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课堂中少教多学模式研究
《英语课堂中少教多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论证
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英语课堂中少教多学模式研究》这个报告,今天又听了课题组负责人的开题报告,并了解了该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在这个课题之前,相继开展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了解我们上碑中学有一批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很欣慰。简单说两句。
1、课题的题目:选的很合适。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说: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究的能力。还有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这些可以说与今天我们的研究课题是一脉相承的。“少教多学”就包含了两层意思:老师少讲,给学生充分的发挥自我的空间;学生多学,打造高效课堂。选题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
2、研究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目标非常现实,我们知道:教会学生知识,不如培养他们的能力,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遗忘,而且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只有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才能终身受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和才能: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是学习的动力。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对教师的要求也要随着改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3、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陈老师已经说的很详细、并且给了很中肯的建议,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4、下面我说点希望: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好的团队,希望把这个课题扎扎实实地搞下去,搞出名堂,搞出成效。
第二篇:初中数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初中数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而应成为导演,成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关键词: 初中教学 少教多学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一方面,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学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中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体部分,是中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方面,课堂教学改革涉及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要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其艰难性不言而喻。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学习相关理论,为少教多学模式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深入学习,领会有关“少教多学”的内涵,加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学习,转变观念,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我们数学组结合黄骅二中课改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教育研究》中王坦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的《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导学案的撰写研究
要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教师要主动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应变成导演,成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那么,要实现这一转变,精心设计导学案这一任务就成为关键。我们利用“少教多学”“四段六步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这个模式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旨在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我们每月都对老师们撰写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三、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我们的研究于2013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修改导学案。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每学期都进行一次课堂大比武。我们数学组经常有教师做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做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另外课题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互动,或听课、评课;或进行案例分析与反思;或学习传达省、市各级有关开展课题研究的会议精神,与同课题的兄弟学校,探讨、切磋、交流,现场感受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现,分享成功的经验,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和谐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模式。
四、不断反思,探讨课堂,探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确立新的研究重点
学校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一种是要求教师坚持在每课的导学案后面撰写每课的“教学反思”,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研究习惯。二是定期征集“案例反思”。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教师的案例反思中评选优良的,选送参加市区级比赛。三是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上述反思活动,不断提高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新途径。
五、及时总结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少较多学”的典型课例,例如:在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或判定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确定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几个方面研究其性质和判定,在这一前提下,就可以由学生仿照平行四边形的研究过程独立自主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判定。于是我们可以利用相同的研究方法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在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时,我们可以先利用实例归纳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然后巩固定义、变式练习,这一探究过程,然后利用同一种方法让学生独立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于是利用相同教学过程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在研究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无论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或是分式方程,关键是找出两条等量关系,一条等量关系用来设未知量,一条等量关系用来列方程,利用同一种思路训练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达到少教多学目的。
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利用知识的迁移,由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一元过一次不等式,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还有很多这样的课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首先表现在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
2.个别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无效的教学活动掩盖了对文本的理解,整节课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缺乏有价值的思考,收获甚浅。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其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内容。
七、以后的任务
1.加强学习,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2.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达到少教多学的效果,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及评价方式,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丽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成功(教育),2010(05).[2]张骥.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0(16).[3]黄晓学.少教多学的三个着力点[J].湖南教育(下),2011(05).
