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乔官中学271诊断性报告
乔官镇中学学习“271”课堂教学改革
诊断性报告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
1、就课堂内教与学双边活动情况的直观反映而言:教师讲课的时间在35—40分钟的占总调查课时的74.4%;学生活动时间在10—5分钟的占25.6%,当堂练习正确率达85%以上的占12.3%;学生发言在5—8人的占49.4%;学生发言在10人次以上的占19%。如果将其归结为课堂的教学模式而言,演讲型的课占总调查课时的22%,演讲、对话型的课占43%,纯对话型的课占14.7%,混合型的课占10.3%,其它10%。
2、就一般课堂教学评价的四大因素(内容讲解、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效果)而言:内容讲解优占15.1%,一般的占62.3%;好的课时占20.4%,一般的占56.3%;教学方法优教师占24.3%,一般的占51.2%;好的课时占23.8%,一般的占42.1%;教学效果优教师占14.7%,一般的占62.3%;好的课时占19.7%,一般的占56.2%。
3、就教师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机会的角度而言:课堂教学存在“四多四少”。即: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的机会少;水平高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少;一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的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分析,就语文课而言:有17%左右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分析课文全过程,有54%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还有39%左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在对学生问及“你班语数课的上课状况是怎样的?”选答“教师讲,学生听或记笔记”状况的学生占49%;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够参与答问”状况的学生占32%;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状况的学生占19%。
4、就课堂教学纵向程序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中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方式而言:教师一般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学习好的学生随口就答,只要有一人说对了,教师便重复一遍,接着便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就自问自答的占总调查课时的80%。
5、就教师教学的终极目的而言: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师占74%,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同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占18%,传授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占8%。就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
0
教学而言: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68.4%,不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31.6%。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针对上述几方面的调查情况表明,就课堂所反映的现象而言,大部分教师能够按照教学常规施教,课堂上师生互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情感,个别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关爱。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潜能,致使课堂效率不高。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监测评价的内容仍然过多偏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教学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如历年来,期末考试都由区上统一命题,没有考虑到城镇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差异。监测评价的方法仍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过多地偏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量化仍过多关注于结果,有的地方以中考成绩论英雄,忽视了被监测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2、由于个别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对教改的新成果抱轻视态度而不学习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教学法,不管教材的变化,不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和学习需要,或照书所讲,一板一眼生怕学生少了什么似的“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听不进去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创新意识。
3、教育发展不均衡,优秀教师和学习好的学生都往城区和交通便利的学校流动,乡村和一些边远地区的学校学生流失严重。且由于学校地处偏远,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每年都有几名骨干教师流向城里。
4、留守儿童居多,我们通过调查,基本上学校规模在500人以上,而父母一方在外长期打工的学生占在校学生的40 %左右,父母双方均在外长期打工的占15 %以上。这些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学习自学性不强,学习习惯较差,厌学现象比较普通。从整体看学习成绩相对差距较大。
三、提高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学改革,为教学质量上水平提供师资保证
1、加强学习,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组织教研理论学习活动,以校为单位进行统一的安排,双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用于教研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每周举办一次“教师论坛”活动。每两月一次理论学习自测活动。
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每个阶段,学校确立教研专题子课题,供教师研究,每次教研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在交流研讨中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在学习方式上做到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并把个人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对骨干教师的考评。
为落实“人人都是培训者”的要求,深入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打造教师团队,形成组织合力,将教师的个人学习变成团队学习,形成共振效应,学校按照打破年级组,教研组界限的原则,拓展了研究思路,增强了研究实效,提高了教师素质,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养成反思的习惯。让老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做到:每双周一篇“学习与反思”,教育随笔每月1-2篇;每学期2-3篇教学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并将此项活动纳入常规考核。
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平行班教师,特别是在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把开发校本课程与校本研训相结合,在教师中开展 “八个一”研训活动。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书;订一份学科教学刊物;上一堂高质量的研究课,构建和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承担一个校本教研课题;搞一次学术讲座;开展一次培训活动。
