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时间:2019-05-14 01:1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第一篇: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优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汉南汉南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怀和关爱青少年,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就“全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现就如何净化、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参考。

一、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现状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全区33所中小学校均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成立了警校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27名,有15所学校还配备了城管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青少年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价值导向扭曲,部门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上网、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擂肥、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屡见不鲜甚至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的反思。二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屡禁不绝、黑吧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即使经整治也容易反弹,家长对此既恨但又无可奈何。发生在我区某中学的一位在校学生因迷恋网络而逃学“泡吧”达7个月之久,学校、家庭毫不知情,网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机制形同虚设,后经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建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已是迫在眉睫。三是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难有时效性。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在学校“智育” 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难有时效性。四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综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过专项治理,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主管部门一家唱“独角戏”,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缺少其他相关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缺乏综合治理机制。五是社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与教育基本还是空白。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是适用的。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学校教育的偏向。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影响,扩充生源,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二是重智育,不重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多有批评少有鼓励,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三)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单亲型”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使青少年缺乏正常的家教氛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

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课程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使青少年除能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同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使青少年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综合管理,优化成长环境。政府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上要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公安部门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历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侵害学校师生、危害校园治安的各类犯罪活动从重从快办理;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管段民警对出租户逐户摸底,对不具备消防设施,有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对各学校周边的副食商店、餐饮食店要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保证食品安全;严禁校园周边个体商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违者严惩。

3、重视社区教育,构筑家庭防线一是打造社区教育平台,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区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通过社区主导,以社区为平台和载体,举办青少年家长的法制培训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其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自觉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对稳定,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第一学校”的作用,防止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引导家长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轨、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子女树立榜样,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二是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区政府要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通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优秀职工”等各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克服和纠正简单粗暴、娇惯溺爱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懒散习惯,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风性格,对不正当的欲望和需要,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帮教功能。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组织社会闲散青少年有序外出务工,防止盲目外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外出务工青年的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社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把“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贯穿于帮教全过程。各级综治办、公安、司法、工商、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帮教工作网络,明确要求实施“一把手”责任制。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就一定能建成。

第二篇: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优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汉南汉南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怀和关爱青少年,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就“全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现就如何净化、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参考。

一、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现状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全区33所中小学校均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成立了警校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27名,有15所学校还配备了城管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青少年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价值导向扭曲,部门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上网、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擂肥、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屡见不鲜甚至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的反思。二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屡禁不绝、黑吧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即使经整治也容易反弹,家长对此既恨但又无可奈何。发生在我区某中学的一位在校学生因迷恋网络而逃学“泡吧”达7个月之久,学校、家庭毫不知情,网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机制形同虚设,后经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建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已是迫在眉睫。三是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难有时效性。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在学校“智育” 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难有时效性。四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综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过专项治理,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主管部门一家唱“独角戏”,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缺少其他相关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缺乏综合治理机制。五是社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与教育基本还是空白。·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是适用的。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学校教育的偏向。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影响,扩充生源,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二是重智育,不重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多有批评少有鼓励,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三)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单亲型”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使青少年缺乏正常的家教氛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综治合力的不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约束,食品卫生、饮食摊点、占道经营、文化图书等管理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卫生责任制、食品准入制、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或者没有照章执行。责任不具体,多头管理,没有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在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上往往是一阵风,突出时有一定效果,特殊阶段一过,又容易死灰复燃,调查报告《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五)管教制度的缺失。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无业人员在我区青少年犯罪中占据多数。近三年(2002年至2004年)来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无业人员有67人,占受理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83.3%。九年义务教育后,使一批初中毕业没有升入高中的未成年人脱离学校,流向社会,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难以就业或不愿从事体力劳动而成为社会无业人员。因社会管理的缺位,无业青少年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六)青少年自身素质的不足。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被称为成长中的“危险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他们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三、对策与建议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营造和谐、健康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和关爱,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青少年是未来、是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优化社会环境,为我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一代有为青年,是构建“富裕汉南、生态汉南、和谐汉南”的长远战略和现实需要,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领导。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要对营造健康、和谐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检查。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针对青少年犯罪趋势、特点和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有效措施确保法制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努力加强法制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区委、区政府要加大对这两个法律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强化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结合普法工作,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规划,努力形成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宣传体系;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进一步落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青少年的权益保护;要建立预防和挽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现机制、预防机制、挽救机制和再犯预防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积极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关心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等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建立、健全社会支出保障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做好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救助、保护工作。四是重视活动场所建设。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校外教育的管理,要将校外教育象学校教育一样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统筹规划,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大对校外教育的资金投入,重视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青少年文化设施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全面净化青少年成长的法制环境

