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共5篇)

时间:2019-05-14 01:2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第一篇: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调查及数据分析,对青浦区社区青年从就业观念、创业意向、择业渠道、就业信心、就业服务期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结合团区委开展的青年就业服务工作,对共青团组织如何有效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相关建议:观念教育必须坚持人本化、技能培训必须坚持市场化、就业服务必须坚持机制化、创业扶持必须坚持社会化、信息服务必须坚持网络化。

关键词

青年就业 有效服务 共青团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社区青年的就业问题正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因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重组衍生的4050人员就业由于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再就业工程的稳步推进,正逐步得以缓解,与此同时,失业青年人数却在增长。应当看到,青年失业不仅关联着青年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为党的事业赢得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团组织不仅要团结引领先进青年,同时也要做好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凝聚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工作领域,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因此,解决好失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引导低学历、低劳动技能、低职业素质失业青年的就业与个人发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存技能,乃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一方面,可以为青年的就业和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又为青浦城市化进程提供丰富的青年人力资源,不断为青浦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为整体把握社区青年的就业环境、就业要求、存在问题、群体行为等要素,团区委设计了《青年就业基本状况普查问卷》,并在全区各镇、街道下发,调查样本1000人,问卷回收率达96%。调查对象主要是25周岁以下的社区无业青年,性别构成为男性61%,女性39%;文化构成为小学及以下3%,初中15%,高中或中专61%,大专及以上21%。为了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了解当前社会需求和广大青年就业的切身需要,团区委还分层次进行了走访座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社区青年就业的基本现状分析

1、就业观念:“务实求发展”正成为社区青年的主流就业观

调查显示,面对就业压力,大部分青年以积极态度应对,34.7%的青年认为“继续进行学历和技能学习,增长知识”是最好的求职途径;31.7%的青年认为要“增加工作实践”;还有21.3%的青年选择“不找到满意工作情愿待业”。在对于就业后的月收入调查中,选择800-1600元/月之间的比重最大(43.5%);其次是1200-1600元/月之间(14.5%);再次是2500元/月以上(9.3%)。根据当前我区职工工资收入平均在900元/月左右状况来看,对比青年期望的工资标准,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期望的工资标准是适当的。“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的择业条件成为青年“务实”的重要表现。在找工作时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36.5%和24.6%的青年选择“工作稳定”和“发展前景好”,也有14.6%的青年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专长,能体现个人价值”。从社区青年就业观念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等带来的就业压力,使他们在重视工作待遇的同时,更期望得到一份稳定的、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2、创业意向:社区青年的“创业观念”有待加强,创业信心不足

对希望从事的最理想行业,61.1%的社区青年希望到“企业单位”;选择“行政事业单位”的有21.0%;12.1%选择“服务性行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5.8%。同时,他们认为创业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是:担心风险赔本,占54%;无启动资金,占36%;无技术支持及缺少有关政策信息渠道,占10%。

3、择业渠道:人才市场、招聘会成为社区青年最重视的择业途径;网络求职成为择业的新兴渠道

根据调查,62.8%的青年选择人才市场、招聘会作为自己找工作的主要渠道,说明有过半的青年已基本认同并树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择业观念;“网络求职”将成为未来择业的发展趋势之一,31.5%的青年选择互联网求职,意味着网上应聘方式已被广大青年所认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选择利用网络人才市场招聘职员,但青年进行网络求职需要硬件设施及操作技能,同时如何尽快完善网络招聘、网络人才市场的建设,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另外,“亲友介绍”依旧是社区青年择业借助的重要方式,尽管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年表示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会”寻求就业机会,但仍有44.7%的青年表示重视“亲友介绍”择业途径,表明社区青年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良好的社区关系”、“亲友的帮助”实现理想就业。

4、就业信心:心理压力较大,缺乏足够自信

大部分社区青年就业信心不足,存在较大的就业心理压力。调查表明,社区青年普遍存在缺乏就业信心的现象。对今后就业前景,仅有23.6%的青年表示“已经有工作意向”;23.7%表示“有八成把握”;27.6%表示“把握不大”;22.1%的表示“没有把握”。为进一步了解影响社区青年就业信心的相关因素,我们针对“影响求职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显示“学历”和“工作经验”被社区青年视为影响求职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他们看来,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文凭,占55%;其次是缺少工作经验,占30%;其三是缺少技能,占15%。这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素质的认识不足,对当前上海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素质要求的了解不够,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定位的偏差。此外,报酬太低、有的用人单位不愿意缴纳三险一金,也是造成他们不想就业或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

5、就业服务期望:提供就业及培训机会是社区青年的主要期望

社区青年希望政府提供的主要支持有: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占81%;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占23%;提供生活救助或法律方面的咨询援助占4%。这表明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工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作为弱势群体,无力改变自身现状,在就业观念上他们对政府、社会和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社区青年对提供劳动就业法律援助也有较高期望,因为目前招聘他们这一层次就业者的用人单位,在具体劳动保障、工资待遇上存在一些欠公平的现象。

调查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且有资格认证的社区青年占45%,参加技能培训无资格认证的占5%,未参加过培训也无资格认证的占50%。在接受过的职业培训中,一般服务技能类(厨艺、美发美容等)排在第一位,占12%;计算机应用类(软件编程等)为第二位,占10%;维修类(电器、汽车等)为第三位,占6%。在希望接受的培训中,计算机应用类排第一位,占18%;外语类排第二位,占12%。由此表明,参加就业学习与培训,提高学历水平,掌握一技之长,是社区失业青年求得自我发展的主要选择。

