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老干部
内蒙古自治区老干部“天骄艺术团”成立暨汇报演出
节目单
一、大合唱指挥:陈丽英
二、集体舞《仑巴 》
编导:卢世广、陈小路表演:武锁成、张永芬等
三、女声独唱演唱者:斯琴
四、顶碗舞《祝福》表演:石永梅、马玉英、韩桂琴
五、《草原情安代》
编导:张伦表演:张燕、梅红等
六、女声小合唱
七、集体舞《草原飘香》
编导:姜如燕、超颖清表演:石景虎、宫玲等
八、男声独唱演唱:韩广英
九、独舞《蒙古高原》表演:乌云(76岁)
十、集体舞《蝴蝶兰》
编导:张燕表演:周晋东、梁真箴等
十一、女声独唱演唱:马杰
十二、集体舞《吉他巴》
编导:卢世广、陈小路表演:武锁城、张永芬等
十三、女声独唱演唱:陈丽琴
十四、国标舞
表演:姜如燕、邹本生、田学礼等
十五、大合唱指挥:赖玉岚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老干部材料
郧县是一个集贫、老、库于一体的山区县,现有县级退休干部 29 人,离休干部 218 人,他们年龄偏大,身体差,居住分散,家庭和生活困难较多,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与现在的社会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上财力有限,对做好老干部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把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做深、做细,使广大老干部身体健康、情绪乐观,积极参与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树立三大理念,明确工作目标,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我们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牢固树立 “三个最大”的工作理念,即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老干部活力。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放在帮助老干部处理好四个关系上;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落实好老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上,让老干部尽可能地参与到全县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四个关系”即处理好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对老干部做到在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精神上多关怀,多方面、多方法、多层次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发挥余热,为改革发展提供更好更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工作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
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这决定了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寓教于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消除思想障碍,使广大老干部的思想脉搏与时代同步,个人要求与愿望一致。
一是寓于学习之中。以全县 33 个休干党支部为阵地,坚持做到每月组织学习一次,及时贯彻从中央到地方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丰富学习活动形式,一方面坚持每年召开两次全县政治经济形势通报会和一次国际国内形势报告会,去年 11 月,还调县委党校教师为老干部做十七大专题辅导报告,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学习体会交流活动,引导老干部深入领会十七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老干部阅文室建设,配备各类图书 300 多册,每年还征订党报党刊和老年杂志近20 余种,对事关全县工作大局的县委、县政府文件为阅读室配发一套,供老干部学习传阅。同时,定期组织老干部到县内经济开发区、革命老区及偏远乡镇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还适时组织他们到外地参观考察,使他们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和社会发展的信心。
二是寓于文体活动之中。以老干部活动中心为主阵地,采取自办、联办、协办、集中与分散、走出去与请进来、大型活动与小型比赛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组织老干部开展科学健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诸如麻将、门球、象棋、扑克、钓鱼、书画等常规活动项目外,还开展医疗保健讲座、讲笑话、绕口令、猜谜语等活动,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今年还将结合改革开放 30 周年,开展老干部“谈改革开放 30 周年巨变”大讨论活动。
三是寓于沟通之中。沟通是化解矛盾、消除思想障碍的有效途径。我们坚持做到“五必访”、“五有数”,把准老干部思想症结。“五必访”,即:重大节庆纪念日必访、老干部“八十、九十寿辰”必访、老干部患病住院必访、老干部生活困难必访和老干部去世必访。“五有数”,即:对老干部学习活动情况有数、身体状况有数、家庭情况有数、有什么想法有数、对组织有什么建议有数。县委、政府领导定期走访老干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征求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的思想疑虑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某位老干部儿子受到刑事伤害后,他对处理结果不服,县领导了解情况后,及时召集公、检、法相关单位领导,上门与他面对面进行交流、解释,化解了一起上访事件。
四是寓于发挥作用之中。发挥好老干部作用,使他们为社会多做贡献,是思想政治工作旺盛生命之所在。在去年纪念郧县解放 60 周年活动中,老干部唱重头戏,开展了一系
第三篇:老干部
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离退休老干部是新中国的奠基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宝贵财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老干部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然心系大局,情系人民,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着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因此,为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维护好社会稳定大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局面,就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改进和加强老干部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关注老干部的思想状况
1、老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仍对国家的发展、本系统的改革十分关注,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能够体谅国家和本单位在改革中出现的某些暂时困难,积极的支持在职领导的工作。
2、对政治待遇的落实比较满意。由于各单位按照上级的要求,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落实老干部政策待遇的有效方法及措施,积极从各方面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
3、对生活待遇的落实越来越关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他们对生活待遇的落实更加关心和重视,但是对本单位的落实情况却感到不太满意。
有的老干部对分享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成果有片面理解,所以,关系离退休老干部切身利益的生活待遇落实问题是老干部主要思想状况之一。
4、对某些不良社会现象存有不满情绪。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在老干部的思想中根深蒂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必然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少老干部由于过去的思维方式,往往对一些暂时的不良现象看不惯,流露出不满情绪。尤其对腐败现象、行业不正之风、反映更加强烈。
二、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一、企业文化工作应与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也是最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与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紧密结合起来,应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保证老干部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的原则。为保证老干部生活,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切实保证按时发放工资,及时据实报销医疗费,这不仅是老干部晚年的生活保障,而且也是开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如忘记了这一点或淡化了物质
是基础的原则,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也难以奏效。