进一步落实 “三级培养、以校为本、培赛结合、注重过程”的原则,建立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以评估促落实,以管理促实施,以活动促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
提高教师素养,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各老师每学期至少制作一件课件,全学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均不少于18节,发挥了教学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全体教师把自己在教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学校积极推荐参加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大赛。
让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部分骨干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外地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的办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提高课堂效率的进程,改变目前的现状,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以有效教学为重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优化集体备课。学校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单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双周则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分析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家统一,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挂靠领导每周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教改动态。对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监控教学教改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教师工作出谋划策,促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重视学生指导,大面积采用“271”课堂教学模式。学校除定期举行学法讲座外,还让任课教师开展经常性学法指导活动。让教师大面积采用“271”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即:教学中把握“三点”(知识点、能力点、创新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四自四组”活动。即: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学生自愿组成:帮困学习小组,协和学习小组,中心学习小组,兴趣活动小组。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鉴创新“271”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课堂分为三个环节(1)引导自学。(2)互动探究。(3)反馈拓展。将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为三段,第一环节用10分钟时间;第二环节用20分钟时间;第三环节用10分钟时间。最后用3-5分钟留给学生做作业,教师查漏补缺,个别辅导。实践证明,这个教学模式,操作简单,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
大力开展“区域联动教研”。学校继续开展示范、研讨、协作、交流等活动,进行联片、联校教研。把每月的第一周定为校本研训“开放周”,届时让小学的教师来我校电子备课室备课,在网上查资料、听课,与我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研讨活动。提高了英语教学水平。
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学校聘请教研室知名老师作有效教学方法讲座,各科教师按照区教研室和学校统一安排,积极开展了有效的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完善教学设施,实现 “班班通,人人会,节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改进课堂管理,体现有效模式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积极学习“271”教学模式。
“271”教学模式是我们通过调研根据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结合学习洋思学校和杜郎口中学的经验研究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依据现代教育思想,依托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现状多项调查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把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则落实到了实处,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方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显著地提高。
“271”教学模式简明、实在,它删去了教学环境中一些琐碎的没有必要的支环节,用一种程式把它固定下来,便于教师操作。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检验。
(三)狠抓学风建设,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实施有效监测,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质量的主体,教学质量的主体最终也要靠学生来衡量。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和保证。为此,学校除开展常规德育活动外,开发校本教材《弟子规读本》,利用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了刻苦学习精神。
认真落实“学习常规要求”,在学生大会上进行宣讲,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检查落实,对学习成绩好,作业完成好,进步快等学生进行表彰。
开展“学习之星、进步之星、艺术之星”等六星及优秀学习型组织评选活动,树立榜样,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开展“百强学生”评选活动,每次大型考试结束后,对初三学习进步的40名,初
一、初二前30名共100名学生进行表彰奖励,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性竞争局面。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各科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开展学习方法辅导讲座,让学优生作学习经验交流,努力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狠抓学风建设,值周领导、值日领导、值周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多管齐下,严格管理,学风有了很大转变,自我管理,自觉学习,自主发展日渐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行动准则。
及时监测学生学习发展状况,各班建立了学生学习水平档案,初三各班还建立了学生学习个案分析档,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促进其进步成长。
落实了帮教措施,对学困生、留守儿童、品德缺陷学生,进行摸底建档,确定帮教教师,并将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情况纳入帮教教师考核之中,以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通过这一举措的实施,进一步激发我校教师潜心教学和广大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有效作用。
(四)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现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校长办公会要对教学工作,质量管理及质量目标作评估分析和决策,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务处对教学工作常规要求的落实进行考核汇总,周抽查、月考核、期末总评,对月考及期中、期末质量检测作分析通报;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阶段性诊断和评 5
价。年级组每次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后,结合教务处反馈的情况,组织召开年级师生会。对年级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教研组和备课组,对本学科质量分析、研究。
