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工作调查报告----社区青少年辅助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社区青少年辅助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青少年辅助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如家庭、社区、公众舆论、社会传媒等在学校教育之外,利用青少年的课外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辅助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和重要领域。在校外开展辅助教育既是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之需要,也是丰富校外教育功能的一条途径,更可以对学校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
一、社区青少年辅助教育的现状
作为青少年的辅助教育机构,如家庭、社区、公众舆论、社会传媒等在青少年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只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地方,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和社区则是他们生活、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下面列举几种辅助教育的现状,仅供参与。
1、家庭教育的现状。(1)悲观的思维方式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
1也失去了。(2)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现在不少父母仅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会忽略孩子内心世界,这样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3)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中国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家长喜欢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4)缺乏学习和家庭教育的氛围。家长们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只会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结果造成家庭教育气氛紧张,缺少亲情。
2、社区教育的现状。社区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正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社区举办的市民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室、老少共建活动、学生课堂、阳光驿站等,就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的。同时,社区作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给青少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现状。随着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的越来越发达,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流行音乐和各种公众舆论越来越左右着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据调查,有4/5的青少年沉迷于电视,有2/3的青少年经常上网,有1/3的青少年喜欢看报纸和杂志,有1/2的青少年喜欢听流行音乐,同时,很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着自己身边的公众舆论。关注自己的社会形象,用公众舆论的导向来影响自己的言行。
二、社区青少年辅助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问题:第一、过分溺爱。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孩子,严重扼杀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第二、缺乏关爱。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但是大多数孩子却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孩子的身上缺少爱。第三、物质刺激。物质奖励已成为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法宝”,成了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吞噬着孩子幼小的心灵。第四、简单粗暴。很多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精神和内心的双重伤害。第五,过高期望。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带给孩子的不仅心理上的负荷,更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和扭曲。
2、社区教育的问题。目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硬件上的,也有软件上的问题。硬件上的如:没有合适的场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没有整合好教育资源,形成一个对青少年教育的有机整体。软件上的问题如:没有一个稳定的社区教师队伍;没有良好的社区教育载体等等。
3、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问题。现在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网瘾、毒品、性解放、黄色刊物、淫秽制品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致带来吸毒、逃学逃课、早恋、性犯罪等社会问题。
三、社区青少年辅助教育的解决办法
事实证明,青少年不仅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更需要健康的心理。社会、家庭、学校都必须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工作作出应有的努力。
1、社区、学校、家长三位一休,共同打造合格家长
社区、学校、家长三位一体,共同构筑打造合格家长的教育网络,开办诸如家长学校、家长联谊会、家长成长工作室、公益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掌握家长亲子沟通的技巧,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营造家庭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满足家长自我发展的需求。
2、发挥社区主教育的渠道,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是实施青少年健康教育的一个主阵地,社区可通过
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社区这个大课堂里,接受在学校没有受到的教育,如捡拾小区垃圾、爱护社区环境,开展爱心救助、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3、发挥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积极作用
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通过各种形式渗透于青少年生活的各个空间,因此要建立起一个积极的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系统,利用青少年所偏爱和擅长的网络媒介,获取必要的和充分的信息资源、娱乐资源和知识资源,让青少年们重新审视他们赖以成长的这个世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重庆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调查
摘要
在竞技体育中,后备人才发展状况的优劣对于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现代篮球竞技水平是否良好关键在于篮球后备人才这一因素,一支优秀的篮球团队一定有一个优良的篮球后备人才发展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篮球运动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重庆市运动技术学校青少年女子篮球队后备人才,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重庆市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所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
