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校德育在青少年网络道德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4 01:1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发挥学校德育在青少年网络道德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发挥学校德育在青少年网络道德中的作用》。

第一篇:如何发挥学校德育在青少年网络道德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学校德育在青少年网络道德中的作用

摘 要

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在发挥巨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了冲击,传统道德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网络重视道德教育。本文简要探讨了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发挥其在青少年网络道德中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道德 学校德育

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网民数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而广大青少年是这一庞大队伍中最主要的群体。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12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网民达1830万人。占到总数的14.9%。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青少年体验新的学习与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在青少年德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学校德育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网络对青少年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有着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事物极其敏感,极易受到新事物的影响并迅速地接纳它们,但是他们的鉴别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差,在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蔓延和普及的同时,很多青少年已经深陷其中。网络犯罪,网络成瘾等问题已经凸显出来。

1、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事实上,青少年面对的是一张上天入地、鱼龙混杂的网络,正义、善恶与丑陋充斥其间。青少年由于缺乏分辨是非与好坏的能力,难免会陷入道德的迷茫。网络传播的频繁、直接与广泛性,决定了进入网络就进入了浩瀚的信息海洋。各种信息得到的扩散,信息变成共享资源,但各种淫秽、黄色暴力、反动等对青少年道德构成威胁的信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在青少年面前。当处在道德观念形成与变化之中的青少年接触这些信息之后,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出现思想上的变异,导致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弱化。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话,发表自己的见解,做任何事,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与义务。网络发展之迅速,使得社会面对这一新事物还没来得及形成完备的道德法律规范,而在现实生活中,针对网上道德失范之行为也没有完全的相应的制裁措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网络道德依赖于网民的道德自律。而青少年正处在道德意识形成时期,自控自律能力相对较差,过分的沉溺于网络,很容易淡化应有的道德意识。

2、冲击青少年尚未成熟的道德观念,导致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充满了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与交流,各

种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的信息、思潮混合在一起。主导王,网络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在网络技术上的种种优势,将其惟我独尊的强权政治的价值观、他们所谓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不遗余力的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于是,各种各样的文化汇集于网络,文化冲突、道德冲突现象突显出来。对于道德观念还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长期接触网络很容易导致人生价值观的倾斜,甚至会走向极端。

3、极易造成青少年道德人格的缺失和违法犯罪。曾经有这样一句流传于网络的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网络的“隐蔽性”。有了这一特性,使得青少年可以在网上充分地暴露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需要和欲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也使得部分青少年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丧失道德感。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不认为上网撒谎是不道德的,也有部分青少年认为在网上我干什么都可以。过度的放纵有可能置道德规范和法律于不顾而走向反面。有些青少年就以“黑客”的身份搞恶作剧,他们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修改电脑程序、传播黄色图片、滥用他人密码和剽窃个人隐私,更有受利益驱动者,欺诈、毒品交易和组织恐怖活动等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助长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络是自由的,网络行为也是在自由意志的支配下进行的。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崇尚个性追求,急于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空间。他们沉浸在“我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个人喜好中。他们感到自身价值的极大化,久而久之就对身边的人或事漠不关心,也就出现了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现象。它就像毒品一样,极大地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根据社会的需要,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在网络中,人生是虚拟的,每个人都以匿名的方式交流。青少年在网络中长期充当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会造成角色自我迷失和多重人格,“网恋成瘾”、“多重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导致青少年行为异常和人格障碍等问题。

二、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

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出现的问题,作为进行青少年德育主渠道的学校,应当强化其德育力度,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

1、重新确立现行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传统的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格。而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强烈冲击了传统道德目标。传统的学校德育目标是适应不了当代的德育环境的。首先,要把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包括培养青少年具有自主的道德选择判断能力,作为学校德育目标之一。如前面提到的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青少年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青少年搜集大量活生生的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原理去分析,用“一分为二”和“主流与支流”的观点去分析网络,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主流是好的,它能大大加快信息传播,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获得丰富的知识。既要引导他们学会自觉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上网学习,又要使他们认识到网络存在的种种弊端。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使他们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利用网络的优势,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其次把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力和免疫力,作为学校德育目标之一,使学生做到面对网络的种种诱惑都能不为所动。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处于正在形成时期,极易被诱惑、摧垮,网上信息的=丰富却良莠不齐,一些有害信息如色情暴力反动迷信等混杂

其中。这无疑给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带来冲击,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在网上交织,必然使青少年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在网上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观念,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同时,上网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一个主要方面,进入QQ后,就与自认为是志同道合者大聊特聊,不管是真的假的个人信息全都透露出来。殊不知,这样发展导致的后果的严重性。被欺诈被勒索等现象屡见不止。因而,我们还应该提高青少年的安全和自我变化意识,增强防范和鉴别能力。另外,还应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要他们不只是做网络时代一些不文明现象的看客,还应做一名勇敢的斗士。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德育目标,就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网络时代学校德育的内容就要始终贯彻和提现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主体性这一要求,在原有的德育内容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即以道德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基础道德教育。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以及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是基础道德教育。学校要强化基础道德教育,教育青少年学会认识、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先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达到增强青少年的道德识别、评价能力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开设网络德育课程,让青少年掌握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以防范学生的不良行为的产生。

