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研究、探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已作为各级党委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解答这一课题笔者认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七一”讲话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
一、解放思想,着力从认识上解决好“要不要继续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非公有制经济这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员能不能入党”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
第一,要充分认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在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攀升,已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目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万个,从业人员约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私营企业主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扩大,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参政意识、阶层意识、政党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探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党必须主动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领导,牢牢把握对这个新的社会阶层的领导权。
第二,要正确认识和继续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当前,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问题上,存在三种模糊认识:一是“过时论”。认为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白领”阶层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蓝领”阶层的普通工人已不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继续把整个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继续坚持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已经过时。二是“蜕变论”。认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如果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党就会变质,就不再是工人阶级政党,会蜕变成为“全民党”。三是“过晚论”。认为我们党早就应该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现在开口子已为时过晚。受这些模糊认识的影响,一些地方和单位产生了“不敢作为”“无能为力”的思想和“重经济、轻党建”“重建厂、轻建党”的倾向。这些认识在理论上是极端错误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以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前提。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它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只会不断提高我们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不变,党的先进性也不会改变。因此,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这项工作慢不得、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克服“一股风”和“盲目性”,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二、强化基础,着力从工作环节上解决好“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问题,切实搞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
第一,明确思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要按照“有人群、有党员的地方,必须有党的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必须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思路,做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应建立由各级党委总揽,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宣传、统战、工商联、妇联、工会、共青团、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
第二,加强分类指导。一要分类探索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根据“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在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或专业市场民营小区建立固定党支部,在生产经营不太正常、党员又相对集中的企业或专业市场民营小区建立临时党支部。要重视在个体工商户中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党员开展党的活动。符合党建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因地制宜,采取企业单建、区域联建、村企合建、行业统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在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的组织。党员人数少的就近建立联合党支部;没有党员的企业或专业市场、民营小区,要采取下派党的工作指导员的办法,先把工青妇组织建立起来,为建立党组织打好基础;将企业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到所在企业;在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人群中吸纳新党员,为建立党的组织作好准备。非公有制经济发达、人员集中的民营小区、专业市场、经济开发区、科技示范园,应建立专门的党组织机构,统一负责辖区内党的工作。由国有、集体企业整体转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设置可在原有基础上作相应调整,以利于党建工作的连续性,企业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由上级党组织负责对企业党组织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建,党员数量不足的,可以与地域相近的同行业企业合建党支部。二要落实责任,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各级党委应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实行责任管理,要把发展党员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发展党员要按党章的要求,依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积极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党员发展的重点应是企业规模较大、生产经营稳定且无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各级党委要分片落实责任制,落实工作责任人,选派党的工作指导员等,负责指导、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争取做到党员发展不留空白。
第三,理顺管理体制。目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组织的管理,可实行属地管
第二篇: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建设的提案
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建设的提案
建议承办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瓶颈制约了非公经济组织的成长。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存在人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其体制与管理上的问题。如私营企业执行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学生就业大多不愿选择到非公经济组织;受户籍制度的影响非公经济组织不能解决人才的户籍问题,从而缺乏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在一些技术密集的行业和岗位,非公经济组织人员流动频繁,加上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不完善,人才流动中存在着泄露商业秘密等问题,有的企业不愿支付成本培训人才,更不愿将员工送出去系统培训。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人才建设,需要政府研究非公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做好相关的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此,建议:
1、完善人才服务,建立良性的人才市场。在行政方面,一是广泛开展非公经济组织人才的普查工作,准确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现状,为非公经济组织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引导合理流动,促进市场化配置;二是分层分类建立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库,重点抓好企业主、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建档入库。对入库的各层各类人才实行档案管理、人事关系代理等“一站式”便利服务;三是在各类科技专家和拔尖人才的选拔上,给予非公经济组织更多的政策倾斜,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帮助非公经济组织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四是发挥好人事咨询功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帮助非公经济组织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由传统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2、完善信用管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的信用管理,合法地获取非公经济组织经营者的信用资料,对企业贯彻《劳动法》、履行劳动合同、交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及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信息采集,向社会需求方提供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的公司法人资信报告。依据报告划分诚信等级,对诚实守信企业给予表彰,对失信企业给予处惩。另一方面,要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关于个人诚信,职业道德、奖惩方面等情况,要有专门机构随时记录归档,动态管理,为聘用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个人资信报告。
