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课堂中的善教乐学 雷小伟
英语课堂中的善教与乐学
Teaching is an art.The beauty of art can exist without the perfect comloination of creational and practical people.Considering the real situation of students.Create and give a real and meaningful English cuttural and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the students, they will have a full access to the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ers use ustening, speaking, singing, playing and acting, focus on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oviding enough Language practical opportunities to the students, By all the means above, not only the teachers can teach easily, but also the students can join the class enjoyfully.关 键 词(Key words):善教 乐学 转换角色 评价机制 室外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之美离不开创设者和实践者的完善结合,针对学生实际,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这样教师即教得轻松,学生也可以愉快地进入角色。
一、转换师生角色,做好引路之人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知疲倦的句型、语法讲授,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进而则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一下,并以一种平等、友好的协商者或组织者的身份来组织教学,学生就会受到鼓舞,轻松自如地参与课堂活动,营造出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氛围。
例如:在JEFC BOOK2 Unit6 Find the right Place中,学生学完了课文中的对话及Take the first turning;Walk along this road等基本知识后,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1)设置问题。教师提出问题:I’m very hungry now I want to have a dinner.Can you guess where do I go? 学生回答:a restaurant.(2)巧解问题。我将教室的走廊设想为街道,将学生们的座位设想为一个个岔道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发出指令(Go along this road.Take the third turning on the left)让学生们表演,其余学生也热心帮助其寻找正确的位置。
(3)学以致用。将学生所处的位置设置成各个不同的地外,之后,我又分小组开展依据路线找地名的游戏,对找得又快又准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
这种师生间角色的转换,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
二、妙用评价机制,激发学习情趣
在师生角色转换后,学生思维活跃了,师生情感交流融洽了。这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情绪达到高潮的积极状态,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备受鼓舞,激发出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自然不能准确无误,对此,我采用假设评价法:假设回答某一问题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答案不同这处将会如何变化。学生们经守一番思考,便能回答,教师仍予之热情表扬。例如:在JEFC BOOK I B Unit20中,学生用be good at和be not good at造句时,学生说成了:I’m good at Play basketball but I’m not good at swimming。我有意重复这个句子:I’m good at play basketball.然后,用亲切的目光看着那名学生,并提示:“你这句话中短语运用得很好,假设你再将句子添色的话,它将更完美。”学生顿有所悟,忙将play改成playing。在教师的带动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随后的提高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使整堂课高潮跌起。我认为,假设评价法可以让师生双方都“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很多,如夸张评价法、赞美评价法、榜样评价法等等,只要教师把它们巧妙地运用教学中,就一定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三、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学过程
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民主氛围,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来实现,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学习。
(1)歌曲激趣法。歌曲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歌曲也能激发情趣,运用欢快的歌曲,即可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师生情趣共鸣。例如,在教师节那天,笔者在课堂上用少部分时间教学Happy Teachers’ Day这首儿歌,同学们用宏亮而富有激情的声音,打节拍伴唱。利用男女生对比赛使课堂高潮跌起,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也给老师们送出了一个个诚挚的祝福。
(2)顺口溜促记法。许多学生经常抱怨说,学英语真是件枯燥乏味的差事。如不按科学规律而一味去死记硬背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等,令学生感到即乏味又难掌握。教师不妨在过程中设计一些让学生好记忆的顺口溜,使之在乐中学、学中乐、嬉中趣、趣中获,这将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①巧记动物单词,教诸多动物单词时,通过总结动物生活习性的押韵歌,从而强化学生记忆。
例如:
Bee bee小蜜蜂,蜜蜂bee嗡嗡嗡。Cat cat是小猫,小猫cat喵喵喵。Duck duck是小鸭,小鸭duck嘎嘎嘎。Monkey monkey是小猴,小猴monkey爱挠头。Wolf wolf是小凶狼,凶狼wolf坏心肠。Fox fox是狐狸,狐狸fox有心计。②妙学序数词。一、二、三要全变,其余th加后边,th变化有特例,八减t,九去e,ty改tie,ve变f再加th。