(二)青年就业援助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坚持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工作目标,从2002年8月起启动了社区青年就业培训工程,依托团内阵地,拓展团校职能,借助社会资源,采用多种形式,提升青年的职业技能、增强青年的创业本领、拓宽青年的就业创业渠道,努力实现共青团组织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从而提升了共青团组织在实施科教兴区主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贡献率。

1、强化机制,建设“一个网络两个体系”

青年职业发展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们筹划成立青浦区青年职业发展中心建设推进小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科委、区农委、区信息委及团区委等有关职能部门或单位参加,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区委。根据协调,各成员单位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各自职责。同时,我们以区青年职业发展中心的建设为抓手,以区团校、镇、街道青年中心、村、社区青年就业服务站为依托,积极建立三级动态服务网络,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组织依托和服务阵地。目前已在金泽镇、夏阳街道、赵巷镇金葫芦社区建立了青年职业发展服务站。区团校主要负责青年创业技能培训、青年择业指导,并通过整合团内外资源,为青年提供信息、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服务。镇青年中心主要负责为本镇青年提供就业技能培训、青年职业介绍、网上应聘等服务。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主要负责青年就业创业信息咨询服务。

其次,服务就业实践,构建见习培训体系。团区委联合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吸纳整合社会资源,以“青年文明号”单位等为主体,加强青年职业见习培训基地的建立,为青年职业见习和创业培训创造阵地依托。目前已有上海青浦大众特约维修服务站等三家工业企业、青浦水产养殖基地等三家农业企业成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

第三,打造信息平台,构建信息服务体系。团区委借助组织网络优势,向全区广大青年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借助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科委、农委、信息委、团区委等部门组成的信息咨询系统,为青年提供信息服务。团区委建立了青浦区青年职业发展中心网站,为青年提供培训、就业、创业等信息服务。如我们的青年就业信息服务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上一下,和谐共进”。“一上”是指就业创业信息自上而下传递;“一下”是指就业创业青年自下而上推荐。具体运作采用团组织把劳动保障部门的创业、岗位需求等信息、政策发到各镇、街道的青年职业发展服务站,由服务站通过信息栏、电话联系等形式提供给社区青年;然后由服务站把青年的基本情况、个人特长、创业就业意向汇总起来,推荐给劳动保障部门,两者协同为青年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

2、注重实效,实施“一种教育两项服务”

近年来,我们突出抓了青年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扶持了一批青年兴业领头人,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

首先,加强择业教育,培训创业精神。“观念不变,万事难办”。要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工作,解决青年就业观念问题是前提。团区委通过举办座谈会、择业讲座、事迹报告会、宣传树立典型等方式,帮助青年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找准职业发展定位。同时,通过就业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咨询服务,积极调节从社区青年的角度出发,以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进行案例教育,努力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对青年创业者而言,最先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他们的创业信心,团区委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举办创业青年座谈会、创业青年在线咨询、创业青年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组建创业青年联谊组织,让创业青年感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了“青春不下岗,创业铸辉煌”的热情,进一步营造了青年创业的氛围,构建了青年创业文化。至今,全区各级团组织共开展择业观教育4300多人次。

其次,进行项目运作,开展培训服务。在我区新一轮发展中,工业发展中重点为电子信息、现代纺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四大主导产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等,对这方面的劳动力需求也显得日益迫切。因此,我们以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加强青年技能素质培训,积极为“绿色青浦”的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在培训规划上,积极争取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将社区青年培训工作纳入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中,区团校也成为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依托上,积极争取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将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结合起来;在培训项目上,尽量选择实用性强,市场需求量大,耗资较少且有前景的项目和技术,如计算机应用、物业管理、水产养殖等项目的技术;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办班、联合培训等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各镇、街道团组织也依托青年中心组织本区域社区青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由区团校联系师资力量上门授课。2002年8月至今,团区委共举办了15期社区青年免费技术培训班,培训失业青年2035人,培训合格率达80%,经培训后的青年就业率达49%。

第三,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创业服务。我们建立了青年创业指导志愿者队伍,开展创业咨询活动,邀请一些自主创业并已取得一定成功的企业老总、企业经营者,以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特长,结合咨询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供咨询者参考。我们充分发挥青年职业发展中心指导、传递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发动有志创业青年报名参加创业行动,提交创业计划书,并联合区科委等政府职能部门评审项目,符合条件的则确定为创业项目,提供有关政策、资金扶持。同时,团区委积极帮助青年申请创业贷款,通过区就业促进中心为青年提供创业贴息贷款服务。2004年区就业促进中心共发放青年创业小额度贷款资金136万元,共有11名青年受益,同时联合组织了近100名青年参加创业培训,帮助43名青年成功创业,使他们创立了自己的非正规劳动组织,并通过创业带动了一批人的就业。

此外,我们注重培养青年创业领头人。如积极对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的青年创业项目提供有关政策、信息、技术等服务。我们组织区农委团工委开展“农业青年科技人员与创业农户结对子”活动,每月为创业青年寄去技术资料,下乡进行技术服务,并帮助创业农户在网上相关站点登录、查找、发布信息,拓宽市场渠道。近年来,先后培养三名创业青年成为农业养殖大户,并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带头人。这些青年创业致富后不忘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如倪巧林作为水产养殖大户,扶持周围群众进行水产养殖,带动了200多人的就业。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观念教育必须坚持人本化

开展思想教育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各级团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帮助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认识到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就业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就业形势,积极调试自我,特别是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站在社区青年的角度,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进行案例教育,从而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二)技能培训必须坚持市场化

开展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青年实现就业的必由之路。从短期看,开展这项工作是为了帮助青年学习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适应力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从长远来看,是为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青年劳动队伍整体素质。共青团要根据青年不同的就业和创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活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动创业(就业)”的良性机制。一是针对青年技能的提高,开展岗前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团组织就培养提供什么样的青年,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更有效衔接;二是针对青年潜能的开发,开展素质培训。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的结合,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素质拓展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