2、转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积极营造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环境。网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权威等级和高低之分。那么这也就促使青少年个体与群体的自主选择不断增强。教师、家长的权威性地位、道德主体的主导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互联网自由自愿和平等的特点,拓宽道德教育空间,转变传统道德观。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模式过于形式主义、简单化、封闭化,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在德育工作中只注重和追求德育的表面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也就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工作表面搞得轰轰烈烈,实则徒有其声,空洞无物。因此,从观念上,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转变德育观。应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使德育从信息隔绝的世界转向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从而增强青少年选择能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从认知式德育转向践行式德育以达到知行统一;从接受式德育转向批判式德育,使青少年学会对网上信息进行反省、批判和处理;从拔高式德育转向基础式德育,重视青少年的良好品德的基础性培养;从他律式德育转向自律式德育,教育青少年只有自尊、自受、自信、自律、自强方可面对网络社会。从行动上,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积极构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平台。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在互联网上建立校园网站,使校园网不仅成为学生了解信息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而且也成为学生和教师交流、讨论的阵地。使德育内容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声光电手段综合演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同时,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这一时期德育工作者碰到的实际问题,如恋爱问题、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等。开设有关这样的栏目、主页或专题讨论,主持、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和思考。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改进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方式。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主要是采用课堂讲授、课外组织活动的方式。在网络时代,学校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的优越性,改革学校道德教育方式,将传统的灌输式转化为参与式德育,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化为参与式学习。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可以把课本与网络多媒体技术联系起来,用简洁的语言、方式把复杂的理论展现出来,把传统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制作大批的生动、直观、说服力强的教学软件,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必须改进德育内容与方法,德育工作者利用网络的时效性及时掌握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新闻背景,运用多媒体技术链接一些适合教学的德育网站。比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网、德育资源网。引导青少年参与讨论。把青少年带入网络数字图书馆,引导他们阅读有益的书刊。从而达到利用网络的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其道德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作用。

4、培养从事网络德育工作的优秀人才。几十年来,我国学校培养和造了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信息和网络时代,他们的信息网络技术相对缺乏,德育方法相对呆板,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因而,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从事网络德育工作的人才显得尤为紧迫。首先,应该培养一批跨学科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网络德育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德育工作者加强政治教育意识把握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和民族品质,另一方面要尽快掌握和熟悉网络教学技术,让他们发挥自己一身多职能的优势,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从而使网上的德育生动形象,利用网络为青少年办实事、树典型。其次,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德育观念,要有网络教育。德育工作中应利用网络实现师生共同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中学政治课老师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织政治教学的内容或德育的内容及相关信息,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或心得发布与老师同学交流。这也更体现了“教学相长”。德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相应的网络技能和职业素质也得到了提升,而学生也从中受益。

需要指出的是,学校德育进网络,构建网络德育平台,并不是解决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唯一方式,事实上,网上德育仅仅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一种新形势,它还要求学校在网下主体,开展各种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如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提倡网络化学习,加强学校网络行为管理机制,主动把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校纪校规,强制学生遵守,遏止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的产生与蔓延。这样才能发挥学校德育在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收到最终效果。

第二篇:艺术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谈艺术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4-01-08 12:49:38)

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张波浙江省海宁市青少年宫 邵跃飞

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8日电[内容提要] 在实施新世纪青少年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良好情感、健康心理、综合能力及良好思想品质等素质;将思想道德教育溶入到艺术教育中,加快了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习惯养成,促进了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关 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调动广大青少年在认识与实践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主张、教育方向以及教育运行机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变革,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在当前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总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今后教育的发展,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那些善于将自己各方面知识整合,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各种问题,不断监控与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良好学习效果的学生,需要的是那些善于把学习与反思,搜集与研究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学生。艺术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同志在1997年曾明确指出,要将艺术教育纳入到“普五”工作的验收、监督、评估及综合教改等各项工作中去。随着学校整体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展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将愈来愈迫切,追求审美的层次也将愈来愈高,青少年在艺术教育中 也将不断地内化品质,外化行为,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一、加强艺术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因此,素质教育从某种角度来看,即:努力面向全体青少年;面向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不能在教育目标中忽略兴趣、特长、志向、价值观等人才必备的素质,更需要十分重视思想素质、道德规范、情感、意志、情操等政治素质。但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在寻求行之有效的载体。口号过于响亮,形式过于单

一、内容过于陈旧、方法拘于灌输的思想教育与青少年的思想实际产生较大差距。

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来自青少年方面参差不齐的思想动态和趋向又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客观现实需要重塑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需

要思想教育的回归。思想教育工作也只有更新教育方法,增加时代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艺术教育恰恰适应了这种时代的要求,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普遍青睐。

首先,艺术教育以活动为抓手,喜闻乐见,淡化了说教的痕迹,减少了广大青少年因认识水平限制而引发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的体验学习,是主体的参与、情感的感受、认知的拓展。对他们的要求应在“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水平,艺术教育中活动的作用就在于此。

其次,艺术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参与性,参与是促进青少年学会正确地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载体,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生活中处处有感受,青少年的体验应重在“感受”,艺术的真实性,是让青少年真正实现多见多闻,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去认识。

第三,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克服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枯燥性,增加了有效性和吸引力,能使思想教育入脑入心,人人能获得真切的情绪体验。体验,是对生命价值的感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表明已进入人自身心理(内层)的探索,而道德的养成中,外在的道德只有通过内化,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素质,艺术教育给人的体验是关键的,第四,教育改变了传统思想教育中“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的形态,青少年始终处于主人翁的位置,使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在辩证法中,人的转变有内因与外因两种作用,内因是起关键性的作用。在思想教育中,人是主体的,实践是客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习到用时要躬行,这才是人的思想升华与内化的关键。

