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习——应对报刊发行危机的“青岛模式”

时间:2019-05-14 01:1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学习——应对报刊发行危机的“青岛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学习——应对报刊发行危机的“青岛模式”》。

第一篇:新闻学习——应对报刊发行危机的“青岛模式”

应对报刊发行危机的“青岛模式”

吴锋

关于当前我国报刊发行业的形势判断,可以说正面临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缘于三大新变局:一是新劳动法的实施,对劳动密集型的报刊发行业而言,行业整体用工成本骤然增加20%,但报社对发行部门的投入难以同步增加;二是新媒体快速普及,平面媒体的传统优势日渐式微,报刊发行营销的难度空前加大;三是发行量下滑形势已经出现。据中国报协印刷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统计,2008年中国报业发行量统计下滑2.5%,而2009年同比下滑6.7%,[1]这是近30年来首次出现的连续两年发行量下滑的危境。总之,报刊发行业面临的总体形势更加险恶,改革创新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加大。

在中国报业版图中,青岛报业市场虽然并非中心节点,但近年来其综合类都市报竞争格局之复杂、报纸价格之多样化、竞争之激烈程度全国罕见。青岛既有以《青岛日报》为龙头、以《青岛早报》和《青岛晚报》为主力舰的“本土报系”,又有背靠山东省城大众日报报业集团、由跨地区办报而来的以《半岛都市报》为主力舰,以《城市信报》为护卫舰的“外来报系”,还有以《都市便民报》为代表的“民间报系”,可见青岛报业市场乃多元利益主体争夺的焦点。

就报纸发行的价格来说,既有每份8角(外埠1元)的《半岛都市报》,又有每份5角(外埠6角)的《青岛早报》和《青岛晚报》,还有每份3角的《城市信报》和《都市便民报》,可见青岛报纸的价格亦呈多样化的阶梯格局。就报纸的市场覆盖密度和报纸规模而论,在市区人口不到300万的青岛,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的都市报达5份,且全部为彩色印刷,可见青岛报业已经步入“厚报”和“彩报”时代。在如此复杂的市场格局中,本土的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不仅在报业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而且实现了报刊事业的新发展。本文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报刊发行创新的模式加以总结和评析。公益营销:借力“微尘”壮大发行

报刊发行营销手段的变迁,从侧面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发行理念。自都市报问世以来,在报刊发行营销的手段上经历了两个演变阶段:一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敲门发行”,以及与此相伴的“扫街”或“扫楼”发行,奉行的是“人海战术”。二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盛行的“礼品发行”,以实惠超值的赠品吸引读者眼球,甚至发展到“无酒不成宴,无礼无发行”的地步,奉行的是“赠品至上主义”。但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推进,加之民间对赠品发行模式的厌倦,报刊发行急需新的抓手。在此种背景下,公益营销顺势而生。公益营销是从报刊发行企业的实情出发,将社会公益事业

和报刊发行企业的营销目标巧妙地整合为一体,在传播社会公益文化理念的同时实现报刊发行的目标。换言之,公益营销是以非功利的手段实现报刊发行企业的功利目标,它以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读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读者对报刊产生偏好,在作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某一报纸的营销行为,其精髓是“避开世俗的视野,搭上公益的快车,驶向营销的彼岸”。应当指出,报刊属精神产品,本身肩负着弘扬时代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责任,故而依托报刊品牌开展公益营销乃报刊发行经营的题中应有之义。

自2009年起,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策划并实施了“读早报晚报做微尘”的公益品牌。微尘,原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为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频繁出现在青岛市各种公益活动中。围绕这一公益现象,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及时推出了以“一份报、一分钱、一份情”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即市民每购买一份《青岛早报》或《青岛晚报》,发行公司就向“早报晚报微尘爱心基金”捐助一分钱;市民每订阅一份全年的早报或晚报,发行公司就捐款1元,每订阅半年报纸则捐款5角。在这个公益大平台上,发行公司与客户交流有了共同语言,做促销有了主题诉求,整合各界社会资源有了新由头。活动推出后,发行公司累计组织义卖百余场次,参加人数近两万人次,义卖报纸30余万份。发行开发各类微尘爱心订报点300余处,义务订报员500余人,150多个售报摊点被评为爱心报摊。该活动启动半年内,早报和晚报日均零售增长30%,销售微尘爱心报卡10.3万余份,发行公司累计募集善款70余万元,创全国报刊发行界公益活动之最。

贴近报摊:立体维护助推零售增长

在营销学中历来有“终端为王”的说法。终端是距离顾客的“最后一米”,是读者购报行为的发生之地。报社有了终端就有了占据市场的能力,终端的宽度和深度,决定着占据市场能力的大小。在我国,由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报摊在许多城市是事实上的报刊零售主体。在青岛,全市1632个报摊的零售量占到当地零售总量的80%以上。报纸零售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摊销售量,换言之,谁控制了报摊,谁就控制了零售。由于报摊通常规模较小,既无营业执照,又无固定店面,摊主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属典型的“草根群体”。报摊与报社之间关系松散,报社难以协调报摊的经营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报纸的零售,如何维护报社与报摊之间的良性关系成为报刊发行界的一大难题。

