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就业实施有效服务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调查及数据分析,对青浦区社区青年从就业观念、创业意向、择业渠道、就业信心、就业服务期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结合团区委开展的青年就业服务工作,对共青团组织如何有效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相关建议:观念教育必须坚持人本化、技能培训必须坚持市场化、就业服务必须坚持机制化、创业扶持必须坚持社会化、信息服务必须坚持网络化。
关键词
青年就业 有效服务 共青团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社区青年的就业问题正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因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重组衍生的4050人员就业由于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再就业工程的稳步推进,正逐步得以缓解,与此同时,失业青年人数却在增长。应当看到,青年失业不仅关联着青年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为党的事业赢得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团组织不仅要团结引领先进青年,同时也要做好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凝聚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工作领域,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因此,解决好失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引导低学历、低劳动技能、低职业素质失业青年的就业与个人发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存技能,乃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一方面,可以为青年的就业和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又为青浦城市化进程提供丰富的青年人力资源,不断为青浦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为整体把握社区青年的就业环境、就业要求、存在问题、群体行为等要素,团区委设计了《青年就业基本状况普查问卷》,并在全区各镇、街道下发,调查样本1000人,问卷回收率达96%。调查对象主要是25周岁以下的社区无业青年,性别构成为男性61%,女性39%;文化构成为小学及以下3%,初中15%,高中或中专61%,大专及以上21%。为了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了解当前社会需求和广大青年就业的切身需要,团区委还分层次进行了走访座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社区青年就业的基本现状分析
1、就业观念:“务实求发展”正成为社区青年的主流就业观
调查显示,面对就业压力,大部分青年以积极态度应对,34.7%的青年认为“继续进行学历和技能学习,增长知识”是最好的求职途径;31.7%的青年认为要“增加工作实践”;还有21.3%的青年选择“不找到满意工作情愿待业”。在对于就业后的月收入调查中,选择800-1600元/月之间的比重最大(43.5%);其次是1200-1600元/月之间(14.5%);再次是2500元/月以上(9.3%)。根据当前我区职工工资收入平均在900元/月左右状况来看,对比青年期望的工资标准,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期望的工资标准是适当的。“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的择业条件成为青年“务实”的重要表现。在找工作时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36.5%和24.6%的青年选择“工作稳定”和“发展前景好”,也有14.6%的青年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专长,能体现个人价值”。从社区青年就业观念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等带来的就业压力,使他们在重视工作待遇的同时,更期望得到一份稳定的、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2、创业意向:社区青年的“创业观念”有待加强,创业信心不足
对希望从事的最理想行业,61.1%的社区青年希望到“企业单位”;选择“行政事业单位”的有21.0%;12.1%选择“服务性行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5.8%。同时,他们认为创业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是:担心风险赔本,占54%;无启动资金,占36%;无技术支持及缺少有关政策信息渠道,占10%。
3、择业渠道:人才市场、招聘会成为社区青年最重视的择业途径;网络求职成为择业的新兴渠道
根据调查,62.8%的青年选择人才市场、招聘会作为自己找工作的主要渠道,说明有过半的青年已基本认同并树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择业观念;“网络求职”将成为未来择业的发展趋势之一,31.5%的青年选择互联网求职,意味着网上应聘方式已被广大青年所认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选择利用网络人才市场招聘职员,但青年进行网络求职需要硬件设施及操作技能,同时如何尽快完善网络招聘、网络人才市场的建设,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另外,“亲友介绍”依旧是社区青年择业借助的重要方式,尽管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年表示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会”寻求就业机会,但仍有44.7%的青年表示重视“亲友介绍”择业途径,表明社区青年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良好的社区关系”、“亲友的帮助”实现理想就业。
4、就业信心:心理压力较大,缺乏足够自信
大部分社区青年就业信心不足,存在较大的就业心理压力。调查表明,社区青年普遍存在缺乏就业信心的现象。对今后就业前景,仅有23.6%的青年表示“已经有工作意向”;23.7%表示“有八成把握”;27.6%表示“把握不大”;22.1%的表示“没有把握”。为进一步了解影响社区青年就业信心的相关因素,我们针对“影响求职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显示“学历”和“工作经验”被社区青年视为影响求职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他们看来,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文凭,占55%;其次是缺少工作经验,占30%;其三是缺少技能,占15%。这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素质的认识不足,对当前上海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素质要求的了解不够,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定位的偏差。此外,报酬太低、有的用人单位不愿意缴纳三险一金,也是造成他们不想就业或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
5、就业服务期望:提供就业及培训机会是社区青年的主要期望