(3)巧记定冠词用法。
特指双熟悉,上文已提示,世上独无二,序数最高级,某些专有名,习语及乐器。
3、故事拓展法。联系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学形式更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谈到美国等国的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时,课堂中穿插感恩节由来的故事,这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开端。1620年9月,著名的“五月花”号船载满着不堪忍受英语国内宗教(religion)迫害的清教徒,102人离港启航。经过近一百天的磨难,他们最后在普利茅期港抛锚上岸,这里成为英国移民在美洲的第二块永久居留地。到了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在寒冷无比的冬季,他们自己搭盖的简陋房屋难以抵御风雪,粮食(food)也不足,再加上繁重的劳动和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的侵袭,待到冬天结束,活下的移民(immigrant)只有50来人了。
此时有些同学作沉思状,许多同学异口同声问教师:“老师,他们是怎么在岛上生活(Live)的呢?”所来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捕鱼、狩猎、耕作及饲养火鸡(turkey)并获得大丰收,为了感谢上帝的保佑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举行整整三天的狂欢活动,后来整个习俗被保留下来。直到1863年,林肯总统才将感恩节正式定为国家节目。感恩节的食品极富传统色彩,餐桌上必有肥嫩的火鸡可吃,除此之外还有红莓苔子果酱、甜山芋、玉米(Corn)、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种蔬菜(Vegetables)和水果等(fruits)。
这一故事讲解,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使他们了解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与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的区别,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表演了课文中的对话,整堂课学习氛围欢快而热烈。
四、巧设室外课堂,做到学以致用
1、建立学生英语书目库。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英语能力的培养,孩子都或多或少拥有一些英语书或图片等。父母购书的途径各种各样,有一些英语书籍直来自国外。建立学生英语书目库,可以使资源整合,加上“书非借不能读也”,书目库的建立可以促进孩子之间在课外活动中交流书本、交流内容、交流心得。
2、制作英语小专题展。让学生在课余在因特网上或其它途径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图片、明信片、邮票等,或整理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做专题集,配上色彩、图片等等,最后可在班级或校刊上展出,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
3、背诵英语小短文,选择一些绕口令或小短文,让学生背诵。学生在背诵记忆过程中,享受或学习英语的快乐,并正确运用语言。例如:
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best.4、小小英语歌会,利用学校举办的相关汇演,圣诞节等节日举办小小英语歌会,学生积极参与,热情表演,唱歌的唱歌,伴奏的伴奏,尤其是圣诞歌曲Jingle Bell节奏欢快,让学生们陶醉在浓浓的英语歌曲中。
5、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在学期结束前,开英语演讲比赛,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可教师自定,由学生们自己推选出评委,教师协助,学生们能选出优秀的演讲者,并颁发奖品。此时,可选派几名小记者用英语来对参与者进行采访,可师生共同参与,也可召开小型新闻发布会,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不是在枯燥地单纯操练英语,而是在使用英语进行文化交流。
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教无定法”,但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在“善教”上下功夫,就一定会赢得学生们“乐”学,也就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善教”与“乐学”专题
“善教”与“乐学”
李淑君
(广宗县大平台中心小学,河北 邢台 054600)
摘要: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善教”是前题、方法和手段,“乐学”是目的。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
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
二、教师要讲究教法艺术,并能灵活运用。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中应注意多样化、统一化、形象化和情感化。“乐学”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善教;乐学;教法艺术
“乐学”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大学始教也,„„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段话论述了在教学中只有注重课内和课外、劳和逸四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论语》开篇第一句就载有孔子对乐学的认识:“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这就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
乐学的本质是通过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来调动学生学习活动再老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苏联著名教育家何芙纳什维利认为现代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亚研究”过程,它既不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成人(尤