1.从年龄和身体形态上看,山东队、江苏队、辽宁队和广东队运动员的年龄大部分处于14岁和17岁之间;身高多数处于180cm和189cm之间,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年龄处在11岁到14岁之间;运动员的身高处于170cm和189cm之间。这样的身高和四强队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2.从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看,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还是不够理想,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3.从运动技术项目测试情况看,全场多点综合传接球、5步后退投篮和全场攻防技术模拟三项测评中,运动员的成绩只在及格线附近,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
4.从教练员层面看,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教练员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执教理念急需与时俱进,用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球队发展。
5.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队员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少,加上队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文化课老师缺乏课堂掌控力,不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导致队员的文化素质偏低。
根据重庆市目前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发展状况,对其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部门加强对青少年女子篮运动的重视,集中力量搞好后备人才发展体系
2.传递篮球真谛,从篮球基本技术抓起
3.加强对女子篮球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4.解决运动员的学训矛盾
关键词:重庆市,青少年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发展现状
第三篇: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内容摘要
闸北区是四个上海市青少年社工试点区之一。本课题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分析了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试点以来的现状,并结合社区青少年的实际特点,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团组织作用,整合各类青少年工作资源,推动社工组织更好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另外,本文还分析了社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得出须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的结论。
关键词
青少年 社工组织 现状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
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
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
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
(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
(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青少年服务对象中69.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
(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8.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
(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40.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42.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
(7)社会评价较高。49.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58.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
2、现存问题
(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
(2)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
(3)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62.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25.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
(4)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
(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
1、主要特征
(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
(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上的创新比比皆是,在既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闸北区的特殊性,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鉴于“三失”青少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积极推行分级预警服务制度,将青少年服务对象按照危机严重程度依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实行相应的管理;此外,结合本区单亲青少年的特征,社工又开展了单亲同质小组“单亲家庭自助小组”活动;另外,根据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特征,青少年社工将团体康乐活动作为主打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对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职能部门”的调查中,青少年社工普遍认为区政府是影响最大的部门,这说明区政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团区委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聘请了专业督导,并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联系,研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另外,团区委还与区检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罪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4)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为了更好地推进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团区委努力整合已有的三支队伍:“社区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并将这三支队伍与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又与“红红姐姐工作室”和“热爱家园”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推进服务青少年工作。在专业指导上,团区委还与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工实习基地。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本身也积极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这些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大大推动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进展。
2、现存问题
(1)社工队伍的双轨制建构。目前的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主要由两块人员构成:第一块是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块是公安借调人员。公安借调人员在人员编制、工资发放等方面与社会招聘人员完全不一样。
(2)社工专业素养偏低。目前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总体构成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不太高,其中绝大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也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训练。
(3)评估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应该是绩效评估、专业评估,而不是岗位评估,更不是简单化的出勤评估。尽管目前出台了许多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尤其缺乏专业性。这些欠缺同样也表现在对青少年社工的其它管理措施上。
