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川猪”看特色畜牧业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19-05-14 00:2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陆川猪”看特色畜牧业的形成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陆川猪”看特色畜牧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篇:从“陆川猪”看特色畜牧业的形成与发展

从“陆川猪”看特色畜牧业的形成与发展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个地区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或地区的本质属性。特色产业就要以“特”制胜,就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优势,从而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近几年来,陆川县积极培育、打造“陆川猪”特色产业,打响品牌,利用品牌,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的实践,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我认为,要发展特色畜牧业,就必须有特殊的措施和良好的环境。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做好“特”字文章。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陆川位于桂东南,素有“温泉之乡”、“中国铁锅之都”之称,是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007—2010连续4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基地建设县、广西畜牧业十强县;是百万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比较,把握本地的“特色”优势,决定发展最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即陆川猪养殖与加工业。

“陆川猪”因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陆川猪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陆川县志》有陆川猪的记载。197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广东顺德县召开全

1国猪选种育种会议,确定“陆川猪”为全国优良地方品种。2000年农业部公告(第130号)将“陆川猪”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6年农业部公告(第662号)将把“陆川猪”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农业部公告(第1058号)将“陆川县良种猪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陆川猪文化底蕴深厚,是陆川县劳动人民在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饲料条件和饲养习惯下,经过长期的选择和精心培育而形成的,具有繁殖力高、杂交优势明显;皮薄肉嫩、味鲜质优;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好三大显著特点。“陆川猪”猪肉具有油而不腻,浓香可口,风味独特,鲜美多汁,细嫩爽口等特性,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猪,在2010年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期间,原全国畜牧总站谷继承站长作了“充分利用陆川猪种质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中国名猪世界品牌”的题词。为此,我们做好“特”字文章,毫不犹豫地从该特色产业入手,集中优势资源,将战略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特色点上,纵横结合,延长产业链,挖掘深加工潜力,把陆川猪产业逐步做强做大,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到了可观的份额。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在政策、服务上配套。我们坚持把陆川猪作为“县宝”和名牌产品战略来抓,在千方百计做好集科研、保种、选育、繁殖于一体的陆川县良种猪场的保护与开发的同时,县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陆川母猪生

产的决定》、《关于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发展陆川猪生产的决定》和《关于大力鼓励干部职工离岗创办实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加快陆川猪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快陆川猪产业发展步伐。近年来,每年约80万头陆川小猪销往县外、区外,每年陆川猪销售收入占养猪业收入的46%,市场销售价格最高的2008年5—10公斤的小母猪售价达600—900元/头,3—5公斤的小公猪每 头售价达100—150元/头,每头母猪年产仔2.1窝,每窝产小猪10—12头,每头母猪年产仔收入达1万多元,获利0.8万元。大桥镇陆透村农民陈成以独到的思维,利用3000多亩山岭放养陆川猪,县主管部门主动介入进行跟踪指导、扶持。该场从2008年初试养5头母猪发展到目前有经产母猪120多头、后备母猪70多头、年出栏肉猪2000多头的大型生态养殖场。该场养猪方式独特,小猪出生90天(体重达30市斤)后开始放养,任其在山林中觅食,每天辅以红薯藤、米糠兑泉水等食物,不注射任何药物,不用任何添加剂,肉猪在林中放养9个月以上才出栏,每市斤可买15元以上,每头肉猪可买2500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央视、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作了专题报道。为了更好地打响品牌,宣传、推介陆川猪,我们成功举办了2009年和2010年两届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尤其是2010年,争取到全国畜牧总站地方猪种保种与利用培训班、中国地方猪种保训与利用协作组第七次年会暨学术

研讨会与名猪节同时举办。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自治区、玉林市等领导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内行业权威专家和国外畜禽遗传学研究专家,21个省(市、区)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全国首批38个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场长,国内130多个地方猪种保种与利用协作组成员单位,3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企业家共230多人齐聚陆川,为发展陆川猪产业出谋献策,共商发展大计,有效的提升了陆川猪在国内外的地位,陆川猪成了对外宣传陆川、使更多人了解陆川的名片。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从规模效益上给力。为了使陆川猪特色产业有效有序、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在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全面提高“成本优势”和“低成本运作”能力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整合与产业发展相关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延长养殖环节上下两端的产业链条。在具体工作中,主管部门科学决策,狠抓落实。一是积极引导社会民间组织,发挥其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引导民间组织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协助邀请专家教授到陆川举办讲座、授课或聘请为养殖企业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他们拥有的技术和科技成果;支持举办专题讲座,把在饲料、兽药、养殖设备大型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请过来,进行经验介绍或交流,有目的地解决生产过程碰到的难题,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解决县内