其是科学家)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传统教学论所规定的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技巧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所以说,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既有教师的“善教”,亦有学生的“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题,“乐学”是目的。没有教师的“善教”,就不会使学生“乐学”。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研究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
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这就是说,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厚积而薄发,教学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教常新。
我们不仅平时要注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钻研教材,还要注意浏览报刊杂志,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国内外教坛上的新思路,新观点,新做法,整理记录下来。用于教学过程,会产生非常好,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举个例子,我上初中的一位老师讲“相似形比例线段”时,讲了拿破仑通过观看士兵的帽沿轻而易举地测出了河宽的故事;讲
黄金分割时,介绍黄金数的美学价值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最和谐悦目的矩形和书籍、门窗等,其短边和长边的牢固,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句古诗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的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讲时高屋建岭,活水涌流,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清新,明朗,开阔的知识天地,进而诱发学生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学生便会对学习乐此不疲。
二、教师要讲究教法艺术,并能灵活运用。
灵活多样的教法是“善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魏书生说的好“老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花园中,到处采集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各部分知识的“乐学”要素挖掘和显露出来。像孙悟空那样,面对复杂的环境,以“七十二”变本领去驾驭。课堂的情势不是死的,有时可能表现瞬息万变、急转直下的变换,这是我们应不失时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手段,才能使“无崖的学海”变成“知识的乐园”。
从理论上讲,现代心理学以为“不愉快的是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而且“凡是认为不愉快的事,总不如他们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随着学生情绪反映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和非智
力因素共同作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朝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
我们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标志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它有助于克服教学中的单调感和模式化给学生带来极消极影响,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精神生活需要。如在识字教学中可用讲故事的、猜谜语、作动作的方法。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确”字的:一个小孩拿着一块石头去投牛,正好投到牛角上,放牛的老伯伯说:“孩子,你投的真准确,你的方法不正确,你的这种行为确实要改变。”他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确”字的音、形、意,学会了用“确”字组词造句。比简单地让学生读几遍,写几遍,组几个词,造几个句子的方法要好的多。
(二)教学方法统一化。
教学方法统一化即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要做到三个“符合”,即(1)符合教本人的个性特长,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我在教学中喜欢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在讲《春蚕》一课时,学生对蚕不熟悉,蚕的生长过程,学生在文学中也不易理解,影响学生对蚕的喂养过程和母亲辛勤劳动的理解,我用几副简笔画出了蚕种、小匾、大匾、分匾、上山五个重要的生产阶段。(2)符合教学内容 的需要,以利于教学内容潜在的教育因素淋漓尽致的揭示和披露出来。报纸上曾刊载过一位教师上生物课,讲《动物的趋食性》这一节时,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与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的打字:“羽项必亡”。他走近是看,黑色全是由蚂蚁拼成的。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天公要灭项羽,项羽无奈,拔剑自刎。”这时,学生个个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揭示了这个谜,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大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了项羽军心的恐慌。教学效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3)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风格,以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在讲《圆的周长认识》时用了“蚂蚁派行”的故事,就利用了小学生好奇的心理。以上三点“符合”是教学方法统一化的实体要求,也是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的学风格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形象化。
所谓教学方法形象化是指教学中尽量多用形象化的材料和手段进行教学。因为形象化的东西易于唤起学生的乐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能进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形象化并非绝对的具象化,而是注意借助形象的表象化作为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学生乐学服务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教师运用教
