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业应聘
一个应届毕业生南方报业应聘记
每年十月中旬,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们便开始加入到找工作的行列中来,用人单位也陆续来到学校开招聘会。2004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招聘全国约有30000人次应聘,但最后的录取名额只有200名左右(今年是近几年中需求量最大的一年),竞争好不激烈,笔者亲身经历了这一场招聘与应聘的大战。
Step 1 :招聘会
从2003年11月27日开始,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先后在广州、南京、武汉、上海、杭州、北京六地著名高校举行招聘会,正式拉开了集团招聘的序幕。招聘会的内容主要包括:集团情况介绍(主要是采用幻灯片演示的形式)、集团招聘计划介绍(今年共分采编、图片、经营、财务、管理、技术类、法律、印刷八大类,具体包含新闻采编、网络编辑、出版编辑、版式设计、新闻摄影、图片编辑、报刊发行、广告、市场营销、物资采购、财务、审计、战略运营、人力资源、行政、网络系统管理、网络设备维护、法律事务、印刷等岗位)、特邀校友交流、互动交流等。
Step 2:网上填写简历
网上填写简历在招聘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一直延续到招聘会以后。在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网站上有专门的页面让应聘者填写。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意向(集团下的媒体和岗位选择)、求学和实践经历、对自己的描述、奖惩情况等,这和其他公司的招聘表没有太大区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线填写的内容是不可以修改的,一旦点击“确定”后,信息便进入信息库,所以填写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和慎重。
Step 3:笔试
在笔试之前进行第一轮筛选,笔试名单在报名截止后的一周左右公布。这次进入笔试的全国共有3000多人。从学校看,主要集中在北大、人大、复旦、南大、浙大、武大、中山等名校,当然也有很多普通学校的学生获得了笔试资格,另外,名单中的一些“海归 ”特别引人注目。
上海地区笔试安排在复旦大学四教进行,时间是2个小时。笔试包括能力倾向测试100题单选和材料作文2题,有些类似公务员考试。其中数字推理5题,数学运算10题。一道很费神的题目是:A对B说,我给你6头猪,你给我1匹马,那么你车上的牲畜就是我的两倍;C对A说,我用14只羊换你1匹马,那么你车上的牲畜就是我的3倍;B对C说,我用4头牛换你1匹马,那么你车上的牲畜就是我的6倍;请问三人一共有多少牲畜。
常识判断20题,从法律到金融,从地理到化学,几乎无所不包,如“秦二世时我国使用什么文字”,“APEC的合作方式是什么”。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10题,空间推理5题,演绎推理10题;空间推理就像小时候玩的折纸,很有趣;演绎推理则是根据一小段文字在4个结论中找出正确的那个,像经常在杂志上看到的那种文字游戏,几个人互相指责说谎,问通过推理究竟谁说的是真话。接下来就是阅读理解,六篇共25题,每篇长约 1000字,物理一篇,材料一篇,生命科学四篇,和本科教科书差不多。资料分析15题,就是根据文字或图表简单计算和判断。写作提供的是三组文字资料,一组是谢平、易纲与央行的,一组关于衡阳大火,一组是关于深圳的隐性采访女记者涂俏的个人事迹的。要求应聘者选取任一组进行资料概括,200字左右;然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言论。
从题量上看,笔试将公务员考试4.5小时的题量压缩到2小时完成,难度非常大。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或强生中国等公司招聘笔试的学生应该会比较熟悉题型,起码可以毫不心亏地跳过每一部分题目前那长长的说明;同时应该能更好的把握时间:只有短短2个小时,显然依靠数量要比依靠正确度更易取胜!所以,当看到周围有同学飞快的揿计算器做那几道数学题时,不要分神来懊恼自己没带,从头至尾保持飞快的速度和巧妙的思路更重要;吃不准的题目宁可瞎涂一个也不要空在那里妄想回头再补!到最后两篇文章时大部分人只剩了20分钟,一般瞄了一下第一组材料就开始匆匆写起来了,而后两组材料只舍得望一眼标题便作罢!其余的单选题则涂是涂完了,但不少是没有细想,甚至压根儿来不及看题。
Step 4:面试
笔试结束当晚几大高校bbs上都是口水纷飞,感觉没有显示出真才实学的同学们颇为光火。笔试后的一周,该集团网站公布面试名单,并随后在6城市进行面试。此时大家还是赞了南方一把,一是因为南方给了很大比例的面试名额,全国有1000多名,复旦有130人左右;二是因为至少在北京地区允许“霸王面”,这一戏称是说南方报业允许那些没有进入面试名单但感觉自己有实力的同学参加面试!
面试只有一轮,在北京、武汉、杭州、上海、南京、广州六地辗转进行。这惟一且关键的一轮面试有着普遍的模式:面试官三人——人力资源、采编类负责人和经营类负责人各一位;应聘者七八人一组,和面试官环形相坐;应聘者先轮流自我介绍一分钟,然后抛出两个问题,一般是采编和经营各一问,轮流3分钟作答,或者小组讨论后由一位同学加以总结陈述;最后面试官会说明今年招聘经营类是重点,询问报名采编的同学是否愿意调剂到经营;全过程40分钟左右。
面试模式很容易从各高校bbs上得知,其实最重要的是面试前的准备。而准备中最重要的是自我介绍,怎样把自己的卖点——针对应聘岗位的优势——挖掘出来是要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的。从我们组的情况看,新闻、中文等专业同学的自我介绍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媒体实践是重头,对于他们来说需要在小组讨论以及上交的个人简历和材料上下工夫。对于专业相差较远的同学如学理工的,只有当对自身、对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以及对未来理解到一定深度时,自我介绍的那些卖点才能一锤一锤敲到面试官的心里。草率的自我介绍就像微风.应该掂量一下时间。再有,既然已经精心准备了句句有分量又不长不短的自我介绍,就写出来好好记诵一下吧,以防实战时说到一半和面试官交流了眼色后忘记下面从何开始。
面试前要交一份个人简历、成绩单以及其他认为有必要的个人资料,那些在杂志、报社有过实习经历的同学千万记得要附上作品复印件,其他就不赘述了。另外不妨去找一些对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报纸的研究性文章仔细研读一番,至少使自己在面试时更有底气。最后可以问问其他组的讨论问题,实战思考一下磨磨枪,前面问到过的一些问题,如“2003年,从你的价值观出发,你觉得哪两件事最有意义”,都是有备无患的。
来到面试地点,如果还没有被带进正式等候,就和大家伙聊聊天吧,想想看,当你在小组讨论时熟面孔越多,当然越会自如发挥。
就以笔者亲历的面试为例吧。排着队被带进面试的小会议厅后,我发现前面进去的几位都赶紧挑了离面试官距离最远的位子坐下。想想自己还不算丑,衣着也还干净,我挑了最近的位子坐好,至少也要让自己在菩提树下参悟的字字珠玑让人家听个明白吧。
自我介绍后,开始小组讨论。
第一个考题是,政府修了一条市政公路经过农村,一户农民的大片田地被劈开两份,农民两边施肥浇水嫌走斑马线绕远麻烦,就每天横穿马路,结果一天酿成车祸。农民家里要上诉讨个公道。据题,请以《南方都市报》记者的身份讨论是否要对此事进行报道?该采访哪些人怎样报道?