3、完善市场机制,扶持中介组织发展。一是要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定期发布非公经济组织人才供求信息、人才价格信息,实现人才机构信息共享与互通。二是要进一步推进人事代理制度,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目前在一些地方兴起的人才派遣制度就是人才市场化的产物。要认真深入地研究解决人才派遣中存在的不规范,甚至欺诈行为,逐步完善人才派遣政策法规,更加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三是要加强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既要推动人才中介机构进一步拓展市场服务领域,强化市场服务功能,又要加大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推进人才服务机构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和规范化。
第三篇:做好新世纪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做好新世纪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2003-6-26 13:24: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健康地发展。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市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11.2万个,从业人员约30万人,总产值78.2亿元,税收达43亿元,分别占全市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的20.44%和21.23%,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及社会影响力的代表人士,一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阶层正在形成,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为此,在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团结和带领这个阶层,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与我们一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作出新贡献。
一、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非公有制人士这个阶层也在不断发展。但这个阶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我们认为:从现状分析,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能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
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好这个工作载体的作用,必须加强工商联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目前,我市所辖的五市中,个别市的工商联就连党组都没有设立,部分市未能理顺工商联党组书记应由同组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兼任。个别市委统战部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求该市工商联成立党组,出于种种原因的障碍,到现在为止都未能成立党组,这就使到工商联缺少了领导核心,没有很好地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有关职能作用。另外,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的工商联干部服务意识不够强,个人素质低下,对工作可有可无,没有真正做到“团结、帮助、引导、教育”,一些工商联会员对此颇有微词。目前工商联干部中懂经济管理和具有金融、外贸、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人才欠缺,因而在为会员服务方面受到限制。
(二)未能切实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
全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担任省人大代表1人,地市人大代表20人,县市(区)人大代表21人,合计42人;担任省政协委员1人,地市政协委员16人,县市(区)政协委员88人,合计105人。为了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参政议政,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实属偏少。
有关部门在推荐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时,由于指导思想 不明确,存在应付式、任务式的工作态度,导致考察人选时马马虎虎,没有严谨认真,甚至就在自己所熟悉的几个私营企业主中,凭感觉、凭印象、凭表面就把他(她)给推荐上来,这就无形中给统战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有个别非公有制经济的代表人士当上了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后,由于个人的政治素质,政治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法制观念、经济实力、依章纳税意识、参政议政水平等问题,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造成负面影响,给社会和统战工作带来了不利因素。所以,在推荐、安排他们进入人大或政协时,一定进行严谨的考察,广纳群言,以免他们在取得一定的成功后,就不关心政治,唯利是图、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负债累累,甚至沾上黄赌毒,最终因走向歧途而身败名裂,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所以,政治安排工作一定慎之又慎。
(三)部分领导及有关部门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
一些领导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个别地方的党委、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只重视行政管理,而忽视了其思想政治工作,个别政府部门甚至将赋有开展这一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统战部门、工商联搁上“冷板凳”,从而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向上反映和接受教育上失去依托的阵地和畅通的渠道。
(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拥护者,是一支积极活跃的队伍。但有些人士有在政治上不够坚定,左右摇摆的表现,对于开放改革中的税收政策,法制措施和一些管理规章有抵触,甚至做出一些不良行为;还有些人由于经历的曲折而存在着较复杂的心态,并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
部分人士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对党的政策不够理解。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文化素质不高,而人生经历又比较曲折,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及起到的社会作用,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常停留在落后、陈旧的水平上,或者过去吃过一些极左的苦头,因此心存疑虑,不敢放手扩大经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另一部分人收入存在了差距,心理产生不平衡现象,一些人士就急于求成,钻法律的空子,甚至进行钱权交易,谋取暴利,不惜以身试法。一些人士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口袋有了钱就摆“大款”架子,奉行享乐生活方式,沉迷酒色,不思进取,使事业停步不前或倒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绝大部分深知没有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但有些人却依然在“三怕”顾虑(怕政策变、怕出名、怕树大招风),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存在疑虑,担心政策改变,担心不知会不会重蹈建国初期没收私有财产归集体所有的做法,担心自己的财产一旦化为乌有,担心自己的企业出了名而招来各种的麻烦。因此他们不愿扩大经营规模,不愿参与跨地区、跨国界的竞争,不愿去冒风险,思想上存在“小富则安、小满则喜”的现象。有的甚至把自己赚来的钱转移到国外,或者通过各种途径、渠道移民海外算了。这种现象尤其在我们江门侨乡特别突出。
(五)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较为薄弱。
目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组建了党组织的只有233家,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不到3个百 分点,这使我们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统战工作缺少了一个阵地,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目前,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认识不足、思想不统一。
一些党委和组织部门以及党务工作者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统战观念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受“重经济、轻政治;重建厂,轻建党”的思想影响,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2、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
各级党委及有关部门没有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刊、宣传橱窗和各种会议、场合以及派出工作组深入到企业进行宣传,缺少与企业主沟通,没有消除他们思想上的一些顾虑,以致使他们的观念转不过来,没有很好地支持党建工作,采取不配合开展党建工作的态度。
