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4 01:4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第一篇: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和要求。

《若干意见》明确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强调指出,要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若干意见》提出的从七个方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和要求包括:

一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按照“平等进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以及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向和政策性意见。

二是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另外,要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

三是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是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快清理、修订和完善以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健全各类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五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非公有制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以及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定,;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依法经营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是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七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若干意见》最后还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加紧制定相关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篇: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为优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经营和生产,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州委政法委通知要求,现将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xx]5号)、《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xx]24号)及《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云政法[20xx]8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实施意见(试行)》(云政法[20xx]12号)等文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观念

20xx年以来,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的规定,这是在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我县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政法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法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若干意见》的宣传,使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打牢思想基础,切实把“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思想,千方百计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使非公有制企业放开手脚,解除顾虑,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破除思想禁锢,切实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自觉把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思想贯穿到政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加强执法监督

为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县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及列入州、县的12户重点企业,由监察部门实行挂牌保护,政法机关对非公企业法定代表人需采取强制措施或对非公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财产进行扣押或查封时,若涉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和州、县的重点企业,必须报县委政法委同意后方可执行。政法部门把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依法、公平、公正地办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案件,正确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坚决防止和杜绝在工作中随意干扰和影响非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发现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及时督促纠正,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刚刚形成,市场运行规则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大都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面协调解决。我县政法部门从全局出发,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执法行为,真正做到多支持不干预,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公安机关加强对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治安管理,政法部门严厉打击危害非公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非公企业家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对涉及金额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公正地受理涉及非公企业的案件,维护司法公正,形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合力。

四、抓好落实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在认真贯彻落实20xx年以来省、州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政策贯彻落实的不够好,在执法、监督、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有拖沓推诿现象。

二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业主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个别部门的“四乱”行为不敢抵制。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宣传。要继续组织全县政法干警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企业自身素质为动力,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趁势而上,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从严查处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违法犯罪,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行为,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为优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经营和生产,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州委政法委通知要求,现将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3]5号)、《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06]24号)及《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云政法[2003]8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实施意见(试行)》(云政法[2003]12号)等文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观念

2003年以来,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的规定,这是在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我县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政法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法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若干意见》的宣传,使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打牢思想基础,切实把“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思想,千方百计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使非公有制企业放开手脚,解除顾虑,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破除思想禁锢,切实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自觉把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思想贯穿到政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加强执法监督

为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县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及列入州、县的12户重点企业,由监察部门实行挂牌保护,政法机关对非公企业法定代表人需采取强制措施或对非公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财产进行扣押或查封时,若涉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和州、县的重点企业,必须报县委政法委同意后方可执行。政法部门把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依法、公平、公正地办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案件,正确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坚决防止和杜绝在工作中随意干扰和影响非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发现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及时督促纠正,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刚刚形成,市场运行规则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大都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面协调解决。我县政法部门从全局出发,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执法行为,真正做到多支持不干预,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公安机关加强对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治安管理,政法部门严厉打击危害非公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非公企业家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对涉及金额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公正地受理涉及非公企业的案件,维护司法公正,形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合力。

四、抓好落实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在认真贯彻落实2003年以来省、州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政策贯彻落实的不够好,在执法、监督、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有拖沓推诿现象。

二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业主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个别部门的“四乱”行为不敢抵制。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宣传。要继续组织全县政法干警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

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企业自身素质为动力,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趁势而上,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从严查处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违法犯罪,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行为,保护非公有

制经济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西湖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西湖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西湖区非公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把握机遇,锐意创新改革,奋力攻坚克难,非公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呈现出多元、快速、健康的强劲发展势头,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焕发出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勃勃生机。非公经济增加值呈数据增长趋势:近三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分别是135.7亿元、180亿元、204.4亿元,民营经济上缴本级财政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已超70%,其中民营经济房地产业、建筑业、租赁和商贸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财政顶梁柱,可以说近年来西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民营济从业人员13.7万余人,占全区从业人员的约90%,成为我区解决就业和下岗再就业问题的一个主渠道,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增速分别是16.4%、16.5%、13.6%。“十一五”末,西湖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135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直至2015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已实现216.7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7.96亿元,占非公经济增加值的82.1%。