养殖加工企业发展中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增强企业市场开发和抗风险能力。如陆川养殖联合会,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会员已发展到260多个,每月为县内养殖企业举办1-2期的技术讲座,每期参加人员均在150人左右,年组织外销生猪80多万头,几年来解决生产难题80多个。同时,对陆川猪种保种与利用、产品深加工进行立项研究。二是坚持对年出栏生猪达500头的企业,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派出技术人员驻场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大力扶持产品深加工体系建设,培育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撬动民间资本等方式,投资1.9亿元,设计年生产加工能力为130万头的两家陆川猪产品深加工企业已竣工投产,其中广西元安元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年屠宰加工能力100万头,以分割冷鲜肉为主,深加工产品1万吨以上;广西神龙王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年屠宰加工30万头。达设计加工能力满负荷生产时,预计年产值达30多亿元。广西桂安牧业计划投资5000万元,筹建加工企业,建设以冷鲜肉、酱卤肉、腌腊肉、罐头等四条肉产品加工生产线的加工企业,项目建设选择在陆川县龙豪工业园区,征地40亩工作已完成。三是引进发展饲料加工业。近年相继引进陆川落户的有双胞胎、正邦、九鼎等饲料集团,加上温氏和县内神龙王、久益等企业,饲料年产能力已达30万吨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初步形成完善了从品牌——饲料加工——养殖——产

品深加工——产品销售的产业链,为发展特色陆川猪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作者:陈杰(陆川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联系人:

江永强(陆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手机:***)罗钊(陆川县委宣传部手机:

***)

第二篇:陆川猪特色品牌产业“1336”工程

陆川猪绿色品牌产业“1336”工程

2011-07-21 “1” 把陆川猪产业打造成100亿元绿色品牌产业。按照“打品牌、强产业、促发展、助增收”的工作思路,在现有基础上,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拼搏奋斗五年,陆川县生猪年出栏:由2010年的121.3万头,到2015年达250万头以上;产值由2010年的14亿元,到2015年达30亿元以上;通过深加工增值,深加工企业总产值可达30亿元;6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企业产值30亿元;辐射带动兽药、器械、饮食、贸易等行业发展,增收10亿元。

“3”建设三个基地

 全国最大的地方良种猪种保种基地。按基因库、保种场、保种基地、保种区的模式,完善“一库三群一站”保种与利用体系建设。

建立基因库。原种公猪精液、原种母猪卵母细胞、原种母猪受精胚胎,在-196℃以下冷冻永久保存。

扩大充实原种猪核心群。国家级陆川猪保种场原种猪群体数量达到500头,种公猪24头(血统12个以上)。

建立扩繁群。选择现有饲养陆川猪规模较大、场地、资金、人员较好的的场,扩建为陆川猪保种基地(或分场),承担陆川良种扩繁任务,饲养扩繁群母猪5000头。

建立五大保种区,承担陆川猪良种繁殖,年向社会供种50万头。建立县级公猪站、设立14个乡镇级供精站,承担陆川猪产业发展所需的良种猪精液供应任务。

加强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推出新杂交组合,培育新品系,不断提高陆川猪及二元杂的经济性能指标。

 全国最大的地方猪养殖基地。(最具特色的生态养猪基地)。建立以广西陆川富成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陆川县陆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陆川县吉祥陆川猪放养场、陆川县宇翔菜篮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通过公司+基地(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充分利用林荫空间资源,发展适度规模林下放养陆川猪,建立年产50万头(或100万头)的绿色或有机生猪生产基地。

 全国最大的猪产品加工基地。(最具竞争力的猪产品加工基地)。建立以广西神龙王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元安元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桂安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主,通过公司+基地(园区)+投资商(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立起集产业、物流、仓储、贸易、信息于一体生猪产品深加工原料生产基地。

“3”三大建设目标

 把陆川猪打造成中国名猪世界品牌。

管理使用好陆川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世界著名品牌。

鼓励生猪及其加工产品进行商标注册,打造国内驰名商 标。

引导生猪及其加工产品进行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申报,推动产业升级。

 打造最完整(最有特色)的陆川猪产业链。(或陆川猪品牌产业百里长廊)。不断延长和加粗产业链条,打造集“饲料、保种、养殖、加工、销售” 为一体的最完整最有特色的陆川猪产业链(或陆川猪产业百里长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把陆川县打造成全国现代化畜牧业强县。(或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和谐协调发展的目标。

“6”六项保障措施

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调查模底,确定与陆川猪产业密切相关的生产要素分布,优势等情况,结合实际,确定发展规模和方向。

聘请规划机构制定陆川猪战略发展规划(已聘请广西威壮资源研究院编写),分步组织实施。

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资源创新型产业集群。

 政策引导,龙头驱(带)动

优先扶持陆川猪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园区、标准化养猪园区、陆川猪养殖合作社的发展。

鼓励规模标准化养猪发展,对年出栏肉猪500头(含)以 上的养殖场户,给予经济奖励,优先安排粪污治理、改造排污设施项目。

实施陆川猪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对达到年出栏规模达500头或林下养殖面积达200亩以上的养猪场(户),选派技术员驻场(户)进行技术指导。

协调金融部门,安排信贷资金支持陆川猪产业化发展。

重点实施政府和部门扶持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大产品市场开拓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实现加工企业反哺原料生产(养殖)环节,确保养猪户效益和原材料的数量、质量。

整合财政资金,完善多元化投资激励体系,采取贷款帖息、税后返还等到优惠政策,扶持陆川猪深加工企业发展,通过深加工增值,做强做大陆川猪产业。

调动和发挥各种民间组织(协会、合作社等)的作用,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陆川猪产业行列。