3、开展党建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由于私营企业的性质不同,使得部分企业主思想、经营理念上只关心业务、不关心党务;只顾赚钱多少,不顾党员多少。不少私营企业主不大相信党建工作对其企业起到的促进、发展作用。他们还认为企业本身的经济事务已百事缠身了,哪有精力、时间去成立什么党组织,反正自己企业按章纳税,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就行了。他们思想上不那么接受党建工作。另外,私营企业分布地域广,遍及城乡各处,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组织关系复杂。这些都给党建工作带来一定难处。
(六)非公有制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目前,我市及五邑部分市在对非公有制经济成立群众组织方面,除了工商联外,还有私营企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群众组织,个别市还有民营经济发展管理局等部门,这些组织重复分设,互不隶属,并且有些组织的会员(特别是理事或执委)交叉重复,个别组织只管收会费,不管提供服务,这造成多头管理、工作重复、私营企业主会务纷繁,沟通及协调不足,这是极不利于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党的统战工作的。
二、建议与做法
如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使非公有制经济更加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我们统战工作者来说任重而艰巨,对于我们党政部门,尤其是统战部门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做好非公有制人士的统战工作,今后必须做好以下五件工作。
(一)要进一步健全工商联组织,发挥工商联的职能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的作用,进一步团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议抓好四方面:
1、各级党委要重视建立和健全镇级工商分会工作。工商联是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思想工作的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镇工商联分会的工作是镇委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共有镇级商会不足50个,全市有许多镇都没有商会,使该镇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接近“真空”。建议各级党委领导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要求各镇委抓紧做好这项工作,争取全市各镇早日成立工商联分会。成立分会的镇要加强领导,配备专职干部,使全市各镇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走上正轨。
2、加强工商联的领导,赋予必要的服务管理职能。通过工商联今年至明年初的换届工作,各级党委要理顺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精神,哪个市的工商联党组书记不是同级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兼任的,哪个市的工商联未曾成立党组的,都趁这次换届做好有关工作。赋予工商联必要的服务管理职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将原来属于工商联的服务职能归还移交给工商联,为工商联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要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倾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促进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将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柱,就目前我市的经济状况看,寻找经济的增长点也应放在非公有制企业上。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和服务工作,倾听他们的意见,为他们多些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指出的是,参政议政工作,要在落实方面狠下功夫,只有“参”和“议”,没有具体的落实也是没有作用的。
4、加强工商联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议,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政治学习等方法,以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为会员排忧解难,更好地体现工商联对他们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
(二)坚决把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关。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一定要把握好政治安排的尺度。
1、要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作政治安排,就是要逐步造就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能与我党长期团结合作的高素质的积极分子队伍。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这所以能有今天,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要接受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要自觉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守法经营,按章纳税;具有较为正确的社会主义利益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赚钱要合理、合法,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能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要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现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阶层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诞生和成长的。由于转轨期间经济体制不规范的客观影响,这一阶层有着许多弱点和不足,有的制假售假,欺蒙百姓;有的偷税漏税,坑害国家;有的甚至挥金如土,豪赌嫖娼。这些人虽然是极少数,但造成的社会影响非常恶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但必须诚实可信、公平竞争、勤劳致富、守法经营。因此,非公有制经济新一代代表人士应是讲究职业道德,注意社会公德和追求家庭美德的典型,社会形象良好。11 这样,非公有制经济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同。这些年来,不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己富裕了,没有忘记反哺社会,有的扶贫济困,有的捐出巨资,修桥铺路,大力捐助公益事业,积极投身于“光彩事业”。许多私企能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并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贡献,因此,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的代表人士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3、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近几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上届人大、政协以及工商联常、执委中安排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现在新兴的私营企业相比较,固定资产投资少,生产规模小、利税总额偏低。因此,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的代表人士,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应是本行业中的排头兵,所在地区中的佼佼者。
4、要有不断进取的事业心。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必须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办企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对一种事业的追求,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敢于大投入,企业有长期行为,不断地努力拼搏。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除了掌握好以上几个基本条件外,还应兼顾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平衡,坚持先进性、广泛性和代表性互相统一。
(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练好内功。
作为统战部门,要通过举办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培训班、座谈会,平时的交往接触等途径,注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并随着我国即将“入世”,加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练好内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要树立平等竞争观念,不要只依赖优惠政策;要树立法制观念,不要只满足于各种人际关系,做关系生意;要树立开放观念,不要闭关自守;要树立联合观念,不要孤立生存;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不要只用亲人不用能人;要排除一切的心理障碍,放下思想包袱;要克服我国千百年来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如小富则安、小满则喜、固步自封、追求享受、不求发展,甚至违法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在全球竞争中生存、发展,一定要练好内功、提高素质。要吸取世界先进管理经验,走现代企业管理的路子;要因地制宜,采用先进技术武装自己;要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保持企业活力;要研究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的经营方式。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高素质,通过各级工商联,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使他们企业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谋发展。
(四)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要按照“先行组建,逐步提高,突破重点,抓大促小,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扩大党组织在非公有制领域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和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效服务和组织保证。