今后现场会要推广的工作

1、适应新常态,把握三大重点。一是把握学习总书记对非公经济发展重要指示这个重点。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在民建和工商联组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做好工商联工作、做好非公经济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正确处理好“亲与清”的关系。二是把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重点。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抓好非公经济工作的关键。三是把握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这个重点,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升级。

2、公共服务。健全区级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建设由西湖区非公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街道(镇、处)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产业集群区、企业聚集区各服务平台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着力打造非公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教育培训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等综合服务,实现各平台服务资源和优秀服务产品的开放共享。

3、投融资服务。积极为入驻基地的非公企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咨询,聘请金融投资专家为非公企业进行投资规划、投资评估、市场分析等咨询服务;鼓励金融资金、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共同产于基地家畜设施建设;大力完善非公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搭建西湖区投融资平台,积极牵线搭桥、培训引导、协调帮主,助其在新三板、省股权交易所等平台挂牌上市,并对挂牌成功的给予奖励。

4、电商平台服务。西湖区拟每年安排发展电子商务专项财政资金1500万元用于建设西湖区林垦创新创业园,鼓励非公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5、重点展会服务。每年安排5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公企业中会展企业和机构发展,对全区承接举办的国际、国内展览、会议和规模会展等活动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拓宽新的会展方式,搭建网络会展平台,鼓励西湖区非公企业参战,拓宽我区非公企业产品营销新渠道。

6、信息咨询服务。设立企业咨询服务补贴,搭建西湖区信息咨询平台和专家库,依托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信息、在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信息以及非公企业需求信息,开展面向非公企业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公布,建立和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非公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为非公企业信息需求提供服务支持。

观摩点简介:西湖区“梦想小街”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西湖区“梦想小街”项目是以市场为龙头,集创业孵化、软件研发、贸易物流、信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梦想小街”位于西湖区中心繁华区域,以孺子西路为中轴,朝阳洲中以北,河滩路沿线,新洲路以西,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梦想小街”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1栋1.2万平方米电子商务产业园,1栋2万平米公寓楼、3栋共5000平米独栋办公用房及1.5万平方米沿街店铺。

一、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目前“梦想小街”电子商务产业园已于10月18日投入运营,作为我市第一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园区已入驻有阿里巴巴商学院E次方基地、中国制造网、百度外卖、江西云牧科技等30余家企业。

二、创新创业孵化器项目。“梦想小街”将突出“梦想”主题,专门打造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创业创新孵化器,对外招商。另提供1.5万平方米沿街商铺,拟与成熟园区运营商合作开发,吸引电子商务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及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

三、电子商务总部基地项目。“梦想小街”有三栋独栋商用楼可供用于电商总部项目入驻,其中:1号楼,单层面积468平方米,共3层,总面积1405平方米;2号楼,单层面积841平方米,共2层,总面积1682平方米;3号楼,单层面积1157平方米,共2层,总面积2314平方米对外招商,拟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或其他平台型企业入驻。

服务非公经济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我区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解放思想,找准定位,开拓进取,积极作为,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提升非公企业创业创新能力,为我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有型企业、有根企业。

(一)着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释放投资创业活力

目前,融资难是非公企业反映的最普遍、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西湖区多措并举致力于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西湖区已从多个方面为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提出了有效措施:

1、加大融资担保力度

西湖区政府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促进融资担保公司发展。截止到2015年底,全区共有融资性担保公司5家,全年累计担保额3.95亿元,开业以来累计担保总额达到29.41亿元;累计为非公企业提供担保7.1亿元,极大的支持了西湖区非公企业的发展。

2、加强非公企业融资服务 建立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担保贷款三位一体的融资服务体系,注重收集整理非公企业融资需求,组织非公企业参加政银企对接洽谈,扶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服务,如“企服通”平台。引导协商会、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组织的发挥作用,增强非公企业诚信度,提高非公企业融资成功率。

3、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

鼓励非公企业增强上市直接融资意识,举办新三板等相关知识讲座,组织企业观摩新上市企业仪式,培育上市后备梯队,为非公企业上市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全力营造非公企业上市工作的良好氛围。目前,西湖区共有2家上市公司和 5 家拟上市企业。