1、净化社会环境,构筑社会防线要加大净化文化环境力度:一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二是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治理;三是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日常管理,任何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这里尤应强调的是,要从制度建设上为净化文化环境提供保障。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分别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譬如规定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坚决查处和关闭传播色情、淫秽内容的网站等等。区政府要着眼与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发因素,加大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可适时联合综治、教育、公安、文化、工商、城管、电信等部门采取专项治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完善管理制度与考核相结合、广泛宣传与群众举报相结合、教育引导与打击处罚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区范围内清理、整治电子游戏机、网吧、学校治安秩序、校园周边环境等。特别是对不按有关规定经营,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有所作为,对其实行“一次性死亡”的严厉制裁,坚决关闭取缔,绝不能简单地以罚代法。同时,要鼓励社会各界举报“黑网吧”、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等违规行为,建立社会监督、政府奖励制度,区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有效举报而不作为的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实行行政问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强化法制教育,构筑学校防线一是端正教育态度,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克服和扭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学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注重抓好德育,对德育工作者在评职、晋级任用、物质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校长的任用、教师的晋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定时,都要把德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作为重要指标。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动辄采取“劝退”和“改变环境”的做法,将他们逐出校门,要耐心进行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帮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转变。对于那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应送工读学校重点加强帮教,制定相应政策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工读学费问题。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文明行为。要加大学校法律常识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比重,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计划,努力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课程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使青少年除能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同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使青少年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综合管理,优化成长环境。政府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上要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公安部门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历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侵害学校师生、危害校园治安的各类犯罪活动从重从快办理;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管段民警对出租户逐户摸底,对不具备消防设施,有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对各学校周边的副食商店、餐饮食店要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保证食品安全;严禁校园周边个体商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违者严惩。

3、重视社区教育,构筑家庭防线一是打造社区教育平台,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区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通过社区主导,以社区为平台和载体,举办青少年家长的法制培训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其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自觉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对稳定,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第一学校”的作用,防止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引导家长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轨、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子女树立榜样,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二是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区政府要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通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优秀职工”等各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克服和纠正简单粗暴、娇惯溺爱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懒散习惯,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风性格,对不正当的欲望和需要,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帮教功能。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组织社会闲散青少年有序外出务工,防止盲目外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外出务工青年的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社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把“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贯穿于帮教全过程。各级综治办、公安、司法、工商、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帮教工作网络,明确要求实施“一把手”责任制。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就一定能建成。

第三篇: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优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汉南汉南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怀和关爱青少年,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就“全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现就如何净化、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参考。

一、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现状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全区33所中小学校均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成立了警校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27名,有15所学校还配备了城管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青少年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价值导向扭曲,部门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上网、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擂肥、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屡见不鲜甚至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的反思。二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屡禁不绝、黑吧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即使经整治也容易反弹,家长对此既恨但又无可奈何。发生在我区某中学的一位在校学生因迷恋网络而逃学“泡吧”达7个月之久,学校、家庭毫不知情,网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机制形同虚设,后经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建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已是迫在眉睫。三是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难有时效性。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在学校“智育” 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难有时效性。四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综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过专项治理,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主管部门一家唱“独角戏”,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缺少其他相关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缺乏综合治理机制。五是社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与教育基本还是空白。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是适用的。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学校教育的偏向。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影响,扩充生源,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二是重智育,不重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多有批评少有鼓励,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三)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