1、要因企制宜,合理设置和调整企业党组织,做好党的发展工作,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的党员数量少、党组织覆盖率低的问题,要根据党章和 12 中央及省、市委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开展党的活动等原则,加强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工作。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支部、总支或成立党委。市委要求,要用两至三年时间使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成立数占总数的6%,100名员工以上企业建立党组织数达60%。这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积极去落实。要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这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要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和党的基本知识,培育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几年未发展党员的“老大难”企业上,把着眼点辐射到一些有一定规模但至今党员“空白”的企业上。通过改善党员结构,理顺党组织关系,扩展党组织和党员的覆盖面,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党员,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整个企业员工,把广大员工团结在党的周围。
2、要积极探索与企业经济活动规模和企业组织方式相适应的党的建设的工作方式,增强党在多种经济成分中的活动能力,拓展党建工作增长点。用改革的精神,按照“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的要求,不断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工作方法上,做到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把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活动形式上要从过去的集中活动为主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灵活为主转变。在活动时间上,要从过去脱产活动为主向业余活动为主转变。在活动的内容上要由过去的单一政治理论教育为主向多样化的政治理论与知识技能为主转变,在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着力抓好市场经济知识、岗位技能、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党员既是思想政治上的先进分子,又是生产经营中的骨干分子,不断拓展党建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增长点。
3、要加强党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系,提高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影响力、渗透力和控制力,来强化党的立足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既提升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整个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地位,也使这一领域党建工作的任务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大这一领域党建工作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力度,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我们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的地方,要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确保有专人负责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4、选配好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理顺党组织关系,把握党建工作的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要发挥作用,关键是应选好一个党组织负责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按照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要求选配,重点是选好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的书记。书记的人选,应当是企业中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党政领导的任职方法以交叉兼职为主,具体要从各类企业的特点、规模和内部组织构成来确定。要强化对企业党务工作的考核,明确职责,落实奖惩措施。企业党组织领导关系,要本着有利于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来确定。
(五)要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净化和优化市场环境。
当前,一些地区政出多门、相互掣肘和某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名目繁多的社会摊派及赞助,常常使非公有制企业不堪重负,干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经营。为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减少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干预,健全市场规则,规范税收制度,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严格治理“三乱”。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引导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各种商业性智力服务机构。由党委统战部 13 统一协调,依托工商联、商会、行业商会等互助自律型组织,提供政策指导、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决策、人才培训、技术改造、信息交流方面的咨询服务,完善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社会保险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为非公有制企业牵线搭桥、排忧解难,真正成为他们经营上的好帮手,使他们的投资、生产、经营少走弯路。尤其当前,在即将加入WTO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更要研究探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举措。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牵涉方方面面,党委系统涉及组织部、统战部;政府方面涉及工商、税务、金融、经贸、卫生、环保、城管等职能部门;社会团体涉及工商联、工会、妇联、青联等,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配套工作网络,统战部要着力理顺和协调各方关系,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从而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
发挥统战工作新优势 打造商会协会新模式
2007-6-13 9:51:29 同心网
佛山市顺德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长朱卫华
加强商会、协会建设,走新型的联盟发展道路,是我区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区党委、政府及统战部门坚持把发挥商会协会作用作为经济统战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实施财政资助、引导帮助发展等重要举措,在推动商会、协会向前发展上给予了大力扶持,我区各行业商会、协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朝着诚信联盟、品牌联盟、标准联盟、投资联盟、服务联盟方向发展。目前,全区由三年前37个商会协会,发展到有10个区域性综合商会、58个行业性商会或协会,会员企业9700多家,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比例60%。全区八大支柱产业均已成立了行业性商会、协会,许多行业都相应地建立了行业组织。去年,我区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发挥行业商会、协会作用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做法。
一、争取和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营造加快商会、协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协助政府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商会、协会发展。我们先后召开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会议、民营企业恳谈会、商会协会座谈会、商会负责人座谈会等,明确商会、协会发展方向,使商会、协会逐步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商会、协会的发展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顺德区委书记陈云贤、区长周天明,以及刘海书记等领导亲自作出批示,或亲自召开行业商会、协会座谈会。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与发展商会、协会息息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商会、协会的大发展搭建起新的平台。去年实施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从去年起连续五年,区财政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明确要求行业商会、协会推动中小企业创名牌、开展创新技术、组织专业展会等方面的工作,不仅在经费上给予补贴,还对成绩优异的商会、协会给予一定奖励。
二是在经费资金上大力支持。2002年,《顺德区政府给予区属行业商会、协会经费扶持实施细则》正式施行,明确连续三年给予区属行业商会、协会每年经费补贴10万元。实施补贴以来,区财政共补贴600多万元,受惠的商会、协会25个。各镇(街道)也根据区的规定,给予各镇(街道)行业商会、协会财政补贴。这一有力举措促进了行业组织的大发展。另方面,争取了区财政拨款成立参展基金。从2004年起,区政府每年拔出1000万元专款作为参展基金,鼓励行业商会、协会到国内外参加各种展销会、展览会。