为强化报社对报摊的管控能力,高效拓展《青岛早报》、《青岛晚报》零售市场,扩大两报在零售方面的市场份额,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自2009年起推行“1+1”零售策略法。具体方法是:(1)落实报摊责任承包制,发行处机关工作人员每人就近(按家庭住址)承包报摊,发行站的每一位员工对本发行站所辖区域内的报摊进行承包,数量为每人3-5个。(2)落实报摊动态要数制,以各发行站管理的报摊为基数,每个报摊周一比周日增加两份报

纸;周二至周五当天比前一天增加一份;周六比周五减两份;周日比周六减一份,以此类推。(3)落实报摊维护奖励制,凡“当月责任报摊日均销售数量比上个月日均增长5份或当月责任报摊销售增长率比上个月增长20%以上(含20%),当月责任报摊的退报率控制在发行公司规定范围内,当月责任报摊早报和晚报摆放位置醒目”的,发行公司将给予报摊责任人100元/月的奖励,对完成本月“1+1策略法”规定的零售任务的发行站,每站奖励100元的站务费。此举的目的是督促报摊责任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强与报摊摊主沟通,建立友好的关系,培养摊主主动推销《青岛早报》和《青岛晚报》,促进早报、晚报零售数量由点到面的提升。经过1年多的实践,《青岛早报》和《青岛晚报》的实销率同比提升25%,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报纸在90%以上的报摊上摆放于醒目位置,在市区内的零售市场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挺进超市:破解晚报发行终端困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晚报在世界范围内的颓势日渐凸显。欧美发达国家中晚报的种数日益减少,发行式微已成不争的事实。在国内,自都市报问世后晚报出现了分化态势:一是“晚报不晚、晚报早出”,全国绝大多数晚报选择了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晚报已经“名不副实”。2004年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扬子晚报》在南京部分地区对订户实施“一报两投”、在报亭零售摊点采用“一报两拿”的发行方式,即是晚报发行变身的艰难探索。二是坚守晚报晚出和晚报特色,目前全国仅有《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及《青岛晚报》等少数几家。从营销学上讲,出现晚报发行尴尬的深层缘由在于:与早报相比,晚报的销售时间缩短为半天,阅读时间亦不足半日,报纸广告信息的传播周期不及3个小时,报纸的“保鲜期”更短,使得本来是“易碎品”的报纸更加“易碎”了。在这种背景下,晚报发行如何突围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

晚报销售时间短,报摊主的要数确实是一个难题,如何开发新的终端,破解晚报发行困局呢?经过认真调研和精心分析,《青岛晚报》把目光投向了大型超市。晚报发行之所以能够与超市对接,原因在于:大型超市每天的客流高峰集中于下午4时到晚上9时,最大的商品销售高峰也在这一时段。大型超市热闹的人气、熙来攘往的客流、大量的物流和信息流,恰好为晚报营造了一个难得的拓展机遇。于是,报社与超市协商,在报纸上印上条形码,将印有“捎份晚报、回家看看”广告语的报袋,放置于超市收银台处(顾客在收银台前通常需要排队等候,报纸又恰好成为精神消遣品)。此举推出后,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在与报社合作的14家大型超市中,报纸零售均达到数百份。尤为重要的是,在超市零售的报纸属于“含金量”极高的“有效发行”,这些目标消费群体能为报纸带来直接的广告效益,不少广告商主动上门要求扩大广告投放比例。以报纸进超市为起点,又带动了报纸进酒店、进快餐店、进福彩销售站等,使得《青岛晚报》的零售量增加2万份,直接带动报纸广告同比增长20%。[2]

简约管理:探索发行队伍管理新路径

在报业集团各部门中,发行部门的管理最为复杂,这是由发行部门的独特性决定的。一则发行部门人数最众,基层发行员工学历较低,大多未经专业培训,且多为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者,属于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二则发行站分布较为分散,读者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报刊的投递或零售配送皆系户外作业,实时监控尤为困难。三则与采编、广告和印务等部门相比,发行部门工作人员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从业者尤其是基层发行员的收入偏低,福利待遇落实不到位,各地发行部门频现“用工荒”难题。

报刊发行行业属于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发行队伍的管理历来是业内的焦点和难点。在贵州,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6年间创办并管理了资产达13亿元的私营大企业——著名风味食品品牌“老干妈”。她制定了一套最原始的、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规章制度,如“我怎么干,大家就跟着我怎么干”、“不准偷懒”、“我把大家当自家人,大家得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等。但就是这些最简单的制度使得公司的凝聚力有增无减,“老干妈”奇迹凸显了“简约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简约管理就是在系统思维指导下,利用科学的方法,把工作主题之外的枝节因素剔除掉,从而简化人际关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大效益。它的核心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条理化,条理化的问题更简化。报刊发行企业的人员构成和结构特性非常适合推行简约管理。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的管理在“简约”理念的引领下作了一系列探索:一是推进机构精简改革,将原来分属各报纸的发行部整合为集团的发行公司,同时精简机构、优化岗位、裁汰冗员,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二是制定了一套简单明了的发行管理规范《青报发行人手册》,让员工“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三是推行权力下放,给予各发行站在人财物上的自主权,落实责权利的统一。把发行总公司与各发行站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简化为任务发包关系,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改大为小、改细为粗、改多为少、改繁为简”的变革,使得发行公司的执行力得到加强,运营成本得到降低,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从2009年起,《青岛早报》实现了主城区早晨7时38分之前投递完毕的目标,使订户能够在上班之前即能够看到每日的早报,投递时效之早位居全国前列。

