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作业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米德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答:正确
2.有意注意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答:错误,改为;有意注意是指有一定的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在青少年的个性倾向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兴趣,青少年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兴趣所驱动的。答:错误。改为:青少年的一切行动都是由需要所驱动的4.性情感指和性生活有关的爱、憎、兴趣、恐惧等感情变化的活动。
答:正确
5.让儿童听完一个包含着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讨论,这种做法是对偶故事法。
答:错误,对偶改为两难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访谈区别于日常谈话的性质有哪些?
答:(1)单项的互动性(2)艺术性(3)科学的目的性
2.简述记忆的分类。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记忆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按照有无目的和动机,可以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3)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4)按照记忆的不同方式可以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3.青少年情绪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矛盾性
1.暴怒性与温和性 2.可变性与固执性 3.丰富性与孤独性
(2)青少年情绪活动的迅速性
4.简答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
答: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自我中心化是发展变化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的自我意识,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也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另一方面,这种自我意识还表现在他们的个体独特感上。
5.简述个体遭受到压力时行为表现呈现的负面类型。
答:(1)暴力攻击类型(2)自我中心类型(3)寻求生理满足类型(4)逃避退缩类型(5)潜在发泄类型(6)负向转移类型(7)寻求刺激类型(8)寻求自杀类型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根据青少年社会交往的新特点,论述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进行指导。
答:(1)青少年社会交往的新特点表现在从交往对象的转变、交往意识的转变、交往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
(2)对教育的启示:围绕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述的对象,帮助 青少年摆脱烦恼,并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进行指导等方面进行回答。
2.试述如何根据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答:在青少年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思维特点。
青年初期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认知发展中开始占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属于经验性。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并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青少年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青年初期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思维能力是智慧的集中体现,英国心理学家波诺的“学思维”教学证明了思维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所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
②适当运用变式
③要适时做出语言概括
④让学生自觉应用概念和原理
第二篇:2018年春季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第二性征:进入青少年期,下丘脑的性中枢活动起来,分泌出促性腺激素释放素,促进脑垂体前部 的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于是性腺功能就活跃起来,分泌大量的性激素,促使性机能逐渐成熟,从而引起个体生理上的一系列明显的变化,性发育的外部表现,如男女在身材、体态、声音等方面具 有一定的特征,称为第二性征。
2.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 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 张的期待情绪。
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它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与 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4.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 5.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或 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正确。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错。矛盾动荡性改为矛盾的闭锁性。
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答:错,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
4.性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
答:错,将“就是知识教育”改为“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答:错,将“性别角色同一性”改为“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然而进行这种研究是比较有难度的。一方面,由于时间较长,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中途退出或丢失的现象。另一方面,主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耗时耗力。另外,在取样的代表性问题上这种方法也需要注意,并且需要注意在不断的重复测查中保持测验人员、测量工具和程序的一致。方法本身由于没有不同历史经历下的比较,较之横向研究,其结果的适用范围也就相应地减少了。2.简述青少年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青少年的注意水平已经由童年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心理品质,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1)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2)注意的广度日益增大;(3)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4)注意的转移日渐灵活。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3.青少年情绪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矛盾性 ①暴怒性与温和性。②可变性与固执性。③丰富性与孤独性。(2)青少年情绪活动的迅速性。(3)青少年情绪活动的外显性。4.简答青少年对权威认知的特点。
答:权威是由于人们之间的社会权力不同和对有更大社会权力的人服从的要求所导致的一种社会 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达蒙用横向法及纵向法,来研究儿童对权威认知的发展情况,将儿童权威认知的 发展分为前后相继的六个水平或阶段。对成人权威的认识从绝对化向相对化和具体化过渡,这是青少 年权威认知的特点。
5.简述社会支持的来源有哪些种类。
答:(1)家庭支持系统: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长辈等;(2)同伴支持系统:包括同学、朋友等;(3)学校及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学校教师、心理辅导人员、学校及社会团体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青少年与父母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谈一谈如果你是一位青少年孩子的母亲或父亲,你会如何对待这些发展变化?
