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1:2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第一篇: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市综合系统团工委内容摘要近年来,青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解决当前青年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刻不容缓。本课题聚焦本市2030青年群体,采用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摸清全市2030青年失业问题现状,并根据综合系统所属市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的实际,提出共青团组织在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方面的途径和办法。关键词2030青年 就业创业 共青团 对策

一、本市2030青年失业问题的现状

中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始终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国有企业转制的重要关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又是一个青年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失业率(青年失业人数占失业总人数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据劳动保障部统计,从1980年到1993年,青年失业率一直在70%以上。特别是在1983至1993年10年间,其中有9年时间青年失业率在80%以上(见表1)。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青年问题。虽然自1993年以来,青年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从未低于50%。根据劳动保障部2001年对沈阳、南京等十个城市下岗失业职工的调查,35岁以下失业青年依然高达53%。2004年全国城市登记的青年失业率又回升到70%的高位,这是进入2000年以来青年面临的又一次失业高峰。

表1:城镇失业人数、青年失业人数及青年失业比例情况

年份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率(%)

1978

530.0

249.1

47.0

1979

567.6

258.2

45.5

1980

541.5

382.5

70.6

1981

439.5

343.0

78.0

1982

379.4

293.8

77.4

1983

271.4

222.0

81.8

1984

235.7

195.9

83.1

1985

238.5

196.9

82.6

1986

264.4

209.3

79.2

1987

276.6

235.1

85.0

1988

296.2

245.3

82.8

1989

377.9

309.0

81.8

1990

383.2

312.7

81.6

1991

352.2

288.4

81.9

1992

363.9

299.8

82.9

1993

420.1

331.9

79.0

1994

476.4

301.0

63.2

1995

519.6

310.2

59.7

1996

552.8

-

-

1997

570.0

-

-(注:数据来源:劳动保障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在上海,青年就业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本市近几年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大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促进大龄失业人员就业方面,那些愿意重新上岗工作的4050人员基本上都解决了再就业问题。这些4050人员相比2030青年,就业愿望更加迫切,就业期望也比较切合实际,他们就业的动机往往是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容易放低眼光。而2030青年除了要解决生存问题之外,更多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因此,他们很难像4050人员那样更多地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来安置托底实现就业。“青年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白领跳槽”等一系列青年就业新问题日益突出,“毕业漂族”、“啃老族”、“NEET族”等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根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市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失业人数占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20%,并且,失业青年正呈现向低龄化、高学历化发展的趋势。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07年,16-20岁年龄段青年失业人数增加了25.3%,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青年占所有失业青年的比例达24.3%。

表2:本市失业青年分年龄段分布情况

年龄段

2006年6月

所占比例

2007年6月

所占比例

增加比例

16-20

6959

13.3%

8718

14.7%

25.3%

21-25

19246

36.7%

21818

36.9%

13.4%

26-30

14165

27.0%

15744

26.6%

11.1%

31-35

12044

23.0%

12853

21.7%

6.7%

合计

52414

59133

—(注:数据来源:市就业促进中心《本市青年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图1:本市失业青年学历分布情况图

(注:数据来源:市就业促进中心《本市青年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青年就业关系到青年的切身利益、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处理不好极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本市2030青年就业困难原因剖析

造成本市2030青年就业困难,除了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以及经济转型和企业改制等大背景之外,研究发现,主要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技能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现代经济学研究发现,失业一般有四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政策性失业”。上海青年失业,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结构性失业”。上海并不缺乏岗位数量,而是由于产业升级换代、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等原因,对劳动力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不能适应这种要求而面临失业。“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目前,对于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培养存在滞后性。滞后性,一方面表现为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当某一个专业成为热点时,各高校蜂拥开设,很容易导致人才积压。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校学习的技能与就业所需技能不匹配,导致青年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许多青年在毕业后,缺乏工作岗位所需的必要技能、知识和经验,因而出现大学毕业生到技校“回炉”学习一技之长的“怪”现象。

(三)青年自身观念的偏差目前的青年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还与青年自身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有关。不少青年求职者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抱有对工资期望值过高、追求相对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收入相对较好的三资企业等观念。还有的青年眼高手低,在市场竞争中高估自身的技术水平,对现有的、或者已经从事过的岗位感到不合适、不满意、不认同,想做的事情做不了,现有的岗位又不愿干,于是重新回到市场上求职,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间十分普遍。