经过几年的努力,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健全了覆盖青岛市区及周边城市的发行网络,在半岛地区建立了40多个发行站点,组织了千余人的发行队伍。除了传统的零售报摊零售报纸外,发行公司还积极开拓市场,在动车组、飞机、轮船、公交车、长途汽车、酒店、超市等场所公开发售,倾力打造半岛地区无缝隙发行网络。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抓住机遇,推进市场洗牌,改写了区域报纸发行市场的格局,重新夺回了主场主导权。2010年《青岛早报》征订数量增长16.8%,零售量扣除退报后,实销量较年初增长116%,成为青岛市单张报纸订户最多、主城区零售量第一的报纸;《青岛晚报》征订量增长34.2%,零售量扣除退报后,实销量较年初增长72%。两年来《青岛早报》和《青岛晚报》的发行实现了

突破性增长,彻底改写了青岛报业发行的市场格局。

注释:

【1】夏天俊,《2009年度全国报纸印刷量调查报告发布》,《中国报业》,2010年第4期。

【2】解福生、张子倩,《晚报进超市:市场细分一举多赢》,《中国报业》,2010年第3期。

(作者:中国报刊发行研究所所长、中国报业协会发行委员会特别顾问)

第二篇:浅析邮政报刊发行如何应对市场竞争

浅析邮政报刊发行如何应对市场竞争

报刊发行是邮政企业的支柱业务之一,随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分离,如何做好包括报刊发行业务在内的邮务类业务,是摆在我们邮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报刊发行市场呈现出繁荣纷争的局面,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一些报刊社采取“自办发行”或“多渠道发行”的模式,直接向邮政报刊发行发起了挑战,邮政报刊发行的主渠道地位岌岌可危。在新的形势下,邮政报刊发行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市场竞争,巩固邮政报刊发行的主渠道地位,我就此谈些个人看法。

一、当前邮政报刊发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质量不尽人意。一是在对报刊社的服务上,因为邮政企业发行的报刊种数很多,对一些报刊社提出增加发行量、提供读者信息反馈等要求难以满足,有时还拖欠报刊款,导致了报刊社对邮政服务的不满意,最终导致了报刊社下定决心采取自办发行或多渠道发行的模式。二是在对报刊亭的服务上,由于邮发零售报刊采取的是全省统一要数,经过的环节较多,邮发报刊面市的时间相对晚一些,影响了报刊亭的销售,而且价格政策也不够灵活,导致报刊亭对邮政服务的不满意。三是在对读者的服务上,一些读者的报刊还需要收发室转交,投递不及时、缺报少刊、错投误投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缺报少刊还不能按照服务承诺及时补送或退 1

赔,造成一些读者对邮政服务的不满意。

2、业务的经营管理较为薄弱。一是在报刊亭管理方面,邮政报刊亭是邮政企业为了发展报刊零售业务而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但邮政报刊亭的承租经营者阳奉阴违地从其他渠道进货的现象屡禁不止,一些报刊亭“挂羊头卖狗肉”,简单地摆几份报刊装门面,实际上是在经营小卖部,个别报刊亭甚至以高回扣吸引订阅大客户,扰乱了报刊订阅市场。二是在收订管理方面,过分依赖年终大收订,忽视续订、破订工作,而且我们的投递员只管投递,不管收订,日常的收订、续订主要依靠我们的营业员坐等客户上门。

3、市场培育不力,业务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党报党刊所占比重过高。以我局2008年为例,订阅党报党刊的流转额占订阅流转额将近70%,再加上一些行业报刊,真正属于吸收客户主动、自愿订阅的报刊所占的比重很小,这与蓬勃发展的报刊文化市场很不相称。二是私费订阅比率较低。据一些资料显示,全国邮政报刊私费订阅比率约40%,虽然目前无法准确统计我局的私费订阅比率,但从党报党刊和行业报刊所占的比重来看,我局私费订阅的比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零售业务发展缓慢,所占比重较小。这几年来,我局为发展报刊零售业务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零售业务发展还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目前在报刊发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仅为24%左右。

二、改进邮政报刊发行工作的应对措施

1、加快投递网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做好对读者的服

务工作。一是要加快城市投递网建设步伐,优化邮路组织和城市投递道段,缩短报刊投递时限,加快邮发报刊面市时间,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地区提升邮发报刊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强化管理,加强对投递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投递服务质量,兑现服务承诺,维护读者的利益。三是要推进邮政信报箱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投递问题,满足个人订户的需求。

2、完善经营机制,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报刊亭经营者和投递员工作的积极性。

第一,修订完善报刊亭管理办法。借鉴海口地区报刊零售的经验,实行报刊亭零租金,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段,结合以往的经营情况给报刊亭下达较大的流转额计划,完不成流转额计划的按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完成流转额计划的不收取管理费,超额完成的还可给予奖励,以此调动报刊亭的积极性,促进零售业务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报刊亭的检查,发现违规行为,从严处罚,对屡教不改者解除租赁合同。