(三)就业服务必须坚持机制化

机制创新是青年就业服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健全一整套保障机制,团组织才能更加有效地整合工作资源,更好地促进青年就业。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培训、为就业青年与市场、企业搭建桥梁、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需要一个健全的全方位服务网络;督促各级团组织在青年就业服务工作中开拓创新,发挥作用,需要建立一整套以措施落实、项目签订为主要内容的考评机制;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条件、降低创业门槛,为青年创业保驾护航,需要建立以创业基金、法律援助为依托的跟踪服务体系。

(四)创业扶持必须坚持社会化

创业涉及项目论证、资金落实、企业动作、开拓市场等诸多环节,是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团组织要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把这项工作纳入本地区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主动与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配合,抓好青年创业政策的落实,争取金融部门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贷款;动员青年企业家中的优秀代表对青年创业者“一对一”扶持;广泛宣传青年创业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与支持。

(五)信息服务必须坚持网络化

根据调查,大多数社区青年认为影响就业的最大困难在于信息服务网络不够健全,从而不能很好的了解政府的就业扶持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企业招聘信息、法律保障政策等。根据社区资源理论,社会网络的建立,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性的前提与关键。由此共青团组织可以利用广泛联系青年的优势,联合政府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互动性的青年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既为青年及时充分的提供就业招聘信息,为有需要的青年提供就业政策指导,同时又依托信息服务网络,配合政府开展民意调查,了解青年就业需求等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青年就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第二篇:共青团组织如何有效地服务青年

共青团组织如何有效地服务青年,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决定工作内容的广泛性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其工作内容的广泛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持教育引导青年,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党赋予共青团的职责,又是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共青团应当更好地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及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担负起团结教育青年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要坚持教育引导青年,突出团的特点,贴近团员青年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能,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高素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共青团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共青团工作的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要正确引导和教育青年,为他们成长成才服务,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兴衰。尤其在格尔木这座年轻的城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2岁,经济发展、社会创业的主力军是青年。三是共青团工作对象的服务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青年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利益追求等趋向务实性,政府职能也由单一的行政命令手段逐步向服务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服务带领青年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加强共青团工作最根本的途径。

二、共青团组织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为青少年有效地提供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共青团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现实需要和自身发展。在新时期,共青团高扬服务的主旋律,把服务放在首位,构筑了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框架,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服务于经济发展,为经济增长转移到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于社会,即服务于和谐社会,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服务;服务于青年,为青年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的根本利益服务。

(一)服务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也就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共青团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工作,为经济增长转移到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角度上来,是共青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共青团组织要把开发青年人才资源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新世纪青年人才。这是共青团服务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也是新形势下共青团服务经济的基本途径和优势所在。共青团通过组织和带领青年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青年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把文化知识转化为增长经济效益的方式来实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经济发展对青年的根本需求,提高青年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共青团工作才能做到点子上,才会真正取得成效。

(二)服务于和谐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服务是共青团作为一个新角色服务社会的切入点、着力点。人民群众的生活基本需求是极为广泛和具体的,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既包括各种行业服务,也包括社会公益事业;还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等。不断满足这些基本需求,既要*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

要*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服务社会是共青团的职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职能有更为宽泛的内容和深刻的涵义。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精神文明的步伐缓慢,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青年个性的自我设计,社会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的现象和矛盾。共青团服务于和谐社会,就要转变观念,去担当新的社会角色——社会服务者;这一新角色对已有社会角色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共青团对自身的现代化再塑。社会服务者的角色就是发挥共青团的品牌活动优势,搭建活动载体,组织和带领青年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实践,共青团通过品牌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创建,手拉手互助活动、希望工程、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举办乡村青年文化节、树立和宣传青少年先进典型等多项内容,积极培养青少年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凝聚各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搭建载体,为广大青少年服务,不断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共青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这一角色的定位,既符合社会发展对共青团的要求,也符合共青团的特点和实际。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于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实际,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经济效益。共青团组织服务于社会,立足于青少年,着眼于经济发展,通过对青少年开展形势政策教育、道德伦理、传统美德教育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爱党的热情,坚决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邪恶势力斗争;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有效解决青年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庭院关系,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生活环境,共同为社会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三)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

共青团担负着教育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的重要职责,如果不能为青年提供切实有效地服务,团的组织就会缺乏凝聚力,就谈不上教育青年。服务青年首先是重视青年的利益需要,这是服务青年的前提。利益需求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每个人从事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青年的根本利益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也符合党的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青年一代的需求。青年的这一根本利益需求在不同战线的青年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农村,主要表现在增收增效、脱贫致富;在企业中主要表现为提高业务素质,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在学校,主要表现在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打下基础。共青团服务青年就是要适应这些需求,为广大青年提供求知学习的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才环境,通过各种渠道排除和解决青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当前,青少年维权工作有效开展,有关青少年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说明青少年的利益需求和维护在共青团的倡导下,逐步为社会所认可、为法律所保障。

第三篇: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市综合系统团工委内容摘要近年来,青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解决当前青年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刻不容缓。本课题聚焦本市2030青年群体,采用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摸清全市2030青年失业问题现状,并根据综合系统所属市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的实际,提出共青团组织在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方面的途径和办法。关键词2030青年 就业创业 共青团 对策

一、本市2030青年失业问题的现状

中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始终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国有企业转制的重要关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又是一个青年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失业率(青年失业人数占失业总人数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据劳动保障部统计,从1980年到1993年,青年失业率一直在70%以上。特别是在1983至1993年10年间,其中有9年时间青年失业率在80%以上(见表1)。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青年问题。虽然自1993年以来,青年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从未低于50%。根据劳动保障部2001年对沈阳、南京等十个城市下岗失业职工的调查,35岁以下失业青年依然高达53%。2004年全国城市登记的青年失业率又回升到70%的高位,这是进入2000年以来青年面临的又一次失业高峰。