三是大力推进商会、协会民间化。近几年,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协作和大力支持下,我们 完成了原有行业商会、协会与政府主管部门在人、财、物方面的脱钩,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五自”(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的民间团体。并规定行业协会、商会领导须经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由企业经营者担任;国家公务员不再兼任行业协会、商会的职务。2004年,经过酝酿考察,推选了民营企业家当选工商联会长,开创了全省工商联(总商会)由民营企业家担任会长的先河。目前,我区各商会、协会会长都由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担任。
二、推动五大联盟建设,构建商会发展新模式。
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的优势和作用,使商会、协会成为联系政府、服务企业、推动经济的有效载体,是我们开展经济统战工作的着力点。在逐步完善商会、协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大环境下,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商会、协会各领域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努力把商会、协会建设成为诚信的联盟、品牌的联盟、标准的联盟、投资的联盟、服务的联盟。
1、加强规范与自律,打造商会协会的诚信联盟。
为提升企业和行业形象,进一步营造“社会形成公信、行业树立威信、企业建立诚信”的良好氛围,我们力促各行业商会、协会制定行业商会协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公平有序、和谐竞争的诚信营商环境。支持和帮助顺德家电商会制定国内第一份行业自律公约《顺德家电商会企业宣传自律公约》和《顺德家电商会员工竞业限制公约》,进一步规范企业相关活动,要求会员企业不得诋毁其他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不得侵犯企业的商业声誉和合法权益等;建立起内部约束机制,倡导诚信,引导企业逐步走良性竞争轨道。乐从钢铁贸易协会利用华南钢铁网建立了第三方诚信监督网络。涂料行业近两年面临石油化工副产品大幅涨价的困境,顺德涂料商会曾三次组织会员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实行集体提价,同时将提价原因及时通报全国各地涂料商会(协会),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将提价原因向经销商和消费者解释,避免了行业内部不正当的价格战。通过倡导诚信经营和行业自律,进一步保护了各行各业的整体利益,广大民营企业成为诚信的联盟,诚信营商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2、坚持不懈地培育品牌,打造商会协会的品牌联盟。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商会、协会品牌联盟的优势和作用,支持和帮助开展争创名优,推动名牌战略实施。“中国家电之都”、“中国涂料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等一批区域性品牌落户顺德,大良、北滘、伦教、乐从、陈村分别被授予“中华餐饮名镇”、“中国家电制造重镇”、“中国木工机械重镇”、“中国塑料商贸之都”、“世界盆景赏石园艺博览之都”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大力支持商会、协会办会展,造就品牌效应。积极支持乐从家具协会举办乐从国际家具展,顺德家具协会举办龙家具精品展,陈村压力机械商会举办国际机械(顺德)博览会,顺德家电商会举办中国(顺德)国际家电博览会,伦教木工机械举办伦教(国际)木工机械展,乐从钢铁商会举办中国(乐从)钢铁贸易洽谈会,乐从塑料协会举办中国(乐从)塑料贸易洽谈会,还有顺德涂料化工展、顺德房地产展、顺德国际电子展等等。通过争创区域性品牌,推动会展经济建设,不仅凝聚了各行业企业,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而且大大增强了“顺德制造”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树立“顺德制造”整体品牌的形象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3、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打造商会协会的标准联盟。
为引领推动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成为行业标准,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指导和鼓励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性文件,从政策上和财政上为企业率先制定行业标准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超前引领服务下,在各行业商会的大力帮助下,顺德在全国率先推出区域性联盟标准,比如万家乐集团和万和集团联合制定的“冷凝式燃气热水器”联盟标准,美的、长菱空调等6家顺德企业组成的标准联盟推出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标准等,这些 15 联盟标准在引领顺德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对国内外相关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企业成为制定标准的主体,从而促进企业结成行业的标准联盟。
4、探索投资信贷新渠道,打造商会协会的投资联盟。
当前,顺德正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民营企业要适应形势的发展,要做大做强做好,就需要项目和资金支持,但融资难成为发展的一大瓶颈。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遭遇资金壁垒,迫切需要外部资金注入。如何建立有效的途径盘活民间金融,实现“供”与“求”之间的平衡?2006年8月,我们成立了民营企业投资商会。商会由80多家民营企业组成,集团军式的组团凸显了组团的投资效应,成为融资的航空母舰,为探索盘活民间资本存量、激活民间资本市场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顺德家具协会也于去年由19家会员企业自发注册成立龙家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投资融资联盟,注册资本达4000万元。作为国内家具业首家运营区域集体品牌的公司,龙家居投资公司是家具行业发展的一个新尝试,它将有效地整合区域家具行业的品牌、资本等一系列产业资源,使家具产业从以往的民营企业单打独斗向规范化集团转变,产生巨大的联盟效应,推动龙江家具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在搭建投资新平台的同时,龙江商会开拓了担保新渠道。今年年初,龙江商会成立了协丰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公司由商会10个理事共出资1亿元成立,并联合向银行诚信担保,向会员企业提供贷款。协丰担保公司的成立,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困难的问题,真正为会员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是龙江商会一次质的飞跃。
5、健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空间,打造商会协会的服务联盟。
创造培训机会,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一是区委组织部、人事局把企业家培训纳入到干部培训计划,三年来联合各行业商会协会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联系,有计划地推荐民营企业家及企业中高层管理骨干参加高校化培训学习。近年来,全区共有8批近300多名民营企业负责人及企业中高层骨干参加了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MBA高级研讨班的培训,学习效果很好。二是支持各商会、协会通过联办、协办、自办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或知识讲座。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举办培训50多场,参加人数近万人次。“顺德民营企业家学习论坛”已办成顺德品牌,被喻为民营企业家的“思维盛宴”。目前,我们正大力推动成立顺德企业家培训中心,把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纳入到我区人才整体培训规划,促进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
扩大经济服务功能,拓展外联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各商会、协会在民间经济外交上的积极作用,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服务。先后组织各商会、协会及其会员企业远赴欧洲、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以及上海、浙江、江苏、四川、新疆、台湾等海内外地区考察,开展商务洽谈。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美加国际化工涂料经贸洽谈会”、“中国新疆喀什•南亚中亚商品交易会”、德国科隆家电展、阿联酋迪拜机械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通过一系列的商贸活动,提高了各商会、行会为企业、为经济服务的水平,也为广大顺德企业拓宽经济合作渠道,拓展了新的发展领域。
三、积极探索经济统战新领域,促进商会协会创新发展。
创新工作领域,拓宽发展空间。一是推动“媒企、政企、银企互动”,架起沟通新桥梁。顺德家具协会成功发行的《顺德家具报》和创办的国内第一家以家具产业链为依托的专业报纸媒体《民营经济报•家具导刊》;区工商联(总商会)与珠江商报联袂结对,开辟“顺德商道”专版,全方位宣传民营经济的发展,让新闻媒体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阵地。我们还积极推进政企、银企互动,召开政府部门与商会、协会座谈会,银行与商会和企业交流会,推动区工商联(总商会)与区经济贸易局联系结对挂钩等,让政府和金融部门成为商会与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开辟学习交流途径,促进商会协会发展。连续几年组织优秀企业家 16 赴中央党校、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培训,为民营企业家充电,促进观念转型。组织民营企业家前往温州、义乌等地考察取经,与当地商会及企业家深入座谈,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每季度召开商会、协会会长座谈会,交流商会发展工作。三是大力推进商会大厦建设。大良商会建成了全区首家商会大厦,北滘、龙江和区总商会大厦正加紧规划和建设。