第二,完善投递员的酬金计算办法,将报刊收订业绩纳入酬金考核范畴,并逐步侧重于考核报刊收订的完成情况。同时,要加强对投递员的日常收订管理,要求每个投递员要登记本段道每个店面、单位和个人客户的有关情况,收集本段道的有关新闻信息。城市投递中心要实行每日晨会制,汇总上日的有关新闻信息、通报收订情况和投递质量情况,以促进投递员的收订工作。

3、细分市场,实施“三分”策略,做好报刊订阅工作,大力发展私费订阅。

第一,分时推进。每年下半年是邮政企业发展业务的旺季,各项工作之间难免会发生时间上的冲突,而报刊发行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限性,因此,实施分时推进,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规定的任务,赢得工作的主动权,是做好报刊发行业务的有效途径。每年8月份要出台报刊大收订方案,并启动学校教育类报刊的收订工作;9月份启动家庭教育类、农村科技类、文艺娱乐类等畅销报刊的收订工作,并贯穿于大收订的始终;10月份主要抓好新华社系列报刊、买断包销报刊和行业性报刊的收订,并启动党报党刊的收订工作;11月份重点抓好党报党刊的收订,并完成新华社系列报刊、买断包销类报刊的收订工作;12月份进行大收订工作的检查验收,解决难点,确保大收订目标的实现。

第二,分层负责。报刊发行业务经营部门主要负责全局收订工作的组织实施,与党委、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制订党报党刊和行业性报刊的收订方案;城市投递中心负责人和各支局所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单位所有员工,做好党报党刊、行业性报刊及发行站等大客户的收订工作;投递人员主要负责畅销报刊和私费订户的收订工作。通过分层负责制,减轻投递员的收订压力,使投递员集中精力收订畅销报刊和开发私费订阅。

第三,分类营销。按照报刊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各种报刊进行细分,可以分为幼儿类、学生类、家庭教育类、老年生活类、都市生活类、婚姻家庭类、体育类、文艺类、农村科技类……等等,并分类编印报刊目录,投递员根据客户的年龄、文化、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报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转变观念,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流动售报是发展报刊零售业务的有效途径,但邮政企业的许多职工认为上街流动售是件很羞耻的事,不情愿上街售报,而且也缺乏售报推销技巧。为此,企业除了多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外,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向外招人上,主要面向农民工、下岗女工和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推销技巧培训。同时,邮政报刊亭是邮政企业发展报刊零售业务的有利条件,邮政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报刊零售业务。

5、做好对报刊社的服务工作,争取实现“双赢”。报刊社是邮政企业的上游客户,做好对报刊社的服务工作是邮政企业应有的责任。一是要及时准确反馈读者的信息,反馈读者对报刊社的意见和建议,使邮政成为读者与报刊社之间的纽带;二是联合报刊社开展一些报刊推介活动,提高报刊的发行量;三是要主动与报刊社沟通,巩固邮、报合作伙伴关系,争取报刊社在结算费率、退报退刊率和加快报刊时限等方面给予有利的政策,通过这些政策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报刊的发行量,进而实现“双赢”。

第三篇: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

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

吴锋

温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和“温州人精神”。温州虽是一个地级市,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年收入过5亿元,报刊期发行总量达80万份,集团所属《温州都市报》日发行量突破30万份,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地市级报纸。“在小地方做大报业,在小城市做大发行。”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值得关注。

一、市场化体制

所谓体制,即经济学上的“制度安排”,是一个组织单位的管理与运营机制及其分配模式。体制创新是报刊发行改革的先决条件,所谓“好的体制能使坏人变好,坏的体制能使好人变坏”、“体制决定体力,体力决定能力”。国内大多数报刊社发行部仍沿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这虽然能够合理利用行政资源,规避部分税费,但作为报社的附属机构,发行部缺乏自主经营权和决策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报刊发行经营徘徊不前。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在改制前也存在有编制和无编制两种身份,虽然两者的工作业绩并无明显差别,但前者年薪可达7万元,后者不到2万元。这种只看身份不看业绩的“身份偏见”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2003年起,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大胆改革,将原来的发行部改制为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主要进行了三项改革:一是授权制度,即发行部由附属部门向市场主体转变,集团授予公司独立的人财物支配权,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集团对公司实行宏观绩效与目标考核,微观经营决策权全部由公司决定,这就明确了集团与公司之间的权责关系;发行公司总经理对社长负总责,具有独立的用人权和财物支配权,这样就可以放活思路,放开手脚,大胆改革。二是聘任制度,即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公司内实行全员聘任制,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方式对员工进行重新洗牌,彻底打破身份差别,实行同工同酬。三是激励制度,即分配模式由平均主义向按劳分配转变,以奖励先进、多劳多得、末位淘汰的制度对员工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团队战斗力。报业发行公司化改制带来了两个巨大变化:一是发行公司领导层观念的变化,对发行部门的定位也由过去的后勤部门转变为前沿部门、由耗利部门转变为创利部门。公司成立4年来,在集团发行费率不断降低、员工收入不断提高、办公硬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公司自筹资金,自找项目,经营业绩不断升高,自主创利能力不断增强,彻底扭转了“等靠要”式的发行经营,开创了“自主造血”式发行的新路径。

二、高层次团队

当代报刊发行的竞争已不是某一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发行价值链的竞争;已经不是某几个发行精英之间的血拼,而整个发行团队之间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国内正规的报刊发行专业教育尚未起步,报刊发行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为打