(4)社工站缺乏人财物权。目前的社工站是一个虚体,只是一个传声筒,没什么实际意义。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工站没有相应的人财物权,这三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工站的边缘化。
(5)条块分割、缺乏竞争与协作。目前的青少年社工组织建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社工与社工之间、街道社工小组与街道社工小组之间、区社工站与区社工站之间分裂割据、各自为政,僵化性与封闭性较强,服务对象很难转接、社工人员很难流动,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性和必要的协作性。
(6)多头管理、干预过多。从目前的组织建构上来看,闸北区青少年社工接受的是多方面、多层级的管理和指导,区社工站、市社团、专业督导、区政府、区预防办、团区委、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对青少年社工发号施令,问题是这些号令彼此之间可能会冲突,这就让社工无所适从,接受调查的社工对此反响颇大。
(7)社会资源整合乏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支持,但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本身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理清,而且,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再加上社工本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以及我国社会力量发育的先天不足,这使社工很难将现有的社会资源真正整合起来。
(8)社会认同程度偏低。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和职业,许多人甚至误认为青少年社工就是青保人员、就业援助员、低保申领员、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等等,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社工其实就是交通协管员之类不尴不尬的角色。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支持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试点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也是上海市司法社会工作指导思想“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闸北区的实践结果。
所谓综合支持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综合协作,强调社会力量的综合参与,强调社会工作与多方力量的综合支持,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个基本思路下,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
(一)立足专业、创新品牌
专业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专业化建设应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专业督导、专业培训、专业操作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展开。
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闸北区有特殊的区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而应该以闸北区为根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品牌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旗帜,也是专业创新的必然结果,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二)塑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
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团体康乐活动,以及单亲家庭自助互助小组,但是,这些活动还有些单一,过于注重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实际上,小组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工作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而且,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比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外展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等等。因此,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精心打造的专业品牌不应该是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应该是综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也就是青少年综合服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其它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单一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上,闸北区先行一步,可以对其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综合服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正好与综合支持的闸北区社会工作新模式相契合。
(三)强化督导、拓展研究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推进过程中,专业、高效而又敬业的督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专业督导的进一步强化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建议对督导实行竞聘制与合同制,通过竞争,选拔最适合的督导;通过合同,刺激督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指导作用。
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深度研究是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源推动力,及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向相关专家招标,以便通过最好的专家获得最好的研究成果。
(四)专家主导、一口上下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团、专家等多重声音、多头管理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症结,团区委应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团、专家、社工的内在关系,抓大放小,盘活全局。建议团区委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专家理论指导、政府资源协调、社工具体实践。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中,要进一步强化专家的主导作用,在专业上树立专家的绝对权威,集体论证,专家决断。专业上的变通要通过专家一人之口,上传下达。
(五)科学评估、有效激励
科学的评估、有效的激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必需,也是充分调动青少年社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建议团区委尽快委托专家制定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社工实行科学管理。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工进行激励,打破唯文凭论工资的错误观念,加大奖励力度,根据社工工作绩效分别实行不同方式、不同层级的奖励。团区委最好能够募集专项基金,作为对青少年社工的长期激励。
(六)权力下放、健全配备
团区委应该给区青少年社工站更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进一步将区青少年社工站实体化,推动区社工站独立运转。同时,对街道社工点配备必需的办公活动经费,使每个社工增强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团区委应该脱离对青少年社工具体的事务性指导,更对地给与政策和资金等宏观方面的支持和协调。
(七)动态管理、有序竞争
竞争是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活力和创造的有效手段,团区委应该进一步打破青少年社会工作僵化的用人制度和封闭的工作制度,鼓励青少年社工的区际流动,推动青少年社工的招聘与解聘,施行青少年事务的竞聘招标制度,引入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竞争,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的创新能力。
(八)加大宣传、增强认同