表1:城镇失业人数、青年失业人数及青年失业比例情况

年份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率(%)

1978

530.0

249.1

47.0

1979

567.6

258.2

45.5

1980

541.5

382.5

70.6

1981

439.5

343.0

78.0

1982

379.4

293.8

77.4

1983

271.4

222.0

81.8

1984

235.7

195.9

83.1

1985

238.5

196.9

82.6

1986

264.4

209.3

79.2

1987

276.6

235.1

85.0

1988

296.2

245.3

82.8

1989

377.9

309.0

81.8

1990

383.2

312.7

81.6

1991

352.2

288.4

81.9

1992

363.9

299.8

82.9

1993

420.1

331.9

79.0

1994

476.4

301.0

63.2

1995

519.6

310.2

59.7

1996

552.8

-

-

1997

570.0

-

-(注:数据来源:劳动保障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在上海,青年就业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本市近几年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大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促进大龄失业人员就业方面,那些愿意重新上岗工作的4050人员基本上都解决了再就业问题。这些4050人员相比2030青年,就业愿望更加迫切,就业期望也比较切合实际,他们就业的动机往往是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容易放低眼光。而2030青年除了要解决生存问题之外,更多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因此,他们很难像4050人员那样更多地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来安置托底实现就业。“青年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白领跳槽”等一系列青年就业新问题日益突出,“毕业漂族”、“啃老族”、“NEET族”等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根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市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失业人数占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20%,并且,失业青年正呈现向低龄化、高学历化发展的趋势。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07年,16-20岁年龄段青年失业人数增加了25.3%,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青年占所有失业青年的比例达24.3%。

表2:本市失业青年分年龄段分布情况

年龄段

2006年6月

所占比例

2007年6月

所占比例

增加比例

16-20

6959

13.3%

8718

14.7%

25.3%

21-25

19246

36.7%

21818

36.9%

13.4%

26-30

14165

27.0%

15744

26.6%

11.1%

31-35

12044

23.0%

12853

21.7%

6.7%

合计

52414

59133

—(注:数据来源:市就业促进中心《本市青年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图1:本市失业青年学历分布情况图

(注:数据来源:市就业促进中心《本市青年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青年就业关系到青年的切身利益、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处理不好极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本市2030青年就业困难原因剖析

造成本市2030青年就业困难,除了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以及经济转型和企业改制等大背景之外,研究发现,主要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技能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现代经济学研究发现,失业一般有四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政策性失业”。上海青年失业,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结构性失业”。上海并不缺乏岗位数量,而是由于产业升级换代、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等原因,对劳动力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不能适应这种要求而面临失业。“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目前,对于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培养存在滞后性。滞后性,一方面表现为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当某一个专业成为热点时,各高校蜂拥开设,很容易导致人才积压。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校学习的技能与就业所需技能不匹配,导致青年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许多青年在毕业后,缺乏工作岗位所需的必要技能、知识和经验,因而出现大学毕业生到技校“回炉”学习一技之长的“怪”现象。

(三)青年自身观念的偏差目前的青年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还与青年自身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有关。不少青年求职者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抱有对工资期望值过高、追求相对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收入相对较好的三资企业等观念。还有的青年眼高手低,在市场竞争中高估自身的技术水平,对现有的、或者已经从事过的岗位感到不合适、不满意、不认同,想做的事情做不了,现有的岗位又不愿干,于是重新回到市场上求职,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间十分普遍。

(四)社会偏见形成的社会挤压青年求职最大优势在于年轻,同样最大的劣势也在于因为年轻而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偏见,就是青年人“浮躁”,“眼高手低”,“干不久”,不少用人单位对青年人采取回避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就业。另外,媒体在报道“啃老族”、“NEET族”等现象时也大都采取指责和批评的论调,而缺乏正面引导,这样反而容易使青年产生反感,给他们造成更多的压力,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国际社会促进青年就业给我们的启示青年失业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且由于青年的相对弱势群体地位,世界各国的青年失业率都要明显高于本国的平均失业率。青年问题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9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简称《行动纲领》),把就业放在对青年应关注的十大优先领域的第二位,并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世界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例如,英国早在1983年就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动员企业界和社会力量,志愿为18岁至30岁的失业、半失业青年提供创业咨询以及技术、资金和网络支持。法国政府实施了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政策,1997年出台了《促进青年就业法案》,1998年又出台了《抵制社会排斥法案》,把11万名年龄在18-26岁、没有得到职业培训证书就离开学校的青年顺利地导入“就业准入渠道项目”。德国政府1998开始实施旨在降低青年失业率的“紧急项目”,在促进德国青年就业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社会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其中最宝贵的经验除了政府资金支持、制度完善、政策导向、提供职业培训、缩短工作时间从而增加工作岗位等之外,还有以下几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1、鼓励自主创业。这是联合国《行动纲领》特别提出的四项行动之一,而且是作为排在首位的行动来提出。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行动纲领》要求各国政府和各级组织应当制订或推动赠款计划,提供创办经费,用来鼓励和支持为青年设计的创业和就业方案。英国“青年创业计划”,在鼓励失业青年向自主创业过渡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现在,在英国自主创业已变成一种社会时尚,每8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人是自主创业人员。

2、创建社会企业。创建社会企业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另一个创新之举。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在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的社会企业,比如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社会企业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英国伦敦于1998年4月成立社会企业伦敦服务局,旨在支持和促进整个伦敦地区的社会企业,通过为社会企业家及其顾问提供信息、咨询、支持网络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创建和发展成功的社会企业。