话音刚落,一个女孩就当起了组织者角色,先让大家举手表决是否需要报道。六比二通过后,她让大家发言。这时大家掏出准备好的纸和笔,做记录状;瞧这阵势,都看了不少面经吧!时机不容等待,我接过话茬谈了自己的看法,就是认为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不畅,要采访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农户们,调查市政公路铺设的始末双方有着怎样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互动,逐步推出结论,此外要采访一下法务人员了解对上诉可能作何裁决。我作答后大家也纷纷发言。没有想到的是,讨论规定的8分钟过后,组织者居然选择我来总结陈述,把这样一个大好机会拱手相让!她把大家组织得井井有条,这样的leadership若遇到外企招聘,定会得到高分;面对南方报业,可惜她没有展示自己的思想,怕是白得了些好感,难得一个好分。
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报社要针对大客户召开一个新年聚会,主题是“精英就是力量”,请做策划。
发言更为踊跃了,大家出了很多招,事无巨细都涉及到了,小遗憾是由于时间没有控制好,最后没有来得及统一计划。
对于那个必问的问题,是否愿意从采编调剂到经营,一半以上的同学都举手了。
六地的面试全部结束后,大家发现面试问题鲜有雷同,搜集了如下一些:
*民航总局现在允许私人购买飞机,应该作为时政新闻还是作为财经新闻来报道?该如何报道?
*最近萨达姆被抓了,你有什么看法?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对职位和工作地点有什么看法?
*爱滋病能否结婚?
*假如你是一家报纸老总,遇到恶性竞争怎么办?
*假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要有新的扩张计划,你向社长如何建议?说说新办什么样的报纸或杂志?把它办在哪个城市?
*给《新京报》有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
*对南方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管理层持股有何看法?
*两条新闻,一条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提高,另一条是成品油涨价,只有一条可以上《南方都市报》头版头条,怎样选择?等等。
从整体情况来看,上海地区的学生面试时可能相对比较矜持一些,因为据bbs上传说,北京那边不少应聘者都是被南方报业熏陶了多年的愤青,且饱含了对南方报业的热爱,发言时铿锵有力,句句背后都听得出“南方南方我爱你”。祝所有找工作的同学们都好运!
转载请注明出自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第二篇:《中国报业》杂志
《中国报业》
简介:
是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629/G2;国际刊号:ISSN1671-0029;邮发代号:82-300;经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中国报业》刊期自2011年起由月刊变更为半月刊(京新出报[2010]848号)。《中国报业》(下)秉承《中国报业》杂志长期以来形成的风格和品位,定位于“报业传媒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学术理论的权威性。《中国报业》(下)主要聚焦报业传媒,文化产业的变革和发展,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各行业的发展,重点报道我国报业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交流业界经验,以前瞻性、实用性、创新性为特色,面向传媒、文化单位、各大院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编辑、记者、媒体经营管理和研究人员。主要栏目设有:特别策划、传媒新论、理论探讨、新闻评析、文史论坛、经营管理、产业前沿、经济观察、媒介教育、图书编辑、出版新论、传媒党建、传媒科技等。
投稿须知:作者须提供的材料
请在文章开始部分提供文章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本刊提供)。
请在文章结束部分注明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邮箱。
请附作者个人简介(包括单位、部门、职务、学历等)。
文章(2P)字符数控制在4000字符以内。
关于稿件的技术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注释)请一律标明在文章末尾。
引文为中文专著,应依次写明[国别]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年份,页码。引文为期刊论文,应依次写明作者:文章名,刊物名称,年份,期数,页码;
引文为中文文集,应依次写明作者:文章名,主编名: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年份,页码。来稿严格遵循本刊选稿规定和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规范性、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自觉恪守学术信誉,来稿须注明无抄袭、不涉及保密、署名排序无争议等,严格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来稿方式:信箱:qklww163@163.com(注明刊物)责任采编:赵编辑 q q: 523174340快捷咨询:***,更多期刊登陆:163期刊论文网
第三篇:报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初探
报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初探
当今世界网络技术的应用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的全球化,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重要阵地——报纸来说,要想在世界范围内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从行业内部开始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
报纸行业是集知识选择、加工和传播的行业,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精神创造,因此,人力资源是报纸行业最基本的核心资源。由于报社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人才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加剧,其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一方面由于报纸行业内部缺少与市场经济机制相匹配的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员工的能力得不到发挥或者不愿意将其才能发挥;另一方面,由于报社缺乏人文关怀精神,对于员工来说,缺少企业归属感和凝聚力,许多有抱负的人才跳槽现象频繁发生。
报纸行业要想在全球化背景下参与竞争,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建设,以人为本管理人才,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制度激励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早就富有人文素养的报社文化氛围,形成充满战斗力的团队精神。
过去,中国文化建设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型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报纸行业也由事业型模式向产业型模式转变,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这次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真正建立
一套有实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80年代以来,报社也曾经探索过多种改革办法,包括项目承包制、绩效工资制、全员劳动合同聘任制年薪制等,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我们从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并不是完全意义上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公平、竞争、择优的激励体系。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经济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报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报纸行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报纸行业的特点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念,使报纸行业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报业在构建自己的人力资源建设时,必须考虑到时代的精神,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因素,从注重定量型考核到注重绩效考核转变,健全动态管理激励创新的灵活用人机制,树立人才兴报的战略思想。报业人力资源建设必须建立好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使报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一般的出版发行单位都将逐步转化为企业,按照“创新机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重塑微观市场主体,作为出版单位的报业也是如此。