4、扎实推进“财园信贷通”工作落在实处

2015年西湖区开展了财园信贷通的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全区包括桃花镇、朝农管理处、商务局等15个放贷的单位,和14家合作银行已放贷2.9亿元,未来逐步增加,为非公企业提供了融资的便捷通道。

(二)着力提升创业创新软环境,营造生动的投资氛围

1、强化创业典型宣传

开展“新闻媒体进企业”活动。每年推荐创业典型在电视上留影、在报纸上留字、在电台上留声,弘扬创业文化,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激发非公企业发展活力。开展推优评先工作。推荐西湖区江西世恒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被表彰为“2014全省先进非公有制企业”,江西万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春花、“江西洪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如强被表彰为“2014江西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南昌市西湖区豫章汇景大酒店董事长文小凤、江西企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宇乐被表彰为“2014江西省优秀创业者”。

2、切实服务企业发展

一是信息咨询服务。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南昌·西湖中小企业网建设,组织开展各类现场活动,及时为非公企业提供政策、人才、经贸等信息服务。

二是人才培训服务。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同时每年推荐他们参加相关高级研修班,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组织申报非国有专业技术职称,让区内非公企业亲身体验“政府购买服务、系统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

三是投资融资服务。疏通银企对接渠道。认真做好非公企业与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开办担保公司,加强对区内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规范,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缓解非公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

四是政策引导服务。认真落实各级有关政策措施争资争项。2014年向上争取资金共计667万元,其中用于扶持3个技术改造项目45万,用于扶持2个综合性服务项目135万元,用于扶持1家初创型小微企业5万元,用于扶持5个非公企业服务平台462万元,用于支持小微创业园20万元。开展非公企业认定工作,让非公企业在招投标中享受到优惠政策。

3、不断优化创业环境

西湖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发展。一是领导有力,提供了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的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点帮扶重点企业制度,构建了三级管理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服务非公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出台政策,加大了服务非公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制订了一系列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近年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民营经济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操作性较强的文件,规定每年安排西湖区非公企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200万元、融资奖励专项资金30万元,扶持非公发展。

三是依法行政,加强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效能建设。有效推进民主法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行政执法环境得到优化;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审批材料;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府政务公开。

4、构筑发展空间平台

西湖区紧紧抓住 “旧城改造、新城开发、产业转型”三大机遇,引导和促进西湖区非公企业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一是西湖区进行老城区的旧城改造、朝阳新区的新城建设、沿江的总部经济带建设、洪城商圈以南的改造提升,为本区非公发展提供了华丽的舞台。二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建立了亚太世纪珠宝城以及洪大服装世界两个非公企业创新孵化园,实施“飞地工业”,克服用地要素紧张的困难,向上向外拓展非公企业发展空间。三是利用改造楼宇、市场、废旧厂房等培育了小企业创业基地(小微创业园),例如大美网,为非公企业聚集发展提供空间载体,节约了创业成本,提高了效率。

(三)着力加强定向平台建设,打造企业创新新局面

西湖区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经济发展、创业创新与扩大就业的联动协调机制。结合本区实际,不断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全力发展非公企业与互联网+模式,打造西湖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新平台。

1、引领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新。西湖区商务局与“520微购商城”共同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站”,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免费店面,利用商城内“店商”+“电商”的新形式,一店两铺,解决创业之初面临的高额租金及转让费难题。我区大学生创业企业—江西掌上洪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江西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一大批大学生团队和创业者在这里创业。大美众创空间利用完善的创业环境和服务功能不仅吸引了十几家电商企业入驻,空间内初步孵化成功的e堆移动社交软件、随行旅游网、江南雅集网、诗文特童装、慧成教育等互联网创业项目。

2、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借助“阿里巴巴商学院E次方基地南昌中心”及“西湖区林垦创新创业园”平台,培育电子商务全类型人才,在人才培育方面,园区将成为南昌市电子商务培训中心,通过与国内知名企业、创业者、高校等合作,聘请大师定期举办培训交流活动等,为江西省储备电子商务高端人才。