学方法时,能够深入浅出的将教学方法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图表模型、录音、录象、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方法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注意熟练而有效地运用表情、手势、姿态和语调等非语言表达手段,使教学信息通过多种形式诉诸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教学效果。如南京师大附小的斯霞老师讲“饱满”一词时,先问学生,谁能做一个饱满的动作?有一个学生鼓起腮帮子,大家齐声说脸蛋饱满„„最后,斯霞老师作了一个从门口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的动作,学生看了齐声说:“精神饱满”,老师会心的笑了。又如在教“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行程问题”时,学生理解相遇问题时,学生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较为困难,若用演示仪器或画图,观察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是搞不大明白。若用多媒体进行分解演示,声形并茂,化静为动,又化动为静,学生就会很快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情感化。
所谓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教与学的生动是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情感。在教学中忽视了“情”,则“理”无从渗透,“乐”无从何谈起?那种冷冰冰的异处是对人类情感的亵渎和摧残,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取的。我的一个同学讲述他教
学时遇到的一个故事:一次他正上课,看见一个学生低着头吃面包,身边的同学看着他,老师停下讲课,没有批评,没有指责,轻轻的说:“王刚同学可能是昨天晚上熬夜学习了,今天早晨起的晚,饭没吃好,我们等他吃完再讲。”王刚吃完后,聚精会神地上完了这节课。还有一位老师一次上课提问,学生都举了手,一个学习差的同学也举了手,老非常高兴的说:“请你回答。那个学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我不会。”老师没有批评。课下,老师问明了原因是他觉的不举手没有面子,就对他说:“以后,你会就掌心朝前举,不会就掌心朝后举。”后来,那个学生掌心朝前的次越来越多。逐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法,使学生“会学”,还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如一位青年教师一次听一位专家的课,正上着课,一个学生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一个学生出去了,又过了一会,两个学生一起回来。课后评课时,青年教师问那位专家:这是怎么回事?那位讲课的专家笑着说:“他正讲着课,看见一位学生坐力不安,可能是要大小便了,就走过去示意他去厕所,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还未回来,考虑到可能忘了带手纸了,就示意另外一个学生去送手纸。这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丝毫未影响教学。
总之。“善教”是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乐
学”才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的之一,它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它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李如密、孙元涛 :青年出版社 2001年版
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8
《中国
第三篇:习作教学——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习作教学——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语文教学方面谈得最多、觉得最苦的是习作教学,大班的教师更是辛苦,一篇习作还没改好,下一篇又来了,有时还感到对学生习作指导不得力,费力不讨好,学生习作水平上升缓慢,考试成绩也因习作水平受到影响……为此,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对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性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习作指导公式化
通过听课了解我发现教师们的习作模式基本为“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划定选材范围——教师阐述习作方法——学生独立构思——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单一的训练形式很难调动孩子的习作兴趣,习作公式化,毫无个性可言;作文教学缺少主动性。因此,学生写得苦,教师改得累,陷入了一种“高耗低效”的怪圈。
2、忽视交流,缺乏沟通
教师没有把习作看成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渠道,没有倾听学生真情实感的诚意和愿望。学生有话不想对老师讲,又不情愿对他人倾诉。久而久之,习作的原始动机“习作是与他人交流与自我表达的需要”消失殆尽。于是,学生以假话、空话、套话来搪塞老师,教师改得叫苦连天就不足为奇了。
3、重“作文”轻“做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学生学作文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在作文指导课中,很多教师不是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而是过多地用范文示例,使学生形成对范文的盲目崇拜,认为自己经历的事没有范文中的“有意义”而不敢采用,自己的语言没有范文那么“规范”而不敢见诸于笔端,自己的思路没有范文上“有条理”而不敢打破其固有程序。“唯尊师言,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形成学生思想方法上的偏差:“唯书”、“唯上”,不能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长此以往,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潜力,不敢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习作时空受限制,造成学生奉命习作,习作题目、内容、形式、思维方式
及评价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
2、习作指导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情感的激发,以及学生习作的个别差异。