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推动各行业稳步健康发展。近年来,我们将商会、协会创新与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各商会、行会帮助和支持民营企业围绕市场变化,引进先进技术,吸取先进管理经验,努力开展技术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先后成立压力机械技术创新中心、涂料技术开发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并正在规划顺德机械装备和模具研究院、顺德家具研究院、均安牛仔服装创新中心等,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建造全新的服务平台。顺德机械装备制造业商会•压力机械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在行内企业联动、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区涂料商会配合建立“顺德区涂料技术开发中心”,顺德的涂料行业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竞争力也大大加强,华润涂料厂有限公司的“华润”牌建筑涂料以及嘉宝莉化工有限公司的“嘉宝莉”建筑涂料获得了国家名牌产品称号。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商会、协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商会、协会强有力的推动下,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迈出了更新更大的步伐。全区民营企业对地方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的贡献都达到65%以上,成为顺德经济社会发展的擎天支柱。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和工商联工作问题。根据中发[2006]15号文件的原则要求,研究当前制约工商联开展工作的主要因素,研究新世纪新阶段工商联的地位、职能和任务,研究工商联发挥作用的特点、方式和条件,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出政策建议。
第四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问题及对策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当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该如何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北京统战理论研究基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状况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专家,深入北京市石景山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大兴区和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河北省有关部门、单位进行调研,并走访了北京市工商联、民建北京市委等单位,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尤其是结合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好
我们通过对200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企业家、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同党的十八大之前相比,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近两三年来的意识形态状况一直在好转,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好。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更加心向祖国、心向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不仅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而且做出了独特贡献。
首先,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积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
各地统战部门、社会主义学院、工商联和各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纷纷组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开展集中学习、讨论,使大家更加从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真正认清了西方的“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本质及危害,进一步凝聚共识,决心为进一步大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87.50%的被调查者表示认真学习过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并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另有11%的被调查者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但却从内心深处非常赞同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其次,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不少人士开始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红色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红色基因培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少非公企业家非常注意吸收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智慧,尤其是推崇毛泽东思想。西城区、石景山区、大兴区的不少民营企业家公开表示,最敬佩的人是毛泽东。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工委,以“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出发点,以学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为主要内容,探索实施“传承红色基因,提高治理能力”主题活动,引导园区非公企业从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进程形成的红色基因中,寻找自身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提高了自身治理能力。园区的一些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力培育红色基因,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员工重走红军长征路、唱红歌等,使红色成为企业文化的主流。一些企业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毛泽东思想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在企业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了很多青年积极申请入党,有的还成为优秀党员。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等形式,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是创业成功人士,是社会公众人物。用一句土话讲,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你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要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
调研中发现,不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慈善事业,通过实际行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表率。北京市工商联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73.27%的企业家表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有68.18%的企业家认为,参与慈善和光彩事业,是为了扶助弱势群体,使社会更加和谐;43.18%的企业家认为,参与慈善和光彩事业没有任何私利,仅仅是承担作为企业家应尽的责任;此外,选择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以报答党和人民、造福社会的企业家也占到了39.77%。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民运分子、法轮功分子等的蛊惑、收买。
西城区一家非公有制企业的总裁是民主党派成员,他应朋友之邀参加一次宗教活动后,活动组织者多次联系介绍他信教,并主动来到企业要给员工进行传教,表示愿意给企业困难员工一定资助,美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媒体也跟踪甚至参与此事,但这位老总坚决拒绝了这些活动。调研中,不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表示,不仅要坚决拒绝西方宗教势力在企业进行传教,而且要坚决拒绝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利益诱惑以及民运分子、法轮功分子的蛊惑等。
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状况总体向好,但由于西方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一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尤其是企业家的思想认识仍存在误区。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依然存在以下几大意识形态问题。
首先,一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缺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认识、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有的甚至对西方的制度体制充满向往。
由于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长大,再加上对我国近现代历史缺乏深刻的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机会较少,有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缺少基本的了解,再加上西方的“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导致少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缺乏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拥护,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有的甚至认为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会更好。
其次,有些地方的党委、政府、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忽视意识形态建设,导致部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等缺乏正确认识,缺乏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调研中发现,不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存在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味强调经济建设而轻视意识形态工作。
如某区委统战部的一位负责人就反映:“意识形态工作很重要,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但是上级对我们的考核主要是经济发展的指标,还有维稳等,我们要随着指挥棒转,根本没时间搞意识形态建设!”