(四)社会偏见形成的社会挤压青年求职最大优势在于年轻,同样最大的劣势也在于因为年轻而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偏见,就是青年人“浮躁”,“眼高手低”,“干不久”,不少用人单位对青年人采取回避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就业。另外,媒体在报道“啃老族”、“NEET族”等现象时也大都采取指责和批评的论调,而缺乏正面引导,这样反而容易使青年产生反感,给他们造成更多的压力,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国际社会促进青年就业给我们的启示青年失业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且由于青年的相对弱势群体地位,世界各国的青年失业率都要明显高于本国的平均失业率。青年问题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9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简称《行动纲领》),把就业放在对青年应关注的十大优先领域的第二位,并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世界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例如,英国早在1983年就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动员企业界和社会力量,志愿为18岁至30岁的失业、半失业青年提供创业咨询以及技术、资金和网络支持。法国政府实施了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政策,1997年出台了《促进青年就业法案》,1998年又出台了《抵制社会排斥法案》,把11万名年龄在18-26岁、没有得到职业培训证书就离开学校的青年顺利地导入“就业准入渠道项目”。德国政府1998开始实施旨在降低青年失业率的“紧急项目”,在促进德国青年就业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社会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其中最宝贵的经验除了政府资金支持、制度完善、政策导向、提供职业培训、缩短工作时间从而增加工作岗位等之外,还有以下几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1、鼓励自主创业。这是联合国《行动纲领》特别提出的四项行动之一,而且是作为排在首位的行动来提出。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行动纲领》要求各国政府和各级组织应当制订或推动赠款计划,提供创办经费,用来鼓励和支持为青年设计的创业和就业方案。英国“青年创业计划”,在鼓励失业青年向自主创业过渡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现在,在英国自主创业已变成一种社会时尚,每8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人是自主创业人员。

2、创建社会企业。创建社会企业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另一个创新之举。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在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的社会企业,比如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社会企业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英国伦敦于1998年4月成立社会企业伦敦服务局,旨在支持和促进整个伦敦地区的社会企业,通过为社会企业家及其顾问提供信息、咨询、支持网络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创建和发展成功的社会企业。

3、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促进就业,光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动员包括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如美国克林顿政府通过实施“授权区和企业社区”(Empowerment Zone and Enterprise Community,简称EZEC)这一以社会福利为主体、兼用自由市场刺激为手段的综合社区发展项目,促进银行、私人企业为增加社区工作岗位、增加社区福利而相互合作。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1600万个工作岗位,成为美国28年中失业率最低的时期。

(二)综合系统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途径和载体市综合工作系统以市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综合系统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都是在职青年,本身并不承担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促进青年就业的职责,但也要根据市委和团市委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拓展团组织的社会职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载体和方式,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加强思想教育,转变青年择业观念。青年就业和再就业不仅受宏观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而且也受个人价值观念、个人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工作价值观是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必要条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活动优势,通过采取心理辅导、拓展行动、情景角色模拟等一系列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团组织所在地区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社区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务实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就业观。

2、发扬志愿精神,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近年来,国家和本市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青年就业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如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发文,2004年团中央和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意见》;上海市也相继出台了《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青年职业见习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团干部要在学习这些政策和文件、提高自身政策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深入高校、社区,配合市劳动保障局、市就业促进中心等政府职能部门,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社区失业青年广泛宣传这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帮助青年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优惠政策。

3、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供决策参考。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研究的优势,积极配合和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摸清青年失业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啃老族”、“毕业漂族”、“NEET族”等形成的社会原因、心理原因等,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为共青团组织开展服务及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就业促进中心、青年事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对其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补充性的分析和评估,特别是对其工作中存在的盲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4、培育创业意识,引导青年自主创业。根据市劳动保障局《2005年上海市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本市整体创业活动率为4.9%,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本市创业活跃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而25-34岁及24岁以下青年创业活动率分别仅为2.7%和2.3%,创业意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见表3)。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举办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免费培训班等途径,加强青年择业和创业观念教育;通过组织青年创业事迹报告团等方式,宣传下岗失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青年、归国青年自主创业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深化实施“上海青年创业行动”,通过协调社会资源、项目推荐等,帮助失业青年更好地投身创业实践。

表3:年龄与创业活跃程度的关系

年龄

整体创业活动率(%)