报业体制改革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展开,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一些报社建立了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报社作为文化企业,既具有经济性的商业属性,整个生产经营又渗透着强烈的文化性。报社作为企业的前提下,具有经济性的商业属性,所以报社的激励应该遵循一般企业的激励规律;但报社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报社是智力密集型的,从业人员主要是知识型的,有别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独特知识结构,因而不同于其他企业。因此,报业面临原有事业单位编制下的激励模式已经过时,同时又不能照搬一般企业的激励模式的新课题。
报社要为人才创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提供一定的激励政策。而且这种激励机制要有别于一般企业,为人才提供一个充分释放创造力的空间。唯有如此,出版企业才能跻身于文化产业的创意高端领域。
以人为本的出版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市场化的人才管理机制结合起来。以人为本和激励机制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互为前提和条件。激励机制注重效益,以人为本注重公平和价值,以人为本不能以牺牲效益为代价,追求效益也不能无视人的价值。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是对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报社管理人才机制在新形势下的不合理性的克服。报社传统的人才管理机制没有很好的做到以人为本,这是最大局限。由于它对人的本性缺乏理解,对人的需求和人性特征缺乏研究,所以在管理时把
人完全当做“经济动物”对待,片面实行物质刺激,有时候又简单撇开人的物质需要,简单的进行精神激励。这样把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完全割裂开来。但人本质上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结合的统一体,而且各种属性、需要在每个人身上随着时间是不断的发生变化的。传统的报业激励机制正是对人性格的复杂性、多变性认识不够,在制定激励措施时没有将人当做一个多重生命体去考虑,没有真正从员工的人性特征出发,没有从人的本质、需要、价值、发展等多维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动机。
其次,从现实的角度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报社发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报社将以独立的经济体面对多个方面的竞争。
1.现有报社之间的竞争
在计划经济时代,各个报社都会根据行政区划划分一定的范围,一般不会发生激烈竞争。但是随着报社体制改革的深入,报社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目前主要表现为国有与其他多种经济充分的报社之间的竞争,相同业务类型的报社之间的竞争以及不同省市之间的报社的竞争。
2.新进入者之间的竞争
目前国内社会资本和跨国资本都竞相进入报纸行业,这对原有的报社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由于社会资本和外资不仅具备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所以他们进入报纸行业以后,毕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变原有格局,导致激烈竞争。
在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时,国内报业如何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其根本的出路就在于转变自己,走进市场,按照市场的要求塑造自己,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机制。鉴于报业对人才要求的特殊性,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就成了首要之选。
以人为本的报业激励机制,是以市场主题身份的报社基于内部实际设置和运用各种激励因素作用于全体员工以达到出版企业预期目标的方式。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要求报社所构建的激励机制始终做到从人出发,依靠人,为了人,把人和人的发展作为根本。人既是实现报社整体目标的工具,更是报社发展的目的。报社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好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在方式上,通过鼓励激励人,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以情感来调动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的报社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本化。把人看做价值人,企业的发展不只是简单的看做自身规模或资本的壮大,同时也应为企业中员工的不断发展提供平台。报社把员工当做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价值体,满足实现员工价值,是报社设计激励机制的重点。
2.个性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具有不同的个体需求并且实现其需要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的设计注重从个性中提炼共性,从共性中把握个性,根据个性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激励因素,选择最合适的途径,对个体进行激励,达
到激励效用的最大化。
3.团队化。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强调激励的个性化,但并不意味着激励的分散性。报社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团队的功能,实行团队激励。以团队的形式吧处在不同层级的员工凝聚起来,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形成合力。
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报社成为出版市场的竞争主体。就我国目前报社面临的处境来看,外部经营环境比较良好,也具备一定的发展资金,但是优质高效的员工队伍建设是大多数报社发展的短板。很多报社面临人才危机,人才管理已经成为报社发展的“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对员工不断进行科学、合理的激励,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随着社会发展,单纯的物质激励对员工已经失去了作用,因此,报社必须考虑到员工的精神需求,从员工本身需要出发,适时调整激励措施,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反映人的利益、要求和愿望,了解和满足人的需求,只有这样,报社才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才能有效发挥报社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报业的不断发展。
第四篇:报业广告公司工作总结
总结给了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培养了人思考的习惯,使工作更有效率,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更有意义,不能不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条极其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报业广告公司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报业广告公司工作总结范文1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金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从这个角度来看,广告这个行业的确让人疯狂,因为他们在做着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
中国加入 WTO 组织已三年有余,“过渡期”已经结束,诸如零售等行业都已经逐渐全面放开,而广告业也位列其中。面对进入中国的国际广告巨头,本土的广告公司应该如何应对――探讨、争执、实践――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总结本土广告公司在困惑中的思索、在迷途中的探索、在现实中的摸索,分成四个篇章分别论述:本土广告的困境、本土广告的理论探索总结、本土广告的经典发展案例和本土广告的未来发展模式。期望能够从中得出某些有益的线索和角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困境
中国的广告经过了青涩和逐步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从广告额度的快速增长和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的火热就可见端倪。
但是,宏观上来讲:来自国际 4A、媒体、专业化的执行公司等的压力,已经使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腹背受敌;同时,中国的几个广告快速发展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广告已经接近饱和,而广告公司、广告人才和资本却都积聚在这几个地方,因此具有很大的投资风险;另外,国家经济大环境的政策影响,也使本土广告的发展变得扑朔迷离。
而且,进一步分析本土广告公司在微观上的现实困境,可以总结为以下七个方面:、广告公司竞争中受到来自广告主和媒体的双重压力。