第三篇:少教多学策略研究反思
“少教多学”课堂教学听课感受
“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学校一直带领老师们实践、研究的课题,从高萍主任的六步教学法,到芳草小学的合作分享,每一次学习都让我受益,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也影响很大,这次三位优秀教师的展示让我更加激动,也启发我、激励我继续实践、总结下去的决心。
第一节课王老师进行“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语言简练,直接入题,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可以看出老师在平时对学生的训练十分到位,我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小组合作的方式、汇报表达的模式以及学生表达的方式等。第二节是刘老师的“8的乘法口诀”,从课堂教学的环节上看,老师和学生的思路都非常清晰,对于口诀教学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这样的尝试大胆突破。第三节课李老师的“数学广角—优化”,老师明确的指令要求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探究学习,虽然是刚刚工作几个月,但课堂上的表现十分沉稳,从他身上我更加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孙老师最后的点评和指导更令我受益匪浅,从更高层次看教学才能看的透彻,我们常常只顾低头看路,而忘记看方向,一旦有所偏差就会离目标愈行愈远,孙老师的指导提醒我抬起头来看看目标在哪里,“教什么”、“怎么教”看似每节课前我都在备课思考,但往往只落在具体环节和方式上,目的就是这点题怎么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思考太少了,孙老师给的小招我回来就用,以后还要坚持用下去,成为自己的教学策略,那就是——“谁听懂他说什么了?”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却是引导、训练学生倾听的制胜法宝,只有倾听了,学生才能真交流,才能更高层次地进行思维交流,我在路上„„
第四篇:少教多学课题研究中的识字教学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中的识字教学
摘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本文旨在弘扬识字方法的多样化,探讨“识字教学”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具体运用。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改革识字教学的手段、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识字 识字教学 识字方法 小学语文 语文教育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注重识字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任何稚嫩的方法,只要能成为学生识字的“良方”,我们都不应该予以否定。当然还是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愿意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一是通过字谜识字。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用猜字谜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字谜中牢记了字形。如教“处”时,学生很容易和“外”字混淆。我给他们出了字谜:半个多,腿伸长,一竖一点站腿上。“是个‘处’!”“那你们能变一变,使谜底变成‘外’吗?”“半个多,在一旁,一竖一点站边上。”从此,再也没有学生把这两个字搞错。类似这样的字谜很多,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二是通过顺口溜识字。
这种方法以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它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在教学具有相同声旁字时,根据字形不同编出顺口溜。如在认识青、清、晴、情、蜻、请、精时,教大家朗读顺口溜:牛羊肥壮草儿青,加上“三点”河水清;有“目”变成大眼睛,心里着急有事情;水边飞虫叫蜻蜓,换上“言”字请你进,再换“米”字真精彩。这样,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三是通过游戏识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识字教学中,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例如“开火车”识字。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组成小火车,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一组同学按顺序认识汉字。哪个学生读错了,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发令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这样既认识了生字,有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再例如“送信”游戏。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送到同学的手中。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从而全班同学都会记着生字。
四、利用贴商标的方法识字。
把各种实物(或图片)摆放在讲台上,在黑板上粘贴好打乱的相对应实物(或图片)的音节或卡片。先引导:“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请你们暂担当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接着请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或图片)上。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最后全班评议。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文具、水果、蔬菜等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火眼金睛”。
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一些卡片,再出示一些形近字的卡片。引导道:“在这些字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六、是通过多媒体识字。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鲜活的生字吸引着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一》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春天的田野美景。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幻灯片田野景色,配之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让学生说出画了什么?接着问:“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中的“白”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七、注重识字技巧的培养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孩子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可谓五花八门。老师可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让孩子们在识字过程中掌握识字技巧,从而更好地体验和创造识字的乐趣,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新知。一是通过正音识字。我国人口众多,方言现象非常明显,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普通话的读音,就成了学习汉字的第一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n和l不分,经常把ni读成了li,很明显,只要区分开了声母,学生自然就会纠正带有这两个读音的汉字,所以,在学生学习了一定量的生字以后,我指导他们制作一张按音序排列的生字表,将学生方言影响重的音节归类整理出来,然后经常带领学生去读,这样一来,学生们普通话读得准多了,同时又减少了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像前面讲的n、l的情况,学生将音节中声母是n、l的生字全部找出来,做成一张生字表,以后遇到新学的汉字又添加到这个表中去。