 品牌先导,跨越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或品牌战略,提高效益

继续举办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大力宣传推介陆川猪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

规范对陆川猪地理标志使用的管理(或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管理),不断提高陆川猪质量和声誉,提升陆川猪的市场竞争能力。

建设一个集展会、接待、交易、培训、研讨、交流于一体 的多功能陆川猪农产品交易市场,办好各种形式的产品推介会。

与宣传煤体合作,多渠道宣传陆川猪品牌。

 科技支撑,强化服务

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聘请专家、教授与县内技术骨干共同组成。解决保种选育、养殖与疫病防控等影响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疑难题。

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养殖、疫病防控及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全民技术水平,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并建立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促进技术普及,提高应用能力。

支持引导龙头企业、民间组织(团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合作,举办技术讲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创新机制,扩大合作(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全面落实国家生猪扶持政策,管好用好政府扶持资金,加快生猪产业化发展。

创造良好的生猪产业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陆川猪产业。

做好陆川猪产业项目推介招商和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工作,增加陆川猪产业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

把陆川猪产业纳入海峡两岸(中国·玉林)农业合作试验 区,加强与台的合作与交流。

 强化监管,提高质量(加强监督,确保畜产品安全)

政府牵头,整合部门力量,规范陆川猪生产、加工操作,按照规范和标准,从养殖源头起到餐桌全过程加强监管,确保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

制定《陆川猪养殖规范》、《陆川猪产品加工企业卫生规范》、《陆川猪扣肉》及其它产品地方标准

整合县畜牧、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引导并大力发展生态健康高效养殖,减少规模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建立动物防疫责任追究长效机制,按“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强化防疫,确保应免畜禽免疫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管机制,抓好检疫监督及市场监管,确保肉食安全。

第三篇:从党章看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从党章看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曲青山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那么,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其科学内涵的准确、完整、规范、权威表述是什么?这种表述到哪里去找?笔者以为,要到《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里去找。党的十八大修正后的党章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概括地说,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就是“两个一切”、“一来一去”。可以说,这个表述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的最准确、最完整、最规范、最权威的表述。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个表述,有必要考察一下这个表述的由来。

■“为了谁、依靠谁”:群众路线问题的最早提出

翻阅党的一大的纲领和党的二大至六大的党章可以发现,其中都没有关于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的明确表述。但从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来看,党对群众工作在1922年就有要求。群众路线的问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初创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并开始孕育和产生。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提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较为完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时,根据地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的问题就提出来了,其中就涉及到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1928年11月,李立三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同志的谈话中首先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紧接着,毛泽东、周恩来也使用了这个概念。由于毛泽东十分重视群众工作,所以他使用了这个概念以后,更多地是在一系列文章、指示、报告和讲话中阐述和强调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相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的问题。当时,关于红军是否要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在党和红军工作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等问题,在党内和红军中有不同的认识,思想并不统一。而这方面问题又直接涉及到红军的性质,涉及到军事和政治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及红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等重要问题。毛泽东正是在说明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阐发了党的群众观点的思想。他强调:“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他认为,政治观点即群众观点。他批评了红四军中一些同志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就这样历史地、不可回避地提出来了。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群众路线的初步阐述

党的群众路线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怎样实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1943年6月,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决定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初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1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论述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即党对群众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基本工作方法进行的总结和概括。虽然这时还没有在表述中明确强调党的群众观点,但是党的群众工作如何去做,怎样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已经科学地阐述清楚了。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前,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大以来与“左”倾错误进行斗争的历史,总结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1945年4月至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词讲话,都着重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这些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和体现在党的七大的党章中,其中指出:“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官僚主义与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党的七大党章虽然没有正式使用党的“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但却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并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用了一个专题论述了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与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予以定位,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还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问题,并把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系统地进行了梳理,作了四个方面的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强调:“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这里,他把党的群众观点的重要性,群众观点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和深刻。

■把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统领起来: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上,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这集中体现在党的八大党章和邓小平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

党的八大党章的总纲中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并对党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其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活动,都要通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自觉的努力。因此,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但是,对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八大党章没有给出定义,也没有进行概括和提炼。

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章草案的总纲,着重地指出了党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并且指出了这个任务由于党成了执政的党而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八大党章根据党执政后的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并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邓小平还根据毛泽东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督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使党不脱离群众。他所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工作,就是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涵。他指出:“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样进行表述,就用群众路线这个大的范畴和总的概念,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都统领了起来,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更加明确了,内容更加丰富了,表述上也更加完整了。

■“两个一切”和“一来一去”:群众路线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翻阅党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党的九大党章、十大党章在总纲中都取消了对群众路线的表述。党的十大党章只保留了党的三大作风的表述。党的十一大党章讲到了全党必须保持和发扬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三大作风问题,但对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没有论述,更没有具体地展开。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概括,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从定义的角度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的阐述和概括。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章恢复了党的七大党章、八大党章的许多内容,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其中对党的群众路线是这样表述的:“党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个表述是在《决议》基础上,减少了两句话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又增加了一句话“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党章恢复了《决议》中的两句话,并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这样的表述:“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样五句话的经典表述,一直沿用到党的十五大至十八大的党章中,形成了我们党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准确、完整、规范、权威的表述。党的十四大党章、十六大党章、十七大党章,在总纲阐述党的群众工作和党与人民