社区青年希望政府提供的主要支持有: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占81%;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占23%;提供生活救助或法律方面的咨询援助占4%。这表明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工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作为弱势群体,无力改变自身现状,在就业观念上他们对政府、社会和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社区青年对提供劳动就业法律援助也有较高期望,因为目前招聘他们这一层次就业者的用人单位,在具体劳动保障、工资待遇上存在一些欠公平的现象。
调查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且有资格认证的社区青年占45%,参加技能培训无资格认证的占5%,未参加过培训也无资格认证的占50%。在接受过的职业培训中,一般服务技能类(厨艺、美发美容等)排在第一位,占12%;计算机应用类(软件编程等)为第二位,占10%;维修类(电器、汽车等)为第三位,占6%。在希望接受的培训中,计算机应用类排第一位,占18%;外语类排第二位,占12%。由此表明,参加就业学习与培训,提高学历水平,掌握一技之长,是社区失业青年求得自我发展的主要选择。
(二)青年就业援助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坚持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工作目标,从2002年8月起启动了社区青年就业培训工程,依托团内阵地,拓展团校职能,借助社会资源,采用多种形式,提升青年的职业技能、增强青年的创业本领、拓宽青年的就业创业渠道,努力实现共青团组织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从而提升了共青团组织在实施科教兴区主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贡献率。
1、强化机制,建设“一个网络两个体系”
青年职业发展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们筹划成立青浦区青年职业发展中心建设推进小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科委、区农委、区信息委及团区委等有关职能部门或单位参加,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区委。根据协调,各成员单位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各自职责。同时,我们以区青年职业发展中心的建设为抓手,以区团校、镇、街道青年中心、村、社区青年就业服务站为依托,积极建立三级动态服务网络,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组织依托和服务阵地。目前已在金泽镇、夏阳街道、赵巷镇金葫芦社区建立了青年职业发展服务站。区团校主要负责青年创业技能培训、青年择业指导,并通过整合团内外资源,为青年提供信息、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服务。镇青年中心主要负责为本镇青年提供就业技能培训、青年职业介绍、网上应聘等服务。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主要负责青年就业创业信息咨询服务。
其次,服务就业实践,构建见习培训体系。团区委联合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吸纳整合社会资源,以“青年文明号”单位等为主体,加强青年职业见习培训基地的建立,为青年职业见习和创业培训创造阵地依托。目前已有上海青浦大众特约维修服务站等三家工业企业、青浦水产养殖基地等三家农业企业成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
第三,打造信息平台,构建信息服务体系。团区委借助组织网络优势,向全区广大青年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借助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科委、农委、信息委、团区委等部门组成的信息咨询系统,为青年提供信息服务。团区委建立了青浦区青年职业发展中心网站,为青年提供培训、就业、创业等信息服务。如我们的青年就业信息服务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上一下,和谐共进”。“一上”是指就业创业信息自上而下传递;“一下”是指就业创业青年自下而上推荐。具体运作采用团组织把劳动保障部门的创业、岗位需求等信息、政策发到各镇、街道的青年职业发展服务站,由服务站通过信息栏、电话联系等形式提供给社区青年;然后由服务站把青年的基本情况、个人特长、创业就业意向汇总起来,推荐给劳动保障部门,两者协同为青年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
2、注重实效,实施“一种教育两项服务”
近年来,我们突出抓了青年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扶持了一批青年兴业领头人,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
首先,加强择业教育,培训创业精神。“观念不变,万事难办”。要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工作,解决青年就业观念问题是前提。团区委通过举办座谈会、择业讲座、事迹报告会、宣传树立典型等方式,帮助青年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找准职业发展定位。同时,通过就业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咨询服务,积极调节从社区青年的角度出发,以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进行案例教育,努力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对青年创业者而言,最先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他们的创业信心,团区委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举办创业青年座谈会、创业青年在线咨询、创业青年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组建创业青年联谊组织,让创业青年感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了“青春不下岗,创业铸辉煌”的热情,进一步营造了青年创业的氛围,构建了青年创业文化。至今,全区各级团组织共开展择业观教育4300多人次。
其次,进行项目运作,开展培训服务。在我区新一轮发展中,工业发展中重点为电子信息、现代纺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四大主导产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等,对这方面的劳动力需求也显得日益迫切。因此,我们以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加强青年技能素质培训,积极为“绿色青浦”的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在培训规划上,积极争取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将社区青年培训工作纳入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中,区团校也成为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依托上,积极争取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将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结合起来;在培训项目上,尽量选择实用性强,市场需求量大,耗资较少且有前景的项目和技术,如计算机应用、物业管理、水产养殖等项目的技术;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办班、联合培训等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各镇、街道团组织也依托青年中心组织本区域社区青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由区团校联系师资力量上门授课。2002年8月至今,团区委共举办了15期社区青年免费技术培训班,培训失业青年2035人,培训合格率达80%,经培训后的青年就业率达49%。