此举使学生对自己的方音情况形成强刺激,因而,学生的生字掌握得更加牢固了,误读、误写情况大大减少。二是通过对比识字。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收集汉字的常见部件,并且进行“按部件归类”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在学到“堆”字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问学生,“堆”字右边的部分我们在哪儿看到过,当学生通过努力回忆,说出“准”“谁”“难”的时候,我及时将它们写在黑板上,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抄写在书上。一次,二次,久而久之,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眼光变得很开阔,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而是一组字一组字地学,学一个字,复习一组字。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三是通过象形识字。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为象形字,它来源于对生活中实物形状的摹仿。如:“山”“月”“田”“羊”“火”“日”„„在课堂上,这类象形字不用教,只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就能一目了然。运用这种方法识字,既让学生自己记住了生字,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四通过查字典识字。勤查字典是主动识字的一个重要有效办法。“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低年级查字典不但能够早日让学生独立阅读,还可以复习巩固拼音,因为学习音序查字法基本与认读拼音是同步的,在学习查字法的同时也巩固了拼音,学生是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取得了拼音与查字典学习效果的是引导探究识字。五是引导探究识字。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探究识字。如:教学《操场上》一文中的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词语后,再出示:“拍、打、拔、跳、踢、跑”这几个生字。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后,立刻举手如林,说:“拍、打、拔”都有提手旁,都和“手”有关;“跳、踢、跑”都有足字旁,都与“脚”有关。还有的同学说:“我发现了这几个字都是由熟字加偏旁得来的„„。孩子们敢于把自己的学习发现说出来,同时又与他人分享快乐,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对自主探究识字的愿望更高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识字效果也就更好了。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植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法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法》等等。
第五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和多学
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和多学
内容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是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学习少教 多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特点,挖掘文本内涵
1.走近文本――搭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例如:在体会猫的性格温柔可亲时,我们不防注意“蹭”这个词的表演,表演中使学生模拟当时作者会说什么?想什么?猫会说么?想什么?这样做,既填补了课文空白,又使学生更深地感受到人和猫之间的亲密,喜爱。又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用“既……又……”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活泼可爱”有了更深的体会,而且我能深深的感受到一只性格古怪的猫,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2.走进文本――引领学生体会文本意图。文本的理解,足以彰显一位教师的功力。现在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其实也就在理解文本、确定教学思路上,因此,首先要求的是教师要走进作者、走进背景、走进文本,并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开掘!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也才能学到东西,并最终举一反三。
3.走出文本――文本内化为读者思想感情。走出文本,强调文本?c作者、与社会生活、与读者群体的联系,就是把文本内化为读者思想感情,在每次精读中,进入的是一个“读者旧我”,出来的是一个“读者新我”,建构“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
二.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
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生成和创新文本的意义,是一种静态的接受方法。在阅读历史中,自觉地与其他读者联系,接受他人的阅读见解和经验,或者否定他人的误读,总结误读的教训,就是一种动态的接受。动态的对话,还包括读者自己与旧我之间的联系,因为与某一文本的对话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往往有一个不断调节、不断补充的过程。接受他人的阅读经验,积累自己的阅读经验,就可以使阅读呈现出动态特征。
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三.引导学生个性化感悟。
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基础。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走进文本与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并感受文本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换言之,就是读者要把握文本的意义,把握作者的思想,并通过阅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进而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并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内涵,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个性化阅读要强调个性,但共性的理解也绝对不能丢弃。读者只有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我心知他心”,进而真正理解文本。
个性化阅读不仅要尊重独特体验,还要注意价值取向。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不能不注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更不能因为个性化阅读而迷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例如,课文《跳水》要告诉人们的是,“危急时刻要冷静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也有学生将其理解为“作者想告诉人们越是平安的时候越要注意安全”。显然,这些同学是把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安全问题的重视迁移到了对《跳水》的理解上。类似这样的解读,我们能说不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吗?但是,这样的理解确实与课文的主旨有偏差。此时,我们就不能一味地由学生这样去理解,而应当进行引导。
钱正权老师说:“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构建,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见的感悟。”可见个性化阅读应当建立在对文本的有效阅读基础上的个性呈现与构建。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西关小学)