群众的关系时,还与时俱进地充实和增加了其他许多新内容。

综上所述,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中,“两个一切”强调的是党的最根本的群众观点,“一来一去”强调的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领导途径和工作方式方法,它们二者集中到一起,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而关于党的群众观点,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又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例如提出和总结概括提炼了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等等,这些都是“两个一切”根本观点的拓展、延伸和丰富、完善,是对党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来源:北京日报2013年07月08

第四篇:从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看我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推荐)

从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看我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

国外规模化养殖的特点

以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为例,这三个国家都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如美国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畜牧业,澳大利亚是粗放型畜牧业,荷兰是精细型畜牧业。但这三个国家的规模化养殖体现在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上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饲养规模大。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这三个国家的畜牧业都是以家庭农场为主,饲养规模一般较大。2005年美国100头~499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47万个,饲养全国30%的奶牛,500头~999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700个,饲养全国12.8%的奶牛,规模1000头以上的奶牛场有1370个,饲养全国31.7%的奶牛。2004年,荷兰1头~29头规模的奶牛场有4155个,占总数的17.1%,30头~69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2073个,占总数的49.6%,大于7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8104个,占总数的33.3%。2004年,澳大利亚小于10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919个,100头~14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733个,140头~22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540个,22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有1237个。

农场数量不断减少。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大型农场越来越多,农场的总数随之减少,少数的大农场、养殖场饲养着全国大部分的畜禽。1974年美国有奶牛场和养猪场约40万个和47万个,现在已减少到7.8万个和5.8万个。1960年,荷兰有奶牛场18.5万个,到2003年,减少到2.5万个,年递减4.5%。1979年澳大利亚有奶牛场2.2万个,到2004年减少到9600个,下降了一半多。

单产水平提高。实现规模化养殖以后,虽然所需的劳动力减少,但在拥有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前提下,畜禽的单产水平没有下降反而升高。1950年,美国奶牛平均单产约2.4吨,2005年已达到8.9吨,在保证牛奶总产量稳步增加的前提下,奶牛的饲养量由1950年的2200万头减少到2005年的904万头。1960年,澳大利亚奶牛单产2吨,到2004年为5吨,饲养量由1960年的300多万头减少到2005年的201万头。1960年,荷兰奶牛单产4吨,到2004年达到7.4吨。

农场所需劳动力数量减少。实现畜牧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的国家,一般需要具有较高科学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现代化农民,同时,其养殖场配备大量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地减少。仅以澳大利亚为例,虽然该国是粗放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和载畜量都比较低,但大规模放牧的饲养模式和生产专业化造就了高劳动生产率,2001年,澳大利亚每个劳动力人均饲养牛76头、羊270头。

我国发展规模化养殖的有力条件

市场需求日益增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肉蛋奶消费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决定了养殖业必须走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畜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从根本上推动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1978年,我国人均肉蛋奶消费量分别只有7.7、2.0和1千克,到2004年,城镇居民的肉蛋类消费数量已分别达到31.3千克和10.4千克,农村居民的肉蛋消费量也分别达到17.9千克和4.8千克。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在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规模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畜牧业生产形式的出现。在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郊区畜牧业和农业专业户的发展对畜牧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城市郊区畜牧业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中分化出来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最初的目的是为解决城市畜产品供应问题。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20世纪80年代初,在广大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畜禽饲养专业户,把畜禽饲养从家庭副业转为专业饲养。畜禽饲养专业户的出现和增加成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

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纵观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他们为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畜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49%,这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的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畜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都增加了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从1998年开始,农业部利用国债资金启动了畜禽良种工程,把繁育体系建设列入重点支持项目,先后投资18.53亿元,建设和完善畜禽良种场和测定中心,初步形成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框架,为畜牧业发展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发展规模化养殖应采取的措施

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积极发展养殖小区。通过制定养殖小区发展规划,加大对养殖小区建设的扶持力度,系统推进养殖小区的工程建设。推行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从饲养环节上大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吸引现代大企业加入,大力提高整个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和实施“国家畜禽良种改良计划”,不断提高种畜禽质量,加快建设种畜禽良种质量标准体系,规范畜禽良种繁育,不断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针对我国畜产品加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布局,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促进畜产品的转化和增值。同时,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畜产品加工标准,构建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重点工程,对农民和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

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通过逐步建立政府对畜牧业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增加畜牧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畜牧业科技推广。

总之,要合理地发展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不能盲目地认为规模大就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规模越大,需要其他的配套措施,如科学管理水平、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养殖场污染治理等的要求也就越高。发展我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要跳出规模越大就越好的误区,发展适度规模的畜牧业养殖,以达到成本最低化和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