团区委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多种媒介、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增强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协调、共同推进。闸北团区委可以首先整合自己旗下的社会力量,如“青年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和组织如“红红姐姐工作室”、“热爱家园”等;其次,整合检察院、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业介绍所、社会保障中心等职能部门;再次,整合居委会、社区等社会组织;最后,整合高校专家、社会志愿者、企业等其它力量,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十)多方交流、拓宽视野
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也正因为年轻,所以发展很快,创新很多。团区委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多与市内、国内乃至国际青少年社会工作前沿人物交流,感受最前沿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青少年社工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和参观机会,定期为青少年社工开办最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青少年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篇:湖北省社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湖北省社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教育即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这种教育形式体现了教育发展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发展社区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为了落实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和教育部职成教司《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区教育实验试点工作,并成立了由路钢厅长挂帅的实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以职成教处、省教科所、基教处、高教处、督导办、学生处、发展规划处以及华中师大、湖大等单位的同志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课题研究小组于2000年8月底至10月初,赴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几个地区,包括武汉市蔡甸区、青山区,荆州市沙市区和江汉油田等地开展了社区教育现状调查,其目的是要通过典型调查,了解各地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作法、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作法
从总的,情况来看,我省各地开展社区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一般都是在1996年以后才开始启动。但是,由于有关地区和单位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仍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各地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社区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开展社区教育首先要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此,各地都很重视作好宣传工作,并注意组织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学习社区教育的知识和理论,以争取全社会对社区教育的重视和支持。1996年,武汉市青山区正式加入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成为《武汉市社区教育基本模式与实验》课题的实验区。此后,连续三年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全国或地区性社区教育理论研讨会(班)学习,派员到外地学习“取经”。同时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组织有关部门和街道的同志学习终身教育思想和社区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和培训;全区上下普遍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观。青山区钢花村街工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学习社区教育理论,提高思想认识,决定将社区教育问题列入工委员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江汉石油管理局,通过宣传和学习,各单位和各部门对社区教育达成了共识:开展社区教育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益的需要;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面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的需要。
2.建立领导和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在实施社区教育的过程中,荆州市沙市区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社区教育格局。1997年,沙市区委、区政府颁发《关于在全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建立区、街道、学校三级社区教育委员会。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由教委、街道办、公安、团委、妇联等部门组成,各部门负责人为委员会委员。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由街道党政一把手担任,学校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由各中小学校长担任。现在,全区己采取纵向分层(区、街道、学校)和横向联体(联合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方式组建了四十多个社区教育委员会。沙市区还颁发《沙市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确定了包括街道、妇联、团委、工会、司法、卫生、体育、文明委、文化局、公安局在内的社区单位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又有具体分工。武汉市青山区组建了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全区已有九条街道建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1999年5月以来,青山区先后制定了《青山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青山区启动社区教育实施方案》《青山区社区教育工作条例》《青山地区实行教育资源共享的暂行意见》等规章制度,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既:区委、政府领导,教委操作,街道承办,驻区单位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三级网络,资源共享,互助互动,发展社区。江汉石油管理局成立了由局领导、局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局办公室、计划处、劳资处、财务处、企管处、科技处、卫生处、局工会、局团委等部处室参加的教育培训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处,统筹管理社区教育。该局重视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致力于建立社区教育运行新模式。教育处团委、学校共青团组织制定建立了《社区辅导员聘任制》《社区少先队工作活动制度》、《社区少先队工作例会制度》《社区少先队工作目标检查考核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将社区教育情况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的范畴。
武汉市蔡甸区也成立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的书记和区长任组长,23个部办委的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全面安排本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