3、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促进就业,光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动员包括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如美国克林顿政府通过实施“授权区和企业社区”(Empowerment Zone and Enterprise Community,简称EZEC)这一以社会福利为主体、兼用自由市场刺激为手段的综合社区发展项目,促进银行、私人企业为增加社区工作岗位、增加社区福利而相互合作。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1600万个工作岗位,成为美国28年中失业率最低的时期。

(二)综合系统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途径和载体市综合工作系统以市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综合系统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都是在职青年,本身并不承担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促进青年就业的职责,但也要根据市委和团市委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拓展团组织的社会职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载体和方式,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加强思想教育,转变青年择业观念。青年就业和再就业不仅受宏观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而且也受个人价值观念、个人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工作价值观是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必要条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活动优势,通过采取心理辅导、拓展行动、情景角色模拟等一系列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团组织所在地区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社区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务实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就业观。

2、发扬志愿精神,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近年来,国家和本市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青年就业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如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发文,2004年团中央和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意见》;上海市也相继出台了《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青年职业见习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团干部要在学习这些政策和文件、提高自身政策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深入高校、社区,配合市劳动保障局、市就业促进中心等政府职能部门,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社区失业青年广泛宣传这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帮助青年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优惠政策。

3、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供决策参考。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研究的优势,积极配合和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摸清青年失业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啃老族”、“毕业漂族”、“NEET族”等形成的社会原因、心理原因等,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为共青团组织开展服务及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就业促进中心、青年事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对其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补充性的分析和评估,特别是对其工作中存在的盲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4、培育创业意识,引导青年自主创业。根据市劳动保障局《2005年上海市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本市整体创业活动率为4.9%,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本市创业活跃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而25-34岁及24岁以下青年创业活动率分别仅为2.7%和2.3%,创业意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见表3)。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举办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免费培训班等途径,加强青年择业和创业观念教育;通过组织青年创业事迹报告团等方式,宣传下岗失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青年、归国青年自主创业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深化实施“上海青年创业行动”,通过协调社会资源、项目推荐等,帮助失业青年更好地投身创业实践。

表3:年龄与创业活跃程度的关系

年龄

整体创业活动率(%)

24岁及以下

2.3

25-34岁

2.7

35-44岁

6.7

45-54岁

4.4

55-64岁

2.7(注:数据来源:市劳动保障局《2005年上海市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

5、搭建沟通桥梁,拓宽青年就业渠道。共青团组织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就业创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加强互联网上正面宣传引导,从正面教育和引导“啃老族”、“NEET族”等青年群体。对于缺乏就业信息的青年,要实施“工岗快递”行动,发挥团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利用各类途径收集招聘信息,着力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引导青年合理就业。对于缺乏就业经历的青年,国有企事业单位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的支持,争取把本单位建成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和岗位见习基地,为本地区缺乏职业经历的择业青年提供挂职锻炼和岗位见习的机会,帮助青年获得相应的职业经历。

6、发挥团组织优势,结对帮扶择业青年。要发挥共青团的活动优势,通过结对帮扶、就业维权、人生发展导航以及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待业青年、下岗青工和“零就业”特困家庭子女等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了解就业优惠政策,增强就业和再就业信心。如,可以通过开展“一助一”活动等形式,动员各级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开展与一名待业青年、下岗青工或一个“零就业”特困家庭结对帮扶,把党团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身边。可以开展青年就业维权工作,专门接受青年在就业过程中遭受中介组织或用工单位不公正待遇的投诉,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切实维护青年的合法劳动权益。可以开展人生发展导航和职业生涯导航等活动,帮助择业青年规划职业生涯,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还可以通过开展爱岗敬业大讨论、“和谐生活、快乐工作”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在青年中营造劳动光荣、敬业爱岗、珍惜生活的良好氛围。

(张成金、顾永波、程征东、徐彦雯)

第四篇:解放思想 服务青年 增强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

解放思想 服务青年 增强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

——崇贤镇团员青年发展及共青团工作的调查思考

作者:崇贤镇团委

崇贤镇是位于杭州城郊的一个工业主导型经济强镇,镇区面积38.6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4万余人。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101亿元。到06年底,镇团委下设有团支部30个,全镇登记在册团员青年911人,其中学生团员383人。为了深入了解崇贤团员青年的思想及需求,把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做好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共基层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2007年10月,镇团委对基层团员青年及团干部思想、需求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活动面向镇村、企业事业单位团员青年及团干部,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收回225份,回收率为86.5%,有效问卷223份。参与调查者中含团员青年166人,基层团支部书记及委员57人(含22名党员),其中女性102人、占45.7%,调查对象分别分布在镇机关(含临时工及巡防队员)31人、学校(教师团员)33人、农村88人、企业61人,其中初中学历46人、占21%,高中(中专)学历81人、占37%,大专学历61人、占27.9%,本科以上学历31人、占14.2%.一、调查数据分析

(一)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状况:关心发展,信仰共产主义和“民主、自由、平等”,人生追求积极多元。