3、加强三级示范平台运营。截至2015年,我区列入国家、省、市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共计14家。其中,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省中小企业局认定的省级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市工信委认定的市级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1家。每年从示范平台提供的服务企业名单中各抽12家企业完成服务满意度测评,服务企业均对示范平台单位工作表示了肯定,满意度达99%。

全方位一站式企业服务新平台(企服通)的创建者江西企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全国首批“国家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并获得“国家科技部往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称号。已先后孵化5000余家企业,服务11000多家非公企业47000余次,帮扶20余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带动了两个产业的大发展,帮助解决了10万余人的就业,创造了5亿元以上的税收。

同时,截至2015年,西湖区共有小企业创业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园)9家,其中市级8家,省级2家(万马服饰小企业创业基地既是市级也是省级)。

(四)开展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工作

我区积极争取利好政策,发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区教科体局、区中小企业局、区工商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就申报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竞争性资金进行了周密部署,完成了高质量的申报材料,并就答辩环节进行了详细研判和预演。顺利入围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五个示范县区,是全市唯一入围城区,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引擎。此次入围标志着西湖在深化服务业示范发展,聚焦政策环境,激发内生动力,解决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五篇:把握现状打造人才远景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把握现状打造人才远景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非公经济领域人才资源和需求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全面实施人才强桂战略提供依据,今年3月--7月,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部署,自治区统计局进行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抽样调查工作,即国家组织的非公有制人才资源的状况调查和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开展的非公有制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自治区企业调查队组织实施本次调查是采用基本单位数据库及最新地址码库作为抽样框,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了1288家非公有制企业和1755户个体单位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调查样本涉及全区14个市的94个县(区、市),涵盖了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18个行业。

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人才的需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挥本地优势的产业、项目。**抓住这一有利形势努力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非公有制企业,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为富民强县的关键措施来抓,努力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总量。据统计,2004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达到370.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1%,比2000年的45.2%,提高了16.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资产总计、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41.0%、45.7%、51.0%,上升到2003年的55.3%、66.1%、60.1%,分别提升了14.3、20.4和9.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已逐步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人才的需求。据统计,到2003年**国有经济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共有224万人,比2000年减少了38万人,年均减少12万多人,与此同时,大量的劳动力涌向了非公经济领域,2003年**其他类型单位(除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从业人员达到432万人,比2000年增加1.7倍。

二、**非公经济领域人才状况呈现的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4年底,全部调查单位共有从业人员129288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2]14437人,占11.2%;专业技术人才[3]23127人,占17.9 %;技能人才[4] 31589 人,占24.4%。**非公经济领域人才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1、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截至2004年底,平均每家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近97人,比青海省高出31人。其中联营企业平均每家就业人数达20人;有限责任公司为141人;股份有限公司为186人;私营企业为85人;其他内资企业为32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158人;外商投资企业为195人。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2、高学历人才部分流向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显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数约占全部从业人数的0.3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约占4.7%,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约占12.5%。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比四川高0.5个百分点,比云南高7.7个百分点,比青海高3.9个百分点。

3、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的重要力量。从调查数据来看,专业技术人才约占全部从业人数的18.4%,比四川高0.5个百分点,比云南高3.4个百分点。79.2%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中专以上文凭,大学以上文凭的占48.5%,在全部专业技术人才中56.9%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专业技术资格。

4、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力量得以加强。从调查的1288家非公有制企业来看,经营管理人才占全部从业人数的10.5%,比四川高1.4个百分点,比云南高2.3个百分

点。平均每家企业具有经营管理人才近10.1人,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占39.23%。同时,经营管理人才的学历呈上升趋势,具有高中以下学历的经营管理人才仅占全部经营管理人才的20.88%,79.12 %的经营管理人才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5、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调查数据显示,在企业的从业人员中,一是“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中专以下学历约占企业全部从业人数的82.6 %,大学专科以上的仅占17.4%,大学本科以上的不到5.0 %;二是“有技能的多,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少”,技能人才约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4.3%,比云南高0.6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技能人才近23.5人,但在技能人才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27.4%,平均每家企业仅6人。三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技术人才多,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技术人才少”,表现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本行业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高达55%;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本行业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也超过了30%。这些行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所属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都达到了40%以上。而从业人员较为集中的农业,采矿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比重不高,均低于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都不超过10%。