修订完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办法。实施月考和单元检测,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管理。认真组织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对每次大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进行全面质量分析,包括学校分析(教务处)年级组分析,教研组和备课组分析,班级分析、教师分析,学生个人分析总结。
修订完善结构工资发放办法,突出质量奖励份额。制定完善中考奖励方案。在期末教师综合考核中,突出质量考核的权重,评选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并予以奖励。制定实施学优生奖励办法。对教学质量过差者,除在结构工资中进行扣除外,领导进行谈话,帮助其分析原因,议定措施并限期整改,如未能整改者,调离原教学岗位。
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今后我们将在市、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继续扎实做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其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其二,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其三,应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四,坚持以学生为本,爱护、尊重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其五,要注意仪表仪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在学生中树立美好形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知识上的征服力,人格上的吸引力,对学生产生有益的人格影响。
我们认为,只有采取以上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初中课堂教学质量低的现状,才能充分的调动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进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篇:乔官中学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办法
乔官镇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社会满意度,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以及市、县教育局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范围与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的范围为全校教职工。考评内容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廉洁从教、诚实守信八个方面。
二、方法和步骤
教师职业道德考评主要通过教职工民主评议、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评价等方式进行,每学期一次。方法步骤如下:
(一)成立师德考评小组。各单位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师德考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师德考评的组织协调工作,并经教代会表决通过。
(二)制定师德考评办法标准。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师德考评办法和打分标准,提请教代会审议表决,且90%以上同意方可施行。
(三)签定师德承诺书。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职工与学校签定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的《师德承诺书》,《承诺书》一式三份,学校和教师本人各存一份,一份报县教育局备案。
(四)组织教职工民主评议。学期末,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工对每位教职工的师德表现情况和师德承诺践行情况进行评议打分。
(五)组织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调查评价。学期末,由学校按照审议表决通过的考评办法,组织学生和家长对教师逐一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评价意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分别按“满意”90分、“基本满意”85分、“不满意”50分核算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得分。学生满意度调查采取随机抽取教师任教班级学生填写测评表的方式进行。任教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参与;任教多个班级的可随机抽取一个班或所有任教班级的部分学生参与。学生家长调查评价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或随机抽取教师所任班级学生家长电话号码进行调查的方式进行。一般不低于该教师任教学生数的1/3。
(六)拟定考评意见。由师德考评小组根据民主评议、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评价情况,形成教师师德评价意见,填入《昌乐县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登记表》。
(七)反馈。通过书面或个别谈话等方式向教职工本人反馈考评意见,并帮助分析存在问题和督促整改。
三、考评结果的评定
(一)考评成绩的计算
师德考评成绩按民主评议分、学生和家长评价分核算确定。其中,教师考评成绩按民主评议占60%、学生评价占20%、家长评价占20%的比例核算。非教学人员考评成绩主要按民主评议成绩确定。
(二)确定考评结果
主要根据师德考评成绩,综合教师日常表现情况,确定每位教师的师德考评结果。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优秀”等次的比例,一般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30%。其中,凡在师德测评中家长或学生测评“不满意率”超过30%,或有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县规范办学行为有关规定的,考评等次确定为“不合格”。
四、考评结果使用
师德考评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师德考评优秀的教师,在评优树先时优先推荐。特级教师、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的评选将师德考评结果作为前置条件。内师德考评有一次达不到优秀的教师,其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两个学期师德考评均不合格者,其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等次,并取消当一切评优资格。
五、本办法自2011年2月起执行。
本办法由乔官镇中学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建立和完善“安全优先、育人为本、促进公平、强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根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积极应对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认真分析排查影响和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努力把安全优先、育人为本、促进公平、强化服务的相关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实实在在的活动成果让学生和家长从中受益,让社会认可发生积极的变化,使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推动全县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充分发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政治优势,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单位、学校要结合《关于转发<潍坊市教育局关于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乐教字[2010]11号)精神,把组织开展好这项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按照统一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一)建立全员参与机制。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全县教育系统的所有教师、教育工作者要全员参与,深刻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人人了解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转什么”、“如何转”。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将深入学校进行宣讲,学校每季度要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全员培训,校长要对如何做到“安全优先、育人为本”,怎样才能实现“促进公平、强化服务”,结合学校实际讲明要求、措施。要针对“安全优先、育人为本、促进公平、强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按照“谁有问题谁整改”的原则,责任到人,确保人人参与。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统筹领导和保证作用,党员干部教师要带头学、率先转,做出表率,在活动中创先争优。