在参与调查的团员青年中,有95.9%的青年知道中央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其中40.5%的青年对此“比较熟悉”,仅有4.1%的青年“不知道”;对地方发展的评价,95%的团员青年都认同近几年崇贤镇的发展比较快,其中47.5%的青年认为“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另47.5%的青年认为“发展总体较快,但仍不平衡”,5%的青年认为“发展缓慢”;对当前社会风气的评价,16.1%的青年认为“比较好”,66.8%的青年认为“一般”,10.4%的青年选择了“不如以前”,6.6%的青年认为“很差”;关于信仰,有28.1%的团员青年“信仰共产主义”,55.2%的青年“信仰民主、自由、平等”,0.9%的青年“信仰宗教”,还有7.7%的青年“什么都不信”,8.1%的青年对信仰“还说不清楚”、“不知道信仰什么好”;对入党的态度,71.4%的团员青年“希望入党”、其中写过入党申请书的占28.6%,26.9%的青年“没考虑过入党问题”,仅有1.6%的青年“不想入党”;在人生追求问题上,大部分的青年都选择了多项,其中选择“理想”、“健康”、“知识”、“家庭”、“人品”、“金钱”、“地位”的比例依次递减,分别为26%、19.5%、16.4%、12.4%、10.3%、9.3%和5.5%。

(二)团员青年的就业、学习、生活状况:

1、就业方面,重视发展前途,对就业基本满意,但工作压力较大。大部分的青年在择业时都会同时考虑多项因素,其中选择“发展前途”、“经济收入”、“个人兴趣”、“社会地位”、“工作舒适”的比率依次递减,分别为38.3%、33.5%、14.8%、6.1%、5.2%; 42.5%的青年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28.8%的青年月收入在1500-2000之间,17.4%的青年月工资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9.1%的青年月收入在2000-2500元之间,月工资收入在2500-3000元之间的有1.8 %、0.5%的青年“尚无工资收入”;对目前的就业状况86.3%的青年基本表示满意,但其中认为就业“比较理想”的仅有14.5%,另有13.6%的青年对当前就业表示“不满意”;同时86.6%的团青年在工作中感到有压力,其中19.9%的青年感到“工作压力较大”。

2、学习方面,提升愿望强烈,重视全面发展,但学习缺乏紧迫感和主动性,学习趋于休闲化。参加调查的团员青年中有73.9%的青年在工作后曾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中25.7%的参加过“成人学历进修”、14.1%的参加过“自学考试”、14.9%的参加过“技术资质类考试”、19.1%的参加过相关的“技能培训”,但同时也有26.1%的青年工作后没有参加过任何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对个人当前迫切需要学习提高的知识和技能,团员青年选择“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比例分别为32.1%、26.7%、22.9%、17.1%;在青年比较喜欢的书籍报刊类别上,选择“小说文学”“休闲娱乐”“生活百科”“专业书籍”“经济财经”“名人传记”各类的比例依次递减为19.7%、19.7%、16.5%、13.9%、11.6%、10.4%,另有6.4%的青年选择了“没什么喜欢的”。

3、生活方面,迫切需要增加收入、增强本领,但业余生活安排不尽合理,上网、看电视、学习是闲暇时间的主要活动。在个人当前最迫切的需要上,受调查的团员青年中48.8%选择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31.2%的选择了“学习锻炼,增强本领”,迫切需要“寻找合适工作”的有9.8%,需要解决“住房、交通问题”的有6%,需要“解决个人婚恋问题”的有2.3%。团员青年在闲暇时间经常从事的活动,“上网游戏聊天”“看电视”“学习充电”“健身郊游”“逛街购物”“看电影”“搓麻将、打扑克”的选择比率依次递减,分别为22%、20%、16.8%、14.6%、11.2%、5.6%、2.9%。

(三)团员青年对基层共青团工作的评价与希望:与青年交流接触不够,应重点抓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希望多开展公益服务、交友联谊和文体活动。在对单位团组织的评价上,43.9%的团员青年认为单位团组织“与青年交流接触较少”,认为单位团组织“文体活动多,与青年关系密切”的占37.2%,另有8.5%的团员青年认为单位团组织“无作用、无活动,好象不存在”;14%的团员青年不认识所在单位的团支部书记,1.8%的则完全不知道单位团组织;21.6%的团员青年表示从未参加过所在单位召开的团员会议;在履行团员义务上,47.5%的团员青年工作后仍按规定每年交纳团费,30.3%的团员青年交过团费,另有22.2%的团员青年则“从未交过团费”;在这些团员青年中“不知道要交团费”的有20.5%,“不知道交给谁、怎么交的”占到了75%,不愿交的仅有4.5%;对当前共青团组织应重点抓的工作,选择“青年思想教育”“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文化娱乐活动”“团的组织建设”“技术培训比武”“生产劳动活动”“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比例依次递减,分别为33.6%、20.4%、10.4%、9.7%、6.6%、6.4% ;对团组织的活动,29%的团员青年希望共青团多开展些“公益活动”,27%的希望多开展“交友联谊”活动,21%的希望多开展“文体活动”,11.4%的希望多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比武”,另有10.5%的希望多开展“读书活动”。对共青团组织的志愿服务或公益性活动,42.7%的团员青年表示非常愿意参加,52.4%的青年表示“有空就参加”,无所谓和不愿参加的为4.36%;

(四)基层团干部问卷分析:基层团干部大多在政治上要求进步,认为能够从担任团干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并有希望把团工作做得更好的主观愿望,但客观上,基层团干部开展团工作的时间精力不足,单位领导不够重视、活动经费匮乏,基层团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团干部的待遇地位偏低。

参加调查的基层团干部中,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的占39.3%,91.2%的非党团干希望能够入党,其中写过入党申请书的有50%; 89.3%的基层团干部表示能在共青团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其中认为锻炼提高较大的占21.4%;对于明年的团组织换届,有83.7%的团干部希望能继续担任团内职务;37.5%的团干部对做好团工作具有强烈愿望,58.9%的团干部表示“希望把团工作做得更好”;关于影响团干部更多、更好开展共青团工作的主要因素,34.7%的团干部选择了“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27.8%的团干部选择了“缺乏开展团工作的认识和经验”,16.6%的团干部认为主要受“经费等客观条件限制”,11、1%的团干部认为“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另有6.9%的选择了“团工作的基础较差”;对近两年崇贤镇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评价,31.5%的认为“较活跃,开展活动较多”、44.4%的认为“工作较实,但还不够活跃”,另有24.1%的认为一般。