造一流的发行团队,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落实了四项措施:一是不断引进专业人才,使发行公司的管理日趋规范化、专业化,使刊发行的流程得以优化,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新的发行管理理念得以实现。二是挖掘内部潜力,把技术人员放到生产的第一线,参与到公司管理中去,技术与业务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重视发行人才的学历背景,要求管理层必须有大专以上学历,基层发行员必须有初中以上学历,公司通过考核辞退了数十名学历比较低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发行员队伍,改变过去以外来工为主的做法,主要聘用本地户籍员工,并适当提升进入门槛,实现了由“丐帮式”发行队伍向发行“正规军”的转变。四是为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待遇,公司管理层的待遇与同级编辑记者基本相当;基层发行员平均月收入达1600多元,优秀发行员达到3000元(不包括订报收入),在全国报刊发行界处于较高水平。此外,发行公司还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为所有管理人员配备手机并享受套餐话费;公司投入100多万元,为所有发行员配备了自行车和工作服,大大提升了发行队伍的品牌形象。

三、数字化技术

传统发行观念认为报刊发行是体力活,报刊发行挣的是血汗钱。但实际上,现代发行业是一个更需要智慧、需要科学技术介入的行业,利用当代先进的计算机对传统的报刊经营管理进行全面提升已经当务之急。为了落实数字化管理理念,温州报业发行公司投入数百万元购置了电脑设备,公司管理人员人手一台电脑;购置了北大方正报刊发行管理系统,使发行业务实现数字化管理;配备网络硬件建设,内部发行网服务器达到11台,为全部发行站点的信息互联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硬件设施齐全,发行站无论是地处偏远的高山、海岛,还是坐落在繁华闹市,都可以做到信息无障碍对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良好硬件平台的基础上,温州报业发行公司在管理和业务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突破:

一是逐步在30多个发行站全部安装监视器探头,这样公司领导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全站的工作状态,大大改进了管理监督的效率。

二是利用内部局域网和OA系统,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包括公司新闻、内部文件、管理制度、业务进展、财务管理和上下沟通全部实现数字化。在局域网上,只要点击鼠标,便能对温州全市发行站工作情况一目了然,包括当天报纸的增减、报纸进站出站的时间、运输车辆的线路安排和运输时间、报纸出PS版和印刷的时间、投诉的处理、报款回笼、征订进度、站务管理等,报纸发行管理效益有了质的飞跃。

三是利用报社的发行网站开发出电子订报卡。该技术是基于目前宽带普及、短信人人会用的现状,采取让订户通过网络自行录入或发送手机短信录入的方式进行报纸订阅。较之传统订报卡需要订户将户名、地址等资料填写在卡片上,再将其送至各发行站进行数据录入的陈旧方式,新型订报卡的便捷操作既可以为订户提供方便,又可以减轻发行中心的录入压力,并且有效提升发行的网络附加值。

四是建立呼叫中心,充分利用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的多项集成功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话系统中,并与数据库连为一体的完整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完成传统人工电话所无法进行的多种增值服务。同时,呼叫中心与发行公司的管理、服务、调度、生产等结为一体,可以把从用户那里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尤其是数据库信息)全部储存在庞大的数据仓库中,供领导者作分析和决策之用。此外,利用呼叫中心这一完善的网络体系,还能开拓附加产业的发展,如机票代购、市场调查等业务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开放化运营

传统的报刊发行是“为发行而发行”的封闭式经营理念,但在市场越来越开放、报刊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这种思路只能越走越窄,最终必然是死胡同。现今的报刊发行要求我们走出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思维模式,摆脱单一报刊发行业务局限,合理开展多种经营,以产业化的、开放的、“大发行”的经营思路开创报刊的“蓝海市场”,进而实现发行由耗利部门向创利部门的转型。从2007年开始,为改变基层发行站的破旧面孔,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投入巨资,陆续将全市30多个发行站、发行分站的门面进行全新的包装设计装修,统一塑造品牌新形象。依托这些面貌全新的终端站点,发行公司开展全方位的经营活动,挖掘发行渠道的经济价值。

一是发展DM广告业务。传统的报纸广告主要是大版面的工商广告,它是一种面向所有读者的大众传播模式;但有的广告主希望做面对特定区域读者的“精确广告”,DM广告恰好满足了这种分众传播的需求。国外报业发展实践证明,由

二是代理分类广告业务。分类广告具有规格短小、价格低廉、信息丰富、行业细分等特点,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甚至普通消费者的信息需求,虽然每笔广告额少,但它“面向每一个普通的人,满足每一个人的立体生活需要”,是典型的广告“长尾市场”。温州各报的分类广告非常火爆,《温州都市报》单日分类广告可达7个版面,年分类广告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但传统的广告代理站点少,客户到报社广告部办理时还要排队等候,不够便利,发行公司借助呼叫中心和发行站点遍布温州各个角落的优势,代理各报分类广告业务,并采取“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打到呼叫中心,发行员便上门取回分类广告的内容”,次日就可马上见报,发行公司从中获取10%左右的代理费,又增加了不少收入。

三是进军旧报回收业务。旧报回收既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再利用,又可以辅助订户数据库的建立,还可赚取适当的利润。温州报业发行公司自2007年起开始大规模介入旧报回收,目前月回收量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