本土广告公司日益面临边缘化的处境,受到来自广告主和媒介的双重压力。由于广告主自身广告意识的觉醒,以及自身执行力的增强,对广告公司的要求也就越加苛刻。在从创意到制作、到执行、到发表,再到最后的效果评估,广告主会盯住整个流程,在广告公司制作的专业性、执行的科学性以及评估的收效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另外,由于门槛较低,一些广告公司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扩张阶段,无论在社会地位、人才素质和资源整合利用方面,与部分“越俎代庖”的媒介相比都处于劣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广告公司,由于资金较少、媒体代理总量较小等原因,在与媒体合作过程常常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没有足够周转资金为客户垫付广告费用,由于媒体购买总量较小而不能够获得较好的价格政策。种种情况导致这些广告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服务内容有待深化。
随着广告主营销广告活动的运作逐渐走向了专业化、理性化和规范化的良性循环,广告主对广告公司的服务效率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广告公司提供专业化的贴身服务。使得广告公司的服务理念、专业素质、资源掌控等多个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广告公司的贴身服务会有效地增加客户对广告公司的信任和亲切感,有助于在感情上消除双方的隔膜,建立超越简单工作联系的长期合作。其次,成功的个性化服务将构成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客户也很难再去选择其他的广告公司。
而纵观目前国内的广告公司,能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即掌握并能把持住主要大客户、提供跟进式服务、时时与客户胡同信息的寥寥无几。广告公司在服务理念上的不足,成了制约本土广告公司壮大的一个主要绊脚石。在提供的服务的深度上,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不是草草制作了某个路牌、发起了某场运动就完事,要时时跟踪客户的走向,使着在整体品牌的规划、前期市调以及后期的消费者反馈等方面下功夫。、跨国广告公司的竞争压力。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广告市场完全向外资开放,跨国广告公司一方面占据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庞大的国际客户,一方面 自 2003 年以来,跨国广告公司已经逐渐不满足于只据守在京、沪、穗三地,开始通过与本土广告公司进行区域结盟或者直接并购的方式,积极向二线城市渗透,开发新的客户源。如此“洪水猛兽”虎视眈眈地盯向大陆这个巨大的广告市场,在政府公共、社区公关等方面丝毫不逊色于本土广告公司,给本来就在风雨中飘摇的本土广告公司经营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而本土广告公司不能坐以待毙,应主动采取对策。通过区域化经营拓展客户结构,比如一些本来据守北京、上海或者广州一个城市的公司开始逐渐向其他两个城市扩张,在当地建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而一些二线比较有实力的本土广告公司则根据业务的发展,向离他们最近的京、沪、穗三地扩张,努力抓住位于产业链下线的客户群,丰富自己的羽毛,时刻等待反攻的机会。、客户结构单一,难以跨越地域的局限。
本土广告公司有很多都是靠代理某一产品起家的,之后就很长时间在这一客户所在的行业转圈。广告公司应该跟据不同行业、规模、地域等方面的客户分布,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减轻其对大客户的依赖度,从而分散经营风险。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的省份和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拓展客户构成、构建健康的盈利模式,广告公司如何打破地域限制,通过设立异地分公司、并购或是联盟的方式,整合客户资源,成了摆在本土广告公司面前的一个槛。、与广告主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年限不能持久。
合作时间较短、合作关系不稳定是目前广告公司与广告主合作的主要问题之一。2004 年广告公司生态研究调查显示,将近70% 的被访广告公司与广告主的平均合作时间在两年到五年之间。其中,合作时间在 2 ~ 3 年区间内的广告公司有 35.4%,3 ~ 5 年的有 32.3%,而 2 年以下或 5 年以上的比例都比较低。自?为扛起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广东省广,与客户合作的期限长的,也一般在 5 年左右。
这也反映了一定问题。在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中有 70 : 30 这个定律,即说吸引一个新的消费者的花费是保持一个已有消费者的 4-6 倍。这个事实在广告公司与广告主合作的过程中同样合适。合作关系不能长久,使得广告公司工作效率不高,并且在不断寻求客户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可以带来更大的实际收益。、零代理费制与来自媒介的直接竞争。
某些跨国广告公司则凭借其在全球范围内代理品牌的优势以及全球广告集团背景的支持,能够暂时不顾利润摊薄的压力为广告主垫资,以争夺客户资源,或是通过零代理来累积大买单获取与媒体的谈判优势,造成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有研究表明,媒体直接与广告主接触仍是广告公司与媒体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04 年媒体生态调查数据表明,媒体直接与广告主接触投放广告量占到媒体总广告额比例的 56.4%。媒体越过广告公司直接与广告主接触,大幅侵占广告公司生存空间,给广告公司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媒体在广告经营中倾向于与多家代理公司合作,分散代理权的做法也导致单一广告公司难以承揽媒体大部分广告业务,与媒体的合作关系较不稳定,使得部分媒体代理公司在与媒体的对话中处于劣势。、经营结构单一,专业性欠缺。
很多综合代理、媒体购买 / 销售公司致力于维护与媒体的战略性合作关系,直接冲击着本土广告公司的经营。他们凭借自身强大的资金、专业实力,依靠良好的信誉、规范化的运作赢得媒体信任,通过大批量购买、公关深度沟通、提供附加增值服务等措施增强与媒体的合作深度,提升与媒体合作中的话语权。
广告公司在这种重压之下,要重视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寻找其差异化、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优势,使自身服务成为广告主营销活动及媒体广告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力量,并立足于此与媒体开展各个层面的合作。
二、理论解决初探
随着广告主营销理念的日渐成熟和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广告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纵观 2004 年国内广告公司的运营情况,由于找不到赖以生存的竞争优势而陷入举步维艰境地的例子在广告业内依然屡见不鲜。
作为广告公司服务的消费方,广告主和媒体的营销、传播等各方面的专业意识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步升级,对广告公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广告服务的同质化现象却愈演愈烈――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中小型公司,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准上,走向趋同。由于服务趋同,找不到核心专长,广告公司之间往往相互压价抢单,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造成广告公司的营业额/利润空间狭小,无力投入公司的升级运作,无法积累更多的经验,而这一状况又使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更加困难……使广告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广告公司陷入恶性发展循环。
多年来,许多本土广告公司安于小而全或在媒介代理上进行大比拼,而在真正的客户服务与品牌深度合作却停滞不前。许多本土公司要么四处寻米下锅,苦苦支撑;要么关门大吉。而跨国广告公司则四处出击,将一个个具有潜力的国内客户从本土广告公司中抢走。做公司生存也好,突破也好,没有灵丹妙药。贫富悬殊,有好有坏很正常。对于以上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讲,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进行解决:
办法一、在宏观政策管理上,中国广告协会已经出台了广告经营资质认证等办法。
给广告经营单位贴上标签,这对净化广告环境、培植优势企业、杜绝恶性竞争、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整个认证体系的科学性、执法的力度、数据的来源、信息的渠道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借助这个认证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对每个相关企业和主要从业人员实行跟踪和监督,并引入黄牌和红牌机制,使中国广告业运作在一个良性的体系中,积极实行广告代理制,使每个人做该做的事,得该得的钱,真正与国际广告业接轨。
办法二、广告公司自身的品牌化策略日见突出。
作为广告经营的基本单位,广告公司的品牌化趋势不仅有利于吸引广告主,让企业更有效地选择广告服务,而且是一种生存方式的转型。即,品牌化的生存对广告公司的自身经营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持久经营、规范经营与诚信经营上有了明确的指归。品牌化,说得通俗一点,就是 “ 要脸 ”,要脸的人生肯定会过得累一点,但却一定是赢得尊重合创元收益的前提。
办法三、广告经营的规模化。