二是政治上关心尊重的原则。
老干部要求全社会在承认他们所做贡献的同时,在政治上给予尊重。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衡量尊重的标准是看老干部在社会上所占的政治地位,就是看在思想和工作上把老干部摆在什么位置。中央明确规定:“老干部离退休后基本政治待遇不变”。这个规定不仅是完善离退休制度的重要政策,而且也肯定了老干部的政治地位,为我们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指明了方向。所以,在实际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工作中,我们应该既要抓好老干部的学习,又要抓好对在职干部特别是做老干部工作同志的教育。同时,既要抓好对老干部学习的组织,又要抓好对老干部学习的指导。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用新科学、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充实自己,使老干部的思想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要使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的相结合。把企业文化与老干部“老有所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作用,坚持从长期教育入手,提高老干部的政
治理论水平,使老干部理论知识、法律知识、生活常识更加充实,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坚定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保持一致。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原、肥沃的田野、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富集的地下矿藏,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以矿产资源为例,目前世界已查明的140 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发现的就有128 种,探明储量并上储量平衡表的有83 种,其中42 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的前10位,22 种列前3 位,7 种居全国之首。江泽民同志赞扬内蒙古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地上有绿宝,地下有墨宝”。“绿宝”指的是绿色食品,“墨宝”指的是煤炭资源。北纬45度左右是世界天然养牛带。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历史留给内蒙古的最大的无形资产“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形象,使“以乳立市”的呼和浩特“伊利”“蒙牛”两家企业的乳制品畅销全国。鄂尔多斯市低硫、低磷、低灰分、高热值的优质煤,通过“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确立了新世纪的中国大型能源基地的超前地位。鄂尔多斯盆地特大天然气田的发现,使得内蒙古成为我国西气东输的主力气田。此外,内蒙的“软黄金”山羊绒产品,也称雄市场,深入人心,享誉世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内蒙所具有的重要矿产资源稀土。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邓小平同志曾经意味深长的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内蒙古独特的资源禀赋成就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3%,总量由2000年的153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55亿元,由全国第24位增长到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000美元,由全国第16位前移到第6位。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11亿元增加到1738亿元。城镇化率由42.2%提高到55%,三次产业结构由22.8:37.9:39.3调整为9.5:54.6:35.9,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内蒙古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才聚集效应,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内蒙古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10多年来,内蒙古的人才工作通过积极建设人才流入区、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85万人,较2003年增长76%;人才市场体系和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形成各级人才市场106个。
呼和浩特市简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是呼包鄂“金三角”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双拥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乳都。先后荣膺“全球经济增长20强城市”、“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十大城市”、“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2009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等称号。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60平方公里,现辖1个旗、4个县、4个城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270万,其中,城市人口165万。是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地区平均海拔1050米,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呼和浩特有着两千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悠久、民族特色浓郁、民风淳朴,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谱写出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它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纵横交错、覆盖范围广,是自治区公路、铁路、航空及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中心,是国家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是沟通北京通往大西北的重要通道,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辐射冀、晋、陕部分地区面向全国和世界市场的重要商业流通中心,并以沿线城市、中心城市、资源富集地区的三大优势占据了中西部发展的有利地位。是各类企业立足国内、开辟东西欧及俄蒙市场的首选投资地区。是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南粮北牧、东林西铁、遍地宝藏”丰富资源中心地带,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山川河湖兼具,矿产、物产资源尤为丰富,周边煤炭、天然气资源富足,电力能源供应充裕。目前,呼和浩特正在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
呼和浩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沿边开放城市,享有中央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我市十分重视改善投资“软环境”,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及政策性文件。确保投资商合法投资权益的法律、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呼和浩特规划建设了10个各具特色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其它均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各级开发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是科技创业的重点载体和发展区域。依托开发区,还建成了国家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各1个。
呼和浩特在建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规划面积16.61公顷,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现有各类孵化器2个,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
呼和浩特拥有重点实验室10个,其中国家级1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9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6个。科技创新的条件基础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呼和浩特拥有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科技成果推广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咨询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机构以及市行政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服务中心等众多创业服务机构,各类服务机构职能功能完善,服务领域广泛。同时加强了公共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呼和浩特政府网、呼和浩特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公益网络系统以其强大功能,面向社会提供丰富资讯和便捷的服务,公共服务能力、效率和水平极大提高。