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例,集体主义是人应该具有的高尚情操,是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应试教育在育人过程中过于强化个体的行为,淡化了以集体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由此也扼杀了部分青少年关心他人的集体观念。由于集体观念淡薄,私欲膨胀,便导致了社会上一系列“亲者痛、仇者快”事件的发生。有一则报导曾报导过北京大学高材生卢刚,在美国就读博士期间,因国内又派人前往同时学习,卢刚从狭隘的好胜心出发,最后以兽性代替了人性,残忍地扼杀了竞争对手、副校长、系主任及有关教师。这一恶性事件说明:一个缺乏集体意识、不会合作、自我封闭的人,充其量只能成为狭隘的强者,更有可能走向罪恶的深渊。而艺术教育则能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们在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养成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的高尚情操,从小具备建设集体意识和职能,懂得在唱“国歌”的同时也要唱“国际歌”,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人类。如上海市艺术教育的实验学校山阳中学,由市劳动模范、先进教师标兵吴永祥老师所带的艺术特色班,每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每年参加献爱心活动捐款达5000多元。

总之,加强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教育功能,有利于广大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艺术教育,培养良好情感素质

进入新的世纪,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对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情感才能。衡量才能高低的标志则是情绪的有效控制

程度,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是情感才能的基本内涵。情感才能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素质,有了情感才能,青少年就能随着外界情境的变化自我调节情绪,做出能让对方接受和满意的情绪反应。反之,不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还会诱发罪恶,导致犯罪。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过多的强求单一的教学计划教育目标,没有将青少年看作是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活的生命体,青少年为了最终面对高考这座独木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据一则资料统计,单就小学生,在一年内的考试就大约有56次,每一次考试后的排队,对孩子们都是一次次的沉重打击,使他们从小就在幼小的心灵中尝到了失败的苦涩,这种失败和苦涩严重压抑了青少年情感才能的发挥。据报载,有两位好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在信中向老师坦诚了肺腑之言,他们在信中写道:“可敬的老师,知道你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您,您为我们的升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你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这两位好学生代表青少年说出了对情感世界的追求。

情感教育的缺失既表现在学校教育中,又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模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前家长的普遍心态,年青的父母从家长的补偿心理和置换心境出发,对子女期望值偏高。躁动、焦虑的家庭教育不但难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才能,还极大地挫伤、扭曲了孩子的情感才能,类似浙江金华学生杀害亲人的恶性案件在社会广角镜中屡见不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感世界贫乏,情感才会缺损。

情感教育的缺失呼唤“有情”的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是一种文化,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它让学习艺术的人经历“爱”、“美”、“毅”三个层次的磨练,不断提高人的情感才能和整体素质。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从艺术教育中汲取力量,抒发壮志凌云、展示理想抱负、做出丰功伟绩的事例。如贝多芬、田汉、聂耳、冼星海等他们都曾以音乐为载体,抒发了个人对时代的追求;发现了伟大的“相对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爱人是研究德国音乐的,钱学森也因此而接触了许多德国音乐,在国务院给他颁奖的庄严时刻,钱学森在发言中说道:正是这些音乐使我避免了机械唯物论的束缚。确实,音乐在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它淡化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以青少年为主体,以活动为抓手,能水到渠成地将青少年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广大青少年感情灼热、爱憎分明、容易接受情感,在情感的表现手法上,模仿力强,感情真切,注重情感教育,有效地帮助青少年释放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心中有爱才完美”,青少年在艺术的教育中、在爱的体验中学会了人间最温暖的情感----“爱”,这是受用一生的财富,这份财富将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审美,是当代青少年重要素质之一。我国有许多青少年宫的培训班学员是在国际、国内的艺术大赛中完成高层次的艺术创作活动,取得可喜的佳绩。其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艺术教育抓住了青少年的情感世界,一旦进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就可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地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青少年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正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让青少年在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晚会上,一次次高质量的作品展览中,不断地实践美,体验美。

艺术教育是提高情感才能的源泉,而情感才能又是接受整体素质培养的心理基础。我们经常发现,不少青少年在学校应试教育中因多次失败而一蹶不振,但一旦到青少年宫接受了艺术教育,便一反常态,整体素质都有明显的长进,其原因就在于艺术教育给了他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天地又给了他新的成功动机和状态。情感才能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又是一个磨砺的过程,艺术教育和情感才能之间常常形成良性的循环,比如青少年一旦接到演出和展示任务,就会表现出许多让人感动的挚爱行动,互相帮忙整理道具、服饰、器材等;互相关心督促技能技巧乃至关心演出效果等等,这些挚爱行动多数出于情感才能,有了这种情感才能,他们对演出前某些感情上的隔阂可以忽略不计,相互之间的感情在演出中真正达到了至高点,存在的某些隔阂也得于化解。艺术训练的过程,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青少年在不断地战胜自己,不断地挑战挫折的过程中,培养的是乐观向上、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意志品质,真正达到“毅”的境界。

总之,注重发挥艺术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在于它启迪、协调了青少年的情感才能,更有利于青少年良好的情感素质的养成。

三、强化艺术教育,培养综合能力素质

人的能力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都是要在后天的学习工作的磨炼中才能得到提高,祈盼获得能力是人的本性,针对人的每种能力,他们个体之间均存在着差异性,传统教育都总是疏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教育者总是用“大”而“统”的模式培养青少年,限制了青少年各项能力素质。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对少年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少年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艺术教育能使青少年从小处着眼,小处做起,让素质教育真正成为青少年能理解,能接受,能自我操作的有序行为,这样使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能有具体操作实践的载体。