四是挺进票务递送业务。温州商人遍布全国,温州机场客流量已超过300万人次,机票市场潜力巨大。温州报业发行公司发行网点覆盖全市城乡,具备开展机票配送的网络优势。并且,机票配送服务的是高端消费群体,这就为“三高”读者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数据来源。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从2007年起开始积极谋划机票配送业务,力图在高端消费者市场抢占先机。

五、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强调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理念。它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细节创造价值,细节决定成败。在报业利润不断摊薄、经营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发行精细化管理尤为迫切。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开展精细化发行管理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倡导节约型发行理念。一方面在日常开支上精打细算,严格控制非必需花费,采取适度从紧的支出政策。如发行公司规定领导到基层检查或督导工作时就餐费自理,发行站人员到总公司办事的,由公司办公室统一安排在集团餐厅就餐。另一方面,从细节入手改进经营模式,减少习惯性浪费,发行公司对发行中的运输路线进行重新设计,淘汰了6辆耗油大、维修费用高的“老牛车”,大大降低了发行运输费用。

第二,引入精细化管理软件。发行公司站点分布广泛,每年要消耗大量办公用品。为加强对办公用品的科学管理,公司专门引进一套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该软件具有强大的库存分析功能,能够随时掌握当前办公用品的库存情况和各发行站材料的消耗量,并有直观的图表显示。此外,软件还能跟踪材料品质并提出有效的办公用品采购计划。利用这套软件的智能控制功能,发行公司减少了库存积压,降低了库存资金占有,节约了发行成本。

第三,践行日志式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工作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不断提升。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在发行局域网上开辟《站长日志》,要求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和各发行站站长每天(双休日除外)必须亲自撰写“网络日志”,总结当天工作,并及时在网上发布。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八大科室负责人,及时在网上给予“回复”,纠正《日志》中涉及工作无关的事项以及错别字等等,使《站长日志》渐渐规范成熟。网络日志纳入工作考评范围,每月进行一次打分,并分“优、良、中、下”四个档次评比,并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网络日志,公司每天便知晓各站都在做什么工作、有什么工作思路、公司出台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得怎样、征订工作存在什么题等详细情况。网络日志不仅加强了上下左右的密切联系,加快了解决问题处

理事务的速度,锻炼了行管人员语言表达和工作总结的能力,而且积累了大量难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是国内报刊发行界落实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

第四,延伸管理末梢。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到末梢,从业务流程的源头开始处理,一直到流程结束,报刊发行的网络末梢即报刊零售终端,不少报社为减少管理费用,对零售人员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导致零售发行人员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为突破发行末梢困境,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将原来的游动报贩改造成专职零售员,街头零售发行从散兵游勇转变为发行正规军;与公交集团合作在市内设置117个公交便民兑币售报点,使公交站成为零售品牌终端。由于管理措施得力,温州日报业集团报刊日零售量超过10万份,有力地支撑了分类广告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概括为:体制激发活力,团队保障执行,技术提高效率,开放搞活经营,精细创造价值。这种模式也暗合了人们常说的“温州人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温州报业发行有限公司秉承温州人精神,在活力温州创造了发行奇迹:《温州都市报》的日发行量由创办之初的5万份,到2006年达到31万份,成为当地零售量最大、自费订阅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平面媒体。伴随着发行量的攀升,《温州都市报》广告收入快速增长,2001年为0.47亿元,2005年为1.48亿元,2006年突破1.5亿元,在国内地市报中处于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鲍剑胜.报刊发行的公司化运作探析.中国记者.2005(1)

[2]鲍剑胜.报纸零售与分类广告经营的互动关系.新闻实践.2004(6)

[3]黄建敏.自办发行实行“制度管人”探析.新闻实践.2004(2)

[4]冯向荣.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网络信息化之路.中国记者.2006(9)(作者为武汉工业学院传媒发行研究中心主持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博士研究生,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我国报刊社发行管理及其信息系统开发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为2007q034)联系方式:027-67166509;***

地址:武汉市常青花园武汉工业学院报刊发行研究所 吴锋收,邮编430023

博客:http://wufenghao.blogms.com/

第四篇:应对危机 从我做起

应对危机

从我做起 ————形势任务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叫,是 车间的一名普通职工,很荣幸能够有机会与大家一同分享交流参加今天的演讲。想必大家都去过海边,当你望着广袤无垠、深不可测的大海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它就是由一滴滴水珠,一条条小溪,一道道河流,千回百转,奔流融汇而成的。对于企业来说,我们不就像是汇成大海的一滴滴水吗?各个职能部门各尽其职,每名员工各就其位,百川归海,奔涌的浪花承托起了*****这艘巨轮,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因此,今天我要带给大家的演讲是《应对危机,从我做起》。