第三,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创业服务。我们建立了青年创业指导志愿者队伍,开展创业咨询活动,邀请一些自主创业并已取得一定成功的企业老总、企业经营者,以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特长,结合咨询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供咨询者参考。我们充分发挥青年职业发展中心指导、传递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发动有志创业青年报名参加创业行动,提交创业计划书,并联合区科委等政府职能部门评审项目,符合条件的则确定为创业项目,提供有关政策、资金扶持。同时,团区委积极帮助青年申请创业贷款,通过区就业促进中心为青年提供创业贴息贷款服务。2004年区就业促进中心共发放青年创业小额度贷款资金136万元,共有11名青年受益,同时联合组织了近100名青年参加创业培训,帮助43名青年成功创业,使他们创立了自己的非正规劳动组织,并通过创业带动了一批人的就业。
此外,我们注重培养青年创业领头人。如积极对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的青年创业项目提供有关政策、信息、技术等服务。我们组织区农委团工委开展“农业青年科技人员与创业农户结对子”活动,每月为创业青年寄去技术资料,下乡进行技术服务,并帮助创业农户在网上相关站点登录、查找、发布信息,拓宽市场渠道。近年来,先后培养三名创业青年成为农业养殖大户,并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带头人。这些青年创业致富后不忘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如倪巧林作为水产养殖大户,扶持周围群众进行水产养殖,带动了200多人的就业。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观念教育必须坚持人本化
开展思想教育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各级团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帮助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认识到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就业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就业形势,积极调试自我,特别是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站在社区青年的角度,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进行案例教育,从而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二)技能培训必须坚持市场化
开展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青年实现就业的必由之路。从短期看,开展这项工作是为了帮助青年学习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适应力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从长远来看,是为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青年劳动队伍整体素质。共青团要根据青年不同的就业和创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活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动创业(就业)”的良性机制。一是针对青年技能的提高,开展岗前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团组织就培养提供什么样的青年,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更有效衔接;二是针对青年潜能的开发,开展素质培训。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的结合,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素质拓展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
(三)就业服务必须坚持机制化
机制创新是青年就业服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健全一整套保障机制,团组织才能更加有效地整合工作资源,更好地促进青年就业。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培训、为就业青年与市场、企业搭建桥梁、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需要一个健全的全方位服务网络;督促各级团组织在青年就业服务工作中开拓创新,发挥作用,需要建立一整套以措施落实、项目签订为主要内容的考评机制;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条件、降低创业门槛,为青年创业保驾护航,需要建立以创业基金、法律援助为依托的跟踪服务体系。
(四)创业扶持必须坚持社会化
创业涉及项目论证、资金落实、企业动作、开拓市场等诸多环节,是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团组织要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把这项工作纳入本地区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主动与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配合,抓好青年创业政策的落实,争取金融部门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贷款;动员青年企业家中的优秀代表对青年创业者“一对一”扶持;广泛宣传青年创业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与支持。
(五)信息服务必须坚持网络化
根据调查,大多数社区青年认为影响就业的最大困难在于信息服务网络不够健全,从而不能很好的了解政府的就业扶持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企业招聘信息、法律保障政策等。根据社区资源理论,社会网络的建立,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性的前提与关键。由此共青团组织可以利用广泛联系青年的优势,联合政府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互动性的青年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既为青年及时充分的提供就业招聘信息,为有需要的青年提供就业政策指导,同时又依托信息服务网络,配合政府开展民意调查,了解青年就业需求等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青年就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第二篇:共青团组织如何有效地服务青年