新世纪对青少年的能力要求很高,除了在学校学习与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九十年代后从形式上看,青少年活动的天地增大,内容更丰富,尤其是参观、旅游等活动对少年儿童已经不再是奢望,然而,这只是一种形式,青少年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往仍然十分狭窄,因为大多数活动的主体是家长和教师,从活动前的规章制度到活动后的体会、总结都将青少年严严实实地张罗在成人设计的网络中,因此,活动虽多,难以发挥青少年的认知、交际等能力,主体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艺术教育活动为青少年营造了多层面的伙伴群体,为培养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带来了新的天地,包括新的场景、新的伙伴关系及新的交往方法,这些都为青少年锻炼能力,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可喜的外部条件,有利于青少年学习、培养、展示各种能力。

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要求青少年必须遵守社会最基本的规范。规范的遵守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只有在他们自主、自理的活动中,才能使青少年儿童对必要的行为规范有亲身的体验。如在青少年宫的小主持、小记者、小摄影家、演讲、书画、声乐、民乐、钢琴、小提琴、舞蹈、艺术体操、工艺美术等培训班的艺术教育活动,青少年凭着兴趣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可以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地追求某种价值,可以共同地去认同、遵守一系列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又如青少年宫的青少年艺术团的合唱团表演除了大家学习演唱的专业水平,但维系集体的各种规范也十分重要,每一位团员影响集体荣誉的细微动作都会受到大家的指责。舞蹈、戏剧表演也同样,为了获得表演效果,给每位表演者既提供了施

展技能才华,也要求每位表演者承担着技能技巧以外的各种演出规范。即便是舞台外有隔阂的双方,在表演中都需要趋于团结,乃至能贴切而传神地表现出分享对方的各种表情。

总之,强化艺术教育,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技能,使青少年的个性得于张扬,同时,也促进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为今后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艺术教育,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校内校外的教育工作者均应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首先要以青少年为主体,以青少年的发展为本,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需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青少年赴健康发展的道路。

发展心理学提出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培养自信心,发展健全人格是发展性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教育青少年正确地悦纳自我,乐观地看待自我,树立自信心、自尊心,是关系到一个人将来生活、事业成功的关键。新世纪需要我们教育者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兴趣和成就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要求。一般来说,青少年动机比较简单,而成就感特别强烈,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不难发现不少学生举手发言的动机不在于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只是希望能通过举手让教师注意自己,享受被教师注意和认同的乐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肤浅而单纯的成就感。在认知方面,青少年也同样,他们常常以兴趣为出发点,对具体材料、具体活动过程感兴趣,对于抽象的理论灌输、因果批评、事理说教则不感兴趣。艺术教育活动以表演、游戏、展示等活动为抓手,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如同样是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主题,艺术教育就可以从全方位营造学习氛围,让青少年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透过表面,理解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懂得英雄模范人物的伟大和开展学习英模活动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英模人物知多少”的绘画竞赛,又可以英雄模范人物的豪言壮语为内容进行书法展示活动,更可以进行饱含激情的歌舞、演讲等表演。在这一系列活动可以人人参与,弥补了注意力容易分散及注意力狭隘等心理弊病。

从满足兴趣出发使艺术教育成为培养青少年自信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教学方法十分多样,充满趣味性,所以青少年思维的兴奋度越高,学习的自信就能体现出来,向现实能力转化的速度也就越快。社会心理理论指出,青少年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建立勤奋感。这一时期,青少年通过集中和刻苦努力,能在圆满完成工作时感到乐趣,则产生勤奋感,反之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艺术教育强调了它的激励作用,保护了青少年的自信,培养青少年的勤奋,让青少年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自信的感觉,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蕴含其中。

可塑性又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艺术教育除了让青少年获取知识技能以外,还可以全面塑造他们的整体素质。如舞蹈小组、演出队等表演性较强的兴趣活动,在让青少年获得完美的形体、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情感美和作品美,又如在合唱团的教育活动中,指导教师又可以从全方位指导青少年了解歌曲的艺术生命及含义,悉心地将孩子们推进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广阔的知识领域,让青少年对唱歌有全新的感觉。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实践锻炼,尤其是注意力、意志力、毅力等的培养,不经过锻炼只是纸上谈兵,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又为青少年提供了实践机会、能吸引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提高各类心理素质。

五、创新艺术教育,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首先,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艺术教育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说艺术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艺术教育中大量摒弃了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其次,艺术教育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艺术教学中的绘画、雕刻等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构图、设计等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艺术手段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艺术教育中大量的使用了归纳、分析等思维方法。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分析归纳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思考的人。

再次,艺术教育能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艺术教育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绘画、舞蹈、器乐等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绘画、器乐等学习中,学生通过练习体会各种功能协调的快乐、分析设计过程、及时反馈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艺术教育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放松便会停滞不前。这种不进则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因此,完全可以认为艺术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政治素质提高、良好情感素质的养成,综合能力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艺术教育还能开发青少年的右半脑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智力的发展等众多的其他作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广大家长的支持和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积极鼓励广大青少年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去,接受其教育,达到真正实现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

(此文发表在《江西省团校学报》2003年第3期上)

第三篇:“道德讲堂”在青少年健全人格培育中的运用

摘 要“道德讲堂”创新了公民道德的教育方式,已成为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平台。“道德讲堂”走进学校,有利于培育青少年的健全人格,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德育效果,有利于提升“道德讲堂”的影响力。近年来,学校重视“道德讲堂”建设,在继承“道德讲堂”规范形式和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活动,通过宣讲身边的凡人善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学校要进一步深化“道德讲堂”建设,将“道德讲堂”打造成为创建文明校园的新品牌。

