障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保障还存在较大差异,短期内还不能实现完全意义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即便如此,我国学者对此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例如叶汉雄认为我国在缩小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差距上具有其可行性。他认为我国有缩小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差距的政治、经济、民意基础以及宏观上的政策支持(叶汉雄.缩小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差距的可行性分析);高君认为城乡二元化和碎片化的弊端,决定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必将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高君.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的思考)。
在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障方面,我国学者也给出了他们的一些建议。陈正光认为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统一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由政府强制举办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以及零支柱组成),采取多元化的制度安排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多元化的制度安排必然造成人群之间的攀比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多元化制度应该朝向一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为此,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通过城乡居保、机关事、比单位养老金制度分别与职保并轨实现(陈正光.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朱海波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了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的必要性,并从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的筹集及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对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进行了制度设计(朱海波.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高君在通过对浙江德清县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第一,深化改革传统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规定,第二,有效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并轨,优化城乡养老保障转续机制,第三,深化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划清财政投资比例,第四,不断完善管理整合,加强基金管理机制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高君.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的思考);肖金平、林燕按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外在型结合的模式来重构我国现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其基本要点是在城镇,把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在结构上分离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全国意义上的现收现付制,可采取税收的融资方式,替代率为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25%。第二个层次为资本化的个人帐户。把从现行基本养老保险中分流出来的个人帐户部分(占工资总额的11%)与企业补充保险合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帐户。在农村,以县为单位建立社会统筹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乡村集体经济,这主要靠乡村工业企业税收中予以照顾或减免。其次,国家财政要拿出一部分。个人帐户部分主要是农民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由国家立法强制。这部分资金必须进入资本市场,实现有效的保值增值。国家对于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待农民60岁以后,按个人帐户的储蓄额(个人缴费及其增值金)逐月发放养老金。并认为此模式是在继承现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障优势基础上的制度创新(肖金平,林燕 关于重构现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
二.对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均等、公平的思考
平等、公平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亦是如此。周巧红,吉淑英等人在对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研究中提出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的目标是实现全面的机会平等、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均等,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责任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其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项目包括譬如吃饭、穿衣、住宅、安全、医疗(部分)等生存方面的最基本需求,主要体现在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基本权益保护状况等方面,其由低到高,依次呈现生理需求、服务需求、安全与社交需求三个层面的递进状态。同时三大需求项目的实现,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紧密联系,其水平与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直接相关(周巧红,吉淑英,徐州全,刘彩丽.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研究);侯志国认为要强化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公平性,首先要加强维权,进一步加强公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障力度,包括加强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护,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法以及健全社会保障权司法保护机制。其次需要以困难群体为重点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后加大对农村养老的财政支持力度(侯志国.多学科视角下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公平性研究)。
三.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中的作为
我国学者黎民认为政府机制对于养老保障既有其积极的方面也有其局限性。其积极方面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政府可以通过规制和税收等强制性的再分配手段取得必要的资源,将养老保障扩大到全社会的范围;第二,政府具有很强的分散社会风险的能力;第三,政府可以克服外部效应和减少交易成本;第四,政府可以运用养老保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其局限性体现在政府干预的效率损失、政府干预带来的某种公平损失以及相关的道德风险和政府自身能力的局限。并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在养老保障中重点应发挥如下作用:利用特有的合法强制力为养老保障提供一个相对完备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即提供养老保障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产品;承担再分配的责任,并直接供给最基本的养老保障产品,保障老年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权益,增进社会公平;调动各方面参与养老保障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促进非正规养老保障计划的发展(黎民.养老保障中的政府机制与政府行为)。
在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上,我国学者苏保忠 张正何认为在立法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权优势,在制度安排方面,政府应关注社会公平,在组织管理方面,政府应推进体制创新,在财力支持方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监督管理方面,政府应重点防范养老金的运营风险(苏保忠,张正何.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定位)。
四.相关养老服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我国学者董红亚在对中国政府养老服务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后,提出我国政府养老服务需要研究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思路:第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明确养老服务含义,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第二,明确政府、家庭职责,探索构建共担互补协调的养老服务机制;第三,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加快养老机构发展步伐;第四,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董红亚.中国政府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一)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研究
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养老力量的弱化,政府养老压力的增大。一种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上。我国学者章晓懿认为在养老服务领域,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有共销模式和合作伙伴模式二种不同的形式。并在对上海市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后指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模式业已建立,但是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表现出共销模式的特点,而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则已具备合作伙伴模式的特点。尽管这两种合作模式在合作双方的对等性、合作过程的自主性,以及合作关系的稳定性等方面存着区别,但二种合作模式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与现实契合,而且任何一种合作形态都会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