第五篇:学府路小学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综述

学府路小学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综述

2011年11月07日16:06腾讯·大渝网[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题 记

穿越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教育这片圣土上,以其神奇幻化般的魔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从2008年到2011年短短三年时间里,学府路人怀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虔诚,从办学理念入手,从发展举措创新,将墨韵学府、文雅路桥的学校特色演绎成为拥有“和合教育”这一教育生态的特色学校,把路桥文化,“挥翰墨、修国画、习太极、品美文、赏民乐”三字箴言永远镌刻在学校特色发展的画卷中,用自然与历史、科学与人文所赐予的恩泽赋予学校厚重的人文底蕴;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创新提质生命、润泽生命,守望幸福,铺路幸福;力求古典与现代、科学与人文、成长与成才、人生与幸福的完美和合„„

·重 庆美女潮男集中营 ·好 好学习天天淘课 ·大 渝社区 有你更精彩 ·求 医问药大渝医导帮忙 高清电影播放卡? 傻瓜手机格式转码 · ·

追根溯源,更新顶层设计奠基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的基础,好的办学理念是迈向特色学校成功的深厚根基之所在。好的办学理念需要在学校发展历史中去追寻和挖掘。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更是一份积淀。综观我校的办学历程,不难看出几代人为之奋斗的艰辛。但这种艰辛需要在素质教育新理念和南岸教育新视野中获得新生,突破“千校一面”的常规发展态势,找到既能传承学校办学历史又符合学校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于是,学校从2007年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对60余年来的办学历程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并努力在南岸教育这片蔚蓝色的海洋里,找到和谐发展的新动力、协调发展的新引擎、特色发展的新翅膀。这种对深度教育的追寻,让学校的顶层设计更加清楚和明晰:

办学理念:高瞻远瞩,厚德施仁。选自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厚德施仁选自《孔子与六经》:“厚德以载物,何处不施仁”。这一办学理念喻意着学校要用一种目光远大的教育追求,把学生培养成拥有“诚信、远见和仁爱”三种美德的人。

校训:求实求是,和谐和美。“求是”选自(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为:“修古好学,实事求是”,意思是指科学地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办事。“求是”不同于“求实”,求实使我们脚踏实地,求是使我们不断超越,“求实求是”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求实,更要求是。“人文”之意是文化、学术、精神风貌的整体概括。和谐和美是一种校园氛围境界,要求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和美”诠释着办学宗旨,滋养着师生睿智,传承着不灭薪火,彰显出学校的个性特色。

教育理想:为幸福铺路搭桥。为今天的幸福铺路,为明天的幸福搭桥,合为育人铺路搭桥。“精益求精,创新创业”的教风和“ 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学风,则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要求,合为体现进步与发展的态度和精神。

作为现代学府路小学的特色文化坐标,所选定词汇始终不忘以“人文”作为主旋律,体现一切以人为本和对人性的发展,这种灵动的、发展的教育追求,让学校这片充满人文气息的土地氤氲了更多文化培育者的文化气息,这为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耐人咀嚼的文化底蕴。

多元选择,三大特色项目形成办学特色雏形

众所周知文化是多元的,我们的理解是“多元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多元”“文化”,而是“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因此学校在特色项目凝炼中,所选择的路径也是多元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共同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2008年,全校上下经过多方面的反复研究,选择了最能体现办学理念的几组关键词,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路径。包括:立足人文情怀:路桥文化;立足多元文化培养:挥翰墨、修国画、习太极、品美文、赏民乐;立足科学与人文的思考:科学与人文相交融的教育。

路径一:路桥文化。为什么要选择路桥文化呢?这基于桥本身的历史文化、重庆本土文化和学校对桥的发展文化。其一,“桥”这一词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经过历史的发展,“桥”已经突破了交通功能,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道光辉彩虹,桥的文化内涵已经覆盖审美、道德、价值的各个方面。正如写诗离不开桥、绘画离不开桥、友情离不开桥一样,桥在人们的心中充满着诗情画意,凝聚着悲欢离合,镌刻着英雄气慨,也说着勇猛智慧。其二,“桥”蕴含和发展了重庆的本土文化。近年来,随着重庆市的跨越式发展,桥梁在重庆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不单以“山城”而闻名,现在也以拥有众多的“桥”而闻名,“桥”正体现着重庆的本土文化。其三,我校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特别资源。我校与重庆交通大学一墙之隔,该校以“桥梁”建筑设计而闻名。多年来,该校学生与我校在共同培养我校学生成长成才中,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阳光学生携手前行”活动和“大手拉小手”活动,两校之间已经搭起了一座“友谊之桥”、“爱心之桥”和“成长之桥”。这就是我校的教育思想为什么要充分注重挖掘“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积极将桥所展现出来的文化与我校校园的人文环境打造,以及与校园人文精神凝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我校独特的以路桥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也充分展现了我校为了学生成长而搭桥铺路的教育思想。

路径二:三字箴言——挥翰墨、修国画、习太极、品美文、悟经典、赏民乐。挥翰墨、修国画就是把书法、国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校本课程;习太极,学校创编太极操,让师生通过太极操锻炼其体魄,领会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品美文、悟经典即开展经典诵读;赏民乐,每天定时在优雅民乐中让学生读书、练书法、国画,传承文韵,丰富孩子的精神发育。