关键词道德讲堂 健全人格 青少年 学校

一、学校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的重要性

1.“道德讲堂”创新了公民道德教育的方式,对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有借鉴作用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人民群众认可的道德教育形式来体现,才能走进人们的生活,净化人们的心灵。作为一种全新的公民道德建设载体,“道德讲堂”自2009年开始建设以来,以“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道德讲堂”中的“学模范”是榜样教育的新形式,通过宣讲员或模范本人讲述身边人的先进事迹,引导人们思考。“对青少年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容易被学生领会和接受”[1]。先进典型的鲜活性和生动性,有利于青少年从先进典型身上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产生情感的共鸣。“道德讲堂”在“学模范”环节上,又增加了“唱歌曲”“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四个环节,改变以往道德教育“你讲我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创新了教育方式,可供学校在青少年健全人格培育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2.在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中运用“道德讲堂”,对提高德育效果有促进作用

人格是指一个人特有的心理面貌,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教育的核心宗旨是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努力做人格健全的“现代人”,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个体发展最宝贵的时期,他们思维灵活、心思单纯,但由于生活和阅历的限制,也存在思想易消极、意志较薄弱、情绪易反复、内心常冲突、认知易扭曲等人格弱点,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必将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重要园地,德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推进“道德讲堂”走进学校,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的必要举措。通过“道德讲堂”的榜样事例,宣讲青少年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潜移默化地完善自己,循序渐进地培育健全人格,提高德育效果。

3.在学校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对提升“道德讲堂”的影响力有推动作用

“道德讲堂”不仅创新了公民道德的教育方式,而且与城市文明建设融为一体,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平台。通过在学校开展有统一背景、规范流程的“道德讲堂”活动,让每一位参与者感受“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进行模式,在齐唱《公民道德歌》、聆听道德故事、朗诵道德名句、谈论启迪感悟、发放吉祥祝福的过程中,对“道德讲堂”这一品牌活动入脑入心,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道德讲堂”的介绍者和宣讲者,与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谈论亲历的“道德讲堂”见闻感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活动,有助于提升“道德讲堂”的影响力,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二、学校“道德讲堂”的开展情况

1.重视“道德讲堂”建设,积极组织活动

在“中国文明网联盟”和各省“文明网?县市传真”中,有关“道德讲堂”的新闻很多,以“道德讲堂”的首创城市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大学校园有“常州道德讲堂走进高校,2013年实现全覆盖”,宣讲两位贫困生自强不息、感恩生活的励志故事;在中学校园有“青少年道德讲堂:最美少年心,讲诉真实感人故事”,从助人为乐、自立自强、孝老爱亲等方面讲述了两位中学生的先进事迹;小学校园有“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走进道德讲堂:中国梦,我的梦”,由学生宣讲员介绍了五位小学生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心声。在常州市各校校园网主页,也有相关“道德讲堂”的新闻报道。目前,“道德讲堂”活动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起来。学校积极响应号召,推进“道德讲堂”建设,有利于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

2.展现“道德讲堂”流程,创新德育模式

学校开展的“道德讲堂”活动,大多延续了“道德讲堂”的规范形式和丰富内涵。以常州市某校校园网的一则新闻“我校举行‘世界因我而美丽’道德讲堂”为例,它完整体现了“道德讲堂”流程,创新了学校德育模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从形式和内涵上看,道德讲堂的五个环节一一得到呈现:唱歌曲――师生齐唱《公民道德歌》和《好人就在身边》;学模范――大家认真观看了描述本校两姐妹在勤奋学习、志愿服务等方面先进事迹的情景剧《让世界因我们而美丽――阳光姐妹淘》;诵经典――师生一起朗诵《道德经》的《上善若水》篇;发善心――同学们积极发言,交流内心的道德感悟,并作出善举承诺;送吉祥――故事主人公为大家送上吉祥卡和纪念笔。

此类新闻直接点明了“道德讲堂”的五环节,并配以图片,生动介绍了活动的详细过程,不仅让活动的参与者有了美好亲切的回忆,而且让没有参加此活动的读者对“道德讲堂”有更为直观、清晰的认识,大家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提高了公民道德建设品牌活动――“道德讲堂”的影响力。

3.宣讲身边人的先进事迹,引导见贤思齐

青少年的健全人格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任务。学校积极参与“道德讲堂”活动,以这一新颖的德育模式,选用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作为榜样,改变了过去“历史化”色彩,贴近现实;改变了过去“理想化”色彩,贴近生活;改变了过去“单一化”色彩,贴近受教育者,有助于青少年见贤思齐,培育健全人格。以前,我国的榜样教育存在政治化和一元化倾向,“树立的榜样在社会人士层面以党员的先进性奉献为主,使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无从入手学习;在校园学生榜样的树立上,以学习的优秀来代替其他,给学生传递一种忽略其他能力发展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当前,在学校道德讲堂活动中,依次进行“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环节,其中每场“道德讲堂”宣讲的事迹各不相同,但都是青少年身边的凡人善举,都是可以直接与青少年进行心灵交流的榜样,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或仅仅只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或自立自强、或诚信友爱、或乐观向上、或勤劳俭朴、或尊老爱亲、或感恩社会,体现了在物质日益富裕的时代依然相信精神的坚守和道德的强大,让师生们受到心灵的洗礼,有利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三、深化学校“道德讲堂”在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中的思考