(二)建立完善问题排查和整改机制。这次实践活动,要坚持基于解决问题的原则,全面建立起问题排查机制、整改目标责任制。各学校每月要组织一次问题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实行解决问题销号制度。县教育局将建立群众投诉举报、立项查处机制,设立专门公开电话,发挥好督学责任区作用,形成解决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在排查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党员干部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走在前列、先行一步,作出承诺。各学校都要敢于亮出问题,公开承诺,让学生家长参与监督。
(三)建立措施保证机制。把安全优先、育人为本、促进公平、强化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全县统一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电话随机调查制度,每学年组织两次,调查结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成绩,并作为对镇(街、区)和县直学校教育综合督导的系数。各镇(街、区)教管办也要建立对所属学校学生家长的办学满意度调查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的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制度、师德考评制度、家访考评制度和校长向全体学生家长工作报告制度,加快建立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各校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建立起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公开承诺制度。承诺事项要具体、措施要明确、监督要到位、考评要与评先树优结合起来,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四)配套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县教育局将结合活动开展,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配套实施办法,统一安排部署开展对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测评和师德考评工作。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测评和教师师德考评结果与各类评先树优密切挂钩。其中,对满意度测评结果在全县领先的单位,在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中给予重点倾斜。从2011年开始,县以上各类奖项指标将优先用于表彰在“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创新成果。对特级教师、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的评选将师德考评结果作为前置条件。2011年8月前,建立起全县教师师德考评和学校办学家长满意度考评结果的信息系统。
三、活动开展的步骤
围绕活动主题,2011年主要开展好以下工作:
第一阶段:到3月底,各单位和学校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制度,成立活动领导和工作机构。同时完成2010—2011学年上学期的学校办学满意度调查和师德考评,并将结果报县教育局备案。
第二阶段:4月到6月,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学校举行专题报告会;各学校组织两次专题教育培训,校长完成两次主题授课。坚持每月分类排查存在的问题,并将整改措施逐一作出承诺,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台帐。
第三阶段:7月到9月,结合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以校为主,完善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完成2010—2011学年下学期的师德考评和学校办学满意度调查,并上报备案。期间,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现场会、现场点评等形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教师节期间层层表彰一批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
第四阶段:10月到12月,继续按月排查问题,创新整改措施和制度。学校组织全员专题教育培训,校长亲自讲课。组织先进学校、个人事迹报告会。完成对各镇(街、区)和县直学校的办学满意度电话随机调查。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四、加强组织领导
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贯彻实施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县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县教育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单位、各学校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开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与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建立完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结合起来,每个单位和干部教师都要瞄准先进,选树标杆,落实赶超措施,让广大干部、教师在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中创先进、争一流。要把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表彰先进学校、个人贯穿于活动始终,形成浓厚氛围。加大活动的调度督查与奖惩力度,县教育局将成立专门的活动督查小组,定期深入学校进行指导检查,印发活动简报,分学段确定一批推进示范校。对组织不力、消极应付的学校和责任人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对于活动期间发生的违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行为,将加大处罚力度,公开曝光反面典型,并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一票否决”。
附件:
1、昌乐县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昌乐县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测评办法(试行)
3、昌乐县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办法(试行)
附件1:
昌乐县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赵长忠 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 傅喜明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成 员 柴同堂 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秦君临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王顺宾 县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 徐松然 县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 吴功明 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杨瑞玲 县政府托幼办公室主任 岳 松 县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柴同堂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昌乐县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