学校2007年底开始启动书香校园建设,在每间教室安装“七彩”书架,引导孩子们人人读书,让有创见的思想家、文学家所呕心沥血写成的充满智慧火花和文采斐然的经典作品贴近学生,让孩子们的童年有淡淡书香;2008年推进“晨诵午读”,每天定时在优雅民乐中让学生读书、练书法、国画,传承文韵;2009年创办“读点经典诗意童年”读书活动,定期向师生赠送经典文化书籍,将书香校园建设继续推向深入。同时,创编校刊《晨露》,通过经典交流、校园漂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读书沙龙等栏目展现书香童年的乐趣与优雅,交流亲子阅读的风范与美妙,彰显文韵教师守护童年书香的文化自觉与追求,历练学校文化品质和师生有品味的生活,让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为全体成员广泛认同,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国画、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用视觉的手段表现着文化的涵义,它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2009年,我校继续加强国画、书法教学探索,全校开设了国画、书法校本特色课程,配备了专用的国画、书法工具和设备供学生使用,全校普及国画、书法的学习,对国画、书法的渊源、基本技巧、表现手法等进行初步掌握。每一位孩子们用自己的智慧仿效、改造和创造,不仅领悟书画作品表现的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感叹中华祖先的智慧,也明白了四君子所蕴含的民族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熏染和培育孩子的德性。让学生在这一特色校本课程中直观感受和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精髓。

国画、书法特色校本课程的开设还促进了师生一起走进经典,关注唐诗宋词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也注重了方块字这一民族之根的理解。中国独有的诗词、字画一体,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浓谈相生相融,浸润着人伦教育、修身教育、人格教育,引领孩子解读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气节,修炼诗意情怀,为成长打下精神基础和文化基础。建设书画特色校本课程,培育学校文化“卓越点”,不但可以引导孩子直观地去感知民族文化精髓,思考书画的意味和内涵,而且可以引领师生们感念历史的浩荡或人生的哲理。不求大师,但求熏陶,既传文化,又育文雅,为孩子生命的成长绽放出斑斓的色彩。

路径三:科学与人文相交融的教育。科学教育,主要启迪灵性;而人文教育,主要启迪人性,只有科学与人文相交融,我们的教育才能正确回应时代呼唤。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也需要组织开展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活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人文管理为手段,以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为着眼点,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其内涵:学校为未来培养人,培养未来的人。时代发展中明晰了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因此,我们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孩子去适应明天的社会,而是通过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育唤醒生命、激活潜质、传承文化、提质生活,点化和润泽生命。基本框架:联手重庆交通大学追寻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在推进课程改革中丰厚学校文化内涵,以激发生命的动力,引领孩子的全面发展,张扬孩子生命的个性,也普及科学知识,尽心培育孩子未来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技能、品格。德育工作模式:建设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突出综合性,兼容学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教育模式的评价模式: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培育科学与人文素养兼备的师资队伍。

这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三大特色项目,初步形成了我校办学特色的雏形。蝶变新生:建立“墨韵学府、文雅路桥”办学特色体系

我校的特色项目是多元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托校本课程改革,提炼实践经验,解析教育规律和把握时代需求,加上师生团队的共同愿景,这些具有多元化文化特征的特色项目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发展体系,我校办学特色即“墨韵学府、文雅路桥”,从意识、精神、物化形态、管理等层面,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个性。中国传统文化兼具人文和科学精神,开设中国画课程,普及书法教学,深化太极文化研究与教学推广,在各学科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墨韵学府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地,以太极的神韵与国画的意境、书法的韵味和文化经典润泽孩子生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其中:

墨韵学府:是学校普及开展的文学经典诵读,国画特色课程和书法研修活动的总称,尤其指国画和书法这两门特色校本课程。我校有着非常丰富的丹青墨韵的内部基础资源,多名专业教师自幼学习中国画,对少儿国画学习进行大量探索;多名教师的书法传神,对少儿书法学习开展了实践性研究;多名教师是市、区级骨干,对“诗意教学”,开展经典作品诵读活动引领了学生阅读经典的自觉。

文雅路桥:是学校办学定位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学校整合各类资源,为学生的幸福铺路搭桥。学校立足重庆开放之路与发展之桥,提炼办学传统,思考教育传承文化培养未来人的使命,整合在路桥建设研究上卓有成效的重庆交通大学资源,从奠基城市繁荣的路桥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路桥、达成幸福生活的路桥,激发教师为学生的幸福成长甘当路石桥基,既传丹青之魂承文墨之香,沐浴中华教育遗产和民族经典文化的光辉,小心呵护孩子的心灵,成全可能健全的生命,又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传播现代科学,主动担当为孩子的幸福铺路搭桥的责任,培育文明、文静、文雅的学府少年,全新诠释文雅路桥的文化内涵,师生共同演绎人生路桥的精彩。

墨韵学府、文雅路桥,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秉承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拓进取的精神,在现代教育中,是我校生命化教育的践行,温文尔雅,极富活力与清秀气质,为学校更添了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深度教育:追寻“和合教育”的教育生态本真