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学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注重抓好德育,对德育工作者在评职、晋级任用、物质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校长的任用、教师的晋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定时,都要把德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作为重要指标。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动辄采取“劝退”和“改变环境”的做法,将他们逐出校门,要耐心进行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帮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转变。对于那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应送工读学校重点加强帮教,制定相应政策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工读学费问题。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文明行为。要加大学校法律常识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比重,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计划,努力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课程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使青少年除能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同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使青少年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综合管理,优化成长环境。政府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上要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公安部门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历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侵害学校师生、危害校园治安的各类犯罪活动从重从快办理;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管段民警对出租户逐户摸底,对不具备消防设施,有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对各学校周边的副食商店、餐饮食店要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保证食品安全;严禁校园周边个体商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违者严惩。

3、重视社区教育,构筑家庭防线一是打造社区教育平台,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区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通过社区主导,以社区为平台和载体,举办青少年家长的法制培训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其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自觉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对稳定,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第一学校”的作用,防止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引导家长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轨、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子女树立榜样,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二是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区政府要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通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优秀职工”等各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克服和纠正简单粗暴、娇惯溺爱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懒散习惯,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风性格,对不正当的欲望和需要,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帮教功能。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组织社会闲散青少年有序外出务工,防止盲目外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外出务工青年的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社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把“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贯穿于帮教全过程。各级综治办、公安、司法、工商、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帮教工作网络,明确要求实施“一把手”责任制。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就一定能建成。

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浅析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浅析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奉化市司法局谢 静 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何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笔者作为一名普法工作者,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谈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社会法制环境及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一)社会法制环境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全市70%的中小学校做到了法制教育“四落实”,绝大部分中小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基本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青少年的心理、生理都处在成长期,可塑性强。当前青少年大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崇尚奋斗,竞争意识强烈。他们已经感觉到时代的挑战,认识到21世纪的劳动者应该成为受教育程度更高、对新技术适应能力更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追求平等,主体意识突出。21世纪的青少年,他们渴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享受各种权利,尤其注重维护人格平等,并且有超前意识和叛逆心理。

3、协调合作,利他乐群。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意识到团体的力量大

于个体的力量,而个人的品性是个体能否融于团体及个体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虽然目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意识及思想道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因素普遍存在。青少年处于特殊的成长期,自控能力较弱,表现为各种消极行为有:

1、虚荣心强,诚信缺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对诚信意识的背离,部分在校学生屡屡发生撒谎、作弊、违纪等现象。

2、严人宽已,知行脱节。相当多的青少年一面对社会公德意识、道德观念有着较好的认知,一面在社会公德的践行上却令人担忧。

3、崇尚“自我”,价值取向错位。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个人利益;在人生追求上,功利倾向突出。

二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合力尚需加强。学校、家长各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的互相矛盾有时让青少年无所适从;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部门间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当前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不在少数。

三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个别的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成为影响青少年的负面因素。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自我约束力较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二)学校教育失衡的消极影响。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影响,却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二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从而过早地流入社会。

(三)家庭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乐、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高压型”的家庭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单亲型”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正常家教氛围的缺乏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综治合力的不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约束,责任不具体,多头管理,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没有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卫生责任制、食品准入制、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或者没有照章执行;在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上或是一阵风,或是流于形式,突出时

有一定效果,特殊阶段一过,又容易死灰复燃。

三、对策与建议

营造健康、稳定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和关爱。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荡涤不良源头,净化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局面。传统的电影、戏剧发展平缓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卡拉OK、电子游戏、迪厅、网吧等。这些文化活动更易吸引青少年参加,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和黄色音像制品、赌博游戏也趁虚而入。因此,要坚决打击并杜绝一切违禁的消费现象,要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淫秽物品的制造和传播,加大处罚力度,净化娱乐场所,尽可能不让青少年接触或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政府尽可能多建立一些以科技和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娱乐场所,如儿童游乐场、青少年俱乐部、体育场馆等等,引导青少年把注意力放在有丰富科技知识或健身内容的娱乐活动上。同时加强对校外教育的管理,要将校外教育象学校教育一样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统筹规划。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筑学校防线