3.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开展社区教育,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荆州市沙市区十分重视社区教育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除选派中小学校级干部到街道办任教育科长和选派优秀教师到居委会任专职副主任外,还聘请了100多名劳动模范、工人技师、民间艺人、离退休老干部、老红军、公安干警担任校外辅导员。江汉石油管理局所属的广华二小利用江钻公司的场所和设施,建立了“红领巾快乐艺术园”,聘请江钻股份公司的干部、员工、离退休职工、下岗员工等15人组成校外辅导员队伍,坚持定期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学校社区互动,促进教育与社区的共同发展。学校社区互动的核心,是社区服务学校教育,教育服务社区发展。在这方面,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把学校社区互动服务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点来抓,采取双向参与,共同管理,互相帮助等形式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学校社区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社区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和育人过程。荆州市沙市区城区三十所直属中小学都建立了校事会、家长协会、评估委员会等,60多位企事业单位领导参加了校董事会等机构,参与学校重要决策。社区成员和企事业单位同捐款捐物和帮助办厂等途径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并建立了一批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之家,供学生开展校外活动。
针对学生要求学习计算机、外语,而设备不够,师资短缺的情况,江汉油田地测井研究所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免费为学生提供教材、教师、场地和设备。油田广华二小地处江钻股份公司腹地,学校利用公司提供的场地和设施,建立了“红领巾快乐艺术园”,分别开设文娱、体育、艺术、航模、手工制作等20个选修班,聘请公司干部、员工、离退休职工、下岗工人共15人组成校外辅导员队伍,每周集中半天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项目,坚持定期开展活动。武汉市青山区在各学校普遍组建家长委员会,请社区居民参与学校管理,努力实现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相沟通和支持。冶金街和冶金小学在“减负爱生”活动中针对学生在校时间缩短而放学后又缺少管理这一新情况,组织社区力量,开展校外社区托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深受家长欢迎。各地政府部门也就改善办学条件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问题作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第二,学校主动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发展。荆州市沙市区的学校主动向居民开放设施和场地,用于举办成人夜校和各类培训班,供成年人在早晨和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内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学校和街道共同建立居民学校,每年派出上百名教师讲授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家庭科普、国防知识、人口理论、文明新风、防病保健、老年天地、社会新闻和经济理论等闲暇教育课程。全区街道办事处增设教育科,选派学校校级干部出任教育科长,其职责是协调辖区内学校与街道的关系,负责社区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又选派10名优秀教师到10个重点居委会担任专职副主任,具体负责社区教育工作。江汉石油管理局辖区内的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充分利用干部培训基地、学历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和党建研究等资源优势,积极为社区培养人才,为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水平。江汉石油管理局教育处结合学生和社区实际,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一是开展政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系列活动。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假日上门服务5000多次,参加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校和学生与四川、西藏、南京、黑龙江等省(市)和巴东县及油田周边地区农村、油田内部的少年儿童建立了“手拉手”互助关系,先后有6000多人参加,结成“手拉手”对子3200多对,联谊学校20所,涌现出李丹等一批优秀青少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开展融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内容于一体的课外兴趣活动。教育处与团委联合,深入开展“雏鹰行动”,培训少年儿童10000多人次。荆州市沙市区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星期六科技学校活动,参观江北劳改农场,到武警军营参加军事训练,担任小交警,到大型企业参观和参加劳动,使学生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5.建立社区教育阵地,拓展社区教育空间。搞好阵地建设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基础,在开展社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各地都十分注意加强社区教育阵地建设,主要是建立各种社区教育实体,满足青少年学生和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教育和文化活动需求。沙市区确定了街道、妇联等社区单位在建设社区阵地方面的任务和工作职责:街道、居委会负责建立居民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吸引中小学生在节假日、双休日参加活动和培训,帮助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委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建设德育基地;司法局、公安局与辖区配合,组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根据这个要求,胜利街、城关办、崇文街、健康巷等单位组组建了闲暇中心和居民学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全区中小学建立了40所家长学校,成为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阵地。江汉石油管理局主要采取四种方式建设社区教育阵地:第一,巩固已有的150多个校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如乡校挂钩建立的农村劳动教育基地、厂校挂钩建立的工业劳动教育基地、军校挂钩建立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基地、警校挂钩建立的法制教育基地等等。第二,开放校外教育活动场所20多处,如井场、地宫、科技馆、青少年宫、文化宫、游乐宫等。其中青少年宫占地面积2.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参加教育活动和文化活动。自1993年以来,文化宫立足于青少年校外教育,开办了美术、舞蹈武术、英语、器乐、写作、体育珠心算等18个专业74个班级,累计培训学生10000多人。第三,创立300多处专门场所,如社区服务中心、青少年技能培训中心、学生文明路段、学生社区劳动卫生责任区、学生社区图书阅览室等。第四,拓展老年活动中心、厂处职工之家、厂处青年书社工人俱乐部等活动场所的功能,使之同时适应青少年学生学习和培训的需要。武汉市蔡甸区把兴办家长学校作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措施来抓,要求家长学校作到“六有”,即有明确的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有固定的教材,有相对稳定的学员、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武汉市青山区在原有的市民学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妇女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钢花村街121社区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冶工人文化宫等社区教育阵地,现有各类社区教育阵地138个,文化娱乐阵地156个,宣传阵地173个,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6.统筹规划安排,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各地政府较好地发挥了宏观调控和统筹职能,在挖掘、管理社区教育资源,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武汉市青山区提出社区教育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口号,采取“政企联动,上下联手,多方联合,政企共建”的策略,逐步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现在,钢花街121社区学校、武钢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冶工人文化宫对社区全面开放;武钢职大、武钢管院积极为社区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461技校、武汉科技大学、区青少年宫先后开放校园和场地,供市民晨练;武汉科技大学拟向市民开放图书资源。江汉石油管理局提出了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四种形式:一是无偿共享。对青少年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场所,如科技馆、图书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免费开放。二是有偿共享,如专业技能教育资源。三是优惠共享,实行收费的公共设施和场所,如游乐园、文化宫、电影院等,对社区区教育活动实行优惠政策。四是优先共享。凡有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在学生放学后和节假日优先向学生开放。