24岁及以下

2.3

25-34岁

2.7

35-44岁

6.7

45-54岁

4.4

55-64岁

2.7(注:数据来源:市劳动保障局《2005年上海市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

5、搭建沟通桥梁,拓宽青年就业渠道。共青团组织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就业创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加强互联网上正面宣传引导,从正面教育和引导“啃老族”、“NEET族”等青年群体。对于缺乏就业信息的青年,要实施“工岗快递”行动,发挥团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利用各类途径收集招聘信息,着力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引导青年合理就业。对于缺乏就业经历的青年,国有企事业单位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的支持,争取把本单位建成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和岗位见习基地,为本地区缺乏职业经历的择业青年提供挂职锻炼和岗位见习的机会,帮助青年获得相应的职业经历。

6、发挥团组织优势,结对帮扶择业青年。要发挥共青团的活动优势,通过结对帮扶、就业维权、人生发展导航以及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待业青年、下岗青工和“零就业”特困家庭子女等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了解就业优惠政策,增强就业和再就业信心。如,可以通过开展“一助一”活动等形式,动员各级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开展与一名待业青年、下岗青工或一个“零就业”特困家庭结对帮扶,把党团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身边。可以开展青年就业维权工作,专门接受青年在就业过程中遭受中介组织或用工单位不公正待遇的投诉,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切实维护青年的合法劳动权益。可以开展人生发展导航和职业生涯导航等活动,帮助择业青年规划职业生涯,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还可以通过开展爱岗敬业大讨论、“和谐生活、快乐工作”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在青年中营造劳动光荣、敬业爱岗、珍惜生活的良好氛围。

(张成金、顾永波、程征东、徐彦雯)

第二篇:促进我市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的研究

促进我市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的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协调张家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市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苏州市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大力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诸如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性差等问题。

一、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现状。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就业创业工作,近年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扩散对农民就业创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认真贯彻国家、省、苏州市的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则,坚持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并举,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政策扶持并重,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采取扎实措施,大力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好势头。截止去年底全市32.98万农村劳动力中就近就地转移29.4万,转移就业率达89.14%。全市181个行政村中有153个行政村成功创建为苏州市充分就业(转移)行政村,达标率为84.5%。全市8个乡镇全部创建成为苏州市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乡镇,其中南丰、凤凰2个镇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乡镇。几年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3417人,其中技能培训9653人。全市共组织创业培训3047人,有1817人成功创业,直接带动就业9800多人。

二、目前我市农民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特别是一些失地农民被征用土地后,存在着对政府和集体“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寻找工作的意识,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一些失地农民对就业岗位、收入要求预期较高,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障碍,不愿意从事苦、脏、累的工种,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受外来务工人员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失地农民就业之路变得更加狭窄。

2、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缺乏,技能培训方式有待完善。在张家港市全市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力中,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在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上存在一定障碍,导致了务农缺技术,增收缺乏后劲。近几年政府买单积极组织各项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有些农民并不愿意参加培训,好不容易组织了培训班,来听课的农民却寥寥无几;有些农民认为培训时间太长,误事;有些农民认为培训内容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总之政府花钱,农民不认账。可见,现有的技能培训在方式、方法、内容上有待改进。

3、创业层次偏低,产业拓展能力不强。农村的创业大多数是个人或家庭式的创业行为,创业层次偏低。家庭经营是当前主要的生产方式,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利用家庭、亲戚以及本地资源,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创业。但由于政策、资金、信息、人才、市场、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家庭经营制度在农户经营的层次上规模小交易费用高等问题;在集体服务的层次上存在功能不健全、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在组织管理的层次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以分散式经营管理为主,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总体上看,家庭经营方式在创业过程中难有大的作为。

4、创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市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八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八位一体”的帮扶机制,重点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制度,帮助自主创业人员用足优惠政策,规避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但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还有很多有志于创业的农民因为缺少创业项目、创业资金等原因难于实现创业,因此必须加强各方面的扶持与协调,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三、促进我市农民就业创业的几点建议。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体制机制、政策和工作体系上加以保证。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尽快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目前,缺少一技之长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稳定就业的“瓶颈”。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教育培训,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民职业培训教育、教学和职业技能管理模式,健全上下贯通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为重点的技能培训体制,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进行对口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使培训和就业互相对接。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免费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创业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聘请行业专家对创业者进行“一对一”咨询,增长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成功率。支持农民成立农村经营合作社,创建农产品的品牌,加快农业经纪人的培训,扩大农民创业渠道。创业培训结业人员自办实体,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2、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在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利用劳动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领域,通过经济增长拉动更多就业增加,尽可能避免出现经济增长与就业不同步的情况。一是主攻三产扩大就业。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拓展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就业岗位。二是引进企业增加就业。大力招商引资,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三是扶持非公经济带动就业。全面落实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合伙经营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四是发展作坊经济吸纳就业。鼓励有实力、有技术的家庭发展家庭加工作坊,带动农民就业。五是培养创业老板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培养更多小老板,带动就业。