测评办法(试行)
为扎实做好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推动全县教育改革发展上水平、争一流,全面提升昌乐教育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满意度,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范围和内容
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测评面向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评价内容主要设5项指标:学校整体工作情况、班主任工作情况、任课教师情况、学校后勤服务情况和孩子成长发展情况。每项指标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根据家长对以上五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学校办学满意度水平。
二、评价方法和步骤
每学期末,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满意度测评。调查对象主要为各学校在校学生家长。主要采取电话随机调查方式进行。主要方法步骤:
1、建立在校学生家长信息库。新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各镇(街、区)教管办和县直各学校将在校学生家长联系电话统计上报县教育局备案,建立统一的家长信息库。
2、集中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每学期末,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在校学生数,一般按3﹪左右的比例确定随访对象数量。调查时,安排专门场所,设置专门电话号码抽取程序,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然后由指定的工作人员,按上述五项评价指标专门编制的“主持词”,采用边访问边记录的方式逐项调查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度。期间,局领导、有关科室负责人和被调查单位负责人现场参与电话监听。
3、核定调查结果并上报。各校均按实际随访人数计算满意度。抽调对象拒绝评价或对评价指标不了解的,视为无效票,不计入评价票数。各学校满意度测评的计算方法为:满意度=(满意票数×1+基本满意票数×0.7+不满意票数×0)÷(满意票数+基本满意票数+不满意票数)×100%。最后,由县教育局统一汇总、核定最终结果,并按要求备案。
三、评价结果运用
1、与评先树优挂钩。学校办学满意度在全县领先的单位,首先作为确立“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施活动“示范校”的重要依据,并在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中给予重点倾斜。“满意”等次达不到85%以上的,不能作为先进单位向县级以上推荐;对“不满意”等次在30%以上的学校取消本学所有评选先进资格。
2、与师德考评挂钩。依据学校办学满意度测评结果,确定各学校“师德优秀教师”的比例,其中“满意”等次在85%以上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师德优秀教师的比例增加2%的指标。
3、与综合督导评估成绩挂钩。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成绩,并作为对镇(街、区)和县直各学校教育综合督导的系数。
4、与干部使用挂钩。建立完善学校办学满意度测评长效机制,将其纳入校长职级制考评管理体系,作为校长职级评定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相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学校办学满意度测评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在县教育局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专门班子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2、严肃工作纪律。学校办学满意度测评工作量大,程序性强,涉及面广,各单位要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并按照县教育局相关部署,扎实做好数据核实、统计、上报和资料整理存档工作。对在活动中敷衍塞责、组织不力或弄虚作假,给活动开展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本办法由县教育局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件3:
昌乐县教师职业道德 考评办法(试行)
第三篇:乔官镇中学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方案
乔官镇中学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方案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评选潍坊市优秀班主任的通知》(潍教明电【2013】121号)、乐教函〔2013〕82 号《关于评选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乔官中学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方案。
一、评选原则与条件
1、按考核程序操作,采用公示制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班主任。
2、提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努力争取,不搞轮流坐庄。
3、按评价分值由高到低成为本次优秀班主任评选的依据。
4、评优、评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合理,经民主评议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推荐上报。
5.严格坚持前置审核“一票否决”制度。为确保推荐人选质量,对违规办学、安全稳定、办学满意度测评、师德考评、有偿家教等前置审核要素,对一年内在上述方面出现违规问题的班主任,实行“一票否决”。
评选班主任时,除满足以上原则和条件外,参评班主任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从事班主任工作连续3年或累计5年以上,且现任班主任。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满意率在95%以上。
3.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民主,管理手段灵活,注重工作创新,能够培养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形成较典型的班级管理创新特色。
4.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成绩突出。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2012-2013学年下学期师德考核为优秀等级。
二、考评小组:
组长:钟安新
副组长:刘福新
成员:黄庆国刘福山刘福文赵金萍李庆玉
三、评选细则
1、政教处每学期考核汇总积分占60%。第一名记满分60分,从第二名起每差一个名次顺减1.5分。
2、班级期中与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占40%。级部第一名记满分40分,从第二名起每差一个名次顺减1分.四、评选办法
1、个人申报:符合条件的班主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报。
2、资格审查:由考评小组对申报人按评选条件进行审查。
3、赋分量化:先按照政教处考核积分(60%)+考试成绩积分(40%)进行排名,然后按照教管办分配名额确定优秀班主任人选。
4、张榜公示:在宣传栏对被推荐人名单及事迹介绍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
5、审核认定:公示结束后,由评选领导小组对无异议的人选进行审核认定。初步确定优秀班主任人选。
6、上报:由优秀班主任人选填写“2014年昌乐县优秀班主任申报表”进行上报。
五、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评优:
1、违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法律惩罚。严重违纪受到相
关部门处理,造成恶劣影响。出现违纪违规行为,受过处分;
2、在上级督查中受通报批评,成为反面教材,并造成严重后果。
3、不服从组织分配,不承担组织安排的任务,言行举止影响集体团结,经批评教育不改,情节特别恶劣。
4、出现班级管理、教育、安全工作责任事故;
5、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者;道德品质败坏,有辱为人师表言行,影响恶劣,6、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因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集体形象、声誉、利益受损,造成恶劣影响者。
7、学校、政教处、团委安排的班级任务2次未完成的。
七、此方案中的未尽事宜,由学校校委会会议研究决定。
乔官中学
2013年12月27日