1.立足“崇德尚善”的时代导向

“道德讲堂”是榜样教育的新形式,当前学校运用“道德讲堂”进行榜样教育时,“无论是个人或集体先进典型,还是通过其他形式塑造、呈现出的榜样形象,都应该是可学的、易辨识的、可信任的、有吸引力的,并且要体现时代性的特征,能够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4]。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崇德尚善”的时代导向,培育青少年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百折不挠、勇于挑战、适应性强的健全人格,增强道德讲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榜样越具有时代性,榜样教育就越具有时代价值,“只有带着时代特征烙印的榜样才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掀起大家效仿和学习的热潮”[5],学校要组织身边好人、优秀学生等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作为宣讲员,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让“有道德的人讲道德”,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要善于发现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感人故事,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道德需求,促进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使健全人格教育由抽象的说教变成生动的感悟,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优化“凡人善举”的先进典型

青少年是有一定主见又善于模仿的群体,但“任何强迫模仿的企图,都会引起抵制或冷淡的态度,使它不能达到目的”[6]。榜样要对青少年学生有吸引力,必须先取得学生对榜样的认同,青少年只有从内心觉悟到了强烈的道德需要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才会对榜样采取积极吸收的方式,才会接受榜样的示范教育。因为榜样示范是一种自觉的道德情感认同,模仿者只有将榜样视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并由心理上的认同发展为情感上的认同,才能形成行为上的模仿。

目前各学校为了鼓励和培育学生全面发展,都会定期或不定期评选各类先进典型,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服务之星”“技能之星”“自强之星”等,他们勤奋刻苦、意志坚强,这些生活在青少年身边的普通人,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激励着青少年去追求自我价值。学校要通过道德讲堂的辐射,积极发掘身边典型,让更多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涌现出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内容,选取与本次道德讲堂主题相关的身边榜样进行宣讲,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由于他们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比较接近,共鸣点较多,有助于青少年在真实亲切的情境中深受启迪,提升教育效果。

3.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其他具有道德价值并应承担道德责任的活动。学校应将“道德讲堂”与道德实践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和校园公益活动中去,充分发挥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情感、意志、心理的积极功能,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接受,体验到“道德讲堂”中榜样的精神实质,形成强大的情感冲击和强烈的意志考验,在直接了解、学习和模仿榜样的行为中获得情感体验,在经过反复强化的基础上,深化对健全人格教育的理性认知,把对榜样言行的学习模仿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提升道德素养。

4.强化“好人好报”的校园共识

学校在运用“道德讲堂”大力宣讲在校生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时,还要强化“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建立榜样激励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在校园学生群体中形成“崇尚榜样、尊重榜样、关爱榜样、支持榜样”的浓厚氛围,创建“人人争当好人,人人愿当榜样”的校园文化。如完善多元化的帮扶资助体系,对身边榜样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采取多样化的宣讲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易于参与、乐于参与;将每次活动的音像图文资料认真归档,对主讲的先进个人颁发证书,及时在校园的广播、校报、网络、电子屏幕上进行宣传;让健全人格走进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努力打造至善、至美、至上的文明形象,营造和谐、和睦、和畅的校园环境。

5.规范“道德讲堂”的具体细节

从近几年“道德讲堂”的新闻中我们看到,一些学校开展活动时存在着细节问题,如没有统一的宣传板、没有规范的主持词、没有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经典名句、没有新颖可信的模范事迹等,这些不足影响了“道德讲堂”作为全国品牌活动的推广,是当前学校进行“道德讲堂”建设时要引以为戒的。学校要借用“道德讲堂”的流程,针对青少年存在的人格问题进行主题教育,如自强、感恩、诚信、友善、助人等,齐唱与主题相关的优美歌曲,宣讲与主题相关的先进事迹,诵读与主题相关的经典名言,谈论与主题相关的内心感悟,表达与主题相关的真诚祝福,做到活动规范,有流程有氛围,有经典有故事,有互动有践行,有载体有内涵,突出仪式感和亲切感,优化细节,激发参与者的真情实感,引导青少年“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道德的感悟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打造学校“道德讲堂”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2] 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3] 彭静、郭寿良.从“超级女声”看榜样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1).[4] 何其二.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5] 贾翠.榜样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前沿,2013(15).[6]沛西?能.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作者:李琳(1971-),女,湖北荆门人,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

第四篇:发挥“青少年维权岗”在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中的优势作用

发挥“青少年维权岗”在青少年权益保护工

作中的优势作用

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县级组织体系建设。在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对近几年我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后一个时期内我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进一步加强我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岗位机制的建设、为做好我镇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开展青少年舆情调研工作。团县委对我镇少年集中区域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域的专题调研,举办了座谈会,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围绕青少年群体开展了“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共青团组织有效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课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

三是重视制度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我镇青少年维权工作已连续多年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有布置,年中有检查有督办,年末有考核有评比,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制校长制度、信息上报制度、情况沟通反馈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今年重点强化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和成员单位责任制。

二、深入开展法制教育,不断深化法制建设

一是扩大法制宣传,增强法制教育。利用“五四”、“六一”、“国庆”、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年与司法局举办的“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二是加强制度管理,推进法制校长工作。在公、法、司、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加强和规范了法制校长职责和选聘程序,建立健全了法制校长的考评表彰机制,目前,我镇各中小学校法制校长的配备率达到100%,已经成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积极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今年,根据团省委、省综治办《关于开展青少年暑期自护教育活动的通知》团县委依托公安、交管、消防、司法等有关单位重点开展了青少年假期自护教育活动,通过印制青少年自护卡,设置专栏,开展自护宣讲等形式,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宣传普及青少年自护常识;采取老师授课、模拟情景训练等多种形式,集中向青少年教授自我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组织开展火警、地震撤离等防灾避险体验活动,使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熟练掌握避险自护技能。