答:(1)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变化表现在: 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在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以前亲密了、在行为上开始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在思想上他们对父母的许多观点都有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往往与父母的观点不一致,表现出在观念上与父母的隔离。亲子冲突的出现:亲子冲突从青少年早期到晚期是一个减少的过程,很少有较为激烈的冲突,大多集中在一些小事上。具体体现在:第一,社会生活和习俗;第二,责任感;第三,学校。青少年的学校成绩、在学校的行为以及对学校的态度,都会引起父母注意;第四,家庭关系;第五,价值观和道德。(2)首先,应承认差异,相互沟通了解,正确看待对方。父母总是盼着孩子自己能够长大,青少年表现出来的正是他长大的开始,作为家长对这种情况的出现要给予正确的反应,多加沟通,但又允许他保留自己心中的一块绿洲,对于他们行为应以建议的方式提出,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观念也要不断更新,尽力去接受新生事物,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家庭中的两代人间矛盾,许多是由于互不了解造成的。只有两代人互相意识到有差异,去了解这种差异,理解对方心态,才能减少偏见误解,化解矛盾。其次,应尊重对方,理智地对待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青少年渴望参与到成人的行列,要求独立,受到尊重。作为父母的应该重视他们的这些需要,不说不做损伤青少年孩子人格的话和事,家庭中的一些事情要主动地同他们平等商量、交流,主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给他发言的机会,使他感到在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利。父母越尊重青少年,青少年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回报父母。第三,角色换位,积极寻求共同点。在双方意见冲突,应能主动移入他人观点,想象对方意见的合理性。例如,有的青少年孩子从自己的学习状况考虑,估计考不上大学,而选择去职业学校。做父母可能会生气、训斥他说:“没出息”。但若父母能做个心理换位和角色换位,想想如果自己若处于孩子的位置也许会有和他同样的想法。这时,就会与青少年一起分析具体情况,帮助他选择自身发展的道路。同时,父母与青少年也要相互交流。不同的意见中,如果有折中、融合的可能,那么,尽可能求大同、存小异。
2.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答:道德判断的发展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③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⑤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对教学的影响:(1)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2)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第三篇: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作业心理学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姓名:张慧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
答: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
2、语言生成答: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
3、自我效能感
答: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4、错觉
答: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机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 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答:联想主义:联想尝试---错误是思维的机制.格式塔:情境整体被动物知觉产生顿误问题解决.认知学 派:用计算机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验证各理论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个体智力测验: 1.比内量表(1),斯坦福-比内量表。(3),比内-西蒙量表。(2),中国比内测验。1924 年陆 志韦在斯坦福-比内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1936 年发表 2 次修订本。1978 年,吴天敏主持第 3 次 修订,1982 年完成。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1)韦氏成人量表(2)儿童量表(3)幼儿量表
第四篇: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作业教育学答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姓名:高洁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40分)
1、教育决定社会发展。
答:错误。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二者的关系上,是社会决定教育,而不是相反。
2、只有不好的教育,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答:错误。教育固然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决不是无能的。但人的发展受自约于诸多因素,教育不是万能的。
3、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
答:错误。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是不对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
4、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答:正确。教师的素质对于教育质量提高是根本与关键。教师是受过专门培养的教育专职人员,他受社会的委托来培养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
5、“减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答:错误。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它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道德教育只是其中之一。
二、论述(每题20分,共60分)