广告公司的做大做强与传统企业大不一样。传统企业依靠控制物理资源就可以成功,但广告公司必须调动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使公司变小;另外,社会整体的多元开放系统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品牌,都是一个企业,这给广告公司的自身经营管理带来新课题和机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当尊重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让那些不负责任、缺乏能力的弱小公司自然消亡;那些讲信誉、有能力的强势公司通过兼并、控股等市场手段迅速发展与壮大起来。在形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对外,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谋求行业上的联合;对内,可以通过集约经营降低成本。在坚持固有优势不放弃的前提下,走国际化道路,从而形成高质量而收费合理的良好经营形象。
办法四、广告服务的专业化。
本土广告公司由综合化向专业化发展提供核心,是一条有效的趋利避害之路。目前,国内一批广告创意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媒介代理公司、公关策划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都逐渐具备了与跨国广告公司抗衡的能力。从本公司擅长的领域入手,放弃“小而全”,追求更细化、更专业的操作在品牌化与规模化的基础上,专业化就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专业内容上谋求定位的单一化、纵深化和细分化。现在有一种社会性的误解-----“ 什么都不会,就去做广告 ”!一个行业的受尊重程度,与这个行业的专业度一定是成正比的。我们必须提升行业的知识与技能含量,从而有效提升广告行业的专业门槛。
办法五、广告环境的公平化。
品牌化、规模化与专业化一定是行业发展的方向。然而,一种有序、公平的环境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
终结中国广告代理制的始作俑者就是中国的媒体业者。他们对于代理制不了解、不尊重,他们一方面炮制专属的媒介销售代理公司,刮取媒介代理暴利;另一方面各媒体的广告部有企图跳过一般的广告代理公司,直接面对客户,给予广告主最低的折扣,夹杀真正的广告代理公司,以图最后绞杀中国的广告代理制。行业的混乱往往与guǎn lǐ、制度等环境因素不无关系。要让行业资源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合理配置,严格维护行业环境的公平合理。这也许是行业尊严的最为根本的要素。
还是应该让一切回归广告专业的基本面:确实完善中国的广告代理制,让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媒体业者、媒体监测业者各自发展自己的专业,并且组织各自的利益团体,相互监督,有效沟通。最后大家都受益,而中国消费者则会是最大、最终的受益者。
由于我国广告市场门槛较低,一些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扩张阶段,无论在社会地位、人才素质和资源整合利用方面,与媒介相比都处于劣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广告公司,由于资金较少、媒体代理总量较小等原因,在与媒体合作过程常常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没有足够周转资金为客户垫付广告费用,由于媒体购买总量较小而不能够获得较好的价格政策……种种情况导致这些广告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本土广告公司和外资公司是各有千秋、各有优势,但也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差距是在guǎn lǐ系统上。进军中国的外国广告公司一般都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guǎn lǐ方法,包括观念、操作、财务等都有很规范的guǎn lǐ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生血系统”很健全。比如有的公司,既使人员走了一半,也能很快就复原,新人来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他的人就像螺丝钉一样,缺了一个就换一个新的上去,不会影响整部机器的工作。而本土的一些公司,往往主要人员一走立即就瘫痪,这主要是guǎn lǐ上的不健全引起的。
综上一些理论上的探讨方向,我们还是会有希望:只要我们能够适时思考。将以上理论探索应用于我们的实践当中,那么,“雪域”和“草地”的困难终将被克服,“新长征之路”的出口依旧灿烂。
三、案例――实践中摸索
通过以上对本土广告公司的现状认识和理论探索,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本土广告公司在理论上的改进方向。然而,事实上,我们今天究竟面对着一个什么样的竞争市场?我们理论上的措施究竟能够成为实践中的真刀真qiāng、抑或仅仅是花拳绣腿?现实中的本土广告公司在困境中,已经做了哪些改进、或者是还意图做出那些改进?――这都要我们进一步的在实践中探索、观察和总结。
本部分中,我将选取今天在各个方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家本土广告公司,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已经进行、或是正在进行中的改革,对我们上述的理论探讨做以检验、论证和提升。
(一)、本土广告公司多元化发展的代表――广东省广告公司(以下简称省广)。
在国内大众媒体能够普及到的地方,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广州本田的这句经典的广告语:“起步,就与世界同步”。而这,正是广东省广的作品。
作为 2003 年业绩就超过 12 亿元、年增长率达 23% 的中国本土最大的广告公司,广东省广具有强大优势的规范运作。省广的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服务组,通过品牌业务局对客户总监负责、客户总监对总经理负责的三级负责制,最优化地整合公司资源。公司现下设 15 个业务局,并成功摸索出了:以业务局为中心,建立策划创意局、市场中心、媒介中心三个支持平台,策划创意局为顾客和品牌提供建议和策略,市场中心提供最新的市场动态和分析,媒介中心提供媒介策略和媒介组合投放的综合化运营模式。
历经 26 年的发展,省广几乎是与中国广告在同步探索、成长。在此期间,省广先后自发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战略转型。
第一次是发生在 1994 到 1996 年。当时,省广未雨绸缪,率先实现了:来华广告转向国内广告,由依赖进出口广告转向国内企业,由单项代理转向全面代理。先见之明使得省广在后来的进出口业务终止之时,有足够的余地回身国内,成为中国首个全面代理总体策划、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新型广告公司。经营战略转型的顺利完成保证了省广在其后的赛道上领先一步。
第二次 由国营广告公司改制为股份制广告公司 的转型发生在新千年伊始。2001 年 10 月,改制后的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持有 30% 的国家股份,其余皆由省广内部骨干持有。在“任何入股者都必须承担经营责任”的激励下,产权明晰的省广大批的吸纳了人才,上下一心,客户也随之更加稳定。
今年,省广又将酝酿第三次的大转型。此次转型的主要方向将是:整合内外部资源,拉长产业链,实行一元化扩张、集团化经营。省广董事长戴书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省广将考虑拉长产业链,以参股形式,与相关的上下游公司建立跨行业的战略联盟,并已经展开了对咨询、户外、印刷、影视制作等一系列公司的考察工作。可以预见,大规模的并购行动将在省广吹出的东风下熊熊燃起。同时省广高层也坚决表示:省广的未来将会只专注于与广告相关的领域,坚持在保证主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实现扩张,在一元化扩张的前提下延伸产业链。
目前,省广正以自身的宣传口号――“品牌导航”为依托,整合出公司的十大优势:服务 30 多个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223 人的专业人才队伍;6 个亿的媒体经营资源;强大的整合营销沟通(IMC)能力;网络化的户外广告媒体基地;业界权威的顾问班子;军事化guǎn lǐ打造的快速反应能力;雄厚的物业及先进的服务硬件;良好的财务状况及信誉记录;具有与国际 4A 公司合资、合作的经验及良好的资本运作能力。力争达到“本土最大最强的广告公司”的目标。
(二)、专业创意制胜―― 北京捷先广告。
捷先广告的名字也许很少为外界所知,但是一提起来《联想电脑――孩子与猩猩的故事》的电视广告,几乎没有人不树大拇指,而它,正是捷先的代表作之一。
捷先是一个以创意而知名的公司。在《联想电脑――孩子与猩猩的故事》一炮而红之后,它再接再厉,继而创作了广告作品《梅山神茶》,获第八届全国电视广告印象奖二等奖;《梅山减肥茶》获第八届全国电视广告印象奖二等奖;《冠北三文治火腿》获第五届优秀广告作品评选铜奖;同时在于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合作中,其创作的《李淑芬》、《从头再来》(刘欢演唱)、《脚步》(那英演唱)等作品,更是广受好评。
在捷先,员工们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广告是一门投资科学,创意创造广告投资的最大回报”。在从上至下的积极气氛的熏陶下,捷先已经坚定的把创意当成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公司之本。
捷先的灵魂人物――总经理兼创意总监 徐建 女士这样评价自己所认识的本土广告公司发展趋势:“现在广告公司的真正的创新策划能力越来越被媒体优势掩盖。他们应该在这场革命中重新焕发他们的作用。广告什么都不依赖,没有创意就没有广告。所有的煎熬在其他各个行业都有,在我们认为特别平常的时候别人认为我们挣钱很容易。这个行业既然有暴利的时候,到了微利时代说明是一种成熟。不是低迷而是发展规律在起作用。”
(三)、户外广告的“霸主”――专注于专业媒体的白马广告。
说起户外广告媒体,很少有人不知道广州的白马广告。然而作为今天国内户外媒体的“霸主”,白马颇具王者之风的背后,也是忧思重重。年前,凭借着一腔热情,刚刚大学毕业的韩子定和 5 个同学共同创立了白马广告公司。公司虽然不大,韩子定却把自己的公司视为中国 4A 广告公司中的先锋企业,先后成功操作了浪奇、浪潮电脑、太阳神、维维豆奶、红塔集团等知名企业的产品和品牌的推广工作,初步确立了白马在广告业界的声望。