第四篇: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解释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编辑本段 方法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编辑本段 目的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结果性评价 解释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编辑本段 方法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终结性评价 解释
终结性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编辑本段 方法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编辑本段 特点
终结性评价不仅应用在教学领域,已逐步扩展到商业、社会、生活、政治的各个领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目录
定义 原则 特点
途径与方法 合作评价展开
定义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 的学习过程,使学生 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导向性原则
3、多元化原则
4、激励性原则
5、情感原则
6、可行性原则。
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形成性评价分为六个阶段:
1、自评(Design Review)
2、专家评价(Expert Review)
3、一对一评价(One-to-One Review)
4、小组评价(Small-Group Evaluation)
5、实地评价(Field Trial)
7、进行中的评价(Ongoing Evaluation)
途径与方法
这几年里,我们根据新课标中评价的要求,对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三是听说入手,落脚综合。课堂内外结合
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的学习在于多运用、多实践,不仅在课内的有限时间,更在与课外的无限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说英语、多听英语,和同学一同编英语小对话,一同表演英语节目。学生个人参与活动、习惯评比、小组评比、课前五分钟的自由对话或看图说话等,都是每节课必须进行的课堂评价。学生课后自觉背诵课文、故事,或自学歌曲、小诗、小故事或一段对话,老师视其内容长短,给予学生五星或其他的评价;同时将每次活动作好详细记录,一个学月做一次小结,及时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肯定。评价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新课标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一生。而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由于学生年龄低幼,要保持稳定的习惯也不容易,因此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整个过程中加以督促与鞭策。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必须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设计一个表格档案,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它包括是否带好学习用品,上课无迟到早退;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注意观察、模仿;上课是否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是否能大声、有节奏、流利地说出所学的单词及句子,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是否能大声地唱出所学的英语歌曲,曲调准确,英语的语音基本正确;是否高高兴兴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听同伴发言;是否能诚恳说出同伴在英语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能否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是否能够不懂就问,虚心好学„„ 学生先在自评栏打分,写下简单的评语,自查存在的不足;然后同桌或班干部评价,说明同学做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是老师的点评。在评价学习习惯和态度时,我们注重了对学生课堂听老师讲课的习惯、课堂上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课堂上积极思维的习惯、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课后用英语的习惯、作业书写的习惯等。在同学和老师的督促下,学生的良好习惯正逐步形成。此外,评价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任务。听说入手,落脚综合 小学英语听说领先,因此听的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校一直是定期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检测,听力所占比例为低段60%,中段40%,高段30%。在评价说话时,教师提前将说话内容告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我们尽量把说话的评价过程变成英语的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了锻炼孩子的胆识,要求孩子要大大方方地站在讲台上面对自己的小伙伴,大声地说话,而小伙伴也要实事求是地给出一个评价。因此每次口语评价过程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让孩子将已有知识自我整理并内化的过程,同时它还是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绝好机会,学生在正确评价别人时,他自己的听力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每学期我们都定期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能力的测查,听、说、读、唱、演、做等,从多个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允许学生请教老师,请教同学,请教家长,多次反复进行,直到他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对英语的测试减少了畏惧感,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习惯、兴趣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等级评价,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优劣。1)自我评价
这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评价和认识。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形成性学习责任感,形成个人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是否积极;是否能大声、有节奏、流利地说出所学的单词及句子,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学以致用”,和培养及提高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能力。2)互相评价
互相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立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依据评价标准,同伴之间对学习条件、过程及效果所做的评价。我们可以让四五个学生评一个学生,每一个评价者为某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写出评语,重点在优点以及改进建议。反过来,被评的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语写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方案。学生互评的成功和自评成功一样,需要教师提供榜样,展示优秀的互评范例。通过评议,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评价的标准,树立“我也能做!”的信心。同时,让他们学会信任他人、诚实、公正地对待他人。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对方的学习,包括学习经验,让学生意识到同伴合作的力量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互评鼓励学生合作和与他人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消除他们的忧虑和困扰,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3)教师评价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与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的作用是展示,展示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评。当学生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他还必须给予指导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确定目标,收集和编辑档案材料,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目的,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自评和互评,仔细检查他们自定的改进目标,给学生提出反馈意见,教师的评价语应该具体,有针对性,评价应包括优点和缺点,教师评价还可适当运用日常记录的方式或采用学生行为评价表等。