6、个体经营户的人才观念正在加强,在调查的1755户个体经营户的4849个全部从业人员中属于技能人才的占27.9%,比云南高15.7个百分点;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占14.7%,比云南高5.9个百分点,比青海高7.4个百分点。

三、**非公经济领域人才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往今来,得人才者得天下。在现代社会里,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除了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外,还要学会如何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然而,据调查,我区非公制企业的人才流动率非常高,人才流动频繁,很多人才不到

一、两年就流向了广东、江浙一带。没有稳定的人才基础是很多非公有制企业长不大的根本原因。人才引进后,未能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福利待遇低,承诺不兑现,没有保障感。由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管理和生产上存在着差距,人才引进后,只要求人才多干活,多作贡献而不考虑人才在生活上的种种需要,在工资福利、住房问题上不兑现,一些企业在人才引进时,由于自身规模、条件等原因,往往给人才一些诸如高薪水、大住房等承诺,等人才到位后就以种种理由迟迟不兑现或是大大缩水,或是为了减少开支,根本就不为人才缴纳社会保险金等等,使人才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自然萌生去意,最终“黄鹤一去不复返”。

2、人才得不到信任,工作不舒心。首先,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多为“父子厂”“兄弟公司”,以家族式管理为主,重要的岗位全由经营者的亲属占据,虽然给人才安排了职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处处受到制约,不能充分施展才能,难以让人才产生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其次,许多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历经千辛万苦才使企业创业有成,他们不愿意也不放心把自己奋斗的成果交给别人管理,于是就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求下级按他们的意志行事。显然,经营者这种专制的工作方式只会束缚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

3、对人才重使用,轻培训。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对于人才都是重使用,轻培养的。据调查,只有少数的非公有制企业能将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发展计划。按人才生命周期律,从员工上岗开始就必须给予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促使他们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不断得到提高。但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人才只是为了使用人才,员工进入企业后往往吃老本,知识得不到更新,能力得不到提高。没有新知识充实自己,在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的今天,员工就会面临丧失在社会上竞争的资本,失去对聘用企业的热情,最终选择更好的发展机会,另谋高就。

4、未能较好地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人才大部分属于“新移民”,对当地政策、环境、风土人情都不了解,需要企业去关心、帮助他们,子女读书难、家属就业难、办理户口难成为人才引进的制约因素。此外,非公有制企业大都在偏远地方,人才在工作之余没有购物、娱乐场所,生活环境极不方便。

最近,**开始实施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规定中提高了非公有制单位人才待遇,使得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很多方面享受了“国民待遇”,这对抑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大量流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非公经济领域“十一五”对人才需求的预测

根据对1288家**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调查,他们对在“十一五”期间需要的各类人才约14894人,据此推算,**非公有制企业在今后五年约需要各类人才40万人。对于人才的需求趋势有这样一些特点:

1、在对岗位的需求上,酒店、餐饮类的岗位需求量遥遥领先。其岗位需求量占全部需求人数的18.5%。

2、公关、市场营销类,贸易、销售、业务类,经营管理类,技工类的岗位需求量名列全部35个调查需求岗位的2-5位。其岗位需求量分别占全部需求人数的9.6%、6.4%、5.7%、5.7%。

3、新闻、出版、传媒类,造纸类,印刷、染织类,咨询、顾问类,法律类需求低迷。其岗位需求量分别只占全部需求人数的0.02%、0.05%、0.07%、0.13%、0.22%。

4、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上,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人才走俏。其需求量占全部需求人数的16.1%、12.4%。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人才分列全部116个调查专业人才的3-5位,其需求量分别占全部需求人数的4.5%、4.0%、4.0%。

5、金属材料工程、国际政治、统计学、图书馆学人才在非公企业中几乎没有需求。

6、在对学历的要求上趋向合理。大学本科学历的占27.2%,大学专科学历的占30.0%,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39.7%,对研究生的需求也占3.1%。