3、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实行社会登记失业率统计制度,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城乡劳动力均可进行失业登记,将失业登记农民纳入失业率统计范围。建立完善城乡劳动力资源库,市、镇(区)、社区(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掌握辖区内劳动力基本信息、登记失业人员情况、就业去向和形式,实现就失业动态管理。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管理服务制度,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政策统一、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条件平等。

4、进一步完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各类用人单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力度,将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延伸至行政村,开辟农村公益性岗位新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援助安臵。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岗位,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探索建立公益性岗位援助制度,凡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公益性岗位,以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总量为核计基数,实施按比例援助安臵,援助安臵比例为单位公益性岗位的5%—10%。在实施公益性岗位按比例援助安臵中,劳动保障部门可根据被援助安臵就业特困人员的具体情况,对身体、年龄等条件作适当放宽,录用单位同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进一步健全完善就业困难群体援助长效机制,大力促进贫困农户就业脱贫,市、镇(区)、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免费职业培训、不少于2次的职业介绍,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通过各项援助措施,确保就业困难人员90%实现就业。

5、积极开展创业融资服务。加大我市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财政筹集力度,扩大小额贷款担保贷款基金规模。拓宽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渠道,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奖励政策向农村延伸。积极探索各类金融机构直接向城乡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并由财政给予贴息的新模式,推动创业融资服务的开展。丰富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形式,探索抵押方式,降低反担保门槛。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贷款风险。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奖励机制,调动经办机构和人员工作积极性。

6、加强组织协调,改善农民就业创业环境。一要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部门要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实行严格的专项工作责任制,形成党政组织高度重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和环境氛围。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市、镇财政要加大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资金投入,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着重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技能鉴定以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得益受惠。三要加强宣传发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优惠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政策激励、辐射带动等多重效应,激发广大农民的就业创业热情。四是改善环境依法保障就业。政府要站在统筹城乡就业的高度,完善各项制度,以政策为支持、法律作保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宽松环境。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其次,要积极引导,强化服务与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劳务供求信息网络,开展好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最后,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执法部门要按照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第三篇: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惠环街道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帮助广大青年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促进惠环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惠环”做出贡献,决定开展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程,现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促进辖区青年创业就业为目标,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引导、自主创业的原则,贯彻青年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就业带动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创业就业服务,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激活创业热情,保护创业成果,着力发展各类创业实体,推进各种形式创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努力实现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内容

1、成立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

成立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依托惠环企业孵化器,提供就业帮助和指导服务,及时了解、统计、掌握辖区劳动用工情况。

2、创建两个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创建裕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鸿运鱼庄2个“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的基地。

3、建立三大促进机制:

(1)青年创业就业动态管理机制

成立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依托惠环企业孵化器,提供就业帮助和指导服务,及时了解、统计、掌握辖区劳动用工情况,并实施分类造册(复退军人、中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其他社会青年),建好就业档案,重点做好青年群体就业与失业情况登记,于每年7月份与12月份更新一次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2)分类培训机制

联系劳动所及各级各类社会培训、劳务中介机构,扩大对各类青年群体的培训规模,要特别针对复退军人、应届大学生及农村青年,开展各种岗位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创业就业的技能。每年至少开展6次创业就业培训班,每次培训人次不少于50人,每年培训人次不少于300人,并制定《2012年-2013年惠环街道青年创业就业培训计划表》(附件一)。

(3)青年创业就业互助机制

成立惠环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由从事劳动就业的实际工作者、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就业培训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辖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基层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所组成。促进会通过配合政府部门,团结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活动。安排会员进行结对帮扶,在技术及工作经验上得到一对一的帮扶;通过表彰以黄运斌等

五名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活动为载体,发掘一批青年创业典范,并于11月底召开惠环街道青年创业就业工程启动仪式,邀请党政领导班子参会,进一步营造浓厚的青年创业就业氛围,使青年创业成为广大青年的普遍共识; 从服务青年的角度出发,主动联合相关单位和媒体,针对各类青年群体创办一系列的长效性就业创业论坛、QQ群、微博等。多方收集政策信息、项目信息、市场信息、岗位信息,培训信息和文化技术信息,计划在2013年投放20台求职通,在惠环辖区内全面覆盖。

4、四个目标:

(1)每年成功帮扶每个村(居)委会1-2名青年自主创业;