大家都知道至去年以来,国内煤焦化行业整体行情形势不容乐观,整个山东能源集团各大矿山前赴后继,纷纷陷入“亏损”泥潭,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已渐行渐远,远的不说,就单单我们近处的各个兄弟矿井单位,有的已经三四个月没有发放工资,有的矿井辅助单位已经放假调休,地方煤矿更是苦不堪言,欠薪半年的都已是效益不错的单位了,还有很多已大面积放假检修。主业不兴,副业难旺,我们作为***煤焦化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更是前进乏力。纵观当前,钢铁市场持续疲软,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已经导致不少同行降产检修,周边临沂烨华、沂州焦化已有不少分厂已经关停,*****化工从春节前就索性放长假大检修,*****一季度就已把全年的亏损目标一次吃掉,由此可见当前的经营形势异常严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公司在公司党政的正确带领下,依旧能够保持逆势向上的势头,依旧能够保住广大职工的饭碗,及时足额的发放工资,可谓“逆势过坎,来之不易”。面对此情此景,作为基层的一名职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解困先解观念困,脱贫先脱思路贫。困难挑战面前,最大的障碍是思想障碍,最大的问题是观念问题,我们必须丢掉幻想、解放思想、扭转观念,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要扭转“等、靠、要、熬”思想,深刻认识到等、靠、要、熬,只能是等丢了机遇、靠懒了思想、要短了志气、熬没了意志。增强“自己的日子自己过、自己的梦自己圆”的意识,不靠天、不靠地,靠自立自强冲出困境、改变命运。要扭转盲目乐观、坐等市场好转的思想,深刻认识市场的严峻性、复杂性、残酷性,切实增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以强烈的危机感创造性地干好工作。要扭转悲观失望、畏难发愁的思想,深刻认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的朴素真理,切实增强尽职尽责、奋发作为的责任意识,靠苦干实干加巧干战胜挑战、赢得成功。要扭转麻木不仁、破罐破摔的思想,切实增强市场如战场,时机不等人的紧迫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干好每一项工作。

第二,我们要形成勤俭节约的常态。过紧日子,就要精打细算。简单地说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勤俭节约,费用能省则省,成本能降则降。节约的道理,大家都懂。也许有的同事会问,我该做些什么呢?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一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Save pence pound navigation)”,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第二则是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用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这个“大家”发展了,我们各自的“小家”才会殷实,“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这乍听起来,好像是个庞大的工程,但是做起来,对于每一名员工来说,不过就是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我们一线的员工精心操作、加强责任心、节约每斤原料、节约每度电,提升化验准确率,提高焦炭大焦率,粗苯和甲醇等化产品的纯度,减少废次品、减少返工率;在办公室的同志随手关灯、关水、断电,空调夏天不太低、冬天不太热,纸张两面打印等等……,工作的每个细节上不再忽视每一个细小的元素,养成一种“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的好习惯,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一名职工的工作新常态。

第三,我们要深挖借支降耗的内潜。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节支降耗也是一样,只要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公司迈出一大步。公司成立***工程分公司就是从宏观上精打细算,减少支出的具体实践,就是要通过宏观的带动,把节支降耗的理念延伸到公司的每一名职工身上,让大家从工作的细枝末节上把住节约的关口,用好身边的一钉一铆,让有限的生产资料创造最大的生产价值。尤其是今年以来,**董事长和***总多次提出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能源工程分公司积极响应,在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生产系统退下来的旧部件,能修的、能二次利用的坚持进行修旧利废,他们先后开展了气阀的修旧利废、焦炉气压缩机填料的修旧利废,各类电机和泵类的修旧利废;在大型技改施工项目上,他们充分发挥每一名职工的聪明才智,把从废铁堆捡来的和施工中退下来废料,进行二次鉴别再利用,把废铁堆中挑出的钢板作为大型安装工程中的加强筋,把废旧磅体拆除作为澄清槽的侧板,用初冷器的废旧横管制作栏杆等等,仅这些工作一季度就为公司节约资金近20余万元,发放奖励1万余元,使公司和职工实现了双赢。因此,各位工友,你还在等什么?

第四,我们要心怀感恩奉献的真情。作为同泰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我们大多数人都依赖于公司而生活,公司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理想和展示抱负的平台。我们应该十分庆幸自己处在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企业里。公司靠大家发展,大家靠公司生存。公司发展,我们也享受到了成果,收入变高了,生活宽裕了,买房、买车的职工越来越多,这些实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我们无法左右市场,但是我们能左右自己。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岗位做起!各位工友,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单薄,但我更懂得‚“积少成多、聚砂成塔”的道理,省下一度电、节约一滴水、提高一个质量指标,降低一个原料消耗,修旧利废、技术革新等等,都是对公司降本增效的积极参与和具体行动。节支降本并不是要求我们做出什么丰功伟绩,只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时刻做到‚一切围绕效益转、一切围绕安全生产转、一切围绕市场转,在各个岗位,各个领域实现个人节约一百元,班组节约一千元,车间节约一万元的目标,我们就能为公司筑起一座座坚实的金山银山,能使公司从容应对市场危机,破解经营难题,化危为机,弯道超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各位工友,朋友们,虽然当前公司面临的经营形势十分困难,但是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失去信心,迷失方向,丧失斗志,动摇退缩。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变压力为动力,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让我们以与公司风雨同舟的忠心热情,以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从我做起、从岗位做起、从现在做起,群策群力降成本,丝丝入扣争效益,勇于担当比贡献,众志成城、迎风前进,为****公司的美好明天而继续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坚定信心应对危机

坚定信心应对危机,同心同德战胜“寒冬”

——董事长与员工代表座谈会宣传材料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下降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我们曙光汽车集团已感受到了阵阵寒冷。对于曙光集团广大员工来说,如何在这场寒冬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成为摆在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

11月中旬以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进巅就开始到设置在山东、江苏、浙江、沈阳等地的子公司进行考察和调研。近日又连续召开三个事业部的员工座谈会,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呼声,解答员工们的困惑,与员工共同商讨应对危机的良策。现将董事长阐述的几个问题归纳整理如下:

一、此次危机能持续多长时间?