3、习作评改过严、过细、过慢,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
4、学生阅读量小,没有语言的厚积,因而没有博发。
5、学生习惯熟视无睹,不善于观察、思考,因而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习作
内容空洞无物。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校把习作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我们力求通过“现象——问题分析——方案构想——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研究思路,探索适应学生心理,符合习作教学规律,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研究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加强习作指导的课堂教学的研究;第二层面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一、从教材入手建立读写结合的教学体系
读写结合符合阅读的心理过程。就阅读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着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语言到思想的过程;二是从思想到语言的过程;前一个“回合”是基础,后一个“回合”是提高,特别是后一个“回合”又恰好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因此,就这一意义而言,阅读教学已包含了作文教学的指导。这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作文教学。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钻研,开发与阅读教材中有效性习作资源,以满足学生凝聚生命情致的创作需要。怎样做到以每篇课文为例训练学生语言呢?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是课前预习,强调每一位学生自主的学习,在读懂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完成教师有意识设计的思考练习。把它落实在预习作业本上。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评反馈。其次是课上训练,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年级特点、文章特点,精心设计有层次的语言训练项目。针对年级特点教材特点课堂上设计动笔写一写的环节,哪怕只是一句话几句话,让孩子动笔写写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又能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训练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再有就是读后积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有目的的积累语言。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一例子,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语感。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在这种前提下的高质量阅读教学,才能激发凝聚学生生命情致的创作需要,为习作教学平添大量有效的利于学生倾吐的教学资源。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习作指导能力
1、理论学习。我们利用校本培训时间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聆听专家专题讲座,学院两次大型作文讲座我校都组织教师参加了,并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反思。努力用前瞻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同时,教导处还为教师们提供有关习作教学的信息、资料,还为教师们搜集优秀课堂教学实例供教师们参考。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有效的习作教学
我们汲取了先进的作文教学思想,借鉴了成功的作文教学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有效地落实不同年段的习作要求。上学期我们还尝试着进行了习作研究课的活动。把教师分为了两个大组。(我校只有九位语文教师)低中年级为一组,重点研究看图写话的教学;高年级教师为一组,重点研究写人记事的习作教学。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阶段。我带领大家重新学习了习作的学段要求,使每一位教师清楚本学段的要求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目标明确。第二阶段:研究阶段,小组共同备一节习作课,共同研究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环节,群策群力,共同研究。第三阶段:做课阶段,每个组选出一名教师代表做课,全体语文教师听课。第四阶段:研讨阶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感受谈体会谈建议,各抒己见,共同提高。通过研究教师们达成了共识,低年级的习作教学,“趣”字当先,无拘无束地“说”在其后,“导”字贯穿始终。高年级的习作教学,突出一个“方法”。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还总结出了:低年级也可以说写结合,为学生将来习作打基础;中年级如何指导学生更细致的观察、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高年级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习作注重细节描写的指导。走进学生,了解他们在习作中的困难之处,实实在在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三、从兴趣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写作确实是件头疼的事情。我觉得最大的障碍来自三方面的原因,即怕老师否定、嫌写作麻烦、无写作素材,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觉得提高写作水平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1、激励性的评价使孩子找回自信