1995 年,韩氏三兄弟共同入主白马,并且一致看好户外媒体这块广告宝地,从而正式开启了白马的“户外”之路。到 1997 年,白马广告已经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覆盖 18 个城市的户外广告媒体网络。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白马集团,旗下拥有白马信息产业公司、白马广告公司和白马 Adshel 户外广告等 3 家主要公司。
1998 年,白马广告公司吸引到全球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美国 Clear Channel Outdoor 公司的投资,这家得克萨斯州的企业控制了白马户外媒体公司 46% 的业务,随后策划并推出了中国候车亭广告网的第一个全国品牌――“风神榜(AdshelNetwork)”。
2001 年 12 月 19 日 是白马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纪念日,白马媒体在香港股市主板成功上市。凭借来自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白马公司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动作。截至 2004 年 8 月,白马已占有超过 2 万个的公交候车亭广告位,真正确立了其在户外媒体单一广告市场的霸主地位。而且,针对 2010 年在上海即将筹办的第十届世博会,公司计划从今年起在上海修建 2000 个出租车候车亭,并在其中配备卫星系统。如今,白马广告已建成的 “ 风神榜 ” 候车亭广告网络覆盖了全国 30 个主要城市,在白马广告的发源地广州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达到了 100%,上海市场的占有率也到 95% 以上。
但是,风头正劲的白马也有其“软肋”。首先,户外媒体的市场竞争异常残酷。车身、路牌、地铁等户外媒体公司一直在争夺着白马的市场。与白马同在香港上市的户外传媒企业就有媒体世纪、媒体伯乐、TOM.COM 等 3 家。后者更是在 2001 年动用近3 亿元一口气收购了国内 5 家著名的户外广告公司,其户外媒体网络已经覆盖了国内 25 个城市,拥有 19 万平方米的户外广告面积,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其次,白马集团在股权结构和公司经营上一直暗含有家族企业的阴影。韩氏三兄弟掌控下的白马集团、白马媒体、白马广告公司以及各地分公司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例如:白马广告是白马媒体的一家大客户,但是在 2001 年 11 月前,白马广告欠白马媒体应收账款余额达 7910 万元,占白马媒体应收账款总额的 87.7%。
再次,政策性资源既给白马带来了垄断优势,也给白马带来了一种不可预期的风险。2004 年 1 月 4 日,成都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清理和规范机场高速路沿线两侧户外广告及其它设置的通告》,限期强令拆除违规影响市容的建筑,这一事件除了为那些户外媒体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以外,还反映了政府政策的不可预期性,虽然成都事件仅是一个偶然的缩影。
(四)、专注于专业产业―― 上海元太广告公司。
在中国的体育产业界,上海元太广告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个独特地思路。它以“国际化的思考、本土化的行动、通向中国市场的成功之桥”为企业理念,在成功树立了“元太广告――中国体育传媒的合作伙伴”企业形象。
成立于 1997 年的元太广告是一家以专业媒体代理为主的民营综合性广告公司。它擅长体育媒体的经营和销售,拥有专业的媒介服务和销售经验丰富的客服人员,是目前全国体育广告销售量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居全国体育广告销售的前 3 位。2002 年,元太广告全年广告营业额逾 3 亿元,比 2001 年增长 100%,蓬勃之势难矣遏抑。
2002 年是元太广告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在这一年里,它不仅完成了自身体育平台的扩建,在全权代理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同时,又取得了北京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代理权,使其的代理媒体向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元太覆盖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也是全国广告投放量最大的三个城市粤、京、沪三地的战略布局。借助于三地的媒体平台,元太的客户资源迅速向以沪、京、粤三地为中心的全国内地广阔的市场扩展,而其中全国性品牌客户在客户总量中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在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元太展开了以 “ 北京人的体育频道 ” 为主题的推广策略,力求突出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在北京地区的本地化优势,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广告价值较之 2001 年翻了十倍有余。而在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则以 “ 空前炙热的体育年 ” 为号召,在上海地区传媒整合的背景下,吸引更多的收视观众关注体育赛事,关注体育频道,大大扩展了上海体育频道的市场份额。
其后的两年里,元太广告一直在不断地对沪、京、粤三地的媒体资源进行更为深入整合。同时,也在积极准备、积蓄力量,踌躇满志地为成为体育传媒及体育产业的先锋积聚力量。
(五)、地方性广告公司的代表―― 金鹃国际广告公司。
在地方性的广告公司中,安徽省最大、最专业的广告公司――金鹃的发展颇为典型。
金鹃广告创办于 1993 年,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 93 ―― 95 年间,主要的方向是走专业化道路,拓展影视广告的创意制作,并初建成效;
第二阶段是在 95 ―― 97 年间。在此期间,金鹃致力于专业的媒介代理――在企业、媒介、消费者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第三阶段是从 97 年 5 月一直延续至今。主要的方向是将自己定位为企业的营销伙伴,从而逐步建立综合服务、综合代理的全面发展。不仅为企业提供从市场调研、传播策略、创意设计、制作到媒体代理传播服务,还提供包括营销战略咨询、营销策略制定、区域市场推广、新产品研发、营销组织设计等一系列营销顾问服务。
今天的金鹃,已成为兼具综合代理和媒介代理两大强势能力的广告公司。目前,它与前景传播事业公司、伙伴媒介传播公司、银鹃影视制作公司、金鹃营销咨询公司、精准市场调查公司、时尚广告传播公司合作,组成了一个以综合服务为主的强大的专业广告、营销服务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具规模、最专业的本土广告公司之一。在中国广告协会组织的正式官方排名《 2000 年中国广告公司排序》中,金鹃公司位居全国 20 强之列。所有这一切,对于一个立足于安徽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份的地方性的广告公司来讲,实属不易。
(六)、给别人做品牌,先要给自己做品牌―― 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
1996 年,为春兰空调创意《台球篇》电视广告,以一杆打进 6 个台球为广告片记忆点,打响春兰空调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
1997 年为 “ 小雨点 ” 饮料做的 “ 寻找小雨点 ” 悬念广告,被《中国经营报》评为当中国最佳市场推广策划案;
2000 年夏季的 “ 悄悄豆 ” 冰激凌策划、广告,使 “ 悄悄豆 ” 冰激凌单品销售额达两亿元人民市,成为全国当年冰激凌单品销售冠军;
同年 9 月播放的 “ 北极绒保暖内衣 ” 广告策划―― “ 外星人劫持赵本山 ”,引起广泛轰动。
要论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变化,叶茂中是个不可漏掉、争议颇多的人―― 1989 年拍摄第一支电视广告,1993 年正式进入广告业――他在本土广告人当中可谓“资深”。同时,他所著的《创意就是权利》、《广告人手记》、《转身看策划》、《圣象品牌整合》等 10 余本书也都炒得沸沸扬扬、卖得风风火火。在业界,他以善于炒作为名,成就了许多知名品牌;在业界以外,他也同样知名,出书、炒作、活动,“中国十大策划人”的称号伴随左右――硬生生的给自己打造出一块金字招牌。其实,褒也罢、贬也罢,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叶茂中,是今天中国本土广告的一种别样成功。而且,其领导下的“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也是当前中国本土广告的一只劲旅,其经验、历程、发展模式,都耐人寻味。
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成立于 1997 年,在叶茂中本人的领导下成长迅速。它擅长企业的营销策划和品牌整合设计,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动作体系,为上百家企止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以新、奇、特的定位手段和表现手法屡屡的企业创造佳绩。目前正在全案服务的品牌有 : 大红鹰、红双喜、红金龙、长城润滑油、燕京啤酒、柒牌男装、雅客糖果、圣象地板、三全食品、海王药业等。其代表作品:圣象地板《踢踏舞篇》,荣获第一届 IAI 年鉴奖十大影视广告片奖。在“白内停”杯首届中国药品营销案例大赛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其策划执行的海王案例,则成功入选 2001 年中国十大营销案例,等等。
公司秉承的 经营、guǎn lǐ理念是:“做迎合消费者的广告,不做引导消费者的广告。迅速提升客户的销量与品牌”――姑且把这一想法的正确与缪误放在一边――吸引我们眼光的是:它独特的自我包装的视角与行动。其实,本土广告公司的一个重要缺点就是:没有彻底的打开自己的思路。试想,在我们没法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够底气十足的为他人“施以疗救”?