盛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推动教育成为民生之首。学校在优质教育发展中积极思考教育的人文本真,为了实现“墨韵学府、文雅路桥”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引领深度教育,还原教育生态本真,我校于2011年开始探索并实践“和合教育”办学思想。“和”指和谐、和睦、祥和、中和;“合”是联合、合作、融合。和合教育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手段,分析、重组、优化教育元素,融突和合,发挥最优效能,达成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和合发展的最佳状态。和合连用,强调包容并由部分集中为新的整体,各种异质因素的和谐共处与相互融合为一体。和合教育不是简单求和,而是坦然面对教育功能与生命的距离、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脱节、生生个体差异的不统一性、预设目标与学生需求的矛盾,运用和合观的思维方式与基本原理,协调学校与家庭、个性与共性、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途径与方法、载体与时空等因素促成各种教育现象冲突的融合,聚合教育力量,和合发展。

“和合教育”是中华文化的古典余韵,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情怀,有利于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的形成与发展。完善了师生生命历程、促进了课堂课堂教学相长,让学校教育复归于人性的滋养,从而充满了人文的阳光、教育的朝气和文化的张力。和合教育是学校迈向特色学校的教育追求。

1.以和合观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和合观的哲学意义在于主张各种异质因素的和谐共处与相互融合,教育的哲学意义在于对个人欲望化生活的引导,以天人和一思想引导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调节人与内心的统一;按照中庸之道的真谛坚守中正、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把握教育的度,“持中”和谐;尊重师生个性,和睦相处,和而不同。墨韵学府扬起“和合教育”理想,不是复古与怀旧,而是安静地站在实用和功利的现实社会里,给贫瘠的教育寻找一脉精神的血气,传承中华文化精神丰厚教育底蕴。

自古以来,中国画与书法最重要的审美内涵体现为“墨韵”。“墨韵”透着中国文化独有的美感与哲学境界。学校将这种意境与和合思想融入现代教育之中,运用和合观的思维方式与基本原理,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学校与家庭、个性与共性、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途径与方法、载体与时空等因素,促成了各种教育现象冲突的融合,实现了学生、教师、教育事业的和合与科学发展,从而达到了教育力量的聚合。学校以和合观不断丰富着学校文化内涵,从中寻找着精神家园,培育着从容面对世俗生活的积极、独立、健全的自由个体,给贫瘠的教育寻找一脉精神的血气,在物华泛滥的现代社会与生活中,守护着教育的形上芬芳。

2.“道法自然”的研究与实践和合教育

合作交融的师生。以感恩的心善待孩子,将孩子视作教师职业的提供者与事业成就的合作者。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的与校园建设与发展的建议,建立学生约见校长机制、学生午餐评议组„„学生成为校园主人,师生、生生、师师之间建立起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伙伴关系。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两代人共同完善生命历程,平等共生,合作交融,共赢人生价值与幸福。

和谐民主的课堂。学校文化集中体现在课堂。和合教育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有学习的安全感,没有答错被批评的风险,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民主和谐的课堂既有教之序也有学的宽松、自由,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争论中释放、吸纳认知冲突,“知”“情”“意”“趣”“韵”,融合为新的认识和体验,师生都参与课堂知识与智慧的分享、思想与价值观的沟通、经验与情感的共融,求同存异,发展多元智能,充满精气神,教与学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相长。

融合校本的课程。以和合教育理念为指导,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书丹青、挥翰墨、习太极、悟经典、赏民乐、品美文„„《墨之韵》传承中国独有的笔墨纸砚的和合情趣与书画印联的人文审美价值。《龙之脉》传递中华经典的诗性智慧、人间温情与民族精神。《和之魂》崇尚和美自然与自由追求,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之根。逐步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普及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与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民族精神、智慧和知识精华,五育和合,知、情、意和谐发展,提升德行和操修,培养文化教养与心性德行。合心多彩的活动。将节日文化、活动与典礼开发成隐性课程,契合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习俗组织读书节、运动会、书画赛等文化活动,将商业化的节日从平庸中还原应有的风雅意味;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以文化人,涵养心性;毕业典礼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负责,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让传统文化更多地走进生活,走进心灵,寻找教育应有的妥贴的人性期待。

宜学和美的校园。以和合偕习优化校园环境,以和合思维的整体性、辩证性、和谐性,注重物质美的空间形态与荷载的文化内涵契合,浓郁中华文化气息,环境物语凸现传统风格,雅园翠径,本来兰馨菊芳;学府墨韵,自有梅骨竹节。清新、淡雅、精致,书香满园,墨韵怡心,宜学宜教,增强学校的亲和力与师生的文化归属感。

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依托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文化精髓,古今和合,中西和合,心平气和办学,和谐和美育人,“道法自然”的研究与实践和合教育,从一件件可行可为的小事开始具体的行动,追寻深度教育的和合境界。我们会加快步伐,凝聚师生集体智慧,让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科学教育相得益彰,培育中国灵魂、世界视野的文雅少年,把学校打造成学府之地乃至书香南岸的品牌、窗口,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人民满意、有特色的优质学校。