我校是小班教学,学生少,学校要求每次习作教师都要做到篇篇有评语,每次都要有最少一半的学生面批。平时习作的等级教师可以给高一些,让孩子们有信心。每次的作文讲评和习作批语要求教师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激励式的评语找到孩子的进步之处,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如,做到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你学会用成语了,真好!习作中鼓励孩子们使用学过的语言。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对于学生而言最为头疼的是,写作时不知该写什么,总觉得没的写,这是平时没有养成观察积累的好习惯。其实他们身边天天都在发生着有意思的事情,只是他们缺乏意识没有注意积累,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孩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就尤为重要。训练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校开展了快乐周记的评比活动。在周记本上每天记录下一件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只是简单的几个字,简短的一句话。这样进行筛选,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记录下来。周记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记录下孩子们的实实在在的生活,通顺即可。对于孩子们的周记学校要求教师要进行讲评,哪怕只是每次选出写的好的在班中读一读,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里很重要。要求孩子是生活的有心人教师首先要做到。注意帮助孩子积累一些素材,比如学校开展什么活动了,指导孩子写一写,这学期到活动中心活动我校六年级的老师就给孩子们来了个命题作文“今天我当哥哥”多有意思呀,孩子们写下了真情实感。汶川地震更是触动着每个人的心灵,学校开展了以“地震无情人有情”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学生们的每篇周记都充满了对灾区人民对灾区小朋友的关爱,用他们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文字写下了美好的祝愿。
3、加强阅读注重积累
学生的习作语言匮乏、平淡无奇就如同白开水一般索然无味,尤其是到了高年级这一现象非常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孩子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语言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书中作者的多样写作方法、优美的遣词造句、合理的构局谋篇、巧妙的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多读书的孩子就会被影响,就会去模仿。多读书的好处太多了。我校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活动,教师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阅读档案”。档案中记录了学生的阅读心得、摘录了好词佳句、教师和家长的评价鼓励也记录在里面。开始学生还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时间长了就成为习惯了,下课了、自习课上、就连操场上也经常看到孩子们拿着书读的场景。
3、开展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为了激发写作兴趣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快乐每一天优秀周记”评选活动。每月月末,教师推选出好的周记在学校进行展播并在宣传栏中展示。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积极参加作文竞赛活动,获奖学生在全校进行表彰;学校还与杂志社联系推荐好的习作;我校每月一次的校刊中也经常刊登学生的作品。教师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有的教师利用每周班会时间开展交流活动;有的教师与大队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记录下我做班长的经历,把每位小班长的一周经历真实的记录在一个册子里,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有的老师把每次学生好的习作积累下来每学期出一本习作集……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习作的兴趣。
习作水平的提高要靠师生共同的努力,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习作的兴趣、优秀的成绩会伴随着我们的努力日趋提高的。
案例题目:
单位名称:崇文区花市小学作者姓名:贾静年龄:39岁任教学科:教导主任联系电话:***
习作教学——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第四篇:乐教乐学发言稿
乐教乐学,让课改展翅高飞
发言人:邓慧婷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作为乡下普通班级的课改教师,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一年课改的收获与体会。自从进行学导用课改实验以来,我听到最多的质疑就是:这种教学模式只适用于优秀生源的班级,对于学困生面广的班级来说简直寸步难行,其实不然,通过过一年的实验证明这个顾虑是多余的,我们安乐,每年优生流失都非常严重,以至于近几年成绩都不理想,但通过一年的课改有了较大的改观,像我的数学从进来时的13名到上学期的第8名,又到这学期的第5名,学生的整体成绩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我今天主要就针对这种小升初大量优秀生源流失,差生面较广;数学学科又相当枯燥乏味,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等现状,我们老师普遍认为山穷水尽疑无路,通过一年的学导用,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收获与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困惑,借这个机会与同仁们一起分享、探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恒久的学习动力。在课改过程中,如果学生兴趣高昂,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培养兴趣。郭思乐教授说过,生本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发挥课改的最大功能。如在七年级刚接触有理数的运算时,有一课就是涉及足球的进胜球问题,大多学生不了解进胜球是怎么回事,原题是在一场足球赛中,第一场进胜球是-3个,第二场是2个,一共有几个进胜球?把题目改成原来欠别人3元,还了2元,这时有多少元?就一目了然了。刚接触几何等量代换问题,如果a=b b=c,那么a=c,我们觉得很简单,但有些学困生就是不理解,我就跟他讲:我口袋的钱和你口袋的一样多,你口袋的又跟他一样多,那么我跟他口袋的会一样多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因为人民币是他最好的朋友。如打折销售的问