关于开展团工作的时间、精力投入上,44.6%的团干部用于团工作的时间、精力占到工作总量的1/10左右,23.2%的占到1/5左右,21.4%的占到1/3左右,另有8.9%的团干部用于团工作的时间、精力“几乎是零”;基层团干部中认为单位领导对团工作比较重视的有30.9%,一般的占56.4%,另有12.7%认为不重视;关于基层团干部的待遇和地位,认为待遇地位偏低的占70.9%、其中18.2%的认为待遇地位很低,27%的认为“一般”,只有1.8%认为较高;同时在分析影响待遇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时,团干部表现的比较理性和客观,其中35.5% 的认为主要是因为“团组织自身作用发挥不明显,价值不大”,19.4%的认为是主要因为“领导不重视”,12.9% 的认为主要因为“政策环境不利”、另有11.3%的则认为是“历史原因。调查也发现,针对这些问题,团员青年尤其是团干部表现得较为理性,认为环境对工作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关键是如何适应环境,自我创造,只要团组织真正做出成绩,就能得到认可和肯定。

关于基层共青团的工作,41.2%的团干部认为“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十分必要,57.1%的认为“有一定必要”; 51.8%的团干部认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十分必要,46.4%的认为“有一定必要”;59.7%的团干部认为共青团工作和青工队伍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能够更好地结合,21%的认为不能,19.4%则选择了不知道;关于团干部培训,35.3% 的团干部希望得到“个人素质拓展训练”、23.5%的团干部希望得到“团工作的业务培训”、20%的选择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讲座”、12.9%的选择了“社交礼仪培训”、另有8.2%的希望得到“心理健康辅导”;此外,有9.3%的基层团干部在单位从未开过团员会议,58.8%的团支部团员按规定每年交团费,有17.6%的支部团员从未交过团费。

二、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一)解放思想,服务青年,增强共青团组织活力。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中央胡春华书记也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强调了共青团组织“教育、服务、维权”的职能。新的形势,赋予了共青团组织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发展的新形势和青年发展的新特点,基层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审视共青团组织的群众性,在与青年开放深入的交流中,强化引导、实现教育;在服务青年的多样化需求中,增强自身活力和凝聚力,进而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在青年中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始终是共青团的首要政治任务。应该看到当前青年思想政治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虽然调查中团员青年

信仰“民主、自由、平等”的比率差不多是信仰“共产主义”的两倍,但事实上这与团员青年的求新思维、表达方式及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不深有很大关系。共产主义的理想必然包含了民主、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已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因此两者并不排斥。在肯定青年思想政治主流的同时,调查也显示新时期青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一是更加强调价值的自我实现,关心个人的现实利益,同时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二是向往追求自由,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有所淡化;崇尚个性张扬,对理想信仰的共同追求有所淡化,少数青年缺乏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加上团的组织生活不正常,不少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三是青年中还有一些非主流的东西,如普遍存在的浮躁情绪,对社会现实不满而产生的无奈及回避思想等。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新形势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依靠传统的上团课、开讲座等教育方式外,更要结合青年特点,注重变换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思想教育效果。要屏弃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尊重开放的前提下,加强与青年的思想交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努力引导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2、服务青年多样化发展需求。为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服务青年,才能真正赢得青年。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交流接触较少工作,服务团员青年的手段单一,还不能满足团员青年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青年中的评价不高。基层团组织要牢固树立以青年为本的服务宗旨,深入青年,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多样化需求。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根据青年生产实际和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要善于依靠短信、qq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建立信息服务网络。要善于借力,争取各方面的资源,注重与工会、妇联等群众性团队联合共享,实现工作上的有效互补,真正为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一要服务青年学习成才。根据不同行业青年的需求,积极开展各类学习交流、读书演讲、素质和技能培训活动,为青年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继续深化贫困助学活动,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帮助贫困学生求学。二要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建设青年人才库,帮助有特长的青年发挥优势,以延伸团的手臂,扩大团的影响,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农村团组织要积极服务青年创业致富,加大信息传递和科技培训等服务;企业团组织要围绕企业生产,完善岗位培训、岗位练兵,积极开展技术比武、献计献策、争创岗位能手和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青工素质;三要丰富青年闲暇生活。积极推进青年中心建设。根据青年需求,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青春交友、文体娱乐等活动,活跃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完善机制,落实党建带团建,创造团工作开展的有利环境。

“党建带团建”是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党团组织有着天然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臵于党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之中,并按照党建的总体目标来安排部署。同时,这也是夯实和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巩固和发展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长远之计。

崇贤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当前,镇级和社会大环境对共青团工作非常有利,在物力、资源和活动空间上给团组织创造了良好环境。但本次调查发现,基层团干部中认为单位领导对团工作“比较重视”“一般”“不重视”的分别占30.9%、56.4%、12.7%认为;认为团干部的待遇和地位偏低的占70.9%、只有1.8%认为较高。这充分说明基层团干部对团组织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忧虑。

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积极主动争取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作为团干部要经常向单位党组织汇报请示工作,掌握青年基本状况,当好党组织的参谋,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促使党组织将团建纳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并将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以及待遇等问题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建和团建紧密结合。同时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服务本级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以作为求地位,以实际行动赢支持。