(2)每年至少开展6次创业就业培训班,每次培训人次不少于50人,每年培训人次不少于300人;

(3)每年通过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青年就业率达95%以上;每年要提高我辖区青年的整体就业率10%以上。

(4)每年的青年就业信息档案入库率达到100%。

三、组织领导

惠环街道成立惠环街道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关丽红(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副组长:苏振锋(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

廖凤婷(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成员:黄国辉(党政办主任)

陈连和(经济办主任)

曾还明(农林水办主任)

杨水泽(街政办主任)

陶海峰(市场办主任)

许安康(关工委)

王子宏(劳动所所长)

陈信友(工商所所长)

吴海彬(惠环农村合作信用社)

黄惠婷(团委书记)

陈清华(妇联副主席)

叶锦明(文化站副站长)

黄添福(平南村党支部书记)

黄锦亭(红旗村党支部书记)

范伟军(西坑村党支部书记)

钟玉麟(中星社区党支部书记)

黄观友(古塘坳社区党支部书记)

林色中(斜下社区党支部书记)

张娜(惠新社区工作站副站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委,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办公室主任由黄惠婷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从各个部门抽调1人,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工作开展。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惠环街道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程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惠环街道的一项重点工作,各村(居)委会书记要切实肩负起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确保青年创业就业工程顺利开展。

2、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根据惠环街道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自身具体实施方案及推进表,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加强协调合作,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惠环街道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程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青年创业就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典型引导作用,迅速在本地掀起青年创业就业工程的热潮。

4、严抓考核,确保达标。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检验工作成效,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确保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将此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第四篇:中心城区失业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的研究

中心城区失业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的研究

内容摘要

青年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区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引导失业青年就业创业已经成为我区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本课题通过对我区失业青年现状的具体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青年失业人员的基本状况,并在全面分析目前由青年失业带来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区失业青年呈低龄化趋势,提出了对失业青年人群的具体工作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中心城区 失业青年 就业 创业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我国加入WTO后,上海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上海将面临新一轮更深层次的劳动力调整,青年失业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上海从1996年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以来,各项就业援助政策的对象都是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从传统产业中分流出来的大龄失业人员,即“4050”。而对青年失业群体的关注程度并不够,最近由于青年失业人员比例的骤升,政府为促进青年就业出台了相关的援助措施。面对日益严峻的青年失业问题,团组织应当从最广大青年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关心关注失业青年的同时,认真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有效作为,配合政府开展积极的就业援助行动,不断促进青年就业。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青年失业人员的基本状况,更有针对、有实效地实施对失业青年人群的重点帮助,我们实施了本课题调研。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团区委向区内9个街道及区职业介绍所发放了《黄浦区失业青年目前状况抽样调查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81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黄浦区青年失业人员的总体现状

1、群体规模

我区登记失业人员中的青年失业状况如表。

年份200020012002年上半年

失业人数(人)***

青年失业人数(人)839967016128

青年失业所占比例67.6%52.7%47.8%

2、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我区失业青年呈低龄化状态,16—25岁这一年龄阶段占整个失业青年人群的58.3%。另外,26—30岁占2.9%,31—35岁占8.8%。

3、学历结构

青年失业人员中文化程度相当于高中阶段的占59%,其中中专、职校、技校的比例为接受调查总人数的46.5%,大专10.7%,本科及以上1.4%。

4、家庭结构

在接受调查的青年失业人员中,已婚者为208人,其中有28.7%的夫妇双方均为失业青年,50.3%的家庭为三口之家。

5、经济保障

69.4%的青年失业人员目前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11.2%享受“低保”、失保金,7.7%靠亲戚接济,仅6.5%在从事各类经济活动。大部分青年失业人员从未缴纳过社会保障金(占45.1%)或因经济原因暂停缴付(30.1%)。

6、技能培训

调查显示,有32%的失业青年从未参加过培训,参加过培训,并有上岗证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9.8%,在这些人员中,有34.6%的青年拥有两个或以上上岗证。有初、中、高级技术职称的青年失业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13.8%、8.1%、0.5%,而具有电脑初级及英语级别证书的人员比例分别为25%和9%。在培训内容上,青年失业人员对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需求较多(占51.3%),而对外语和计算机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7、工作经历

缺乏工作经历已经成为青年人员就业的绊脚石(占15.7%),更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处于工作不稳定状态,就职二次以上(占47.2%)。青年失业人员普遍认为学历低、无技能、无工作经历是造成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无社会关系、用人单位不缴四金的现象也成为阻碍就业的客观原因。在青年失业人员所使用过的求职途径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亲戚朋友介绍、职业介绍中心、大众媒体。