1、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答: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一般说来,从教育同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来看,教育就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广义的教育也包括人们在社会上、家庭里、学校中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就是说,广义的教育既包括制度化的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它是一切教育的总称。同广义的教育相对应的狭义教育则主要指制度化的教育,即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在今天,学校教育的概念也已不再是过去所理解的仅仅是中小学教育、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今天的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各种职业教育和多媒体远程教学等,也都具有学校教育的性质,都是制度化的教育。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答:通过学习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专业知识。包括有: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当的教学活动所需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课堂管理与组织的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习者的知识、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
⑵专业技能。包括有: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课堂管理、与学生交流并对学生提出建议、评价学生的学习与行为、接受外来的建议并发展专业技能。
⑶专业道德。包括有:对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信奉教师的道德准则、追求自我价值体现、深刻理解学生的发展和具有对学生的爱、致力与学生道德养成的示范与引导、对所有学生负责。⑷自我反思与改进。包括有:关注自身的实践、设计与解决问题、寻求自我改进之道。
这四个方面,我认为“自我反思与改进”最为重要,因为他是教师能不能自我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快慢与专业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变量。有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3、结合工作谈谈你学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收获。
答: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2.学习教育理论的一点体会 黄景高目前,公民教育存在着两种社会现象,一是我们始终有个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二是又有一个社会的呼吁:救救孩子!这是两个不相容的状况:一方面,我们对受教育者关怀备至,以至于我们自己的生活都不重要,孩子的生活才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可能我们对受教育者
关怀过度,以至于受教育者不堪负担这样的过度,需要从中解救,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实质在于:我们对于受教育者的期望过高,一要成才,二要成圣。对每个家庭来说是如此,我们的教育体制更是如此,整个社会也是这种倾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有违教育本身的规律。对于个别的教育者或受教育者来说,愿意教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那不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我们实行的国民教育,国民教育应当有什么样的培养目的。
每个出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须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门的教育有着专门的要求,而国民教育则只有一个全面而又一般性的要求。它有两个方面:它是全民的教育;它是最普遍要求的教育。简单地说,国民教育是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基本目标。那么,什么是合格的公民?根据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的权利、人格尊严的权利、政治自由的权利、选举权利与被选举权利、婚姻自主的权利、受教育权利、财产所有与继承权利等等,也同样具有与此相关的公民义务。充分地了解,并能正确地履行这些权利和义务,就是合格的公民。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接受了很多年的国民教育,甚至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满腹经纶,却缺乏基本的公民教养,如不知道尊重人,不知道礼貌与礼让,脑子里没有法律这个弦,不知道公共场合应遵守规则,不会穿衣服,甚至不知道冲厕所等等,遑论懂得艺术欣赏。或许这个人具有崇高的理想、有爱国热情、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专业理论,在家里知道孝敬父母,在工作中会顺从领导,但是,他不懂得做人的基本的道理,没有人格,行为不中规则。相反,在西方国家里,尽管许多人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在公共生活中不仅有教养,遵守公共道德,行事有风度,相互尊重,而且许多人还具有艺术方面的素养。
所以,出国的中国留学生,在外学习的第一课便是如何懂得基本的公共准则,学会做一个文明人,学做一个公民。有人问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先生在美国学习、工作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在美国三十年,收获很多,但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尊重人。他的回答令人深思。在我们这个号称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没有教会人懂得尊重人,这是一个历史的玩笑。在我们处处讲究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却要在异国他乡学习做公民。可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撇开落后和农村地区不说,在国内的许多大都市里,年青人受教育的程度已经不算低,可是我们文明程度却不那么高,这不能不反省我们的国民教育是否成功。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学2015年秋季在线作业3东北师范大学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2015年秋季秋在线作业3东北师范大学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个性理论的心理学家。
A.冯特
B.弗洛伊德
C.艾里克森
D.斯金纳
满分:2.5 分
2.让儿童听完一个包含着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讨论,这种做法是道德()。
A.认知法