共青团组织如何有效地服务青年,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决定工作内容的广泛性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其工作内容的广泛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持教育引导青年,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党赋予共青团的职责,又是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共青团应当更好地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及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担负起团结教育青年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要坚持教育引导青年,突出团的特点,贴近团员青年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能,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高素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共青团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共青团工作的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要正确引导和教育青年,为他们成长成才服务,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兴衰。尤其在格尔木这座年轻的城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2岁,经济发展、社会创业的主力军是青年。三是共青团工作对象的服务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青年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利益追求等趋向务实性,政府职能也由单一的行政命令手段逐步向服务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服务带领青年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加强共青团工作最根本的途径。
二、共青团组织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为青少年有效地提供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共青团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现实需要和自身发展。在新时期,共青团高扬服务的主旋律,把服务放在首位,构筑了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框架,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服务于经济发展,为经济增长转移到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于社会,即服务于和谐社会,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服务;服务于青年,为青年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的根本利益服务。
(一)服务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也就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共青团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工作,为经济增长转移到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角度上来,是共青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共青团组织要把开发青年人才资源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新世纪青年人才。这是共青团服务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也是新形势下共青团服务经济的基本途径和优势所在。共青团通过组织和带领青年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青年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把文化知识转化为增长经济效益的方式来实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经济发展对青年的根本需求,提高青年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共青团工作才能做到点子上,才会真正取得成效。
(二)服务于和谐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服务是共青团作为一个新角色服务社会的切入点、着力点。人民群众的生活基本需求是极为广泛和具体的,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既包括各种行业服务,也包括社会公益事业;还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等。不断满足这些基本需求,既要*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
要*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服务社会是共青团的职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职能有更为宽泛的内容和深刻的涵义。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精神文明的步伐缓慢,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青年个性的自我设计,社会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的现象和矛盾。共青团服务于和谐社会,就要转变观念,去担当新的社会角色——社会服务者;这一新角色对已有社会角色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共青团对自身的现代化再塑。社会服务者的角色就是发挥共青团的品牌活动优势,搭建活动载体,组织和带领青年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实践,共青团通过品牌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创建,手拉手互助活动、希望工程、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举办乡村青年文化节、树立和宣传青少年先进典型等多项内容,积极培养青少年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凝聚各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搭建载体,为广大青少年服务,不断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共青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这一角色的定位,既符合社会发展对共青团的要求,也符合共青团的特点和实际。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于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实际,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经济效益。共青团组织服务于社会,立足于青少年,着眼于经济发展,通过对青少年开展形势政策教育、道德伦理、传统美德教育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爱党的热情,坚决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邪恶势力斗争;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有效解决青年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庭院关系,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生活环境,共同为社会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三)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