7、对人才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技术等级要求较高。对拥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需求量达到52.8%,对技师的需要量达到65.7%。

8、在对人才来源上,非公有经济单位对院校毕业生需求比例高,尤其偏向区内毕业生。在对需求的人才中36.3%来自院校毕业生,区外引进的占22.9%,靠单位自己培养的占10.6%。在来自院校毕业生中84.6%为区内毕业生。

五、**非公经济领域人才建设的对策

当前,**正面临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全面启动等重大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人才。自2004年2月14日全区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后,自治区党委相继制定了17个人才工作配套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采取的措施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目前,我区14个市都能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人才工作实施思路,党政一把手抓人才的格局和社会各级重视人才的局面已经形成,全区已逐步完善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人才5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创业的大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承载人才的能力水平有限,人才工作压力依然很大,其中人才结构化矛盾与人才流失表现尤为突出,使**的人才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要真正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具体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增强人才意识。人才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财富,非公有制企业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的氛围,对各类人才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言、行、心相一致,真正地信任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激励的机制,才能使企业吸引、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的发展上来,给人才有充分发挥的用武之地,形成自己的人才骨干队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提高福利待遇。企业发展要靠人才,而福利待遇的高低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要留住人才首先就要使人才的福利待遇真正得到保障,要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给人才购买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等保险;在工资待遇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人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的工资待遇;在家庭方面,企业要关心人才的家庭生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安排人才的家属在本企业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以解决人才家属就业难的问题,使人才有归属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3、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人才也在流动中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哪里提供的条件好就流向那里。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居住条件、购物条件以及交通、子女就读、文化娱乐等等,是留住人才不可缺少的生活环境。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努力营造一种适应人才创业的好环境,要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人事代理、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以及人才落户等方面的服务;要建立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实行重奖;建设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骨干队伍,选拔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让他们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的待遇;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解决人才子女入学读书问题;要加大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致力改善居住、购物、交通以及文化娱乐等条件,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工作安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4、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在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有西部的比较优势,也有东部的比较优势,据统计,2003年**城镇单位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有8.4万人,在西部十二个省中仅次于四川和重庆。据调查,2004年**非公经济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比四川高2.1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和四川一样。**的非公经济领域大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靠也只能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提供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源泉,用属于高新技术的管理技术和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等软性高级要素整合起来的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形成西部竞争优势的最容易、最现实的重要而基本的措施。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技能整体偏低,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接受和改造提升“珠三角”的辐射,吸引和壮大“长三角”民营资金的转移,阻止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且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长缓慢,进而影响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5、将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纳入整体战略规划。**应把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各类人才纳入建设现代人才都会的整体战略规划,在政治上一视同仁,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上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的使用上平等开放,在改善创业环境和工作条件上提供服务;把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纳入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突出贡献专家和学科技术带头人的选拔

培养范围;对有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和智力引进、技术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予以带动扶持。

下载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非公富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合集5篇]

    实施非公富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关于赴秦都、兴平、武功三县区市考察学习的报告最近,笔者随县党政考察团赴秦都、兴平、武功三县区市就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城镇建设......

    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正视差距 奋起直追努力实现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飞跃——石嘴山市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石嘴山市经济贸易委员会(2003年3月15日)改革开发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走过了一段......

    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报告(范文模版)

    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丁义安 各位代表: “十一五”以来,是陕西非公经济发展历程中最快最好的时期。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经济......

    把握现状打造人才远景 促进广西非公经济发展

    把握现状打造人才远景 促进广西非公经济发展---广西非公经济领域人才资源和需求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编制广西......

    2005年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概述(推荐5篇)

    2005年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概述发布时间:2008-3-11信息来源:2005年,上海中小企业工作主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经济发展 --预旺镇南垣村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南垣村位于预旺南部,全村共有585户2152人,其中回族 86 户423 人,是预旺镇唯一的一个回汉杂居村。多年来,南垣村把......

    会计工作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会计工作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

    财政促进经济发展

    例分析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这一基本原理 河北省高邑县付村乡财政所积极实施培植财源工程, 使昔日 以贫穷闻名 的付村乡变成了如今的“富村乡” 。 当年荒芜的岗坡上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