综上所述,广告公司作为一类为企业提供市场推广服务的中介公司,它的生存点遍布整个漫长的市场推广战线的各个环节:围绕它的核心价值――创意(比如捷先)、围绕一种媒介资源(比如白马)、围绕一种专业、产业技术(比如元太)、围绕一个重点客户资源和地区(比如金鹃),都可以催生出一个个不同、而又长久的盈利点,统一在“本土广告公司”的大旗之下,不断奋斗。
四、解决模式综述
结合上述的问题困境、理论探索和实践案例,总结目前对广告公司运营模式的研究成果,探寻中国广告生态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试图将本土广告公司未来的经营模式总结为以下四种:、大而全的“集团化”发展模型。
即将现有的广告公司进行整合,逐步建成具有广告策划、设计、调查、整合营销、媒介投放、公关、线下广告等多元化发展的、具有综合性业务能力的广告集团。上述的广东省广正是利用此模式进行多元扩张的典型案例。
构建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并购、联合一些独立的、或在某个营销传播领域具有较强专业水平的小型广告公司来逐步实现。此外,由公司内部原有的成员部门直接成长、壮大的业务分支公司,也是十分重要的发展途径。
这种经营模式一旦建立,就相当于踏上了本土 4A 的红地毯,为公司长远发展储存了相当的实力、拓宽了发展空间。但是,在业务方面直接外资 4A 正面交锋,拼的是业务和资金方面的能力,相对风险很大。而且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广告行业本身发展不足的缘故,具备这种条件的本土广告公司并不多,而且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广告中心地带,本土竞争压力也较大,阻力相当强。
2、小而精的“专业运作”发展模型。
很明显,把一条大鱼放在小盘子里,效果要远远比把一条小鱼放在大盘子里要好得多。
虽然只专注于广告业务的某一小块领域,但一定是精通这一领域的专家,就必然会在该领域占据领头羊的位置。目前中国这方面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如业务集中在户外广告的广州白马和优于创意的北京捷先等。
如果说建立大而全的广告公司对众多本土广告公司来说上述可望而不可及,那么这种模式可谓中小型公司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它最大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在固定领域的权威地位,同时对资金投入的要求不高,但是资金的风险被技术的风险替代。
建立小而精的广告公司,首先要求领导人独到的眼光,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的机会点;其次,公司本身的专业能力来自于长期不懈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培训创新,也即对建立学习性组织的需求更高;再次,要用切实的实力肯定自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掌控制高点。再以白马为例,该公司取得成功后,跟风者很快一拥而上,争夺市场空间和客户资源,使户外广告行业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但是白马的老大地位依旧稳固,与位居第二的差距明显。
3、打破常规、行业联合的“精耕”模型。
这种模式与第二种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都是集中力量专攻一点。但区别在于,前者的精在于业务,后者的精在于行业;前者是站在广告公司的角度,后者是站在广告主的角度来看问题。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将业务与行业联合成为一个广告公司发展的亮点。比如前面提到的专营体育广告的元太,再如深圳房地产业领跑于国内其他城市,促使深圳广告公司在有关地产方面的服务更深入、全面,地产的策划、设计、推销等都非常到位。
报业广告公司工作总结范文2
去年6月底,从班主任手中接过毕业证、学位证,到现在刚好一年半。这一年半,自己跌跌撞撞地走过来了;这一年半,自己从事过三份工作;这一年半,自己曾经迷惘、失落;这一年半,自己收获了很多……
是呀!原来自己已经从事过三份工作,其实也不算夸张,谁叫我们毕业的时候遇上金融风暴的强烈余威呢?谁叫我们生在一个大学毕业生满街跑的年代呢?(这是社会的进步,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并非天之骄子)。因此,除了极少数一毕业就可以进入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那部分同学,我们绝大数只好乖乖地相应温家宝总理的号召――先就业,再择业。于是我们先找着一份不至于让自己挨饿的工作先做着,然后就开始跳槽之旅……我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第一份工作――让我初步接触社会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社会团体做事务员,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单位,一个非盈利机构、实质像一个小企业那样运作的赚中小学生钱的地方。具体工作就是:星期一到星期五跑学校,跟老师搞好关系,让那些老师帮忙在学生中宣传加入小记者这个组织的好处,收了小记者会费,我们就给他们上新闻培训课,联系采访单位,周末就带他们出去采访,工作人员同时充当着业务员、辅导老师、导游的角色。带着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到处去,有时候确实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带小记者出去采访也是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这包括口才、交际能力的锻炼,甚至是听小记者的采访也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但这份工作我只做了7个月,原因有三:第一,小记者的安全问题。我们带的小记者跨越佛山四区(除了三水区),人数多,我们根本不可能像学校老师那样熟悉那些学生。每次出去采访少的时候10几个小记者,多的时候60多个小记者,每次都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带队。说实话,我每次带队采访,心理压力都挺大的,生怕采访结束后少了一个小记者。第二,我个人的安全问题。经常出去跑佛山四区,有些学校、采访地点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人生地不熟,遇到危险求救也难。特别是有些地方只能“摩的”到达,那些“摩的”司机的开车速度让我这个长期开摩托车上班的胆战心惊。第三,不喜欢老板的朝令夕改,更受不了他说的“再不快点去发展会员,就没钱发工资了”。所以自己毫不犹豫地炒了老板。
第二份工作――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份工作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一名广告公司文案,之所以说这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工作,是因为它跟我专业对口,也很有趣――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是新的,:创作品牌故事,给新产品起名字,在宣传册上面写上一段优美的文字……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我还喜欢公司里面同事间那种和谐的氛围、那位很懂得体恤员工的老板。在广告公司一个月,工作其实还没有真正上手,但一个月让我知道了广告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至今还记得上司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广告公司文案策划,平时一定要注意博闻强记,要及时把握时尚元素。不过一个月后,我还是选择了当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因为在广告公司里:整天对着电脑;而且经常加班,有时候是加到三更半夜的;广告行业人员流动性也大……从广告公司走出来后,我形成了一个新的习惯:阅读《瑞丽》、《悦己》这些时尚杂志,也关注迪奥、古琦、范思哲、爱马仕这些时尚品牌。
报业广告公司工作总结范文3
近日有幸被一家傳媒公司的董事長,當地一位有名的廣告策劃人看中,有機會參與了由當地市政府、市人防辦組織的“人防宣傳周”大型活動策劃案的撰寫。其實該前輩大概也是因爲他當時突發奇想,而且又太忙,所以想驗驗我這個每天晃來晃去的小破孩兒,到底能不能折騰出點名堂來。呵呵~~
不論怎樣,非常感謝他給的這次機會!方案成敗在其次,學習鍛煉是關鍵!
方案準備從前期的大量閱讀了人防知識、人防宣傳的重要意義和全國各地的成功個案,到後來規劃整體思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保證在新穎、出色、不出格的前提下列出了一系列可行性較高的宣傳活動,再到後期的反複研究、修改、完善直到完成,共用了五天的時間。
這期間的過程,讓我感覺到真正的工作的快樂。同時也提醒我,原本喜歡的東西不要輕易丢棄,要繼續努力,深入研究、學習。記得一位著名的報業總裁說過:“做報紙,就要做一厘米寬,一公裏深的服務”,我在這裏引申一下大師的話:做廣告策劃,就要做一厘米寬,一公裏深的功夫。
以下是國内一位著名廣告策劃人關于廣告媒略所列出的幾點觀點,我認真學習、總結了一下,引用了他的标題,做了些我自己的理解。
◇把創意裝進抽屜裏
策略是抽屜。如一個大櫃子,按照功能和用途被分爲文具區、書籍區、衣帽去、雜物區等等。而創意和策略是珠聯璧合的兄弟,隻有按照策略的要求規矩合适的放入抽屜的創意,才是好創意,否則再精彩,不能對號入座也無濟于事。
◇鑽進你的腦子
廣告是以人爲中心,圍繞人、研究人的一門學問。心理學的研究對廣告人來說至關重要。所以兵家常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我是孫悟空那根百變金箍棒,鑽進你的腦子,知道你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然後給你,你最需要的。
◇信不信由我這個标題狂妄了些。不過,信不信到底由誰?廣告人說了算。我的廣告有理有據,至情至深,真崭腥耍阏f你不信我?