8、就业期望

大部分青年失业人员表现出了较强的就业愿望,65.7%表示非常愿意就业;其他19.4%表示要薪水待遇到心理价位,16.5%表示要符合个人发展要求,11.7%表示如专业对口,可以考虑就业;4.3%暂时无就业愿望。失业青年对工资的期望值普遍集中在800-1000元(占66.8%),期望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占13.9%,而对工资无要求的仅占8.6%。

9、创业愿望

青年失业人员中认为创业困难太多,可能性不大的占到了总人数的47%,而认同有技能或经济实力,可以创业的人员比例分别为15.8%和7.2%,另有30%的青年对创业不置可否。失业青年普遍认为,缺少资金、技术、政策及创业信息渠道是青年自主创业难以逾越的障碍。

(二)对我区失业青年状况的基本分析

1、青年失业人员就业意识堪忧

调查结果显示,我区失业青年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而独生子女所占比例颇高,养尊处优的家庭条件致使相当一部分失业青年追求理想、舒适的工作、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的失业青年表达了对就业的强烈愿望,但其中47.7%的失业青年表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考虑就业,更有59.5%的失业人员工资要求超过1000元。一方面,失业青年对就业抱有强烈的愿望,另一方面,他们对工作及收入又有较高的期望值,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失业青年捕捉不住现有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政府提供最低程度的就业保障带来了难度。

2、部分青年失业人员心理呈亚健康

由于部分失业青年对自身不切实际的定位,对市场竞争就业又没有准确的心理准备,往往表现出迷惘困惑、盲目自信、悲观失望、偏激怨屈等情绪。一部分“毕业即失业”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对就业紧迫感及对家庭的责任感意识淡薄,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盲目的自信和乐观。一部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下岗的青工,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畏难情绪,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等机遇、靠政府、要待遇”的心态。更有一些失业青年片面地认为他们是被社会抛弃的那一部分人,由此对社会产生了不满及厌世情绪。这种由失业引发的心理障碍如得不到及时地疏导,极易走向极端,给社会和个人造成损害。

3、学历低、无专业技能、职业经历和敬业精神成为求职“瓶颈”

造成青年失业的原因很多,除了客观上劳动力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外,学历低、无技能、无工作经历也是造成青年失业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青年人职业意识的不成熟,造成了部分失业人员的不充分就业状态。虽然相对于大龄人员青年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他们往往拈轻怕重,对岗位不珍惜、对工作不敬业,盲目炒老板的“鱿鱼”,就业周期短成为青年就业的通病,不少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员容易找到工作,但没多久又重回失业行列。由于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于频繁地更换工作,所谓的工作经历对其再就业的帮助也大打折扣。

4、低龄化、高学历失业问题日益显现

目前,低龄化、高学历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客观上,由于79年返城运动直接引发了我国的一次生育高峰,98年,中国的大学不得不大幅扩招造成了近年来高学历青年人才失业或不能充分就业,此外面对WTO和城市化进程,优秀青年外来人才大量涌入本市,使一些本应属于本地青年的就业机会流向了外来青年。而上海的城市地位决定了本市青年除了出国,极少愿意外出闯荡,这些原因使近年来高学历青年失业问题加剧。仅我区的调查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失业青年就占到了12.1%,与以往几年的数据比较有了大幅增加。相对于“4050”而言,低龄化、高学历的发展趋势所造成的社会浪费更大。

5、劳动力市场运行有待进一步规范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且迅猛发展,这些企业正处在原始资本积累初期,往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意无意地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调查显示,我区失业青年由于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或不缴四金而造成的被动失业分别占了25.5%和22.5%,有45.1%的青年从未缴纳过社会保障金,没有享受过最低程度的劳动保障。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上,青年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并不平等,一些青年为了尽快就业,选择了不签劳动合同或不缴四金的用人单位,而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取证难、诉讼成本高等使青年劳动者的个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6、失业青年创业意识不强

根据调查显示,“单位就业”的观念在青年失业人员的意识中仍然较为强烈。仅有23%的失业人员表达了自己创业或合伙创业的愿望。创业意识不强,固然是由于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造成了劳动者缺乏冒险精神和独立创新意识。但同时客观上由于缺少资金、技术、政策及创业信息渠道也是制约青年自主创业的主要政策瓶颈。