留学人员、各类高层次人才来呼领军创业,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享受自治区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享受呼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入驻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享受国家级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相关优惠政策。
呼和浩特具有现代服务业集聚优势。是自治区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区,并具有强大的向周边地区扩散和辐射能力。
呼和浩特金融环境优越。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环境宽松。金融机构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呼市商业银行以外,其他10余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近年陆续入驻。此外,呼和浩特还有14家各类保险公司,构筑了呼和浩特市金融业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呼和浩特拥有明显的科技人才优势。集中了省市区三级政府机关和众多国家、自治区的企事业单位和区域总部,聚集了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机构,现有大中专院校53所,各类科研院所137家,全市约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9万余名,占自治区全部科技人员总数的30%以上。呼和浩特汇聚了自治区各类高层次人才,成为自治区各类发展要素特别是高端人才要素最集中的区域,拥有的各类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可以为全区的统筹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呼和浩特各类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本着“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的思路,规划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区。现有10个各具特色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为国家级开发区,享受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政策。经过开发建设,各级开发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已经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载体和发展区域。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和浩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西部地区正在崛起的现代化草原大都市。概括起来,主要是六个方面,即乳业起步、工业拉动、三产促进、城市提升、社会进步、民生改善。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50亿元,较“十五”期末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6%。三次产业比例为4.4:36.3:59.3。财政总收入完成241亿元,较“十五”期末 3 翻近两番;粮食产量达到125万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45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85元和8670元。
多年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得呼和浩特经济综合实力已经走进西部12个省会城市的前3名,具备了与东部发达地区同台竞技的能力和水平,并提出了到2015年经济总量进入全国27个省会城市前10名的奋斗目标。目前,呼和浩特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依托首府优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向东看”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核双圈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切实提升首府服务全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呼和浩特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在自治区乃至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效率高、效益好、辐射面广和引领示范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包头市简介
包头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又称“鹿城”。全市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212平方公里,辖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白云鄂博矿区、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九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总人口265万,城镇人口212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6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近14000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4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6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66元。
——包头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包头素有“塞外通衢”之称,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和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内蒙古对外开放和重点发展地区,是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京包、包兰、包西铁路在此交汇,110、210 国道、京藏高速、包茂高速穿越全境,包头机场运载量超过百万人次,境内满都拉口岸是向俄蒙开放的重要通道。
——包头是一个现代工业城市。包头伴随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项目布局而兴盛发展,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稀土、化工和军工基地。境内已发现各类矿物74种,稀土工业储量居世界首位,已形成以钢铁、稀土、装备制造、有色(铝镁)、电力、化工、纺织和建材等特色产业为支柱,以包钢、一机、北重、包铝、东方希铝、神华煤化工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高新技术产业、非资源型 4 产业为先导的工业体系。是全国20个最适宜发展工业的城市和全国投资环境 50 优城市之一,被授予“2008 年中国制造业名城”称号。
—— 包头是一个科技创新城市。全市有各类科研院所100余所,科研仪器1万多台(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5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2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11家。2004年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3项。连续五次被国家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2008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城市”、“优秀创新型城市”。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
——包头是一个生态宜居城市。黄河流经包头境内220 公里,沿黄湿地约165平方公里。全市森林面积近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有九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梅力更天然林、南海湖湿地、巴音杭盖草原3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市内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2010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16天。曾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第三届中华环境奖、全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