教师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做出及时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化为他不断进取的动力。为此,教师设置即兴评价表格,以记录课堂即兴评价案例,注意收集不同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发言,回答问题,合作学习等。相互交流与探讨,从而找到更好的评价方法,使教学质量更优化。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标志,及时鼓励学生,得到奖励的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标志贴到黑板上。使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当学生一旦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必然会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新找回失去的自信,从而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做,尽管不一定会得到全班第一,但绝对能达到自我的第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展示他们的英语才能,从而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鼓舞着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合作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各种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也是教育评价的主体,家长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家长对学生,教师及整个教育都会经常使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因此在小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应采用多种方法: 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小班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Cool!“、‘Great!”、‘Super!“、‘Wonderful!”、‘So brave."„„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小班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奖励制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如把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共同参与
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同伴的出色表现作出肯定的反应。一起唱首儿歌为同学喝彩;拍拍手打节奏给伙伴加油;竖起大拇指表示对他们的钦佩„„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激励下加倍努力。
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三类评价的异同 所谓诊断性评价,就是通过一定方式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诊断性评价是揭示学生的前概念的有效手段。具体地说,通过诊断性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前概念,查明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困难的真正原因,从而采取对策,促进学生实现概念的生成和转变。诊断性评价既需要以日常观察为主要手段的定性分析,又需要以诊断性测验为主要手段的定量分析。这是因为,虽然诊断性测验能提供大量有关学生的前概念的信息,但是,诊断性测试题的编制与设计又必须以日常观察为基础,所以,在运用诊断性评价揭示学生的前概念时,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不同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质量评价。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的,也不重视被评对象进行等级鉴定。而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
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评价,可以现作一些它们的比较与说明。首先,两种评价的目的不同。形成性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学习上,也就是说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了解现状和努力方向。而总结性评价目的是作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另外,两种评价所进行的时间不同。形成性评价是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所以它只能是在过程中进行评价,一般不涉及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总结性评价考察考察最终效果,因此它是对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检验,一般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进行。通过对两种评价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学校基本上注重总结性评价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其实两者都是教育评价的目的我想如果我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话那么对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有大有益处!不知大家认为对不对?
第五篇:乔官镇中心小学简介
乔官镇中心小学简介
乔官镇中心小学位于镇区东部龙丹湖公园内部,是一所布局合理、校园环境幽静典雅的新建小学。该学校于2010年10月开工,2011年10月竣工,整个学校占地面积4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建成教学楼2座,综合楼1座,餐厅1座,30个教学班的规模,能容纳1350名学生。学校建成共投资2200万元,全部由镇政府承担。
该学校现有在校生861名,20个教学班,48名教职工。9月份,将北夏小学、下庄小学和歇头仓小学并入中心小学,学校将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师和学生安全,为周边42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也为全镇教育区域均衡教育发展和教育资源整体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树立管理创新的理念,形成浓郁的民主管理的氛围。通过“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积极调动和加强全体教职工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付诸于创新实践。学校管理实行层层落实,人人有责,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学校还围绕“在稳定中求发展,在传承中求创新”的办学思路和“创建社会满意的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传承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确立为学校办学特色。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作为特色项目,针对儿童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通过传承国学经典之精华,培育笃学厚德之人才,打造魅力学校、魅力教师、魅力学生,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