7、失业青年缺乏就业成本优势

近几年来本市在加快下岗职工分流的过程中,较多的采用了协议保留社会保障关系这一政策,用人单位录用协保人员可不必再承担社会保险成本,相对而言,也就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上海目前有10万左右的“4050”失业人口,上百万的本地离土农民劳力,再加上每年涌入上海的280万左右的外来打工者,他们绝大多数能够接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收入,使上海本地青年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单就用工成本而言,几乎毫无竞争优势。

8、青年失业引发相关社会问题

青年失业不仅会带来人力资源的折旧和浪费,更突出的问题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影响。心理学理论认为,16-21岁的青少年,具有不安、冲动、矛盾、求刺激、被暗示性大、性的关心及冲动增强等特殊心理,但其人格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自制及判断力,极易出于冲动行为而踏入法网;根据对我区失业青年年龄结构的分析,16—21岁者占30%左右,在市场竞争就业过程中,由于客观出路广阔而主观条件不足的矛盾情境,他们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迷惘与困惑,甚至产生越轨行为。而对于另一部分有家庭负担的大龄失业人员,青年的长期失业更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

9、失业青年优势弱化成为将来的弱势群体

虽然相对于其他失业人员而言,失业青年存在着学历和年龄上的优势,但是随着失业时间的推移,青年失业人员的年龄、学历优势将逐步失去。在失业期间,失业人员知识技能的不断折旧使择业竞争力呈逐步下降趋势,从而带来新的失业,即长期失业,同时,由于长期失业将使失业人员就业信心减弱,表现对劳动力市场竞争性就业的畏惧,就业主动性削弱,造成“失业再生失业”的恶性循环。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今后的新成长劳动力将具有更高的学历,据有关部门估计,“十五”期间,上海新生劳动力平均教育年限将从现在的12年上升到14年,当前的青年失业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这些失业青年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目前,在失业青年中还存在着强调专业对口、轻视中小企业等现象,这就需要切实加强对失业青年的正确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树立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转变就业观念。目前,由于社会职业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动,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对于部分已失业的青年的职业指导培训又缺乏延续性。因此,我们建议职业指导工作在向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延伸的同时,向社区延伸,通过开设社区职业指导站,针对不同的失业青年群体,我们还应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帮助失业青年分析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树立凭素质就业,靠竞争上岗的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和转岗的适应力。

(二)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上海2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有高学历,又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区失业青年人群中,仅有8.6%的青年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51.3%的失业青年表达了对岗位操作技能培训的需求。目前,劳动部门已制订了职工培训、持证上岗、职业资格证书等制度。共青团组织既要积极向失业青年宣传现有的培训政策,提供培训信息,引导和组织青年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还要注重培训与市场的结合、培训与就业的结合,兴办或与劳动部门联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如目前已实施的青年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班等,切实提升青年劳动者的素质。此外,还可整合现有的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开拓培训基地,为失业或即将就业的青年提供职业见习培训的机会。

(三)鼓励青年创业,开发就业岗位

21世纪是创业的世纪,帮助失业人员创业并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员,是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青年人具有年轻、观念新、接受能强、可塑性强、敢拼敢闯等优势,具备良好的自主创业的先决条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为青年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发展契机,让有资本、有能耐的人有机会、有条件创业,从而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针对青年创业意识不强的情况,我们应加大青年再就业典型的宣传,用典型的生动事例带动更多的失业青年转变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创业的舆论氛围。对有创业意向的青年,我们应进行分类指导,积极为创业青年出点子、寻找合作伙伴,还可通过动员青年企业家带领更多青年共同创业。针对资金困难,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呼吁,为建立青年就业专项资金谏言献策。

(四)建立青年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青年人的择业途径较为单一,53.2%的青年通过亲友介绍就业。由此,共青团组织可在其中拾遗补缺,利用广泛联系青年的优势配合政府建立建全青年就业服务网络。通过服务网络向青年宣传政府的就业政策,介绍产业发展政策和调整方向;接受青年的就业自我推销,积极向有需求量企业推荐;为青年提供就业信息,充分就业介绍和参谋;为有需要的青年提供就业方面的法律咨询和援助,依法维护青年正当合法的就业权利和劳动保护。

(五)建立青年心理咨询热线或辅导站

在关注青年就业的同时更要关注青年的成长。一些刚离开校门即面对失业这一人生道路上重大挫折的青年,心理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一些曾经为企业奉献过青春如今已是家庭经济支柱的青年,失业带来的挫折、失落和窘迫更是不言而喻。我们呼吁在政府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多关心失业青年生存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共青团组织更应密切联系这一部分人群,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热线或辅导站,倾听他们的呼声,用“人情化”的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重建生活的信心。