—— 包头是一个文明和谐城市。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307 年,赵武灵王在此设九原县,秦设九原郡,西汉改称五原郡。境内有阿善沟门、赵长城、秦长城、马池古城、敖伦苏木古城、美岱召、五当召等历史文化遗址。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融汇发展,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和谐共生,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多元交织,晋商文化与工业文化相拥相长,形成了包头地区“开放开明、包容兼蓄、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2005年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09年在全国114个城市进行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总分位列第一,先后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四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称号,2005年和2009年两次被授予“长安杯”。
鄂尔多斯市简介
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毗邻晋陕宁三省区,属黄河上中游地区,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黄河流经728公里,南临古长城。全市辖七旗一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4.07万,其中蒙古族17.69万。鄂尔多斯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著名的“河套文化”遗址。2001年,原伊克昭盟撤销,设地级鄂尔多斯市,现市委、市政府驻康巴什新区。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煤炭远景储量7630亿吨,探明储量1696亿吨,占全区的 5 1/
2、全国的1/6;天然气、煤层气已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有全国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1/
3、世界的1/4,为世界羊绒产业中心。鄂尔多斯文化底蕴深厚,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进入新世纪,鄂尔多斯市发扬“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31.7%的增速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150.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2643亿元,人均GDP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财政收入由2000年15.7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538.2亿元,总量、增速均居全区第一位;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是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鄂尔多斯时,誉之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致力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推动由自然要素支撑向由科技人才支撑转变,引进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多人,副高以上紧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800多人,吸纳区内外高校毕业生近2万多人,全市各类人才总量突破30万人,人才等创新要素有力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进入“十二五”,鄂尔多斯市按照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呼包鄂“草原硅谷”建设的总体部署,实施了“人才鄂尔多斯”战略,以政策“洼地”构建人才“高地”。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培养引进使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1+8”政策体系,即《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鄂尔多斯”战略的意见》以及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首席专家选拔管理、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引进人才住房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8个配套实施办法。确立了“聚十万英才、建人才强市”即五年内新引进5万名人才、培养5万名人才,其中包括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1万名研究生,使全市人才总量突破40万人的奋斗目标。基于此目标,大力打造培养引进使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平台。按照建设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晋陕蒙高端服务业中心和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以新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羊绒服装、陶瓷、建材、生物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构筑以“一区,一带”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区”即东胜-康巴什-阿镇产业集中区,“一带”即沿黄产业发展带。同时,依托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低碳谷、煤化工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现代绒纺产业园、科技教育创业园、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强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全面合作,发挥试验实验基地、科技孵化器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功能,建成1个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关于停止征收
“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12-20 生效日期: 2001-12-20
发布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发布文号: 内计费字[2001]1894号
牙克石市政府:
近日接到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应否向供热单位缴纳“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的请示》(内森集团字[2001]182号),反映牙克石市热电厂对其新增的供热用户,依据《牙克石市政府关于收取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改造费用的通知》(牙政字[2001]2号)向并入集中供热热网的热力用户按照每平方米20--50元强行收取“供热设施改造费”的问题,并要求明确收取“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是否符合国家及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国家及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配套费收费标准和加强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内政发[1999]12号)中明确规定:“本通知正式执行后,与城市道路、排水、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和供水、燃气、集中供热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相关的收费,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取消(包括盟市设置的性质相同的其他项目,也同时取消)。”另外,《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转发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整顿住房建设收费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的通知》(内计费字[2001]1278号)附件中,经国务院批准取消的涉及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有“暖气集资费”。
二、根据以上规定明确如下:
(一)牙克石市热电厂(供热企业)对其新增的供热用户,依据《牙克石市人民政府关于收取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改造费用的通知》(牙政字[2001]2号)文件的规定向新增供热用户强行收取“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每平方米20--50元的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上述文件规定和中央减轻企业、社会群众负担的政策要求。
(二)牙克石热电厂进行增容改造建设,可通过市政配套、银行贷款、企业自酬等多种方式解决,但不能自立项目向消费者集资。
因此,牙克石市热电厂对其新增的供热用户,应立即停止征收“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请你市尽快自行纠正牙政字[2001]2号文件的错误规定。
其他盟市有类似收费项目的也应停止征收,并于1月底前将落实情况报告自治区计委、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