此次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影响全球,危害到实体经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严重。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明年将是企业经受考验最严峻的时期,上半年困难更大一些,而一季度最困难。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特别是在国家四万亿救助计划实施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大格局不会变,关键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迎接考验,同舟共济,驾驭局面,渡过难关。

二、集团制定了哪些政策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重了我们企业的困难,营销市场骤减,生产开工不足,势必造成一些岗位人员减少,员工放假,这一问题已在各单位出现。目前加强管理、精简机构、优化人员、降低成本已成为我们企业应对危机和困难必须采取的措施。日前,集团下发了《关于人员调整的相关规定》,强调了调整优化人员是企业日常的管理手段,并不是大幅度裁员,同时制定了具体政策以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这些具体政策是:

1、在调整优化人员过程中,要保护保留“一老四骨干”。即对曾经为企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员工,对生产骨干、技术骨干、管理骨干、营销骨干要给予保护和保留。

2、对各单位提出的需要调整优化的员工,首先要在集团内部各单位之间调配;对内部无法调配的,再做优化调整。

3、对于一线员工,先优化辅助类岗位,用一线骨干暂时给予补充,待有需求时再调整回到一线岗位。

4、在岗员工正常出勤,且符合劳动纪律的情况下,如果其月收入达不到交纳社会保险的标准的,不足的部分由公司补足。

5、在岗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正常出勤,且符合劳动纪律的要求:一般员工发基本生活费;骨干员工收入不足800元月,由企业补充到800元月。

三、对生产任务不足的单位有哪些要求?

目前,一些单位的开工量仅有一半或三分之二,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这种情况,明年一月份将更加严重。怎么办?

1、有针对性搞好培训。各单位要根据不同岗位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工作要和实际相结合,贴近生产操作,在提高员工技能上、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千万不要走形式。集团人力资源部要深入各基层统筹协调、部署、考核员工培训工作。

2、各单位要发动群众,广开门路:第一,启动内需,把外协、外购、外加工的活,能拿回来的都拿回来干;第二,承揽加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出去找活干,找市场,开辟新天地。最近,一些单位正在着手将外协活拿回来自己干,弥补开工不足,值得借鉴与推广。

3、各单位对于必须放假的员工要统筹安排,给员工创造一段自由支配时间。各单位要根据市场要求,采取集中开工、集中放假;或轮流上工、轮流放假等方式,为员工探亲、旅游、休闲创造条件。曙光鸭绿江旅游公司要主动向各单位和员工推介其旅游项目,为有旅游意愿的员工做好服务工作。

四、如何把危机当成挑战和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们汽车企业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危机同时也是机遇。国家通过启动内需、扩大出口、改善金融政策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帮助企业减少困难,使我们应对危机、战胜困难更有信心。曙光集团经过24年的奋斗,现已积累了雄厚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了一个团结务实的优秀管理团队,培养了一批善于攻关的技术研发队伍和营销队伍,打造了驰名的“曙光”“黄海”两大品牌,造就了一支敢打敢拼的员工队伍。正是有广大员工多年以来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使曙光闯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在今天的危机来临之际,我们曙光人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应对危机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曙光与广大员工已成为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困难面前,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国难显忠臣,家贫出孝子。我们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要发扬亮剑精神,抢抓新机遇,开辟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争取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国家的忠臣”,“家庭的孝子”,曙光的忠诚员工。

下载新闻学习——应对报刊发行危机的“青岛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学习——应对报刊发行危机的“青岛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应对危机倡议书

    倡议书 公司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志们: 当前,全国的煤炭形势不容乐观,供大于求,价格急剧下滑。面对严峻的形势,公司党委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四季度工作会议精神,迅速行动,凝心聚力,共......

    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的定义。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

    校园危机公关应对

    荆州长江大学校园暴力危机事件 长江大学东校区南苑宿舍国际学院和体育学院的学生同住18栋,体育学院宿舍临近午夜没有熄灯伴有吵杂声,引起同楼两院的学生发生口角,国际学院的王......

    双汇危机应对及看法

    双汇危机应对及看法 080808122 胡磊 分数首先来了解一下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 ·3月15日 央视曝光济源双汇收购“瘦肉精”猪肉,当天双汇发展封住跌停。 ·3月16日 双汇集团发布......

    项目危机应对方案

    ****项目 危机应对方案 编制单位:********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7年3月25日 目录 引 言 ............................................... 1 一、编制目的 ........................

    景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危机

    景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危机 ——以湖南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为例 深圳市笔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安化分公司 唐溶溶 旅游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由于旅游业的波动性及脆弱性比较......

    官员如何应对形象危机(最终定稿)

    官员如何应对形象危机 访《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2)》作者唐钧 2012-10-01 第06版:读书治学 作者:王翠娟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1922 2012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形......

    应对资源危机5篇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要求:“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