三、积极拓展工作领域,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一是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配合开展多项专项整治。根据县综治委工作安排,团县委联合工商、卫生、环保交管等单位开展了网吧、书店、食品门市部等专项整治排查清理工作,在网吧检查未成年上网情况和不良网站信息情况,在书店排查影响青少年思想,诱导青少年产生不良思想行为的书籍、报刊和小册子,在学校食堂和校外食品门市部排查三无食品,杜绝食品安全隐患。在学校周边坚决打击社会不良现象和侵害中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在总结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考评、管理机制,拓展创建领域,丰富创建内容,推动我县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今年“五四”期间对近年来涌现出的十家“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进行了表彰,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青少年的良好氛围。

三是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和流浪乞讨青少年帮扶教育工作。一是建立起实施社会预防的基本工作队伍。建立了由乡镇青年工作者和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团组织负责人、片区民警、司法干部为成员的社会预防基本工作队伍,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促进了青少年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二是不断扩大实施社会预防的志愿者队伍。县团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单位、与青少年工作相关的社会团体以及青年志愿者的作用,组建了社会预防志愿者队伍,面向社会闲散青少年和流浪乞讨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帮教助困、心理辅导等活动。

四是“面对面”活动有序开展。今年团中央要求统一开展的面对面活动的主题是“现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根据要求和实施方案,我们制定了《共青团关于青年农民工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我们在社会个体经营店等青年农民工比较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0份,有效率在90%以上,并召开座谈会,最后形成调研报告上报有关部门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第五篇:如何发挥网络的反腐作用

发挥网络监督在反腐中的积极作用探讨

建设当今时代,网络全面浸入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面目和模式,同样,网络监督,也推动着传统的反腐格局变得更加开明开放。如何更好地运用网络反腐,完善网络反腐机制,建立网络反腐机构,拓展网络反腐渠道,健全网络反腐体制,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反腐的特点

网络反腐的兴起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反腐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反腐败的进程。从积极的方面来讲,网络反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方法的参与性

网络反腐,信息来源广,监督成本低,方便快捷。传统举报,大多是相关受害人或知情人通过邮寄举报信件、拨打举报电话或上门等方式向纪委等职能部门检举揭发腐败分子的违法违纪事实,举报信息来源有限,且成本较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举报渠道日渐丰富。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举报网站,各种互联网社区、论坛等都成为网民参与监督、反对腐败的平台。我国网民数量近3亿,3亿网民使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是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网络反腐的快速便捷,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崛起,为网络监督和网络反腐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快速的传递性

举报材料公开透明,能保证舆论监督在阳光下进行。以网络作为平台的民间反腐,可以说是一种公开举报,它给予负有监督责任的部门以巨大的压力。按传统的举报方式,反腐部门是否进行了查处、结果怎样,举报人都不清楚。通过网络反腐,有关部门在舆论压力下,要时时作出反应,民众能及时了解到案情进展情况。****房产局长周久耕会议上抽天价烟、戴名表能被网民盯上,事件一经网络曝光,两三天就有7万多条跟帖,**市房管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由此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网络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有关部门9天内介入调查,18天内免去周久耕房产局局长职务。可见,网络的快速传播特性及所形成的巨大舆论压力,就像一付催化剂,提高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效能。

3.未知的匿名性

互联网具有巨大的虚拟性和隐形化、无障碍性和大众化、随时性和低风险性的特点,网络民喜欢利用网络反腐,也正是因为网络有传播广泛、交流便捷、身份虚拟以及风险小等不少优点。网民之所以选择网络反腐,不少人是担心遭到被举报人的报复打击,而网络隐蔽性强,正好可以保护自己。可以这样说,网络匿名、隐蔽的特性大大降低了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的可能性,增强了网民参与反腐的勇气,网络信息快捷,既方便群众举报,又能为有关部门提供办案线索,有利于形成全民反腐、全民参与的大格局。

4.广泛的影响性

网络遍及千家万户,而且传播速度极快,各种观点事件,一旦发布在网络上,常常可以迅速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事实证明,利用网络反腐不但有利于保护自己,而且容易制造社会轰动效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所揭露的腐败事件,能尽快进入司法程序。因此,网络反腐有时范围更广效果更好。天价烟事件后,不少干部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穿戴和行为举止了。有些干部不禁要抽空儿自省:监督无处不再,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可见,互联网公开、透明和广泛传播的特性不仅促成了网络反腐的成功,也在无形中扩大了教育范围,增强了警示教育效果。

同时,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网络反腐尚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撑。目前,对网上举报、网络监督、网上反腐,没有一个系统的法规和条例来规范,因此,也就没有统一的运作程序、没有统一的工作流程、没有统一的接纳和反馈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保护网络举报人的法律,一旦举报人受到打击如何处置?同样,如果属于诬告,如何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还其清白?虽有些相关的规定散见于各部门法规当中,但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所以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的事情屡有发生,而被举报人被诬告的现象同样也时有发生。

二是网络反腐也有非理性思维成分。正因为网络有其虚拟性、隐秘性,一些非理性的成分也借网络反腐之名迅速滋生和蔓延。网络匿名、隐蔽的特性大大降低了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的可能性,增强了网民参与反腐的勇气。但有些网民却利用网络匿名、隐蔽的特点,在网上故意夸大、歪曲事实,有的打着监督和反腐的旗号,进行诽谤谩骂、妖言惑众和人身攻击,有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和煽动性言论,干扰着普通民众的判断,有的滥用人肉搜索,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等等。