7.科研先行,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1996 年,武汉市青山区正式加入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成为《武汉市社区教育基本模式与实验》课题的实验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青山区提出了构建社区教育体系的设想,拟定了工作目标、任务、方法、为基层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实施意见。沙市区也参加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该区历届政府都建立了以主管社区教育工作的区委书记、区长和教委主任等负责同志为核心的区领导决策层定期研究制度。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社区教育理论中心组,统管全区的社区教育研究工作。目前,己初步形成了区、街、校三级社区教育科研网,有50多所学校和企业参加了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已出版《社区教育论文集》两册,经验集一册,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
二、基本经验
1.全社会都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和社区教育意识,这是实施社区教育的基本前提。要转变过去片面重视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狭隘教育观,树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重的大教育观、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并重的终身教育观。要将社区教育放在一定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既把社区教育看作是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指标,又把社区教育当作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抓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问题,促进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2.政府统筹是实现社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就社区教育而言,无论是其教育对象、教育手段,还是其培养目标和服务范围,都远远超出了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所能控制的范围,而与社区生产和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实施社区教育必须加强政府的统筹职能,由政府出面,统筹规划教育发展问题,协调好教育发展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社区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政府统筹的基本途径有三:第一,成立社区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如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社区教育委员会,其具体职责是对一定社区的社区教育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此类机构必须由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有妇联、团委、工会、司法局、卫生局、体委、文明委、文化局、公安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第二,由政府颁布有关实施社区教育的规定和意见,作为开展工作的政策依据。第三,由政府组织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3.处理好社区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调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这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条件。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必然要消耗社区单位、各业主和社区居民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有价资源;实行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特别是优惠共享和无偿共享,也势必会影响各业主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社区单位和业主的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措施,调动其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首先,通过制定政策,明确开展和参与社区教育是社区单位、各业主和社区居民应尽的义务;其次,努力创造条件,使社区单位、各业主和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回报,主要是社会效益方面的回报,当然,也不排除一定的物质利益回报。
4.组建高效运作的社区教育实体是开展社区教育有效途径。实施社区教育主要是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来实现的,而社区教育活动必须依托一定的实体才能进行。在一定社区内,一个高效运作的社区教育实体往往能够发挥龙头作用,带动整个社区的社区教育工作生动活泼、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青山区的钢花街121社区学校、江汉石油管理局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沙市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就是这样的教育实体。社区教育实体的发展,除需要政府的扶持外,更主要的是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备较强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的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武汉市和沙市市的社区教育经验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并受到同行的好评,但从全省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不平衡。从全省情况看,我省的社区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全省性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只有少数地区在“社区教育”的概念下进行研究和探索,而绝大多数地区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说,社区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在全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在实践方面形成规模效益。从武汉市青山区、蔡甸区,荆州市沙市区,江汉石油管理局等单位的情况来看,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些地区对社区教育的概念理解、把握得比较全面、透彻,能够站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区内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来理解和落实社区教育;有的地方则把社区教育仅仅理解为“社会教育”,在抓社区教育的时候把基础教育撇在一边,由于理论准备不够充分,导致社区教育的发展先天不足,带有较大的片面性。