题、、、、、我看在座的有不少实验初选新教师有这样的疑问,我的班级原来没搞过课改,中途进行课改实验行得通吗?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比如到九年级代了一节课是黄金分割点的问题,有些在座的老师也许见过这种场面,老师在台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台下就昏昏欲睡倒了一大片,在我们这种生源素质差的学校尤为明显,特别到了九年级的数学和英语课,老师们只好自我安慰道,睡觉是给你面子,就怕不睡捣乱课堂。这就是传统教育的悲哀啊。刚开始进教室,由于新鲜,比平时好点,一上课第一环节目标引学,说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最美丽的点——黄金黄金分割点,最美妙的比——黄金比。接着第二环节前置先学,出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没几分钟,第一排就有个男生趴在睡了,我就把他叫到讲台桌前。这位男生矮矮的,白白的有点小胖,眼睛笑起来迷成了一条缝,一上台就非常具有喜剧效果。我就提问了,如果他的身材比是黄金比谁来告诉我,谁来告诉我那段比那段,比是多少,黄金分割点在哪。提问完后,学生们争着上台展示,说上身比下身等于下身比全身,比是0.618,用根号形式来表示是多少,黄金分割点在肚脐,就是平时从不听课的后排几位男生也争着上台展示。同学们展示完成,我就让这位同学总结一下,释疑导学后,运用活学出了几道练习,并让他们自编题目,同桌互考。整节课上完,没有一个同学趴着,在他们脸上少了无赖,烦闷,多了快乐和求知,我想这就是课改的魅力所在。在师徒结对子活动中,师傅须在徒弟班上上一节示范课,就在八年级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课书中的例题是小颖准备用21元钱买笔和笔记本,已知每支笔3元,每个笔记本2.2元,她买了2个笔记本,还能买几支笔?上课铃声响了,一位同学嘴里嚼着方便面,手里还拿着一把辣片,屁连屁连走来,唉,这可怎么办,一般情况老师会生气并停下课训斥学生,可后面还坐着一大票听课的老师。他喊:报告,我说请进,照常上课,目标引学后,前置先学环节,我就问:吴永标,你一星期带多少钱。他说20元。“你刚吃的快速面多少钱一包,一星期得多少包,辣片多少钱一包?”他答:“快速面一块五,每天得一包,辣片五毛,吃多少,我也没去算”“现在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他一星期可以吃多少包辣片?”这时完全舍弃了已准备好的书中的例题,题目变成吴永标这星期带来20元,方便面每包1.5元,吃了5包,剩余的买辣片,每包0.5元。他可能买几包?此时,全班同学就兴致勃勃的帮他算了,争着上台展示,帮吴永世解决问题。设买x包辣片,列式1.5×5+0.5x≤20这时他也不好意思,认真地算着,很好的起到教育的作用。在运用活学环节,学生也根据这个思路,自编了不少好题,整节课都没有用到预先设计的例题,但效果出奇的好。其实,在课改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信手练来,培养兴趣,觉得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易懂,以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学习的热情就高涨起来了。
二、开展适当竞赛,激发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那些能够比高低,评优劣,论先后的事情或活动,容易激发人的上进心,引起人的兴趣,对中学生尤是如此,因此,学生都有好强、好胜心,总希望取得好成绩,这种心理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毅力大增。所以,我在教学过程及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各种形式pk,如:“看谁解法多”,“谁的方法简捷”,“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小组评比的做法。课改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位学生。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上课很少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小组交流、讨论形式大于内容,或说上课纪律难维持,讲闲话,打瞌睡。我就想能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于是就尝试进行了小组评比。四人一小组,回答对一个问题加1分,回答错不扣分,当小老师讲课加2分,不遵守纪律扣1-3分,被扣分也能赚回,赚一分抵一分。这份评分表放在科代表那,让他操作。每月统计一次,一到五名的小组依次在每名组员月考数学卷上加5至1分。一个月被扣个人超过5分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惩治措施。这样一来,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不是没人举手而是学生抱怨举手都不叫他,学生不遵守纪律的也好转,不需要停下课来教育,直接扣多少分,若被扣了很多分又想表现好点把分赚回,提问问题时,也应根据学生的水平有所区别,最简单的问题就让最差的回答。让每人都有存在感,每人都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三,讲究语言艺术,点燃兴趣。这里所说的语言艺术并不是说,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多么优美的句子。老师最常用的语言方式是说教或训斥,适当的说教或训斥是必要的,如果以学生的对话都是这种方式,特别是唐僧似的说教,喋喋不休,久而久之学生很排斥、厌烦。而是用些学生比较愿意接受的语言以其交流
效果会更好。首先,毫不吝啬夸奖语言,比如说,你真棒,你是天才等,发现学生的进步及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点没错。就像我班上的学生罗杰,体育非常棒,样样拿第一,跑步时非常专注,求胜欲非常强,站在起跑线上是眼神就像狼,长跑也非常有毅力,人有点小聪明,但由于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再一次跑步比赛完后,得了第一,我使劲给他鼓掌,并对他说,罗杰啊,你若把赛跑时的求胜欲、恒心用在学习上,再加你的聪明,学习对你来讲绝不是件难事,到时班上的女生更加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此后他就像打了鸡血,变得非常勤奋,好问。成绩从40分进步到60分,直至这次期末考的77分。考完我有对他说,你不单是同学们的偶像,也是我的偶像,在我们班比金秀贤都火。我想主要是,“学习好了,女生更加对他佩服的”这句话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力量,你想一个男孩子能让那么多的女孩子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其次,多用礼貌语,比如:请、请坐、请回答、请擦黑板,每个细节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最后,适时用些幽默诙谐的语言,比如,外面有些特别的事情,学生在看外面了。通常老师会训斥道:“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上课、上课。”此时学生注意力是回来了,但心不甘,情不愿。我此时会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欣赏完了没有,欣赏完了请看黑板,同学们的展示更精彩。”再如:班级突发小状况,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去了,是训斥道:“吵什么吵,上课、上课。”此时我会说,“广告插播完,现在是精彩的电视剧时间。”所以,经常注意以学生的交流方式、方法,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