三是网络信息容易泄露反腐机密。由于网络监督和网络反腐很大一部分是在网上大张旗鼓地公开信息,这样容易打草惊蛇,让被举报对象及早准备,事先串供或销毁证据,导致很多事情查不实也无法查实。这样不但加大查处难度,反过来被举报人会告其诽谤,司法机关只能追究举报人的诽谤责任,反而使举报人陷于被追究诽谤责任的被动地位。由于缺乏相应法律规范,一旦发生纠纷也难以处理。

四是网络信息有时容易误导网民。因为网络的真实性无法核实,许多网民自身素质不高,容易对网络信息造成误判,形成错误的判断。

二、加快完善网络反腐建设的几点思考

网络反腐是一项系统工程,网络反腐不仅涉及到现实空间的反腐工作,还涉及到虚拟空间的管理和运作,网络反腐也只有在法制化轨道上运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象重视实际空间反腐工作一样重视虚拟空间反腐工作,扬长避短,使网络反腐与其他反腐手段相互配合,成为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武器。

1.加快建立和完善网络反腐制度

目前,网络反腐尽管轰轰烈烈,但在制度构建和运用方面显得滞后。一方面,缺少对网络反腐本身的运行保护,另一方面,缺少对举报人员的保护。因此,要尽快出台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网络举报、网络反腐、网络保密的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使网络反腐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一是要建立保护证人制度。要根据有关案例,不断修改完善有关制度,特别是消除举报人的后顾之忧。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保护证人的法律。二是尽快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公众人物的职务行为和个人的信息要明确区分开来,政府官员等公众人物的职务行为以及担负社会公众责任的行为,不存在信息保护,这种行为本身就要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但不涉及其职务行为及公众社会身份的个人隐私应当受到保护。三是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网络反腐的运行机制。网络反腐要借鉴成功的例子,结合各地实际探索新形势下的运行模式,以便更好地提高网络反腐效率。

2.加快建立网络反腐队伍

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要加强对新形势下网络反腐工作的研究,加强力量,充实人员,成立专门机构。这个机构的人员可以由尖端网络技术人员、纪检监察干部和研究反腐倡廉理论的专家学者等构成,以形成网络反腐的组合优势。这个专门机构可有五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分类梳理,综合协调。对网络相关线索进行专业的收集、分析,按真实性、可查性、影响性分级管理,及时在网上就调查情况对网友进行答复,保证渠道通畅。二是甄别信息,加强沟通。要学会面对网民,注重从网络听取民意、汇聚民智、甄别真伪,及时发现、分析、解决、回复问题,引导网民良性互动,在分析事实、辨别是非中体现正确导向,搭建起网民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互动平台。三是发布信息,及时引导。对由于网络披露的信息引起的混乱,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有关是非或说明有关情况,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发布的信息务必实事求是权威准确。四是保护举报,维护权益。不论是实名举报还是匿名举报,只要是线索清晰、事实确凿,就应把举报者列入保护范围,切实维护举报者的权益。五是研究案例,把握规律。制定并不断完善一套实用实效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分析网络举报的特点,探索网络反腐的规律,逐步向网络反腐的法制化、规范化迈进。

3.加快拓展网络反腐渠道

要大力加强纪检监察、检察机关等举报网站的建设,使官方网站成为举报的主流网站,成为网络反腐的主导。特别是要增强官方反腐网站的吸引力、影响度,更加关注民意,代表民众的利益,契合民众的心理和趣向。只有这样,官方反腐网站才能在反腐斗争中发挥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反腐网络探索,拓宽网络反腐渠道,比如,除了建立网站外,还可开通举报邮箱、开通实时QQ、开通MSN、开通反腐败博客、论坛、BBS等,丰富反腐途径,畅通反腐渠道,让网民的举报得以及时交流,及时沟通,与官方反腐力量形成互动。

4.加快整合反腐败力量和资源

要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进行有效对接,关键是要既能让网民反腐的热情和积极性找到制度化出口,又要让官方所具备的侦查和威慑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要整合资源,现有的纪委、监察部门、反贪局、检察院和法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督和司法体系。要加快整合各种反腐资源,形成互相配合,互相支撑的查办案件力量,要促进以网络反腐为主体的民间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有效对接,加快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反腐倡廉格局。从长远来说,网络反腐要与其它手段一起形成合力,使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得到全面发挥,网络反腐也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

下载如何发挥学校德育在青少年网络道德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发挥学校德育在青少年网络道德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和治疗中的功能(5篇材料)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和治疗中的功能 摘要:青少年网络成瘾日趋普遍,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

    共青团在青年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竞争的焦点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则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中国共青团,一直都把青年人才的培养作为团组织的一项重点工作......

    关于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先锋作用的调查报告

    关于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先锋作用的调查报告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今日的无锡正在蓬勃发展。置身于构建社会社会的时代背景,加快实现崛起的历史阶段......

    加强国防教育发挥少年军校优势凸现学校德育特色

    加强国防教育发挥少年军校优势凸现学校德育特色-----松滋市老城镇八一小学德育特色松滋市老城镇八一小学地处老城镇最南边,于1990年成立,于2008年与松滋市城关第一小学建立兄......

    浅谈手抄报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手抄报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学校德育;手抄报;积极性;合作精神;综合素质【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34―01 学校......

    评论: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评论: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连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阐述,在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

    荣辱观论文:发挥"八荣八耻"的道德作用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生活得更有尊严,是人民的企盼,是一个国家文明民主的表现。从个人来讲是人的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在人口普查中发挥党组织作用

    多措并举 整体联动推动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街工委、办事处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发挥党建共同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谋发展的优势,在组织架构、宣传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