共青团担负着教育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的重要职责,如果不能为青年提供切实有效地服务,团的组织就会缺乏凝聚力,就谈不上教育青年。服务青年首先是重视青年的利益需要,这是服务青年的前提。利益需求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每个人从事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青年的根本利益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也符合党的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青年一代的需求。青年的这一根本利益需求在不同战线的青年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农村,主要表现在增收增效、脱贫致富;在企业中主要表现为提高业务素质,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在学校,主要表现在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打下基础。共青团服务青年就是要适应这些需求,为广大青年提供求知学习的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才环境,通过各种渠道排除和解决青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当前,青少年维权工作有效开展,有关青少年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说明青少年的利益需求和维护在共青团的倡导下,逐步为社会所认可、为法律所保障。
第三篇: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共青团组织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市综合系统团工委内容摘要近年来,青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解决当前青年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刻不容缓。本课题聚焦本市2030青年群体,采用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摸清全市2030青年失业问题现状,并根据综合系统所属市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的实际,提出共青团组织在促进2030青年就业创业方面的途径和办法。关键词2030青年 就业创业 共青团 对策
一、本市2030青年失业问题的现状
中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始终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国有企业转制的重要关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又是一个青年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失业率(青年失业人数占失业总人数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据劳动保障部统计,从1980年到1993年,青年失业率一直在70%以上。特别是在1983至1993年10年间,其中有9年时间青年失业率在80%以上(见表1)。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青年问题。虽然自1993年以来,青年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从未低于50%。根据劳动保障部2001年对沈阳、南京等十个城市下岗失业职工的调查,35岁以下失业青年依然高达53%。2004年全国城市登记的青年失业率又回升到70%的高位,这是进入2000年以来青年面临的又一次失业高峰。
表1:城镇失业人数、青年失业人数及青年失业比例情况
年份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人数(万人)
青年失业率(%)
1978
530.0
249.1
47.0
1979
567.6
258.2
45.5
1980
541.5
382.5
70.6
1981
439.5
343.0
78.0
1982
379.4
293.8
77.4
1983
271.4
222.0
81.8
1984
235.7
195.9
83.1
1985
238.5
196.9
82.6
1986
264.4
209.3
79.2
1987
276.6
235.1
85.0
1988
296.2
245.3
82.8
1989
377.9
309.0
81.8
1990
383.2
312.7
81.6
1991
352.2
288.4
81.9
1992
363.9
299.8
82.9
1993
420.1
331.9
79.0
1994
476.4
301.0
63.2
1995
519.6
310.2
59.7
1996
552.8
-
-
1997
570.0
-
-
(注:数据来源:劳动保障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在上海,青年就业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本市近几年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大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促进大龄失业人员就业方面,那些愿意重新上岗工作的4050人员基本上都解决了再就业问题。这些4050人员相比2030青年,就业愿望更加迫切,就业期望也比较切合实际,他们就业的动机往往是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容易放低眼光。而2030青年除了要解决生存问题之外,更多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因此,他们很难像4050人员那样更多地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来安置托底实现就业。“青年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白领跳槽”等一系列青年就业新问题日益突出,“毕业漂族”、“啃老族”、“NEET族”等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根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市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失业人数占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20%,并且,失业青年正呈现向低龄化、高学历化发展的趋势。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07年,16-20岁年龄段青年失业人数增加了25.3%,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青年占所有失业青年的比例达24.3%。表2:本市失业青年分年龄段分布情况
年龄段
2006年6月
所占比例
2007年6月
所占比例
增加比例
16-20
6959
13.3%
8718
14.7%
25.3%
21-25
19246
36.7%
21818
36.9%
13.4%
26-30
14165
27.0%
15744
26.6%
11.1%
31-35
12044
23.0%
12853
21.7%
6.7%
合计
52414
—
59133
—
—
(注:数据来源:市就业促进中心《本市青年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图1:本市失业青年学历分布情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