四,人人争当当小老师,激活兴趣。七年级,有意的培养学生上台讲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堂,做到不仅师生互动,还做到生生互动。其实,上课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场演出,老师不一定是演员,但学生也不只是观众,也是表演者、参与者,师生一起表演,一起互动,戏才精彩。老师一人跑龙套,大大的讲一节课,“猴子”累死了,戏还不一定好看。千万不要低估和忽视了自己的学生,只要充分发动和组织好学生,她们的表现往往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小老师也能能讲的头头是道,落落大方,哪怕是一些中等生,上台也能得到师生的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培养了兴趣。有一部分优生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开始先让一些优生讲,慢慢可以培养一些中等生,简单的还可以是中下生。
可以提前布置,哪一小组要讲哪一题。课后小组之间就会去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讲,又达到提前预习的效果,比学生独自预习效果会好很多。如果学生自己上台会很自如的讲了,这种题型也掌握的非常好了。所以,当小老师讲课,不但能锻炼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还能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比老师在后面赶着他们走,强迫去学习,效果肯定不一样。
五、因材施教,保持兴趣。。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目前这届学生差生面那么广,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有的学生虽然学习不行,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强。但你不能因为他的学习不行就抹杀了他的价值所在。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在课堂中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尊重和鼓励,以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评价,给予其成就感,促使其不断地发展。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分成几个层次,有些要求全对,有些对一题,有些在黑板上能出对一个方程给别的同学做,甚至个别极差生做作业抄题目给我,有去认真订正就行了,让他们有事可做,小组评比就能加分。
总之,在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很辛苦,但也很幸福,因为我们找对了路子,不但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发展。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备课时,教案上常出现的是师问怎样怎样,生答如何如何,接着师又问怎样怎样,生又答如何如何。我们老师的完全可以设计他们的思维,这样的教育不是在培养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而是在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我邓慧婷就复制出若干个邓慧婷,一个邓慧婷就够浪费资源了,在生产出那么多,不就更造成环境污染。课改深入下去,若干年后也不在纠结于若贝尔自然科学奖怎么都没我们中国人。让我们化作双翼,让课改展翅高飞。
感悟:一年以前,我还在彷徨地拉着学生走,现在,我已经慢慢地走在他们中间,我相信很快,同学们就会在前面催促我赶上他们„„
第五篇:国旗下讲话 善学乐学
这个周末,天气仿佛一夜之间由深秋进入初冬,半个学期悄然而去。前两周初高中的同学们刚刚经历了紧张的期中考试。或许有同学一提到考试就头痛了,是啊如果不用考试就能读自己想读的大学,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可是,有学就有考试,有选拔就有考试,有理论考试、有操作考试、有笔试、有面试……考试伴随着我们成长,考试就是沙里淘金,是沙是金就看你有多少份量。然要考好首先就必须学好,功在平时,今天我就从《善学乐学》两个角度谈学习:
古语有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学习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与原则,所以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善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助力学业的进步。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就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的是自己摸索“悟”出来的,有的是同学之间切磋来的,有的是老师指点出来的,有的是读书学来的。多积累方法,多尝试方法,多优化方法,你的学习会事半功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一言以蔽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方法,才能帮助我们点亮未来的曙光。
古人云“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同学们于是说,学习这么苦,何乐之有?苦,确实不是好滋味。然而,偏就有卧薪尝胆者,明知味苦,定要尝之。苦之极,亦乐之极也。读书之苦乐亦如此也。乐学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就有所乐。于是学霸们是这样苦中寻乐的:“这么难的一套物理试卷我居然才用了一个小时就做完了,做套化学试卷奖励一下自己。”
乐学,就是以饱满的激情坚定人生的航向。15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家讲过一件事:烈日炎炎下他路过一个工地,发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问其中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他问第二个人,这个人先把手中的砖码齐,平静的说,我在砌墙啊。他又去问第三个人同样的问题,那个人一脸祥和,他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说,我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啊。那么我们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比第三个人有更多幸福感吗? 相信我们学习的意义,一切就会变得神圣而快乐起来。
善学让我们事半功倍,乐学让我们永不止步。
希望善学和乐学能够贯穿在我们学校生活的时时刻刻,也贯穿于我们人生的所有阶段。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永恒的观念、一种持久的习惯,让学习照亮我们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