此外,一些地方在抓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时,不仅思想陈旧、手段单
一、方法滞后,而且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导致一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对意识形态工作有抵触情绪,认为意识形态就是思想管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误解,所以从内心不认可。
第三,受网络上一些“大V”宣扬的流行错误思潮的影响,个别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参与错误思潮的宣扬、传播,有的甚至公然鼓吹“颜色革命”、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前些年,由于意识形态工作抓得不紧,一些网络“大V”比较活跃,其中有一些“大V”是民营企业家,他们中有的人还是民主党派成员甚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这些人不仅在网上公开宣扬错误思潮,而且还经常搞一些讲座、论坛拉拢、影响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有个别人甚至公然鼓吹中国应该仿照西方的政治制度搞政治体制改革,更有人煽动应该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告别社会主义制度等。
由于没有真正认清少数所谓“大V”的真面目,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常邀请这些人搞讲座甚至聘请他们为企业的顾问、独立董事等。
第四,有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在“官”“商”交往中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就应得到回报,对国家反腐打击“官”“商”勾结的行为有意见甚至非常不满,进而攻击党的领导和国家的现行政策、举措等。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对于权钱勾结、权钱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由于不少案件牵扯到部分民营企业家,一些非公经济领域人士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产生担忧,对申请外国绿卡和到国外发展考虑较多。还有的民营企业家在一些公开场合表达对国家反腐的不满,认为反腐影响了经济发展等。这些言论被国外媒体所利用,产生了恶劣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抱着较强的目的性去做一些公益慈善活动,做了之后就向有关部门要回报,希望借此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获得其他更多的荣誉等,损害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的整体形象,也扰乱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
第五,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忽视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对西方利用文化产品、宗教、网络等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危害认识不足,再加上有关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等关心不够,非公有制企业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
调研中发现,有的非公企业中的党员、团员找不到组织,失落感较强。有的部门直接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账户中扣交工会费,但却没有开展什么活动,使得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工会形同虚设。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六,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个别人士与境外非政府组织来往密切,甚至组建一些私密性很强的社团、会所等组织,发表一些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言论或所谓“研究成果”。
调研中发现,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再加上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诱导,以民营企业主、律师等为代表的部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新社会组织的人士自己组建了“XX会”、“XX堂”、“XX岛”、“XX研究院”等一些私密性很强的社团、会所等组织,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秘密聚会,在交流时直接攻击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等,甚至宣称中国应该走西方的道路等。
三、如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 根据几个月的调研和以往的研究积累,课题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
首先,清醒研判当前的意识形态形势,高度重视、科学应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进一步坚定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性的认同。要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剖析,使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问题、对当前的意识形态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深刻认识到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
有关部门应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清醒认识到少数西方国家对中国多年来一直实行和平演变的事实,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和平演变。
在此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灵活、富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家按照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谱写人生事业的华彩篇章。
其次,各级统战部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要大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问题等,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识。
意识形态能力就是通过新的理论观念、理论概括、理论创新来辨别、引领、掌控社会思潮、社会主流意识的实际水平,主要体现为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和话语支配力。有关部门应通过集中学习、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使大家深刻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没有自身独立的意识形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应该坚持和弘扬的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使大家形成共识:积极、主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的应有责任。并坚决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同时,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反对生硬的教育、影响和感化方式。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和风细雨的方式,使大家深刻认识到,面对新时期的众多新挑战、新考验,只有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理直气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前进道路,坚决反对“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
第三,加强新媒体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影响的研究和应对,积极主动宣传中央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大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认清一些在网络受追捧的所谓“大V”、“意见领袖”的真面目,不受其误导甚至主动驳斥其错误言论。
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工委联合园内,企业财智谷(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探索了“互联网+党建创新+非公经济+众创空间”的党建O2O模式,创立了“红色星期六”网络党建品牌。
财智谷(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企业实践中,发现党建工作搞好能带动企业文化,我们尝试“互联网+党建”,通过网络平台召集行业精英、企业高管、党员和员工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大讨论活动,并定期组织线下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非公有制企业对党建工作的重视,深化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应该意识到,互联网党建是个大题目,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通官方微博、公众号、网站等,积极主动宣传中共中央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大对新自由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同时,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认清一些“大V”的真面目。
第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清醒认识资本对权力的影响及其危害,摆正自己在“官”“商”交往中的位置,坚决支持中央打击“官”“商”勾结行为等反腐败举措,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2013年3月8日,总书记同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团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告诫说,“官”“商”交往一定要有道,要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2016年3月4日,总书记又把新型政商关系概括位“亲”“清”两个字,并告诫广大民营企业家,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并指出,靠旁门左道、歪门邪道搞企业是不可能成功的,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做这种事心里也不踏实。同时进一步强调,守法经营,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大原则。公有制企业也好,非公有制企业也好,各类企业都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因此,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身事业的根在中国,随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态的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必将更加公平、公正,只要守法、爱国,一定能有更好的发展,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帮助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士解决事业中、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更多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五,进一步大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尽快对西方利用文化产品、宗教、网络等形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引导。
有些地方、单位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值得借鉴。