第五篇: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青年最富创新精神,最具创业激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一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举措,大力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以就业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工作思路,把推动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围绕青年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切实需求,着力搭建“六大平台”,积极破解青年就业创业难题,以实际行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搭建观念引导平台

组建了由党政领导、专家学者、青年典型共同构成的就业创业专家指导团,深入高校、企业、社区等青年较为聚集的场所,采取政策法规解读、热点问题解答、典型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就业创业、求富求进。开展“青年创业奖”、“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评选活动,宣传表彰一批创新创业成才、带动就业成效明显的青年创业典型。开展青年创业论坛、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等活动,引导青年创业发展。开展“赢在校园”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会,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实现市场转化,大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联合相关社会媒体机构,开设“青年创业进行时”专栏,对优秀青年创业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搭建技能提升平台

借助专业培训、项目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对各类青年群体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构建了完善的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体系。针对高校大学生,大力开展KAB(了解企业)教育课程、大学生青春创业大讲堂等活动。针对城市青年,组织开展SIYB创业培训、订单式培训。针对农村青年,广泛开展春季培训行动。依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三级授牌、属地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

搭建资金扶持平台

联合银行、农村信用联合社,分别针对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开发了两种特色金融信贷产品,通过团银交叉挂职、评定信用示范户、创新担保方式、降低利率、一站式办理等方式,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联合工业和信息化厅、银行共同签订《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扶持青年创业。创新搭建青年企业家“团银贷”融资服务平台,加强青年企业诚信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促进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加快成长壮大。进一步加大青年创业就业基金发放力度,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按照创业导师指导、导航企业带动与团干部帮扶的“3+N”服务模式,大力推进青年创业园同步建设。通过建立园内企业管理咨询中心、工商税务服务中心、法律事务援助中心、财务审计核算中心等“四大中心”,为入园企业及园外创业青年提供导师带动授课、工商税务服务、法律事务援助、创业技能培训、小额贷款扶持、政策热点解读、财务审计指导、企业品牌推广等“八项服务”,努力将各级青年创业园打造成为服务青年创业的“政务大厅”和“一站式窗口”。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连续举办五届青年企业家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外多位优秀青年企业家参加博览会,广泛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促进青年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青年企业家见面会、青年企业家发展论坛、多元化采购峰会、青年创业奖、青年经济高峰论坛等经贸交流活动,为国内外青年企业家投资搭建平台。开展青年企业家县(区)行经贸考察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活动,增进对各地投资优势的了解,寻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助推县区经济快速发展。主动配合招商部门和产业园区,选派优秀青年代表赴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项目推介,组织青年民营企业家赴国外和经济发达份招商引资,邀请域外青年企业家举办企业项目对接会,鼓励域外青年返乡创业,不断增进沟通交流,寻求合作商机。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启动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遴选培养对象,建立档案,录入人才数据库,开展结对帮扶,提供政策、资金、培训、科技等服务,培养各类青年人才2.5万人。重点推进城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城市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村村青年致富星火培养计划、吸引青年海外留学人员来吉创业计划等子计划,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型、创业型、技术型青年人才。采取导师帮扶、资金扶持、政策支持、跟踪服务、典型带动等举措,培养城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采取完善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大支持力度等措施,培养、选树青年岗位能手。

下载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提

    关于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提案 (李爽杰) 根据团省委、团市委关于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东安县实际情况,现就我县青年创业就业有关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介绍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共青团区委 (2012年9月15日)尊敬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创业就业是青年最普遍、最迫切的根本利益。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既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

    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精选合集)

    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 内容摘要青年就业问题的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各级青年组织越来越关注......

    通州团区委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总结(5篇)

    通州团区委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总结【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按照团市委和区委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通州团区委始终把服务和促进青年就......

    团XX市委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团XX市委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团省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团XX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服务青年促进创业

    服务青年促进创业 为切实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00乡团委根据团县委指导精神,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统一思想,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切实加强与信用联社的合作,不断推动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

    青年就业创业问题调查问卷示例

    青年就业创业的途径与创业的对策研究 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预期调查问卷同学您好!本次调查由**大学进行,为学术和政策研究所用,您的真实看法和意见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将严格按照......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共5篇)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调查及数据分析,对青浦区社区青年从就业观念、创业意向、择业渠道、就业信心、就业服务期望等五个方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