B.情感冲突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满分:2.5 分
3.青少年的主要人际关系是指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和()。
A.友谊关系
B.朋友关系
C.同伴关系
D.人际关系
满分:2.5 分
4.()是指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
A.自然认知
B.自我认知
C.人际认知
D.社会认知
满分:2.5 分 5.()领域多以学制为依据,参考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标准,对青少年期进行划分。
A.医学和儿童少年卫生学
B.生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政治思想工作
满分:2.5 分
6.压力的认知模型是由()提出的。
A.华生
B.罗拉
C.拉扎罗斯
D.塞利
满分:2.5 分
7.()的发展解决道德标准的运用问题。
A.道德概念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评价
满分:2.5 分
8.()指和性生活有关的爱、憎、兴趣、恐惧等感情变化的活动。
A.性情感
B.性冲动
C.性行为
D.性体验
满分:2.5 分
9.下面不属于青少年自我中心的是()。
A.别人也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
B.假想观众 C.个体独特感
D.不能把自身作为一客体与其他客体区分开来
满分:2.5 分
10.心理学家()赞成社会学习的观点。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朱智贤
D.班杜拉
满分:2.5 分
11.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
A.二因素理论
B.多元智力理论
C.群因素理论
D.三维结构理论
满分:2.5 分
12.()指的是同一个人表现出很高程度的、合乎需要的男性化特征和女性化特征。
A.双性化
B.性别化
C.大众化
D.单性化
满分:2.5 分
13.在时间上,女孩比男孩早成熟()年。
A.1~2 B.2~3 C.3~4 D.4~5 满分:2.5 分
14.()从人的自然特征出发,将人的成熟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卢梭
D.迪卡尔
满分:2.5 分
15.在生理方面,青少年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个高峰期。
A.一
B.二
C.三
D.四
满分:2.5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父母教养模式分为()几种类型。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稳定型
满分:2.5 分
2.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和()。
A.性伦理知识
B.性法律知识
C.性病防治知识
D.人格教育
满分:2.5 分
3.克服抑郁的措施和调节策略有()。A.分析引起这种情绪的最初原因
B.提高专业能力
C.不应过分关注自己的各种症状
D.积极寻求心理咨询者的帮助
满分:2.5 分
4.健康的性适应包括()。
A.对自己性征变化的适应
B.与异性相处的适应
C.对性幻想的适应
D.与社会规范要求相协调统一的适应
满分:2.5 分
5.宣泄情感的方法包括()。
A.开怀大笑
B.大喊、大叫、大哭
C.记日记、写短文
D.向朋友倾诉
满分:2.5 分
6.随着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与成熟,他们与异性之间的交往大致会有()的表现。
A.疏远异性阶段
B.接近异性阶段
C.恋爱阶段
D.亲密接触阶段
满分:2.5 分
7.品德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
A.知
B.情 C.意
D.行
满分:2.5 分
8.现代情绪心理学中有关剌激情境的认知评价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的研究主要的理论有()
A.情绪评定—兴奋说
B.情绪的两因素理论
C.情绪的认知—评价说
D.情绪的外围理论
满分:2.5 分
9.偏重心理发生的青少年理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A.法国的瓦龙
B.德国的斯普兰格
C.美国的埃里克森
D.瑞士的皮亚杰
满分:2.5 分
10.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途径()。
A.课堂教学中的性教育
B.校园文化中的性教育
C.心理咨询中的性教育
D.社区中的性教育
满分:2.5 分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V
1.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2.班杜拉强调,人的行为不仅仅由直接经验和观察到的外部奖惩所决定,它们还会接受自我奖惩的调节。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3.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动机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4.社会支持是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个人或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5.情绪的产生以动机为基础。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6.观点采择能力是个体社会认知的重要方面,随着这种能力的发展,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7.青少年友谊具有选择性,亲密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8.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对“怕”的情绪记忆。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9.自我意识是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10.高级情感是指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11.形式逻辑思维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辩证逻辑思维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12.学习厌倦感会使学生产生的负性心理。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13.性意识指和性生活有关的爱、憎、兴趣、恐惧等感情变化的活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14.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起作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
15.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由分化到统一这个过程并是绝对的,个体间没有较大的差异。
A.错误
B.正确
满分: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