墨韵学府 和合教育——为幸福铺路搭桥

2011年11月08日10:39腾讯·大渝网[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学府路小学,是一所拥有63年办学历史、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精致的学校。学校位于南岸区学府大道七公里,依幽幽南山,伴浩浩长江,邻大学资源,校园占地面积11339平方米。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47人。学校用自然与历史、科学与人文所赐予的恩泽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创新提质生命、润泽生命,守望幸福,铺路幸福;力求古典与现代、科学与人文、成长与成才、人生与幸福的完美和合„„

重庆美女潮男集中营 · 好好学习天天淘课 ·

大渝社区 有你更精彩 ·求·

医问药大渝医导帮忙 高清电影播放卡? 傻瓜手机格式转码 · ·

学校校训:求实求是,和谐和美; 办学理念:高瞻远瞩,厚德施仁。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师39人,其中全国德育科研名师1人,重庆市级骨干教师1人,南岸区级骨干教师4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教师有11人。教师学历多为大学本科毕业,有硕士研究生2名。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以“墨韵学府 和合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国画、书法为特色课程,从幼儿园到六年级均开设有“挥翰墨、书丹青、习太极、品美文、悟经典、赏民乐”校本课程,培养“文静、文明、文雅”的学府少年。学校成立有“墨韵少年书画俱乐部”、“清蓝轩文学社”、“小乐府”等多个学生社团,每个社团配有专门指导老师,为孩子的幸福成长铺路搭桥。

学校教育科研成绩突出。近两年来,已完成国家级独立课题1项,南岸区科委软科学项目课题1项。目前正致力于重庆市规划课题《开发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建设人文校园的实践研究》、南岸区科委软科学项目《建设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为创新学校教育、谋求学校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近学府,可以感知文化生态——东赏葱郁南山,西听浩浩长江,亲近绿树成荫的校园生态;走进学府,可以学会文化享受——享受江南空气的清新,享受人文阳光的明媚,享受文化历练的深邃;走在学府,可以体验文化幸福——在甘当路石的无限师爱中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传承中华文化神韵,吸收世界现代文明;走过学府,可以释放一种情怀——激发心灵的快意,在充溢爱的情怀里攀登文化的脊梁,丰厚人文底蕴,焕发个体的靓丽色彩,铺搭人生幸福的路桥„„

9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处长、陈旭芬副处长与龚亚夫、李鹰、贺斌、赵小雅等专家,在南岸区教委朱静萍副主任的陪同下莅临南岸区学府路小学调研、指导工作。重庆美女潮男集中营 · 好好学习天天淘课 ·

大渝社区 有你更精彩 ·求·

医问药大渝医导帮忙 高清电影播放卡? 傻瓜手机格式转码 · ·

专家组首先深入学府路小学课堂,调研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国画学科的课堂教学,就落实新课程改革与师生发展进行了近距离考察。随后在学生带领下,专家组一行视察了“墨之韵、龙之脉、和之魅、和合台、低态园”等学府路小学校园文化与隐性课程建设,充分肯定了学校富有传统文化品味的校园特色,并对学府路小学学子全面的综合素养予以了高度赞赏。

活动中,专家组听取了学府路小学王永强校长题为“墨韵学府追寻幸福教育的和合境界”的工作汇报,从中了解了学府路小学的办学理念、发展路径与推进幸福教育的举措,随后还与学府师生举行了亲切的座谈交流,并通过向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了大家对南岸教育发展的建议。

学府路小学一行,让各位专家更深入、直接的了解到了南岸这所优质学校的特色文化,更看到了在幸福教育理念熏陶下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孩子们。专家组的调研指导,也将进一步推进学府路小学的优质内涵发展,全校师生将继续再接再厉,用满腔热情书写新的教育篇章。

下载从“陆川猪”看特色畜牧业的形成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陆川猪”看特色畜牧业的形成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西菜形成的特色与发展(五篇材料)

    广西菜形成的特色与发展 桂林市餐饮行业协会 梁冠强 【摘要】广西风味菜,指利用广西特产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烹饪工艺,结合广西民俗饮食文化和习俗而形成的,以香为主要口味特......

    幼儿园考察报告:从办园特色看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考察报告:从办园特色看幼儿园的发展近日,参加了平湖市幼儿园副园长暨后备干部培训班学员赴上海、扬州考察活动。先后考察了上海xx幼儿园及扬州明月幼儿园。观摩了四个......

    从《简爱》看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 2 浅析美国俚......

    从《简爱》看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文化产业发展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文化产业发展 日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产业被重点提及,其发展也备受关注。中投顾问文化......

    从经济形势看工行发展

    从经济形势看工行发展 ——支行“我的工行我的梦”演讲发言稿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

    从湖南湘乡看县域经济管理与发展

    从湖南湘乡看县域经济管理与发展 湘乡,湘军故里,楚南重镇,古称龙城。位于湖南省中部,北邻韶山22公里,东距长沙80公里,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

    从儒家思想看廉政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从儒家思想看廉政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任城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岳秀银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和主流,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开始,历经两千多年,形成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