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工委非常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针对部分年轻企业家信仰缺失、心灵空虚等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通过采用一对一的定制式微党课等形式开展党课活动,以真诚、务实的态度主动去影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高管等,使他们不仅支持在企业建立党组织,不少人还主动申请入党。如今,整个园区已经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167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委2家,实现了园区党建工作全覆盖,吸引了不少非公有制企业人士积极申请入党,也增强了党的凝聚力。
在此基础上,他们注重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得园区企业对西方利用文化产品、宗教、网络等形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保持了较高的警惕性。如北京龙达怡和公司党支部坚持党建与企业经营无缝融合,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政治思想培训、业务培训,带动广大员工掌握新时期党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致力于把员工培养成为政治素质过硬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得到管理层、管理者以及股东的认可,也大大推动了企业的意识形态工作。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第六,大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主动加强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学习、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判,对一些主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企业要进行鼓励、扶持。
总书记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关注他们的思想,关注他们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引导,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
2016年3月4日,他又强调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提出,要注重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培养,引导他们继承发扬老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而要做到这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精神,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中青年人士中发现、培养一批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的典型,引导他们创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打造一批坚强有力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阵地。
同时,各级党委统战部、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应该牵头,和社科院、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工商联、民主党派等联合,组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意识形态专家库,邀请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精通意识形态理论、熟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专家成为特邀专家,长期关注、研究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有关部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专家之间的便捷、友好、科学、高效的沟通机制,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第五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研究、探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已作为各级党委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解答这一课题笔者认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七一”讲话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
一、解放思想,着力从认识上解决好“要不要继续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非公有制经济这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员能不能入党”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
第一,要充分认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在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攀升,已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目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万个,从业人员约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私营企业主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扩大,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参政意识、阶层意识、政党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探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党必须主动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领导,牢牢把握对这个新的社会阶层的领导权。
第二,要正确认识和继续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当前,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问题上,存在三种模糊认识:一是“过时论”。认为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白领”阶层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蓝领”阶层的普通工人已不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继续把整个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继续坚持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已经过时。二是“蜕变论”。认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如果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党就会变质,就不再是工人阶级政党,会蜕变成为“全民党”。三是“过晚论”。认为我们党早就应该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现在开口子已为时过晚。受这些模糊认识的影响,一些地方和单位产生了“不敢作为”“无能为力”的思想和“重经济、轻党建”“重建厂、轻建党”的倾向。这些认识在理论上是极端错误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以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前提。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它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只会不断提高我们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不变,党的先进性也不会改变。因此,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这项工作慢不得、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克服“一股风”和“盲目性”,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二、强化基础,着力从工作环节上解决好“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问题,切实搞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
第一,明确思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要按照“有人群、有党员的地方,必须有党的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必须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思路,做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应建立由各级党委总揽,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宣传、统战、工商联、妇联、工会、共青团、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
第二,加强分类指导。一要分类探索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根据“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在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或专业市场民营小区建立固定党支部,在生产经营不太正常、党员又相对集中的企业或专业市场民营小区建立临时党支部。要重视在个体工商户中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党员开展党的活动。符合党建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因地制宜,采取企业单建、区域联建、村企合建、行业统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在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的组织。党员人数少的就近建立联合党支部;没有党员的企业或专业市场、民营小区,要采取下派党的工作指导员的办法,先把工青妇组织建立起来,为建立党组织打好基础;将企业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到所在企业;在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人群中吸纳新党员,为建立党的组织作好准备。非公有制经济发达、人员集中的民营小区、专业市场、经济开发区、科技示范园,应建立专门的党组织机构,统一负责辖区内党的工作。由国有、集体企业整体转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设置可在原有基础上作相应调整,以利于党建工作的连续性,企业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由上级党组织负责对企业党组织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建,党员数量不足的,可以与地域相近的同行业企业合建党支部。二要落实责任,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各级党委应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实行责任管理,要把发展党员作
为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发展党员要按党章的要求,依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积极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党员发展的重点应是企业规模较大、生产经营稳定且无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各级党委要分片落实责任制,落实工作责任人,选派党的工作指导员等,负责指导、帮助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争取做到党员发展不留空白。
第三,理顺管理体制。目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组织的管理,可实行属地管理、归口管理、挂靠管理等形式,分别由乡镇、村居委会、民营小区市场、开发区或工商部门、个私协会、行业协会、工商联的党组织领导管理。条件成熟的时候,建议县以上党委成立一个直属同级党委领导、与现有的直属机关党委、企业工委平行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