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合同治理的策略选择上,朱玉知和张雯认为在观念上需注重平衡多元的价值,因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合同中包含多种价值,如服务的质量、服务供给的公平性等。每一种价值如果走到其极致都会发生扭曲;在转变模式上,理顺政府与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是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重要保障;在合同关系的管理上,需要改善合同运作的法律环境,并认为起草并签订一份尽可能完善的养老服务合同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顺利实现的首要前提(朱玉知,张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优化治理——基于合同制治理理论的思考)。
(二)机构养老服务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越来越多的老人,特别是缺乏自理能力的孤残、高龄老人,不得不接受机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在城镇居民养老方式中的比重增加、地位上升。许爱花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中的现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机构养老服务的经验,提出在社会工作视阈下完善城镇机构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第一,坚持养老机构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包括制定养老机构的法律法规以及保障老年福利体系的良性运行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第二,在社会工作介入方面,做好老人入住机构前的衔接工作以及构建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三,倡导积极老龄化,实现余热生辉(许爱花.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张迺英和王辰尧通过对我国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政策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政府购买过程的公平公正;第二,构建合理的评估机制,保证养老服务的质量;第三,充分发挥养老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第四,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防止道德风险(张迺英,王辰尧.我国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政策分析)。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它是由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在经历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后,于近年提出的又一种养老模式。我国自2001年起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在对多年来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发展状况研究后,孙泽宇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第二,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第三,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老年社区支持网络;第四,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机制(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同时,我国学者杨春通国对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提出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三点对策与建议:第一,始终如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步伐;第二,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第三,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不断满足亿万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化服务需求;第四,正确处理好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社会化服务与子女应尽义务、点与面、走出来和走进去、农村和城市的关系,加快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推进速度(杨春.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孙迎春在对南京市栖霞区居家养老调查中提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政府需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多功能,复合型服务社区,建设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拓展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并有效整合养老资源形成养老合力,实现以家庭自我养老为基础,开拓虚拟养老服务,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孙迎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南京市
栖霞区居家养老调查)。除此之外江海霞和陈雷将创新老年产业发展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结合起来,认为政府应引导和促进老年有效需求,在政策上对老年产业加以扶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开创居家养老服务新项目。同时促进老年第一、二及第三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以及发展相关教育产业建立一支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实现多方联动,协同配合,形成广泛的社会动员和价值关怀,促进老年产业发展,更好地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江海霞,陈雷.创新老年产业发展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
五.国际视野
我国学者蔡昉在总结国际相关经验,提出来深化改革的新视角和路线图,认为我们需要把养老保障体制的设计看作是生产性的,而非仅仅是消费性的制度安排,应该从多方位考虑和获取养老资金来源,而不是仅仅将其看作公共财政的责任,应从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就业政策相配合的角度,筹划养老保障制度,应该将养老保障的社会化进行到底(蔡昉.重新思考中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兼论国际经验的相关性)。
时间银行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埃德加·卡恩首次提出并创设了时间银行模式,该模式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践,,但是整体而言$时间银行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任志华和高贵如通过分析时间银行模式及其自身缺陷,继而分析时间银行应用于社区养老的现状和问题,再以时间银行模式为基础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新模式,最后在新模式下就如何有效应用到我国社区养老提出建议:第一,理论建设方面。我们的学者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的改进时间价值银行模式;第二,政策扶持方面,政府需要在政策上进行鼓励和扶持;第三,制度保障方面,国家机构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时间价值银行的实施形成制度保障;第四,技术支持方面,时间价值银行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平台,人们借助这个平台给在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同时等自己晚年的时候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人们在这个平台上拥有自己的个人账户!通过个人账户进行时间价值币的储蓄和支出以及转让和赠予等(任志华,高贵如.时间价值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夏辛萍.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初探)。
六.参考资料
1.高君.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的思考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2.陈正光.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3.朱海波.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4.肖金平,林燕.关于重构现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0(1).5.周巧红,吉淑英,徐州全,刘彩丽.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14(6).6.侯志国.多学科视角下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公平性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7.叶汉雄.缩小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差距的可行性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8.黎民.养老保障中的政府机制与政府行为[J].学习与探索,2004(6).9.苏保忠,张正何.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7(12).10.董红亚.中国政府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J].人口与发展,2010,16(5).11.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12.朱玉知,张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优化治理——基于合同制治理理论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9,25(1).13.许爱花.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J].江淮论坛,2010.14.张迺英,王辰尧.我国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政策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2.15.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1).16.杨春.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0(6).17.孙迎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南京市栖霞区居家养老调查[J].特区经济,2012.18.江海霞,陈雷.创新老年产业发展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J].特区经济,2010.19.蔡昉.重新思考中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兼论国际经验的相关性[J].经济学动态,2008(7).20.任志华,高贵如.时间价值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J].特区经济,2013.21.夏辛萍.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初探[J].人民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