(三)加强建设,夯实基层团组织,提升团干部综合素质。

1、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基础,与广大青年保持着直接联系。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健全,工作开展是否活跃,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决定着共青团整体作用的发挥。团十五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要形成“全团抓落实、全团抓基层”的局面。但目前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崇贤镇的基层团组织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团组织长期无活动,不过组织生活,团员评价“无作用、无活动,好象不存在”;少数团组织从未向团员收过团费,致使团员义务意识淡化,团员表示“不知道要交团费”;基层团工作对青年还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与团员青年的期望和需求有一定差距;此外,还有大量流动团员游离于组织覆盖之外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一要抓管理。按照正常化、规范化的要求,执行落实团员管理、团员生活等工作规程,执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团员信息数据库,健全团工作基础台帐,规范团费收缴、团员发展等基础工作,强化团员意识教育,积极探索流动团员联系、服务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夯实团工作的基础,增强团组织的号召力。二要抓覆盖。大胆探索创新团建模式,通过联合建团、依托建团、协会建团等新形式,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进一步加大社区建团工作力度,推进青年中心建设。提高“两新”组织建团率,对工业强镇崇贤来说,更要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团建,不断扩大团组织在众多企业中的影响力。

2、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素质,是基层团建的关键。能否拥有一个工作能力强、在青年中威信高、热爱共青团事业的基层团组织带头人,对于基层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青年、活跃基层工作至关重要。从此次调查来看,基层团干部大都有把团工作做得更好的愿望,但由于身兼数职,主要精力都用在单位布臵的中心工作上,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思考和开展团的工作。不少基层团支部书记从事团工作都是义务性的,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还有部分团干部对做好新形势下团的工作,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没有充分认识到“有为才有位”。也有少数团干部年龄偏大,从事团工作时间较长,对团工作缺乏热情。

针对上述问题,除了要依托党建带团建,创造有利于团干部成长发展的外部环境外,同时也要注重团干部内在素质的提升,着力建设一支“勤于学习、甘

于奉献、敢于创新”的团干部队伍。要加强基层团干部的培训,丰富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团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增强基层团干部的服务意识,锤炼服务能力,提升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增强对青年的感召力。

崇贤镇团委冯晓华

第五篇:论如何实施有效的青年志愿者服务

论如何实施有效的青年志愿者服务

涉外1221 12333304101 薛琪

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文明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

国家、社会是由每个单个的人、不同的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个人和一定的社会组织在享用国家、社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也对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协调运行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整个社会和谐。社会的现代化是多纬的现代化,其中,公民精神的培育是社会现代化最基础也是最富有原动力的因素。因此,公民精神的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强调志愿服务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毋庸讳言,中国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许多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政府本身的能力,必须采取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规范市场和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等综合手段来解决。

从根本上说,解决目前与日益提高的新闻舆论知名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认同度不同。青年志愿服务并未在广大市民阶层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同度。从认知情况看,青年志愿服务并未得到广泛的了解。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还缺乏了解。从参与情况看,庞大的数量无法掩盖参与比例的尴尬。我国虽然号称拥有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青年志愿者大军,但是由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与世界上的青年志愿服务有着如何改进青年志愿者活动——对新形势下共青团服务社会工作的探索殊的差距。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存主要下以下不足。

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志愿服务要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开展,志愿组织自身能力的完善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各级青年志愿组织的能力均偏低,许多工作都处于应付状态,组织能力已经成为限制志愿服务发展的内在瓶颈。加强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是近期内青年志愿组织不可回避的问题。

服务质量有待改善。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启动以来,在扶贫帮困、绿色环保、会展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客观地分析,这些活动停留在表面层次的较多,侧重于“轰动”效应的较多,而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较差,技术含量较低。就被服务对象的困难的深层次解决而言,其服务质量还不足以令人满意。

法制建设有待加强。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地方制定了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但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一条涉及志愿服务的内容。法制建设的滞后,对志愿服务向深层次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概括而言,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扶贫济困活动。为老、孤、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是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长期性的基本项目。以湖北大学为例,青年志愿者与武昌区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长期开展结对帮助活动,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每年开展新生军训服装募捐及毕业生学习用具募捐;开展为重大疾患同学专项募捐活动等。

二是公益服务活动。如艾滋病宣传服务协会常年开展防治艾滋病系列宣传活动,等等。

三是社区共建活动。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社区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体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开展义务按摩、保健康复知识的宣传活动;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志队员们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等。这些志愿服务对于和谐社区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要更好的实施有效的青年志愿者服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青年志愿者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建设社会化的动员机制,实现志愿者动员范围的社会化,实现志愿者动员手段的社会化;建设科学化的培训机制,严格培训制度,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的激励,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组成:自我激励,组织激励,社会激励。

青年志愿组织的能力建设。理顺政协关系,重新界定政府职责,走向独立是必然选择;重视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服务项目的商业化,政府项目的争取,设立收费项目,对一些社会或部分群体有需求、志愿组织能力,但明显不属于志愿服务范围的项目,可适当收费。

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展。巩固传统服务领域,巩固传统服务领域要特别注意发挥大中学生志愿者群体的作用,大中学生志愿者在青年志愿者中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传统服务既可以弥补他们技术方面的不足,同时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青年志愿服务形式的深化。普及化青年志愿服务,广泛宣传“志愿服务人人有责、志愿者人人可为”的理念,使其成为每个人自觉自愿的选择,实现志愿者服务的均衡发展,社区化青年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的立法。立法是必然选择。加强志愿服务的立法,明确志愿服务法律性质,保障志愿者及相关主体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志愿者及相关方面,相反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志愿者及相关各方的权利和利益;不是为了限制人们兴办志愿组织,相反是要依法鼓励有条件的人兴办志愿服务事业。对志愿服务立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传递的是一种是社会责任,在帮助他人、传播爱心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使自身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让灵魂在奉献中不断升华。

下载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