◇帶你走進我的感覺
我的目的在身後,你看不到。我戴着美麗面紗,來感染你,讓你高興、讓你難過,讓你跟着我的感覺一直走。呵呵,這個題目真陰險。不過,言歸正傳,能否把消費者帶進你的感覺,格調、氣氛的營造那是“相當”的重要。
◇痛并快樂着
遵守這世俗中的成規、習慣去做廣告,會痛,因爲客戶沒飯吃,你也很快會沒飯吃。不按常理出牌,但“拳”出的“詭秘多端”、招招精彩,會快樂,因爲客戶有錢賺,你也有錢賺,皆大歡喜。
◇抓住你的眼睛
這是個廣告的時代,鋪天蓋地的廣告如同鬧市中熙攘攢動的人群,你,如何脫穎而出?讓你的觀械谝谎劬涂吹侥悴⑶覑凵夏悖吭诘谝粫r間,抓住消費者的眼球,讓“一見鍾情”在廣告中大放異彩。
报业广告公司工作总结范文4
光阴似箭,转眼在某某广告公司工作一个月有多了!翻看一个月的工作日志,回忆这忙碌充实而又紧张、愉快的一个多月。
今年对我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今年是我从学校踏上社会工作的一年,也是我踏上这个行业的第一个月。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我对此特别难忘的一年,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我的工作。通过一个月来的不断的学习,以及和上级领导及同事的帮助,我已经基本可以融入了公司这个大家庭中,个人的工作技能也在学习之余和提高。虽然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应该说这个月也付出了不少,也收获了很多,我自己感到成长了,也逐渐成熟稳重了。这一个月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踏实的工作态度,按部就班的做好公司的检查工作
二、尽心尽职,做好公司的各项的工作。
三、本着以质量为主,客户为上,高效的工作思想精神。
一个月以来,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工作能力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差距和不足还是存在的。面对新的任务新的压力,我也应该以新的面貌,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挑战,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进步。
明天总是充满着希望,我们这个朝气蓬勃的团队同年轻的同事一起成长,共同奋斗,一定能实现公司的目标和个人理想。
广告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广告公司工作个人年终总结范文
2.广告销售年终工作总结2019
3.2019广告销售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4.广告传媒公司工作总结
5.2019广告公司年终总结精选
6.广告设计工作总结2分钟
第五篇:报业集团子公司绩效考核浅议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各报业集团对下属子公司(单位)的管控方法也日趋多样化,但员工薪酬的管理和分配的原则和手段却相对滞后。利益平均分配仍然占主导地位,不能有效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
如何更好的分配收益,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成为集团建立情形下薪酬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现行报业集团通常采用采编管理人员工资总额控制,经营人员按照经营业绩提取一定比例的方法确定工资总额,然后由各子公司(单位)自行确定具体的分配方法和考核方法。经营人员按照经营业绩提取工资,考核分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靠性;而采编管理人员工资总额控制,虽然可在总额内采取多种考核办法,但由于受总额控制的制约,上有“封顶”,仍然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现行的考核办法记者多以发稿数量、稿件打分,编辑以版面数量、版面等级来最终确定分值和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稿件质量。因此,如何和经营业绩挂钩,在完成预算指标的同时,适度增加员工的浮动工资,成为调整利益分配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在完成任务并在核定的工资总额范围以内作好薪酬绩效考核设计,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我们以为应尝试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好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是企业薪酬管理的基础。岗位分析也可称为工作分析或岗位描述,即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日志法等手段,对企业所设的各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执行者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经验等进行详细的描述,最后形成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岗位分析是一项基础工作,分析活动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员工及其主管上级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来完成。
员工的工资是与自己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任职要求等紧密相连的。因此,科学而合理地分配薪酬必须同员工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内容、责任、权利、任职要求所确立的该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相适应。这个价值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得来的,它能够基本上保证薪酬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也是破除平均主义的必要手段。
二、作好薪酬市场调查
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是对企业薪酬水平与同行业、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价格相比较是否平衡的要求。企业的薪酬体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薪酬体系设计之初进行详细的薪酬市场调查,摸清行情,相机而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薪酬体系的激励性和吸引力,才能真正发挥双刃剑的作用。
三、确定公平性的原则
合理的薪酬制度首先必须是公平的,只有公平的薪酬才是有激励作用的薪酬。但公平不是平均,真正公平的薪酬应该体现在个人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三个方面。
所谓个人公平就是员工对自己的贡献和得到的薪酬感到基本满意或满意。在某种程度上讲,薪酬即是企业对员工工作和贡献的一种承认,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也是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一种决定因素。所谓内部公平,就是员工的薪酬在企业内部贡献度及工作绩效与薪酬之间关系的公平性。内部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等贡献度及同等工作绩效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即无论是正式工还是聘用工),他们的薪酬应该对等,不能有歧视性的差别。二是不同贡献度岗位的薪酬差异,应与其贡献度的差异相对应,不能刻意地制造岗位等级差异。外部公平,则是指企业的薪酬水平相对于本地区、同行业内在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企业必须在能够招到适合岗位要求的员工的薪酬水平上增加一份激励薪酬,以保证这份工作是该员工所能找到的最高工资。这样,一旦员工失去这份工作,将很难在社会上找到相似收入的工作。因此,一旦员工失去工作,就承担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员工才会珍惜这份工作,努力完成工作要求。外部公
平要求公司的整体工资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上,同时对于市场紧缺人才实行特殊的激励政策,并关注岗位技能在人才市场上的通用性。
四、处理好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
薪酬的激励作用是大家都承认的,但如何处理好薪酬体系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要处理好薪酬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全面地认识薪酬的范畴,薪酬不仅仅是工资,它应该是包括各类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浮动工资等)、奖金、职务消费、各类补贴、各类福利的一个整体系统。
2、在设计薪酬方案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公平性。公平性是好的薪酬方案激励性和竞争性的基础。
3、在处理薪酬各部分的时候,要区别对待。对各类工资、奖金、职务消费就应该按岗位和贡献的不同拉开差距,而对于各类福利就应该平等,而不应在企业内部人为地制造森严的等级。
4、薪酬的设计要处理好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关系。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员工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同时,不断地引进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在设计企业薪酬体系时,既要体现对老员工历史贡献的认同,又要注意避免过分的新老员工薪酬差异,造成新员工的心理不平衡和人才的流失。
5、薪酬的设计要注意克服激励手段单
一、激励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尤其要注意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然而“金钱不是万能的”,如何克服薪酬在激励方面表现出来的手段单一和效果较差的问题是薪酬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员工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应取决于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外部市场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员工在当前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业绩。然而,许多企业既没有认真细致的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也没有明白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价,所以拉开薪酬差距的想法也就成了一种空想,薪酬的激励作用仍然没有发挥出来。
总之,薪酬绩效考核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企业(单位)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因时,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真正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单位:郑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