2.政府统筹亟待加强。开展社区教育的难点是通过政府统筹,合理整合、配置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益。但是,从以上四个实验区的情况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统筹不力的问题。社区教育主要是教育部门在抓,政府虽然有所参与,但是解决问题不主动,不得力。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有关人员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还不了解社区教育在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缺少抓好社区教育紧迫感和主动性。二是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力不从心。从中央到地方,在开展社区教育方面缺乏权威的政策导向。地方政府也找不到充分的政策依据。比如,在青山区范围内有武钢和一冶等大型国营企业,在缺乏权威政策导向的条件下,地方政府要统筹配置社区教育资源献比较困难。在有些地方,行业的“条”和部门的“块”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这也给地方政府统筹安排社区教育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开展社区教育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建设和各种社区资源的调配与整合,必然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各地政府都没有划拨社区教育专项资金,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教育部门和政府的临时性支出。这一状况严重地妨碍了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实施社区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操作过程,使社会对社区教育的目标、途径、措施和作用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树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大教育观、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终身教育观。通过广泛的宣传,争取广大社区成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实施社区教育的理解、重视、支持与合作,为实施社区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加强政府的统筹职能,加强对实验试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统筹职能,关键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我省实际和各实验区的经验,应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主办、社区参与、资源共享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要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范畴。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实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此作为各地开展社区教育实验试点工作的政策依据。省和有关市、区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教育、宣传、财政、共青团、妇联、工会、司法局、卫生局、体委、文明委、文化局、公安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实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或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统筹安排本地区的社区教育实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有关具体事务。各地要根据省的统一部署,科学拟订实验试点工作方案。要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并予以奖励和惩罚。
3.分类指导,逐步推广。在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区教育实验试点工作,力争通过实验试点,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具体明确的操作规范,再向全省推广。各地开展社区教育要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而不搞千人一面、一刀切。要在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基础上,突出个性,采取先易后难,办好试点,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办法,推动各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开展。
4.学校社区互动,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在社区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始终是社区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相沟通、协调,是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开展资源调查,了解本地区社区教育资源的基本分布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首先,要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建立各类社区教育基地。一是建立德育基地,如在烈士陵园、博物馆、革命斗争旧址、先烈故居等地点挂牌建立德育基地,开发德育资源。二是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如在工厂、农场(村)建立生产劳动基地,在军营建立军训基地,在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手拉手”基地和爱心基地,等等。三是依托中小学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教育基地,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帮助家长提高文化水平、文明修养和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四是加强青少年宫、体育馆、社区(居民)学校等机构的建设,建立社会教育基地。五是调整教育结构,利用本地区的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的条件,建立主要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区学院。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开发教师资源。可以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进行统一调配,以满足各类社区教育机构对师资的需求。如安排某个有专长的中学教师到青少年宫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聘请劳动模范、工人技师、民间艺人、离退休干部、公安干警担任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和各类社区学校教师。
再者,要注意挖掘、开发社区内的教材资源。主要是以辖区内的文物古迹、历史事件、优秀人物为题材,编写乡土教材,对儿童青少年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祖国和爱家乡的教育。
学校社区互动,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既要注意政策性,又要注意策略性,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要符合人之常情。特别是在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时候,要注意作到有偿共享、无偿共享、优先共享和优惠共享相结合。
5.政府对社区教育要有足够的、稳定的经费投入。政府要划拨社区教育专款,保证专款专用。教育等有关部门也应该相应的社区教育专款。社区教育专款的数量要随着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6.科研先行,依靠科学研究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社区教育实验试点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社区教育实验试点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省和各实验区都要围绕社区教育这个崭新的课题,确立研究项目,组织研究专班,制定研究方案,筹措研究经费,开展研究活动。通过研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找到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教育途径和方法,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地发展。
第五篇:关于社区青少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社区青少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社区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日,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笔者对东郊街道曙光社区部分青少年学习情况、上网情况、成长环境情况、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调查,不仅加强了对社区青少年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对其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了解了相关情况,并进行了思考。
一、对社区青少年状况的分析
此次调查,涉及被调查对象124名,其中男性占62.5%,女性占37.5%;失业者占70.8%,失学者占28.2%,失管者占3.2%。
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青少年有如下特点:
1、青少年问题存在地域性差异
东郊街道办事处位于科尔沁区城区东南角,东起新工三路,西到东顺路,南起新建大街,北到中心大街,面积约6平方公里,总户数8,702户、24,634人,18岁以下青少年3,044人。辖区内有网吧4家,游戏厅2家,娱乐场所2家,辖区明显特点是“两少五多”,即:封闭成型的小区少,人均收入少;辖区平房多,下岗职工多,困难家庭多,辖区内转制企业多,流动、暂住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治安防范力度比较大,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区、棚户区和城乡结合部。街道辖区居住多为国有企业职工,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产生了庞大的下岗职工队伍,使一些家庭生活较为困难,造成青少年面临失学,同时大批的下岗职工冲击劳动力市场,使青少年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2、青少年发展状况与家庭环境有关
青少年的发展状况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街道有近70%左右家庭环境普遍较差。一是父母经济收入低。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就学问题,并有可能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二是无能力为孩子谋求职业。社区无业青少年父母多为普通职工,工薪阶层,没有能力帮助子女谋求职业。三是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家庭教育的方法欠妥,家长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不善于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四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关系不融洽、离异,或是单亲家庭,使得这些青少年缺乏关爱,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3、社区无业青少年普遍学历偏低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学历在初中以下的占到75%,而学历在大专以上的高学历者只占8%。同时绝大多数闲散青少年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一技之长。在当今社会,没有学历,又无技术,青少年又对工作要求很高,这些问题无疑会在职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社区青少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1、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还不健全,服务管理难
东郊街道建立了完整的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监控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管理并服务于青少年,是做好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基础。现在社区只有一名负责青少年服务与管理的工作人员,且不是专职。街道虽然建立了工作体系,但由于社区工作任务繁重,社区兼职人员不能定期全面地了解青少年的情况,社区青少年的发展状况不能得到及时地反馈,青少年遇到困难也不知该从何处寻得帮助,也就更谈不上管理青少年、服务青少年了。
2、社会不良因素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思想教育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同样影响着部分青少年,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兴起,对于正在人格塑造期的青少年而言更是一种挑战。由于青少年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成熟定型,缺乏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思想和行为往往带有片面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的引导,使部分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是“E网情深”,网络游戏给他们造成了不良影响,价值观产生扭曲,当他们的欲望因种种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满足时,又不能用理智去调整和控制,遂将低级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要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甚至为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社会、学校、家庭相互协调欠缺,沟通协调难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渠道在学校,关键环节在家庭,重要环节在社会。调查中我们发现,“三位一体”的三方教育机制发挥作用不够,相互协调欠缺,致使个别青少年出现了“脱管”的现象。一是由于我辖区大量下岗职工父母每天都忙于生计,真正验应“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削弱了家庭教育的职能。这类家庭,缺乏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司法实践证明,单亲家庭或不和睦家庭子女的犯罪概率是正常家庭的二倍。二是家庭教育方式欠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将近50%的家庭教育方式属于放纵型,忽视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正确的管教和引导,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子女的不良行为,导致子女放任自流。平时不管不问,出了问题却又采取打骂等暴力的教育方式,使得家庭在青少年教育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建议
1、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管理工作的重视
充分认识做好青少年工作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清醒地看到青少年的状况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各级政府责无旁贷。要加强对闲散青少年工作的具体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加强同社区、学校、家长的沟通,争取和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政府、社会、学校、社区、家庭五位一体的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网络。要改革网吧管理制度,加强对上市游戏的监管,实行游戏审查制度,禁止过分宣扬暴力、色情的游戏上市。
同时,要实现街道一级团干部的专职化。通过明确工作范围,明确工作职责,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对青少年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包括心理咨询人员、就业指导人员、技术培训人员、律师、青少年服务志愿者等专、兼相结合的社区工作队伍,深入社区开展服务。
2、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充分认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联合各方力量,重点加强校园、社区周边环境整治。主要针对网吧、书摊、歌厅等文娱场所,坚决打击黄、赌、毒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丑恶现象和行为。同时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动占领青少年思想文化阵地。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设立青少年专题网页、专栏,组织开展网上青少年活动。创作、编辑、出版、播出一批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视听产品、电视节目和报刊栏目,大力推动青少年文化建设,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努力解决青少年就业问题
许多青少年之所以成为闲散青少年,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就业难。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就业指导,定期为闲散青少年开办就业指导培训班,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工作岗位。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8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在选择想要获得的帮助时,都把获得培训机会放在了首位。这说明大多数的闲散青少年渴望获得再学习的机会,以提高自身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作为青少年工作者,因该积极迎合他们的这种需求,联合劳动等有关部门,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切实解决青少年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