学校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克服和扭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学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注重抓好德育,对德育工作者在评职、晋级任用、物质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校长的任用、教师的晋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定时,都要把德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作为重要指标。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可动辄采取“劝退”和“改变环境”的做法,将他们逐出校门,而需进行耐心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助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积极转变。

三、加强公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一个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他从小受父

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家庭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气氛,能够培养孩子正常健康的性格气质、人生观和道德观,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家庭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每个家庭、家长都要重在教子做人,同时要做好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教育,避免误入歧途。而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议制定家长与学校沟通制度,即家长定期向学校通报子女在家里的表现,学校也应作出相应规定,使之制度化,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四、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事实证明,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以后的人生之路影响极大。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这是减少青少年发生违法行为的一项治标治本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任务,因此,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规划,努力形成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宣传体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落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建立预防和挽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现机制、预防机制、挽救机制和再犯预防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积极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关心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等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建立、健全社会支出保障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做好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救助、保护工作。

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

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就一定能形成。

2008年8月15日

第五篇:南川中学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查报告

南川中学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查报告

李鸿海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怀和关爱青少年,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本人就我校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现就如何净化、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供全校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参考。

一、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现状

近年来,在县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遍提高;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

位一体”的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校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青少年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价值导向扭曲,部门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抽烟、喝酒、打架、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屡见不鲜,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的反思。

二是部分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难有时效性。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许多教师思想上存在“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的想法,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难有时效性。

三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综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烟酒出售给学生,有的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等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过专项治理,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学校一家唱“独角戏”,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缺少其他相关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缺乏综合治理机制。

四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多有批评少有鼓励,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

五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单亲型”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使青少年缺乏正常的家教氛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的影响。

六是青少年自身素质的不足。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被称为成长中的“危险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他们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三、对策与建议

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营造和谐、健康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和关爱,为此建议:一是端正教育态度,转变教育观念。全体教职工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克服和扭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注重抓好德育,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耐心进行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帮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转变。

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文明行为。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计划,努力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课程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使青少年除能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同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

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使青少年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是加强综合管理,优化成长环境。要和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协调,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历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对各学校周边的副食商店、餐饮食店要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保证食品安全;严禁校园周边个体商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

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就一定能建成。

2013年5月20日

下载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制环境伴我成长 户建君

    法治环保,伴我成长 河北省遵化市娘娘庄乡中学 八年级四班 户鑫茹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大自然是万物众生赖以生活、生存的家园。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儿时的天......

    关注青少年成长

    关注青少年成长(青少年犯罪心理、趋势、预防和治理)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纠结的网络生活网络 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如今,网络已经成了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网络“足......

    青少年成长故事

    故事一:每一朵花都是美丽的 有一所学校为了给贫困学生募捐,决定排演一出名为《圣诞前夜》的话剧。9岁的凯瑟琳幸运地被老师选中扮演剧中的公主。接连几周,母亲都煞费苦心地跟......

    青少年成长困惑

    青少年成长困惑 更多精彩内容请详询武汉都市学堂—— 家庭教育不足导致困惑青少年 “我们对大量的困惑青少年进行了系统的原因分析,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困惑青少年成长的背后,......

    青少年成长夏令营

    青少年成长夏令营草案 一、夏令营拟定名称:智慧少年、美乐少年、时代娇子、未来领袖、阳光少年、成长动力、内动力、生命绽放、鹰计划...... 二、时间:暑假 三、对象:在校中小......

    关于净化青少年社会文化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净化青少年社会文化环境的调研报告按照上级有关部署,我单位就净化青少年社会文化环境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实地走访了县一中、二中、实验中学、二小和四小等5所学校及......

    青少年法制教育调研

    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考试考核考评机制刻不容缓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背景1、传统的法律文化背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致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单纯盲目追求社会......

    社会调研

    关于假期大学生旅游景点选择的调查 1、调查题目:关于假期大学生旅游景点选择的调查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旅游景点选择以及出行方式、资金准备、时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